TWI555906B - Door seal and vehicle door - Google Patents

Door seal and vehicle do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5906B
TWI555906B TW103122147A TW103122147A TWI555906B TW I555906 B TWI555906 B TW I555906B TW 103122147 A TW103122147 A TW 103122147A TW 103122147 A TW103122147 A TW 103122147A TW I555906 B TWI555906 B TW I5559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vehicle
sealing
sealing member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2511A (zh
Inventor
Yasushige Baba
Hitoshi Akiyama
Atsuhito Yam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1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9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4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ontact between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grooves or channel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B60J10/27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grooves or channel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for facilitating specific deformation of sealing parts, e.g. for ensuring proper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Description

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門用密封件及具備該門用密封件之車輛門,該門用密封件具備包含設置於門之門端之密封部、及於上述門封閉時與上述密封部接觸之其他密封部的密封機構。
先前,已知有一種藉由設置於門之門端之密封部於該門封閉時與其他密封部接觸而將門密閉的門用密封件。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08-1303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於構成為軌道車輛等之車輛之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將一對門扇之端部彼此之間密閉的車輛門用密封件。日本專利特開2008-1303號公報所揭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係由一對門端橡膠構成。一門端橡膠係於一門扇設置於作為其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之端部。另一門端橡膠係於另一門扇設置於作為其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之端部。
於一門端橡膠及另一門端橡膠,設置有遍及其等之上下方向延伸之凸狀部分。而且,於車輛之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一門端橡膠之凸狀部分與另一門端橡膠之凸狀部分接觸,而將其等之間密閉。
日本專利特開2008-1303號公報所揭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係如上述般,一門端橡膠之凸狀部分與另一門端橡膠之凸狀部分接觸,而將其等之間密閉。認為於該構造之情形時,只要處於車輛之外側與內側 之氣壓差足夠小之狀況,便不會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
然而,有時產生車輛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作為產生此種狀況之情形,例如可列舉車輛高速地進入至隧道內般之情形、車輛高速地自隧道離開般之情形、或者車輛高速地與其他車輛擦身而過般之情形等。
於如上述般車輛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般之情形時,對於日本專利特開2008-1303號公報所揭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空氣容易自氣壓較高之一側朝向較低之一側,通過一門端橡膠與另一個門端橡膠之凸狀部分之間。因此,日本專利特開2008-1303號公報所揭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存在容易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的問題。而且,若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則有讓存在於車內之人之耳朵產生不適感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鑒於上述實際情況提供一種即便於產生門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門之內側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的門用密封件、及包括該門用密封件之車輛門。
(1)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門用密封件包括:第1密封機構,其包含設置於門之門端上之第1密封部、及於上述門封閉時與上述第1密封部接觸之第2密封部;以及第2密封機構,其包含相較於上述門之門端處之上述第1密封部於上述門之厚度方向錯開地設置的第3密封部、及以於上述門封閉時可與上述第3密封部接觸之方式設置的第4密封部;且於上述門封閉時由上述第1密封部與上述第2密封部形成之面即第1接觸面和由上述第3密封部與上述第4密封部形成之面即第2接觸面係方向不同。
根據該構成,兩個密封機構分開設置於門之寬邊方向,一密封機構之變形不會對另一密封機構之變形造成影響,因此可提高門之密閉性。
而且,根據該構成,第1密封機構所包含之第1密封部與第2密封部之接觸面即第1接觸面和第2密封機構所包含之第3密封部與第4密封部之接觸面即第2接觸面係方向不同。藉此,例如,即便於鑒於門之內側與外側之氣壓之關係而難以維持一接觸面之密閉性之狀況下,亦可於另一接觸面確保密閉性。
因此,根據該構成,可提供一種門用密封件,該門用密封件即便於產生門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門之內側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
再者,各接觸面(第1接觸面及第2接觸面)之方向係指相對於各接觸面擴寬之方向垂直之方向。
(2)較佳為,上述第1接觸面及上述第2接觸面中之一者係以其方向成為沿上述門之移動方向之方向之方式形成,且上述第1接觸面及上述第2接觸面中之另一者係以其方向成為與上述門之移動方向交叉之方向之方式形成。
根據該構成,一接觸面之方向為沿門之移動方向之方向,且另一接觸面之方向為與門之移動方向交叉之方向,因此,可藉由門封閉之力而於該一接觸面確保一定之密閉性,並且即便產生於該一接觸面因垃圾等異物等之挾入而導致難以維持密閉性之狀況,亦可於另一接觸面確實地確保密閉性。
(3)進而較佳為,上述第1密封機構或上述第2密封機構包含:凸部,其係作為該第1密封機構或該第2密封機構所包含之任一上述密封部而設置;及凹部,其係以於上述門封閉時供上述凸部嵌入之方式凹陷;且上述凸部之側面與上述凹部之側面設置為可相互接觸。
根據該構成,由於外部大氣將沿形成於凸部與凹部之間之間隙流入,因此,無須使門之厚度變厚,即可加長空氣之流路,而可增大所謂之管路阻力。藉此,不會對門之厚度造成影響且可提高門之密閉性。
(4)進而較佳為,於上述門封閉時之上述凸部之側面與上述凹部之側面之間形成間隙,藉由因作用於形成有上述凸部及上述凹部之上述密封機構之外力而該密封機構變形,而上述凸部之側面與上述凹部之側面接觸。
根據該構成,於作用於密封機構之外力(例如外部大氣與內部大氣之氣壓差)變大而使密封機構變形時,凸部之側面與凹部之側面接觸。藉此,當門開閉時密封機構之凸部之側面與凹部之側面不接觸,因此可提高密封機構之耐久性。
(5)進而較佳為,上述第1密封機構及上述第2密封機構中形成有上述凸部及上述凹部之密封機構係相對於另一密封機構而設置於上述門之厚度方向上之內側。
根據該構成,於門封閉時其接觸面之方向成為沿門之移動方向之方向的密封機構相較另一密封機構設置於門之厚度方向上之外側。藉此,可更確實地防止異物自門之外側侵入至上述凹部內。
(6)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車輛門包括上述之任一門用密封件、及設置於車輛之車輛門;且上述門用密封件之第1密封部及第3密封部設置於上述車輛門之門端,上述門用密封件之第2密封部及第4密封部設置於與上述車輛門之門端相對向之對向面。
根據該構成,可發揮與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門用密封件相同之效果。即,可提供一種車輛門,該車輛門即便於產生車輛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即便於產生門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門之內側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的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
1‧‧‧車輛門用密封件(門用密封件)
2‧‧‧車輛門
3‧‧‧車輛門用密封件(門用密封件)
4‧‧‧車輛門
5‧‧‧車輛門用密封件(門用密封件)
6‧‧‧車輛門
11‧‧‧門扇(門)
11a‧‧‧窗
11b‧‧‧安裝槽
11c‧‧‧外側板
11d‧‧‧填隙材
12‧‧‧門扇(門)
12a‧‧‧窗
12b‧‧‧安裝槽
12c‧‧‧外側板
12d‧‧‧填隙材
21‧‧‧第1密封構件
21a‧‧‧安裝部
21b‧‧‧第1外表面
21c‧‧‧外表面邊緣部分
22‧‧‧第2密封構件
22a‧‧‧安裝部
22b‧‧‧第2外表面
22c‧‧‧外表面邊緣部分
23‧‧‧第1密封機構
24‧‧‧第2密封機構
25‧‧‧第1凸部(第1密封部)
25a‧‧‧空間
26‧‧‧第1凸部(第2密封部)
26a‧‧‧空間
26b‧‧‧突起部
27‧‧‧第2凸部(第4密封部、凸部)
27a‧‧‧空間
27b‧‧‧錐面
27c‧‧‧錐面
28‧‧‧凹部(第3密封部)
28a‧‧‧內壁面
28b‧‧‧內壁面
29‧‧‧間隙
30a‧‧‧第1接觸面
30c‧‧‧第1接觸面
30b‧‧‧第2接觸面
30d‧‧‧第2接觸面
30e‧‧‧第2接觸面
31‧‧‧第1密封構件
31a‧‧‧安裝部
31b‧‧‧第1外表面
31c‧‧‧外表面邊緣部分
32‧‧‧第2密封構件
32a‧‧‧安裝部
32b‧‧‧第2外表面
32c‧‧‧外表面邊緣部分
33‧‧‧第1密封機構
34‧‧‧第2密封機構
35‧‧‧第1凸部(第2密封部)
35a‧‧‧空間
36‧‧‧平坦部(第1密封部)
37‧‧‧第2凸部(第3密封部、凸部)
37a‧‧‧空間
37b‧‧‧錐面
37c‧‧‧錐面
38‧‧‧凹部(第4密封部)
38a‧‧‧內壁面
38b‧‧‧內壁面
39‧‧‧間隙
40‧‧‧門扇(門)
40a‧‧‧窗
100‧‧‧車輛
100a‧‧‧地板面
101‧‧‧上下車出入口
102‧‧‧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
103‧‧‧門驅動裝置
104a‧‧‧門吊架
104b‧‧‧門吊架
105‧‧‧車輛
105a‧‧‧地板面
106‧‧‧上下車出入口
107‧‧‧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
108‧‧‧門驅動裝置
109‧‧‧門吊架
A1‧‧‧箭頭
A2‧‧‧箭頭
B1‧‧‧箭頭
B2‧‧‧箭頭
C‧‧‧箭頭
d1‧‧‧方向
d2‧‧‧方向
d3‧‧‧方向
d4‧‧‧方向
d5‧‧‧方向
E‧‧‧雙向箭頭
圖1係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與車輛之一部分一同進行表示的模式圖。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之剖面及車輛門之局部剖面的模式圖,且係表示於與圖1之D-D線箭視位置對應之位置車輛門用密封件之第1密封構件與第2密封構件分離之狀態的圖。
圖3係表示圖2所示之第1密封構件與第2密封構件接觸之狀態的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之剖面及車輛門之局部剖面的模式圖。
圖5係表示圖4所示之第1密封構件與第2密封構件接觸之狀態之一例的圖。
圖6係表示圖4所示之第1密封構件與第2密封構件接觸之狀態之另一例的圖。
圖7係表示圖4所示之第1密封構件與第2密封構件接觸之狀態之又一例的圖。
圖8係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與車輛之一部分一同進行表示的模式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中,列舉於車輛之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將一對門扇之端部彼此之間或一個門扇之端部與車輛之車體之間密閉 的車輛門用密封件、及包括該車輛門用密封件之車輛門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其他門。
(第1實施形態)
[車輛門]
圖1係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及車輛門2與車輛100之一部分一同進行表示的模式圖。車輛門2係設置於軌道車輛等車輛100,且構成為包含一對門扇(11、12)之構成之向左右兩面開之雙門拉開式之門構造。
再者,圖1係自車輛100之內側觀察所得之模式圖。於圖1中,車輛門2以二點鏈線進行圖示,車輛100之地板面100a之位置以虛線進行圖示。又,圖1中箭頭A1、箭頭A2所示之方向表示一對門扇(11、12)之開啟方向。圖1中箭頭B1、箭頭B2所示之方向表示一對門扇(11、12)之關閉方向。圖1中箭頭C所示之方向表示上下方向。再者,一對門扇(11、12)之開閉方向係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平行之方向。車輛100之前後方向係與車輛100之行進方向平行之方向。
圖1所示之車輛門2係包括一對門扇(11、12)及車輛門用密封件1而構成。一對門扇(11、12)設置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而且,一對門扇(11、12)係設置為用以將上下車出入口101開放或封閉之向左右兩面開之雙門拉開式之門扇。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一對門扇(11、12)係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101而配置於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上之內側。又,於門扇11設置有安裝玻璃板等之窗11a。於門扇12設置有安裝玻璃板等之窗12a。
[門驅動裝置、門吊架]
一對門扇(11、12)係由門驅動裝置103驅動而進行開閉。門驅動裝置103例如包括省略圖示之電動馬達、驅動輪、從動輪及驅動皮帶等而構成。
電動馬達對驅動輪進行驅動。驅動輪例如連結於電動馬達之輸出軸,並與電動馬達之輸出軸一同旋轉。從動輪經由驅動皮帶被傳遞驅動輪之驅動力,從而伴隨驅動輪之旋轉進行旋轉。驅動皮帶係作為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之環狀之環繞皮帶而設置。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之驅動皮帶係以於驅動輪與從動輪之間相對於車輛之前後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之方式配置。
一對門扇(11、12)係經由一對門吊架(104a、104b)而連結於門驅動裝置103。門吊架104a係以使門扇11垂吊之狀態支持門扇11。門吊架104a係作為連結門驅動裝置103與門扇11之構件而設置。門吊架104b係以使門扇12垂吊之狀態支持門扇12。門吊架104b係作為連結門驅動裝置103與門扇12之構件而設置。
門吊架104a係其一端部連結於門驅動裝置103之驅動皮帶,且其另一端部連結於門扇11。而且,門吊架104a係相對於驅動皮帶而固定於在驅動輪與從動輪之間平行地延伸之一對帶狀部分之一者。
門吊架104b係其一端部連結於門驅動裝置103之驅動皮帶,且其另一端部連結於門扇12。而且,門吊架104b係相對於驅動皮帶而固定於在驅動輪與從動輪之間平行地延伸之一對帶狀部分之一者。
門驅動裝置103藉由具備上述構成而構成為可驅動門扇(11、12)使之開閉。即,於門驅動裝置103作動時,藉由電動馬達作動,而驅動輪旋轉,從而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之驅動皮帶沿環繞方向移位。隨之,連結於驅動皮帶之一對門吊架(104a、104b)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相互朝相反方向移動。繼而,一對門扇(11、12)與一對門吊架(104a、104b)一同移動。藉此進行門扇(11、12)之開閉動作。
再者,於上下車出入口101開放時,一對門扇(11、12)藉由門驅動裝置103而沿相互分離之方向被驅動。即,於上下車出入口101開放時,門扇11沿箭頭A1方向被驅動,門扇12沿箭頭A2方向被驅動。另 一方面,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一對門扇(11、12)藉由門驅動裝置103而沿相互接近之方向被驅動。即,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門扇11沿箭頭B1方向被驅動,門扇12沿箭頭B2方向被驅動。
又,例如於門驅動裝置103設置有省略圖示之一對導軌。而且,例如於各門吊架(104a、104b)或各門扇(11、12)設置有沿各導軌滾動之滾輪。
各導軌係作為導引各門吊架(104a、104b)之移動方向之軌道構件而設置。一對導軌中之一導軌係與門吊架104a及門扇11對應地設置。一對導軌中之另一導軌係與門吊架104b及門扇12對應地設置。
於各導軌設置有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之直線軌道部、及相對於直線軌道部彎曲之彎曲軌道部。彎曲軌道部係以與直線軌道部連續並且相對於直線軌道部朝車輛100之寬邊方向彎曲的方式設置。各導軌中之彎曲軌道部係於車輛100之前後方向配置於上下車出入口101之中央側。而且,各導軌之彎曲軌道部係例如以相對於直線軌道部而朝向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之外側彎曲的方式設置。
設置於各門吊架(104a、104b)或各門扇(11、12)上之滾輪係以相對於導軌沿直線軌道部及彎曲軌道部滾動的方式設置。於藉由門驅動裝置103驅動門扇(11、12)使之開閉時,上述各滾輪一面沿直線軌道部及彎曲軌道部滾動,一面移動。藉此,各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受到導引,從而各門扇(11、12)亦沿直線軌道部及彎曲軌道部移動。
又,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一對門扇(11、12)之端部彼此以經由下述車輛門用密封件1密接之方式相互壓抵。進而,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藉由各滾輪沿各導軌之彎曲軌道部移動,而各門扇(11、12)自車輛之內側朝向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之外側相對於車輛100被壓抵。即,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各門扇(11、12)係相對於車輛100而於上下車出入口101之邊緣部分被壓抵。
又,於車輛100,於上下車出入口101之邊緣部分安裝有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係設置為橡膠製或樹脂製之密封構件。而且,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係設置為沿上下車出入口101之邊緣部分按照大致矩形之形狀呈環狀延伸的密封構件。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係安裝於車輛100之內側。而且,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之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之內側之端面係設置為平坦面。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各門扇(11、12)及下述車輛門用密封件1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的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之內側之平坦之端面被壓抵。
[車輛門用密封件]
其次,詳細地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進行說明。圖1所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係作為於車輛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將一對門扇(11、12)之端部彼此之間密閉的密封件而設置。車輛門用密封件1設置於一對門扇(11、12)之端部。而且,車輛門用密封件1係包括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而構成。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剖面及車輛門2之局部剖面的模式圖。又,圖2係表示於與圖1之D-D線箭視位置對應之位置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分離之狀態的圖。
[第1密封構件]
圖1及圖2所示之第1密封構件21係設置為呈直線狀延伸之橡膠。例如,第1密封構件21係以乙烯丙烯橡膠(EPDM,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乙烯-丙烯-二烯烴單體)、氯丁二烯(CR,chloroprene)等橡膠材料為素材而構成。再者,亦可實施以樹脂材料為素材而構成之第1密封構件21。
第1密封構件21係於本實施形態之第1門扇即門扇11設置於作為其 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之端部。又,於第1密封構件21,設置有沿其呈直線狀延伸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安裝部21a。而且,於門扇11中之門端側之端部設置有安裝槽11b,該安裝槽11b係沿上下方向延伸,並且供安裝部21a嵌入而卡合於該安裝部21a。第1密封構件21係藉由使安裝部21a嵌入至安裝槽11b而安裝於門扇11之門端側之端部。藉此,第1密封構件21係相對於門扇11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安裝槽11b之底部係作為與門扇12之門端相對向之對向面而設置。
又,第1密封構件21中之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上之外側之表面即第1外表面21b係設置為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之平坦面。再者,於圖2中,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以下,亦稱為「車寬方向」)以雙向箭頭E進行圖示(圖3中亦情況相同)。第1外表面21b係以於第1密封構件21之車寬方向之外側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於第1密封構件21之第1外表面21b設置有外表面邊緣部分21c,該外表面邊緣部分21c係相對於門扇11之門端側之端部中的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之邊緣部分而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重合。又,於門扇11安裝有外側板11c,該外側板11c係以覆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中的除窗11a以外之部分之方式形成為薄板狀。而且,外側板11c之邊緣部與外表面邊緣部分21c之間之間隙中填充有填隙材11d。再者,作為填隙材11d,只要為可填充至間隙之填充材即可,可使用各種填充材。又,填隙材亦可稱為密封劑。又,外側板11c亦可不遍及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中的除窗11a以外之部分之整體而設置。外側板11c係為了使得於與第1密封構件21之外表面邊緣部分21c之間不產生階差而設置。因此,外側板11c只要設置於門扇11中至少與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接觸之部分即可。
[第2密封構件]
圖1及圖2所示之第2密封構件22係設置為呈直線狀延伸之橡膠。例如,第2密封構件22係以乙烯丙烯橡膠(EPDM)、氯丁二烯(CR)等橡膠材料為素材而構成。再者,亦可實施以樹脂材料為素材而構成之第2密封構件22。
第2密封構件22係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門扇即門扇12設置於作為其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之端部。又,於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有沿其呈直線狀延伸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安裝部22a。而且,於門扇12中之門端側之端部設置有安裝槽12b,該安裝槽12b係沿上下方向延伸,並且供安裝部22a嵌入而卡合於該安裝部22a。第2密封構件22係藉由使安裝部22a嵌入至安裝槽12b,而安裝於門扇12之門端側之端部。藉此,第2密封構件22係相對於門扇12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安裝槽12b之底部係作為與門扇11之門端相對向之對向面而設置。
又,第2密封構件22中之車寬方向上之外側之表面即第2外表面22b係設置為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之平坦面。第2外表面22b係以於第2密封構件22之車寬方向之外側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於第2密封構件22之第2外表面22b設置有外表面邊緣部分22c,該外表面邊緣部分22c係相對於門扇12之門端側之端部中的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之邊緣部分而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重合。又,於門扇12安裝有外側板12c,該外側板12c係以覆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中的除窗12a以外之部分之方式形成為薄板狀。而且,外側板12c之邊緣部與外表面邊緣部分22c之間之間隙中填充有填隙材12d。再者,作為填隙材12d,只要為可填充至間隙之填充材即可,可使用各種填充材。又,填隙材亦可稱為密封劑。又,外側板12c亦可不遍及車寬方向之 外側之面中的除窗12a以外之部分之整體而設置。外側板12c係為了使得於與第2密封構件22之外表面邊緣部分22c之間不產生階差而設置。因此,外側板12c只要設置於門扇12中至少與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接觸之部分即可。
圖3係表示一對門扇(11、12)關閉而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接觸之狀態的圖。即,圖3係表示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之圖1之D-D線箭視位置上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剖面及車輛門2之局部剖面的模式圖。如圖3所示,第1外表面21b及第2外表面22b係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沿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之同一平面配置。
又,如圖2及圖3所示,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有第1密封機構23及第2密封機構24。第1密封機構23係相對於第2密封機構24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
[第1密封機構]
第1密封機構23包含第1凸部(25、26),該第1凸部(25、26)係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之至少任一者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並且設置成凸狀。於本實施形態之第1密封機構23,第1凸部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之兩者。於第1密封構件21設置有第1凸部25。於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有第1凸部26。第1凸部25係作為設置於一門扇11之第1密封部而設置。第1凸部26係作為於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即,於門扇(11、12)關閉時)與作為第1密封部之第1凸部25接觸之第2密封部而設置。
第1凸部25係於第1密封構件21設置於與安裝部21a側相反之側。而且,第1凸部25係設置為於第1密封構件21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朝向門端側即朝向門扇12側呈凸狀凸出的部分。進而,第1凸部25係以遍及第1密封構件21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又,於第1密封構件21 中之第1凸部25之內部劃分有空間25a。空間25a係以沿第1密封構件21之長邊方向與第1凸部25對應地延伸之方式設置。
第1凸部26係於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於與安裝部22a側相反之側。而且,第1凸部26係設置為於第2密封構件22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朝向門端側即朝向門扇11側呈凸狀凸出的部分。進而,第1凸部26係以遍及第2密封構件2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又,於第2密封構件22中之第1凸部26之內部劃分有空間26a。空間26a係以沿第2密封構件22之長邊方向與第1凸部26對應地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於第1凸部26,於朝向門扇11側最大程度地凸出成凸狀之前端側之部分,進而設置有朝向門扇11側較小程度地突出之突起部26b。突起部26b係以遍及第2密封構件2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如圖3所示,第1密封機構2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藉由使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於第1凸部(25、26)接觸,而將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之間密閉。即,於一對門扇(11、12)關閉而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之第1凸部25與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22之第1凸部26之突起部26b相互抵接,而將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之間密閉。
若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之第1凸部25與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22之第1凸部26相互抵接,則第1凸部25及第1凸部26會發生彈性變形。此時,第1凸部25係朝向門扇11側被壓縮。而且,於第1凸部25,劃分空間25a之部分相較於其他部分更大程度地變形。另一方面,第1凸部26係朝向門扇12側被壓縮。而且,於第1凸部26,劃分空間26a之部分相較於其他部分更大程度地變形。藉由第1凸部25及第1凸部26如此般發生彈性變形,而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於車輛100之前後方向更牢固地密接。而且,此時,如圖3所示,藉由第1凸部25、26之接 觸部分、及第1凸部25與突起部26b之接觸部分而形成第1接觸面30a。該第1接觸面30a之方向d1(相對於第1接觸面30a擴寬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沿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方向。
[第2密封機構]
第2密封機構24包含第2凸部27及凹部28。第2凸部27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中之一者。凹部28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中之另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密封機構24,第2凸部27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22,凹部28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凹部28係作為設置於一門扇11之第3密封部而設置。第2凸部27係作為於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即,於門扇(11、12)關閉時)與作為第3密封部之凹部28接觸之第4密封部而設置。
第2凸部27係於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於與安裝部22a側相反之側。而且,第2凸部27係設置為於第2密封構件22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朝向門端側即朝向門扇11側以呈凸狀突出之方式凸出的部分。進而,第2凸部27係以遍及第2密封構件2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即,第2凸部27係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再者,第2凸部27係於第2密封構件22,相對於第1凸部26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內側。而且,第2凸部27係以相較於第1凸部26更大程度地朝向門扇11側突出之方式設置。又,第2凸部27中之朝向門扇11側突出之前端側之部分的與上下方向垂直之剖面之外形形成為圓弧狀。而且,於第2凸部27,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面(側面)係形成為朝向門扇11側呈錐形縮窄之錐面(27b、27c)。
又,於第2密封構件22中之第2凸部27之內部,於朝向門扇11側突出之前端側,劃分有空間27a。空間27a係以沿第2密封構件22之長邊方向與第2凸部27對應地延伸之方式設置。
凹部28係於第1密封構件21設置於與安裝部21a側相反之側。而 且,凹部28係設置為於第1密封構件21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朝向安裝部21a側即朝向門扇11側呈溝槽狀凹陷的部分。進而,凹部28係以遍及第1密封構件21之長邊方向呈溝槽狀延伸之方式設置。即,凹部28係以遍及上下方向呈溝槽狀延伸之方式設置。
再者,凹部28係於第1密封構件21,相對於第1凸部25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內側。又,於凹部28,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側面即內壁面(28a、28b)係以朝向安裝部21a側相互接近而使凹部28之內側之區域逐漸變窄的方式形成。即,係以凹部28之入口側(門扇12側)較寬而凹部28之裏側(門扇11側)變窄的方式形成。再者,內壁面(28a、28b)係如下方式形成:相對於車輛之前後方向,於凹部28之裏側較小程度地傾斜,於凹部28之入口側較大程度地傾斜。
又,如圖3所示,第2密封機構2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藉由第2凸部27於凹部28之內側與凹部28接觸,而將第2凸部27與凹部28之間密閉。即,於一對門扇(11、12)關閉而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之凹部28與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22之第2凸部27相互接觸,而將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之間密閉。
又,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中朝向門扇11側突出之前端側之部分插入至凹部28之內側。進而,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係於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2個部位與凹部28接觸。更具體而言,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錐面27b與凹部28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內壁面28a接觸。而且,第2凸部27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錐面27c與凹部28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內壁面28b接觸。再者,第2凸部27較佳為於錐面27b中之在車寬方向與空間27a並排之部位與凹部28之內壁面28a接觸。同樣地,第2凸部27較佳為於錐面27c中之在車寬方向與空間27a並排之部位與凹部 28之內壁面28b接觸。
又,第2密封機構2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中之朝向門扇11側突出之前端部分介隔間隙29與凹部28相對向。
若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22之第2凸部27與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21之凹部28相互抵接,則第2凸部27相較於凹部28更大程度地彈性變形。此時,第2凸部27係藉由荷重自凹部28之內壁面(28a、28b)作用於錐面(27b、27c),而沿車寬方向朝向第2凸部27之內側被壓縮。再者,錐面27b係自內壁面28a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被擠壓。錐面27c係自內壁面28b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被擠壓。而且,於第2凸部27,劃分空間27a之部分相較於其他部分更大程度地變形。藉由如此般尤其是第2凸部27彈性變形,而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於車寬方向更牢固地密接。而且,此時,如圖3所示,藉由第2凸部27與凹部28之接觸部分而形成第2接觸面30b。該第2接觸面30b之方向d2(相對於第2接觸面30b擴寬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以約90°與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
又,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如上所述,各門扇(11、12)及車輛門用密封件1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的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平坦之端面被壓抵。此時,第1密封構件21係於平坦之第1外表面21b,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平坦面被壓抵。而且,第2密封構件22係於平坦之第2外表面22b,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平坦面被壓抵。
[車輛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之作用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於第1密封機構23之第1凸部(25、26),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接觸,藉此將其等之間密閉。因此,至少於車輛100之外側與 內側之氣壓差足夠小之狀況下,不會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而且,根據本實施形態,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除設置有第1密封機構23以外,亦設置有第2密封機構24。
第2密封機構24係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於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2個部位與凹部28接觸,而將第2凸部27與凹部28之間密閉。因此,即便於產生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第2凸部27亦自氣壓較高之一側朝向較低之一側牢固地壓抵於凹部28。然後,可效率良好地抑制空氣通過第2凸部27與凹部28之間。藉此,可抑制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然後,可抑制產生讓存在於車內之人之耳朵產生不適感之狀態。
進而,於第2密封機構24,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之前端部分介隔間隙29與凹部28相對向。因此,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可確實地於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2個部位與凹部28接觸。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2個密封機構(第1密封機構23及第2密封機構24)分開設置於門之寬邊方向,而一密封機構23、24之變形不會對另一密封機構24、23之變形造成影響,因此可提高門之密接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密封機構23所包含之第1凸部25、26之接觸面即第1接觸面30a和第2密封機構24所包含之第2凸部27與凹部28之接觸面即第2接觸面30b係方向不同。藉此,例如,即便於鑒於門之內側與外側之氣壓之關係而難以維持一接觸面30a、30b之密閉性之狀況下,亦可於另一接觸面30b、30a確保密閉性。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即便於產生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的車輛門用密封件1及車輛門2。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接觸面30a之方向d1為沿門之移動方向 之方向,且第2接觸面30b之方向d2為與門之移動方向交叉之方向,因此,可藉由門封閉之力而於第1接觸面30a確保一定之密閉性,並且即便產生於第1接觸面30a因垃圾等異物等之挾入而導致難以維持密閉性之狀況,亦可於第2接觸面30b確實地確保密閉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第1凸部(25、26)接觸而將第1密封構件21與第2密封構件22之間密閉的第1密封機構23相對於第2密封機構24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之狀態下異物等自車輛100之外側進入。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密封構件21之平坦之第1外表面21b與第2密封構件22之平坦之第2外表面22b係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沿同一平面配置。因此,可使得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與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之間不易產生間隙。尤其是,於為門扇(11、12)相對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被壓抵之構成的本實施形態之門構造之情形時,可效率更佳地將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與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之間密閉。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外部大氣將沿形成於第2凸部27與凹部28之間之間隙流入,因此,無須使門之厚度變厚,即可加長空氣之流路,而可增大所謂之管路阻力。藉此,不會對門之厚度造成影響且可提高門之密閉性。
再者,根據本實施形態,第2密封機構24係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27於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2個部位與凹部28接觸。因此,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可容易地進行第1密封構件21之第1外表面21b與第2密封構件22之第2外表面22b的定位。即,可更確實地沿同一平面配置第1外表面21b及第2外表面22b。
(第2實施形態)
[車輛門]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3及車輛門4進行說明。圖4係表示車輛門用密封件3之剖面及車輛門4之局部剖面的模式圖。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以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方式構成之要素,於圖式中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或者引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藉此適當省略說明。
車輛門4係設置於軌道車輛等車輛100,且構成為包含一對門扇(11、12)之構成之向左右兩面開之雙門拉開式之門構造。車輛門4係包括一對門扇(11、12)及車輛門用密封件3而構成。一對門扇(11、12)係以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方式構成。而且,一對門扇(11、12)係由門驅動裝置103驅動而進行開閉。又,一對門扇(11、12)係經由一對門吊架(104a、104b)而連結於門驅動裝置103。
[車輛門用密封件]
其次,詳細地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3進行說明。圖4所示之車輛門用密封件3係作為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將一對門扇(11、12)之端部彼此之間密閉的密封件而設置。車輛門用密封件3設置於一對門扇(11、12)之端部。而且,車輛門用密封件3係包括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而構成。再者,圖4係表示於與上下方向垂直之剖面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分離之狀態的圖。
[第1密封構件]
圖4所示之第1密封構件31係設置為呈直線狀延伸之橡膠。例如,第1密封構件31係以乙烯丙烯橡膠(EPDM)、氯丁二烯(CR)等橡膠材料為素材而構成。再者,亦可實施以樹脂材料為素材而構成之第1密封構件31。
第1密封構件31係於本實施形態之第1門扇即門扇11設置於作為其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之端部。又,於第1密封構件31,設置有 沿其呈直線狀延伸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安裝部31a。安裝部31a係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密封構件21之安裝部21a相同之方式構成。而且,安裝部31a係藉由嵌入至門扇11之安裝槽11b而安裝於門扇11之門端側之端部。藉此,第1密封構件31係相對於門扇11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第1密封構件31中之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上之外側之表面即第1外表面31b係設置為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之平坦面。再者,於圖4中,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以下,亦稱為「車寬方向」)以雙向箭頭E進行圖示(圖5至圖7中亦情況相同)。第1外表面31b係以於第1密封構件31之車寬方向之外側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於第1密封構件31之第1外表面31b設置有外表面邊緣部分31c,該外表面邊緣部分31c係相對於門扇11之門端側之端部中的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之邊緣部分而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重合。而且,外表面邊緣部分31c與外側板11c之邊緣部之間之間隙中填充有填隙材11d。再者,外側板11c係為了使得於與第1密封構件31之外表面邊緣部分31c之間不產生階差而設置。因此,外側板11c只要設置於門扇11中至少與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接觸之部分即可。
[第2密封構件]
圖4所示之第2密封構件32係設置為呈直線狀延伸之橡膠。例如,第2密封構件32係以乙烯丙烯橡膠(EPDM)、氯丁二烯(CR)等橡膠材料為素材而構成。再者,亦可實施以樹脂材料為素材而構成之第2密封構件32。
第2密封構件32係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門扇即門扇12設置於作為其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之端部。又,於第2密封構件32,設置有沿其呈直線狀延伸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安裝部32a。安裝部32a係以與 第1實施形態之第2密封構件22之安裝部22a相同之方式構成。而且,安裝部32a係藉由嵌入至門扇12之安裝槽12b而安裝於門扇12之門端側之端部。藉此,第2密封構件32係相對於門扇12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第2密封構件32中之車寬方向上之外側之表面即第2外表面32b係設置為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之平坦面。第2外表面32b係以於第2密封構件32之車寬方向之外側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又,於第2密封構件32之第2外表面32b設置有外表面邊緣部分32c,該外表面邊緣部分32c係相對於門扇12之門端側之端部中的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面之邊緣部分而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重合。而且,外表面邊緣部分32c與外側板12c之邊緣部之間之間隙中填充有填隙材12d。再者,外側板12c係為了使得於與第2密封構件32之外表面邊緣部分32c之間不產生階差而設置。因此,外側板12c只要設置於門扇12中至少與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接觸之部分即可。
圖5係表示使一對門扇(11、12)關閉而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接觸之狀態的圖。即,圖5係表示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之車輛門用密封件3之剖面及車輛門4之局部剖面的模式圖。如圖5所示,第1外表面31b及第2外表面32b係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沿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之同一平面配置。再者,圖5係表示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接觸之狀態之一例的圖。
又,如圖4及圖5所示,於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設置有第1密封機構33及第2密封機構34。第1密封機構33係相對於第2密封機構34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
[第1密封機構]
第1密封機構33包含第1凸部35,該第1凸部35係於第1密封構件 31及第2密封構件32中之至少任一者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並且設置為凸狀。於本實施形態之第1密封機構33,第1凸部35設置於第1及第2密封構件(31、32)中之一者即第2密封構件32。又,第1密封機構33除包含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32之第1凸部35以外,亦包含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之平坦部36。平坦部36係作為設置於一門扇11之第1密封部而設置。第1凸部35係作為於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即,於門扇(11、12)關閉時)與作為第1密封部之平坦部36接觸之第2密封部而設置。
第1凸部35係於第2密封構件32設置於與安裝部32a側相反之側。而且,第1凸部35係設置為於第2密封構件32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朝向門端側即朝向門扇11側呈凸狀地凸出的部分。進而,第1凸部35係以遍及第2密封構件3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又,於第2密封構件32中之第1凸部35之內部劃分有空間35a。空間35a係以沿第2密封構件32之長邊方向與第1凸部35對應地延伸之方式設置。
平坦部36係於第1密封構件31設置於與安裝部31a側相反之側。而且,平坦部36係設置為於第1密封構件31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與車輛100之前後方向垂直之面且平坦面。進而,平坦部36係以遍及第1密封構件31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又,平坦部36係作為第1密封構件31中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與第2密封構件32之第1凸部35接觸的部分而設置。
又,如圖5所示,第1密封機構3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藉由使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於第1凸部35接觸,而將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之間密閉。即,於一對門扇(11、12)關閉而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之平坦部36與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32之第1凸部35相互抵接,而將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之間密閉。
若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之平坦部36與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32之 第1凸部35相互抵接,則第1凸部35相較於平坦部36更大程度地彈性變形。此時,第1凸部35係朝向門扇12側被壓縮。而且,於第1凸部35,劃分空間35a之部分相較於其他部分更大程度地變形。藉由如此般尤其是第1凸部35彈性變形,而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於車輛100之前後方向更牢固地密接。而且,此時,如圖5所示,藉由第1凸部35與平坦部36之接觸部分而形成第1接觸面30c。該第1接觸面30c之方向d3(相對於第1接觸面30c擴寬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沿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方向。
[第2密封機構]
第2密封機構34包含第2凸部37及凹部38。第2凸部37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中之一者。而且,凹部38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中之另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密封機構34中,第2凸部37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且凹部38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32。第2凸部37係作為設置於一門扇11之第3密封部而設置。凹部38係作為於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即,於門扇(11、12)關閉時)可與作為第3密封部之第2凸部37接觸之第4密封部而設置。
第2凸部37係於第1密封構件31設置於與安裝部31a側相反之側。而且,第2凸部37係設置為於第1密封構件31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朝向門端側即朝向門扇12側以呈凸狀突出之方式凸出的部分。進而,第2凸部37係以遍及第1密封構件31之長邊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即,第2凸部37係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再者,第2凸部37係於第1密封構件31,相對於平坦部36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內側。又,第2凸部37中之朝向門扇12側突出之前端側之部分的與上下方向垂直之剖面之外形形成為圓弧狀。而且,於第2凸部37,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面係形成為朝向門扇12側呈錐形縮窄之錐面(37b、37c)。
又,於第2密封構件32中之第2凸部37之內部劃分有空間37a。空間37a係以沿第1密封構件31之長邊方向與第2凸部37對應地延伸之方式設置。又,第2凸部37例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與上下方向垂直之剖面,外形之形狀與劃分空間37a之內面之形狀大致成為相似形。
凹部38係於第2密封構件32設置於與安裝部32a側相反之側。而且,凹部38係設置為於第2密封構件32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朝向安裝部32a側即朝向門扇12側呈溝槽狀凹陷的部分。進而,凹部38係以遍及第2密封構件32之長邊方向呈溝槽狀延伸之方式設置。即,凹部38係以遍及上下方向呈溝槽狀延伸之方式設置。
再者,凹部38係於第2密封構件32,相對於第1凸部35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內側。又,於凹部38,車寬方向上之兩側之內壁面(38a、38b)係以朝向安裝部32a側相互接近而使凹部38之內側之區域逐漸變窄的方式形成。即,係以凹部38之入口側(門扇11側)較寬而凹部38之裏側(門扇12側)變窄的方式形成。再者,內壁面(38a、38b)係以如下方式形成:相對於車輛100之前後方向,相較於第2凸部37之錐面(37a、37b)程度略大地傾斜。
圖6係表示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之狀態下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接觸之狀態之例的圖,且係表示與圖5之例不同之另一例的圖。又,圖7係表示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之狀態下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接觸之狀態之例的圖,且係表示與圖5之例及圖6之例不同之又一例的圖。
如圖6或圖7所示,第2密封機構3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之狀態下,藉由第2凸部37於凹部38之內側與凹部38接觸,而將第2凸部37與凹部38之間密閉。以下,對一對門扇(11、12)關閉而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之狀態下之圖5至圖7的各狀態進行說明。
若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則如圖5所示,第2凸部37朝向門扇12側插入至凹部28之內側。於圖5所示之狀態下,第2凸部37不與凹部38接觸。第2凸部37之側面與上述凹部38之側面之間之間隙例如為約0.5mm~1mm。若自該狀態產生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則第2密封機構34係自圖5所示之狀態轉變為圖6或圖7所示之狀態。
例如,於車輛100正高速運行且車輛100高速地進入至隧道內般之情形時,存在車輛100之外側之空氣之氣壓與內側之空氣之氣壓相比急遽增大的可能性。於產生此種狀況之情形時,通過第1密封機構33而發揮作用之高壓之空氣作用於第2凸部37中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部分。即,來自車輛100之外側之高壓之空氣作用於第2凸部37中之錐面37b側。
根據上述說明,第2凸部37以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略微彎曲之方式彈性變形。而且,如圖6所示,第2凸部37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部分於凹部38之內側與凹部38接觸。進而,藉由來自車輛100之外側之高壓之空氣作用於第2凸部37,而使第2凸部37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部分牢固地壓抵於凹部38之內側之車寬方向之內側的部分。此時,第2凸部37係於錐面37c側相對於凹部38之內壁面38b牢固地密接。而且,此時,如圖6所示,藉由第2凸部37之側面(錐面37c)與凹部38之側面(內壁面38b)之接觸部分而形成第2接觸面30d。該第2接觸面30d之方向d4(相對於第2接觸面30d擴寬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以約45°與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
又,例如於車輛100高速運行且車輛100高速地自隧道離開般之情形時,存在車輛100之外側之空氣之氣壓與內側之空氣之氣壓相比急遽降低的可能性。於產生此種狀況之情形時,自車輛100之內側發揮作用之高壓之空氣作用於第2凸部37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部分。 即,來自車輛100之內側之高壓之空氣作用於第2凸部37中之錐面37c側。
根據上述說明,第2凸部37以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略微彎曲之方式彈性變形。而且,如圖7所示,第2凸部37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部分於凹部38之內側與凹部38接觸。進而,藉由來自車輛100之內側之高壓之空氣作用於第2凸部37,而使第2凸部37之車寬方向之外側之部分牢固地壓抵於凹部38之內側之車寬方向之外側的部分。此時,第2凸部37係於錐面37b側相對於凹部38之內壁面38a牢固地密接。而且,此時,如圖7所示,藉由第2凸部37之側面(錐面37b)與凹部38之側面(內壁面38a)之接觸部分而形成第2接觸面30e。該第2接觸面30e之方向d5(相對於第2接觸面30e擴寬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以約45°與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
如上所述,第2密封機構3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第2凸部37以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可根據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彈性變形而於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上之兩側中之一側與凹部38接觸的方式,與凹部38相對向。而且,第2密封機構3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在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產生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的情形時,藉由第2凸部37於凹部38之內側與凹部38接觸,而將第2凸部37與凹部38之間密閉。即,於上述情形時,設置於第1密封構件31之第2凸部37與設置於第2密封構件32之凹部38相互接觸,而將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之間密閉。
又,如圖5至圖7所示,第2密封機構3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37中之朝向門扇12側突出之前端部分介隔間隙39與凹部38相對向。
又,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各門扇(11、12)及車輛門用密封件3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的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平坦之 端面被壓抵。此時,第1密封構件31係於平坦之第1外表面31b,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平坦面被壓抵。而且,第2密封構件32係於平坦之第2外表面32b,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2中之車寬方向之內側之平坦面被壓抵。
[車輛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之作用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於第1密封機構33之第1凸部35,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接觸,藉此將其等之間密閉。因此,至少於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足夠小之狀況下,不會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而且,根據本實施形態,於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除設置有第1密封機構33以外,亦設置有第2密封機構34。
第2密封機構34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37可根據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彈性變形而於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上之兩側中之一側與凹部38接觸,而將第2凸部37與凹部38之間密閉。因此,即便於產生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的情形時,第2凸部37亦自氣壓較高之一側朝向較低之一側牢固地壓抵於凹部38。然後,可效率良好地抑制空氣通過第2凸部37與凹部38之間。藉此,可抑制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然後,可抑制讓存在於車內之人之耳朵產生不適感之狀態。
進而,於第2密封機構34中,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37之前端部分介隔間隙39與凹部38相對向。因此,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第2凸部37可確實地根據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彈性變形,而於車輛100之寬邊方向上之兩側中之一側與凹部38接觸。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即便於產生車輛100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車內之氣 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的車輛門用密封件3及車輛門4。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第1凸部35接觸而將第1密封構件31與第2密封構件32之間密閉的第1密封機構33相對於第2密封機構34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外側。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之狀態下異物等自車輛100之外側進入。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密封構件31之平坦之第1外表面31b與第2密封構件32之平坦之第2外表面32b係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沿同一平面配置。因此,可使得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與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之間不易產生間隙。尤其是,於為門扇(11、12)相對於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被壓抵之構成的本實施形態之門構造之情形時,可效率更佳地將車輛100之上下車出入口101與第1密封構件31及第2密封構件32之間密閉。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作用於第2密封機構34之外力(例如外部大氣與內部大氣之氣壓差)變大而導致第2密封機構34變形時,第2凸部37之錐面37b、37c與凹部38之內壁面38a、38b接觸。藉此,當門開閉時第2密封機構34之第2凸部37之錐面37b、37c與凹部38之內壁面38a、38b不接觸,因此可提高第2密封機構34之耐久性。
(第3實施形態)
[車輛門]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5及車輛門6進行說明。圖8係對車輛門用密封件5及車輛門6與車輛105之一部分一同進行表示的模式圖。車輛門6係設置於軌道車輛等車輛105,且構成為包含1個門扇40之構成之單扇推拉式之門構造。
再者,圖8係自車輛105之內側觀察所得之模式圖。於圖8中,車輛門6以二點鏈線進行圖示,車輛105之地板面105a之位置以虛線進行圖示。又,圖8中箭頭A1所示之方向表示門扇40之開啟方向。圖8中 箭頭B1所示之方向表示門扇40之關閉方向。圖8中箭頭C所示之方向表示上下方向。門扇40之開閉方向係與車輛105之前後方向平行之方向。車輛105之前後方向係與車輛105之行進方向平行之方向。
圖8所示之車輛門6係包括1個門扇40及車輛門用密封件5而構成。門扇40設置於車輛105之上下車出入口106。而且,門扇40係設置為用以將上下車出入口106開放或封閉之單扇推拉式之門扇。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門扇40係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106配置於車輛105之寬邊方向上之內側。又,於門扇40設置有安裝玻璃板等之窗40a。
[門驅動裝置、門吊架]
門扇40係由門驅動裝置108驅動而進行開閉。門驅動裝置108例如包括省略圖示之電動馬達、驅動輪、從動輪及驅動皮帶等而構成。
電動馬達對驅動輪進行驅動。驅動輪例如連結於電動馬達之輸出軸,並與電動馬達之輸出軸一同旋轉。從動輪經由驅動皮帶被傳遞驅動輪之驅動力,從而伴隨驅動輪之旋轉進行旋轉。驅動皮帶係作為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之環狀之環繞皮帶而設置。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之驅動皮帶係以於驅動輪與從動輪之間相對於車輛105之前後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之方式配置。
門扇40係經由門吊架109連結於門驅動裝置108。門吊架109係以使門扇40垂吊之狀態支持門扇40。門吊架109係作為連結門驅動裝置108與門扇40之構件而設置。門吊架109係其一端部連結於門驅動裝置108之驅動皮帶,其另一端部連結於門扇40。
門驅動裝置108藉由具備上述構成而構成為可驅動門扇40使之開閉。即,於門驅動裝置108作動時,藉由電動馬達作動,而驅動輪旋轉,從而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之驅動皮帶沿環繞方向移位。隨之,連結於驅動皮帶之門吊架109沿車輛105之前後方向移動。繼而,門扇40亦與門吊架109一同移動。藉此,進行門扇40之開閉動作。再者, 於上下車出入口106開放時,門扇40沿箭頭A1方向被驅動。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門扇40沿箭頭B1方向被驅動。
又,例如,亦可於門驅動裝置108設置1個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之導軌。而且,亦可於門吊架109或門扇40設置沿上述導軌滾動之滾輪。
又,於上下車出入口106封閉時,門扇40之端部與車輛105之車體以經由下述車輛門用密封件5密接之方式相互壓抵。進而,於設置有上述導軌及滾輪之情形時,於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門扇40相對於車輛105而於上下車出入口106之邊緣部分被壓抵。
又,於車輛105,於上下車出入口106之邊緣部分安裝有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7。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7係設置為橡膠製或樹脂製之密封構件。而且,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7係設置為沿上下車出入口106之邊緣部分按照大致矩形之形狀呈環狀延伸的密封構件。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7安裝於車輛105之內側。而且,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7中的車輛105之寬邊方向之內側之端面係設置為平坦面。於設置有上述導軌及滾輪之情形時,於上下車出入口106封閉時,例如門扇40及下述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第1密封構件21相對於上下車出入口用密封件107中的車輛105之寬邊方向之內側之平坦之端面被壓抵。
[車輛門用密封件]
車輛門用密封件5係作為於車輛之上下車出入口101封閉時將1個門扇40之端部與車輛105之車體之間密閉的密封件而設置。車輛門用密封件5設置於門扇40之端部及車輛105之車體。而且,車輛門用密封件5係包括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而構成。
車輛門用密封件5之第1密封構件21係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第1密封構件21相同之方式構成。而且,車輛門用密封件 5之第2密封構件22係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第2密封構件22相同之方式構成。然而,車輛門用密封件5之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與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門用密封件1之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在設置形態上不同。以下,關於車輛門用密封件5,僅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設置形態進行說明。
車輛門用密封件5係於單扇推拉式之門構造中,設置於1個門扇40之端部及車輛105之車體。車輛門用密封件5之第1密封構件21係於本實施形態之第1門扇即門扇40設置於作為其關閉方向之端部側之門端側的端部。而且,第1密封構件21係相對於門扇40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
另一方面,車輛門用密封件5之第2密封構件22係於上下車出入口106之附近設置於車輛105之車體。例如,於上下車出入口106中的車輛105之前後方向之一側之端部之附近,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於車輛105之車體。而且,第2密封構件22係相對於車輛105之車體以遍及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又,第2密封構件22係於車輛105之車體,以於門扇40將上下車出入口106封閉之狀態下可抵接於第1密封構件21的方式設置。
[車輛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之作用效果]
根據上述車輛門用密封件5及車輛門6,配備有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而且,於第1密封構件21及第2密封構件22設置有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構成之第1密封機構23及第2密封機構24。
因此,根據車輛門用密封件5及車輛門6,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即,根據車輛門用密封件5及車輛門6,即便於產生車輛105之外側與內側之氣壓差急遽增大之狀況之情形時,亦可抑制產生車內之氣壓之急遽之上升及下降。
[變化例]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而實施。例如,亦能夠以如下方式進行變更而實施。
(1)於上述實施例中,列舉各接觸面30a、30c之方向d1、d3為沿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方向且各接觸面30b、30d、30e之方向d2、d4、d5與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之間之角度為90°或45°之情形時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為2個密封機構中之一者不會對另一密封機構之變形造成影響之角度即可,例如,各接觸面30b、30d、30e之方向d2、d4、d5與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之間的角度亦可為80°、60°、30°。
進而,各接觸面30a、30c之方向d1、d3亦可並非為沿門扇11、12之移動方向(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方向,只要各接觸面30a、30c之方向d1、d3與各接觸面30b、30d、30e之方向d2、d4、d5交叉即可。
(2)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第1密封機構配置於車輛之寬邊方向上之外側且第2密封機構於車輛之寬邊方向配置於內側的形態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實施如下形態:第1密封機構配置於車輛之寬邊方向上之內側,且第2密封機構配置於車輛之寬邊方向上之外側。
(3)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門驅動裝置,列舉具備電動馬達、驅動輪、從動輪、驅動皮帶、導軌之形態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例如,作為門驅動裝置,亦可使用包括電動馬達、齒條小齒輪機構之裝置。或者,作為門驅動裝置,亦可使用包括電動馬達、包含螺桿軸及螺帽構件之機構的裝置。或者,作為門驅動裝置,亦可使用包括空氣式致動器或液壓式致動器之裝置。
(4)關於第1凸部、第2凸部、凹部之剖面形狀,亦可並非如上述實施形態所述之形狀,亦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於第1凸部及第2凸部在內部劃分有空間之形態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實施未設置空間之第1凸部及第2凸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地應用於在車輛之上下車出入口封閉時將一對門扇之端部彼此之間或者1個門扇之端部與車輛之車體之間密閉的車輛門用密封件、及包括該車輛門用密封件之車輛門。
1‧‧‧車輛門用密封件(門用密封件)
2‧‧‧車輛門
11‧‧‧門扇(門)
11b‧‧‧安裝槽
11c‧‧‧外側板
12‧‧‧門扇(門)
12b‧‧‧安裝槽
12c‧‧‧外側板
21‧‧‧第1密封構件
21a‧‧‧安裝部
21b‧‧‧第1外表面
22‧‧‧第2密封構件
22a‧‧‧安裝部
22b‧‧‧第2外表面
23‧‧‧第1密封機構
24‧‧‧第2密封機構
25‧‧‧第1凸部(第1密封部)
25a‧‧‧空間
26‧‧‧第1凸部(第2密封部)
26a‧‧‧空間
26b‧‧‧突起部
27‧‧‧第2凸部(第4密封部、凸部)
27a‧‧‧空間
27b‧‧‧錐面
27c‧‧‧錐面
28‧‧‧凹部(第3密封部)
28a‧‧‧內壁面
28b‧‧‧內壁面
29‧‧‧間隙
30a‧‧‧第1接觸面
30b‧‧‧第2接觸面
d1‧‧‧方向
d2‧‧‧方向
E‧‧‧雙向箭頭

Claims (8)

  1. 一種門用密封件,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密封機構,其包含設置於門之門端之第1密封部、及於上述門封閉時與上述第1密封部接觸之第2密封部;及第2密封機構,其包含相較於上述門之門端處之上述第1密封部於上述門之厚度方向錯開地設置的第3密封部、及以於上述門封閉時可與上述第3密封部接觸之方式設置的第4密封部;且上述第1密封機構及上述第2機構中之一者之變形,不會對上述第1密封機構及上述第2機構中之另一者之變形造成影響;於上述門封閉時由上述第1密封部與上述第2密封部形成之面即第1接觸面和由上述第3密封部與上述第4密封部形成之面即第2接觸面係方向不同;上述第1接觸面及上述第2接觸面中之一者係形成為與該接觸面展開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沿著上述門之移動方向之方向,且上述第1接觸面及上述第2接觸面中之另一者係形成為與該接觸面展開之方向垂直之方向成為與上述門之移動方向交叉之方向。
  2. 如請求項1之門用密封件,其中上述第1密封機構或上述第2密封機構具有非對稱之構成。
  3. 如請求項1之門用密封件,其中上述第1密封機構或上述第2密封機構包含:凸部,其係作為該第1密封機構或該第2密封機構所包含之任一上述密封部而設置;及凹部,其係以於上述門封閉時供上述凸部嵌入之方式凹陷;且上述凸部之側面與上述凹部之側面設置為可相互接觸。
  4. 如請求項3之門用密封件,其中 上述門封閉時,上述第1密封機構或上述第2密封機構之上述另一密封機構中之上述凸部之前端部分係與上述凹部之底部分之間形成有間隙,於上述門之移動方向上離開上述凹部之底部分。
  5. 如請求項3之門用密封件,其中上述門封閉時,上述第1密封機構或上述第2密封機構之上述另一密封機構中之上述凸部,其在位於上述門之厚度方向之兩側之一對之側面與上述凹部接觸。
  6. 如請求項1之門用密封件,其中於上述門封閉時之上述凸部之側面與上述凹部之側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因作用於形成有上述凸部及上述凹部之上述密封機構之外力而該密封機構變形,藉此上述凸部之側面與上述凹部之側面接觸。
  7. 如請求項5之門用密封件,其中上述第1密封機構及上述第2密封機構中之形成有上述凸部及上述凹部之密封機構係相對於另一密封機構,設置於上述門之厚度方向上之內側。
  8. 一種車輛門,其特徵在於包括: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門用密封件;及車輛門,其設置於車輛;且上述門用密封件之第1密封部及第3密封部設置於上述車輛門之門端,上述門用密封件之第2密封部及第4密封部設置於與上述車輛門之門端相對向之對向面。
TW103122147A 2013-06-28 2014-06-26 Door seal and vehicle door TWI555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6337 2013-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511A TW201512511A (zh) 2015-04-01
TWI555906B true TWI555906B (zh) 2016-11-01

Family

ID=5214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147A TWI555906B (zh) 2013-06-28 2014-06-26 Door seal and vehicle do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9627B2 (zh)
EP (1) EP3015336B1 (zh)
JP (2) JPWO2014208516A1 (zh)
CN (1) CN105339232B (zh)
TW (1) TWI555906B (zh)
WO (1) WO20142085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8035B1 (fr) * 2013-07-08 2016-12-23 Faiveley Transp Tours Joint pour porte, port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s
JP6713253B2 (ja) * 2015-04-06 2020-06-24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ゲート装置
JP6616958B2 (ja) * 2015-04-13 2019-12-04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ゲート装置
US9751390B2 (en) * 2015-08-19 2017-09-05 Lippert Components, Inc. Bus door seal
CN111094686B (zh) * 2017-09-19 2022-01-25 克诺尔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门的防夹的装置、用于车辆的门系统和用于制造用于车辆门的防夹的装置的方法
RU185679U1 (ru) * 2017-10-05 2018-12-1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ООО "ВНИЦТТ") Уплотнение раздвижной двери вагона
FR3078056B1 (fr) * 2018-02-19 2020-01-24 Airbus Operations Aeronef comprenant une porte de soute equipee d'un systeme d'etancheite ameliore
JP6516052B1 (ja) * 2018-06-25 2019-05-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挟み込み検知センサ
JP2020001652A (ja) * 2018-07-02 2020-01-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挟み込み検知装置
DE102018121924B3 (de) * 2018-09-07 2020-02-20 Knorr-Brems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Türflügel für ein Fahrzeug und Tü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9466577B (zh) * 2018-10-31 2020-11-2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密封隔声方法、密封隔声系统
US11607931B2 (en) * 2020-08-27 2023-03-21 Toyoda Gosei Co., Ltd. Two-part seal for vehicle door assembly
CN112298236B (zh) * 2020-11-13 2021-11-3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及优化设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736A (zh) * 1997-09-10 1999-04-14 工业设备制造股份公司 耐压门
JP2011126368A (ja) * 2009-12-16 2011-06-30 Hitachi Ltd 軌条車両
CN202117528U (zh) * 2011-04-22 2012-01-18 东莞市荣建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密封机构及应用该密封机构门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11376C (de) 1952-07-27 1954-05-13 Friedrich Wilhelm Kiekert Abdichtungsvorrichtung fuer Tueren, insbesondere Schiebetueren von Fahrzeugen
US3461611A (en) * 1967-10-12 1969-08-19 O M Edwards Co Inc The Safety seal for sliding doors
GB1470056A (en) * 1974-04-09 1977-04-14 Bloom James Ltd Sealing strip for sliding doors and other partitions
US4288135A (en) * 1979-10-11 1981-09-08 Whirlpool Corporation French door refrigerator seal
AT388021B (de) * 1987-04-02 1989-04-25 Simmering Graz Pauker Ag Tuer- oder fensterdichtung fuer fahrzeuge
CA2067594C (en) * 1991-05-10 1997-02-25 Daniel J. Flanagan Transit car power door obstruction sensing system and device
DE9418117U1 (de) * 1993-12-21 1995-02-02 Huber+Suhner Ag Schutzeinrichtung für die Schließkanten von kraftbetätigten Vorrichtungen
US5433031A (en) * 1994-04-06 1995-07-18 Mark Iv Transportation Products Corporation Resilient edges for power operated doors
DE19701681C1 (de) * 1997-01-18 1998-04-23 Webasto Tuersysteme Gmbh Dichtungssystem für eine Tür, vorzugsweise an einem Fahrzeug
AT414005B (de) * 2002-05-22 2006-08-15 Knorr Bremse Gmbh Türspaltüberwachung
AT501491B1 (de) * 2005-02-18 2007-03-15 Knorr Bremse Gmbh Dichtungsprofil
JP4728888B2 (ja) 2006-06-26 2011-07-20 西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乗降扉用戸先ゴム
FR2944503A1 (fr) * 2009-04-21 2010-10-22 Faiveley Sa Ensemble de joints pour une porte
US9151107B2 (en) * 2013-09-24 2015-10-06 Press-Seal Gasket Corporation Trailer door se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736A (zh) * 1997-09-10 1999-04-14 工业设备制造股份公司 耐压门
JP2011126368A (ja) * 2009-12-16 2011-06-30 Hitachi Ltd 軌条車両
CN202117528U (zh) * 2011-04-22 2012-01-18 东莞市荣建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密封机构及应用该密封机构门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8516A1 (ja) 2014-12-31
CN105339232A (zh) 2016-02-17
JP2017109741A (ja) 2017-06-22
EP3015336A1 (en) 2016-05-04
EP3015336B1 (en) 2019-10-30
US20160137043A1 (en) 2016-05-19
EP3015336A4 (en) 2017-02-22
US10569627B2 (en) 2020-02-25
CN105339232B (zh) 2018-05-25
JPWO2014208516A1 (ja) 2017-02-23
JP6411554B2 (ja) 2018-10-24
TW201512511A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5906B (zh) Door seal and vehicle door
US10167659B2 (en) Structure configured to raise and lower vehicle glass door
JP552355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CN102398500B (zh) 车辆玻璃导槽
US20120117881A1 (en) Door glazing assembly
CN105705398A (zh) 拉门的密封部件以及车辆
JP487671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US20150143753A1 (en) Structure of body side weather strip
KR102654760B1 (ko) 차량 도어용 실링 실링 어셈블리
JP624249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633951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17078161A1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28608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ドア装置
JP458620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KR101626577B1 (ko) 철도 차량용 차량연결부 차간 연결막
CN105480825A (zh) 电梯层门装置
JP602268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室
JP4962859B2 (ja) ガラスラン
JP20062567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KR100837966B1 (ko) 프레임리스 도어용 도어글래스의 기밀구조
KR20090125877A (ko) 선루프 흡출음 방지구조
JP488465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場ドア装置
WO2023195151A1 (ja) 鉄道車両のドア装置
JP70265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256302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扉の戸当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