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2532A - 冷凍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冷凍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2532A
TW201942532A TW108110667A TW108110667A TW201942532A TW 201942532 A TW201942532 A TW 201942532A TW 108110667 A TW108110667 A TW 108110667A TW 108110667 A TW108110667 A TW 108110667A TW 201942532 A TW201942532 A TW 2019425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partition plate
surface member
aforementioned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9692B (zh
Inventor
荒木正雄
大矢恵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6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冷凍冰箱,其包括: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
前述分隔板具備: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
前述加熱器具有: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
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回。

Description

冷凍冰箱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對開式門片的冷凍冰箱。
近年來,已有在冷凍冰箱中,在堵住門片間的縫隙之分隔板上安裝加熱器單元,配合周圍的室溫及濕度來對加熱器通電,藉此以抑制對於分隔板的結露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專利文獻1中,使用合成樹脂製的構件以作為分隔板的表面構件,藉此抑制由於其與設置在門片和分隔板之間的墊片的接觸部分之溫度降低而產生結露。但是,合成樹脂製的表面構件在高度方向容易變形,為了補強而必須要有補強板,使得分隔板的構造變得複雜。
但是,冷凍冰箱內的溫度會隨著高度方向的位置而異。因此,已有為了減少電力量,而調整配置在分隔板內之加熱器形狀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在專利文獻2中,將加熱器的上部區域中的發熱量設定為小於上部以外的區域,藉此抑制庫內上部的溫度上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96182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4836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的問題
分隔板係設置於單邊的門片,以門片打開時可翻動的方式形成為相對短於冷藏室的開口,在分隔板的上部和下部於其和冷藏室的頂面及底面之間形成縫隙。另外,為了堵住上部及下部的縫隙,在墊片的上下部分形成鰭部。因為上下的鰭部露出於冷藏室,所以其溫度較分隔板表面更容易降低,而容易產生結露。為了要防止結露,也考慮了像專利文獻2那樣藉由加熱器形狀來調整高度方向的發熱量分布,以避免分隔板的構造變得複雜。但是,在分隔板的端部因為有安裝蓋體等的螺絲等的構造,而難以使加熱器攀爬到分隔板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結果,在分隔板的高度方向的端部,因為已變成低溫的鰭部而容易產生結露,為了防止此種情況而必須配合鰭部的溫度而提高加熱器的通電率。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的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冷凍冰箱,其能夠在抑制通電率增加的同時,抑制在分隔板端部的結露。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冷凍冰箱,其包括: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前述分隔板具備: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前述加熱器具有: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返。
另外,本發明的冷凍冰箱,其包括: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前述分隔板具備: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前述加熱器具有: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在前述基礎絕緣層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回。
另外,本發明之冷凍冰箱,其包括: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加熱器蓋;前述分隔板具備: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前述加熱器具有: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在前述基礎絕緣層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回;前述加熱器蓋,其係為覆蓋配置在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單元之物,在前述加熱器蓋的端部,在其與前述表面部材之間形成預設的縫隙並且形成在內部延伸並夾住前述加熱器之端部的加熱器壓制部。
另外,本發明之冷凍冰箱,其包括: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分隔板,其係為具備與前述門片相對之表面構件者,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前述門片被關閉時使得前述扉和前述表面構件密合的墊片;前述分隔板具備: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前述加熱器具有: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在前述基礎絕緣層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前述墊片具有鰭部,其覆蓋前述貯藏室之正面開口的緣部和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之縫隙;前述加熱器,延伸存在於前述表面構件中與前述鰭部重複的重複區域中。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冷凍冰箱,使得分隔板內部的加熱器之絕緣被覆構造為基礎絕緣層1層和附加絕緣層2層以上藉此實現細徑化以提高加熱器形狀的自由度,能夠使得加熱器攀爬到分隔板的端部為止。因此,能夠使分隔板的端部之溫度上升,能夠在抑制通電率增加的同時抑制在分隔板的端部之結露。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冷凍冰箱(冰箱100)。
實施形態1.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冰箱的正面圖。圖2為表示圖1的區域R1之右門片已打開的狀態之上部立體圖。圖3為表示圖1的A-A剖面之剖面圖。基於圖1~圖3,說明冰箱100的概略構成。箭頭X方向表示冰箱100的寬度方向,箭頭Y方向表示冰箱100的深度方向,箭頭Z方向表示冰箱100的高度方向。
冰箱100具備:前面為開口的箱狀之冰箱本體10、及將冰箱本體10的開口部10a堵住的複數門片。冰箱本體10,藉由外箱及內箱(未圖示)構成的冰箱100的外廓以作為箱體,在外箱和內箱之間的空間填充了發泡隔熱材(未圖示)。藉由發泡隔熱材,填滿外箱和內箱的縫隙使其為一體化,外箱及內箱作用為隔熱箱體。
內箱的內部之空間係由複數的隔間所分隔,例如,從冰箱本體10的上部起形成了冷藏室1、製冰室2、切換室3、冷凍室4及蔬菜室5等的貯藏室。各貯藏室係因應其用途而設定於不同的溫度帶,在各貯藏室中設置了例如由熱敏電阻等構成的溫度感測器(未圖示)。在各貯藏室的前面分別設有自由開閉的門片。
冷藏室1的門片,係由對開式的回轉式門片所形成,其具有配置在冷藏室1的前面之左側的左門片7以及配置在冷藏室1的前面之右側的右門片8。在製冰室2、切換室3、冷凍室4及蔬菜室5則分別設置了抽屜式的門片6。
雖然並未圖示,但在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上的外箱的兩側端部設置了將冰箱本體10和冷藏室1的門片連接的連接鉸鏈。設置於外箱之左側端部的連接鉸鏈將冰箱本體10和左門片7連接。設置於外箱的右側端部的連接鉸鏈將冰箱本體10和右門片8連接。各連接鉸鏈具有鉸鏈軸,左門片7和右門片8以各鉸鏈軸為回轉軸從冰箱本體10的中央向兩側方向打開。在左門片7和右門片8的邊界處設有門片間縫隙Gd,使得左門片7和右門片8在左門片7及右門片8回轉的回轉軌跡中不會接觸。
另外,在安裝了左門片7之上部的連接鉸鏈的鉸鏈部7a設置了:檢知外部空氣溫度的外部空氣溫度感測器、以及檢知外部空氣濕度的外部空氣濕度感測器。另外,設置外部空氣溫度感測器及外部空氣濕度感測器的位置不限定於鉸鏈部7a,只要是能夠檢出溫度及濕度等周圍環境的位置即可。尤其是,設置在檢出值不容易受到冰箱100運轉之影響的位置為佳。例如,在冷凝管(未圖示)貼附固定在冰箱本體10之側面的內側的情況下,將外部空氣溫度感測器及外部空氣濕度感測器配置在鉸鏈部7a的話,則能夠減少冷凝管造成的熱影響,能夠正確檢出周圍環境。
另外,冰箱100具備:堵住門片間縫隙Gd並將冷藏室1和外部的空間分隔的分隔板9、以及使得分隔板9和冷藏室1的各門片密合的2個墊片22、23。分隔板9,係為在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上沿著門片間縫隙Gd延伸的板狀構件,其係從冷藏室1側蓋住門片間縫隙Gd。分隔板9設置在左門片7的內板7b。
圖4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分隔板的構造之分解立體圖。基於圖2~圖4說明分隔板9的構成。分隔板9具有:與左門片7的內板7b相對的表面構件30、配置在表面構件30內的加熱器單元40、覆蓋配置在表面構件30內的加熱器單元40的加熱器蓋體50。
表面構件30,其係由例如板金等所形成,將來自加熱器單元40的熱傳遞到左門片7和右門片8和2個墊片22、23等。加熱器單元40,其係由例如面狀的鋁箔加熱器等構成,藉由通電將表面構件30加熱。加熱器蓋體50由樹脂等形成。
圖5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貼附於表面構件之前的狀態之剖面圖。圖6為圖4的R2區域的部分放大圖。如圖5及圖6所示,加熱器單元40具備繩狀的加熱器41、鋁箔等所構成的遮熱部42、將加熱器41及遮熱部42貼附於表面構件30的雙面膠帶43。
按照從表面構件30朝向加熱器蓋體50的順序,依序配置雙面膠帶43、加熱器41、及遮熱部42。加熱器41,其具備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其係蛇行配置為形成複數個折返41a。雙面膠帶43,其係將形成為蛇行形狀(攀爬)的加熱器41和遮熱部42貼附保持於表面構件30的內側。
遮熱部42覆蓋配置於表面構件30之內側的加熱器。遮熱部42,其將加熱器41的熱向表面構件30側反射,並且抑制朝向冷藏室1側的熱移動。遮熱部42形成為尺寸大於加熱器41之配置區域的面積,以使其能夠固定加熱器41的形狀。因此,通常,於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及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上,在遮熱部42上從加熱器41到遮熱部42的端部為止設置留白部。因此,為了使加熱器41在分隔板9的表面構件30上之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攀爬到最大限度,在遮熱部42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中超出形狀的留白部45已向中央側折返的狀態下將加熱器單元40貼附於表面構件30。
如圖2~圖4所示,分隔板9更包括:配置於加熱器蓋體50的冷藏室1側之隔熱材61、及背面蓋體60。隔熱材61,其係由發泡聚苯乙烯等形成,抑制加熱器單元40熱從加熱器蓋體50洩漏到冷藏室1內。背面蓋體60係由樹脂等形成,其係安裝於加熱器蓋體50以保持隔熱材61。
另外,在背面蓋體60之上側的端部,藉由螺絲64安裝了上側鉸鏈62及上側蓋體63,在背面蓋體60之下側的端部,藉由螺絲64安裝了彈簧65和下側鉸鏈66和下側蓋體67。在背面蓋體60的兩端部,形成了用以安裝上側鉸鏈62和下側鉸鏈66的軸承部60a。
上側鉸鏈62及下側鉸鏈66,將左門片7和分隔板9連接,使得分隔板9和左門片7的開閉動作連動並回轉。上側鉸鏈62及下側鉸鏈66,其分別具有作為分隔板9之回轉軸的軸部62a、66a,各軸部62a、66a插入背面蓋體60的各軸承部60a。彈簧65將分隔板9向左門片7側推壓。
上側蓋體63及下側蓋體67,其係為覆蓋分隔板9之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的端部之物,其係安裝於背面蓋體60,藉此分別保持上側鉸鏈62及下側鉸鏈66。另外在上側蓋體63的上部,形成了蓋體溝部63a。
將加熱器單元40貼附在表面構件30的內側,藉由加熱器蓋體50和爪扣31使其嵌合,將隔熱材61載置於加熱器蓋體50,將安裝了分隔板鉸鏈等的背面蓋體60與加熱器蓋體50嵌合以形成分隔板9。然後,用安裝螺絲分別將上側鉸鏈62及下側鉸鏈66固定在左門片7的內板7b,藉此將分隔板9安裝在左門片7。
分隔板9安裝於左門片7,使得表面構件30之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的中心與形成於左門片7和右門片8之邊界的門片間縫隙Gd之中心一致。在左門片7的內板7b及右門片8的內板8b分別形成溝部16。上述的2個墊片22、23當中的墊片22,係設置於表面構件30和左門片7的內板7b之間,嵌合於內板7b的溝部16。另一方面,墊片23設置於表面構件30和右門片8的內板8b之間,嵌合於內板8b的溝部16。在各墊片22、23中埋設了磁鐵24,當左門片7及右門片8關閉時,表面構件30和各墊片22藉由磁鐵24而密接。
左門片7的內板7b和右門片8的內板8b,具有向深度方向(箭頭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c、8c,以使其在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上夾住分隔板9。在左門片7的突出部7c和分隔板9之間設置了襯墊25。另一方面,設置於右門片8的墊片23,具有延伸於右門片8的突出部8c和分隔板9的右側面之間的後方延出部18,藉由後方延出部18而抑制分隔板9周圍的熱洩漏。
另外,如圖2所示,在冷藏室1的頂面11設有引導分隔板9之回轉的引導部15。引導部15具有:安裝在頂面11的基部15b、從基部15b向下方延伸的突起15a(參照圖7)。在左門片7關閉著的狀態下,引導部15的突起15a係收容在形成於上側蓋體63的蓋體溝部63a。蓋體溝部63a的緣部沿著引導部15滑動,藉此分隔板9順暢地回轉。
繼之,基於圖2,說明分隔板9的動作。分隔板9,當左門片7打開時,引導部15的突起15a抵接在形成於上側蓋體63的蓋體溝部63a的緣部而分隔板9以軸部62a、66a為回轉軸進行轉動。此時,分隔板9的右側部分藉由彈簧65的推壓力而繞向後方,而能夠避免分隔板9與右門片8接觸。另一方,當左門片7關閉時,已繞向後方的分隔板9的右側部分被引導部15引導而轉動以從左門片7向右側伸出。當左門片7及右門片8雙方關閉時,門片間縫隙Gd被堵住,抑制外部空氣從外部向冷藏室1內侵入。
圖7為表示圖1的C―C剖面中的分隔板之上部的縱剖面圖。圖8為表示圖1的D―D剖面中的分隔板之下部的縱剖面圖。基於圖2、圖7及圖8,說明分隔板9和冷藏室1的壁面之間的構成。分隔板9形成為在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上短於冷藏室1的正面開口。在此,所謂的冷藏室1的正面開口,係為冷藏室1的底面12和頂面11之間的距離。在分隔板9的上端、設置於頂面11的引導部15的基部15b之間形成縫隙Gt,在分隔板9的下端和底面12之間形成縫隙Gb。
設置於左門片7的墊片22,其具有形成於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的上部之上側鰭部22t、及形成於下部的下側鰭部22b,其形成為墊片22全體的長度長於分隔板9的長度。同樣地,設置於右門片8的墊片23,其具有形成於上部的上側鰭部23t、及形成於下部的下側鰭部23b,其形成為墊片23全體的長度長於分隔板9的長度。圖2中,右門片8已關閉狀態中的墊片23之位置係以一點鎖線來表示。以下,在不特別區分上側鰭部22t、23t及下側鰭部22b、23b的情況下,稱之為鰭部。
各上側鰭部22t、23t,延伸到較冷藏室1的頂面11更上方為止,以覆蓋形成於分隔板9之上部的縫隙Gt。另外,在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上,上側鰭部22t從左門片7向右側延伸出去以覆蓋門片間縫隙Gd,上側鰭部23t從右門片8向左側延伸出去以覆蓋門片間縫隙Gd。亦即,在未配置分隔板9的上部縫隙Gt中,2個上側鰭部22t、23t重疊以堵住門片間縫隙Gd。
各下側鰭部22b、23b,延伸到較冷藏室1的底面12更下方為止,以覆蓋形成於分隔板9之下部的縫隙Gb。另外,在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上,下側鰭部22b從左門片7向右側延伸出去以覆蓋門片間縫隙Gd,下側鰭部23b從右門片8向左側延伸出去以覆蓋門片間縫隙Gd。亦即,在未配置分隔板9的下部之縫隙Gb中,2個下側鰭部22b、23b重疊以堵住門片間縫隙Gd。
繼之,基於圖6~圖8,詳細說明分隔板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構成。在表面構件3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別形成向冷藏室1側延伸的突緣32,在各突緣32設置螺孔32a。在加熱器蓋體5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別形成凹形狀的螺絲收容部51。而且,在分隔板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螺絲64插入螺孔32a並被收容在螺絲收容部51中,藉此將表面構件30和加熱器蓋體50固定。
在各螺絲收容部51中,隔熱材61側係為開口,和表面構件30相對的壁面部51a形成為半圓筒狀。螺絲收容部51係由樹脂形成,其係將螺絲64和加熱器單元40離隔以防止加熱器單元40受損傷。在表面構件30和螺絲收容部51的壁面部51a之間,設有在深度方向(箭頭Y方向)上大於加熱器單元40的厚度之縫隙Gc(例如、1.8mm),加熱器單元40的端部被配置在縫隙Gc中。在此,縫隙Gc為表面構件30和壁面部51a的最短距離。藉由此種構成,壁面部51a亦作用為加熱器壓制部,防止貼附在表面構件30的加熱器單元40浮起。
如上述,加熱器單元40的留白部45是折返著的,所以在加熱器單元40的上端部配置了加熱器41的最上部之彎41t,在加熱器單元40的下端部配置了加熱器41的最下部之彎41b。另外,藉由形成於加熱器蓋體50的螺絲收容部51,使得加熱器41的形狀上下端距離Lp(參照圖12)拉長到最大限並能夠將加熱器單元40貼附在表面構件30的上端到下端為止。
但是,上側鰭部22t、23t,在上部的縫隙Gt中露出於冷藏室1,下側鰭部22b、23b,在下部的縫隙Gb中露出於冷藏室1,因此,在露出的區域中,其溫度低於和分隔板9重複的重複區域。但是,在上述分隔板9中,因為在表面構件3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為止配置了加熱器41,因此使得加熱器41的一部分與鰭部重複而能夠抑制溫度降低。
另外,如圖1所示,冰箱100具備控制冰箱100全體之運轉的控制部90。控制部90係為例如內建於冰箱本體10內。控制部90,係控制未圖示的壓縮機及氣閘裝置等,以使得各溫度感測器所檢知的各貯藏室之溫度變成對於各貯藏室預設的設定溫度。具體言之,其基於溫度感測器所檢知的冷藏室1之溫度和冷藏室1的設定溫度的差以控制氣閘裝置的開閉,並調整對冷藏室1送風之冷氣量。另外,控制部90,基於冷藏室1的溫度、外部空氣溫度、外部空氣濕度(外部空氣相對濕度Hout)以算出加熱器單元40的通電率Pr,進行通電指示。通電率Pr用既知方法算出即可。
圖9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通電率之一例的說明圖。圖10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通電率之另一例的說明圖。對於加熱器單元40的通電,係被控制為使得分隔板9的表面構件30及表面構件30周圍的墊片22、23等不會結露的通電率Pr。在此所謂的通電率Pr為,對於加熱器41的通電時間比例,例如10秒當中有5秒通電時,通電率Pr表示為50%。
例如,通電率Pr係為,將已檢知的外部空氣相對濕度Hout代入將外部空氣溫度設定為參數的複數算出式而算出。另外,基準通電率會因為分隔板9的厚度及材料的熱傳導率等的構造、加熱器41的定格W數、及冷藏室1的設定溫度等而變化。
在圖9中,針對外部空氣溫度為20℃以下的情況、較20℃高且為30℃以下的情況、較30℃高且為40℃以下的情況等3個階段,分別設定算出式,通電率Pr隨著外部空氣相對濕度Hout的上升而線性上升。圖9中,例示了3個溫度帶的通電率Pr1、Pr2、Pr3。另一方面,圖10的算出式係針對外部空氣溫度為20℃以下的情況、較20℃高且為30℃以下的情況、較30℃高且為40℃以下的情況等3個階段分別設定,通電率Pr隨著外部空氣相對濕度Hout的上升而對數性上升。圖10中例示了3個溫度帶的通電率Pr4、Pr5、Pr6。
算出式係事先以程式的方式記憶在控制部90。例如,圖9中的各算出式係決定為,基準通電率=C1×Hout+C2,並針對外部空氣溫度的各溫度帶設定係數C1及係數C2。另外,在圖10中的各算出式係決定為,基準通電率=C3×ln(Hout)+C4,並針對外部空氣溫度的各溫度帶設定係數C3及係數C4。各係數可以事先以實驗等來決定。另外,設定算出式的外部空氣溫度之溫度帶不限定於上述3階段,例如可以每隔5℃設定之。
圖1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絕緣層構成之模式圖。基於圖11說明加熱器單元40的電氣絕緣構造。加熱器41具有由導線等構成的芯線71、及由鎳鉻合金線等構成的電阻線72。另外,在電氣用品安全法中,冰箱100中所使用的加熱器單元40必須要有雙重絕緣構造。尤其是上述的加熱器單元40係貼附於人有可能碰觸的非充電金屬部(表面構件30)的裏面,所以加熱器單元40本身必須要具備雙重絕緣構造。
在電氣用品安全法中,係規定如下。
(1)基礎絕緣:被覆厚度0.3mm以上、或者若為耐電壓1.5kV/min以上則無關厚度。
(2)附加絕緣:被覆厚度0.4mm以上、或者2層且各層的耐電壓1.5kV/min以上則無關厚度。
過去,例如將1條電阻線螺旋狀地捲附在芯線上,以氯乙烯(PVC: Polyvinyl chloride)押出2次,藉此製造出具有滿足厚度規定的基礎絕緣層及附加絕緣層的加熱器。在此情況下,如下表1所示,捲附了直徑0.08mm的電阻線之直徑0.6mm的芯線被厚度0.70mm的基礎絕緣層所被覆,基礎絕緣層被厚度1.00mm的附加絕緣層所被覆。完成外徑Dh為約3mm,最小彎曲R為約5mm。
[表1]
一般來說,使彎曲R小於完成外徑Dh的情況下,貼附到表面構件30時,有時會無法維持加熱器41的形狀。因此,通常,最小彎曲R會設定為大於完成外徑Dh。
在實施形態1的加熱器41中,絕緣層係由氟素系材料(ETFE: Ethylene Tetra Fluoro Ethylene)所形成,滿足電氣用品安全法的耐電壓規定,同時使得被覆厚度變薄。具體言之,用厚度0.08mm的基礎絕緣層73被覆捲附了3條直徑0.05mm的電阻線72之直徑0.14mm的芯線71,再用2層的附加絕緣層74、75被覆基礎絕緣層73,來製作加熱器41。各附加絕緣層74、75的厚度分別為0.15mm,加熱器41的完成外徑Dh為0.9mm。像這樣,使加熱器41的完成外徑Dh細徑化,藉此,能夠使繩狀的加熱器41的最小彎曲R變小為2mm,能夠提高加熱器41形成之形狀的自由度。
在加熱器41中,3條電阻線72並列並且螺旋狀地捲附在芯線71上。在此,使電阻線72為3條,係在使加熱器定格為和過去同程度的狀態下,為了提高形狀自由度而使加熱器41加長所造成。電阻線72的條數因應需要的加熱器定格及形狀來變更即可。
圖12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形狀之模式圖。在此,加熱器定格為100V且11.1W。如上述,繩狀的加熱器41,被遮熱部42和雙面膠帶43夾住而貼附固定在表面構件30。加熱器41係形成為,作為形狀的最上部之彎41t和最下部之彎41b的距離的形狀上下端距離Lp(例如781mm)長於過去的加熱器中的形狀上下端距離(例如754mm)。這是為了使加熱器盡量靠近分隔板9的上部之縫隙Gt及下部的縫隙Gb。形狀係形成為使得形狀的一部分和鰭部重疊,藉此,防止鰭部中露出於冷藏室1之區域的溫度過度降低,並抑制結露。
在過去的加熱器中,若想要使形狀攀爬到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上的分隔板9的端部為止,則因為固定上側蓋體63的螺絲64及固定下側蓋體67的螺絲64突出於內部,因此無法將加熱器41設置到端部。另一方面,在實施形態1的分隔板9中,在加熱器蓋體50形成螺絲收容部51,加熱器單元40的留白部45向中央側折曲,加熱器41細徑化。藉此,能夠將形狀的一部分配置於表面構件30和螺絲收容部51的縫隙Gc。
[表2]
在表2中,針對圖12的加熱器形狀,將加熱器41的形狀和分隔板9之端面的距離和過去例加以比較。如表2、圖7及圖8所示,形狀的最上部之彎41t和分隔板9的上端面之距離Lt,在加熱器單元40中係為6.2mm,而在過去例中則為15.5。另外,形狀的最下部之彎41b和分隔板9之下端面的距離Lb,在加熱器單元40中係為4.2mm,在過去例中則為9.2mm。
像這樣,在加熱器單元40中,能夠將各距離Lt、Lb縮短到7mm以內,並能夠使得上側鰭部22t、23t及下側鰭部22b、23b中與形狀的重複區域變寬。因此,以同等通電率進行比較的情況下,能夠較過去更能使鰭部的溫度上升,而能夠抑制結露。
尤其,如圖12所示,形狀形成為使得在分隔板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中的加熱器41之折返41a的個數多於分隔板9的中央部的情況下,能夠使得在溫度容易降低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發熱密度Hd(W數)變多。因此,能夠抑制鰭部中的溫度降低,同時,使得分隔板9的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中的溫度差變小而能夠以最小限的通電率抑制結露。
圖13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發熱密度分布之圖。橫軸為分隔板9中的高度位置Zp,縱軸表示加熱器單元40的發熱密度Hd[W]。加熱器單元40的發熱密度分布以實線表示,過去的加熱器單元的發熱密度分布以虛線表示。在橫軸中、刻度1表示分隔板9的上端,刻度31表示分隔板9的下端。在圖13中,分隔板9的高度位置Zp,係在分隔板9的上端和下端之間分割為29分,並算出在各高度位置Zp的發熱密度。加熱器單元40的發熱密度分布和過去例的發熱密度分布係使用相同定格W數算出。
比較之,則就與鰭部重複之高度位置Zp(例如刻度1~3及刻度29~31)的發熱密度Hd而言,加熱器單元40大於過去例。此係因為:加熱器41的最小彎曲R較過去小,能夠在與鰭部重複的區域中設置較多的形狀。另外,分隔板9的中央位置(例如刻度16)中,發熱密度Hd之所以較過去為小,是因為定格為相同時,發熱密度Hd集中於上下端之故。像這樣,在分隔板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使發熱密度Hd高於中央部,藉此,能夠以最小限的加熱器輸入(亦即通電率)來提高結露耐力。
本實施例中,調整形狀以使得與鰭部重複區域的發熱密度Hd為0.6~0.7W程度。此係因為:考慮到冷藏室1為3℃而分隔板上下端的縫隙為5mm程度時的分隔板9的表面溫度及鰭部的溫度,以改善後述之溫度分布。也可以依據上部的縫隙Gt之大小及下部的縫隙Gb之大小來改變與鰭部重複區域的發熱密度Hd,但至少上下各為0.5W以上,換言之為加熱器定格的4.5%以上為佳。
圖14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分隔板表面及鰭部的溫度之圖。橫軸表示上下方向的部位Zh,左側為冷藏室1的頂面11側,而右側為冷藏室1的底面12側。縱軸表示分隔板9、上側鰭部22t、23t或者下側鰭部22b、23b的溫度Th。其係為在外部空氣溫度為30℃且外部空氣相對濕度為Hout75%的環境條件下,加熱器的定格100[V]且11.1[W]時的測定結果。
以虛線表示的過去例之溫度資料83,係為使通電率Pr為53%的情況下的結果。在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上,分隔板9的中央部之溫度Tp為35℃,上側鰭部22t、23t及下側鰭部22b、23b(鰭部)的溫度Tp為27℃程度。在各部分為露點溫度25.8℃以上,但是鰭部和中央部的溫度差大,溫度分布不良。過去,係配合鰭部來設定通電率,因此,在中央部之溫度過度上升而浪費了加熱器輸入。
以一點鎖線所示的溫度資料84,係為在加熱器單元40中使通電率Pr為53%的情況下的結果。相較於過去例,在加熱器單元40中,鰭部的溫度上升,分隔板9之中央部的溫度下降,分隔板9全體而言的溫度差變小,而呈現良好的溫度分布。相對於露點溫度Td,在分隔板9及鰭部當中溫度最低的鰭部仍然保有餘裕,能夠在鰭部的溫度變成和過去例同等溫度之前降低通電率Pr。以實線表示的溫度資料85,係為調整通電率Pr以使得鰭部的溫度變成和過去例同等溫度的情況下之結果。在此情況下,通電率Pr從53%變成34%,降低了19%。由於定格是11.1W,所以加熱器輸入減少了約2成(2W)。
如上述,在實施形態1的冰箱100中,加熱器41,其具有發熱部(電阻線72)、以及被覆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73,在基礎絕緣層73和表面構件30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74、75。而且,加熱器41係配置到表面構件30的端部為止。藉此,使得分隔板9內部的加熱器41之絕緣被覆構造為基礎絕緣層1層加上附加絕緣層2層共3層,藉此,使加熱器41細徑化並使最小彎曲R變小且提高形狀的自由度,能夠使加熱器41攀爬到分隔板9的端部為止。因此,能夠使分隔板9的端部之溫度上升,使分隔板9的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的溫度差變小並抑制通電率Pr的增加,同時能夠抑制分隔板9的端部之結露。
另外,在加熱器蓋體50的端部,於其與表面構件30之間形成預設的縫隙Gc並形成在內部延伸的加熱器壓制部(壁面部51a)以夾住加熱器41的端部。藉此,能夠壓制加熱器單元40浮起,並將螺絲64等和加熱器41離隔以防止加熱器41的損傷,將加熱器41配置到分隔板9的端部為止,而抑制分隔板9的端部之溫度降低。
另外加熱器單元40具有遮熱部42,遮熱部42,在分隔板9的端部中超出加熱器41的形狀之留白部45向中央側折返。藉此,能夠在表面構件30的全部長度中設置加熱器41的形狀,能夠增加端部的發熱量而進一步抑制結露。
另外,冰箱100更包括具有鰭部的墊片22、23,加熱器41延伸存在於表面構件30中與鰭部重複的重複區域。藉此,能夠配置為使得加熱器41的一部分與露出於冷藏室1而特別容易變成低溫的鰭部重疊,能夠抑制鰭部的溫度上升,抑制結露。
實施形態2.
圖15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加熱器單元的絕緣層構成之模式圖。在實施形態2中,加熱器單元140的絕緣構造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以保持絕緣耐電壓為前提,在確保加熱器形狀的自由度的同時改變絕緣規格。和實施形態1的情況相異。另外,在本實施形態2中,對於未特別記述的項目,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對於同樣的機能及構成係使用相同的符號敘述。
加熱器141為,芯線171上捲附3條電阻線172並以基礎絕緣層173被覆之,基礎絕緣層173再被附加絕緣層174所被覆。在實施形態2中,第2層的附加絕緣層係由絕緣片175所形成。絕緣片175可以由例如絕緣耐電壓1.5kV/min以上(實力為5kV/min程度)之厚度25μm的聚乙烯製片體等所構成。在表面構件30和繩狀的加熱器141之間,從表面構件30側開始依序積層了雙面膠帶143、絕緣片175、雙面膠帶143。在此情況下,基於製作加熱器單元140的作業性、以及使用加熱器單元140組裝分隔板9的工作作業性的平衡,可以預先用雙面膠帶143將絕緣片175貼附在表面構件30的內側。另外,亦可分別在遮熱部142及絕緣片175塗膠使其彼此貼附,來取代使用2枚雙面膠帶143。
在分隔板9中,在人可能碰觸到的表面構件30設置3層絕緣構造,另外加熱器141的冷藏室1側係以隔熱材61及背面蓋體60所覆蓋,因此確保其絕緣性。亦即,在冷藏室1側,在人可能碰觸的背面蓋體60設置3層絕緣構造。
在實施形態2中,使用絕緣片175作為第2層的附加絕緣層,所以在製作加熱器141時只要2次押出成形即可,能夠減少製造工程。另外,相較於實施形態1的情況,在加熱器141中,可以省略1層被覆於加熱器141的附加絕緣層,所以能夠使完成外徑Dh變小(例如0.6mm)。在此情況下,也能夠使加熱器141的最小彎曲R為2mm程度,能夠提高加熱器141的形狀之自由度,將加熱器141配置到分隔板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為止。
另外,在表面構件30和加熱器141之間設置2枚絕緣片175作為附加絕緣層,也可以使得加熱器141的絕緣被覆僅為基礎絕緣層173的1層。依據此種構成,因為被覆少所以能夠使得加熱器141的完成外徑Dh更小,加熱器141的押出成形只要1次即可,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少製造工程。在此情況大,亦可將2層絕緣片175重疊之物事先貼附於表面構件30。
如上述,在實施形態2中,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的1層係形成於加熱器141使其被覆基礎絕緣層173,另1層則為配置在加熱器141和表面構件30之間的絕緣片175。藉此,和實施形態1的情況一樣,提高形狀的自由度並配置在分隔板9的端部藉此抑制在分隔板9之端部的結露,並且,將1層附加絕緣層設置在加熱器141的外部能夠進一步使加熱器141細徑化以使其容易配線。
實施形態3.
圖16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之加熱器單元的絕緣層構成之模式圖。在實施形態3中,加熱器單元240的絕緣構造和實施形態1的不同。另外,在本實施形態3中,對於未特別記述的項目,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對於同樣的機能及構成係使用相同的符號敘述。
加熱器241為,芯線271上捲附了3條電阻線272並以附加絕緣層274被覆,附加絕緣層274在被附加絕緣層275所被覆。在此,捲附於芯線271的各電阻線272係被基礎絕緣層273所被覆。因為電阻線272很細,所以難以用押出成形來形成基礎絕緣層273。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熱浸硬焊以將基礎絕緣層273被覆於各電阻線272。附加絕緣層274、275和實施形態1的情況一樣,用押出來進行成形。藉由此種構成,能夠將完成外徑Dh控制在0.6mm程度並使加熱器241的最小彎曲R為2mm程度,也能確保形狀的自由度為與實施形態1同等程度。因此,能夠降低通電率,同時抑制分隔板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結露。
另外,亦可在電阻線設定2層的絕緣被覆(基礎絕緣層和附加絕緣層第1層),並在其外側被覆1層附加絕緣層。
如上述,在實施形態3中,基礎絕緣層273設置為被覆電阻線272,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274、275形成於加熱器241以使其被覆基礎絕緣層273。藉此,和實施形態1的情況一樣,提高形狀的自由度並配置在分隔板9的端部而抑制在分隔板9的端部之結露,並且,將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直接被覆在基礎絕緣層273而能夠確實地絕緣。
另外,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能夠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冰箱中從本體上部開始為冷藏室1、製冰室2、切換室3、冷凍室4、蔬菜室5,但只要具有對開式的冷藏室門片則無論其配置等。另外,在加熱器單元40設置3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亦可。
1‧‧‧冷藏室、
2‧‧‧製冰室、
3‧‧‧切換室、
4‧‧‧冷凍室、
5‧‧‧蔬菜室、
6‧‧‧門片、
7‧‧‧左門片、
7a‧‧‧鉸鏈部、
7b‧‧‧內板、
7c‧‧‧突出部、
8‧‧‧右門片、
8b‧‧‧內板、
8c‧‧‧突出部、
9‧‧‧分隔板、
10‧‧‧冰箱本體、
10a‧‧‧開口部、
11‧‧‧頂面、
12‧‧‧底面、
15‧‧‧引導部、
15a‧‧‧突起、
15b‧‧‧基部、
16‧‧‧溝部、
18‧‧‧後方延出部、
22、23‧‧‧墊片、
22b、23b‧‧‧下側鰭部、
22t、23t‧‧‧上側鰭部、
24‧‧‧磁鐵、
25‧‧‧襯墊、
30‧‧‧表面構件、
31‧‧‧爪扣、
32‧‧‧突緣、
32a‧‧‧螺孔、
40‧‧‧加熱器單元、
41‧‧‧加熱器、
41a‧‧‧折返、
41b‧‧‧最下部的彎、
41t‧‧‧最上部的彎、
42‧‧‧遮熱部、
43‧‧‧雙面膠帶、
45‧‧‧留白部、
50‧‧‧加熱器蓋體、
51‧‧‧螺絲收容部、
51a‧‧‧壁面部、
60‧‧‧背面蓋體、
60a‧‧‧軸承部、
61‧‧‧隔熱材、
62‧‧‧上側鉸鏈、
62a‧‧‧軸部、
63‧‧‧上側蓋體、
63a‧‧‧蓋體溝部、
64‧‧‧螺絲、
65‧‧‧彈簧、
66‧‧‧下側鉸鏈、
66a‧‧‧軸部、
67‧‧‧下側蓋體、
71‧‧‧芯線、
72‧‧‧電阻線、
73‧‧‧基礎絕緣層、
74‧‧‧附加絕緣層、
75‧‧‧附加絕緣層、
83、84、85‧‧‧溫度資料、
90‧‧‧控制部、
100‧‧‧冰箱、
140‧‧‧加熱器單元、
141‧‧‧加熱器、
142‧‧‧遮熱部、
143‧‧‧雙面膠帶、
171‧‧‧芯線、
172‧‧‧電阻線、
173‧‧‧基礎絕緣層、
174‧‧‧附加絕緣層、
175‧‧‧絕緣片、
240‧‧‧加熱器單元、
241‧‧‧加熱器、
271‧‧‧芯線、
272‧‧‧電阻線、
273‧‧‧基礎絕緣層、
274‧‧‧附加絕緣層、
275‧‧‧附加絕緣層、
Dh‧‧‧完成外徑、
Gb‧‧‧縫隙、
Gc‧‧‧縫隙、
Gd‧‧‧門片間縫隙、
Gt‧‧‧縫隙、
Hd‧‧‧發熱密度、
Hout‧‧‧外部空氣相對濕度、
Lb‧‧‧距離、
Lp‧‧‧形狀上下端距離、
Lt‧‧‧距離、
Pr‧‧‧通電率、
Td‧‧‧露點溫度、
Th‧‧‧溫度、
Tp‧‧‧溫度、
Zh‧‧‧部位、
Zp‧‧‧高度位置。
[圖1]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冰箱的正面圖。
[圖2] 表示圖1的區域R1之右門片已打開的狀態之上部立體圖。
[圖3] 表示圖1的A-A剖面之剖面圖。
[圖4]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分隔板的構造之分解立體圖。
[圖5]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貼附於表面構件之前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6] 圖4的R2區域的部分放大圖。
[圖7] 表示圖1的C―C剖面中的分隔板之上部的縱剖面圖。
[圖8] 表示圖1的D―D剖面中的分隔板之下部的縱剖面圖。
[圖9]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通電率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0]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通電率之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11]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絕緣層構成之模式圖。
[圖12]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形狀之模式圖。
[圖13]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加熱器單元的發熱密度分布之圖。
[圖14]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之分隔板表面及鰭部的溫度之圖。
[圖15]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加熱器單元的絕緣層構成之模式圖。
[圖16] 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之加熱器單元的絕緣層構成之模式圖。

Claims (10)

  1. 一種冷凍冰箱,其包括: 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 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 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 前述分隔板具備: 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 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 前述加熱器具有: 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 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 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 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返。
  2. 一種冷凍冰箱,其包括: 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 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 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 前述分隔板具備: 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 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 前述加熱器具有: 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 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 在前述基礎絕緣層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 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 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回。
  3. 一種冷凍冰箱,其包括: 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 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 分隔板,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 加熱器蓋; 前述分隔板具備: 與前述門片相對的表面構件;及 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 前述加熱器具有: 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 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 在前述基礎絕緣層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 前述加熱器單元具有遮熱部,其覆蓋配置於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 前述遮熱部,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中的超出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的留白部向中央側折回; 前述加熱器蓋,其係為覆蓋配置在前述表面構件的前述加熱器單元之物,在前述加熱器蓋的端部,在其與前述表面部材之間形成預設的縫隙並且形成在內部延伸並夾住前述加熱器之端部的加熱器壓制部。
  4. 一種冷凍冰箱,其包括: 冰箱本體,其具有開口部,並形成了貯藏室; 自由開閉的2片門片,其係並列配置於前述開口部; 分隔板,其係為具備與前述門片相對之表面構件者,其沿著2片前述門片間的縫隙延伸,以將前述縫隙從前述貯藏室側關閉; 前述門片被關閉時使得前述扉和前述表面構件密合的墊片; 前述分隔板具備: 加熱器單元,其具有配置到前述表面構件的端部為止的繩狀的加熱器; 前述加熱器具有: 藉由通電而發熱的發熱部;及 被覆前述發熱部的基礎絕緣層; 在前述基礎絕緣層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設置2層以上的附加絕緣層; 前述墊片具有鰭部,其覆蓋前述貯藏室之正面開口的緣部和前述分隔板的端部之縫隙; 前述加熱器,延伸存在於前述表面構件中與前述鰭部重複的重複區域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冷凍冰箱,2層以上的前述附加絕緣層係形成於前述加熱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冷凍冰箱, 2層以上的前述附加絕緣層中的1層形成於前述加熱器以被覆前述基礎絕緣層,另外1層為配置在前述加熱器和前述表面構件之間的絕緣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冷凍冰箱, 前述加熱器具有芯線; 前述發熱部為電阻線; 前述基礎絕緣層,係被覆捲附前述電阻線的前述芯線; 2層以上的前述附加絕緣層,係形成於前述加熱器以被覆前述基礎絕緣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冷凍冰箱, 前述加熱器單元,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形成為使得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的發熱密度高於在前述分隔板的中央部的發熱密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冷凍冰箱, 前述加熱器,配置於前述分隔板的兩端部間,以形成複數個折返; 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形成為使得在前述分隔板的端部的前述折返的個數多於在前述分隔板的中央部的前述折返的個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冷凍冰箱,前述加熱器的加熱器形狀係形成為使得在前述重複區域的發熱密度為加熱器定格的4.5%以上。
TW108110667A 2018-04-02 2019-03-27 冷凍冰箱 TWI689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8/014105 2018-04-02
PCT/JP2018/014105 WO2019193627A1 (ja) 2018-04-02 2018-04-02 冷凍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532A true TW201942532A (zh) 2019-11-01
TWI689692B TWI689692B (zh) 2020-04-01

Family

ID=6810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667A TWI689692B (zh) 2018-04-02 2019-03-27 冷凍冰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899959B2 (zh)
CN (1) CN111936807B (zh)
AU (1) AU2018417350B2 (zh)
MY (1) MY196105A (zh)
SG (1) SG11202009229UA (zh)
TW (1) TWI689692B (zh)
WO (1) WO20191936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4679A (ja) * 2020-12-29 2022-07-11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5143707A (zh) * 2022-07-11 2022-10-04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抽屉、冰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841A (ja) * 1998-11-30 200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2001041637A (ja) * 1999-07-23 2001-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貯蔵庫
JP2003347017A (ja) * 2002-05-29 2003-12-05 Mitsui Kozan Material Kk 被覆ヒーター線及び電熱ヒーター
JP4859898B2 (ja) * 2008-09-18 2012-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CN101846430B (zh) * 2009-03-26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JP2011146368A (ja) * 2009-12-15 2011-07-28 Panasonic Corp 面状採暖具の製造方法
JP5788159B2 (ja) * 2010-09-29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5957684B2 (ja) * 2011-12-02 2016-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3185731A (ja) * 2012-03-07 2013-09-19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KR101564911B1 (ko) * 2012-03-16 2015-11-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2013221715A (ja) * 2012-04-18 201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2014020572A (ja) * 2012-07-12 2014-02-0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JP6334186B2 (ja) * 2014-02-05 2018-05-3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961822B2 (ja) * 2014-04-24 2016-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206449987U (zh) * 2014-04-24 2017-08-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6011766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6382637B2 (ja) * 2014-08-22 2018-08-2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334418B2 (ja) * 2015-01-15 2018-05-3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6200309A (ja) * 2015-04-08 2016-12-0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934953B1 (ja) * 2015-04-24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7020754A (ja) * 2015-07-15 2017-01-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KR20170017691A (ko) * 2015-08-07 2017-02-15 히타치 어플라이언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단열 부품 및 냉장고
JP2018004214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96105A (en) 2023-03-14
AU2018417350A1 (en) 2020-09-03
JPWO2019193627A1 (ja) 2021-01-14
JP6899959B2 (ja) 2021-07-07
CN111936807B (zh) 2022-02-18
TWI689692B (zh) 2020-04-01
WO2019193627A1 (ja) 2019-10-10
AU2018417350B2 (en) 2021-11-11
CN111936807A (zh) 2020-11-13
SG11202009229UA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2841B (zh) refrigerator
CN105627657A (zh) 冰箱
JP5934953B1 (ja) 冷蔵庫
US10345030B2 (en) Refrigerator
WO2015162894A1 (ja) 冷蔵庫
TW201942532A (zh) 冷凍冰箱
JP2005069596A (ja) 冷蔵庫
TWI443296B (zh) 冰箱
JP5961822B2 (ja) 冷蔵庫
US9316430B2 (en)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
WO2020012526A1 (ja) 冷蔵庫
JP5919582B2 (ja) 冷蔵庫
JP6467593B2 (ja) 冷蔵庫
JP5934951B2 (ja) 冷蔵庫
RU2488751C2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JP6987297B2 (ja) 冷蔵庫
JP6901370B2 (ja) 冷蔵庫
WO2018164031A1 (ja) 冷蔵庫
US20240011698A1 (en) Heated door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JP2003121064A (ja) 冷蔵庫
JP6557070B2 (ja) 断熱開口部の結露防止装置
WO2021186613A1 (ja) 冷蔵庫
JP6849770B2 (ja) 冷蔵庫
CN113825965B (zh) 冰箱
CN219713765U (zh) 用于冰箱的竖梁组件和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