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9557B - Displacement sensing method and motor control appa - Google Patents

Displacement sensing method and motor control app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9557B
TWI359557B TW097135148A TW97135148A TWI359557B TW I359557 B TWI359557 B TW I359557B TW 097135148 A TW097135148 A TW 097135148A TW 97135148 A TW97135148 A TW 97135148A TW I359557 B TWI359557 B TW I3595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ngle
encoder
displacement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5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4093A (en
Inventor
Shinji Ueda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34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5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special purposes referred to in the subgroups
    • G01D3/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provision for the special purposes referred to in the subgroups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or correcting the law of vari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2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2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2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alignment of a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7/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 H02P7/0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Description

135955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相關於位移感測方法及馬達控制裝置,尤其 是,相關於校正量測角度之位移感測方法及校正量測角度 之馬達控制裝置,以提高量測準確性。 【先前技術】 φ 所謂的電流馬達之低輸出電力馬達被用於諸如雷射鑽 孔機器、雷射修整機器' 及雷射修補機器等處理機器。電 流馬達需要具有準確性高的角度感測器。因此,利用遞增 編碼器當作電流馬達的角度感測器。 已知有光學旋轉編碼器和線性編碼器當作遞增編碼器 。此種編碼器藉由使用彼此具有相位差90。的兩種信號( 正弦波信號和餘弦波信號)來感測諸如欲感測之物體的位 移量和位移方向等位移資訊。 # 許多習知編碼器校正輸出信號的振幅、偏移、及相位 ,以提高量測準確性。 例如’日本專利先行公開號8- 1 457 1 9說明依據編碼 器的輸出信號之最大和最小値以及兩相位輸出信號的交點 之資訊來執行振幅校正、偏移校正、及相位校正。日本專 利先行公開號1 0-254549說明依據編碼器的輸出信號之最 大値的平均値和最小値的平均値來執行振幅校正和偏移校 正。 然而’習知校正機構執行校正是以編碼器之輸出信號 -4- 1359557 是理想的正弦波信號爲前提的。然而, 器的輸出信號包括較高的諧波成分或非 非理想的正弦波。因此,即使習知校正 輸出信號,編碼器的輸出信號仍然不是 〇 許多編碼器產生複數劃分脈衝,此 於來自正弦波信號和餘弦波信號的劃分 提高欲感測的物體之位移資訊的感測解 稱作電劃分。編碼器的輸出信號不是理 致執行電劃分時產生誤差。 編碼器被處理成刻度盤距具有相等 有處理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位移感測方法,其降低 的輸出信號中之較高諧波成分或非線性 盤距的處理誤差所導致的量測誤差;並 確性的馬達控制裝置,其降低量測誤差 如同本發明的其中一觀點之位移感 驟:將一預定信號重疊在力矩命令上, 到一馬達;量測將預定信號重疊在力矩 和一位移感測器所量測的一馬達角度之 生校正資料,以使振幅譜比均等;及使 量測的馬達角度,使得位移感測器所量 實際上’因爲編碼 線性成分,所以並 機構校正編碼器的 理想的正弦波信號 複數脈衝包括對應 單元之相位差,以 析度。此種方法被 想的正弦波信號導 間隔。然而,其具 由於包括在編碼器 成分以及由於刻度 且又提供具有高準 〇 測方法包括以下步 以供應一驅動力矩 命令時之驅動力矩 間的振幅譜比:產 用校正資料來校正 測之馬達角度等於 1359557 一實際馬達角度。 如同本發明的另一觀點之馬達控制裝置包括:一位移 感測器,其量測一馬達的一位移量;一驅動單元,其供應 —驅動力矩到馬達;一信號產生器,其產生一預定信號’ 及供應預定信號到驅動單元;一校正資料產生器,其使用 當預定信號被供應到驅動單元時之驅動力矩和位移感測器 所量測之馬達的位移量來產生校正資料;及一校正單元’ 其使用校正資料產生器所產生之校正資料來校正量測之馬 達的位移量,使得位移感測器所量測之馬達的位移量等於 馬達的一實際位移量。驅動單兀使用校正單元所校正之一* 位移量來控制馬達。 從下面參考圖式所說明的實施例將能夠明白本發明的 其他觀點。 【實施方式】 Φ 下面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例示實施例。 將說明雷射處理機器的組態當作處理機器的—例子。 圖13爲雷射處理機器100的槪要圖。雷射處理機器1〇〇 被用於各種目的,諸如板的切割、在板中鑽孔、及金屬之 間的熔接等。 本實施例的雷射處理機器1〇〇包括旋轉馬達1〇1及 102。旋轉馬達101及102被分別設置用於旋轉式驅動平 面鏡103及104。旋轉馬達101及102旋轉式驅動平面鏡 103及104以改變這些方向。 -6 - 1359557 如此,使用旋轉馬達ιοί及102改變平面鏡103及 s 104的方向能夠改變雷射光束L的方向。如下述,旋轉馬 達101及102的每一個被設置有用以量測馬達的旋轉位移 量之編碼器。精確量測馬達的旋轉位移量能夠精確控制雷 射光束L的方向。 ' 將雷射振盪器105發出的雷射光束L透過平面鏡103 及104照射在雷射處理表面106。可選擇諸如金屬、玻璃 φ 、及塑膠等各種材料當作欲經過處理之雷射處理表面106 〇 如上述,雷射處理機器100能夠藉由旋轉平面鏡103 及104來準確控制雷射光束L的方向。因此,能夠準確地 處理雷射處理表面1 0 6。 接著,將說明用於雷射處理機器100的馬達控制裝置 之組態。圖1 4爲馬達控制裝置的槪要圖。圖1 5爲編碼器 的刻度盤201之槪要平面圖。 # 本實施例的馬達控制裝置200包括用以感測旋轉馬達 101的旋轉位移量之光學編碼器。編碼器包括刻度盤201 ’其具有旋轉縫隙圓碟和固定縫隙圓碟;感測器2 〇 2,其 具有發光元件(發光二極體)和光接收元件(光電二極體 )。旋轉縫隙圓碟與旋轉馬達101的轉動一起旋轉。另一 方面,將固定縫隙圓碟固定。編碼器被組配成將旋轉縫隙 圓碟和固定縫隙圓碟置放在發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間。 旋轉縫隙圓碟和固定縫隙圓碟被設置有許多縫隙。發 光元件的光係由旋轉縫隙圓碟的轉動來傳送或中斷。而且 1359557 ,因爲固定縫隙圓碟將編碼器的輸出信號轉換成複數相位 ,所以固定縫隙被分成複數縫隙。因此,編碼器被設置有 複數發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 如圖15所示,編碼器的刻度盤201被設置有A相位 圖案2 05和B相位圖案206的縫隙。刻度盤201在旋轉軸 2 04四周旋轉。在旋轉時,當來自發光元件的光傳送A相 位圖案205和B相位圖案206的每一個縫隙,兩光接收元 件的每一個感測發光元件的光。因此,如圖1 6所示,編 碼器產生相位彼此相差90°之A相位信號和B相位信號。 圖1 6的A相位信號和B相位信號是矩形波信號,此矩形 波信號係使用波形整型電路,由正弦波形的編碼器輸出之 波形整型所形成。 馬達控制器2 0 3控制旋轉馬達1 〇 1的旋轉驅動。馬達 控制器203將目標角度的馬達旋轉角度與量測角度的馬達 量測角度比較,並且執行反饋控制,使得量測角度等於目 標角度。因此,將平面鏡103的方向改成對應於目標角度 之角度。 感測原理並不侷限於光學方法,亦可利用諸如磁性方 法等其他原理。 (實施例1 ) 接著,將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之位移感測方法和 馬達控制裝置。圖1爲馬達控制裝置的控制器所執行之控 制的方塊圖。 -8 - 1359557 圖1之控制方塊是定位控制系統,在其中 器被使用當作量測馬達的旋轉角度θιη之角度 式圖解一簡易馬達模型,在其中有關力矩命令 是1 /s2 ;及一比例控制的定位控制系統,其執 度反饋。 參考號碼1表示目標角度命令。目標角度 從馬達17輸出的旋轉角度0m之目標角度。 表示第一加法器。第一加法器2反饋從校正奉 正單元)所輸出的校正角度19,以將目標角β 目標角度和校正角度19相加。參考號碼3表 器。第二加法器3將第一加法器2的輸出信號 12輸出的速度反饋信號相加。 參考號碼4表示力矩命令。力矩命令4係 角度命令1通過第一加法器2和第二加法器3 參考號碼5表示第三加法器。第三加法器5將 構13 (信號產生器)所產生的正弦波信號重 令4上。參考號碼6表示驅動力矩。驅動力矩 加法器5輸出並且供應到馬達1 7。如此,第 具有當作供應驅動力矩6到馬達1 7之驅動機 元)的功能。 參考號碼17表不馬達。馬達17被設置有 8,及輸出馬達17的旋轉角度9(θιη)。本實 Ρ包括兩積分器7及8,因爲將力矩命令4的 1 /s2之馬達模型應用到實施例。 ,旋轉編碼 感測器。圖 的定位響應 行位置和速 命令1命令 參考號碼2 髮構1 8 (校 笑命令1的 示第二加法 和從微分器 藉由將目標 所計算的。 信號產生機 疊在力矩命 6係從第三 三加法器5 構(驅動單 積分器7及 施例的馬達 位置響應是 -9- 1359557 馬達17的位移量之旋轉角度9( θπι)指出馬達17的 , 實際旋轉角度。換言之,旋轉角度9(0m)是馬達17的 實際位移量。如此,其與編碼器所量測之量測角度不同。 參考號碼10表示編碼器。編碼器10是位移感測機構 ' (位移感測器),其感測馬達1 7的實際旋轉角度9 ( 0m ' )。參考號碼1 1表示量測角度(θιη’)。量測角度1 1 ( θπι ’)是位移感測機構之編碼器1 0所量測的位移量(角度 φ )。編碼器1 〇感測馬達1 7的實際旋轉角度9 ( 0m )以計 算馬達17的量測角度11 (0m’)。從編碼器10所輸出的 正弦波信號包括較高的諧波成分。還是具有編碼器10的 刻度盤具有處理誤差之可能性。因此,嚴格說來,編碼器 1 〇所量測之馬達1 7的量測角度1 1 ( θηι ’)不同於馬達1 7 的實際旋轉角度9(θιη)。換言之,在實際旋轉角度9( θηι )和編碼器1 0所量測之馬達1 7的量測角度1 1 ( 0m’) 之間具有誤差。 φ 參考號碼12表示微分器。微分器12將校正機構18 所校正的校正角度1 9 ( θιη’ ’)以時間取微分,以獲得馬 達17的旋轉速度。將微分器12所獲得的旋轉速度輸入到 第二加法器3當作速度反饋信號。 參考號碼13表示信號產生機構(信號產生器)。本 實施例的信號產生機構13產生具有預定振幅和頻率的正 弦波信號,並且供應正弦波信號到驅動機構的第三加法器 5。雖然本實施例的信號產生機構1 3產生正弦波信號,卻 也能夠產生諸如Gaussian (高士)雜訊或三角波等另—信
I -10- 1359557 號以供應到第三加法器5。 - 參考號碼14表示第一Fourier (傅立業)轉換單元。 , 第—Fourier轉換單元14輸入從第三加法器5輸出的驅動 力矩6,以執行驅動力矩6的Fourier轉換。第—Fouriei 轉換單元14輸出第一振幅譜當作執行驅動力矩6的 Fourier轉換之結果。 參考號碼 15表示第二 Fourier轉換單元。第二 φ F〇urier轉換單元1 5輸入依據編碼器1 〇的輸出信號所獲 得之馬達1 7的量測角度1 1 ( Θ m ’),以執行量測角度1 1 (0m’)的Fourier轉換。第二Fourier轉換單元15輸出 弟一振幅譜虽作執fT星測角度1 1 ( Θm ’)的Fourier轉換 之結果。 參考號碼16表示校正資料產生機構(校正資料產生 器)。校正資料產生機構1 6計算第一振幅譜和第二振幅 譜的振幅譜比。校正資料產生機構1 6依據振幅譜比產生 # 校正資料W[n]。換言之,校正資料產生機構16依據當預 定正弦波信號被供應到第三加法器5時之驅動力矩6和編 碼器1 〇所量測的量測角度(θηι ’)來產生校正資料。 參考號碼18表示校正機構(校正單元)。校正機構 18使用校正資料產生機構16所產生的校正資料W[n]來校 正編碼器1 0所量測之馬達1 7的量測角度1 1 ( θιη ’)。校 正機構1 8校正位移感測機構(位移感測器)之編碼器1 0 的量測角度1 1 ( θηι ’),藉以等於馬達! 7的實際旋轉角 度9(θηι)。因此’校正機構18所校正之校正角度19具 -11 - L\ 1359557 有極接近馬達、7的實際旋轉角度(0m)之値。將校正角 度19反饋到第一加法器2和第二加法器3。 接著,將詳細說明在圖1之控制方塊中所發生的量測 角度之誤差以及誤差的校正方法。 首先,將說明有關馬達的量測角度(Θ m ’)所產生之 包括較高諧波成分的編碼器信號之誤差。本實施例使用旋 轉編碼器當作旋轉馬達的角度感測器。編碼器具有當作馬 達的位移感測機構之功能。 每一馬達旋轉,編碼器輸出各個兩相位正弦波信號 140000回。當馬達的旋轉角度是0m[rad]時,相位角度0e 以方程式1表示。 [方程式1 ] 之=140000x1 (1)
輸出理想正弦波之編碼器的兩相位信號A s i g和B s i g 分別以方程式2及3表示。 [方程式2] V營、
Asig = sin
V
[方程式3 ]
Bsig = sin 0e (3) -12- 1359557 和四級較高 在實施例中,編碼器信號被視作包括三級 諧波,如方程式4及5所示。' [方程式4] 、顧Sin« (4)
J
[方程式5]
Bsig5 = sin θε + 0.05 sin We + 0.01 sin 5Θ 在實施例中,包括較高諧波的編碼器信號 正弦波信號,及考慮到以電弧正切法(tan·1 ) 時所發生的誤差。編碼器的相位角度’係以 高諧波的編碼器信號之方程式6所計算。 (5) 被視作理想 執行電劃分 使用包括較
[方程式6]
的相位信號 馬達的量測角度θπα’[rad]係以使用編碼器 0e’之方程式7所表示。 -13- 1359557 [方程式7]
140000 ⑺ 既然編碼器是週期函數,所以編碼器的相位角度 可被視作-π S Θ e 5 π。 圖2爲馬達的量測角度0m,和馬達的旋轉角度之 間的關係圖。在圖2中,水平軸表示馬達的旋轉角度θπι ’而垂直軸表示電劃分所計算之馬達的量測角度θιη,。在 量測誤差理想上是零時,圖2所示的圖表是直線的。然而 ’因爲實際的量測角度包括誤差,所以圖2所示的圖表是 歪曲線。 圖3爲馬達的旋轉角度em和量測誤差θιη,- θιη之間 的關係圖。在圖3中,水平軸表示馬達的旋轉角度0m, 而垂直軸表示馬達的旋轉角度θιη和電劃分所計算之馬達 的量測角度θηα ’之間的量測誤差0m,-0ηι。在量測誤差理 想上是零時,不管水平軸的旋轉角度θιη爲何,垂直軸的 量測誤差θπι’-θιη總是指著零。然而,因爲實際的量測角 度包括誤差,所以圖3所示的圖表隨正弦曲線變化。 如上述,量測誤差發生在馬達的實際旋轉角度θιη和 編碼器輸出的較高諧波成分所導致之編碼器所量測的量測 角度θιη’之間。 接著,將參考圖1 2所示之校正程序的流程圖來說明 校正編碼器所量測之量測角度θιη’的方法。對安裝在馬達 -14- 1359557 上的編碼器執行本實施例的校正程序。 本實施例的馬達控制裝置具有用以校正編碼器的量測 角度之校正模式以及執行實際馬達控制之控制模式。在移 動到執行一般馬達控制的控制模式之前,馬達控制裝置在 校正模式中校正量測角度。 圖1所示之控制系統以編碼器量測馬達的量測角度 Θ m ’,以執行馬達的定位控制。在實施例中,如方程式8 所示一般,在3 60點計算校正係數。 η χ [方程式8]180 360 140000 {n = 0,1,...358,359)
首先’在方程式8中,編碼器量測滿足0m’[0] = - π/140000 (n = 0)(步驟S1)。然後,控制系統執行定位控 制,使得馬達在此位置中(步驟S2 )。接著,在定位控 制的條件中,控制系統將信號產生機構1 3所產生之正弦 波信號100Hz重疊在力矩命令4上(步驟S3)。正弦波 頻率並不侷限於1 00Hz,而是也可使用其他頻率。 依據結果,控制系統供應從第三加法器5輸出的驅動 力矩6到馬達1 7,以量測驅動力矩6和量測角度0 m,的角 度響應(步驟S4 )。在此例中’驅動力矩係由Tm[0]表示 ,及馬達的量測角度θπΓ之角度響應係由θιη’ρ[0]表示。 控制系統決定η的値是否小於3 6 0 (步驟s 5 )。若η 的値小於3 6 0,則控制系統加1到η (步驟s 6 ),及重複 -15- 1359557 步驟S2到S4的處理。換言之,當η是1,2,...,358, 359 (η<3 60 )時,和η是〇 —樣,控制系統計算馬達的驅動 力矩Tm[n]以及量測角度0m’的角度響應em’p[n](步驟 S4 )。 若η的値到達360,則控制系統執行馬達之驅動力矩 Tm和角度響應0m’p的每一個之Fourier轉換,以計算各 個振幅譜(步驟S7)。圖4爲馬達的驅動力矩Tm之振幅 譜圖。圖5爲角度響應θηι’ρ的振幅譜圖。圖4及5所示 之振幅譜的每一個僅表示正弦波信號的重疊頻率100 Hz 之一項。 若沒有編碼器的量測誤差,則有關驅動力矩Tm之馬 達17的量測角度0m’之角度響應θπι’ρ是固定的。換言之 ,有關驅動譜的振幅譜之角度響應θιη’ρ的振幅譜(振幅 譜比)是固定的。 然而,實際上,編碼器的量測誤差發生。因此,如圖 4及5所示,當使用量測角度θπΓ時’振幅譜比非固定的 〇 因此,當量測誤差發生時,控制系統產生校正資料 W[n]以使振幅譜比均等(步驟S8 )。當量測角度0m’是 0m,[n]S 0m’<0m’[n+l]時’校正資料W[n]是加權資料,及 被計算成滿足下面的方程式9及10。 -16- 1359557 [方程式9]
W[n\^DFT{em'p[nj) = R DFT(Tm[n]) 一 。 [方程式10] _ 2π ~140000 (10) 359 ^ (W[n] X (θτή\η +1] - Om' [η])) Λ=0 方程式9中的Κ是任意常數。DFT(0m’P)是量測角度 θηι’之角度響應θηΓρ的Fourier轉換所計算之振幅譜( 100Hz的一項)。DFT(Tm)是驅動力矩Tm的Fourier轉換 所計算之振幅譜(1 00Hz的一項)。圖6爲校正資料W 和量測角度θπι ’之間的關係圖。控制系統使用此種校正資 料W執行校正,以使驅動力矩Tm和角度響應θπι’ρ的振 幅譜比均等》亦可緊接在驅動力矩Tm[n]和角度響應( θιη’ρ [η])的量測之後執行振幅譜和振幅譜比的量測(圖 1 2中的步驟S 4 )。 使用校正資料W[n]計算量測角度θπΓ被校正之校正 角度 θιη”(步驟 S9)。當量測角度 θπΓ滿足(2η/360)χ(η-18O)/14OOO〇S0m’<(2n/36O)x((n + l)-l8O)/14OOO 時,以方程 式1 1表示校正角度θιη”。 [方程式1 1] η ^1'- Σ x + W[n] X (0m'[n +1] - 9m'[ri\) (11) -17- 1359557 圖7爲有關馬達的旋轉角度Θ之已校正的量測誤差 θιη”-θηι和未校正的量測誤差0m’-0m圖。在圖7中,水平 軸表示馬達的旋轉角度θηι,而垂直軸表示量測誤差。馬 達的旋轉角度0m和未校正的量測角度θπΓ之間的量測誤 差θιη’-θιη係由短劃線表示,而馬達的旋轉角度θιη和已 校正的量測角度θιη”之間的量測誤差θηι”-θπι係由實線表 示。 如圖7所示,未校正的量測誤差θπΓ-θιη是大的。然 而,已校正的量測誤差θιη”-θιη極小。換言之,使用校正 資料W所計算之校正角度θιη”極接近馬達的實際旋轉角 度Θ m。 如上述,在馬達的量測角度0m ’間之欲校正的範圍中 之複數量測角度中,本實施例的位移感測方法連續執行振 幅譜的量測。然後,執行量測角度θιη’的校正,使得有關 欲校正的範圍中之任意驅動力矩的各個量測角度0m’之定 位響應是固定的。 在馬達控制裝置於校正模式中計算校正角度0m”之後 ,其移至馬達控制裝置執行一般馬達控制之控制模式。在 控制模式中,馬達控制裝置的驅動機構之第三加法器5使 用校正模式中所計算的校正角度Θγπ”來執行馬達17的驅 動控制。 如上述,使用校正資料W以使振幅譜比均等,本實 施例能夠有效降低有關包括較高諧波信號的編碼器之輸出 信號的量測誤差。因此,本實施例能夠提供降低由於包括 -18- 1359557 在編碼器的輸出信號中之較高諧波成分所引起的誤差之位 移感測方法。而且’本實施例能夠提供高準確性的馬達控 制裝置’因爲馬達控制裝置校正編碼器的量測角度,使得 編碼器的量測誤差小。 [實施例2 ] 在本實施例中,編碼器的刻度盤距具有處理誤差。本 實施例使用旋轉編碼器當作安裝於旋轉馬達上的角度感測 器,此與實施例1相同。 如貫施例1的例子一般’每一馬達旋轉中,本實施例 的編碼器輸出各個兩相位正弦波信號140000回。當馬達 的旋轉角度是0m[rad]時,相位角度0e以與方程式1相同 之方程式12表示。 [方程式12] • 仏=UOOO〇x0m (12) 而且’編碼器的兩相位信號A s i g和B s i g分別以與方 程式2及3相同之方程式13及14表示。 [方程式13]
Asig = sin \ (13) -19- 1359557 [方程式14]
Bsig = ήηθ6 (14) 然而,若刻度盤距具有處理誤差,則 1的關係並且無法量測準確位置。在本實 如上述一般刻度盤距具有處理誤差時之校 度θπΐ之校正程序。 首先,將說明在刻度盤距中具有處理 輸出信號提供馬達的量測角度之誤差。 本實施例的刻度盤被視作滿足有關, θπι之方程式 15及 16。當馬達的旋_ π/140000)χ1.2 S 0m < 0 時,編碼器的相 β 程式1 5所表示。 無法滿足方程式 施例中,將說明 正馬達的量測角 誤差之編碼器的 I達的旋轉角度 事角度範圍是(-:角度ee’係由方
[方程式15]1x140000 (15) (·π/140000)χ0.8 听表示。 當馬達的旋轉角度範圍是0 S < 時’編碼器的相位角度0e’係由方程式16 [方程式16] • ,4x140000 -20- 1359557 在此例中,本實施例的編碼器具有滿足方程式15及 16的關係之處理誤差。刻度盤被視作未具有除了上述範 圍之外的處理誤差。當編碼器的輸出信號是理想的並且未 包括較高的諧波時,量測角度θιη’係由方程式17所表示 [方程式17]
Θ. 〇: 140000
圖8爲馬達的量測角度θπΓ和馬達的旋轉角度0m之 間的關係圖。在圖8中,水平軸表示馬達的旋轉角度0m ,而垂直軸表示由包括刻度盤處理誤差之編碼器所量測的 量測角度Θ m ’。若處理誤差理想上是零,則圖8所示之圖 表是直線的。然而,因爲本實施例的刻度盤具有滿足方程 式15及16的處理誤差’所以圖8所示的圖表是歪曲線。 圖9爲具有處理誤差之編碼器的量測誤差0m’_0m和 馬達的旋轉角度θιτι之間的關係圖。在圖9中,水平軸表 不馬達的旋轉角度θηι’而垂直軸表不馬達的旋轉角度 和具有刻度盤處理誤差的編碼器所量測之馬達的量測角度 θιη’之間的量測誤差θιη’-θηι。若處理誤差理想上是零,則 不管水平軸的旋轉角度θιη爲何,垂直軸的量測誤差0m,_ θηι總是指著零。然而,實際上,因爲具有處理誤差,所 以如圖9所示一般變化。 接著將說明刻度盤的處理誤差所導致之量測誤差 -21 - 1359557 θηΓ-θηι的校正方法。校正方法與實施例i的校 同。首先’在定位控制的條件下,校正方法將力 的正弦波信號100Hz重疊到馬達。然後,其施加 波信號的驅動力矩到馬達,及量測驅動力矩Tm 角度響應θηι’ρ。之後,使用方程式8至10產生 〇 圖10爲本實施例所產生的校正資料w。垂 校正資料W,而水平軸表示量測角度0m,。因爲 中之刻度盤的處理誤差滿足方程式15及16,所 角度θιη’小於0時,校正資料w顯示1.2。同時 角度θπΓ是0或更大時,校正資料w顯示〇.8。 接著’將說明使用校正資料W校正量測角度 正角度Θ m ”。 圖11爲有關馬達的旋轉角度Θ之已校正的 θιη”-θιη和未校正的量測誤差θιη’-θπι圖。在圖1 平軸表不旋轉角度Θ,而垂直軸表示量測誤差。 θπι和未校正的量測角度θπι’之間的量測誤差θιη, 短劃線表示,而馬達的旋轉角度θιη和已校正的 Θ m ”之間的量測誤差Θ m ” - Θ m係由實線表示。 如圖11所不,未校正的量測誤差θιη’-θιη是 而’已校正的量測誤差Θ m ” - Θ m極小。換言之, 資料W所計算之校正角度θιη”極接近馬達的實 度Θ m。 在馬達控制裝置於校正模式中計算校正角度 正方法相 矩命令上 重疊正弦 和馬達的 校正資料 直軸表示 本實施例 以當量測 ,當量測 θηΓ之校 量測誤差 1中,水 旋轉角度 -θιη係由 量測角度 大的。然 使用校正 際旋轉角 θ ΙΏ ”之後 -22- 1359557 ,其移至執行一般馬達控制之控制模式。在控制模式中, 馬達控制裝置的驅動機構之第三加法器5使用校正模式中 所計算的校正角度θηι”來執行馬達17的驅動控制。 如上述,根據本實施例,能夠使用校正資料W有效 地降低編碼器的刻度處理誤差所導致之量測誤差,使得振 幅譜比固定。因此,能夠提供降低由於刻度盤處理誤差所 導致的量測誤差之位移感測方法。而且,可藉由依據刻度 盤處理誤差來校正編碼器的量測角度,而提供準確性高的 馬達控制裝置。 如上述,特別依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然而,本發明 並不局限於這些實施例,而是只要不違背本發明的範疇, 可進行各種變化和修正。 例如,在實施例1及2中,雖然使用旋轉機構當作可 移動機構,但是亦可以平移機構來取代。因此,可將本發 明應用到旋轉編碼器和直線編碼器二者。雖然使用馬達當 作可移動機構,但是亦可以諸如壓電致動器等致動器來取 代。 雖然使用編碼器當作位移感測機構,但是亦可以電容 感測器或P S D (位置感測偵測器)來取代》若使用電容感 測器或P S D,則可執行位移感測的線性校正。 可使用驅動力或位移量之第一或更多的微分値或積分 値,使得位移量與驅動力的關係是固定的。 在實施例2中,即使編碼器的刻度盤距非均質,但是 仍可藉由設定包括非均質部分的角度或位置範圍並且計算 -23- 1359557 校正加權係數來執行位移校正。 根據使用上述實施例之校正方法的電流馬達之定位裝 置,或使用相同方法的雷射處理機器或處理機器’可容易 提高編碼器的量測準確性,以及提高定位準確性。因此, 能夠改良機器特性,以及能夠提高被處理物件或工作件的 品質。 如上述,上述實施例的每一個能夠提供位移感測方法 ,這些方法降低由於包括在編碼器的輸出信號中之較高諧 波成分或刻度盤距的處理誤差所導致之編碼器的量測誤差 。而且,上述實施例的每一個能夠藉由降低編碼器的量測 誤差而提供準確性高的馬達控制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實施例1中之馬達控制裝置的控制方塊圖。 圖2爲實施例1中之馬達的旋轉角度θηα和編碼器的 量測角度θηΓ之間的關係圖。 圖3爲實施例1中之馬達的旋轉角度θηα和量測誤差 Θ m ’ - Θ m之間的關係圖。 圖4爲實施例1中之馬達的驅動力矩Tm之振幅譜圖 〇 圖5爲實施例1中之馬達的量測角度θιη’之角度響應 θηι’ρ的振幅譜圖。 圖6爲實施例1中之校正資料圖。 圖7爲實施例1中之未校正的量測誤差0m’_θ和已校 -24- 1359557 正的量測角度θηι”-θ圖。 . 圖8爲實施例2中之馬達的旋轉角度0m和量測角度 .θηι’之間的關係圖》 圖9爲實施例2中之馬達的旋轉角度0m和量測誤差 • θπΓ-θηι之間的關係圖。 " 圖10爲實施例2中之校正資料圖。 圖11爲實施例2中之未校正的量測誤差θιη’-θ和已 φ 校正的量測角度Θ m ” - Θ圖。 圖12爲實施例1中之校正程序的流程圖。 圖13爲雷射處理機器的一例子之槪要圖》 圖1 4爲馬達控制裝置的一例子之槪要圖。 圖15爲旋轉編碼器的刻度盤之一例子的平面圖。 圖1 6爲編碼器輸出的A相位信號和B相位信號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L :雷射光束 0m :旋轉角度 θηΓ :量測角度 :校正角度 Θ m ’ p :角度響應 Tm :驅動力矩 1 :目標角度命令 2 :第一加法器 3 :第二加法器 -25- 1359557 4 :力矩命令 • 5 :第三加法器 6 :驅動力矩 7 :積分器 ' 8 :積分器 ' 9 :旋轉角度 1 〇 :編碼器 φ 1 1 :量測角度 12 :微分器 1 3 :信號產生機構 14:第一傅立業轉換單元 15:第二傅立業轉換單元 1 6 :校正資料產生機構 1 7 :馬達 18 :校正機構 # 19 :校正角度 1〇〇 :雷射處理機器 1 〇 1 :旋轉馬達 102 :旋轉馬達 1 0 3 :平面鏡 1 0 4 :平面鏡 1 〇 5 :雷射振盪器 1 〇 6 :雷射處理表面 200 :馬達控制裝置 -26 1359557 2 Ο 1 :刻度盤 202 :感測器 203 :馬達控制器 204 :旋轉軸 2 0 5 : Α相位圖案 2 0 6 : B相位圖案

Claims (1)

135955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位移感測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將一預定信號重疊在力矩命令上,以供應一驅動力矩 到一馬達; 量測將該預定信號重疊在該力矩命令時之該驅動力矩 和一位移感測器所量測的一馬達角度之間的振幅譜比; 產生校正資料,以使該振幅譜比均等;及 使用該校正資料來校正該量測的馬達角度,使得該位 移感測器所量測之該馬達角度等於一實際馬達角度。 2 . —種馬達控制裝置,包含: 一位移感測器,其量測一馬達的一位移量; 一驅動單元,其供應一驅動力矩到該馬達; 一信號產生器,其產生一預定信號,及供應該預定信 號到該驅動單元; 一校正資料產生器,其使用當該預定信號被供應到該 驅動單元時之該驅動力矩和該位移感測器所量測之該馬達 的該位移量來產生校正資料;及 一校正單元,其使用該校正資料產生器所產生之該校 正資料來校正該量測之該馬達的該位移量,使得該位移感 測器所量測之該馬達的該位移量等於該馬達的一實際位移 量, 其中該驅動單元使用該校正單元所校正之一位移量來 控制該馬達。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馬達控制裝置, -28- 1359557 其中該預定信號是正弦波信號。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馬達控制裝置 其中該校正資料產生器所產生之該校正資料是用以使 該振幅譜比均等的一校正資料,而該振幅譜比係使用該驅 動力矩和該位移感測器所量測之該馬達的該位移量所獲得 〇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馬達控制裝置 其中該位移感測器是一編碼器。 6 . —種處理機器,包含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 3項之馬達控制裝置。 -29-
TW097135148A 2007-09-14 2008-09-12 Displacement sensing method and motor control appa TWI35955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8695A JP5111031B2 (ja) 2007-09-14 2007-09-14 変位検出方法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093A TW200934093A (en) 2009-08-01
TWI359557B true TWI359557B (en) 2012-03-01

Family

ID=3979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5148A TWI359557B (en) 2007-09-14 2008-09-12 Displacement sensing method and motor control appa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072176B2 (zh)
EP (1) EP2037220B1 (zh)
JP (1) JP5111031B2 (zh)
KR (1) KR101079488B1 (zh)
CN (1) CN101387504B (zh)
TW (1) TWI359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9198A2 (en) 2010-07-14 2012-01-19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for small satellites
CN102332856B (zh) * 2010-07-14 2014-04-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器反馈位置的动态补偿装置及其动态补偿方法
KR101222465B1 (ko) * 2010-09-29 2013-01-15 국방과학연구소 유도무기 제어판 영점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TWI451067B (zh) * 2011-12-19 2014-09-01 Au Optronics Corp 光學編碼器
US9261872B2 (en) * 2012-01-19 2016-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dundant actuators of a machine
KR101361551B1 (ko) * 2012-05-16 2014-02-24 (주)아이파워컨 레졸버 위상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JP5995589B2 (ja) * 2012-07-30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値導出装置、変位量導出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補正値導出方法
JP2014124000A (ja) * 2012-12-20 2014-07-03 Canon Inc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595755B2 (ja) * 2014-12-02 2019-10-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補正テーブル作成装置、エンコーダ、及び補正テーブル作成方法
JP7042620B2 (ja) * 2015-04-29 2022-03-28 レニショウ パブリック リミテッド カンパニー サブディビジョナルエラーを決定する方法
JP6193938B2 (ja) 2015-08-31 2017-09-0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の周波数特性から異物浸入を検知する機能を有する回転角度検出器
CN105643388B (zh) * 2016-02-02 2018-02-06 上海日进机床有限公司 工件尺寸检测装置、方法及多工位组合式晶棒加工设备
US10312837B2 (en) * 2016-05-02 2019-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CN107547014A (zh) * 2016-06-23 2018-01-05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基于隔离技术的无刷直流电机硬件系统
KR101859206B1 (ko) 2017-07-20 2018-06-28 주식회사 제미스코 원단의 엣지 프레스장치
US10895866B1 (en) * 2018-03-08 2021-01-19 Apple Inc. Position error correction for electric motors
WO2020066431A1 (ja) * 2018-09-24 2020-04-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エンコーダ、駆動装置、ロボット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61439B2 (ja) * 2019-04-23 2022-10-2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10961798B (zh) * 2019-12-02 2021-01-12 固高伺创驱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106764B (zh) * 2019-12-06 2021-07-02 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正余弦编码器校正方法和系统
CN114093280B (zh) * 2021-11-22 2024-01-09 马努(上海)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角度校正方法、角度限位器、显示单元和显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0200A (en) * 1976-06-29 1979-07-03 Ricoh Company, Ltd. Servo control apparatus
GB2088086B (en) * 1980-11-19 1984-05-10 Marconi Co Ltd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moving a body in accordance with a predetermined motion
JPS5846413A (ja) * 1981-09-14 1983-03-17 Hitachi Ltd 電気サ−ボ機構
GB8136055D0 (en) * 1981-11-30 2003-04-09 Marconi Co Ltd Radar tracking system
JPS61132064A (ja) * 1984-11-29 1986-06-19 Sony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タ
JPS628585A (ja) 1985-07-05 1987-0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ザ光源装置
DE3852856T2 (de) * 1987-09-08 1995-05-18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Regelsystem zur Regelung der Umdrehungsgeschwindigkeit eines elektrischen Motors.
JPH01148100A (ja) 1987-12-01 1989-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位置制御装置
US5157597A (en) * 1988-12-23 1992-10-20 Fanuc Ltd. Method of detecting oscillation of a servo system and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speed loop gain thereof
JP3242223B2 (ja) * 1993-08-02 2001-12-25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AU6793194A (en) 1994-01-11 1995-08-01 Robert Bosch Gmbh Corre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electric phase angle and mechanical output angle of a step motor
JPH08145719A (ja) * 1994-09-22 1996-06-07 Canon Inc 位置または角度の検出方法
JP3281561B2 (ja) * 1996-12-25 2002-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モータ速度制御装置
JPH10254549A (ja) 1997-03-06 1998-09-25 Canon Inc 位置決め制御装置
US6081087A (en) * 1997-10-27 2000-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US6694816B2 (en) * 2000-12-06 2004-02-24 Nsk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rotational accuracy of rolling bearing and rolling bearing evaluated by the rotational accuracy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al vibration of rotating body and rotation unit with rotating body evaluated by the radial vib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JP3867009B2 (ja) * 2002-04-24 2007-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周波数特性同定方法および駆動制御装置
JP2004272370A (ja) * 2003-03-05 2004-09-30 Toshiba Corp 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アクセス方法
JP2006042537A (ja) 2004-07-29 2006-02-09 Japan Servo Co Ltd 磁気エンコーダと信号処理回路を付加した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DE102004038621B3 (de) 2004-08-09 2006-02-16 Siemens Ag Ermittlungsverfahren für ein Lagesignal
JP2006141141A (ja) * 2004-11-12 2006-06-0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0946A (ja) * 2004-12-20 2006-06-29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ロータリテーブル制御装置
US7633256B2 (en) * 2005-05-04 2009-12-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ncoder eccentricity correction for motion control systems
JP2007043818A (ja) 2005-08-03 2007-02-15 Hitachi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JP2007107886A (ja) * 2005-10-11 2007-04-26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エンコーダ誤差補正装置およびエンコーダ
JP4708992B2 (ja) * 2005-12-12 2011-06-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同期モータ駆動装置
JP4568298B2 (ja) * 2007-03-16 2010-10-27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72176B2 (en) 2011-12-06
JP5111031B2 (ja) 2012-12-26
EP2037220A2 (en) 2009-03-18
JP2009069031A (ja) 2009-04-02
US20090072774A1 (en) 2009-03-19
EP2037220B1 (en) 2017-11-15
EP2037220A3 (en) 2014-01-01
KR101079488B1 (ko) 2011-11-03
CN101387504A (zh) 2009-03-18
CN101387504B (zh) 2011-05-25
TW200934093A (en) 2009-08-01
KR20090028479A (ko) 2009-03-18
USRE46899E1 (en)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9557B (en) Displacement sensing method and motor control appa
TW201010818A (en) Displacement detecting method, correction table making method,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machine
EP2823262B1 (en) Phase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676850B2 (ja) 回転エンコーダー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329062B2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rotary encoder
TWI534570B (zh) Synchronous control device
US20080228423A1 (en) Position detector
WO2014125873A1 (ja) 電磁誘導式位置検出器の検出位置補正方法
JP2006029937A (ja)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の回転角補正方法
JP4979988B2 (ja) デジタルスケールの出力信号補正装置及び出力信号補正方法
TWM577495U (zh) 一種旋轉編碼器偏心校正裝置
JPH11190606A (ja) 回転量測定方法および回転量測定装置
US11493898B2 (en) Servo motor controller
GB2575035A (en) Position detector
JP5383887B2 (ja) 変位検出装置、制御装置、工作機械装置、照射装置および変位検出方法
JP5300831B2 (ja) 機械角度測定装置
JP2004219333A (ja) エンコーダ出力信号補正装置
JP2005016968A (ja)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JP2005127761A (ja) エンコーダ信号処理装置
WO2015151232A1 (ja) エンコーダ、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サーボシステム
US11512983B2 (en) Encoder and encoder control method
US20220187387A1 (en) Position sensor having harmonic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CN115655332A (zh) 一种基于速率陀螺的旋变谐波误差标定补偿系统
CN116455287A (zh)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的角度的计算方法
JP2009002903A (ja) レーザーエンコーダのパラメータ補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