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06149B -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06149B
TW506149B TW090116082A TW90116082A TW506149B TW 506149 B TW506149 B TW 506149B TW 090116082 A TW090116082 A TW 090116082A TW 90116082 A TW90116082 A TW 90116082A TW 506149 B TW506149 B TW 5061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battery
item
metal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1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ichiro Kezuka
Takahiro End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06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061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2Organic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Description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背景 1.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正電極、負電極及電解質之電池 ,更特別地關於一種具有電解質之電池,其中該電解質包 含一種藉聚合所合成得到的聚合物化合物。 ‘ 2. 相關技術之描述 近來,伴隨電子技術的進步,許多攜帶式電子裝置如攝 影機(磁帶錄影機)、手機及手提電腦普及並朝更小型化及更 輕方向進步。然後,曾發展電池,特別是二次電池以作爲 攜帶式電子裝置所用的攜帶式電源。在此二次電池中預期 鋰離子二次電池可實現高能量密度。特別是曾發展撓曲性 極佳並具有薄可折疊.形狀之鋰離子二次電池。 撓曲性極佳的電池係使用一種固體電解質而不需害怕洩 漏。作爲固體電解質,例如,一種聚合物化合物保留含有 電解質鹽之塑化劑的凝膠電解質,或一種電解質鹽被消散 在聚合物化合物中之聚合物固體電解質是値得注意的。在 凝膠電解質或聚合物固體電解質方面有許多報告。例如, 上述電解質可藉一如聚合化含有單體之溶液使其呈凝膠或 固體態之簡單方法製得。 例如採用使用此類電解質之電池,此電解質係在層壓正 電極及負電極與介於其間之分離器,然後使含有該單體之 溶液充滿分離器之後,或含有該單體之溶液被塗覆在正電 極或負電極之後聚合該單體而製得。 發明概述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但是,在一個慣用電池中,負電極之收集器層係由銅(Cu) 所製得,因此,此收集器層變成反應抑制因素。此阻止平 穩的單體聚合作用,因此許多未反應單體保留在電解質中 。所保留的單體依照電極反應分解或反應,其較低充電/放 電有效性或充電/放電循環特徵。聚合可藉改變聚合條件如 提高反應溫度的方式進行。但是,高反應溫度分解電解質 ,因此充電/放電有效性或充電/放電循環特徵變差。 本發明係在上述問題考量下完成,而且其目的爲提供一 種可獲得極佳電解質及獲改善之特徵的電池。 一種根據本發明電池包含一個正電極、一個負電極及一 種電解質,其中該負電極具有一個收集器層,而該收集器 層係由包括非銅且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 薄片之該金屬所組成的,而且該電解質包含一種藉自由基 聚合所合成得到的聚合物化合物。 一種根據本發明電池包含一個正電極、一個負電極、一 種電解質及一個分離器,其中該負電極具有一個收集器層 ,而該收集器層係由包括非銅且不與鋰或形成合金之金屬 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所組成的,而且該電解質包 含一種藉自由基聚合所合成得到的聚合物化合物。 一種根據本發明電池包含一個具有正電極、負電極、電 解質及密封該電池裝置之封裝組件的電池裝置,其中該負 電極具有一個收集器層,而該收集器層係由包括非銅且不 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所組成 的,而且該電解質包含一種藉自由基聚合所合成得到的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合物化合物。 圖形簡述 從下列藉參考隨附圖形所提供之較佳具體實例的描述將 可更明暸本發明這些及其他目的和特徵,其中: 圖1是顯示有關本發明第一個具體實例之電池結構的平面 圖; 圖2是沿圖1中所示電池之A-A線的截面圖;及 圖3是顯示有關本發明第二個具體實例之電池結構的截面 圖。 具體實例之細節描述 藉參考圖片,將本發明具體實例詳細描述於下文中。 [第一個具體實例] 圖1是顯示有關本發明第一個具體實例之電池的平面結構 圖。圖2是顯示沿圖1中A-A線的截面結構圖。該電池具有一 種將電池裝置20密封在封裝組件30中之結構,其中正電極 引線11及負電極引線12被連接至該電池裝置20上。電池裝 置20具有一種層壓正電極21及負電極22與介於其間充滿電 解質之分離器所形成之結構。 正電極21具有一個正電極混合物層21a及一個正電極收集 器層21b,而且其具有一種正電極混合物層21a形成於正電 極收集器層2 lb —表面上之結構。雖然省略説明,正電極混 合物層21a可被形成於正電極收集器層21b兩表面上。此正 電極收集器層2 lb包含,例如鋁(A1),特別是,例如係由鋁 薄片所製成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t
此正%極混合物層2 i a係由,例如正電極材料、導電劑如 ^二或石墨及黏合劑如聚氟化亞乙烯所製成的。作爲正電 極材料,例如以含有鋰(L1)之鋰複合氧化物、鋰複合硫化物 、不包括鋰之金屬硫化物如T1S2、M0S2、Nbse2&v2〇5或氧 化物及特殊聚合物材料爲佳。根據電池的用途可選擇一或 超過兩種材料。 在上述材料中,以LlxMa02所代表之鋰複合氧化物爲佳, 其係因可獲得高能量密度之故。在此式中,Ma最好是一或 夕種過渡金屬,具體地,較佳係至少一種選自鈷(c〇)、鎳 (Νι)及錳(Μη)之材料。(x)的値滿足〇 Mad」〇。可考慮 LiNiyC〇by〇2(其中o^yu)及作爲此類鋰複合氧化物 之特殊實例。以LlMbP〇4所代表之鋰複合氧化物是另一個 實例。在此式中,Mb指至少一個選自由姑、鎳、鐵(Fe)、 錳(Mn)、銅(Cu)、鎂(Mg)、鋅(Zn)、鈣(Ca)、鎘(cd)、總 (Sr)及鋇(Ba)組成之群的元素。此鋰複合氧化物具有一個所 謂的橄檀石結構。 以類似正電極21之方式,負電極22具有一個負電極混合 物層22a及一個負電極收集器層22b,而且其具有一種負電 極混合物層22a形成於負電極收集器層22b 一表面上之結構 。雖然省略説明,負電極混合物層22a可被形成於負電極收 集為層22b兩表面上。 此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非銅且不與鋰形成合金之 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上述金屬所組成的。作爲此金 屬,最好考慮下列金屬:具有比銅更惰性之氧化_還原電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董)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的材料如金(Au)、銀(Ag)及把(Pd),可在一表面上形成安定 薄膜之材料,雖然其氧化-還原電位不穩定,如鎳及鉻。在 上述金屬中,鎳及鉻容易操作且經濟,因此最好實際使用 之。對於負電極收集器層22b,利用覆有銅薄片之上述金屬 遠比利用這些金屬薄片佳,因爲可獲得極佳導電性。 此負電極混合物層2 2 a係由,例如負電極材料及黏合劑如 聚氟化亞乙烯所製成的。該負電極材料包括,例如可吸收 及釋放鋰之材料,或可沈積或溶解鋰之材料。在這些材料 中,因可獲得極佳充電/放電循環特徵之故,最好以可吸收 及釋放鋰之材料作爲負電極材料。而且,可使用由可沈積 或溶解鋰之材料所構成之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可考慮以可吸收及釋放鋰之材料,例如含碳材料如非可 石墨化碳、可石墨化碳及石墨作爲負電極材料。這些含碳 材料因下列優點而佳:可獲得極佳充電/放電循環特徵:其 安定態未定;且工業製造容易。特別地,可考慮以焦碳、 煤、石墨、玻璃碳、燒結有機聚合物化合物、碳纖維及活 性碳作爲含碳材料。作爲煤,有瀝青煤、針狀煤及石油煤 等。燒結有機聚合物化合物係如驗樹脂或嗅喃樹脂之聚合 物材料在適當溫度下燒結的材料。 另外,也可考慮以各可與鋰形成合金或化合物之金屬及 半導體及該金屬及半導體之合金和化合物作爲上述負電極 材料。各金屬、合金及化合物係以化學式0/氺1,表示之。 在此化學式中,D指至少一種可與鋰形成合金或化合物之金 屬元素及半導體元素,及E指至少一種異於鋰及D之金屬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素及半導m元素。s、t及u各値滿足s>0,t^O及u2〇o 特別地’作爲各可與經形成合金或化合物之金屬及半導 體,以4B族之金屬及半導體元素爲佳。較佳元素是矽及錫 ’最佳元素爲碎。這些元素之合金及化合物亦爲佳。該合 金及化合物實例是 SiB4、SiB6、Mg2Si、Mg2Sn、Ni2Si、 TiSi2 > MoSi2 > C〇Si2 ^ NiSi2 > CaSi2 > CrSi2 > Cu5Si ^ FeSi2 、MnSl2、NbSl2、TaSl2、VSl2、WSl2&ZnSi2。 其他可吸收及釋放鋰之負電極材料實例可爲其他金屬氧 化物及聚合物材料。作爲金屬氧化物,可能提及氧化錫或 類似物。聚合物材料的實例是聚乙炔及聚吡咯。 可沈和或各解魏之材料可爲,例如鍾金屬及鐘合金。可 考慮以,例如一或超過兩種選自鋁、錫、鋅、鉛(pb)、矽、 鎵(Ga)、銦(In)、鉛、鈦(Ti)及鎘之材料和含上述材料及鋰 之合金作爲鋰金屬。 分離器23係由,例如聚烯烴基質之材料如聚丙烯或聚乙 晞所製成之多孔薄膜,或無機材料如陶瓷非帆布織物所製 成I多孔薄膜製成的。也可使用一種由兩或多種多孔薄膜 層壓而成的結構。 充滿分離器23之電解質是一種所謂的凝膠電解質並包含 ,例如聚合物化合物、塑化劑 '所使用作爲電解鹽之鋰。 最好將部份電解質滲透入正電極混合物層2U及負$極混合 物層22a。爲此之故,可增加正電極21、負電極。與電解質 間的黏著力。 聚合物化合物作用爲保持電解質之形狀並確保機械強度 -9-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並可或不獲得離子導電性。此類聚合物化合物可藉單體如 酯基質聚合物化合物、醚基質聚合物化合物及氟聚合物化 合物之自由基聚合而製得。在此具體實例中,因爲負電極 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非銅且不與經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 或覆有銅薄片之上述金屬所組成的,聚合物化合物可平順 地藉聚合單體而不抑制反應製得,即使處於電解質位於正 電極2 1與負電極22之間的狀態。 較好的聚合物化合物聚合係在95 °C或更低溫度下藉聚合 合成得到。爲此之故,較少單體殘留而且可增加初放電電 容量、充電/放電有效性及電容量保持比。 作爲單體,有兩類:分子中具有單聚合官能基之單官能 基單體及分子中具有超過兩個聚合官能基之多官能基單體 。可使用混合一或超過兩種上述單體。特別地,例如,在 形成酯基質聚合物化合物的例子中,可使用單官能基單體 如甲基丙烯酸g旨、丙晞酸醋、二甲基丙晞酸醋、三甲基丙 烯酸酯及二丙烯酸酯和類似物。 塑化劑增加電解質的撓曲性並用於溶解鐘。例如,可考 慮以下列材料作爲塑化劑:酯(如酯醋酸酯、丁酸酯及酯丙 酸)、醚(如二乙基醚及二甲基醚)、含碳酯(如碳酸伸丙基酯 、碳酸伸乙基酯、碳酸二乙基酯及碳酸二甲基酯)。可使用 混合一或超過兩種上述材料。 聚合物化合物在電解質中的濃度最好是在,例如包括3質 量%至50質量%在内之範圍内。而且,塑化劑在電解質中的 濃度最好是在包括50質量%至97質量%在内之範圍内。爲此 -Ί 0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線 506149
之故,在塑化劑的濃度高且聚合物化合物的濃度太低的例 子中,無法確保機械強度,雖然離子導電性增加。另一方 面,在塑化劑的濃度低且聚合物化合物的濃度太高的例子 中,離子導電性降低,雖然機械強度增加。 鐘鹽可爲適當的LlPF6、LlBF4、UAsF6、μα、 L1CF3SO3 > LiN(S02CF3)2 > LiC(S02CF3)3 > LiA1C14^LiSiF6 。可使用混合超過兩種上述材料。特別是最好以乙^匕及 LlBF4作爲鋰鹽’因爲其有關氧化之安定性極佳。·鋰鹽在塑 化劑中的濃度範圍最好是從O.i莫耳/立方公寸至3…莫^:/立 方么寸,較佳範圍係從〇 5莫耳/立方公寸至2 〇莫耳/立方公 寸0 例如,分別從封裝.組件30内侧沿相同方向將正電極引線 11及負電極引線12導向外侧。部份正電極引線丨丨被連接至 封裝組件30内的正電極收集器層21b。另一方面,部份負電 極引線12被連接至封裝組件3 〇内的負電極收集器層22b。正 電極引線11及負電極引線12分別係由,例如金屬材料如銘 、銅、鎳及不銹鋼和類似物所製成的。 封裝組件30係由壓層薄膜所製成的,其中該壓層薄膜係 由聚合物化合物膜、金屬薄膜及聚合物化合物膜依此順序 層壓而成的。該聚合物化合物膜係由,例如聚晞烴樹脂如 聚乙晞或聚丙烯所製成的。該金屬薄膜係由,例如銘薄片 及類似物所製成的。 封裝組件30、正電極引線11及負電極引線12密封地與介 於其間之黏著膜31相黏,其可防止空氣進入。該黏著膜31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f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係由對正電極引線11及負電極引線12有黏著力之材料所製 成的。例如,在正電極引線11及負電極引線12係由上述金 屬材料所製成的例子中,該黏著膜3 1最好係由聚烯烴樹脂 ,例如如聚乙晞、聚丙晞、變性聚乙晞及變性聚丙晞和類 似物所製成。 接下來,將描述一種製造電池的方法。 首先,正電極混合物係藉混合正電極材料、導電劑及黏 合劑所製得。此正電極混合物被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或 類似溶劑中,因此可獲得一種正電極混合泥漿。將此正電 極混合泥漿塗覆在正電極收集器層21b—表面或兩表面上, 乾燥之並使其進行壓縮模製,因此形成正電極混合物層21a 。依此方式,可製得正電極21。然後,藉焊接或類似方式 將正電極引線11連接至正電極收集器層21b。 接下來,負電極混合物係藉混合可吸收及釋放鋰之負電 極材料與黏合劑所製得並將此混合物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 酮或類似溶劑中,因此可獲得一種負電極混合泥漿。將此 負電極混合泥漿塗覆在負電極收集器層22b —表面或兩表面 上,乾燥之並使其進行壓縮模製,因此形成負電極混合物 層22a。依此方式,可製得負電極22。然後,藉焊接或類似 方式將負電極引線12連接至負電極收集器層22b。 接下來,製造分離器23。藉正電極混合物層21a與負電極 混合物層22a面對彼此層壓正電極21及負電極12與介於其間 分離器23。 之後,例如,若需要可製備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單體、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經鹽、塑化劑及自由基聚合引發劑。混合這些材料之後, 將所得混合溶液裝入分離器2 3。此時,最好也將混合溶液 裝入正電極混合物層2 1 a及負電極混合物層22a。可使用, 例如二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物碳酸醋、過氧化物醋、過 氧化物縮酮、二烷基過氧化物、氫過氧化物及偶氮化合物 作爲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可使用混合一或超過兩種上述材 料。' 使混合溶液充滿分離器23之後,例如,製備封裝組件30 並將電池裝置20夾於其間,然後與此電池裝置20在低壓氛 圍中進行壓縮模製。然後,藉熱密封使封裝組件30最外層 部份彼此相黏。在引導正電極引線11及負電極引線12之封 裝組件30末端,依擠進正電極引線1 1與負電極引線12之間 的方式安置黏著膜31。經由黏著膜3 1黏封裝組件30最外層 部份。 封裝組件30最外層部份彼此相黏之後,最好在預定溫度 ,如9 5 °C或更低溫度下加熱單體以進行,例如自由基聚合 ,因此固化(在此,膠凝)此混合溶液。依此方式,可獲得電 解質。此完成圖1及2中所示電池。在此,負電極收集器層 22b係由包括非銅且不與鋰形成合金之材料薄片,或覆有銅 薄片之上述金屬所組成的。因此,單體的聚合作用平穩地 進行而無抑制作用,因此未反應單體的殘留比例明顯顯示 一小値。而且,藉製造電池之後,單體被聚合之故,部份 電解質被埋入正電極混合物層21a及負電極混合物層22a, 其可提高正電極21、負電極22與電解質間的黏著力。另外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因爲可進行足夠聚合,因此可抑制電解質分解或類似情 形,即使聚合溫度係預定在低溫,如95°C或更低溫度。 如下文所描述般操作電池。 在此電池中,例如充電時,鋰從正電極2 1釋放出來並經 由電解質被負電極2 2吸收。另一方面,例如放電時,經從 負電極22釋放出來並經由電解質被正電極2 1吸收。在此, 藉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非銅且不與鋰形成合金的金 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所組成之故,單體充分聚 合並變成聚合物化合物,因此電解質中殘留單體的含量極 低。在此,可限制單體的分解或反應,即使重複進行充電 及放電。此防止充電/放電有效性及充電/放電循環特徵變 差。 如上述般,根據該具體實例,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 括非銅且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 金屬所組成的。在電解質包含藉聚合單體所獲得之聚合物 化合物的例子中,單體可平順地進行的聚合,即使在負電 極層22b鄰接負電極22的狀態下。結果,電解質中未反應單 體的含量極低。因此,此可防止電池特徵如充電/放電有效 性及充電/放電循環特徵變差。而且,在負電極收集器層 22b鄰接該電極的狀態下聚合單體,因此可提高正電極2 1、 負電極2 2與電解質間的黏者力。 特別是在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鎳或鉻薄片或覆有 銅薄片之鎳或貉所組成的例子中,此達到容易操作、低成 本及高導電.性。 -1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線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彳2 ) 另外,在電解質係由95°C或更低溫度下聚合而成之聚合 物化合物所組成的例子中,此可獲得較低殘留單體及較佳 初放電電容量、充電/放電有效性及電容量保留率或類似特 徵。 [第二個具體實例] ‘ 圖3是顯示有關本發明第二個具體實例之電池的結構截面 圖。圖3相當於沿著圖1中A-A線之截面結構。此電池具有與 第一個具體實例相同之結構、功能及有效性,除了提供電 解質4 1以取代第一個具體實例之電池的電解質,而且不含 分離器。在此,相同結構具有相同參考出處,在此省略細 節解釋。 電解質4 1是一種所謂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其包含至少 一種羧酸或羧酸鹽、聚合物化合物及作爲電解鹽之鋰鹽。 此電解質41係與第一個具體實例之電解質相同,除了不含 塑化劑之外。可使用第一個具體實例中所提及材料中具有 離子導電性的材料作爲聚合物化合物。 在製造此具體實例之電池的例子中,電池係如同第一個 具體實例般製得,除了下列各點:若需要,製備可進行自 由基聚合作用之單體、鋰鹽及自由基聚合引發劑,混合上 述材料之後,將所得混合溶液塗覆在正電極混合物層及負 電極混合物層,然後依各電解質直接面對彼此的方式層壓 正電極及負電極。如同第一個具體實例,假使在形成含有 塑化劑之電解質後,乾燥塑化劑並將其除去可製得電、池。 在上述内容的引導下本發明明顯地可有許多改良及變化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因此,需了解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内,可以異於特別描 述的方式執行本發明。 另外,藉參考圖1及2將詳細描述本發明特殊實例。 (實例1) 首先,1莫耳碳酸鈷(CoC〇3)係與0.5莫耳碳酸鋰(Ll2C〇3) 混合並於900°C下燒結5小時以獲得LlC〇〇2。接下來,混合 85質量份數作爲正電極材料之LlC〇〇2、5質量份數作爲導電 劑之石墨及10質量份數作爲黏合劑之聚氟化亞乙晞以製備 正電極混合物。之後,將此正電極混合物分散在N_甲基_2· 吡咯烷酮溶劑中以製造正電極混合泥漿。將此正電極混合 泥漿均勻地塗覆在20微米厚之帶狀鋁薄片所製成的正電2 收集器層21b上,然後乾燥之並以軋壓機進行壓縮模製以形 成正電極混合物層2 1 a,因此形成正電極2 1。 另—方面,混合90重量份數作爲負電極材料之粉狀石墨 ^ 1〇質量份數作爲黏合劑之聚氟化亞乙晞以製備負電極混 口物。然後,將此負電極混合物分散在N•甲基_2_峨咯烷酮 溶劑中以製造負電極混合泥漿。將此負電極混合泥漿均勻 地塗覆在15微米厚並具帶狀之覆有銅薄片之鎳所製成之負 %極收集器層22b上,然後乾燥之,並以軋壓機進行壓縮模 製以形成負電極混合物層22a,因此形成負電極22。 形成正電極21與負電極22之後,將正電極引線"連接至 正電極收集器層21b,另一方面,將負電極引線12連接至負 電極收集器層22b。然後,製備由25微米厚之微孔聚丙烯膜 所製成的分隔器以利用介於其間之分隔器23黏接正電極2 i -16-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及負電極22。 之後,混合5質量%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5質量 %作爲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單體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20質量%碳酸伸丙基酯、20質量%碳酸伸乙基酯及50質量 %作爲塑化劑之碳酸二乙基酯。然後,將作爲電解鹽之六氟 磷酸鋰(LiP.F6)與作爲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之雙(4-第三丁基環 己基)過氧化物碳酸酯(BCHPC)溶於混合材料中以製備混合 溶液。此時,LiPF6&可獲得1莫耳/立方公寸之濃度的方式 混入塑化劑中。將15莫耳BCHPC係與1莫耳可進行自由基聚 合作用之單體混合。 製得混合溶液之後,使混合溶液充滿分離器23及分離器 23鄰近處。然後,以.介於其間之密封劑40使封裝組件3 0與 正電極21和負電極22結合。然後,將密封膜31安置在正電 極引線11與封裝組件30之間及負電極引線12與封裝组件30 之間。之後,爲黏著,使封裝組件30的最外層部份或類似 部份進行熱I縮模製,然後在7 5 °C下加熱混合溶液中所含 的單體以進行自由基聚合,因此形成電解質。此獲得圖1中 所示電池。 (實例2至16) 如同實例1般製備電池,除了如表1中所示實例2至16般改 變負電極收集器層22b、可進行自由基聚合之單體、自由基 聚合引發劑及聚合溫度。 [表1]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506149 A7 B7 五、 發明説明(15 ) 負電極收集器層 單體 自由基聚 聚合溫 單體的 初放電 充電/ 電容 合引發劑 度(。。) 殘留比 電容量( 放電有 量保 *2 例 毫安培 效性 留率 *1 時) (%) (%) 材料 厚度 實例1 覆蓋銅薄 15微米 Μ BCHPC 75 <0.01 498 1 93 80 片之鎳 實例2 鎳薄片 10微米 Μ BCHPC 75 <0.01 497 93 79 實例3 覆有銅薄 15微米 A BCHPC 75 <0.01 497 95 82 片之鎳 實例4 鎳薄片 10微米 A BCHPC 75 <0.01 496 94 81 實例5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AIBN 90 <0.01 493 92 78 片之鎳 實例6 鎳薄片 10微米 Μ AIBN 90 <0.01 495 93 79 實例7 覆有銅薄 15微米 A AIBN 90 <0.01 495 93 78 片之鎳 實例8 鎳薄片 10微米 A AIBN 90 <0.01 496 93 79 實例9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BCHPC 100 <0.01 457 84 24 片之鎳 實例10 鎳薄片 10微米 A BCHPC 100 <0.01 448 80 25 實例11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AIBN 100 <0.01 451 82 23 片之鎳 實例12 鎳薄片 10微米 A AIBN 100 <0.01 440 83 26 實例13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BCHPC 75 <0.01 496 93 80 片之金 實例14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BCHPC 75 <0.01 497 93 81 片之鈀 實例15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BCHPC 75 <0.01 494 93 80 片之銀 實例16 覆有銅薄 15微米 Μ BCHPC 75 <0.01 496 93 79 片之鉻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 *1) Μ : 5重量%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5重量%聚乙二 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A : 5重量%甲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5重量%聚乙二醇二丙 烯酸酯 1 2)*BCHPC :雙(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化物碳酸酉旨 AIBN :偶氮基(異丁基腈) (對照實例1至6) 如同實例1般製造電池以作爲有關實例1至6之對照實例1 至16,除了如表2中所示般改變負電極收集器層、可進行自 由基聚合之單體、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及聚合溫度。 [表2] 負電極收集器層 單體 自由基 聚合溫 單體的 初放電電 充電/ 電容量 聚合引 度fc) 殘留比 容量(毫安 放電有 保留率 發劑 例 培時) 效性 (%) 材料 厚度 *1 *2 (%) 對照實例1 銅薄片 10微米 Μ BCHPC 75 0.42 287 44 <1 對照實例2 銅薄片 10微米 A BCHPC 75 0.51 201 38 <1 對照實例3 銅薄片 10微米 Μ AIBN 90 0.49 212 40 <1 對照實例4 銅薄片 10微米 A AIBN 90 0.53 187 36 <1 對照實例5 銅薄片 10微米 Μ BCHPC 100 0.35 202 36 <1 對照實例6 銅薄片 10微米 A BCHPC 100 0.39 213 38 <1 *1) Μ : 5重量%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5重量%聚乙二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A ·· 5重量%甲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5重量%聚乙二醇二丙 晞酸酯 2)*BCHPC :雙(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化物碳酸酉旨 AIBN :偶氮基(異丁基腈) ’ (實例1至16之評估) 從實例1至1 6及對照實例1至6中所獲得的電池内部抽取電 解質以進行紅外線光譜分析,其獲得顯示單體雙键存在性 之163 6厘米〃的光譜強度。以所獲得光譜強度,分別定量電 解質中殘留單體的濃度。所得結果係表示於表1及2中。若 聚合前單體濃度被定爲1,聚合後的殘留單體比係表示於表 1及2中。 如從表1及2可知,實例1至16中的殘留單體比分別顯示低 於0.01。與此相比,對照實例1至6中的殘留單體比顯示0.35 或更高。換言之,若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非銅且不 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所组成 時,單體含量可能相當低。 實例1至16及對照實例1至6中所獲得的電池進行充電與放 電以尋求充電/放電有效性,其是放電電容量相對於放電電 容量(初放電電容量)與充電電容量之比例。此時,這些電池 以100毫安培之固定電流充電至電池電位高達4.2伏特。然 後以4.2伏特之固定電壓直至總充電時數達15小時。另一方 面,這些電池以1 〇〇毫安培之固定電流放電至電池電位達 2.5伏特。充電與放電係在23°C下進行。所獲得的結果係表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 示於表1及2中。 如從表1及2可了解,實例1至16之初放電電容量顯示如 440毫安培時般多。與此相比,對照實例1至6顯示如287毫 安培時般低或更低。實例1至16之充電/放電有效性分別顯 示如80%般高或更高。與此相比,對照實例1至6分別顯示如 44%般低或更低。換言之,若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 非銅且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 屬所组成時,可獲得高初放電電容量及極佳充電/放電有效 性。實例1至8及13至16的電池獲得比實例9至12更高的初放 電電容量及更好的充電/放電有效性。結果可了解若單體係 在95°C或更低溫度下聚合,特徵可獲得改善。 另外,充電及放電實例1至16及對照實例1至6的電池循環 500次以獲得第500次循環的電容量保持比,其是第500次循 琢·相對於弟1次擔5幕的放電電容比。此時^這些電池以 500毫安培之固定電流充電至電池電位高達4.2伏特。然後 以4.2伏特之固定電壓直至總充電時數達2小時。另一方面 ,這些電池以500毫安培之固定電流放電至電池電位達2.5 伏特。充電與放電係在23 °C下進行。所獲得的結果係表示 於表1及2中。 如從表1及2可見,實例1至16中第500次循環的電容量保 持比分別顯示23%或更高,其係高於顯示低於1%之對照實 例1至6。特別是在實例1至8及13至16中,可獲得如78%般高 或更高的値。換言之,若負電極收集器層22b係由包括非銅 且不與鐘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所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線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 組成時,充電/放電循環特徵可獲得改善。特別是當單體係 在95°C或更低溫度下進行聚合時,可獲得極佳的充電/放電 循環特徵。 雖然在此省略特定解釋,在只使用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 丙烯酸酯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爲單體的例子中, 或在只使用甲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或聚乙二醇二丙烯酸 酯作爲單體的例子中,可獲得相同結果。在使用不含這些 單體之其他單體例子中,可獲得相同結果。 如上述般,雖然本發明係藉參考具體實例及實例的方式 進行描述,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具體實例及實例,而且可使 用各種改良。例如,在上述具體實例及實例中,非銅且不 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係藉提供特定實例進行描述,可使用 異於上列之金屬或合金。在以銅薄片覆蓋該金屬的例子中 ,可覆蓋及層壓超過兩種金屬。 雖然在第一個具體實例及實例中描述含有分離器23之電 池,分離器2 3不是必須包含在内的。而且,雖然在第二個 具體實例中描述不含分離器之電池,該分離器可被包含在 正電極21與負電極22之間。 雖然在上述具體實例及實例中,描述平面形的電池裝置 20,可將此電池裝置20折在或捲在封裝組件30内。 雖然在上述具體實例及實例中,描述含有鋰鹽以作爲電 解鹽之電池當作特殊實例,本發明可應用於含有其他電解 質如鈉(Na)鹽或鈣(Ca)之電池。在此例中,視電解鹽而定, 選擇正電極混合物層2 la中所含正電極材料或類似物。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線 506149 A7 B7 五、發明説明(2Q ) 雖然在具體實例及實例中,描述電池裝置20被密封在壓 層薄膜所製成的封裝組件30内所構成的電池,本發明可應 用在硬幣狀或鈕扣狀的電池。而且,雖然在具體實例及實 例中,描述二次電池以作爲特殊實例,本發明可應用在其 他電池如一次電池上。 如上述般,根據本發明電池,負電極具有由包括非銅且 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所組 成之收集器層。此可平穩地進行單體聚合,即使負電極是 相鄰的,因此電解質中未反應單體的含量可相當低,假使 電解質包含聚合該單體所獲得的聚合物化合物。因此,可 獲得包含較少殘留單體之極佳電解質。因此,電池特徵變 差的情形可獲得改善。 特別是根據本發明電池,負電極具有由包括鎳或鉻薄片 ,或覆有銅薄片之鎳或鉻所組成之收集器層,此達到溶液 操作及低成本的目的。 特別是根據本發明電池,該電解質係由95°C或更低溫度 下聚合而成之聚合物化合物所製成的,較少單體殘留,電 池特徵如初放電電容量、充電/放電有效性及電容量保持率 可被提高。 從下列描述終將可更完整了解本發明其他及另外目的、 特徵及優點。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f

Claims (1)

  1. 506149 A B c D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電池,其包含一個正電極、一個負電極及一種電解 .質; 其中該負電極具有一個收集器層,其包括含有非銅且 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之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 ;且 該電解質包含一種藉自由基聚合作用所合成得到的聚 合物化合物。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其中該金屬在相關氧化 -還原電位上比銅更具惰性。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其中該金屬是鎳或鉻。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其中該聚合物化合物係 在95°C或更低溫度下藉聚合作用合成得到的。 5. 根據申讀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其中該負電極包含一種 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池,其中該負電極包含一種 含碳材料以作爲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其中該正電極包含一種 鋰複合氧化物。 8. 一種電池,其包含一個正電極、一個負電極、一種電解 質及一個分離器; 其中該負電極具有一個收集器層,其包括含有非銅且 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之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 ;且 該電解質包含一種藉自由基聚合作用所合成得到的聚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圍範利 專請 中 A B c D 合物化合物。 ϋ專利靶圍第8項之電池,其中該金屬在相關氧化 返原笔位上比銅更具惰性。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雪 η ^ , 固乐貝惑%池,其中孩金屬是鎳或鉻。 •很據申请專利範圍第8項士㊉ 。 固罘8貞之私池,其中孩聚合物化合物係 在95 C或更低溫度下藉聚合作用合成得到的。 1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池,其中該負電極包含-種 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13·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其中該負電極包含-種含碳材料以作爲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1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池,其中該正電極包含一種 麵複合氧化物。 15 ·種& ;個電池裝置之|池,其中該電池裝置包含一 個正電極、一個負電極、一種電解質及一個密封該電池 裝置之封裝組件; 其中該負電極具有一個收集器層,其包括含有非銅且 不與鋰形成合金之金屬之薄片,或覆有銅薄片之該金屬 ;且 . 該電解質包含一種藉自由基聚合作用所合成得到的聚 合物化合物。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池,其中該金屬在相關氧 化-還原電位上比銅更具惰性。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池,其中該金屬是鎳或鉻。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池,其中該聚合物化合物 -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6149 AB c D
    六、申請專利範圍 係在95’C或更低溫度下藉聚合作用合成得到的。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電池,其中該負電极包冬一 種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電池,其中該負電極包含一 種含碳材料以作爲可吸收及釋放鋰的材料。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池,其中該正電極包含一 種鋰複合氧化物。 2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電池,其中該該封裝組件係 由壓層薄膜所製成的,其中該壓層薄膜係由一層聚合物 .化合物膜、一層金屬薄膜及一層聚合物化合物膜依此順 序層壓而成的。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90116082A 2000-07-03 2001-07-02 Battery TW50614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01286A JP2002025559A (ja) 2000-07-03 2000-07-03 電 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06149B true TW506149B (en) 2002-10-11

Family

ID=1869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16082A TW506149B (en) 2000-07-03 2001-07-02 Batter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074522B2 (zh)
EP (1) EP1170815B1 (zh)
JP (1) JP2002025559A (zh)
KR (1) KR20020017944A (zh)
CN (1) CN1210830C (zh)
DE (1) DE60123335T2 (zh)
MX (1) MXPA01006792A (zh)
TW (1) TW506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3117A1 (ja) 2003-01-10 2004-07-29 Tdk Corporation フェライト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ェライト材料
KR101874935B1 (ko) * 2010-06-30 2018-07-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축전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680135B2 (en) * 2010-09-02 2017-06-13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Pouch-type flexible film battery
KR101217562B1 (ko) 2010-11-16 2013-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요성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요성 전자기기
JP6140631B2 (ja) * 2014-03-28 2017-05-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全固体二次電池、これに用いる固体電解質組成物および電池用電極シート、ならびに全固体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935794B (zh) * 2017-03-15 2019-08-06 陈熙野 一种贴金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994209B (zh) * 2017-11-01 2020-04-0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提高锂负极性能的方法
DE112021002205T5 (de) * 2020-04-08 2023-01-19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Nichtwässriger-Elektrolyt-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und Energiespeichergerät
US11735768B2 (en) * 2021-02-09 2023-08-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Gel electrolyte for solid-state battery
CN114927660A (zh) * 2022-05-18 2022-08-19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超薄金属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0599A (en) 1988-08-12 1993-06-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with party identification and notification features
US5200994A (en) 1988-08-12 1993-04-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with party identification features
JP2994091B2 (ja) 1991-07-10 1999-12-27 株式会社東芝 パーソナル通信システム
CA2073555C (en) 1991-07-10 1996-12-31 Takahiro Endo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748621A (en) 1995-03-10 1998-05-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518839A (en) * 1995-04-12 1996-05-21 Olsen; Ib I. Current collector for solid electrochemical cell
JP3475595B2 (ja) 1995-08-03 2003-12-08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イオン導電性高分子固体電解質電池
US5897974A (en) * 1996-07-23 1999-04-27 Rohm And Haas Company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JPH1040921A (ja) * 1996-07-26 1998-02-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非水二次電池
US5871866A (en) * 1996-09-23 1999-02-16 Valence Technology, Inc. Lithium-containing phosphates,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DE69722890T2 (de) 1996-10-28 2004-05-13 Daiso Co., Ltd. Polyethercopolymer und fester Polymerelektrolyt
WO1998025990A1 (fr) 1996-12-09 1998-06-18 Daiso Co., Ltd. Electrolyte polymere solide comprenant du copolyether
DE69837744T2 (de) 1997-10-29 2008-01-10 Sony Corp. Sekundärbatterie mit nichtwässrigem Elektrolyt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6350546B1 (en) * 1998-01-20 2002-02-26 Wilson Greatbatch Ltd. Sulfate additiv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cells
WO1999065101A1 (en) * 1998-06-08 1999-12-16 Moltech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al reactive monomers for safety protection of nonaqueous electrochemical cells
EP1026767A4 (en) * 1998-08-11 2008-03-26 Gs Yuasa Corp LITHIUM BATTERY, POLYMER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MATERIAL, DI (METH) ACRYLIC ESTER, AND DI (METH) ACRYLATE POLYMER
JP2991705B1 (ja) 1998-08-21 1999-12-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クローポール形発電機及び自転車
KR100303829B1 (ko) 1998-10-13 2001-10-19 김순택 리튬폴리머전지및그제조방법
JP4168498B2 (ja) 1998-10-23 2008-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3815087B2 (ja) * 1998-10-26 2006-08-30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TW431004B (en) * 1998-10-29 2001-04-21 Toshiba Corp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4081895B2 (ja) 1998-11-26 2008-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ゲル状電解質及びゲル状電解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0675700B1 (ko) * 1999-08-10 2007-02-01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6346343B1 (en) * 1999-11-11 2002-02-12 U.S. Philips Corporation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y comprising lithium deposited o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JP4604306B2 (ja) 2000-03-10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66894A (ja) 2000-03-22 2001-09-28 Sony Corp 電池用電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1332304A (ja) * 2000-05-24 2001-11-30 Sony Corp 電解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2002063938A (ja) 2000-08-18 2002-02-28 Sony Corp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82165B2 (ja) 2000-10-05 2007-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0830C (zh) 2005-07-13
EP1170815A2 (en) 2002-01-09
KR20020017944A (ko) 2002-03-07
US20020076617A1 (en) 2002-06-20
EP1170815A3 (en) 2004-03-03
US7074522B2 (en) 2006-07-11
JP2002025559A (ja) 2002-01-25
DE60123335T2 (de) 2007-05-10
CN1330426A (zh) 2002-01-09
EP1170815B1 (en) 2006-09-27
MXPA01006792A (es) 2003-08-20
DE60123335D1 (de) 200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18791B (en) Solid or gel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7351498B2 (en) Lithium ion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its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polymer compound in binder used in adhesion layer thereof
JP413634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81279B (en) Battery
JP4085986B2 (ja) 電池
JP5758560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JP5018173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TWI473321B (zh) 鋰電池與其形成方法
JP2002117899A (ja) リチウムポリマー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TW506149B (en) Battery
JPWO2010089939A1 (ja)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03043105A1 (fr) Cellule electrique
JP2003077542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7260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4678597A (zh) 锂离子电池
TW201841423A (zh) 鋰離子二次電池
JP2004047449A (ja) 表面修飾リチウムニッケル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面修飾リチウムニッケル複合酸化物を用いた正極活物質、正極材料、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453242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正極
JP6540130B2 (ja) 電池用電極材料及び全固体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04311306A (ja) 電池
JP2002298850A (ja) 電 池
TWI324408B (zh)
JP2003338281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材料
JP201916061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3249266A (ja) ポリマー固体電解質およびポリマー固体電解質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