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673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6739B
TWI336739B TW96121034A TW96121034A TWI336739B TW I336739 B TWI336739 B TW I336739B TW 96121034 A TW96121034 A TW 96121034A TW 96121034 A TW96121034 A TW 96121034A TW I336739 B TWI336739 B TW I3367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ers
absorbent article
convex portion
non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21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3279A (en
Inventor
Yuki Noda
Hideyuki Ishikawa
Satoru Mizutani
Akihiro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13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3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6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67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otherwise than in a plane, e.g. in a tubular wa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92Density or compression of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08Including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which is of specific structural defin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89Hydroentangled nonwoven fab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96Including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which is stated to have specific attributes [e.g., heat or fire resistance, chemical or solvent resistance, high absorption for aqueous compositions, water solubility, heat shrinkability,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1336739 ⑺ 棉的表面薄片之情況的斜視斷面圖。圖20是將宇發明之不 織布使用於紙尿布的表面薄片之情況的斜視圖。圖21是將 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使用之情況的 斜視斷面圖。圖22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 外袋使用之情況的斜視圖。 〔1〕第1實施形態
根據圖2至圖5,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1實施 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ΠΟ是藉由對纖維聚合體,噴吹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所形成之不織布。又,形成有 :作爲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噴吹的噴吹區域之溝槽 部1與作爲未噴吹有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非噴吹區 域之凸狀部2。且,該不織布110是調整成溝槽部1之纖維 密度成爲凸狀部2之纖維密度以下之不織布。 〔1 · 1〕形狀 如圖2A、圖2B及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10 是如第1實施形態’在該不織布1 1 〇的一面側,以大致等間 隔的方式並列形成有複數個溝槽部1之不織布。又,在以 大致等間隔所形成的複數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分別形成 複數個凸狀部2。此凸狀部2是與溝槽部1同樣地,以大致 等間隔,並列地形成。 又,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1 〇的凸狀部2的該不織布 -11 - (8) 1336739 110的厚度方向之高度是可舉出例如由0.3至15 mm,理想 爲0.5至5mm。又,凸狀部2的1個的平均寬度方向之長度 爲0.5至30mm,理想爲1.0至l〇mm。又,夾持溝槽部1,並 隣接之凸狀部2的頂點間的距離爲0.5至30mm,理想爲3至 1 1 0 m m 〇 又,溝槽部1的不織布110的厚度方向之長度爲凸狀部 2的該高度的9 0 %以下,理想爲1至5 0 %,更理想爲5至2 0 % -φ 。溝槽部1的寬度方向之長度,可舉出例如爲0.1至30mm ’理想爲0.5至10mm。夾持凸狀部2並相鄰的溝槽部1彼此 間的間距,可舉出例如爲0.5至2 0 m m,理想爲3至1 0 m m。 藉由作成這樣的設計,在例如使用該不織布1 1 0作爲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能夠形成:適合在排泄多 量的預定液體之際不易廣泛地滲於表面之溝槽部1。又, 即使在施加了過剩的外壓之際,凸狀部2成爲被壓潰的狀 態’也容易維持溝槽部1之空間,即使在施加有外壓之狀 (· 態下排泄預定液體之情況,也不易廣泛地滲於表面。且, 即使一旦被吸收體等所吸收的預定液體在外壓下倒流的情 ,況’由於藉由在該不織布110的表面形成凹凸,對肌膚之 k 接觸面積少,故會有不易廣泛地再附著於肌膚之情況。 在此,溝槽部1或凸狀部2的高度、間距、或寬度的測 €方法如下述。例如,在無加壓的狀態下將不織布丨丨〇載 置於工作台上,以顯微鏡,從不織布1 1 〇的斷面照片或斷 面影像進行測定。再者,成爲樣品的不織布1 1 0是以通過 凸狀部2及溝槽部1的方式切斷。 -12- 1336739 ⑼ 在測定高度(厚度方向之長度)之際,以由織布11〇的 最下方位置(即工作台表面)朝上方之凸狀部2及溝槽部1的 各自的最高位置作爲高度來進行測定。 又,在測定間距之際,測定隣接之凸狀部2的頂點間 的距離,同樣地測定溝槽部1。
測定寬度之際,測定由不織布1 1 0的最下方位置(即工 作台表面)朝上方之凸狀部2的底面的最大寬度,同樣地測 定溝槽部1底面的最大寬度。 在此,凸狀部2的斷面形狀未特別限定。例如圓頂狀 、梯形狀、三角狀、Ω狀、四角狀等。爲了使肌膚觸感良 好,凸狀部2的頂面付近及側面,理想爲曲面。又,爲了 受到外壓,使凸狀部2被壓潰,亦可維持溝槽部1之空間, 理想爲由凸狀部2的底面至頂面,寬度變窄。作爲凸狀部2 的理想斷面形狀,大致圓頂狀等的曲線(曲面)。
在此,在第1實施形態,溝槽部1以大致等間隔,並列 地形成,但不限於此,亦可以例如各個不同的間隔加以形 成,又,亦可非並列,而是以溝槽部1彼此的間隔變化的 方式形成。 又,第1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1 〇的凸狀部2的高度(厚度 方向),大致均等,但亦可例如形成相互鄰接之凸狀部2的 高度不同。藉由調整例如後述的噴出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 流體之噴出口 9 1 3的間隔,能夠調整凸狀部2的高度。例如 藉由縮窄噴出口 9 1 3的間隔,能夠降低凸狀部2的高度’相 反地,藉由增大噴出口 9 1 3的間隔,可提高凸狀部2的高度 -13- (10) (10)1336739 。且,藉由將噴出口 9 1 3的間隔呈交互地成爲狹窄的間隔 與寬廣的間隔’亦可交互地形成高度不同的凸狀部2。又 ,如此,若凸狀部2的高度部分地產生變化的話,由於與 肌膚的接觸面積降低,故亦會產生減低對肌膚之負擔的優 點。 〔1.2〕纖維定向 如圖2A、圖2B及圖3所示,在該不織布110,形成有 :含有纖維1〇1定向於MD方向之長方向的縱定向纖維的 含有率分別不同的區域。分別不同的區域,可舉出例如構 成溝槽部1、凸狀部2之側部8及中央部9。 在本實施形態,第一方向是指MD方向之長方向,第 二方向是指C D方向之寬度方向。 在此,纖維1〇1定向於長方向(MD方向)是指纖維101 對長方向(MD方向)’定向於+45度至-45度的範圍內’又 ,將定向於長方向之纖維稱爲縱定向纖維。又’纖維101 定向於寬度方向(横方向)是指’纖維101對寬度方向’定 向於+45度至-4 5度的範圍內,又,將定向於寬度方向之纖 維稱爲横定向纖維。 側部8是指凸狀部2的兩側部之區域,該側部8之纖維 101,形成: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中央部9(在凸狀部2 ’ 夾持於側部8之區域)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更高。例如’ 側部8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55至1〇〇°/。’更理想爲60至 10 0%。在側部8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55%小的情況’ -14 - (11) (11)1336739 會有因寬度方向之張力(tension),使該側部8被拉伸之情 況。且,亦會有受到側部8拉伸,造成溝槽部1或後述的中 央部9亦受到寬度方向之張力所拉伸之情況。 中央部9是夾持於在凸狀部2成爲兩側部之側部8所夾 持的區域,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側部8低的區域。該中 央部9,理想爲縱定向纖維與横定向纖維適當地混合。 例如,形成:中央部9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較側 部8之含有率低1 0%以上,並較後述的溝槽部1的底部之縱 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出10°/。以上。具體而言,中央部9之 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理想爲40至8 0%的範圍》 由於溝槽部1是如前述,爲直接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 成的流體(例如熱風)之區域,故,溝槽部1之縱定向纖維 朝側部8噴靠。又,溝槽部1之横定向纖維殘留於溝槽部1 的底部。因此,溝槽部1的底部之纖維1 0 1,横定向纖維的 含有率變成較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 例如,溝槽部1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較中央部9之 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低1 0%以上。因此,在溝槽部1的底 部,於該不織布1 1 〇,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最低,相反地 ,横定向纖維的含有率最高。具體而言,縱定向纖維的含 有率爲0至45 %以下,理想爲〇至40%。在縱定向纖維的含 有率較4 5 %大的情況’如後述,由於溝槽部1的基量低, 故不易提高對寬度方向之不織布的強度。於是,在例如使 用該不織布1 1 0作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在使 用該吸收性物品中,會產生因與身體之摩擦,在寬度方向 -15- (12) Γ336739 產生扭曲或破損之危險性。 纖維定向的測定,是使用基恩斯(Keyence)股份有限 公司製之數位顯微鏡V HX-100來進行,藉由以下的測定 方法進行。(1)將樣品安裝於觀察台上,使長方向成爲MD •方向,(2)除去不規則地突出至正前的纖維,使透鏡的焦 . 點與樣品之最正前方的纖維對正,(3)設定聚焦深度,將 樣品的3D圖像製作於P C畫面上。其次,(4)將3D圖像 _ 變換成2D圖像,(5)在畫面上,畫出:在測定範圍,將長 方向適時地進行分隔之複數條平行線。(6)在畫出平行線 並細分化之各單元,觀察纖維定向爲長方向或寬度方向, 測定朝向各自的方向之纖維條數。然後,(7)藉由計算對 設定範圍內之全纖維條數,朝向長方向之纖維定向的纖維 條數的比例、與朝向寬度方向之纖維定向的纖維條數的比 例,能夠進行測定、算出。 (φ 〔 1 · 3〕纖維疏密 如圖2Α、圖2Β及圖3所示’溝槽部1是調整成比起凸 _ 狀部2 ’纖維1 0 1的纖維密度變低。又,溝槽部1的纖維密 度是能夠依據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例如熱風)的量或 施加於不織布1 1 〇之張力等的諸多條件,任意地進行調整 。又’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是形成較溝槽部1的纖維密度高 〇 該溝槽部1的底部的纖維密度,具體而言,0 18g/cm3 以'F ’理想爲0.002至0.18g/cm3’特別理想爲至 -16- (13) 1336739 〇.〇5g/cm3。在溝槽部!的底部的纖維密度較0.002g/em3小 之情況’例如在將該不織布1 1 〇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等之情 況,會有該不織布110容易破損的情況。又,該溝槽部1的 底部的纖維密度較0.18 g/cm3大之情況,由於液體不易朝 下方移行,因此會有滞留於該溝槽部1的底部,對使用者 賦予濕黏感之可能性。
凸狀部2是調整成比起溝槽部1,纖維ιοί的纖維密度 變高。又,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是可依據主要由氣體所構 成的流體(例如熱風)的量或施加於不織布110之張力等的 諸多條件,任意地調整。 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具體而言,是0.20g/cm3以下, 理想爲〇.〇〇5至0.2(^/(^3,更理想爲0.007至0.0 78/(^3。在 該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較0.005g/cm3小之情況時,會有下 述情況,即,不僅受到含於該凸狀部2之液體的自重或外 壓,使得凸狀部2容易被壓潰,且一旦被吸收的液體在加 壓下容易逆流返回。又,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較〇.2〇g/cm3 大之情況時,會有下述情況,即’變得不易使到達該凸狀 部2之預定液體朝下方移行,液體滞留於該凸狀部2 ’對使 用者賦予濕黏感。 凸狀部2之中央部9的纖維密度是例如〇至〇·2〇 g/cm3, 理想爲0.005至〇_20g/cm3,更理想爲0.007至0.07g/cm3。在 該中央部9的纖維密度較〇.〇〇5g/cm3低之情況時,不僅受 到含於該中央部9之液體的自重或外壓,使得中央部9容易 被壓潰,且一旦被吸收的液體在加壓下容易逆流返回。又 -17- (14) (14)1336739 ,在中央部9的纖維密度較〇.20g/cm3高之情況時,變得不 易使到達該該中央部9之液體朝下方移行,液體滞留於該 中央部9,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 且,該凸狀部2之側部的側部8之纖維密度是能依據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例如熱風)的量或施加於不織布 1 1 0之張力等的諸多條件,任意地調整。具體而言,該側 部8之纖維密度是〇至〇.40g/cm3,理想爲0.007至0.25g/cm3 ,更理想爲0.01至0.20g/cm3。在該側部8之纖維密度較 0.007g/cm3低之情況,會有因寬度方向之張力,造成側部 8被拉伸之情況。又,該側部8之纖維密度較0.40g/cm3高 之情況,會有到達了該側部8之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 ,而滯留於側部8,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可能性。 又,該不織布110是形成:由該不織布110的厚度方向 之其中一方的面側之凸狀部2所突出的面側所測定到的空 間面積率,較由與該不織布110的厚度方向之另一方的面 側之凸狀部2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 率低。 在網狀支承構件210上所搬送的纖維網100是具有下述 傾向,即,藉由重力,朝與纖維101之噴吹有主要由氣體 所構成的流體的面相反側的面側移動,接近該相反側的面 側的部位的纖維間距離變窄。一方面,具有下述傾向’即 ,隨著接近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面側’纖維間 距離變廣。 又,由於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故接近'網狀 -18- (15) 1336739 支承構件210側之纖維101是被緊壓於該網狀支承構件210 ,朝向成爲與網狀支承構件210平行,藉此,纖維間距離 進一步變窄,且纖維彼此容易變得密集。又,當在這樣的 狀態,進行烘烤處理等時,纖維彼此被熱熔著,纖維101 的自由度變低,纖維間之空間面積率也變低。
另外,也具有下述者,即,隨著朝向由網狀支承構件 2 1 0側的面所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面側,纖維 彼此不會被過度地壓潰,又,在凸狀部2,藉由所噴吹的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接觸網狀支承構件210而彈回, 使得纖維1 0 1部分地朝向成對該網狀支承構件2 1 0呈垂直。 在這樣的狀態下,藉由纖維彼此被熱熔著,凸狀部2之噴 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面側的纖維101,自由度變 高且纖維間之空間面積率也變高。 在此,空間面積率是指對單位面積之總面積,未存在 有纖維之空間面積的比例。又,空間面積率的測定方法如 下。 測定機器是使用基恩斯(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之 數位顯微鏡V HX-100。首先,(1)樣品安裝於測定機器, 使在觀察台上,沿著溝槽部1及凸狀部2之方向成爲長方向 ,(2)在凸狀部2的頂點,由凸狀部2所突出的面和由與凸 狀部2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分別進行以下的測定。 (3)適當地設定測定機器的透鏡倍率與電腦畫面上的 倍率,使透鏡的焦點對準樣品的最正前側的纖維(除了不 規則突出至正前的纖維)。然後,(4)適當地設定照相深度 -19- (16) 1336739 ,作成樣品的3 D圖像。 (5)將3D圖像變換成2D圖像,將所設定之體積予以平 面化,界定該範圍內之纖維間的空間。進一步(6)對2D圖 像進行二元化處理,將存在有纖維之部位作成白色,將部 存在之部位作成黒色。然後,(7)使顏色反轉,將不存在 有纖維的部位做成白色,測定白色化之面積等。
在此,在本件中,每次將倍率設爲3 00倍、照相深度 設爲2 2 0 # m (2 0 // m,進行1次照相,共計進行1 1次照相) ,測定n= 10測定,採取平均値。 再者,空間面積率如以下所計算。 空間面積率(%) =(空間總面積(mm2)/測定範圍面積(mm2))Xl 00 在此,空間總面積是能以(測定時的空間總面積/測定 時的放大倍率)算出,又,測定範圍面積是能以(測定時的 測定範圍面積/測定時的放大倍率)算出。 由於空間面積率越高,意味著纖維間距離越廣且粗, 故纖維容易移動且自由度高。且,利用以開口處理等,纖 維間距離部分廣的不織布,空間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高, 而不織布之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面之全體之纖 維間距離變廣。因此,例如,將該不織布使用於吸收性物 品等之情況,能夠全體地降低排泄物等的預定液體透過該 不織布110時的抵抗,能夠容易進行遺體對吸收體等之移 行。 -20- (17) (17)1336739 在此,空間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是指,不存在有纖維 的空間對預定的範圍內之不存在有纖維的空間個數之總面 積的比例。能利用以下的計算式加以6十算。 空間面積(mm2/個)=(空間總面積(mm2)/空間個數(個)) 凸狀部2之由該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的面所測定到的空 間面積率、和由與該凸狀部2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 定到的空間面積率之差是5 °/β以上’理想爲5至8 〇% ’更理 想爲1 5至4 0 %。 又,由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的面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 率是50%以上,理想爲50至90%,更理想爲50至80%。 且,由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的面所測定到的空間1個的 平均空間面積是3000"m2以上,理想爲3000至30000// m2 ,特別理想爲5000至20000ym2。 〔1.4〕基量 不織布110全體的平均基量’具體而言是至2〇〇g/m2 ,理想爲20至100g/m2。在將該不織布1 1 0使用於例如吸收 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在平均基量較1 〇g/m2小之情況 時,會有在使用中容易破損之情況。又,該不織布的 平均基量較200g/m2大之情況時’則會有變得無法圓滑地 進行使所到達的液體朝下方移行之情況。 如圖2A、圖2B及圖3所示,溝槽部1是調整成:比起 -21 - (18) 1336739 凸狀部2,纖維101的基量低。又,溝槽部1的基量是調整 成:比起包含溝槽部1與凸狀部2的全體之基量的平均低。 具體而言,溝槽部1的底部之基量是3至150g/m2,理想爲5 至80g/m2。在該溝槽部1的底部之基量較3g/m2低之情況, •例如在將該不織布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時 .,會有吸收性物品使用中,表面薄片容易破損之情況。又 ,該溝槽部1的底部之基量較150g/m2高之情況,因到達該 /φ 溝槽部1之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造成滯留於溝槽部1 ,會有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可能性。 凸狀部2是如以上所述,比起溝槽部1,纖維101的平 均基量調整成較高。凸狀部2之中央部9的基量是例如15至 25 0g/m2,理想爲20至120g/m2。該中央部9的基量較 1 5 g/m2低之情況,會有下述情況,即,不僅容易受到含於 該中央部9之液體的自重或外壓所壓潰,且一旦被吸收的 液體在加壓下容易逆流返回。又,中央部9之基量較 (· 2 5 Og/m2高之情況,所到達的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 液體滞留於該中央部9,產生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情況 〇 '且,該凸狀部2之側部的側部8之基量是能依據主要由 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例如熱風)的量或施加於不織布1 1 0之 張力等的諸多條件,任意地調整。具體而言,該側部8之 基量是20至280g/m2’理想爲25至l5〇g/m2。該側部8之基 量較20g/m2低之情況,會有因施加於寬度方向之張力,造 成側部8被拉伸的情況。又,該側部8之基量較2 8 0g/m2高 -22- (19) 1336739 之情況,則會有到達該側部8之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 ,造成滞留於側部8,產生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可能性
又,溝槽部1的底部之基量是調整成:比起由側部8及 中央部9所構成的凸狀部2全體之平均基量低。例如溝槽部 1的底部之基量是對凸狀部2的平均基量,呈90%以下’理 想爲3至90%,特別理想爲3至70%。在溝槽部1的底部之基 量對凸狀部2的平均基量高於90%之情況,會產生下述情 況,即,落入至溝槽部1之液體朝不織布的下方移行時 的抵抗變高,液體由溝槽部1溢出的情況。又’溝槽部1的 底部之基量對凸狀部2之平均基量,低於3 %之情況時,在 例如該不織布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會產 生在吸收性物品使用中,表面薄片容易破損之情況。 〔1.5 〕其他 (φ 在使用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例如吸收或透過預定液 體之情況時,溝槽部1是使液體透過’因凸狀部2爲孔構造 ,所以不易保持液體。 ’ 溝槽部1是由於纖維1 〇 1的纖維密度低、基量少,故適 合用於使液體透過。且’由於溝槽部1的底部之纖維1 〇 1定 向於寬度方向,故能夠防止:液體過度流動於溝槽部1的 長方向且擴散。因溝槽部1是不受基量低的影響,仍將纖 維101定向於該溝槽部1的寬度方向(CD定向),所以可提 高不織布對寬度方向之強度(CD強度)。 -23- (20) 1336739 凸狀部2的基量調整變高,藉此纖維條數增大,因此 熔著點數增加,維持了孔構造。 又,溝槽部1是每單位面積的横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 中央部9高,側部8是每單位面積的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 •中央部9高。在中央部9,所含的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 t 1 0 1較溝槽部1或側部8多。藉此,即使因例如荷重施加於 中央部9造成凸狀部2的厚度減少,在解除了荷重之情況, _ 容易藉由該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101的剛性,返回至原 來的高度。即,能夠形成壓縮回復性高的不織布。 〔1 · 6〕製造方法 如圖4A、圖4B至圖9所示,以下,說明關於製造本實 施形態之不織布1 1 〇之方法。首先,將纖維網1 00載置於作 爲通氣性支承構件之網狀支承構件2 1 0上面側。換言之, 網狀支承構件210由下側支承纖維網1〇〇。 (φ 然後如圖5所示,使支承著此纖維網1 〇〇的狀態之網狀 支承構件210朝預定方向移動,由該移動的纖維網1〇〇的上 面側,連續地噴吹氣體,藉此能夠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 布 1 1 0。 在此,網狀支承構件2 1 0是以將作爲不通氣部之預定 粗度之複數個線2 1 1織入的方式加以形成。藉由複數個線 2 1 1保持預定間隔而織入,可獲得形成有複數個作爲通氣 部的孔部2 1 3之網狀支承構件。 圖4Α '圖4Β之網狀支承構件210是形成有複數個孔徑 -24 - (21) 1336739 小的孔部213之構件,由纖維網10 0的上面側所噴吹的氣體 ,不會受到該網狀支承構件210所阻礙,而朝下方通氣。 此網狀支承構件210是不會大幅改變所噴吹的氣體之流向 ,又,不會使纖維101朝該網狀支承構件之下方向移動。 •因此,纖維網1 00之纖維1 〇 1,主要是藉由由上面側所 , 噴吹的氣體朝預定方向移動。具體而言,限制朝網狀支承 構件210的下方側之移動,因此,纖維101是移動於沿著該 /φ 網狀支承構件210的表面之方向。 例如,噴吹氣體的區域之纖維101是移動至鄰接該區 域之區域。由於氣體被噴吹的區域朝預定方向移動,其結 果,纖維101是移動至連續於氣體所噴吹的預定方向之區 域之側方的區域。 藉此,形成溝槽部1,並且,溝槽部1之底部的纖維 101是移動成定向於寬度方向。又,在溝槽部1與溝槽部1 之間,形成凸狀部2,該凸狀部2之側方部的纖維密度變高 (φ ,纖維ιοί被定向於長方向。 在此,製造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10之不織布製造装 置90是如圖6、圖7所示,具備:由其中一方的面側支承作 ’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100的通氣性支承構件200 ;和對藉 由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由前述其中一方的面側所支承的纖 維聚合體之纖維網100,由作爲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100 之另一方的面側,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噴吹手 段的噴出部910及未圖示的送氣部。 在此,不織布no是在不織布製造装置90,藉由移動 -25 - (22) 1336739 手段,一邊一次移動纖維網10 0—邊形成。該移動手段是 將藉由前述的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由其中一方的面側所支 承的狀態之纖維聚合體的纖維網1〇〇朝預定方向移動。具 體而言,使噴吹有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狀態之纖維 ,網100朝預定方向F移動。作爲移動手段,例如圖6所示的 輸送機93 0。輸送機93 0是具備:載置通氣性支承構件200 ,呈横長的環狀之具通氣性的通氣性帶部93 9 ;及配置於 ^ 形成横長的環狀的通氣性帶部939的內側之長方向的兩端 ,使該環狀之通氣性帶部93 9朝預定方向旋轉之旋轉部931 、93 3 ° 通氣性支承構件200是可依據將製造之不織布,適宜 更換。例如在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1 0之情況,作爲 通氣性支承構件200,能夠使用前述的網狀支承構件2 1 0。 輸送機93 0是如上所述,使由下面側支承纖維網100之 狀態的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10)朝預定方向 (φ F移動。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以纖維網1 〇〇通過噴出部 9 10的下側的方式移動。且,以纖維網100通過作爲加熱手 段之兩側面開口的加熱部95 0的內部之方式移動。 '如圖8所示的噴吹手段具備未圖示的送氣部、及噴出 部910。未圖示的送氣部是經由送氣管920連結於噴出部 9 1 0。送氣管9 2 0是可通氣地連接於噴出部9 1 0上側。如圖9 所示,在噴出部9 1 0,以預定間隔形成複數個噴出口 9 1 3。 由未圖示的送氣部經由送氣管920輸送至噴出部910之 氣體是由形成於噴出部910之複數個噴出口 913噴出。由複 -26- (23) 1336739 數個噴出口 913所噴出的氣體是對由下面側受到通氣性支 承構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10)所支承的纖維網100上面側 ,連續地噴吹。具體而言,由複數個噴出口 913所噴出的 氣體是對藉由輸送機93 0而預定方向F移動的狀態之纖維 網100上面側,連續地噴吹。
配置於噴出部910下方之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網狀支 承構件210)的下側的吸氣部91 5是用來吸引由噴出部910所 噴出且通過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10)之氣體 等。在此,藉由此吸氣部915之吸氣,亦可將纖維網1〇〇黏 貼於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 1 0)地加以定位。 吸氣部9 1 5之吸引力是將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之區域的纖維1〇1緊壓於通氣性支承構件2〇〇(網狀支承 構件210)程度的強度即可。藉由此吸氣部91 5吸引(吸氣) 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能夠防止:接觸到通 氣性支承構件200的不通氣部(例如網狀支承構件210的線 211)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彈回’纖維網100的形狀 紊亂。又,能在進一步保持藉由空氣流所成形的溝槽部( 凹凸)等的形狀之狀態,搬送於加熱部95 0內。在此情況, 與空氣流之成形的同時,至加熱部9 5 0爲止,一邊吸氣一 邊進行搬送爲佳。 且,藉由通氣性支承構件2 0 0 (網狀支承構件2 1 0)的下 側吸入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的區域之纖維是因一邊緊壓於該通氣性支承構件 200(網狀支承構件2 1 〇)側—邊移動,所以’成爲纖維聚集 -27- (24) 1336739 於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 10)側。又’在凸狀 部2,藉由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與通氣性支 承構件200的不通氣部(例如網狀支承構件210的線21 1)衝 突而彈回,成爲部分的纖維1〇1朝向厚度方向之狀態。 . 由噴出口 9 1 3分別所噴出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的温度是如前述,亦可爲常温,但,爲了使例如溝槽部( 凹凸)等的成形性良好,調整成構成纖維聚合體之至少熱 /φ 可塑性纖維的軟化點以上,理想爲軟化點以上且融點的 + 5 0°C至-5 0 °C的温度。當纖維軟化時,由於纖維本身的回 彈力降低,故容易保持利用空氣流等將纖維再排列之形狀 。當使温度進一步提高時,則會開始進行纖維彼此的熱熔 著。因此,能夠變得更容易保持溝槽部(凹凸)等的形狀。 藉此,在保持溝槽部(凹凸)等的形狀之狀態下,容易搬送 至加熱部9 5 0內。 再者,藉由進行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 (φ 風量或温度、吸入量、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的通氣性、纖 維網100的基量等的調整,能夠改變凸狀部2的形狀。例如 .,在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與將進行吸引 ’ (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大至相等、或進行 吸弓丨(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較多的情況時 ,不織布1 1 5 (不織布1 1 0 )之凸狀部2的裏面側是形成沿著 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丨〇)的形狀。因此,在 通氣性支承構件200 (網狀支承構件210)爲平坦之情況,該 不織布1 1 5 (不織布1 1 〇)之裏面側成爲大致呈平坦。 -28- (25) 1336739 又,爲了在進一步保持藉由空氣流所成形的溝槽部( 凹凸)的形狀之狀態,搬送至加熱部9 5 0 ’能夠在空氣流之 溝槽部(凹凸)剛成形後或同時搬送至加熱部950內;或在 利用熱風(預定温度的空氣流)之溝槽部(凹凸)等的剛成形 ,藉由冷風使其冷却,然後,搬送至加熱部950。 作爲加熱手段之加熱部9 5 0是預定方向F之兩端呈開 口。藉此,載置於藉由輸送機930所移動的通氣性支承構 件200(網狀支承構件210)之纖維網1〇〇(不織布no),以滞 留預定時間,連續地移動於形成在加熱部9 5 0的內部之加 熱空間。例如,在構成纖維網1〇〇(不織布1 10)之纖維101 含有熱可塑性纖維之情況,能夠獲得:藉由此加熱部950 之加熱,使纖維101彼此結合之不織布1 1 5(不織布1 10)。 〔2〕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其他的實施形態。 再者,在以下的實施形態,未特別說明的部分是與不織布 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賦予圖面的符號也與第1實施形態相 .同的情況時,則賦予相同符號。 使用圖10至圖18,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2實 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是關於不織布的形狀 之其他的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是關於不織布的形狀之 其他的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是關於不織布之與形成凸 狀部及溝槽部面相反側的面之其他的實施形態。第5實施 形態是關於不織布的凸狀部之其他的實施形態。第6實施 -29 - (26) 1336739 形態是關於不織布的開口之其他的實施形態。第7實施形 態是關於不織布的溝槽部之其他的實施形態。 〔2.1〕第2實施形態 根據圖1 0,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2實施形態 〔2.1.1 〕形狀 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14是兩面大致呈 平坦之不織布。且爲形成有預定區域之纖維定向等不同的 區域之不織布。以下,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爲中心進 行說明。 〔2 · 1 · 2〕纖維定向
如圖10所示,不織布114是形成有縱定向纖維的含有 率爲不同的複數個區域。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不同的複 數個區域是可列舉出例如:在該不織布114,縱定向纖維 的含有率爲最高的縱定向部13;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縱 定向部13低之中央部12;及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最低、 且横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最高的橫定向部Η。又,該不織 布Π 4是沿著複數個横定向部1 1各自的兩側,分別形成有 複數個縱定向部13,且形成有複數個:在此複數個縱定向 部1 3各自之與横定向部1 1側相反側並受到相鄰的縱定向部 13所夾持之複數個中央部12的不織布。 -30- (27) f1336739 横定向部11是指,以在纖維網100定向於MD方向之 長方向的纖維1 〇 1噴靠縱定向部1 3側後所殘留之纖維1 〇 1所 形成的區域。因朝向長方向之纖維101朝縱定向部13側移 動,所以,在横定向部11,主要殘留了定向於作爲横向之 • 寬度方向的横定向纖維。因此,横定向部11之纖維101的 多數是定向於作爲横方向之寬度方向》横定向部11是如後 述,調整成基量變低,但由於該横定向部11之纖維101的 ¥ 大部分定向於寬度方向,故寬度方向之拉引強度變高。又 例如,在將該不織布1 1 4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 情況,即使在穿著中摩擦等的力施加至寬度方向,也能夠 防止產生破損。 又,縱定向部13是在纖維網100朝向長方向之纖維101 藉由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而噴靠縱定向部1 3側 所形成。又,因該縱定向部13之纖維101的多數定向於長 方向,所以,各纖維1 0 1的纖維間距離變窄、纖維密度變 (φ 高而形成。因此,形成縱定向部1 3的剛性變高。 〔2 · 1 · 3〕纖維疏密 如圖1 0所示,因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横定 向部11的纖維101移動,藉由所噴吹的壓力,纖維1〇1移動 成聚集於不織布1 1 4的厚度方向之下側。因此,不織布η 4 的厚度方向之上側,空間面積率的値大變大,而下側是空 間面積率的値變小。換言之,不織布U 4的厚度方向之上 側,纖維密度變小,而下側是纖維密度高。 -31 - (28) 丨1336739 又,横定向部Π是藉由噴吹主要由氣 ,而使纖維101移動,形成纖維密度變低 成爲由橫定向部11所移動的纖維101聚集 形成纖維密度較横定向部11變高。中央部 形成横定向部1 1之纖維密度與縱定向部1 3 間的纖維密度。 〔 2.1 · 4〕基量 如圖10所示,由於藉由對横定向部11 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纖維1 〇 1移動至其他 定向部11之基量成爲最低。又,由於由橫 的纖維101被噴靠在一起,故,縱定向部 高。又,在此縱定向部1 3,以夾持兩側的 12。即,基量少的區域之中央部12或橫定 量高的縱定向部1 3被支承於兩側,所以, (φ 能夠抑制:例如受到施加於寬度方向的張 事。 ‘〔2.1.5〕其他 在將該不織布1 1 4作爲例如吸收性物 用之情況,能夠在維持基量低的狀態的横 部1 2之狀態,即’受到在製品製造中施加 力,未被拉伸之狀態使用。又,因在横定 12的各自之間形成有基量高的高定向部I4 體所構成的流體 。因縱定向部13 的區域,所以, 1 2之纖維密度是 之纖維密度之中 所噴吹的主要由 的區域,故,横 定向部11所移動 1 3之基量變得最 方式形成中央部 向部11是形成基 即使基量低,也 力產生拉伸之情 品的表面薄片使 定向部1 1或中央 於寬度方向之張 向部11或中央部 ,所以在包含液 -32 - (29) 『1336739 體等時,也不易產生受到液體的重量或自重壓潰該不織布 114之情況。因此,即使反復將液體排泄,也不會使液體 在表面擴散,而能夠朝該不織布114的下方移行。 〔2·1·6〕製造方法
以下,說明關於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14的方法 。首先,將纖維網100載置於通氣性支承構件200之網狀支 承構件210上面側。換言之,藉由網狀支承構件210,由下 側支承纖維網1 00。此網狀支承構件2 1 0,能夠使用與第1 實施形態之網狀支承構件2 1 0相同的構件。 然後,使支承此纖維網100的狀態之網狀支承構件210 朝預定方向移動,對該移動之由纖維網100的上面側,連 續地噴吹氣體,藉此可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14。 對該不織布114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 量,爲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區域之纖維網100的 纖維1 〇 1能夠朝寬度方向移動之程度即可。在此情況,不 藉由將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吸入至網狀支承構 件2 1 0的下側之吸氣部9 1 5進行吸氣較理想,但亦可在横定 向部11不會被緊壓於網狀支承構件210之程度進行吸氣。 又,亦可在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形成具有 凹凸、例如溝槽部或凸狀部2等之不織布後,捲繞至滾子 等滾子,壓潰所形成之凹凸。 如此,將纖維1 0 1朝網狀支承構件2 1 0側緊壓的力也少 ,能夠製作出不形成凹凸而厚度大致一定的不織布114° -33- (30) (30)1336739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14是能夠藉由不織布製造装置 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0之不織布114的製造方 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Π0的製造方法及不織 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2 · 2〕第3實施形態 根據圖11、圖12,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3實
〔2.2.1〕不織布 如圖1 1及圖1 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1 6是在該 不織布116的全體以交叉於長方向的方式交互地具有起伏 之這一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以與第1實施形 態不同的點爲中心,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16是形成:該不織布U6全體於 MD方向之長方向具有波狀之起伏。 〔2.2.2〕製造方法 關於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16的方法,是與第 施形態相同,但作爲通氣性支承構件之網狀支承構件260 的形態不同。本實施形態之網狀支承構件260是以織Λ $ 爲不通氣部之預定粗度的複數個線261的方式所形成。胃 由複數個線26 1保持預定間隔加以織入,可獲得形成有$ 爲通氣部之複數個孔部263的網狀支承構件260。 -34- (31) 1336739 且,該網狀支承構件2 6 Ο,在本實施形態,例如圖1 2 所示’形成:在與軸Υ平行的方向,交互地具有波狀之 起伏。爲在與該網狀支承構件260之長方向或短方向的任 一方平行的方向具有波狀之起伏的支承構件。 •圖12之網狀支承構件260是形成有複數個孔徑小的孔 ,部263的構件,由纖維網100的上面側所噴吹的氣體,不會 妨礙於該網狀支承構件260,而朝下方通氣。此網狀支承 ^ 構件260是不會大幅改變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之流向,又,不會使纖維1〇1朝該網狀支承構件260的下 方向移動。 且,因該網狀支承構件2 60本身具有波狀之起伏,所 以,藉由由纖維網1 00的上面側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 成的流體,纖維網1〇〇成形爲:具有沿著該網狀支承構件 260的形狀之起伏的形狀。 藉由對載置於網狀支承構件260上面的纖維網1〇〇,一 邊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一邊使該纖維網100沿 著軸X方向移動,能夠形成該不織布116° 網狀支承構件2 6 0之起伏的形態’能任意地加以設定 。例如可舉出,對圖1 2所示的軸X方向之起伏的頂部間 的間距爲1至3 0 m m,理想爲3至1 〇 m m。又’該網狀支承構 件2 60之起伏的頂部與底部之高低差’例如可舉出爲〇·5至 20mm,理想爲3至10mm。且,該網狀支承構件260之軸x 方向的斷面形狀,如圖1 2所示,不限於波狀’亦可爲所列 舉的下述形狀,即,起伏的頂部與底部各自的頂點成爲銳 -35- (32) 1336739 角的方式使大致呈三角形相連的形狀,或以起伏的頂部與 底部各自的頂點大致呈平坦的方式始大致四角形之凹凸相 連的形狀等。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16,能夠藉由前述的不織布製 造装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裝置90之不織布116的 製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10的製造方法 及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2.3〕第4實施形態 根據圖1 3,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4實施形態 〇 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40是該不織布140 之與形成有溝槽部1及凸狀部2的面相反側的面之形態與第 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爲中心進 行說明。 〔2.3.1〕不織布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在該其中一方的面側,溝 槽部1及凸狀部2交互且並列地形成。又,在不織布140的 另一方的面側,凸狀部2的裏面形成爲:突出於該凸狀部2 所突出的側。換言之’不織布140是在該不織布140的另一 方的面側,接觸於該其中一方的面側之凸狀部2的底面之 區域凹陷並形成凹部。又,相當於該一面側的溝槽部1的 底面之區域相對突出並形成凸狀部。 -36- (33) 1336739 〔2.3.2〕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40的製造方法是與前述的第!實 施形態的記載相同。又,在製造該不織布1 4 0之際所使用 的支承構件是能夠使用與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之網狀支承 構件210相同的構件。 在本實施形態,將纖維網1 0 0載置於網狀支承構件2 1 0 _ ,一邊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一邊沿著預定的方 向使該纖維網100移動,並且由網狀支承構件210的下方, 吸弓丨(吸氣)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又,將吸 弓丨(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作成較所噴吹的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小。在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 所構成的流體較所吸引(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的量大之情況,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會例 如與作爲通氣性支承構件200之網狀支承構件210衝突而若 (φ 干彈回,該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由凸狀部2的下面側 朝上面側通過。因此,凸狀部2的下面側(底面側)形成爲 :朝與凸狀部2上面側之凸狀部2相同方向突出。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4 0能夠藉由前述的不織布製造 装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0之不織布140的製 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10的製造方法及 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2 · 4〕第5實施形態 -37- (34) 1336739 根據圖14,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5實施形態 〇 如圖1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5〇是在形成有與 形成在該不織布150的一面側的凸狀部2的高度不同之第2 凸狀部22的這一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以與 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爲中心進行說明。 φ 〔 2.4.1〕不織布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5 0爲在該不織布1 5 0的一面側並 列形成有複數個溝槽部1之不織布。又,在所形成的複數 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複數個凸狀部2及複數個第2凸狀部 22分別交互地形成。此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郜22是與溝槽部 1同樣地並列地形成。 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是纖維網100之未噴吹有主要 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區域,藉由形成溝槽部1,成爲相 (φ 對地突出的區域者。該第2凸狀部22是形成爲例如比起凸 狀部2,該不織布150之厚度方向的高度低、寬度方向之長 度也小。關於該第2凸狀部22之纖維疏密、纖維定向及基 量等,可與凸狀部2同樣地形成。 不織布150之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的配置,是在並 列地所形成的複數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形成凸狀部2或第 2凸狀部22。又,凸狀部2是夾持溝槽部1,以與第2凸狀部 22相鄰的方式形成。第2凸狀部22是夾持溝槽部1 ’以與凸 狀部2相鄰的方式形成。具體而言,是以凸狀部2、溝槽部 -38- 1336739 P5) 1、第2凸狀部22、溝槽部1'凸狀部2之順序’反復形成。 即,凸狀部2與第2凸狀部22是夾持溝槽部1’交互地形成 。再者,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的位置關係是不限於此’ 能至少不織布1 50的一部分夾持溝槽部1 ’複數個凸狀部2 分別相鄰地形成。又,亦可複數個第2凸狀部22夾持溝槽 部1,與該等凸狀部相鄰地形成。
關於第2凸狀部22之纖維定向及纖維密度’與該不織 布150之凸狀部2同樣地,藉由溝槽部1之縱定向纖維噴靠 第2凸狀部22的側部88,第2凸狀部22之側部88之基量型成 爲高。且,該側部88是定向於MD方向之長方向的縱定向 纖維的量較定向於作爲横方向之寬度方向的横定向纖維的 量多。又,在第2鬥狀部2 2,受到側部8 8所夾持的中央部 9 9,基量是形成較該側部8 8低,但形成較溝槽部1的基量 高。 [2.5.2〕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5 0的製造方法是與第1實施形態 @記載相同,但用於不織布150的製造之不織布製造装置 9 〇的噴出口 9 1 3的形態不同。 藉由一邊對載置於網狀支承構件260上面之纖維網100 ,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一邊使其朝預定方向移 動,形成不織布1 50。在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 際,形成溝槽部1、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但這些構件 的形成’是可根據不織布製造装置90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39- (36) 1336739 的流體的噴出口 9 1 3的形態,進行任意變更。 如圖1 4所示,爲了形成該不織布1 5 0,可藉由例如調 整噴出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噴出口 913的間隔來進 行。例如,藉由將噴出口 9 1 3的間隔作成較第1實施形態之 噴出口 913的間隔窄,能夠形成厚度方向的高度較凸狀部2 低之第2凸狀部22。又,亦可藉由將噴出口 913的間隔作成 較第1實施形態之噴出口 9 1 3的間隔更寬,形成厚度方向的 φ 高度較凸狀部2高的凸狀部。又,在形成噴出口 913之間隔 ,可藉由交互地配置狹窄的間隔與寬廣的間隔,形成:使 凸狀部2與第2凸狀部22夾持溝槽部1,交互地並列配置之 該不織布1 5 0。此噴出口 9 1 3的間隔不限於此,可藉由根據 欲形成的不織布的凸狀部之高度及與第2凸狀部22的排列 ,任意地形成。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50,能夠藉由前述的不織布製 造装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0之不織布150的 (φ 製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10的製造方法 及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 2.5〕第6實施形態 根據圖15、圖16,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6實 施形態。 如圖1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60是在未形成有 溝槽部及凸狀部’而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3的這一點上, 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進 -40- (37) 4336739 行說明。 〔2.5.1〕不織布 如圖1 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6 0是未形成有溝 槽部及凸狀部,而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3之不織布。
開口部3是沿著對作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1〇〇噴吹例 如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方向的該纖維網1〇〇之長方 向,以大致等間隔形成有複數個。又,纖維網1 〇〇之寬度 方向的間隔也以大致等間隔,形成複數個開口部3。在此 ,形成開口部3之間隔不限於此,亦可以例如不同的每個 間隔形成開口部。 該複數個開口部3分別形成大致圓形或大致橢圓形。 又,複數個開口部3的各自之纖維1 Ο 1是定向成沿著開口部 3的周圍。即,開口部3之長方向的端部是定向於該寬度方 向,又,開口部3之長方向的側部是定向成沿著該長方向 〇 又,該複數個開口部3之周圍的纖維101是由於藉由噴 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移動於開口部3的周圍, 故,被調整成該開口部3的周圍的纖維密度較該其他的區 域之纖維密度高。 又,在該不織布160的厚度方向,與接觸於圖16A及 B所示的支承構件2 2 0的面相反側的面(上面)之纖維密度 形成爲:較接觸於支承構件2 2 0的面(下方)側之纖維密度 低。這是由於藉由重力或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41 - (38) '1336739 體,在纖維網100具有自由度之纖維1〇1聚集於支承構件 2 2 0側之故。 〔2 · 5 · 2〕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是與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之製 造方法相同,但在該不織布1 60,未形成有溝槽部及凸狀 部的這一點上不同。以下,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進 g 行說明。 用來形成如圖1 5所示的不織布1 60之通氣性支承構件 2 0 0的支承構件2 2 0爲例如圖1 6所示的支承構件2 2 0。即, 在圖4之網狀支承構件210上面,以預定間隔將複數個細長 狀構件225大致呈平行地加以配置之支承構件。細長狀構 件225爲不通氣性的構件,例如不會使由上方側所噴吹的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朝下方側通氣。又,對細長狀構 件225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改變該流動方 (鲁 向。 又,將纖維網100載置於支承構件220 ’使支承著纖維 .網100的狀態之支承構件220朝預定方向移動’由所移動的 '纖維網1 0 0的上面側連續地噴吹氣體,藉此能夠製造該不 織布1 60。 具體而言,藉由連續地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不會形成第1實施形態之溝槽部及凸狀部’而形成開口 部3。在此,流體是包含: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 流體及/或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且通過纖維 -42- (39) 勹336739 網100並且藉由細長狀構件225改變了流動方向之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 再者,對該不織布160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 流體的量,是可使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區域之纖 .維網1 〇 0的纖維1 0 1移動的程度即可。在此情況,亦可不需 要藉由將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吸入至支承構 件22 0的下側的吸氣部9 1 5進行吸弓丨(吸氣)。在藉由吸氣部 _ 915,對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進行吸引(吸氣)之情況 ,爲了不會因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受到支承 構件220所彈回,造成所成形之纖維網100之形狀紊亂,吸 弓丨(吸氣)之量是纖維網100不會緊壓於支承構件220(被壓 潰)程度的量爲佳。 又,亦可在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形成具有 凹凸的不織布後,捲繞至滾子等,壓潰所形成的凹凸。 又’作爲其他的製造方法’能夠使用不具有通氣部的 (Φ 平板狀板作爲支承構件。具體而言,在平板狀板載置纖維 網100,一邊使支承纖維網100之狀態之該支承構件朝預定 .方向移動’ 一邊間歇地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藉 ‘ 此能夠製造該不織布160。 由於該平板狀板全體成爲不通氣部,故間歇地所噴吹 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室與變更其流動方向之主要由 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一同形成開口部3。換言之,在噴吹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部分形成開口部3。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6 0能夠藉由前述的不織布製造 -43- (40) rI336739 装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〇之不織布160的製 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10的製造方法及 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2.6〕第7實施形態 根據圖17及圖18’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7實 施形態。 ^ 如圖I7及圖1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0是在形 成於該不織布170的一面側之溝槽部1,形成有凹陷部3A 及突出部4 A的這一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針 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進行說明。 〔2.6.1〕不織布 如圖17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〇是在該不織布 1 70的其中一方的面側,複數個溝槽部1並列且以大致等間 (φ 隔所形成的不織布。又,在複數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分 別形成有複數個凸狀部2。且’在溝槽部1,作爲纖維密度 較溝槽部1低的疏區域之複數個凹陷部3 Α以大致等間隔形 成’在該複數個凹陷部3A各自之間,分別形成作爲疏區 域以外的區域之複數個突出部4 A。 在本實施形態’凹陷部3 A是以大致等間隔形成,但 不限於此’亦能以不同的間隔來形成。在圖17中,顯示該 凹陷部3 A爲開口,但,根據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的量或強度、及吸入量等的諸多條件而有所不同。 -44 - (41) 1336739 凹陷部3A之該不織布17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舉出 例如爲突出部4A的該不織布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90%以 下,理想爲0至50%,更理想爲0至20%。在此,高度爲0% ,則顯示凹陷部3 A爲開口。 又,凹陷部3A的1個的平均長方向的長度及寬度方向 的長度可舉出例如均爲0· 1至30mm,理想爲0.5至1 0mm。 又,夾持突出部4A而相互相鄰的凹陷部3A的間距爲0.5 ^ 至30mm,理想爲1至l〇mm。 突出部4A之不織布17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舉出例 如爲與凸狀部2的不織布17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相等以下, 理想爲20至100%,更理想爲40至70%。 又,該突出部4A的1個的平均該不織布170的長方向 之長度及寬度方向之長度,可舉出例如爲0.1至30mm,理 想爲0 · 5至1 0 mm。又,夾持凹陷部3 A而相互相鄰的突出部 4 A的頂點間的間距爲〇 · 5至3 〇 m m,理想爲i至丨〇 m m。 (φ 又’突出部4Α的該不織布的長方向之斷面形狀爲大 致呈四角狀。再者,突出部4Α的長方向之斷面形狀不限 於大致四角狀,圓頂狀、梯形狀、三角狀、Ω狀等均可, 未被特別限定。爲了抑制溝槽部1之預定液體的擴散,大 致四角狀爲佳。又,爲了不會因過剩的外壓下,造成突出 部4Α與肌膚等接觸,賦予異物感,該突出部4Α的頂面呈 平面或曲面爲佳。 又’凹陷部3Α的該不織布的長方向之斷面形狀,亦 可爲圓頂狀、梯形狀、Ω狀、四角狀、又這些形狀之上下 -45- (42) 1336739 反轉的形狀等,未被特別限定。又,在凹陷部3爲開口之 情況時,因即使施加了過剩的外壓之情況或高黏度的預定 液體等到達之情況,也能抑制溝槽部1之預定液體的擴散 ’所以極爲理想。 夾持溝槽部1之凹陷部3 A而相鄰的突出部4A之纖維 定向,全體沿著溝槽部1的寬度方向予以定向。
該凹陷部3A爲開口部之開口的情況,在成爲該開口 之區域,藉由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縱定向 纖維噴靠凸狀部2側,又,横定向纖維噴靠突出部4A側。 因此,開口的周圍之纖維101是定向成包圍該開口的周圍 。因此,即使在被施加有外壓等之情況,也變得不易開口 壓潰造成封閉。 溝槽部1之突出部4A是形成該溝纖維密度槽部1之凹 陷部3 A高。 凹陷部3A及突出部4A之纖維密度是與第1實施形態 (φ 的凸狀部2及溝槽部1同樣地,能夠根據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的量或施加於不織布1 1 0之張力等的諸多條件,任 意地進行調整。再者,凹陷部3Α亦可不需爲開口。 凹陷部3A的纖維密度是〇.20g/cm3以下,理想爲〇·〇至 O.lOg/cm3。在此,纖維密度爲0.〇g/cm3是顯示:凹陷部3A 爲開口。纖維密度較0.20g/cm3大之情況,會產生落入至 溝槽部1之預定液體一旦聚積於凹陷部3 A。 於是,在將該不織布1 7 0作爲例如吸收性物品等的表 面薄片來使用的情況,會產生下述情況,即,有在預定液 -46 - (43) 1336739 體聚積於凹陷部3 A的狀態,行動改變等之情況,預定液 體容易由凹陷部3A溢出而擴散至溝槽部1,且擴散於該不 織布170的表面,造成肌膚變髒之情況。 又,突出部4A的纖維密度是0.20g/cm3以下,理想爲 . 0.005 至 0.20g/cm3,更理想爲 0.007 至 0.10g/cm3。突出部 4A的纖維密度較O.〇〇5g/cm3小之情況,會有下述情況產生 ,即,被施加過剩的外壓,而壓潰了凸狀部2之情況,該 突出部4Α也同樣地被壓潰,變得無法保持··在溝槽部1藉 由凹陷部3Α所形成的空間之情況。 —方面,在突出部4Α的纖維密度較0.20g/cm3大之情 況,會有下述情況,即,落入至溝槽部1的預定液體聚積 於突出部4A,過剩的外壓施加至該不織布1 70,直接與肌 膚接觸的情況時,賦予潮濕感的情況。 溝槽部1之凹陷部3 A是形成:比起凸狀部2及突出部 4A,纖維101的基量變低。即,在該不織布170,凹陷部 (φ 3Α形成基量最低。 凹陷部3Α的基量,可舉出例如〇至iOOg/m2,理想爲0 ,至50g/m2。在此,該凹陷部3A的基量爲〇g/m2是顯示:該 凹陷部3A爲開口。當凹陷部3A的基量較l〇〇g/m2大時, 則落入至溝槽部1的預定液體會聚積於凹陷部3 A ^ 於是,在將該不織布1 7〇作爲例如吸收性物品等的表 面薄片來使用的情況,於預定液體聚積於凹陷部3 A之情 況而進行行動改變等時,則會產生下述情況,即,預定液 體容易由凹陷部3A溢出,或擴散至溝槽部],且擴散於該 -47- (44) 1336739 不織布17〇的表面’造成肌膚弄髒之情況° 溝槽部1之突出部4A是形成:比起凹陷部3A,纖維 101的基量變高。例如突出部4A的基量是5至200g/m2,理 想爲10至l〇〇g/m2。在該突出部4A的基量較5g/m2小之情 , 況,會有下述情況產生,即,被施加過剩的外壓,而壓潰 了凸狀部2之情況,該突出部4A也同樣地被壓潰,變得無 法保持:在溝槽部1藉由凹陷部3 A所形成的空間之情況。 ^ 又,突出部4A的基量較200g/m2大之情況,落入至溝 槽部1的預定液體聚積於突出部4A,過剩的外壓施加至該 不織布170,造成與肌膚直接接觸的情況,會產生賦予潮 濕感之情況。 〔2.6 · 2〕製造方法 以下,說明製造關於該不織布170之方法。首先,與 第1實施例同樣地,將纖維網1 〇〇載置於作爲通氣性支承構 (φ 件之圖18所示的支承構件270上面側。換言之,藉由支承 構件270,由下側支承纖維網100。 然後,將纖維網100在藉由支承構件270所支承的狀態 下,,朝預定方向移動。進一步,由所移動的纖維網100 的上面側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藉此能夠製造該 不織布1 70。 在此,支承構件270是形成:對例如大致呈平行地排 列的預定粗度之線271 ’將其他的預定粗度之線272以將複 數個線27 1彼此進行連結的方式呈螺旋狀交互地捲繞的螺 -48- (45) 1336739 旋織通氣性網。 該支承構件270之線271及線272成爲不通氣 受到該支承構件270之線271及線272所包圍部分 通氣部之孔部273。 在爲這種支承構件270的情況,藉由部分地 方式、或線的粗度、線形狀,可部分地改變通氣 使用下述支承構件270,例如將線271作爲不銹鋼 φ ,將線2 7 2作爲不銹鋼的扁平紗,再進行螺旋織缝 再者,作爲不通氣部之線2 7 1及線2 7 2的部分 如將複數個線(例如2條)捻合作成線2 7 1或線2 7 2 捻合的線間產生間隙,供一部分的主要由氣體所 體通氣。 其中,在這樣情況的通氣部之孔部2 7 3與不 線部分之通氣度,對孔部273之通氣度呈90%以 爲0至50%,更理想爲0至20%。在此,0%是顯示 _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無法通氣。 又,成爲通氣部之孔部273等的區域之通氣 如 10000 至 60000cc/cm2 . min 理想爲 50000cc/cm2· min。其中,作爲其他的通氣性支 在例如將金屬板打穿而形成通氣部之這種情況, 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對該板部分之抵抗消失,故 爲前述的數値以上的通氣度之情況。 在支承構件,成爲不通氣部之區域’其表面 較形成通氣部的區域高爲佳。由於藉由滑動性高 部。又, 成爲作爲 改變織入 度。能夠 的圓形紗 i者。 ,亦可例 ,藉由在 構成的流 通氣部的 下,理想 :實質上 度,是例 20000 至 承構件, 由於主要 ,會有成 的滑動性 ,在噴吹 -49 - (46) 1336739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區域與不通氣部交叉之區域, 纖維101變得容易移動,故,可提筒凹陷部3A及突出部4A 的成形性。 對受到支承構件270所支承的纖維網1〇〇所噴吹主要由 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與該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噴吹 的區域成爲溝槽部1,藉由形成該溝槽部1 ’相對地突出的 部分成爲凸狀部2。關於溝槽部1及凸狀部2的形成,如第1
實施形態所述。 又,在溝槽部1,當對支承構件27〇之線271與線272之 交點部分所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時’該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在該交點部分彈回。因此’被支承於該交 點部分之纖維1〇1朝前後左右噴靠而形成凹陷部3A° 又,溝槽部1是藉由對支承構件270的孔部273上面’ 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而形成的’在溝槽部1 ’藉 由形成凹陷部3A,形成:相對地突出的突出部4A。 在凹陷部3 A,藉由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 定向成大致與溝槽部1平行之纖維1 0 1噴靠凸狀部2側’又 ,定向於與沿著溝槽部1的方向交叉之方向的纖維101噴靠 突出部4 A側。因此,在凹陷部3 A ’基量形成低。 一方面,在突出部4A,藉由從凹陷部3A,纖維101噴 靠,基量形成較凹陷部3A高。 又,作爲製造該不織布170的其他的方法,亦可首先 ,製造如第1實施形態所示形成有溝槽部1及凸狀部2之不 織布,然後,對溝槽部1進行壓花加工,藉此形成凹陷部 -50- (47) (47)1336739 3A及突出部4A,來製造該不織布170。在此情況的凹陷部 3A與突出部4A之纖維密度或基量等的關係,會有與在本 實施形態所述的關係相反之情況。即,會有突出部4A之 纖維密度或基量較凹陷部3 A之纖維密度或基量低之情況 〇 在此,作爲製造該不織布170的其他的方法,亦可預 先在纖維網100形成凸狀部2或溝槽部這樣的凹凸,在該纖 維網100進一步重疊纖維彼此具有自由度之其他的纖維網 ,並且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於是,藉由所噴吹 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在上層的纖維網形成有凸狀 部與溝槽部,但在溝槽部,因基量低,使得形成於下層的 纖維網之凹凸露出,而形成本實施形態之突出部及凹陷部 。然後,藉由進行熱處理,將上層的纖維網與下層的纖維 網予以一體化。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7 0是能夠藉由前述的不織布製 造装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0之不織布17〇的 製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 1 〇的製造方法 及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3〕實施例 〔3 · 1〕第1實施例 <纖維結構> 使用纖維A與織維b之混綿,其中,該纖維A是低 密度聚乙烯(融點110 °C)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芯鞘 -51 - (48) 1336739 構造’平均纖維度爲3.3dtex、平均纖維長度爲51mm,並 且塗佈有親水油劑者,該纖維B爲高密度聚乙烯(融點135 °C)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芯鞘構造,塗佈有與纖維 A不同之撥水油劑者。使用調整成纖維a與纖維B之混 合比爲70: 30、基量爲40g/m2之纖維聚合體。
由於因在纖維A與纖維B之鞘成分,會有融點差, 使得纖維彼此的交點強度上產生差,故不織布的柔軟性提 高。具體而言,例如將烘烤温度設定爲120 °C時,則在纖 維A彼此的交點及纖維A與纖維B之交點,低密度聚乙 烯熔融,因此,纖維彼此熱熔著,且,由於在纖維A彼 此的交點強度所熔融之低密度聚乙烯的量多,故變高。又 ,由於纖維B彼此,高密度聚乙烯不會熔融,故不會產生 熱熔著。即,此時的交點強度的關係是纖維A彼此的交 點強度較纖維A與纖維B之交點強度大,且,纖維A與 纖維B之交點強度較纖維B彼此的交點強度大。
<製造條件> 圖9之噴出口 91 3,直徑爲1.0mm,間距爲6.0mm,且 形成複數個。又,噴出口 913的形狀爲正圓,噴出口 913爲 圓筒形狀。噴出部910的寬度爲500mm。以温度爲105 °C、 風量爲1 2001/分鐘的條件,噴吹熱風。 以前述所示的纖維結構,藉由速度2〇m/分鐘的梳棉機 加以開纖,作成纖維網,以寬度成爲450mm的方式切削 纖維網。又,以速度3m/分鐘,在20網眼的通氣性網上搬 -52- (49) 1336739 送纖維網。又,以先前所示的噴出部910及噴出口 913之製 造條件,對纖維網噴吹熱風’並且,由通氣性網的下方, 以較所噴吹的熱風量少之吸引量進行吸弓丨(吸氣)。然後, 在以通氣性網搬送之狀態下,以温度1 25 °C、熱風風量 1 0Hz所設定的烘烤爐內,以大約3 0秒進行搬送。 <結果>
.凸狀部:基量是51g/m2、厚度爲3.4mm(頂部的厚度 爲2.3mm)、纖維密度爲0.0 3 g/cm3,該凸狀部1個的平均寬 度是4.6mm,間距爲5.9mm。 .溝槽部:基量是24g/m2、厚度爲1.7mm,纖維密度 爲0.0 1 g/cm3,該溝槽部1個的平均寬度爲1.2mm,間距爲 5.8mm ° •纖維間的空間面積率:由凸狀部側所測定到的空間 面積率爲69%,由與凸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 到的空間面積率爲5 1 %。 .纖維間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由凸狀部突出的側 的面所測定到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是8239 m2 ’由與凸 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到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 爲 1 787 μ m2。 •形狀··溝槽部的裏面成爲該不織布的最裏面’凸狀 部的裏面形狀朝與該凸狀部相同的方向隆起,不會形成該 不織布的最裏面的方式形成。又,凸狀部的形狀形成大致 呈圓頂狀,凸狀部與溝槽部以沿著長方向延伸的方式連'續 -53- (50) 1336739 地形成。又,凸狀部與溝槽部是形成在寬度方向相互地 復。且,在凸部的最外表面,纖維彼此的交點強度形成 分不同,纖維密度,比起在後述的其他的實施例所形成 不織布的纖維密度,成爲最低。 〔3 · 2〕第2實施例 <纖維結構> 纖維結構是與第1實施例相同。 <製造條件> 將先前所示的纖維結構的纖維網載置於通氣性網, 温度1 2 5 °C、熱風風量1 0 Η z所設定的烘烤爐內,以大約 秒進行搬送。在剛由烘烤爐內搬出後(大約2秒後)’以 前所述的噴出部910及噴出口 913的設計,以温度l2〇°C 風量22001/分鐘的條件,噴吹熱風。 <結果〉 .凸狀部:基量是34g/m2、厚度爲2.8mm,纖維密 爲0.04 g/cm3(頂部的厚度爲2.3mm),該凸狀部1個的平 寬度是4.0mm,間距爲6.1mm。 .溝槽部:基量是2 1 g/m2、厚度爲1 . 1 mm,纖維密 爲0.02 g/cm3,該溝槽部1個的平均寬度爲2.1mm,間距 6.1 m m 〇 •纖維間的空間面積率:由凸狀部側所測定到的空 反 部 的 以 30 先 度 均 度 爲 間 -54- (51) 1336739 面積率爲6 2 %,由與凸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 到的空間面積率爲48%。 .纖維間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的値··由凸狀部突出 的側的面所測定到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是7239 μ m2 ’由 與凸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到的1個的平均空 間面積爲1 2 2 1 /z m 2。 •形狀:形成有凸狀部及溝槽部。 〔3.3〕第3實施例 <纖維結構> 纖維結構是與第1實施例相同。 <製造條件> 使用先前所示的噴出部910及噴出口 913,在温度爲 105 °C、風量爲1 0001/分鐘的條件,噴吹熱風,並且由逋 氣性網的下方,進行與噴吹的熱風量大致相同\等或若干 多的吸弓丨(吸氣)。 <結果> .凸狀部:基量是49g/m2,厚度爲3.5mm,纖維密度 爲0.02g/Cm3,該凸狀部l個的平均寬度是4.7Inm,間距爲 6 · 1 m m 〇 .溝槽部:基量是21g/m2,厚度爲丨.8mm,纖維密度 爲0.0 1 g/cm3,該溝槽部1個的平均寬度是1.4mm,間距爲 -55- (52) 1336739 6.1mm。 •纖維間的空間面積率:由凸狀部側所測定到的空間 面積率爲6 9 %,由與凸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 到的空間面積率爲5 5 %。 •纖維間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由凸狀部突出的側 的面所測定到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是1 4477 μ m2 ’由與凸 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到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 積爲 1919// m2。 •形狀:形成有凸狀部及溝槽部,凸狀部的裏面形狀 大致呈平坦狀,可與下方接觸。 〔3.4〕第4實施例 <纖維結構> 纖維結構是與第1實施例相同。
<製造條件> 以先前所示的噴出部9 1 0及噴出口 9 1 3的設計,以温度 爲80 °C、風量爲18001/分鐘的條件,噴吹空氣流。又,將 先前所示的纖維結構的纖維網,藉由在長方向以5mm的 間距、及在寬度方向以5 m m的間距配置成鋸齒狀的織針 ,200次分鐘、且速度3m/分鐘,朝沿著長方向之方向實施 針刺’使纖維彼此半纏絡。然後’以先前所示的噴出部 9 1 〇及噴出口 9 1 3之製造條件’噴吹空氣流。又與此同時, 由通氣性網的下方,以與熱風量大致相等或若干多的吸引 -56- (53) (53)
1336739 量進行吸引(吸氣)° <結果> •凸狀部··基量是45g/m2’厚 爲0.02g/Cm3,該凸狀部1個的平均 5.8 m m 〇 •溝槽部:基量是l7g/m2’厚S 爲0.02g/Cm3,該溝槽部1個的平均窵 5.9mm。 •纖維間的空間面積率:由凸狀 面積率爲64%,由與凸狀部所突出的 到的空間面積率爲4 7 % ° •纖維間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 的面所測定到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 狀部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3 積爲 1 5 7 6 " m 2。 •形狀:凸狀部與溝槽部以沿著 續地形成。又,該凸狀部與溝槽部, 袼點,在寬度方向相互反復地形成。 〔4〕用途例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 棉、棉墊、紙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 ,凸狀部是肌膚面側、裏面側的任 :爲2.3mm,纖維密度 度是4.3mm’間距爲 :爲0.8mm,纖維密度 度是1 · 0 m m ’間距爲 部側所測定到的空間 面相反側的面所測定 :由凸狀部突出的側 是8 1 99 " m2,由與凸 U的1個的平均空間面 長方向延伸的方式連 具有部分朝下方之纏 舉出例如生理用衛生 表面薄片。在此情況 側均可,但,因作成 -57- (54) 1336739 肌膚面側,由於與肌膚的接觸面積降低,故會有不易賦予 因體液所產生之潮濕感的情況。又,亦可作爲吸收性物品 的表面薄片與吸收體之間的中間薄片來使用。由於與表面 薄片或吸收體之接觸面積降低,故會有不易從吸收體逆流 返回之情況。又,即使在吸收性物品的側薄片、紙尿布等 的最外表面、或平面扣件材等,也由於與肌膚的接觸面積 降低或具有緩衝感,故能加以使用。又,亦可使用於用來 除去附著於地板或身體的垃圾或塵垢等之除塵紙、口罩、 母乳墊等多方面。 〔4 · 1〕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如圖19、圖20所示,爲 例如將具有凸狀部與溝槽部且溝槽部的纖維密度相對低的 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301、3 02來使用之情況 。在此情況,配置該不織布,使得形成有凸狀部的面成爲
肌膚側爲佳。 在將該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3 0 1、3 02加 以使用之情況,當排泄預定液體時,該液體主要落入至溝 槽部。本發明之不織布,溝槽部之纖維密度爲低。即,每 單位體積的纖維條數少,而液體透過的阻害要素少,故能 液體迅速地朝下方移行。 且,即使溝槽部之纖維密度爲低,也因溝槽部之纖維 的大部分定向於寬度方向,所以對寬度方向之拉引強度高 ,能夠防止:在吸收性物品的穿著中,對寬度方向所施加 -58- (55) (55)1336739 的摩擦等的力,造成該表面薄片301、3 02產生破損的缺點 〇 一方面,凸狀部相對地纖維密度高。這是由於在形成 溝槽部之際,纖維藉由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移動,藉 由該移動的纖維,形成凸狀部的側部之故。由於凸狀部之 側部,纖維彼此密集,故,剛性高。且在凸狀部,受到側 部所夾持的中央部,含有多數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因 此’即使荷重施加至凸狀部,也能容易防止被壓潰,,即 使凸狀部爲荷重所壓潰,其壓縮回復性也高。 藉此,即使因體勢改變,造成表面薄片301、302之荷 重改變,也能將與肌膚的接觸面積保持於低,故,能夠維 持觸感性,且,即使受到吸收體所吸收之液體逆流返回, 也變得不易廣泛地再附著至肌膚。 〔4.2〕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如圖2 1所示,爲例如將 具有凸狀部與溝槽部且溝槽部的纖維密度相對低的不織布 作爲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3 1 1來使用之情況。在此情況 ,配置該不織布,使得形成有凸狀部的面成爲表面薄片 3 10側爲佳。 藉由以形成有凸狀部的面成爲表面薄片3 1 0側的方式 配置作爲中間薄片311之該不織布,能夠在表面薄片310與 中間薄片3 1 1之間,設置複數個空間。因此,即使在短時 間內排泄多量的液體之情況,液體透過的阻害要素也少, -59- (56) (56)1336739 故能夠防止:該液體在表面薄片310廣泛地擴散。 且,即使一旦透過中間薄片311而被吸收體所吸收的 液體逆流返回,也由於中間薄片311與表面薄片310之接觸 率低,故該液體變得不易返回至表面薄片310廣泛地再附 著於肌膚。 又’由於該中間薄片3 1 1之凸狀部的中央部,比起側 部或溝槽部,含有較多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凸狀部的 頂點與表面薄片310接觸,故,容易將殘留於表面薄片310 之液體吸入至厚度方向。藉此,在表面薄片310,變得不 易殘留液體。 如此,能夠獲得在表面薄片3 1 0的局部接觸性性與液 體的低残留性’可防止液體廣泛且長時間附著於肌膚。且 ’由於凸狀部的側部,主要是藉由所移動之纖維來形成, 故,定向於長方向的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藉此,能夠 將由表面薄片3 1 0朝中間薄片3 1 1的側部移行的例如經血等 的液體朝長方向誘導。因此,即使液體朝寬度方向擴散, 也能防止引誘來自於吸收性物品之洩漏,可提高吸收體的 吸收效率。 〔4.3〕吸收性物品的最外表面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如圖2 2所示,可舉出例 如將具有如溝槽部及凸狀部且溝槽部之纖維密度爲相對低 的不織布,作爲例如紙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外面(最外 表面3 2 1)加以使用情況。在此情況,配置該不織布,使形 -60- (57) 1336739 成凸狀部的面成爲該吸收性物品的外側爲佳。 由於配置成該最外表面321之形成有凸狀部的面成爲 吸收性物品的外側,故在使用該吸收性物品之際,主要是 與手接觸之情況,觸感變得良好。又,由於溝槽部之纖維 密度低’故通氣性優良。 〔5〕各構成物
以下,詳細說明各構成物。 〔5 · 1〕關於不織布 〔5.1.1〕纖維聚合體 纖維聚合體爲形成大致呈薄片狀之纖維聚合體,構成 該纖維聚合體的纖維具有自由度之狀態者。換言之,爲在 該薄片內,具有纖維彼此的自由度之纖維聚合體。在此, 纖維彼此的自由度是指,當作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受到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噴吹時,纖維可自由地移動之 程度的情事。此纖維聚合體,能夠例如以形成預定厚度的 纖維層的方式,將混合有複數個纖維的混合纖維噴出,來 形成的。又,能夠例如將複數個不同的纖維分成數次加以 積層而形成纖維層的方式噴出,來形成的。 作爲本發明之纖維聚合體,爲藉由例如梳棉法所形成 的纖維網、或進行熱熔著後,纖維彼此的熱熔著將固化之 前的纖維網。又,藉由氣流成網法所形成的網、或進行熱 熔著後,纖維彼此的熱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維網。又’以 -61 - (58) (58)1336739 點式黏合法,在進行壓花的熱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維網。 又,藉由紡黏法進行紡紗,再進行壓花之前的纖維聚合體 、或進行了壓花後之熱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維聚合體。又 ,藉由針刺法所形成之半纏絡的纖維網。又,藉由射流噴 網法所形成之半纏絡的纖維網。又,藉由熔噴法所紡紗, 纖維彼此的熱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維聚合體。又,藉由溶 劑接著法所形成之溶劑,來使纖維彼此將固化之前的纖維 聚合體。 又,理想爲,藉由空氣(氣體)流,容易將纖維再排列 的是以使用較長的纖維之梳棉法所形成的纖維網,且纖維 彼此的自由度高,僅以纏絡所形成的熱熔著之前的網。又 ,爲了藉由複數個空氣(氣體)流,形成溝槽部(凹凸)等後 ,保持該形狀之狀態下予以不織布化,理想爲,利用以預 定的加熱装置等進行烘烤處理(加熱處理),使含於纖維聚 合體之熱可塑性纖維熱熔著之熱風法。
〔5 . 1 . 2〕纖維 作爲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例如,構成圖1所示的纖 維網100之纖維101),可舉出例如以低密度聚乙烯、高密 度聚乙烯、直鏈狀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 '變性聚丙烯、變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龍、聚 醯胺等的熱可塑性樹脂結構,將各樹脂單獨或複合化之纖 纖維的複合體’可舉出例如芯成分的融點較鞘成分高 -62- (59) 1336739 之芯鞘型、芯鞘的偏芯型、左右成分 。又,亦可爲中空型、扁平、Y型或 捲縮或顯在捲縮的立體捲縮纖維、藉 的物理性負荷加以分割之分割纖維混 〇 又,爲了形成3次捲縮形狀,能 縮纖維或潛在捲縮纖維。在此,3次 狀、鋸齒狀、Ω狀等,纖維定向,即 ,纖維定向也部分地朝向厚度方向。 的挫屈強度朝厚度方向作用,故,即 度也不易被壓潰。且,這些之中,若 ,由於當解放了外壓時,形狀欲返回 使因過剩的外壓,造成蓬鬆度被若干 ,容易返回至原來的厚度。 顯在捲縮纖維是以機械捲縮之形 (φ 偏芯型、並列型等,被預先捲縮之纖 纖維是指施加熱後,產生捲縮者。 機械捲縮是指對紡紗後的連續之
I 線速度的周速差、熱、加壓,能加以 長度的捲縮個數越多,越可提高對外 如捲縮個數是10至35個/inch、且15至 佳。 熱收縮之形狀賦予是指,由融累 脂所構成,當加熱時,根據融點差, 的融點不同之並列型 C型等的異型、潛在 由水流或熱或壓花等 合於纖維的複合體者 夠配合預定的顯在捲 元捲縮形狀是指螺旋 使主體朝向平面方向 藉此,由於纖維本身 使施加有外壓,蓬鬆 爲螺旋狀之形狀的話 原來的形狀,故,即 壓潰,在外壓解放後 狀賦予,芯鞘構造爲 維的總稱。潛在捲縮 直線狀之纖維,藉由 控制之處理。每單位 壓下之挫屈強度。例 .30個/ inch之範圍爲 ,不同的2個以上的樹 熱收縮率會改變,而 -63- (60) 1336739 進行3次元捲縮之纖維。纖維斷面的樹脂結構,可舉出例 如芯鞘構造的偏芯型、左右成分的融點不同之並列型。這 樣的纖維的熱收縮率爲例如5至90%,且10至80%的範圍爲 理想値。 熱收縮率的測定方法是(1)以欲測定的纖維100%,作 成200g/m2的網,(2)製作切成25 0x25 0mm的大小之樣品, (3)將此樣品放置於145^(418.151^:)的烘烤爐內5分鐘,(4) φ 再測定收縮後的長度尺寸,(5)由熱收縮前後的長度尺寸 差加以算出。 在將本不織布作爲表面薄片加以使用之情況,考量例 如液體的進入或肌膚觸感,纖維度是1 .1至8.8dtex的範圍 爲佳。 在將本不織布作爲表面薄片加以使用之情況,作爲構 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爲了亦可吸收例如殘留於肌膚之少 量的經血或汗等’亦可爲含有紙漿、化學紙漿、嫘縈、醋 _ 酸鹽、天然棉等的纖維素系的液親水性纖維。但,由於纖 維素系纖維不易將一旦所吸收之液體排出,故,例如對全 體,以〇 · 1至5質量°/。的範圍加以混入之情況爲一理想形態 〇 在將本不織布作爲表面薄片加以使用之情況,考量例 如液體的進入性或預濕背(rewet back)亦可對前述所舉出 的疏水性合成纖維’拌入或塗佈親水劑或撥水劑等。又, 亦可藉由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賦予親水性。又,亦可包 含撥水性纖維。在此’撥水性纖維是指進行了習知的撥水 -64 - (61) 1336739 處理之纖維。 又,爲了提高白化性,亦可含有例如氧化鈦、硫酸鋇 、碳酸鈣等的無機墊片。在芯鞘型的複合纖維之情況,亦 可僅含於芯,亦可含於鞘。
又,如先前所示,理想爲,藉由空氣(氣體)流,容易 將纖維再排列的是以使用較長的纖維之梳棉法所形成的纖 維網,且纖維彼此的自由度高,僅以纏絡所形成的熱熔著 之前的網。又,爲了藉由複數個空氣(氣體)流,形成溝槽 部(凹凸)等後,保持該形狀之狀態下予以不織布化,理想 爲’利用以預定的加熱装置等進行烘烤處理(加熱處理), 使含於纖維聚合體之熱可塑性纖維熱熔著之熱風法。作爲 適用於此製法之纖維,爲了纖維彼此的交點進行熱熔著, 理想爲使用芯鞘構造、並列型構造的纖維,且以鞘彼此可 容易確實地熱熔著之芯鞘構造的纖維來構成爲佳。特別是 ί吏用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乙烯所構成的芯鞘複合 纖維、或由聚丙烯與聚乙烯所構成的芯鞘複合纖維爲佳。 這些纖維是能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又,纖維長 爲20至l〇〇mm,特別理想爲35至65mm。 〔5·2〕不織布製造装置之關連 〔5.2.1〕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本發明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可舉出爲例如常 '温$調整成預定温度之氣體,或使該氣體含有固體或液體 的微粒子之氣懸膠體。 -65- (62) 1336739 作爲氣體,可舉出例如空氣、氮氣等。又,氣體是含 有水蒸氣等的液體的蒸氣者。
氣懸膠體是指,在氣體中分散有液體或固體者,以下 加以例示。例如分散有:著色用的墨水、用來提高柔軟性 之氧化矽等的柔軟劑,用來控制帶電防止及濕潤性之親水 性或撥水性的活性劑,或用來提高流體的能量的氧化鈦' 硫酸鋇等的無機墊片,提高流體的能量並且在加熱處理, 提高凹凸成形維持性用之聚乙烯等的粉末黏結劑或防癢用 的鹽酸苯海拉明、異丙基甲苯酚等的抗組織胺劑或保濕劑 或殺菌劑等者。在此,固體包含膠狀者。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能夠適宜調整。可因 應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的性質、欲製造的不織布的形狀 ,適宜地進行調整。 在此,例如爲了使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理想地移動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是某種程度之高温度爲 佳。又,在纖維聚合體含有熱可塑性纖維之情況,藉由將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設成該熱可塑性纖維可軟 化之温度,可使配置於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噴吹的 區域等之熱可塑性纖維軟化或熔融,並且再度硬化。 藉此,例如以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維持不 織布的形狀。又,賦予下述強度,即在例如纖維聚合體藉 由預定的移動手段移動之際,該纖維聚合體(不織布)不會 分散程度的強度。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流量,能適宜調整。作爲 -66 - (63) 1336739
纖維彼此具有自由度之纖維聚合體的具體例,可舉出例如 以下述芯鞘纖維爲主體,該芯鞘纖維是例如對鞘,以高密 度聚乙烯所構成,對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構成 ’纖維長度爲20至100mm,理想爲35至65mm,纖維度爲 1.1至8.8dtex,理想爲2.2至5.6dtex的芯鞘纖維,而使用 若爲梳棉法之開纖的話,纖維長度爲20至100mm,理想爲 3 5至65mm,若爲氣流成網法之開纖的話,纖維長度爲1至 50mm,理想爲3至20mm的纖維,以10至1000 g/m2、理想 爲15至lOOg/m2進行調整的纖維網1〇〇。 作爲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條件,可舉出例如在 形成有例如圖8或圖9所示的複數個噴出口 913之噴出部 91〇(噴出口 913:直徑爲0.1至30mm,理想爲0.3至l〇mm: 間距爲0.5至20mm,理想爲3至10mm;形狀爲正圓、橢圓 或長方形),將温度爲1 5至3 00 °C (2 8 8.1 5 K至5 73. 1 5 K) ’理 想爲100至200 °C(373.15K至473.15K)的熱風,風量3至50 〔L/(分鐘·孔)〕,理想爲5至20〔 1/(分鐘·孔〕〕的條 件下,噴吹纖維網1 〇〇的情況。 在例如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以前述條件下進行噴 吹的情況,所構成的纖維能變更該位置或方向之纖維聚合 體,爲本發明的理想纖維聚合體之一。藉由以這樣的纖維 、製造條件加以做成,能夠成形爲例如圖2、3所示的不織 布。 溝槽部1或凸狀部2的尺寸或基量是能在以下的範圍獲 得。在溝槽部1,厚度0.05至l〇mm,理想爲0.1至5mm的 -67 - (64) 1336739 範圍、寬度是〇·1至30mm,理想爲0.5至5mm的範圍 '基 量是2至900g/m2、理想爲1〇至90g/m2的範圍。在凸狀部2 ,厚度爲0.1至15mm,理想爲〇·5至10mm的範圍、寬度是 0.5至30mm,理想爲1·〇至i〇mm的範圍,基量是5至 1 000g/m2、理想爲10至l〇〇g/m2的範圍。不織布可大致在 前述數値範圍製作,但非限於此範圍者。
〔5.2 · 2〕通氣性支承構件 作爲通氣性支承構件200,可舉出例如支承纖維網! 00 的側爲大致呈平面狀或大致呈曲面狀,大致呈平面狀或大 致呈曲面狀之表面爲大致呈平坦之支承構件。作爲大致呈 平面狀或大致呈曲面狀,例如板狀或圓筒狀。又,大致呈 平坦狀是指,例如支承構件之載置纖維網1 〇〇的面本身未 形成凹凸狀等。具體而言,爲未形成有凹凸狀等的網狀支 承構件210之網。 作爲此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爲例如板狀之支承構件 或圓筒狀之支承構件。具體而言,爲前述的網狀支承構件 210、支承構件270。 在此’通氣性支承構件200是可裝卸地配置於不織布 製造装置90。藉此,能因應期望的不織布,適當地配置通 氣性支承構件200。換言之,在不織布製造装置90,通氣 性支承構件2 0 0是可與由不同的複數個通氣性支承構件所 選擇之其他的通氣性支承構件進行更換。 以下,說明關於圖4(A)及(B)所示的網狀支承構件210 -68 - (65) fI336739 、圖16(A)及(B)所示的支承構件220之網狀部分、圖18所 示之支承構件270。作爲此通氣性網狀部分,對例如聚酯 、聚苯硫醚、尼龍、導電性單織維等的樹脂之線、或不銹 鋼、銅、氧化鋁等的金屬之線等,以平紋織、斜紋織、緞 紋織、雙層織、螺旋織等加以織造的通氣性網。
在此,此通氣性網之通氣度是可藉由部分地改變例如 織造方式或線的粗度、線形狀,來部分地改變通氣度。具 體而言,聚酯之螺旋織的通氣性網眼、不銹鋼之扁平紗與 圓形紗之螺旋織的通氣性網眼。 作爲板狀支承構件,爲以例如不銹鋼、銅、氧化鋁等 的金屬所做成之套筒。套筒爲將前述金屬板,以預定形態 部分地打穿者。此金屬被打穿之部位成爲通氣部,金屬未 被打穿之部位成爲不通氣部。又,與前述同樣地,在不通 氣部,爲了提高表面的滑動性,該表面呈平滑爲佳。 作爲套筒,可舉出:例如長度爲3mm,寬度40mm的 各角圓化之横長方形、金屬被打穿的孔部是在線流動方向 (移動方向),隔著2 m m的間隔,在寬度方向,隔著3 m m的 間隔,配置成格子狀之厚度爲〇.3mm的不銹鋼製的套筒。 又,可舉出:孔部配置成鋸齒狀之套筒。例如直徑 4mm的圓形、金屬被打穿之孔部是配置成在線流動方向( 移動方向)間距12mm,在寬度方向,間距6mm的鋸齒狀之 厚度爲0.3 mm的不銹鋼製的套筒。如此,打穿形態(所形 成之孔部)或配置,可適當地加以設定。 且,可舉出設有預定的起伏之如圖I2所示的網狀支承 -69- (66) 1336739 構件260。爲例如未直接噴吹有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之部位,具有朝線流動方向(移動方向)交互的起伏(例如 波狀)之通氣性支承構件。藉由使用這種形狀之網狀支承 構件260,能夠獲得下述形狀的不織布,即例如能夠形成 預定的開口部,並且網狀支承構件260全體之交互起伏(例 如波狀)的形狀之不織布。 • 〔5.2.3〕噴吹手段 噴出部9 1 0,藉由做成可改變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的方向,可適宜地調整例如所形成的凹凸之凹部(溝槽 部)的間隔、或凸狀部的高度等。又,例如藉由構成可自 動地改變前述流體的方向,例如可溝槽部等適宜地調整成 ,蛇行狀(波狀、鋸齒狀)或其他的形狀。又,藉由調整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噴出量或噴出時間,能夠適宜地 調整溝槽部或開口部的形狀或形成形態。主要由氣體所構 (φ 成的流體對纖維網100之噴吹角度,亦可爲垂直,又,亦 可在纖維網100的移動方向F,以預定角度朝向作爲該移 動方向F之線流動方向,亦能以預定角度朝向線流動方向 之反方向。 〔5.2 · 4〕加熱手段 作爲形成有預定的開口部的不織布1 7 0之纖維1 〇 1接著 的方法’可舉出例如針刺法、射流噴網法、溶劑接著法之 接著、點式黏合法或熱風法之熱接著,但爲了維持所形成 -70- (67) (67)1336739 之預定的開口部的形狀,熱風法爲佳。又,例如利用加熱 部950之熱風法的熱處理爲佳。 〔5.2.5 〕其他 藉由加熱部950所加熱,並製造之不織布是藉由在預 定方向F,與輸送機93 0連續之輸送機940,移動至例如將 不織布切斷成預定形狀之製程或捲取製程。輸送機94 0是 與輸送機930同樣地’亦可具備帶部949:及旋轉部941等 〇 以上,說明並圖示了本發明的理想實施形態,但這些 實施型態僅爲用來說明本發明的例子,非限制本發明的形 態,追加、省略、置換或其他的修正,均未脫離本發明的 技術思想或範圍。因此,發明僅以請求項加以限制,非受 到前述的說明書所限制者。
圖1是纖維網的斜視圖。 圖2 A是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平面圖。 圖2B是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底面圖。 圖3是圖2之區域X的放大斜視圖。 圖4A是網狀支承構件之平面圖。 圖4B是網狀支承構件之斜視圖。 圖5是顯不在圖I的纖維網之下面側支承於圖4的網狀 支承構件之狀態’對上面側噴吹氣體製造圖2的第1實施形 -71 - (68) 1336739 態的不織布之狀態的圖。 圖6是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製造装置之側面圖。 圖7是說明圖6的不織布製造装置之平面圖。 圖8是圖6之區域Z的放大斜視圖。 圖9是圖8之噴出部的底面圖。 圖10是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 1是第3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 2是第3實施形態之網狀支承構件之放大斜視圖》 圖1 3是第4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 4是第5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 5是第6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6A是製造圖15的不織布的支承構件之平面圖。 圖16B是製造圖15的不織布的支承構件之斜視圖》 圖1 7是第7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8是製造圖17的不織布的支承構件之放大平面圖。 圖19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的表面 薄片之情況的斜視斷面圖。 圖20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使用於紙尿布的表面薄片之 情況的斜視圖。 圖2 1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 使用之情況的斜視斷面圖。 圖2 2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外袋使用 之情況的斜視圖。 -72- (69) 1336739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溝槽部 2 :凸狀部 3 :開口部 3 A :凹陷部 4A :突出部 8 :側部
9 :中央部 11 :橫定向部 1 2 :中央部 1 3 :縱定向部 22 :第2凸狀部 8 8 :側部 90:不織布製造裝置 99 :中央部 1 0 0 :纖維網 101 :纖維 200 :通氣性支承構件 2 1 0 :網狀支承構件 2 1 3 :孔部 220 :支承構件 22 5 :細長狀構件 260 :網狀支承構件 261 :線 -73- (70)1336739 2 7 0 :支承構件 3 1 1 :中間薄片 910 :噴出部 9 1 3 :噴出口 9 1 5 :吸氣部 93 0 :輸送機 93 9 :通氣性帶部
950 :加熱部 271,272:線 93 1,93 3 :旋轉部 3 0 1,3 02,3 1 0 :表面薄片 110,114,115,116,140,150,160,170 :不織布
-74-

Claims (1)

1336739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6 1 2 1 03 4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疋本 民國9 9年7月1 3日jf彦正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是具有第一方向與第 方向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其特徵爲: 具有:
前述流體所噴吹的複數個噴吹區域;及 未噴吹前述流體之複數個非噴吹區域,
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是藉由對纖維聚合體 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來加以形成, 前述複數個噴吹區域的各自之纖維密度是較前述複數 個非噴吹區域各自之纖維密度低, 前述複數個噴吹區域各自之基量是較前述複數個非噴 吹區域各自之基量低,
前述複數個噴吹區域,各自的第一方向定向纖維的含 有率較第二方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低, 前述複數個非噴吹區域,各自由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 薄片的厚度方向之第一面側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的値, 較由與前述第一面側相反側的面之第二面側所測定到的空 間面積率的値高, 前述複數個噴吹區域分別爲在前述第一面側’凹陷於 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的厚度方向之複數個溝槽部, 前述複數個非噴吹區域分別爲以沿著各自前述複數個 1336739 溝槽部的方式隣接,在前述第一面側’突出於前述厚度方 向之複數個凸狀部, 前述複數個溝槽部各自之纖維密度是0.18 g/cm3以下 ,前述複數個凸狀部各自之纖維密度是〇.20g/cm3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分別具備形成於該凸狀部的兩側 之側部, 前述側部各自的纖維密度是較前述複數個溝槽部各自 之纖維密度高。 3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2項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其中,前述側部各自的纖維密度是較受到該複數個凸狀部 各自之前述側部所夾持的區域之中央部的纖維密度高。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其中,在各自前述複數個凸狀部,由前述第一面側所測定 到的空間面積率與由前述第二面側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 之差爲5 %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其中,前述複數個溝槽部分別具有:纖維密度較形成於前 述溝槽部的底部之該底部的平均纖維密度低之複數個疏區 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其中,前述複數個疏區域爲複數個開口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其中,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各自之周緣的纖維密度是較前述 -2- 1336739 複數個溝槽部之前述複數個開口部所夾持的 度高。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吸收性物品 其中,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各自之周緣的纖維 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各自的周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之預定的凸狀部, ^ 向之高度是與夾持前述複數個溝槽部之預定 鄰的凸狀部不同。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各自的頂部大致呈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 其中,在前述第二面側,形成有朝與前述複 突出方向相反側突出之複數個區域。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 其中’在前述第一方向,呈波狀起伏。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吸收性 片’其中,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前述 致呈平面。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吸收 薄片,其中,構成前述纖維聚合體之纖維包 維。 區域的纖維密 的表面薄片’ 是定向成沿著 的表面薄片, 其前述厚度方 的溝槽部而相 的表面薄片, 扁平狀。 的表面薄片, 數個凸狀部之 的表面薄片, 物品的表面薄 第二面側,大 性物品的表面 含撥水性的纖
TW96121034A 2006-06-23 2007-06-11 Nonwoven fabric TW20081327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4505 2006-06-23
JP2006270106A JP5328088B2 (ja) 2006-06-23 2006-09-29 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3279A TW200813279A (en) 2008-03-16
TWI336739B true TWI336739B (zh) 2011-02-01

Family

ID=3883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21034A TW200813279A (en) 2006-06-23 2007-06-11 Nonwoven fabric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43177B2 (zh)
EP (1) EP2034069B1 (zh)
JP (1) JP5328088B2 (zh)
KR (1) KR101423790B1 (zh)
MY (1) MY148486A (zh)
TW (1) TW200813279A (zh)
WO (1) WO20071484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4048B2 (ja) * 2006-06-23 2013-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123505B2 (ja) *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328089B2 (ja) * 2006-06-23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多層不織布及び多層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8650727B2 (en) * 2008-05-27 2014-02-18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leaning sheet
US8850719B2 (en) 2009-02-06 2014-10-07 Nike, Inc. Layered thermoplastic non-woven textile elements
US8906275B2 (en) 2012-05-29 2014-12-09 Nike, Inc. Textured elements incorporating non-woven textil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textured elements
US20100199406A1 (en) * 2009-02-06 2010-08-12 Nike, Inc. Thermoplastic Non-Woven Textile Elements
US9682512B2 (en) 2009-02-06 2017-06-20 Nike, Inc. Methods of joining textiles and other elements incorporating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material
JP5270416B2 (ja) * 2009-03-25 2013-08-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20124B2 (ja) * 2009-05-14 2014-06-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透液性繊維不織布
JP5590834B2 (ja) * 2009-08-11 2014-09-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3052B2 (ja) * 2009-09-29 2014-11-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421720B2 (ja) * 2009-10-09 2014-02-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729948B2 (ja) 2010-08-31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5773604B2 (ja) * 2010-09-30 2015-09-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780731B2 (ja) * 2010-09-30 2015-09-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996766B2 (ja) * 2010-11-30 2012-08-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透液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5610B2 (ja) 2011-03-04 2015-0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448277B (zh)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JP5642009B2 (ja) * 2011-04-01 2014-12-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上記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上記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361965B2 (ja) 2011-04-28 2013-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20130074272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Charles A. Lachenbruch Moisture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 Cover
JP6092508B2 (ja) 2011-09-30 2017-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38144B2 (ja) * 2011-09-30 2015-06-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用不織布
JP6057664B2 (ja) 2011-12-28 2017-01-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17672B2 (ja) 2012-02-29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7055B2 (ja) 2012-02-29 2016-01-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3740B2 (ja) 2012-02-29 2016-01-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2821040B1 (en) 2012-02-29 2017-07-12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JP5963639B2 (ja) 2012-02-29 2016-08-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TWI557286B (zh) * 2012-03-07 2016-11-11 Uni Charm Corp Nonwoven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WO2013146711A1 (ja) 2012-03-30 2015-1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5726120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1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6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3951B2 (ja) 2012-04-02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5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16178B2 (ja) 2012-04-02 2017-04-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20130255103A1 (en) 2012-04-03 2013-10-03 Nike, Inc. Apparel And Other Products Incorporating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Material
JP5858859B2 (ja) * 2012-04-20 2016-02-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用の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6104550B2 (ja) * 2012-09-28 2017-03-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998000B2 (ja) 2012-09-30 2016-09-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US9480608B2 (en)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10070999B2 (en) 2012-10-31 2018-09-1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9474660B2 (en) 2012-10-31 2016-10-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9327473B2 (en) 2012-10-31 2016-05-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having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US9480609B2 (en)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JP5712194B2 (ja) * 2012-12-04 2015-05-07 花王株式会社 拭き取りシート用不織布基材
JP5712195B2 (ja) * 2012-12-04 2015-05-07 花王株式会社 拭き取りシート用不織布基材
US8701232B1 (en) 2013-09-05 2014-04-22 Nike, Inc. Method of form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trimmed knitted upper
JP5683742B1 (ja) 2014-06-30 2015-03-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US10190244B2 (en) 2015-07-31 2019-01-2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Forming belt for shaped nonwoven
BR112018002059B1 (pt) 2015-07-31 2023-02-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Embalagem de artigos para cuidados pessoais
US10858768B2 (en) 2015-07-31 2020-12-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JP6180605B2 (ja) * 2015-11-20 2017-08-16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7086081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PL3239378T3 (pl) 2016-04-29 2019-07-31 Reifenhä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Urządzenie i sposób do wytwarzania włóknin z włókien ciągłych
JP6860302B2 (ja) * 2016-07-14 2021-04-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0888471B2 (en) 2016-12-15 2021-01-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EP3558190B1 (en) 2016-12-20 2021-10-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elastomeric laminates with elastic strands unwound from beams
CN110191693B (zh) 2017-01-31 2022-01-04 宝洁公司 成型非织造布
WO2018144295A1 (en) 2017-01-31 2018-08-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CN110248628A (zh) 2017-01-31 2019-09-17 宝洁公司 成型的非织造织物和包括所述织物的制品
AU2017401502B2 (en) 2017-02-28 2023-02-0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for making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with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pertures
MX2019010204A (es) 2017-03-30 2019-10-07 Kimberly Clark Co Incorporacion de un area perforada en un articulo absorbente.
WO2019005910A1 (en) 2017-06-30 2019-01-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ON-WOVEN FABRIC
WO2019005906A1 (en) 2017-06-30 2019-01-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NON-WOVEN FABRIC
WO2019046363A1 (en) 2017-09-01 2019-03-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ASTOMERIC LAMINATES
US11147718B2 (en) 2017-09-01 2021-10-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Beamed elastomeric laminate structure, fit, and texture
US11925537B2 (en) 2017-09-01 2024-03-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Beamed elastomeric laminate structure, fit, and texture
CN111556909B (zh) 2017-11-22 2024-04-09 挤压集团公司 熔喷模头尖端组件和方法
US11547613B2 (en) 2017-12-05 2023-01-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tretch laminate with beamed elastics and formed nonwoven layer
US10765565B2 (en) 2018-01-25 2020-09-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psheets for absorbent articles
EP3806798B1 (en) 2018-06-12 2024-01-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Nonwoven fabrics and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shaped, soft and textured nonwoven fabrics
JP7321191B2 (ja) 2018-06-19 2023-08-04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機能形成されたトップシート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2022500221A (ja) 2018-09-27 2022-01-04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衣類様の吸収性物品
CN113473955B (zh) 2019-03-18 2023-03-28 宝洁公司 表现出高视觉分辨率的成型非织造布
US11999150B2 (en) 2019-05-03 2024-06-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Nonwoven webs with one or more repeat units
US12053357B2 (en) 2019-06-19 2024-08-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unction-formed top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11819393B2 (en) 2019-06-19 2023-11-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unction-formed top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8905A (en) * 1966-07-05 1969-08-05 Du Pont Apparatus for entangling fibers
US3486168A (en) * 1966-12-01 1969-12-23 Du Pont Tanglelaced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3485706A (en) * 1968-01-18 1969-12-23 Du Pont Textile-like patterned nonwoven fabrics and their production
US3766922A (en) * 1970-08-28 1973-10-23 Scott Paper Co Throw-away boy and girl diapers
US4016317A (en) * 1972-11-13 1977-04-05 Johnson & Johnson Nonwoven fabric
US4016319A (en) * 1974-09-17 1977-04-05 The Kendall Company Biaxially oriented nonwoven fabric having long and short fibers
US4186463A (en) * 1974-09-17 1980-02-05 The Kendall Company Apparatus for making biaxially oriented nonwoven fabr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038452A (en) * 1975-05-07 1977-07-26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ulky non-woven fabric
US4190695A (en) * 1978-11-30 1980-02-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ydraulically needling fabric of continuous filament textile and staple fibers
US4379799A (en) * 1981-02-20 1983-04-12 Chicopee Nonwoven fabric having the appearance of apertured, ribbed terry cloth
ZA82846B (en) * 1981-02-27 1983-01-26 Dexter Ltd C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patterned non-woven fabric
US4612226A (en) * 1982-01-22 1986-09-16 Chicopee Fabric having excellent wiping properties
US4787947A (en) * 1982-09-30 1988-11-29 Chicope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patterned belt bonded material
US4714466A (en) * 1985-01-25 1987-12-22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member for tampon
US4735842A (en) * 1985-09-26 1988-04-05 Chicopee Light weight entangled non-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US4695500A (en) * 1986-07-10 1987-09-22 Johnson & Johnson Products, Inc. Stabilized fabric
JPH0737702B2 (ja) * 1986-12-31 1995-04-26 ユニ・チヤ−ム株式会社 開孔模様を有する不織布
JPH02169718A (ja) 1988-12-15 1990-06-2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系熱融着性繊維及びその不織布
JP2728921B2 (ja) 1989-03-01 1998-03-18 花王株式会社 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EP0418493A1 (en) * 1989-07-28 1991-03-27 Fiberweb North America, Inc. A nonwoven composite fabric combined by hydroentangling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A2090795A1 (en) * 1992-11-19 1994-05-20 Donald Joseph Sand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ling absorbent materials in an absorbent product
EP0636727A1 (en) * 1993-07-27 1995-02-01 Japan Vilene Company, Ltd. A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0724420B1 (en) * 1993-10-21 2000-02-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atamenial absorbent structures
JP2986689B2 (ja) 1994-08-29 1999-12-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ワイパーの製造方法
DE4437165A1 (de) 1994-10-18 1996-04-25 Hpp & C Marketing Consultants Unidirektional flüssigkeitsdurchlässige Bahn
JP3058572B2 (ja) * 1994-12-13 2000-07-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
US5897547A (en) * 1995-02-16 1999-04-2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elastically extensible landing member
JPH08216310A (ja) 1995-02-17 1996-08-27 Nippon Kyushutai Gijutsu Kenkyusho:Kk 多孔性溶結複合体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MY117643A (en) * 1996-02-29 2004-07-31 Uni Charm Corp Liquid-permeable topsheet for body exudates absorbent arti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U6464698A (en) * 1997-03-21 1998-10-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Dual-zoned absorbent webs
JP3510089B2 (ja) 1997-09-22 2004-03-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の透液性表面シートおよび該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366849B2 (ja) 1997-12-26 2003-01-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開孔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SG83698A1 (en) * 1998-01-16 2001-10-16 Uni Charm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ater disintegratable non-woven fabric and the water disintegratable non-woven fabric
JPH11342154A (ja) * 1998-06-03 1999-12-14 Uni Charm Corp 体液吸収性物品
US6855424B1 (en) * 1998-12-28 2005-02-15 Kin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reathable composite elastic material having a cellular elastomeric film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3623392B2 (ja) * 1999-03-18 2005-02-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0290863A (ja) 1999-04-05 2000-10-17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製造装置
US6867156B1 (en) * 1999-04-30 2005-03-1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aterials having z-direction fibers and fold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3748743B2 (ja) * 1999-10-04 2006-02-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37775B2 (ja) * 2000-03-24 2004-06-14 花王株式会社 嵩高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59533B2 (ja) * 2000-04-25 2004-09-02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絡合不織布とこれを用いた清拭シートおよび湿潤性シート
JP3877953B2 (ja) 2000-10-31 2007-0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不織布製表面シート
US6610173B1 (en) 2000-11-03 2003-08-2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hree-dimensional tissu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3845260B2 (ja) 2001-02-16 2006-11-1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伝送路
JP4548814B2 (ja) * 2001-02-23 2010-09-22 株式会社クラレ 不織布
US6582798B2 (en) * 2001-06-06 2003-06-24 Tredegar Film Products Corporation Vacuum formed film topsheets having a silky tactile impression
US6802932B2 (en) * 2001-06-08 2004-10-12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587831B2 (ja) 2001-08-10 2004-11-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AU2003217945A1 (en) * 2002-03-06 2003-09-22 Polymer Group, Inc. Method for improvemed aperture clarity in three-dimensional nonwoven fabrics and the products thereof
JP4244128B2 (ja) * 2002-10-03 2009-03-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陰唇間パッド構成用の表面側シートおよび陰唇間パッド
JP4130397B2 (ja) 2003-09-25 2008-08-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前記表面シート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および前記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1046896B1 (ko) * 2004-06-17 2011-07-06 구라레파스닝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포제 면 파스너
DE102005036759A1 (de) 2005-02-28 2006-08-31 Fleissner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lastischen Musterung und Perforation einer Warenbahn sowie ein entsprechend hergestellter Stoff
JP5069891B2 (ja) * 2006-06-23 2012-1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069890B2 (ja) * 2006-06-23 2012-1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123511B2 (ja) *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25080A (ja) 2008-02-07
US8143177B2 (en) 2012-03-27
JP5328088B2 (ja) 2013-10-30
KR101423790B1 (ko) 2014-07-25
EP2034069B1 (en) 2015-07-01
KR20090023339A (ko) 2009-03-04
MY148486A (en) 2013-04-30
EP2034069A4 (en) 2011-05-18
US20070298671A1 (en) 2007-12-27
WO2007148499A1 (ja) 2007-12-27
EP2034069A1 (en) 2009-03-11
TW200813279A (en) 200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6739B (zh)
TWI326319B (zh)
TWI343432B (zh)
TWI343431B (zh)
TWI327181B (zh)
KR101423792B1 (ko) 부직포
TWI336359B (zh)
TWI343430B (zh)
JP5328089B2 (ja) 多層不織布及び多層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8002034A (ja) 不織布、不織布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