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8692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8692B
TWI298692B TW095104237A TW95104237A TWI298692B TW I298692 B TWI298692 B TW I298692B TW 095104237 A TW095104237 A TW 095104237A TW 95104237 A TW95104237 A TW 95104237A TW I298692 B TWI298692 B TW I2986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suction
main
intake passage
intak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4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40731A (en
Inventor
Yoshitaka Seki
Hiroshi Nakagome
Toshihisa Nagashii
Hitoshi Akaoka
Jun Hariu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40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40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8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86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55Arrangements of valves; Multi-way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0/0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J40/1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13Means upstream of the air filter; Connection to the ambien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0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 F02M69/042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 F02M69/043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for injecting into the intake conduit upstream of an air throttle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0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 F02M69/042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 F02M69/044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for injecting into the intake conduit downstream of an air throttle valve

Description

1298692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該發明是關於機車等的車輛的吸氣通道構造° 【先前技術】 在習知的上述吸氣通道構造,是藉由使從空氣濾清器 箱朝前方延伸的吸氣通道,在車體框架的頭管下方朝向車 輛前方開口,則可將行駛氣流導入到空氣濾清器箱內’將 該行駿氣流利用爲增壓壓力,而可進行所謂的衝壓管增壓 (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吸氣通道內具有用來切換兩個吸 氣通道的閥部,是因應於引擎轉數使用電動式的致動器來 驅動該閥部。 [專利文獻1] 曰本特開2004— 301402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相對於上述習知構造,是設置了貫穿於車體框架的頭 管附近的吸氣通道,是將該吸氣通道在前擾流罩前端部朝 前方開口。在這種情況,雖然容易將行駛氣流導入到空氣 濾清器箱內,但相反地也容易讓雨水侵入,所以希望在吸 氣管道內設置如上述的閥部。而如果考慮將上述閥部配置 在較頭管更前方的話,則希望該閥部的驅動機構爲簡易的 構造。 -5· (2) (2)1298692 因此該發明,要提供一種吸氣通道,以簡單的構造來 切換:貫穿於車體框架的頭管附近,並且在前擾流罩前端 部開口的吸氣通道。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作爲上述課題的解決手段,本案的第1發明,是具 有:從空氣濾清器箱(例如實施例的空氣濾清器箱1 9)朝前 方延伸,而貫穿於車體框架(例如實施例的車體框架5)的 頭管(例如實施例的頭管6)附近,並且在前擾流罩(例如實 施例的前擾流罩46)前端部開口的吸氣通道(例如實施例的 吸氣通道80)、在上述前擾流罩前端部朝向車輛前方開口 的主吸氣口(例如實施例的前端吸氣口 83)、以及用來切換 來自於該主吸氣口的主吸氣通路(例如實施例的主吸氣通 路MR)與來自於副吸氣口(例如實施例的下部吸氣口 86)的 副吸氣通路(例如實施例的副吸氣通路SR)的閥部(例如實 施例的吸氣閥81),當引擎低速運轉時,上述閥部會將主 吸氣通路關閉,並且將副吸氣通路開啓,當引擎高速運轉 時,上述閥部會將主吸氣通路開啓,並且將副吸氣通路關 閉之吸氣通道構造,上述副吸氣口,是在上述頭管前方且 在上述前擾流罩內側朝向與上述主吸氣口不同的方向開 □。 藉由該構造,當引擎低速運轉時,是藉由從來自於在 前擾流罩內側且朝向與主吸氣口不同的方向開口的副吸氣 口的副吸氣通路,來讓外空氣進入,當行駛風壓所造成的 -6- (3) (3)1298692 增壓作用較低的低速行駛時(換言之一般行駿時),能抑制 雨水侵入到吸氣通路。 另一方面,當引擎高速運轉時,是藉由從來自於在前 擾流罩前端部且朝向車輛前方開口的主吸氣口的主吸氣通 路,來讓外空氣(行駛氣流)進入,則能有效地得到行駛風 壓所造成的增壓效果,則能提升引擎的輸出能力。 第2發明,上述閥部的驅動動作,是藉由使用引擎吸 氣負壓所作動的膜片(例如實施例的膜片9 1)來進行的。 藉由該構造,與利用致動器來進行閥部的驅動動作的 情況相比,能夠將驅動機構作成簡易的構造.,能夠讓重量 減輕且讓成本降低。 第3發明,上述副吸氣口,是開口於:其左右部被上 述前擾流罩所覆蓋的空間,並且其軸線是傾斜著且開口 成,在上述主吸氣通路的下面部指向後方。 藉由該構造,藉由讓副吸氣口,在前擾流罩內側傾斜 而開口成指向後方,則更能抑制低速行駛時雨水等侵入到 吸氣通路的情形。 第4發明,上述閥部,可直接封閉設在上述主吸氣通 路的壁面的上述副吸氣口。 藉由該構造,在高速行駛也就是封閉著副吸氣口的狀 態,閥部與壁面平行,而不會突出於主吸氣通路內,所以 能減少吸氣阻力至最小限度,提高引擎容積效率,以提升 高速輸出性能。 (4) 1298692 [發明效果] 藉由第1發明,能抑制低速行駛時雨水侵入到吸氣通 路的情形,並且能提升引擎輸出能力。 藉由第2發明,能將閥部驅動機構簡化,讓重量減輕 且讓成本降低。 藉由第3發明,藉由讓副吸氣口指向後方,則更能抑 制低速行駿時雨水等侵入到吸氣通路的情形。 # 藉由第4發明,將吸氣阻力減少至最小限度,提高引 擎容積效率,以提升高速輸出性能。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針對該發明的實施例來加以說明。在 以下的說明的前後左右等的方向,如果沒有特別記載的話 則是與車輛的方向相同。圖中箭頭FR是代表車輛前方, 箭頭LH是代表車輛左方,箭頭UP是代表車輛上方。 ® 如第1圖所示,用來將機車1的前輪2予以軸支承的 左右的一對前叉3,是經由轉向桿4而可轉向地被樞支在 車體框架5的頭管6。左右的主框架7是從頭管6朝向斜 後下方延伸,該各主框架7的後端部是分別相連於左右的 樞支板8的上部。 在各樞支板8,是可擺動地樞支著搖臂11的前端 部’另一方面,在該搖臂1 1的後端部軸支承著後輪i 2。 在搖臂11的前端部附近配設置著後避震器13,該後避震 器1 3的其中一端部是連結於搖臂n,另一端部是經由連 -8- (5) (5)1298692 桿機構1 4而連結在較樞支板8的樞支軸更下方的部位。 在車體框架5的下方,配設著機車1的發動機也就是 水冷式並列四氣缸型的引擎1 5。引擎1 5,在形成其下部 的曲軸箱16上,具有讓氣缸部17朝向斜上方立起的構 造’在氣缸部17前方,配設著引擎15冷卻用的散熱器 18’在氣缸部17上方配設有空氣濾清器箱19,在該空氣 濾、清器箱1 9後方配設有油箱2 1。空氣濾清器箱1 9的上 部’是以與油箱2 1成爲同一面的外裝外殼22所覆蓋。 合倂參照第2圖來說明,在空氣濾清器箱1 9的下壁 部’是連接著與各氣缸對應的四連的節流閥主體2 3的上 流側。各節流閥主體23的下流側是連接於氣缸部1 7後部 的吸氣口。在空氣濾清器箱1 9內,排列有與各節流閥主 體23相連的漏斗部24。 在空氣濾清器箱19前部,是連接著:貫穿於車體框 架5的頭管6附近,在前擾流罩46前端部開口的吸氣通 道80。經由該吸氣通道8〇,可將外空氣(行駛氣流)導入 到空氣濾清器箱1 9內,當高速行駛時,可將行駛風壓利 用爲增壓壓力而能進行所謂的衝壓管增壓。在吸氣通道 80內’是設置有可改變其吸氣通路的吸氣閥8 1。 被導入於空氣濾清器箱19內的外空氣,在通過空氣 濾清器濾心25被過濾之後,會被導引至各漏斗部24內, 與從在各節流閥主體23所設置的第一噴射器26a所噴射 的燃料一起被供給到引擎15。在空氣濾清器箱19的上壁 部,是設置有:例如當引擎高轉數時用來朝向各漏斗部 (6) (6)1298692 24噴射燃料的與各氣缸對應的第二噴射器26b。 在各主框架7的上部後側,鎖裝著朝向斜後上方傾斜 的座墊框架27的前端部。在該座墊框架27,支承著:位 於油箱21的後方的駕駛者用的座墊2 8 a、位於其後方的 後部搭乘者用的小座墊2 8 b、以及在小座墊2 8 b下所配設 的滅音器3 1。在各樞支板8的後部,安裝著駕駛者用的 腳踏板32a,在座墊框架27兩側的下部,安裝著後部搭 乘者用的腳踏板32b。 在各前叉3的上端部,安裝著前輪轉向用的左右的車 把33。在各前叉3的下端部,安裝著煞車卡鉗34,與該 各煞車卡鉗34對應的煞車碟35,是被安裝在前輪2的輪 轂部兩側,構成了機車1的前碟煞構造。在頭管6的後 方,配設有用來對前輪轉向系統施加阻尼力的轉向阻尼器 100° 在後輪1 2的輪轂部左側,安裝著後鏈輪3 6,在該後 鏈輪3 6與引擎1 5後部左側的驅動鏈輪3 7,繞掛著驅動 鏈條3 8,則可進行引擎1 5與後輪1 2之間的動力傳達。 而在後輪1 2右側,是設置有與上述前碟煞構造同樣的構 造的後碟煞構造。 在氣缸部17前部的排氣口,連接著與各氣缸對應的 排氣管41。該各排氣管41,在通過引擎15的前方及下方 而匯集成一支之後,在搖臂11前部右側立起,在座墊框 架27附近伸入而連接到上述滅音器31。圖號42是代表 用來淨化排氣的排氣觸媒,圖號43是代表使排氣管4 1內 -10- (7) (7)1298692 的流通面積變化的排氣裝置。 在車體後部安裝著用來覆蓋座墊框架27周邊的後擾 流罩44 ’在車體中央兩側,安裝著用來覆蓋引擎1 5周邊 的中央擾流罩45,在車體前部安裝著用來覆蓋頭管6周 邊的上述前擾流罩46。在前擾流罩46的內側,配設了擾 流罩內通道82,該擾流罩內通道82,形成了:從上述吸 氣通道80的車體框架5前端部到前擾流罩46前端部的吸 氣通路。 如第3圖、第4圖所示,車體框架5,是將頭管6與 各樞支板8分別以各主框架7直線地聯繫的所謂的雙管式 框架,且將其本身所懸架著的引擎1 5作爲強度構件而作 成所謂的鑽石式框架結構。該車體框架5,是將以鋁合金 作爲原料的複數的鑄造構件焊接結合爲一體而成。上述座 墊框架2 7,是由將鋁合金作爲原料的鑄造零件也就是左 右的分割體所構成,是將其前端部一體地鎖裝於車體框架 5後端部,並且在後端部互相鎖裝成一體。 頭管6 ’是圓筒狀且傾斜成其上部位於後方的構造, 是以沿著與其軸線略垂直相交的朝斜後下方傾斜的傾斜平 面S的方式,讓各主框架7朝後方延伸。頭管6的上端及 主框架7的上面部,大致是位於傾斜平面S上。 各主框架7,在與傾斜平面S垂直相交的俯視觀察方 向(從第3圖所示的箭頭A方向觀察),是從頭管6朝後方 且傾斜地朝車寬方向外側分歧地延伸,其長軸方向中間部 和緩地彎曲,然後朝向後方且朝向車寬方向內側之後,與 -11 - (8) (8)1298692 互相略平行地配置的左右的樞支板8順暢地相連。而以圖 號C來顯示第3圖的其他車寬方向中心線(左右方向中心 線)。而以圖號K來顯示在傾斜平面S上沿著各主框架7 彎曲的曲線(換言之,沿著各主框架7的延伸方向的曲 線)。 這裡是將與上述傾斜平面S垂直相交的方向,當作主 框架7的縱方向(大槪相當於上下方向),將與傾斜平面s 平行且與上述曲線.K垂直相交的方向當作主框架7的橫 方向(相當於車體內外方向),則各主框架7的剖面形狀, 爲相對於撗方向其縱方向較長的縱長狀的方形,且以預定 的厚度形成其外周部分的中空構造。 若將從各主框架7的頭管6到樞支板8的側面觀察直 線狀地延伸的部位,當作框架主體5 1的話,該框架主體 51,是設置成:其前半部的縱方向長度與頭管6的長度略 相同,且相對地其後半部的縱方向較短。而從框架主體 5 1的前半部起,前端較細的引擎懸架5 2朝向下方延伸, 該引擎懸架5 2前端的前側懸架部5 3,連結著引擎1 5的 氣缸部1 7基部前側而將其予以支承。 在引擎懸架52的後部與主框架7的後半部下側之 間’橫跨設置了朝斜後上方傾斜的補強支架5 4,以該補 強支架54、引擎懸架52、及框架主體51圍繞的方式,在 主框架7的長軸方向中間部,形成了在車寬方向貫穿該部 分的中央開口部55。 另一方面,在主框架7(框架主體51)的前部,形成 -12- 1298692 . (9) 了:使該部分朝前方分歧,且在車寬方向貫穿縱方向 部的前側開口部5 6。 各開口部5 5,5 6,是將中空的主框架7的內外 造成缺口,另一方面,具有橫跨於該內外壁部之間的 壁部,也具有讓該內周壁部聯繫於上述內外壁部之間 爲橫支架的機能。藉由將該各開口部5 5,5 6形成於 架7,則可讓車體框架5全體的剛性平衡性適當化。 # 前側開口部5 6,縱方向較淺而朝向後方成爲前 細的側面觀察三角形狀,在其前後方向中間部,設置 沿著與左右方向略垂直相交的面將其橫截斷的肋部 藉由該肋部57,將前側開口部56區劃成頭側開口部 與框架側開口部56b。 在車體框架5的前端部外側,一體地設置有通道 5 8,該通道外殼5 8是橫跨於頭管6及兩主框架7前 該通道外殼58,形成了 :在頭管6之前且在前方開 ® 吸氣口 59,並且使該吸氣口 59與各頭側開口部56a 在一起。在該通道外殼5 8的吸氣口 5 9,連接有擾流 通道8 2的後端部(吸氣出口)。 在車體框架5的前端部內側,一體地設置有角 61,該角撐板61,是橫跨於頭管6及兩主框架7前 該角撐板61,是具有:從俯視方向觀察朝前方凸出 曲的彎曲壁部62、以及從該彎曲壁部62的下緣部朝 延伸的下壁部63。彎曲壁部62,是以從頭管6的上 端部及主框架7的前部上緣部朝向下方,且相對於頭 中間 壁部 內周 的作 主框 端較 有: 57, 56a 外殼 部。 口的 連通 罩內 撐板 部。 地彎 前方 部後 管6 -13- (10) (10)1298692 漸漸地分離的方式’傾斜地延伸’是相連於:與主框架7 的下緣部從側面觀察重疊的平坦的下壁部6 3的後緣部。 藉此,角撐板61,能補強車體框架5的前端部,且加寬 頭管6後方的兩主框架7前部上側間的空間,則能易於配 置轉向阻尼器1〇〇等(參照第2圖)。 角撐板61的內部,是藉由從頭管6兩側緣部朝向後 方延伸的一對隔壁部6 4所區劃,藉此,在車體框架5前 端部,形成了 :從通道外殼5 8前端的吸氣口 5 9朝向頭管 6兩側分歧,然後朝向後方延伸的框架內通道6 5。該框架 內通道65,是在角撐板61的彎曲壁部62開口於左右的 吸氣出口 66,在該各吸氣出口 66,連接著:從空氣濾清 器箱1 9的前壁部所延伸出的空氣濾清器箱側通道67的前 端部(吸氣口)(參照第2圖)。 藉由該擾流罩內通道82、框架內通道65、及空氣濾 清器箱側通道67,構成了上述吸氣通道80,且從前擾流 罩46前端部到空氣濾清器箱1 9,形成了 ··貫穿於車體框 架5前端部而大致直線地延伸的吸氣通路(參照第2圖)。 各樞支板8,是在各主框架7的後端部彎曲而朝下方 延伸。在該各樞支板8的上部間及下部間,分別橫跨設置 著沿著車寬方向的上橫支架7 1及低橫支架72。在低橫支 架72的車寬方向中央部,設置了與上述連桿機構14的連 結部7 3。上橫支架7 1,是用來調整車體框架5的剛性, 與低橫支架72相比是較小型且較薄。 在各樞支板8的上下方向略中央部,設置有:用來將 -14- (11) (11)1298692 搖臂1 1的樞支軸予以支承的軸支承部74。在各樞支板8 的上部及下部,設置有:將引擎1 5的曲軸箱1 6後部上側 及後部下側予以連結且予以支承的後部上側懸架部7 5及 後部下側懸架部76。藉由在該各懸架部75、76及上述前 側懸架部5 3,連結著引擎1 5的各部分,則能適當地補強 車體框架5的後半部分。 車體框架5,是分割爲四個鋁鑄造零件,詳細來說, 是分割爲:將頭管6與各主框架7的前部一體化的頭管部 6A、以各主框架7的中間部分爲主的左右的主框架部 7 A、以及將各主框架7的後部與各樞支板8經由各橫支 架71、72 —體化的樞支板部8A,而將這些構件焊接結合 成一體。 如第5圖所示,前擾流罩46的前端部,是位於頭管 6的下端部前方,擾流罩內通道82,在前擾流罩46前端 部,是從朝向車輛前方開口的前端吸氣口(主吸氣口)8 3朝 斜後上方延伸,在其後部,朝斜後下方彎曲,然後與車體 框架5的通道外殻58(框架內通道65)相連。該擾流罩內 通道8 2的後端部與通道外殼5 8,例如是藉由從兩側所插 通的螺栓等而結合成一體。 合倂參照第6圖來加以說明,擾流罩內通道82,是 在車寬方向中央部沿著前後方向延伸,而爲了要讓吸氣通 路從其前端吸氣口 83朝向後方變窄,而作成從俯視方向 觀察爲錐形(以下將該部位稱作前側錐形部82a),之後以 讓剖面爲略一定的方式而直線地延伸(以下將該部位稱爲 -15- (12) 1298692 直線部82b),在其後部朝下方彎曲,並 向觀察爲錐形,在吸氣通路擴展之後,$ 58 〇 擾流罩內通道8 2,是作成方形的中 分割成:以其下壁部爲主的低通道8 5、 側壁部爲主的上通道84。圖號80a,是顯 於擾流罩內通道82,且用來支承前擾流毒 架。 合倂參照第7圖來加以說明,低通S 數的轂部85a及凸緣部85b,藉由將貫穿 小螺釘鎖入於該各轂部8 5 a及凸緣部8 5 b 與上通道84結合爲一體。而圖號85c, 端吸氣口 83內側的葉片。 擾流罩內通道82(低通道85),在其 82b的長軸方向中間部,是開設有下部 □ )86 〇 下部吸氣口 8 6,是位於頭管6的下 左右部被覆蓋於前擾流罩46的空間內, 後方。也就是說,下部吸氣口 8 6的軸線 道82的下壁面垂直相交的線),從側面觀 下側會位於越後方。 下部吸氣口 86,是作成較前端吸氣□ 口,是作成左右方向較長的橢圓狀,從其 立設置有沿著上述軸線X朝下方延伸的凸 且作成從俯視方 建接於通道外殻 空剖面,所以是 及以上壁部及兩 示,一體地安裝 ΐ 4 6等的支承支 | 85,是具有複 t於上通道84的 ,來將低通道8 5 是顯示排列於前 下壁部的直線部 吸氣口(副吸氣 部前方,在讓其 開口成指向斜下 χ(與擾流罩內通 察,是傾斜成越 I 8 3更小型的開 周緣部起,是豎 緣部86a。藉由 •16- (13) (13)1298692 從該下部吸氣口 8 6朝向下方開口 ’則可將前輪2上方的 前擾流罩46內的外空氣導入到擾流罩內通道82內。這裡 的來自於下部吸氣口 8 6的吸氣通路(第5圖中箭頭S R, 以下爲副吸氣通路)的吸氣管長度’是較短於,來自於前 端吸氣口 83的吸氣通路(第5圖中箭頭MR,以下爲主吸 氣通路)的吸氣管長度。 在擾流罩內通道8 2內’爲了要使行駛氣流所造成的 增壓效果最適當化,而設置有:可將上述主吸氣通路MR 與副吸氣通路S R進行切換的上述吸氣閥8 1。 吸氣閥8 1,爲了可阻斷擾流罩內通道8 2內的流路, 是作成方形的板狀’使其各緣部沿著擾流罩內通道8 2的 各壁部,且配置成與左右方向平行。 該吸氣閥8 1,在較下部吸氣口 8 6更前方處,經由位 於下壁部附近沿著左右方向的擺動軸87而被軸支承著, 則可在:第5圖中實線所示的流路全開位置、與第5圖中 虛線所示的流路全關位置之間,進行擺動。 詳細來說,吸氣閥81,可在:以從該擺動軸8 7附近 與下壁部平行且與其相接的方式,朝後方延伸而將下部吸 氣口 86直接封閉,並且將吸氣通道80內的流路予以全開 的流路全開位置、以及從擺動軸87附近相對於下壁部朝 斜後上方傾斜地立起而將下部吸氣口 86開放,並且將吸 氣通道80內的流路全關閉的流路全關位置之間,進行擺 動。 吸氣閥8 1的擺動軸8 7,是設置在:與相對於板狀的 -17- (14) (14)1298692 閥主體8 1 a的流路全開位置的上面側(流路全關位置的前 面側)偏置的位置。詳細來說,從吸氣閥8 1的流路全關位 置的下端部(流路全關位置的前端部)的兩側緣部起,立起 有從側面觀察爲三角形的小突部87a,從該兩小突部87a 的前端部起,朝向左右方向外側突出設置有互相爲同軸的 上述擺動軸87。 另一方面,在吸氣通道80的兩側壁部的上通道84及 低通道8 5的接合部附近,設置有與擺動軸8 7對應的軸支 承部87b,在該軸支承部8 7b,是以將擺動軸87夾在上通 道84及低通道85的方式將其予以支承。而在吸氣閥81 的閥主體8 1 a的兩面,形成有作成格子狀的補強肋部 81b。 在吸氣通道8 0的下壁部,形成有下方變化部8 8 ’該 下方變化部8 8,是由:從前端吸氣口 83附近相對於吸氣 通道8 0的延伸方向朝斜後下方延伸的傾斜部、以及在其 後緣部立起的立起部所構成。藉由該下方變化部88’在 下壁部的前側錐狀部82a的後端部也就是在吸氣閥8 1的 擺動軸8 7的正下方的位置,形成了階段部形狀。下方變 化部8 8,形成了當吸氣閥81擺動時的退避部,並且在吸 氣閥81從流路全關位置到流路全開位置之間,也會有作 爲從朝斜後上方傾斜的閥主體8 1 a的表面所流下的雨水等 的積存部的機能。 吸氣閥8 1,在其流路全關位置,是經由密封構件’ 使閥主體81a的上緣部,緊密接合於在吸氣通道80 壁 -18- (15) (15)1298692 部所形成的凹狀的擋塊部8 9,並且經由密封構件,使下 緣部緊密接合於吸氣通道8 0下壁部的下方變化部8 8的後 緣部。而吸氣閥81,在流路全開位置,是經由密封構 件,使閥主體81a的上緣部緊密接合於吸氣通道80下壁 部的下部吸氣口 86的正後方。 吸氣閥8 1的驅動動作,是與在吸氣通道8 0的上壁部 上方所設的膜片9 1連動所進行的。該膜片9 1,是被設置 在,上壁部上方的前側錐形部82a的後端部右側所安裝的 負壓腔室92內,而形成了負壓室,並且藉由該負壓腔室 92內的彈簧93朝向下方(吸氣通道80側)彈壓。而第6圖 中的圖號92a,是顯示負壓腔室92對於擾流罩內通道82 的安裝孔。 在膜片9 1,是接合著:貫穿於吸氣通道8 0的上壁部 而突出於流路內的負壓活塞94。在負壓腔室92內作用著 引擎15的吸氣負壓,當引擎高速運轉時(車輛高速行駛時) 等的吸氣負壓較小時,膜片91及負壓活塞94會被彈簧 93被朝向吸氣通道80側彈壓,另一方面,當引擎低速運 轉(車輛低速行駛時)等的吸氣負壓較大時,膜片91及負 壓活塞94會克服彈簧93的彈壓力,朝向遠離吸氣通道 8 〇的方向被拉起。 從負壓活塞94起,沿著其軸方向的連結桿95,延伸 到吸氣通道80的下壁部附近,該連結桿95的前端部,是 被連結在較吸氣閥8 1的擺動軸8 7更稍後方的位置。詳細 來說,在吸氣閥8 1的閥主體8 1 a右側,也就是在較擺動 -19- (16) (16)
1298692 軸8 7更稍後方的部位,設置有突出於流路全開β 面側的卡止部8 1 c,在該卡止部8 1 c可動地卡洽 桿9 5的前端部。 藉此,當引擎15低速運轉時,負壓活塞94 f 而將吸氣閥81拉起至流路全關位置,封閉來自於 氣口 83的主吸氣通路MR,並且開通來自於下咅[ 86的副吸氣通路SR。另一方面,當引擎15高 時,負壓活塞94會下降而將吸氣閥8 1推下至流K 置,將主吸氣通路MR開通,並且將副吸氣通路 閉。 也就是說,當引擎1 5低速運轉時,藉由將口J 制得較小,則能夠抑制加速操作時的混合氣的稀薄 形,藉由將適當的濃混合氣供給到引擎1 5,則會g 好的加速性能,另一方面,當引擎1 5高速運轉转 少吸氣阻力,並且使行駛氣流所造成的增壓壓力J 生作用,能提高引擎1 5的容積效率,且有助於拐 輸出性能。
如以上的說明,上述實施例的吸氣通道構造 有:從空氣濾清器箱1 9朝前方延伸,而貫穿於聋 5的頭管6附近,並且在前擾流罩46前端部開匚 通道80、在前擾流罩46前端部朝向車輛前方開匚 吸氣口 83、以及用來切換來自於該前端吸氣口 83 氣通路MR與來自於下部吸氣口 8 6的副吸氣通路 氣閥8 1 ;當引擎低速運轉時,吸氣閥81會將主口J :置的上 「著連結 r上升, t前端吸 5吸氣口 速運轉 ;全開位 SR封 t氣量抑 ^化的情 丨得到良 f,能減 L好地產 ^昇高速 ,是具 〔體框架 1的吸氣 1的前端 的主吸 S R的吸 〔氣通路 -20- (17) (17)1298692 MR關閉,並且將副吸氣通路SR開啓,當引擎高速運轉 時,吸氣閥81會將主吸氣通路MR開啓,並且將副吸氣 通路SR關閉,下部吸氣口 86,是在頭管6前方且在前擾 流罩46內側朝向斜後下方開口。 藉由該構造,當引擎低速運轉時,是藉由在從來自於 在前擾流罩內側且朝向與前端吸氣口 83不同的方向開口 的下部吸氣口 86的副吸氣通路SR,來讓外空氣進入,當 行駛風壓所造成的增壓作用較低的低速行駿時(換言之一 般行駛時),能抑制雨水侵入到吸氣通路。 另一方面,當引擎高速運轉時,是藉由從來自於在前 擾流罩4 6前端部且朝向車輛前方開口的前端吸氣口 8 3的 主吸氣通路MR,來讓外空氣(行駛氣流)進入,則能有效 地得到行駛風壓所造成的增壓效果,則能提升引擎的輸出 能力。 並且,藉由使用單一的吸氣閥8 1,來進行吸氣通道 80的吸氣通路的切換,則能將吸氣通路切換機構簡化。 藉由讓吸氣閥81保持朝斜後上方傾斜的姿勢而擺動,來 讓附著於閥主體8 1 a的雨水等滑落到其前方,並且藉由在 吸氣通道80的下壁部的閥主體8 1 a的正前方形成下方變 化部8 8,則能以下方變化部8 8來承受從閥主體8 1 a所流 落的雨水等,而能抑制該雨水等侵入到吸氣閥8 1後方。 在上述吸氣通道構造,吸氣閥81的驅動動作,是藉 由使用引擎1 5的吸氣負壓所作動的膜片9 1所進行的,與 藉由電動式的致動器來進行該吸氣閥8 1的驅動動作的情 -21 - (18) 1298692 況相比,能夠將驅動機構作成簡易的構造’則能達到減輕 重量且讓成本降低。 在上述吸氣通道構造,下部吸氣口 86 ’是開口於以 前擾流罩46覆蓋其左右部的空間,且其軸線X傾斜著且 開口成,將其後方指向主吸氣通路MR的下面部,則更能 抑制低速行駛時雨水侵入到吸氣通路的情形。 並且,在上述吸氣通道構造,藉由讓吸氣閥81直接 B 封閉在主吸氣通路MR的壁面所設的下部吸氣口 86,在 高速行駛時也就是在封閉著下部吸氣口 8 6的狀態,吸氣 閥81會與壁面平行,且不會突出於主吸氣通路MR內, 所以能將吸氣阻力減少到最小限度,能提高引擎容積效 率,而提昇高速輸出性能。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該發明的實施例的機車的側面圖。 第2圖是第1圖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第3圖是上述機車的車體框架的側面圖。 第4圖是從第3圖的箭頭A方向觀察的視圖。 第5圖是顯示上述機車的吸氣通道周邊的側面圖。 第6圖是上述吸氣通道周邊的俯視圖。 第7圖是上述吸氣通道的低通道的從第5圖的箭頭D 方向觀察的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2- 1298692 • (19) 5 :車體框架 6 :頭管 1 9 :空氣濾清器箱 46 :前擾流罩 8 0 :吸氣通道 8 1 :吸氣閥(閥部) 83 :前端吸氣口(主吸氣口) # 8 6 :下部吸氣口(副吸氣口) 91 :膜片 MR :主吸氣通路 SR :副吸氣通路 X :軸線 -23-

Claims (1)

  1. 1298692 :96.10. 2 4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5 1 0423 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6年1 0月24 1· 一種吸氣通道構造,是具有:從空氣濾清 前方延伸,而貫穿於車體框架的頭管附近,並且在 罩前端部開口的吸氣通道、在上述前擾流罩前端部 φ 輛前方開口的主吸氣口、以及用來將來自於該主吸 主吸氣通路與來自於副吸氣口的副吸氣通路予以切 部’當引擎低速運轉時,上述閥部會將主吸氣通路 並且將副吸氣通路開啓,當引擎高速運轉時,上述 將主吸氣通路開啓,並且將副吸氣通路關閉之吸氣 造,其特徵爲: 上述副吸氣口,是在上述頭管前方且在上述前 內側,朝向與上述主吸氣口不同的方向開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吸氣通道構造, 述閥部的驅動動作,是藉由使用引擎吸氣負壓所作 片來進行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吸氣通道構 中上述副吸氣口,是開口於:其左右部被上述前擾 覆蓋的空間,並且其軸線是傾斜著且開口成,在上 氣通路的下面部指向後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或2項的吸氣通道構 中上述閥部,可直接封閉設在上述主吸氣通路的壁 曰修正 器箱朝 前擾流 朝向車 氣口的 換的閥 關閉, 閥部會 通道構 擾流罩 其中上 動的膜 造,其 流罩所 述主吸 造,其 面的上 1298692 述副吸氣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吸氣通道構造,其中上 述閥部,可直接封閉設在上述主吸氣通路的壁面的上述副 吸氣口。
    -2-
TW095104237A 2005-03-31 2006-02-08 Intake duct structure TW20064073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2498A JP4444868B2 (ja) 2005-03-31 2005-03-31 吸気ダクト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0731A TW200640731A (en) 2006-12-01
TWI298692B true TWI298692B (zh) 2008-07-11

Family

ID=35945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4237A TW200640731A (en) 2005-03-31 2006-02-08 Intake duct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31322B2 (zh)
EP (1) EP1710428B1 (zh)
JP (1) JP4444868B2 (zh)
CN (1) CN100434336C (zh)
BR (1) BRPI0601321B1 (zh)
DE (1) DE602006000103T2 (zh)
TW (1) TW2006407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9531B (zh) * 2011-10-31 2015-09-11 Honda Motor Co Ltd 二輪機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8061B2 (ja) * 2005-03-31 2011-06-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754276B2 (ja) * 2005-06-17 2011-08-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7145130A (ja) * 2005-11-25 2007-06-1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ITMI20070231A1 (it) * 2007-02-08 2008-08-09 Mv Agusta Motor S P A Sistema di aspirazione per motore per motocicletta
US20090008181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Paul Pedersen Motorcycle airbox with a helmholtz resonator
JP5174547B2 (ja) * 2007-07-10 2013-04-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吸気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009202827A (ja) * 2008-02-29 2009-09-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271696B2 (ja) * 2008-12-26 2013-08-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277121B2 (ja) * 2009-09-11 2013-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風防装置を備えた鞍乗り型車両
CN101936225A (zh) * 2009-09-29 2011-01-0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的小排量汽油发动机
JP5618536B2 (ja) * 2009-12-29 2014-11-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り物
JP5897985B2 (ja) * 2012-05-17 2016-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前部導風構造
JP6152670B2 (ja) * 2013-03-14 2017-06-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055751B2 (ja) * 2013-10-11 2016-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6232960B2 (ja) * 2013-11-18 2017-11-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ダクト装置
JP2015227106A (ja) * 2014-05-30 2015-12-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492940B2 (ja) * 2015-04-30 2019-04-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120914B2 (ja) * 2015-07-15 2017-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ステー構造
JP6455981B2 (ja) * 2015-09-28 2019-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レゾネータ構造
US10352281B2 (en) * 2016-07-08 2019-07-16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d box of motorcycle, and air-intake device of motorcycle
DE102016222441B4 (de) * 2016-11-16 2019-09-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radansaugluftführung für einen Motorradverbrennungsmotor
JP2018086908A (ja) * 2016-11-28 2018-06-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489715B2 (ja) * 2017-03-27 2019-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US10843759B2 (en) * 2017-10-25 2020-11-2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N108361130B (zh) * 2018-01-26 2023-08-25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高位进气的空滤系统及三轮车
JP6816080B2 (ja) * 2018-09-28 2021-0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7046783B2 (ja) * 2018-11-16 2022-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3874A (ja) * 1996-01-23 1997-07-29 Suzuki Motor Corp オートバイの吸気装置
JP3475636B2 (ja) * 1996-02-26 2003-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4252682B2 (ja) * 1999-09-02 2009-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JP4344455B2 (ja) * 1999-09-03 2009-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及び排気制御装置
DE10001294A1 (de) * 2000-01-14 2001-07-19 Mann & Hummel Filter Luftzuführungsvorrichtung
JP4371548B2 (ja) * 2000-07-21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3970543B2 (ja) * 2001-04-04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吸入口構造
JP3608549B2 (ja) * 2001-12-25 2005-01-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ダクト装置
EP1382834A1 (en) * 2002-07-16 2004-01-21 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An induction unit for a motorcycle
JP3723792B2 (ja) * 2002-09-13 2005-12-0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CA2461325C (en) * 2003-03-31 2007-09-25 Honda Motor Co., Ltd. Intake apparatus for engine
JP4145694B2 (ja) 2003-03-31 2008-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4474111B2 (ja) * 2003-03-31 2010-06-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490203B2 (ja) * 2004-08-09 2010-06-2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9531B (zh) * 2011-10-31 2015-09-11 Honda Motor Co Ltd 二輪機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00103T2 (de) 2008-06-05
EP1710428A1 (en) 2006-10-11
BRPI0601321A (pt) 2007-01-09
DE602006000103D1 (de) 2007-10-25
EP1710428B1 (en) 2007-09-12
BRPI0601321B1 (pt) 2018-05-02
US7331322B2 (en) 2008-02-19
CN100434336C (zh) 2008-11-19
JP2006281914A (ja) 2006-10-19
CN1840416A (zh) 2006-10-04
TW200640731A (en) 2006-12-01
JP4444868B2 (ja) 2010-03-31
US20060219201A1 (en) 200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8692B (zh)
JP4708061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54562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取り付け構造
US7779963B2 (en)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EP2878800B1 (en) Air intake duct for saddle-ridden vehicle
JP4640970B2 (ja) 自動2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
US20080110155A1 (en) Exhauster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Exhauster
TWI242069B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engine in small-sized vehicle
JP2017150311A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US9370996B2 (en) Intake duct device of motorcycle
JP662366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436787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ダクト
JP415671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
US20080116004A1 (en)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and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Exhaust System
JP2017150309A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2010228737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6193026A (ja) 自動二輪車
US9097223B2 (en) Air clean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4145694B2 (ja)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795633B2 (ja) 吸気装置用ファンネル
JP5554672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6793605B2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449467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2022157394A (ja)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H02296586A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