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1153A -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 Google Patents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1153A
TW201741153A TW106106219A TW106106219A TW201741153A TW 201741153 A TW201741153 A TW 201741153A TW 106106219 A TW106106219 A TW 106106219A TW 106106219 A TW106106219 A TW 106106219A TW 201741153 A TW201741153 A TW 2017411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visible light
thermal transfer
light absorbing
absorb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6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1159B (zh
Inventor
谷雅行
米山泰史
Original Assignee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1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1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9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video game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3F13/20 or A63F13/25, e.g. housing, wiring, connections or cabinets
    • A63F13/95Storage media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game information, e.g. video game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5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ferable dyes or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係提供一種可形成創意性高的印刷品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或熱轉印薄膜,此外,係提供一種可形成創意性高的印刷品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一種熱轉印薄膜(10)與被轉印物(100)之組合,其特徵為:熱轉印薄膜(10),係呈現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構成;被轉印物(100)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

Description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於遊戲中心或商業設施等所設置並利用之遊戲機之一,為人所知者有讀取印刷於卡片上之條碼資訊,並利用所讀取之條碼資訊來執行遊戲之大型遊戲機。此等大型遊戲機所使用之卡片中,印刷有重現於大型遊戲機之角色的圖像、名稱、及狀態、以及二維條碼等之條碼資訊,該條碼資訊,具有用以定義此角色之資訊。
近來,為人所知者有於該內部具有印表機,角色的狀態因應遊戲的進行狀況而改變,並且於遊戲結束後,可將反映了遊戲進行時所改變的狀態之角色的卡片,以隨選方式來發行之大型遊戲機。根據該大型遊戲機,遊戲的遊戲者,可將新發行的卡片利用在下次之後的遊戲,以強化或培育角色等,並可提高遊戲者相對於卡片興趣。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提出一種遊戲卡片列印裝置,其 係具備:藉由利用者的操作來執行遊戲,並從保存所執行之遊戲的結果之可攜式終端中,接收遊戲結果資訊之通訊部;及記憶複數個角色圖像的資料之記憶部;及根據所接收之遊戲結果資訊來選擇角色圖像,並與遊戲結果資訊所含有之狀態資訊組合,而生成卡片圖像資料之圖像資料生成部;以及使用卡片圖像資料,將卡片圖像列印於印刷紙上,並輸出遊戲卡之印表機;並且提出一種大型遊戲機系統,其係具有:該遊戲卡片列印裝置、及接受操作之輸入部、及顯示遊戲畫面之顯示部、及讀取列印於遊戲卡之條碼資訊之讀取部、及辨識並計算所投入之貨幣之收費部、以及根據所讀取之條碼資訊將角色重現於遊戲內之重現部;並且伴隨著既定金額的投入來執行遊戲。
近來,大型遊戲機的使用形態亦達到多樣化,而提出有一種內藏紅外線掃描器等之大型遊戲機等。於該大型遊戲機中,係使用:印刷有顯示出角色等之可觀看圖像、以及作為用以定義角色等之條碼資訊的不可觀看圖像之卡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22208號公報
本發明係鑑於此情況而創作出,該主要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形成創意性高的印刷品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或熱轉印薄膜,此外,在於提供一種可形成創意性高的印刷品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特徵為:前述熱轉印薄膜,係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此外,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特徵為:前述熱轉印薄膜,係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前述第1轉印層,係呈現出僅由接受層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前述接受層位於離前述基材最近的位置之層合構成;前述色材層含有昇華性染料;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此外,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可更含 有顏料或有機染料。此外,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可呈現出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與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之層的層合構成。此外,於構成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中,位於離前述基材最近的位置之層,可為前述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或前述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之層。此外,前述第1轉印層,可呈現出僅由接受層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前述接受層位於離前述基材最近的位置之層合構成之轉印層。
此外,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係使用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準備被轉印物之被轉印物準備步驟;及準備熱轉印薄膜之熱轉印薄膜準備步驟,該熱轉印薄膜,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及將前述熱轉印薄膜的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轉印至前述被轉印物的一面,而形成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特別圖像之特別圖像形成步驟;及將前述熱轉印薄膜的第1轉印層轉印至前述特別圖像上之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以及將前述熱轉印薄膜的前述色材層,熱轉印至前述被轉印後之前述第1轉印層上而形成熱轉印圖像之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前述特別圖像形成步驟中所形成之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特別圖像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此外,前述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可為以覆蓋前述特別圖像、及前述被轉印物的一面的全面之方式,轉印前述第1轉印層之步驟。
此外,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其係在將熱轉印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上時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其特徵為: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此外,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其係在將熱轉印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上時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其特徵為:前述熱轉印薄膜,係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前述第1轉印層,係呈現出僅由接受層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前述接受層位於離前述基材最近的位置之層合構成;前述色材層含有昇華性染料;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根據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熱轉印薄膜、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可形成 創意性高的印刷品。
1‧‧‧基材
2‧‧‧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
2A‧‧‧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
2B‧‧‧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之層
3‧‧‧色材層
5‧‧‧第1轉印層
5A‧‧‧接受層
5B‧‧‧引體層
5C‧‧‧熱封層
7‧‧‧第2轉印層
7A‧‧‧保護層
10‧‧‧熱轉印薄膜
20‧‧‧層合物
50A‧‧‧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圖像(特別圖像)
50B‧‧‧熱轉印圖像
100‧‧‧被轉印物
200‧‧‧印刷品
第1圖係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之概略剖面圖。
第2圖係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之概略剖面圖。
第3圖係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之概略剖面圖。
第4圖係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之概略剖面圖。
第5圖係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之概略剖面圖。
第6圖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之步驟圖,(a)~(e)皆為概略剖面圖。
第7圖係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之概略剖面圖。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
以下一面參考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本發明能夠以多種不同樣態來實施,不應限定解釋為以下所例示之實施形態的記載內容。此外,為了使說明更明確,與實施的樣態相比,圖面有時會示意性地顯示各部的寬度、厚度、形狀等,但此僅為一例,不應用以限定解釋本發明。此外,本申請案說明書與各圖中,對於與已顯示之圖中所說明者為相同要素者,係附加同一符號並適當地省略詳細說明。對於後述之本發明之印刷品 之形成方法及熱轉印薄膜亦相同。
〈熱轉印薄膜〉
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以下有時稱為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如第1圖所示,係呈現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構成。基材1、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為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中的必要構成。
第1圖所示之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呈現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構成,但關於在基材1的一面設置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順序並無限定。以下具體說明各構成。
(基材)
關於基材1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地選擇使用熱轉印薄膜的領域中一般所知者。作為一例,可列舉出玻璃紙、電容器紙或石蠟紙等之薄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硫醚、聚醚酮或聚醚碸等之耐熱性高的聚酯;聚丙烯、聚碳酸酯、乙酸纖維素、聚乙烯衍生物、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 乙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甲基戊烯或離子聚合物等之塑膠的拉伸或未拉伸膜。此外,亦可使用層合此等材料2層以上之複合薄膜。
此外,可對基材1施以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臭氧處理、火焰處理、引體(亦稱為定錨塗層、接著促進劑、易接著劑)塗佈處理、預熱處理、除塵處理、蒸鍍處理、鹼處理、賦予抗帶電層等之易接著處理。此外,基材1,可視需要含有填充材料、可塑劑、著色劑、抗帶電劑等之添加材料。基材1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μm以上10μm以下。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
如第1圖所示,於基材1的一面(圖示的形態中為基材1的上面),係與第1轉印層(5)、及色材層3一同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係含不有可見光吸收材料作為必要成分。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所謂不可見光吸收材料,意指吸收紅外線或紫外線等之材料。根據一實施形態之組合,將熱轉印薄膜10與被轉印物100重疊,並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熔融轉印至被轉印物100上,藉此可在被轉印物100上,形成在紅外線下或紫外線下能夠辨識之圖像50A(參考第6圖)。此外,亦可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構成為含有不吸收或幾乎不吸收可見光而吸收紅外線或紫外線等之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 此時,將熱轉印薄膜10與被轉印物100重疊,並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熔融轉印至被轉印物100上,藉此可在被轉印物100上,形成在可見光下無法觀看或不易觀看且在紅外線下或紫外線下能夠辨識之圖像50A。以下,有時將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圖像稱為「特別圖像」。
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例如可列舉出紅外線吸收材料或紫外線吸收材料。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所謂「紅外線」,意指極大吸收波長(λ max)區域為750nm以上2000nm以下之波長區域,所謂「紫外線」,意指極大吸收波長(λ max)區域為280nm以上400nm以下之波長區域。
紅外線吸收材料,例如可列舉出二胺鎓(Diimonium)系化合物、鋁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二硫醇系有機金屬錯化合物、花青素系化合物、偶氮系化合物、聚次甲基系化合物、醌(Quinone)系化合物、二苯基甲烷系化合物、三苯基甲烷系化合物、氧呃(Oxole)系化合物或碳黑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可單獨含有此等紅外線吸收材料的1種或含有2種以上。此等當中,可較佳地使用花青素系化合物、二胺鎓系化合物作為紅外線吸收材料。
紫外線吸收材料,可列舉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二苯基酮系化合物、苄酸酯系化合物等之有機系紫外線吸收材料;或是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氧化鐵、硫酸鋇等之無機系紫外線吸收材料等。含不 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可單獨含有紫外線吸收材料的1種或含有2種以上。
此外,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可含有紅外線吸收材料與紫外線吸收材料兩者。
此外,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可與上述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一同含有黏合劑樹脂。黏合劑樹脂,例如可列舉出聚酯系樹脂、聚乙烯基系樹脂、氟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丙烯樹脂等之聚烯烴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酚系樹脂及聚胺甲酸酯系樹脂等之一般所知的樹脂。
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如上述般係具備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藉由該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可在被轉印物100上,形成在紅外線下或紫外線下能夠辨識之特別圖像50A。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所含有之不可見光吸收材料或是黏合劑樹脂中,有時亦會吸收可見光的全部或一部分,當使用含有該不可見光吸收材料或黏合劑樹脂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將特別圖像50A形成於被轉印物100上時,因被轉印物100之色相的不同,該特別圖像50A於可見光下未預料到地被觀看出,有時會產生在可見光下創意性降低之問題。
因此,於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中,其特徵為:被轉印物100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20、 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換言之,其特徵為:藉由將熱轉印薄膜10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轉印至被轉印物100上所形成之特別圖像50A及被轉印物100之層合物20(參考第6圖(a))、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以下,有時將被轉印物100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換言之,將被轉印物100及特別圖像50A之層合物,僅稱為層合物。
根據具有上述特徵之一實施形態之組合,藉由使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成為10以下,可充分地抑制形成於被轉印物100上之特別圖像50A於可見光下未預料到地被觀看出之情形。此外,能夠以隨選方式來形成創意性高之印刷品。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中,將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規定在10以下者,是由於當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超過10時,於可見光下容易辨識出特別圖像50A,而無法充分地提升印刷品的創意性之故。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係被轉印物100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8以下。
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所謂色差(△E*ab),為2色間的差異或距離,係依據JIS-Z-8730(2009)。色差(△E*ab),例如可使用分光光譜測定器(i1 X-rite公司製)來測色,並藉由國際證明委員會的L*a*b*表色系中 的數值來定義。係由△E*ab=((△L*)2+(△a*)2+(△b*)2)1/2所表示之值,值愈大,目視時之色彩的差異愈顯著。(△L*)、(△a*)、(△b*)為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L*、a*及b*之值的差。層合物20的測色,是在熱轉印薄膜10與特別圖像50A於厚度方向上重疊之處來進行。
關於使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成為10以下之手段並無特別限定,可藉由使各種添加材料含有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而實現。添加材料的一例,為具有色相之化合物等,例如可列舉出有機顏料、無機顏料等。有機顏料,例如可列舉出黃、洋紅、靛藍等之有彩色顏料,或是中空粒子等。無機顏料,可列舉出二氧化矽、氧化鈦、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雲母鈦、白雲母、白碳、碳酸鈣、硫酸鋇、鋁白、滑石等。此外,亦可使用以由有機顏料所構成之外殼來被覆由無機顏料所構成之中核的周圍之核殼顏料等。除此之外,亦可使用黃染料、洋紅染料、靛藍染料等之有機染料。
被轉印物100,一般而言,由於較佳係使用呈現白色者,所以用以將色差(△E*ab)形成為10以下之添加材料,較佳為氧化鈦、碳酸鈣等之白色化合物。當中特佳為氧化鈦。
此外,作為於上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中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之取代作法,如第7圖(a)~ (c)所示,亦可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構成為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2A、以及含有顏料之層2B之層合構成,以使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成為10以下。
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構成為層合構成時,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2A,如第7圖(a)所示,可位於離基材1最近的位置,或是如第7圖(b)所示,位於離基材1最遠的位置,或者是如第7圖(c)、(d)所示,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構成為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2A、及含有顏料之層2B、以及含有2層以上的任意層2C之層合構成,並且使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2A位於任一層間。關於含有顏料之層2B亦相同。
含有顏料之層2B,可含有上述所例示之有機顏料、無機顏料之至少1種,以及視需要之黏合劑等之添加材料。黏合劑,例如可列舉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石油樹脂、氯乙烯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偏二氯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醯胺、聚碳酸酯、氟樹脂、聚乙烯甲醛、聚乙烯縮丁醛、乙酸纖維素、硝基纖維素、聚乙酸乙烯酯、聚異丁烯、乙基纖維素或聚縮醛等。此外,黏合劑有微晶蠟、棕櫚蠟、石蠟等。再者,亦可使用Fischer-Tropsch合成蠟、各種低分子量聚乙烯、木蠟、蜜蠟、鯨 蠟、蟲蠟、羊毛蠟、蟲膠蠟、小燭樹蠟、石油內醯胺、聚酯蠟、部分改質蠟、脂肪酸酯、脂肪酸醯胺等各種蠟。
含有顏料之層2B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μm以上5μm以下的範圍,尤佳為0.5μm以上1.5μm以下的範圍。
此外,亦可將上述含有顏料之層2B構成為含有有機染料之層2B。含有有機染料之層,可適當地選擇使用後述色材層3。
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係呈現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構成,當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含有接受層之第1轉印層(5)之色相,或是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色材層3之色相相近時,於印表機內無法正確地檢測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可能產生於印刷時無法正確地定位之問題。另一方面,如上述般,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中含有顏料等時,可使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其他層之色相形成差異,於印表機內可正確地檢測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
此外,如後述般,作為一例之色材層3,由於可含有昇華性染料,故可藉由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中含有顏料,使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色材層3之可見光穿透率形成差異,於印表機內可提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檢測精度。此外,亦可藉由於含不可見光吸收 材料層2中含有與色材層3的色相相異之有機染料,於印表機內可提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檢測精度。此外,作為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中含有顏料、有機染料之取代作法,可藉由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構成為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2A、以及含有顏料或與色材層3的色相相異之有機染料之層2B之層合構成,於印表機內可提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檢測精度。
上述添加材料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可在使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成為10以下之範圍內適當地設定。此外,不可見光吸收材料的含量亦無特別限定,作為一例,相對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固體成分總質量,為0.1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的範圍,較佳為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的範圍。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μm以上5μm以下的範圍,尤佳為0.5μm以上1.5μm以下的範圍。藉由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厚度構成為較佳範圍,可形成在紅外線或紫外線下能夠充分地辨識之特別圖像50A。換言之,可提高於檢測出使用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所形成之特別圖像50A時之檢測性能。此外,亦可抑制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轉印至被轉印物上時之拉尾或文字潰散等的產生。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所謂拉尾,意指在將轉印層轉印至被轉印物上時,以轉印層的轉印區域與非轉印區域的交界為起點,以從該交界往非轉印區域側滲出之方式將轉印層轉印之現 象。此外,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所謂文字潰散,意指由表示為文字之轉印區域所包圍或包夾之非轉印區域,以與拉尾相同之現象所轉印,而無法重現原先的文字之現象。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及黏合劑樹脂、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各種添加材料,分散或溶解於甲苯、丁酮、乙醇、異丙醇、環己烷、二甲基甲醯胺等之適當的溶劑來調製出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或設置在基材1上之任意層上並乾燥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的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地選擇使用以往所知之塗佈方法。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出凹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使用凹版之反轉印刷法等。此外,亦可使用除此之外的塗佈方法。此關於後述各種塗佈液的塗佈亦相同。
(脫模層)
為了提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的轉印性(脫模性),可於基材1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間設置脫模層(圖示中省略)。脫模層,為在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移往被轉印物100上時,殘留於基材1側之層。脫模層的材料,例如可列舉出聚矽氧蠟等各種蠟類;聚矽氧樹脂、聚矽氧改質樹脂、氟樹脂、丙烯酸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等水溶性樹脂;纖維素衍生物樹脂、胺甲酸乙酯系樹脂、乙酸矽乙烯基樹脂、丙烯酸乙烯醚系樹脂、順丁烯二 酸酐樹脂等之各種樹脂等或此等的混合物等。脫模層的厚度,通常為0.5μm以上5μm以下的範圍。
(第1轉印層)
如第1圖所示,於基材1上,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色材層3、以及第1轉印層(5)。第1轉印層(5),係可從基材1中剝離而設置,且係藉由熱轉印而轉印至(移往)形成有特別圖像50A之被轉印物100上之層。
於使用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之印刷品的形成中,藉由熱轉印薄膜10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於被轉印物100上形成有特別圖像50A,然後於此特別圖像50A上形成有第1轉印層(5)。亦即,根據一實施形態之組合,可使用該組合,藉由第1轉印層(5)來覆蓋熱轉印薄膜10上所形成之特別圖像50A。藉此,可抑制因特別圖像50A暴露於表面時所帶來之各種問題,例如因來自外部的衝擊等所導致之特別圖像50A的消失等。
作為一例之第1轉印層(5),係至少含有接受層5A,並呈現出僅由接受層5A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是從基材1側依序層合接受層5A與其他層而成之層合構成。在構成為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時,於構成第1轉印層(5)之層中,位於離基材1最近的位置之層係成為接受層5A。此係由於在將第1轉印層(5)轉印至被轉印物上時,使接受層5A位於該轉印層100的最表 面之故。
[接受層]
接受層5A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係使用可容易使色材層3所含有之昇華性染料染著之黏合劑樹脂。此黏合劑樹脂,例如可列舉出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樹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之鹵化樹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之聚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乙烯或丙烯等之烯烴與其他乙烯基系單體之共聚物;離子聚合物;纖維素系樹脂等。接受層5A,可單獨含有此等黏合劑樹脂的1種或含有2種以上。此外,亦可使用使此等黏合劑樹脂的2種以上共聚合而成之共聚物。當中,纖維素系樹脂,可充分地滿足位於轉印界面之層之接受層5A的轉印性,且即使在提高施加於熱轉印薄膜10之能量時,亦可滿足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的轉印性,此等而言,可較佳地作為接受層5A的材料。此外,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可提高接受層5A的染料染著性或是接受層5A與色材層3之脫模性,此點而言,可較佳地作為接受層5A的材料。
纖維素系樹脂,例如可列舉出纖維素乙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丁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丙酸酯樹脂、硝基纖維素樹脂、乙酸纖維素等。
接受層5A,為了抑制印刷時之與色材層3的 熱熔著,可含有脫模劑。脫模劑,例如可列舉出聚乙烯蠟、醯胺蠟、Teflon(註冊商標)粉末等之固體蠟類;氟系或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聚矽氧油、反應性聚矽氧油、硬化型聚矽氧油等之各種改質聚矽氧油;以及各種聚矽氧樹脂等。
接受層5A,可將上述黏合劑樹脂、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脫模劑等之添加材料,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溶劑來調製出接受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或設置在基材1上之任意層上並乾燥而形成。接受層5A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0.3μm以上10μm以下的範圍。
「熱封層」
為了提升被轉印物100與第1轉印層(5)之密著性,如第2圖所示,亦可將第1轉印層(5)構成為從基材1側依序層合接受層5A、及熱封層5C而成之層合構成。熱封層5C的材料,較佳為與被轉印物100之接著性良好之材料。此材料,例如可列舉出乙基纖維素、乙酸丁酸纖維素等之纖維素衍生物;聚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等之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乙酯等之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縮丁醛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酯樹脂、尼龍樹脂、環氧樹脂、聚胺甲酸酯樹脂、離子聚合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之合成樹脂,或是作為黏著賦予劑之松 香、松香改質順丁烯二酸樹脂、酯橡膠、聚異丁烯橡膠、丁基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丁二烯丙烯腈橡膠、聚醯胺樹脂、聚氯化烯烴等。熱封層5C的厚度,較佳為0.1μm以上20μm以下的範圍。
「引體層」
如第2圖所示,可於接受層5A與熱封層5C之間設置引體層5B。藉由設置引體層5B,可提升接受層5A與熱封層5C之密著性,並提升接受層5A與色材層之脫模性,此外,亦可抑制形成於接受層5A上之熱轉印圖像上所可能產生之滲出,或是可賦予抗帶電性。
作為一例之引體層5B,例如可含有胺甲酸乙酯樹脂、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啶酮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等之黏合劑樹脂;以及視需要之氧化鋁、二氧化矽、氧化鈦、碳黑等之無機粒子。根據含有黏合劑樹脂與無機粒子之引體層5B,可使含有引體層5B之第1轉印層(5)的切箔性達到更良好。較佳形態之引體層5B,係含有黏合劑樹脂,以及氧化鋁微粒子或二氧化矽微粒子。特佳形態之引體層5B,係含有黏合劑樹脂,以及來自氧化鋁溶膠之氧化鋁微粒子或來自膠體二氧化矽之二氧化矽微粒子。此外,亦可不使用黏合劑樹脂,而由無機微粒子來形成引體層5B。
此外,當主要著眼於染料脫模性的提升時,於接受層5A上,較佳係設置含有水系樹脂之引體層5B。 換言之,較佳係使用使水系樹脂分散或溶解於水系溶劑而成之引體層用塗佈液,將引體層5B設置在接受層5A上。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所謂「水系樹脂」,意指水溶性樹脂,或是雖不溶於水系溶劑,但如乳化液或分散液般之可分散於水系溶劑之樹脂。水系溶劑可列舉出水、或是水與醇之混合溶劑等。
水溶性樹脂,例如可列舉出聚乙烯基吡咯啶酮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水溶性(或水分散)聚酯樹脂、水溶性(或水分散)聚胺甲酸酯樹脂、水分散性氯乙烯樹脂、水分散性氯化丙烯酸樹脂、水分散性環氧樹脂、明膠、羥乙基纖維素樹脂、羥丙基纖維素樹脂、羧甲基纖維素樹脂等。當中,聚乙烯基吡咯啶酮樹脂、水溶性(或水分散)聚胺甲酸酯樹脂,可進一步提升接受層5A與熱封層5C之密著性,或是接受層5A與色材層之脫模性,此點而言為佳。
引體層5B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將黏合劑樹脂、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添加材料,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溶劑來調製出引體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接受層5A上並乾燥而形成。
引體層5B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01μm以上5μm以下的範圍,尤佳為0.02μm以上3μm以下的範圍。
後述色材層,在形成為含有熱熔融油墨之色材層時,亦可構成為不含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 例如,亦可構成為含有保護層(有時亦稱為剝離層)之第1轉印層(5)(圖中未顯示),來取代上述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此外,亦可構成為保護層以外之任意層。此時,可將上述所說明之接受層5A的記載取代為保護層或任意層。
保護層的材料,例如可列舉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順丁烯二酸改質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聚乙烯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共聚物、丁醛樹脂、聚乙酸乙烯酯及該共聚物、離子聚合物樹脂、酸改質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等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酯系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基醚系樹脂、聚胺甲酸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丙烯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乙烯基系樹脂、順丁烯二酸樹脂、醇酸樹脂、聚環氧乙烷樹脂、脲樹脂、三聚氰胺樹脂、三聚氰胺-醇酸樹脂、聚矽氧樹脂、橡膠系樹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可單獨含有此等材料的1種或含有2種以上。
保護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μm以 上5μm以下的範圍。
(色材層)
如第1圖所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上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作為一例之色材層3,係含有昇華性染料,當藉由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形成之熱轉印圖像為單色時,如第1圖所示,可僅形成所適當選擇之1色的層,當期望的圖像為全彩圖像時,如第2圖所示,可於基材的同一面,依照面的順序重複形成含有黃色的昇華性染料之黃色色材層3Y、及含有洋紅色的昇華性染料之洋紅色材層3M、以及含有靛青色的昇華性染料之靛青色材層3C。此外,亦可形成為設置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以及靛青色材層3C中的2種色材層之構成。
作為一例之色材層3所含有之昇華性染料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具有充分的著色濃度,且不會因光、熱、溫度等產生變色褪色等者。此昇華性染料,例如可列舉出二芳基甲烷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噻唑(Thiazole)系染料、部花青素(Merocyanine)系染料;吡唑酮(Pyrazolone)系染料;次甲基系染料;茚并苯胺(Indoaniline)系染料;吡唑次甲基系染料;苯乙酮偶氮次甲基、吡唑偶氮次甲基、咪唑基偶氮次甲基、咪唑偶氮次甲基、吡啶酮偶氮次甲基等之偶氮次甲基系染料;氧雜蔥(Xanthene)系染料;噁嗪(Oxazine)系染料;二氰 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等之氰基苯乙烯系染料;噻嗪(Thiazine)系染料;吖嗪(Azine)系染料;吖啶(Acridine)系染料;苯偶氮系染料;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異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唑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二偶氮等之偶氮系染料;螺吡喃(Spiropyran)系染料;吲哚螺吡喃系染料;螢光黃母體(Fluoran)系染料;玫瑰紅內醯胺系染料;萘醌(Naphthoquinone)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啉黃(Quinophthalone)系染料等。具體可列舉出MSRedG(三井東壓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Macrolex Red Violet R(Bayer公司製)、CeresRed 7B(Bayer公司製)、Samaron Red F3BS(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等之紅色染料;Foron Brilliant Yellow 6GL(Clariant公司製)、PTY-52(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Macrolex Yellow 6G(Bayer公司製)等之黃色染料;Kayaset(註冊商標)Blue714(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Foron Brilliant Blue S-R(Clariant公司製)、MS Blue 100(三井東壓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C.I.Solvent Blue 63等之藍色染料等。
昇華性染料的含量,相對於後述黏合劑樹脂的固體成分總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350質量%的範圍內,尤佳為80質量%以上300質量%的範圍內。藉由將昇華性染料的含量設為上述範圍內,可提高印刷濃度或保存性。
含有於作為一例之色材層3且用以載持上述昇華性染料之黏合劑樹脂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具有某種程度的耐熱性,且與昇華性染料具有適度的親和性者。此黏合劑樹脂,例如可列舉出硝基纖維素、纖維素乙酸丁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丙酸酯樹脂等之纖維素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縮丁醛、聚乙烯縮醛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醯胺等之丙烯酸樹脂;聚胺甲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
黏合劑樹脂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色材層3的固體成分總量,較佳係含有20質量%以上。藉由將黏合劑樹脂的含量設為20質量%以上,於色材層3中可充分保持昇華性染料,並可提高保存性。黏合劑樹脂含量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可因應昇華性染料或任意添加材料的含量來適當地設定。
此外,色材層3可含有無機粒子、有機微粒子等之添加材料。無機粒子可列舉出滑石、碳黑、鋁、二硫化鉬等,有機微粒子可列舉出聚乙烯蠟、聚矽氧樹脂微粒子等。色材層3可含有脫模劑。脫模劑,可列舉出改質或為改質的聚矽氧油(亦包含稱為聚矽氧樹脂者)、磷酸酯、脂肪酸酯等。
含有昇華性染料之色材層3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將黏合劑樹脂、昇華性染料、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添加材料或脫模劑,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溶劑中來 調製出色材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或設置在基材1上之任意層上並乾燥而形成。色材層3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一般為0.2μm以上2.0μm以下的範圍。
(染料引體層)
於基材1與色材層3之間,可設置以提升基材1與色材層3的密著性者為目的之染料引體層。
染料引體層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地選擇使用在熱轉印薄膜的領域中一般所知之染料引體層。作為一例之染料引體層,是由樹脂材料所構成。構成染料引體層之樹脂材料,例如可列舉出聚酯系樹脂、聚乙烯基吡咯啶酮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胺甲酸酯系樹脂、丙烯酸苯乙烯酯系樹脂、聚丙烯醯胺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乙烯乙醯縮醛或聚乙烯縮丁醛等之樹脂。此外,染料引體層,可與此等樹脂成分一同含有有機粒子或無機粒子等之各種添加材料。
染料引體層的形成方法亦無特別限定,可將上述所例示之樹脂成分、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添加材料,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溶劑來調製出染料引體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上並乾燥而形成。染料引體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0.02μm以上1μm以下的範圍。
此外,亦可構成為含有熱熔融油墨之色材層3來取代上述含有昇華性染料之色材層3。此外,亦可依照面的順序來設置含有昇華性染料之色材層3、及含有熱熔 融油墨之色材層3而構成。含有熱熔融油墨之色材層3,係含有黏合劑樹脂、以及作為熱熔融油墨之著色劑。著色劑,可適當地選自以往所知之有機或無機的顏料或是染料,較佳例如為具有充分的著色濃度,且不會因光、熱等產生變色褪色等者。此外,亦可為藉由加熱而發色之物質,或是藉由與塗佈於被轉印物的表面之成分接觸而發色之物質。著色劑的色彩並不限定於靛青、洋紅、黃、黑,可使用各種色彩的著色劑。例如,亦可使用螢光原料等。螢光原料,主要是無機系的螢光體材料,係以Ca、Ba、Mg、Zn、Cd等之氧化物、硫化物、矽酸鹽、磷酸鹽、鎢酸鹽等之結晶為主成分,並添加Mn、Zn、Ag、Cu、Sb、Pb等之金屬元素或鑭族元素等之稀土類元素作為活性劑並燒成而得到之顏料。此等無機系螢光體材料的具體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出鎢酸鈣、鎢酸鎂等之氧化物系;或硫化鈣-鉍、硫化鋅-銀、硫化鋅-銅、硫化鋅-金-鋁等硫化物系;氧化鋅-鋅、釩酸釔-銪、氧化釔-銪、硫酸化釔-銪、硫酸化釔-鋱、硫酸化釓-鋱、硫酸化鑭-鋱、氧溴化鑭-鋱等之氧化物系等之螢光體材料等。
(第2轉印層)
如第2圖所示,亦可於基材1的一面,與上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及色材層3,一同依照面的順序設置含有保護層7A之第2轉印層(7)。第2轉印層(7),可呈現出僅由保護層7A所構成之單層 構成,或是如第2圖所示,從基材1側依序層合剝離層7B、及保護層7A而成之層合構成。此外,亦可呈現除此之外的構成。
「保護層」
構成保護層7A之黏合劑樹脂,例如可列舉出聚酯樹脂、聚酯胺甲酸乙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紫外線吸收性樹脂、環氧樹脂、丙烯酸胺甲酸乙酯樹脂、以聚矽氧將此等各樹脂改質之樹脂、此等各樹脂之混合物、活化能射線硬化性樹脂等。所謂活化能射線,意指化學地作用於活化能射線硬化性樹脂以促進聚合之光線,具體而言,意指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電子束、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
構成保護層7A之黏合劑樹脂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保護層7A的固體成分總量,黏合劑樹脂較佳係含有20質量%以上,更佳含有30質量%以上。黏合劑樹脂含量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該上限為100質量%。此外,保護層7A,除了黏合劑樹脂之外,亦可含有各種填充材料或是螢光白劑、用以提耐候性之紫外線吸收劑等其他材料。
保護層7A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將上述所例示之黏合劑樹脂、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添加材料,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溶劑中來調製出保護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或設置在基材1上之任意層上並乾燥而 形成。保護層7A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一般為2μm以上15μm以下的範圍。
「剝離層」
為了提升第2轉印層(7)的轉印性,亦可將第2轉印層(7)構成為從基材1側依序層合剝離層7B、及保護層7A而成之層合構成。構成剝離層7B之之黏合劑樹脂,例如可列舉出乙基纖維素、硝基纖維素、乙酸纖維素等之纖維素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等之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縮丁醛等之乙烯基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或是飽和或不飽和聚酯樹脂、聚胺甲酸酯樹脂、熱交聯性環氧-胺基樹脂、胺基醇酸樹脂等之熱固性樹脂;聚矽氧蠟、聚矽氧樹脂、聚矽氧改質樹脂、氟樹脂、氟改質樹脂、聚乙烯醇等。此外,為了提升第2轉印層(7)的切箔性,可於剝離層7B中含有微二氧化矽或聚乙烯蠟等之填充材料。此外,剝離層,除了上述所例示之樹脂之外,亦可使用異氰酸酯化合物等之交聯劑、錫系觸媒、鋁系觸媒等之觸媒來形成。
剝離層7B的形成方法亦無特別限定,可將上述所例示之黏合劑樹脂、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添加材料,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溶劑中來調製出剝離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上並乾燥而形成。剝離層7B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0.1μm以上5μm以下的範圍。
(背面層)
此外,於基材1的另一面可設置背面層(圖中未顯示)。背面層,為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中的任意構成。
背面層的材料並無限定,例如可列舉出纖維素乙酸丁酸酯樹脂、纖維素乙酸丙酸酯樹脂等之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縮丁醛、聚乙烯縮醛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醯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之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矽氧改質或氟改質之胺甲酸乙酯等之天然或合成樹脂的單體或混合物等。
此外,背面層可含有固體或液狀的潤滑劑。潤滑劑,例如可列舉出聚乙烯蠟、石蠟等之各種蠟類;高級脂肪族醇、有機聚矽氧烷、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雙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氟系界面活性劑、有機羧酸及該衍生物、金屬皂、氟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滑石、雲母等無機化合物的微粒子等。潤滑劑相對於背面層的總質量之質量,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的範圍,較佳為10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的範圍。
背面層的形成方法亦無特別限定,可將樹脂、以及視需要所添加之潤滑劑等,溶解或分散於適當的 溶劑中來調製出背面層用塗佈液,並將此塗佈於基材1上並乾燥而形成。背面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範圍。
(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變形形態的熱轉印薄膜)
以上係以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構成的熱轉印薄膜為中心,來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但亦可將以下熱轉印薄膜的組合構成為與被轉印物組合之熱轉印薄膜,以取代上述構成的熱轉印薄膜。
例如,可將:於第1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中之任1層或2層之第1熱轉印薄膜(圖中未顯示),與於第2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另1層或2層之第2熱轉印薄膜(圖中未顯示)之組合,和被轉印物組合而構成熱轉印薄膜。第1熱轉印薄膜所具有之層、以及第2熱轉印薄膜所具有之層,可任意地選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中之任1層或2層。例如,可將:於第1基材的一面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第1熱轉印薄膜,與於第2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第2熱轉印薄膜之組合,和被轉印物組合而構成熱轉印薄膜。此外,可將:於第1基材的 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以及第1轉印層(5)之第1熱轉印薄膜,與於第2基材的一面設置有色材層3之第2熱轉印薄膜之組合,和被轉印物組合而構成熱轉印薄膜。
此外,亦可將:於第1基材上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第1熱轉印薄膜,與於第2基材上設置有第1轉印層(5)之第2熱轉印薄膜,與於第3基材上設置有色材層3之第3熱轉印薄膜之組合,和被轉印物組合而構成熱轉印薄膜。再者,當具有色材層3之熱轉印薄膜為具有複數層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時,例如為具有黃色色材層、洋紅色材層、靛青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時,可構成為於第3基材上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黃色色材層、洋紅色材層、靛青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或是構成為僅具有黃色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僅具有洋紅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僅具有靛青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之組合。此外,可適當地組合此等熱轉印薄膜而構成。
第1基材、第2基材、第3基材,可適當地選擇使用上述所說明之熱轉印薄膜的基材。
此外,亦可將於基材的一面至少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熱轉印薄膜,和被轉印物組合而構成熱轉印薄膜,以取代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構成的熱轉印薄膜。此組合中,被轉印物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與被轉印物之色差 (△E*ab),為10以下。
〈被轉印物〉
接著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被轉印物100。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被轉印物100並無特別限定,可由天然纖維紙、塗料紙、描圖紙、塑膠薄膜、玻璃、金屬、陶瓷、木材、布等所構成者,且可為單層所構成者或是複數層所構成者。
當被轉印物100由塑膠薄膜所構成時,塑膠薄膜,例如可列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間苯二甲酸酯共聚物、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醇-乙二醇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共擠壓薄膜等之聚酯系樹脂;尼龍6、尼龍66等之聚醯胺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之聚烯烴系樹脂;聚氯乙烯等之乙烯基系樹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丙烯酸系樹脂;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等之醯亞胺系樹脂;聚芳酯、聚碸、聚醚碸、聚苯醚、聚苯硫醚(PPS)、聚芳香多醯胺、聚醚酮、聚醚腈、聚醚醚酮、聚醚硫化物等之工程樹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高衝擊性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等之苯乙烯系樹脂;玻璃紙、纖維素乙酸酯、硝基纖維素等之纖維素系薄膜等。塑膠薄膜,亦可為 以上述樹脂為主成分之共聚物,或是混合體(包含合金)。
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係具備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被轉印物100本身可不具備接受層,但在期望於被轉印物100的雙面形成熱轉印圖像時,當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採用將第1轉印層(5)僅轉印於被轉印物100的單面側之構成時,被轉印物100較佳係於該一面具備接受層。當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10,如後述般採用將第1轉印層(5)轉印於被轉印物100的雙面之構成時,被轉印物100可不需具備接受層。
此外,上述中,係以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中含有各種添加材料,且使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成為10以下者為中心來進行說明,但因來自被轉印物100側之觀點的不同,具體而言,亦可於被轉印物100中含有各種添加材料,且使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成為10以下。此外,可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被轉印物100兩者中含有各種添加材料。當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被轉印物100兩者中含有添加材料時,可含有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添加材料、與可含有於被轉印物100之添加材料,可為相同種類或相異種類。此時,含有於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添加材料與含有於被轉印物100之添加材料,較佳為相同種類的添加材料。藉 由使用相同種類的添加材料,可容易調整色差(△E*ab)。
被轉印物100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μm以上800μm以下的範圍,尤佳為100μm以上600μm以下的範圍。
〈熱轉印薄膜的構成例〉
第3圖~第5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之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第3圖(a)所示之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係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依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及第2轉印層(7)、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以及第2轉印層(7)。第3圖所示之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在將各層設為「1圖板」時,從印刷上游側(圖示的形態中為圖面的左側)算起的「6圖板」,係成為用以將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一面側(形成第1畫面的圖像)之圖板,剩餘的「4圖板」,係成為用以將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側(形成第2畫面的圖像)之圖板。當被轉印物100不具有接受層時,亦可於第2轉印層(7)與黃色色材層3Y之間設置第1轉印層(5),並藉由以第1轉印層(5)、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及第2轉印層(7)所構成之「5圖板」,將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 的另一面側。此外,如第3圖(b)所示,亦可互換第3圖(a)的「6圖板」及「4圖板」。此外,亦可形成為扣除第2轉印層(7)之構成(圖中未顯示)。此外,第3圖(c)所示之形態中,在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及第2轉印層(7)、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以及第2轉印層(7)的「10圖板」設為「1單元」時,係重複設置該「1單元」。以下,有時將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一面側之圖像稱為「第1畫面的圖像」,將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側之圖像稱為「第2畫面的圖像」。
印刷時的對位、或是提示,在將各「圖板」的集合體設為「1單元」時,係以「1單元」單位來進行,「1單元」,與其他的「1單元」,其構成「1單元」之「圖板」的排列配置須為同一。亦即,第3圖所示之形態中,無法將使「第1畫面的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一面側時所使用之「6圖板」與用以使「第2畫面的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所使用之「4圖板」的各「圖板」設為「1單元」,而須將彙總「6圖板」與「4圖板」之「10圖板」設為「1單元」。然而,隨著構成「1單元」之「圖板」數增多,亦存在著用以檢測各層之印表機的設計負荷增大之問題,構成「1單元」之「圖板」數,愈少者愈佳。
因此,第4圖所示之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 在將於基材1的一面上由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以及第2轉印層(7)的「6圖板」所構成之集合體設為「1單元」時,係重複設置該「1單元」。亦即,第3圖所示之形態中,係由「6圖板」來構成用以將「第1畫面的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一面側所使用之圖板,且由「4圖板」來構成用以將「第2畫面的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側所使用之圖板,相對於此,第4圖所示之形態中,用以形成「第1畫面的圖像」及「第2畫面的圖像」之圖板,皆由「6圖板」所構成,藉由將此「6圖板」設為「1單元」,可減少構成「1單元」之圖板數。
另一方面,第4圖所示之形態中,即使在將「第1畫面的圖像」設為含有特別圖像50A之圖像,將「第2畫面的圖像」設為不含特別圖像50A之圖像時,為了減少構成「1單元」之圖板數,於「1單元」中亦須皆含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因此可能產生浪費增多之問題。
因此,第5圖所示之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在將於基材1的一面上由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及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以及第2轉印層(7)的「6圖板」所構成之集合體設為「1單元」時,係使提供至第1畫面的圖像、及第2畫面的圖像的形成之圖板達到一體化,而構 成為2畫面長的「圖板」。圖示之形態中,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的各色材層,成為2畫面長的「圖板」。亦即,將1層的色材層設為使用在第1畫面的圖像、及第2畫面的圖像的形成之構成。根據此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將形成於被轉印物的一面側及另一面側之圖像所使用之層的「圖板」長,設為2畫面份的長度,將形成於任一面側之圖像所使用之層的「圖板」長,設為1畫面份的長度,藉此可抑制未被使用之「圖板」所導致之浪費。例如,根據第5圖所示之形態的熱轉印薄膜10,可使用「1單元」,於被轉印物100的一面上形成第1畫面的圖像,接著將被轉印物100表裡反轉,並捲回熱轉印薄膜10,然後再次使用先前所使用之「1單元」,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上形成第2畫面的圖像。第5圖所示之形態中,為了將黃色色材層3Y、及洋紅色材層3M、及靛青色材層3C,使用在第1畫面的圖像、及第2畫面的圖像的形成,係將該「圖板」長設為2畫面份的長度,但亦可將除此之外的層,例如第1轉印層(5)或第2轉印層(7)的「圖板」長設為2畫面份的長度。此外,亦可重複設置「1單元」。
《印刷品之形成方法》
接著參考第6圖來說明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下稱為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
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係使用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準備被轉印物100之被轉印物準備步驟;及準備熱轉印薄膜10之熱轉印薄膜準備步驟,該熱轉印薄膜,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呈現出僅由接受層5A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接受層5A位於離基材1最近的位置之層合構成之第1轉印層(5)、以及含有昇華性染料之色材層3;及如第6圖(a)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轉印至被轉印物100的一面,而形成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特別圖像50A之特別圖像形成步驟;及如第6圖(b)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之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轉印至特別圖像50A上之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以及如第6圖(c)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的色材層3,熱轉印至被轉印後之第1轉印層(5)上而形成熱轉印圖像50B之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特別圖像形成步驟中所形成之被轉印物100及特別圖像50A之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此外,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係使用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準備被轉印物100之被轉印物準備步驟;及準備熱轉印薄膜之熱轉印薄膜準備步驟,該熱轉印薄膜,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 及色材層3;及如第6圖(a)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轉印至被轉印物100的一面,而形成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特別圖像50A之特別圖像形成步驟;及如第6圖(b)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之含有接受層5A之第1轉印層(5)轉印至特別圖像50A上之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以及如第6圖(c)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的色材層3,熱轉印至被轉印後之第1轉印層(5)上而形成熱轉印圖像50B之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特別圖像形成步驟中所形成之被轉印物100及特別圖像50A之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根據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可抑制特別圖像50A於可見光下未預料到地被觀看出之情形,可形成創意性高的印刷品。以下具體說明各步驟。
(準備被轉印物之步驟)
本步驟中所準備之被轉印物100,可直接使用上述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中所說明之被轉印物100,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圖示之形態中,於熱轉印薄膜10之與形成有特別圖像50A之面為相反側的面上設置有接受層,但被轉印物100亦可不具有接受層。
(準備熱轉印薄膜之步驟)
本步驟中所準備之熱轉印薄膜10,可直接使用上述 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中所說明之被轉印物100,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特別圖像形成步驟)
本步驟,係將熱轉印薄膜10與被轉印物100,以使熱轉印薄膜10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與被轉印物100的一面相對向之方式重疊,並且如第6圖(a)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熔融轉印至被轉印物100的一面,而形成特別圖像50A之步驟。特別圖像50A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出含有後述熱轉印圖像50B的圖像資訊之二維條碼等。特別圖像50A的形成、及第1轉印層(5)的轉印、以及熱轉印圖像50B的形成所使用之印表機,可適當地選擇使用具有加熱頭等之加熱手段之以往所知的印表機。
(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
本步驟,係將熱轉印薄膜10與形成有特別圖像50A之被轉印物100,以使熱轉印薄膜10的第1轉印層(5)與被轉印物100的一面相對向之方式重疊,並且如第6圖(b)所示,將熱轉印薄膜10的第1轉印層(5)熔融轉印至形成有特別圖像50A之被轉印物100上之步驟。第1轉印層(5),只要是轉印在形成有後述熱轉印圖像50B區域即可,該轉印區域,可為被轉印物100的一面之全面上或被轉印物100的一面之一部分上(圖示之形態中,為 轉印物的一面之全面上)。
此外,第1轉印層(5)亦可轉印在不與特別圖像50A重疊之位置。從保護特別圖像50A之觀點來看,較佳係以覆蓋特別圖像50A之方式轉印第1轉印層(5)。
(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
本步驟,係將熱轉印薄膜10與形成有特別圖像50A、及第1轉印層(5)之被轉印物100,以使熱轉印薄膜10的色材層3與被轉印物100的一面相對向之方式重疊,使色材層3所含有之昇華性染料擴散移動,並且如第6圖(c)所示,將熱轉印圖像50B形成於第1轉印層(5)上之步驟。或者是,當色材層3含有熱熔融油墨時,係使該色材層熔融或軟化,並以每層來轉印熔融或軟化後之色材層3,並且如第6圖(c)所示,將熱轉印圖像50B形成於第1轉印層(5)上之步驟。經過本步驟,可得到於被轉印物100的一面上形成有特別圖像50A、及熱轉印圖像50B而成之印刷品200。
(第2轉印層轉印步驟)
此外,如第6圖(d)所示,於熱轉印圖像50B的形成後,可包含將第2轉印層(7)轉印至該熱轉印圖像50B上之第2轉印層轉印步驟。第2轉印層轉印步驟,為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中的任意步驟。第2轉印 層(7)的轉印,如第2圖~第5圖所示,可使用具有第2轉印層(7)之熱轉印薄膜10來進行,或是使用另與上述所準備之熱轉印薄膜10不同的熱轉印薄膜(保護層轉印薄膜等)來進行。
(另外的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
此外,亦可使用第3圖~第5圖所示之熱轉印薄膜10,於上述各種步驟前或進行上述各種步驟後,如第6圖(e)所示,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形成另外的熱轉印圖像50C。此時,當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不具有接受層時,於進行熱轉印圖像50C的形成前,可包含將第1轉印層(5)轉印至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之步驟。此外,可包含將第2轉印層(7)轉印至熱轉印圖像50C上之步驟(圖中未顯示)。根據包含另外的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之一實施形態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可得到於雙面上形成有熱轉印圖像之印刷品。此外,於被轉印物100的另一面,亦可形成特別圖像50A。
此外,可適當地選擇使用上述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中所說明之變形形態的熱轉印薄膜,來取代於基材1的一面上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之熱轉印薄膜10,以進行印刷品的形成。
《熱轉印薄膜》
接著說明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以下稱為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10,其係在將熱轉印圖像(50A、50B)形成於被轉印物上時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如第1圖~第5圖所示,其特徵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第1轉印層(5),呈現出僅由接受層5A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接受層5A位於離基材1最近的位置之層合構成;色材層3,含有昇華性染料;被轉印物100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此外,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10,其係在將熱轉印圖像(50A、50B)形成於被轉印物上時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其特徵為:於基材1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及第1轉印層(5)、以及色材層3;被轉印物100及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2之層合物20、與被轉印物100之色差(△E*ab),為10以下。
根據上述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10,使用該熱轉印薄膜10,可抑制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圖像50A(特別圖像50A)於可見光下未預料到地被觀看出之情形,可形成創意性高的印刷品。一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10,可適當地選擇使用上述一實施形態之組合中所說明之各種實施形態之熱轉印薄膜10,在此省略其詳細說 明。
實施例
接著列舉實施例來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以下,在無特別言明時,份為質量基準。
(熱轉印薄膜1的製作)
使用厚度4.5μm的PET薄膜作為基材,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背面層用塗佈液塗佈於此基材的一面並乾燥,而形成背面層。此外,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塗佈於基材的另一面並乾燥,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此外,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一同依照面的順序,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接受層用塗佈液塗佈於基材的另一面並乾燥,而形成接受層。此外,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接受層一同依照面的順序,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0.2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引體層用塗佈液塗佈於基材的另一面並乾燥,而形成引體層,並藉由凹版印刷機,以使各層之乾燥時的厚度成為0.7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黃色色材層用塗佈液、及洋紅色材層用塗佈液、以及靛青色材層用塗佈液塗佈於此引體層上並乾燥,而形成色材層。接著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接受層、及黃色色材層、及洋紅色材層、以及靛青色材層一同依照面的順 序,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剝離層用塗佈液塗佈於基材的另一面並乾燥,而形成剝離層,並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1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保護層用塗佈液塗佈於此剝離層上並乾燥,而形成保護層,藉此可得到於基材的一面設置有背面層,且於基材的另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接受層、及黃色色材層、及洋紅色材層、及靛青色材層、及剝離層以及保護層的層合體之熱轉印薄膜1。
(背面層用塗佈液)
●聚乙烯縮丁醛 1.8份
(S-Lec(註冊商標)BX-1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異氰酸酯 5.5份
(Burnock(註冊商標)D750 DIC股份有限公司)
●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1.6份
(Plysurf(註冊商標)A208N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滑石 0.35份
(Micro Ace(註冊商標)P-3 Nippon Talc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18.5份
●丁酮 18.5份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3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鈦 2.9份
(TCA-888堺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接受層用塗佈液)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15.8份
(Solbin(註冊商標)CNL日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1份
(Solbin(註冊商標)C日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改質聚矽氧油 1.2份
(X-22-3000T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改質聚矽氧油 1.2份
(X-24-510T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改質聚矽氧油 0.8份
(KF-352A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40份
●丁酮 40份
(引體層用塗佈液)
●氧化鋁溶膠 2.5份
(Alumina Sol 200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乙烯基吡咯啶酮樹脂 2.5份
(PVP K-60 ISP Japan股份有限公司)
●水 47.5份
●異丙醇 47.5份
(黃色色材層用塗佈液)
●Solvent Yellow 93 2.5份
●Solvent Yellow 201 2.5份
●聚乙烯基縮醛樹脂 5份
(KS-5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50份
●丁酮 50份
(洋紅色材層用塗佈液)
●Disperse Red 60 3份
●Disperse Violet 26 4份
●聚乙烯基縮醛樹脂 5份
(KS-5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50份
●丁酮 50份
(靛青色材層用塗佈液)
●Solvent Blue 63 4份
●Disperse Blue 354 4份
●聚乙烯基縮醛樹脂 5份
(KS-5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50份
●丁酮 50份
(剝離層用塗佈液)
●丙烯酸樹脂 20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40份
●丁酮 40份
(保護層用塗佈液)
●聚酯樹脂 24份
(Vylon(註冊商標)70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線吸收劑 6份
●甲苯 35份
●丁酮 35份
(熱轉印薄膜2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2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2。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2)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3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鈣 2.9份
(Homocal D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熱轉印薄膜3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3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3。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3)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3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丙酸酸系微粒子 2.9份
(MA1004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熱轉印薄膜4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4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4。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4)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3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鈦 3.3份
(TCA-888堺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熱轉印薄膜5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5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5。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5)
●丙烯酸樹脂 8.5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1.5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鈦 2.4份
(TCA-888堺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熱轉印薄膜6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6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 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6。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6)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3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熱轉印薄膜7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7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7。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7)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7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7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熱轉印薄膜8的製作)
使用下述組成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8來取代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1而形成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除此之外,其他藉由與熱轉印薄膜1相同的製作方法而得到熱轉印薄膜8。
(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用塗佈液8)
●丙烯酸樹脂 6.7份
(Dianal(註冊商標)BR-88 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
●二胺鎓鹽 0.3份
(CIR-RL Japan Carlit股份有限公司)
●Solvent Yellow 93 0.4份
●甲苯 20份
●丁酮 20份
(被轉印物1的製作)
藉由棒塗佈機,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1.5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引體層用塗佈液1塗佈於厚度35μm的多孔質聚烯烴膜(SP-U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股份有限公司)上,並進行乾燥(110℃、1分鐘)而形成引 體層,然後藉由棒塗佈機,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4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接受層用塗佈液塗佈於引體層上,並進行乾燥(110℃、1分鐘)而形成接受層,得到依序層合有多孔質聚烯烴膜、引體層、接受層之層合物。接著以使乾燥時的厚度成為4μm之方式,將下述組成的接著層用塗佈液塗佈於厚度400μm(基重310g/m2))的芯材紙(OKL Card王子製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面及另一面之兩者上,而形成接著層,然後以該接著層維持濕潤之狀態下,經介接著層將上述所得到之層合物貼合於芯材紙的一面及另一面之兩者上,然後進行接著層的乾燥。藉此,可得到經介接著層,將依序層合有多孔質聚烯烴膜、引體層、接受層之層合物貼合於芯材紙的一面及另一面之兩者而成之被轉印物1。
(引體層用塗佈液1)
●聚酯樹脂 4.2份
(Polyester(註冊商標)WR-905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鈦 8.4份
(TCA-888堺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螢光增白劑 0.07份
(Uvitex(註冊商標)BAC BASF公司)
●異丙醇 7.2份
●水 21份
(接受層用塗佈液)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10份
(Solbin(註冊商標)C日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矽氧油 1份
(X-22-3000T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甲苯 20份
●乙酸乙酯 20份
(接著層用塗佈液)
●胺甲酸乙酯樹脂 30份
(Takelac(註冊商標)A-969V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異氰酸酯 10份
(Takenate(註冊商標)A-5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乙酸乙酯 60份
(被轉印物2的製作)
將引體層用塗佈液1變更為下述引體層用塗佈液2,除此之外,其他與被轉印物1相同而得到被轉印物2。
(引體層用塗佈液2)
●聚酯樹脂 10份
(MD-148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矽酸鎂鋰黏土 10份
(Laponite JS Rockwood Additives公司)
●消泡劑 0.05份
(Dynol 604日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異丙醇 10份
●水 80份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
將上述所製作之熱轉印薄膜、及被轉印物構成為以下第1表所示之組合,並設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組合。將於藉由後述印刷品之形成方法所形成之被轉印物上形成有特別圖像而成之層合物、與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之組合構成為實施例,將色差(△E*ab)超過10之組合構成為比較例。色差(△E*ab),係使用分光測定器(i1 X-rite公司製)。
(印刷品之形成) 〈含有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圖像(特別圖像)的形成〉
藉由以下第1表之組合,使用下述測試印表機,將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熔融並轉印至被轉印物上而形成特別圖像。特別圖像的厚度為1.0μm。
(測試印表機)
加熱頭:KEE-57-12GAN2-STA(Kyocera股份有限公司製)
發熱體平均電阻值:3303(Ω)
主掃描方向列印密度:300(dpi)
副掃描方向列印密度:300(dpi)
印刷電壓:18(V)
線週期:1.5(msec./line)
列印起始溫度:35(℃)
脈衝負載比:85(%)
〈接受層的轉印〉
使用上述測試印表機,於上述所形成之特別圖像上,進行接受層的轉印。
〈熱轉印圖像的轉印〉
使用上述測試印表機,於上述轉印後之接受層上,形成128/256階調的灰圖像,而得到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印刷品。
(印刷品評估)
以目視來確認藉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組合所形成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印刷品,並根據下述評估基準來 評估是否可辨識特別圖像的條碼圖型。評估結果一同顯示於第1表。
「評估基準」
A:即使預先得知特別圖像的位置之人觀看時,亦無法辨識該位置、形狀。
B:雖然預先得知特別圖像的位置之人觀看時可辨識該位置、形狀,但未預先得知之人觀看時,無法辨識該位置、形狀。
NG:即使未預先得知特別圖像的位置之人觀看時,亦可辨識該位置、形狀。
(印表機檢測評估)
根據以下的評估基準,來評估是否可藉由色彩感測器(CZ-H35S 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組合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的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與各色材層(黃色色材層、洋紅色材層、靛青色材層)、及保護層區分而檢測出。評估結果一同顯示於第1表。
「評估基準」
A:無問題地可檢測出,錯誤檢測之可能性極低。
B:可檢測出,錯誤檢測之可能性低。
C:雖可檢測出,但錯誤檢測之可能性高。
1‧‧‧基材
2‧‧‧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
3‧‧‧色材層
5‧‧‧第1轉印層
5A‧‧‧接受層
10‧‧‧熱轉印薄膜

Claims (9)

  1. 一種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特徵為:前述熱轉印薄膜,係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之熱轉印薄膜;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中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更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
  3.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中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係呈現出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與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之層的層合構成。
  4. 如請求項3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中於構成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中,位於離前述基材最近的位置之層,為前述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層、或前述含有顏料或有機染料之層。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中前述第1轉印層,係呈現出僅由接受層所構成之單層構成、或前述接受層位於離前述基材最近的位置之層合構成之轉印層。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其中前述色材層,為含有昇華性染料之色材層。
  7. 一種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係使用熱轉印薄膜與 被轉印物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準備被轉印物之被轉印物準備步驟;及準備熱轉印薄膜之熱轉印薄膜準備步驟,該熱轉印薄膜,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材層;及將前述熱轉印薄膜的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轉印至前述被轉印物的一面,而形成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特別圖像之特別圖像形成步驟;及將前述熱轉印薄膜的第1轉印層轉印至前述特別圖像上之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以及將前述熱轉印薄膜的前述色材層,熱轉印至前述被轉印後之前述第1轉印層上而形成熱轉印圖像之熱轉印圖像形成步驟;前述特別圖像形成步驟中所形成之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特別圖像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8. 如請求項7之印刷品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第1轉印層轉印步驟,係以覆蓋前述特別圖像、及前述被轉印物的一面的全面之方式,轉印前述第1轉印層之步驟。
  9. 一種熱轉印薄膜,其係在將熱轉印圖像形成於被轉印物上時所使用之熱轉印薄膜,其特徵為:於基材的一面,依照面的順序設置有含有不可見光吸收材料之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及第1轉印層、以及色 材層;前述被轉印物及前述含不可見光吸收材料層之層合物、與前述被轉印物之色差(△E*ab),為10以下。
TW106106219A 2016-02-25 2017-02-23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TWI701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4894 2016-02-25
JP2016034894 2016-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153A true TW201741153A (zh) 2017-12-01
TWI701159B TWI701159B (zh) 2020-08-11

Family

ID=5968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6219A TWI701159B (zh) 2016-02-25 2017-02-23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65800B2 (zh)
KR (1) KR102110997B1 (zh)
CN (1) CN108602370B (zh)
TW (1) TWI701159B (zh)
WO (1) WO2017146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9468B1 (ko) * 2016-09-23 2021-02-25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전사 시트, 인화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게임기
CN114523782B (zh) * 2018-01-31 2023-11-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脱模层用涂布液以及热转印片的制造方法
JP7047443B2 (ja) * 2018-02-16 2022-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CN113365847B (zh) * 2019-04-04 2023-05-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7882B2 (ja) * 1987-11-05 1998-10-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
JPH06191162A (ja) * 1992-11-04 1994-07-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材
JPH07257059A (ja) * 1994-03-18 1995-10-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シート
JPH11227367A (ja) * 1998-02-19 1999-08-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Idカード
DE69931823T2 (de) * 1998-03-06 2007-01-0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Zwischenträger eines Übertragungsaufzeichnungsmaterial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uckes, sowie entsprechendes Druckerzeugnis
JP2000238416A (ja) * 1999-02-19 2000-09-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記録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4283424B2 (ja) * 2000-07-10 2009-06-24 株式会社資生堂 偽変造防止用素材
JP2003099751A (ja) * 2001-09-21 2003-04-04 Konica Corp 偽変造防止用画像記録体、偽変造防止用icカード及び偽変造防止用カード製造方法
JP4467852B2 (ja) * 2001-09-26 2010-05-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受容層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04127135A (ja) * 2002-10-04 2004-04-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認証識別カード及び認証識別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01244679A (zh) * 2007-02-15 2008-08-20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利用同色异谱磁性配对油墨实现防伪的方法
JP5250289B2 (ja) * 2008-03-31 2013-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紫外線吸収剤組成物
CN102935769B (zh) * 2012-11-27 2015-04-15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CN103981735B (zh) * 2014-05-21 2016-03-30 上海贝通色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热转印色浆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22208A (ja) 2014-07-22 2016-02-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ゲームカードプリント装置、注文受付端末、及びアーケードゲーム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370B (zh) 2020-06-30
WO2017146029A1 (ja) 2017-08-31
TWI701159B (zh) 2020-08-11
JP6365800B2 (ja) 2018-08-01
KR102110997B1 (ko) 2020-05-14
KR20180101544A (ko) 2018-09-12
CN108602370A (zh) 2018-09-28
JPWO2017146029A1 (ja)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8205B1 (ko) 열전사 시트 및 보호층 전사 시트
JP6304463B2 (ja) 印画物の形成方法、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熱転写シートと中間転写媒体との組合せ
TW201741153A (zh) 熱轉印薄膜與被轉印物之組合、及印刷品之形成方法、以及熱轉印薄膜
KR20140009963A (ko) 중간 전사 매체
US10737520B2 (e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TWI667150B (zh) Thermal transfer sheet, thermal transfer image-receiving sheet, method for forming photocopy, and photocopy
US7507452B2 (en) Printing method using pearl pigment
JP6772733B2 (ja) 中間転写媒体、及び印画物の形成方法
JP6705259B2 (ja) 熱転写シート
US20230191819A1 (e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discolored or decolorized printed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colored or decolorized printed material
TWI723225B (zh) 熱轉印薄片,印刷物之製造方法,熱轉印薄片與熱轉印列表機之組合,熱轉印列表機及遊戲機
JP6745052B2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19216A (ja) 熱転写シート
JP7380283B2 (ja) 熱転写シート
JP2017081142A (ja) 画像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9064153A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6108084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9064154A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2018171871A (ja) 熱転写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09083376A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及び、画像形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