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52586B -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 Google Patents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52586B
TW452586B TW086111168A TW86111168A TW452586B TW 452586 B TW452586 B TW 452586B TW 086111168 A TW086111168 A TW 086111168A TW 86111168 A TW86111168 A TW 86111168A TW 452586 B TW452586 B TW 4525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transition metal
group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6111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hiko Ohno
Masami Kimura
Taketo Hirose
Yoshitaka Morimoto
Jun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Chis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sso Corp filed Critical Chiss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52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525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2Copolymers of propene at least partially crystalline copolymers of propene with other 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4/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way of preparation
    • C08L2314/02Ziegler natta catalys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258 6 Λ 7 B? ____ 五、發明説明(/ ) 發明說明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用以得出具有高生產性、高透明 性、及高剛性的聚丙烯薄膜之聚丙烯組成物及其製造方 法,以及使用於該製造方法中之聚丙烯製造用觸媒、預活 性化觸媒之製造方法。詳言之,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使用於 30 ^ m以上的厚聚丙烯薄膜之生產過程中之不易導致縮 頸現象且不易產生淸掃輥子標記而用以得出具有高生產 性、髙透明性、及髙剛性的無延伸聚丙烯薄膜之聚丙烯組 成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於該製造方法中之聚丙烯 製造用觸媒、預活性化觸媒之製造方法。 按,結晶性聚丙烯,由於具有優異之機械性質、耐薬 品性等,同時基於成本上的考量也極爲有利,因此已廣泛 地利用於各種成形領域。特別是由於其具有優異的光學性 質、機械性質、包裝適用性等,因此被廣泛地使用在食品 及織維包裝等的包裝用途上》 然而,習知之使用聚丙烯樹脂以高速地生產聚丙烯薄 膜之場合,不僅縮頸現象(由T模取出後樹脂膜的幅寬變 小)會變大,而導致呈現均一厚度的幅寬變小以造成成本 上不合算的問題;一般爲了防止添加於聚丙烯樹脂中之脂 肪酸醯胺等增滑劑堆積在冷卻_的表面係使周淸掃輥 子,習知同時也會產生將該淸掃_子之螺旋狀的標記轉印 在薄膜上之問題,而造成薄膜之光學特性不佳且生產性明 顯地變差。特別是在生產厚膜厚的無延伸薄膜時,轉印有 淸掃輥子的軌跡之薄膜,在光學性質方面會產生不均的透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填寫本頁 •裝. 訂 -濟部中央榡準局員工"費合作社印製 45258 6 Λ 7 Β7 五、發明説明(2 ) 明性,如此將限制具有高透明性的薄膜之生產性= 用以改良無延伸聚丙烯薄膜的透明性之方法1 一般係 採用將丙烯與乙烯或丁烯等α -烯烴共聚合之方法,而使 用所得之無規共聚物並藉由Τ模法以熔融擠出無延伸薄 膜之場合,由於無規共聚物之結晶化溫度低且結晶化速度 慢,故直到接觸淸掃輥子的時點爲止無法完全固化,因此 淸掃輥子之螺旋狀軌跡(標記)易殘留在薄膜上,特別是在 生產厚膜厚薄膜的場合明顯地無法獲得均一的透明性。此 外,所得無延伸薄膜的剛性不佳,且在高速下印刷時會產 生延伸或尺寸變化而對商品價値產生影響。 用以改良聚丙烯樹脂的透明性、剛性之方法,已開示 的有在聚丙烯樹脂中添加羧酸鋁等金羅鹽(特開平3-22〇2〇8號公報)或山梨糖醇系衍生物及有機磷酸鹽等核劑 (特開昭5 1-22740號公報、特開昭58-225 1 43號公報)之方 法,但在前述各方法中,基於核劑之分散不良將造成所得 製品的品質不佳,而依條件之不同將造成所得之改質聚丙 烯中殘留有臭氣,而應用於食品包裝時會將臭氣帶到包裝 物上,如此將影響食品的商品價値。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已開示的有採芾高融點核劑聚合 物(特開昭60-1397 10號公報、特開昭62-1 7Μ號公報、特 開平1 - 1 563 0 5號公報等)之方法,但這些方法中’由於使 用高融點核劑聚合物故會產生高成本的問題,且視用途之 不同並不一定能滿足所要求的特性,故仍須加以改良。 又,用以提高聚丙烯樹脂的透明性及剛性之聚丙烯樹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囤家標準() Λ4^格(210X297公资) ---------奸衣------1Τ-------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哼,彳填寫本頁) 五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d525B 6 A/' B7 、發明説明(3 ) 脂製造方法係,在鈦複合體與有機金屬化合物所構成的觸 媒之存在下,令碳數2以上之α -烯烴預聚合,接著令碳 數3以上的α -烯烴聚合的方法(特公平5-58〇03號公報); 在三氯化鈦組成物與有機鋁化合物所組合成之觸媒中令 « -烯烴與電子給予體同時反應以產生《 -烯烴聚合用預 活性化觸媒,而採用該預活性化觸媒之方法(特開昭61-號公報);對於每lg固體觸媒成分進行0.01〜lg之預 聚合後再聚合烯煙之方法(特開昭51 602號公報)等。 然而,在這些方法中,由於預聚合(前聚合)所得之聚α-烯烴的固有粘度[7?]不合適,故視場合之不同,在使用所 得之聚丙烯樹脂以實施聚丙烯薄膜製膜之場合,有時會有 透明性、剛性明顯地劣化之情形產生。 上述開示出之各種組成物及其等的製造方法中,雖然 可將聚烯烴的透明性、剛性提高至某種程度,但仍殘留有 起因於造核劑之臭氣殘留、結晶化速度、熱安定性等不佳 之問題點。特別是,在厚薄厚的薄膜方面,尙未完全地滿 足同時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剛性及高生產性的要求。
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種用以得出具有高生產性、 高透明性、及高剛性的聚丙烯薄膜之聚丙烯組成物及其製 造方法,以及使用於該製造方法中之聚丙烯製造闬觸媒' 預活性化觸媒之製造方法S 本發明者等係,針對前述之目的進行深入地硏究後, 方得出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之聚丙烯組成物之特徴爲,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规格(210x 297公释) --------—^------ΐ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Λ 7 Β7 --- 丨丨 . ...... 五、發明説明(if ) (a) 含有0.001重童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之在135 χ: 条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U E】爲(K〇idl/g以上I5dl/g未滿 之聚乙烯: (b) 含有100重量份之至少含聚丙烯之聚烯烴: (c) 且前述聚乙烯係微分散在至少含聚丙烯之聚烯烴 中。 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較佳爲,前述聚乙烯係以數平 均分子量lnm以上5000nm以下範圍的微粒子形態微分散 之。 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更佳爲,聚乙烯之數平均分子 量在l〇nm以上5〇Onm以下的範圍內。 又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較佳爲,聚丙烯組成物在 135°C的奈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E]在0.2dl/g以上 15dl/g以下的範圍內》 又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含聚丙烯之聚烯烴,較佳 爲,聚丙烯均聚物,或乙烯含量0.05重量%以上3重量% 以下之乙烯-丙烯共聚物。 又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聚乙烯(a)之密度以在 0.9 3g/cm3以上0.960g/cm3以下之範圍內爲佳。 又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a)成分之聚乙烯以0.04重 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爲佳。前述組成範圍係,以預先 令聚乙烯預聚合後|再令聚丙烯進行正式聚合爲佳= 又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中,(a)成分之聚乙烯以0.001重 量份以上〇·〇 5重量份未滿爲佳,以0.004重量份以上0.05 6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y7公釐) ----------S------1T------^ (請先Μ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d525B 6 A 7 . B7 五、發明説明(夕)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重量份未滿爲更佳,亦可在0.〇5重童份以上10重童份未 滿之範圍。前述聚乙烯之組成範圍係,以先聚合出聚丙烯 後,再與另外製造出的聚乙烯進行熔融混合爲佳, 其次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之特徵爲,在 0.001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之預活性化觸媒存在 下•將1 00重量份之至少含丙烯之烯烴施以聚合,而使得 前述聚乙烯微分散在聚烯烴組成物中: 該預活性化觸媒係由:聚烯烴製造用觸媒、及相對過 渡金屬原子lg爲0.01〜5 00 0g之在135 t萘滿中測定之 固有粘度[A]爲0.01dl/g以上15dl/g未滿之聚乙烯(A)、 所構成; 該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係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 屬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〇.〇1〜 1000莫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 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機金羼化合物 (AL1)'及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電子 給予體(E1)的組合所構成。 經濟部中央標糸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前述方法中,較佳爲,前述聚乙烯係以數平均分子量 lnm以上5000nm以下範圍的微粒子形態微分散之。 前述方法中,更佳爲,聚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在1 〇nm 以上500nm以下的範圍內。 又前述方法中,較佳爲,聚丙烯組成物在135 t的条 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E]在0.2dl/g以上lSdl/g以下的範 圍內。 7 本紙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煃) d5 258 6 Λ 7 · B7 _____ 五、發明説明(6 ) 又前述方法中,含聚丙烯之聚烯烴,較佳爲,聚丙烯 均聚物,或乙烯含量〇. 〇 5重置%以上3重量%以下之乙烯-丙烯共聚物, 又前述方法中,聚乙烯(a)之密度以在〇.93g/cm3以上 0.960g/'cm3以下之範圍內爲佳。 其次本發明的烯烴聚合甩預活性化觸媒之製造方法 之特徵爲,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 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01〜1000莫耳之擇自 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例如鋰 '鈉等)、第2族(例如鎂 等)、第12族(例如鋅等)及第13族(例如鋁等)所構成的金 羼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相對過渡金展原 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1)的組合所構成 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聚合 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以相對過渡金屬原子U生成0.01 〜5 000g之在13 5 °C秦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A]爲 0.01dl/g以上15dl/g未滿之聚乙烯(A);藉此以將前述聚乙 烯(A)載持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其次本發明的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之特徴爲,係由烯 烴聚合用預活姓化觸媒、有機金龎化合物(AL2)、及電子 給予體(E2)所構成; 該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係藉由以下的方法以製 造出: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 相對過渡金屜原子1莫耳爲0.01〜100 0莫耳之擇自週期 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 ---------扯衣------1T-------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 45258 6 at Β7 五、發明説明(Τ ) 的金麋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 )、及相對過渡金 屬原子1莫耳爲〇〜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含所 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 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以相對過渡金屬原子lg生成 0.01〜5〇0 0g之在I35 t奈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A]爲 O.Oidl/g以上Udl/g未滿之聚乙烯(A),藉此以將前述聚乙 烯(A)載持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L2)係,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 第1族、第2族 '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 屬的有機金屜化合物,且與預活性化觸媒所含之有機金屬 化合物(AL1)合計量係相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 子1莫耳爲〇.〇5〜5000荚耳; 該電子給予體(E2),與電子給予體(ΕΓ)之合計量係相 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〇〜3000莫 耳。 其次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在前述烯 烴正式聚合用觸媒的存在下,製造出在1 35 t.蔡滿中測定 之固有粘度[;? A]爲0.01dl/g以上15dl/g未滿之聚丙烯。 其次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在預活'丨生 化觸媒的存在下,製造出聚丙烯,並將前述聚丙烯與聚乙 烯施以熔融混練; 該預活性化觸媒係由:聚烯烴製造用觸媒、及相對過 渡金屬原子lg爲0.01〜500 0g之在135°c萘滿中測定之 固有粘度U A]爲0.01dl/g以上15dl/g末滿之聚丙烯(A)、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雄) ---------装------’1T------線·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J?i.填寫本莨) ' d5 2^8 β A 7 B7 五、發明説明(J ) 所構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填寫本育) 該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係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 屣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〇· 0 1〜 1〇〇〇莫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 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 (AL1)、及相對過渡金靥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電子 給予體(E1)的組合所構成= 經濟部中央操準局貞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前述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中,以使用烯烴聚合用 預活性化觸媒爲佳;該預活性化觸媒係,在由至少含鈦化 合物之過渡金灞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 耳爲0.01〜1 000莫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例 如鋰、鈉等)、第2族(例如鎂等)、第12族(例如鋅等)及 第13族(例如鋁等)所構成的金屣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 合物(AL1)、及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 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合所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甬觸媒之存 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以 相對過渡金靥原子lg生成0.01〜5000g之在135 r萘滿 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A]爲0.01dl/g以上15dl/g未滿之聚 丙烯,藉此以將前述聚丙烯載持茌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 分上。 本發明之其他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之特徵爲,在 由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有機金屬化合物(AL2)、及 電子給予體(E2)所構成之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的存在 下,製造出在135 t的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P]在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現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嗥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災 * 45258 6 __Β7___ 五'發明説明() 0.0 1 dl/g以上1 5 dl/g未滿的範圍內之聚丙烯後,將前述聚 丙烯與聚乙烯施以熔融混練; 該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係藉由以下的方法以製 造出: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靥化合物觸媒成分' 相對過渡金屣原子1莫耳爲0.01〜1000莫耳之擇自週期 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 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 1 )、及相對過渡金 屬原子1莫耳爲〇〜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合所 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 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以相對過渡金屬原子lg生成 0.01〜5000g之在135 °c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U A]爲 0.01 dl/g以上15dl/g未滿之聚乙烯(A),藉此以將前述聚乙 烯(A)載持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L2)係,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 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 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且與預活性化觸媒所含之有機金屬 化合物(AL1)合計量係相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 子1莫耳爲0.05〜5000莫耳; 該電子給予體(E2),與電子給予體(E1)之合計童係相 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屣原子1莫耳爲〇〜3000莫 耳。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說明書中所用之「聚丙烯」用語係,代表聚丙烯均 聚物或所含之丙烯聚合單位爲50重量%以上之丙烯-烯烴 1 1 本紙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W公苋) ---------裝------、訂-----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肩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45 2 58 6 Λ? Β7 五、發明説明() 無規共聚物、或丙烯-烯烴嵌段共聚物;「聚乙烯」闬語 係,代表聚乙烯均聚物或所含之乙烯聚合單位爲5 0重量 %以上之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聚合」用語係代表聚 合或共聚合, 以下係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構成, 用以構成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中的U)成分之聚乙 烯係,在135 °C的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E]爲〇.〇idl/g 以上15dl/g未滿之聚乙烯’且爲乙烯均聚物或含乙烯50 重量。/0以上之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而以乙烯均聚物或 含乙烯70重量%以上之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爲佳,以乙 烯均聚物或含乙烯90重童%以上之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 爲更佳,且可單獨使用這些聚合物中之1種或將2種以上 混合使用之= (a)成分之聚乙烯的固有粘度[?? E]係,基於可得出透 明性優異的薄膜之理由宜在〇.〇ldl/g以上Hdl/g未滿*以 0.0 5〜1001/2爲佳,以〇.1〜8(11/§爲更佳。若(3)成分之聚乙 烯的固有粘度[/? E]在上述的範圍外,則在聚丙烯薄膜之 製膜時將導致縮頸現象及淸掃輥子標記之產生,且將造成 薄膜生產性明顯地降低 又,基於爲了得出透明性及剛性優異的薄膜之理由, 乙烯聚合單位宜爲50重量%,以80重量%以上爲較佳, 以90重量%以上爲更佳- 用以與乙烯共聚合而構成U)成分的聚乙烯之乙烯以 外的烯烴係,並沒有特別的限定’而以使用碳數3〜1 1 2之 ---------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4填商本頁) 1 2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夫ΰέ· ( 2H)X2()7公埯)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丨) 烯烴爲ί圭》具體而言,可舉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卜辛烯、:!_癸烯、4-甲基-;!_戊烯、3_甲基-卜戊烯 等爲例,可使用這些烯烴中之1種或2種以上。 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係,只要含有〇. 〇 1重量份〜5 重量份之聚乙烯(Α)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 lg爲0_01〜5〇〇〇g之在I35 t的秦滿中測定的固有粘度[;? A]爲0.01dl/g以上15dl/g未滿)即可,並不用受到使用丙 烯、丁烯、戊烯等其他α-烯烴而再進行預活性化處理的 限制,而藉由其他α -烯烴以再進行預活性化亦可。此時, 對於預活性化的順序並沒有特別的限制。 關於(Ο成分聚乙烯的密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具 體而言,宜爲880〜980g/升左右。 周以構成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的(b)成分之聚丙烯 係’在I35 t的萘滿中測定的固有粘度[q P]爲0.2〜10dl/g 之聚丙烯,其爲丙烯均聚物或含有5 0重量%以上丙烯聚 合單位之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或丙烯-烯烴嵌段共聚 物,較佳爲丙烯均聚物或含有90重量。/。以上丙烯聚合單 位之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可單獨使用這些聚合物中之1 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之。 (b)成分聚丙烯之固有粘度[卩P]係,基於可將薄膜製 膜時的生產性提高之理由,宜爲〇.2〜l〇dl/g,以0.5〜Sdl/g 較佳。 用以與丙烯共聚合而構成(b)成分的聚丙烯之丙烯以 外的烯烴係,並沒有特別的限定,而以使用碳數2.、.12之 13 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7公釐) ' -----^-----^------1T------^ (諸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d5 258 6 Λ 7 B7 五、發明説明(θ ) 烯烴爲佳。具體而言,可舉乙烯、1-丁烯、卜戊烯、1-己烯、卜辛烯、1-癸烯、4-曱基-1-戊烯、3-甲基-1-戊烯 等爲例‘可使用這些烯烴中之1種或2種以上。 關於(b)成分之立體規則性,所使用之結晶性聚丙烯 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採用各種聚丙烯皆可達成本發明 的目的,但具體而言,係使闬13C-NMR(核磁共振光譜)所 測定之等規側分率(mmmm)爲0.80〜0.99、以0· 8 5〜0.99爲 佳,以0.90〜0.99爲更佳之具有結晶性的聚丙烯。 所謂等規側分率(mmmm)係由A.Zambelli等所提出 (Macromolecules 6; 925( 1973)),藉由 13C-NMR 之測定, 並在光譜測定中依A_Zambelli等所提出(Macromolecules8, 68 7(1975))之吸收峰的歸屣決定法,以決定聚丙烯分子鏈 中側單位之等規分率。具體而言,係使周聚合物濃度20 重量%之鄰-二氯苯/溴苯=8/2重量比之混合溶液,藉由在 67.20MHz、130 °C下的測定以求出。測定裝置係,例如 使用日本電子(株)製JEOL-GX270NMR測定裝置。 本發明之聚丙烯組成物係,基於用以得出透明性及剛 性優異的薄膜、同時高生產效率地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之 理由,係由前述(a)成分之聚乙烯0_001重量份〜5重量份、 較佳爲0.004重量份〜3重量份、更佳爲0.01重量份〜2重 量份,及聚丙烯(b) 1〇〇重童份所構成。 若(a)成分的聚乙烯過少,則無法得出透明性及剛性 優異的薄膜,又若不含(a)成分而進行聚丙烯組成物之生 產時,將因凝集而產生微粉狀的聚丙烯粉末,如此將影響 14 本紙蒗尺度適用十國國家樣辛(CNS ) A4規格(21()X 2(厂公後) --ί---------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莩局晨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5 258 6 Λ 7 Β7 ___ 五、發明説明(ο ) 生產性。在使用如此般的聚丙烯組成物以生產聚丙烯薄膜 之場合,不僅會產生縮頸現象’且易發生淸掃輥子標記而 導致生產性明顯地降低, 另一方面,若(a)成分之聚乙烯過多,則會有無法得 出透明性優異的薄膜之傾向。 本發明之聚丙烯組成物係,只要限制於上述範圍內’ 雖然採用各種製造方法皆可製造出,但藉由採罔以下所詳 述的方法,即在使用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以施加預活性 化的觸媒之存在下,令丙烯或丙烯與其他的烯烴進行正式 聚合之製造方法,如此即可容易地製造出。 本發明之聚丙烯組成物係,只要限制於上述範圍內1 雖然採用各種製造方法皆可製造出,但藉由採用以下所詳 述的方法,即在使用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以施加預活性 化的觸媒之存在下,製造出粉未狀的組成物,該組成物係 由丙烯或丙烯與其他的烯烴聚合出之成分U)及成分(b)之 聚丙烯所構成 > 並將該粉末狀的組成物與成分(c)之聚乙 烯配合,如此即可容易地製造出本發明之聚丙烯組成物。 在前述預備活性化觸媒中,作爲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 成份,可使闱已知洪聚烯烴製造用之至少含鈦化合物之以 過渡金屜化合物觸媒成份作爲主成份的習知觸媒成份之 任何一種,其中,在工業生產上,較適使用的是鈦固體觸 媒成份。 作爲含鈦固體觸媒成份,已有以三氯化鈦組成物爲主 15 本紙裱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297公釐) ---------枯衣------ΐτ------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夹標隼局負J1消f合作社印裝 2 5 8 6 Λ 7 _____Β7_ 五、發明説明(4 ) 成份之含鈦固體觸媒成份(日本特公眧5 6 - 3 3 5 6號公報、 特公昭59-28 5W號公報 '特公昭63-66323號公報等),在 鎂化合物上載持四氯化鈦之以鈦、鎂、鹵素及電子給予體 爲必要成份的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日本特開昭62-104810號公報、特公昭62-1048 1 1號公報、特開昭62-104812號公報,特開昭57-633 10號公報、特開昭5 7-63 3 1 1 號公報,特開昭5 8 - 8 3 〇〇 6號公報、特開眧5 8 - 1 3 8 7 1 2號公 報等)等之,其中任何一種均能使用。 作爲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可將具有選自週期表 (1991年)之第1族、第2族及第I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 屬有機基的化合物,例如有機鋰化合物、有機鈉化合物、 有機鎂化合物、有機鋅化合物 '有機鋁化合物等,與上述 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組合使用。 特別好用的是,以通式Α1Ι^ρίΙ%Χ3 — (p + q)式中(R1及R2 係代表烷基、環烷基、芳烷基等之烴基及烷氧基,可爲相 同或不同;X代表鹵素原子:p及q代表0<p+q客3 之正數)所示之有機鋁化合物。 作爲有機鋁化合物之具體例,其可舉實例爲:三甲基 鋁、三乙基鋁、三正丙基鋁、三正丁基鋁、三異丁基鋁、 三正己基鋁、三異己基鋁、三正辛基鋁等三烷基鋁;二乙 基鋁氯化物、二正丙基鋁氯化物、二異丁基鋁氯化物、二 乙基鋁溴化物、二乙基鋁碘化物等二烷基鋁一鹵化物:二 乙基鋁氫化物等二烷基鋁氫化物;乙基鋁倍半氯化物等之 烷基鋁倍半鹵化物;乙基鋁二氯化物等一烷基鋁二鹵化物 1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〇〆]97公發) ~ --.---.-----^------I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Φ,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2δβ 6 Λ 7 -_____ 五、發明説明(彳) 等;其他還有乙氧基一乙基鋁等之烷氧基烷基鋁;較適使 用的是三烷基鋁及二烷基鋁一虐化物。此等有機鋁化合 物,不只可使周一種,也可混合使用雨種以上。 電子給予體(Ε 1 >,以控制聚丙烴之生成速度及/或立 體規則性爲目的·可因應必要使周之。 作爲電子給予體(Ε 1 )·例如可使泻醚類、醇類、酯類、 醛類、脂肪酸類、酮類、晴類、胺類、醯胺類、尿素及硫 脲類、異氰酸酯類、偶氮化合物、膦類、磷酸酯類、硫化 氫及硫醚類、新醇類等在分子中具有氧、氮、硫、磷中任 一種原子的有機化合物,以及矽烷醇類及分子中具有Si-〇-C鍵結之有機矽化合物等。 作爲醚類,其可舉實例爲二甲醚、二乙醚、二正丙醚、 二正丁醚、二異戊醚、二正戊醚、二正己醚、二異己醚、 二正辛醚、二異辛醚、二IE十二烷醚、二苯醚、乙二醇一 乙醚、二甘醇二甲醚、四氫咬喃等;作爲醇類,其可舉實 例爲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辛醇、2-乙基己醇、烯丙醇 '苄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作爲酚類, 其可舉實例爲苯酚'甲酚、二甲苯酚、乙酚、g酚等等。 作爲酯類,其可舉實例爲: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酸甲 酯、乙酸甲酯、酪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乙酸 正丙酯、乙酸異丙酯、甲酸丁酯、乙酸戊酯、乙酸正丁酯、 乙酸辛酯、乙酸苯酯、丙酸乙酯、苯曱酸甲酯、苯甲酸乙 酯 '苯甲酸丙酯、苯甲酸丁酯、苯曱酸辛酯、苯甲酸-2_ 乙基己酯、苯乙酸甲酯、苯乙酸乙酯、對-甲氧基苯甲酸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规格(2丨Ox 297公帑) -------------裝------1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5258 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Λ 7 Β7 五、發明説明(a ) 甲酯、對-甲氧基苯甲酸乙酯 '對-甲氧基苯甲酸丙酯、對 -甲氧基苯甲酸苯酯 '桂皮酸乙酯、萘甲酸曱酯、_甲酸 乙酯、萘甲酸丙酯、f甲酸丁酯、義甲酸-2-乙基己酯、 苯基乙酸乙酯等之一羧酸酯類:琥珀酸二乙酯、甲基丙二 酸二乙酯、丁基丙二酸二乙酯 '馬來酸二丁酯、丁基馬來 酸二乙酯等之脂族多價羧酸酯類;鄰苯二罕酸一甲酯、鄰 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正丙 酯、鄰苯二甲酸一正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鄰苯二 甲酸二異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庚酯、鄰苯二甲酸二-2_ 乙基己酯、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異苯二甲酸二乙圈、異 苯二甲酸二西酯、異苯二甲酸二丁酯、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對苯二甲酸二乙酯 '鄰苯二甲酸二丙_、鄰苯 二甲酸二丁酯、条二羧酸二異丁酯等之芳族多價羧酸酯 類。 作爲醛類,其可舉實例爲乙醛、丙醛、苯醛等;作爲 羧酸類’其可舉實例爲甲酸、乙酸、丙酸、酪酸、草酸、 琥珀酸、丙烯酸、馬來酸、戊酸、苯甲酸等一羧酸類,及 無水苯甲酸、無水鄰苯二甲酸、無水四氫苯二甲酸等之酸 無水物;作爲酮類,其可舉實例爲丙酮、丁酮、曱基異丁 基酮、苯酮等等。 作爲含氮化合物,其可舉例爲:諸如乙臍、苯腈等之 膪類;諸如甲胺、二乙胺、三丁胺 '三乙醇胺、石-(N,N-二乙胺基)乙醇、》tt陡、*奎〇林、α -皮老。林、1 2,4,6'三曱基 啶' 2,2,5,6-四甲基吡啶、2,2,5,5 -四甲基β比咯烷、 沿衣 、?τ--------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8 2 本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t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52586 Λ 7 _ Β7 _ 五、發明説明(「Ί ) Ν,Ν,Ν’,Ν’-四甲基乙二胺 '苯胺、二甲基苯肢等之胺類; 諸如甲醯胺、六甲基磷酸三醯胺、队队;^’,>4,氺”-五甲基 -Ν’- 二甲胺基甲基磷酸三醯肢、八甲基焦磷酸醯胺等 之醯胺類;Ν,Ν,Ν’,Ν’-四甲基尿素等之尿素類:諸如異氟 酸苯酯、異氰酸甲苯酯等之異氰酸酯類;諸如偶氮苯等之 偶氮化合物類。 作爲含磷化合物,其可舉實例爲:諸如乙膦、三乙膦、 二正辛膦、三正辛膦、三苯膦、三苯膦氧化物等之膦類; 諸如亞磷酸二甲酯、亞磷酸二正辛酯、亞磷酸三乙酯、亞 磷酸三正丁酯、亞磷酸三苯酯等亞磷酸類。 作爲含硫化合物,其可舉實例爲:諸如二乙基硫醚、 二苯基硫醚'甲基苯基硫醚等之硫醚類;諸如乙硫醇、正 丙硫醇、硫酚等之硫醇類等。又,作爲有機矽化合物,其 可舉實例爲:諸如三甲基矽烷醇、三乙基矽烷醇、三苯基 矽烷醇等之矽烷醇類;諸如三甲基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 甲氧基矽烷、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 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 氧基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二 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 乙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 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丁基三乙氧基 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 '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烯基 二乙釀氧基砂院、環戊基甲基_甲氧基砂院、環戊基二甲 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 _____1 9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WVA.寫本頁)
- - ! I -.1 I I!--- -:·ί ί ! HI__I B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π ) 矽烷、環己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環己基二曱氧蓬矽烷、2-原冰片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分子中具有Si-O-C鍵結之 有機矽化合物。 此等電子給予體,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二種以上 使用。 預活性化觸媒中,聚乙烯(A)係·在1 3 5 +t:秦滿中測 定之固有粘度U A]爲O.Oldl/g以上lSdl/g未滿.以 0_1〜10dl/g爲較佳,以0.1〜8dl/g爲更佳;且其爲乙烯均聚 物,或乙嫌聚合單位5 0重量%以上、較佳爲7 0重量%以 上、更佳爲90重量%以上之乙烯舆碳數3〜12的烯烴之共 聚物,最後即構成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中之(a)成分聚 乙烯。因此·(a)成分的聚乙烯之固有粘度[·;? E]與聚乙烯 (A)的固有粘度[?7 A]間之關係爲[i? E] = [?7 A】。 聚乙烯(A)之相對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lg的載 持量,基於可得出透明性及剛性優異的薄膜 '同時高生產 效率地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之理由,係使用0.01〜 5〇〇〇g,以0.05〜2000g爲較佳,以0.1〜1000g爲更佳。 本發明中之預活性化觸媒係藉由預活性化處理而製 造出。該預活性化處理係,在由前述至少含有鈦化合物之 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依期 望使用之電子給予體(E1)所組合成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 之存在下,令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進行預活性化聚合而 生成聚乙烯(A),並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上載持聚 乙烯(A)。 ___20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丨〇><297公釐)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衣頁) 裝 .-η-叫-1— —^1— -- 11 - t : I i 45258 6 A7 _B7 __ 五'發明説明(θ) 於此預活性化處理中,係將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 合物觸媒成份,相對觸媒成份中之過渡金屣1莫耳爲〇.〇1 〜1000莫耳、宜爲0.05〜500莫耳之有機金屬化合物 (AL1),以及相對觸媒成份中之過渡金屬1莫耳爲〇〜500 莫耳、宜爲0〜1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1)組合以作爲聚 烯烴製造用觸媒使用。 此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係相對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 之聚合容積1升,換算成觸媒成份中之過渡金屬原子以 0.001〜500 0毫莫耳 '宜以0.01〜10 00毫莫耳存在;且 在溶媒中,在給予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0.01 〜lOOOOg作預活性化聚合時,相對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 成份lg,係生成0.01〜5 000g之聚乙烯,藉此以使聚乙 烯(A)被覆載持於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汾上。 於本說明書中,「聚合容積」之用語,在液相聚合之 場合係指聚合器內之液相部份的容積,在氣相聚合之場合 係指聚合器內氣相部份之容積。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诗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頊/:.¾本頁) 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之使用量,在將丙烯維持在 有效率地且經控制聚合反應速度的層面,宜爲上述之範 圍"又’有機金屜化合物(AL1)之使甩童若過少,聚合反 應速度會過慢;又,即使增大至較上述之範圍爲大,與其 相稱之聚合反應速度的上昇,也難以期待,或是,在最終 所獲得之聚丙烯組成物中產生多量有機金屬化合物(AL1) 之殘渣。再者,電子給予體(E1)之使用量若過大時,聚合 反應速度會降低。當溶媒使用量過大時,不僅需要大的反 _ 2 1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GX29/公舞) Λ7 Β7 d525B β 五、發明説明() 應容器•且控制及維持有效的聚合反應速度將會變得有所 困難。 預活性化處理*例如可以丁烷、戊烷'己烷、庚烷、 辛烷、異辛烷、癸烷、十二烷等之脂族煙,環戊烷、環己 烷、甲基環己烷等之脂環族烴,甲苯、二甲苯、乙苯等之 芳香族烴,或其他之汽油餾分或氫化柴油油餾分等之情性 溶媒、或以烯烴本身爲溶媒之液相中實施;又*也可不使 用溶媒1在氣相中實施。 預活性化處理,可在氫之存在下實施。 於預活性處理中,乙烯或乙烯與其他烯烴的混合物之 預活性化聚合條件,只要是能將聚乙烯(A)之生成量控制 成相對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lg爲0.01〜5 OOOg、較 佳爲0.05~2000g、更佳爲〇.l~l〇〇〇g之條件即可;通常係 在-40〜40 °C '較佳爲-20〜3 0 °C、更佳爲0〜20 t之較低 溫下,在0_1〜5MPa '較佳爲0.2〜5MPa、更佳爲0.3〜5MPa 之壓力下,實施i分鐘〜24小時、較佳爲5分〜18小時、 更佳爲1 〇分〜1 2小時。 預活性化觸媒係,可直接,或另含有追加的有機金屬 化合物(AL2)及電子給予體(E2)以構成聚烯烴正式聚合用 觸媒,而使用在用以得出目的聚丙烯組合物之碳數2〜12 的聚烯烴正式聚合中。 本發明之烯烴正式聚合甩觸媒,係由上述預活性化觸 媒、有機金屬化合物(AL2) '電子給予體(E1)所組成;相 對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有 _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C---Μ----装------ΐτ------^ (請先聞讀背.&之注意事項v-r4寫本灵)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丨Ά μ : i · ··._· A 7 B7 五、發明説明( >丨) 機金廟化合物(AL2)與烯烴預活性化觸媒中之有機金屬化 合物(AL1)之合計(AL1 + AL2)爲0.05〜3000莫耳,宜爲0.1 〜1 000莫耳;且相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 莫耳,電子給予體(E2)與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電子給予體 (E1)合計(E1+E2)爲0〜5000莫耳,宜爲0〜3000莫耳, 當有機金屬化合物之含量(AL1+AL2)過小時1丙烯或 其他烯烴之正式聚合時之聚合反應速度會過慢;另一方 面,當過多時雖會增大,但聚合反應速度並無法符合所期 待般之明顯地上昇,不僅不具效率性,而且,最終所獲得 之聚丙烯組成物中殘留之有機金龎化合物殘渣會增多,因 此不令人滿意。又,當電子給予體之含量(E1+E2)過大時, 聚合反應速度會顯著地降低。 在烯烴正式聚合觸媒中因應必要追加使用之有機金 屬化合物(AL2)及電子給予體(Ε2)的種類,可使用與上述 之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電子給予體(Ε1)相同者。又, 也可單獨使用一種,也可混合使用二種以上。又,與預活 性化處理時使用者,相同也可,不同也可。 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可由將上述預活性觸媒中存在 之溶媒、未反應之烯烴、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電子 給予體(Ε 1)等施以濾除或傾析除去所得之粉粒體、或在該 粉粒體中添加溶媒而成之懸浮液,與追加之有機金屬化合 物(AL2)及依期望使用之電子給予體(Ε2)組合而成;又, 也可由將存在之溶媒及未反應之烯烴藉由減壓蒸餾或以 情性氣流等蒸發除去所得之粉粒體,或在該粉粒體中添加 _23___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茇} ~ ~ .. I I H^衣----- II 、-|1I----m--------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d526B 6 Λ7 __ 五、發明说明(e) 溶媒而成之懸浮液,與依期望使用之有機金屬化合物(AL2) 及電子給予體(E2)組合而成,而完成其製造。 本發明的聚丙烯薄膜所甩的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中,前述預活性化觸媒或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之使周 量,相對聚合容積1升,換算成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 屬原子,係0.001〜10 00毫莫耳,宜使用0.00 5〜500毫 莫耳。藉由使過渡金屣化合物觸媒成份之使用量爲上述範 圍,可將丙烯或丙烯與烯烴的混合物維持在有效且經控制 的聚合反應速度下。 在本發明之聚丙烯薄膜所用的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 中,聚丙烯、或聚丙烯與其他烯烴等混合物之正式聚合, 可使用習知之烯烴聚合過程,具體而言,可在丙烷、丁烷、 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異辛烷、癸烷、十二烷等之脂 肪族烴,環戊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之脂環族烴,甲 苯、二甲苯、乙苯等之芳香族烴,或是汽油餾份或氫化柴 油餾份等之情性溶媒中,實施烯烴的聚合之漿液聚合法, 將烯烴本身作爲溶媒使用之整體聚合法,將烯烴之聚合在 氣相中實施之氣相聚合法’聚合生成之聚烯烴爲液戕之溶 液聚合,或是使用此等過程之二種以上組合成之聚合過 程。 不管是使用上述任何一種聚合過程,作爲聚合條件, 採用的是20〜120 t ’宜爲30〜100 °C,特別是40〜1〇〇 °C之溫度範圍’ 0.1〜5MPa,宜爲0.5〜5MPa之聚合壓 力範圍’在此範圍下以連續、半連續成分批之方式,聚合 _______24 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A4%#-(2[〇x297 }>^ ^ ----- 1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3..¾寫本頁) H |\ —II . If— -^冬 -- 訂-------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央操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258 6 a7 B7五、發明説明(巧) 5分鐘〜24小時之程度。藉由採用此一聚合條件,可將(b) 成分之聚丙烯高效率地以經控制之反應速度生成。 本發明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的較佳態樣中,選定 的聚合條件是使正式聚合所生成之(b)成分的聚丙烯及最 終所獲得之聚丙烯組成物的固有粘度[?? r]爲0.2〜 l〇dl/g,宜爲0.5〜8dl/g之範圍;且使所獲得之聚烯烴組 成物中,由來於使用之預活性化觸媒的聚乙烯(A),在0.01 〜5重量%之範圍。又,與習知之烯烴的聚合方法同,可 在聚合時藉由使用氫以調節所獲得之聚合物的分子量。 烯烴之正式聚合終了後,因應必要經由習知之觸媒失 活處理過程、觸媒殘渣除去過程、乾燥過程等之後處理過 程,可獲得目的之具有高熔融張力及高結晶化溫度之聚烯 烴組成物。 又在欲得出粉末之場合,正式聚合終了後,因應必要 經由習知之觸媒失活處理過程、觸媒殘渣除去過程、乾燥 過程等之後處理過程,即可得出由成分U)及成分(b)之聚 丙烯所構成之粉末狀組成物。例如,可將本發明所用的成 分(Ο之聚乙烯配合入該粉末狀組成物中,並使用習知的 混合裝置加以混合,視必要可進行熔融混練,即可得出本 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 其他製造方法係,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 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01〜1000 莫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 第13族所構成的金靥群之金靥的有機金靥化合物 _25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椋準(CNS ) A4规格(2!〇X29?公釐> (-;ΐ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堉寫本頁) ---裝--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5 258 6 A 7 B7 _ _ 五、發明説明(W ) (AL1)、及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〇〜500莫耳之電子 給予體(Ε 1)的組合所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之存在 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1以相 對過渡金屬原子lg生成0.001〜5000g之在135 t萘滿中 測定之固有粘度[J? A]爲O.Oldl/g以上15dl/g未滿之聚乙 烯(A)。 該聚丙烯的固有粘度[7/ A]係,基於用以得出透明性 優異的薄膜之理由,宜爲 〇.01dl/g〜15dl/g ,以 0.05dl/g〜10dl/g爲佳,以0.1dl/g〜8dl/g爲更佳。若該聚丙 烯的固有粘度[7 A]脫離上述之範圍,則在薄膜之製膜時 會產生縮頸現象,且會發生淸掃輥子標記,如此將造成薄 膜之生產性、透明性明顯地降低。又,若該聚丙烯的生成 量過少,在後述之聚丙烯生產時由於凝集將生成微粉狀的 聚丙烯粉末,如此將對成本產生不佳的影響。 只要固有粘度U A]爲0.01dl/g以上15cil/g未滿),且 每lg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可載持〇.〇〇13〜5000目之聚 丙烯即可,並不用受到使用丙烯、丁烯、戊烯等其他α-烯烴而再進行預活性化處理的限制,而藉由其他α -烯烴 以再進行預活性化亦可。此時,對於預活性化的順序並沒 有特別的限制。 其次在由該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有機金屣化合 物(AL2)、及電子給予體(Ε2)所構成之烯烴正式聚合用觸 媒的存在下, 且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L2)係,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 _^6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5)八4規格(2〖0>< 297公釐) 一 H . II :^衣 t 、1T1J n —i 11J --- n If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4·寫本頁) 45258 6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a ) 第1族、第2族、第1 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 屬的有機金屣化合物,且與預活性化觸媒所含之有機金屣 化合物(AL1)合計量係相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 子1莫耳爲0.05〜5000莫耳: 又該電子給予體(E2),與電子給予體(E1)之合計量係 相對预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靥原子1莫耳爲〇〜3 〇〇〇 莫耳; 以製造出在135 °C的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P]在 o.oidl/g以上15dl/g未滿的範圍內之聚丙烯=該聚丙烯之 固有粘度[7 P]係,基於可將薄膜製膜時的生產性提高之 理由,宜爲O.Oldl/g〜15dl/g ,以0.2~10dl/g較佳,以 0.5〜8dl/g更佳。 最後,將上述製造出之聚丙烯100重量份配合另外製 造出的聚乙烯〇.〇5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未滿,藉由擠壓 機等之熔融混練以得出本發明的聚丙烯組成物。 該聚乙烯之配合量係,基於用以得出透明性及剛性優 異的薄膜、同時高生產效率地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之理 由,宜爲0.05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未滿,以〇.〇5重量份 以上1 〇重置份未滿爲佳,以0.05重量份〜1重量份爲更 佳。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以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用語的定義及測定 方法係說明如下。 (1)固有粘度[;/ ]:將1 3 5 t之萘滿中所測定之極限粘 __27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择------1r------^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从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15 2 5 8 6 B7 五、發明説明(a ) 度,以奧斯瓦粘度計(三井東壓化學公司製)測定之値(單 位:dl/g)。 (2) 結晶化溫度(Tc):使用DSC 7型掃描熱量分析計(帕 金·愛魯馬公司製)將聚丙烯組成物甴室溫以30 t: /分之昇 溫條件溫至230 t,在同溫保持10分鐘後,以-2CTC /分降 溫至_2〇 °C,在同溫度保持1 〇分鐘後*在20 t /分之昇溫 條件下昇溫至230 °C,在同溫度保持10分鐘後•以-80 t: /分降溫至15〇 °C爲止,再由ISO t:以-5 °C /分降溫,一面 測定結晶化時之顯示吸收熱的最大峰値之溫度値(單位: t )。 (3) 熔融溫度(PP-T1):使用W02866型數字式溫度計(安 立計器公司製),在與將T模法所生產之薄膜加工時之螺 旋回轉數相同的轉速下,在模具的正下面所測定出之由模 具壓出之熔融樹脂的溫度値(單位:t )。 (4) 冷卻輥溫度(PP-T2):使用非接觸式505型紅外線溫 度計(美樂達公司製),在使用T模法以生產薄,膜時,測定 冷卻輥的表面溫度所得之値(單位:t:)。 (5) 薄膜的透明性:依ASTMD 10〇3,測定薄膜的濁度(單 位:%)。而依此作爲透明牷的指標。 (6) 薄膜的剛性:依AS TM D 8 82以測定楊式模量。而依 此作爲剛性的指標之1。 (7) MFR(熔融流率):依JISK72 10表1之條件14以測定 樹脂的熔融流率=(單位:gMO分) _ 2 8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 297公釐) -----------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258 6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五、發明説明(糾) (8) 薄膜延展性:對於依膨脹法所製造出之薄膜的軸方 向(長方向)與機械流動方向(寬方向),在流動方向係每 1 Ocm間隔使周刻度計(商品名)以測定厚度,在軸方向係 對於5 0 m長度之每1 m間隔測定厚度。對各個所得的軸方 向及流動方向的厚度分別算出其標準偏差値,依雨方之標 準偏差値是否在以下的範圍基準內以判別出是否合格》若 標準偏差値越小則延展性越好。 延展性基準 〇:軸方向及流動方向的厚度之標準偏差値皆爲ί 5% X :軸方向及流動方向的厚度之標準偏差値之任一者 爲5 %以上 (9) 薄膜的耐衝擊性:依ASTM D 781以測定其衝擊強 度。 (1 〇)縮頸長:以金屣尺所測出之Τ楔開口長與所得薄膜 的軸方向長之差値(單位:mm)。縮頸長越小則縮頸現象 越少,而呈現均一厚度之薄膜的製品幅寬會變多。爲了判 別聚丙烯組成物之效果,故將T模的唇型開口幅寬設爲一 定條件(1.0mm)。 (11)生產性:除了延展性與縮頸長之測定項目以舛,同 時加入外觀的基準,亦即依製品薄膜是否形成透明性不均 (濁度値(Haze : ASTMD 1 003)變化2%以上)之基準以判 斷外觀之良否。特別是基於淸掃輥子之轉印而產生透明性 不均之場合,濁度値將會產生3%以上的變動,故透明性 不均的基準係作爲淸掃輥子的轉印標記之發生基準1 _____ 2 9___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 ---------t.------ΐ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686 A7 B7_ 五、發明説明(d ) (12)外観基準 〇:未發生透明不均·皺紋•未熔融物•淸掃輥子的 轉印標記 X :發生透明不均♦皺紋·未熔融物‘淸掃輥子的轉 印標記等中之任1者以上 (13)生產性:依下述之等級以進行評價。
延離 夕廢基準 7 〇 40未滿 〇 6 〇 40以上1〇〇未滿 〇 5 〇 100灿 〇 4 〇 40未滿 X 3 〇 40以上 X 2 X 40未滿 X 1 X 40以上 X 所謂之高生產性爲等級6以上,而以等級7爲更佳。 寊施例1 (1)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之調製 於附有携拌機之不鏽鋼製度應器中,將癸烷0.3升, 無水氯化鎂48g、原鈦酸正丁酯170g及2-乙基-1-己醇195g 混合,一面攪拌,一面以Γ30 °C加熱1小時,促其溶解, 形成均一之溶液。將此均一溶液加溫於70 °C,在攪拌下 添加鄰苯二甲酸二異丁基1 8g,在經過1小時後,將四氯 化矽52〇g以2.5小時添加之,析出固體,再以70 t:加熱 保持1小時。將困體由溶液分離,以己烷予以洗淨,獲得 固體生成物。 將固體生成物之全量,以溶解於1,2-二氯乙烷1.5升 之四氯化鈦1.5升混合,而後再添加鄰苯二甲酸異丁酯 3 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I H 裝 ! [ ~~訂 ,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負Η消費合作社印U 45 258 6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β) 3 0g,在攪拌下令其於100 t下反應二小時後,在同溫度 下以傾析除去液相部份,再添加1,2-二氯乙烷1.5升及四 氯化鈦I.5升,在100 t下攪拌保持2小時,再以己烷疣 淨乾燥,獲得含鈦2.8重量之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過渡 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 (_2)預活性觸媒之調製 將內容積5升之附有傾斜攪拌葉片之不鏽鋼製反應 器,以氮氣置換後,在將正己烷2.8升、三乙基鋁(有機金 靥化合物(AL1)4毫莫耳及前項所調整之含鈦載持型觸媒 成份9.〇g(鈦原子換算5.26毫莫耳)添加後,在反應器內的 溫度保持20 t、反應器內的壓力維持0.59MPa下,連續 地將乙稀撰給至反應器內,以進行預活性化聚合。 另外,將以同一條件實施之預聚合所生成之聚合物分 析結果發現,相對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lg,係存在有聚 合物2.〇g,且該聚合物在I35 °c萘滿中所測定的固有粘度 [卩 T2]係 6dl/g。 將內容積500升之附有攪拌機的不鏽鋼製聚合器以 氮氣置換後,在20 3C下將正己烷240升、三乙基鋁(有機 金屬化合物(AL2)78〇毫莫耳、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電 子給予體(E2))78毫莫耳及上述獲得之預活性化觸媒漿液 的W2量投入聚合器內。而後,將氫5 5升導入聚合器內, 在昇溫至70 t之後,在聚合溫度70 之條件下,將聚合 器內之氣相部壓力保持於0.79MPa,一面將丙烯連續洪給 於聚合器內2小時,實施丙烯之正式聚合。 ____3J____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 297公釐) ~ —— Γ I^衣 n ^ I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镇寫本頁〕 5 258 β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π ) 聚合時間經過後,將甲醇1升導入聚合器內,在70 °C下實施1 5分鐘之觸媒失活反應。接著,在排出未反應 反應氣體後,實施溶媒分離、聚合物之乾燥,獲得固有粘 度u r]爲1.97dl/g之聚合物40 1 kg。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 之聚丙烯粉末爲通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末 爲 0. 1 % 〇 所得之聚合物,相當於(a)成份之源於預活性化聚合 的聚乙烯(A)含有率0.008重量•之聚丙烯組成物,(b)成 份之聚丙烯的固有粘度[?? P]爲1.97dl/g。 相對所獲得之聚丙烯組成物1〇〇重量份,加入四-[甲 烯-3-(3 f,5’-二-特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0.1重量 份、硬脂酸鈣0.1重量份、平均粒徑1.7 μ m之矽石0.25 重量份、及芥酸醯胺0.10重量份,使用亨雪爾混合器實 施混合2分鐘,將混合物以螺旋徑65mm之擠壓造粒機以 230 °C+造粒,形成九粒。就九粒之各種物性評估測定,發 現其MFR爲4.5g/10分,結晶化溫度爲122.5 °C。 對於所得之九粒,使用螺旋直徑110mm、T模開口 長Ira、唇型開□幅寬l.〇mm之單層T模裝置,在熔融溫 度250 aC、用以通過冷卻輥子的水之水溫爲20 °C下,以 2〇Om/min之速度生產出厚1 5 // m之無延伸薄膜。薄膜生 產時之冷卻輥子溫度爲40 t:,所得薄膜的生產性等級爲 等級“7”。此薄膜及組成物之特性係顯示於表1中。 又使用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以對所得之九粒進 行觀察。該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之観察係如下所述 32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公釐) ---------¾------I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埗寫本頁) A7 d5 25B 6 B7 五、發明説明(3丨) 般。首先將丸粒狀之試料,以設定在溫度200 _'C下之熱壓 板預熱3分後,在50kg/cm2之加壓下令其固化,以製作出 厚lmm之扳狀試驗片,該試驗片係,經施加修整後,爲 了在TEM観察時賦予對比起見而藉甶來自RuO,水溶液之 蒸氣以進行電子染色,1^11〇4水溶液係,將NaI04(和光純 藥工業製,特級)〇.6g與RUC13 · ηΗ20(和光純薬工業 製)0.1g溶解於純水10ml中以製作出。試驗片係和Rii04 水溶液一起放在密閉容器內*在室溫下放置48小時以進 行染色。又雖然在本發明中係藉由來自水溶液的蒸氣以進 行染色,但爲了得出相同的效果,亦可在Ru〇4水溶液中、 或藉由來自Rti〇4結晶之昇華氣體以進行染色。染色完成 後之試料係,使用日本微切片機公司製之超微切片機(使 用刃角45 °之鑽石切刀)以實施切片,而得岀厚約80nm 之超薄切片。使用日本電子(株)製之JEM-100CX型TEM, 而在加速電壓l〇〇kV下觀察該超薄切片試料。 圖1係顯示將前述TEM下觀察出者放大75000倍之照 片。由圖1可明顯地看出,本實施例之聚合物係,其中微 分散有數平均粒子直徑約70ηηι之聚乙烯。又亦可觀察 出,該聚乙烯係具有薄片構造。 爲了使得圖1之照片更容易理解,圖2係加入有說明 之圖形。其中係加入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九粒及薄片構造之 說明。依此圖形可考慮成聚乙烯與聚丙烯的分子間會產生 相互作用,基於此,將可得氐優異的剛性,而在薄膜製膜 時不致發生淸掃輥子的標記,且完全不會產生縮頸現象, ____33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UI0X297公釐) — -----.----¾------1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夬榡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45 258 6 A7 B7 五、發明説明(P ) 如此即可達成高生產性。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中,除了將使用乙烯之預活性化聚合燦件 變化以變化聚乙烯(A)之生成量外,其他條件皆與實施例1 中相同而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所得聚丙烯組成物之粉苯 性狀係,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之聚丙烯粉末爲0 · 〇7%、通 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末爲0.2%。 另外,將以同一條件實施之預聚合所生成之聚合物分 析結果發現,相對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lg,係存在有聚 合物l.〇g,且該聚合物在135 °C秦滿中所測定的固有粘度 [7? T2]係 13dl/g。 將此聚丙烯組成物與實施例1相同般之九粒化,並在 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膜條件下進行薄膜的生產’所得薄膜 之生產性等級爲“6”級。將該薄膜之評價結果顯示於表1 中。 比較例1 在實施例1之(2)中,除了將使用乙烯之預活性化聚 合條件變化以變化聚乙烯(A)之固有粘度外,其他條p皆 與實施例1中相同而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 另外,將以同一條件實施之預聚合所生成之聚合物+分 析結果發現,相對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1 g ’係存在有% 合物2.0g,且該聚合物在135 °c #滿中所測定的固有粘度 [7? T2]係 20dl/g。 所得聚丙烯組成物的固有粘度[7 r]爲1.70d丨/gTt __34_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I) .裝 訂 經濟邡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258 6 A7 __B7 五、發明説明(ο ) 粉末性狀係,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之聚丙烯粉末爲 0· 06%、通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未爲().2%。 將此聚丙烯組成物與實施例1相同般之丸粒化,並在 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膜條件下進行薄膜的生產,所得薄膜 之生產性等級爲“ 5 ”鈒。將該薄膜之評價結杲顯示於表1 中〇 在實施例1之(2)中,除了取代使用乙烯之預活性化 聚合,而進行使用丙烯之預活性化外,其他條件皆與實施 例1中相同而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 另外,將以同一條件實施之預聚合所生成之聚合物分 析結果發現,相對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lg,係存在有聚 合物2.0g,且該聚合物在1 3 5 °c萘滿中所測定的固有粘度 [η T2]係 2dl/g。 所得聚丙烯組成物之粉末性狀係,殘存於4網目篩網 上之聚丙烯粉末爲〇.〇1%、通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 末爲0.0 5 %。 將此聚丙烯組成物與實施例1相同般之九粒化,並在 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膜條件下進行薄膜的生產,所得薄膜 之生產性等級爲“1”級《將該薄膜之評價結果顯示於表1 中。 比較例3 在實施例1之(2)中,除了未進行使用乙烯之預活性 化聚合以外,其他條件皆與實施例1中相同而製造出聚丙 ____3^5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扯衣------i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_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258 β at Β7 五、發明説明() 烯組成物。 所得聚丙烯組成物的固有粘度[卩r]爲2(ll/g下之粉末 性狀係,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之聚丙烯粉末爲0.7%、通 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末爲0.5%。將此聚丙烯組成物 與實施例1相同般之九粒化,並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膜 條件下進行薄膜的生產,所得薄膜之生產性等級爲“3” 級。將該薄膜之評價結果顯示於表1中。 又對於所得之聚合物九粒,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透 明型電子顯微鏡(TEM)以進行觀察。結果,比較例3般之 習知常用的聚丙烯係,由圖3之TEM照片及圖4之說明圇 可確認出並沒有微粒子的存在。 實施例3 除了進行以下般的聚合以取代實施例1之(3.)以外, 其他條件皆與實施例1相同。 (3)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聚丙烯之正式聚合) 將內容積500升之附有攪拌機的不鏽鋼製聚合器以 .氮氣置換後,在20°C下將正己烷240·升、三乙基鋁(有機 金屬化合物(AL2)780毫莫耳、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電 子給予體(E2〉)78毫莫耳及上述獲得之預活性化觸媒漿液 的I/2量投入聚合器內。而後,將氫55升導入聚合器內, 在昇溫至65 t之後,在聚合溫度65 ΐ:之條件下,將聚合 器內之氣相部壓力保持於0.79MPa,一面將丙烯連續供給 於聚合器內2小時,同時連續地供給1.3kg之乙烯以實施 丙烯-乙烯之共聚合。 ____3 6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見格(2】0X297公| }~~~ ----------装------tT------^ (請先閏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舄本頁) '^ 4 '^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A ) 所得聚丙烯組成物(乙烯含有量2.6 % )之粉未性狀 係1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之乙嫌-丙嫌共聚物粉末爲 0.3% '通過70網目篩網之乙烯-丙烯共聚物粉末爲 0.01% - 將此聚丙烯組成物與實施例1相同般之九粒化,益在 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膜條件下進行薄膜的生產.所得薄膜 之生產性等級爲“6”級。將該薄膜之評價結杲顯示於表1 中〇 比較例4 在實施例3之(2)中·除了取代使周乙烯之預活倥化 聚合,而進行使用丙烯之預活性化外,其他條件皆與寊施 例3中相同而製造出聚丙烯組成物。所得聚丙烯組成物(乙 烯含有量2.0%)之粉末性狀係,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之聚 丙烯粉末爲0.5%、通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末爲 0.01% = 將此聚丙烯組成物與實施例1相同般之九粒化,並在 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膜條件下進行薄膜的生產,所得薄膜 之生產性等級爲“1”級。將該薄膜之評價結果顯示於表1 中。 裝 .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移寫本頁) 表1 掛臟目 實施例 I 2 3 1 η 3 4 預雛化 聚乙烯A 固有粘度⑻(_ 聚丙稀 6 2 13 1 6 2 20 2 — — — i ____3 7 本紙乐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嫠) ㈣5湖·> Λ7 ‘ Β7 五、發明説明(4 ) 固有粘度[77](雨 — — - 一 2 — - 生成量㈣ — — — — 2 — 一 獅烯賊物 固挪度卜_ 1.97 L89 1.65 1.7 1.9 2 1.68 乙嫌含有量(邊) 0.008 0.004 2.6 0.006 一 - 2.5 MFR 45 5.4 7 3.9 5Λ 4.4 7,5 殘存於4網目箭網上的粉芣 0.05 0.07 0.3 0.06 0.01 0.1 0.8 (Wt%) 通過70網目缔網的粉末 0.1 0-2 0.01 0.2 0.05 0.5 5 (wt%) 透明_®χ%) 4.4 46 3.8 10.5 8 ό 5.2 剛性(楊氏_ 960 965 580 990 870 880 520 顾性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38 59 70 110 150 130 180 m 〇 〇 〇 X X X X 缝性等級 7 6 6 5 1 3 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為本頁) .裝. 實施例4〜6、比較例5 (1)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之調製 於附有攪拌機之不鏽鋼製反應器中1將癸院0·3升’ 無水氯化鎂4Sg、原鈦酸正丁酯170g及2-乙基-1-己醇195g 混合,一面攪拌,一面以1 30 °C加熱1小時,促其溶解, 彤成均一之溶液。將此均一溶液加溫於70 °C,在攪拌下 添加鄰苯二甲酸二異丁基1 8g,在經過1小時後,將四氯 化矽5 2 0 g以2.5小時添加之,析出固體,再以7 0 °C加熱 保持1小時。將固體由溶液分離,以己烷予以洗淨,獲得 固體生成物。 將固體生成物之全量,以溶解於1,2 -二氯乙烷1. 5升 之四氯化鈦1 · 5升混合,而後再添加鄰苯二甲酸異丁酯 36g,在攪拌下令其於100 °C下反應2小時後,在同溫度 __38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11 A5258 6 A7 ____B7_____ 五、發明説明(β ) 下以傾析除去液相部份,再添加I,2-二氯乙烷1.5升及四 氯化鈦1. 5升,在100 °C下攪拌保持2小時’再以己垸洗 淨乾燥,獲得含鈦2.8重童%之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過渡 金屬化合物觸媒成份)。 (2) 預活性觸媒之調製 將內容積5升之附有傾斜攪拌葉片之不鏽鋼製反應 器,以氮氣匱換後,在將正己烷2.8升、三乙塞鋁(有機金 屬化合物(AL 1)4毫莫耳及前項所調整之含鈦載持型觸媒 成份9.0g(鈦原子換算5.26毫莫耳)添加後,在反應器內的 溫度保持20°C、反應器內的壓力維持〇.5 9MPa下,連續 地將丙烯供給至反應器內,以進行預活性化聚合。 另外,將以同一條件實施之預聚合所生成之聚合物分 析結果發現,相對含鈦載持型觸媒成份lg,係存在有聚 合物2.0g,且該聚合物在135 t義滿中所測定的固有粘度 [7/ T2]係 6dl/g。 反應時間終了後,將未反應之丙烯排放至反應器外, 並以氮氣置換反應器內的氣相部1次,如此以得a正式聚 合用之預活性化觸媒漿液β (3) 聚丙烯及聚烯煙組成物之製造 將內容積500升之附有攪拌機的不鏽鋼製聚合器以 氮氣置換後,在20 °C下將正己烷240升、三乙基鋁(有機 金屬化合物(AL2)7 8 0毫莫耳、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電 子給予體(E2))78毫莫耳及上述獲得之預活性化觸媒漿液 的1/2量投入聚合器內。而後*將氫55升導入聚合器內, _〇___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奶)八4规格(210/297公埯) ---------^------1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5 258 6 A 7 37 五、發明説明(0 ) 在昇溫至70 aC之後,在聚合溫度70 t之條怦下’將聚合 器內之氣相部壓力保持於’連續地將丙烯供給至 反應器內2小時,以進行丙烯之正式聚合。 聚合時間經過後,將甲醇1升導入聚合器內,在70 t下實施1 5分鐘之觸媒失活反應。接著,在排出耒反應 反應氣體後,實施溶媒分離、聚合物之乾燥,獲得固有粘 度[7/ r]爲i.97dl/g之聚合物4〇.lkg。殘存於4網目篩網上 之聚丙烯粉末爲〇.〇5%,通過70網目篩網之聚丙烯粉末 爲 0 · 1 %。 (4)聚乙烯(C)之配合 對於該聚丙烯粉末,依照表2所示之組成比以添加密 度 0.956g/cm3' 熔融流率(190°C : 21.18n>18g/10miti 之聚 乙烯丸粒,又對於該組成物100重量份,加入四-[甲烯-3-(3’,5’·二-特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0.1重量 份、硬脂酸鈣0」重量份、平均粒徑I.7 # m之矽石0.25 重量份、及芥酸醯胺〇.1〇重量份,使用亨雪爾混合器實 施混合2分鐘,將混合物以螺旋徑65mm之擠壓造粒機以 230 °C造粒,形成九粒, 對於所得之九粒,使甩螺旋直徑〗、T模開口 長lm、唇型開口幅寬1.0mm之單層T模裝置,在溶融温 度250 °C、用以通過冷卻輥子的水之水溫爲20 t下,以 200m/min之速度生產出厚25 a m之無延伸薄膜。薄膜生 產時之冷卻輥子溫度爲40 °C,此薄膜及組成物之特性係 顯示於表2中。 _40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屯鬩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訂 •ί» ¢-¾ ::: 3 〇 Λ 7 Β7 五、發明説明(θ ) 表2 測綱目 贸施例 ! 比翻 4 5 6 5 耐· 聚乙烯A 固有勒度[/?Kd3/g) 6 ό 6 6 条(注 1) 0.00796 0.00736 0.007992 0.08 聚丙烯 固擁度m(d!/g) 1.97 1.97 1.97 1.97 »b驻 1) 99.49204 91.99264 99.892008 99.992 聚纖_賊物之特注 4.5 5.4 7 殘存於4網目 0.05 0.05 0.05 0.05 (wt%) 通過兀網目筛網的汾末(wt%) 0.1 0.1 0.1 0.1 聚乙稀(C) 密度fe/cm7) 0^56 0.956 0.950 - 繊比駐1) 0.5 8 0.1 — 聚嫌烴(祕之特性 MFR 8 8.5 8 8 薄騰& 透明性觸獻%) 4.4 4.6 3,8 剛性(楊^ 960 965 580 顧性 〇 0 〇 38 59 70 m 〇 〇 〇 牛连性等級 7 6 6 -----:----落! (請先M请背ώ之注意事項存填弈本頁) 訂 涑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注1 :占聚烯烴U + b + c)所構成的組成物中之組成比(wt%) 又對於所得之實施例4之聚合物丸粒,與寊施例1相 同般之使用透明型電子顯微鏡(TEM)以進行觀察。圖5係 顯示將前述TEM下觀察出者放大75000倍之照片。由圖5 可明顯地看出,本實施例之聚合物係,其中微分散有數平 均粒子直徑約1 〇nm〜70 nm之聚乙嫌。又亦可觀察出’該 聚乙烯係具有薄片構造。 _____41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l〇X29M't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5258 6 A7 B7 五、發明説明(P ) 爲了使得圖1之照片更容易理解,圖2係加入有說明 之圖形。其中係加入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九粒及薄片構造之 說明。依此圖形可考慮成聚乙烯與聚丙烯的分子間會產生 相互作用,基於此,將可得出優異的剛性,而在薄膜製膜 時不致發生淸掃輥子的標記,且完全不會產生縮頸現象, 如此即可達成高生產性》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聚丙烯組成物係,可得出 透明性及剛性優異的薄膜,且在薄膜製膜時不致發生淸掃 輥子標記,又完全不致產生薄膜縮頸現象而展現極高的生 產性。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將本發明的實施例1所得之聚丙烯組成物 在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下觀察出者放大7 5000倍之照 片。 圖2係爲了使得圖1之照片更容易理解,而加入說明 之圖形。 圖3係顯示依比較例3所得之習知的聚丙烯之TEM照 片。 圍4係用以說明圖3的照片之說明圖,顯示岀益沒有 粒子存在。 圖5係顯示將本發明的實施例4所得之聚丙烯組成物 在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下觀察出者放大75000倍之照 片。 圖6係爲了使得圖5之照片更容易理解,而加入說明 _42 _ ( CNS ) Λ4^ ( 210X:97^f ) '~~ ---------坤衣------IT-------^ (請先閱請背vg之注意事項再填蔣本頁) 五、發明説明(斗丨 之圖形。 A7 B7 . 訂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丨彡.ir本頁) 經濟部t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OX 297公釐)

Claims (1)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8611116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1. 一種聚丙烯組成物*係 (a) 含有0.001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之在135°C萘滿 中測定之固有粘度UE]爲0.01dl/g~15dl/g之聚乙烯; (b) 含有100重量份之含丙烯聚合單位5CM00wt%之聚烯 烴: (c) 且前述聚乙烯係以數平均粒子直徑lnm以上5000nm以 下範圍的微粒子形態微分散在含丙烯聚合單位50~1 OOwt%之 聚烯烴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聚乙嫌之數平均粒子直徑在10nm以上500nm以下的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 > 其中1 聚丙烯組成物在135 °C的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7? E]在 0.2dl/g以上15dl/g以下的範圍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含丙烯聚合單位50~100wt%之聚烯烴乃是,聚丙烯均聚物、 或乙烯含量0.05重量%以上3重量%以下之乙烯-丙烯共聚 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聚乙烯U)之密度在0.93g/cm3以上0.960g/cm3以下之範圍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a)成分之聚乙嫌在0,04重量份以上1〇重量份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a)成分之聚乙烯在〇.〇1重量份以上〇.〇5重量份以下。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着) ----------^------1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育) 六、申請專利範圍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a)成分之聚乙烯在0.004重量份以上0.05重量份以下》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蟥寫本頁)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其中, (a)成分之聚乙烯在0.05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 10. —種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在0.001重量份以 上10重量份以下預活性化觸媒的存在下*將100重量份之含 丙烯50~l00wt%之烯烴施以聚合,而使得聚乙烯微分散在聚 烯烴組成物中: 該預活性化觸媒係由:聚烯烴製造用觸媒、及相對過渡 金屬原子U爲0.01〜5000g之在135°C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 [A]爲 0.(Hdl/g~15dl/g 之聚乙烯(A)、所構成; 經濟部智慧財是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焚 該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係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合 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丨莫耳爲0.01〜1 000莫耳之 擇自有機鋰化合物、有機鈉化合物、有機鎂化合物、有機鋅 化合物、有機鋁化合物所構成群之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 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擇自醚類、醇類、 酯類、醛類、脂肪酸類,酮類、谓類、胺類、醯胺類'尿素、 硫脲類、異氰酸酯類、偶氮化合物、膦類、磷酸酯類、硫化 氫、硫醚類、新醇類,矽烷醇類、有機矽化合物所構成群之 電子給予體(EI)的組合所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0項所述之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前述聚乙烯係以數平均粒子直徑lnm以上5000nm 以下範圍的微粒子形態微分散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 2 本紙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揲率(CNS ) Α4说格(210Χ297公釐) 4S25B 6 as C8 ___ 0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方法,其中,聚乙烯之數平均粒子直徑在10nm以上500nm以 下的範圍內》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聚烯烴組成物在135°C的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 U E]在0_2dl/g以上15dl/g以下的範圍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含聚丙烯之聚烯烴乃是,聚丙烯均聚物、或乙 烯含量0.05重量%以上3重量%以下之乙烯-丙烯共聚物。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聚乙烯⑷之密度係在0.93g/cm1以上0.960g/cm5 以下之範圍內》 經濟部智慧財是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6. —種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之製造方法,在由至少 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臞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 莫耳爲0.01〜1000莫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 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 合物(AL1)、及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電子 給予體(E1)的組合所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 令烯烴預活性化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以相對過渡金屬 原子lg生成0.01〜5000g之在135°C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 A]爲0.01dl/g〜15dl/g之聚乙烯(A);藉此以將前述聚乙烯(A) 載持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17. —種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係由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 觸媒、有機金屬化合物(AL2)、及電子給予體(E2)所構成; 該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係藉由以下的方法以製造 1 4 5 258 6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出: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 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01〜1000莫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 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 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相對過渡金靨原子1莫耳爲0 〜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合所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 觸媒之存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 驟,以相對過渡金屬原子lg生成0.01〜5000g之在1351萘滿 中測定之固有粘度UA]爲0.01dl/g〜15dl/g之聚乙烯(A),藉此 以將前述聚乙烯(A)載持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L2)係,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i 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 機金屬化合物,且與預活性化觸媒所含之有機金屬化合物 (AL1)合計量係相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 0.05〜5000莫耳:
    該電子給予體(E2),與電子給予體(E1)之合計量係相對 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3000莫耳。 18. —種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 項所述之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的存在下,製造出在135t 中測定之固有粘度[/? A]爲O.Oldl/g〜15dl/g之聚丙烯。 經濟部智总財是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寫本頁) 19. 一種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在預活性化觸媒的存 在下,製造出聚丙烯,並將前述聚丙烯與聚乙烯施以熔融混 練: 該預活性化觸媒係由:聚烯烴製造用觸媒、及相對過渡 金屬原子lg爲0.01〜5000g之在135°C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窣(CNS) A4規冰(210X297公釐) 45258 β Α8 Β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7?八]爲0.01dl/g~15dl/g之聚丙烯(A)、所構成; 該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係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 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01〜1000莫 耳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 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相對過 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合所 構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聚丙烯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前述預活性化觸媒係使用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 觸媒; 該預活性化觸媒係,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 合物觸媒成分、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01〜1000莫耳 之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族、第2族、第U族及第13 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相對過 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1)的組合所 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聚 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驟,以相對過渡金屬原子lg生成0.01〜 5000g之在135 °C萘滿中測定之固有粘度[A]爲 0.01(11/2〜15£11^之聚丙烯,藉此以將前述聚丙烯載持在過渡金 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21. —種聚烯烴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在由烯烴聚合用預活 性化觸媒、有機金屬化合物(AL2)、及電子給予體(E2)所構成 之烯烴正式聚合用觸媒的存在下,製造出在135°C的萘滿中測 定之固有粘度[τ?Ρ]在0.01dl/g〜15dl/g的範圍內之聚丙烯後, 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瓦)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围國家標準(CNS) A#規格(21〇Χ297公釐) A8 BS C8 D8 9 58 6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將前述聚丙烯與聚乙烯施以熔融混練: 該烯烴聚合用預活性化觸媒係藉由以下的方法以製造 出:在由至少含鈦化合物之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相對 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0丨〜〖000莫耳之擇自週期表(丨991年 版)第丨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 屬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L1)、及相對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 〜500莫耳之電子給予體(EI)的組合所構成之聚烯烴製造用 觸媒之存在下,進行令烯烴預活性化聚合之預活性化聚合步 驟,以相對過渡金屬原子lg生成0.01〜5 000g之在135°C萘滿 中測定之固有粘度U A]爲0.01dl/g~15dl/g之聚乙烯(A),藉此 以將前述聚乙烯(A)載持在過渡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上; 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L2)係,擇自週期表(1991年版)第1 族、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所構成的金屬群之金屬的有 機金屬化合物,且與預活性化觸媒所含之有機金屬化合物 (AL1)合計量係相對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 0.05〜5000莫耳: 該電子給予體(E2),與電子給予體(E1)之合計量係相對 預活性化觸媒中之過渡金屬原子1莫耳爲0〜3000莫耳。 ---------裝------訂------朿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項再if爲本頁) 經濟部智总財產局興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本纸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车(CNS) A4洗格(210X 297公釐)
TW086111168A 1996-08-09 1997-08-05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TW45258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758296 1996-08-09
JP32223896 1996-1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52586B true TW452586B (en) 2001-09-01

Family

ID=2652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6111168A TW452586B (en) 1996-08-09 1997-08-05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531551B2 (zh)
EP (1) EP0918068B1 (zh)
KR (1) KR100296264B1 (zh)
CN (1) CN1128841C (zh)
AU (1) AU3783597A (zh)
DE (1) DE69732033T2 (zh)
ID (1) ID18244A (zh)
TW (1) TW452586B (zh)
WO (1) WO1998006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3497B2 (ja) * 2001-06-27 2007-11-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組成物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ム
AU2003263188A1 (en) * 2002-07-24 2004-02-16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At least two-stage process for preparing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US7837667B2 (en) * 2004-09-09 2010-11-23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hydration system with abnormal condition sensing
US11213621B2 (en) 2004-09-09 2022-01-04 Reprieve Cardiovascular, Inc. Fluid therapy method
US20080027409A1 (en) * 2004-09-09 2008-01-31 Rudko Robert I Patient hydration/fluid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758563B2 (en) * 2004-09-09 2010-07-20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hydration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dministration of a diuretic
US7938817B2 (en) * 2004-09-09 2011-05-10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hyd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727222B2 (en) * 2004-09-09 2010-06-01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hydration system with taper down feature
US7736354B2 (en) * 2004-09-09 2010-06-15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hydration system with hydration state detection
US7758562B2 (en) * 2004-09-09 2010-07-20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hydration system with a redundant monitoring of hydration fluid infusion
US9187610B2 (en) * 2004-10-27 2015-11-1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foamed article produced therefrom
US20070088333A1 (en) * 2005-10-13 2007-04-19 G&L Consulting,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fusing an osmotic solute into a patient and providing feedback control of the infusing rate
US8075513B2 (en) * 2006-10-13 2011-12-13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Patient connection system for a balance hydration unit
JP5374918B2 (ja) * 2007-05-18 2013-12-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5374919B2 (ja) * 2007-05-18 2013-12-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2009001780A (ja) * 2007-05-18 2009-01-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US10045734B2 (en) 2009-01-28 2018-08-14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Fluid replacement device
US9018310B2 (en) * 2009-04-06 2015-04-28 Polyone Designed Structures And Solutions Llc Polymer blend composition for automotive flooring applications
WO2013004804A1 (en) 2011-07-07 2013-01-10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EP3119284B1 (en) 2014-03-17 2022-04-20 PLC Medical Systems, Inc. Fluid therapy system
CN115368675B (zh) * 2022-09-19 2024-03-29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等离子处理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7402B2 (ja) 1976-02-13 1983-10-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成形用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法
JPS52136247A (en) 1976-05-12 1977-11-14 Sumitomo Chem Co Ltd Polypropylene sheet
JPS5765738A (en) 1980-10-07 1982-04-2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thermoforming resin sheet obtained therefrom
GB2114581B (en) 1981-12-17 1985-08-14 Chisso Corp Ziegler catalyst for producing polypropylene
JPS60212443A (ja) * 1984-04-09 1985-10-24 Toa Nenryo Kogyo Kk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S60228504A (ja) * 1984-04-26 1985-11-13 Sumitomo Chem Co Ltd 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62776B2 (ja) 1984-12-21 1994-01-12 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の製造方法
JP2637076B2 (ja) * 1986-07-21 1997-08-06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 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ブロツク共重合体の製法
MY103793A (en) 1987-11-05 1993-09-30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US5382631A (en) 1988-09-30 1995-01-17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Linear ethylene interpolymer blends of interpolymers having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and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s
JPH02135243A (ja) * 1988-11-16 1990-05-24 Sumitomo Chem Co Ltd 高剛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H0717710B2 (ja) 1989-05-19 1995-03-01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988942B2 (ja) 1989-07-18 1999-12-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架橋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JP3023382B2 (ja) 1990-03-06 2000-03-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2952695B2 (ja) 1990-09-04 1999-09-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立体規則性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CA2068939C (en) 1991-05-20 1996-04-09 Takashi Ueda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a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JP3195430B2 (ja) * 1991-08-14 2001-08-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
TW248565B (zh) * 1991-08-14 1995-06-01 Mitsui Petroleum Chemicals Industry Co
JPH0565373A (ja) 1991-09-06 1993-03-19 Nippon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エチレン組成物
JP3111652B2 (ja) * 1992-06-30 2000-11-27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及びそのフィルム
EP0579510A3 (en) 1992-07-17 1994-08-24 Mitsubishi Chem Ind Propylene polymer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H06184371A (ja) * 1992-12-21 1994-07-05 Chisso Corp プロピレン重合体製延伸フィルム
EP0812854B2 (en) 1993-06-07 2011-04-20 Mitsui Chemicals, Inc. Novel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mprising said compound, proces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using said catalyst and propylene homo- and copolymer
JP4024295B2 (ja) 1994-04-11 2007-12-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JP3385099B2 (ja) 1994-06-15 2003-03-1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JPH08217928A (ja) 1995-02-16 1996-08-27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シンジオタクチック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217816A (ja) * 1995-02-16 1996-08-27 Mitsui Toatsu Chem Inc 立体規則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の製造方法
JPH08217889A (ja) * 1995-02-17 1996-08-27 Tokuyama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シートおよび容器
SG64939A1 (en) 1995-07-17 2002-02-19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process for preparing olefin polymer, and olefin polymer
WO1997014725A1 (fr) 1995-10-18 1997-04-24 Chisso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de (co)polymere d'olefine, procede de production, catalyseur de (co)polymerisation de l'olefin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 catalyseur
US6437048B1 (en) 1995-12-01 2002-08-20 Chisso Corporation Molded resin articles
JP3697322B2 (ja) 1996-06-28 2005-09-21 日本原子力研究所 改質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00029909A (ko) 2000-05-25
EP0918068B1 (en) 2004-12-22
EP0918068A1 (en) 1999-05-26
CN1128841C (zh) 2003-11-26
DE69732033D1 (de) 2005-01-27
US20010053831A1 (en) 2001-12-20
DE69732033T2 (de) 2005-12-22
CN1227582A (zh) 1999-09-01
AU3783597A (en) 1998-03-06
EP0918068A4 (en) 1999-11-03
KR100296264B1 (ko) 2001-09-22
US6531551B2 (en) 2003-03-11
ID18244A (id) 1998-03-19
WO1998006781A1 (fr) 1998-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52586B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KR950010116B1 (ko) 에틸렌/펜텐-1 공중합체 조성물 및 그의 용도
TW505677B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and the prepa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S58104907A (ja) 高剛性成形品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の製造方法
JP2007262336A (ja) 極性基を有すプロピレン系共重合体又はその組成物を用いた印刷用成形品
JP2008115321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ランダム共重合体、それを含む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212219A (ja) α−オレフィンの単独又は共重合方法
JP7257522B2 (ja) 非発泡シートおよび容器
JPS6043848B2 (ja) 軟質樹脂およびその製法
KR950005510B1 (ko) 에틸렌/펜텐- 1 공중합체 조성물
EP4048730A1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3279654B2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粒子
JP2855459B2 (ja) エチレン重合体組成物
JP2657666B2 (ja)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チタン触媒成分の製造方法
JP3686456B2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および該重合体を用いた中空成形体
JP2562947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用途
JP2008163225A (ja) 隠蔽性良好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発泡フイルム
JPH10231369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延伸フィルム
WO2023248727A1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7292022A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JP5651408B2 (ja)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又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195429B2 (ja) 延伸フィルム
JPH02102243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品
JPH02129247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法および成形品
JP2021025015A (ja) 射出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