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3909A - 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3909A
TW202023909A TW108134564A TW108134564A TW202023909A TW 202023909 A TW202023909 A TW 202023909A TW 108134564 A TW108134564 A TW 108134564A TW 108134564 A TW108134564 A TW 108134564A TW 202023909 A TW202023909 A TW 2020239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ling
container
handle
main body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澁谷玲
稲川義則
児玉大輔
大塚貴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3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9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4Cards, coupons, or other inserts or accessories
    • B65D75/56Handles or other suspension means
    • B65D75/563Integral handles or suspens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6Handles
    • B65D33/10Handles formed of similar material to that used for the b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02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of curved cross-section
    • B65D11/04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20Details of walls made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22Reinforcing for strengthening parts of members
    • B65D11/26Local reinforcements, e.g. adjacent to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44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40Close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1/00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65D31/02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with laminated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2Local reinforcements or stiffening inserts, e.g. wires, strings, strips o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08Standing pouches, i.e. "Standbeut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83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the package at the sealed junction of two package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容器(100)具備:收容區域(17),其係收容內容物(18)之封閉空間;及容器本體(20),其具有包圍收容區域(17)之主體部(11)及自主體部(11)突出之把手部(12);容器本體(20)係由將複數個膜層積層而成之本體構成片材(21)所構成,本體構成片材(21)具有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非接合之非接合部,並且具有於非接合部中之複數個膜層彼此之層間封入有填充材料之填充部(60),填充部(60)包含形成於主體部(11)之第1填充部(61)、及形成於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且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相互連通。

Description

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作為由片材構成之軟包裝容器,近年來提出有如下類型者:為了保形性之提高等,於片材之層間局部設置非接合部,並將空氣等填充材料封入至該非接合部而構成填充部(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表2015-520707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容器,其具備: 收容區域,其係收容內容物之封閉空間;及 容器本體,其具有包圍上述收容區域之主體部、及自上述主體部突出之把手部; 上述容器本體係由將複數個膜層積層而成之本體構成片材所構成, 上述本體構成片材具有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非接合之非接合部,並且具有於上述非接合部中之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之層間封入有填充材料之填充部, 上述填充部包含形成於上述主體部之第1填充部、及形成於上述把手部之第2填充部,且 上述第1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相互連通。
專利文獻1之容器於使用者之保持性(保持之容易性)方面有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者之保持性良好之構造之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以下,利用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之例進行說明。再者,於所有圖式中,對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利用圖1至圖11對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容器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能夠豎立之形態,亦可為設想不豎立而放平地配置之形態。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容器100係具有底部襯條13(圖1、圖5),且於如圖1所示底部襯條13載置於水平之載置面71之狀態下能夠豎立之豎立容器。
於本實施形態中,容器100之各構成要素之位置關係(上下關係等)之說明係於事先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情形時,說明使容器100如圖1般豎立之狀態下之位置關係。但,該說明中之位置關係未必與容器100之使用時或製造時之位置關係一致。 又,亦有對容器100之各構成要素之位置關係說明各圖所示之位置關係之情形。 將容器100之正面側(圖1中之近前側)稱為前方,將容器100之背面側(圖1中之裏側)稱為後方,將朝向容器100之正面時之左側(圖1中之左側)稱為左方,將朝向容器100之正面時之右側(圖1中之右側)稱為右方。又,有時將容器100之左右方向稱為橫寬方向。
如圖1至圖6中之任一個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具備:收容區域17,其係收容內容物18之封閉空間;及容器本體20,其具有包圍收容區域17之主體部11及自主體部11突出之把手部12。 此處,主體部11係於容器本體20中包圍收容區域17之部分,把手部12係於容器本體20中位於主體部11之外部之部分。即,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突出係指主體部11與把手部12相互連接且把手部12位於主體部11之外部。把手部12係適合於使用者抓持之部分,使用者可抓持把手部12而拿起容器100或自容器100之收容區域17將內容物18排出(典型而言,注出)。 如圖2所示,容器本體20係由將複數個膜層(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2個膜層)積層而成之本體構成片材21所構成。本體構成片材21具有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非接合之非接合部24(圖2),並且具有於非接合部24中之複數個膜層彼此之層間封入有填充材料之填充部60。 封入於填充部60之填充材料可設為流體(氣體或液體)、固體(例如粉粒體、樹脂顆粒等)或半固體(例如發泡材料等),較佳為空氣等氣體。 填充部60包含形成於主體部11之第1填充部61、及形成於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而且,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相互連通。
根據本實施形態,形成於容器本體20之主體部11之第1填充部61與形成於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相互連通,因此,可提高主體部11與把手部12之邊界部之構造強度。因此,當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2而拿起容器100時,能夠抑制主體部11相對於把手部12之晃動,因此,可穩定地保持容器100整體。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使用者之保持性良好之構造之容器100,例如,於容器100為大容量(例如,1 L以上)之情形時,亦能夠實現良好之保持性。
又,本實施形態之內容物填充容器200包括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及收容於收容區域17之內容物18。
於本發明中,內容物18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內容物18,例如除了洗滌劑、漂白劑、柔軟劑、洗髮精、潤絲精、美體皂、飲料、食品等以外,還可列舉機油、化學藥品等。 又,內容物18可為液體(包含漿料狀者),亦可為固體(例如,粒狀者(包含顆粒狀者)或粉狀者等)。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內容物18例如為液體。 於內容物18為液體之情形時,內容物18之黏度例如於30℃時較佳為1 mPa・s以上12萬mPa・s以下(利用B型黏度計測定,例如利用東機產業公司製Visometer TV-10或Visometer TVB-10等測定),更佳為1 mPa・s以上6萬mPa・s以下。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容器100如圖2所示,具備由內袋構成片材41所構成之內袋40(內容器)。內袋40被容器本體20包圍。內袋40具有收容區域17。藉由將內袋構成片材41彎折並將該內袋構成片材41之周緣部彼此相互接合而構成袋狀之內袋40。 但,於本發明中,內容器不限於由片材所構成者,例如亦可為藉由吹塑成形所構成者。
容器100之正面形狀、即容器本體20之正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容器本體20之正面形狀例如如圖1所示,呈縱長之大致四邊形狀。 如圖2所示,容器本體20之主體部11具有於中間隔著收容區域17相互對向之第1主面部20a及第2主面部20b。第1主面部20a位於正面側,第2主面部20b位於背面側。主體部11形成為具有底部襯條13與頂部襯條14之袋狀。 容器本體20之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向側方(圖1中為右方)突出。
更詳細而言,把手部12形成為半環狀(C字狀(圖1中為左右反轉後之C字狀)),並且把手部12之兩端部分別連接於主體部11。而且,如圖1所示,於容器本體20,於把手部12與主體部11之間形成有(於前後)貫通該容器本體20之貫通部19。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貫通部19為貫通孔,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貫通部19亦可為狹縫。 把手部12之抓持方式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一例,使用者可將手之第2指至第5指之4根手指伸入至貫通部19,用該等4根手指與第1指抓持把手部12而拿起容器100。
內袋40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內袋40形成為與容器本體20同樣之形狀。因此,內袋40具有位於主體部11內且構成收容區域17之部分、及位於把手部12內之部分。 於內袋40,位於主體部11內之部分形成為與主體部11同樣之形狀,且具有於中間隔著收容區域17而位於正面側之第1主面部40a及位於背面側之第2主面部40b。於內袋40,位於把手部12內之部分形成為與把手部12同樣之形狀。 於內袋40,將位於把手部12內之部分之內部區域稱為連通區域49(圖2)。連通區域49與收容區域17連通。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連通區域49係於把手部12之兩端部分別與收容區域17連通。
如此,於把手部12內形成有與收容區域17連通之連通區域49。藉此,與容器100不具備連通區域49之情形相比,可使容器100內能夠收容內容物18之容量增大相當於連通區域49之量。
又,容器100包括被容器本體20包圍之內容器(內袋40),且內容器具有收容區域17與連通區域49。 亦即,成為內容器之一部分(構成連通區域49之部分)進入把手部12內之構成,因此,當自容器100將內容物18排出時,可於把手部12內保持內容器之一部分(可抑制內容器與內容物18一起相對於容器本體20相對地滑落)。因此,內容物18自容器100之排出性變得良好。
如此,容器本體20之主體部11係於底部具有底部襯條13,於上端部具有頂部襯條14,於內袋40位於主體部11內且構成收容區域17之部分形成為與主體部11同樣之形狀。因此,可充分確保收容區域17之容量。
容器100具有能夠使內容物18自收容區域17流出之流出部(例如流出口15)。 容器100中之流出部之配置並無特別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流出部配置於與底部為相反側之上端部。更詳細地敍述,作為流出部之流出口15係貫通頂部襯條14而設置。流出口15例如係一體地具備使內容物18流出之筒狀之注出筒部15a、及以於注出筒部15a之軸向之一端相對於該軸向正交之配置設置之板狀之板狀部15b而構成。板狀部15b例如係設置於內袋構成片材41中沿著主體部11之頂部襯條14配置之部分之內表面或外表面。 流出部不限於流出口,例如亦可為具有止回功能之膜閥、或如下述第6實施形態般藉由沿著開封預定部使容器100斷裂而形成於容器100者。
此處,圖1所示之中心軸AX係於將容器100載置於載置面71時經過底部襯條13之平面中心之鉛垂軸。中心軸AX設為容器100之中心軸。如圖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流出口15係配置於以容器100之中心軸AX為基準與把手部12相反之側。於圖1中,把手部12配置於較中心軸AX更靠右側,流出口15配置於較中心軸AX更靠左側。 即,容器100具備能夠使內容物18自收容區域17流出之流出部(流出口15),流出部係配置於以該容器100之中心軸AX為基準與把手部12相反之側。 藉由流出部(流出口15)與把手部12成為此種位置關係,使用者可更容易且穩定地進行抓持把手部12而保持容器100並使內容物18自流出部流出之動作。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注出筒部15a朝與把手部12為相反側傾斜。亦即,於圖1中,注出筒部15a之軸向朝左側傾斜。藉由此種構造,可更容易地進行使內容物18自流出部流出之動作。
更詳細而言,頂部襯條14如圖1及圖4所示,包含第1部分14a、及連接於第1部分14a之前側之第2部分14b。 第1部分14a例如朝向右方下降傾斜或水平地配置。 第2部分14b配置於較中心軸AX更靠左側,並且朝向左方下降傾斜。 而且,流出口15之板狀部15b係沿著第2部分14b配置。藉此,注出筒部15a之軸向朝左側傾斜。
容器100進而具備可相對於流出口15之注出筒部15a裝卸地安裝之蓋16。蓋16例如係螺旋蓋。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藉由利用蓋16將流出口15之前端之開口封閉,而收容區域17成為封閉空間。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亦可如下述之其他實施形態般,於製有袋狀之容器100之狀態下收容區域17成為封閉空間。
接下來,對容器100中之填充部60之例更詳細地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填充部60包含:環繞狀填充部63(圖5、圖1),其沿著底部襯條13之周緣形成為環繞狀;傾斜填充部64、65、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67,其等形成於主體部11之前表面側即第1主面部20a;上下延伸填充部68、交叉填充部69、70,其等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傾斜填充部64、65、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67,其等形成於主體部11之背面側即第2主面部20b;及上下延伸填充部68、交叉填充部69、70,其等形成於把手部12之背面側。 第1填充部61係包含形成於第1主面部20a及第2主面部20b之傾斜填充部64、65、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67而構成。 第2填充部62係包含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及背面側之上下延伸填充部68、交叉填充部69、70而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填充部60之整體係一脈相連地形成。但,於本發明中,容器100亦可具備相互獨立之複數個填充部。
若對第1填充部61中形成於第1主面部20a之部分進行說明,則傾斜填充部64之下端係於第1主面部20a之下端部之左半部與環繞狀填充部63連通。傾斜填充部64係自第1主面部20a之下端之左半部朝向左斜上方延伸。傾斜填充部65之下端係於第1主面部20a之下端部之右半部與環繞狀填充部63連通。傾斜填充部65係自第1主面部20a之下端之右半部朝向右斜上方延伸。傾斜填充部64與傾斜填充部65係相互大致左右對稱地配置。於傾斜填充部64之上端連接有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係沿著第1主面部20a之左緣部向上下(自主體部之上端部側向底部側)延伸。於傾斜填充部65之上端連接有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係沿著第1主面部20a之右緣部向上下(自主體部之上端部側向底部側)延伸。 再者,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及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之一者或兩者亦可傾斜。 第1填充部61中形成於第2主面部20b之部分例如係與第1填充部61中形成於第1主面部20a之部分前後對稱地配置。
若對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部分進行說明,則交叉填充部69係於把手部12之上部,例如大致水平地配置。交叉填充部69之左端與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連通。即,交叉填充部69係朝向第1填充部61延伸並且與第1填充部61連通之連通填充部。交叉填充部69與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連通之部位成為較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之上端更下方之位置。 此處,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中較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交叉填充部69之連通部位更靠下側之部分係於中間隔著貫通部19與上下延伸填充部68對向之對向部67a。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中較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交叉填充部69之連通部位更靠上側之部分稱為上方延出部67b。 交叉填充部70係配置於把手部12之下部,且於中間隔著貫通部19與交叉填充部69對向地配置。即,交叉填充部70係例如大致水平地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交叉填充部70亦係朝向第1填充部61延伸並且與第1填充部61(傾斜填充部65)連通之連通填充部。 上下延伸填充部68向上下延伸。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上端與交叉填充部69之右端相互連通,且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下端與交叉填充部70之右端相互連通。 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部分形成為沿著把手部12之半環狀(C字狀(圖1中為左右反轉後之C字狀))。 再者,上下延伸填充部68亦可傾斜。 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背面側之部分例如係與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背面側之部分前後對稱地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部分之兩端部分別與第1填充部61連通,並且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背面側之部分之兩端部分別與第1填充部61連通。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亦可為僅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部分之兩端部中之任一者與第1填充部61連通,或僅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背面側之部分之兩端部中之任一者與第1填充部61連通。 即,第2填充部62形成為半環狀,且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部中之至少一者與第1填充部61連通。 若更詳細地進行敍述,則第1填充部61中之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第2填充部62於主體部11與把手部12之邊界部相互連通。藉由如此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第2填充部62直接連通,尤其可提高對於沿上下方向作用之負荷之構造強度(耐負荷性),當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2而拿起容器100時,能夠進一步抑制主體部11相對於把手部12之晃動。 尤其是,於以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為基準而位於相對於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側的區域之至少一者,複數個膜層(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彼此接合而成之接合部48c沿著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延伸之範圍之整個區域連續地形成。由於如此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剛性提高之接合部48c沿上下方向延伸,故可提高對於沿上下方向作用之負荷之構造強度(耐負荷性),當拿起容器100時,可實現良好之保持性。 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及接合部48c較佳為至少自把手部12之兩端部與主體部11之連接部位(2個部位)中的與上側之連接部位對應之高度位置連續地形成至與下側之連接部位對應之高度位置為止。即,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及接合部48c之上端位置較佳為較貫通部19之上端位置更上方之位置,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及接合部48c之下端位置較佳為較貫通部19之下端位置更下方之位置。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及接合部48c之上端位置可為較主體部11之上端位置低之位置,亦可為該上端位置。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及接合部48c之下端位置可為較主體部11之下端位置高之位置,亦可為該下端位置。 再者,構成本體構成片材21之複數個膜層(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彼此接合而成之接合部不限於圖1所示之接合部48c,而是形成於與填充部60之周圍鄰接之區域之整個區域。換言之,填充部60之形狀係由包圍下述非接合部24之接合部劃定。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貫通部19被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部分包圍,並且被第2填充部62中形成於把手部12之背面側之部分包圍。 因此,能夠將手指(例如,第2指至第5指之4根手指)伸入至貫通部19,並且用手抓持經第2填充部62補強之半環狀之把手部12,因此,把手部12之抓持性變得更良好。
填充部60包含於中間隔著貫通部19而相互對向並且相互並列地延伸之第1並列延伸部(對向部67a)及第2並列延伸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8)。第1填充部61包含第1並列延伸部,第2填充部62包含第2並列延伸部。 藉由填充部60具有第1並列延伸部與第2並列延伸部,而實現了容器100之抓持性與主體部11之保形性良好之構造。
此處,第1並列延伸部與第2並列延伸部相互並列地延伸不限於第1並列延伸部與第2並列延伸部相互平行地延伸之構造,第1並列延伸部之延伸方向與第2並列延伸部之延伸方向亦可略微(例如於30度以內)不同。第1並列延伸部之延伸方向與第2並列延伸部之延伸方向之角度差更佳為10度以內。再者,於第1並列延伸部之延伸方向與第2並列延伸部之延伸方向不同之情形時,就抓持性之提高之觀點而言,更佳為該等延伸方向彼此之角度自底部朝向頂面方向張開之方向(呈「ハ」之字狀打開之方向)。
交叉填充部69之延伸方向及交叉填充部70之延伸方向相對於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延伸方向交叉。交叉填充部69之延伸方向及交叉填充部70之延伸方向與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延伸方向所成之角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60度以上120度以下,更佳為70度以上110度以下。 又,就把手部12之抓持性及保形性之觀點,較佳為由交叉填充部69、上下延伸填充部68、交叉填充部70及對向部67a構成大致平行四邊形之填充部。 交叉填充部69及交叉填充部70之長度與上下延伸填充部68及對向部67a之長度之關係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上下延伸填充部68及對向部67a之長度較交叉填充部69及交叉填充部70之長度長。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2填充部62包含在相對於第1並列延伸部(對向部67a)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交叉延伸部(交叉填充部69),交叉延伸部之一端與第1並列延伸部連通,交叉延伸部之另一端與第2並列延伸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8)連通。 又,第2填充部62進而包含相對於交叉延伸部(交叉填充部69)並列地延伸之第2交叉延伸部(交叉填充部70)。 又,第2交叉延伸部(交叉填充部70)之一端與第1並列延伸部(對向部67a)連通,第2交叉延伸部之另一端與第2並列延伸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8)連通。
又,第1填充部61之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具有自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交叉填充部69之連通部位向下方延伸之對向部67a、及自該連通部位向上方延伸之上方延出部67b。 即,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包含自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第2填充部62之連通部位沿第1方向延伸之第1方向延出部(對向部67a)、及自該連通部位向與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方向延出部(上方延出部67b)。藉由此種構造,主體部11之保形性及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之穩定性提高。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較之第1並列延伸部(對向部67a),第2並列延伸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8)形成為更大徑。藉此,把手部12之保形性進一步提高。
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較之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對向部67a形成為更大徑。藉此,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2而保持容器100時之主體部11之保形性進一步提高。 更詳細而言,較之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上方延出部67b形成為更大徑,又,較之傾斜填充部64,傾斜填充部65形成為更大徑。藉由該等構造,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2而保持容器100時之主體部11之保形性亦進一步提高,並且可藉由將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6、傾斜填充部64設為小徑而增大內袋之容積,可增加內容物之填充量。
又,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具有向較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交叉填充部69之連通部位更上方延伸之上方延出部67b,因此,主體部11中較該連通部位更靠上側之部分之保形性提高。因此,可將內容物18收容至主體部11內之收容區域17內之更高之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把手部12係於把手部12之外周側及內周側分別具有本體構成片材21之複數個膜層彼此(直接或間接地)相互接合而成之把手部密封部。其中,將把手部12之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稱為把手部密封部48a(圖1),將把手部12之內周側(面向貫通部19之側)之把手部密封部稱為把手部密封部48b(圖1)。 把手部密封部可藉由本體構成片材21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直接接合而構成,亦可藉由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經由介隔層(例如內袋構成片材41等)接合而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2填充部62係沿著半環狀之把手部12延伸。第2填充部62沿著把手部12延伸係指第2填充部62沿著把手部12之至少一部分延伸。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於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有內縮部72。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內縮部72係於把手部12之外周側形成於第2填充部62。藉此,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之至少一部分倒向前側或後側。因此,抓持把手部12時之手感變得柔軟。 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亦可藉由在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彎折部而使把手部密封部48a之至少一部分倒向前側或後側。 即,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於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有內縮部72或彎折部。 再者,第2填充部62亦可於該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局部縮小直徑,藉由此種構成,亦能夠實現如下構造,即,於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有內縮部72或彎折部,並且把手部密封部48a之至少一部分倒向前側或後側。 於第2填充部62形成有彎折部之情形時,容易實現如下構造,即,不僅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內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b之至少一部分亦倒向前側或後側。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把手部12之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之寬度尺寸大於把手部12之內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b之寬度尺寸。藉此,補強把手部12之外周側,因此,把手部12之剛性進一步提高,並且把手部12中接觸指尖之部位(把手部密封部48b)之手感變得更柔軟。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本體構成片材21之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部29形成於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之連通部位附近。 所謂連通部位附近,典型而言,係指與連通部位鄰接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局部接合部29呈島狀配置於連通部位,且周圍被連通部位包圍。 此處,第2填充部62包含朝向第1填充部61延伸並且與第1填充部61連通之連通填充部(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交叉填充部69、70)。 若詳細地進行敍述,則填充部60包含在主體部11與把手部12之邊界部相互交叉及連通之第1部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對向部67a)、第2部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交叉填充部69)及第3部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上方延出部67b)。 第1部分形成於主體部11,第2部分形成於把手部12,第3部分形成於主體部11或把手部12。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3部分(上方延出部67b)形成於主體部11。即,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填充部61包含第1部分及第3部分,第2填充部62包含第2部分。 而且,以於連通填充部(交叉填充部69)與第1填充部61之連通部位、即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之連通部位,相對於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填充部60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的方式,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參照圖1、圖2、圖3、圖7、圖9、圖10)。 藉由該構造,可適度地確保主體部11與把手部12之邊界部處之容器本體20之彎曲變形性。亦即,於延伸方向互不相同之複數個填充部相交之連通部位,填充部之截面面積會變大,但於不設置局部接合部29之情形時,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具有如圖3中假想線600所示之大小。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該連通部位附近形成局部接合部29,可如圖3中實線所示般使該連通部位處之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因此,該連通部位之彎曲變形性提高。因此,把手部12不會相對於主體部11朝未預料之方向變形,而可容易地實現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即,例如,如圖2及圖4至圖6所示,可實現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筆直地朝側方(右方)延伸之構造。 更詳細而言,於第1部分、第2部分及第3部分之交叉部(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69及上方延出部67b之交叉部)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亦即,藉由在朝3個方向延伸之填充部之交叉部形成局部接合部29,而該交叉部之彎曲變形性提高。
如圖1、圖9及圖10所示,局部接合部29呈島狀地形成於非接合部24。於非接合部24呈島狀地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係指於遠離本體構成片材21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接合部且包圍非接合部24之部分的位置,於非接合部24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 藉由在非接合部24呈島狀地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而於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中之連通填充部之連通部位附近、即填充部60之第1部分(對向部67a)、第2部分(交叉填充部69)及第3部分(上方延出部67b)之交叉部,如圖1、圖3及圖7所示,於中間隔著局部接合部29之兩側分別形成有連通部111、112。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連通部111、112係第2部分(交叉填充部69)與第1部分及第3部分(對向部67a及上方延出部67b)連通之部分。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連通部111、112亦可為第1部分至第3部分中任意組合之部分彼此連通之部分。 藉由局部接合部29形成為島狀,與如圖17所示之局部接合部29為半島狀之形態(下述)相比,可穩定地獲得把手部12之較高之機械強度。又,由於在局部接合部29之周圍存在填充部60,故於把手部12之前側與背面側之兩側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之情形時,不管容器100之前側之局部接合部29與背面側之局部接合部29之位置相互相同還是相互偏移,均可實現把手部12之較高之機械強度,亦可抑制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之扭轉。 藉由在中間隔著局部接合部29之兩側分別形成有連通部111、112,可使局部接合部29之形成部位處之填充部60之機械強度於中間隔著局部接合部29之兩側部分保持良好之平衡。 局部接合部29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局部接合部29形成為圓形。 再者,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中之連通填充部之連通部位係指圖7中假想線所示之BL附近。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局部接合部29係配置於沿著第1部分(對向部67a)與第3部分(上方延出部67b)之合流區域115(圖7)和第2部分(交叉填充部69)之邊界線BL(圖7)的位置。換言之,局部接合部29配置於邊界線BL之附近。局部接合部29之位置與邊界線BL之距離較佳為30 mm以內,更佳為15 mm以內。 藉此,可適度地確保容器本體20中沿著邊界線BL之部分(或其附近之部分)處之彎曲變形性,因此,可實現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而且,可充分確保第1部分與第3部分之連續性,因此,可充分確保容器本體20中形成有第1部分與第3部分之部分之機械強度。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容器100具備使外部氣體導入至內袋40(內容器)之外表面與容器本體20之內表面之間之外部氣體導入部73(圖1、圖8)。 如圖8所示,外部氣體導入部73例如係由主體部11中面向貫通部19之部位與內袋40中面向貫通部19之部位之間隙所構成。但,外部氣體導入部73之設置位置只要能夠將外部氣體導入,則可形成於任意位置。 藉由容器100具備外部氣體導入部73,當將內容物18自容器100排出時,內袋40可容易地獨立於容器本體20進行收縮,因此,內容物18自容器100之排出性提高。
如圖2所示,容器100係具備構成容器本體20之本體構成片材21與構成內袋40之內袋構成片材41而構成。
如圖9所示,本體構成片材21係藉由將構成容器本體20之外表面側之外側膜22與構成容器本體20之內表面側之內側膜23相互地積層及接合而構成。即,作為一例,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本體構成片材21包括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2層膜層。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本體構成片材21亦可具有除外側膜22及內側膜23以外之膜層。 於本體構成片材21,形成有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局部地非接合之非接合部24。例如,對外側膜22或內側膜23之一者或兩者之相對於另一者對向之面局部地實施非接合處理。非接合處理可藉由塗佈非接合劑(所謂去黏劑)而成為去黏狀態而容易地形成。作為去黏劑,只要能夠防止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接合,則可使用任意者。作為去黏劑,例如可較佳地使用用於膠版印刷、軟版印刷、活版印刷(凸版印刷)之各者之印刷用油墨、中性油墨、去黏專用油墨等。又,可較佳地使用熱硬化型或紫外線硬化型之油墨。 經實施非接合處理之範圍成為非接合部24。藉由將填充材料封入至非接合部24,而形成填充部60。 填充部60並非必須限定於形成於非接合部24之全部,亦可形成於複數個之非接合部24之一部分。 較佳為除了具有非接合部24以外,還具有內側膜23之整面接合於外側膜22之一個面之接合部,於本實施形態中便是如此。 作為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接合之方法,作為一例,可使用熱密封、超音波密封、利用接著劑之接合等。 再者,例如,於形成有本體構成片材21之階段,形成有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部29。再者,局部接合部29之形成方法除了與上述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接合相同之方法以外,還可使用超音波點焊機、接著密封等對微小區域之接合有效之方法。
外側膜22及內側膜23之各者亦形成複數個層構造。又,內袋構成片材41亦形成複數個層構造。
作為一例,外側膜22形成藉由將第1層、第2層、第3層及第4層依次積層而構成之4層構造。 其中,第1層例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延伸尼龍(ONy)。作為第1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使容器本體20具有光澤感及印刷適合性並且確保容器本體20之剛性。 第2層例如係於該第2層中之第1層側之面蒸鍍有氧化矽及/或氧化鋁之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透明蒸鍍PET之層。作為第2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使容器本體20具有阻氣性。 第3層例如包含延伸尼龍。作為第3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確保容器本體20之耐針孔性。 第4層例如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作為第4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確保與內側膜23之熱密封性、外側膜22彼此之熱密封性、及與內袋構成片材41之熱密封性。
作為內側膜23之層構造,可採用與外側膜22同樣之層構造。但,構成外側膜22及內側膜23之各層之材料不限於上述例。又,內側膜23亦可具有與外側膜22不同之層構造。
本體構成片材21例如具有:第1薄片部31,其係構成第1主面部20a之部分;第2薄片部32,其係構成第2主面部20b之部分;底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8,其係構成底部襯條13之部分;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其係構成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部分;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其係構成把手部12之背面側之部分;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其係構成頂部襯條14之部分;及管狀之延出部25。延出部25例如自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向外側延出。 於第1薄片部31與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之間、以及第2薄片部32與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之間分別形成有與貫通部19對應之貫通部35。 於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形成有供流出口15之注出筒部15a插通之插通孔21a。 將本體構成片材21中除了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與延出部25以外之部分稱為薄片本體部28。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非接合部24形成為與容器100之填充部60之形狀對應之形狀。非接合部24例如僅於延出部25之前端之開放端24a與外部連通。
外側膜22中構成薄片本體部28之部分之周緣部例如除了第1薄片部31中與貫通部35鄰接之部位、第2薄片部32中與貫通部35鄰接之部位、及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中與延出部25之基端對應之部位以外,成為未由內側膜23覆蓋之露出部26。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之整體例如由外側膜22構成,不包含內側膜23。因此,外側膜22中構成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之部分之整體成為未由內側膜23覆蓋之露出部26。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亦可為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積層構造。 於延出部25中,外側膜22之外形線與內側膜23之外形線於俯視下相互一致。 露出部26成為本體構成片材21與內袋構成片材41之接合部(內外密封部43)、及本體構成片材21彼此之接合部(本體密封部48)。
作為一例,構成內袋40之內袋構成片材41呈藉由將第1層、第2層及第3層依次積層而構成之3層構造。 其中,第1層例如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作為第1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確保與本體構成片材21之熱密封性(與外側膜22之熱密封性)。 第2層例如係於該第2層中之第1層側之面蒸鍍有氧化矽及/或氧化鋁之包含延伸尼龍之透明蒸鍍延伸尼龍之層。作為第2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確保阻氣性及耐針孔性。 第3層例如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作為第3層之主要功能,可列舉確保內袋構成片材41彼此之熱密封性。 再者,內袋構成片材41之層構造不限於此處所說明之構造。
如圖10所示,於本體構成片材21積層內袋構成片材41,並且外側膜22之露出部26與內袋構成片材41之周緣部相互接合而形成內外密封部43(參照圖2),藉此,由本體構成片材21與內袋構成片材41構成容器構成片材51。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內袋構成片材41具有與第1薄片部31為相同形狀之部分、與第2薄片部32為相同形狀之部分、與底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8為相同形狀之部分、及與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為相同形狀之部分,該等部分分別重疊於第1薄片部31、第2薄片部32、底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8、及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內袋構成片材41進而具有較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小一圈之形狀之部分、及較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小一圈之形狀之部分,該等部分分別重疊於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及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 於內袋構成片材41中與各貫通部35對應之部位,形成有較貫通部35大一圈之貫通部45。 再者,於圖10中,方便起見,將構成內袋40之內袋構成片材41之密封邊界線41a以實線表示。密封邊界線41a係當使用容器構成片材51形成容器100時,內袋構成片材41彼此接合(密封)之區域與內袋構成片材41中之其他區域之邊界線。
於內袋構成片材41中與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重疊之部分,形成有供流出口15之注出筒部15a插通之插通孔41b。 流出口15之板狀部15b例如係設置於內袋構成片材41中與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重疊之部分之內表面。注出筒部15a係通過內袋構成片材41之插通孔41b及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39之插通孔21a朝該等薄片之外表面側突出。
容器構成片材51於圖10所示之彎摺線81、彎摺線82及彎摺線84分別谷折,並且於彎摺線83山折,於該狀態下容器構成片材51之周緣部彼此接合,藉此,容器構成片材51形成為雙層構造之袋狀。此處,所謂谷折係指朝向圖10中之裏側凸出之彎折方式,所謂山折係指朝向圖10中之近前側凸出之彎折方式。 即,藉由內袋構成片材41之緣部彼此接合而形成內袋密封部42(參照圖2),而由內袋構成片材41形成內袋40。又,於本體構成片材21中之構成容器本體20之底部之部分與構成把手部12之部分,外側膜22彼此分別相互接合而形成本體密封部48(參照圖2),藉此,本體構成片材21形成為袋狀。 作為內袋構成片材41彼此之接合、以及外側膜22彼此之接合之方法,作為一例,可使用熱密封、超音波密封、利用接著劑之接合等。
容器構成片材51形成為雙層之袋狀之後,自延出部25之開放端24a將填充材料注入至非接合部24,例如,於與延出部25之基端側連接之部位將非接合部24封止。藉此,將填充材料封入至非接合部24而形成填充部60。再者,填充部60之內部之壓力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高於大氣壓之壓力,例如可設為10 kPa以上500 kPa以下(表壓)。形成填充部60之後,例如將延出部25切除。 以此方式獲得容器100。但,亦可為於容器100之狀態下延出部25亦殘留。
如此,主體部11具有於中間隔著收容區域17相互對向之第1主面部20a及第2主面部20b,本體構成片材21包含:第1薄片部31,其構成第1主面部20a;第2薄片部32,其構成第2主面部20b;及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其與第1薄片部31連續;且由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構成把手部12。進而,於第1薄片部31形成有第1填充部61(之至少一部分),於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形成有第2填充部62(之至少一部分)。 更詳細而言,本體構成片材21進而包含與第2薄片部32連續之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與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相互重疊而構成把手部12。 於第2薄片部32亦形成有第1填充部61(之一部分),於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亦形成有第2填充部62(之一部分)。
製作容器100之後,通過流出口15之注出筒部15a將內容物18填充至收容區域17之後,於流出口15安裝蓋16,藉此獲得於收容區域17封入有內容物18之內容物填充容器200。
容器本體20具有:第1連通部位,其係由形成於第1薄片部31之第1填充部61與形成於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之第2填充部62中之連通填充部相互連通而成;及第2連通部位,其係由形成於第2薄片部32之第1填充部61與形成於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之第2填充部62中之連通填充部相互連通而成。 而且,第1連通部位與第2連通部位係於第1主面部20a與第2主面部20b之對向方向上相互重疊。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成為於互不相同之方向上延伸之填充部彼此之連通部位即第1連通部位與第2連通部位於第1主面部20a與第2主面部20b之對向方向上相互重疊而成之構造,因此,成為如下構成,即,於第1連通部位與第2連通部位重疊之部分,截面面積較大之填充部局部集中,前表面側之填充部與背面側之填充部相互朝前後方向推擠之力容易局部增強。 但,如上所述,於在互不相同之方向上延伸之填充部之連通部位附近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藉此,可使填充部之截面面積於連通部位局部變小,因此,可適度地抑制前表面側之填充部與背面側之填充部相互朝前後方向推擠之力。其結果,如上所述,可容易地實現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
再者,本發明不限於該例,亦可於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不形成第2填充部62。又,把手部12亦可僅由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構成(不包含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地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於第1薄片部31與第2薄片部32之各者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參照圖3、圖9、圖10)。更詳細而言,於第1連通部位附近與第2連通部位附近之各者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因此,可於第1連通部位與第2連通部位(即,於容器本體20之前表面側與背面側)實現填充部之剛性之良好之平衡。因此,可更容易地實現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筆直地朝側方(右方)延伸之構造。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係相互相同之形狀。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亦可為互不相同之形狀。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於前後方向上相互重疊。亦即,當於第1主面部20a與第2主面部20b之對向方向上觀察容器100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之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 因此,可於第1連通部位與第2連通部位實現填充部之剛性之良好之平衡,可更容易地實現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筆直地朝側方(右方)延伸之構造。 更詳細而言,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之實質上整體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之實質上整體於前後方向上重疊。
此處,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部之各者與第1填充部61連通。而且,於第2填充部62與第1填充部61之連通部中配置於上側、即流出口15之附近之連通部位附近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亦即,並非於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70及傾斜填充部65之交叉部,而是於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69及上方延出部67b之交叉部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如圖1所示,具備能夠使內容物18自收容區域17流出之流出部(流出口15),填充部60包含:第1填充部61,其配置於主體部11並且包含第1部分(對向部67a);及第2填充部62,其配置於把手部12並且包含第2部分(交叉填充部69);第2填充部62形成為半環狀,於第2填充部62之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之各者具有與第1填充部61連通之連通填充部(交叉填充部69、70),且以如下方式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即,於與第2填充部62之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配置於流出部之附近者對應之連通部位,相對於連通填充部(交叉填充部69)之延伸方向正交之填充部60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藉此,可實現把手部12中靠近流出部(流出口15)之部分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自主體部11筆直地朝側方(右方)延伸之構造)。因此,當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2而保持容器100並使內容物18自流出部排出時,能夠抑制主體部11相對於把手部12之晃動,因此,內容物18之排出變得更容易。
此處,根據上述說明可知,主體部11具有底部(底部襯條13),流出部(流出口15)配置於與底部為相反側、即主體部11之上部,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向側方突出,第2填充部62之上述一端部配置於較第2填充部62之上述另一端部更上方,且以如下方式形成有局部接合部29,即,於與第2填充部62之上述一端部對應之連通部位,相對於連通填充部(交叉填充部69)之延伸方向正交之填充部60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由於主體部11具有底部襯條13,故如圖6所示,關於主體部11之下部之傾斜填充部65,形成於第1主面部20a之傾斜填充部65與形成於第2主面部20b之傾斜填充部65係朝向下方相互逐漸分離。 因此,有如下傾向,即,第1主面部20a中之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70及傾斜填充部65之連通部位與第2主面部20b中之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70及傾斜填充部65之連通部位朝前後推擠之力較第1主面部20a中之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69及上方延出部67b之連通部位與第2主面部20b中之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69及上方延出部67b之連通部位朝前後推擠之力弱。 又,藉由局部接合部29形成於上側之連通部位附近(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69及上方延出部67b之交叉部),當抓持把手部12而保持容器100並自流出口15使內容物18排出時,容易於更便於對準流出口15之方向上操作。 因此,就充分確保主體部11與把手部12之邊界部之構造強度之觀點而言,僅於上側之連通部位(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69及上方延出部67b之交叉部)與下側之連通部位(對向部67a、交叉填充部70及傾斜填充部65之交叉部)中之一者形成局部接合部29之情形時,認為僅於上側之連通部位附近形成局部接合部29較為合理。尤其於容器100為大容量尺寸之情形時,僅於上側之連通部位形成局部接合部29,於下側之連通部位不形成局部接合部29,藉此,容器100之保持性優異。 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例如於並非為大容量尺寸之容器之情形時,亦可於上側之交叉部與下側之交叉部之兩者形成局部接合部29。
圖11係圖9所示之A部之模式性放大圖。 如圖11所示,於外側膜22及內側膜23中之構成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之部分中形成把手部12之外周側之部分之邊緣(外形線),局部形成有內縮部36、37(成為向內凹陷之反曲點之部分)。 藉由在外側膜22及內側膜23形成有此種內縮部36、37,受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立體地膨脹時產生之應變之影響而可容易地形成如圖1所示之內縮部72。
進而,如圖11所示,成為把手部12之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之露出部26之寬度尺寸W1較成為把手部12之內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b之露出部26之寬度尺寸W2大。 藉此,可實現如上所述的把手部12之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之寬度尺寸較把手部12之內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b之寬度尺寸大之構造。
〔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利用圖12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係於以下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不同,於其他方面構成為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100相同。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對第2填充部62遍及該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連續地形成之例進行了說明。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如圖12所示,第2填充部62於該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局部地不連續地形成。 即,於把手部12,形成有藉由本體構成片材21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相互接合而構成之不連續部74,藉由該不連續部74將第2填充部62分斷。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不連續部74形成於上下延伸填充部68。更詳細而言,不連續部74配置於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上下方向上之中央部。因此,上下延伸填充部68於上下平分。 不連續部74係於相對於該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橫貫上下延伸填充部68。較佳為如圖12所示之例般,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長度方向上之不連續部74之尺寸較相對於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之不連續部74之尺寸小。
把手部12中形成有不連續部74之部位與把手部12中形成有第2填充部62之部位相比,於構造上較弱。因此,藉由把手部12中形成有不連續部74之部位產生變形,而吸收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立體地膨脹時產生之應變。其結果,例如,於不連續部74之上方及下方之各者,形成有把手部12成為內縮形狀之內縮部72。 更詳細而言,把手部12係於內縮部72,朝貫通部19之內側凸出地略微彎折。 即,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於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有內縮部或彎折部。 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把手部密封部48a倒向前側或後側,並且把手部密封部48b亦倒向後側。因此,把手部12之手感變得更柔軟。
把手部12之前表面側之不連續部74與背面側之不連續部74(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中之不連續部74與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中之不連續部74)較佳為配置於相互於前後重疊之位置。
〔第3實施形態〕 接下來,利用圖13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係於以下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不同,於其他方面構成為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容器100相同。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不連續部74配置於交叉填充部70之左端部和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傾斜填充部65之邊界部之間。因此,第2填充部62僅於一端部與第1填充部61連通,且於另一端部不與第1填充部61連通。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藉由把手部12中形成有不連續部74之部位產生變形而吸收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立體地膨脹時產生之應變。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亦於交叉填充部69之左端部及對向部67a與上方延出部67b之邊界部相互連通。因此,使用者對容器100之保持性變得良好。 不連續部74不限於配置於如本實施形態般之位置,例如,亦可配置於交叉填充部69之左端部和對向部67a與上方延出部67b之邊界部之間。 又,不連續部74之左右尺寸亦可較本實施形態大,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即,不連續部74遍及上下延伸填充部68之下端部和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67與傾斜填充部65之邊界部之間而形成,且填充部60不具備交叉填充部70。
〔第4實施形態〕 接下來,利用圖14對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係於以下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不同,於其他方面構成為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100相同。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於把手部12中被第2填充部62包圍之區域形成有C字狀等形狀之狹縫75,藉由將把手部12中被狹縫75包圍之部分回折而形成貫通部19。換言之,貫通部19始終由把手部12中被狹縫75包圍之部分封閉,藉由將該部分回折而使貫通部19開口。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容器100不具備流出口15,取而代之具備開封預定部76。開封預定部76配置於橫穿收容區域17之端部之位置。 較佳為於開封預定部76形成有開封引導線。開封引導線包括形成於容器本體20與內袋40之至少一者之半切槽、形成於容器本體20之穿孔或易開封膜等。但,亦可於開封預定部76不形成開封引導線。 藉由使用者沿著開封預定部76使容器100斷裂而於容器100形成流出口(流出部)。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填充部60亦包含形成於主體部11之第1填充部61、及形成於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且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相互連通。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填充部62無法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100般明確區分為延伸方向不同之上下延伸填充部68與交叉填充部69、70,而是一面自主體部11朝向外側凸出地彎曲一面於上下方向上延伸。於此種形狀下,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亦相互連通,因此,使用者對容器100之保持性變得良好。
〔第5實施形態〕 接下來,利用圖15及圖16對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係於以下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不同,於其他方面構成為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容器100相同。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如圖15及圖16所示,於第1主面部20a與第2主面部20b之對向方向(前後方向)上觀察容器100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配置於相互偏移之位置。藉此,如圖16所示,可使前表面(第1薄片部31)側之連通部111與連通部112之大小之平衡和背面(第2薄片部32)側之連通部111與連通部112之大小之平衡互不相同。因此,雖亦取決於填充部60之形狀等條件,但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可期待能夠減小前表面側之連通部111及連通部112與背面側之連通部111及連通部112推擠之力。因此,可期待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之方向之穩定性提高。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兩個局部接合部29配置於沿著邊界線BL(圖15)之位置。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實現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並且可充分確保容器本體20中形成有第1部分(對向部67a)與第3部分(上方延出部67b)之部分之機械強度。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可提供使用者之保持性良好之構造之容器100,並且可容易地實現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於前後方向上觀察容器100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之外形線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之外形線相互重疊。即,於第1主面部20a與第2主面部20b之對向方向上觀察容器100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之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但重疊部位較少。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可於第1連通部位與第2連通部位實現填充部之剛性之良好之平衡,可更容易地實現把手部12自主體部11筆直地朝側方(右方)延伸之構造。
〔第6實施形態〕 接下來,利用圖17及圖18對第6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係於以下說明之方面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容器100不同,於其他方面構成為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容器100相同。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局部接合部29呈島狀形成於非接合部24之例進行了說明。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7及圖18所示,局部接合部29係與本體構成片材21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接合部且包圍非接合部24之部分連續地形成。 更詳細而言,局部接合部29形成為自本體構成片材21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之接合部且包圍非接合部24之部分朝向非接合部24內突出的形狀。換言之,局部接合部29形成為半島狀。
於圖17及圖18之例中,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成為相互朝相反方向延伸並且於前後方向上互不重疊之配置。 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薄片部31之局部接合部29與第2薄片部32之局部接合部29亦可於前後方向上相互重疊。於該等局部接合部29於前後方向上相互重疊之情形時,既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局部接合部29之整體彼此重疊,亦可(如第5實施形態般)局部接合部29之一部分彼此重疊。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兩個局部接合部29亦配置於沿著邊界線BL(圖17)之位置。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第1連通部位及第2連通部位處之填充部60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因此,可實現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可充分確保容器本體20中形成有第1部分(對向部67a)與第3部分(上方延出部67b)之部分之機械強度。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可提供使用者之保持性良好之構造之容器100,並且可容易地實現把手部12相對於主體部11朝所期望之方向彎折之構造。
〔第7實施形態〕 接下來,利用圖19(a)及圖19(b)對第7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把手部12向主體部11之側方突出之例進行了說明,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把手部12向主體部11之上方突出。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0可由使用者以手提之方式保持。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填充部60亦包含形成於主體部11之第1填充部61、及形成於把手部12之第2填充部62,且第1填充部61與第2填充部62相互連通。 因此,使用者對容器100之保持性變得良好。
如圖19(b)所示,容器100例如具備自第1主面部20a向上方突出之第1把手部12與自第2主面部20b向上方突出之第2把手部12這樣相互獨立地形成之2個把手部12。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例,容器100亦可僅具備第1把手部12或第2把手部12之任一者。 於圖19(b)之例中,把手部12形成為倒U字狀(即半環狀),且把手部之12之兩端部分別與主體部11之上端部連接。 主體部11之形狀或容器100中之填充部60之配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主體部11形成為前視大致圓形,填充部60包含沿著第1主面部20a之周緣部形成(例如形成為圓環狀)之第1填充部61、及沿著第2主面部20b之周緣部形成(例如形成為圓環狀)之第1填充部61。 又,各把手部12側之第2填充部62例如沿著各把手部12形成為倒U字狀(半環狀),且於各把手部12之兩端部分別與第1主面部20a之第1填充部61及第2主面部20b之第1填充部61連通。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內袋例如僅配置於主體部11內。
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亦包含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之各種變化、改良等態樣。
例如,亦可不於容器100形成貫通部19。即,把手部12中被第2填充部62包圍之部分例如亦可利用由本體構成片材21或內袋構成片材41等所構成之膜封閉。
又,於上文中,就對向部67a遍及第2填充部62之兩端間連續地形成之例進行了說明,但對向部67a之中途部分亦可不連續。
又,於上文中,對在把手部12形成有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與內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b之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不於把手部12形成將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與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相互接合之密封部。 或者,可於外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之中途部分存在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與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非接合之部位,亦可於內周側之把手部密封部48a之中途部分存在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33與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34非接合之部位。
例如,亦可不於把手部12形成連通區域49。即,收容區域17亦可為於主體部11內閉合之區域。又,內容器(例如內袋40)亦可不配置於把手部12內(內容器亦可僅配置於主體部11內)。
又,本體構成片材21之外側膜22與內側膜23亦可形成為相互相同之形狀,並且以相互之外形線一致之方式重合。 進而,本體構成片材21與內袋構成片材41亦可形成為相互相同之形狀,並且以相互之外形線一致之方式重合。 又,於上文中,對容器100具備內袋40(內容器)之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為不具備內袋40之容器。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局部接合部29配置於沿著邊界線BL之位置,但只要為連通部位之填充部60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之位置,則亦可配置於遠離邊界線BL之位置。
上述實施形態包含以下之技術思想。 <1>一種容器,其具備: 收容區域,其係收容內容物之封閉空間;及 容器本體,其具有包圍上述收容區域之主體部、及自上述主體部突出之把手部; 上述容器本體係由將複數個膜層積層而成之本體構成片材所構成, 上述本體構成片材具有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非接合之非接合部,並且具有於上述非接合部中之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之層間封入有填充材料之填充部, 上述填充部包含形成於上述主體部之第1填充部、及形成於上述把手部之第2填充部,且 上述第1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相互連通。 <2>如<1>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形成為半環狀,且 上述第2填充部之兩端部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第1填充部連通。 <3>如<1>或<2>之容器,其中上述把手部形成為半環狀,並且該把手部之兩端分別連接於上述主體部,且 於上述容器本體,於上述把手部與上述主體部之間形成有貫通該容器本體之貫通部。 <4>如<3>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沿著上述把手部延伸,且 於上述第2填充部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有內縮部或彎折部。 <5>如<4>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於該第2填充部之兩端間局部地不連續地形成。 <6>如<4>或<5>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於該第2填充部之兩端間局部地縮小直徑。 <7>如<3>至<6>中任一項之容器,其中上述把手部係於該把手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分別具有由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相互接合而成之把手部密封部,且 上述把手部之外周側之上述把手部密封部之寬度尺寸較上述把手部之內周側之上述把手部密封部之寬度尺寸大。 <8>如<3>至<7>中任一項之容器,其中上述填充部包含於中間隔著上述貫通部相互對向並且相互並列地延伸之第1並列延伸部及第2並列延伸部,且 上述第1填充部包含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上述第2填充部包含上述第2並列延伸部。 <9>如<8>之容器,其中較之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上述第2並列延伸部形成為更大徑。 <10>如<1>至<9>中任一項之容器,其具備能夠使上述內容物自上述收容區域流出之流出部,上述主體部具有底部,於與該底部為相反側之上述主體部之上端部配置有上述流出部,上述第1填充部具有自上述主體部之上端側向上述底部側延伸之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且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於上述主體部與上述把手部之邊界部相互連通。 <11>如<10>之容器,其中於以上述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為基準而位於相對於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側的區域之至少一者,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接合而成之接合部沿著上述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延伸之範圍之整個區域連續地形成。 <12>如<11>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包含自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之連通部位沿第1方向延伸之第1方向延出部、及自該連通部位向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方向延出部。 <13>如<1>至<12>中任一項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包含朝向上述第1填充部延伸並且與上述第1填充部連通之連通填充部,且 以如下方式形成有由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部,即,於上述連通填充部與上述第1填充部之連通部位,相對於上述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上述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14>如<13>之容器,其中上述局部接合部呈島狀形成於上述非接合部。
<15>如<13>或<14>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具有於中間隔著上述收容區域相互對向之第1主面部及第2主面部, 上述本體構成片材包含構成上述第1主面部之第1薄片部、構成上述第2主面部之第2薄片部、與上述第1薄片部連續之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及與上述第2薄片部連續之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 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與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於上述第1主面部與上述第2主面部之對向方向上相互重疊而構成上述把手部, 於上述第1薄片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之各者形成有上述第1填充部, 於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與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之各者形成有上述第2填充部, 上述容器本體具有:第1連通部位,其係由形成於上述第1薄片部之上述第1填充部與形成於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之上述第2填充部中之上述連通填充部相互連通而成;及第2連通部位,其係由形成於上述第2薄片部之上述第1填充部與形成於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之上述第2填充部中之上述連通填充部相互連通而成;且 上述第1連通部位與上述第2連通部位係於上述對向方向上相互重疊。 <16>如<15>之容器,其中於上述第1薄片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之各者形成有上述局部接合部。 <17>如<16>之容器,其中於上述對向方向上觀察該容器時,上述第1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配置於相互偏移之位置。 <18>如<16>或<17>之容器,其中於上述對向方向上觀察該容器時,上述第1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之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 <19>如<13>至<18>中任一項之容器,其具備能夠使上述內容物自上述收容區域流出之流出部, 上述第2填充部形成為半環狀, 於上述第2填充部之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之各者具有與上述第1填充部連通之上述連通填充部,且 以如下方式形成有上述局部接合部,即,於與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一端部及上述另一端部中配置於上述流出部之附近者對應之上述連通填充部與上述第1填充部之上述連通部位,相對於上述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上述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20>如<19>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具有底部, 上述流出部配置於與該底部為相反側之上述主體部之上部, 上述把手部自上述主體部朝側方突出, 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一端部配置於較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另一端部更上方,且 以如下方式形成有上述局部接合部,即,於與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一端部對應之上述連通填充部和上述第1填充部之上述連通部位,相對於上述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上述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21>如<1>至<20>中任一項之容器,其中於上述把手部內形成有與上述收容區域連通之連通區域。 <22>如<21>之容器,其具備被上述容器本體包圍之內容器,且 上述內容器具有上述收容區域與上述連通區域。 <23>如<1>至<22>中任一項之容器,其具備能夠使上述內容物自上述收容區域流出之流出部,且 上述流出部係配置於以該容器之中心軸為基準與上述把手部相反之側。 <24>如<23>之容器,其中上述流出部具有流出筒部,且 上述流出筒部朝與上述把手部相反之側傾斜。 <25>一種內容物填充容器,其具備: 如<1>至<24>中任一項之容器;及 內容物,其收容於上述收容區域。
進而,上述實施形態包含以下之技術思想。 <26>如上述任一項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具有於中間隔著上述收容區域相互對向之第1主面部及第2主面部, 上述本體構成片材包含構成上述第1主面部之第1薄片部、構成上述第2主面部之第2薄片部、及與上述第1薄片部連續之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 由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構成上述把手部, 於上述第1薄片部形成有上述第1填充部,且 於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形成有上述第2填充部。 <27>如<26>之容器,其中上述本體構成片材進而包含與上述第2薄片部連續之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且 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與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相互重疊而構成上述把手部。 <28>如<26>或<27>之容器,其中於上述第2薄片部亦形成有上述第1填充部,且 於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亦形成有上述第2填充部。 <29>如上述任一項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具有底部襯條,且 上述把手部自上述主體部向側方突出。 <30>如上述任一項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係 包含於相對於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交叉延伸部,且 上述交叉延伸部之一端與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連通,上述交叉延伸部之另一端與上述第2並列延伸部連通。 <31>如<30>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包含相對於上述交叉延伸部並列地延伸之第2交叉延伸部。 <32>如<31>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交叉延伸部之一端與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連通,且上述第2交叉延伸部之另一端與上述第2並列延伸部連通。 <33>如上述任一項之容器,其具備被上述容器本體包圍之內容器, 上述內容器具有上述收容區域,且 該容器具備使外部氣體導入至上述內容器之外表面與上述容器本體之內表面之間之外部氣體導入部。
本申請主張以於2018年10月4日提出申請之國際申請PCT/JP2018/37280號為基礎之優先權,將其所有揭示併入至本文中。
11:主體部 12:把手部 13:底部襯條 14:頂部襯條 14a:第1部分 14b:第2部分 15:流出口 15a:注出筒部 15b:板狀部 16:蓋 17:收容區域 18:內容物 19:貫通部 20:容器本體 20a:第1主面部 20b:第2主面部 21:本體構成片材 21a:插通孔 22:外側膜 23:內側膜 24:非接合部 24a:開放端 25:延出部 26:露出部 28:薄片本體部 29:局部接合部 31:第1薄片部 32:第2薄片部 33: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 34: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 35:貫通部 36:內縮部 37:內縮部 38:底部襯條構成薄片部 39:頂部襯條構成薄片部 40:內袋 40a:第1主面部 40b:第2主面部 41:內袋構成片材 41a:密封邊界線 41b:插通孔 42:內袋密封部 43:內外密封部 45:貫通部 48:本體密封部 48a:把手部密封部 48b:把手部密封部 48c:接合部 49:連通區域 51:容器構成片材 60:填充部 61:第1填充部 62:第2填充部 63:環繞狀填充部 64:傾斜填充部 65:傾斜填充部 66: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 67: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 67a:對向部 67b:上方延出部 68:上下延伸填充部 69:交叉填充部 70:交叉填充部 71:載置面 72:內縮部 73:外部氣體導入部 74:不連續部 75:狹縫上午 11:25 2020/5/25 76:開封預定部 81、82、83、84:彎摺線 91、92:水平延伸填充部 93、94:上下延伸填充部 100:容器 111:連通部 112:連通部 115:合流區域 200:內容物填充容器 600:假想線 AX:中心軸 BL:邊界線 W1:寬度尺寸 W2:寬度尺寸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前視圖。 圖2係沿著圖1之A-A線之切斷剖面圖。 圖3係沿著圖1之C-C線之切斷剖面圖。 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之俯視圖。 圖5係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之仰視圖。 圖6係自把手部側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所得之側視圖。 圖7係圖1之局部放大圖。 圖8係沿著圖1之B-B線之切斷剖面圖。 圖9係構成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容器本體之本體構成片材之俯視圖,且於近前側表示成為容器之內側之面。 圖10係將構成內袋(內容器)之內袋構成片材重疊地接合於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之本體構成片材之狀態之俯視圖,且於近前側表示成為於內袋構成片材中劃定收容區域之面(內表面)之側。 圖11係圖9之A部之模式性放大圖。 圖12係第2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前視圖。 圖13係第3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前視圖。 圖14係第4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前視圖。 圖15係第5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局部放大之前視圖。 圖16係沿著圖15之A-A線之切斷剖面圖。 圖17係第6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局部放大之前視圖。 圖18係構成第6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容器本體之本體構成片材之俯視圖,且於近前側表示成為容器之內側之面。 圖19(a)係第7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前視圖,圖19(b)係第7實施形態之容器之側視圖。
11:主體部
12:把手部
13:底部襯條
14:頂部襯條
14a:第1部分
14b:第2部分
15:流出口
15a:注出筒部
15b:板狀部
16:蓋
17:收容區域
18:內容物
19:貫通部
20:容器本體
20a:第1主面部
21:本體構成片材
29:局部接合部
40:內袋
42:內袋密封部
43:內外密封部
48:本體密封部
48a:把手部密封部
48b:把手部密封部
48c:接合部
60:填充部
61:第1填充部
62:第2填充部
63:環繞狀填充部
64:傾斜填充部
65:傾斜填充部
66: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
67: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
67a:對向部
67b:上方延出部
68:上下延伸填充部
69:交叉填充部
70:交叉填充部
71:載置面
72:內縮部
73:外部氣體導入部
100:容器
111:連通部
112:連通部
200:內容物填充容器
AX:中心軸

Claims (25)

  1. 一種容器,其具備: 收容區域,其係收容內容物之封閉空間;及 容器本體,其具有包圍上述收容區域之主體部、及自上述主體部突出之把手部; 上述容器本體係由將複數個膜層積層而成之本體構成片材所構成, 上述本體構成片材具有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非接合之非接合部,並且具有於上述非接合部中之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之層間封入有填充材料之填充部, 上述填充部包含形成於上述主體部之第1填充部、及形成於上述把手部之第2填充部,且 上述第1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相互連通。
  2. 如請求項1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形成為半環狀,且 上述第2填充部之兩端部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第1填充部連通。
  3.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中上述把手部形成為半環狀,並且該把手部之兩端分別連接於上述主體部,且 於上述容器本體,於上述把手部與上述主體部之間形成有貫通該容器本體之貫通部。
  4. 如請求項3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沿著上述把手部延伸,且 於上述第2填充部之兩端間之中間部形成有內縮部或彎折部。
  5. 如請求項4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於該第2填充部之兩端間局部地不連續地形成。
  6. 如請求項4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於該第2填充部之兩端間局部地縮小直徑。
  7. 如請求項3之容器,其中上述把手部係於該把手部之外周側及內周側分別具有由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相互接合而成之把手部密封部,且 上述把手部之外周側之上述把手部密封部之寬度尺寸較上述把手部之內周側之上述把手部密封部之寬度尺寸大。
  8. 如請求項3之容器,其中上述填充部包含於中間隔著上述貫通部相互對向並且相互並列地延伸之第1並列延伸部及第2並列延伸部,且 上述第1填充部包含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上述第2填充部包含上述第2並列延伸部。
  9. 如請求項8之容器,其中較之上述第1並列延伸部,上述第2並列延伸部形成為更大徑。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具備能夠使上述內容物自上述收容區域流出之流出部,上述主體部具有底部,於與該底部為相反側之上述主體部之上端部配置有上述流出部,上述第1填充部具有自上述主體部之上端側朝上述底部側延伸之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且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於上述主體部與上述把手部之邊界部相互連通。
  11. 如請求項10之容器,其中於以上述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為基準而位於相對於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側的區域之至少一者,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接合而成之接合部沿著上述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延伸之範圍之整個區域連續地形成。
  12. 如請求項11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包含:第1方向延出部,其自該主體部上下延伸填充部與上述第2填充部之連通部位沿第1方向延伸;及第2方向延出部,其自該連通部位向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中上述第2填充部包含朝向上述第1填充部延伸並且與上述第1填充部連通之連通填充部,且 以如下方式形成有上述複數個膜層彼此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部,即,於上述連通填充部與上述第1填充部之連通部位,相對於上述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上述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14.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上述局部接合部呈島狀形成於上述非接合部。
  15.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具有於中間隔著上述收容區域相互對向之第1主面部及第2主面部, 上述本體構成片材包含構成上述第1主面部之第1薄片部、構成上述第2主面部之第2薄片部、與上述第1薄片部連續之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及與上述第2薄片部連續之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 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與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係於上述第1主面部與上述第2主面部之對向方向上相互重疊而構成上述把手部, 於上述第1薄片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之各者形成有上述第1填充部, 於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與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之各者形成有上述第2填充部, 上述容器本體具有:第1連通部位,其係由形成於上述第1薄片部之上述第1填充部與形成於上述第1把手構成薄片部之上述第2填充部中之上述連通填充部相互連通而成;及第2連通部位,其係由形成於上述第2薄片部之上述第1填充部與形成於上述第2把手構成薄片部之上述第2填充部中之上述連通填充部相互連通而成;且 上述第1連通部位與上述第2連通部位係於上述對向方向上相互重疊。
  16. 如請求項15之容器,其中於上述第1薄片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之各者形成有上述局部接合部。
  17. 如請求項16之容器,其中於上述對向方向上觀察該容器時,上述第1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配置於相互偏移之位置。
  18. 如請求項16之容器,其中於上述對向方向上觀察該容器時,上述第1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與上述第2薄片部中之上述局部接合部之至少一部分彼此重疊。
  19.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具備能夠使上述內容物自上述收容區域流出之流出部, 上述第2填充部形成為半環狀, 於上述第2填充部之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之各者具有與上述第1填充部連通之上述連通填充部,且 以如下方式形成有上述局部接合部,即,於與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一端部及上述另一端部中配置於上述流出部之附近者對應之上述連通填充部與上述第1填充部之上述連通部位,相對於上述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上述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20. 如請求項19之容器,其中上述主體部具有底部, 上述流出部係配置於與該底部為相反側之上述主體部之上部, 上述把手部自上述主體部向側方突出, 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一端部配置於較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另一端部更上方,且 以如下方式形成有上述局部接合部,即,於與上述第2填充部之上述一端部對應之上述連通填充部和上述第1填充部之上述連通部位,相對於上述連通填充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上述填充部之截面面積局部變小。
  21.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中於上述把手部內形成有與上述收容區域連通之連通區域。
  22. 如請求項21之容器,其具備被上述容器本體包圍之內容器,且 上述內容器具有上述收容區域與上述連通區域。
  23.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具備能夠使上述內容物自上述收容區域流出之流出部,且 上述流出部係配置於以該容器之中心軸為基準與上述把手部相反之側。
  24. 如請求項23之容器,其中上述流出部具有流出筒部,且 上述流出筒部朝與上述把手部相反之側傾斜。
  25. 一種內容物填充容器,其具備: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及 內容物,其收容於上述收容區域。
TW108134564A 2018-10-04 2019-09-25 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TW202023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37280 WO2020070866A1 (ja) 2018-10-04 2018-10-04 容器
WOPCT/JP2018/037280 2018-10-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909A true TW202023909A (zh) 2020-07-01

Family

ID=7005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564A TW202023909A (zh) 2018-10-04 2019-09-25 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407120A1 (zh)
EP (1) EP3753859A4 (zh)
JP (1) JPWO2020070866A1 (zh)
CN (1) CN111448146A (zh)
TW (1) TW202023909A (zh)
WO (1) WO2020070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1625B2 (ja) * 2018-10-04 2022-08-18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
DE102020113030B4 (de) * 2020-05-13 2022-05-12 Syster Tjarks Behältnis zur Aufnahme eines flexiblen Inhalts sowie Folienverpackung
WO2022168653A1 (ja) * 2021-02-05 2022-08-11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 パウ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873Y2 (ja) * 1988-01-12 1994-06-08 有限会社鈴木化工 取手付き容器
JP2003252350A (ja) * 2002-02-28 2003-09-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注出口付包装容器
JP2004142771A (ja) * 2002-10-23 2004-05-20 Fuji Seal Inc 袋状容器
EP1814795A2 (en) * 2004-11-24 2007-08-08 Built NY Inc. Carry device
JP5702056B2 (ja) * 2009-06-19 2015-04-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詰替え容器
JP2016052906A (ja) * 2014-09-04 2016-04-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容器
JP2016216046A (ja) * 2015-05-14 2016-12-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体包装体
US9856063B1 (en) * 2016-06-30 2018-01-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container with comfort grip
JP6741557B2 (ja) * 2016-11-01 2020-08-19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920077B2 (ja) * 2017-03-07 2021-08-18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軟包材容器及び軟包材容器包装体
JP6822917B2 (ja) * 2017-07-31 2021-01-27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8146A (zh) 2020-07-24
EP3753859A4 (en) 2021-04-07
US20200407120A1 (en) 2020-12-31
JPWO2020070866A1 (ja) 2021-09-16
WO2020070866A1 (ja) 2020-04-09
EP3753859A1 (en) 202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6547B1 (ja) シート材容器
TW202023909A (zh) 容器及內容物填充容器
JP5131642B2 (ja) パウチ容器
JP6817809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7212493B2 (ja) 容器用シート
JP4441575B2 (ja) 逆止機能ノズルを備えるフレキシブル包装袋および液状物充填包装構造体
JP7142473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2018108843A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2018144885A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7075827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TW202138249A (zh) 片材容器
JP7121625B2 (ja) 容器
JP7365222B2 (ja) 容器
WO2023037474A1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2022180794A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6960515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7360535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CN115279664B (zh) 容器
JP7102854B2 (ja) パウチ容器およびパウチ包装体
JP6972765B2 (ja) 詰替え用パウチ
JP2022102203A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2023094333A (ja) 包装容器
JP2021020704A (ja) 包装袋
JP6348277B2 (ja) 分配包装体
JP2021031099A (ja) マチ付きパウ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