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6246B - 聚酯薄膜、積層薄膜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 - Google Patents

聚酯薄膜、積層薄膜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6246B
TWI476246B TW099118042A TW99118042A TWI476246B TW I476246 B TWI476246 B TW I476246B TW 099118042 A TW099118042 A TW 099118042A TW 99118042 A TW99118042 A TW 99118042A TW I476246 B TWI476246 B TW I4762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rystalline polyester
polyester resin
particles
dispersed ph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8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7407A (en
Inventor
Shigeru Aoyama
Ayako Shimazu
Atsushi Shiomi
Kozo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107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7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2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聚酯薄膜、積層薄膜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特別適合用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solar cell backsheet)之聚酯薄膜,以及關於一種使用該薄膜之太陽能電池背板或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
聚酯(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等)樹脂是具有優越的機械特性、熱特性、耐化學藥品性、電氣特性、成型性而被應用於各種用途。將該聚酯樹脂加以薄膜化的聚酯薄膜,其中特別是經雙軸向配向聚酯薄膜,由於其機械特性、電氣特性等而被用作為覆銅積層板、太陽能電池背板、黏著膠帶、撓性印刷電路基板、薄膜開關、面狀發熱體、或扁平電纜等之電絕緣材料、磁記錄材料、或電容器用材料、包裝材料、汽車用材料、建築材料、相片用途、圖示用途、熱轉印用途等之各種工業材料。
在此等用途中,特別是在屋外使用之電絕緣材料(例如太陽能電池背板等)、汽車用材料、建築材料等方面,則多半是長期被使用於在溫度或濕氣方面是嚴酷的環境下,但是由於泛用聚酯樹脂會由於水解而導致分子量降低、且發生脆化而導致機械物性等降低,因此被要求改善,亦即,被要求提高耐濕熱性。
因此,為抑制聚酯樹脂之水解而已有各種的研究開發。例如,已在進行研究開發一種添加含有特定量之鹼金屬、鹼土金屬、磷、且含有藉由觸媒殘渣的內部析出粒子之聚酯樹脂(專利文獻1),環氧化合物(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或聚碳化二亞胺(專利文獻4),以提高聚酯樹脂本身之耐濕熱性之技術。此外,關於雙軸向配向聚酯薄膜,則已在進行將薄膜製成為高IV(高固有黏度),且將面配向度加以控制,以提高耐濕熱性之研究開發(專利文獻5)。
在另一方面,為適用於此等用途,則也期望可賦予除了耐濕熱性以外之特性(例如滑動性、抗紫外線性、反射性等)而加以高功能化。因此又在進行例如混合兩成份以上之聚酯或其他成份,以更進一步高功能化之研究開發(例如,專利文獻6、7、8)。
然而,若為使聚酯薄膜,特別是為使以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元為主要構成成份的聚酯薄膜高功能化而混合其他成份(例如紫外線吸收劑或無機粒子等)時,在進行捏合時則由於水解等而導致發生劣化,使得所獲得薄膜雖然可顯現所添加的成份之功能,但是卻有耐濕熱性降低的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昭第60-3152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第9-227767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第2007-302878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表平第11-506487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第2007-70430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第2003-155403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平第2-163155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平第2-191638號公報
亦即,本發明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且可圖與其他特性(特別是抗紫外線性、光反射性等)並存之聚酯薄膜。
為解決如上所述技術問題,在本發明是採取如下所述之構成。亦即,以下列各項為主要內容者。
(A) 一種聚酯薄膜,其特徵為含有形成海島結構之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及粒子之聚酯薄膜,且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matrix phase)」)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為TccA、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domain phase)」)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為TccB時,則符合如下所示(1)式,且該分散相之扁平度(flatness)為3以上,且該粒子總數之70%以上是存在於該分散相中或接於該分散相:
TccA-TccB≧5℃ (1)式。
(B) 如前所述(A)項之聚酯薄膜,其中在構成該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聚酯中之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是含有全部重複單元之85莫耳%以上。
(C) 如前所述(A)或(B)項之聚酯薄膜,其中該分散相在薄膜之厚度方向的1μm單位長度中所存在的平均個數為在0.1個/μm以上且5個/μm以下之範圍。
(D) 如前所述(A)至(C)項中任一項之聚酯薄膜,其中該粒子是在聚酯薄膜中含有0.5至30重量%。
(E) 如前所述(A)至(D)項中任一項之聚酯薄膜,其經在溫度125℃、濕度100% RH之大氣下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elongation retention)為30%以上,且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照射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20%以上。
(F) 一種積層薄膜,其中如前所述(A)至(E)項中任一項之薄膜是積層於其他薄膜上。
(G) 如前所述(F)項之積層薄膜,其中如前所述(A)至(E)項中任一項之薄膜是積層於最外層。
(H) 一種聚酯薄膜,其特徵為含有形成海島結構之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及粒子之聚酯薄膜,且假設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為TccA、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為TccB時,則符合如下所示(1)式,且該分散相之扁平度為3以上,且在溫度為125℃、相對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
TccA-TccB≧5℃ (1)式。
(I) 一種聚酯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括下列步驟:用於至少使用符合如下所示(1)式、具有海島結構形成性之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其中,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稱為結晶性聚酯A、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而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添加粒子並加以分散之「粒子添加‧分散步驟」;用於在該經分散該粒子之結晶性聚酯B混合結晶性聚酯A並加以擠出成薄片形狀之「擠出步驟」;以及用於將該經擠出之薄片形狀物加以延伸之「延伸步驟」:
TccA-TccB≧5℃ (1)式
(式中,TccA是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TccB是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
(J) 一種太陽能電池背板,其係使用如前所述(A)至(H)項中任一項之聚酯薄膜或積層薄膜。
(K) 一種太陽能電池,其係使用如前所述(J)項之太陽能電池背板。
(L) 如前所述(K)項之太陽能電池,其中由如前所述(A)至(E)項中任一項之薄膜所構成之層是面朝外部而露出。
若根據本發明,則可提供一種具有優越的長期保持高耐濕熱性與其他特性(特別是抗紫外線性或光反射性等)並存之聚酯薄膜。並且,藉由使用此等聚酯薄膜,則可提供一種具有高耐久性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聚酯是包括結晶性聚酯與非晶性聚酯兩種,一般的結晶性聚酯是具有結晶部與非晶部。若將此等結晶性聚酯樹脂加以延伸時,部份非晶部會由於配向而使得聚酯產生疑似結晶化之部份(在下文中,則稱為「配向結晶化部」),但是並非全部非晶部會產生疑似結晶化。其中,非晶部之密度比結晶部、配向結晶化部為低,而處於平均之分子間距離為大的狀態。本發明之發明人等經就聚酯之濕熱分解而加以研究並且發現:(1)若聚酯薄膜暴露於濕熱大氣時,則水份(水蒸氣)將經由密度低的非晶部之分子間而進入於內部,使得非晶部可塑化而提高分子之運動性;此外,(2)聚酯之羧基末端的質子將作為反應觸媒而發生作用,使得分子運動性提高的非晶部發生水解;及(3)經受到水解而低分子量化時,則分子運動性更提高。由於此等是重複進行的結果,則會進行薄膜之脆化,使得最後將變成即使受到微小的衝撃也會斷裂之狀態。因此,本發明之發明人等則專心研討結果,發現:(i)藉由將比結晶性聚酯樹脂A可在低溫下容易結晶化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加以分散在作為基質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中,即可阻止水份對於聚酯薄膜內部之進入以抑制水解反應;並且,(ii)對於為賦予吾所欲特性而添加的粒子(例如具有紫外線吸收能的粒子或具有優越的光反射性的粒子),則藉由使其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內部存在或相接而加以分散,以將粒子之表面全部或一部份以結晶性聚酯樹脂B來覆蓋,即可抑制基於粒子本來所具有的吸附水或粒子表面之觸媒作用的水解反應,而至於達成本發明。並且,也至於達成經過一些改良之發明。
在下文中,則列舉具體實例詳細說明本發明。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使用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在此所謂「結晶性」,具體而言,是意謂在根據JIS K7122(參閱JIS Handbook 1999年版)所記載之方法,以20℃/min之升溫速度將樹脂從25℃加熱至300℃(第一程:1st RUN),在此狀態下保持5分鐘後,其次加以驟冷至25℃以下,而在再度從室溫以20℃/min之升溫速度進行升溫至300℃所獲得2nd RUN(第二程)之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中,可從熔解波峰之波峰面積所計算得結晶熔解熱量ΔHm為1 J/g以上之樹脂。若使用未具有結晶性之樹脂時,雖然施加延伸、熱處理,但是不會形成足夠的配向結晶化部,而會變成耐濕熱性為差者。此外,在薄膜之耐熱性、尺寸穩定性、抗紫外線性方面也容易變成較差的結果。
該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之結晶性是以高者為較佳,較佳為使用結晶熔解熱量為5 J/g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 J/g以上、更佳為15 J/g以上、特佳為20 J/g以上者。藉由使用具有結晶性之樹脂,則可藉由延伸、熱處理而更進一步地提高配向結晶化,其結果可製成具有優越的機械性強度、尺寸穩定性之聚酯薄膜。
該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是在薄膜中形成海島結構。在本發明中,所謂「海島結構形成性」是意謂該兩種結晶性聚酯是具有能形成海島結構之性質。具有海島結構形成性之樹脂是包括使用彼此為非相溶性樹脂的情況。但是,在使用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之本發明中會變成彼此為非相溶的組合是稀少。在本發明中,除了使用此種非相溶之兩種聚酯的情況以外,例如,藉由使用該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之熔點差及熔融黏度比為在特定範圍的結晶性聚酯樹脂,則也可在薄膜中簡便地形成海島結構。
具體而言,藉由使用可符合如下所示(2)式及如下所示(3)式之兩種聚酯樹脂,則可簡便地形成海島結構。
TmB-TmA≧10℃ (2)式
(式中,TmA是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熔點;TmB是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點。)。
式中,熔點TmA及TmB是根據JIS K7122(參閱JIS Handbook 1999年版)所揭述之方法,以20℃/min之升溫速度將樹脂從25℃加熱至300℃(第一程:1st RUN),在此狀態下保持5分鐘後,其次加以驟冷至25℃以下,而在再度從室溫以20℃/min之升溫速度進行升溫至300℃所獲得2nd RUN(第二程)之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中作為熔解熱波峰之波峰頂的溫度來測定。
兩結晶性聚酯樹脂較佳為以能使得TmB-TmA成為15℃以上,進一步較佳為成為20℃以上之方式來進行選擇。TmB-TmA之上限值是並無特殊限制,但是從熔融捏合時之溫度及濾壓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55℃以下。
ηA/ηB≦0.7 (3)式
(式中,ηA是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熔融黏度、ηB是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融黏度。)。
式中,所謂「熔融黏度ηA及ηB」是意謂結晶性聚酯樹脂A、結晶性聚酯樹脂B各自在溫度290℃下熔融5分鐘,然後從直徑為1 mm、長度為10 mm之模頭以200 sec-1 之剪切速度(shear velocity)進行擠出時之黏度(poise)。此外,ηA/ηB是進一步較佳為0.6以下、最佳為0.4以下。ηA/ηB之下限值是並無特殊限制,但是從熔融捏合時之溫度及濾壓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0.05以上。
在此等並非為非相溶的樹脂的組合時,海島結構之形成是藉由下列機構所形成。亦即,藉由控制TmB-TmA為10℃以上、ηA/ηB為0.7以下,若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點附近的熔融擠出溫度進行熔融擠出時,則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融狀態(熔融黏度)將會發生差異。因此,在為製成為薄膜而混合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切粒(chip)並以擠壓機等擠出時,一旦受到剪力,由於剪切能量是專為結晶性聚酯樹脂A所消耗而使得剪切力無法充分地傳送到結晶性聚酯樹脂B,以致結晶性聚酯樹脂B雖會由於流動而分散,但是卻不容易混合於結晶性聚酯樹脂A中。但是,藉由控制TmB-TmA≧10℃、ηA/ηB≦0.7,則在進行熔融捏合時,結晶性聚酯樹脂B可在不至於完全相溶於結晶性聚酯樹脂A、或分散徑變得極小下形成海島結構,且所製得聚酯薄膜也可提高耐濕熱性。
本發明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點Tm,從海島結構形成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能符合如上所示式(2)者,此外,從耐熱性或加工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皆為245℃以上。若熔點Tm為低於245℃時,則有可能導致薄膜之耐熱性差,因此為不佳。此外,若熔點Tm為超過320℃時,則有可能造成擠出加工困難的情況,因此也為不佳。藉由控制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的熔點TmA及TmB為245℃以上且300℃以下,則可製成具有耐熱性與加工性並存之聚酯薄膜。
本發明中,假設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為TccA、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為TccB時,則結晶性聚酯樹脂A、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必須符合如下所示(1)式:
TccA-TccB≧5℃ (1)式
較佳為TccA-TccB≧10℃、進一步較佳為TccA-TccB≧15℃。由於結晶化溫度的差異為大是意謂結晶性聚酯樹脂B者是比結晶性聚酯樹脂A者為更容易結晶化,因此,在薄膜中結晶性高的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體是呈分散的本發明中,則變成可阻礙水份從薄膜表面進入於薄膜內部而抑制水解反應,因此可提高聚酯薄膜之耐濕熱性、可抑制水解反應之進行,因此即使在暴露於濕熱大氣下也可抑制伸度降低。並且,可抑制由於如後所述粒子引起的水解等之劣化,提高聚酯薄膜之耐濕熱性。只要能符合如上所示(1)式,則TccB之範圍是並無特殊限制,但是較佳為2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70℃以下、更佳為150℃以下。此外,TccA之範圍是也並無特殊限制,可在符合如上所述範圍下適當地選擇組合使用。TccA與TccB是根據JIS K7122(參閱JIS Handbook 1999年版)所記載之方法,以20℃/min之升溫速度將樹脂從25℃加熱至300℃(第一程:1st RUN),在此狀態下保持5分鐘後,其次加以驟冷至25℃以下,而在再度從室溫以20℃/min之升溫速度進行升溫至300℃所獲得2nd RUN(第二程)之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中作為結晶化波峰之波峰頂的溫度來測定。另外,視樹脂之相溶性或熔融黏度或進行捏合之方法而定,在熔融擠出之過程中有可能造成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一部份摻混在一起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實際上在進行結晶化之階段的TccA與TccB的差異,則有可能變得比熔融擠出前的原料樹脂之TccA與TccB的差異為稍微小的情況。若考慮及有如此可能性時,則從提高耐濕熱性的觀點而言,則熔融擠出前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TccA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TccB的差異以10℃以上為佳、較佳為15℃以上、更佳為20℃以上。
在本發明中,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可藉由:1)二羧酸成份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在下文中,則總稱為「二羧酸成份」)與二醇成份之聚縮合;2)在分子內具有羧酸或羧酸衍生物部份與羥基之化合物之聚縮合;以及第1)項與第2)項的組合獲得。此外,結晶性聚酯樹脂之聚合是可以慣用方法來實施。
在第1)項中,「二羧酸成份」的代表性實例是包括:丙二酸、琥珀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泌脂酸)、十二烷二酸、二聚物酸、二十烷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類;金剛烷二甲酸、降冰片烯二甲酸、異山梨醇、環己烷二甲酸、十氫萘二甲酸等之脂環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8-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苯基乙烷二甲酸、蒽二甲酸、菲二甲酸、9,9’-雙(4-羧基苯基)芴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等之二羧酸、或其酯衍生物等,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此外,此等是可單獨使用、或視需要也可數種倂用。此外,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也可為各自相溶的聚酯樹脂之混合物。
此外,也可使用經將1-乳酸交酯、d-乳酸交酯、羥基苯甲酸等之含氧酸類及其衍生物或該含氧酸類數個連接者等縮合於如上所述二羧酸成份之羧基末端所獲得之二羧基化合物。
此外,二醇成份的代表性實例是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等之脂肪族二醇類;環己烷二甲醇、螺甘油、異山梨醇(isosorbide)等之脂環式二醇類;雙酚A、1,3-苯二甲醇、1,4-苯二甲醇、9,9’-雙(4-羥基苯基)茀等之「芳香族二醇類」等之二醇等,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此外,此等是可單獨使用、或視需要也可數種倂用。此外,也可使用經將二醇類縮合於如上所述二醇成份之羥基末端所形成的二羥基化合物。
此外,在第2)項中,在一分子內具有羧酸或羧酸衍生物骨架與羥基的化合物之實例是包括:1-乳酸交酯、d-乳酸交酯、羥基苯甲酸等之含氧酸(oxyacid)及其衍生物、含氧酸類之寡聚物、使含氧酸縮合於二羧酸之一者的羧基所獲得者等。在本發明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只要其為符合如上所示(1)式,且為具有海島結構形成性之樹脂的組合時,則並無特殊限制,如此組合可例示例如:結晶性聚酯樹脂A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熔點為255℃、結晶化溫度為160℃)、聚對苯二甲酸萘酯(熔點為263℃、結晶化溫度為230℃)、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熔點為225℃、結晶化溫度為50℃)、或以此等作為主要構成成份之共聚物;而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熔點為290℃、結晶化溫度為130℃)或以其作為主要構成成份之共聚物的組合等。基於較佳為藉由雙軸向延伸而加以高配向化即可更進一步地提高機械性強度或耐濕熱性的觀點,則結晶性聚酯樹脂A是適合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萘酯、或以此等作為主要構成成份之共聚物,而結晶性聚酯樹脂B則適合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或以其作為主要構成成份之共聚物的組合。另外,熔融黏度是可藉由聚合度或導入交聯成份等來加以調整。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結晶性聚酯樹脂B較佳為由二羧酸成份是對苯二甲酸、而二醇成份是環己烷二甲醇所構成的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是含有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全部重複單元的85莫耳%以上、進一步較佳為90莫耳%以上、更佳為95%以上,且其上限值為100莫耳%。若包含在該結晶性聚酯樹脂B的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為小於85莫耳%的情況,則在與結晶性聚酯樹脂A捏合時有可能會造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體變小,以致不能阻斷水份進入於薄膜內部;或者變成容易在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界面進行酯交換反應,使得聚酯薄膜之耐濕熱性降低的情況。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藉由控制包含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為85莫耳%以上,則可製成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之聚酯薄膜。除了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以外之成份的代表性實例如下。例如二羧酸成份包括: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二十烷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類;金剛烷二甲酸、降冰片烯二甲酸、異山梨醇、環己烷二甲酸、十氫萘二甲酸等之脂環族二羧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8-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苯基乙烷二甲酸、蒽二甲酸、菲二甲酸、9,9’-雙(4-羧基苯基)芴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等之二羧酸或其酯衍生物。此外,二醇成份是包括:例如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等之脂肪族二醇類;1,4-環己烷二甲醇、螺甘油、異山梨醇等之脂環式二醇類;雙酚A、1,3-苯二甲醇、1,4-苯二甲醇、9,9’-雙(4-羥基苯基)芴等之芳香族二醇類等之二醇等,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者。此外,在本發明中,也可含有經將作為二羧酸成份之間苯二甲酸、與作為二醇成份之環己烷二甲醇加以共聚合所獲得之間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作為其他之成份。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形成分散相,但是其扁平度則必須為3以上。若分散相之扁平度為3以上,則可有效地顯現藉由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高耐濕熱性、耐水性,且可長期保持機械性強度。
在此所謂「分散相之扁平度」是意謂分散相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d、與主面的長軸長度a之比a/d,且可以下列第(1)至(7)項之程序測定。
(1) 使用薄片切片機(microtome),在不至於朝厚度方向切碎薄膜截面下,製備薄膜切片狀之觀察用試樣。另外,試樣是製備與薄膜之長度方向(MD)方向成平行方向所截切之MD截面薄膜切片、及與寬度方向(TD)方向成平行方向所截切之TD截面薄膜切片之兩種。
(2) 將所獲得之MD截面薄膜切片使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TEM)(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Hitachi,Ltd.)製造之透射型電子顯微鏡「H-7100FA」)以獲得放大10000倍觀察之影像。觀察位置是在薄膜內隨機決定。此外,若該影像不易辨別分散相時,則適當地使用鋨酸、氧化釕等將薄膜預先加以染色後進行。另外,薄膜之厚度方向與影像之上下方向是以使其一致為準。
(3) 對於影像中可確認的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測定薄膜厚度方向之厚度與長軸長度。在此所謂「長軸長度」是意謂在可在薄膜面方向平行劃出於分散相內之線份中為最長的線份之長度。此外,所謂「薄膜厚度方向之厚度」是意謂從位於通過如前所述線份之中點且正交於該線份的直線上之分散相的一端(上端)起至另一側的一端(下端)為止之距離。對於影像內可觀察到之至少20個以上之分散相實施相同操作,而以其平均值計算出在MD截面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與平均長軸長度。
(4) 無規地變更薄膜之取樣位置,並實施與第(1)至(3)項相同的操作共10次,而以各自所測定平均長軸長度之平均值計算得最終的在MD截面之平均長軸長度。以相同的方式,以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之平均值計算得最終的在MD截面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
(5) 對於TD截面薄膜切片,也以與MD截面薄膜切片的情況相同的方式進行測定,並計算得最終的在TD截面的長軸長度、與最終的在TD截面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
(6) 假設最終的在MD截面之長軸長度、與最終的在TD截面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中以大者作為主面之長軸長度(a),而平均厚度(d)則為在其截面之最終的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
(7) 將藉由如上所述(6)項所獲得長軸長度a除以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d所獲得之值(a/d)作為在該分散相之「扁平度」。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藉由上述方法所獲得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扁平度是進一步較佳為6以上、更佳為9以上。
控制扁平度為3以上之方法是包括:例如,將結晶性聚酯樹脂B分散於結晶性聚酯樹脂A中並加以薄片化者,1’)加以單軸向或雙軸向延伸使得面積延伸倍率達到1.5倍以上;2’)朝厚度方向壓延使得壓延率達到90%以上;以及3’)將如上所述第1’)項與第2’)項倂用等之方法。所謂「面積延伸倍率」是意謂單軸向之延伸倍率乘以與其成正交的方向之延伸倍率所獲得之值。此外,在第2’)項之方法中,所謂「壓延率(%)」是意謂壓延後之厚度除以壓延前之厚度且乘以100所獲得者。
此外,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若欲提高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扁平度時,則較佳為採取:1”)增加面積延伸倍率或壓延率;其他,則有2”)將結晶性聚酯B微分散於結晶性聚酯A中;以及3”)將如上所述第1”)項與第2”)項倂用之方法等方法。另外,關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扁平度的上限是並無特殊限制,但是從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臨界延伸倍率的觀點來考慮,則實質上為1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25以下。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較佳為分散相是分散成圓盤狀(包括橢圓狀圓盤),且使分散體之主面與薄膜面大致成平行。經加以控制成如此,藉此則可有效地阻礙從薄膜表面所進入的水份,而且,即使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含量為少量,也可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耐水性,且可長期保持機械性強度。
在此,所謂「大致成平行」是意謂薄膜之面方向與分散體之主面所形成之角θ為在0±15°以內。進一步較佳為θ是0±10°以內、更佳為θ是0±5°以內。藉由控制為在該範圍,則可顯現高耐濕熱性。在本發明中,在薄膜之厚度方向的1μm單位長度中,分散相的個數較佳為0.1個/μm以上且5個/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為0.5個/μm以上且4個/μm以下、最佳為0.8個/μm以上且3個/μm以下。在厚度方向的1μm單位長度中,若分散相的個數為少於0.1個/μm時,則阻礙從薄膜表面進入的水份之功效將會減弱,有可能導致耐濕熱性差的情況,因此為不佳;若為超過5個/μm時,則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撓曲彈性模數(flexural elastic modulus)為高的情況,有可能導致機械性強度降低,因此也為不佳。
此外,本發明中,分散相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d較佳為1 nm以上且5000 n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 nm以上且2500 nm以下、更佳為10 nm以上且1000 nm以下。若該分散相之薄膜厚度方向的平均厚度未達到1 nm時,則有可能造成阻礙從薄膜表面進入的水份之功能不足夠,因此為不佳;相反地,若為超過5000 nm時,則有可能導致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扁平度變小的狀態,使得耐水性能之不均勻性增大,因此也為不佳。若欲控制平均厚度d為在如上所述範圍時,則將在結晶性聚酯樹脂A中使得結晶性聚酯樹脂B分散成分散徑為5μm以下之大小、進一步較佳為3μm以下、更佳為1μm以下而加以薄片化者,加以延伸、壓縮即可達成。分散徑是可藉由面積延伸倍率或壓延率來加以調整。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是含有粒子。該粒子是為根據其目的而對薄膜賦予必要的功能來使用。適用於本發明的粒子是可例示:例如具有紫外線吸收能的粒子、或與結晶性聚酯樹脂之折射率差異為大的粒子、具有導電性的粒子、顏料等,藉此可改善耐候性、光學特性、抗靜電性、色調等。另外,所謂「粒子」是意謂以平均一次粒徑計為5nm以上者。另外,除非另有說明外,在本發明所謂的粒徑是意謂一次粒徑,粒子是意謂一次粒子。
關於粒子更詳細地加以說明如下。在本發明中,無機粒子及有機粒子中任一者皆適合使用,且也可此等倂用。無機粒子是包括:例如,金、銀、銅、鉑、鈀、錸、釩、鋨、鈷、鐵、鋅、釕、鐠、鉻、鎳、鋁、錫、鋅、鈦、鉭、鋯、銻、銦、釔、鑭等之金屬;氧化鋅(鋅白)、氧化鈦、氧化銫、氧化銻、氧化錫、銦‧錫氧化物、氧化釔、氧化鑭、氧化鋯、氧化鋁、氧化矽等之金屬氧化物;氟化鋰、氟化鎂、氟化鋁、冰晶石等之金屬氟化物;磷酸鈣等之金屬磷酸鹽、碳酸鈣等之碳酸鹽、硫酸鋇等之硫酸鹽、其他之滑石及高嶺土等。此外,有機粒子是例如,除了聚矽氧系化合物、交聯型苯乙烯或交聯型丙烯酸系、交聯型三聚氰胺等之交聯型粒子以外,也包括:碳、富勒烯(fullerene)、碳纖維、奈米碳管等之碳系化合物等;並且,與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為非相溶,且在此等樹脂中分散成島狀之樹脂也可視為粒子。在本發明中,特別是使用無機粒子時,則發明之功效顯著。此外,鑒於在屋外使用之機會為多,使用具有紫外線吸收能的粒子,例如,無機粒子為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等金屬氧化物,而有機粒子為碳、富勒烯、碳纖維、奈米碳管等碳系材料等的情況,則可有效利用藉由粒子的抗紫外線而顯著地發揮長期維持機械性強度之本發明之功效。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所含有粒子之含量,只要其為可獲得藉由粒子之功能者時,則並無特殊限制,但是相對於薄膜之總固體成份,則較佳為0.5重量%以上且30重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5重量%以上且28重量%以下、更佳為0.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若粒子之含量為少於0.5重量%時,則無法充分地發揮其功效,特別是在具有UV吸收能的粒子的情況,則耐光性將變得不足夠,以致有可能在長期使用時會導致機械性強度降低,因此為不佳。此外,若粒子之含量為多於30重量%時,則有可能薄膜之機械性強度會減弱,因此為不佳。
該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005μm以上且5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特佳為0.015μm以上且2μm以下。
此外,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如前所述粒子的總數之70%以上、較佳為75%以上、特佳為80%以上必須存在於分散相中、或接於分散相。其上限是並無特殊限制,而在本發明則包括100%之如前所述粒子是存在於分散相中、或接於分散相之模式。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藉由符合如上所述範圍,即可達成耐濕熱性與藉由粒子所改善的特性兩者並存。此時,以下列方法即可確認出某一粒子究竟是包含在分散相中、或是接於分散相。亦即,
(1) 使用薄片切片機,在不至於朝厚度方向切碎薄膜截面下,製備薄膜切片狀之觀察用試樣。另外,試樣是製備與薄膜之長度方向(MD)方向成平行方向所截切之MD截面薄膜切片、及與寬度方向(TD)方向成平行方向所截切之TD截面薄膜切片之兩種。
(2) 將所獲得之MD截面薄膜切片使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TEM)(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透射型電子顯微鏡「H-7100FA」)即可獲得放大成50000倍所觀察之影像。觀察位置是若聚酯薄膜(或聚酯薄膜為積層薄膜時,則為在聚酯層(P層))內隨機決定之3處以上。此外,若該影像不易辨別分散體時,則適當地使用鋨酸、氧化釕等將薄膜預先加以染色後進行。
(3) 計數所獲得影像中之所有粒子的個數並將其假設為總數N。此外,測定其中存在或接於分散相中的粒子之個數Nb。使用由此等所獲得之值計算出比例Nb/N,並由3處以上之觀察位置所獲得之值加以平均。
若在薄膜中所存在的粒子之總數的少於70%並未存在於分散相中、且也未接於分散相的情況,由於為改良粒子表面之活性或與聚酯之捏合而於粒子表面賦予表面處理劑的緣故,在熔融捏合中會導致聚酯劣化,或由於在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粒子的界面發生水解反應等而發生薄膜表面之脆化或薄膜之機械性強度降低。此等問題是粒子表面之活性愈高者則會愈顯著。在本發明中,由於該粒子之總數的70%以上是存在於分散相中、或接於分散相,粒子之表面可受到結晶性聚酯樹脂B的保護,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在熔融捏合時、或在濕熱環境下之表面之脆化或薄膜之機械性特性劣化。
製造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方法是包括例如預先將粒子製備為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混合之原料(切粒)之方法。此外,製成為在薄膜中所存在的粒子之總數的70%以上是存在於分散相中、或接於分散相之方法是包括:如前所述控制TmA-TmB為5℃以上,且選擇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使得ηA/ηB能成為0.7以下,並且預先將粒子製備成為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混合之原料(切粒)來使用之方法。預先將粒子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混合之方法是可採取例如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聚合步驟加入粒子之方法;或使用視需要而加以乾燥結晶性聚酯樹脂B,並將其與粒子飼入於擠壓機進行加熱熔融/捏合後,由噴嘴吐出者加以細切而製成為丸粒(pellet)者;也可採取在薄膜之製膜步驟中,以與結晶性聚酯樹脂A不同的擠壓機將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粒子進行熔融捏合,然後與結晶性聚酯樹脂A合流之方法。在預先將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粒子進行丸粒化的情況,相對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的粒子之添加量是並無特殊限制,但是從熔融捏合時之擠出性或丸粒之使用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5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較佳為經雙軸向配向。由於經雙軸向配向即可有效地形成配向結晶化部,因此可更進一步地提高耐濕熱性。
此外,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可在不至於損及本發明之功效範圍內摻合其他添加劑(例如,耐熱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耐候穩定劑、有機潤滑劑、顏料、染料、填充劑、抗靜電劑、成核劑等。但是,在本發明所謂的粒子是不包括在此所謂的添加劑中)。例如,若添加劑是選擇紫外線吸收劑時,特別是在結晶性聚酯樹脂A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時,則可更進一步地提高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耐光性。例如,與聚酯相溶的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之實例是包括:例如,柳酸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三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之紫外線吸收劑;及位阻型胺系等之紫外線吸收劑等。具體而言,例如,柳酸系之柳酸對三級丁基苯酯、柳酸對辛基苯酯;二苯甲酮系之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雙(2-甲氧基-4-羥基-5-苯甲醯基苯基)甲烷;苯并三唑系之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三系之2-(4,6-二苯基-1,3,5-三-2-基)-5-[(己基)氧基]-苯酚;氰基丙烯酸酯系之丙烯酸乙基-2-氰基-3,3’-二苯酯;及其他是:2-(4,6-二苯基-1,3,5-三-2-基)-5-[(己基)氧基]-苯酚;位阻型胺系之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琥珀酸二甲酯‧1-(2-羥基乙基)-4-羥基-2,2,6,6-四甲基哌啶之聚縮合物、及其他是:硫化雙(辛基苯基)鎳、及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三級丁基苯酯等。
與包含在結晶性聚酯樹脂A中之聚酯相溶的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該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總固體成份,則較佳為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25重量%以上且8重量%以下、更佳為0.5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若與聚酯相溶的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少於0.5重量%時,則耐光性是不足夠,且結晶性聚酯樹脂A在長期使用時會劣化,以致有可能導致機械性強度降低的情況,因此為不佳,此外,若為多於10重量%時,則有可能導致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著色增大的情況,因此也為不佳。
此外,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較佳為經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RH之大氣下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且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照射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20%以上。符合此等條件的薄膜之較佳的構成是適合使用如上所述TccA-TccB為達成5℃以上之樹脂A及樹脂B來形成樹脂B之分散相,且具有紫外線吸收能的粒子為70%以上是存在或接於樹脂B之分散相中。另外,在對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以金屬鹵素燈照射的情況,特別是將聚酯薄膜積層於其他薄膜時,則應使得根據本發明之薄膜的面暴露。在此所謂「伸度保持率」是根據ASTM-D882(參閱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1999年版)之準則所測定者,且假設處理前之薄膜之斷裂伸度(elongation at break)為E0、該處理後之斷裂伸度為E時,則為如下所示(4)式所計算得之值:
伸度保持率(%)=E/E0×100 (4)式。
本發明之薄膜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實施48小時處理後之伸度保持率較佳為35%以上、更佳為40%以上、特佳為50%以上。藉由控制在此等範圍,則可使得薄膜之耐濕熱性變成為更良好者。
此外,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照射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較佳為25%以上、更佳為30%以上、特佳為40%以上。藉由控制在此等範圍,則可使得薄膜之抗紫外線性變成為更良好者。並且,由於經使達成該等兼顧之薄膜是可成為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與抗紫外線性者,因此,例如用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時也可長期維持機械性強度。
此外,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可與其他薄膜進行積層。該其他薄膜之實例是可視用途而任意選擇:用於提高機械性強度之聚酯層、抗靜電層、與其他素材之密著層、為具有抗紫外線性之抗紫外線層、用於賦予難燃性之難燃層、為提高耐衝撃性或耐擦傷性之硬質塗層等。其具體實例,在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用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用薄膜的情況,除了為改善與其他薄片材料、埋包有發電元件的乙烯-醋酸乙烯酯之密著性之易接著層(adhesion facilitating layer)、抗紫外線層、難燃層之外,也有可供形成用於提高發生作為絕緣性之指標的部份放電現象之電壓的導電層。
此外,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作為x層而與其他聚酯層(Y層)進行積層之模式也為較佳的構成。在此情況下,從在具有耐捲曲性(curling resistance)下可更進一步地提高耐濕熱性與粒子添加功效、以及密著性的觀點來考慮,則更佳為Y層是粒子之含量Wcy相對於Y層為0.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且符合如上所述聚酯薄膜之要求條件。其係於X層設置成為可較大幅度地賦予粒子之添加功效的層,而於另一層的Y層設置成為重視耐濕熱性、密著性的層來將功能分成為二之構成。進一步較佳為Y層的粒子含量Wcy相對於Y層為1重量%以上且3重量%以下。
在本發明中,與其他薄膜積層之方法是可使用:例如,在用於積層的各層之材料為以熱塑性樹脂為主要構成材料的情況下,則將兩種不同材料分別飼入於兩台擠壓機,並加以熔融而由噴嘴共擠出於經冷卻的流延轉筒上以加工成薄片狀之方法(共擠出法);將被覆層原料飼入於擠壓機加以熔融擠出而邊由噴嘴擠出於經以單膜製造之薄片上、邊加以積層之方法(熔融積層法);分別製成各薄膜而以經加熱的輥群等進行熱壓著之方法(熱積層法);隔著接著劑而貼合之方法(接著法);其他之將經溶解於溶媒者加以塗布‧乾燥之方法(塗布法);以及組合此等之方法等。
本發明之薄膜的厚度較佳為1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上且15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若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厚度為小於1μm時,則有可能造成薄膜之耐濕熱性或使用(handling)性、平面性惡化,特別是在含有具有紫外線吸收能的粒子的情況,則有可能因薄膜厚度太薄而造成抗紫外線性差的情況,因此為不佳。此外,若為超過200μm時,特別是在用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的情況,則有可能導致太陽能電池單元之整體厚度變得太厚,因此為不佳。此外,若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與其他薄膜積層以獲得積層薄膜時 則其總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最佳為3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若積層體之厚度為小於10μm時,則薄膜之平坦性將惡化,若為厚於300μm時,例如在用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的情況,則太陽能電池單元之整體厚度將變得太厚,因此為不佳。
此外,本發明之薄膜的厚度比例,相對於積層體之總厚度,則較佳為1%以上且50%以下、更佳為2%以上且40%以下、最佳為5%以上且30%以下。若該比例為少於1%時,則有可能導致耐濕熱性,或特別是在使用具有紫外線吸收能的粒子時,則有可能造成抗紫外線性差的情況,因此為不佳。此外,若為超過30%時,特別是在由兩層薄膜且經由共擠出/共延伸所構成的情況,則因各層的機械特性(例如,配向之方式或延伸狀態、熱收縮等)之差異而導致薄膜容易發生捲曲。
其次,舉例說明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製造方法如下。欲獲得使用於本發明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方法是可採用藉由慣用方法之聚合方法。例如,將對苯二甲酸等之二羧酸成份或其衍生物、與乙二醇等之二醇成份以眾所皆知的方法進行酯交換反應即可獲得,此外,作為共聚合成份而使其含有脂肪族二醇成份、芳香族二醇成份、脂環式二羧酸成份、間苯二甲酸成份、及萘二甲酸成份之方法是:藉由在進行聚合時,添加脂環式二醇成份、芳香族二醇成份作為二醇成份,添加脂環式二羧酸成份、間苯二甲酸成份、及萘二甲酸成份(或此等之酯衍生物)作為二羧酸成份來進行聚合即可獲得。並且,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例如可使用伊士曼化學公司(Eastman Chemical Company)製造之「Copolyester 13319」(全部二羧酸成份之95%為對苯二甲酸、5莫耳%為間苯二甲酸,全部二醇成份之100%為1,4-環己烷二甲醇之聚酯樹脂)之方法;或藉由添加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之二羧酸成份(或其等之衍生物)、與1,4-環己烷二甲醇而以眾所皆知的方法進行酯交換反應來加以共聚合之方法。
此外,在進行聚合時也可使用先前習知的反應觸媒(聚合觸媒)(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金屬化合物、鋅化合物、鉛化合物、錳化合物、鈷化合物、鋁化合物、銻化合物、鈦化合物等)。並且,也可添加磷化合物等作為色調調整劑。進一步較佳為在聚酯之製造方法中,在結束前的任意階段添加銻化合物或鍺化合物、鈦化合物作為聚合觸媒。此等方法以鍺化合物為例,較佳為將鍺化合物之粉體直接添加。
此外,粒子較佳為預先製備成經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熔融捏合所獲得之原料。
其次,就製成薄膜之方法說明如下。其係包括:首先,將視需要而加以乾燥之聚酯樹脂原料以一台擠壓機加以熔融擠出,並將其由模頭擠出以製造單層薄片之方法;或使用兩台以上擠壓機、多歧管型模具(multi-manifold die )、進料分流套管(feed block)、或靜態混合器(static mixer)、比諾路共擠壓模具(pinole)等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與其他熱塑性樹脂薄膜加以積層而由模頭共擠出,以獲得包含經積層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層之積層薄膜之方法(共擠出法)。擠出溫度較佳為能使得會在欲加以捏合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融黏度產生差異而採取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點附近的溫度。
將藉由如上所述方法由模頭擠出之薄片擠出於流延轉筒等冷卻體上加以冷卻固化,即可獲得流延薄片。此時,較佳為使用線狀、帶狀、針狀或刀狀等之電極藉由靜電力使其密著於流延轉筒等冷卻體上加以驟冷固化。
藉由如上所述所獲得流延薄片較佳為加以雙軸向延伸。所謂「雙軸向延伸(biaxial stretching)」是意謂朝縱向方向(長度方向)及橫向方向(寬度方向)加以延伸。延伸方法可為逐次地進行縱延伸、橫延伸的雙軸向延伸、或可為同時加以延伸。此外,也可將經雙軸向延伸之薄膜再朝縱及/或橫向方向再進行延伸。在此所謂「朝縱向方向之延伸」是意謂為對薄膜賦予長度方向之分子配向所需之延伸,而通常是藉由輥之周速差來實施。該延伸可以一階段方式進行、或也可使用複數支輥對而以多階段方式加以延伸者。此等延伸之倍率雖因樹脂之種類而不同,但是通常較佳為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各為2至15倍。
此外,為使所獲得之雙軸向延伸薄膜(biaxially-stretched film)之結晶配向結束而賦予平面性與尺寸穩定性,較佳為在低於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熔點TmA之溫度下實施1秒鐘以上且30秒鐘以下之熱處理,並經均勻地緩慢冷卻後,加以冷卻至室溫。一般而言,若熱處理溫度為低時,則薄膜之熱收縮將增大,因此,若欲賦予高熱尺寸穩定性時,則較佳為熱處理溫度應設定為高。但是,若熱處理溫度設定過高時,則有可能導致非晶部受到緩和,使得分子運動性變為高的狀態,容易發生水解,並有在濕熱大氣下促進水解後之熱結晶化而容易脆化的情況。因此,由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熔點TmA減除熱處理溫度所獲得之值,較佳為設定成40℃以上且9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以上且80℃以下、更佳為55℃以上且75℃以下。
此外,在熱處理步驟中,視需要也可朝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實施3至12%之鬆弛處理(relaxation treatment)。接著,視需要實施電暈放電處理等以更進一步地提高與其他素材之密著性,然後加以捲取,藉此可獲得本發明之聚酯薄膜。
此外,積層薄膜是除了如前所述之共擠出法之外,也可使用:將其他熱塑性樹脂加以熔融擠出於所製得薄膜上,而邊從噴嘴擠出邊進行積層之方法(熔融積層法);將本發明之薄膜與由其他樹脂所構成之薄膜加以熱壓著之方法(熱積層法);將本發明之薄膜與由其他樹脂所構成之薄膜隔著接著劑而貼合之方法(接著法);將其他材料塗布於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表面上來加以積層之方法(塗布法);及組合此等之方法等來製造。
由於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具備耐濕熱性,而且,可期望可與抗紫外線性、光反射性等其他特性並存,因此可用作為被重視長期耐久性之用途方面,尤其是適合用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用薄膜。
欲製成為太陽能電池背板時,則例如由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上形成用於提高與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在下文中,有時候簡稱為「EVA」。)之密著性的EVA密著層、用於提高與EVA密著層的密著性之錨固層(anchor layer)、水蒸氣阻障層、用於吸收紫外線之紫外線吸收層、用於提高發電效率之光反射層、用於顯現設計性之光吸收層、用於接著各層之接著層等所構成者,特別是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適合用作為紫外線吸收層、光反射層、光吸收層。
在太陽能電池背板上作為紫外線吸收層使用時,本發明之薄膜較佳為具有遮斷380 nm以下之光線的功能。此外,作為光反射層使用時,本發明之薄膜由於藉由反射紫外線即可防止內層之樹脂劣化、或藉由反射未經太陽電池單元所吸收而到達背板的光,將其送回單元側,則可提高發電效率。此外,作為光吸收層使用時,本發明之薄膜是可吸收紫外線來防止內層之樹脂劣化、或提高太陽能電池之設計性。
EVA密著層是用於提高與用於密封發電元件的EVA系樹脂之密著性之層,且設置於最靠近發電元件側,有助於背板與系統的接著。其材料是只要為能顯現與EVA系樹脂之密著性時,則並無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EVA、或EVA與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多離子聚合物樹脂、聚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等之混合物。此外,視需要也可為了提高對於EVA密著層之背板的密著性而形成錨固層。其材料是只要為能顯現與EVA密著層之密著性時,則並無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以丙烯酸樹脂或聚酯樹脂等樹脂為主要構成成份之混合物。
水蒸氣阻障層是在構成太陽能電池時,為防止發電元件之水蒸氣劣化而用於防止水蒸氣從背板側進入之層。其係藉由將氧化矽、氧化鋁等之氧化物、或鋁等之金屬層以真空蒸鍍或濺鍍等眾所皆知的方法設置在薄膜表面所形成。其厚度通常較佳為在100(埃:angstrom)以上且200以下之範圍。在此情況下,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上直接設置氣體阻障層之方式、與在其他薄膜上設置氣體阻障層而將此薄膜積層於本發明之薄膜表面上之方式中任一者皆適合使用。此外,可使用將金屬箔(例如鋁箔)積層於薄膜表面上之方法。此情況下,金屬箔之厚度,從加工性與氣體阻障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之範圍。
藉由組合如上所述各層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則形成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另外,在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背板中,如上所述之層並不需要全部為獨立層,作為兼備數個功能的功能統合層而形成也是較佳的模式。此外,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已具有所需要之功能時,則也可省略用於賦予該功能的其他層。例如,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包括含有白色顏料或氣泡之層的構成而具有光反射性時,則可省略光反射層;若為包括含有光吸收劑之層的構成而具有光吸收性時,則可省略吸收層;若為包括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層的構成時,則可省略紫外線吸收層。
此外,在如上所述模式中,較佳為太陽能電池背板之至少一側的最外層為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此外,若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為積層薄膜時,由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所構成之層較佳為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之至少一側的最外層。更進一步較佳為僅一側的最外層為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或為由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所構成之層。藉由製成為如此之構成,則可製成為更能顯現粒子添加功效之背板。
由於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具有比先前的聚酯薄膜更優越的耐濕熱性,含有該薄膜之太陽能電池背板是可製成具有比先前的背板更高耐濕熱性與抗紫外線性者。於此處,在太陽能電池背板中,若欲使背板發揮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高耐濕熱性與抗紫外線性之功效時,則相對於背板整體,本發明之薄膜之體積比例較佳為5%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特佳為20%以上。
此外,使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的太陽能電池背板較佳為經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放置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且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照射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20%以上。另外,在照射紫外線於使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的太陽能電池背板時,尤其是在聚酯薄膜為積層薄膜的情況,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側是用於照射紫外線之面。在此所謂「伸度保持率」是根據ASTM-D882(參閱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1999年版)之準則所測定者,且假設處理前之太陽能電池背板之斷裂伸度為E0’,經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放置48小時後之斷裂伸度為E1’,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紫外線照射48小時後之斷裂伸度為E2’時,則為以如下所示(5)式所計算得之值:
伸度保持率(%)=E1’(或E2’)/E0’×100 (5)式。
另外,E1’是將試料切成測定片之形狀後,經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放置48小時所測定之值;進一步較佳為根據上式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更佳為35%以上、特佳為40%以上、最佳為50%以上。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若經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RH之大氣下放置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少於30%時,則例如在長期使用配置背板的太陽能電池時,將會進行由於濕熱引起之劣化,使得從外部有什麼衝撃施加在太陽能電池上時(例如,落石等打中太陽能電池時等),有可能導致背板斷裂的情況,因此為不佳。
此外,E2’是將試料切成測定片之形狀後,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紫外線照射48小時後所測定之值;進一步較佳為根據上式所獲得伸度保持率為20%以上、更佳為25%以上、特佳為30%以上、最佳為40%以上。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若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照射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少於30%時,則例如在長期使用配置背板的太陽能電池時,將會進行由於紫外線引起之劣化,使得從外部有什麼衝撃加在太陽能電池上時(例如,落石等打中太陽能電池時等),有可能導致背板斷裂的情況,因此為不佳。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只要是經在溫度為125℃、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放置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且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 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照射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20%以上時,則可製成可兼具耐濕熱性與抗紫外線性兩者,且可長期維持太陽能電池背板之機械性強度的高耐久性太陽能電池。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背板的厚度較佳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佳為10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為12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若厚度為小於10μm時,則若欲確保薄膜之平坦性時會有困難。相反地,若為厚於500μm時,則在配置於太陽能電池的情況,則有可能導致太陽能電池整體之厚度變得太大的情況。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之特徵為使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的太陽能電池背板。使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的太陽能電池背板比先前的背板為產生更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與其他功能,尤其是抗紫外線性之特徵,因此可比先前的太陽能電池更提高耐久性、或薄型化。其構成之一例如第1圖所示。其係在以EVA系樹脂等之透明的透明填充劑2來密封經連接用於取出電的引線(在第1圖中並未圖示)之發電元件3上,貼合玻璃等之透明基板4、與被稱為太陽能電池背板1之樹脂薄片所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可使用任意構成。
發電元件3是用於將太陽光之光能量轉換成電能量者,且可根據目的將結晶矽系、多晶體矽系、微晶矽系、非晶矽系、硒化銅銦系、化合物半導體系、色素增感系等中之任意元件根據吾所欲之電壓或電流而以串列或並列連接成複數個來使用。
由於具有透光性的透明基板4是位於太陽能電池之最表層,因此使用除了高透射率以外,具有高耐候性、高耐污染性、高機械強度特性之透明材料。在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中,具有透光性之透明基板4只要其為能符合如上所述特性時,則可使用任一種材質,其實例是較佳為包括:玻璃、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聚氟乙烯樹脂(PVF)、聚偏二氟乙烯樹脂(PVDF)、聚四氟乙烯樹脂(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聚氯三氟乙烯樹脂(CTFE)、聚偏二氟乙烯樹脂等之氟系樹脂;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及此等之混合物等。在使用玻璃時,更佳為使用經強化者。此外,在使用樹脂所製之透光基材時,則從機械性強度的觀點,則也較佳可使用經將如上所述樹脂加以單軸向延伸或雙軸向延伸者。
此外,為賦予此等基材與作為發電元件之密封材劑的EVA系樹脂之接著性,也較佳可在表面施加電暈處理、電漿處理、臭氧處理、易接著處理。
用於密封發電元件之透明填充劑2,除了以樹脂被覆並固定發電元件之表面的凹凸、從外部環境保護發電元件、及電絕緣之目的以外,為了接著具有透光性之基材或背板與發電元件,則使用具有高透明性、高耐候性、高接著性、高耐熱性之材料。其實例是較佳為使用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多離子聚合物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及此等之混合物等。在此等樹脂中,從耐候性、接著性、填充性、耐熱性、耐寒性、耐衝撃性之均衡為優越的觀點,則更佳為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
經配置本發明之背板之太陽能電池,較佳為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或由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所構成之層是面朝外部而露出。藉由採取此構成,則可製成更能顯現耐濕熱性與粒子添加功效之太陽能電池。
如上所述,藉由將使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的太陽能電池背板組配於太陽能電池系統,可獲得比先前的太陽能電池為高耐久及/或薄型之太陽能電池系統。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是並不限制於太陽光發電系統、小型電子零組件之電源等、屋外用途、屋內用途方面而可使用於各種用途。
[特性之評估方法] (1) 熔點TmA、熔點TmB、結晶化溫度TccA、結晶化溫度TccB
根據JIS K7122(參閱JIS Handbook 1999年版)所記載之方法,使用精工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Seiko Instruments Inc.)製造之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Robot DSC-RDC220」、數據分析是使用Disk Session「SSC/5200」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熔點TmA、結晶化溫度Tcc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熔點TmB、結晶化溫度TccB之測定。測定是在樣品盤上稱取5毫克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升溫速度為20℃/min,在1st RUN(第一程)將樹脂以20℃/分鐘之升溫速度從25℃加熱至300℃,在此狀態下保持5分鐘後,其次加以驟冷至25℃以下,而在再度從室溫以20℃/min之升溫速度進行升溫至300℃來進行測定。將所獲得2nd RUN(第二程)之結晶熔解波峰中之波峰頂的溫度視為熔點Tm、在結晶化焓(crystallization enthalpy)中之波峰頂的溫度視為結晶化溫度Tcc。
(2) 熔融黏度ηA、熔融黏度ηB
使用經以烘箱在90℃下乾燥4小時以上、或以真空乾燥機在熔點-120℃以上且50℃以下之溫度下乾燥4小時以上之樹脂,並以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Shimadzu Corporation)之島津流動試驗計(Shimadzu Flow Tester)CFT-500型A進行測定。以樹脂量為約5克、熔融溫度為290℃、負重分別為10、15、20 N(開始試樣設置5分鐘後開始負重)之條件進行測定在各負重下之剪切速度與熔融黏度。模頭為ψ1 mm、L=10 mm。各負重之測定次數為3次,並將經計算各平均值所獲得在各負重下之熔融黏度、剪切速度之數值數據加以圖表化,而由該圖表測定剪切速度200 sec-1 之值。
(3) 分散相之扁平度
使用薄片切片機,在不至於朝厚度方向切碎薄膜截面下,製備薄膜切片狀之觀察用試樣。試樣是準備了與薄膜之長度方向(MD)方向成平行方向所截切之MD截面薄膜切片、及與寬度方向(TD)方向成平行方向所截切之TD截面薄膜切片之兩種。
其次,將所獲得之截面薄膜切片,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H-7100FA」)放大至10000倍觀察並獲得影像。此外,若該影像不容易辨別出分散體時,則適當地使用鋨酸、氧化釕等預先將薄膜加以染色後進行。使用所獲得影像,根據如前所述方法測定聚酯樹脂B之扁平度。
(4) 在薄膜之厚度方向的每1μm單位長度中之分散相個數
使用藉由第(3)項所獲得影像計數出在薄膜厚度的1μm單位之由結晶性聚酯B所構成之分散相個數。另外,對在薄膜中隨機地選定之5處計數出其個數,並以其平均值作為在薄膜之厚度方向的每1μm單位長度之分散相個數。
(5) 粒子之分佈
將以與第(3)項相同的方式所獲得放大至50000倍觀察的影像中所有粒子之個數加以計數,並以此為總數N,同時又計數其中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中的粒子之個數Nb。使用各自所獲得之值,計算出在薄膜中所存在的粒子相對於其總數而存在或接於由結晶性聚酯B所構成之分散相中的比例Nb/N。另外,對在聚酯層內隨機地選定之5處分別計算出比例,而以其平均值作為粒子之比例。
(6) 斷裂伸度測定
根據ASTM-D882(參閱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1999年版)之準則,將試樣切成1 cm×20 cm之大小,測定以夾頭間距為5 cm、拉伸速度為300 mm/min拉伸時之斷裂伸度。另外,試樣數為n=5,且分別就薄膜之縱向方向、橫向方向進行測定後,以此等之平均值計算得。
(7) 耐濕熱試驗後之伸度保持率
將試料切成測定片之形狀(1 cm×20 cm)後,使用TABAI ESP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壓力鍋(pressure cooker),在溫度為125℃、相對濕度為100% RH的條件下實施48小時之處理,其後則根據如上所述第(6)項測定斷裂伸度。另外,測定數為n=5,且分別就薄膜之縱向方向、橫向方向進行測定後,以其平均值作為斷裂伸度E1。此外,對於實施處理前之薄膜也根據第(6)項測定斷裂伸度E0,並使用所獲得斷裂伸度E0、E1以下式計算得伸度保持率:
伸度保持率(%)=E1/E0×100。
背板之斷裂伸度是以與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以處理前之背板之斷裂伸度為E0’,而所測定經在溫度為125℃、相對濕度為100% RH的條件下處理48小時後之斷裂伸度E1’,並以下式計算得伸度保持率:
伸度保持率(%)=E1’/E0’×100。
對於所獲得伸度保持率進行如下所述之判定:
S:伸度保持率為50%以上的情況、
A: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且小於50%的情況、
B:伸度保持率為35%以上且小於40%的情況、
C: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且小於35%的情況、
D:伸度保持率為小於30%的情況。
S至C為良好,其中S是最優越。
(8) 耐光性試驗後之伸度保持率
將試料切成測定片之形狀(1 cm×20 cm)後,使用岩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Iwasaki Electric Co.,Ltd.)製造之EYE Super UV Tester SUV-W131,在溫度為60℃、相對濕度為60% RH、照度為100 mW/cm2 (光源: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 nm、波峰波長:365 nm)的條件下照射48小時,其後根據第(6)項測定斷裂伸度。另外,測定數是n=5,且分別就薄膜之縱向方向、橫向方向測定後,以其平均值作為斷裂伸度E2。此外,對於實施處理前之薄膜也根據第(6)項測定斷裂伸度E0,並使用如此所獲得斷裂伸度E0、E2以下式計算得伸度保持率:
伸度保持率(%)=E2/E0×100。
背板之斷裂伸度是以與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以處理前之背板之斷裂伸度為E0’,而測定經在溫度為60℃、濕度為60% RH、照度為100 mW/cm2 (UV光源是使用金屬鹵素燈)的條件下照射48小時後之斷裂伸度E2’,並以下式計算得伸度保持率:
伸度保持率(%)=E2’/E0’×100。
對於所獲得伸度保持率進行如下所述之判定:
S: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的情況、
A: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且小於40%的情況、
B:伸度保持率為25%以上且小於30%的情況、
C:伸度保持率為20%以上且小於25%的情況、
D:伸度保持率為小於20%的情況。
S至C為良好,其中S是最優越。另外,若薄膜為積層薄膜時,則從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側照射紫外線。
(9) 平均相對反射率
使用分光光度計U-3410(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 nm波長間隔測定在波長400至700 nm之範圍之分光反射率,而以其平均值作為平均相對反射率。試樣數是n=5,且分別測定各平均相對反射率,並計算出其平均值。測定裝置是使用ψ60 mm之積分球(型號:130-0632),並安裝10°傾斜墊片(spacer)。此外,標準白色板是使用氧化鋁(型號:210-0740)。另外,若薄膜為積層薄膜時,則從本發明之聚酯層側進行測定。
(10) 耐捲曲性
將薄膜切成150 mm×寬100 mm,使用TABAI ESP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真空乾燥機(LKV-122),在無風狀態之140℃大氣下靜置10分鐘,然後取出並加以冷卻。測量冷卻後之薄膜四角浮起高度,並計算出平均值。另外,測定是分別就將薄膜之長度方向切成為長邊的情況、與將寬度方向切成為長邊的情況,以n=5實施測定,並計算出其平均值,且將薄膜之接地的面就各情況測定兩面,然後對以值為大者之值作為捲曲高度所獲得之捲曲高度以下列基準進行判定:
S:捲曲高度為5 mm以下的情況、
A:捲曲高度為超過5 mm且10 mm以下的情況、
B:捲曲高度為超過10 mm且15 mm以下的情況、
C:捲曲高度為超過15 mm且20 mm以下的情況、
D:捲曲高度為超過20 mm、或捲曲太大而無法測定的情況。
S至C為良好,其中S是最優越。
(11) 密著性
將背板切成寬度15 mm×長度12 cm之長方形,然後將基材側以雙面膠帶貼在厚度為2 mm之表面平滑的丙烯酸樹脂板,然後剝離實施例、比較例之聚酯薄膜之界面的一部份而將實施例、比較例之聚酯薄膜側吊在TENSILON拉伸試驗機(東洋測器股份有限公司(Toyo Sokki Co.,Ltd.)製造之UTM-III型)之負載感測器。接著,以下部夾頭抓住剩餘之層側而朝對於背板之面方向成90°之方向,以300 mm/min之速度拉伸,以測定本發明之聚酯薄膜與剩餘之層間的剝離強度F(N/15 mm)。此外,剝離強度是由去除SS曲線之升起部份的剝離長度為50 mm以上之平均剝離力T(N)算出。
對於所獲得剝離強度是以下列基準進行判定:
S 剝離強度為4 N/15 mm以上的情況、
A 剝離強度為3.5 N/15 mm以上且小於4 N/15 mm以上的情況、
B 剝離強度為3 N/15 mm以上且小於3.5 N/15 mm以上的情況、
C 剝離強度為2 N/15 mm以上且小於3 N/15 mm以上的情況、
D 剝離強度為小於2 N/15 mm的情況。
S至C為良好,其中S是最優越。
《實施例》
在下文中,則以列舉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者。
[實施例1]
使用二羧酸成份為100莫耳%之對苯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乙二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接著,將所獲得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在160℃加以乾燥6小時、使其結晶化後,實施220℃、真空度為0.3 Torr、歷時9小時之固相聚合,以獲得熔點為255℃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結晶性聚酯樹脂A)。接著,使用二羧酸成份為95莫耳%之對苯二甲酸、5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以獲得熔點為280℃之含有5莫耳%之間苯二甲酸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PCT/I 5莫耳%)(結晶性聚酯樹脂B)。將100重量份之藉由如上所述所獲得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10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vent)的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以製備氧化鈦原料(MB-TiO2 )。
接著,將6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其次,由T字形模頭噴嘴熔融擠出成薄片狀並在表面溫度保持於25℃之轉筒上以靜電施加法使其密著冷卻固化,以獲得未延伸單層薄膜。接續以加熱成溫度為80℃之輥群預熱該未延伸單層薄膜後,使用溫度為85℃之加熱輥朝長度方向(縱向方向)延伸3.3倍,然後以溫度為25℃之輥群冷卻以獲得單軸向延伸薄膜。然後,邊以鋏具抓住所獲得單軸向延伸薄膜之兩端、邊導入於拉幅機內之溫度為90℃之預熱區,接著連續地在保持於100℃之加熱區朝與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寬度方向)延伸3.8倍。並且,接著在拉幅機內之熱處理區施加200℃、20秒鐘之熱處理,再在210℃朝4%寬度方向施加鬆弛處理。接著,均勻地緩慢冷卻,以獲得厚度為50μm之雙軸向延伸薄膜。
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結晶性聚酯樹脂B係一種是已形成扁平狀之分散相,且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在所獲得薄膜上,以接著劑(混合90質量份之「TAKELAC」(註冊商標)A310(三井武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0重量份之「TAKENATE」(註冊商標)A3(三井武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者)貼合厚度為75μm之雙軸向延伸聚酯薄膜「Lumirror」(註冊商標)X10S(東麗股份有限公司(Toray Industries,Inc.)製造)。並且,在雙軸向延伸聚酯薄膜側以該接著劑且以使得蒸鍍層位於外側之方式貼合厚度為12μm之氣體阻障膜「Barrialox」(註冊商標)VM-PET 1031HGTS(東麗薄膜加工股份有限公司(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製造),以製得厚度為188μm之太陽能電池背板。然後,實施所獲得背板之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高耐濕熱性與耐光性。
[實施例2至5、21、22]
在薄膜之製造步驟中,除了將延伸倍率如表1所示變化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雙軸向延伸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耐濕熱性、耐光性、光反射性為良好的薄膜,並且,可確認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扁平度為高者是耐濕熱性為更佳的薄膜。此外,使用此等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抗紫外線性。
[實施例6]
除了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使用二羧酸成份為92莫耳%之對苯二甲酸、8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熔點為270℃之含有8莫耳%之間苯二甲酸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PCT/I 8莫耳%)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耐濕熱性、耐光性、光反射性為良好的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與耐光性。
[實施例7]
除了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使用二羧酸成份為90莫耳%之對苯二甲酸、10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所獲得之熔點為266℃之含有10莫耳%之間苯二甲酸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PCT/I 10莫耳%)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耐濕熱性、耐光性、光反射性為良好的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與耐光性。
[實施例8]
除了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使用二羧酸成份為100莫耳%之對苯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熔點為290℃之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PCT)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非常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非常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
[實施例9]
除了將100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5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B母粒化(masterbatched)之氧化鈦原料(MB-TiO2 )。接著,將4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5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非常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非常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
[實施例10]
除了將100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6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B母粒化之氧化鈦原料(MB-TiO2 )。其次,將52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48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其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非常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非常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
[實施例11]
除了將33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10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B母粒化之氧化鈦原料(MB-TiO2 )。其次,將7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2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雖然MB-TiO2 原料是脆性,以致使用性惡化,但是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
[實施例12]
除了將17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10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B母粒化之氧化鈦原料(MB-TiO2 )。其次,將79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結晶性聚酯樹脂A、21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雖然MB-TiO2 原料是脆性,以致使用性惡化,但是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
[實施例13]
除了X層是由擠壓機X將6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在290℃供應;Y層是由擠壓機Y將100重量份之經180℃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A在280℃供應,並以比諾路共擠壓模具使其合流成X層/Y層之兩層薄膜而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總厚度為50μm之薄膜。所獲得薄膜之積層比是X層:Y層=1:4。對於所獲得積層薄膜進行在X層中,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以此薄膜之X層作為P層,並使P層之面為外側,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然後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
[實施例14]
除了X層是由擠壓機X將6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在290℃供應;Y層是由擠壓機Y將100重量份之經180℃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A在280℃供應,並以比諾路共擠壓模具使其合流成X層/Y層/X層之三層薄膜而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總厚度為50μm之薄膜。所獲得薄膜之積層比是X層:Y層:X層=1:4:1。對於所獲得積層薄膜進行評估:在X層中,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以使該薄膜為最外層,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然後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
[實施例15]
除了將62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2重量份之三系紫外線吸收劑TINUVIN 1577FF(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製造)、27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良好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
[實施例16]
除了將90重量份之以實施例1所獲得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1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10至50 nm之碳系化合物粒子(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 Corp.)製造之#50)在配備排氣孔的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A母粒化之碳系化合物原料(MA-CB),接著將4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20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A-CB原料、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與碳系化合物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抗紫外線性。
[實施例17]
除了將85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獲得結晶性聚酯樹脂B、與15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10至50 nm之碳系化合物粒子(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50)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B母粒化之碳系化合物原料(MB-CB),接著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79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21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B-CB原料,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與碳系化合物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體內之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抗紫外線性。
[實施例18]
除了粒子是使用平均粒徑為100 nm之氧化鋅粒子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鋅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
[實施例19]
除了粒子是使用平均粒徑為700 nm之硫酸鋇粒子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硫酸鋇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高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
[實施例20]
除了結晶性聚酯樹脂A是使用二羧酸成份為100莫耳%之萘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乙二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熔點為263℃之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之薄膜。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良好的耐光性。
[實施例23]
除了X層是由擠壓機X將6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在290℃供應;而Y層是由擠壓機Y將99重量份之經180℃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A、1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在290℃供應,且以比諾路共擠壓模具使其合流成X層/Y層之兩層薄膜,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總厚度為50μm之薄膜。所獲得薄膜之積層比為X層:Y層=1:4。對於所獲得積層薄膜進行評估:在X層中,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此外,將該薄膜之X層作為P層,並以使得P層之面為外側,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且比實施例1為具有更高的密著性。
[實施例24至26]
除了Y層原料是使用下列原料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4相同的方法獲得總厚度為50μm之薄膜。
實施例24: 98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A、2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 實施例25: 94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A、6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 實施例26: 90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A、1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 實施例27: 88重量份之結晶性聚酯A、12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MB-TiO2 原料;
對於所獲得積層薄膜進行評估:在X層中,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光反射性之薄膜,且比實施例23為具有優越的耐捲曲性。此外,將該薄膜之x層作為P層,並以使得P層之面為外側,且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及優越的耐光性,且在實施例24至26是比實施例1為具有更高的密著性。
[比較例1]
除了將82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18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B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雖然其係已形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且為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者,但是卻因未含有粒子而耐光性為差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雖然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但是耐光性卻為差者。
[比較例2]
將10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10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8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A母粒化之氧化鈦原料(MA-TiO2 )。
其次,將64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A-TiO2 原料在28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雖然耐光性為良好,但是卻由於並未形成海島結構而具有較差的耐濕熱性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耐濕熱性為差者。
[比較例3]
除了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使用二羧酸成份為100莫耳%之萘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乙二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熔點為263℃之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所獲得薄膜中並未形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而為具有較差的耐濕熱性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耐濕熱性為差者。
[比較例4]
除了結晶性聚酯樹脂B是使用二羧酸成份為84莫耳%之對苯二甲酸、16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二醇成份為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觸媒為醋酸鎂、三氧化銻、亞磷酸來進行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熔點為258℃之含有16莫耳%之間苯二甲酸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PCT/I 16莫耳%)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雖然其係已形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但是為扁平度卻小,且耐濕熱性為差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耐濕熱性為差者。
[比較例5]
除了將10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與100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8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A母粒化之氧化鈦原料(MA-TiO2 )。其次,將4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36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MA-TiO2 原料、18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B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雖然其係已形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但是卻由於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中的比例為少而耐濕熱性為差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耐濕熱性為差者。
[比較例6]
除了將55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9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結晶性聚酯樹脂B、18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氧化鈦原料(MB-TiO2 )、18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在比較例5所使用的氧化鈦原料(MA-TiO2 )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雖然其係已形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但是卻由於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中的比例為少而耐濕熱性為差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耐濕熱性為差者。
[比較例7]
除了將64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A、18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結晶性聚酯樹脂B、及18重量份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在配備排氣孔的28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製備以結晶性聚酯樹脂A及結晶性聚酯樹脂B母粒化之氧化鈦原料(MAB-TiO2 )。其次,將100重量份之經180℃真空乾燥2小時之氧化鈦原料(MAB-TiO2 )在290℃之擠壓機內加以熔融捏合,並導入於T字形模頭噴嘴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薄膜。對於所獲得薄膜進行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的扁平度、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內的比例、平均相對反射率、耐濕熱試驗後之機械特性、耐光性試驗後之機械特性等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雖然其係已形成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分散相,但是卻由於氧化鈦粒子存在或接於結晶性聚酯樹脂B中的比例為少而耐濕熱性為差者。此外,使用該薄膜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太陽能電池背板,並實施耐濕熱性、耐光性之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可確認其係耐濕熱性為差者。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是一種具有優越的耐濕熱性與其他特性(特別是耐光性或光反射性等)之並存性,即使長期曝露在屋外使用等嚴酷的大氣下,也可維持機械性強度之聚酯薄膜,可有效利用其特性而使用於太陽能電池背板、面狀發熱體、或扁平電纜等之電絕緣材料、電容器用材料、汽車用材料、建築材料等方面之用途。
1...太陽能電池背板
2...透明填充劑
3...發電元件
4...透明基板
第1圖是使用本發明之薄膜之太陽能電池示意性截面圖。
1...太陽能電池背板
2...透明填充劑
3...發電元件
4...透明基板

Claims (12)

  1. 一種聚酯薄膜,其特徵為含有形成海島結構之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及粒子之聚酯薄膜,且假設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為TccA、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為TccB時,則符合如下所示(1)式,且該分散相之扁平度為3以上,且該粒子總數之70%以上是存在於該分散相中或接於該分散相:TccA-TccB≧5℃ (1)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薄膜,其中在用於構成該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聚酯中,對苯二甲酸伸環己基二亞甲酯單元是含有全部重複單元之85莫耳%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薄膜,其中該分散相在薄膜之厚度方向的1μm單位長度中所存在的平均個數為在0.1個/μm以上且5個/μm以下之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薄膜,其中該粒子是在聚酯薄膜中含有0.5至30重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薄膜,其經在溫度為125℃、相對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且經在溫度為60℃、50% RH之大氣下以強度為100mW/cm2 之金屬鹵素燈(波長範圍:295至450nm、波峰波長:365nm)照射48小時後之伸度保 持率為20%以上。
  6. 一種積層薄膜,其中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薄膜是積層於其他薄膜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積層薄膜,其中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之薄膜是積層於至少一側之最外層。
  8. 一種聚酯薄膜,其特徵為含有形成海島結構之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及粒子之聚酯薄膜,且假設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為TccA、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在下文中,則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為TccB時,則符合如下所示(1)式,且該分散相之扁平度為3以上,且在溫度為125℃、相對濕度為100% RH之大氣下處理48小時後之伸度保持率為30%以上:TccA-TccB≧5℃ (1)式。
  9. 一種聚酯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包括下列步驟:用於至少使用符合如下所示(1)式、具有海島結構形成性之兩種結晶性聚酯樹脂(其中,用於形成連續相(也稱為「基質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稱為結晶性聚酯A、用於形成分散相(也稱為「域相」)之結晶性聚酯樹脂稱為結晶性聚酯樹脂B),而在結晶性聚酯樹脂B添加粒子並加以分散之「粒子添加.分散步驟」;用於在該經分散該粒子之結晶性聚酯B混合結晶性聚酯A並加以擠出成薄片形狀之「擠出步驟」;以及用於將該經擠出之薄片形狀物加以延伸之 「延伸步驟」:TccA-TccB≧5℃ (1)式(式中,TccA是結晶性聚酯樹脂A之結晶化溫度、TccB是結晶性聚酯樹脂B之結晶化溫度)。
  10. 一種太陽能電池背板,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聚酯薄膜或積層薄膜。
  11. 一種太陽能電池,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太陽能電池背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太陽能電池,其中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薄膜所構成之層是面朝外部而露出。
TW099118042A 2009-06-05 2010-06-04 聚酯薄膜、積層薄膜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 TWI476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5832 2009-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407A TW201107407A (en) 2011-03-01
TWI476246B true TWI476246B (zh) 2015-03-11

Family

ID=4329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8042A TWI476246B (zh) 2009-06-05 2010-06-04 聚酯薄膜、積層薄膜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81212B2 (zh)
EP (1) EP2439231A4 (zh)
JP (1) JP5304789B2 (zh)
KR (1) KR101610990B1 (zh)
CN (1) CN102449040B (zh)
MY (1) MY149441A (zh)
TW (1) TWI476246B (zh)
WO (1) WO20101406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1712A1 (de) * 2009-05-18 2010-11-25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Coextrudierte, biaxial orientierte Polyesterfolien mit verbesserten Hafteigenschaften, Rückseitenlaminate für Solarmodule und Solarmodule
US20100294363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Inc. Coated Polyester Film For Lamination to Ethylene-Vinyl Acetate Layers
EP2495284B1 (en) * 2009-10-28 2016-09-28 Toray Industries, Inc. Biaxially oriented polyester film
JP5403679B2 (ja) * 2009-11-19 2014-01-29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879609B1 (ko) * 2010-12-24 2018-07-18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적층체
JP5599348B2 (ja) * 2011-03-07 2014-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保護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部材、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05353B2 (ja) * 2011-08-25 2016-04-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165255A (ja) * 2011-11-11 2013-08-22 Fujifilm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ポリマー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787027A4 (en) * 2011-12-02 2015-07-22 Toray Industries POLYESTER FOIL, SOLAR CELL BACK PAPER AND SOLAR CELL
JP2014025052A (ja) * 2012-03-12 2014-02-06 Fujifilm Corp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50083192A1 (en) * 2012-05-28 2015-03-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WO2014104222A1 (ja) * 2012-12-27 2017-01-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共重合体を含むブレンドポリマー、該ブレンドポリマーの成形体、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該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5008968B (zh) * 2013-02-19 2018-06-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膜、以及具备该反射膜的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饰用物品
CN105451993B (zh) * 2013-08-09 2018-06-15 东丽株式会社 层合聚酯膜
EP2878628B1 (de) * 2013-11-27 2017-01-11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Polyester Zusammensetzungen
FR3017072B1 (fr) * 2014-01-31 2016-02-19 Toray Films Europ Film de polyester transparent multicouch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son utilisation notamment dans les faces arrieres de panneaux photovoltaiques
US9899580B2 (en) * 2014-02-28 2018-02-20 Lotte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nti-discoloration
CN106574067B (zh) * 2014-07-31 2020-0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叠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电池用保护片及太阳电池模块
US10288783B2 (en) * 2015-03-20 2019-05-1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Reflective articles comprising a micro-cellular structure and having improved reflectivity
KR20170118852A (ko) * 2015-03-20 2017-10-25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마이크로-셀 구조를 포함하고 개선된 반사율을 갖는 반사 물품
KR101947223B1 (ko) * 2015-07-28 2019-04-22 주식회사 두산 절연필름 및 플렉서블 플랫 케이블(ffc)
CN105218855B (zh) * 2015-10-27 2017-03-29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6805A (zh) * 2016-08-27 2016-12-07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太阳能背板结构
CN107611223B (zh) * 2017-09-27 2019-03-19 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的制备方法
KR102646802B1 (ko) * 2018-03-02 2024-03-13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2축 연신 필름
KR102131995B1 (ko) * 2018-06-29 2020-07-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자외선 차단 필름
KR20200027368A (ko) * 2018-09-04 2020-03-12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절연부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 및 케이블 절연부의 제조방법
KR102152101B1 (ko) * 2018-11-02 2020-09-07 진영글로벌 주식회사 차량 전장용 디바이스
CN112467201B (zh) * 2020-11-25 2022-06-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全固态高强度脂肪族聚氨酯柔性电解质及制备方法
KR102527488B1 (ko) * 2021-06-29 2023-05-04 에스케이마이크로웍스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전자장치용 적층체
WO2023091155A1 (en) * 2021-11-22 2023-05-25 Amcor Flexibles North America, Inc. Film, laminated film, rigid articl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king fil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6241A1 (ja) * 2003-09-11 2005-03-24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09069742A1 (ja) * 2007-11-30 2009-06-04 Toray Industries, Inc.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1526A (ja) 1983-07-28 1985-02-18 Toyobo Co Ltd 内部粒子含有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663593B2 (ja) 1988-12-16 1997-10-15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02191638A (ja) 1989-01-19 1990-07-27 Unitika Ltd ポリエステル2軸配向フイルム
JP2534955B2 (ja) 1992-07-17 1996-09-18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脱脂機能を有する金属条用スリッタ―
DE69602262T2 (de) 1995-06-02 1999-09-23 Eastman Chem Co Polyester aus 2,6-naphtalendicarbonsäure mit verbesserter hydrolysebeständigkeit
JP3567585B2 (ja) * 1996-02-13 2004-09-22 東レ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ハウジング
JP3597932B2 (ja) 1996-02-21 2004-12-08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2002088259A (ja) * 2000-09-18 2002-03-27 Toray Ind Inc 成形材料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02182013A (ja) * 2000-12-12 2002-06-26 Toray Ind Inc 積層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3973409B2 (ja) 2001-11-22 2007-09-1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手切れ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281891B (en) * 2002-03-01 2007-06-01 Teijin Ltd Biaxially oriented multi-layered laminated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7070430A (ja) 2005-09-06 2007-03-22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161801A (ja) * 2005-12-12 2007-06-2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2007177034A (ja) 2005-12-27 2007-07-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積層体
DE102006016157A1 (de) 2006-04-06 2007-10-11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Hydrolysebeständige Polyesterfolie mit Hydrolyseschutzmittel
CA2667183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Toray Industries, In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2008231144A (ja) * 2007-03-16 2008-10-02 Dic Corp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CN101518971B (zh) * 2008-02-29 2012-07-18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聚酯叠层膜和使用该叠层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6241A1 (ja) * 2003-09-11 2005-03-24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09069742A1 (ja) * 2007-11-30 2009-06-04 Toray Industries, Inc.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40611A1 (ja) 2012-11-22
MY149441A (en) 2013-08-30
US20120080089A1 (en) 2012-04-05
TW201107407A (en) 2011-03-01
WO2010140611A1 (ja) 2010-12-09
EP2439231A4 (en) 2015-03-25
CN102449040A (zh) 2012-05-09
CN102449040B (zh) 2014-11-19
US8981212B2 (en) 2015-03-17
KR101610990B1 (ko) 2016-04-08
EP2439231A1 (en) 2012-04-11
KR20120052900A (ko) 2012-05-24
JP5304789B2 (ja)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6246B (zh) 聚酯薄膜、積層薄膜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
JP484918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I496690B (zh) 雙軸取向聚酯薄膜
JP556502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WO2007105306A1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積層品、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JP2006270025A (ja) 太陽電池用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
JPWO2009069742A1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JP200816633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裏面封止用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7118267A (ja) 太陽電池用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シート
JP561766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JP2010003900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0501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led光源用反射板。
JP5504957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JP5729828B2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積層品、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JP2015188015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055270A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5768862B2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積層品、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JP2013052635A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