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394B - Fastening members and fastening structures - Google Patents

Fastening members and fastening structur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394B
TWI400394B TW099104852A TW99104852A TWI400394B TW I400394 B TWI400394 B TW I400394B TW 099104852 A TW099104852 A TW 099104852A TW 99104852 A TW99104852 A TW 99104852A TW I400394 B TWI400394 B TW I4003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fastening member
pressure side
flank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4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3485A (en
Inventor
Kou Matsu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Yugen Kaisha Art Screw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gen Kaisha Art Screw filed Critical Yugen Kaisha Art Screw
Publication of TW201033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3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2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 F16B39/28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by special members on, or shape of, the nut or bolt
    • F16B39/30Locking exclusively by special shape of the screw-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lts, Nuts, And Wash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緊固構件及緊固構造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螺紋構造之緊固構件及緊固構造。
以往,廣泛使用螺栓或螺帽等具有螺紋構造之緊固構件。實際上,為了使螺栓或螺帽可以鎖緊,有必要對螺栓的外徑和有效直徑、以及螺帽的內徑和有效內徑,設計尺寸上的公差。另一方面,則因該公差而有產生鬆弛的可能性。以往,為了防止該鬆弛的發生,有作了各種工夫。
在日本實開昭53-88664號公報與日本特開平8-177839號公報中,揭露一種公螺紋構造,其部分螺牙的壓力側牙腹(Flank)面的牙腹角,作得比基準牙形的牙腹角更小,但螺牙之間隙側牙腹面的牙腹角,作得比基準牙形的牙腹角更大。
在日本特開平11-51033號公報中所揭示的緊固構件,則在螺牙的牙頂(crest)上具有垂直於螺紋軸線的切槽(slit),且具有擴大形成的牙溝(牙谷(root))。
又,亦有一種藉由在螺牙的一部分上形成樹脂被覆層來進行防止鬆弛(防鬆)的方法。
又,亦有一種與本發明相關連之習知技術,係一種被揭示在日本特開2006-57801號公報中的緊固螺紋。
若將日本實開昭53-88664號公報中之緊固構件,螺合於母螺紋上時,雖然公螺紋的壓力側牙腹面會積極地推壓母螺紋的牙腹面,但是並沒有促使公螺紋的螺牙產生彈性變形的構造,因而在公螺紋的螺牙與母螺紋的螺牙之間,無法得到大的摩擦力,而無法達到有效的防鬆效果。
在日本特開平8-177839號公報所揭構造中,雖然有將公螺紋的螺牙角度設成例如50度,使公螺紋的牙腹面與母螺紋的牙腹面之間,產生間隙部分,而容許彈性變形,但這樣的間隙部份,無法使螺牙充分地彈性變形,而有改良的餘地。
在日本特開平11-51033號公報之構造中,在緊固時,雖然牙腹(flank)利用設有切槽之螺牙頂部(牙頂),作彈性變形,然後彈性地回彈,但是由於彈性地回彈量,只有切槽的大小(深度),所以無法得到大的摩擦力,因而無法發揮充分的防鬆效果。
又,在藉由於螺牙的一部分上形成樹脂被覆層來進行防鬆的方法中,於螺紋再度使用時,必須再度形成樹脂被覆層,也是相當麻煩。另外,在一種藉由使公螺紋與母螺紋相接觸,利用摩擦力來防鬆的方法中,因為有摩擦扭矩(恆扭矩(prevailing torque))產生,不僅難以控制扭矩,也因必須以相應力道來完成緊固,所以作業性不佳。
又,在以往構造中,會產生一種因為座面的磨損或彈力減弱所致稍微滑動(所謂「初期鬆弛」),若放任該初期鬆弛而不加處理,被緊固物將發生滑動,螺栓會產生過度的應力集中,而有螺栓破斷的可能性。要防止這樣的初期鬆弛是相當困難的,對策只有再增加緊固力。
又,當公螺紋或母螺紋上有鍍鋅時,為了防止公螺紋與母螺紋間因電鍍的厚度而無法嵌合,有必要將母螺紋作得比一般更大些(亦即,「過度攻牙」)。
通常,所謂過度攻牙係指:若為M10的螺紋的情況,則約0.40mm~約0.80mm。若將這樣的過度攻牙應用在日本實開昭53-88664號公報與日本特開平8-177839號公報的公螺紋構造中,公螺紋的牙腹面和母螺紋的牙腹面之間的間隙將變大,公螺紋的牙腹面與母螺紋的牙腹面間的摩擦力便會大幅降低,而無法獲得摩擦力。因此,相對於日本實開昭53-88664號公報與日本特開平8-177839號公報的公螺紋構造,要同時維持防鬆效果,又要進行鍍鋅等厚度大的電鍍,將非常困難。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問題而成者,其具有以下至少一個目的。
(1)提供一種具有高度防鬆效果的緊固構件或緊固構造。
(2)提供一種可以和一般螺栓一樣地進行鎖固而容易管理扭矩,且容易再度使用的緊固構件或緊固構造。
(3)提供一種使緊固構件的全部螺牙所受荷重負擔均 勻,防止應力集中,藉以提高疲勞強度的緊固構件或緊固構造。
(4)提供一種防止初期鬆弛之發生的緊固構件或緊固構造。
(5)提供一種既能維持防鬆效果,又能施加厚度大的電鍍之緊固構件或緊固構造。
本發明為了達成上述至少一個目的,提供以下所示緊固構件。
亦即,本發明係一種緊固構件,具有螺紋構造,且具備螺牙頂側的上部與螺牙底側的下部,其中,被形成於上部的壓力側牙腹面,係被設置在比基準牙形的壓力側牙腹面更偏向座面側,且前述下部的至少其中一側面,係被設置在比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
本發明的緊固構件,由於其形成於螺牙頂側的上部的壓力側牙腹面,被設置在比基準牙形的壓力側牙腹面更偏向座面側,當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緊固在一起時,壓力側牙腹面將會被配對側緊固構件所推壓。
由於緊固構件的螺牙下部,存在於比其側面所對應的牙腹面更偏內側,因而下部的側面將成為一種向內側挖空(挖入)的形狀,於是螺牙下部將因該推壓而彈性變形,相對於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之反作用力(回彈力),將會發生於整個螺牙上。
藉此,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間之摩擦力會增加,而發揮提高防鬆的效果。
又,由於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會被配對側緊固構件所推壓,螺牙的下部會彈性變形,整個螺牙將會沿配對側緊固構件立起來。
藉此,即使過度攻牙,由於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一定會接觸,不管緊固構件與配對側緊固構件間的間隙大小,在螺牙上都會產生相對於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反作用力(回彈力),而發揮防鬆的效果。
因此,即使本發明的緊固構件的配對側緊固構件有過度攻牙,防鬆效果也不會降低,對於本發明所揭緊固構件,可以維持防鬆效果,且施加厚度大的電鍍。
進一步,本發明的緊固構件,會因螺牙的反作用力(回彈力)而在緊固構件的座面增加摩擦力。
藉此,因座面的磨損或彈力減弱所致初期鬆弛,將會被防止,且因初期鬆弛所致緊固構件的破裂也會被防止,而提高可靠度。又,由於不需要對初期的鬆弛進行增加迫緊,因而提高作業性。
又,若將本發明的緊固構件由緊固狀態回到非緊固狀態,整個螺牙將回到緊固前的狀態(壓力側牙腹面位於比基準牙形的壓力側牙腹面更偏向座面側的狀態)。
藉此,不需要特別處理,即可重複使用本發明所揭緊固構件。
又,本發明之緊固構件,在緊固時,由於螺牙的下部會彈性變形,因而配對側緊固構件不會損傷,即使重複使用也不會降低防鬆效果。
以下,就本發明之各觀點作詳細說明。
[第一、第六、第七觀點]
第一觀點的緊固構件,具有螺紋構造,且具備螺牙頂側的上部與螺牙溝底側的下部。
本說明書中所謂「螺紋構造」,係指在圓柱狀本體部中,在其側面上形成有向其前端部作成螺旋狀的螺牙與螺紋溝的構造。
又,所謂「上部」,係指與用以規定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相較下的螺牙頂側。而「下部」係指與假想圓筒相較下的螺牙溝底側。「有效直徑」係指在基準牙形中的軸線方向測量而得的螺溝寬度與螺牙寬度相等時的假想圓筒的直徑。「用以規定有效直徑的假想圓筒」係指前述假想圓筒。
螺牙的上部,由於係比用以規定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更偏向螺牙頂部側的區域,因而壓力側牙腹面會被充分地確保。
藉此,在形成於上部的壓力側牙腹面中,可以確保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相接觸的面積。
第六觀點係指上部的螺牙角度與基準牙形的螺牙角度約略相同。若根據第六觀點,在緊固狀態中,即使螺牙彈性變形,由於間隙側牙腹面亦不會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牙腹面相接觸,因而在迫緊時,不需要過大的力量,即可發揮相當高的防鬆效果。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基準牙形」,係指例如JIS規格所規定的理論上的螺牙形狀,螺牙的角度為60度,且兩牙腹角為30度,以其牙腹面垂直對稱於軸線而設的螺牙形狀;或是以惠氏螺紋(whitworth)的螺牙形狀為準的螺牙形狀;或是螺牙角度為55度且兩牙腹角為27.5度之牙腹面垂直對稱於軸線而設的螺牙形狀。因此,公螺紋的螺牙角度例如約為60或55度。
在第一觀點中,壓力側牙腹面,係被設置在比基準牙形的壓力側牙腹面更偏向座面側。
壓力側牙腹面的形狀,雖是一般平面形狀,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向座面側彎曲的R面形狀。
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最好是比基準牙形的牙腹角更小。
藉此,在緊固之際,在被緊固構件到達緊固構件的座面之前,都可以很容易地旋緊緊固構件,且在開始迫緊時,螺牙亦可緩慢地彈性變形,而藉由回彈力效果來發揮防鬆的效果。
進一步,隨著鎖入緊固構件,壓力側牙腹面與相對側緊固構件的牙腹面之間的接觸面積會緩慢增加,因而螺牙 容易彈性變形,回彈效果更加確實,因而難以鬆弛。
又,所謂「牙腹角」,係指牙腹面與垂直於軸線的線之間所夾的角。
第七觀點是上部的螺牙角度為60度,而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為大於0度而小於30度。
若根據第七觀點,易於獲得回彈效果,並能進一步地提高防鬆效果。
又,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最好是在18至26度之間。
間隙側牙腹面的牙腹角,可以依據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而決定。例如,間隙側牙腹面的牙腹角,可以作成比基準牙形的牙腹角更大,且可以將基準牙形的螺牙角度減去座面側的牙腹角所得之值,作為間隙側牙腹面的牙腹角。間隙側牙腹面的牙腹角,只要大於30度且小於60度即可,且最好是約34至42度。
在第一觀點中,下部的至少其中一側面,係位於比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靠近內側。
因此,與沿牙腹面延長線設置下部的側面的場合相較,下部將可以作成較薄。藉此,容許下部的彈性變形,於是螺牙整體便可以撓曲。
[第二觀點]
第二觀點,是在第一觀點中,在包含緊固構件的軸線的剖面上,下部的至少其中一側面的形狀,係呈自相對應 的牙腹面的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或是將被配置在比相對應的牙腹面延長線更偏內側的平面形狀與自該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
當下部的側面形狀,係作成自相對應牙腹面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時,該曲面形狀可以是具有一定曲率半徑的R面形狀、或是由具有相異曲率半徑之複數個曲面組合而成的複合式R面形狀。
又,當將下部的側面形狀作成由被配置在比相對應的牙腹面延長線更偏內側的平面形狀與自該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時,只要將該平面形狀作成垂直於緊固構件的軸方向的面,且將該區面形狀作成前述R面形狀或複合R面形狀即可。
此外,最好是將身為曲面形狀之下部側面的下緣,與螺牙溝底(與相鄰螺牙的側面之間的連結部)之間,作成圓滑相連,使溝底整個部分成為曲面形狀。
根據第二觀點,由於下部充分地薄,因而在緊固狀態下,下部會彈性變形,螺牙整體會撓曲,因而作用至被緊固在緊固構件上之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反作用力(回彈力)將會增加,摩擦力亦增大,而可獲得高防鬆效果。
此時,由於螺牙的下部係形成曲面形狀,因而螺牙的下部難以塑性變形(或是形成破裂)。一般而言,當有很強的緊固力施加至緊固構件時,應力易集中在溝底或是其附近,該部分容易產生塑性變形(或形成破裂)。
因此,如第二觀點所述,若將螺牙的下部設計成曲面 形狀,由於應力被分散,將可以避免下部之降伏,並使螺牙可作更大的彈性變形。其結果,螺牙的反作用力(回彈力)變大。換言之,由於下部難以塑性變形,因而可以更確實地使螺牙產生彈性變形。
[第三觀點]
第三觀點,係在第一觀點或第二觀點中,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表示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更偏向螺牙頂部側的位置,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被設置於比間隙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將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自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
又,所謂「自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係指自螺牙上部中的間隙側前端(亦即,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直接形成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且以連接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的方式,來形成間隙側牙腹面與間隙側的側面。若根據第三觀點,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被廣範圍挖空而使下部變得更薄,因而螺牙易於向間隙側彈性變形,此使得螺牙撓曲至間隙側,而有更大的反作用力(回彈力),達到高防鬆效果。
[第四觀點]
第四觀點,係在第一觀點或第二觀點中,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更靠近螺牙頂部側的位置;壓力側的側面,係被設置於比壓力側牙腹面的 延長線更偏內側,且自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被設置於比間隙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自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
若根據第四觀點,下部中的壓力側的側面被挖空成比間隙側的側面更廣範圍,因而下部的壓力側的側面會變得更薄,於是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比壓力側更厚。
若根據這樣的形狀,在緊固狀態下,螺牙雖受到來自座面側的壓力,但螺牙的撓曲會被抑制成很小。結果,對於螺牙壓力側牙腹面的應力會集中,壓力側牙腹面形成材料將沿著壓力側牙腹面而彈性變形,在該處產生高的摩擦力,因而達到高的防鬆效果。
[第五觀點]
第五觀點,係在第四觀點中,壓力側牙腹面下端,係位於比表示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更靠近螺牙頂部側的位置,且間隙側牙腹面下端,係位於比假想圓筒更靠近螺牙溝底側的位置。
若根據第五觀點,可以更確實地得到第四觀點的作用和效果。
[第八觀點]
第八觀點,係在第一觀點或第二觀點之中,上部的螺牙角度,比基準牙形的螺牙角度更大;且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與基準牙形螺牙的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約略相 同。
在第八觀點中,當要將緊固構件旋入配對側緊固構件時,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會推壓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其中,由於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與基準牙形螺牙的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約略相同,因而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將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平行。
因此,若根據第八觀點,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的約略整個面,將會被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所壓住,在此產生穩定且強的推壓力,因而兩壓力側牙腹面可以得到很強的摩擦力,達到高的防鬆效果。
[第九觀點]
第九觀點,係具有第一至第八觀點之緊固構件、以及要與該緊固構件緊固在一起之配對側緊固構件,其中,當將緊固構件緊固在配對側緊固構件上時,藉由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推壓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使得緊固構件的下部產生彈性變形,來增加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之間的摩擦力。
若根據第九觀點,藉由增加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之間的摩擦力,將達到高的防鬆效果。
又,配對側緊固構件的種類,沒有特別限定,只要是 採用例如統一螺紋、惠氏螺紋等符合公知規格的螺紋構造即可。
[第十觀點]
第十觀點,係在第九觀點中,當將緊固構件緊固在配對側緊固構件時,緊固構件的螺牙頂部,會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螺牙溝底。
若根據第十觀點,將緊固構件旋入配對側緊固構件時,直到緊固構件的座面上受力之前,僅有很少之抵抗(阻力)即可進行鎖入,但當扭矩隨著座面的迫緊而變大,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會被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所推壓,緊固構件的螺牙將向間隙側立起。藉此,緊固構件的螺牙將向壓力側回彈,而使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之間的摩擦增加。
進一步,若根據第十觀點,藉由緊固構件的螺牙向間隙側立起,螺牙外徑將變大,緊固構件的螺牙頂部將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螺牙溝底,螺牙頂部被螺牙溝底所拘束。此一拘束力將增加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之間的摩擦力,藉此,緊固構件的半徑方向上的鬆弛會被防止,整體而言達到更高一層的防鬆效果。
在第十觀點中,當使用符合JIS規格或ISO規格的配對側緊固構件時,緊固構件的螺牙外徑,將比JIS規格或ISO規格的外徑(亦即基準牙形的螺牙外徑)更大,因此, 緊固構件的螺牙頂,將比基準牙形螺牙的螺牙頂更高。又,由於緊固構件的螺牙間距,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螺溝間距相同,因而緊固構件的螺牙角度,比基準牙形的螺牙角度更小。
所以,也可以藉由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螺溝溝徑設定較小,使緊固構件的螺牙頂,在緊固時,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螺牙溝底。
[第十一觀點]
第十一觀點,係在第九觀點中,當將緊固構件緊固在配對側緊固構件時,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會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
若根據第十一觀點,將緊固構件旋入配對側緊固構件時,直到緊固構件的座面上受力之前,僅有很少之抵抗即可進行鎖入,但當扭矩隨著座面的迫緊而變大,螺牙將立起,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會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並被其推壓,在此產生強的摩擦力,藉由此摩擦力加上壓力側牙腹面的摩擦力,整體將可以得到更高一層的防鬆效果。
第十一觀點可以藉由在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上設置膨出部而實現。若設置膨出部,在緊固狀態下,其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之間的摩擦力,將可以更加增強。
膨出部的形狀,作成與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 面相平行。藉此,除了可以避免膨出部與配對側緊固構件之間隙側牙腹面之間的干涉外,且膨出部被推壓至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上,而得到強的摩擦力。
而且,膨出部係作成自間隙側牙腹面下端,向螺牙頂部緩慢地膨脹。藉此,透過座面迫緊,螺牙的間隙側牙腹面的螺牙頂部側,將向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立起,而可以將膨出部更強力地壓住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
[第十二觀點]
第十二觀點,係在第十一觀點中,將緊固構件的螺牙頂部附近,以向壓力側牙腹面下降並傾斜的方式進行切除,而形成有切除面。
根據第十二觀點,將緊固構件旋入配對側緊固構件時,當扭矩隨著座面迫緊而變大時,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會被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所推壓。
此時,在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上,最先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的,將不是成為螺牙頂部的切除面上端附近,而是壓力側牙腹面上端。
藉此,隨著將緊固構件迫緊至配對側緊固構件上,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將自上端側向下端側緩慢地抵接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並被其推壓,於是緊固構件的螺牙便會向間隙側立起,藉此,緊固構件的螺牙頂部將向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側移動,緊固構件 的間隙側牙腹面變成抵接在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上。
其結果,緊固構件的螺牙,將在壓力側牙腹面與間隙側牙腹面兩方上獲得摩擦力,而達到更好的防鬆效果。
又,本發明的緊固構件的製造方法,並沒有被特別限定,可以採用平模式、圓模式、行星式塑模式、旋轉式塑模式等滾製、切削、鑄造、鍛造、射出成形等已知的方法。
以下,就各具體化本發明的實施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作詳細說明。又,在各實施例中,對於相同的構成構件與構成要件,給予相同符號,且在相同內容的地方,省略其重複說明。
又,也可以適當組合各實施例來實施,此時,合併被組合而成實施例的作用和效果,將可以得到相乘效果。
第一實施例
第1圖係具有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之螺栓1的非緊固狀態的正面圖。
身為緊固構件的螺栓1,具有公螺紋構造,且具備頭部2、圓筒部3以及螺紋部4。在頭部2的內面,形成有座面20;螺紋部4形成有螺牙10。
第2圖係第1圖中以虛線表示的部分A中的包含軸線5的剖面擴大圖。
符號6所示的虛線,係表示用以規定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符號7所示的虛線係表示基準牙形。基 準牙形7係符合JIS規格的形狀,其螺牙10的角度θ 1為60度,壓力側牙腹面73的牙腹角及間隙側牙腹面74的牙腹角,都是30度;符號75、76所示的虛線,表示垂直於螺紋的軸向之假想線。
螺牙10,具有比假想圓筒6更偏螺牙頂部10a側的上部11、以及比假想圓筒6更偏溝底(牙谷)10b、10c側的下部12。
上部11,具備壓力側牙腹面13和間隙側牙腹面14。
壓力側牙腹面13,沿著通過基準牙形7的溝底71之假想線13a而形成,假想線13a與假想線75所夾的角度β約22度。
間隙側牙腹面14,係沿通過基準牙形7的溝底72之假想線14a而形成,假想線14a與假想線76所夾的角度γ約38度。
假想線13a與假想線14a所夾的角度α約60度。
在螺牙10中,角度α相當於上部11的螺牙的角度、角度β相當於壓力側牙腹面13的牙腹角、角度γ相當於間隙側牙腹面14的牙腹角。
螺牙10的間距(螺距(pitch))與基準牙形7的螺牙的間距相同。
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係作成以基準牙形的溝底71、72作為基準點,在維持基準牙形7的螺牙角度θ 1(=α)的狀態下,使基準牙形7成為向座面20側(壓力側)傾斜的形狀。
若從另一想法來看,在基準牙形7中,其牙頂部係位於溝底71、72兩中央的半徑方向外側,但在第一實施例中的螺牙,則是以基準牙形7的溝底71、72為基準點,使其螺牙頂部10a向靠近座面20之溝底71側偏移。
下部12,具備座面側(壓力側)的側面15與螺紋前端側(間隙側)的側面16。
側面15,作成自相當於壓力側牙腹面13的延長線之假想線13a,向內側彎曲;側面15,係與相鄰的螺牙(圖中未示)的間隙側的側面相連續的R面形狀,其底部成為溝底10b。
側面16,作成自相當於間隙側牙腹面14的延長線之假想線14a,向內側彎曲;側面16,係與相鄰的螺牙(圖中未示)的前端側的側面相連續的R面形狀,其底部成為溝底10c。
第3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之螺栓1與作為其配對側緊固構件之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10的剖面圖。
螺帽8係具有符合JIS規格的母螺紋構造之配對側緊固構件,螺帽8的溝底80的角度θ 2為60度。
一旦將螺栓1旋入螺帽8,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將會推壓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
下部12的兩側面15、16,係呈向內側的大R面形狀,下部12,相較於基準牙形7,向內側挖空而變得較薄。
藉此,隨著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所致推壓,螺牙10整體將彈性變形。
結果,如第3圖所示,螺牙10,將由如虛線所示之未緊固狀態,變成螺牙10整體沿著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立起的如實線所示的緊固狀態。
藉此,螺牙10將產生相對於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的反作用力(回彈力),而增加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之間的摩擦力,並達成高防鬆效果。
又,即使被過度攻牙,由於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一定會接觸,因而不管壓力側牙腹面13、81間之間隙大小,螺牙10都會產生相對於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的反作用力(回彈力),而發揮防鬆效果。
因此,即使螺帽8被過度攻牙,防鬆效果也不會降低,因而可以對螺栓1或螺帽8進行鍍鋅電鍍。
螺牙10的上部11,由於係比用以規定基準牙形7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6更偏螺牙頂部10a側的區域,因而壓力側牙腹面13可獲得充分確保。
藉此,如第3圖所示,在緊固狀態中,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間的接觸面積,可以獲得確保,得到較高的摩擦力。
進一步,由於螺牙10的角度α係與螺帽8的溝底80的角度大約同為60度,因而在螺帽8的螺溝中,可以確保供螺牙10整體彈性變形所需的空間,且在緊固狀態中,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的大約整個面,會抵接螺帽8的 壓力側牙腹面81,因而可以獲得更高的摩擦力,而達到高防鬆效果。
如第2圖所示,在非緊固狀態下,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的牙腹角β約為22度,螺牙10的間隙側牙腹面14的牙腹角γ約為38度。
這些牙腹角雖與JIS規格的基準有所不同,但都在螺栓與螺帽8之間隙範圍內,因而,直到座面迫緊力產生之前,螺栓1與螺帽8之間的摩擦扭矩都很小,可以無應力地進行旋入。
之後,若更進一步地旋入,則會產生座面迫緊力,如前所述,會因為螺牙10的彈性變形而達到高防鬆效果。
像這樣,具備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之螺栓1,將可以達到所謂容易旋入螺帽8卻又能防鬆的相反的作用效果。
又,螺栓1的螺牙10所能承載的荷重,會因為螺牙10本身的彈性變形,而被分散至與螺帽8的複數個螺溝側面相接的其他螺牙10上,藉此,在螺栓1之與螺帽8相接的螺牙10內,對於最靠近座面側的螺牙10(第一螺牙)的荷重集中,將會被緩和化,使得螺栓1的疲勞強度提高。
進一步,藉由螺牙10的反作用力(回彈力),座面20(參照第1圖)上,摩擦力也會增加。藉此,因為座面20的磨損或彈力減弱所致初期鬆弛的情況將會被防止,因初期鬆弛所引起的螺栓1破斷亦會被防止,而提高可靠度。又,由於不需要對初期鬆弛進行加旋動作,因而作業性亦提高。
又,在第3圖所示緊固狀態下,螺栓1的螺牙10的形成材料雖有彈性變形,但若回到第2圖所示非緊固狀態,將會因為螺牙10的下部12的彈性力,而回到原來的狀態,亦即壓力側牙腹面13回到比基準牙形7的壓力側牙腹面73更靠近座面側的狀態。
藉此,不用對螺牙10進行特別的處理,即可重複使用。又,在緊固狀態下,由於螺牙10的下部12會彈性變形,因而不會對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81造成損傷,即使重複使用,其防鬆效果亦不會降低。
另外,第1實施例係應用於右螺紋螺栓1的例子,但亦可以應用於左螺紋螺栓。即使應用於左螺紋的情況,亦可得到一種和應用於右螺紋同樣的作用與效果。
第二實施例
第4圖係具有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包含軸線5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螺牙1a的壓力側牙腹面13b的下端13c,位於比假想圓筒6更下側(軸線5側)的位置,亦即,壓力側牙腹面13b係形成自上部11延伸至下部12。
螺牙a中的下部12的壓力側,係自壓力側牙腹面13b的下端13c延續至溝底10b,且形成比假想線13a更向內側彎曲的R面形狀的側面15a。
亦即,側面15a僅形成於螺牙1a中的下部12。
螺牙1的間隙側牙腹面14b的下端14c,係位於比假想 圓筒6更上側(螺牙頂部10a側)的位置,亦即,間隙側牙腹面14b,僅形成於上部11。
自螺牙1a中的上部11至下部的間隙側,形成有R面形狀側面16a,其自間隙側牙腹面14b的下端14c延續至溝底10c,且比假想線14a更向內側彎曲。
亦即,側面16a,係自螺牙1a中的上部11形成至下部12。
像這樣,在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中,與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參照第2圖)相較,相鄰的螺牙間的溝底,係作成偏向座面側的形狀。
若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可以得到與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而且,在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中,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15a,挖得比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的側面15少。
藉此,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的壓力側牙腹面13b,會變成比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更寬。
結果,當將具備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之螺栓,緊固在螺帽中的情況,與螺帽的牙腹面之間的接觸面積會變大,而使摩擦力更為增加,進一步提高防鬆效果。
又,在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中,下部12的間隙側的側面16a,挖得比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的側面16更大,因而在下部12中,螺牙1a向間隙側的彈性變形會受到容許。
藉此,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之向間隙側撓曲所致反作 用力(回彈力)將變得更大,而使防鬆效果進一步提高。
另外,第二實施例的側面15a、16a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的側面15、16同樣,除了R面形狀之外,亦可作成複合R面形狀、或是R面形狀與平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
第三實施例
第5(A)圖係顯示具有第三實施例的螺牙20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包含軸線5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在螺牙200中的壓力側牙腹面213b,係沿著假想線13a而形成。
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下端213c,位於比假想圓筒更偏靠螺牙頂部10a側。
在螺牙200中的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係呈自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下端213c延伸至溝底10b且比假想線13a更向內側彎曲的形狀,其可以是R面形狀與平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
第5(B)圖係第三實施例之螺牙200中,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的剖面擴大圖。
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係由平面215a與R面215b組合而成。
平面215a係平行於假想線75之平面,該假想線75垂直於螺紋(螺牙)的軸向,自下端213c至下部12之高度約2/3的位置(符號215c)為止,朝向溝底10b方向形成。
R面215b係曲率半徑為0.4mm的圓周面,自符號215c 所示之位置,延續平面215a,形成至溝底10b。
在第三實施例的螺牙200中,間隙側牙腹面214b係沿著假想線14a來形成。
間隙側牙腹面214b的下端214c,位於比假想圓筒更靠近軸線5側的位置。下部12的間隙側的側面216,與壓力側的側面215同樣,都是自間隙側牙腹面214b的下端214c延伸至溝底10c且比假想線14a更向內側彎曲的形狀,且成為由R面形狀與平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
在第三實施例的螺牙200中,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下端213c,係位於比間隙側牙腹面214b的下端214c更靠螺牙頂部10a側的位置。
若根據具備第三實施例的螺牙200之螺栓1,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所挖入的範圍,比下部12的間隙側的側面216更廣,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將更薄,間隙側的側面216將成為比壓力側更厚。
藉此,處於緊固狀態時,螺牙200整體將向間隙側撓曲,且壓力側會有更強的回彈力,因而可以得到更高的防鬆效果。
第四實施例
第6圖係具有第四實施例的螺牙20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包含軸線5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在第四實施例之螺牙200’中,與第三實施例之螺牙200相比(參照第5(A)圖),在螺牙200’中的下部12 的間隙側內,並未設有向內側彎曲的挖空部分,而是間隙側牙腹面214’延長而下,形成下部12的間隙側的側面216’,且間隙側牙腹面214’與間隙側的側面216’係在同一面上。
在第四實施例之螺牙200’中,其他形狀則與第三實施例之螺牙200相同。
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螺牙200’,在緊固狀態中,一旦迫緊座面而使扭矩變高,壓力側牙腹面213b將會被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所推壓,而向間隙側撓曲,但是由於螺牙200’的下部12中的間隙側的側面216’並沒有向內側彎曲挖空而是呈平面形狀,因而可以抑制螺牙200’之向間隙側撓曲。
藉此,將可以防止螺牙200’因長年變化所致之彈性變形量降低,並可以持續保有相對於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的反作用力(回彈力)。
第四實施例之螺牙200’之從上部11延伸至下部12的壓力側中,係形成自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下端213c延續至溝底10b,且具有比假想線更向內側彎曲之R面形狀的側面215。
螺牙200’的壓力側的側面215,由於有向內側彎曲而被挖空,因而當因為迫緊座面而使扭矩提高時,螺牙200’將被推壓至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上,螺牙200’的上部11壓力側將順著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彈性變形,而產生高的摩擦力。
亦即,藉由壓力側的側面215之向內側彎曲而被挖空的部分,螺牙200’將容許上部11的壓力側的彈性變形。 該彈性變形,係由第一螺牙向第二螺牙、第三螺牙依序發生,其結果,螺栓與螺帽間相螺合部分之整體,便可獲得高防鬆效果,且對於第一螺牙的應力集中會被分散,而使疲勞強度提高。
又,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下端213c(壓力側的側面215的上端),在緊固狀態時,最好位於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上。
其理由是因為在緊固狀態下,螺牙200’的壓力側牙腹面213b與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間相接合的面積可以獲得確保,而得到充分的摩擦力,同時充分容許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的彈性變形。
又,藉由加大壓力側的側面215的R面形狀的曲率半徑,且將壓力側的側面215作成更彎曲而挖空的形狀,由於螺牙200’的上部11將更容易彈性變形,因而可以提高螺牙200’的上部11的壓力側牙腹面213b,與螺帽的壓力側牙腹面之間所生的摩擦力,而能提高上述效果。
第五實施例
第7(A)圖係具有第五實施例的螺牙310之螺栓300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五實施例之螺牙310的角度α’約58度,比以虛線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參照第2圖)的角度α小 一些。螺牙310的間距符合JIS規格。
因此,第五實施例的螺牙310的螺牙頂部311,比第一實施例所揭螺牙10的螺牙頂部10a更高,且第五實施例的螺栓300的外徑比JIS規格更大。
在第五實施例的螺牙310中,其他形狀與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相同,螺牙310的下部12中的壓力側的側面315與間隙側的側面316,都作成自相當於各別牙腹面的延長線的假想線,向內側彎曲。
第7(B)圖係顯示第五實施例之螺栓300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310的剖面圖。
螺帽8係符合JIS規格或ISO規格的螺帽。一旦將螺栓300旋入螺帽8中,到有力量施加於螺栓300的座面之前,僅有少許的抵抗(阻力)即能迫緊,一旦緊貼座面而使扭矩變大,壓力側牙腹面313將會推壓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螺牙310即向間隙側立起。
藉此,螺牙310向壓力側回彈,螺栓300的壓力側牙腹面3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之間的摩擦力會增加。
進一步,由於螺牙310向間隙側立起,螺牙外徑將變大,螺栓300的螺牙頂部311會抵接螺帽8的溝底801,螺牙頂部311受到溝底801的拘束。此拘束力會加強壓力側牙腹面313與壓力側牙腹面81之間的摩擦力,藉此,螺栓300的半徑方向的鬆弛會被防止,整體而言,可得到更高一層的防鬆效果。
此時,若迫緊座面的扭矩是低的、或是螺栓由難以產生彈性變形的材質所組成時,螺牙310的立起將變得較少,壓力側牙腹面3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之間的摩擦力會變小。
然而,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螺栓300,除了壓力側牙腹面3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間之摩擦力之外,由於螺栓300的螺牙頂部311更受到溝底801之拘束,使得螺栓300的半徑方向的鬆弛受到防止,因而可以得到充分的防鬆效果。
第六實施例
第8(A)圖係具有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之螺栓400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係呈在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的間隙側牙腹面14(參照第2圖)上設有一膨出部414的形狀。
膨出部414的表面414b,係沿著假想線414’而形成。
垂直於螺牙之軸向的假想線77,與假想線414’之間的夾角θ 4約30度,壓力側牙腹面413的延長線與假想線414’之間的夾角θ 3為54度。
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的螺牙頂部411,作成與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的螺牙頂部10a(參照第2圖)同一高度。
而且,膨出部414係作成自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414c向螺牙頂部411側,緩慢地膨脹,且螺牙頂部411與膨出 部414的表面414b係緩和地相連著。
在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中,其他形狀與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相同,在螺牙410的下部中的壓力側的側面415,與間隙側的側面416分別自相當於其各別牙腹面延長線的假想線,向內側彎曲而形成。
第8(B)圖係顯示第六實施例之螺栓400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410的剖面圖。
當將螺栓400旋入螺帽8時,隨著扭矩因座面迫緊而變大,螺牙410將向間隙側立起,並向壓力側回彈,壓力側牙腹面4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之間的摩擦力會增加。
進一步,藉由螺牙410之向間隙側立起,設於螺牙410的間隙側的膨出部414將會逼近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膨出部414的表面414b會推壓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
其結果,螺牙410將因壓力側牙腹面413與膨出部414的表面414b兩方而獲得摩擦力,而達到防鬆的效果。
進一步,由於膨出部414的表面414b的角度θ 4約30度,在力量施加至螺栓400的座面開始,直到因座面迫緊而使螺牙410立起之間,膨出部414的表面414b與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平行。
藉此,在未達座面迫緊之狀態中,膨出部414的表面414b與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之間將不會產生干涉,旋入是容易的。
又,由於膨出部414係自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414c,向螺牙頂部411側緩慢地膨脹而形成,因而與將膨出部414自螺牙頂部411側向間隙側牙腹面下端414c緩慢地膨脹而形成的情形相比,藉由座面迫緊所致螺牙410的立起,將使得膨出部414更強力地推壓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而產生高的摩擦力,進而得到顯著的防鬆效果。
第七實施例
第9(A)圖係顯示具有第七實施例的螺牙510之螺栓500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七實施例的螺牙510和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的膨出部414(參照第8圖)同樣,係呈在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中的間隙側牙腹面14(參照第2圖)上設有膨出部514的形狀。
但是,在第七實施例中的螺牙510,則呈將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的螺牙頂部411附近,沿向壓力側牙腹面513下降並傾斜的假想線511’切除而成的形狀。
假想線511’會通過虛線所示第一實施例之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參照第2圖)的中央部附近,且平行於假想圓筒6的假想線和該假想線511’間之夾角θ 5為45度。
沿假想線511’形成的切除面511,係面向壓力側(螺栓500的座面側)的平面,且切除面511的上端511a成為螺牙510的螺牙頂部。
又,切除面511的下端511b,係位於虛線所示第一實施例之螺牙10的壓力側牙腹面13的中央部附近。
此外,膨出部514係作成自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514c,向切除面511的上端511a側緩慢地膨脹,且切除面511的上端511a和膨出部514的表面514b之間,係緩和地延續著。
又,在螺牙510的下部12中的壓力側的側面515與間隙側的側面516,係自相當於各別牙腹面延長線的假想線,向內側彎曲而形成。
第9(B)圖係顯示第七實施例之螺栓500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510的剖面圖。
當將螺栓500旋入螺帽8之後,隨著扭矩因座面迫緊而變大,壓力側牙腹面513被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所推壓。
此時,在壓力側牙腹面513中,最先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相抵接的,並非螺牙510的螺牙頂部(切除面511的上端511a)附近,而是壓力側牙腹面513的上端。
藉此,隨著將螺栓500迫緊至螺帽8上,壓力側牙腹面513將從上端側向下端側緩慢地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相抵接並為其所推壓,於是螺牙510將向間隙側立起,藉此,螺牙510的螺牙頂部將向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側移動,膨出部514的表面514b便會抵接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82。
其結果,螺牙510在壓力側牙腹面513與膨出部514 的表面514b兩方面都可以得到摩擦力,而達到進一步防鬆的效果。
第八實施例
第10(A)圖係顯示具有第八實施例的螺牙61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八實施例的螺牙610和第四實施例的螺牙200’(參照第6圖)同樣,在螺牙610的下部12的間隙側內並未設有向內側彎曲的挖空部分,而是間隙側牙腹面214’延長而下,形成下部12的間隙側的側面216’,且間隙側牙腹面214’與間隙側的側面216’係在同一面上。
此外,第八實施例的螺牙610係呈將第四實施例中之螺牙200’中的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牙腹角加大而成的形狀。
如第6圖所示,第四實施例的螺牙200’的壓力側牙腹面213b係沿著假想線13a來形成,且壓力側牙腹面213b的牙腹角β係與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參照第2圖)相同,約為22度。
又,螺牙200’的間隙側牙腹面214’係沿著假想線14a而形成,間隙側牙腹面214’的牙腹角γ與螺牙10相同,約38度。
此外,螺牙200’的上部11中的螺牙角度α與螺牙10相同,約60度。
相對於此,第八實施例中之螺牙610的壓力側牙腹面 613,係沿將假想線13a的角度β(約22度)加一角度θ 7(約8度)而成的假想線613a而形成,且壓力側牙腹面613的牙腹角θ 8(=β+θ 7)約30度。
又,螺牙610的間隙側牙腹面214’係沿假想線14a而形成,間隙側牙腹面214’的牙腹角γ與螺牙10、200’相同,約38度。
此外,螺牙610的上部11之螺牙角度α+θ 7約68度。
像這樣,第八實施例之螺牙610中的上部11之螺牙角度α+θ 7(=約68度),只比基準牙形7(參照第2圖)中之上部11的螺牙角度α(=60度)大了角度θ 7(=約8度)。
此外,螺牙610的壓力側牙腹面613的牙腹角θ 8(=30度),係基準牙形之螺牙(參照第2圖)角度θ 1(=60度)的二分之一,與基準牙形7之螺牙的壓力側牙腹面73的牙腹角相同。
另外,各角度β、γ、θ 7只要分別實驗地求取最適值來加以設定即可。且,牙腹角θ 8只要與基準牙形7之螺牙的壓力側牙腹面73的牙腹角約略相同即可。
第八實施例的螺牙610之下部中的壓力側的側面615,與第三實施例的螺牙200中的下部12的壓力側的側面215(參照第5(B)圖)同樣,都是呈比自壓力側牙腹面613的下端613c沿伸至溝底10b的假想線613a更向內側彎曲的形狀,且是由R面形狀與平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 狀。
第10(B)圖係顯示第八實施例之螺栓1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610的剖面圖。
當將螺栓1旋入螺帽8之後,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會推壓螺牙610的壓力側牙腹面613。
其中,螺牙610的壓力側牙腹面613的牙腹角θ 8,與基準牙形7之螺牙的壓力側牙腹面613的牙腹角約略相同,因而壓力側牙腹面613係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相平行。
因此,螺牙610的壓力側牙腹面613約略整個面都會被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所推抵,因而有穩定的強大推壓力產生,所以兩壓力側牙腹面613、81可以得到強大的摩擦力。
此外,在第八實施例中亦和第四實施例同樣,由於螺牙610的壓力側的側面615,有向內側彎曲而被挖空,因而一旦扭矩因為座面迫緊而變高,螺牙610的壓力側牙腹面613與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81之間的推壓力變大,螺牙610的上部11的壓力側便會產生彈性變形,兩壓力側牙腹面613、81便可得到強大的摩擦力,且發生更大的反作用力(回彈力),因而可以得到進一步防鬆的效果。
第九實施例
第11(A)圖係具有第九實施例的螺牙71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11(B)圖係顯示第九實施例之螺栓1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710的剖面圖。
在第九實施例的螺牙710中,與第七實施例之螺牙610(參照第10圖)不同的地方,僅在於下部12中的間隙側的側面716係自相當於間隙側牙腹面214’的延長線的假想線,向內側彎曲而形成這一點。
因此,根據第九實施例,將可以得到與其他實施例同樣是下部12中的間隙側的側面自假想線14a向內側彎曲而形成的間隙側的側面(第一實施例的側面16(參照第2圖)、第二實施例的側面16a(參照第4圖)、第三實施例的側面216(參照第5圖)、第五實施例的側面316(參照第7圖)、第六實施例的側面416(參照第8圖)、第七實施例的側面516(參照第9圖))同樣的作用與效果。
表1係顯示將試驗品(JIS規格品、第四實施例、第八實施例)的螺栓進行鎖固後,測量其至鬆弛為止的時間而得到的振動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表。
該振動試驗係於2010年1月27日經財團法人日本品質保證機構關西試驗中心所實施者。
試驗品係M12×60的六角螺栓與六角螺帽,以強度等級4.8T和8.8T的碳鋼作為材質,並施以鍍三價鉻而成者。
螺栓與螺帽的迫緊扭矩設定為70N.m來作試驗。
又,在一般使用時,當以強度等級4.8T的碳鋼作為螺栓材質時的迫緊扭矩約為40~50N.m,而以強度等級8.8T的碳鋼作為螺栓材質時,其迫緊扭矩約為70~80N.m。
試驗方法係將試驗品(供試體)安裝至高速螺絲鬆弛試驗機,並以特定振動條件(振動數:1780rpm;加振台衝程:11mm;衝擊衝程:19mm;振動方向:與螺栓軸成直角之方向)進行試驗,且若在十分鐘內仍沒有鬆弛時,則測量其復原扭矩。
又,在將試驗品安裝至高速螺絲鬆弛試驗機時,在螺栓與螺帽之間夾入振動套筒(barrel)與墊圈,並以加振台來使該振動套筒作振動。
此外,鬆弛的判定是當試驗品的螺栓、螺帽、墊圈之間的對合標記有錯開,且墊圈可用手旋轉時,判定為鬆弛了。
如表1所示,在習知的JIS規格品中,雖然強度等級 愈大,鬆弛的時間愈長,但是即使是強度等級8.8T的情況,在25秒鐘之短時間內便會鬆了。
相對於此,第四實施例(參照第6圖)的螺栓1,則在強度等級為4.8T材質者,在過了2分9秒才鬆了,而強度等級為8.8T材質者,則到了9分58秒才鬆了,比起JIS規格品,可以理解到有獲得更高的防鬆效果。
此外,在第八實施例(參照第10圖)之螺栓1中,即使是強度等級為4.8T者,亦到了4分4秒才鬆了,但對於強度等級8.8T者,則到了10分鐘才鬆了。可理解到第八實施例比第四實施例更優良。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例(觀點)以及各實施例的說明。只要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且在業者所易於想到之範圍內的各種變形例,都含在本發明中。本說明書中所揭示的論文、公開專利公報、專利公報等內容,其所有內容都藉由參考而加以引用。
此外,上述各實施例雖係應用於具有公螺紋構造的緊固構件,但本發明也可以應用在具有母螺紋構造的緊固構件中;而且,即使應用在母螺紋構造中,亦能獲得與應用在公螺紋構造下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緊固構件或緊固結構,可以廣泛應用在車輛或各式各樣裝置、建築物等,來作為緊固構件或緊固構造。
1,100,300,400,500‧‧‧螺栓(緊固構件)
10,1a,200,210’,310,410,510,610,710‧‧‧螺牙
10a,211’,311,411,511‧‧‧螺牙頂部
10b,10c‧‧‧溝底
11‧‧‧上部
12‧‧‧下部
13,13b,213,213b,313,413,513,613‧‧‧壓力側牙腹面
14,14b,214,214b,214’,314,414b,514b‧‧‧間隙側牙腹面
13a,14a,75,76,511’,613a‧‧‧假想線
15,16,15a,16a,215,216,216’,315,316,415,416,515,516,615,716‧‧‧側面
414,514‧‧‧膨出部
511‧‧‧切除面
6‧‧‧假想圓筒
7‧‧‧基準牙形
73‧‧‧基準牙形7的壓力側牙腹面
74‧‧‧基準牙形7的間隙側牙腹面
8‧‧‧螺帽(配對側緊固構件)
80‧‧‧螺帽8的溝底
81‧‧‧螺帽8的壓力側牙腹面
82‧‧‧螺帽8的間隙側牙腹面
第1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螺牙10之螺栓1的非緊固狀態的正面圖。
第2圖係第一圖中以虛線表示的部分A中的包含軸線5的剖面擴大圖。
第3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之螺栓1與作為其配對側緊固構件之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10的剖面圖。
第4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螺牙1a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包含軸線5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5(A)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螺牙20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包含軸線5的重要部分剖面圖;第5(B)圖係第三實施例之螺牙200的壓力側的側面215的剖面擴大圖。
第6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螺牙20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包含軸線5的重要部分剖面圖。
第7(A)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螺牙310之螺栓300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第7(B)圖係顯示第五實施例之螺栓300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310的剖面圖。
第8(A)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螺牙410之螺栓400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第18(B)圖係顯示第六實施例之螺栓400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410的剖面圖。
第9(A)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螺牙510之螺栓500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第9(B)圖係顯示第七實施例之螺栓500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510的剖面圖。
第10(A)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螺牙61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第10(B)圖係顯示第八實施例之螺栓1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610的剖面圖。
第11(A)圖係具有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螺牙710之螺栓1在非緊固狀態下的重要部分剖面圖;第11(B)圖係顯示第九實施例之螺栓1與螺帽8緊固在一起之狀態下的螺牙710的剖面圖。
1‧‧‧螺栓
5‧‧‧軸線
6‧‧‧假想圓筒
7‧‧‧基準牙形
10‧‧‧螺牙
10a‧‧‧螺牙頂部
10b、10c‧‧‧溝底
11‧‧‧上部
12‧‧‧下部
13‧‧‧壓力側牙腹面
14‧‧‧間隙側牙腹面
13a、14a‧‧‧假想線
15‧‧‧壓力側的側面
16‧‧‧間隙側的側面
71、72‧‧‧溝底
73‧‧‧壓力側牙腹面
74‧‧‧間隙側牙腹面
75、76‧‧‧假想線

Claims (16)

  1. 一種緊固構件,係具有螺紋構造,且具備螺牙頂部側的上部與螺牙溝底側的下部,其特徵在於:被形成於前述螺牙頂部和前述上部的壓力側牙腹面,係被設置在比基準牙形的壓力側牙腹面更偏向座面側,且前述下部的至少其中一側面,係被設置為比在前述上部中的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該側面是自前述相對應的牙腹面的下端,在垂直於軸方向之假想平面上或更外側,且圓滑地延續而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在包含前述緊固構件的軸線的剖面上,前述下部的至少其中一側面的形狀,係為自前述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或是為將被配置在比前述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的平面形狀與自該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在包含前述緊固構件的軸線的剖面上,前述下部的至少其中一側面的形狀,係為將被配置在比前述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的平面形狀與自該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且前述平面形狀是作成垂直於前述緊固構件的軸方向的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 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表示前述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更偏向前述螺牙頂部側的位置,前述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被設置在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前述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自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更靠近前述螺牙頂部側的位置;前述壓力側的側面,係被設置在比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自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前述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被設置在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自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表示前述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更靠近前述螺牙頂部側的位置;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前述假想圓筒更靠近前述螺牙溝底側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前述上部的螺牙角度,與前述基準牙形的螺牙的角度約略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前述上部的螺牙角度,比前述基準牙形的螺牙角度更大;且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牙腹角,與前述基準牙形的牙腹角約略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更靠近前述螺牙頂部側的位置;前述壓力側的側面,係被設置在比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自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前述下部中的間隙側的側面,係被設置在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且自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前述壓力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表示前述基準牙形的有效直徑之假想圓筒更靠近前述螺牙頂部側的位置;且前述間隙側牙腹面的下端,係位於比前述假想圓筒更靠近前述螺牙溝底側的位置。
  11. 一種緊固構件,係具有螺紋構造,且具備螺牙頂部側的上部與螺牙溝底側的下部,其特徵在於:前述螺紋構造的螺牙頂部和壓力側牙腹面,係以基準牙形的一對溝底作為基準點,相較於前述基準牙形的螺牙頂部和壓力側牙腹面,向座面側偏移, 前述螺紋構造的壓力側牙腹面與前述基準牙形的壓力側牙腹面平行,且前述下部的至少壓力側的側面,係被設置為比在前述上部中的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該側面是自前述相對應的牙腹面的下端延續而形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其中:在包含前述緊固構件的軸線的剖面上,前述下部的壓力側的側面的形狀,係為將被配置在比前述相對應的牙腹面的延長線更偏內側的平面形狀與自該延長線向內側彎曲的曲面形狀組合而成的形狀,且前述平面形狀是作成垂直於前述緊固構件的軸方向的面。
  13. 一種緊固構造,其特徵在於: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及8~12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緊固構件、以及要與該緊固構件緊固在一起之配對側緊固構件;當將前述緊固構件緊固在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上時,藉由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推壓前述緊固構件的前述壓力側牙腹面,使得螺牙整體撓曲,來增加前述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與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的壓力側牙腹面間之摩擦力。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緊固構造,其中:當將前述緊固構件緊固在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上時,前述緊固構件的螺牙頂部,會抵接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的螺牙溝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緊固構造,其中:當將前述緊固構件緊固在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上時,前述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會抵接前述配對側緊固構件的間隙側牙腹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緊固構造,其中:將前述緊固構件的螺牙頂部附近,以向壓力側牙腹面下降並傾斜的方式進行切除,而形成有切除面。
TW099104852A 2009-02-12 2010-02-12 Fastening members and fastening structures TWI400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9499 2009-02-12
PCT/JP2010/000858 WO2010092817A1 (ja) 2009-02-12 2010-02-12 締結部材および締結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485A TW201033485A (en) 2010-09-16
TWI400394B true TWI400394B (zh) 2013-07-01

Family

ID=4256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4852A TWI400394B (zh) 2009-02-12 2010-02-12 Fastening members and fastening structure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494182B2 (zh)
EP (1) EP2397707B1 (zh)
JP (3) JP4806103B2 (zh)
KR (1) KR101230876B1 (zh)
CN (1) CN102272466B (zh)
TW (1) TWI400394B (zh)
WO (1) WO20100928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6103B2 (ja) 2009-02-12 2011-11-02 有限会社アートスクリュー 締結部材および締結構造
DE102009029403A1 (de) * 2009-09-11 2011-03-24 Newfrey Llc, Newark Schraubverbindung mit Gewindebolzen und Mutter
CN103069179B (zh) * 2010-02-26 2015-02-25 艺术螺丝钉有限会社 紧固构件及紧固构造
JP4989784B1 (ja) * 2011-05-20 2012-08-01 日東精工株式会社 タッピンねじ
TWI427222B (zh) * 2011-07-19 2014-02-21 Art Screw Co Ltd 緊固構件及緊固構造
HUE030331T2 (en) * 2011-08-25 2017-05-29 Ricoh Elemex Corp Process for threading and threading
US8545938B2 (en) * 2011-10-03 2013-10-0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ceramic component
JP5982331B2 (ja) * 2013-07-02 2016-08-31 株式会社降矢技研 弛み防止ねじ
JP2015052367A (ja) * 2013-09-09 2015-03-19 盧 小▲シェン▼ ゆるみ防止ネジ及び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ダイ装置
WO2015108579A2 (en) 2013-10-14 2015-07-2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molding
EP3057747B1 (en) 2013-10-14 2020-01-2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molding
CN105485140B (zh) * 2016-01-18 2018-03-06 东莞市贯虹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型螺纹
JP5974196B1 (ja) 2016-03-02 2016-08-23 甚太 芹澤 ねじ部材、締結部材およびダーツ
US9803679B1 (en) 2016-09-14 2017-10-31 Martin Eidinger Deformable fastening thread providing wedge-effect
US10184597B2 (en) * 2016-10-13 2019-01-22 Forum Us, Inc Stress reducing thread form
JP6892046B2 (ja) * 2016-11-10 2021-06-18 株式会社ユニオン精密 締結部材
US10669787B2 (en) * 2016-12-09 2020-06-0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ump rod connection
TWI644027B (zh) * 2016-12-22 2018-12-11 福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Locking screw
JP6699565B2 (ja) * 2017-01-11 2020-05-27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JP3214888U (ja) * 2017-04-07 2018-02-15 正雄 佐藤 半円角形ボルト
US11454268B2 (en) * 2017-07-20 2022-09-2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oupler for threaded reinforcing bar
CN111120487B (zh) * 2018-10-31 2021-12-14 春雨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螺栓
TWI673438B (zh) * 2018-10-31 2019-10-01 春雨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螺栓
US11553933B2 (en) 2020-01-07 2023-01-17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n intramedullary nail
US11465246B2 (en) * 2020-12-08 2022-10-11 Lock-N-Stitch, Inc. Lock and pin combination for cold working cracks
JP7397495B2 (ja) * 2021-01-18 2023-12-13 新一 西田 耐疲労・耐緩み防止機能を備えたボルト構造およびボルト構造を適用したネジ締結体
CN114183453A (zh) * 2021-12-17 2022-03-15 张家陶 一种互锁式螺栓防松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21638A (en) * 1969-12-17 1973-06-27 Res Eng Mfg Inc Self-locking threaded fastener having deflected thread crest portion and die for making same
JPH036115U (zh) * 1989-06-07 1991-01-22
TW325508B (en) * 1996-01-18 1998-01-21 Synthes Ag Threaded washer and apparatus for the fixation of small bone fractures
TW460665B (en) * 1999-08-06 2001-10-21 Huck Int Inc A fastening system including a two piece fastner
JP2005061602A (ja) * 2003-08-11 2005-03-10 Kiyoshi Sugimoto 指向性ボルトおよびナット
JP2008144955A (ja) * 2006-12-12 2008-06-26 Yasuhisa Kurihara 締結部材のねじ山
WO2008081721A1 (ja) * 2006-12-25 2008-07-10 Yugen Kaisha Art Screw 締結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50748A (en) * 1916-12-21 1917-12-18 Irving C Woodward Self-locking screw-thread.
US3323402A (en) * 1965-10-08 1967-06-06 Standard Pressed Steel Co Thread forms
US3460598A (en) * 1966-08-17 1969-08-12 Microdot Inc Self-locking thread form for threaded element
GB1478951A (en) * 1975-04-17 1977-07-06 Richards Fasteners Ltd C Self-locking screw threads
FR2373315A1 (fr) 1976-12-09 1978-07-07 Kodak Path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cristaux fins de substances minerales ou organiques
JPS5388664U (zh) 1976-12-21 1978-07-20
US4540321A (en) * 1978-11-16 1985-09-10 Microdot Inc. Anti-vibration thread form
JPS5919712A (ja) 1982-07-22 1984-02-01 阪本 俊二 セ−フテイロツクねじ部材
US4907926A (en) * 1985-02-15 1990-03-13 Wing George S Thread form and fastener system using the form
JPS63164616A (ja) 1986-12-26 1988-07-0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バイナリカウンタ
JPS63164616U (zh) * 1987-04-15 1988-10-26
JPH01151033A (ja) 1987-12-08 1989-06-13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
WO1989011044A1 (en) 1988-05-09 1989-11-16 Takuya Mikajiri Locking screw
US5127784A (en) * 1989-04-19 1992-07-07 Halliburton Company Fatigue-resistant buttress thread
EP0397912B1 (de) 1989-05-19 1994-08-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Netzwerkanordnung zur Gewinnung des Gradienten der Ausgangssignale eines gegebenen Netzwerkes zur Verarbeitung zeitdiskreter Signale bezüglich der Netzwerkparameter
JPH0331085A (ja) 1989-06-28 1991-02-08 Suzuki Motor Corp 前後輪駆動自動二輪車
US5304023A (en) * 1992-10-23 1994-04-19 Metaltite Corporation Metal panel fastener
JP3031085B2 (ja) 1992-11-05 2000-04-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シーソー操作型電子部品
JPH08135643A (ja) * 1994-11-07 1996-05-31 Iwata Bolt Kk ね じ
JPH08177839A (ja) 1994-12-22 1996-07-12 Nitto Seiko Co Ltd 緩み防止ねじ
JP2989129B2 (ja) 1995-10-09 1999-12-13 イワタボルト株式会社 雄ねじ
JP3031085U (ja) * 1996-05-10 1996-11-12 ユルソン株式会社 ボルト
JP3095134B2 (ja) 1997-03-13 2000-10-03 栄豊物産株式会社 鉄骨組立て用治具
JP3345617B2 (ja) 1997-08-06 2002-11-18 株式会社イデア・デザインテック セルフロックねじの製造方法
DE19911149C1 (de) * 1999-03-12 2000-05-18 Siemens Ag Integrierte Schaltungsanordnung, die eine in einem Substrat vergrabene leitende Struktur umfaßt, die mit einem Gebiet des Substrats elektrisch verbunden ist,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4580061B2 (ja) * 2000-05-09 2010-11-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転造めねじ
US6394726B1 (en) * 2000-05-31 2002-05-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hreaded fastener
US6593612B2 (en) * 2000-12-05 2003-07-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body contact for vertical transistor cells
US6621112B2 (en) * 2000-12-06 2003-09-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RAM with vertical transistor and trench capacitor memory cell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US6923611B2 (en) * 2002-06-13 2005-08-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elf-drilling fastener
US6605504B1 (en) * 2002-06-28 2003-08-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ircuit with buried strap including a liner
US6848724B2 (en) * 2002-08-12 2005-02-01 Grant Prideco, Inc. Thread design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akeup forces
JP3095134U (ja) * 2003-01-08 2003-07-25 イワタボルト株式会社 戻り止めボルト
WO2004070097A2 (en) * 2003-01-29 2004-08-19 Grant Prideco, L.P. Fast make-up fatigue resistant rotary shouldered connection
DE10308130A1 (de) 2003-02-26 2004-09-16 Richard Bergner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 Co. Kg Gewindeprofil
WO2004084923A1 (ja) * 2003-03-26 2004-10-07 Takeda Food Products, Ltd. 抗ストレス剤
JP3959640B2 (ja) * 2003-04-30 2007-08-15 宣行 杉村 有効径変位ねじ
US7207248B2 (en) * 2003-10-09 2007-04-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hreaded screw fastener characterized by high pull-out resistance, reduced installation torque, and unique head structure and drive socket implement or tool therefor
JP4100692B2 (ja) 2004-08-23 2008-06-11 株式会社ユニオン精密 緊締ねじ
DE502004011684D1 (de) * 2004-11-03 2010-11-04 Wabco Gmbh Gewinde für eine Schraubverbindung
EP1974561A2 (en) * 2005-12-27 2008-10-01 Dyuna Blue Ltd. Content distribution for mobile phones
US7731466B2 (en) * 2007-11-02 2010-06-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Thread profile modification for controlled stiffness
CN201232698Y (zh) * 2008-07-14 2009-05-06 叶仁富 防盗紧固件
JP4806103B2 (ja) 2009-02-12 2011-11-02 有限会社アートスクリュー 締結部材および締結構造
CN103069179B (zh) * 2010-02-26 2015-02-25 艺术螺丝钉有限会社 紧固构件及紧固构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21638A (en) * 1969-12-17 1973-06-27 Res Eng Mfg Inc Self-locking threaded fastener having deflected thread crest portion and die for making same
JPH036115U (zh) * 1989-06-07 1991-01-22
TW325508B (en) * 1996-01-18 1998-01-21 Synthes Ag Threaded washer and apparatus for the fixation of small bone fractures
TW460665B (en) * 1999-08-06 2001-10-21 Huck Int Inc A fastening system including a two piece fastner
JP2005061602A (ja) * 2003-08-11 2005-03-10 Kiyoshi Sugimoto 指向性ボルトおよびナット
JP2008144955A (ja) * 2006-12-12 2008-06-26 Yasuhisa Kurihara 締結部材のねじ山
WO2008081721A1 (ja) * 2006-12-25 2008-07-10 Yugen Kaisha Art Screw 締結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97707A1 (en) 2011-12-21
KR20100119003A (ko) 2010-11-08
JP5572873B2 (ja) 2014-08-20
CN102272466A (zh) 2011-12-07
US9995334B2 (en) 2018-06-12
JPWO2010092817A1 (ja) 2012-08-16
EP2397707A4 (en) 2013-07-17
JP4806103B2 (ja) 2011-11-02
US9494182B2 (en) 2016-11-15
TW201033485A (en) 2010-09-16
WO2010092817A1 (ja) 2010-08-19
CN102272466B (zh) 2014-09-03
US20110033263A1 (en) 2011-02-10
US20170023049A1 (en) 2017-01-26
KR101230876B1 (ko) 2013-02-07
JP2014194282A (ja) 2014-10-09
JP5711408B2 (ja) 2015-04-30
EP2397707B1 (en) 2015-08-26
JP2011179687A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394B (zh) Fastening members and fastening structures
US4432682A (en) Threaded fastener assembly
US4351626A (en) Self-locking threaded fastener
KR20100055463A (ko) 나사산 로킹/프리베일링 토크 패스너 및 패스너 조립체
JP4878407B2 (ja) 締結部材および締結構造
US20070280803A1 (en) All-metal thread locking/prevailing torque threaded fastener
EP3074647B1 (en) Advanced nut and bolt
US10233963B2 (en) Deformable fastening thread providing wedge-effect
US20210364029A1 (en) Threaded fastener having a thread crest greater than its thread root and v angles on the crest and root
JP6427022B2 (ja) 緩み止めナット
CN108071642B (zh) 紧固构件
WO2013081545A1 (en) A reinforced locking washer
JP2014206234A (ja) 締結部材
JP7424687B2 (ja) 緩み止めボルト
TWI427222B (zh) 緊固構件及緊固構造
JP7042748B2 (ja) おねじ及びねじ締結構造
JP2020204343A (ja) ねじ締結体
CN114008336A (zh) 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