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4315B -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for fuse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for fuse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4315B
TW574315B TW91107940A TW91107940A TW574315B TW 574315 B TW574315 B TW 574315B TW 91107940 A TW91107940 A TW 91107940A TW 91107940 A TW91107940 A TW 91107940A TW 574315 B TW574315 B TW 5743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ylon
resin composition
mass
fuse element
polyam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1107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ji Fujimoto
Iwao Murakami
Hideki Andoh
Original Assignee
Pacific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cific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Pacific Engineering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4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43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65Casings
    • H01H85/17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omega-amino 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lactam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41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 H01H85/0411Miniature fuses
    • H01H85/0415Miniature fuses cartridge type
    • H01H85/0417Miniature fuses cartridge type with parallel side contacts

Description

574315 五、發明說明(i)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組成物所構成之 熔絲元件,該聚醯胺樹脂組成物係適合使用於耐電弧性、 透明性、耐熱變形性及生產性皆優異(例如可用於汽車電 氣線路等)之熔絲元件者。 背景技4标 通常,汽車内之各種電機設備的線路,係經過匯集於熔 絲箱之有額定電流值(依據流經各種電機設備之電流的大 小及使用頻繁度而設定者)之熔絲元件而連接到電機設 備。這樣的炼絲元件1 (圖1 ),係由,外殼2與自該既定的 平面突出並排成並列狀態之一對端子3及4,且連接於兩端 子的基底側間之可溶體5被容納於上述外殼2内,如此所構 成。於不可預期的原因下發生額定值以上的電流時的電路 短路之際,此熔絲元件的可熔體5就會熔斷,阻斷輸入端 子與輸出端子之間的導通,以防止過電流在各種電機設備 中繼續流通。於熔絲元件1的外殼2,係使用耐熱性及絕緣 性均優異的聚砜或聚醚砜等之透明樹脂,以便可容易地自 外部看出可溶體是否溶斷。 /向來,於汽車中,多係搭載著14V發電(12V蓄電)的電池 系統,上述之熔絲元件須對應於此電池系統,設計為額定 ,流32V、阻斷特性32V x 1 0 00A(額定電流χ額定阻斷容 篁)。然而,近年來,隨著汽車搭載之電氣設備及電子控 制裝置日益增加及其等之大型化,車輛全體之電氣使用量 亦隨之增大中。因此,由於電池發電機(alternat〇r)的大
C:\2D-00DE\91-07\91107940.ptd 第5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2) 型化及配線(wire harness)的粗線化會造成車輛重量增大 的問題,故作為根本的對策之車輛電壓之昇壓化(42V系統 化)正被加以檢討中。 於將車輛電壓升壓為42V之場合,欲使設置於熔絲元件 内之可熔體熔斷,較習用的1 4 V系統之可熔體熔斷,須長 時間產生電壓值較大的電弧。然而,用以構成習用的外殼 之聚硬及聚&1¾等之对爬電性(tracking resistance),
並未高到可因應42V系統所需。此乃因於主鏈中具有芳香 環之聚合物的碳化所致,係起因於樹脂本身之本質上的現 象。亦即,由於外殼内面的碳化,儘管可熔體已熔斷,茂 漏電流仍會在外殼内面流通而使兩端子間的導通狀態持續 著’導致可能發生外殼及端子的炼損。因此,由具有能在 4 2 V系統中之可熔體熔斷時外殼内面不會碳化之構造之樹 脂所構成之熔絲元件的開發,已是當務之急。 由上述的背景,為了維持作為熔絲之必要的耐電弧性, 脂肪族聚醯胺樹脂(例如尼龍6/尼龍66聚合物摻合物)之熔 絲元件正被檢討中。然而,如此之均質聚醯胺(聚醯胺單 聚物),由於結晶性高,成形品的透明性不足,於作成熔 絲兀件之場合,無法辨視外殼内的狀況,是其問題所在。
又,熔絲外殼,就安全性及更換性的方便性考量,係依 據額定電流的大小以不同的顏色來識別。因而, 用材料,以引擎室内的受熱變色須能加以抑制、y 發明之揭示 亦即’本發明以提供具備有下述特性之樹脂組成物及使
574315 五、發明說明(3) --- 用其所作成之熔絲元件為課題;該特性係針對昇壓化之車 用電池系統所搭載的熔絲元件,可抑制可熔體熔斷時因外 殼内部的碳化導致之戌漏電流的發生,且具備炼所 必須具備的機能(即透明性、耐熱性),並具備耐献變色 本發,人等為解決上述的課題經進行刻意的檢討之結果 發現’藉由使用由聚醢胺共聚物及聚醯胺樹脂所構成之樹 脂組成物作為外殼,可解決上述課題,而可得到優異的熔 絲元件用外殼。 亦即,本發明之要旨如下: (1) 一種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其係由聚醯胺 共聚物(A)95〜5質量%與聚醯胺單聚物(]8)5〜95質量%所構 成。 士( 2 )如上述(1 )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其係有 細潤性層狀矽酸鹽的矽酸鹽層(c )以分子等級(1 eve丨)分散 於其中’石夕酸鹽層(C)的含有量為〇1〜2〇質量。/0。 (3 )如上述(1)或(2 )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其係更進一步配合有對該樹脂組成物丨〇〇質量份為〇· 1〜4 質量份之耐熱性改良材(D。 (4 )如上述(1 )或(2 )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其係更進一步配合有對該樹脂組成物丨〇 〇質量份為〇 · 〇丨〜 〇·5質量份之脫模性改良材(£;)。 (5)如上述(1 )或(2)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其係更進一步配合有對該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為3〜10質
574315 五、發明說明(4) 量份之無機纖維狀強化材(F)。 (6)如上述(1 )或(2)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其中’聚酿胺共聚物(A)為尼龍6/66、尼龍6/12、尼龍 6/11之任一者。 (7 )如上述(1)或(2 )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其中’聚酿胺單聚物為尼龍6、尼龍66、尼龍丨丨、尼龍 1 2之任一者。 (8 ) —種炫絲元件,其係具備:外殼與自該既定的平面 突出並排成並列狀態之一對端子,且連接於兩端子的基底 側間之可炫體係容納於上述外殼内者;上述外殼係由申請 專利範圍第1〜7項中之任一項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 成物所形成。 以下,就本發明加以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之炫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必須為含有由聚 醯胺共聚物(A ) 9 5〜5質量%與聚醯胺單聚物(Β) 5〜9 5質量% 所構成之聚醯胺樹脂的聚醯胺樹脂組成物。此聚醯胺樹脂 組成物中之聚酿胺共聚物(Α)與聚醯胺單聚物(6)之混合比 例,係依存於透明性及其他的物性(機械物性及耐熱性等) 的均衡性,於本發明中,必須為(Α ) / (Β) = 9 5 / 5〜5 / 9 5 (質
量比),而以80/20〜20/80的範圍為佳。聚醯胺共聚物(A) 若超過9 5質量%,則成形之外殼的剛性、耐熱性會降低, 非所期望。另一方面,若未滿5質量%,則成形之外殼的透 明性會降低,亦非所期望。 本發明中之聚醯胺樹脂,係以氨基羧酸、内醯胺或二胺
\\312\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 8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5) 與二叛酸(包含其等之一對的鹽)作為主原料之在主鏈内有 醯胺鍵之聚合物。該原料的具體例中,作為氨基羰酸,可 有6-胺基己酸、11-胺基十^烷酸、胺基十二烷酸、對胺 基甲基苯甲酸等;作為内醯胺,可有ε -己内醯胺、ω-十 一烷内醯胺、ω -十二烷内醯胺等;作為二胺,可有四亞 曱二胺、六亞甲—、十一亞曱—胺、十二亞曱二胺、2, 2, 4_/2, 4, 4-三甲基六亞甲二胺、5 -甲基九亞曱二胺、 2, 4 -二甲基八亞甲二胺、1,3-雙(胺基曱基)環己烧、雙 (4 -胺基環己基)甲烧、雙(3-曱基-4 -胺基環己基)甲烧、 2, 2_雙(4-胺基環己基)丙烷等;又作為羧酸,可有己二 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六氫對苯二 甲酸、六氫化異苯曱酸等。亦可使用此等二胺與竣酸之一 對的鹽。 本發明之聚醢胺共聚物(A),可列舉如:聚(己醢胺/十 一醯胺)共聚物(尼龍6/11)、聚(己醯胺/十二醯胺)共聚物 (尼龍6/12)、己醯胺/六亞曱己二醯胺)共聚物(尼龍 6/66)、聚(己醯胺/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二醯胺)共聚 物、聚(己醯胺/雙(3-曱基-4-胺基環己基)曱烷十二醯胺) 共聚物4或此等之化合物。此等之中,尤以尼龍6 /1丨、尼 龍6/12、尼龍6/66為佳。 由於此聚酿胺共聚物(A)的共聚組成,必須使得熔絲外 殼的对電弧性及透明性、耐熱性之間取得平衡,故亦依存 於與上述之聚醯胺單聚物(B)的混合比例,並非一成不變 者,例如,若為尼龍6/11或尼龍6/12,以(尼龍6成
574315
为〇)/(尼龍11成分或尼龍12成分)=5 0/50〜95/5(莫耳%/ =1)為佳,尤以70/30〜90/10為特佳的範圍。尼龍6的成 未滿5 〇莫耳 <,則作為溶絲外殼於耐熱性方面會有較 的情形,反之,若超過95莫耳%,則會有難以維持透明 =的情形。又,於尼龍6/66的情況,例如,以(尼龍6成 分)/(尼龍66成分)= 5 0/50〜98/2(莫耳%/莫耳%)為佳,而 以70/30〜95/5更佳,尤以80/20〜90/10的範圍為特佳。 尼龍6的成分若未滿50莫耳%,會有耐熱性差的情形,反 之,若超過9 8莫耳%,則會有難以維持透明性的情形。
作為本發明之聚醯胺單聚物(B),可列舉如聚己醯胺(尼 龍6)、聚四亞甲己二醯胺(尼龍46)、聚六亞曱己二醢胺 (尼龍66)、聚十一醯胺(尼龍u)、聚十二醯胺(尼龍12)、 聚六亞曱癸二醯胺(尼龍610)、聚六亞曱十二醯胺(尼龍 612)、聚十一亞曱己二醯胺(尼龍116)、聚雙(4_胺基環己 基)甲烷十二醯胺(尼龍PACM12)、聚雙(3—曱基一 4_胺基環 己基)曱烷十二醯胺(尼龍二曱基PACM12),及此等之化合 物等。其中,尤以尼龍6、尼龍66為特佳。
又’如上述般,雖然就耐電弧性的觀點考量,聚醢胺共 聚物(A)與聚醯胺單聚物(B)之分子構造中皆以不含芳香^ 為佳,惟就欲維持作為熔絲外殼之其他的要求性能之财熱 性及透明性等,以不損及耐電弧性能之範圍内含有芳香環 為佳。於此情況下,可使用含有以間二甲笨二胺 (metaxylenediamine)、對二曱苯二胺、對苯二甲酸、異 本一曱酸、2 -氣對苯二曱酸、2-曱基對苯二曱酸、曱基
574315 五、發明說明(7)
異苯二曱酸、硫代異苯二曱酸鈉等作為單體成分之聚醯 胺;作為聚醯胺共聚物,可例示如聚(己醯胺/六亞曱對苯 二曱醯胺)共聚物(尼龍6/6T)、聚(己酿胺/六亞甲異苯二 曱醢胺)共聚物(尼龍6/βΙ)、聚(己醯胺/間二甲笨對苯二 曱醢胺)共聚物、聚(己醯胺/間二甲苯異苯二曱醯胺)共聚 物、聚(己醢胺/雙(3-甲基-4-胺基環己基)曱烧對苯二曱 醢胺)共聚物、聚(己醯胺/雙(3-曱基-4 -胺基環己基)曱烧 異苯二曱醯胺)共聚物、聚(己醯胺/雙(4_胺基環己基)曱 烷對苯二曱醯胺)共聚物、聚(己醯胺/雙(4_胺基環己基) 曱烷異苯二曱醯胺)共聚物、聚六亞曱對苯二曱醯胺/六亞 曱異苯二曱醯胺(尼龍6T/6I)、聚(六亞甲己二醯胺/六亞 曱對苯二曱醯胺)共聚物(尼龍6 6/6T)、聚(六亞甲己二醯 胺/六亞甲異苯二曱醯胺)共聚物(尼龍66/61)等;又,作 為單聚物’可列舉如:聚六亞曱異苯二曱醯胺(尼龍61)、 聚六亞曱對苯二曱醯胺(尼龍6T)、聚三曱基六亞曱對苯二 曱醯胺(尼龍TMDT)、聚十一亞甲對苯二甲醯胺(尼龍11T) 、聚間二甲苯己二醯胺(尼龍MXD6)等。
上述聚醯胺樹脂的分子量(相對黏度)雖無特別限制,惟 以9 6質量%濃硫酸作為溶劑,於溫度25艺、濃度lg/d][的條 件下所測定之相對黏度以丨· 5〜5· 〇的範圍為佳,尤以2〇〃 〜4· 0的範圍為特佳。相對黏度若未滿丨· 5,成形品的 物性有較差的傾向,反之若超過5· 〇%,則成形性二 降低的傾向。 ^ & 在本發明之t醯胺樹脂組成物中,於必要時可含有作為
574315 五、發明說明(8) 微細的填料之經分散的 質量%為佳,尤以!〜5質? 。: J有量以〜20 。.1質量%,藉助於層狀 二LV己合量若未滿 (matrix)的補強效果不=夕馱鹽的矽馱鹽層之樹脂基體 脂組成物時的剛性及耐ί性為;絲J件用聚酿胺樹 若超過20質量%,則勒性降低"另—方面,此配合量 透明性會降低,故非所期曰望。-,&醯胺樹脂組成物的 欲使矽酸鹽層作$與& β + i 中,以使用梦酸鹽真於聚酿胺樹脂組成物 聚物⑴及/或聚酿胺】J =填二使古其分散於聚酿胺共 醯胺樹脂為佳。 &物⑻中的自有層狀矽酸鹽之聚 二狀石夕酸鹽之聚醢胺樹脂,係、為膨潤性層狀 传槿I rΓ層以分子等級分散者。此處之矽酸鹽層, 丄;ϋ ?:(以下’稱為「剝開」)所得之板 片的…、機…曰Β。本發明之矽酸鹽層,係指此矽酸鹽層的— 片一片的^或平均5層以下的積層狀態。所謂之以分子等 ί i t謂在膨潤性層狀矽酸鹽的矽酸鹽層分散於樹脂 基體中之時’其相互間係保持平均2nm以上的距離互相不 形成團塊之狀態。此處之層間距離係指矽酸鹽層的重心間 =離二該狀態可由對得到之含有層狀矽酸鹽層之聚醯胺樹 巧的試驗片’進行例如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照相觀察 確認。 該膨潤性層狀矽酸鹽,可為天然產品、人工合成品、或
C:\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12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9) 經變性者皆可,可列舉例如··蒙脫石系(smectUe)族、蒙 脫石(montmorillonite)、貝得石(beidellite)、鋰蒙脫 石(hectorite)、鋅蒙脫石(sauconite)等);蛭石 (vermiculite)族(蛭石等);雲母族(氟雲母、白雲母、納 雲母、金雲母、鋰雲母等);脆雲母族(珍珠雲母、 clintnite、anandite 等)、綠泥石族(d〇nbassite、 storaite、裡綠泥石、斜綠泥石、cham〇site、nimite等 ),而本發明中尤以鈉型或鋰型的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及 蒙脫石特別適用。 本發明中之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通常具有以下式表示 之構造式:
Naa(MgxL“)Si40YFz (此處,OSagl ,〇$y5g〇.5,2.5gX$3,10$Yg 11,1‘Z$2。) _== 此等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的製造方法,可列舉如··將氧 化矽、氧化鎂及各種氣化物混合,使該混合物於電爐或瓦 斯爐中,在〗40 0〜150(rc的溫度範圍内完全地熔融,於其 冷卻過程中使膨潤性I雲母系礦物在反應容器内進行結晶 生長之熔融法。
另一方面,也有用滑石粉作為出發物質,對盆夾層 UntercalaUon)鹼金屬離子,賦予膨潤性,以製得膨潤 性氟雲母系礦物的方法(日本專利特開平2-1 494 1 5號公 報)。此,方法+,把以既定的配合比之滑石粉與矽氟化鹼 金屬或氟化鹼金屬,於瓷坩堝内在70 0〜1 2 0 0 1溫度下,
574315 五、發明說明(10) 藉由施以短時間加熱處理,可製得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 對於經由處理所精製之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的生成之確 認’係以後述的陽離子交換容量的測定來進行。由於只有 在生成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的情況下,在層間才會有離子 父換性陽離子存在,故此測定變成可能。 本發明中所用之蒙脫石,係以下式所表示者,可藉由將 天然產品用淘析(e 1 u t r i a t i ο η )處理等精製而製得。 MaSi(Al2.aMg)O10(OH)2 · ηΗ20 (式中,M表鈉等之陽離子,且〇·25^3^0·6。又,由於 與層間的離子交換性陽離子鍵合之水分子的數目,依陽離 子的種類及濕度等之條件可作各種變化,故式中以ηΗ2〇表
*入,於蒙脫石中,以鎂蒙脫石、鐵蒙脫石、鐵鎂蒙脫 等之同型離子取代物存在是眾所周知的,使用此等$可 有關本發明中之上述膨潤性層狀矽酸鹽的初期粒秤 =的限制。此處所謂之初期粒徑’係指在製:明 各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脂之時所使 X ,狀㈣的粒徑,而非複合材;; 小。然而,此粒徑,會對含有此層狀矽酸鹽二玲的
的機械性物性有不小的影響,就對其物性^、聚醯胺樹 下,必要時以使用喷射研磨機(jet mU』=控制的考 制粒徑為佳。又,於對膨潤性層狀矽酸鹽施行粉碎來 由夾層(i n t e r c u 1 a t i ο η)法進行合成之产、兄$母系礦物 之滑石粉的粒徑作適當的選擇可改變^ ,藉由對原奇 初期粒徑。藉由併
574315 五、發明說明(11) 粉碎,可在更廣範圍中調節初期粒徑,就此點而言,是較 佳的方法。 本發明中所謂的膨潤性層狀矽酸鹽,係由以矽酸鹽為主 成份之帶有負電的結晶層與存在於其層間之具有離子交換 能力的離子所構成之構造者。其依後述的方法求得之陽離 子父換谷里(C E C )並無特別的限制,惟於下述般的情況 下,則須另加以考量,而以50〜2 0 0毫當量/1〇〇g為佳。此 離子交換容量(CEC)若未滿50毫當量/1〇〇g,由於膨潤能力 低,故在後述之含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脂之聚合之 時,無法充分達成剝開狀態,故所得之含有層狀矽酸鹽之 聚醯胺樹脂的機械特性及耐熱性的改良效果不佳。反之, 若離子交換容量(CEC)超過20 0毫當量/1〇〇g,則所得之含 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脂的韌性會大幅降低而會變脆, 非所期望。料’於使用由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 來=元件組裝之製程中,依據射出成形用模 产 因為外殼的炼接強度不足而導致裂痕 i 3:Ϊ生產性的觀點,欲迴避造成問題的此現 ^ ,曰狀石夕酸鹽的較佳的離子交換容量(CEC)之 ί:内:Γ ί:子交換容量(CEC)小的層狀矽酸鹽為佳。 圭而用50〜100毫當量/100g之層狀m 佳:使用上Γ二7二毫當量/100g之層狀石夕酸鹽則效果更 剛性及耐熱性不合::矽酸鹽所得之聚醯胺樹脂組成物的 外殼。 θ有大的變化,可無問題地使用作為熔絲
574315 五、發明說明(12) 明接著,就本發明之聚醯胺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加以說 本發明中之聚醯胺共聚物(A)及聚醯胺單聚物(B)的 =法並無特別的限制’可將既定量的上述單體饋入高壓爸 ^,然後’在溫度240〜300 t、壓力〇.2〜3MPa 範圍内進行熔融聚合即可。所得之聚醯胺 ,聚酿胺單聚物⑻’經由在上述之範圍内以既定的』α2 t ,進仃熔融混練,可得到本發明之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如上述般,本發明之聚醯胺共聚物(A)及聚醯胺單 (B),以藉由在膨潤性層狀矽酸鹽的存在下進行聚人 ==層狀石夕酸鹽以分子等級分散著之含有層狀:酸鹽之 ,脂中之狀態,係藉由在膨润性層狀 使既定量的上述單體進行聚合,藉此使層狀石夕酸 可製得。此時的聚合,可藉由通常的熔融聚 在s 於此含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脂之聚合 加,可促進膨潤性層狀“鹽 對树知基體之矽酸鹽層的分散可加快進行。 剛性及耐熱性高的含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ς。 士述的酸,只要是ρΚ“25 I,於水中的值)為〇〜 舉如的Ϊ甲^論Ϊ有機酸或無機酸皆可,具體而[可列 甲-义 六一酸、蟻酸、醋酸、氣醋峻、二氣醋
574315 五、發明說明(13) ,、三氟醋酸、亞硝酸、磷酸、亞磷酸、 酸、碘化氫酸、硝酸、硫酸、過氣酸等。现馱溴化虱 酸的添加量,以定為對使用之膨潤 離子交換容量之3倍莫耳量以下為佳,矽馱鹽的全陽 量更佳。此添加量若超過3倍莫耳量,〜1. 5倍莫耳 之聚醯胺樹脂的聚合度變得不易烤古,、3有層狀矽酸鹽 非所期望。 θ Ν,致生產性降低,故 聚醯胺樹脂之聚'合:二,之^有層狀矽酸鹽之 及聚酿胺單聚物⑻之單體的一部份),成聚人酿胺共聚物(A) 的範圍内之上述膨潤性層狀石夕酸鹽的加料3量之上二^ 催化劑的水使其混合,之後,將 二I與作為 該單體進行聚合之方法。此時,欲’使 之攪拌裝置或一邊加熱一邊施f之同轉迷、高剪力 況,上述的酸,以在饋入原+ ^处為佳。在此方法的情 量以上述之範圍為ί原科的混合時添加為佳。其添加 於本發明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 醯胺共聚物(Α)及聚酿胺單聚二播f物中,以對由聚 ! 0 〇質量份含有耐熱改良材物〜()二構成之聚酿胺樹脂 3質量份更佳。藉此,可賦質里知為佳,而以〇. 3〜 耐熱變色'1·生。此含有量若夫為熔絲元件所須之重要的 效果不足,若超過4質量/,,”量份’則防止變色的 接古峙要… 伤則雖可確認其财熱變色性的 k间效果部於成形性會有變差的情形,&非所期望的作 C:\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17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14) 為此耐熱性改良材,可例示如季戊四醇與含有烴基之人 物的亞磷酸酯化合物,具體而言,可舉出旭電化工二 製之PEP-4、PEP-8、PEP-24G、PEP-36 等。 /、么 σ 於本發明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中, =時的脫模性提高,以對於由聚醯胺共聚物(人)與聚醯胺 單聚物(Β)所構成之聚醯胺樹脂1〇〇質量份中 5質量份的脫模性改良材為佳,而以〇.〇1〜U量 佳。此含有量若未滿〇· 〇1質量份,則於脫模性之效 右超過0. 5質量份,依於情況有時會對熔接強度的降低 :顯著的影響。作為較佳的脫模性改良材,可例示如金 皂之硬脂酸系金屬鹽及二十八酸系金屬鹽等,具體而言, 可舉出克萊恩公司製的立科蒙特NaV1〇1及立科蒙特"
CaV102、立科蒙特Livi〇3等。 於本發明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中,於必要 2,亦可對於由聚醯胺共聚物(A)與聚醯胺單聚物所構 成之聚醯胺樹脂1 〇 〇質I伦 q 1 π ^ ΛΑ ^ m ^ , 貝$如,以3〜1 〇質罝份的範圍配合以 =、”、准,,化材,在不大損及透明性及模具磨損性之範 内加以凋節。作為無機強化材的例子,彳列舉如:玻璃 纖維、石夕灰石、会属曰# 維等。 金屬Βθ鬚、陶瓷晶鬚、鈦酸鉀晶鬚、碳纖 於製造本發明之校炫- 浴絲兀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時,只要 :損及其亦可添加熱安定劑、氧化防止劑、強化 木料、著色防止劑、耐候劑、難燃劑、可塑 核劑、脫模劑等,廿玺4 7 此專之任一者,必要時可於聚醯胺樹脂
574315 五、發明說明(15) 的製造時或兩聚醯胺的混合時添加。 作為上述以外的強化材,亦可配合例如黏土、滑石粉、 碳酸辦、碳酸鋅、氧化;5夕、氧化紹、氧化鎮、;5夕酸妈、鋁 酸鈉、鋁矽酸鈉、矽酸鎂、玻璃球、沸石、水滑石 (hydrotalci te)、氮化硼等。 再者’於本發明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中,在 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下,亦可混合其他的熱可塑性 聚合物。作為此等熱可塑性聚合物,可列舉例如:聚丁二 稀、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膠、乙烯/丙烯共聚
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天然橡膠、氣丁烯橡膠、氯 乙烯等之彈性體或此等之順式丁烯二酸酐的改質物、笨乙 婦/順式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苯乙烯/苯基順丁烯二醯抱亞 胺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聚 氣乙烯、聚對笨二甲酸乙酯、聚對笨二曱酸丁酯、聚縮 酿、聚偏敦(乙烯)、聚砜、聚醚砜、苯氧樹脂、聚苯醚、 聚甲基丙烯酸曱酯、聚醚酮、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 烯丙酯等。 本發明之炼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具有優異的耐電 弧性、耐熱變形性、透明性及低模具磨損性。此樹脂組成
物’可經由射出成形等之通常的成形方法容易地成形為炫 絲元件用外殼。 用以貫1後圭形態 接著’以實施例就本發明更具體地加以說明。 又’於參考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用的原料及物性贫
574315 五、發明說明(16) 驗的測定方法如下述·· 1 ·原料 (1) 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Μ -1) 對平均粒徑為6 · 0 // m的滑石粉,以平均粒徑同為6 · 0 // m 的石夕氟化鈉混合使矽氟化鈉成為全量的丨5質量%。將其放 入究增堝,藉由在電爐中於850 °C下使其反應1小時,使其 進行植入反應’得到平均粒徑1 · 〇 " m的膨潤性氟雲母系礦 = 。此膨潤性氟雲母的構成為Na_Mgu3Si4C^Fu7, 其離子交換容量(CEC)為100毫當量/i〇〇g。 (2) 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2) 友對平均粒徑為1 · 〇 # m的滑石粉,以平均粒徑為6 V m的矽 氟化鈉與矽氟化鋰的莫耳比4 5 / 5 5的混合物混合使矽氟化 鈉與矽氟化鋰成為全量的丨5質量%。將其放入瓷坩堝,藉 ^在電爐中於8 5 0。(:下使其反應i小時,使其進行夾層反 應,得到平均粒徑1·〇 Am的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M_2)。 ^潤性氟雲母的構成為㈣^仏山^叫^…其 離子交換容量(CEC)為66毫當量/l〇〇g。 (3) 蒙脫石(M-3) 使用國峰(Kunimine)公司製之「古尼比亞砰」。離子交 換谷量(CEC)為115毫當量/i〇Qg。 (4) 尼龍6(P-8) 使用優尼吉嘉公司製之r A1 0 30BRL」。 (5) 尼龍66(P-9) 使用優尼吉嘉公司製之r E2 〇 〇 〇」。
W312\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20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17) (6 )耐熱性改良材 使用旭電化工業公司製之「PEP-24G」。 (7 )脫模性改良材 使用克萊恩公司製之「立科蒙特NaVlOl」。 (8 )無機纖維狀強化材 使用曰本電氣硝子公司製之「T2 89」。 2 ·測定方法 (1)聚醯胺樹脂的相對黏度 於9 5質量%濃硫酸中溶解聚醯胺共聚物(A)或聚醯胺單聚 物(B)的乾燥粒狀物(pel let),使其濃度成為lg/(U,藉由 G - 3玻璃過濾器將無機成分濾除之後,供與進行黏度測 定。測定係於25 °C下進行。 (2 )聚醯胺共聚物(A )中之共聚組成 將經精練、乾燥後的聚醯胺共聚物(A)的粒狀物2〇〇mg溶 解於重氫化二氟醋酸3 m 1中,在2 5 °C下施行13 c — n M R測定(日 本電子公司製,lambda300WB型)’由羧基碳的強度比來求 出。 (3)陽離子交換容量(CEC) 依據日本膨潤土(bentonite)工業會標準試驗方法之膨
潤土(粉狀)陽離子交換容量(CEC)的測定方法(JBAS_1〇6一 7 7)〇 亦即,使用由浸潰(infusion)液容器、浸潰管及容受器 以縱方向連結之裝置,首先,將層狀矽酸鹽藉由邱調^為 7之1N醋酸銨水溶液,將其層間之離子交換性陽離子全部
\\3l2\2d- c〇de\9l-07\9]107940.ptd 第21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18) 父換成ϋϋ'其後’用水與乙醇施以充分洗淨,之後,將 士述i ν+Λ的層狀矽酸鹽浸潰於1 〇質量%的氯化鉀水溶液 百的ΝΗ :用η ! ΛΝί!交換為Κ+。接著,將隨著上述反應所瀝 之膨潤4性声妝氫,化鈉水溶液進行中和滴定,求出原料 5y ' k碎酸鹽的陽離子交換容量(毫當量/ l〇〇g) Ο 含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脂的無機灰份率 止ί从尚中升月种經乾無的含有層狀石夕酸鹽之聚醯胺樹脂 的粒狀物二在保持於500 °C之電爐中施行15小時之焚燒處 ,、所彳于的m乍為無機灰份,依下式求出無機灰份 率: 無機灰份率(質蚤%、_「& ^ ^ ^ θ 1 μ 4 >八舌曰、 一無機灰伤重$(g)]/[焚燒處理前 的5式料之王重!( g ) ;) X 1 〇 〇 (j)含有層狀矽酸鹽之聚醯胺樹脂中的矽酸鹽層的分散 狀態 θ 自後^ ^屈曲率測定用的試驗片切取小片的試樣,將其 包埋於環氧樹脂中,以禮石 A , 以鑽石刀切成超溥片,對其以透射式 電子顾楗鏡(日本電子公司製,JEM-2 0 0CX型,加速電壓 1 0 0 K V) ”、、相就此電子顯微鏡照相中照得之膨潤性層狀石夕 酸鹽的矽酸鹽層求出1 士畋Μ p 4 Λ α βΒ ^ 八出其大略的尺寸與層間距離,藉此對矽 酸鹽層的分散性作評彳賈。 (6) 聚醯胺樹脂組成物的耐電弧性 依據A S T M D - 4 9 5進行測定。 (7) 試驗片的屈曲彈性係數
\\312\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22頁 574315
依據ASTM D-790進行測定。 (8)試驗片的荷重撓曲溫度 依據ASTM D-648以荷重Q 45MPa進行測定。 (9 )熔絲外殼的透明性
製作如圖1及圖2所示之葉片狀熔絲元件,後述之各種聚 醯胺樹脂組成物,在透明度方面是否適合熔絲元件丨的外 殼2係如下述般作判斷。亦即,自距離熔絲元件i為3〇^處 觀察之時’依據外殼2的内部的可熔體5之可看清楚之程 度,以後述的基準作「〇」、「△」、「X」的3階段評 價。通常,熔絲元件1,依於額定電流值,外殼2的顏色會 被著色成例如粉紅、紫、灰、茶褐、褐、紅、藍、黃、 綠、透明等。此處,供試之各種聚醯胺樹脂分別成形為複 數色的外殼2,若在全部顏色中可熔體可目視辨認,則作 為「〇」,若只有一部份的顏色(例如,粉紅、紫、紅及 黃色4 ’約半數左右的顏色)中可溶體5可目視辨認,則作 為「△」,而除了透明的以外皆無法目視辨認之情況作為 「X」。又,圖1中之外殼2的厚度為〇· 5min。 (1 0 )熔絲元件之阻斷後的絕緣電阻
阻斷後的絕緣電阻方面,後述之各供試材之是否適合用 於熔絲元件1的外殼2,係以阻斷後(可熔體熔斷後)的絕緣 電阻有否1 Μ Ω以上作判斷。 (11 )熱變色性 在成形溫度2 7 0 °C、模具溫度4 0 °C的條件下,成形作成 50 X 9 0 X 1 mm的試驗片,以1 25 °C的熱風乾燥機施行熱處
C:\2D-CQDE\91-07\9I107940.ptd 第 23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20) 理1 0 0 0小時後,就試驗片的色調變化△ E作評價。測定係 使用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色差計SZ- Σ 90型。此值愈小其 變色量愈小。 (1 2 )脫模性 在成形溫度2 7 0 °C、模具溫度4 0 °C的條件下,進行丨〇萬 次射出成形,成形作成具有2. 0寬X 〇· 5高x 3· 〇長(mm) 的側澆口(side gate)之1〇 X 10 X 1 (mm)的板狀成形品。 計算在全部射出數中脫模不良品的比例(%)作評價。此值 愈小則脫模性愈優,生產性高。 (1 3 )模具磨損性 在成形溫度2 7 0 C、核具溫度4 0 C的條件下,使用p X 5 (大同特殊鋼公司製)的鋼材,進行10萬次射出成形,成形 作成具有2.0寬X 0.5高X 3.0長(_)的側洗口(side gate)之10 X 1 〇 X 1 (mm)的板狀成形品。以試驗初期及最 後彳牙到之成形品的洗口( g a t e)的高度比較,以高度的增加 率(%)作評價。此值愈小磨損量愈少,生產性愈優異。
[參考例1 ]尼龍6/12(Ρ-1)的調製 N
將ε -己内醯胺8· 0g,12 -氨基十二烷酸2· 〇kg及水1 kg饋 入内部谷積為30L·的高壓爸中,於一邊授拌下加熱至mo °C,並昇壓至壓力1 · 5MPa。其後,緩緩放出水蒸汽,同時 使溫度於2 6 0 C、壓力1 · 5MPa維持2小時,再於1小時間釋 放壓力至常壓,再進行3〇分鐘聚合。 於聚合終了的時點,將上述反應生成物擠出成線狀,冷 卻、固化後,將其切斷得到由尼龍6/12樹脂(p-丨)所構成
\\312\2d-code\91-07\91107940.ptd 574315 五、發明說明(21) 之粒狀物 然後,將此粒狀物以95 t的熱水施行8小時精練後,加 以乾燥。所得之聚醯胺樹脂的相對黏度為2 · 5。又,經 由13C-NMR評價得知共聚組成為(尼龍6)/(尼龍12) = 88/ 1 2 (莫耳%/莫耳%)。 [參考例2]尼龍6/66(P-2)的調製 將ε -己内醯胺8· 〇g,尼龍66鹽(BASF製,「AH鹽」)
2· Okg及水lkg饋入内部容積為3〇l的高壓釜中,於一邊攪 拌下加熱至260 °C,並昇壓至壓力1· 8 MPa。其後,緩緩放 出水蒸汽,同時使溫度於260 °C、壓力1· 8MPa維持2小時, 再於1小時間釋放壓力至常壓,再進行3〇分鐘聚合。以 下’以與參考例1同樣的做法,得到由尼龍6 / W樹脂(p 一 2) 所構成之粒狀物。所得之聚醯胺樹脂的相對黏度為2 · 5, 共聚組成為(尼龍6)/(尼龍66) = 87/13(莫耳%/莫耳%)。 [參考例3]含有層狀矽酸鹽之尼龍6/12 (P-3)的調製 將ε -己内醯胺1· 〇kg、12-氨基十二烷酸2· 〇kg及膨潤性 氟雲母糸礦物(M_l)200g(相當於全陽離子交換容量q 2莫 耳)混合於1 kg水中,使用均質機進行攪拌1小時。接著, 將上述混合液及8 5質量%磷酸水溶液23· lg(〇· 2莫耳)投入 預先饋入有ε -己内醯胺7· 0kg之内部容積30L之高壓爸 中’於一邊攪拌下昇溫至150 °C,其後維持於該溫度1小時 並繼續攪拌,接著加熱至26 0 °C,並昇壓至壓力1. 5MPa。 其後,緩緩放出水蒸汽,同時使溫度於2 6 0 °C、壓力 1. 5MPa維持2小時,再於1小時間釋放壓力至常壓,再進行
574315 4 0分鐘聚合。 於聚合終了的時點,將上述反應生成物擠出成線狀,冷 卻、固化後,將其切斷得到由含有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之 尼龍6/1 2樹脂(Ρ-3)所構成之粒狀物。然後,將此粒狀物 以9 5 °C的熱水施行8小時精練後,加以乾燥。 對此聚醯胺樹脂(P-3 )的粒狀物進行透射式電子顯微鏡 觀察’經確認得知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係剝開著/矽酸鹽 層係以分子等級分散在樹脂基體中。 又,經由灰份測定之聚醯胺樹脂(P-3)中的矽酸鹽層之 含有量為2 · 2質量%,且相對黏度為2 · 5。又,共聚組成為 (尼龍6)/(尼龍12) = 88/12(莫耳%/莫耳%)。 [參考例4]含有層狀矽酸鹽之尼龍6/12(p-4)的調製 參考例3中除了膨潤性氟雲母M 一1改用m — 2取代之^,其 餘與參考例3同樣的作法,製得聚醯胺樹脂(p _ 4 )。 對此聚醢胺樹脂(P-4)的粒狀物進行透射式電子顯微鏡 觀察’經確認得知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係剝開著,矽酸蹄 層係以分子等級分散在樹脂基體中。 & 又,經由灰份測定之聚醯胺樹脂(P — 4)中的矽酸鹽層之 含有量為2·2質量%,且相對黏度為2·5。又,共聚組成為 (尼龍6)/(尼龍12) = 88/12(莫耳%/莫耳%)。 ” [參考例5 ]含有層狀矽酸鹽之尼龍6 / 1 2 (P- 5 )的調製 將ε -己内醯胺1·〇 kg、12 -氨基十二烷酸2 .〇kg及蒙脫石 (M - 3)200g(相當於全陽離子交換容量q.23莫耳)混合於& 水中’使用均質機進行攪拌1小時。接著,將上述混合液§
574315 五、發明說明(23)
及85質量%磷酸水溶液26. 5g((K 一己内醯胺7.0 kg之内部容積3〇L 參考例3同樣的做法製得由含有 (P —5)所構成之粒狀物。 23莫耳)投入預先饋入有ε 之高壓爸中,之後,以與 蒙脫石之尼龍6/12樹脂 對精練、乾燥後的聚醯胺樹脂(ρ_5)的粒狀物進行逯射 二!子顯微鏡觀察,經確認得知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係泰 開考,矽酸鹽層係以分子等級分散在樹脂基體中 ’ 又,經由灰份測定之聚醯胺樹脂({^5)中的矽酸鹽層之 广有量為2·2質量%,且相對黏度為2·5。又,共聚組成為 尼邊6)/(尼龍12) = 88/12(莫耳%/莫耳%)。 [參考例6]含有層狀矽酸鹽之尼龍6/66(p_6)的調製 將ε -己内醯胺1 · 〇kg及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 (M-l) 200g(相當於全陽離子交換容量〇·2莫耳)混合於 2.0kg水中,使用均質機進行攪拌1小時。接著,將上述 合液及85質量%磷酸水溶液23· lg(〇 2莫耳)投入預先饋入 有ε -己内醯胺7· 0kg之内部容積3〇L之高壓釜中,於一 攪拌下昇溫至1〇(TC,其後維持於該溫度!小時並繼續攪 拌。然後將尼龍6 6鹽(BASF公司製,「ah鹽」)2· 〇kg饋入 同壓釜中,於一邊攪拌下加熱至26〇它,並昇壓至壓力 1. 8MPa。其後,緩緩放出水蒸汽,同時使溫度於26〇它、 壓力1 · 5MPa維持2小時,再於1小時間釋放壓力至常壓, 進行30分鐘聚合。 #
於聚合終了的時點,將上述反應生成物擠出成線狀,A 卻、固化後,將其切斷得到由含有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
574315
尼龍6/66樹脂(P-6)所構成之粒狀物。然後,將此粒狀物 以9 5 °C的熱水施行8小時精練後,加以乾燥。 對此聚醯胺樹脂(P-6)的粒狀物進行透射式電子顯微鏡 觀察’經確認得知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係剝開著,矽酸鹽 層係以分子等級分散在樹脂基體中。 又,經由灰份測定之聚醢胺樹脂(p — 6 )中的石夕酸鹽層之 含有量為2· 2質量%,且相對黏度為2· 5。又,共聚組成為 (尼龍6)/(尼龍66 ) = 87/ 1 3 (莫耳%/莫耳%)。 [參考例7]含有層狀矽酸鹽之尼龍6(p —的調製 將ε -己内醯胺1· 〇kg及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M-1)4〇〇g (相當於全陽離子交換容量〇· 4莫耳)混合於lkg水中,使用 均質機進行攪拌1小時。接著,將上述混合液及85質量%磷 酸水溶液46.2g(0.4莫耳)投入預先饋入有ε一己内醯胺 9. Okg之内部容積3 〇l之高壓釜中,於一邊授拌下昇溫至 1 〇〇 °C,其後維持於該溫度!小時並繼續攪拌。接著,加熱 至2 60 °C,並昇壓至壓力UMPa。其後,緩緩放出水蒸μ 汽,同時使溫度於260 °C、壓力1· 5MPa維持2小時,再於j 小時間釋放壓力至常壓,再進行4〇分鐘聚合。 、 ,於聚合終了的時點,將上述反應生成物擠出成線狀,冷 卻、固化後,將其切斷得到由含有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之 尼龍6樹脂(P-7)所構成之粒狀物。 、對精練、乾燥後的聚醯胺樹脂(P4)的粒狀物進行透射 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經確認得知膨潤性氟雲母系礦物係剝 開著’石夕酸鹽層係以分子等級分散在樹脂基體中。
C:\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28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25) 又,經由灰份測定之聚醯胺樹脂(P-7)中的砂酸鹽層之 含有量為4.3質量%,且相對黏度為2.5。 瓜曰 f施例1〜1 8 使用於參考例中所調製之聚醯胺樹脂(P一1〜P-7)及P-8 、P - 9以及耐熱性改良材、脫核性改良材、無機纖維狀強 化材,以表1及表2所示之配合比例溶融混練之後’用射出 成形機(東芝機械公司製,I S - 8 0 G )射出成形,將所得者製 作成各種式驗片進行物性評價。結果併記於表1及表2中。
C:\2D-C0DE\91-07\91107940.ptd 第29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26) 表1 oun oLn ε ·? CNJ-0 09Τ
9Ζ-Ι—I 〇 ΟΙ oln oLn ε · ο ΟΝ]·0 9ιηΙ
L/Z
Tocs] 〇 ΟΙ •〇 OLn OLn Γο· ο 2·0 091 • ε
Lr-τ 〇 〇τ τ> ε · ο s 〇Ln ε · ε 〇二 ο·
CVJ6T 〇 5<
IV 〇〇·0 9 OLn 〇ς ε · ο
CNI.O 69Τ
9 -CVJ
T6T 〇 >〜00 τ> ο · ς OLn OLn
CS1-CVJ Γο· ο Γν]·ο
ST LO·ε 〇 ΟΙ ε ·〇
A 〇uo s
SI UO· ε
OLT 〇 5<
IV • ο 〇ς OLn
CNIO
Lnta ' τ ε8ΐ 〇 OLn s 7/ ζ ε ·〇 <Ν·〇 6 -ον] ε9ΓΗ 〇 ΤΙ ι> ε· ο s s τ'τ πει 6.·? ΓΟ9Ι 〇 Ο^Α ι> (Φ5) (甶¥鲰) (%¥Μ) (甶¥鲰) (Φ¥Μ) i) (00S) (ρ) (αΗ) (%) (%)
Icsl丨 <3 ~IIIC3 ε—d π —d
Lo丨 d 9—d
TOLI 8丨d 6—d (V) is ss (s鬆酴酹000 SS^S0^ i.sa 鰥 (Λοος) Βι»#® (3v)f4却粼銳 iH、《i?w 鹚 i 0 $1、 ® iillll C:\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 30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 表2 2 〇〇 r-H I 1 L〇 Γ- 1 1 1 1 L〇 oo 1 卜 rH Γ0 ο (Ν 〇 1 166 1 CN1 m L!82_ 〇 8 i 00 rH rH rH V cn ο r- γ—1 LO 卜 l 1 ι 1 1 〇·) <Μ l l t-H r-H cn ο CM 〇 1 133 I cn m 160 〇 8 i 00 rH t—1 rH V cn ο rH I 1 1 1 1 〇 LD 1 1 〇 LD rH t-H m ο CNJ 〇 1 167 cn m 197 〇 8 \ 00 rH rH rH V cn ο in r-H I 1 1 1 1 ο LO 1 o L〇 1 rH rH m ο CM 〇 1 182 CN] 166 Ο 8 l rH rH V ο ι-Η 1 1 1 1 1 S S 1 1 cn m on ο CM 〇 1 133 ' r-H 179 〇 8 \ rH t-H rH V Γ〇 ο 00 rH 1 1 1 1 ο ι〇 1 1 1 o un rH r-H ΡΊ ο CvJ o 1 1_154.1 00 CNJ 1 202 〇 8 \ 00 〇 r-H τ-Η V cn ο CM ι-Η 1 1 1 1 S 1 1 o lD 1 rH 1""1 Γ0 ο CN] o 1 Γ^Π σ» Γ0 177 〇 8 \ o rH τ-Η V ro ο γΗ r—\ 1 1 1 S 1 1 1 1 o L〇 t-H Γ0 ο CNJ o 1 155 | 卜 Cvl 200 〇 8 X CD 〇 τ-Η V ΓΟ ο (質量份) (質量份) i (質量%) (質量份) I (質量份) (質量份) (GPa) (°C ) 1 (ΜΩ ) όΡ dP \—1 1 Oj P-2 Γ0 1 α. π 〇Α LD 1 〇4 ΚΩ 1 〇4 卜 1 cu CO 1 〇4 σ» 1 CU 矽酸鹽層(c)的含有率 1耐熱性改良材 脫模性改良材 i無機纖維狀強化材 耐電弧性 屈曲彈性係數 荷重撓曲溫度 透明性 絕緣電阻(500V) 熱變色性(ΔΕ) 脫模性 模具磨損性 聚醯胺 共聚物 (A) 聚醯胺 單聚物(B) ss*B-(a)鬆踩酹鏗_嵌咚(V)「4嵌«狴鋰嵌迄邻逛:胼擗釦2(3),豳鍫给糸
A lliiiil C:\2D-C0DE\91-07\91107940.ptd 第 31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28) 比較例1〜2 6 使用於參考例中所調製之聚醯胺樹脂(P-1〜P-7)及 P-8、P-9以及耐熱性改良材、脫模性改良材、無機纖維狀 強化材,以表3〜表5所示之配合比例溶融混練之後,用射 出成形機(東芝機械公司製,IS-80G)射出成形,將所得者 製作成各種試驗片進行物性評價。其結果與習知例合併記 於表3〜表5中。 «
C:\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32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29) 表3
〇T L6
•CSJ
Loel—I ς· ε 081
X '01 5< ε· 〇
LCP •c\l ςει LO· ε οοοΐ
X ώΐ ε · 〇 Δ6 ε εΓΟτ LO· ε
X
-0CN Ο^Α ε ·〇 Γ-6 zero 091 8CS1CN]
V άΙ 5< ε · ο ss 9 L6 εοοΙ 69Τ 〇 '01 Ο^Α ε · ο
LO L6 9ΓΟΙ ε 361
X '0CN1 5< ε · ο
A L6 ΓΟΙ ·0 ΟΔΤ •3 ε9ΓΗ
V Ο^Α ε ·0 L6 ο · 008Τ
X
‘0CN 5< ε ε · ο L6 Γοΐ · 0 πει • τ ιοιοΙ 〇 οοτ、 ΟΪ7Λ ε · ο L6 εοητ 6 ·ε 981 χ ώΓΗ 5< ε · ο 5WM) (Φ_Μ) (%_M) (Φ*Μ) (甶¥鲰) i (es) (ρ) (aw) (%) U) I—d 1 -P-2^ PO L〇 <X) 卜 1 CO 1 Cl* 1 a. 1 a. 1 1 Du 6104 (V)000 S^S000^ iHgltfis (λοοιγ>)βιβ#μ 0 iH β 1_圓 C:\2D-CODH\91-07\91107940.ptd 第 33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30) 表4
比較例 〇 CM » 1 101」 I » ) \ c\] CM » \ \ Γ^3 rH Γ0 174 〇 8 έ τ-Η >40 ro PO 0 σ\ pH 1 1 100 1 1 1 1 1 1 (N CM 1 1 1 153 L〇 cn LA80 〇 8 \1 >40 m cn 0 CO rH 1 100 1 1 1 1 1 1 1 o 1 1 1 177 (Μ | 152 | 〇 8 i >40 L〇 cn 0 Γ- rH 100 I l 1 1 l l 1 l l o l 1 \ 138 σ\ ι-Η 1 149 1 〇 8 ? 1 >4Q 1 if) cn 0 rH 1 1 1 1 1 1 1 m rH <N 1 1 1 166 L〇 ΓΟ 1 175 1 X 8 i 1 >4Q 1 cn P0 0 L〇 f-H 1 1 1 1 1 s; 1 m 1 t—1 CN] 1 1 1 L166 J m cn 1 17^ 1 X 8 i 1 >4Q 1 00 no 0 1 1 1 1 1 卜 Ch 00 1 1 m OJ 1 1 1 1 in cn 1 175 1 X 8 i 1 >^° 1 rH cn 0 cn rH 1 1 1 1 1 m 1 1 卜 cn t-H o 1 1 1 135 m 1 232 1 X 8 i 〇 rH 1 >4Q 1 cn cn 0 CS) rH 1 1 1 1 1 cn 1 卜 Ch 1 ΡΊ rH o 1 1 1 135 L〇 170 X 8 i 〇 CM >40 cn m 0 rH 1 1 1 ! 1 cn 卜 ON 1 1 CN 1 1 1 Γ^3ΓΊ L〇 19^J X 20〜100 1 >4Q 1 rH PO 0 (質量份) (質量份) (質量%) (質量份) (質量份) 1 (質量份)I I (GPa) | 0^ | (ΜΩ ) 1 c^〇 dP rH 1 cu (M 1 cu 1 m 1 〇4 CU L〇 1 CU VD 1 CL, r- 1 Oj 00 1 〇4 cn 1 a. 矽酸鹽層(c)的含有率 耐熱性改良材 脫模性改良材 無機纖維狀強化材 i耐電弧性 屈曲彈性係數 荷重撓曲溫度 透明性 絕緣電阻(500V) 熱變色性(ΔΕ) 脫模性. 模具磨損性 聚醯胺 共聚物 (A) 聚醯胺 單聚物(B) t: 5 se tlmil SP
JL IIII11 C:\2D-CODE\91 -07\91107940.ptd 第 34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 表5 比較例 習知例 1 1 1 1 1 1 1 1 1 〇 100 1 1 1 1 LO 卜 CNI 21^Ί 〇 X I ΓΟ ο CN1 1 1 1 1 1 1 1 s ο L〇 o 1 1 1 1 173 卜 CN 202 X 8 i >40 ΓΟ ο LD CM 1 1 1 1 1 1 1 1 丨 ίο。1 o 1 1 1 1 168 σ\ CM 233 X 8 1 Ο rH >40 ΓΟ ο CM 1 1 1 1 1 1 1 100 1 1 〇 1 1 1 1 190 KD CN] 172 X 8 1 ο CM >40 cn ο ΓΟ CM 1 1 1 1 1 1 loo I 1 I m 1 1 1 1 132 m 195 X 8 1 ο <Μ >40 m ΓΟ ο CN CNJ 1 1 1 1 1 loo 1 1 1 1 CM CM 1 1 1 1 166 | L〇 Γ0 168 < 8 1 >40 m cn ο rH CM 1 1 1 1 100 1 1 1 1 CN CNJ 1 1 1 1 154 rH Γ0 178 〇 8 1 Ο \—1 >40 ΓΟ ΡΟ ο (質量份) (質量份) (質量%) (質量%) (質量份) (質量份)1 (質量份) (秒) (GPa) (ΜΩ ) s 〇\〇 ι-Η 1 cu CM 1 cu Γ0 〇4 Ol LT) Du KD L 卜 α* 00 1 〇4 cr> 1 CU 矽酸鹽層(C)的含有率 聚醚硯 耐熱性改良材 脫模性改良材 無機纖維狀強化材 |耐電弧性 1 屈曲彈性係數 荷重撓曲溫度 透明性 絕緣電阻(500V) 熱變色性(ΔΕ) 脫模性 模具磨損性 聚醯胺 共聚物 (A) 聚醯胺 單聚物(Β) 義sfr (e)蓉账鰣逛鱷账赵(V)鬆账铱狴魅账炱舶筚:褂擗邻S (3)幽翻趑给※ 玫s?键链 砟鹧鬆起 1_11 C:\2D-00DE\91-07\91107940.ptd 第 35 頁 574315 五、發明說明(32)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 依據本發明,可得到用於熔絲元件之聚醯胺樹脂組成 - 物;該熔絲元件,係於車輛電壓的昇壓化(例如,42V系統 -化)之際可確保充分的财電弧性、且於透明性、剛性、财 ’ 熱性及生產性方面優異之適合用於汽車用電氣線路等者。 _ 元件編號說明 1 熔絲元件 2 外殼 3、4 端子 5 可熔體 ·
C:\2D-C0DE\91-07\91107940.ptd 第 36 頁 574315
C:\2D-CODE\91-07\91107940.ptd 第37頁

Claims (1)

  1. j勒10卿火 92. 2 5 年月 日 鉻,不 辞條木 1 · 一種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係 由聚醯胺共聚物(A) 9 5〜5質量%與聚醯胺單聚物(B) 5〜9 5 質量%所構成,且聚醯胺共聚物(A)為尼龍6 / 6 6、尼龍 6/12、尼龍6/11之任一者,聚醯胺單聚物(B)為尼龍6、尼 龍6 6、尼龍11、尼龍1 2之任一者。 2 ·如申明專利範圍弟1項之溶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 物,其係有膨潤性層狀矽酸鹽的矽酸鹽層(c)以分子等級 分散其中,石夕酸鹽層(C)的含有量為〇· 1〜2〇質量%。、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 成物,其係更進一步配合有對該樹脂组成物丨〇 〇質量份為 〇 · 1〜4質量份之耐熱性改良材(D)。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 成物’其係更進一步配合有對該樹脂組成物丨〇 〇質量份為 〇 · 0 1〜0 · 5質量份之脫模性改良材(E)。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 成物,其係更進一步配合有對該樹脂組成物丨〇 〇質量份為3 〜10質量份之無機纖維狀強化材(F)。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熔絲元件用聚醯胺樹脂組成 物,其係被形成為一熔絲元件之外殼,該熔絲元件具備有 該外殼與自該既定的平面突出並排成並列狀態之一對端 子’且連接於兩端子的基底側間之可熔體係容納於上述外 殼内者。
    C:\ 總檔\91\91107940\91107940(替換 M 第38頁
TW91107940A 2001-04-19 2002-04-18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for fuse element TW57431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21086 2001-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74315B true TW574315B (en) 2004-02-01

Family

ID=18971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1107940A TW574315B (en) 2001-04-19 2002-04-18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for fuse element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132921A1 (zh)
EP (1) EP1394214B1 (zh)
JP (1) JPWO2002085984A1 (zh)
KR (1) KR100860436B1 (zh)
CN (1) CN1269904C (zh)
AT (1) ATE547480T1 (zh)
BR (1) BR0208976A (zh)
CA (1) CA2444182A1 (zh)
ES (1) ES2380425T3 (zh)
RU (1) RU2265629C2 (zh)
TW (1) TW574315B (zh)
WO (1) WO20020859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297C (zh) 2001-08-07 2006-06-21 太平洋精工株式会社 熔断元件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熔断元件
JP2003197085A (ja) * 2001-12-27 2003-07-11 Yazaki Corp 自動車用フューズ
JP5548349B2 (ja) * 2008-08-20 2014-07-1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5141917B2 (ja) * 2009-06-25 2013-0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実装基板
EP2495746A1 (en) * 2011-03-02 2012-09-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ubsea fuse assembly
JP2015159035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ハウジング
CN106029780B (zh) * 2014-03-05 2020-05-12 东洋纺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CA2968040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Rhodia Operations Polyamid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polyamide 6,6 and a blend of high chain-length polyamides
JP6822766B2 (ja) * 2015-01-22 2021-01-27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を含む成形体
WO2018159283A1 (ja) * 2017-02-28 2018-09-0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素子
JP7002955B2 (ja) 2017-02-28 2022-01-20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素子
JP7433796B2 (ja) * 2019-07-24 2024-02-20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保護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0175A (en) * 1974-01-14 1977-08-09 Littelfuse, Inc. Method of making a miniature plug-in fuse with fragile fuse link
US3909767A (en) * 1974-01-14 1975-09-30 Littelfuse Inc Miniature plug-in fuse
US4023264A (en) * 1976-06-21 1977-05-17 Littelfuse, Inc. Method of making miniature plug-in fuses of different fuse ratings
US4164725A (en) * 1977-08-01 1979-08-14 Wiebe Gerald L Three-piece solderless plug-i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mponent
US4344060A (en) * 1980-09-19 1982-08-10 Littelfuse, Inc. Enclosed plug-in fuse assembly
US4394638A (en) * 1982-07-21 1983-07-19 Essex Group, Inc. Miniature plug-in fus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a fuse element therefor
CA1203826A (en) * 1982-08-05 1986-04-29 Kabushiki Kaisha T An T Compact fuse block assembly
DE3735404A1 (de) * 1987-10-20 1989-05-03 Basf Ag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auf der basis von polyamidmischungen
GB2212993B (en) * 1987-11-30 1992-05-27 Yazaki Corp Fuse
US5414042A (en) * 1992-12-29 1995-05-09 Unitika Ltd. Reinforced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941159B2 (ja) * 1992-12-29 1999-08-2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6271766A (ja) * 1993-03-23 1994-09-27 Toray Ind Inc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法
JP3175889B2 (ja) * 1993-06-21 2001-06-1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スライドスイッチ用絶縁材料
JPH10298426A (ja) * 1997-04-24 1998-11-10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アミド樹脂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H1171517A (ja) * 1997-06-20 1999-03-16 Unitika Ltd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てなる成形品
JP4529218B2 (ja) * 1999-03-02 2010-08-25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US6642834B1 (en) * 1999-03-04 2003-11-04 Littelfuse, Inc.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use
US6577222B1 (en) * 1999-04-02 2003-06-10 Littelfuse, Inc. Fuse having improved fuse housing
JP2001084889A (ja) * 1999-09-20 2001-03-30 Yazaki Corp ヒューズブロ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47480T1 (de) 2012-03-15
BR0208976A (pt) 2004-04-20
ES2380425T3 (es) 2012-05-11
WO2002085984A1 (fr) 2002-10-31
KR20040014501A (ko) 2004-02-14
EP1394214B1 (en) 2012-02-29
CA2444182A1 (en) 2002-10-31
US20040132921A1 (en) 2004-07-08
EP1394214A4 (en) 2006-11-08
KR100860436B1 (ko) 2008-09-25
RU2265629C2 (ru) 2005-12-10
CN1269904C (zh) 2006-08-16
RU2003133666A (ru) 2005-03-20
JPWO2002085984A1 (ja) 2004-08-12
US20060173114A1 (en) 2006-08-03
CN1516724A (zh) 2004-07-28
EP1394214A1 (en) 2004-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7692B2 (ja) ポリアミドおよびセピオライト型粘土のナノ複合材料組成物
KR100901043B1 (ko) 난연성 폴리아마이드 조성물
JP5761998B2 (ja)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TW574315B (e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for fuse element
CN106133043B (zh) 阻燃的聚酰胺组合物
WO1998049235A1 (fr) Composition de resine polyamid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tte derniere
JP5352201B2 (ja)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5059750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CN106029780B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JP5191154B2 (ja) ポリアミド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ンジンカバー
JP5946614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体
JP2004250562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7031484A (ja) エンジンカバー用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エンジンカバー
JP2010163472A (ja) 電離放射線照射用難燃性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H09241505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04091586A (ja) 自動車用フューズ
JP2006131832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3261872B2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エーテル系樹脂組成物
JPH0812881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26474B2 (ja) ポリアミド複合材料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100419544B1 (ko) 강화된폴리아미드수지조성물및이의제조방법
JP2012012446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混合物、ポリアミド樹脂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3020400A (ja) ポリアミド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9884B2 (ja) ポリアミド/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006131831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