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4028A -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4028A
CN101324028A CN 200810108400 CN200810108400A CN101324028A CN 101324028 A CN101324028 A CN 101324028A CN 200810108400 CN200810108400 CN 200810108400 CN 200810108400 A CN200810108400 A CN 200810108400A CN 101324028 A CN101324028 A CN 101324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fiber
agent
false twist
twist yarn
sulfon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084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4028B (zh
Inventor
新谷聪
户田敦志
服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4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4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0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使用该处理剂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以及由该处理方法得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其中所述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自身的贮藏稳定性优异,特别是通过它的附着可充分防止合成纤维带静电,结果可防止染色斑的产生。作为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使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处理剂:分别包含特定比例的平光剂和功能赋予剂、而且作为功能赋予剂的至少一部分含有特定比例的特定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

Description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使用该处理剂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以及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已知合成纤维的制造和加工中,例如合成纤维的假捻加工中,由于合成纤维相互的摩擦或合成纤维与导丝(guide)类的摩擦等容易使合成纤维带静电,由该静电导致产生集束不良、张力变动、断丝等,进一步在将它们相结合染色时产生染色斑。为了防止这些不理想状况的产生,在合成纤维的制造和加工中,使用对合成纤维赋予平滑性和抗静电性等的处理剂。本发明涉及这种处理剂中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使用该处理剂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以及由该处理方法得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对合成纤维赋予流平性(平滑性)和抗静电性等的处理剂,已知:1)脂环式聚羧酸与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醇、碳原子数3~18的支链状醇或碳原子数3~10的脂环式醇的脂环式聚羧酸酯,其含有末端直链率为50%以上的脂环式聚羧酸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含有共聚合脂肪族烃单体而得到的分子量2万~100万的共聚物的处理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含有润滑油、施陶丁格(staudinger)粘度平均分子量100万~700万的油溶性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处理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含有聚醚化合物的处理剂,该聚醚化合物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6~24的1,2-环氧链烷或者其与碳原子数2~4的环氧烷烃的聚合残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5)含有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得到的碳原子数25以上的酯化合物30重量%以上、以及浊点为40℃以上80℃以下的乳化剂20重量%以上的处理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等。
但是,这些先前的处理剂中,由于其自身的贮藏稳定性差,因而在实际使用中有限制,而且特别是不能充分地防止合成纤维带静电,结果对由这样的合成纤维制备的织物等进行染色时,存在产生染色斑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65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68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89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9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5-3210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使用该处理剂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以及由该处理方法得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所述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自身的贮藏稳定性优异,特别是通过它的附着可充分防止合成纤维带静电,结果可防止染色斑的产生。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作为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使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处理剂是较理想的:分别包含特定比例的平光剂(平滑剤)和功能赋予剂、而且作为功能赋予剂的至少一部分含有特定比例的特定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
即,本发明关于一种包括平光剂和功能赋予剂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平光剂含量为总量的70~99.5质量%,功能赋予剂的含量为总量的0.5~30质量%,而且作为功能赋予剂的至少一部分含有化1所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该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为总量的0.05~15质量%。
[化1]
Figure A20081010840000051
化1中,R1、R2: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碳原子数2~24的烯基、苯基、具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的烷基苯基、萘基、具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的烷基萘基、或者具有碳原子数4~24的烷基的1,2-双(烷氧基羰基)-1-乙烷基
M:具有2价原子价的金属。
另外,本发明关于一种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附着,以使其附着量相对于假捻加工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为0.1~5质量%。
进一步本发明关于一种通过上述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而得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处理剂)。本发明的处理剂为包含平光剂和功能赋予剂的处理剂,而且作为功能赋予剂的至少一部分含有化1所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
化1所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中,化1中的R1和R2可以同时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作为该R1和R2,可列举:1)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基、二十八烷基、二十九烷基、三十烷基、三十一烷基、三十二烷基、三十三烷基、三十四烷基、三十五烷基、三十六烷基、2-甲基-戊基、2-乙基-己基、2-丙基-庚基、2-丁基-辛基、2-戊基-壬基、2-己基-癸基、2-庚基-十一烷基、2-辛基-十二烷基、2-壬基-十三烷基、2-癸基-十四烷基、2-十一烷基-十五烷基、2-十二烷基-十六烷基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2)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10-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碳烯基、9c-十八碳烯基、9t-十八碳烯基、9c,12c-十八碳二烯基、9c,12c,15c-十八碳三烯基、9c-二十碳烯基、5,8,11,14-二十碳四烯基、13c-二十二碳烯基、13t-二十二碳烯基、二十三碳烯基、二十四碳烯基等碳原子数2~24的烯基;3)苯基;4)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己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烷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十四烷基苯基、十五烷基苯基、十六烷基苯基、十七烷基苯基、十八烷基苯基、十九烷基苯基、二十烷基苯基、二十一烷基苯基、二十二烷基苯基、二十三烷基苯基、二十四烷基苯基、二十五烷基苯基、二十六烷基苯基、二十七烷基苯基、二十八烷基苯基、二十九烷基苯基、三十烷基苯基、三十一烷基苯基、三十二烷基苯基、三十三烷基苯基、三十四烷基苯基、三十五烷基苯基、三十六烷基苯基、2-甲基-戊基苯基、2-乙基-己基苯基、2-丙基-庚基苯基、2-丁基-辛基苯基、2-戊基-壬基苯基、2-己基-癸基苯基、2-庚基-十一烷基苯基、2-辛基-十二烷基苯基、2-壬基-十三烷基苯基、2-癸基-十四烷基苯基、2-十一烷基-十五烷基苯基、2-十二烷基-十六烷基苯基等具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的烷基苯基;5)萘基;6)甲基萘基、乙基萘基、丙基萘基、丁基萘基、己基萘基、辛基萘基、壬基萘基、癸基萘基、十一烷基萘基、十二烷基萘基、十四烷基萘基、十五烷基萘基、十六烷基萘基、十七烷基萘基、十八烷基萘基、十九烷基萘基、二十烷基萘基、二十一烷基萘基、二十二烷基萘基、二十三烷基萘基、二十四烷基萘基、二十五烷基萘基、二十六烷基萘基、二十七烷基萘基、二十八烷基萘基、二十九烷基萘基、三十烷基萘基、三十一烷基萘基、三十二烷基萘基、三十三烷基萘基、三十四烷基萘基、三十五烷基萘基、三十六烷基萘基、2-甲基-戊基萘基、2-乙基-己基萘基、2-丙基-庚基萘基、2-丁基-辛基萘基、2-戊基-壬基萘基、2-己基-癸基萘基、2-庚基-十一烷基萘基、2-辛基-十二烷基萘基、2-壬基-十三烷基萘基、2-癸基-十四烷基萘基、2-十一烷基-十五烷基萘基、2-十二烷基-十六烷基萘基等具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的烷基萘基;或者7)1,2-双(丁氧基羰基)-1-乙烷基、1,2-双(辛氧基羰基)-1-乙烷基、1,2-双(十二烷氧基羰基)-1-乙烷基等具有碳原子数4~24的烷基的1,2-双(烷氧基羰基)-1-乙烷基。其中,作为化1中的R1和R2优选为:碳原子数6~22的烷基、具有碳原子数8~18的烷基的烷基苯基、或者具有碳原子数8~18的烷基的烷基萘基。
另外,化1所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中,化1中的M为具有2价原子价的金属。作为这样的M,可列举:铍、镁、钙、锶、钡、锰、铁、镭、钴、镍、铜、锌,其中优选钙或镁。化1中所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化1表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本身可通过例如日本特开2000-20419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公知方法进行合成。
本发明的处理剂中,除化1表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以外的功能赋予剂为,作为束缚合成纤维丝条用的集束剂、从合成纤维丝条中除去杂质用的助剂、将化1所示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与平光剂均质化用的增溶剂(相溶化剤)等起作用的功能赋予剂。作为这样的功能赋予剂,可列举:1)聚氧化亚烷基烷基醚、聚氧化亚烷基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亚烷基烷基酯、聚氧化亚烷基蓖麻籽油、聚氧化亚烷基烷基氨基醚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三油酸山梨坦、甘油单月桂酸酯、二甘油二月桂酸酯、在3~6元的醇与脂肪酸的部分酯中加成氧化烯的产物、加成了氧化烯的3~6元的醇与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部酯、在3~6元的醇与羟基脂肪酸的酯中加成氧化烯的产物等聚氧化亚烷基多元醇脂肪酸酯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有机脂肪酸盐、有机磷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月桂基三甲基硫酸乙酯铵(アンモニウムエトサルフエ一ト)等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4)辛基二甲基铵基乙酸盐(オクチルジメチルアンモニオアセタ一ト)等两性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处理剂中,作为平光剂可使用公知的平光剂。作为该平光剂,可列举:1)油酸十二烷基酯、油酸十八烷基酯、油酸油酯、油酸辛酯、油酸十三烷基酯、油酸甲酯、油酸丁酯、油酸2-乙基己基酯、硬脂酸辛酯、硬脂酸油酯、棕榈酸丁酯、棕榈酸油酯、月桂酸油酯、异硬脂酸油酯、辛酸油酯、乙二醇=二月桂酸酯、丙二醇=二硬脂酸酯、己二醇=二月桂酸酯、甘油=三(12-羟基硬脂酸酯)、甘油=三油酸酯、甘油=棕榈酸酯=二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棕榈酸酯、脱水山梨醇=四油酸酯、季戊四醇=四月桂酸酯、琥珀酸二硬脂酯、戊二酸二硬脂酯、己二酸二鲸蜡酯、庚二酸二山嵛酯、辛二酸二山嵛酯、壬二酸二硬脂酯、癸二酸二硬脂酯等脂肪族酯化合物;2)具有各种粘度的矿物油;3)具有各种粘度的线状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将该线状聚二甲基硅氧烷用乙基、苯基、氯丙基、氨基丙基、羧基辛基、聚氧乙烯氧丙基、ω-甲氧基聚乙氧基-聚丙氧基丙基等改性的具有各种粘度的线状聚有机硅氧烷;4)具有聚氧化亚烷基的、聚醚单醇、聚醚二醇、聚醚三醇等聚醚化合物;5)苄基硬脂酸酯、苄基月桂酸酯、二异硬脂基间苯二甲酸酯、三辛基偏苯三酸酯等芳香族酯化合物;以及6)从碳原子数4~26的1~3元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碳原子数2~4的氧化烯的(聚)醚化合物与碳原子数4~26的脂肪族羧酸得到的(聚)醚酯化合物、从1~3元的芳香族醇中加成了碳原子数2~4的氧化烯的(聚)醚化合物与碳原子数4~26的脂肪族羧酸得到的(聚)醚酯化合物、从碳原子数4~26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碳原子数2~4的氧化烯的(聚)醚化合物与芳香族羧酸得到的(聚)醚酯化合物等(聚)醚酯化合物等。其中,作为平光剂,优选脂肪族酯化合物、矿物油以及线状聚有机硅氧烷,更优选从脂肪酸一元醇与脂肪族单羧酸得到的碳原子数17~60的脂肪族酯化合物、从脂肪族多元醇与脂肪族单羧酸得到的碳原子数17~60的脂肪族完全酯化合物、从脂肪族多元醇与脂肪族单羧酸得到的碳原子数17~60的脂肪族部分酯化合物等碳原子数17~60的脂肪族酯化合物;30℃的粘度为2×10-6~2×10-4m2/s的矿物油;30℃的粘度为1×10-6~2×10-3m2/s的线状聚二甲基硅氧烷。这些平光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本发明的处理剂,包括以上说明的平光剂和功能赋予剂(含有化1表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其中,平光剂的含量为总量的70~99.5质量%,优选为70~90质量%;含有化1表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功能赋予剂的含量为总量的0.5~30质量%,优选为10~30质量%;化1表示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为总量的0.05~15质量%,优选为1~10质量%。
将本发明的处理剂附着到合成纤维上时,与本发明的处理剂一起还可以并用例如外观调节剂、抗氧化剂、耐热剂(耐熱向上剤)、消泡剂、防腐剂、防锈剂等,其并用量尽可能为少量。
然后,说明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是,使上述本发明的处理剂附着,以使其附着量相对于假捻加工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为0.1~5质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通过辊给油法、使用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ガイド給油)、浸渍给油法或喷雾给油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净给油(ニ一ト給油)使本发明的处理剂附着,以使其附着量相对于假捻加工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为0.1~5质量%,优选为0.5~3质量。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假捻加工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假捻加工中所用的加热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其组合有一段式和两段式,因此可将其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另外,使用接触式加热器时,其表面温度通常为70~240℃,优选为100~220℃,使用非接触式加热器时,其表面温度通常为100~600℃,优选为150~500℃;此外,任意情形下进行假捻加工的加工速度通常为100~1500m/分钟,优选为200~1200m/分钟,因此可以在这些范围内的任意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但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作为假捻加工,优选使用表面温度100~220℃的接触式加热器,在200~1200m/分钟的加工速度下进行。
最后,说明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假捻加工丝)。本发明的假捻加工丝是由上述的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得到的。
作为供于本发明的假捻加工丝的合成纤维,可列举: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四乙二醇酯等聚酯类合成纤维;2)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类合成纤维;3)聚丙烯酸(酯)、改性聚丙烯酸(酯)等聚丙烯酸(酯)类合成纤维;4)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合成纤维;5)聚氨酯类合成纤维;以及6)聚乳酸类合成纤维等。其中使用聚酯类合成纤维、聚酰胺类合成纤维或聚乳酸类合成纤维时,本发明的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处理剂,其自身贮藏稳定性优异,特别是通过它的附着可充分防止合成纤维带静电,结果由这样的合成纤维制备的织物等染色时可充分防止染色斑的产生。
以下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及效果而列举实施例等,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另外,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份是指质量份,%是指质量%。
实施例
试验分类1(化1表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合成)
·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S-1)的合成
往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和回流冷却器的带底排阀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丙基磺酸248份(2.0摩尔)和离子交换水1000份,边搅拌边加热至70~90℃溶解。然后,搅拌该溶液,同时在10分钟内加入氢氧化钙74份(1.0摩尔),加热至70~90℃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小时进行中和反应。停止搅拌,在相同温度下静置30分钟,沉降分离含有丙基磺酸钙盐的下层成分。往含有丙基磺酸钙盐的成分中加入水500份,加热至70~90℃,搅拌1小时后,停止搅拌,在相同温度下静置3小时,留下下层成分并将上层的水溶液从上部排出,然后进行水洗处理。重复1次相同的水洗处理后,脱水、干燥,得到丙基磺酸钙盐257份(0.9摩尔)。将其作为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S-1)。
·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S-2)~(S-35)以及(T-1)~(T-3)的合成
与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S-1)一样,合成表1记载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S-2)~(S-35)以及(T-1)~(T-3)。
表1
Figure A20081010840000121
表1中,R1、R2、M相当于化1中的R1、R2、M。
试验分类2(处理剂的制备)
·实施例1{处理剂(P-1)的制备}
将作为平光剂的30℃的粘度为3.5×10-5m2/s的矿物油(A-1)82份和试验分类1中合成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S-1)5份,在60℃下边加热搅拌边溶解。用目测确认完全溶解后,搅拌并混合溶解作为除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以外的功能赋予剂的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n=15)(B-1)13份,进一步搅拌1小时。停止搅拌,在常温下冷却,制得处理剂(P-1)。
·实施例2~35和比较例1~10{处理剂(P-2)~(P-35)和(R-1)~(R-10)的制备}
与处理剂(P-1)的制备一样,制备处理剂(P-2)~(P-35)和(R-1)~(R-10)。各例的处理剂的内容如表2和表3所示。
试验分类3(贮藏稳定性的评价)
将试验分类2中制备的各例的处理剂移至透明烧杯中,室温下静置7天后,用肉眼观察外观,以以下的基准进行判定。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A:外观均匀透明。
B:外观不均匀且出现少许白浊。
C:白浊较多或液相分离。
表2
Figure A20081010840000141
表3
Figure A20081010840000151
表2和表3中
A-1:30℃的粘度为3.5×10-5m2/s的矿物油
A-2:异丙基棕榈酸酯
A-3:30℃的粘度为7.0×10-5m2/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A-4:α-丁基-ω-羟基聚(氧乙烯)(n=3)和十二酸的酯化合物
A-5:苄基月桂酸酯
A-6:丁醇中无规状(ランダム状)地加成了氧化乙烯和氧化丙烯(65/35(质量比))的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醚单醇
B-1: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n=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2:蓖麻籽油中加成了20摩尔氧化乙烯的物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3:甘油单月桂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4:α-十二烷基-ω-羟基二(氧乙烯)的磷酸酯钾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B-5:月桂基三甲基硫酸乙酯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B-6:辛基二甲基铵基乙酸盐(两性表面活性剂)
试验分类4(假捻加工丝的制造和处理)
(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的制造和处理
用常规方法将特性粘度0.64、氧化钛含量0.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干燥后,用挤出式纺丝机在295℃下纺丝,用使用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将合成纤维用纺丝油剂(竹本油脂社制的商品名デリオンF-168)的10%水性液附着到从喷丝口喷出、冷却固化后的移动丝条上,以使作为纺丝油剂的附着量为0.3%,然后用导向装置使集束,以无机械拉伸的形式、以3000m/分钟的速度卷取,将128分特的36根长丝的部分拉伸丝10kg卷绕成丝饼。用该丝饼,使用接触加热式假捻机(帝人制机社的商品名SDS1200),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700m/分钟的加工速度、拉伸倍数=1.525、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输入侧导轮圆盘1片、输出侧导轮圆盘1片、硬质聚氨酯圆盘4片)、加捻侧加热器=长度2.5m且表面温度212℃、解捻侧加热器=无、3300T/m。该假捻加工时,对于卷取到纸管上之前的假捻加工丝,用辊给油法,将试验分类2中制备的处理剂(P-1)以表4所示的附着量进行净给油,得到实施例36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以同样的方式,得到表4中记载的实施例37~72以及比较例11~2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各例的内容如表4所示。
(B)尼龙6,6假捻加工丝的制造和处理
用常规方法对硫酸相对粘度(ηr)2.4、氧化钛含量0.1%的尼龙6,6切片进行干燥后,用挤出式纺丝机在290℃下纺丝,用使用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将合成纤维用纺丝油剂(竹本油脂社制的商品名デリオンF-168)的10%水性液附着到从喷丝口喷出、冷却固化后的移动丝条上,以使作为纺丝油剂的附着量为0.4%,然后用导向装置使集束,以无机械拉伸的形式、以4000m/分钟的速度卷取,将70分特的24根长丝的部分拉伸丝10kg卷绕成丝饼。用该丝饼,使用接触加热式假捻机(帝人制机社的商品名SDS1200),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700m/分钟的加工速度、拉伸倍数=1.220、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输入侧导轮圆盘1片、输出侧导轮圆盘1片、硬质聚氨酯圆盘4片)、加捻侧加热器=长度2.5m且表面温度230℃、解捻侧加热器=无、3000T/m。该假捻加工时,对于卷取到纸管上之前的假捻加工丝,用辊给油法,将试验分类2中制备的处理剂(P-1)以表5所示的附着量进行净给油,得到实施例73的尼龙6,6假捻加工丝。以同样的方式,得到表5中记载的实施例74~109以及比较例21~30的尼龙6,6假捻加工丝。各例的内容如表5所示。
(C)聚乳酸假捻加工丝的制造和处理
将平均分子量120000、熔体流动速率(メルトフロ一ト)(210℃)25g/10分钟、玻璃转化点60℃、比重1.26的乳酸聚合物切片用挤出式纺丝机在210℃下纺丝,用使用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将合成纤维用纺丝油剂(竹本油脂社制的商品名デリオンF-168)的10%水性液附着到从喷丝口喷出、冷却固化后的移动丝条上,以使作为纺丝油剂的附着量为0.5%,然后用导向装置使集束,以无机械拉伸的形式、以3800m/分钟的速度卷取,将100分特的36根长丝的部分拉伸丝10kg卷绕成丝饼。所得拉伸丝的强度=4.6g/dtex、拉伸度=30%。用该丝饼,使用接触加热式假捻机(帝人制机社的商品名SDS1200),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500m/分钟的加工速度、拉伸倍数=1.25、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输入侧导轮圆盘1片、输出侧导轮圆盘1片、硬质聚氨酯圆盘4片)、加捻侧加热器=长度2.5m且表面温度130℃、解捻侧加热器=无、2500T/m。该假捻加工时,对于卷取到纸管上之前的假捻加工丝,用辊给油法,将试验分类2中制备的处理剂(P-1)以表6所示的附着量进行净给油,得到实施例110的聚乳酸假捻加工丝。以同样的方式,得到表6中记载的实施例111~146以及比较例31~40的聚乳酸假捻加工丝。各例的内容如表6所示。
试验分类5(假捻加工丝的评价等)
对于试验分类4中制造、处理的各例的假捻加工丝,如下述那样测定处理剂的附着量,并评价抗静电性和染色性。结果如表4~表6所示。
·处理剂的附着量的测定
基于JIS-L1073(合成纤维长丝类试验方法),作为萃取溶剂使用正己烷/乙醇(50/50体积比)混合溶剂,对各例的假捻加工丝测定处理剂的附着量。
·抗静电性的评价
将各例的100根假捻加工丝排列在粗纱架上置于整经机中,作为经纱用轴以100m/分钟的速度卷取10000m。这时,由春日式集电式电位测定器测定与金属摩擦产生的电,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带电压不足0.1kV
B:带电压0.1kV以上不足0.5kV
C:带电量0.5kV以上不足1.0kV
D:带电量1.0kV以上不足2.0kV
E:带电量2.0kV以上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的染色性评价
将卷附在经纱用轴上的、供于上述抗静电性评价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上浆、干燥后进行经纱准备,通过喷水织机的筘(オサ)。将所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编入纬纱以编织成平纹织物。将该平纹织物在80℃下精练,松弛处理后用分散染料(日本化药社制的商品名カヤロンポリエステルブル一EBL-E)由高压染色法进行染色。将染过色的平纹织物用常规法水洗,还原洗涤及干燥后,装入直径70mm、长度1m的铁筒中,进行5次评价,所述评价为用肉眼计算平纹织物表面的浓染部分的点数,由得到的评价结果换算成每张平纹织物的点数,按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平纹织物表面为均匀的平纹编织组织状态,无染色纹。
B:平纹织物表面为均匀的平纹编织组织状态,但染色纹有1点。
C:平纹织物表面为均匀的平纹编织组织状态,但染色纹有2~3点。
D:平纹织物表面为不均匀的平纹编织组织状态,染色纹有3~10点。
E:平纹织物表面为不均匀的平纹编织组织状态,长短的明显的染色纹在一面上有10点以上。
·尼龙6,6假捻加工丝的染色性评价
将卷附在经纱用轴上的、供于上述抗静电性评价中的尼龙6,6假捻加工丝上浆、干燥后进行经纱准备,通过喷水织机的筘。将所得尼龙6,6假捻加工丝编入纬纱以编织成平纹织物。将该平纹织物在80℃下精练,松弛处理后用酸性染料(クラリアント社制的商品名サンドランブル一E-HRLN)由常压染色法进行染色。将染过色的平纹织物用常规法水洗、干燥后,装入直径70mm、长度1m的铁筒中,进行5次评价,所述评价为用肉眼计算平纹织物表面的浓染部分的点数,由得到的评价结果换算成每张平纹织物的点数,按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的染色性评价同样的基准进行评价。
·聚乳酸假捻加工丝的染色性评价
将卷附在经纱用轴上的、供于上述抗静电性评价中的聚乳酸假捻加工丝上浆、干燥后进行经纱准备,通过喷水织机的筘。将所得聚乳酸假捻加工丝编入纬纱以编织成平纹织物。将该平纹织物在90℃下精练,松弛处理后用分散染料(日本化药社制的商品名カヤロンポリエステルブル一EBL-E)由100℃×40分钟的处理条件的染色法进行染色。将染过色的平纹织物用常规法水洗,还原洗涤及干燥后,装入直径70mm、长度1m的铁筒中,进行5次评价,所述评价为用肉眼计算平纹织物表面的浓染部分的点数,由得到的评价结果换算成每张平纹织物的点数,按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的染色性评价同样的基准进行评价。
表4
分类   处理剂的种类   加热器表面温度(℃) 加工速度(m/分钟)   附着量(%)   抗静电性   染色性
  实施例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P-20P-21P-22P-23P-24P-25P-26P-27P-28P-29P-30P-31P-32P-33P-34P-35P-1P-4   212212212212212212212212212212212200200190190200200200200200200200225225190190190190200180180210210210210210210   70070070070070070070050050070080050050050050050080080080090010001000100010009009009006007007009001200120012001200300800   2.20.71.32.01.92.61.82.30.42.61.81.22.22.12.42.32.71.82.01.20.91.21.82.73.53.02.60.82.02.71.51.31.84.00.80.54.6   BAAAAACCCCBBBBBBAAAAABBBBBBAAAABBBBCA   BAAAAACCCCCCCBBBAAAAABBBBBBAAAABBBBBB
  比较例11121314151617181920   R-1R-2R-3R-4R-5R-6R-7R-8R-9R-10   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   800800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1.92.22.42.32.22.32.01.92.02.5   EEEDEECDEE   EEEEEEDEEE
表5
分类   处理剂的种类   加热器表面温度(℃)   加工速度(m/分钟)   附着量(%) 抗静电性 染色性
  实施例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P-20P-21P-22P-23P-24P-25P-26P-27P-28P-29P-30P-31P-32P-33P-34P-35P-1P-4   230210210210210210230230210210210220180180180180180190190180200225180225225225225190200180200225225225225190210   7007007008008008008003005005008008006006006006006006008007008009009007009009009007007007009001200120012001200180700   1.92.11.22.10.82.60.80.42.00.33.32.71.50.81.21.82.92.02.71.01.62.60.80.43.21.22.21.71.92.60.82.32.12.22.10.64.5   BAAAAACCCCBBBBBBAAAAABCCBBBAAAABBBBCA   BAAAAACCCCCCCBBBAAAAABCCCBBAAAABBBBCB
  比较例21222324252627282930   R-1R-2R-3R-4R-5R-6R-7R-8R-9R-10   220220220220220220220220220220   800800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2.22.22.41.82.22.02.22.02.21.7   EEEDEEDEEE   EEEEEEDEEE
表6
分类   处理剂的种类   加热器表面温度(℃)   加工速度(m/分钟)   附着量(%)   抗静电性   染色性
 实施例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   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P-20P-21P-22P-23P-24P-25P-26P-27P-28P-29P-30P-31P-32P-33P-34P-35P-1P-4   13013013013013013013013012010011080130140140140130140130140130130120120120120120130130130130130130130140140140   500600500600500600500500400400400300500600500600600600600600500500400400400200300400400400500500500400400500400   2.00.91.22.32.70.80.31.32.00.82.71.21.22.43.12.82.71.22.51.70.82.73.31.21.60.62.42.41.91.21.62.82.13.41.10.54.4   BAAAAACCCCBBBBBBAAAAABBBCCCAAAABBBBCA   BAAAAACCCCCCCBBBAAAAABBBDBBAAAABBBBCB
 比较例31323334353637383940   R-1R-2R-3R-4R-5R-6R-7R-8R-9R-10   130130130130130130130130130130   300200500500500500600600600600   1.81.92.42.22.32.51.71.31.92.4   EEEEEECDEE   EEEEEEDEEE

Claims (17)

1.一种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平光剂和功能赋予剂组成,其中平光剂的含量为总量的70~99.5质量%,功能赋予剂的含量为总量的0.5~30质量%,而且作为功能赋予剂的至少一部分含有下述化1所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该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为总量的0.05~15质量%,
[化1]
Figure A2008101084000002C1
化1中,R1,R2: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碳原子数2~24的烯基、苯基、具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的烷基苯基、萘基、具有碳原子数1~36的烷基的烷基萘基、或者具有碳原子数4~24的烷基的1,2-双(烷氧基羰基)-1-乙烷基,
M:具有2价原子价的金属。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是,化1中的R1和R2为碳原子数6~22的烷基、具有碳原子数8~18的烷基的烷基苯基、或者具有碳原子数8~18的烷基的烷基萘基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是,化1中的M为钙或镁的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为总量的1~10质量%。
5.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为总量的1~10质量%。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平光剂为选自碳原子数17~60的脂肪族酯化合物、30℃的粘度为2×10-6~2×10-4m2/s的矿物油、以及30℃的粘度为1×10-6~2×10-3m2/s的线状聚有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平光剂为选自碳原子数17~60的脂肪族酯化合物、30℃的粘度为2×10-6~2×10-4m2/s的矿物油、以及30℃的粘度为1×10-6~2×10-3m2/s的线状聚有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除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以外的功能赋予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9.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其中,除有机磺酸金属化合物以外的功能赋予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0.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附着,以使其附着量相对于假捻加工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为0.1~5质量%。
11.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成纤维用直线型处理剂附着,以使其附着量相对于假捻加工后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为0.1~5质量%。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其中,使用表面温度100~220℃的接触式加热器,在200~1200m/分钟的加工速度下进行假捻加工。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其中,使用表面温度100~220℃的接触式加热器,在200~1200m/分钟的加工速度下进行假捻加工。
14.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其通过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而得到。
15.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其通过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的处理方法而得到。
16.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其中,合成纤维为聚酯类合成纤维、聚酰胺类合成纤维、或者聚乳酸类合成纤维。
17.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其中,合成纤维为聚酯类合成纤维、聚酰胺类合成纤维、或者聚乳酸类合成纤维。
CN 200810108400 2007-06-08 2008-06-06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及其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2246 2007-06-08
JP2007152246 2007-06-08
JP2007152246 2007-06-08
JP2007319718 2007-12-11
JP2007319718A JP4947796B2 (ja) 2007-06-08 2007-12-11 合成繊維用ストレート型処理剤、これを用いる合成繊維仮撚加工糸の処理方法及び合成繊維仮撚加工糸
JP2007-319718 2007-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4028A true CN101324028A (zh) 2008-12-17
CN101324028B CN101324028B (zh) 2013-05-29

Family

ID=4018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084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028B (zh) 2007-06-08 2008-06-06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及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47796B2 (zh)
CN (1) CN101324028B (zh)
TW (1) TWI42272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9189B (zh) * 2009-03-05 2013-02-27 竹本油脂(苏州)有限公司 合成纤维长丝用原油型处理剂和处理方法
CN104947422A (zh) * 2015-07-13 2015-09-30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锦纶纤维用油剂
CN112779773A (zh) * 2014-10-29 2021-05-11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利用
CN114846183A (zh) * 2020-12-01 2022-08-02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假捻加工机用加热器涂布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1490B1 (ja) * 2019-09-13 2020-11-04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紡糸工程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
JP7431256B2 (ja) 2020-01-08 2024-0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糸および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8367A (ja) * 1988-08-30 1990-03-07 Sanyo Chem Ind Ltd 繊維糸条用ストレート型油剤
CN1179491A (zh) * 1996-08-28 1998-04-22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向供入短程加热式假捻加工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付与润滑性的方法
JP3649422B2 (ja) * 1996-11-01 2005-05-18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フィラメント糸条の処理方法
JP2000204193A (ja) * 1998-11-12 2000-07-25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合成高分子材料用帯電防止剤及び合成高分子材料に帯電防止性を付与する方法
JP4419398B2 (ja) * 2003-02-03 2010-02-24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仮撚糸の製造方法
TW200722563A (en) * 2003-06-20 2007-06-16 Teijin Fibers Ltd Polyether ester elastic fiber and fabrics and clothe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JP4093931B2 (ja) * 2003-07-22 2008-06-04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に供する合成繊維用の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JP4458516B2 (ja) * 2003-10-28 2010-04-28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高分子材料用帯電防止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合成高分子材料組成物
JP4463031B2 (ja) * 2004-06-22 2010-05-12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弾性繊維用処理剤および弾性繊維
JP4691429B2 (ja) * 2005-10-13 2011-06-01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不織布製造用合成繊維の処理剤及び処理方法並びに不織布製造用合成繊維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9189B (zh) * 2009-03-05 2013-02-27 竹本油脂(苏州)有限公司 合成纤维长丝用原油型处理剂和处理方法
CN112779773A (zh) * 2014-10-29 2021-05-11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利用
CN112779773B (zh) * 2014-10-29 2022-04-29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利用
CN104947422A (zh) * 2015-07-13 2015-09-30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锦纶纤维用油剂
CN114846183A (zh) * 2020-12-01 2022-08-02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假捻加工机用加热器涂布剂
CN114846183B (zh) * 2020-12-01 2023-12-01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假捻加工机用加热器涂布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13553A (ja) 2009-01-22
JP4947796B2 (ja) 2012-06-06
TWI422727B (zh) 2014-01-11
TW200907138A (en) 2009-02-16
CN101324028B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4028B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假捻加工丝及其处理方法
CN103710969B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用处理剂水性液、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及合成纤维
KR101157465B1 (ko) 합성 섬유용 처리제 및 합성 섬유의 처리 방법
CN108368671B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用途
CN103282564B (zh) 得自氟化聚酯共混物的纤维和纱线
CN105189853A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利用
CN104727142A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利用
CN103282569B (zh) 由氟化聚酯共混物纱线制得的织物
CN106319970B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用途
JPWO2009081528A1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186492C (zh) 适于假捻的聚酯纱
CN103314143B (zh) 由包含氟化聚酯共混物的纱线制得的地毯
CN101509189B (zh) 合成纤维长丝用原油型处理剂和处理方法
AU760362B2 (en) Low melting, high solids spin finish compositions
CN101535539B (zh) 抗静电性芯鞘型聚酯超细假捻加工纱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抗静电性芯鞘型聚酯超细假捻加工纱的抗静电疏水性织物
JP6625449B2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その用途
JP5878261B1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その用途
CN100549285C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和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JP3914098B2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US7690182B2 (en) Straight-type finish for synthetic fibers, processing method for false twisted textured yarns using same, and false twisted textured yarns
JPH076134B2 (ja) 高速摩擦仮撚に適した油剤
JPH01239165A (ja) 可染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繊維
JP2005042208A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JP2003239176A (ja) 仮撚加工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TW201718961A (zh) 親水性含芳族聚酯之纖維、網、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