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2727B - 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2727B
TWI422727B TW97112518A TW97112518A TWI422727B TW I422727 B TWI422727 B TW I422727B TW 97112518 A TW97112518 A TW 97112518A TW 97112518 A TW97112518 A TW 97112518A TW I422727 B TWI422727 B TW I4227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fiber
agent
false twisted
group
carbon ato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2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7138A (en
Inventor
Aratani Satoshi
Toda Atsushi
Hattori Makoto
Original Assignee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07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7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2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2727B/zh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Description

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本發明係關於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於合成纖維之製造或加工中,已知例如於合成纖維之假撚加工中,因合成纖維相互之摩擦或合成纖維與導引器(guide)類之摩擦等,容易使合成纖維帶靜電,發生因此種靜電所引起之集束不良、張力改變、斷絲等狀況,進而因該等之加成作用而在染色時發生染色不均。為了防止此種缺點發生,於合成纖維之製造或加工中,係使用對合成纖維賦予平滑性或抗靜電性等之處理劑。本發明係關於此種處理劑中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由該處理方法所獲得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習知,作為對合成纖維賦予平滑性或抗靜電性等之處理劑,已知1)含有屬於脂環式聚羧酸與碳數1~18之直鏈狀醇、碳數3~18之分支狀醇或碳數3~10之脂環式醇之脂環式聚羧酸酯,且末端直鏈率為50%以上之脂環式聚羧酸酯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含有將脂肪族烴單體予以共聚合之分子量2萬~100萬之共聚合體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3)含有潤滑油、史式(Staudinger)黏度平均分子量100萬~700萬之油溶性聚合物及界面活性劑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4)含有於分子中具有碳數6~24 之1,2-環氧基烷類或其與碳數2~4之伸烷基氧化物之聚合殘基的聚醚化合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5)含有30重量%以上之由高級脂肪酸及高級醇所得的碳數25以上之酯化合物、以及20重量%以上之濁點為40℃以上且80℃以下之乳化劑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
然而,該等習知處理劑由於本身之儲存安定性不佳,於實際使用時有限制,且尤其是無法充分防止合成纖維帶靜電,結果有由此種合成纖維所製作之織物等在染色時發生染色不均之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2657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2-6836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1-8997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5-987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5-321058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本身之儲存安定性優異,尤其藉由使其附著而可充分防止合成纖維帶靜電,結果可防止染色不均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以及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藉由此處理方法所獲得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作為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使用由分別為既定比 例的平滑劑及機能賦予劑所構成,且機能賦予劑之至少一部份係以既定比例含有特定的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而成者,係特別合適。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其係包含平滑劑及機能賦予劑者,其特徵為,含有比例為整體之70~99.5質量%的平滑劑及整體之0.5~30質量%的機能賦予劑,且機能賦予劑之至少一部份係含有整體之0.05~15質量%的下述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而成; 化1中,R1 、R2 :碳數1~36之烷基、碳數2~24之烯基、苯基、具有碳數1~36之烷基的烷基苯基、萘基、具有碳數1~36之烷基的烷基萘基或具有碳數4~24之烷基的1,2-雙(烷基氧基羰基)-1-乙烷基;M:具有2價原子價之金屬。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將上述之本發明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對於假撚加工後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以0.1~5質量%之方式附著。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利用上述本發明之合成纖維假撚加 工絲之處理方法所得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首先,針對本發明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以下簡稱為本發明之處理劑)進行說明。本發明之處理劑係由平滑劑及機能賦予劑所構成之處理劑,作為機能賦予劑之至少一部份,係含有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
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中,化1中之R1 及R2 可分別同時為相同基,亦可為不同基。作為此種R1 及R2 ,可舉出:1)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十六碳基、十七碳基、十八碳基、十九碳基、二十碳基、二十一碳基、二十二碳基、二十三碳基、二十四碳基、二十五碳基、二十六碳基、二十七碳基、二十八碳基、二十九碳基、三十碳基、三十一碳基、三十二碳基、三十三碳基、三十四碳基、三十五碳基、三十六碳基、2-甲基-戊基、2-乙基-己基、2-丙基-庚基、2-丁基-辛基、2-戊基-壬基、2-己基-癸基、2-庚基-十一碳基、2-辛基-十二碳基、2-壬基-十三碳基、2-癸基-十四碳基、2-十一碳基-十五碳基、2-十二碳基-十六碳基等之碳數1~36之烷基;2)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10-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碳烯基、9c-十八碳烯基、9t-十八碳烯基、9c,12c-十八碳二烯基、9c,12c,15c-十八碳三烯基、9c-二十碳烯基、5,8,11,14-二十碳四烯基、13c- 二十二碳烯基、13t-二十二碳烯基、二十三碳烯基、二十四碳烯基等之碳數2~24之烯基;3)苯基;4)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己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碳基苯基、十二碳基苯基、十四碳基苯基、十五碳基苯基、十六碳基苯基、十七碳基苯基、十八碳基苯基、十九碳基苯基、二十碳基苯基、二十一碳基苯基、二十二碳基苯基、二十三碳基苯基、二十四碳基苯基、二十五碳基苯基、二十六碳基苯基、二十七碳基苯基、二十八碳基苯基、二十九碳基苯基、三十碳基苯基、三十一碳基苯基、三十二碳基苯基、三十三碳基苯基、三十四碳基苯基、三十五碳基苯基、三十六碳基苯基、2-甲基-戊基苯基、2-乙基-己基苯基、2-丙基-庚基苯基、2-丁基-辛基苯基、2-戊基-壬基苯基、2-己基-癸基苯基、2-庚基-十一碳基苯基、2-辛基-十二碳基苯基、2-壬基-十三碳基苯基、2-癸基-十四碳基苯基、2-十一碳基-十五碳基苯基、2-十二碳基-十六碳基苯基等之具有碳數1~36之烷基的烷基苯基;5)萘基;6)甲基萘基、乙基萘基、丙基萘基、丁基萘基、己基萘基、辛基萘基、壬基萘基、癸基萘基、十一碳基萘基、十二碳基萘基、十四碳基萘基、十五碳基萘基、十六碳基萘基、十七碳基萘基、十八碳基萘基、十九碳基萘基、二十碳基萘基、二十一碳基萘基、二十二碳基萘基、二十三碳基萘基、二十四碳基萘基、二十五碳基萘基、二十六碳基萘基、二十七碳基萘基、二十八碳基萘基、二十九碳基萘基、三十碳基萘基、三十一碳 基萘基、三十二碳基萘基、三十三碳基萘基、三十四碳基萘基、三十五碳基萘基、三十六碳基萘基、2-甲基-戊基萘基、2-乙基-己基萘基、2-丙基-庚基萘基、2-丁基-辛基萘基、2-戊基-壬基萘基、2-己基-癸基萘基、2-庚基-十一碳基萘基、2-辛基-十二碳基萘基、2-壬基-十三碳基萘基、2-癸基-十四碳基萘基、2-十一碳基-十五碳基萘基、2-十二碳基-十六碳基萘基等之具有碳數1~36之烷基的烷基萘基;或7)1,2-雙(丁基氧基羰基)-1-乙烷基、1,2-雙(辛基氧基羰基)-1-乙烷基、1,2-雙(十一碳基氧基羰基)-1-乙烷基等之具有碳數4~24之烷基的1,2-雙(烷基氧基碳基)-1-乙烷基。其中,化1中之R1 及R2 較佳係碳數6~22之烷基、具有碳數8~18之烷基的烷基苯基或具有碳數8~18之烷基的烷基萘基。
又,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中,化1中之M為具有2價原子價之金屬。M可舉出鈹、鎂、鈣、鍶、鋇、錳、鐵、鐳、鈷、鎳、銅、鋅等,其中較佳為鈣或鎂。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可單獨或混合二個以上使用。
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係可利用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204193號公報等所記載之功之方法而合成。
本發明之處理劑中,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以外的機能賦予劑係作用為用以使合成纖維絲線成束的集束劑、用以從合成纖維絲線除去雜質之助劑、用以使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與平滑劑均質化的相溶化劑 等。作為此種機能賦予劑,可舉出:1)聚氧化伸烷基烷基醚、聚氧化伸烷基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伸烷基烷基酯、聚氧化伸烷基蓖麻油、聚氧化伸烷基烷基胺基醚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酯、山梨糖醇酐三油酯、甘油單月桂酯、二甘油二月桂酯、對3~6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化物加成伸烷基氧化物者、加成伸烷基氧化物之3~6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化物或完全酯化物、對3~6元醇與羥基脂肪酸之酯化物加成伸烷基氧化物者等之聚氧化伸烷基多元醇脂肪酸酯型的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2)有機脂肪酸鹽、有機磷酸鹽等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3)月桂基三甲基銨乙氧硫酸鹽等之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以及4)辛基二甲基銨醋酸酯等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其中以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為佳。
本發明之處理劑中,作為平滑劑可使用公知者。作為平滑劑可舉出:1)月桂基油酸酯、硬脂基油酸酯、油基油酸酯、辛基油酸酯、三癸基油酸酯、甲基油酸酯、丁基油酸酯、2-乙基己基油酸酯、辛基硬脂酸酯、油基硬脂酸酯、丁基棕櫚酸酯、油基棕櫚酸酯、油基月桂酸酯、油基異硬脂酸酯、油基辛酸酯、乙二醇=二月桂酸酯、丙二醇=二硬脂酸酯、己二醇=二月桂酸酯、甘油=三(12-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三油酸酯、甘油=棕櫚酸酯=二硬脂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棕櫚酸酯、山梨糖醇酐=四油酸酯、季戊四醇=四月桂酸酯、琥珀酸二硬脂酯、戊二酸二硬脂酯、己二酸二鯨蠟酯、庚二酸二(二十二酸酯)、辛二酸二(二十 二酸酯)、壬二酸二硬脂酯、癸二酸二硬脂酯等之脂肪族酯化合物;2)具有各種黏度之各種礦物油;3)具有各種黏度之線狀聚二甲基矽氧烷或將該線狀聚二甲基矽氧烷以乙基、苯基、氟化丙基、胺基丙基、羧基辛基、聚氧化伸乙基氧化伸丙基、ω-甲氧基聚乙氧基.聚丙氧基丙基等予以改質之具有各種黏度之線狀聚有機矽氧烷;4)具有聚氧化伸烷基之聚醚單醇、聚醚二醇、聚醚三醇等聚醚化合物;5)苄基硬脂酸酯、苄基月桂酸酯、二異硬脂基間苯二甲酸酯、三辛基苯三甲酸酯等之芳香族酯化合物;以及6)由對碳數4~26之1~3元脂肪族醇加成碳數2~4之伸烷基氧化物的(聚)醚化合物與碳數4~26之脂肪族羧酸所得之(聚)醚酯化合物、由對1~3元之芳香族醇加成碳數2~4之伸烷基氧化物的(聚)醚化合物與碳數4~26之脂肪族羧酸所得之(聚)醚酯化合物、由對碳數4~26之脂肪族醇加成碳數2~4之伸烷基氧化物的(聚)醚化合物與芳香族羧酸所得之(聚)醚酯化合物等的(聚)醚酯化合物等。其中,作為平滑劑係以脂肪族酯化合物、礦物油以及線狀聚有機矽氧烷為佳,較佳為由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單羧酸所得之碳數17~60的脂肪族酯化合物、由脂肪族多元醇與脂肪族單羧酸所得之碳數17~60的脂肪族完全酯化合物、由脂肪族多元醇與脂肪族單羧酸所得之碳數17~60的脂肪族部分酯化合物等之碳數17~60的脂肪族酯化合物;30℃之黏度為2×10-6 ~2×10-4 m2 /s之礦物油;30℃之黏度為1×10-6 ~2×10-3 m2 /s之線狀聚二甲基矽氧烷。平 滑劑可單獨或混合二個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處理劑係由以上所說明之平滑劑與含有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之機能賦予劑所構成,平滑劑係佔整體之70~99.5質量%、較佳為70~90質量%,含有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之機能賦予劑係佔整體之0.5~30質量%、較佳為10~30質量%,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係佔整體之0.05~15質量%、較佳為1~10質量%。
使本發明之處理劑附著於合成纖維時,可與本發明之處理劑一起併用例如外觀調整劑、抗氧化劑、耐熱提升劑、消泡劑、防腐劑、防鏽劑等,但其併用量係儘可能地少量。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以下簡稱為本發明之處理方法)進行說明。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係將以上所說明之本發明的處理劑以相對於假撚加工後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成為0.1~5質量%之方式予以附著。
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中,係以相對於假撚加工後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成為0.1~5質量%、較佳為0.5~3質量%之方式,利用輥給油法、使用計量泵之導引器給油法、浸漬給油法或噴霧給油法等功知方法,將本發明之處理劑進行楔形(neat)給油並使之附著。
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中,對於假撚加工之條件並無特別限制。假撚加工所使用之加熱器有接觸式與非接觸式,其組合則有一段式與二段式,故可將該等以任意組合之方式進 行,而在使用接觸式加熱器之情況,其表面溫度通常於70~240℃、較佳為100~220℃下進行,於使用非接觸式加熱器之情況,其表面溫度通常於100~600℃、較佳為150~500℃下進行,此外,不論何種情況,加工速度通常為100~1500m/分、較佳為200~1200m/分,故可在該等範圍內之任意條件下進行,但本發明處理方法之假撚加工,較佳係使用表面溫度100~220℃之接觸式加熱器以200~1200m/分之加工速度進行。
最後針對本發明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以下簡稱為本發明之假撚加工絲)進行說明。本發明之假撚加工絲係利用以上所說明之本發明之處理方法而獲得。
作為供應為本發明之假撚加工絲之合成纖維,可舉出: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四伸乙酯等之聚酯系合成纖維;2)尼龍6、尼龍66等之聚醯胺系合成纖維;3)聚丙烯酸酯、改質聚丙烯腈(modacrylic)等之聚丙烯酸系合成纖維;4)聚乙烯、聚丁烯等之聚烯烴系合成纖維;5)聚胺基甲酸酯系合成纖維;以及6)聚乳酸系合成纖維等;其中在應用於聚酯系合成纖維、聚醯胺系合成纖維或聚乳酸系合成纖維之情況,可高度表現出本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處理劑其本身之儲存安定性優異,且尤其是藉由使其附著,可充分防止合成纖維帶靜電,結果可充分防止由此種合成纖維製作之織物等於染色時發生染色不均。
以下,為了使本發明之構成及效果更為具體,舉出實施例等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另外,於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份係表示質量份,%係表示質量%。
(實施例)
試驗分類1(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之合成).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S-1)之合成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回流冷卻器之附有底排閥之四口燒瓶中,加入丙基磺酸248份(2.0莫耳)以及離子交換水1000份,一邊攪拌一邊加熱至70~90℃,予以溶解。之後,一邊攪拌該溶液,一邊以10分之時間加入氫氧化鈣74份(1.0莫耳),加熱至70~90℃後,於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進行中和反應。停止攪拌,於同溫度下靜置30分,將含有丙基磺酸鈣鹽之下層部分予以沈降分離。於含有丙基磺酸鈣鹽之部分中加入水500份,加熱至70~90℃,攪拌1小時後,停止攪拌,於同溫度下靜置3小時,使下層之部分殘留並由上部將上層水溶液予以排液後,進行水洗處理。進一步重複1次同樣的水洗處理後,予以脫水、乾燥,獲得丙基磺酸鈣鹽257份(0.9莫耳)。將其定為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S-1)。
.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S-2)~(S-35)及(T-1)~(T-3)之合成
與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S-1)同樣地合成表1所記載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S-2)~(S-35)及(T-1)~(T-3)。
表1中,R1 、R2 、M:相當於化1中之R1 、R2 、M。
試驗分類2(處理劑之調製)
.實施例1{處理劑(P-1)之調製}
作為平滑劑,將30℃之黏度為3.5×10-5 m2 /s之礦物油(A-1)82份及試驗分類1中所合成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S-1)5份,於60℃下一邊加熱攪拌一邊溶解。以目視確認完全溶解後,作為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以外之機能賦予劑,將α-十二碳基-ω-羥基聚(氧乙烯)(n=15)(B-1)13份,一邊攪拌一邊混合溶解,進一步攪拌1小時。停止攪拌,於常溫下冷卻,調製處理劑(P-1)。
.實施例2~35及比較例1~10{處理劑(P-2)~(P-35)及(R-1)~(R-10)之調製}
與處理劑(P-1)之調製相同地調製處理劑(P-2)~(P-35)及(R-1)~(R-10)。各例之處理劑內容示於表2及表3。
試驗分類3(儲存安定性之評估)
將試驗分類2所調製之各例的處理劑移往透明燒杯中,於室溫下靜置7天後,以目視觀察外觀,以下述基準判定。結果示於表2及表3。
A:外觀均勻透明。
B:外觀不均勻,稍微呈現白濁。
C:嚴重白濁或可呈現液相分離。
表2及表3中, A-1:30℃之黏度為3.5×10-5 m2 /s之礦物油 A-2:異丙基棕櫚酸酯 A-3:30℃之黏度為7.0×10-5 m2 /s之聚二甲基矽氧烷 A-4:α-丁基-ω-羥基聚(氧乙烯)(n=3)與十二酸之酯化合物 A-5:苄基月桂酸酯 A-6:對丁醇以環氧乙烷與環氧丙烷為65/35(質量比)之比例無規狀加成之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之聚醚單醇 B-1:α-十二基-ω-羥基聚(氧乙烯)(n=15)(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B-2:對蓖麻油加成20莫耳之環氧乙烷者(非離子性界 面活性劑) B-3:甘油單月桂酸酯(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B-4:α-月桂基-ω-羥基二氧乙烯之磷酸酯鉀鹽(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B-5:月桂基三甲基銨乙基硫酸鹽(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B-6:辛基二甲基氨基醋酸鹽(兩性界面活性劑)試驗分類4(假撚加工絲之製造與處理)
(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之製造與處理
將固有黏度0.64、氧化鈦含有量0.2%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切粒(chip)以一般方法乾燥後,使用擠出機(extruder)以295℃紡絲,從紡口吐出並冷卻固化後,對行進絲線以使用計量泵之導引給油法使合成纖維用紡絲油劑(竹本油脂公司製之商品名DELION F-168)之10%水性液附著,使紡絲油劑之附著量為0.3%以後,以導引器使之集束,以不伴隨機械性延伸之方式,以3000m/分之速度捲取,以10kg捲狀絲餅之形式獲得128丹尼36絲束(filament)之部分延伸絲。利用該絲餅,使用接觸加熱式假撚機(帝人製機公司製之商品名SDS1200),以700m/分之加工速度,以延伸倍率=1.525、施撚方式=3軸碟型外接式摩擦方式(進入側導引碟1片,出口側導引碟1片,硬質聚胺基甲酸酯碟4片)、加撚側加熱器=長2.5m且表面溫度212℃、解撚側加熱器=無、3300T/m之條件,進行假撚加工。於該假撚加工時,相對於捲取至紙管前的 假撚加工絲,以輥給油法進行楔形給油,使試驗分類2所調製之處理劑(P-1)成為表4記載之附著量,獲得實施例36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同樣獲得表4所記載之實施例37~72及比較例11~20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各例之內容示於表4。
(B)尼龍6,6假撚加工絲之製造與處理
將硫酸相對黏度(η r)2.4、氧化鈦含有量0.1%之尼龍6,6切粒以一般方法乾燥後,使用擠出機以290℃紡絲,從紡口吐出並冷卻固化後,對行進絲線以使用計量泵之導引給油法使合成纖維用紡絲油劑(竹本油脂公司製之商品名DELION F-168)之10%水性液附著,使紡絲油劑之附著量為0.4%以後,以導引器使之集束,以不伴隨機械性延伸之方式,以4000m/分之速度捲取,以10kg捲狀絲餅之形式獲得70丹尼24絲束之部分延伸絲。利用該絲餅,使用接觸加熱式假撚機(帝人製機公司製之商品名SDS1200),以700m/分之加工速度,以延伸倍率=1.220、施撚方式=3軸碟型外接式摩擦方式(進入側導引碟1片,出口側導引碟1片,硬質聚胺基甲酸酯碟4片)、加撚側加熱器=長2.5m且表面溫度230℃、解撚側加熱器=無、3000T/m之條件,進行假撚加工。於該假撚加工時,相對於捲取至紙管前的假撚加工絲,以輥給油法進行楔形給油,使試驗分類2所調製之處理劑(P-1)成為表5記載之附著量,獲得實施例73之尼龍6,6假撚加工絲。同樣獲得表5所記載之實施例74~109及比較例21~30之尼龍 6,6假撚加工絲。各例之內容示於表5。
(C)聚乳酸假撚加工絲之製造與處理
將平均分子量120000、熔融指數(210℃)25g/分、玻璃轉移點60℃、比重1.26之乳酸聚合體切粒使用擠出機以210℃紡絲,從紡口吐出並冷卻固化後,對行進絲線以使用計量泵之導引給油法使合成纖維用紡絲油劑(竹本油脂公司製之商品名DELION F-168)之10%水性液附著,使紡絲油劑之附著量為0.5%以後,以導引器使之集束,以不伴隨機械性延伸之方式,以3800m/分之速度捲取,以10kg捲狀絲餅之形式獲得100丹尼36絲束之延伸絲。所得之延伸絲係強度=4.6g/dtx,伸長度=30%。利用該絲餅,使用接觸加熱式假撚機(帝人製機公司製之商品名SDS1200),以500m/分之加工速度,以延伸倍率=1.25、施撚方式=3軸碟型外接式摩擦方式(進入側導引碟1片,出口側導引碟1片,硬質聚胺基甲酸酯碟4片)、加撚側加熱器=長2.5m且表面溫度130℃、解撚側加熱器=無、2500T/m之條件,進行假撚加工。於該假撚加工時,相對於捲取至紙管前的假撚加工絲,以輥給油法進行楔形給油,使試驗分類2所調製之處理劑(P-1)成為表6記載之附著量,獲得實施例110之聚乳酸假撚加工絲。同樣獲得表6所記載之實施例111~146及比較例31~40之聚乳酸假撚加工絲。各例之內容示於表6。
試驗分類5(假撚加工絲之評估等)
對於試驗分內類4所製造並處理之各例的假撚加工 絲,以如下方式測定處理劑之附著量,並評估抗靜電性及染色性。結果示於表4~表6。
.處理劑之附著量的測定
以JIS-L1073(合成纖維長絲試驗方法)為基準,使用正己烷/乙醇(50/50體積比)混合溶劑作為萃取溶劑,對各例之假撚加工絲測定處理劑之附著量。
.抗靜電性之評估
將各例之100條的假撚加工絲排列於紗架並吊掛於整經機,以100m/分之速度捲取10000m,作為經線用經軸。此時,以春日式集電式電位測定器測定與金屬之摩擦產生電氣,以下述基準評估。
A:帶電壓未滿0.1kV
B:帶電壓0.1kV以上且未滿0.5kV
C:帶電壓0.5kV以上且未滿1.0kV
D:帶電壓1.0kV以上且未滿2.0kV
D:帶電壓2.0kV以上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之染色性之評估
將經線用經軸所捲取之用於評估上述抗靜電性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塗糊.乾燥,進行經線準備,通過噴水式織機的筘(reed)。將所得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打入緯線,織造平織物。將該平織物以80℃進行精練、鬆弛處理後,使用分散染料(日本化藥公司製之商品名KAYALON聚酯藍EBL-E),利用高壓染色法進行染色。將染色之平織物以一般方法進行水洗、還原洗 淨及乾燥後,裝附至直徑70mm、長1m之鐵製筒,以肉眼計算平織物表面之濃染部分的個數,實施5次此評估,由所得之評估結果求出每1片平織物之個數,以下述基準進行評估。
A:平織物之表面均勻且成為平織組織狀態,無染色紋
B:平織物之表面均勻且成為平織組織狀態,但有1個染色紋
C:平織物之表面均勻且成為平織組織狀態,但有2~3個染色紋
D:平織物之表面成為不均勻之平織組織狀態,有3~10個染色紋
E:平織物之表面成為不均勻之平織組織狀態,一面上有長短明顯之染色紋10個以上
.尼龍6,6假撚加工絲之染色性之評估
將經線用經軸所捲取之用於評估上述抗靜電性的尼龍6,6假撚加工絲塗糊.乾燥,進行經線準備,通過噴水式織機的筘。將所得之尼龍6,6假撚加工絲打入緯線,織造平織物。將該平織物以80℃進行精練、鬆弛處理後,使用分散染料(Clariant公司製之商品名SANDOLANBLUE-E-HRLN),利用常壓染色法進行染色。將染色之平織物以一般方法進行水洗、乾燥後,裝附至直徑70mm、長1m之鐵製筒,以肉眼計算平織物表面之濃染部分的個數,實施5次此評估,由所得之評估結果求出每1片平織物之個數,以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之 染色性評估同樣的基準進行評估。
.聚乳酸系假撚加工絲之染色性的評估
將經線用經軸所捲取之用於評估上述抗靜電性的聚乳酸假撚加工絲塗糊.乾燥,進行經線準備,通過噴水式織機的筘。將所得之聚乳酸假撚加工絲打入緯線,織造平織物。將該平織物以90℃進行精練、鬆弛處理後,使用分散染料(日本化藥公司製之商品名KAYALON聚酯藍EBL-E),以100℃×40分之處理條件的染色法進行染色。將染色之平織物以一般方法進行水洗、還原洗淨及乾燥後,裝附至直徑70mm、長1m之鐵製筒,以肉眼計算平織物表面之濃染部分的個數,實施5次此評估,由所得之評估結果求出每1片平織物之個數,以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撚加工絲之染色性評估同樣的基準進行評估。

Claims (13)

  1. 一種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係包含平滑劑及機能賦予劑者,其特徵為,使用下述之平滑劑作為平滑劑,且使用下述化1所示之由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及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構成之機能賦予劑作為機能賦予劑,並含有比例為整體之70~99.5質量%的該平滑劑及整體之0.5~30質量%的機能賦予劑,且含有整體之0.05~15質量%的下述化1所示之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而成;平滑劑係從碳數17~60之脂肪族酯化合物、30℃之黏度為2×10-6 ~2×10-4 m2 /s之礦物油及30℃之黏度為1×10-6 ~2×10-3 m2 /s之線狀聚有機矽氧烷所選擇之一個或二個以上; (化1中,R1 、R2 :碳數1~36之烷基、碳數2~24之烯基、苯基、具有碳數1~36之烷基的烷基苯基、萘基、具有碳數1~36之烷基的烷基萘基或具有碳數4~24之烷基的1,2-雙(烷基氧基羰基)-1-乙烷基;M:具有2價原子價之金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其中,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係化1中之R1 及R2 為 碳數6~22之烷基、具有碳數8~18之烷基的烷基苯基或具有碳數8~18之烷基的烷基萘基之情況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其中,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為化1中之M為鈣或鎂之情況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其中,含有整體之1~10質量%的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其中,含有整體之1~10質量%的有機磺酸金屬化合物。
  6. 一種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對於假撚加工後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附著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使其成為0.1~5質量%。
  7. 一種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對於假撚加工後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附著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型處理劑,使其成為0.1~5質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其中,假撚加工係使用表面溫度100~220℃之接觸式加熱器,以200~1200m/分之加工速度進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其中,假撚加工係使用表面溫度100~220℃之接 觸式加熱器,以200~1200m/分之加工速度進行。
  10. 一種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所得。
  11. 一種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所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其中,合成纖維係聚酯系合成纖維、聚醯胺系合成纖維或聚乳酸系合成纖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其中,合成纖維係聚酯系合成纖維、聚醯胺系合成纖維或聚乳酸系合成纖維。
TW97112518A 2007-06-08 2008-04-07 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TWI422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2246 2007-06-08
JP2007319718A JP4947796B2 (ja) 2007-06-08 2007-12-11 合成繊維用ストレート型処理剤、これを用いる合成繊維仮撚加工糸の処理方法及び合成繊維仮撚加工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7138A TW200907138A (en) 2009-02-16
TWI422727B true TWI422727B (zh) 2014-01-11

Family

ID=4018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2518A TWI422727B (zh) 2007-06-08 2008-04-07 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47796B2 (zh)
CN (1) CN101324028B (zh)
TW (1) TWI422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9189B (zh) * 2009-03-05 2013-02-27 竹本油脂(苏州)有限公司 合成纤维长丝用原油型处理剂和处理方法
JP5793607B1 (ja) * 2014-10-29 2015-10-14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その利用
CN104947422A (zh) * 2015-07-13 2015-09-30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锦纶纤维用油剂
JP6781490B1 (ja) * 2019-09-13 2020-11-04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紡糸工程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
JP7431256B2 (ja) 2020-01-08 2024-0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糸および布
JP6895194B1 (ja) * 2020-12-01 2021-06-30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用ヒーター塗布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2451A (en) * 2003-06-20 2005-01-16 Teijin Fibers Ltd Polyether ester elastic fiber and fabrics and clothe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JP2006009221A (ja) * 2004-06-22 2006-01-12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弾性繊維用処理剤および弾性繊維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8367A (ja) * 1988-08-30 1990-03-07 Sanyo Chem Ind Ltd 繊維糸条用ストレート型油剤
CN1179491A (zh) * 1996-08-28 1998-04-22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向供入短程加热式假捻加工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付与润滑性的方法
JP3649422B2 (ja) * 1996-11-01 2005-05-18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フィラメント糸条の処理方法
JP2000204193A (ja) * 1998-11-12 2000-07-25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合成高分子材料用帯電防止剤及び合成高分子材料に帯電防止性を付与する方法
JP4419398B2 (ja) * 2003-02-03 2010-02-24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仮撚糸の製造方法
JP4093931B2 (ja) * 2003-07-22 2008-06-04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に供する合成繊維用の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JP4458516B2 (ja) * 2003-10-28 2010-04-28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高分子材料用帯電防止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合成高分子材料組成物
JP4691429B2 (ja) * 2005-10-13 2011-06-01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不織布製造用合成繊維の処理剤及び処理方法並びに不織布製造用合成繊維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2451A (en) * 2003-06-20 2005-01-16 Teijin Fibers Ltd Polyether ester elastic fiber and fabrics and clothe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JP2006009221A (ja) * 2004-06-22 2006-01-12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弾性繊維用処理剤および弾性繊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13553A (ja) 2009-01-22
JP4947796B2 (ja) 2012-06-06
CN101324028A (zh) 2008-12-17
TW200907138A (en) 2009-02-16
CN101324028B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727B (zh) 合成纖維用直接使用(straight)型處理劑、使用其之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之處理方法及合成纖維假撚加工絲
JP5047129B2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処理方法
TW200831726A (en) Antistatic core-sheath type ultrafine-denier false-twisted polyester yar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ntistatic water-repellent fabrics comprising the yarn
JPWO2009081528A1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KR20090033471A (ko) 제전성 폴리에스테르 가연 가공사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그 제전성 폴리에스테르 가연 가공사를 포함하는 제전성 특수 복합 가연 가공사
JP6219000B1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その用途
KR20190067763A (ko) 폴리머 얼로이 섬유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섬유 구조체
JP4818004B2 (ja) 制電性ポリエステル仮撚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52771B2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CN106164349B (zh) 具有相分离结构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H03182546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繊維
TWI778701B (zh) 交織延伸絲用處理劑的稀釋液、及交織延伸絲的製造方法
JP4114443B2 (ja) 耐摩耗性に優れたポリ乳酸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9075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繊維及び織編物
JP4818007B2 (ja) 制電性を有する特殊複合仮撚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09189B (zh) 合成纤维长丝用原油型处理剂和处理方法
US7690182B2 (en) Straight-type finish for synthetic fibers, processing method for false twisted textured yarns using same, and false twisted textured yarns
JPH04146267A (ja) 絹様制電性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906989B2 (ja) 制電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59192B2 (ja) ポリ乳酸仮撚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201011A (ja) 制電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H076134B2 (ja) 高速摩擦仮撚に適した油剤
JPH0749623B2 (ja) 粗面化、制電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S63282311A (ja) 制電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TW202235480A (zh) 高染色牢度雙組份複合纖維、紗線及該紗線所製得之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