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631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6319B
TWI326319B TW96121596A TW96121596A TWI326319B TW I326319 B TWI326319 B TW I326319B TW 96121596 A TW96121596 A TW 96121596A TW 96121596 A TW96121596 A TW 96121596A TW I326319 B TWI326319 B TW I3263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portions
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fi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21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9034A (en
Inventor
Yuki Noda
Hideyuki Ishikawa
Satoru Mizutani
Akihiro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09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9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6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63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otherwise than in a plane, e.g. in a tubular wa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32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32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10T428/24331Composite web or sheet including nonapertured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7Parallel ribs and/or groo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95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and varying den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95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and varying density
    • Y10T428/24603Fiber containing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92Density or compression of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1326319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不織布。 【先前技術】 以往以來,不織布是使用於紙尿布或生理用衛生棉等 的衛生用品、除塵紙等的清掃用品、口罩等的醫療用品之 各種寬廣區域。如此,不織布是在不同的各種區域中被使 用,但實際上,使用於各區域的製品之情況,需要製造成 適合於各製品的用途之性質或構造。 不織布是例如藉由乾式法或濕式法等,形成纖維層( 纖維網),在藉由化學黏合法或熱黏合法等,使形成纖維 層之纖維彼此結合,來加以形成的。亦存在有包含在使形 成纖維層的纖維結合之製程,對此纖維層,反復刺上多數 的織針的方法、或由外部對噴射水流的方法等之纖維層施 加物理性力量之方法。 但’這些方法僅是使纖維彼此纏絡,非調整纖維層之 纖維的定向或配置、及纖維層的形狀等。即,以這些方法 所製造的僅爲單純薄片狀之不織布。 又,亦被提案有設有開口之不織布。爲了將開口形成 於不織布’揭示有下述方法,即’在朝外側突出的織針等 的突起之陽模與承接該突起之承接側的支承體之間,夾持 不織布,藉由使突起部分貫通於不織布,來加以立體地形 成開口之方法寺(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6-330443號公 (2) (2)1326319 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這樣的不織布是藉由構成不織布的纖維聚合體, 嚙入至突起部分與承接側的支承體之間,來形成凹凸或開 口。因此,例如,凸部的壁部分或開口的周緣部分等之纖 維被壓縮,使得纖維密度變高,進一步加熱予以不織布化 時,亦會有薄膜化之情況。 因此,例如,將這樣的不織布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的表 面薄片等之情況時,會有纖維密度高的凸部或薄膜化的開 口周緣,液體變得不易透過之情況。於是,當大量的液體 到達凸部或開口周緣之情況時,會產生下述可能性,即, 液體會滯留於該不織布,弄髒穿用者的肌膚等,或造成不 舒服感。 本發明是針對形成有凹凸或開口之不織布,其目的在 於提供在凸部或凹部等,調整成可使液體容易透過之不織 布。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們找出’利用對以具有預定的不通氣部之通 氣性支承構件由下面側所支承的纖維網,由上面側噴吹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使構成該纖維網之纖維移動,能 夠形成開口或凹凸,而完成了本發明。 -6- (3) (3)1326319 (1) 一種不織布,是具有第一縱方向與第2方向之 不織布,其特徵爲:具有:以沿著前述第1方向的方式所 形成的複數個開口部;在前述複數個開口部之預定的開口 部與形成於該預定的開口部與在前述第1方向相鄰的開口 部之間的複數個連結部,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其各自定向 於前述第2方向的第2方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定向於前 述第1方向的第1方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 C 2 )如(1 )所記載之不織布,其中,前述複數個開 口部,該複數個開口部各自的周緣之纖維是沿著該複數個 開口部各自的周緣定向。 (3) 如(1)或(2)所記載之不織布,其中,前述 複數個開口部各自大致呈圓形或大致呈橢圓形狀。 (4) 如(1)至(3)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其 中’各自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前述複數個開口部的前述第 1方向之長度爲0.1至5mm。 (5) 如(1)至(4)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其 中’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及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形成於:在該 不織布的第一面側,凹陷於厚度方向之複數個溝槽部, 該不織布進一步具有:鄰接成沿著前述複數個溝槽部 之預定的溝槽部,在前述第一面側,朝厚度方向突出的複 數個凸狀部。 (6) 如(5)所記載之不織布,其中,各自前述複數 個溝槽部’該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高度爲前述複數個凸狀 部各自的前述高度的9 0%以下。 (4) (4)1326319 (7)如(5)或(6)所記載之不織布,其中,前述 複數個凸狀部之預定的凸狀部’其前述高度是與夾持前述 複數個溝槽部之預定的溝槽部而相鄰的凸狀部不同。 (8 )如(5 )至(7 )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其 中,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分別在前述複數個溝槽部’進〜步 朝該不織布之厚度方向凹陷。 (9) 如(5)至(8)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其 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各自的頂部大致呈扁平狀。 (10) 如(5)至(9)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其 中,在該不織布之與形成有前述複數個溝槽部及前述複數 個凸狀部的面相反側的面之第二面,形成有朝與前述凸狀 部之突出方向相反側突出的複數個區域。 (11) 如(5)至(10)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其中,在前述第1方向,呈波狀起伏。 (12) 如(5)至(9)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其 中,該不織布之前述第二面側大致呈平坦。 (13) 如(5)至(12)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各自之複數個側部’其前述第1 方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前述第2方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 禹。 (14) 如(5)至(13)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其各自由該預定的凸狀部的前 述第一面側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較由前述預定的凸狀部 的前述第二面側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大。 -8- (5) 1326319 (15 )如(5 )至(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 夾持的區域之複數個中央 複數個中央部各自之纖維 纖維密度高,且較前述複 (16 )如(5 )至(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 下,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 〇 (17 )如(5 )至( 其中,前述複數個連結部 基量較前述複數個凸狀部 (18 )如(5 )至( 其中,前述複數個凸狀部 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 (19 )如(1 )至( 其中,該構成不織布的纖 〔發明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針對 夠提供調整成在凸部或凹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說 )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別具有受到前述複數個側部所 ,前述複數個中央部分別是該 度較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自的 個側部各自的纖維密度低。 )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自之纖維密度爲0.20g/cm3以 之纖維密度爲〇.20g/cm3以下 )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這些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自之 自的基量低。 )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自的基量爲1 5至250g/m2, 的基量爲5至200g/m2。 )中任一個所記載之不織布, 混合有撥水性纖維。 成有凹凸或開口之不織布,能 等,液體容易透過之不織布。 用來實施本發明之理想形態。 -9- (6) (6)1326319 圖1A是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平面圖。圖1B是第 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底面圖。圖2是圖1之區域Y的放 大斜視圖。圖3 A是將細長狀構件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於網 狀支承構件的支承構件之平面圖。圖3B是將細長狀構件 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於網狀支承構件的支承構件之斜視圖。 圖4A是圖3的網狀支承構件之平面圖。圖4B是圖3的網 狀支承構件之斜視圖。圖5是顯示在纖維網之下面側支承 於圖3的支承構件之狀態,對上面側噴吹氣體製造圖1的 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狀態的圖。圖6是說明第1實施 形態的不織布製造裝置之側面圖。圖7是說明圖6的不織 布製造裝置之平面圖。圖8是圖6之區域Z的放大斜視圖 。圖9是圖8之噴出部的底面圖。圖10A是形成有複數個 橢圓狀的開口之板狀支承構件的平面圖。圖10B是形成有 複數個橢圓狀的開口之板狀支承構件的斜視圖。圖11是 線呈螺旋狀編入,在該間隙形成有複數個孔部之支承構件 的放大平面圖及放大斜視圖。 圖1 2是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圖1 3 是第3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圖1 4是將細長 狀構件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於具有波狀的起伏之網狀支承構 件的支承構件的斜視圖。圖1 5是第4實施形態之不織布 的放大斜視圖。圖16是第5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 視圖。圖17是形成有複數個橢圓狀的開口部的板狀支承 構件的放大斜視圖。圖1 8是顯示在纖維網之下面側支承 於圖1 7的板狀支承構件之狀態,對上面側噴吹氣體製造 -10- (7) (7)1326319 圖16的第5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狀態的圖。圖19是第6 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20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的表 面薄片之情況的斜視斷面圖。圖21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 使用於紙尿布的表面薄片之情況的斜視圖。圖22是將本 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使用之情況的斜 視斷面圖。圖23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 最外部來使用之情況的斜視圖。 本發明的不織布爲至少形成有預定的開口部之不織布 〔1〕第1實施形態 根據圖1至圖11,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1實 施形態。 〔1 · 1〕形狀 如圖1A、圖1B、圖2或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 織布120是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3之不織布。詳細而言, 不織布12〇是在該不織布120的一面側,複數個溝槽部1 沿者作爲第1方向之長方向,以大致呈等間隔並列地形成 ,並且在該溝槽部1,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3之不織布。 此複數個開口部3分別形成大致呈圓形狀或大致呈橢圓狀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溝槽部1是以大略等間隔並列地 形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能以不同的間隔形成,亦可 -11 - (8) (8)1326319 形成溝槽部1彼此的間隔變化β 又’在複數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分別形成有複數個 凸狀部2。凸狀部2是與溝槽部1同樣地,以大致等間隔 ,並列地形成。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20的凸狀部2的高 度(厚度方向),大致均等,但亦可例如形成相互鄰接之 凸狀部2的高度不同。例如,藉由調整例如後述的噴出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噴出口 9 1 3的間隔,能夠調整凸 狀部2的高度。例如,例如藉由縮窄噴出口 9 1 3的間隔, 能夠降低凸狀部2的高度,相反地,藉由增大噴出口 913 的間隔,可提高凸狀部2的高度。且,藉由將噴出口 913 的間隔呈交互地成爲狹窄的間隔與寬廣的間隔,亦可交互 地形成高度不同的凸狀部2。又,如此,若凸狀部2的高 度部分地產生變化的話,由於與肌膚的接觸面積降低,故 亦會產生減低對肌膚之負擔的優點。 又,在本實施形態,不織布12〇之凸狀部2的該不織 布120之厚度方向之高度是形成較溝槽部1高。具體而言 ,是可舉出例如由0.3至15mm,理想爲〇,5至5mm»又 ,凸狀部2之橫向即寬度方向之長度爲〇.5至30mm,理 想爲1·〇至l〇mm。又,夾持溝槽部1,並隣接之凸狀部2 的頂點間的距離爲0.5至30mm,理想爲3至lOmn^ 又,溝槽部1的不織布120之厚度方向之高度是形成 爲較凸狀部2低。具體而言,爲凸狀部2的厚度方向之高 度的90%以下,理想爲1至50%,更理想爲5至20%。在 此,厚度方向之高度爲〇%是指,該部位爲開口部3。 -12 - (9) (9)1326319 溝槽部1的寬度方向之長度,可舉出例如爲0.1至 30mm,理想爲0.5至10mm。夾持凸狀部2並相鄰的溝槽 部1彼此間的間距,可舉出例如爲0.5至20mm,理想爲3 至 10mm。 藉由作成這樣的設計,在例如使用該不織布120作爲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能夠形成:適合在排泄多 量的預定液體之際不易廣泛地滲於表面之溝槽部1。又, 即使在施加了過剩的外壓之際,凸狀部2成爲被壓潰的狀 態,也容易維持溝槽部1之空間,即使在施加有外壓之狀 態下排泄預定液體之情況,也不易廣泛地滲於表面。且, 即使一旦被吸收體等所吸收的預定液體在外壓下倒流的情 況,由於藉由在該不織布120的表面形成凹凸,對肌膚之 接觸面積少,故會有不易廣泛地再附著於肌膚之情況。 在此,溝槽部1或凸狀部2的高度、間距、或寬度的 測定方法如下述。例如,在無加壓的狀態下將不織布1 20 載置於工作台上,以顯微鏡,從不織布120的斷面照片或 斷面影像進行測定。 在測定高度(厚度方向之長度)之際,以由織布120 的最下方位置(即工作台表面)朝上方之凸狀部2及溝槽 部1的各自的最高位置作爲高度來進行測定。 又,凸狀部2的間距是測定相互相鄰之凸狀部2的中 心位置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樣地,溝槽部1的間距是測定 相互相鄰之溝槽部1的中心位置彼此之間的距離。 測定凸狀部2的寬度之際,測定由不織布120的最下 -13- (10) (10)1326319 方位置(即工作台表面)朝上方之凸狀部2的底面的最大 寬度,同樣地溝槽部1也進行測定。 在此,凸狀部2的斷面形狀未特別限定。例如圓頂狀 、梯形狀、三角狀、Ω狀、四角狀等。爲了使肌膚觸感良 好,凸狀部2的頂面付近及側面,理想爲曲面。又,爲了 受到外壓’使凸狀部2被壓潰,亦可維持溝槽部1之空間 ,理想爲由凸狀部2的底面至頂面,寬度變窄。作爲凸狀 部2的理想斷面形狀,大致圓頂狀等的曲線(曲面)。 又,如圖1A、圖1B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 布120是在溝槽部1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3之不織布。此 複數個開口部3各自的形狀,形成大致呈圓形狀或大致呈 橢圓狀。又,在該複數個開口部各自之間,形成有連結部 4,來將鄰接於該溝槽部1之凸狀部2彼此相連。換言之 ’以預定間隔所形成的複數個連結部4可稱爲,將凸狀部 2與鄰接該凸狀部2的凸狀部2連結。 在本實施形態,開口部3以每個大致等間隔形成,但 不限於此,亦能以每個不同間隔來形成。 開口部3的每一個作爲第1方向之長方向之長度及作 爲第2方向之寬度方向之長度,可舉出例如均爲〇.1至 5mm,理想爲0.5至4mm。又,夾持連結部4並相互相鄰 之開口部3的間距,可舉出例如是〇.5至30mm,理想爲1 至 1 0 m m。 連結部4之對不織布120的厚度方向之高度,可舉出 例如是與凸狀部2的對不織布120的厚度方向之高度相等 -14- (11) (11)1326319 以下,理想爲2 0至1 〇 〇 %,更理想爲4 〇至7 Ο %。 又’該連結部4的每一個該不織布120的長方向之長 度及寬度方向之長度’可舉出例如〇.〗至5mm,理想爲 0.5至4mm。又,夾持開口部3而相互相鄰之連結部4的 頂點間的間距,可舉出例如〇. 5至3 0 m m,理想爲1至 10mm。 又’連結部4的該不織布的長方向之斷面形狀,大致 呈四角形狀。再者’連結部4的長方向之斷面形狀、不限 於大致呈四角狀,亦可爲圓頂狀、梯形狀、三角狀、Ω狀 等’未被特別限定。爲了抑制溝槽部1之預定的液體之擴 散,理想爲大致呈四角形狀。又,不會因過剩的外壓下, 造成連結部4與肌膚等接觸,賦予異物感,該連結部4的 頂面呈平面或曲面爲佳。 〔1.2〕纖維定向 如圖2所示’該不織布120是形成有:定向於作爲第 1方向之長方向的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分別不同之區域。 換言之,形成有定向於作爲第2方向之寬度方向的横定向 纖維的含有率分別不同的區域。分別不同的區域,可舉出 例如溝槽部1、凸狀部2之側部8、受到相鄰的側部8所 夾持之中央部9等。 在此,纖維101定向於第1方向(縱方向)是指,纖 維101對第1方向(在此是經由製造不織布的機械,不織 布或纖維網送出的方向(MD方向))之預定的縱方向, -15- (12) (12)1326319 定向於+4 5度至-45度的範圍內,又,將定向於第1方向 之纖維稱爲縱定向織維。又,纖維101定向於第2方向( 不織布之預定的横方向)是指,纖維101對第2方向(在 此是對MD方向呈正交的方向(CD方向))之不織布的 預定的寬度方向,定向於+4 5度至-45度的範圍內,又, 將定向於第2方向之纖維稱爲横定向纖維。 側部8是指凸狀部2的兩側部之區域,該側部8之纖 維101’形成定向於該沿著凸狀部2的長方向之方向的纖 維變多。例如,側部8之纖維101是比起該凸狀部2的中 央部9 (両側部8之間的區域)之纖維1 〇 1的定向,定向 於長方向的纖維多。例如,側部8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 ,可舉出例如爲55至100%,更理想爲60至100%。在側 部8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5 5 %低的情況時,在製造不 織布之際’會有不織布受到裝置所拉引,該側部8被拉伸 的情況。且’亦會有受到側部8拉伸,造成溝槽部1或後 述的中央部9亦同樣地因不織布受到裝置所拉引,而被拉 伸的情況。 中央部9是夾持於在凸狀部2成爲兩側部之側部8之 間的區域’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側部8低的區域。該中 央部9,理想爲縱定向纖維與横定向纖維適當地混合。 例如,形成:中央部9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爲較側 部8之縱定向纖維含有率低10%以上,並較溝槽部1的底 部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出10 %以上。具體而言,中央 部9之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理想爲40至80 %的範圍。 -16- (13) (13)1326319 溝槽部1爲直接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例如 熱風)來形成,並且形成有開口部3及連結部之區域。當 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時,受到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所噴出的部分凹陷於厚度方向之同時,在所噴吹的 部分,定向於長方向之纖維101 (縱定向纖維)朝側部8 噴靠。又,藉由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及/或 對後述的支承構件220的不通氣部進行噴吹而改變其流動 方向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使得定向於寬度方向的 纖維1 〇 1 (横定向纖維)朝連結部4側噴靠。如此,溝槽 部1的連結部4之纖維101是定向於與該溝槽部1的長方 向交叉的方向、具體而言全體定向於寬度方向。因此,開 口部3的周緣之纖維1〇1是沿著開口形狀定向。 因此,在該不織布120,溝槽部1的連結部4的縱定 向纖維的含有率最低。換言之,連結部4,橫定向纖維的 含有率最高。具體而言,横定向纖維的含有率形成爲55 至100%,更理想爲60至100%。横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 5 5 %小的情況時,如後述般,由於溝槽部1的基量低,故 不易提高對寬度方向之不織布的強度。於是,在例如使用 該不織布120作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在使用 該吸收性物品中,會產生因與身體之摩擦,在寬度方向產 生扭曲或破損之危險性。 纖維定向的測定,是使用基恩斯(Keyence )股份有 限公司製之數位顯微鏡V Η X-1 00來進行,藉由以下的 測定方法進行。(1)將樣品安裝於觀察台上,使長方向 -17- (14) (14)1326319 成爲適當方向’ (2)除去不規則地突出至正前的纖維, 使透鏡的焦點與樣品之最正前方的纖維對正,(3)設定 聚焦深度’將樣品的3D圖像製作於p C畫面上。其次, (4)將3D圖像變換成2D圖像,(5)在畫面上,畫出 :在測定範圍,將長方向適時地進行分隔之複數條平行線 。(6)在畫出平行線並細分化之各單元,觀察纖維定向 爲第1方向(長方向)或第2方向(寬度方向),測定朝 向各自的方向之纖維條數。然後,(7)藉由計算對設定 範圍內之全纖維條數,朝向第1方向(長方向)之纖維定 向的纖維條數的比例、與朝向第2方向(寬度方向)之纖 維定向的纖維條數的比例,能夠進行測定、算出。 〔1 · 3〕纖維疎密 如圖2所示,凸狀部2是調整成比起溝槽部1,纖維 101的纖維密度變高。又,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是可依據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例如熱風)的量或張力等的諸 多條件,任意地調整。 凸狀部 2之纖維密度,可舉出例如 0.0〇5至 0.20g/cm3,理想爲0.007至〇.〇7g/cm3。在該凸狀部2的 纖維密度較〇· 〇〇 5g/cm3低之情況時’會有下述情況’即’ 不僅受到含於該凸狀部2之液體的自重或外壓,使得凸狀 部2容易被壓潰,且會有一旦被吸收的液體在加壓下容易 逆流返回之情況。又,凸狀部2的纖維密度較〇.2〇g/cm3 大之情況時,會有下述情況’即’變得不易使到達該凸狀 -18- (15) (15)1326319 部2之預定液體朝下方移行,液體滞留於該凸狀部2’對 使用者賦予濕黏感。 溝槽部1是調整成平均纖維密度較凸狀部2低。該溝 槽部1全體的平均纖維密度,具體而言,可舉出例如 0.002 至 0.18g/cm3,理想爲 0.005 至 0.05g/cm3。溝槽部 1 全體的平均纖維密度較〇.〇〇2g/Cm3低之情況時,例如在將 該不織布120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等之情況,會有該不織布 120容易破損的情況。又,較0.1 8g/cm3高之情況,由於 液體不易朝下方移行,因此會有滯留於該溝槽部1的底部 ,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之可能性》再者,溝槽部1的底部 的平均纖維密度是能依據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例如 熱風)的量或張力等的諸多條件,任意地調整。 又,溝槽部1之連結部4的纖維密度,可舉出例如 0.00 5 至 0.20g/cm3,理想爲 0.007 至 〇. 1 〇g/cm3。在連結 部4的纖維密度爲較〇.〇〇5g/cm3低的情況時,會有下述情 況產生’即’被施加過剩的外壓,而壓潰了凸狀部2之情 況,該連結部4也同樣地被壓潰。 一方T、連結部4的纖維密度爲較〇_20g/cm3高的情 況時’會有下述情況,即,落入至溝槽部1的預定液體聚 積於連結部4,過剩的外壓施加至該不織布120,直接與 肌膚接觸的情況時,賦予潮濕感的情況。 又’該不織布120是形成:由該不織布i2〇的厚度方 向之其中一方的面側即形成有溝槽部1及凸狀部2的面側 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較由與該不織布1 2 〇的厚度方向 -19- (16) (16)1326319 形成有溝槽部1及凸狀部2的面側相反側之另一方的面側 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低。 在後述的支承構件220上所搬送的纖維網100具有下 述傾向,即,藉由重力,朝與纖維101之噴吹有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面相反側的面側移動,接近該相反側的 面側的部位的纖維間距離變窄。一方面,具有下述傾向, 即,隨著接近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面側,纖維 間距離變廣》 又,由於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故接近網狀 支承構件220側之纖維1 〇1是被緊壓於該支承構件220, 朝向支承構件220之平面方向者。藉此,纖維間距離進一 步變窄,且纖維彼此容易變得密集。又,當在這樣的狀態 ,進行烘烤處理等時,纖維彼此被熱熔著,纖維101的自 由度變低,纖維間之空間面積率也變低。 另外,也具有下述者,即,隨著朝向由支承構件220 側的面所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面側,纖維彼此 不會被過度地壓潰,又,在凸狀部2,藉由所噴吹的主要 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接觸支承構件220而彈回,使得纖維 101部分地朝向成對該支承構件220呈垂直。在這樣的狀 態下,藉由纖維彼此被熱熔著,纖維間之空間面積率變高 〇 在此,空間面積率是指對總面積,未存在有纖維之空 間面積的比例。又,空間面積率的測定方法如下。 測定機器是使用基恩斯(Keyence )股份有限公司製 -20- (17) (17)1326319 之數位顯微鏡V HX-100。首先,(1)樣品安裝於測定機 器,使在觀察台上,沿著溝槽部i及凸狀部2之方向成爲 縱方向’ (2)在凸狀部2的頂點,由凸狀部2所突出的 面和由與凸狀部2所突出的面相反側的面分別進行以下的 測定。 適當地設定測定機器的透鏡倍率與電腦畫面上的倍率 ’使透鏡的焦點對準樣品的最正前側的纖維(除了不規則 突出至正前的纖維)。然後,(4)適當地設定照相深度 ,作成樣品的3 D圖像。 (5 )將3D圖像變換成2D圖像,將所設定之體積予 以平面化,界定該範圍內之纖維間的空間。進一步(6 ) 對2D圖像進行二元化處理,將存在有纖維之部位作成白 色,將部存在之部位作成黒色。然後,(7)使顔色反轉 ,將不存在有纖維的部位做成白色,測定白色化之面積等 〇 在此,在本件中,每次將倍率設爲3 00倍、照相深度 設爲220μιη ( 20μιη,進行1次照相,共計進行1 1次照相 ),測定1 0測定,採取平均値。 再者,空間面積率如以下所計算。 空間面積率(%) =(空間總面積(mm2)/測定範圍面積 (mm2)) X 1 00 在此,空間總面積是能以(測定時的空間總面積/測 定時的放大倍率)算出,又’測定範圍面積是能以(測定 時的測定範圍面積/測定時的放大倍率)算出。 -21 - (18) 1326319 由於空間面積率越高’意味著纖維間距 故纖維容易移動且自由度高。且’利用以開 維間距離部分廣的不織布’空間1個的平均 而不織布之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 維間距離變廣。因此’例如’將該不織布使 品等之情況,能夠全體地降低排泄物等的預 不織布120時的抵抗,能夠容易進行遺體對 行。 在此,空間1個的平均空間面積是指, 的空間對預定的範圍內之不存在有纖維的空 積的比例。能利用以下的計算式加以計算。 空間面積(mm2/個)=(空間總面積( 數(個)) 凸狀部2之由該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的 空間面積率 '和由與該凸狀部2所突出的面 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之差是5 %以上,理想| 更理想爲1 5至4 0 %。 又,由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的面所測定 率是50至1〇〇%,理想爲50至90%,更理充 〇 且,由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的面所測定 的平均空間面積是 3000μιη2以上,理3 30000pm2,特別理想爲 5000 至 20000μηι2。 離越廣且粗, 口處理等,纖 空間面積高, 面之全體之纖 用於吸收性物 定液體透過該 吸收體等之移 不存在有纖維 間個數之總面 nm2) /空間個 面所測定到的 相反側的面所 《5至80%, 到的空間面積 美爲5 0至8 0 % 到的空間1個 爲 3000 至 -22- (19) (19)1326319 〔1.4〕基量 不織布120全體的平均基量,具體而言,可舉出例如 是10至200g/m2,理想爲20至100g/m2。在將該不織布 120使用於例如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在平均基 量較l〇g/m2低之情況時,會有在使用中容易破損之情況 。又,該不織布120的平均基量較200 g/m2高之情況時, 則會有變得無法圓滑地進行使所到達的液體朝下方移行之 情況。 凸狀部2是比起溝槽部1,纖維101的基量調整成較 高。在此,凸狀部2之中央部9的基量,可舉出例如15 至25 0g/m2,理想爲20至120g/m2。該中央部9的基量較 1 5 g/m2低之情況,會有下述情況,即,不僅容易受到含於 該中央部9之液體的自重或外壓所壓潰,且一旦被吸收的 液體在加壓下容易逆流返回。又,中央部 9之基量較 2 5 Og/m2大之情況,所到達的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 液體滞留於該中央部9,產生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情況 〇 且,該凸狀部2之側部8之基量是能依據主要由氣體 所構成的流體(例如熱風)的量或張力等的諸多條件,任 意地調整。具體而言,該側部8之基量,可舉出例如是20 至28 0g/m2 ’理想爲25至150g/m2。該側部8之基量較 2 Og/m2低之情況,會有因施加於寬度方向之張力,造成側 部8被拉伸的情況。又,該側部8之基量較2 8 Og/m2高之 情況,則會有到達該側部8之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 -23- (20) (20)1326319 造成滯留於側部8,產生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可能性。 溝槽部1的平均基量是調整成:比起凸狀部2,纖維 101的平均基量低。又,溝槽部1之平均基量是調整成: 比起該不織布120全體之平均基量低。例如,溝槽部1的 底部11之平均基量,可舉出例如是3至150g/m2,理想爲 5至80g/m2。該溝槽部1的底部η之平均基量較3g/m2 低之情況時,會有在使用中容易產生破損之情況。又,該 溝槽部1的底部11之平均基量較15 Og/m2高之情況時, 因到達該溝槽部1之液體變得不易朝下方移行,造成滯留 於溝槽部1,會有對使用者賦予濕黏感的可能性。 且’溝槽部1全體的平均基量是調整成:較凸狀部2 全體之平均基量低。具體而言,溝槽部1全體的平均基量 是對凸狀部2的平均基量,呈90%以下,理想爲3至90% ,特別理想爲3至70%。溝槽部1全體的平均基量對凸狀 部2的平均基量高於90%之情況時,會產生下述情況,即 ’落入至溝槽部1之液體朝不織布120的下方移行時的抵 抗變高,液體由溝槽部1溢出的情況。又,溝槽部1的底 部的基量對凸狀部2之基量,低於3 %之情況時,在例如 該不織布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之情況,會產生在 吸收性物品使用中,表面薄片容易破損之情況。 又’連結部4的基量,可舉出例如5至200 g/m2,理 想爲10至100 g/ m2。在該連結部4的基量較5 g/ m2低的 情況時,會有下述情況產生,即,被施加過剩的外壓,而 壓潰了凸狀部2之情況,該連結部4也同樣地被壓潰。連 -24 - (21) (21)1326319 結部4的基量較200g/ m2高的情況時,會有下述情況,即 ,落入至溝槽部1的預定液體聚積於連結部4,過剩的外 壓施加至該不織布120,直接與肌膚接觸的情況時,賦予 潮濕感的情況。 〔1 .5〕其他 在使用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例如吸收或透過預定液 體之情況時,溝槽部1是使液體透過,因凸狀部2爲孔構 造,不易保持液體。且,形成於溝槽部1之開口部3除了 液體,亦可使固體透過。 因在溝槽部1形成有複數個開口部3,所以成爲適合 使液體及固體透過者。且,由於溝槽部1的底部之纖維 101定向於寬度方向,故能夠防止:液體過度流動於溝槽 部1的長方向且擴散。因溝槽部1是不受基量低的影響, 仍將纖維101定向於該溝槽部1的寬度方向(CD定向) ,所以可提高不織布對寬度方向之強度(CD強度)。 凸狀部2的基量調整變高,藉此纖維條數增大,因此 熔著點數增加,維持了孔構造。 在凸狀部2,基量及纖維密度調整成較中央部9高的 側部8形成爲:支承凸狀部2的中央部9。即,側部8是 由於纖維101的大部分定向於長方向的,故,纖維間距離 變短,藉此,纖維密度提高,因此剛性也提高。藉此,成 爲該側部8維持凸狀部2全體,能夠防止凸狀部2被外壓 等所壓潰。 -25- (22) (22)1326319 又’溝槽部1是每單位面積的横定向纖維的含有率較 中央部9高,側部8是每單位面積的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 較中央部9高。在中央部9,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101 較溝槽部1或側部8多。藉此,即使因例如荷重施加於中 央部9造成凸狀部2的厚度減少,在解除了荷重之情況, 容易藉由該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101的剛性,返回至原 來的高度。即,能夠形成壓縮回復性高的不織布。 〔1.6〕製造方法 如圖6至圖11所示,以下,說明關於製造本實施形 態之不織布120之方法。首先,將纖維網100載置於作爲 通氣性支承構件之支承構件220上面側。換言之,網狀支 承構件220由下側支承纖維網100。 然後’使支承著此纖維網1 0 0的狀態之支承構件2 2 0 朝預定方向移動,由該移動的纖維網100的上面側,連續 地噴吹氣體,藉此能夠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20。 如圖6、圖7所示,製造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丨20之 不織布製造装置90是由下方側(另一方的面側)支承作 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100的通氣性支承構件200;對藉 由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由下方側(另一方的面側)所支承 的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100,由作爲該纖維聚合體之織維 網100之上方側(一方的面側),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之噴吹手段的噴出部910及未圖示的送氣部;及將 作爲纖維聚合體之織維網100朝預定方向F移動的移動手 -26- (23) 1326319 段之輸送機930。 通氣性支承構件200是例如具備:由纖維網 面側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能夠通 氣性支承構件200之配置有纖維網100側相反側 通氣部;及由纖維網100之上面側所噴吹的主要 構成的流體不能通氣於通氣性支承構件200之下 成纖維網100之纖維101不能朝通氣性支承構件 反側移動的不通氣部之支承構件。 作爲在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通氣性支承構件 舉出例如圖3所示,在預定的網狀構件以預定的 配置不通氣部之構件,或如圖10所示,在不通 狀構件形成複數個預定的孔部之構件等。 作爲在該預定的網狀構件以預定的圖案結構 氣部之構件,可舉出例如在圖4所示的網狀支承 的一面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有作爲不通氣部之細 225的支承構件220 (圖3 )。在此,能將適宜變 通氣部之細長狀構件22 5的形狀或配置者作爲其 形態加以表示。不通氣部,除了將圖3所示的細 22 5配置於網狀支承構件210的一面之情況外, 掩埋通氣部之網眼(例如,藉由銲錫、樹脂等) 成。 作爲在該不通氣性的板狀構件形成複數個預 的構件,可舉出例如圖1〇所示的形成有複數個 部之橢圓狀的孔部233的板狀支承構件230。在 1 00之上 氣於與通 之下側的 由氣體所 側,且構 200之相 200,可 圖案模式 氣性的板 配置不通 構件210 長狀構件 更作爲不 他的實施 長狀構件 亦可藉由 來加以形 定的孔部 作爲通氣 此,可將 -27- (24) (24)1326319 適宜調整孔部23 3的形狀、大小及配置者作爲其他的實施 形態加以表示。例如,可舉出將適宜調整作爲不通氣部之 板部235的形狀等者作爲其他的實施形態。 在此,成爲通氣部的區域之通氣度,可舉出例如 1 0000 至 60000cc/cm2 . min ,理想爲 20000 至 50000cc/cm2· min。其中,在通氣性支承構件,例如將金 屬板打穿而形成通氣部之這種情況,由於主要由氣體所構 成的流體對該板部分之抵抗消失,故,會有成爲前述的數 値以上的通氣度之情況。 在此,不織布120是在不織布製造装置90,藉由移動 手段,一邊一次移動纖維網100 —邊形成。該移動手段是 將藉由前述的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由其中一方的面側所支 承的狀態之纖維聚合體的纖維網100朝預定方向移動。具 體而言,使噴吹有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狀態之纖維 網1 〇〇朝預定方向F移動。作爲移動手段,例如圖6所示 的輸送機930。輸送機930是具備:載置通氣性支承構件 200,呈横長的環狀之具通氣性的通氣性帶部93 9;及配置 於形成横長的環狀的通氣性帶部939的內側之長方向的兩 端,使該環狀之通氣性帶部93 9朝預定方向旋轉之旋轉部 931、 933° 輸送機930是如上所述,使由下面側支承纖維網1〇〇 之狀態的通氣性支承構件200朝預定方向F移動。具體而 言,如圖6所示,以纖維網1〇〇通過噴出部910的下側的 方式移動。且,以纖維網1 00通過作爲加熱手段之兩側面 -28 - (25) 1326319 開口的加熱部950的內部之方式移動。 如圖8所示的噴吹手段具備未圖示的送 部910。未圖示的送氣部是經由送氣管920 910。送氣管920是可通氣地連接於噴出部 圖9所示,在噴出部9 1 0,以預定間隔形成 9 13° 由未圖示的送氣部經由送氣管920輸送 之氣體是由形成於噴出部910之複數個噴出 由複數個噴出口 913所噴出的氣體是對由下 性支承構件200所支承的纖維網100上面側 。具體而言,由複數個噴出口 913所噴出的 輸送機93 0而預定方向F移動的狀態之纖維 ,連續地噴吹。
配置於噴出部910下方之通氣性支承構 的吸氣部915是用來吸引由噴出部910所噴 性支承構件200之氣體等。在此,藉由此吸 氣,亦可將纖維網100黏貼於通氣性支承構 定位。且,能在進一步保持藉由空氣流所成 凹凸)等的形狀之狀態,搬送於加熱部950 氣部915吸引(吸氣)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 ,能夠防止:接觸到通氣性支承構件200之 構成的流體過聖地彈回,造成纖維網100的J 吸氣部915之吸引力是將噴吹主要由氣 體之區域的纖維101緊壓於通氣性支承構件 氣部、及噴出 連結於噴出部 9 1 0上側。如 複數個噴出口 至噴出部9 1 0 口 9 1 3噴出。 面側受到通氣 ,連續地噴吹 氣體是對藉由 網1 0 0上面側 件2 0 0的下側 出且通過通氣 氣部9 1 5之吸 件2 0 0地加以 形的溝槽部( 內。藉由此吸 所構成的流體 主要由氣體所 杉狀紊亂。 體所構成的流 2 0 0程度的強 -29- (26) (26)1326319 度即可。 再者,藉由進行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 風量或温度、吸入量、支承構件的通氣性、纖維網100的 基量等的調整,能夠改變凸狀部2或開口部3及連結部4 等的形狀。例如,在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 量與將進行吸引(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 大至相等、或進行吸引(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的量較多的情況時,不織布120之凸狀部2的裏面側是 形成沿著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的形狀。因此,在通氣性支 承構件200爲平坦之情況,該不織布丨20之裏面側成爲大 致呈平坦。 且’藉由從通氣性支承構件200的下側吸入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區域的 纖維是一邊緊壓於該通氣性支承構件2 0 0側一邊移動,所 以纖維於支承構件側。又,在凸狀部2,藉由所噴吹的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與通氣性支承構件200衝突而適度 地彈回’成爲部分的纖維朝向厚度方向之狀態。 由噴出口 913分別所噴出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的温度’亦可爲常温,但,爲了使例如溝槽部(凹凸)等 的成形性良好’調整成構成纖維聚合體之至少熱可塑性纖 維的軟化點以上’理想爲軟化點以上且融點的+50。(:至-50 °C的温度。當纖維軟化時,由於纖維本身的回彈力降低, 故容易保持利用空氣流等將纖維再排列之形狀。當使温度 進一步提高時’則會開始進行纖維彼此的熱熔著。因此, -30- (27) 1326319 能夠變得更容易保持溝槽部(凹凸)等的形狀。藉 保持溝槽部(凹凸)等的形狀之狀態下,容易搬送 部950內。 作爲加熱手段之加熱部95 0是預定方向F之兩 口。藉此,載置於藉由輸送機93 0所移動的通氣性 件200之纖維網1〇〇(不織布12〇),以滯留預定 連續地移動於形成在加熱部950的內部之加熱空間 ,在構成纖維網100(不織布120)之纖維101含 塑性纖維之情況,能夠獲得:藉由此加熱部9 5 0之 使纖維101彼此結合之不織布115。 通氣性支承構件200是根據欲製造的不織布, 更換。例如,在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20的情 能夠使用支承構件220作爲通氣性支承構件200使) 在製造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 20之際,使用如 示的支承構件220之情況時,將纖維網100載置於 之支承構件220是朝與細長狀構件22 5的長方向大 的方向移動。藉此,在纖維網100的上面側,氣體 長狀構件225大致呈正交的方向連續地噴吹。即, 1是形成於與細長狀構件225大致正交的方向。又 的開口部3形成於細長狀構件22 5與溝槽部1交叉 如上述,細長狀構件225爲不通氣性的構件, 不會使上方側所噴吹的氣體通氣於下方側。換言之 長狀構件225所噴吹的氣體,其流動方向改變。 此,在 至加熱 端呈開 支承構 時間, 。例如 有熱可 加熱, 可適宜 況時, 〇 圖3所 上面側 致正交 朝與細 溝槽部 ,後述 的位置 例如, ,對細 -31 - (28) (28)1326319 又,細長狀構件2 25不會使纖維網100之纖維101朝 支承構件220的下方側移動。 因此,構成纖維網1〇〇之纖維1〇1的移動是藉由從纖 維網100的上面側所噴吹的氣體及/或所噴吹的氣體即通 氣於纖維網1〇〇並且受到細長狀構件2 25改變了流動方向 之氣體來移動的。 例如,氣體所噴吹的區域之纖維101是朝鄰接於該區 域之區域移動。又,由於氣體所噴吹的區域朝預定方向移 動,故其結果,朝連續於氣體所噴吹的預定方向的區域之 側方的區域移動。 藉此,形成溝槽部1,並且溝槽部1之底部11的纖維 101移動成定向於寬度方向。又,在溝槽部1與溝槽部1 之間形成凸狀部2,該凸狀部2之側方部的纖維密度變高 ,纖維101定向於長方向等。 且,所噴吹的氣體即通過纖維網100並且藉由細長狀 構件22 5改變了流動的方向之氣體是使構成纖維網丨00之 纖維101朝與前述不同的方向移動。 因構成支承構件220之網狀支承構件2 1 0及細長狀構 件225 ’限制纖維丨〇丨朝支承構件220的下面側移動,所 以’纖維101是朝沿著支承構件220的上面之方向移動。 詳細而言,對細長狀構件225所噴吹的氣體,是朝沿 著該細長狀構件225之方向,改變流向。如此改變了流向 之氣體使配置於細長狀構件225的上面之纖維101,由細 長狀構件22 5的上面,朝周圍的區域移動。藉此,形成預 -32- (29) (29)1326319 定形狀的開口部3。又,調整纖維101的定向、疎密或基 量之1或2以上。 又’爲了形成具有開口部3之不織布120,亦可使用 支承構件22〇不同的支承構件。根據所使用之支承 構件’能夠變更溝槽部i、凸狀部2、開口部3及連結部4 的大小或排列等。例如,可使用如圖1 1所示的支承構件 270 <* 支承構件270是形成:對例如大致呈平行地排列的預 定粗度之線271,將其他的預定粗度之線272以將複數個 線271彼此進行連結的方式呈螺旋狀交互地捲繞的螺旋織 通氣性網。 該支承構件270之線2*71及線2:72成爲不通氣部。又 ’受到該支承構件270之線271及線272所包圍部分成爲 作爲通氣部之孔部273。 在爲這種支承構件270的情況,藉由部分地改變織入 方式、或線的粗度、線形狀’可部分地改變通氣度。能夠 使用下述支承構件270,即,例如將線271作爲不銹鋼的 圓形紗,將線272作爲不銹鋼的扁平紗,再進行螺旋織造 者。 其中’在這樣情況不通氣部的線271及272 (特別是 線的交點部分)之通氣度,對作爲通氣部之孔部273之通 氣度呈9 0 %以下,理想爲0至5 0 %,更理想爲〇至2 〇 %。 在此’ 〇°/。是顯示:實質上,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無法 通氣。 -33- (30) (30)1326319 在使用支承構件270之情況時,當例如對支承構件 270之線271與線272之交點部分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時,則該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藉由該交點部 分改變其流動方向。藉此,被支承於該交點部分的纖維 101朝前後左右噴靠而形成開口部3。 又,受到溝槽部1之交點部分以外所支承的區域或位 於孔部273的上面之區域,一邊被限制朝下方移動,一邊 縱定向纖維朝凸狀部2之側部8移動。且,藉由横定向纖 維從以支承構件270的交點部分所形成的開口部3移動, 形成連結部4。 在此,藉由調整對纖維網1〇〇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的温度、量或強度,又,調整移動手段之纖維網 1〇〇的移動速度,且調整張力等,即使爲相同的支承構件 ,也可製造開口部3、溝槽部1、凸狀部2的形態或基量 或纖維密度不同之不織布。又,藉由調整對纖維網1〇〇噴 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量或強度,又,調整 移動手段之纖維網100的移動速度且調整張力等,即使爲 不同的支承構件,也能製造出開口部3、溝槽部1、凸狀 部2的形態或基量或纖維密度相同的不織布。 〔2〕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其他的實施形態。 再者,在以下的實施形態,未特別說明的部分是與不織布 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賦予圖面的符號也與第1實施形態 -34 - (31) 1326319 . 相同的情況時,則賦予相同符號。 根據圖12至圖19’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2 實施形態至第6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是形成有凸狀部 的面相反側的面不同之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是不織布 全體的形狀不同之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是不織布的凸 狀部不同之實施形態。第5實施形態是溝槽部不同的實施 形態。第6實施形態是開口部不同的實施形態。 〔2.1〕第2實施形態 根據圖12,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2實施形態 〇 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2是該不織布 172之與形成有溝槽部1及凸狀部2的面相反側的面之形 態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 爲中心進行說明》 〔2.1.1〕不織布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7 2,在該其中一方的面側,溝 槽部1及凸狀部2交互且並列地形成。又,在不織布172 的另一方的面側,凸狀部2的底面之區域形成爲:突出於 該凸狀部2所突出的側。換言之,不織布172是在該不織 布172的另一方的面側,該其中一方的面側之凸狀部2的 底面之區域凹陷並形成凹部。又,相當於該一面側的溝槽 部1的底面之另一方面側的區域,朝與一方的面側的凸狀 -35- (32) (32)1326319 部相反方向突出而形成凸狀部。 〔2.1.2〕製造方法 除了上述外,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2的製造方法是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記載相同。又,在製造該不織布 1 72之際所使用的支承構件,能夠使用上述第1實施形態 之支承構件220或支承構件270。 該不織布172是在將纖維聚合體,由其下面側藉由支 承構件220或支承構件270所支承的狀態,噴吹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並且由支承構件220或支承構件270的 下方,對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進行吸引(吸 氣)。又,藉由將進行吸引(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的量作成較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 小,使得在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較進行吸引 (吸氣)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多的情況時,使 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若干彈回,藉此,能夠 形成使凸狀部2的下面側(底面側)朝與凸狀部2的上面 側之凸狀部2相同方向突出。藉此,溝槽部1之底面的其 他的面側的區域,相對地突出,形成有下面側突出之凸狀 部。 〔2.2〕第3實施形態 根據圖13及圖14’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3 實施形態。 -36- (33) (33)1326319 〔2.2_1〕不織布 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4是在該不織 布174的全體呈波狀起伏的這一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 同。以下,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4,形成爲:該不織布174全 體以對溝槽部1及凸狀部2延伸的方向大致呈正交的方式 ,具有波狀的起伏。 〔2.2.2〕製造方法 關於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4的方法,是與第1 實施形態相同,但作爲通氣性支承構件之支承構件280的 形態不同。本實施形態之支承構件2 8 0是如圖1 4所示, 爲在網狀支承構件260的上面,以預定間隔大致呈平行地 配置有複數個細長狀構件2 8 5之支承構件。 本實施形態之支承構件2 80是如圖14所示,爲與支 承構件280之長方向或短手方向之任一方的方向平行的方 向具有波狀的起伏之支承構件。構成該支承構件280之網 狀支承構件260是如上述,形成有複數個孔徑小的孔部 263的構件,由纖維網100的上面側所噴吹的氣體,不會 妨礙於該網狀支承構件260,而朝下方通氣。此網狀支承 構件260是不會大寬度改變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 流體之流向,又,不會使纖維朝該網狀支承構件260 的下方向移動。 -37 - (34) (34)1326319 並且,配置於構成支承構件280之網狀支承構件260 的上面之細長狀構件285爲不會使由上面所噴吹的主要由 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朝下方通氣之不通氣部。又,使上面所 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流動方向改變》藉此, 對細長狀構件285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及/ 或對該細長狀構件285噴吹而改變其流動方向之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使纖維1 〇 1移動並形成開口部3。 且,因構成該支承構件280之網狀支承構件260本身 具有起伏,所以,藉由從纖維網1 00的上面側所噴吹的主 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纖維網100成形爲具有沿著該支 承構件280的形狀之起伏的形狀。 在本實施形態,藉由對載置於支承構件280上面的纖 維網100,一邊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一邊使該 纖維網1 00沿著軸X方向移動,能夠形成本實施形態之不 織布1 74。 支承構件280之起伏的形態,能任意地加以設定。例 如可舉出,對圖1 2所示軸X方向之起伏的頂部間的間距 爲1至30mm,理想爲3至10mm。又,該支承構件280之 起伏的頂部與底部之高低差,例如可舉出爲0.5至20mm ,理想爲3至10 mm。且,該承構件280之軸X方向的斷 面形狀,如圖14所示,不限於波狀,亦可爲所列舉的下 述形狀,即,起伏的頂部與底部各自的頂點成爲銳角的方 式使大致呈三角形相連的形狀,或以起伏的頂部與底部各 自的頂點大致呈平坦的方式始大致四角形之凹凸相連的形 -38- (35) (35)1326319 狀等。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4,能夠藉由前述的不織布製 造装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0之不織布174 的製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的製造 方法及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2.3〕第4實施形態 根據圖15,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4實施形態 〇 如圖1 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7 6是在形成有 與形成在該不織布176的一面側的凸狀部2的高度不同之 第2凸狀部22的這一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 ,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爲中心進行說明》 〔2.3.1〕不織布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6爲在該不織布176的一面側 並列形成有複數個溝槽部1之不織布。又,在所形成的複 數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複數個凸狀部2及複數個第2凸 狀部22分別交互地形成。此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是 與溝槽部1同樣地並列地形成。又,在溝槽部1形成有開 口部3及連結部4。 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是纖維網1〇〇之未噴吹有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區域,藉由形成溝槽部1,成 爲相對地突出的區域者。第2凸狀部22是形成爲例如比 -39- (36) 1326319 - 起凸狀部2,該不織布176之厚度方向的高度低、寬度方 向之長度也窄,但,該第2凸狀部22之纖維疏密、纖維 定向及基量等,可與凸狀部2同樣地形成。 不織布176之凸狀部2及第2凸狀部22的配置,是 在並列地所形成的複數個溝槽部1各自之間,形成凸狀部 2或第2凸狀部22。又,凸狀部2是夾持溝槽部1,以與 第2凸狀部22相鄰的方式形成。第2凸狀部22是夾持溝 φ 槽部1,以與凸狀部2相鄰的方式形成。即,凸狀部2與 第2凸狀部22是夾持溝槽部1而交互地形成。具體而言 ,是以凸狀部2、溝槽部1、第2凸狀部22、溝槽部1、 凸狀部2之順序,反復形成。再者,凸狀部2及第2凸狀 部22的位置關係是不限於此,能至少不織布176的一部 分夾持溝槽部1,複數個凸狀部2分別相鄰地形成。又, 亦可複數個第2凸狀部22夾持溝槽部1,與該等凸狀部相 鄰地形成。 〔2.3.2〕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6的製造方法是與第1實施形 態的記載相同,但用於不織布176的製造之不織布製造装 ‘置90的噴出口 913的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之噴出口 913 不同。 例如,該不織布176可藉由例如調整了噴出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之噴出口 913的間隔之不織布製造裝置90 來加以製造。例如,藉由將噴出口 9 1 3的間隔作成較第1 -40- (37) 1326319 實施形態之噴出口 9 1 3的間隔窄,能夠形成厚度 度較凸狀部2低之第2凸狀部22。又,亦可藉由 913的間隔作成較第1實施形態之噴出口 913的 ,形成厚度方向的高度較凸狀部2高的凸狀部。 成噴出口 913之間隔,可藉由交互地配置狹窄的 廣的間隔,形成:使凸狀部2與第2凸狀部22 部1,交互地並列配置之該不織布176。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6是如上述,能夠藉 製造裝置90加以製造,此不織布製造装置90 176的製造方法等,可參考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 製造方法及不織布製造装置90的說明之記載。 〔2.4〕第5實施形態 依據圖16至圖18,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 實施形態。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5實施形態,是 4凹陷於厚度方向的這一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 下’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進行說明。 〔2.4.1〕不織布 如圖16至圖1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 一方的面側形成有溝槽部1及凸狀部2。在溝槽 預定的間隔形成複數個開口部3。 在溝槽部1之開口部3與隣接的開口部3之 有凹陷於不織布178的厚度方向之複數個凹陷部 方向的高 將噴出口 間隔更寬 又,在形 間隔與寬 夾持溝槽 由不織布 之不織布 布120的 布之第5 在連結部 不同。以 178是在 部1,以 間,形成 44。該凹 -41 - (38) 1326319 陷部44的底部形成於較溝槽部丨之厚度方向 的位置。 凹陷部44的底部之纖維定向爲横定向纖 較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即,構成該凹陷部 之纖維主要形成爲:定向於與該溝槽部1延伸 呈正交方向(横方向)定向。 開口部3是藉由在溝槽部1,凹陷部44的 該不織布178的厚度方向,形成相對地該溝槽 部44以外突出之突出部40。 又,在該突出部40,該開口部3的周緣之 沿著該開口部3的周緣定向。這是因所噴吹的 所構成的流體及/或藉由對後述的板狀支承構f 部295噴吹,而改變流動的方向之主要由氣體 體,使纖維1 〇 1以沿著開口部3的周緣的方式 〇 溝槽部1之凹陷部44及突出部40的大小 地加以設定。例如,突出部4 0與所隣接之突Η 方向之間距,可舉出例如1至3 0mm,理想爲: 又,凹陷部44與突出部40之高低差,可舉出 20mm,理想爲3至l〇mm。 又,突出部40的平均基量,可舉出例如 m2、理想爲10至1〇〇g/ m2。又,該突出部40 密度,可舉出例如 0.20g/c m3以下,理想f 0.05g/cm3,更理想爲 0.007 至 0.10g/cm3。 之高度更低 維的含有率 44的底部 的方向大致 底部凹陷於 部1之凹陷 纖維1 〇 1是 主要由氣體 # 290的板 所構成的流 移動所引起 等,可適當 ί部40朝長 i 至 1 0 m m。 例如0.5至 5 至 200g/ 的平均纖維 i 0.005 至 -42- (39) (39)1326319 在突出部40的平均基量較5 g/ m2低之情況、或平均 纖維密度較〇.〇〇5g/c m3低之情況時,會有下述情況產生 ,即,被施加過剩的外壓,而壓潰了凸狀部2之情況,該 突出部40也同樣地被壓潰,變得無法保持:在溝槽部1 藉由凹陷部44所形成的空間之情況。 —方面,在突出部40的平均基量較200g/ m2高之情 況、或平均纖維密度較0.20g/c m3高之情況時,會有下述 情況,即,落入至溝槽部1的預定液體聚積於突出部40, 過剩的外壓施加至該不織布1 7 8,直接與肌膚接觸的情況 時,賦予潮濕感的情況。 又,凹陷部44的基量,可舉出例如〇至i〇〇g/ m2 , 理想爲0至50g/ m2。又’該凹陷部44的纖維密度,可舉 出例如0.20g/c m3以下,理想爲0.0至〇.l〇g/c m3。 在凹陷部44的基量較1 00g/ m2高之情況、或纖維密 度較0.20 g/c m3高之情況時,落入至溝槽部1的預定液體 聚積於凹陷部44。具體而言,在將該不織布178作爲吸收 性物品等的表面薄片使用之情況時,於預定液體聚積於凹 陷部44之情況而進行行動改變等時,則會產生下述情況 ,即’預定液體容易由凹陷部44溢出,擴散至溝槽部1, 且擴散於該不織布178的表面,造成肌膚弄髒之情況。。 〔2.4.2〕製造方法及支承構件 關於製造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8的方法,是與上述 相同,但通氣性支承構件不同。 -43- (40) (40)1326319 爲了製造該不織布178,能夠藉由對載置於板狀支承 構件290的上面之纖維網100,一邊由纖維網1〇〇的上面 側噴吹較第1實施形態之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之強度強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一邊朝Z方向移 動,來加以製造。 板部295不會使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朝 下方移動。然後,對該板部295的上側之纖維網1〇〇所噴 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改變其流動方向。例如, 藉由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形成溝槽部1。此時 ,對板狀支承構件290的板部295所噴吹的氣體不會朝下 方通氣,而改變其流動方向。 又,藉由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及/或對 板部295噴吹,改變其流動方向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是使纖維101朝周圍的區域移動。詳細而言,溝槽部1 之縱定向纖維朝凸狀部2側噴靠,溝槽部1之横定向纖維 ,在沿著溝槽部1的長方向之方向,前後噴靠。藉此,形 成開口部3。 又,如圖18所示,在對板狀支承構件290的孔部293 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情況,變形成沿著該孔部 293的內側面,形成凹陷部44。 在凹陷部44,因該凹陷部44之縱定向纖維多數噴靠 至凸狀部2側,所以,在該凹陷部44殘留有橫定向纖維 。因此,凹陷部44全體定向於與該溝槽部1大致呈正交 之方向。 -44 - (41) (41)1326319 再者,亦可在板狀支承構件290的下側,具備例如網 狀支承構件210等。藉由具備網狀支承構件210,可將凹 陷部44之面向支承構件的側做成大致呈平坦。 又,藉由變更該板狀支承構件290的厚度或主要由氣 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或強度,亦可形成上述第1實施形態 之不織布120。又,亦可形成使凹陷部44由孔部293朝板 狀支承構件290的下方呈突起狀(Ω狀)突出之不織布。 爲了形成使凹陷部44呈突起狀朝板狀支承構件290的下 方突出之不織布,例如可舉出,強力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 成的流體之情況,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量 多之情況、對纖維網1 00幾乎未施加線張力之情況,或將 要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前,將纖維網100作成過 量供給之情況等。在這種情況,纖維1 〇 1容易進入至孔部 293 °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支承構件290是如圖17所示,爲 形成有複數個孔部293之板狀構件。詳細而言,藉由作爲 不通氣部之板部295與作爲通氣部之孔部293所形成。 藉由在板狀支承構件290具有預定的厚度,使得溝槽 部1之纖維101進入至孔部293而形成凹陷部44,成爲可 在突出部40的下方設置空間。藉此,例如,在高黏度的 液體到達該不織布178之情況,能夠將預定量的高黏度的 液體收納於該空間。 在形成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78的情況時,板狀支承 構件290的厚度,可舉出例如0.5至20mm,理想爲1.0 -45- (42) (42)I326319 至5.〇mm。又,在形成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120之情況 時,可舉出例如0_01至20mm,理想爲0.1至5mm。且, 爲了形成使凹陷部44呈突起狀突出於板狀支承構件290 的下方之不織布,可舉出例如0.5至20mm,理想爲1.0 至10mm。又,在任一板狀支承構件290,該板狀支承構 件290的厚度爲20mm以上之情況時,由於進入至板狀支 承構件290之複數個孔部293的纖維變得不易由孔部293 脫離,會有生産性悪化之情況產生。 〔2 · 5〕第6實施形態 根據圖19,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不織布之第6實施形態 〇 如圖1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60爲形成有複 數個開口部3之不織布。在未形成凸狀部及溝槽部的這一 點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下,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 不同點進行說明。 〔2.5.1〕不織布 如圖1 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1 6 0爲形成有複 數個開口部3之不織布》 開口部3是沿著對作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網丨00噴吹 例如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之方向的該纖維網1〇〇之長 方向’以大致等間隔形成有複數個。又,纖維網1〇〇之寬 度方向的間隔也以大致等間隔,形成複數個開口部3。在 -46- (43) (43)1326319 此,形成開口部3之間隔不限於此,亦可以例如不同的每 個間隔形成開口部。 該複數個開口部3分別形成大致圓形或大致橢圓形。 又,複數個開口部3的各自之纖維101是定向成沿著開口 部3的周圍。換言之,開口部3之長方向的端部是定向於 該寬度方向,又,開口部3之長方向的側部是定向成沿著 該長方向。 又,該複數個開口部3之周圍的纖維101是由於藉由 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移動於開口部3的周圍 ,故,被調整成該開口部3的周圍的纖維密度較該除了該 開口部3的周圍以外的區域之纖維密度高。 又,在該不織布160的厚度方向,載置於支承構件 220 (圖3 )的面(下方)側之纖維密度形成較與所載置的 面相反側之面(上面)側之纖維密度高。這是由於藉由重 力或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在纖維網100具 有自由度之纖維101聚集於支承構件220側之故。 〔2.5.2〕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是與前述的第1實施形態之製 造方法相同,但在該不織布160,未形成有溝槽部及凸狀 部的這一點上不同。以下,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進 行說明。 用來形成如圖19所示的不織布160之通氣性支承構 件,可舉出例如圖3所示的支承構件220、圖1 8所示的板 -47- (44) (44)
1326319 狀支承構件2 90、或不具通氣部之平平板狀板。 在使用支承構件220或板狀支承構件290之情 例如’將纖維網100載置於支承構件,使支承著 100的狀態之支承構件220朝預定方向移動,由所 纖維網100的上面側,以不會形成溝槽部之程度的 連續地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具體而言,藉由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 /或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即通過纖維 並且受到細長狀構件225改變了流動的方向之主要 所構成的流體,僅形成開口部3。 再者,對該不織布160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 流體的量,是可使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區 維網1 00的纖維1 0 1移動的程度即可。在此情況, 需要藉由將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吸入 構件22 0的下側的吸氣部915進行吸引(吸氣)。 會因所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受到支承構 所彈回,造成所成形之纖維網1〇〇之形狀紊亂’亦 承構件220的下方進行吸引(吸氣)。進行吸引( 之情況時,對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進行吸引( 之量是纖維網1〇〇不會緊壓於支承構件220 (被壓 度的量爲佳。 又,在使用不具有通氣部的平板狀板之情況時’ 維網100載置於該板’一邊使支承纖維網100之狀! 支承構件朝預定方向移動,—邊間歇地噴吹主要由集 時, 維網 動的 式, 體及 100 氣體 成的 之纖 可不 支承 了不 220 由支 氣) 氣) )程 將纖 之該 體所 -48- (45) (45)1326319 構成的流體,藉此能夠製造該不織布160。由於該平板狀 板全體成爲不通氣部,故,間欠地噴吹的主要由氣體所構 成的流體是與改變了其流動方向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一同形成開口部3。換言之,在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 的流體之部分形成開口部3。 又,亦可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形成具有凹 凸之不織布後,捲繞至滾子等,將所形成的凹凸壓潰。又 ,亦可預先以烘烤爐等將纖維網100加熱,在使纖維10 1 某種程度融著之狀態下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3〕實施例 〔3 . 1〕第1實施例 <纖維構成> 使用纖維A與纖維B之混綿,其中,該纖維A是高 密度聚乙烯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芯鞘構造,平均纖 維度爲3.3dtex、平均纖維長度爲51mm,並且塗佈有親水 油劑者,該纖維B爲塗佈有與纖維A不同之撥水油劑者。 使用調整成纖維A與纖維B之混合比爲70: 30、基量爲 40g/m2之纖維聚合體。 <製造條件> 圖9之噴出口 913,直徑爲1.0mm,間距爲6.0mm, 且形成複數個。又,噴出口 913的形狀爲圓形,噴出口 913的斷面形狀爲圓筒形狀。噴出部910的寬度爲500mm -49- (46) (46)1326319 。以温度爲l〇5°C '風量爲1 0001/分鐘的條件,噴吹熱風 〇 支承體是使用打穿將長度2mm、寬度70mm且將角圓 化的横長長方形之不銹鋼性套筒。在該套筒,如前所述, 打穿的圖案是在MD方向(長方向:溝槽部或凸狀部延伸 的方向)保持3mm、在CD方向(短手方向:與溝槽部或 凸狀部延伸的方向大致呈正交之方向)保持3mm之間隔 而配置成鋸齒狀。又,套筒的厚度爲〇.5mm。 以前述所示的纖維結構,藉由速度20m/分鐘的梳棉 機加以開纖,作成纖維網,以寬度成爲45 0mm的方式切 削纖維網。又,以速度3 m/分鐘,在20網眼的通氣性網 上搬送纖維網。又,以先前所示的噴出部910及噴出口 913之設計,以温度爲105°C、風量爲1 2001/分鐘的條件 下,噴吹空氣流。然後,由通氣性網的下方,以較熱風量 少的吸收量進行吸引(吸氣)。然後,在以通氣性網搬送 之狀態下,以温度125°C、熱風風量10Hz所設定的烘烤 爐內,以大約3 0秒進行搬送。 <結果> •凸狀部:纖維基量是5 1 g/m2、厚度方向的高度爲 3.4mm (頂部的厚度爲2.3mm)、纖維密度爲0.03g/cm3, 該凸狀部1個的平均寬度是4.6mm'間距爲6.7mm。 •溝槽部:纖維基量是9g/m2、厚度方向的高度爲 1.8mm,纖維密度爲0.00 5 g/cm3 ’該溝槽部丨個的平均寬 -50- (47) 1326319 度爲2.1mm、間距爲6.7mm。 •連結部:基量爲18g/ m2、厚度方向之 1.8 mm、纖維密度爲〇.〇1 g/c m3,該連結部i個纪 度爲2.1 mm,突出部1個的平均長度爲i 5mm,繫 向之間距爲5.0mm,對CD方向之間距爲6.7mm。 開口部:該開口部1個的平均寬度爲2.1mm, 1個的平均長度爲3.5mm,對MD方向之間距爲ί 對CD方向之間距爲6.7mm。 形狀:分別形成有凸狀部、溝槽部、開口部另 ’凸狀部的裏面朝與凸狀部相同方向隆起,成爲井 不織布的最裏面之形狀。又,在溝槽部,沿著該靖 延伸的方向,連結部與開口部交互地形成複數個。 部的面積爲5.2mm2之縱長長方形狀,且角呈圓角 〔3.2〕第2實施例 <纖維構成> 纖維結構是與第1實施例相同。 <製造條件〉 藉由先前所示的噴出部910及噴出口 913的 温度爲l〇5°C、風量爲1 0001/分鐘的條件,噴吹 然後,由通氣性網的下方,對先前所示的纖維所 維網,以與所噴吹空氣流大致相等或若干多之吸 長度爲 平均寬 MD方 開口部 0mm, 連結部 形成該 槽部所 該開口 之形狀 計,以 氣流。 成之纖 量進行 -51 - (48) (48)1326319 吸引(吸氣)β <結果> .凸狀部:纖維基量是49g/m2、厚度方向的高度爲 3.5mm、纖維密度爲〇.〇2g/cm3,該凸狀部1個的平均寬度 是4.7mm、間距爲6.5mm。 •溝槽部:纖維基量是12g/m2、厚度方向的高度爲 l_9mm,纖維密度爲0.006g/cm3,該溝槽部1個的平均寬 度爲1.8mm、間距爲6.5mm。 •連結部:基量爲23g/ m2、厚度方向之長度爲 1.9mm、纖維密度爲0.01g/c m3,該連結部1個的平均寬 度爲1.8mm,突出部1個的平均長度爲1.5mm,對MD方 向之間距爲5.0mm,對CD方向之間距爲6.5 mm。 •開口部:該開口部1個的平均寬度爲1.8mm,開口 部1個的平均長度爲3.2mm,對MD方向之間距爲5.0mm ’對CD方向之間距爲6.5mm。 •形狀:分別形成有凸狀部、溝槽部、開口部及連結 部’凸狀部的裏面成爲大致平坦狀。又,在溝槽部,沿著 該溝槽部所延伸的方向,連結部與開口部交互地形成複數 個。該開口部的面積爲4.2mm2之縱長長方形狀,且角呈 圓角之形狀。 〔4〕用途例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可舉出例如生理用衛生 -52- (49) (49)1326319 棉、棉墊、紙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之表面薄片。在此情況 ,凸狀部爲肌膚面側、裏面側的任一側均可,但,因作成 肌膚面側,由於與肌膚的接觸面積降低,故會有不易賦予 因體液所產生之潮濕感的情況。又,亦可作爲吸收性物品 的表面薄片與吸收體之間的中間薄片來使用。藉此會有與 表面薄片或吸收體之接觸面積降低,使液體變得不易從吸 收體逆流返回之情況。又,由於與肌膚之接觸面積降低或 具有緩衝感,能作爲吸收性物品的側薄片、紙尿布等的外 表面(最外部)、或平面扣件的母材等來使用。又,亦可 使用於用來除去附著於地板或身體的垃圾或塵垢等之除塵 紙、口罩、母乳墊等多方面。 〔4.1〕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可舉出例如圖20、21 所示,將具有凹凸且在凹部設有複數個開口部3和相對地 纖維密度較凸狀部2低的連結部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 的表面薄片301、3 02來使用之情況。在此情況,配置該 不織布,使得形成有凸狀部2的面成爲肌膚側爲佳。 在將該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3 0 1、3 02 加以使用之情況,當排泄預定液體時,該液體主要落入至 溝槽部。又,由於設有開口部3,故即使所排泄的液體爲 含有固態成分的具有黏性之液體,也容易藉由開口部3移 行至吸收體,能夠抑制該液體廣泛地擴散於表面》 又,由於連結部4比起凸狀部2,相對地纖維密度低 -53- (50) (50)1326319 ’故被排泄至連結部4之液體亦可迅速地移行至吸收體。 且,因連結部4之纖維的大部分定向於寬度方向,所 以,對寬度方向之拉引強度高,能夠防止:在吸收性物品 穿用中所對寬度方向之施加的摩擦等的力,造成該表面薄 片301、302破損。 一方面,由於凸狀部2之側部8,纖維彼此密集,故 剛性高。且由於定向於長方向的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 故即使荷重施壓於凸狀部2,也能防止其容易被壓潰,即 使凸狀部2受到荷重所壓潰,壓縮回復性也高。 藉此,即使因體勢改變,造成施加於表面薄片301、 302之荷重改變,也能將與肌膚的接觸面積保持於低,故 ’能夠維持觸感性,且,即使受到吸收體所吸收之液體逆 流返回,也變得不易廣泛地再附著至肌膚。 〔4·2〕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如圖22所示,將具有 凹凸且在凹部設有複數個開口部3和相對地纖維密度較凸 狀部2低的連結部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片 311來使用之情況。在此情況,配置該不織布,使形成有 凸狀部2的面成爲表面薄片310側爲佳。 藉由以形成有凸狀部的面成爲表面薄片310側的方式 配置作爲中間薄片311之該不織布,能夠在表面薄片310 與中間薄片3 1 1之間,設置複數個空間。進一步在中間薄 片311設置開口部3,即使在多量的液體在短時間被排泄 -54 - (51) (51)1326319 之情況’液體透過的阻害要素少,可使該液體迅速地移行 至吸收體。又能夠防止:該液體返回至表面薄片31〇,在 表面薄片310廣泛地擴散。 又’即使一旦透過中間薄片311而被吸收體所吸收的 液體逆流返,也由於中間薄片311與表面薄片31〇之接觸 率低’故該液體變得不易返回至表面薄片31〇廣泛地再附 著於肌膚。 又’由於該中間薄片311之凸狀部的中央部9,比起 側部8或溝槽部,含有較多定向於厚度方向的纖維,凸狀 部2的頂點與表面薄片31〇接觸,故,容易將殘留於表面 薄片310之液體吸入至厚度方向。藉此,在表面薄片31〇 ’變得不易殘留液體。 如此,能夠獲得在表面薄片3 1 0的局部接觸性性與液 體的低残留性,可防止液體廣泛且長時間附著於肌膚。且 ’由於在中間薄片3 1 1之凸狀部2的側部8,定向於長方 向的縱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故,能夠將由表面薄片310 朝中間薄片3 1 1的側部8所移行的液體朝長方向誘導。藉 此’即使液體朝寬度方向擴散,也能防止引誘來自於吸收 性物品之洩漏,可提高吸收體的吸收效率。 〔4.3〕吸收性物品的最外部 作爲本發明之不織布的用途,如圖23所示,可舉出 例如將具有凹凸且在凹部設有複數個開口部3和相對地纖 維密度較凸狀部2低的連結部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 -55- (52) 1326319 - 最外部321來使用之情況。在此情況 - 形成凸狀部2的面成爲該吸收性物品 由於配置成形成有最外部321之 收性物品的外側,故,在使用該吸收 ' 手接觸之情況,觸感變佳。又,藉由 - ,使得通氣性優良。 〔5〕各構成物 以下,詳細說明各構成物。 〔5 · 1〕不織布閧連 〔5 · 1 · 1〕纖維聚合體 纖維聚合體爲形成大致呈薄片狀 該纖維聚合體的纖維具有自由度之狀 有纖維彼此的自由度之纖維聚合體。 由度是指,當作爲纖維聚合體之纖維 構成的流體所噴吹時,纖維可自由地 此纖維聚合體,能夠例如以形成預定 ,將混合有複數個纖維的混合纖維噴 能夠例如將複數個不同的纖維分成數 維層的方式噴出,來形成的。 作爲本發明之纖維聚合體,可舉 梳棉法所形成的纖維網'或進行熱熔 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維網。又,藉由 網、或進行熱熔著後,纖維彼此的熱 ,配置該不織布,使 的外側爲佳* ^ 凸狀部2的面成爲吸 性物品之際,主要與 溝槽部1之開口部3 之纖維聚合體,構成 態者。換言之,爲具 在此,纖維彼此的自 網受到主要由氣體所 移動之程度的情事。 厚度的纖維層的方式 出,來形成的。又, 次加以積層而形成纖 出例如,爲藉由例如 著後,纖維彼此的熱 氣流成網法所形成的 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 -56- (53) (53)1326319 維網。又,以點式黏合法’在進行壓花的熱熔著將固化之 前的纖維網。又,藉由紡黏法進行紡紗,再進行壓花之前 的纖維聚合體、或進行了壓花後之熱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 維聚合體。又,藉由針刺法所形成之半纏絡的纖維網。又 ,藉由射流噴網法所形成之半纏絡的纖維網。又,藉由熔 噴法所紡紗,纖維彼此的熱熔著將固化之前的纖維聚合體 。又,藉由溶劑接著法所形成之溶劑,來使纖維彼此將固 化之前的纖維聚合體。 又,理想爲可舉出例如,藉由空氣(氣體)流,容易 將纖維再排列的是以使用較長的纖維之梳棉法所形成的纖 維網,且纖維彼此的自由度高,僅以纏絡所形成的熱熔著 之前的網。又’爲了藉由複數個空氣(氣體)流,形成溝 槽部(凹凸)等後,保持該形狀之狀態下予以不織布化, 理想爲’利用以預定的加熱装置等進行烘烤處理(加熱處 理),使含於纖維聚合體之熱可塑性纖維熱熔著之熱風法 〔5.1.2〕纖維 作爲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例如,構成圖1所示的 纖維網1〇〇之纖維101),可舉出例如以低密度聚乙稀、 咼密度聚乙稀、直鍵狀聚乙燒、聚丙缔、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變性聚丙烯、變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龍 '聚醯胺等的熱可塑性樹脂結構’將各樹脂單獨或複合化 之纖維。 -57- (54) (54)1326319 複合形狀,可舉出例如芯成分的融點較鞘成分高之芯 鞘型、芯鞘的偏芯型、左右成分的融點不同之並列型。又 ,亦可爲中空型、扁平、Y型或C型等的異型、潛在捲縮 或顯在捲縮的立體捲縮纖維、藉由水流或熱或壓花等的物 理性負荷加以分割之分割纖維混合於纖維的複合體者。 又,爲了形成3次捲縮形狀,能夠配合預定的顯在捲 縮纖維或潛在捲縮纖維》在此,3次元捲縮形狀是指螺旋 狀、鋸齒狀、Ω狀等,纖維定向,即使主體朝向平面方向 ,纖維定向也部分地朝向厚度方向。藉此,由於纖維本身 的挫屈強度朝厚度方向作用,故,即使施加有外壓,蓬鬆 度也不易被壓潰。且,這些之中,若爲螺旋狀之形狀的話 ,由於當解放了外壓時,形狀欲返回原來的形狀,故,即 使因過剩的外壓,造成蓬鬆度被若干壓潰,在外壓解放後 ,容易返回至原來的厚度。 顯在捲縮纖維是以機械捲縮之形狀賦予,芯鞘構造爲 偏芯型、並列型等,被預先捲縮之纖維的總稱。潛在捲縮 纖維是指施加熱後,產生捲縮者。 機械捲縮是指對紡紗後的連續之直線狀之纖維,能藉 由線速度的周速差、熱、加壓來加以控制,每單位長度的 捲縮個數越多,越可提高對外壓下之挫屈強度。例如捲縮 個數是10至35個/inch、且15至30個/inch之範圍爲佳 〇 熱收縮之形狀賦予是指,由融點不同的2個以上的樹 脂所構成,當加熱時,根據融點差,熱收縮率會改變,而 -58- (55) (55)1326319 進行3次元捲縮之纖維。纖維斷面的樹脂結構,可舉出例 如芯鞘構造的偏芯型、左右成分的融點不同之並列型。這 樣的纖維的熱收縮率爲例如5至9 0 %,且1 〇至8 0 %的範 圍爲理想値。 熱收縮率的測定方法是(1 )以欲測定的纖維1 〇〇%, 作成200g/m2的網,(2 )製作切成25 0X250mm的大小之 樣品,(3 )將此樣品放置於1 4 5 °C ( 4 1 8 . 1 5 K )的烘烤爐 內5分鐘,(4)再測定收縮後的長度尺寸,(5)由熱收 縮前後的長度尺寸差加以算出。 在將本不織布作爲表面薄片加以使用之情況,考量例 如液體的進入或肌膚觸感,纖維度是1.1至8.8dtex的範 圍爲佳。 在將本不織布作爲表面薄片加以使用之情況,作爲構 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爲了亦可吸收例如殘留於肌膚之少 量的經血或汗等,亦可爲含有紙漿、化學紙漿、嫘縈、醋 酸鹽、天然棉等的纖維素系的液親水性纖維。但,由於纖 維素系纖維不易將一旦所吸收之液體排出,故,例如對全 體,以〇 . 1至5質量%的範圍加以混入之情況爲一理想形 態。 在將本不織布作爲表面薄片加以使用之情況,考量例 如液體的進入性或預濕背(rewet back )亦可對前述所舉 出的疏水性合成纖維,拌入或塗佈親水劑或撥水劑等。又 ,亦可藉由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賦予親水性。又,亦可 包含撥水性纖維。在此,撥水性纖維是指進行了習知的撥 -59- (56) (56)1326319 水處理之纖維。 又’爲了提高白化性,亦可含有例如氧化鈦、硫酸鋇 、碳酸鈣等的無機墊片。在芯鞘型的複合纖維之情況,亦 可僅含於芯,亦可含於鞘。 理想爲,藉由空氣(氣體)流,容易將纖維再排列的 是以使用較長的纖維之梳棉法所形成的纖維網,爲了藉由 複數個空氣(氣體)流,形成溝槽部(凹凸化)等後,保 持該形狀之狀態下予以不織布化,理想爲,以進行烘烤處 理(加熱處理),使熱可塑性纖維熱熔著之熱風法。作爲 適用於此製法之纖維,爲了纖維彼此的交點進行熱熔著, 理想爲使用芯鞘構造、並列型構造的纖維,且以鞘彼此可 容易確實地熱熔著之芯鞘構造的纖維來構成爲佳》特別是 使用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乙烯所構成的芯鞘複合 纖維、或由聚丙烯與聚乙烯所構成的芯鞘複合纖維爲佳。 這些纖維是能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又,纖維長 爲20至l〇〇mm,特別理想爲35至65mm。 〔5.2〕不織布製造裝置関連 〔5.2.1〕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 發明之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可舉出爲例如常温 或調整成預定温度之氣體,或使該氣體含有固體或液體的 微粒子之氣懸膠體。 作爲氣體,可舉出例如空氣、氮氣等。又,氣體是含 有水蒸氣等的液體的蒸氣者。 -60- (57) (57)1326319 氣懸膠體是指,在氣體中分散有液體或固體者,以下 加以例示。例如分散有:著色用的墨水、用來提高柔軟性 之氧化矽等的柔軟劑,用來控制帶電防止及濕潤性之親水 性或撥水性的活性劑,或用來提高流體的能量的氧化鈦、 硫酸鋇等的無機墊片,提高流體的能量並且在加熱處理, 提高凹凸成形維持性用之聚乙烯等的粉末黏結劑或防癢用 的鹽酸苯海拉明、異丙基甲苯酚等的抗組織胺劑或保濕劑 或殺菌劑等者。在此,固體包含膠狀者。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能夠適宜調整。可因 應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的性質、欲製造的不織布的形狀 ,適宜地進行調整。 在此,例如爲了使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理想地移動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是某種程度之高温度爲 佳,這是由於構成纖維聚合體之纖維的自由度增加之故。 又,在纖維聚合體含有熱可塑性纖維之情況,藉由將主要 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温度設成該熱可塑性纖維可軟化之 温度,可使配置於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所噴吹的區域 等之熱可塑性纖維軟化或熔融,並且再度硬化。 藉此,例如以噴吹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維持不 織布的形狀。又,賦予下述強度,即在例如纖維聚合體藉 由預定的移動手段移動之際,該纖維聚合體(不織布)不 會分散程度的強度。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流量,能適宜調整。作爲 纖維彼此具有自由度之纖維聚合體的具體例,可舉出例如 -61 - (58) (58)1326319 以下述芯鞘纖維爲主體,該芯鞘纖維是例如對鞘,以高密 度聚乙烯所構成,對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構成 ,纖維長度爲20至100mm ’理想爲35至65mm,纖維度 爲1.1至8.8dtex,理想爲2.2至5.6dtex的芯鞘纖維,而 使用若爲梳棉法之開纖的話,纖維長度爲20至100mm, 理想爲35至65mm,若爲氣流成網法之開纖的話,纖維長 度爲1至50mm,理想爲3至20mm的纖維,以10至 1 000g/m2、理想爲15至100g/m2進行調整的纖維網100。 作爲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條件,可舉出例如在形成 有例如圖8或圖9所示的複數個噴出口 913之噴出部910 (噴出口 913 :直徑爲0.1至30mm,理想爲0.3至10mm ;間距爲0.5至20mm,理想爲3至1 Omm ;形狀爲正圓、 橢圓或長方形),將温度爲15至300。(: (288.15K至 573.15K) ’ 理想爲 1〇〇 至 200°C ( 373.15K 至 473.15K) 的熱風,風量3至50〔L/ (分鐘•孔)〕,理想爲5至 20〔 1/ (分鐘•孔))的條件下,噴吹纖維網1〇〇的情況 。在例如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以前述條件下進行噴吹 的情況’所構成的纖維能變更該位置或方向之纖維聚合體 ’爲本發明的理想纖維聚合體之一。藉由以這樣的纖維、 製造條件加以做成,能夠成形爲例如圖2、3所示的不織 布。溝槽部1或凸狀部2的尺寸或基量是能在以下的範圍 獲得。在溝槽部1,厚度〇·〇5至l〇mm,理想爲〇.1至 5mm的範圍、寬度是〇1至3〇mm,理想爲〇 5至5mm的 範圍' 基量是2至900g/m2、理想爲1〇至90g/m2的範圍 -62- (59) 1326319 - 。在凸狀部2,厚度爲0.1至15mm,理想爲0.5至i〇mm 的範圍、寬度是〇·5至30mm,理想爲1·〇至i〇mm的範圍 ,基量是5至1000g/m2、理想爲10至l〇〇g/m2的範圍。 又,在溝槽部1,以預定的間隔形成開口部3,在開口部3 與開口部3之間形成連結部4。開口部3或連結部4的尺 寸或基量是能以以下的範圍所獲得。在連結部4,厚度爲 與凸狀部2相同以下,理想爲20至100%、特別理想爲40 φ 至70%的範圍,寬度及長度爲0.1至30mm,理想爲0.5至 10mm的範圍,基量爲5至200g/ m2,理想爲1〇至i〇〇g/ m2的範圍。在開口部3,寬度及長度爲〇·ι至30 mm,理 想爲0.5至l〇mm的範圍,基量爲〇至i〇〇g/ m2,理想爲 10至100 g/ m2的範圍。又,大致能以前述數値範圍製作 不織布,但不限於此範圍。 〔5.2.2〕通氣性支承構件 φ 可舉出例如支承纖維網100的側爲大致呈平面狀或大 致呈曲面狀’並且大致呈平面狀或大致呈曲面狀之表面爲 大致呈平坦之支承構件。作爲大致呈平面狀或大致呈曲面 狀’例如板狀或圓筒狀。又,大致呈平坦狀是指,例如支 ^ 承構件之載置纖維網100的面本身未形成凹凸狀等。具體 而言’爲網狀支承構件210之網未形成有凹凸狀之網的支 承構件》 作爲此通氣性支承構件,爲例如板狀之支承構件或圓 筒狀之支承構件。具體而言,爲前述的網狀支承構件210 -63- (60) (60)1326319 、支承構件2 2 0。 在此,通氣性支承構件2 00是可裝卸地配置於不織布 製造装置90。藉此,能因應期望的不織布,適當地配置通 氣性支承構件200。換言之,在不織布製造装置90’通氣 性支承構件200是可與由不同的複數個通氣性支承構件所 選擇之其他的通氣性支承構件進行更換。 以下,說明關於圖4所示的網狀支承構件210、圖13 所示的支承構件220之網狀部分。作爲此通氣性網狀部分 ,可舉出例如:對例如聚酯、聚苯硫醚、尼龍、導電性單 織維等的樹脂之線、或不銹鋼、銅、氧化鋁等的金屬之線 等,以平紋織、斜紋織、緞紋織、雙層織、螺旋織等加以 織造的通氣性網。 在此,此通氣性網之通氣度是可藉由部分地改變例如 織造方式或線的粗度、線形狀,來部分地改變通氣度。具 體而言,可舉出例如聚酯之螺旋織的通氣性網眼、不銹鋼 之扁平紗與圓形紗之螺旋織的通氣性網眼。 作爲如圖10所示的板狀支承構件230、圖17所示的 板狀支承構件17,可舉出爲以例如不銹鋼、銅、氧化鋁等 的金屬所做成之套筒。套筒例如爲將前述金屬板,以預定 形態部分地打穿者。此金屬被打穿之部位成爲通氣部,金 屬未被打穿之部位成爲不通氣部。又,與前述同樣地,在 不通氣部,爲了提高表面的滑動性,該表面呈平滑爲佳。 作爲套筒,可舉出例如:長度爲3mm、寬度40mm的 各角圓化之横長方形、金屬被打穿的孔部是在線流動方向 -64 - (61) 1326319 - (移動方向),隔著2mm的間隔,在寬度方向,隔著 .. 3mm的間隔,配置成格子狀之厚度爲0.3mm的不銹鋼製 的套筒。 又,可舉出例如:孔部配置成鋸齒狀之套筒。例如直 徑4mm的圓形、金屬被打穿之孔部是配置成在線流動方 向(移動方向)間距12mm’在寬度方向,間距6mm的据 齒狀之厚度爲〇.3mm的不銹鋼製的套筒。如此,打穿形態 ^ (所形成之孔部)或配置,可適當地加以設定》 且,可舉出例如設有預定的起伏之通氣性支承構件 2 00。可舉出例如,未直接噴吹有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 體之部位,具有朝線流動方向(移動方向)交互的起伏( 例如波狀)之通氣性支承構件。藉由使用這種形狀之通氣 性支承構件200,能夠獲得下述形狀的不織布,即例如能 夠形成預定的開口部,並且通氣性支承構件200全體之交 互起伏(例如波狀)的形狀之不織布。 〔5.2.3〕噴吹手段 作爲噴吹手段之噴出部910,藉由做成可改變主要由 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方向,可適宜地調整例如所形成的凹 ' 凸之凹部(溝槽部)的間隔、或凸狀部的高度等。又,例 如藉由構成可自動地改變前述流體的方向,例如可溝槽部 等適宜地調整成,蛇行狀(波狀、鋸齒狀)或其他的形狀 。又,藉由調整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的噴出量或噴出 時間’能夠適宜地調整溝槽部或開口部的形狀或形成形態 -65- (62) (62)1326319 。主要由氣體所構成的流體對纖維網〗00之噴吹角度,亦 可爲垂直,又’亦可在纖維網100的移動方向F,以預定 角度朝向作爲該移動方向F之線流動方向,亦能以預定角 度朝向線流動方向之反方向。 〔5.2.4〕加熱手段 作爲形成有預定的開口部的不織布120之纖維1〇1接 著的方法,可舉出例如針刺法、射流噴網法、溶劑接著法 之接著、點式黏合法或熱風法之熱接著,但爲了維持所形 成之預定的開口部的形狀,熱風法爲佳。又,例如利用加 熱部950之熱風法的熱處理爲佳。 〔5.2.5〕其他 藉由加熱部950所加熱並製造之不織布115是藉由在 預定方向F’與輸送機930連續之輸送機940,移動至例 如將不織布115切斷成預定形狀之製程或捲取製程。輸送 機940是與輸送機930同樣地,亦可具備帶部949;及旋 轉部941等》 以上’說明並圖示了本發明的理想實施形態,但這些 實施型態僅爲用來說明本發明的例子,非限制本發明的形 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66- (63) 1326319 ' 圖1A是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平面圖。 - 圖1Β是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之底面圖。 • 圖2是圖1之區域Υ的放大斜視圖。 圖3 Α是將細長狀構件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於網狀支承 _ 構件的支承構件之平面圖。 圖3B是將細長狀構件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於網狀支承 構件的支承構件之斜視圖。 φ 圖4A是圖3的網狀支承構件之平面圖。 圖4B是圖3的網狀支承構件之斜視圖。 圖5是顯示在纖維網之下面側支承於圖3的支承構件 之狀態,對上面側噴吹氣體製造圖1的第1實施形態的不 織布之狀態的圖。 圖6是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不織布製造裝置之側面圖 〇 圖7是說明圖6的不織布製造裝置之平面圖。 ® 圖8是圖6之區域Z的放大斜視圖。 圖9是圖8之噴出部的底面圖。 圖10A是形成有複數個橢圓狀的開口之板狀支承構件 的平面圖。 圖10B是形成有複數個橢圓狀的開口之板狀支承構件 的斜視圖。 圖11是線呈螺旋狀編入,在該間隙形成有複數個孔 部之支承構件的放大平面圖及放大斜視圖。 圖1 2是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67- (64) (64)1326319 圖1 3是第3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4是將細長狀構件以等間隔並列配置於具有波狀 的起伏之網狀支承構件的支承構件的斜視圖。 圖15是第4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6是第5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17是形成有複數個橢圓狀的開口部的板狀支承構 件的放大斜視圖。 圖18是顯示在纖維網之下面側支承於圖17的板狀支 承構件之狀態,對上面側噴吹氣體製造圖16的第5實施 形態的不織布之狀態的圖。 圖1 9是第6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放大斜視圖。。 圖20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的表 面薄片之情況的斜視斷面圖。 圖21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使用於紙尿布的表面薄片 之情況的斜視圖。 圖22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中間薄 片使用之情況的斜視斷面圖。 圖23是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爲吸收性物品的最外部 來使用之情況的斜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溝槽部 2 :凸狀部 3 :開口部 -68- (65) (65)1326319 4 :連結部 8 :側部 9 :中央部 1 1 :橫定向部 1 2 :中央部 1 3 :縱定向部 22 :第2凸狀部 4 0 :突出部 44 :凹陷部 8 8 :側部 90:不織布製造裝置 99 :中央部 100 :纖維網 101 :纖維 1 1 5, 1 20,1 70,1 72, 1 74,1 76,1 7 8 :不織布 200 :通氣性支承構件 2 1 0 :網狀支承構件 2 1 3 :孔部 220 :支承構件 225 :細長狀構件 260 :網狀支承構件 2 6 1 :線 270 :支承構件 271,272 :線 -69- (66) (66)1326319 30 1,3 02,3 1 0 :表面薄片 3 1 1 :中間薄片 9 1 0 :噴出部 9 1 3 :噴出口 9 1 5 :吸氣部 920 :送氣管 93 0 :輸送機 93 9 :通氣性帶部 9 5 0 :加熱部 93 1,9 3 3 :旋轉部
-70-

Claims (1)

  1. 1326319 ♦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6 1 2 1 596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9年1月2〇 日修正 1. 一種不織布,是具有第一方向與第2方向之不織 布,其特徵爲: 具有:以沿著前述第1方向的方式所形成的複數個開 口部;及 在前述複數個開口部之預定的開口部與和該預定的開 口部在前述第1方向相鄰的開口部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個連 結部, 還包含:在該不織布的第一面側,朝厚度方向凹陷, 藉由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及前述複數個連結部所形成的複數 個溝槽部;及 在前述第一面側,朝厚度方向突出,以沿著前述複數 個溝槽部的方式隣接之複數個凸狀部, 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其各自定向於前述第2方向的第 2方向定向織維的含有率較定向於前述第1方向的第1方 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前述複 數個開口部,該複數個開口部各自的周緣之纖維是沿著該 禊數個開口部各自的周緣定向。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不織布,其中,前 1326319 述複數個開口部各自大致呈圓形或大致呈橢圓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不織布, 自前述複數個開口部’則述複數個開口部的前述 之長度爲〇.1至5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數個溝槽部,在該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高度爲前 凸狀部各自的前述高度的9 0%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數個凸狀部之預定的凸狀部’其前述高度是與夾 數個溝槽部之預定的溝槽部而相鄰的凸狀部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數個連結部分別在各自前述複數個溝槽部’進一 織布之厚度方向凹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數個凸狀部各自的頂部大致呈扁平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織布之與形成有前述複數個溝槽部及前述複數個 面相反側的面之第二面,形成有:朝與前述凸狀 方向相反側突出的複數個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第1方向,呈波狀起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布之前述第二面側大致呈平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 其中,各 第1方向 ’前述複 述複數個 ,前述複 持前述複 〇 ,前述複 步朝該不 ,前述複 ’在該不 凸狀部的 部之突出 ,在前述 ,該不織 ,前述複 -2- 1326319
    數個凸狀部各自之複數個側部,其前述第1方向定向纖維 的含有率較前述第2方向定向纖維的含有率高°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各自則 述複數個凸狀部,其由該預定的凸狀部的前述第一面側所 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較由前述預定的凸狀部的前述第二面 側所測定到的空間面積率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前述複 數個凸狀部分別具有受到前述複數個側部所夾持的區域之 複數個中央部, 前述複數個中央部是該複數個中央部各自之纖維密度 較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自的纖維密度高,且較前述複數個 側部各自的纖維密度低。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前述複 數個凸狀部各自之纖維密度爲〇.20g/c m3以下, 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自之纖維密度爲〇_20g/c m3以下 〇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前述複 數個連結部是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各自之基量較前述複數個 凸狀部各自的基量低。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不織布,其中,前述複 數個凸狀部,其各自的基量爲15至250g/m2, 前述複數個連結部,其各自的基量爲5至200g/m2。 IS.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不織布,其中,該 構成不織布的纖維混合有撥水性纖維。 -3-
TW96121596A 2006-06-23 2007-06-14 Nonwoven fabric TW20080903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4505 2006-06-23
JP2006270109A JP5069891B2 (ja) 2006-06-23 2006-09-29 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9034A TW200809034A (en) 2008-02-16
TWI326319B true TWI326319B (zh) 2010-06-21

Family

ID=3883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21596A TW200809034A (en) 2006-06-23 2007-06-14 Nonwoven fabric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07463B2 (zh)
EP (1) EP2034070B1 (zh)
JP (1) JP5069891B2 (zh)
KR (1) KR101423791B1 (zh)
TW (1) TW200809034A (zh)
WO (1) WO20071485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5537B2 (en) 2006-01-31 2010-12-0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recording capabilities
JP5123512B2 (ja) *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328089B2 (ja) * 2006-06-23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多層不織布及び多層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123513B2 (ja) *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
JP5123505B2 (ja) *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328088B2 (ja) * 2006-06-23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154048B2 (ja) * 2006-06-23 2013-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MY151019A (en) * 2006-06-23 2014-03-3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US11564682B2 (en) 2007-06-04 2023-01-3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er device
JP5161499B2 (ja) * 2007-06-22 2013-03-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1986183B2 (en) 2008-02-14 2024-05-2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cutting and fastening instrumen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to measure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US8650727B2 (en) * 2008-05-27 2014-02-18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leaning sheet
JP5296454B2 (ja) * 2008-08-25 2013-09-25 呉羽テック株式会社 吸音遮水マット
KR20100033209A (ko) * 2008-09-19 2010-03-29 유한킴벌리 주식회사 물리적 또는 열적 변형 없이 천공된 부직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 부직포를 구비하는 흡수제품
US8906275B2 (en) 2012-05-29 2014-12-09 Nike, Inc. Textured elements incorporating non-woven textil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textured elements
US20100199406A1 (en) 2009-02-06 2010-08-12 Nike, Inc. Thermoplastic Non-Woven Textile Elements
US9682512B2 (en) 2009-02-06 2017-06-20 Nike, Inc. Methods of joining textiles and other elements incorporating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material
JP5520124B2 (ja) 2009-05-14 2014-06-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透液性繊維不織布
US9386988B2 (en) * 2010-09-30 2016-07-12 Ethicon End-Surgery, LLC Retainer assembly including a tissue thickness compensator
US9629814B2 (en) 2010-09-30 2017-04-25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Tissue thickness compensator configured to redistribute compressive forces
US9272406B2 (en) 2010-09-30 2016-03-01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Fastener cartridge comprising a cutting member for releasing a tissue thickness compensator
JP5665610B2 (ja) 2011-03-04 2015-0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448277B (zh)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JP5361965B2 (ja) 2011-04-28 2013-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92508B2 (ja) 2011-09-30 2017-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57664B2 (ja) 2011-12-28 2017-01-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63639B2 (ja) 2012-02-29 2016-08-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7055B2 (ja) 2012-02-29 2016-01-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72B2 (ja) 2012-02-29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3740B2 (ja) 2012-02-29 2016-01-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4271094B (zh) 2012-02-29 2016-05-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5726120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1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4334135A (zh) 2012-03-30 2015-02-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JP5713951B2 (ja) 2012-04-02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5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6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16178B2 (ja) 2012-04-02 2017-04-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20130255103A1 (en) 2012-04-03 2013-10-03 Nike, Inc. Apparel And Other Products Incorporating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Material
JP5998000B2 (ja) * 2012-09-30 2016-09-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US9474660B2 (en) 2012-10-31 2016-10-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9480609B2 (en)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9480608B2 (en)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10070999B2 (en) 2012-10-31 2018-09-1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9327473B2 (en) 2012-10-31 2016-05-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having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JP5712194B2 (ja) * 2012-12-04 2015-05-07 花王株式会社 拭き取りシート用不織布基材
JP5712195B2 (ja) * 2012-12-04 2015-05-07 花王株式会社 拭き取りシート用不織布基材
RU2672520C2 (ru) 2013-03-01 2018-11-15 Этикон Эндо-Серджери, Инк. Шарнирно поворачиваемые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с проводящими путями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CN103422256B (zh) * 2013-07-17 2016-08-24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无纺布
JP5683742B1 (ja) 2014-06-30 2015-03-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JP6431397B2 (ja) * 2015-02-18 2018-11-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1826230B2 (en) 2015-07-31 2023-11-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ckage of absorbent articles utilizing a shaped nonwoven
CN109348722B (zh) 2015-07-31 2022-04-08 宝洁公司 用于成型非织造布的成形带
US10858768B2 (en) 2015-07-31 2020-12-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US11890015B2 (en) 2015-09-30 2024-02-0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mpressible adjunct with crossing spacer fibers
JP6232461B2 (ja) * 2016-03-24 2017-11-1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S2720805T3 (es) 2016-04-29 2019-07-24 Reifenhaeuser Masch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no tejidos a base de filamentos continuos
JP6113336B1 (ja) 2016-06-09 2017-04-1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144805B1 (ja) 2016-06-09 2017-06-0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0888471B2 (en) 2016-12-15 2021-01-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EP3576697B1 (en) 2017-01-31 2023-07-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RU2725401C1 (ru) 2017-01-31 2020-07-02 Дзе Проктер Энд Гэмбл Компани Формованный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DE112018000617T5 (de) * 2017-01-31 2019-11-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Geformte Vliesstoffe und diese enthaltende Artikel
WO2018160161A1 (en) 2017-02-28 2018-09-0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for making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with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pertures
CN110312495A (zh) 2017-03-30 2019-10-08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在吸收制品中结合开孔区域
US11214893B2 (en) 2017-06-30 2022-01-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WO2019005910A1 (en) 2017-06-30 2019-01-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ON-WOVEN FABRIC
US10842490B2 (en) 2017-10-31 2020-11-24 Ethicon Llc Cartridge body design with force reduction based on firing completion
USD951657S1 (en) * 2017-11-22 2022-05-17 Dometic Sweden Ab Awning fabric with pattern
US11547613B2 (en) 2017-12-05 2023-01-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tretch laminate with beamed elastics and formed nonwoven layer
US11896466B2 (en) 2018-06-12 2024-02-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shaped, soft and textured nonwoven fabrics
EP3810057A1 (en) 2018-06-19 2021-04-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unction-formed top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2020068524A1 (en) 2018-09-27 2020-04-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Nonwoven webs with visually discernible patterns
US10927506B2 (en) 2018-11-30 2021-02-2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permaking fabrics having machine and cross-machine direction elements and paper products made therewith
US10927507B2 (en) 2018-11-30 2021-02-2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permaking fabrics having machine and cross-machine direction elements and paper products made therewith
USD891789S1 (en) * 2018-11-30 2020-08-0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permaking fabric
GB2596718A (en) 2019-03-18 2022-01-05 Procter & Gamble Shaped nonwovens that exhibit high visual resolution
USD923944S1 (en) * 2019-03-20 2021-07-06 The North Face Apparel Corp. Baffled material for apparel
US11819393B2 (en) 2019-06-19 2023-11-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unction-formed top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8905A (en) 1966-07-05 1969-08-05 Du Pont Apparatus for entangling fibers
US3486168A (en) * 1966-12-01 1969-12-23 Du Pont Tanglelaced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4016319A (en) * 1974-09-17 1977-04-05 The Kendall Company Biaxially oriented nonwoven fabric having long and short fibers
US4379799A (en) 1981-02-20 1983-04-12 Chicopee Nonwoven fabric having the appearance of apertured, ribbed terry cloth
JP2700676B2 (ja) 1988-12-22 1998-01-2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化銀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728921B2 (ja) 1989-03-01 1998-03-18 花王株式会社 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3088874B2 (ja) 1993-05-18 2000-09-18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穿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986689B2 (ja) * 1994-08-29 1999-12-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ワイパーの製造方法
DE4437165A1 (de) * 1994-10-18 1996-04-25 Hpp & C Marketing Consultants Unidirektional flüssigkeitsdurchlässige Bahn
JPH08216310A (ja) 1995-02-17 1996-08-27 Nippon Kyushutai Gijutsu Kenkyusho:Kk 多孔性溶結複合体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MY117643A (en) * 1996-02-29 2004-07-31 Uni Charm Corp Liquid-permeable topsheet for body exudates absorbent arti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3510089B2 (ja) * 1997-09-22 2004-03-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の透液性表面シートおよび該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366849B2 (ja) * 1997-12-26 2003-01-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開孔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SG83698A1 (en) * 1998-01-16 2001-10-16 Uni Charm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ater disintegratable non-woven fabric and the water disintegratable non-woven fabric
JPH11342154A (ja) 1998-06-03 1999-12-14 Uni Charm Corp 体液吸収性物品
JP3623392B2 (ja) * 1999-03-18 2005-02-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6867156B1 (en) * 1999-04-30 2005-03-1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aterials having z-direction fibers and fold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0392166C (zh) * 2000-03-24 2008-06-04 花王株式会社 膨松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JP3559533B2 (ja) * 2000-04-25 2004-09-02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絡合不織布とこれを用いた清拭シートおよび湿潤性シート
JP3877953B2 (ja) 2000-10-31 2007-0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不織布製表面シート
JP4548814B2 (ja) * 2001-02-23 2010-09-22 株式会社クラレ 不織布
JP3926587B2 (ja) 2001-07-12 2007-06-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3587831B2 (ja) 2001-08-10 2004-11-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9034A (en) 2008-02-16
EP2034070A1 (en) 2009-03-11
JP2008025083A (ja) 2008-02-07
JP5069891B2 (ja) 2012-11-07
KR20090023340A (ko) 2009-03-04
EP2034070B1 (en) 2014-12-03
US20080044622A1 (en) 2008-02-21
EP2034070A4 (en) 2011-05-18
US7507463B2 (en) 2009-03-24
KR101423791B1 (ko) 2014-07-25
WO2007148501A1 (ja) 200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6319B (zh)
TWI336739B (zh)
TWI327181B (zh)
TWI343432B (zh)
TWI343431B (zh)
KR101423792B1 (ko) 부직포
JP5154048B2 (ja) 不織布
TWI336359B (zh)
JP5328089B2 (ja) 多層不織布及び多層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200813280A (en) Non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