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4408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4408B
TWI324408B TW095107973A TW95107973A TWI324408B TW I324408 B TWI324408 B TW I324408B TW 095107973 A TW095107973 A TW 095107973A TW 95107973 A TW95107973 A TW 95107973A TW I324408 B TWI324408 B TW I3244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mpound
carbonate
solvent
rat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7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42136A (en
Inventor
Yukifumi Takeda
Yoshiaki Naruse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4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4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4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44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9Esters; Ether-esters of carbonic acid, e.g. R-O-C(=O)-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35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mpositions of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9/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etals or ketal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f unsaturated acetals or ketals or by after-treatment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1/122Ionic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2Organic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1324408 Ο) 九、發明說明 _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含電解質與高分子化合物之高分子電 ' 解質及使用其之電池者。 【先前技術】 近年來,攝影機整體型VTR (錄影帶記錄設備)、行 φ 動電話或攜帶用電腦等攜帶式電子機器大量上市,要求其 小型輕量化。隨其’作爲電子機器之攜帶式電源的電池, 尤其蓄電池之開發,亦熱烈的進行。其中,鋰離子蓄電池 ’作爲可實現高能量密度者極受注目,就薄型且可彎曲的 形狀之自由度高者有甚多的硏究。 如此的形狀之自由度高的電池,係使用在高分子化合 物中溶解電解質鹽之全固體狀的高分子電解質,或在高分 子化合物中保持電解液之凝膠狀的高分子電解質等。其中 φ 尤其凝膠狀之高分子電解質,可保持電解液之故,具有和 全固體狀比較,與活性物質之接觸性及離子傳導率優越, 又與電解液比較難以造成漏液的特徵之故,甚受注目。 就此凝膠狀之高分子電解質中所使用的高分子而言, 有以醚系之高分子爲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等 各種物質之硏究,其中有採用聚乙烯醇縮甲醛或聚乙烯醇 縮丁醛等聚乙烯醇縮醛者。 例如,專利文獻1、2中,有採用聚乙烯醇縮丁醛之離 子傳導性固形體組成物的記載、專利文獻3中有含聚乙烯 -4- (2) 1324408 , 醇縮甲醛與電解液之凝膠狀電解質的記載。又,專利文獻 4中有,藉由調整聚乙烯醇縮甲醛中所含羥基之量,而提 高電解液之量的凝膠狀電解質之記載。又,專利文獻5中 * 有,藉由採用環氧系之交聯劑或催化劑而形成之凝膠狀電 - 解質的記載。 專利文獻1:特開昭57-1433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昭57- 1 43 356號公報 φ 專利文獻3 :特開平3-43909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1 -200 1 26號公報 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第3,985,57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不過,聚乙烯醇縮醛相對於溶劑,有溶解性低之問題 。因此,已往有將碳酸乙酸酯與甲醇等醇類混合,或碳酸 φ 乙酸酯與四氫呋喃等醚類混合,以提高溶解性之檢討。但 是,使用醇時雖可提高聚乙烯醇縮醛之溶解性’但與電極 反應物質之鋰(Li)等鹼金屬的反應性升高’有容量及循 環特性下降之問題。又,使用醚時,耐氧化性降低’有在 正極產生分解反應的問題。 本發明鑑於上述各項問題,其目的爲提供具有優越之 化學穩定性、與高離子傳導性的高分子電解質及使用其之 電池。 本發明之高分子電解質,其特徵爲含有: (3) 1324408 :在0.5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之範圍內所含有之具有使 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所得的 結構之高分子化合物’與含溶劑及電解質鹽之電解液。 ' 溶劑,係含有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中之環式化合物與鏈 ' 式化合物的至少各—種。 此等環式化合物及鏈式化合物,在該溶劑中之含量合 計爲8 0質量%以上。其中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之比例 φ ,以質量比計,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爲2: 8~5: 5之 範圍。 本發明之電池’係同時具備正極及負極 '與高分子電 解質者;高分子電解質係含有: 在0.5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之範圍內所含有之具有使 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所得的 結構之高分子化合物’與含溶劑及電解質鹽之電解液。 溶劑,係含有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中之環式化合物與鏈 φ 式化合物的至少各一種。 此等環式化合物及鏈式化合物,在該溶劑中之含量合 計爲80質量%以上。其中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之比例 ,以質量比計,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爲2 : 8 ~ 5 : 5之 範圍。 依本發明之高分子電解質,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中之環 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的質量比在所定範圍內之故,於獲 得高離子傳導性之同時,可使溶劑中之碳酸酯及其衍生物 的含量爲80質量%以上,而能提高聚乙烯醇縮醛之溶解性 (4) 1324408 。因而,可提升電解液之化學穩定性。因此,依使用此高 分子電解質之本發明的電池’能提升容量及循環特性等電 池特性。 •尤其,環式化合物含有碳酸乙烯酯,該溶劑中碳酸乙 烯酯之比例爲1〇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時,或者鏈式化 合物含有碳酸甲基乙基酯,該溶劑中碳酸甲基乙基酯之比 例爲2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時,可更提升離子傳導性 φ ,能獲得更高之電池特性。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高分子電解質,係含有: 具有使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 聚合所得的結構之高分子化合物,與電解液,成爲所謂凝 膠狀者。 φ 聚乙烯醇縮醛,係重覆單位中含有:含化1(A)所示 之醇縮醛基的構成單位,與含化1 (B)所示之羥基的構成 單位,及含化1 (C)所示之乙醯基的構成單位之化合物。 具體而言有,例如化1 (A)所示之R爲氫的聚乙烯醇縮甲 醛,或R爲丙基之聚乙烯醇縮丁醛等。 1324408 ⑸ 【化1】 (A) (B) (0 - —CH —— 1 —CH — | ·. 0 0 1 OH °-c^° I 1 ch3 (R爲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 聚乙烯醇縮醛中,醇縮醛基之比例以60莫耳%以上80 莫耳%以下之範圍爲佳。於此範圍內可提升與溶劑之溶解 性,同時能更提高高分子電解質之穩定性。又,聚乙烯醇 縮醛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〇,〇〇〇以上5 〇〇,〇〇〇以下之範圍爲 佳。分子量大時黏度上升,分子量小時聚合難以進行。 此高分子化合物,僅爲聚乙烯醇縮醛,或僅爲其衍生 物之一種聚合所得者,可爲此等之兩種以上聚合所得者, 進而,亦可爲與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以外之單體的共 聚物。此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以0.5質量9&以上5質量%以 下之範圍爲佳。少於此範圍時難以引起聚合反應,由於未 反應之單體容易產生不可逆的電化學反應;多於此範圍時 ,不能獲得充分的離子傳導性。 電解液,係在溶劑中溶解電解質鹽者,因應需求可含 有添加劑。溶劑含有合計80質量%以上之碳酸酯及其衍生 物中的至少一種(以下稱此等爲碳酸酯類)。此等碳酸酯 類係化學穩定性高,且電解質鹽之溶解性亦高。此碳酸酯 類係使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混合而含有,其比例係環 -8- (6) 1324408 : 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之質量比爲2: 8~5: 5之範圍。於 此範圍內’可獲得高離子傳導性,同時能提高聚乙烯醇縮 醛及其衍生物之溶解性。 環式化合物有’例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 丁烯酯、碳酸亞乙烯酯、或此等之氫的至少一部份被鹵素 取代之衍生物等。鏈式化合物有,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 二乙酯、碳酸甲(基)乙(基)酯、或此等之氫的至少一 φ 部份被鹵素取代之衍生物等。環式化合物及鏈式化合物可 分別一種單獨使用,亦可兩種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以含有 環式化合物之碳酸乙烯酯爲佳;溶劑中碳酸乙烯酯之比例 ’以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爲佳。又,以含有鏈式化 合物之碳酸甲乙酯爲佳:溶劑中碳酸甲乙酯之比例,以20 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爲佳。可獲得更高之離子傳導性 〇 還有’溶劑中可混合使用碳酸酯類以外之一種或兩種 # 以上的材料。其他之材料有,例如r-丁內酯、r-戊內酯 、戊內酯或ε-己內酯等內酯;ι,2-二甲氧基乙烷、1-乙氧基-2-甲氧基乙垸' 1,2·二乙氧基乙院、四氫味喃或2-甲基四氫呋喃等醚;乙腈等腈;環丁颯、磷酸類、磷酸酯 、或吡咯烷酮類等非水溶劑等。 電解質鹽,爲溶解於溶劑生成離子者時任一均可。可 一種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混合使用。例如爲鋰鹽時有,六 氟化磷酸鋰(LiPFe)、四氟化硼酸鋰(LiBF4)、六氟化 砷酸鋰(LiAsF6) '過氯酸鋰(LiC104)、三氟甲烷磺酸 1324408 ⑺ ,鋰(LiCF3S03 ) '雙(三氟甲院磺醯基) [LiN(CF3S02)2]、雙(五氟乙烷磺醯基)^ [LiN(C2F5S02)2]、三(三氣甲院擴醯基) [LiC(CF3S〇2)3]、三(五氟乙院碌醯基) [LiC(C2H5S〇2)3]' 四氯化銘酸鋰(LiAlCl4)或 酸鋰(LiSiF6 )等。 其中,以使用六氟化磷酸鋰時,可獲得高離 φ 及穩定性之故,極爲適合。又,使用雙(三氟甲 )亞胺基鋰或雙(五氟乙烷磺醯基)亞胺基鋰等 之亞胺鹽時,可促進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的 ,甚爲適合。 電解質鹽之濃度,相對於溶劑1公升( 0_lmol~3.0mol之範圍爲佳,以 〇.5mol~2.0mol之 。在此範圍內時,可獲得更高之離子傳導性。 此高分子電解質,可使用於例如下述之電池 φ 本實施形態中,就使用鋰爲電極反應物質之電池 〇 圖1爲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高分子電解質的蓄 解圖。此蓄電池,係將安裝正極接頭11及負極接 池件20,封入薄膜狀之外裝構件30內部者。正 及負極接頭I2,係自外裝構件3〇之內部向外部, 一方向分別導出。正極接頭11及負極接頭12,係 (A1 )、銅(Cu) '鎳(Ni )或不銹鋼等金屬材 成。 5胺基鋰 5胺基鋰 甲基鋰 甲基鋰 六氟化矽 子傳導性 烷磺醯基 含磺醯基 聚合之故 L ),以 範圍更佳 。還有, 說明如下 電池之分 頭1 2之電 極接頭11 例如於同 例如以鋁 料分別構 -10· (8) 1324408 .外裝構件30,係藉由例如依尼龍薄膜、鋁箔及聚乙烯 薄膜之順序貼合而成的矩形之層壓薄膜所構成。外裝構件 30,係例如使聚乙烯薄膜與電池元件20對向配置,各外緣 部藉由熔融接合或黏著劑互相密著。在外裝構件30與正極 接頭11及負極接頭12之間,插入爲防止外氣滲入之密著薄 膜31。密著薄膜31,係藉由相對於正極接頭11及負極接頭 1 2具有密著性的材料所構成,例如正極接頭1 1及負極接頭 φ 12爲以上述金屬材料所構成時,以藉由聚乙烯、聚丙烯、 改性聚乙烯或改性聚丙烯等聚烯烴樹脂所構成爲佳。 還有,外裝構件30,可藉由採用具有其他之結構的層 壓薄膜、聚丙烯等高分子薄膜或金屬薄膜等之構成替代上 述的層壓薄膜。 圖2爲,沿圖1所示之電池元件20的I-Ι線之剖面結構圖 。電池元件20,係正極21與負極22透過本實施形態之高分 子電解質23及分隔板24,成對向配置而回繞者,最外周部 φ 藉由保護膠帶25予以保護。 正極21,具有例如在具有相對的一對之面的正極集電 體21A之雙面上,設置正極活性物質層21B之結構。在正極 集電體21A之長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具有不設置正極活 性物質層21B而露出的部份,於此露出部份安裝正極接頭 11。正極集電體21A,係藉由例如鋁箔、鎳箔或不銹鋼箔 等金屬箔所構成。 正極活性物質21B,例如含有作正極活性物之可包藏 及釋放鋰的正極材料之任一種或兩種以上,因應需求亦可 -11 - 1324408 ⑼ . 含有導電劑及黏合劑。可包藏及釋放鋰之正極材料有,例 ,如硫化鈦(TiS2 )、硫化鉬(m〇S2 )、硒化鈮(NbSe2 ) 或氧化釩(V2〇s)等不含鋰之硫屬化物;或含有鋰之含鋰 化合物;或聚乙炔或者聚吡咯等高分子化合物等。 其中’含鋰化合物可獲得高電壓及高能量密度之故, 甚爲適合。如此之含鋰化合物有,例如含鋰與過渡金屬元 素之複合氧化物,或含鋰與過渡金屬元素之磷酸化合物等 φ ’尤其以含有鈷(Co )、鎳(Ni )、錳(Μη )及鐵(Fe )中之至少一種爲佳,可獲得更高電壓。其化學式,例如 以LixMI02或LiyMIIP〇4表示。式中,MI及MII爲一種以上 之過渡金屬;X及y之値依電池的充放電狀態而異,通常爲 0.05$ 1.10,0.05^ 1.10。 含鋰與過渡金屬元素之複合氧化物的具體例有,鋰鈷 複合氧化物(LixC〇02 )、鋰鎳複合氧化物(LixNi02 )、 鋰鎳鈷複合氧化物[LixNi^CozC^ (ζ<1)],或具有尖晶石型 φ 結構之鋰錳複合氧化物(LiMn204 )等。含鋰與過渡金屬 元素之磷酸化合物的具體例有,例如鋰鐵磷酸化合物( LiFeP〇4)或鋰鐵錳磷酸化合物[LiFei.vMnvP04 (ν<1)]等。 負極22,例如與正極21同樣的,具有在具相對的一對 之面的負極集電體22A之雙面上,設置負極活性物質22B之 結構。在負極集電體22A之長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具有 不設置負極活性物質層22B而露出的部份,於此露出部份 安裝負極接頭12。負極集電體22A,係藉由例如銅箔、鎳 箱或不銹鋼箔等金屬箔所構成。 -12- (10) 1324408 •負極活性物質層22B,例如含有作爲負極活性物質之 可包藏及釋放鋰的負極材料,或金屬鋰之任一種或兩種以 上’因應需求亦可含有導電劑及黏合劑。可包藏及釋放鋰 之負極材料有,例如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高分子化合物 等。碳材料有’難石墨化碳材料或石墨系材料等;更具體 而言,有熱分解碳類、焦碳類、石墨類、玻璃狀碳類、有 機高分子化合物燒成體、碳纖維或活性碳等。其中,焦碳 φ 類有瀝青焦碳、針形焦碳或石油焦碳等。所謂有機高分子 化合物燒成體’係指將酚樹脂或呋喃樹脂等高分子材料, 以適當的溫度燒成予以碳化者而言。又,金屬氧化物,有 氧化鐵、氧化釕或氧化鉬等。高分子化合物,有聚乙炔或 聚吡咯等。 可包藏及釋放鋰之負極材料亦有,包含以可與鋰形成 合金之金屬元素及半金屬元素中的至少一種作爲構成元素 之材料等。此負極材料’可爲金屬元素或半金屬元素之單 # 體、或合金、或化合物’亦可爲具有此等的一種或兩種以 上之相的至少一部份者。還有,本發明中,合金包含由兩 種以上之金屬兀素所成者’及含有一種以上之金屬元素與 一種以上之半金屬元素者。又,亦可含有非金屬元素。其 組織中’有固溶體、共熔混合物、金屬間化合物或此等中 之兩種以上共存者。 如此之金屬元素或半金屬元素有,例如錫(Sn)、鉛 (Pb)、鋁(A1) '銦(In) '矽(Si) '鋅(Zn)、銻 (Sb)、鉍(Bi)、鎵(Ga)、鍺(Ge)、砷(As)、 -13· (11) 1324408 銀(Ag)、飴(Hf)、锆(Zr)及釔(Y)等。其中,以 長週期型週期表中第1 4族之金屬元素或半金屬元素爲佳, 以矽或錫更佳。矽及錫,包藏及釋放鋰之能力大,可獲得 高能量密度。 錫之合金有,例如含有作爲錫以外之第2構元素的選 自矽、鎳、銅、鐵、鈷、錳、鋅、銦、銀、鈦 '鍺、鉍、 銻及鉻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者。矽之合金有,例如含有作 φ 爲矽以外之第2構成元素的選自錫、鎳、銅、鐵、鈷、錳 、鋅、銦 '銀、鈦、鍺、鉍、銻及鉻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 者。 錫之化合物或矽之化合物有,例如含氧(〇)或碳(C )者;錫或矽以外,可含有上述之第2構成元素。 分隔板24,係藉由例如以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烴系 之合成樹脂所成的多孔性膜,或以陶瓷製之不織布等無機 材料所成的多孔性膜等離子透過度大,具有所定機械強度 φ 之絕緣性的薄膜所構成;亦可爲將此等兩種以上之多孔性 膜層合的結構。其中,含有聚烯烴系之多孔性膜者,正極 21與負極22之分離性優越,能更減低內部短路或斷路電壓 的下降之故,極適合。 此蓄電池例如可採用下述之方法製得。 首先,製作正極21。例如在使用粒子狀之正極活性物 質的情況,將正極活性物質與因應需求之導電劑及黏合劑 混合調製成正極合劑;分散於Ν-甲基-2-吡咯烷酮等分散 媒製成正極合劑漿料。其後,將正極合劑漿料塗佈於正極 -14- (12) 1324408 ‘集電體21A,經乾燥、壓縮成型,形成正極活性物質層21B 〇 又,製作負極22。例如在使用粒子狀之負極活性物質 的情況,將負極活性物質與因應需求之導電劑及黏合劑混 合調製成負極合劑;分散於N-甲基-2-吡咯烷酮等分散媒 製成負極合劑漿料。其後,將負極合劑漿料塗佈於負極集 電體22A,經乾燥、壓縮成型,形成負極活性物質層22B。 φ 接著,在正極21安裝正極接頭11,同時於負極22安裝 負極接頭12後,依分隔板24、正極21、分隔板24及負極22 之順序層合並回繞,在最外周部黏著保護膠帶25,形成回 繞電極體。繼續,以外裝構件30挾持此回繞電極體,一邊 除外將外周緣部熱熔合成爲袋狀。 其後,準備含有上述之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中的 至少一種單體,與電解液,及因應需求之催化劑的電解質 組成物’自外裝構件3〇之開口部注入回繞電極體的內部, # 將外裝構件30之開口部進行熱熔合而封閉。藉由,於外裝 構件30之內部藉由單體聚合形成高分子電解質23,完成如 圖1及圖2所示之蓄電池》 還有,此蓄電池亦可採用下述之方法製得。例如,並 非在製成回繞電極體後注入電解質組成物,可在正極21及 負極22之上,或分隔板24塗佈電解質組成物後回繞封入外 裝構件30之內部。又,亦可在正極21及負極22之上,或分 隔板24塗佈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中之至少—種單體後 回繞,在收容於外裝構件30內部之後,注入電解液。但, -15* (13) 1324408 在外裝構件3〇內部使單體聚合之一方,可提升高分子電解 質23與分隔板24之黏合性,能降低內部電阻之故甚爲適合 。又,在外裝構件30的內部注入電解質組成物,形成高分 子電解質23之一方,能以極少的步驟簡便製造之故極爲適 合。 此蓄電池進行充電時,例如自正極活性物質層21及釋 放鋰離子,透過高分子電解質23包藏於負極活性物質層 φ 22B。進行放電時,例如自負極活性物質層22B釋放鋰離子 ,透明高分子電解質23包藏於正極活性物質層21B。本實 施形態中,溶劑使用碳酸酯類,使其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 合物的比例爲所定範圍內之故,可獲得高離子傳導性,同 時使溶劑中之碳酸醋類的比例增加,可形成均勻的凝膠。 因此,能提升電解液之化學穩定性、抑制特性的降低。 依如此之本實施形態,使碳酸酯類中環式化合物與鏈 式化合物之質量比爲2: 8~5: 5的範圍之故,可獲得高離 φ 子傳導性,同時使溶劑中之碳酸酯的比例增加,可提高高 分子化合物之溶解性。因此,能提升電解液之化學穩定性 、提升容量及循環特性等電池特性。 尤其含有環式化合物之碳酸乙烯酯,使溶劑中碳酸乙 烯酯之比例爲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時’又含有鏈式 化合物之碳酸甲乙酯,使溶劑中碳酸甲乙酯之比例爲2〇質 量%以上80質量%以下時,可更提升離子傳導性,能獲得 更高電池特性。 •16- (14) 1324408 • 【實施方式】 [實施例] 進而,就本發明之具體的實施例詳細予以說明。 [實施例卜卜卜4] 製作如圖1、圖2所示之層壓薄膜型的蓄電池。 首先,將碳酸鋰(Li2C03) O.5mol與碳酸鈷(CoC03 φ ) lmol混合;將此混合物在空氣中900 °C下燒成5小時, 合成正極活性物質之鋰鈷複合氧化物(Li C〇02 )。接著, 使此鋰鈷複合氧化物85質量份,與導電劑之石墨質量份及 黏合劑之聚偏氟乙烯10質量份混合,調製成正極合劑後, 分散於分散劑之N-甲基-2-吡咯烷酮製成正極合劑漿料。 接著,將此正極合劑漿料均勻塗佈於由厚度20// m之鋁箔 所成的正極集電體21A之雙面經乾燥後,以滾筒壓縮機壓 縮成型,形成正極活性物質層21B,製成正極21。其後, • 在正極21上安裝正極接頭11。 又,採用粉碎之石墨粉末爲負極活性物質;使此石墨 粉末9〇質量份,與黏著劑之聚偏氟乙烯10質量份混合,調 製成負極合劑,分散於分散劑之N-甲基-2-吡咯烷酮製成 負極合劑漿料。接著,將此負極合劑漿料均勻塗佈於由厚 度15 //m之銅箔所成的負極集電體22A之雙面經乾燥後, 進行壓縮成型形成負極活性物質層22B,製成負極22。其 後,在負極22上安裝負極接頭12。 其後,透過由厚度25 之微孔性聚乙烯薄膜所成 -17- (15) 1324408 的分隔板24 ’將製成之正極21及負極22密著’於長度方向 回繞,在最外周部黏著保護膠帶25’製成回繞電極體。接 t 著,將此回繞電極體挾持於外裝構件30之後,外裝構件30 之外周緣部的一邊除外貼合成袋狀。外裝構件30,採用自 外層起依順序層合厚度25 β m之尼龍薄膜’厚度4〇 β m 之鋁箔及厚度30 之聚丙烯薄膜的防濕性鋁層壓薄膜 〇 φ 繼續,將聚乙烯醇縮甲醛與電解液混合之電解質組成 物自外裝構件30的開口部注入,在減壓下使開口部熔合而 封閉。此時,電解液採用在由環式化合物之碳酸乙烯酯與 鏈式化合物之碳酸甲乙酯混合所成的碳酸酯1〇〇質量%溶劑 中,以l.Omol/1之濃度溶解六氟磷酸鋰者;實施例1-1〜1-4 中之碳酸乙烯酯與碳酸甲乙酯的質量比,如下述之改變。 實施例1-1中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爲2: 8,實施例1-2 爲3: 7,實施例1-3爲4: 6,實施例1-4爲5: 5。又,聚乙 φ 烯醇縮甲醛採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爲5 0,0 00,醇縮醛基與 羥基及乙醯基之莫耳比与75.5: 12.3: 12.2者。聚乙烯醇 縮甲醛與電解液之比例,以質量比計,聚乙烯醇縮甲醛: 電解液=2: 98。其後,進行加熱使聚乙烯醇縮甲醛聚合, 藉由挾持於玻璃板放置24小時形成高分子電解質23,製成 圖1、圖2所示之蓄電池。 相對於實施例1-1~1-4、比較例1·1、1-2除碳酸乙烯酯 與碳酸甲乙酯之質量比,爲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1.5 :8.5或5.5:4.5以外,其他均與實施例1-1~1-4同樣進行 -18- (16) (16)1324408 ,製成蓄電池。 就所製成之實施例及比較例1-1、1-2的蓄電池 ,於23 °C進行上限4.2V爲止之15小時的100mA定電流定 電壓充電後,進行終止電壓2.5V爲止之100m A定電流放電 ,求出此時之放電容量作爲初期放電容量。又,就各求出 初期放電容量之蓄電池,於23 °C進行上限4.2 V爲止之2小 時的500mA定電流定電壓充電後,進行終止電壓2.5V爲止 之500mA定電流放電,實行300循環;以500mA之定電流放 電中的第1循環之放電容量爲100%時,求出第3 00循環之放 電容量的容量維持率。結果如表1及圖3所示。還有,比較 例1 -1,聚乙烯醇縮醛未能充分溶解於溶劑,不能測定特 性。 [表1] 高分子化合 碳酸酯 初期放 容量 物之含量 溶劑中含量 環式:鏈式 電容量 維持率 (質量%) (質量%) (質量比) (mAh) (%) 實施例1-1 2:8 505 85 實施例1-2 3:7 508 84 實施例1-3 2 100 4:6 496 90 實施例1-4 5:5 490 91 比較例1-1 1.5 : 8.5 不能測定 不能測定 比較例1-2 2 100 5.5 : 4.5 413 68 如表1及圖3所示,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1.5: 8.5 -19- (17) 1324408 之比較例1-1,不能使聚乙烯醇縮醛充分溶解。又’增加 環式化合物之比例,減少鏈式化合物比例,可提升初期放 電容量及容量維持率’在顯示極大値後有下降之傾向。進 而’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5·5: 4.5之比較例1-2’與 實施例1-1~1-4比較初期放電容量及容量維持率急速下降 〇 即可知,使碳酸酯類中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之質 量比,在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2: 8~5: 5之範圍時, 可提高聚乙烯醇縮醛之溶解性,能提升放電容量及循環特 性。 [實施例2-1] 除使用碳酸乙烯酯與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 甲乙酯=3: 7之質量比混合的碳酸酯80質量%,與四氫呋喃 20質量%混合之溶劑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2同樣進行,製 # 成蓄電池。又’相對於本實施例之比較例2-1,除碳酸酯 之含量爲75質量%,四氫呋喃之含量爲25質量%以外,其 他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製成蓄電池。 就所製成之實施例2 -1及比較例2 -1的蓄電池,進行與 實施例1-2同樣的充放電,求出初期放電容量及容量維持 率。結果與實施例1-2之結果共同如表2及圖4所示。 -20- (18) 1324408 [表2] 高分子化合 物之含量 (質量%) 碳酸酯 初期放 電容量 (mAh) 容量 維持率 (%) 溶劑中含量 (質量%) 環式:鏈式 (質量比) 實施例卜2 2 100 3:7 508 84 實施例2-1 80 503 82 比較例2-1 2 75 3:7 502 27 φ 如表2及圖4所示,溶劑中碳酸酯之含量減少時’初期 放電容量及容量維持率有下降的傾向,碳酸酯之含量爲75 質量%之比較例2-1容量維持率顯著降低。即可知,溶劑中 碳酸酯類之含量爲80質量%以上時,可提升化學穩定性’ 能提高放電容量及循環特性。 [實施例3 - 1、3 - 2 ] 除聚乙烯醇縮甲醛與電解液之質量比,爲聚乙烯醇縮 # 甲醛:電解液=0.5 : 99.5或5 ·· 95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2 同進行,製成蓄電池。又,相對於本實施例之比較例3 -1 、3-2’除聚乙烯醇縮甲醛:電解液之質量比爲〇.4: 99.6 或5.5: 94.5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2同樣進行,製成蓄電 池。 就所製成之實施例3-1、3-2及比較例3-1、3-2的蓄電 池,進行與實施例I-2同樣的充放電,求出初期放電容量 及容量維持率。結果與實施例丨_2之結果共同如表3及圖5 所示。 -21 · (19)1324408
[表3] 高分子化合 物之含量 (質量%) 碳酸酯 初期放 電容量 (mAh) 容量 維持率 (%) 溶劑中含量 (質量%) 環式:鏈式 (質量比) 實施例3-1 1.5 100 3:7 492 90 實施例1-2 2 508 84 實施例3-2 5 510 83 比較例3-1 0.4 100 3 : 7 457 87 比較例3-2 5.5 505 36 _ 如表3及圖5所示,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增加時,可提 升初期放電容量及容量維持率’在顯示極大値後有下降之 傾向,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較少的比較例3-1之初期放電 容量顯著降低,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較多的比較例3·2之 容量維持率顯著下降。即可知,高分子化合物之含量爲 # 0.5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的範圍時,能提升放電容量及循 環特性,極爲適合。 [實施例4-1〜4-19] 除溶劑中之碳酸酯的組成,依表4~7所示改變以外’ 其他與實施例同樣進行’製成蓄電池。具體而言 ,環式化合物使用碳酸乙烯酯或將碳酸乙烯酯與碳酸丙稀 酯混合使用,鏈式化合物使用碳酸甲乙酯或將碳酸甲乙酯 與碳酸二甲酯混合使用。 -22- (20)1324408 就所製成之實施例4-1 ~4-19的蓄電池,進行與實施例 1-1~1-4同樣的充放電,求出初期放電容量及容量維持率 。結果與實施例1-1-1-4之結果共同如表4~7所示。 [表4] 碳酸酯(質量比) 環式:鏈式=2 : 8 初期放 電容量 (mAh) 容量 維持率 (%) 環式4 匕合物 鏈式4 匕合物 EC PC MEC DEC 實施例1-1 2 0 8 0 505 85 實施例4-1 1 1 8 0 497 85 實施例4-2 2 0 4 4 497 89 實施例4-3 1 1 4 4 497 88
EC :碳酸乙烯酯 PC :碳酸丙烯酯 MEC :碳酸甲乙酯
DEC :碳酸二甲酯 -23- (21)1324408 [表5]
碳酸酯(質量比) 環式:鏈式=3 : 7 初期放 電容量 (mAh) 容量 維持率 (%) 環式化合物 鏈式化合物 EC PC MEC DEC 實施例1-2 3 0 7 0 508 84 實施例4-4 2 1 7 0 497 88 實施例4-5 1 2 7 0 491 90 實施例4-6 0.9 2.1 7 0 461 90 實施例4-7 3 0 6 1 497 90 實施例4-8 2 1 6 1 497 89 實施例4-9 2 1 5 2 495 91 實施例4-10 2 1 4 3 494 92 實施例4-11 2 1 3 4 488 93 實施例4-12 2 1 2 5 484 93 實施例4-13 2 1 1.8 5.2 435 93 EC :碳酸乙烯酯 PC :碳酸丙烯酯 MEC :碳酸甲乙酯 DEC :碳酸二甲酯 -24- (22)1324408 [表6]
碳酸酯(質量比) 環式:鏈式=4 : 6 初期放 電容量 (mAh) 容量 維持率 (%) 環式化合物 鏈式β 匕合物 EC PC MEC DEC 實施例1-3 4 0 6 0 496 90 實施例4-14 2 2 6 0 485 90 實施例4-15 4 0 3 3 481 93 實施例4-16 2 2 3 3 485 92 EC :碳酸乙烯酯 PC :碳酸丙烯酯 MEC :碳酸甲乙酯 DEC :碳酸二甲酯
-25- (23) 1324408 [表7] 碳酸酯(質量比) 環式:鏈式=4 : 6 初期放 電容量 (mAh) 容量 維持率 (%) 環式化合物 鏈式彳彳 匕合物 EC PC MEC DEC 實施例1-4 5 0 5 0 490 91 實施例4-17 2 3 5 0 480 90 實施例4-18 5 0 2 3 481 90 實施例4-19 2 3 2 3 479 91 EC :碳酸乙烯酯
PC :碳酸丙烯酯 MEC :碳酸甲乙酯 DEC :碳酸二甲酯 如表4~7所示,環式化合物中碳酸乙烯酯之含量減少 時,雖可提容量維持率或同等,但初期放電容量有降低之 傾向,溶劑中碳酸乙烯酯之含量爲9質量%的實施例4~6之 初期放電容量大幅度下降。又,鏈式化合物中碳酸甲乙酯 之含量減少時,同樣的雖可提升容量維持率或同等,但初 期放電容量有下降的傾向,溶劑中碳酸甲乙酯之含量爲18 質量%的實施例4~13之初期放電容量大幅度下降。即可知 ,溶劑中碳酸乙烯酯之含量爲10質量%以上5〇質量%以下 的範圍,或溶劑中碳酸甲乙酯之含量爲2〇質量%以80質量 %以下的範圍時,能更提升放電容量及循環特性,甚爲適 合。 -26 - (24) 1324408 以實施形態及實施例說明本發明如上,本發明並非限 定於此等實施形態及實施例者,可有各種變形。例如,上 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中,就具備將正極21及負極22層合而 回繞之電池元件20的情況業已說明;就具備將—對正極與 負極層合之平板狀的電池元件,或將複數之正極與負極層 合的層合型電池元件之情況而言,亦可使用本發明。又, 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中,就使用薄膜狀之外裝構件30的 φ 情況業已說明;就外裝構件使用罐等具有所謂圓筒型、方 型' 硬幣型 '鈕扣型等其他形狀之電池而言,同樣可使用 本發明。進而,不限定於蓄電池,亦可使用於一次電池。 加上,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中,就使用鋰爲電極反 應物質之電池業已詳細說明;就使用鈉(Na )及鉀(K ) 其他之鹼金屬、或鎂(Mg)及鈣(Ca)等鹼土類金屬, 或鋁等其他之輕金屬的情況而言,亦可使用本發明。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蓄電池的成分解透視圖。 圖2爲沿圖1之電池元件的I-Ι線之剖面圖。 圖3爲碳酸酯中環式與鏈式化合物之比例,與初期放 電容量及容量維持率之關係的特性圖。 圖4爲溶劑中碳酸酯之含量與初期放電容量及容量維 持率之關係的特性圖。 圖5爲高分子化合物含量與初期放電容量及容量維持 率之關係的特性圖。 -27- (25) (25)1324408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1 :正極接頭 1 2 :負極接頭 20 :電池元件 2 1:正極 21 A :正極集電體 21B:正極活性物質層 22 :負極 22A :負極集電體 22B:負極活性物質層 23 :高分子電解質 24 :分隔板 25 :保護膠帶 30 :外裝構件 3 1 :密著薄膜 -28

Claims (1)

1324408 -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5 1 0797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9年1月29日修正 1. —種高分子電解質,其特徵爲含有: 在0.5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之範圍內所含有之具有使 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所得之 φ 結構之高分子化合物,與含溶劑及電解質鹽之電解液, 該聚乙烯醇縮醛之醇縮醛基的比例在60莫耳%以上、 8 0莫耳%以下之範圍內, . 該溶劑,係含有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中之環式化合物與 鏈式化合物之至少各一種, 此等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在該溶劑中之含量合 計爲80質量%以上, 其中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之比例,以質量比計, Φ 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爲2 : 8〜5 : 5之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高分子電解質,其中該環 式化合物含碳酸乙烯酯,該溶劑中碳酸乙烯酯之比例爲10 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高分子電解質,其中該鏈 式化合物含碳酸甲基乙基酯,該溶劑中碳酸甲基乙基酯之 比例爲2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高分子電解質,其中該高 分子化合物,係具有使聚乙烯醇縮甲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 1324408 中之至少一種聚合所得之結構。 5. —種電池,其係同時具備正極及負極’與高分子電 解質之電池;其特徵爲含有: 在0 · 5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之範圍內所含有之具有使 聚乙烯醇縮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所得之 結構之高分子化合物’與含溶劑及電解質鹽之電解液, 該聚乙烯醇縮醛之醇縮醛基的比例在60莫耳%以上、 80莫耳%以下之範圍內, 該溶劑,係含有碳酸酯及其衍生物中之環式化合物與 鏈式化合物之至少各一種’ 此等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在該溶劑中之含量合 計爲8 0質量%以上, 其中環式化合物與鏈式化合物之比例’以質量比計, 環式化合物:鏈式化合物爲2: 8~5: 5之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池,其中該環式化合物 含碳酸乙烯酯,該溶劑中碳酸乙烯酯之比例爲1〇質量%以 上50質量%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池,其中該鏈式化合物 含碳酸甲基乙基酯,該溶劑中碳酸甲基乙基酯之比例爲2〇 質量%以上8 0質量%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池’其中該高分子化合 物,係具有使聚乙烯醇縮甲醛及其衍生物所成群中之至少 —種聚合所得之結構。 -2-
TW095107973A 2005-03-14 2006-03-09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TW20064213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71627A JP4466416B2 (ja) 2005-03-14 2005-03-14 二次電池用高分子電解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2136A TW200642136A (en) 2006-12-01
TWI324408B true TWI324408B (zh) 2010-05-01

Family

ID=36991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7973A TW200642136A (en) 2005-03-14 2006-03-09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3076A1 (zh)
JP (1) JP4466416B2 (zh)
KR (1) KR101315549B1 (zh)
CN (1) CN101288198B (zh)
TW (1) TW200642136A (zh)
WO (1) WO20060981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817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11087029A1 (ja) 2010-01-15 2011-07-21 株式会社クラレ 高分子電解質ゲル組成物
CN101891848B (zh) * 2010-07-06 2012-10-31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聚乙烯醇的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9420B (zh) * 2014-10-28 2017-01-25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聚乙烯醇缩醛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TWI604650B (zh) 2016-07-12 2017-11-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膠態電解質與其前驅組合物及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7777B1 (en) * 1993-06-03 2000-02-02 Sony Corporation Non-aqueous liquid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H08315817A (ja) * 1995-05-17 1996-11-29 Sony Corp 炭素負極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5753387A (en) * 1995-11-24 1998-05-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4647948B2 (ja) * 2003-07-16 2011-03-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49850C (zh) * 2004-02-27 2009-01-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JP4117573B2 (ja) * 2004-07-21 2008-07-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8198B (zh) 2010-11-24
KR20070111519A (ko) 2007-11-21
TW200642136A (en) 2006-12-01
WO2006098197A1 (ja) 2006-09-21
KR101315549B1 (ko) 2013-10-08
CN101288198A (zh) 2008-10-15
US20090023076A1 (en) 2009-01-22
JP4466416B2 (ja) 2010-05-26
JP2006253085A (ja)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127786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JP4117573B2 (ja) 電池
JP5109359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9038018A (ja) 二次電池
JP2007207617A (ja) 非水溶媒、非水電解質組成物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004503A (ja) 非水電解質組成物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080112137A (ko) 전지
JPWO2006088002A1 (ja) 電解液および電池
JP5181430B2 (ja) 二次電池
JP4993159B2 (ja) 二次電池
JP2008159496A (ja) ゲル電解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ゲル電解質の製造方法
TWI324408B (zh)
JP2008066062A (ja) 非水電解質組成物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218381A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
JP2008192391A (ja) 非水電解質組成物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7035391A (ja) 正極材料,正極および電池
JP2006253087A (ja) 高分子電解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2008147014A (ja) 非水電解質組成物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305771A (ja) 非水溶液電池
JP4784133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
KR101486577B1 (ko) 고분자 전해질 및 전지
JP4609707B2 (ja) 電池
JP2006253086A (ja) 高分子電解質、電池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8305770A (ja) 非水溶液電池
JP200804740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