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6807A - 制冷冰箱 - Google Patents

制冷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6807A
CN111936807A CN201880091906.5A CN201880091906A CN111936807A CN 111936807 A CN111936807 A CN 111936807A CN 201880091906 A CN201880091906 A CN 201880091906A CN 111936807 A CN111936807 A CN 111936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partition plate
surface member
insulating layer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9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6807B (zh
Inventor
荒木正雄
大矢恵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36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6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冷冰箱具备:冰箱主体,其具有开口部,并形成有储藏室;开闭自如的两个门,它们与所述开口部并列配置;以及分隔板,其沿着两个门间的空隙延伸,并从储藏室侧封闭空隙,分隔板具备:表面部件,其与门对置;加热器单元,其具有配置至表面部件的端部的线状的加热器,加热器具有:发热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以及基础绝缘层,其包覆发热部,在基础绝缘层与表面部件之间设置有两层以上的附加绝缘层。

Description

制冷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开式门的制冷冰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制冷冰箱中,在封堵冰箱门间的空隙的分隔板搭载有加热器单元,根据周围的室温以及湿度向加热器通电,由此抑制向分隔板的结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用合成树脂制的部件作为隔板的表面部件,从而抑制因同设置于门与分隔板之间的密封垫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下降而引起的结露的产生。然而,合成树脂制的表面部件在高度方向上容易变形,为了加强而需要加强板,这样使分隔板的结构变得复杂。
然而,制冷冰箱内的温度根据高度方向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为了削减电量,而调节配置于分隔板内的加热器的配置图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加热器的上部区域的发热量设定为小于上部以外的区域,从而抑制冰箱内上部的温度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61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48366号公报
分隔板设置于一侧的门,以当门打开时能够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冷藏室的开口形成得较短,在分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在冷藏室的顶棚与台面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为了封堵上部以及下部的空隙,在密封垫的上下部分形成有飞边部。由于上下的飞边部向冷藏室露出,温度相比分隔板表面容易降低,从而容易产生结露。为了防止结露,也考虑为了避免分隔板的构造变得复杂,如专利文献2那样通过加热器的配置图案来调整高度方向上的发热量分布。然而,利用在分隔板的端部安装罩等的螺钉等结构,难以将加热器从分隔板的上端部铺设到下端部。其结果是,在分隔板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部,由于成为低温的飞边部容易产生结露,而为了防止该情况,则需要根据飞边部的温度来提高加热器的通电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通电率的增加并且抑制分隔板的端部处的结露的制冷冰箱。
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冰箱具备:冰箱主体,其具有开口部,并形成有储藏室;开闭自如的两个门,它们与上述开口部并列配置;以及分隔板,其以沿着两个上述门间的空隙的方式延伸,并从储藏室侧封闭上述空隙,上述分隔板具备:表面部件,其与上述门对置;以及加热器单元,其具有配置至上述表面部件的端部为止的线状的加热器,上述加热器具有:发热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以及基础绝缘层,其包覆上述发热部,在上述基础绝缘层与上述表面部件之间设置有两层以上附加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冰箱,将分隔板内部的加热器的绝缘包覆结构设为一层基础绝缘层和两层以上附加绝缘层,从而实现细径化,使加热器配置图案的自由度提高,能够将加热器铺设至分隔板的端部为止。因此,能够使分隔板的端部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通电率的增加,并且抑制分隔板的端部处的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区域R1的右门打开后的状态的上部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隔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粘贴于表面部件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R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图1的C-C截面中的分隔板的上部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D-D截面中的分隔板的下部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通电率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通电率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绝缘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配置图案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发热密度分布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隔板表面以及飞边部的温度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绝缘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绝缘层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制冷冰箱(冰箱100)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区域R1的右门打开后的状态的上部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A-A截面的剖视图。基于图1~图3,对冰箱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箭头X方向表示冰箱10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表示冰箱100的进深方向,箭头Z方向表示冰箱100的高度方向。
冰箱100具备前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冰箱主体10、以及封堵冰箱主体10的开口部10a的多个门。冰箱主体10由外箱以及内箱(未图示)作为箱体而构成冰箱100的外廓,在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未图示)。利用发泡隔热材填埋外箱与内箱的空隙而使其一体化,外箱以及内箱作为隔热箱体而发挥功能。
内箱的内部的空间由多个分隔件分隔,例如从冰箱主体10的上部起依次形成有冷藏室1、制冰室2、切换室3、制冷室4以及蔬菜室5等储藏室。根据用途将各储藏室设定为不同的温度带,在各储藏室设置有例如由热敏电阻等构成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在各储藏室的前表面设置有分别开闭自如的门。
冷藏室1的门由对开的旋转式的门形成,并具有配置于冷藏室1的前表面的左侧的左门7、和配置于冷藏室1的前表面的右侧的右门8。在制冰室2、切换室3、制冷室4以及蔬菜室5分别设置有抽屉式的门6。
虽然未图示,但在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在外箱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将冰箱主体10与冷藏室1的门连接起来的连接铰链。设置于外箱的左侧端部的连接铰链将冰箱主体10与左门7连接起来。设置于外箱的右侧端部的连接铰链将冰箱主体10与右门8连接起来。各连接铰链具有铰链轴,以各铰链轴作为旋转轴,将左门7和右门8从冰箱主体10的中央朝两侧方向打开。在左门7与右门8的边界设置门间空隙Gd,使得在左门7以及右门8进行旋转的旋转轨迹中左门7与右门8不接触。
另外,在左门7的上部的供连接铰链安装的铰链部7a设置有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外部空气湿度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此外,设置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以及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铰链部7a,只要是能够检测温度以及湿度之类的周围环境的部位即可。特别是,优选为设置于检测值不易被冰箱100的运转所影响的位置。例如,若在冰箱主体10的侧面的内侧粘贴固定有冷凝管(未图示)的情况下,将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以及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配置于铰链部7a,则能够缩小来自冷凝管的热影响,能够准确地检测周围环境。
另外,冰箱100具备:分隔板9,其封闭门间空隙Gd并将冷藏室1与外部的空间分隔;以及两个密封垫22、23,它们使分隔板9与冷藏室1的各门紧贴。分隔板9为以沿着门间空隙Gd的方式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且从冷藏室1侧覆盖门间空隙Gd。分隔板9设置于左门7的内板7b。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隔板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基于图2~图4,对分隔板9的结构进行说明。分隔板9具有:表面部件30,其与左门7的内板7b对置;加热器单元40,其配置于表面部件30内;以及加热器罩50,其覆盖配置于表面部件30内的加热器单元40。
表面部件30例如由金属板等形成,将来自加热器单元40的热向左门7、右门8以及两个密封垫22、23等传递。加热器单元40例如由面状的铝箔加热器等构成,通过通电来加热表面部件30。加热器罩50由树脂等形成。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粘贴于表面部件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区域R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加热器单元40具备:线状的加热器41;遮热部42,其由铝箔等构成;以及双面胶带43,其使加热器41以及遮热部42粘贴于表面部件30。
从表面部件30朝向加热器罩50依次配置有双面胶带43、加热器41、以及遮热部42。加热器41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且以形成多个折回部41a的方式蜿蜒配置。双面胶带43将形成了蜿蜒的配置图案(铺设)的加热器41和遮热部42粘贴保持于表面部件30的内侧。
遮热部42覆盖配置于表面部件30的内侧的加热器。遮热部42使加热器41的热向表面部件30侧反射,并且抑制向冷藏室1侧的热移动。遮热部42形成为尺寸大于配置有加热器41的区域的面积,以便能够固定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因此,通常在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以及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在遮热部42将留白部从加热器41配置到遮热部42的端部为止。这里,为了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将加热器41最大限度地铺设于分隔板9的表面部件30,在遮热部42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从配置图案伸出的留白部45向中央侧被折回,在另外的状态下将加热器单元40粘贴于表面部件30。
如图2~图4所示,分隔板9还具有配置于加热器罩50的冷藏室1侧的隔热件61、和背面罩60。隔热件61由发泡苯乙烯等构成,抑制加热器单元40的热从加热器罩50向冷藏室1内泄漏。背面罩60由树脂等形成,安装于加热器罩50来保持隔热件61。
另外,在背面罩60的上侧的端部,通过螺钉64安装有上侧铰链62以及上侧罩63,在背面罩60的下侧的端部,通过螺钉64安装有弹簧65、下侧铰链66以及下侧罩67。在背面罩60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上侧铰链62和下侧铰链66的轴承部60a。
上侧铰链62以及下侧铰链66将左门7与分隔板9连接,使得分隔板9与左门7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旋转。上侧铰链62以及下侧铰链66分别具有成为分隔板9的旋转轴的轴部62a、66a,各轴部62a、66a插入至背面罩60的各轴承部60a。弹簧65对分隔板9向左门7侧施力。
上侧罩63以及下侧罩67覆盖分隔板9的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的端部,且安装于背面罩60,由此分别保持上侧铰链62以及下侧铰链66。另外,在上侧罩63的上部形成有罩槽部63a。
在表面部件30的内侧粘贴有加热器单元40,并通过钩爪31与加热器罩50嵌合,在加热器罩50载置有隔热件61,并使安装有分隔板铰链等的背面罩60与加热器罩50嵌合,从而形成分隔板9。而且,对于分隔板9而言,利用安装螺钉将上侧铰链62以及下侧铰链66分别固定于左门7的内板7b,由此安装于左门7。
分隔板9以表面部件30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中心和形成于左门7与右门8的边界的门间空隙Gd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安装于左门7。在左门7的内板7b以及右门8的内板8b分别形成有槽部16。上述的两个密封垫22、23中的密封垫22设置于表面部件30与左门7的内板7b之间,并与内板7b的槽部16嵌合。另一方面,密封垫23设置于表面部件30与右门8的内板8b之间,并与内板8b的槽部16嵌合。在各密封垫22、23埋设有磁铁24,若左门7以及右门8关闭,则利用磁铁24使表面部件30与各密封垫22紧贴。
左门7的内板7b与右门8的内板8b具有在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隔着分隔板9朝进深方向(箭头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c、8c。在左门7的突出部7c与分隔板9之间设置有填料25。另一方面,设置于右门8的密封垫23具有在右门8的突出部8c与分隔板9的右侧面之间延伸的后方延伸部18,利用后方延伸部18抑制分隔板9的周围的热泄漏。
另外,如图2所示,在冷藏室1的顶棚11设置有引导分隔板9的旋转的引导部15。引导部15具有安装于顶棚11的基座部15b和从基座部15b向下方延伸的突起15a(参照图7)。在左门7关闭的状态下,引导部15的突起15a收容于罩槽部63a,该罩槽部63a形成于上侧罩63。罩槽部63a的边缘部沿着引导部15滑动,由此使分隔板9顺利地旋转。
接下来,基于图2对分隔板9的动作进行说明。分隔板9在左门7打开时,使引导部15的突起15a与形成于上侧罩63的罩槽部63a的边缘部抵接,从而分隔板9以轴部62a、66a为旋转轴进行转动。此时,由于弹簧65的作用力使分隔板9的右侧部分向后方迂回,因此能防止分隔板9与右门8接触。另一方面,在左门7关闭时,向后方迂回后的分隔板9的右侧部分被引导部15引导,从而以从左门7向右侧伸出的方式转动。若左门7以及右门8都关闭,则门间空隙Gd被封闭,由此抑制外部气体从外部向冷藏室1内侵入。
图7是表示图1的C-C截面中的分隔板的上部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1的D-D截面中的分隔板的下部的纵剖视图。基于图2、图7以及图8,对分隔板9与冷藏室1的壁面之间的结构进行说明。分隔板9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形成得比冷藏室1的门面短。这里,冷藏室1的门面是指冷藏室1的台面12与顶棚11之间的距离。在分隔板9的上端与设置于顶棚11的引导部15的基座部15b之间形成有空隙Gt,在分隔板9的下端与台面12之间形成有空隙Gb。
设置于左门7的密封垫22具有形成于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的上部的上侧飞边22t、和形成于下部的下侧飞边22b,密封垫22整体的长度形成为比分隔板9的长度长。同样地,设置于右门8的密封垫23具有形成于上部的上侧飞边23t、和形成于下部的下侧飞边23b,密封垫23整体的长度形成为比分隔板9的长度长。在图2中以点划线表示右门8关闭状态下的密封垫23的位置。以下,在不特别区分上侧飞边22t、23t以及下侧飞边22b、23b的情况下,称为飞边部。
各上侧飞边22t、23t以覆盖形成于分隔板9的上部的空隙Gt的方式延伸至比冷藏室1的顶棚11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在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上侧飞边22t以覆盖门间空隙Gd的方式从左门7向右侧延伸,上侧飞边23t以覆盖门间空隙Gd的方式从右门8向左侧延伸。即,在未配置分隔板9的上部的空隙Gt中,两个上侧飞边22t、23t重叠而封闭门间空隙Gd。
各下侧飞边22b、23b以覆盖形成于分隔板9的下部的空隙Gb的方式延伸至比冷藏室1的台面12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下侧飞边22b以覆盖门间空隙Gd的方式从左门7向右侧延伸,下侧飞边23b以覆盖门间空隙Gd的方式从右门8向左侧延伸。即,在未配置分隔板9的下部的空隙Gb,两个下侧飞边22b、23b重叠而封闭门间空隙Gd。
接下来,基于图6~图8对分隔板9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表面部件3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向冷藏室1侧延伸的凸缘32,在各凸缘32设置有螺孔32a。在加热器罩5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凹形状的螺钉收容部51。而且,在分隔板9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通过将螺钉64向螺孔32a插入而将其收容于螺钉收容部51,由此来固定表面部件30和加热器罩50。
在各螺钉收容部51中,隔热件61侧开口,与表面部件30对置的壁面部51a形成为半圆筒状。螺钉收容部51由树脂构成,并将螺钉64与加热器单元40隔离来防止加热器单元40的损伤。在表面部件30与螺钉收容部51的壁面部51a之间设置有比进深方向(箭头Y方向)上的加热器单元40的厚度大的空隙Gc(例如,1.8mm),在空隙Gc配置有加热器单元40的端部。这里,空隙Gc为表面部件30与壁面部51a的最短距离。通过这样的结构,壁面部51a也作为防止粘贴于表面部件30的加热器单元40的浮起的加热器按压部而发挥功能。
如上述那样,加热器单元40的留白部45被折回,因此在加热器单元40的上端部配置有加热器41的最上部的翻回部41t,在加热器单元40的下端部配置有加热器41的最下部的翻回部41b。另外,利用形成于加热器罩50的螺钉收容部51,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的上下端距离Lp(参照图12)而从表面部件30的上端到下端粘贴加热器单元40。
然而,上侧飞边22t、23t在上部的空隙Gt中向冷藏室1露出,下侧飞边22b、23b在下部的空隙Gb中向冷藏室1露出,因此在露出的区域中,温度比与分隔板9重叠的重叠区域的温度低。但是,在上述的分隔板9中,将加热器41配置到表面部件3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因此能够使飞边部与加热器41的一部分重叠来抑制温度降低。
如图1所示,冰箱100还具备控制冰箱100整体的运转的控制部90。控制部90例如内置于冰箱主体10。控制部90控制未图示的压缩机以及调节装置等,使得由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各储藏室的温度成为对各储藏室进行预先设定后的设定温度。具体而言,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藏室1的温度与冷藏室1的设定温度之差来控制调节装置的开闭,从而调整向冷藏室1送风的冷气的量。另外,控制部90基于冷藏室1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以及外部空气湿度(外部空气相对湿度Hout)计算加热器单元40的通电率Pr,并进行通电指示。通电率Pr只要通过已知的方法计算即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通电率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通电率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向加热器单元40的通电被控制为使在分隔板9的表面部件30以及表面部件30周围的密封垫22、23等不结露的通电率Pr。这里通电率Pr是指向加热器41的通电时间比例,例如在10秒中通电5秒的情况下,通电率Pr表现为50%。
通电率Pr例如将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相对湿度Hout提供给以外部空气温度作为参数而设定的多个计算式来进行计算。另外,基准通电率根据分隔板9的厚度以及材料的热传导率等之类的结构、加热器41的额定值W数、以及冷藏室1的设定温度等而变化。
在图9中,对于计算式而言,针对外部空气温度为20℃以下的情况、高于20℃且为30℃以下的情况、以及高于30℃且为40℃以下的情况的三个阶段分别设定,通电率Pr随着外部空气相对湿度Hout的上升而线性上升。图9例示有三个温度带的通电率Pr1、Pr2、Pr3。另一方面,在图10的计算式中,针对外部空气温度为20℃以下的情况、高于20℃且为30℃以下的情况、以及高于30℃且为40℃以下的情况的三个阶段分别设定,通电率Pr随着外部空气相对湿度Hout的上升而以对数的方式上升。图10例示有三个温度带的通电率Pr4、Pr5、Pr6。
计算式作为程序预先存储于控制部90。例如,在图9中各计算式通过设定基准通电率=C1×Hout+C2,并以逐个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带设定系数C1以及系数C2的形式来决定。另外,在图10中,各计算式通过设定基准通电率=C3×ln(Hout)+C4,并以逐个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带设定系数C3以及系数C4的形式来决定。各系数可以预先通过实验等决定。此外,设定计算式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带并不限定于上述三个阶段,例如也可以每隔5℃进行设定。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绝缘层结构的示意图。基于图11对加热器单元40的电气绝缘结构进行说明。加热器41具有由导线等构成的芯线71、和由镍铬合金线等构成的电阻线72。另外,在冰箱100使用的加热器单元40在电气用品安全法中需要设为双重绝缘结构。特别是上述的加热器单元40由于被粘贴于人有可能接触的非充电金属部(表面部件30)的背面,所以加热器单元40自身需要具备双重绝缘结构。
在电气用品安全法中,设定如下。
(1)基础绝缘:只要包覆厚度为0.3mm以上,或耐电压为1.5kV/min以上,则不管厚度如何。
(2)附加绝缘:只要包覆厚度为0.4mm以上,或两层且各层的耐电压为1.5kV/min以上,则不管厚度如何。
以往,例如将一根电阻线以螺旋状卷绕于芯线,用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两次挤出,由此制作具备满足厚度规定的基础绝缘层以及附加绝缘层的加热器。在该情况下,如下述的表1所示,卷绕了直径为0.08mm的电阻线的直径为0.6mm的芯线由厚度为0.70mm的基础绝缘层包覆,基础绝缘层由厚度为1.00mm的附加绝缘层包覆。成品外径Dh约为3mm,最小弯曲R约为5mm。
[表1]
Figure BDA0002703893900000101
一般来说,在使弯曲R小于成品外径Dh的情况下,在向表面部件30粘贴时,有时不能维持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因此,通常将最小弯曲R设定得大于成品外径Dh。
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器41中,绝缘层由氟类材料(ETFE:Ethylene Tetra FluoroEthylene)形成,满足电气用品安全法的耐电压规定,并且能够使包覆的厚度变薄。具体而言,加热器41是通过由厚度为0.08mm的基础绝缘层73包覆卷绕了三根直径为0.05mm的电阻线72而成的直径为0.14mm的芯线71,并由两层附加绝缘层74、75包覆基础绝缘层73而制成。各附加绝缘层74、75的厚度均为0.15mm,加热器41的成品外径Dh成为0.9mm。这样,通过使加热器41的成品外径Dh细径化,能够将线状的加热器41的最小弯曲R缩小为2mm,能够提高形成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的自由度。
在加热器41中,电阻线72三根并列地以螺旋状卷绕于芯线71。这里,将电阻线72设为三根是因为在将加热器额定值设定与以往相同程度的状态下,为了提高配置图案自由度而加长加热器41。电阻线72的根数只要根据需要的加热器额定值以及配置图案来变更即可。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配置图案的示意图。这里,加热器额定值为100V且11.1W。如上述那样,线状的加热器41被遮热部42和双面胶带43夹住并粘贴固定于表面部件30。加热器41形成为,配置图案的最上部的翻回部41t与最下部的翻回部41b的距离亦即配置图案上下端距离Lp(例如,781mm)比以往的加热器中的配置图案上下端距离(例如,754mm)长。这是为了使加热器尽可能地靠近分隔板9的上部的空隙Gt以及下部的空隙Gb。以配置图案的一部分与飞边部重合的方式形成配置图案,由此防止在飞边部中在冷藏室1露出的区域的温度过度降低,并抑制结露。
在以往的加热器中,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欲将配置图案铺设至分隔板9的端部的情况下,固定上侧罩63的螺钉64、以及固定下侧罩67的螺钉64向内部突出,因此不能将加热器41设置至端部。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的分隔板9中,在加热器罩50形成有螺钉收容部51,将加热器单元40的留白部45向中央侧折弯,使加热器41细径化。由此,能够将配置图案的一部分配置于表面部件30与螺钉收容部51之间的空隙Gc。
[表2]
距离(mm) 本实施例 以往
最上部的翻回部41t与分隔板9上端面的距离Lt 6.2 15.5
最下部的翻回部41t与分隔板9上端面的距离Lb 4.2 9.2
在表2中,针对图12的加热器配置图案,与以往例比较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与分隔板9的端面的距离。如表2、图7以及图8所示,配置图案的最上部的翻回部41t与分隔板9的上端面的距离Lt在加热器单元40中为6.2mm,在以往例中为15.5。另外,配置图案的最下部的翻回部41b与分隔板9的下端面的距离Lb在加热器单元40中为4.2mm,在以往例中为9.2mm。
这样,在加热器单元40中,能够使各距离Lt、Lb缩至7mm以内,能够使上侧飞边22t、23t以及下侧飞边22b、23b中的与配置图案的重叠区域扩大。因此,在以同等的通电率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使飞边部的温度上升,能够抑制结露。
特别是,如图12所示,在以分隔板9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处加热器41的折回部41a的数量比分隔板9的中央部多的方式形成配置图案的情况下,能够使温度容易降低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处发热密度Hd(W数)变多。因此,抑制飞边部中的温度降低,并且缩小分隔板9的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的温度差,能够以最小限度的通电率抑制结露。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发热密度分布的图。横轴表示分隔板9中的高度位置Zp,纵轴表示加热器单元40的发热密度Hd[W]。加热器单元40的发热密度分布以实线表示,以往的加热器单元的发热密度分布以虚线表示。在横轴上,刻度1表示分隔板9的上端,刻度31表示分隔板9的下端。在图13中,分隔板9的高度位置Zp在分隔板9的上端与下端之间被分割成29份,计算各高度位置Zp的发热密度。使用相同的额定值W数来计算加热器单元40的发热密度分布和以往例的发热密度分布。
若进行比较,则加热器单元40与以往例相比,与飞边部重叠的高度位置Zp(例如刻度1~3以及刻度29~31)处的发热密度Hd较大。这是因为加热器41的最小弯曲R比以往小,能够在与飞边部重叠的区域设置较多配置图案。另外,与以往相比分隔板9的中央位置(例如刻度16)处发热密度Hd较小是因为额定值相同且将发热密度Hd集中在上下端。这样,在分隔板9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中,使发热密度Hd比中央部提高,由此能够以最小限度的加热器输入即通电率来提高结露耐力。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配置图案使得与飞边部重叠的区域的发热密度Hd成为0.6~0.7W左右。这是为了在冷藏室1为3℃且分隔板上下端的空隙为5mm左右时,考虑分隔板9的表面温度以及飞边部的温度,从而改善后述的温度分布。也可以根据上部的空隙Gt的大小以及下部的空隙Gb的大小,来变更与飞边部重叠的区域的发热密度Hd,但优选至少上下分别为0.5W以上,换言之保持在加热器额定值的4.5%以上。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隔板表面以及飞边部的温度的图。横轴表示上下方向的部位Zh,左侧为冷藏室1的顶棚11侧,右侧为冷藏室1的台面12侧。纵轴表示分隔板9、上侧飞边22t、23t或下侧飞边22b、23b的温度Th。在外部空气温度为30℃且外部空气相对湿度为Hout75%的环境条件下,加热器的额定值100[V]且11.1[W]时的测定结果。
以虚线表示的以往例的温度数据83为将通电率Pr设为53%时的结果。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分隔板9的中央部的温度Tp为35℃,上侧飞边22t、23t以及下侧飞边22b、23b(飞边部)的温度Tp为27℃左右。在各部中,虽然露点温度为25.8℃以上,但飞边部与中央部的温度差较大,温度分布不良。以往,根据飞边部来设定通电率,因此在中央部温度过度上升,导致加热器输入成为浪费。
以点划线表示的温度数据84为在加热器单元40中将通电率Pr设为53%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加热器单元40中,与以往例相比,飞边部的温度上升,分隔板9的中央部的温度下降,分隔板9整体上温度差较小而成为良好的温度分布。即使在分隔板9以及飞边部中的温度最低的飞边部中也相对于露点温度Td充裕,因此能够降低通电率Pr直到飞边部的温度成为与以往例相同的温度为止。以实线表示的温度数据85为以飞边部的温度成为与以往例相同的温度的方式调整通电率Pr时的结果。在该情况下,通电率Pr从53%成为34%,能够减少19%。额定值为11.1W,因此使加热器输入减少约2成(2W)。
如以上这样,在实施方式1的冰箱100中,加热器41具有发热部(电阻线72)、和包覆发热部的基础绝缘层73,在基础绝缘层73与表面部件30之间设置有两层以上附加绝缘层74、75。而且,将加热器41配置至表面部件30的端部。由此,能够将分隔板9内部的加热器41的绝缘包覆结构设为一层基础绝缘层加上两层附加绝缘层共三层,由此使加热器41细径化并缩小最小弯曲R来提高配置图案的自由度,从而将加热器41铺设至分隔板9的端部。因此,能够使分隔板9的端部处温度上升,缩小分隔板9的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的温度差,从而抑制通电率Pr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分隔板9的端部处的结露。
另外,在加热器罩50的端部形成有加热器按压部(壁面部51a),该加热器按压部与表面部件30之间形成有预先设定的空隙Gc,并且以夹着加热器41的端部的方式向内部延伸。由此,按压加热器单元40的浮起,另外能够将螺钉64等与加热器41隔离来防止加热器41的损伤,将加热器41配置至分隔板9的端部,能够抑制分隔板9的端部处的温度降低。
另外,加热器单元40具有遮热部42,遮热部42在分隔板9的端部中将从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伸出的留白部45向中央侧折回。由此,能够跨越表面部件30的整个长度地设置加热器41的配置图案,能够增加端部的发热量,从而进一步抑制结露。
另外,冰箱100还具备具有飞边部的密封垫22、23,加热器41在表面部件30中延伸至与飞边部重叠的重叠区域。由此,能够配置为加热器41的一部分与向冷藏室1露出且特别容易成为低温的飞边部重合,由此能够使飞边部的温度上升而抑制结露。
实施方式2.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绝缘层结构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2中,加热器单元140的绝缘构造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以保持绝缘耐电压作为前提,确保加热器配置图案的自由度,并且变更绝缘式样。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特别是针对未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进行叙述。
对于加热器141而言,将三根电阻线172卷绕于芯线171并由基础绝缘层173包覆,基础绝缘层173由附加绝缘层174包覆。在实施方式2中,第二层附加绝缘层由绝缘片175形成。绝缘片175例如可以由绝缘耐电压为1.5kV/min以上(实际上,为5kV/min左右)的厚度为25μm的聚乙烯制片材等构成。在表面部件30与线状的加热器141之间,从表面部件30侧起依次层叠有双面胶带143、绝缘片175、以及双面胶带143。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制作加热器单元140的作业性与使用加热器单元140组装分隔板9的工作作业性的平衡,绝缘片175也可以通过双面胶带143而预先粘贴于表面部件30的内侧。此外,也可以替代使用两张双面胶带143,而是分别在遮热部142以及绝缘片175涂胶来使它们彼此粘贴起来。
在分隔板9中,从人有可能接触的表面部件30起设置有三重绝缘结构,另外,加热器141的冷藏室1侧由隔热件61以及背面罩60覆盖,因此确保绝缘性。即,即使在冷藏室1侧,也从人有可能接触的背面罩60起设置有三重绝缘结构。
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绝缘片175作为第二层附加绝缘层,因此在制作加热器141时,挤压成形两次即可,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另外,在加热器141中,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一层包覆于加热器141的附加绝缘层,因此能够使成品外径Dh变细(例如,0.6mm)。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加热器141的最小弯曲R设为2mm左右,由此提高加热器141的配置图案的自由度,能够将加热器41配置至分隔板9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
此外,也可以在表面部件30与加热器141之间设置有两张绝缘片175作为附加绝缘层,将加热器141的绝缘包覆设为仅一层基础绝缘层173。根据这样的结构,包覆较少,因此能够使加热器141的成品外径Dh进一步变细,进行一次加热器141的挤压成形即可,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制造工序。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层叠两层绝缘片175的构件预先粘贴于表面部件30。
如以上这样,在实施方式2中,两层以上的附加绝缘层中的一层以包覆基础绝缘层173的方式形成于加热器141,另一层为配置于加热器141与表面部件30之间的绝缘片175。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通过提高配置图案的自由度来将加热器配置至分隔板9的端部,从而抑制分隔板9的端部处的结露,并且将一层附加绝缘层设置在加热器141的外部,进一步使加热器141细径化,能够容易地进行布线。
实施方式3.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加热器单元的绝缘层结构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3中,加热器单元240的绝缘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特别是针对未记述的项目,其与实施方式1同样,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进行叙述。
对于加热器241而言,将三根电阻线272卷绕于芯线271并由附加绝缘层274包覆,附加绝缘层274进一步由附加绝缘层275包覆。这里,卷绕于芯线271的各电阻线272由基础绝缘层273包覆。由于电阻线272较细,因此难以通过挤压成形来形成基础绝缘层273。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浸涂对各电阻线272包覆基础绝缘层273。附加绝缘层274、275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通过挤压而成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成品外径Dh抑制在0.6mm左右且使加热器241的最小弯曲R为2mm左右,也能够将配置图案的自由度确保为与实施方式1同等程度。因此,减少通电率并且能够抑制分隔板9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处的结露。
另外,也可以对电阻线设定两层绝缘包覆(基础绝缘层和附加绝缘层第一层),在其外侧包覆一层附加绝缘层。
如以上这样,在实施方式3中,基础绝缘层273以包覆电阻线272的方式设置,两层以上附加绝缘层274、275以包覆基础绝缘层273的方式形成于加热器241。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通过提高配置图案的自由度来将加热器配置至分隔板9的端部,从而抑制分隔板9的端部处的结露,并且能够利用基础绝缘层273直接包覆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从而可靠地绝缘。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例如,在冰箱中从主体上部起形成为冷藏室1、制冰室2、切换室3、制冷室4、以及蔬菜室5,但只要具有对开式的冷藏室门则不管配置等如何。另外,也可以在加热器单元40设置三层以上附加绝缘层。
附图标记说明
1...冷藏室;2...制冰室;3...切换室;4...制冷室;5...蔬菜室;6...门;7...左门;7a...铰链部;7b...内板;7c...突出部;8...右门;8b...内板;8c...突出部;9...分隔板;10...冰箱主体;10a...开口部;11...顶棚;12...台面;15...引导部;15a...突起;15b...基座部;16...槽部;18...后方延伸部;22、23...密封垫;22b、23b...下侧飞边;22t、23t...上侧飞边;24...磁铁;25...填料;30...表面部件;31...钩爪;32...凸缘;32a...螺孔;40...加热器单元;41...加热器;41a...折回部;41b...最下部的翻回部;41t...最上部的翻回部;42...遮热部;43...双面胶带;45...留白部;50...加热器罩;51...螺钉收容部;51a...壁面部;60...背面罩;60a...轴承部;61...隔热件;62...上侧铰链;62a...轴部;63...上侧罩;63a...罩槽部;64...螺钉;65...弹簧;66...下侧铰链;66a...轴部;67...下侧罩;71...芯线;72...电阻线;73...基础绝缘层;74...附加绝缘层;75...附加绝缘层;83、84、85...温度数据;90...控制部;100...冰箱;140...加热器单元;141...加热器;142...遮热部;143...双面胶带;171...芯线;172...电阻线;173...基础绝缘层;174...附加绝缘层;175...绝缘片;240...加热器单元;241...加热器;271...芯线;272...电阻线;273...基础绝缘层;274...附加绝缘层;275...附加绝缘层;Dh...成品外径;Gb...空隙;Gc...空隙;Gd...门间空隙;Gt...空隙;Hd...发热密度;Hout...外部空气相对湿度;Lb...距离;Lp...配置图案上下端距离;Lt...距离;Pr...通电率;Td...露点温度;Th...温度;Tp...温度;Zh...部位;Zp...高度位置。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冰箱主体,其具有开口部,并形成有储藏室;
开闭自如的两个门,它们在所述开口部并列配置;以及
分隔板,其沿着两个所述门间的空隙延伸,并从储所述藏室侧封闭所述空隙,
所述分隔板具备:
表面部件,其与所述门对置;以及
加热器单元,其具有配置至所述表面部件的端部的线状的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具有:
发热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以及
基础绝缘层,其包覆所述发热部,
在所述基础绝缘层与所述表面部件之间设置有两层以上的附加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冰箱还具备加热器罩,该加热器罩覆盖配置于所述表面部件的所述加热器单元,
在所述加热器罩的端部形成有加热器按压部,该加热器按压部与所述表面部件之间形成有预先设定的空隙,并且以夹着所述加热器的端部的方式向内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单元具有遮热部,该遮热部覆盖配置于所述表面部件的所述加热器,
所述遮热部在所述分隔板的端部将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配置图案伸出的留白部向中央侧折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单元以所述分隔板的端部处的发热密度比所述分隔板的中央部处的发热密度高的方式形成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配置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以形成多个折回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两端部间,
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配置图案形成为:所述分隔板的端部处的所述折回部的数量比所述分隔板的中央部处的所述折回部的数量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冰箱还具备密封垫,该密封垫在所述门关闭时使所述门与所述表面部件紧贴,
所述密封垫具有飞边部,该飞边部覆盖所述储藏室的门面的边缘部与所述分隔板的端部之间的空隙,
所述加热器延伸至在所述表面部件中与所述飞边部重叠的重叠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配置图案形成为所述重叠区域处的发热密度为加热器额定值的4.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两层以上的所述附加绝缘层形成于所述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两层以上的所述附加绝缘层的一层以包覆所述基础绝缘层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加热器,另一层为配置于所述加热器与所述表面部件之间的绝缘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具有芯线,
所述发热部为电阻线,
所述基础绝缘层包覆卷绕了所述电阻线的所述芯线,
两层以上的所述附加绝缘层以包覆所述基础绝缘层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加热器。
CN201880091906.5A 2018-04-02 2018-04-02 制冷冰箱 Active CN111936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4105 WO2019193627A1 (ja) 2018-04-02 2018-04-02 冷凍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6807A true CN111936807A (zh) 2020-11-13
CN111936807B CN111936807B (zh) 2022-02-18

Family

ID=6810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906.5A Active CN111936807B (zh) 2018-04-02 2018-04-02 制冷冰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899959B2 (zh)
CN (1) CN111936807B (zh)
AU (1) AU2018417350B2 (zh)
MY (1) MY196105A (zh)
SG (1) SG11202009229UA (zh)
TW (1) TWI689692B (zh)
WO (1) WO201919362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633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115143707A (zh) * 2022-07-11 2022-10-04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抽屉、冰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1637A (ja) * 1999-07-23 2001-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貯蔵庫
JP2010071558A (ja) * 2008-09-18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CN101846430A (zh) * 2009-03-26 2010-09-29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N203177571U (zh) * 2012-03-07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3221715A (ja) * 2012-04-18 201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CN103975209A (zh) * 2011-12-02 2014-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6011766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5934953B1 (ja) * 2015-04-24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6130614A (ja) * 2015-01-15 2016-07-2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7020754A (ja) * 2015-07-15 2017-01-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6440645A (zh) * 2015-08-07 2017-02-2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绝热部件以及冰箱
CN206449987U (zh) * 2014-04-24 2017-08-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841A (ja) * 1998-11-30 200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2003347017A (ja) * 2002-05-29 2003-12-05 Mitsui Kozan Material Kk 被覆ヒーター線及び電熱ヒーター
JP2011146368A (ja) * 2009-12-15 2011-07-28 Panasonic Corp 面状採暖具の製造方法
JP5788159B2 (ja) * 2010-09-29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KR101564911B1 (ko) * 2012-03-16 2015-11-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2014020572A (ja) * 2012-07-12 2014-02-0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JP6334186B2 (ja) * 2014-02-05 2018-05-3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961822B2 (ja) * 2014-04-24 2016-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382637B2 (ja) * 2014-08-22 2018-08-2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6200309A (ja) * 2015-04-08 2016-12-0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8004214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1637A (ja) * 1999-07-23 2001-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貯蔵庫
JP2010071558A (ja) * 2008-09-18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CN101846430A (zh) * 2009-03-26 2010-09-29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N103975209A (zh) * 2011-12-02 2014-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203177571U (zh) * 2012-03-07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3221715A (ja) * 2012-04-18 201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CN206449987U (zh) * 2014-04-24 2017-08-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16011766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2016130614A (ja) * 2015-01-15 2016-07-2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934953B1 (ja) * 2015-04-24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7020754A (ja) * 2015-07-15 2017-01-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6440645A (zh) * 2015-08-07 2017-02-2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绝热部件以及冰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633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115143707A (zh) * 2022-07-11 2022-10-04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抽屉、冰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5143707B (zh) * 2022-07-11 2024-08-30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抽屉、冰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96105A (en) 2023-03-14
TW201942532A (zh) 2019-11-01
AU2018417350A1 (en) 2020-09-03
JP6899959B2 (ja) 2021-07-07
JPWO2019193627A1 (ja) 2021-01-14
SG11202009229UA (en) 2020-10-29
TWI689692B (zh) 2020-04-01
AU2018417350B2 (en) 2021-11-11
WO2019193627A1 (ja) 2019-10-10
CN111936807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6807B (zh) 制冷冰箱
CN111854307B (zh) 真空绝热体
JP5934953B1 (ja) 冷蔵庫
CN111854309A (zh) 真空绝热体
EP2420773B1 (en) Refrigerator
WO2015162894A1 (ja) 冷蔵庫
JP5961822B2 (ja) 冷蔵庫
CN112601922A (zh) 冰箱
CN115031481A (zh) 真空绝热体和冰箱
KR20180034375A (ko) 단열 부품 및 냉장고
CN113825965B (zh) 冰箱
US3884295A (en) Electric storage air heater
WO2020170310A1 (ja) 冷蔵庫
JP2005147476A (ja) 貯蔵庫
WO2019202683A1 (ja) 冷凍冷蔵庫
JP2004125216A (ja) 冷蔵庫
JP6849770B2 (ja) 冷蔵庫
JP2019138532A (ja) 冷蔵庫
WO2021186613A1 (ja) 冷蔵庫
KR20220153245A (ko) 히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JP2016205803A (ja) 冷蔵庫
CN206449987U (zh) 冷藏库
US20240011698A1 (en) Heated door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WO2019093011A1 (ja) 冷蔵庫
JP2018066498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99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