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15502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15502B
TW315502B TW085115002A TW85115002A TW315502B TW 315502 B TW315502 B TW 315502B TW 085115002 A TW085115002 A TW 085115002A TW 85115002 A TW85115002 A TW 85115002A TW 315502 B TW315502 B TW 3155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or
base
pol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5115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15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155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234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BJT]
    • H01L29/66272Silicon 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0Bipolar devices
    • H01L29/72Transistor-type devices, i.e. able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applied control signals
    • H01L29/73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 H01L29/732Vertical transistors
    • H01L29/7322Vertical transistors having emitter-base and base-collector junctions leaving at the same surface of the body, e.g. planar transis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Description

315502 A7 B7_ 五、發明説明(1 ) 翳明背暑 發明領诚 本發明像鼴於一種半萼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是 以自行配向方式製造之雙極性電晶體及製造如此電晶體 之方法。 相鼸抟銜說明 對於最近正要改善以具有較高性能的LSI (大型積體 電路),雙極性電晶體需要有較高的性能,尤其,雙極 性電晶體需要有較高的操作速率,為了完成此一要求, 雙極性電晶體之材料要降低寄生電#且/或寄生電阻, 各種不同的自行配向技術已提出,但是同時製造雙極性 電晶體之方法會更複雜,而且也會增加製造步驟數。. 、以下參考第1A到1F圖說明習知之以自行配向方式製造 雙極性電晶體之方法。 .
如第1A圖所示,在p型半導體基極14之設定區形成一 η型埋層2,在半導體基板14上成長n型磊晶層1,然後 ,形成界定在形成的半導體元件之間的區域之溝纏式隔 離區I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然後,在産生之結果上澱積一二氧化矽膜4 ,及根據 要形成基極和射極區域之徹影技術在二氣化矽膜4中形 成開口 BE,然後在此開口 BE中形成二氧化矽膜4a,此二 氧化矽膜4a比第一次形成之二氣化矽膜4薄,然後,根 據要形成集極電極區域之微影技術形成開口 C,如第1 B 圖所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其次,如第1C圖所示,利用化學氣相澱積法(CVD)在 所有産生的結果上澱積一多晶矽膜5,然後,在利用微 影技術所選擇之區域完成離子佈植,明確地説,將P型 雜質之一的硼(B)植入要形成基極之ώ域,而將η型雜 質之一的磷(Ρ)植入要形成.集極電極之區域,如第1C圖 所示,然後,完成徹影技術和蝕刻移去在要形成基極/ 射極和集極電極區域之其他1域的多晶矽膜5,換言之 ,現在只有在要形成基極/射極和集極電極區域存有多 晶矽膜5,然後,將半導體基板作熱退火,使多晶矽層 5中之磷擴散進入要形成集極電極Β域的η型埋層2, 如此,如第1D圖所示,形成一集。 然後,利用CVD在産生之結果土澱積一氮化矽膜7,及 如第1E圖所示,形成一開口 7a,使得在要形成基極之區 域畢露出薄二氧化矽膜4a,然後,用弱氫氟酸蝕刻除去 該薄二氧化矽膜4a之暴露部分和恰好位在多晶矽膜5端 黏之下的部分二氯化矽膜4a,以在多晶矽膜5之下形成 下切中空部分,然後,利用CVD在開口 7a中澱積一多晶 矽膜8,使填谋該下切中空部,然後,蝕刻該澱積之多 晶矽膜8,使共有在下切中空部分存有多晶矽膜8。 然後,將硼離子通過開口 7a植入磊晶層‘1,接箸再作 熱退火,因此在磊晶層1中形成基極區11,然後,在産 生之結果上澱積一絶緣膜9,再作非等向性蝕刻,使只 有在該開口 7a之内側壁上存在有絶緣膜9,然後,如第 1F画所示,在産生之結果上形成一 η型多晶矽膜10,’再 -4 -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规格(210Χ297公釐) ------;--^--^裝—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315502 A7 B7 · 五'、發明説明(3 ) 将其製作成覆蓋開口 7a之圔案,然後,將半導體基板作 熱退火,以使在η型多晶矽膜10中之雜質擴散進入該基 極區11而形成一射極區1 完成上述用以形成基極區1 1 之熱退火,使在多晶矽膜5中之p型雜質通過多晶矽膜 8擴散進入η型磊晶層1而形成外基極星1 2。 為了製造一雙極性電晶體,在形成元件隔離區3之後 ,上述之習知方法需要完成7値徹影製程之步驟:0)首 先是在二氣化矽膜4中要形成基極/射極之區域形成開 口 BE; ¢)第二是在二氧化矽膜4中要形成集極電極之區 域形成開口 C; (3)第三是在要形成基極電極之區域完成 將P型雜質離子植入多晶矽膜5;⑷第四是在要形成集 棰電極6之區域完成將η型雜質離子植入多晶矽膜5; ⑸第五是製作多晶矽膜5之圖案;钧第六是形成通過氪 化矽膜7和多晶矽膜5之基極開口 7 a ;及⑺第七是製作 多晶矽膜10之圖案。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如上所述,習知以自行配向方式製造雙極性電晶體之 方法需要完成許多的徹影製程步驟,其增加在製造雙極 性電晶體期間之製造步驟數和長度,此外,製造步驟數 之增加會伴隨著降低製造良率和增加製造成本的間題。 發明槪抹 本發明之目的偽提供一種利用自行配向之方法不用犧 牲雙極性電晶體之高g能而能減少徹影製程步驟數,使降 低製造步驟數和增加製造良率之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 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本發明之一觀點中,提供一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法 ,包含之步驟為:U)在半導體基板中,部分地形成第 一導電型埋層,且在該埋層之上也形成第一導電型磊晶層 ,(M利用將第一導電型雜質引入該磊晶層,在磊晶層 中形成一集極區,所以該集極區到達該埋層,(c)在該 磊晶層之上形成一絶緣膜,(d)在該絶緣膜之上形成一 第二導電型雜質摻雜之多晶矽膜,(e)將此多晶矽膜製 作成圖案,以形成一基極電極,(f)在基極電極和絶緣 膜之上形成一層間絶緣膜,(g)將層間絶緣膜和基極電 極製作成画案,以在要形成基極區之.區域形成一基極開 口和在集極區之上形成一集極開口, (h)邊緣蝕刻位在 基極電極之下的絶緣膜部分,以在絶緣膜中形成下切中 空部分,(i)用多晶矽镇ώ該下切中空部分,(j)在磊晶 層中,將第二導電型雜質通過基極開口引入磊晶層而形 成一基極區,(k)在基極和集極開口的内壁上形成絶緣 側壁,(1)在産生之結果上形成一第二導電型雜質摻雜 之多晶矽膜,及(m)將第二導電型雜質摻雜之多晶矽膜 製作成圖案,以形成射極電極和集極電極。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C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人 在上述之方法中,步驟(j)可在步驟(g)和(h)之間完 成。 上述之方法尚可包含(η)在該集極區上形成一模擬電 極之步驟,步驟(η )傷與步驟(e )同時完成。· 在步驟(c)中,形成之絶緣膜最好比其他在要形成基 極電極和集極電極區域之部分薄,位在集極區之上絶緣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膜的較薄部分最好位在集極開口之中。 進一步地,提供一種製造具有以自行與在要形成基極 區之基極開口配向方式形成的基極區和射極區之半導體 元件的方法,至少包含’之步驟為:U)在半導體基板上 澱積絶錄膜之前,在半導體基板中形成一集極區,及(M 在欲形成集極電極之區域舆在欲形成射極電極之區域同 時形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Μ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a) 一半導體基板,(b)部分形成在該半導體基板中之第一 導電型埋層,(c) 一形成在該埋層之上的第一導電型半 導體層,(d)—形成在該半導體層中之第二導電型基極 區,(e)—形成在該半導體層中之集極區,此集極區到 達該埋層,(f) 一形成在該半導體層之上的層間絶緣膜 ,此層間絶緣膜由第一集極闊口和第一基極開口形成, (g)—形成在層間絶緣膜之下,而由大小與第一基極開 口相同旦舆第一基極開口對齊之第二基極開口形成之基 極電極,此基極電極與該基極區接觸,(h)—形成在第 一和第二基極開口之内壁上的第一絶_ «壁,(i) 一形 •成在該基極區表面上之第一導電型射極區,U)—形成 在該第一絶線側壁内側表面上之射極電極,此射極電極· 與該射極區接觸,(k) 一形成在該第一集極開口之内壁 上的第二絶緣側壁,及(1) 一形成在該第二絶緣側壁之 内表面上的集極電極,此集極電極與該射極B接觸。 該第二絶緣側壁最好與該第一絶緣側壁同時形成,而 -7 -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15502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6 ) 1 1 且 該 集 極 雷 極 最 好 與 該 射 極 電 極 同 時 形 成 〇 1 1 1 層 間 絶 緣 膜 可 設 計 成 fcb 其 他 在 要 形 成 基 極 電 極 和 集 極 1 電 極 之 區 域 的 部 分 薄 〇 /—、 請 ! 先 1 該 半 導 體 元 件 >ΙΛ m 可 包 含 形 成 在 層 間 絶 緣 膜 之 下 9 而 閲 1 1 由 大 小 與 第 集 極 開 相 同 且 與 第 一 集 極 開 口 配 向 之 第 背 面 1 I 之 二 集 極 開 P 形 成 的 模 擬 電 極 > 此 模 擬 電 極 設 計 成 與 栗 極 注 意 1 事 區 接 fm 觸 而 且 第 二 絶 緣 側 壁 覆 蓋 第 一 和 第 二 集 極 開 Π 之 項 [ 再 政 内 壁 〇 寫 本 根 據 本 發 明 上 面 之 敘 述 » 可 以 白 行 配 向 方 式 製 造 微 影 頁 S._^ 1 I 製 程 步 驟 數 比 傳 統 方 法 少 2 之 雙 極 性 電 晶' m > 因 此 本 1 1 發 明可以較少製造步驟數 製 造 比 習 知 方 法 有 效 高 製 造 良 1 率 和 較 低 成 本 之 雙 極 性 電 晶 鼷 〇 Ί Ίτ 由 下 面 參 考 附 圖 之 説 明 t 本 發 明 上 面 的 和 其 他 的 百 的 1 舆 優 點 特 擻 將 m 很 明 顯 > 其 中 在 所 有 圖 中 $ 相 似 之 參 考 | 文 字 表 示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部 分 〇 I 國 簡 沭 1 Λ I 第 1 A _到第 IF画為雙極性電晶體之横截面 bgr( 画 9 各 麵 表 示 製 造 一 雙 極 性 電 晶 體 之 習 知 方 法 的 各 步 驟 〇 第2 A圖到第 2 F圖為雙極性電晶 gjMr 麗 之 橫 截 面 圖 9 各 爾 表 1 1 示 1 根 據 本 發 明 第 實 施 例 兀 成 製 造 一 雙 極 性 舊 晶 麗 之 方 I 法 的 各 步 驟 〇 1 ί 第 3 A圖到第 3C圖為雙極性電 晶 體 之 橫 截 面 ΓΒΤ 圆 9 各 園 表 1 1 示 根 據 本 發 明 第 實 施 例 nd=a 兀 成 製 造 一 雙極性電 晶 am m 之 方 1 I 法 的 各 步 驟 〇 1 1 -8 1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IOX297公釐) .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較住啻撫例說明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將參考圖式説明於下。 〔第一實施例] 如第2A圖所示,在p型半導體基板14之設定區形成一 η型埋層2,在半導體基板14上成長一 η型磊晶層1之 後,形成一界定在形成半導體元件之間的區域之溝渠式 隔離區3,然後完成第一徹影製程步驟,即,在第一徹 影製程步驟完成將磷(Ρ)離子植入在η型磊晶層1中選 擇之區域,例如,5X10 15 cm - 2之劑量以70 keV之能 量植入,而在η型磊晶層1形成一集_極區6。
然後,依熱氣化法或化學氣相澱積(CVD)法在所有産 生之結果上形成一二氣化矽膜4,接著,完成第二微影 製程步驟,以在要形成基極和射極之區域形成基極/射 極開口 BE,和在要形成集極電極之區域形成集極開口 C 然後,如第2B圖所示,將半導體基板14作熱退火,因 此形成比在基極/射極開口 BE和集極開口 C之中的第一 次形成之二氧化矽膜4薄的二氣化矽膜4a。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if裝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如第2C画所示,利用CVD法,在所有的二氯化 矽膜.4和4a之上形成一多晶矽膜5,接著將硼(B)離子植 入比多晶矽膜5,然後,完成第三徹影製程步驟,明確 地說明,利用第三微影製程,而且還利用蝕刻將該多晶 矽膜5製作成圖案,因此在較薄之二氣化矽膜4a上形成 一基極電極5a和一模擬電極5b,其分別各自覆蓋基極/ 射極開口 BE和集極開口 C,如第2D圖所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榡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315502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然後,利用CVD法在産生之結果上澱積一氮化矽膜7, 然後,完成第四徹影製程步驟,即,在第四微影製程步 驟,將該《化矽膜7及分別在要形成基極和集極«極之 區域的多晶矽膜5 a和5 b製作成圖案,然後成功地作移去 蝕刻,因此通過暴露之較薄的二氣化矽膜4a,形成基極 開口 7 B和集極開口 7 C ,如第2 E圖所示。 接著,用弱氫氟酸蝕刻,以去除該較薄之二氧化矽膜 4a的暴露部分和恰好位在多晶矽膜5a和5b之端點下的二 氧化矽膜4a部分,因此在多晶矽膜5a和5b之下形成下切 中空部分,然後,利用CVD法在基極和集極開口 7B和7C 澱積一多晶矽膜8,使其塡滿該下切中空部分,然後, 蝕刻此澱積之多晶矽膜8,使此多晶矽膜8僅存在於該 下切中空部分。 其次,將2 X 1 0 B c a - 2劑‘量之硼離子以1 〇 k e v之能 量,通過基極和集極開口 7 B和7 C植入磊晶層1,接著利 用熱退火在恰好在集極開口 7B之下的磊晶層1形成一基 極區11,應該注意到集極區6具有高的磷濃度,因此, 儘管上述之硼離子佈植該集極區6也不會反轉成p型。 然後,在産生之結果上澱積一絶緣膜9,再作非等向 性蝕刻使得此絶緣膜9只存在基極和i極開口 7 B和7 C的 内側壁上,然後,在産生之結果上形成一 η型多晶矽膜 ,再利用第五微影製程步驟製作圖案以形成覆蓋基極開 口 7Β之射極電極10a和覆蓋集極開口 7C之集極電極10b, 如第2F圖所示,然後,將半導體基板作熱退火,使η型 -1 0 - 本紙译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訂- Λ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 多晶矽膜10 a所含之雜質擴散進入基極區11,因而在其 中形成一射極區13。 在形成多晶矽膜8之後,完成上述之熱退火,尤其, 完成形成基極區11之熱退火,使多晶矽膜5a所含之P型 雜質通過多晶矽膜8擴散進入η型晶'晶層1,因而在該 基極區11附近形成外基極區12,如第2F圖所示,因為設. 計集極區6之磷濃度高於硼濃度,所以上述之ρ型雜質 擴散不會使該集極區6反轉成ρ型。 考慮前面明顯的說明,在元件隔離區3形成之後,為 了製造一電晶體要完成五次的撤影製程步驟•,換言之, 上述之第一實施例可能以比習知方法少2之徹影製程製 造電晶體。 〔第二實施例〕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方法具有舆已經參考第2Α圓到第2C 圖説明之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步驟,因此,說明於下之第 二實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撤影製程步驟已經完成。 利用CVD法在所有的二氧化矽膜4和4a之上形成一多 晶矽膜,接箸將硼(B)離子植入此多晶矽膜,然後,完 成第三徹影製程步驟,明確地説,藉由第三徹影製程, 還有蝕刻,製作該多晶矽膜之圖案,因此在較薄之二氣 化矽膜4a上形成一覆蓋基極/射極開口 BE之基極電極5a ,如第3A圖所示^ 其次,利用CVD法在産生之結果上澱積一氣.化矽膜7, 然後,完成第四徹影製程步驟,換言之,在第四微影製 -1 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1· 1- I -!- ......... _-11 --《 -I --訂-----------l· I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率(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五、發明説明(10 ) 程步驟將在要分別形成基極和集極電極區域的氮化矽膜 7和多晶矽膜5a製作成圖案,再成功地作移去蝕刻,因 而形成通過暴露之較薄的二氧化矽膜4a之基極開口 7B和 集極開口 7C,如第3B圖所示^ 然後,用弱氫氟酸蝕刻,以移去較薄的二氣化矽膜4a 之暴露部分和恰好位在多晶矽膜5a端點下之二氣化矽膜 4a的部分,因此在該多晶矽膜5a之下形成下切中空部分 ,然後,在基極和集極開口 7B和7C,利用CVD法澱積一 多晶矽膜8,所以其隨即镇滿該下切中空部分。 接著,將- 2劑量之硼離子,以keV之能 量,通過基極•和集極開口 7 B和7 C ,植入磊晶層1 ,然後 再作熱退火,因此在恰好在基極開口 7B之下的磊晶層中 形成一基極區1 1。 其次,在産生之結果上澱積一絶線膜9,再作非等向 性蝕刻,使得此絶緣膜9僅存在在基極和集極開口 7 B和 7C之内側壁上,然後,在産生之結果上形成一 η型多晶 矽膜,且用磷佈植,然後,如第3C圖所示,利用第五微 影製程步驟和蝕刻,將此η型多晶矽膜製作成圖案,以 形成覆蓋基極開口 7Β之射極電極lQa和覆蓋集極開口 7C 之集極電極l〇b,然後,將半導體基板作熱退火,使η型 多晶矽膜10 a所含之雜質擴散進入基極區11,而在其中 形成一射極區1 3。 因為在上述之第二實施例中,多晶矽膜5所含之硼不 會擴散進入集極區6,所以可能使電晶體之集極電阻像 -1 2 - • t— I- 1 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tT 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Α4规格(210X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數小於第一實施例。 應該注意到恰好位在該集極區6之上的二氣化矽膜4 之較薄部分4a也可能形成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之集 極開口 7c。 當説明本發明有關之某優選實施例時,要明瞭本發明 之内容並不局限於那些特定之實施例,相反地,本發明 之内容僳包含所有可以包含在下文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 和範圍中的變化例,修飾例和等效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赛寫本頁) 袈_
、t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舅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A4规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A8 B8 C8 D8 第85115002號「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專利申覆案 (86年01?月21日修正) ·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包含之步驟依序為 經濟部中夬揉準局Λ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 在., 晶 膜在區 部 層 多 案 在 層;而層 多 極緣以極 膜 晶 ·,的 圖! 埋層,埋 之 電絶 >集 緣 磊 壁雜. 成)p 型晶層該 雜 極間案該 絶 該 «摻 作(J 電磊晶逹 摻 基層圖在 的; 入 緣質 製 驟 導型磊到 質 一 一成和 下分 引 絶雜 膜 步 一電該區 雜 成成作口 之部 口 成型 矽 該 第導入極 型 形形製開 極空 開. 形電 晶。中 一 一 引集;電 以上極極 電中;.極·,上導 多極其 成第地該膜導 ,之電基 極切分基區壁二 之電 , 形成性使緣二 案膜極一 基下部該極内第 雜極法 地形澤 ,絶第 圖緣基成 該成空過基之一 摻集方14-分時選區一一 成絶該形.,在.形中通 一口成 質該之-1 部同質極.成成 作該和域口位中切質成開形 雜和項 中上雜集形形 製和膜區開好膜aT雜形極上 型極1 板之型 一上上 膜極緣之極恰緣 & 型層集果 電電第 基層電成層膜 矽電絶區集該.絶镇電晶和結及導極圍 體埋導形晶縿 晶極間極一刻該矽導磊極之以二射範 導該一層磊絶 多基層基成蝕在晶二該基生.,第成利 半在第晶該該;該該該成形縿以多第在該産膜該形專 在且將磊在在膜將在將形上邊,用將而在在矽将以請 而 } 該 J } 砂 - }}要之} 分丨} ,}} 晶丨 ,申 «α b c d Θ f s h i j k _—- 0 J /fv rv r 」 /fv rv /UK /L /X fv -f\ /IV /IV /V ----[J I裝-------訂丨丨,-丨《丨線 (请先閲_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象< CNS > Α4洗格(21 ΟΧ297公釐) ABC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_裝 々、申請專利範園 . 該步驟(g)和(h)之間完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尚包含步驟:(η)在 該集極Β之上形成一模擬電極,該步驟(η)會與該步 驟(e)同時完成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還包含、之步驟為:U) 在該集極區之上形成一模擬電極,該步驟(η)會舆該 步驟(e)同時完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在該步驟(c)形 成之該絶緣膜,其在要形成該基極電極和集極電極之 區域的部分比其他部分要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在該步驟(c)形 成之該絶緣膜,其在要形成該基極電極和集極電極之 區域的部分比其他部分要薄。 7. 扣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位在該集極區上 之該絶緣膜的該較薄部分之一係位在該集極開口之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位在該集極區上 之該絶緣膜的該較薄部分之一偽位在該集極開口之中β 9. 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具有以自行與在要形成 基極區之基極開口配向方式所形成的基極區和射極區 ,至少包含之步驟為: U)在半導體基板上澱積一絶緣膜之前,在該半導體 基板形成一集極區;以及 (b)在要形成集極電極之區域與在要形成射極電極之 區域同時形成。 -1 5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丨Ο X 297公嫠)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f n_ -^ 訂---^---^ *線- M濟部中夬橾準局属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區絶 .,電 側 電該 極 一 區極 緣 極 中 基 第 極射 絶 集 其 該 之 射的 二 的 * 。 與 上 型上 第 上 件成 係 壁 電面 的 面 元形 極 内 導表.,上 表 體時 電 口 一側觸壁 側。導同 極 開 第内接内 内觸半壁 基 極 之之區之 之接之側 該 基 上壁極口 壁區項緣 ' 二 面側射開 側極10絶6-極 第 表緣該極 緣集第一-1 電 和 區絶舆集 絶該圍第 極 一 極一偽 一 二與範該 基 第 基第極第 第極利與 之 該 該該電該 該電專像 成 在 在在極在 在極諳壁 形 成;成成射成及成集申倒 口 ; 形壁形形該形以形該述緣 開觸一側一 一 ,一 .,一 ,前絶 極接}緣_}極}壁} 極如二 h i .J k 1 rv- /Jv /V /---N /IV · 315502 A8 B8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 ίο. —種半導體元件,包含: U) —半導體基板; (b) —部分形成在該半導體基板之第一導電型埋層; (c) 一形成在該埋層上之第一導電型半導體層; (d) —形成在該半導體層之中的第二導電型基極區; (e) —形成在該半導體層之中的集極區,該集極B到 逹該埋層; (f) 一形成在該半導體層之上的層間絶縿膜,該層間 絶緣膜由第一集極開口和第^基極開口形成; (g) —形成在該層間絶緣膜之下而由具有舆該第一基 極開口尺寸相同且舆該第一基極開口對齊之第二基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準(〇阳>六4«?>格(2丨0父297公釐) ---------f 1裝------訂—-——Λ:·線 t >» (价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梂準局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A8 B8 C8 D8々、申請專利範圍 12. 如前述申_專利範圍第10項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 集極電極偽舆該射極電極同時形成。 1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 集極電極傜與該射極電極同時形成。 14. 如前述申菌專利範圍第10項之半導體元件,尚包含 一形成在該層間絶緣膜之下,而由具有與該第一集極 開口尺寸相同且舆該第一集極開口配向之第二集極開 口形成之模擬電極,該模擬電極與該集極B接觸,該 第二絶緣側壁覆蓋該第一和第二集極開口之内壁。 1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半導體元件,尚包含 一形成在該層間絶緣膜之下,而由具有與該第一集極 開口尺寸相同且與該第一集極開口配向之第二集極開 口形成之模擬電極,該啞電極與該集極區接觸,該第二 絶緣侧壁覆蓋該第一和第二集極開口之内壁。 1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半導體元件,其中在 要形成該集極電極和集極電掻之區域的該層間絶緣膜 比其他部分要薄。 1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半導體元件,其中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線--- 膜 緣 絶 間 層 該 的 域 屋 之 極 極 集 和 極 。 電薄 極要 基分 該部 成他 形其 要比 本紙乐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85115002A 1995-12-06 1996-12-05 TW315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344360A JP2907323B2 (ja) 1995-12-06 1995-12-06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15502B true TW315502B (zh) 1997-09-11

Family

ID=1836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5115002A TW315502B (zh) 1995-12-06 1996-12-05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034412A (zh)
EP (1) EP0778615B1 (zh)
JP (1) JP2907323B2 (zh)
KR (1) KR100338014B1 (zh)
DE (1) DE69615512T2 (zh)
TW (1) TW3155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417B (zh) * 2017-10-11 2021-1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放大器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2106A1 (de) 1998-09-08 2000-03-09 Inst Halbleiterphysik Gmbh Vertikaler Bipolartransisto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4945167B2 (ja) * 2006-05-12 2012-06-0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半導体発光素子の実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566A (en) * 1987-07-01 1988-09-20 Motorola Inc. Single tub transistor means and method
JP2748420B2 (ja) * 1988-08-12 1998-05-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153534A (ja) * 1988-12-06 1990-06-13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5204276A (en) * 1988-12-06 1993-04-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001533A (en) * 1988-12-22 1991-03-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ipolar transistor with side wall base contacts
JPH0744186B2 (ja) * 1989-03-13 1995-05-1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3138946A (ja) * 1989-10-24 1991-06-13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
US5374846A (en) * 1990-08-31 1994-12-20 Nec Corporation Bipolar transistor with a particular base and collector regions
JPH04361533A (ja) * 1991-06-10 1992-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521719A (ja) * 1991-07-11 1993-01-29 Ne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3039166B2 (ja) * 1992-11-12 2000-05-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65113B2 (ja) * 1993-11-01 1996-1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417B (zh) * 2017-10-11 2021-1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放大器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034412A (en) 2000-03-07
US6165860A (en) 2000-12-26
DE69615512D1 (de) 2001-10-31
EP0778615A1 (en) 1997-06-11
KR100338014B1 (ko) 2002-11-23
JPH09162192A (ja) 1997-06-20
DE69615512T2 (de) 2002-05-23
EP0778615B1 (en) 2001-09-26
JP2907323B2 (ja) 199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9451B (e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vertical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US6121102A (en)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hrough an isolation trench to form trench-isolated bipolar devices
EP0068154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ntaining a semiconductive substrate having field isolation regions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egions
US6794237B2 (en) Lateral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TWI260734B (en) Architecture for circuit connection of a vertical transistor
JPH04226033A (ja) 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を作成する方法
TW546836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315502B (zh)
JPS63200568A (ja) Cmos技術を用いた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S62190875A (ja) バイポ−ラ・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製法
JPS61290761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257523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387099B (en) A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576373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423079B (en)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ic-components to be used at radio frequencies
TWI241025B (en)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210331B1 (ko) 수평 이중 확산 mos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 방법
JP3124283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565161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2120040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4186733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11255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03278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323398B (en) Buried contact process of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KR960704351A (ko) 비소 에미터를 지니는 반도체 디바이스를 제조하는 방법(process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arsenic emi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