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6976A - 印刷物 - Google Patents

印刷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6976A
TW201636976A TW104140943A TW104140943A TW201636976A TW 201636976 A TW201636976 A TW 201636976A TW 104140943 A TW104140943 A TW 104140943A TW 104140943 A TW104140943 A TW 104140943A TW 201636976 A TW201636976 A TW 2016369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rinted matter
color
lay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5824B (zh
Inventor
Shunichi Asano
Original Assignee
Shunichi Asan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ichi Asano filed Critical Shunichi Asano
Publication of TW201636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6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5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58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FSPECIAL DESIGNS OR PICTURES
    • B44F1/00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 B44F1/02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produced by reflected light, e.g. matt surfaces, lustrous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FSPECIAL DESIGNS OR PICTURES
    • B44F1/00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 B44F1/02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produced by reflected light, e.g. matt surfaces, lustrous surfaces
    • B44F1/04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produced by reflected light, e.g. matt surfaces, lustrous surfaces after passage through surface layers, e.g. pictures with mirrors on the b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FSPECIAL DESIGNS OR PICTURES
    • B44F1/00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 B44F1/06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produced by transmitted light, e.g. transparencies, imitations of glass pai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FSPECIAL DESIGNS OR PICTURES
    • B44F7/00Designs imitating three-dimensional eff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04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9F13/0422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16Signs formed of or incorporating reflecting elements or surfaces, e.g. warning signs having triangular or other geometric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6Veined printings; Fluorescent printings; Stereoscopic images; Imitated patterns, e.g. tissues, texti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印刷物包含有:光穿透性之基板、積層式透明層、及調光層。積層式透明層是積層多數層光穿透性之透明要素層而成,且是配置在基板其中一主面之上方。調光層具有調整穿透的光之光量之功能,且是配置在積層式透明層之上方及積層多數層而成之透明層之層間至少其中一方。調光層具有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且是設置成被覆其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的一部分。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分別形成為粒狀,且表面具有光反射性。調光層在俯視時,是以面積比計2%至50%被覆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

Description

印刷物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印刷物,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與立體印刷之圖像品質提昇有關之技術。
發明背景
迄今已成功地開發出各種印刷物,其所印刷的圖像能被視覺性地辨認成立體(如專利文獻1至5)。例如:在媒體上所印刷的圖像上形成有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專利文獻1)、或對藉由透明樹脂所形成之透明(clear)層形成凹凸,且在其上或其下形成之圖像可視覺性地辨認成立體(專利文獻2、3)等等。
又,亦有諸如在媒體上一部分性地設置白色反射層,且在其上方印刷圖像,以此透過設有白色反射層之部位與未設置之部位間之視覺效果的差異,而視覺性地辨認成立體者(專利文獻4、5)等。
不過,除了從印刷物的表面照射光,經由該反射光,而對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外,還有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所謂從媒體的背面把光入射進去,經由穿透的 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之形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公開公報第2001-255606號
專利文獻2: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公開公報第2010-076365號
專利文獻3: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公開公報第2013-230625號
專利文獻4: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公開公報第H05-131799號
專利文獻5: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公開公報第2008-087287號
專利文獻6: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公開公報第2014-203671號
發明概要
惟,在為了能視覺性地辨識成立體而形成有數層的透明層時,衍生了如下問題,即,從媒體的背面照射的光會帶有顏色感覺。例如在想要以白色呈現之部位,於積層有數層透明層之部位產生有黃色混濁。
如此以穿透光而帶有顏色感覺之問題便成為要藉穿透光視覺性地辨識圖像時之圖像品質降低的原因。
本發明是為了謀求解決如此問題而所創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印刷物,該印刷物可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得到高圖像品質。
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是包含有:基板、積層式 透明層、及調光層。
基板具有光穿透性。
積層式透明層是積層多數層光穿透性之透明要素層而成,且是配置在基板一邊的主面(其中一主面)之上方。
調光層具有調整穿透的光之光量之功能,且是配置於積層式透明層的上方及積層多數層而成之透明層之層間至少其中一方。
本態樣之調光層具有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且是設置成被覆成為其基底之層的表面的一部分。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分別形成為粒狀,且表面具有光反射性。而且,調光層在俯視時,是以面積比計2%至50%被覆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
在上述態樣之印刷物中,可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
1‧‧‧照明裝置
10,30,40,45,50,60,70,80,90,91‧‧‧印刷物
10a,30a,50a,60a,91a‧‧‧主面,表面
10b,30b,50b,60b,90b‧‧‧背面
10c‧‧‧凹部
10d1,10d2‧‧‧凸部
100‧‧‧光擴散板
101,301,611,811,901,911‧‧‧積層式透明層
102至105,302至308,612至615,812至815‧‧‧透明要素層
106,310,906,916‧‧‧彩色層
107,309,607,807,808,809,810‧‧‧調光層
20‧‧‧背光
21‧‧‧LED
22‧‧‧導光板
23‧‧‧反射板
302a,451a‧‧‧凹凸
411,451‧‧‧保護層
512‧‧‧第2調光層
606‧‧‧積層式彩色層
608,609‧‧‧彩色要素層
80‧‧‧通路
800,801‧‧‧側壁
900,910‧‧‧基板
917‧‧‧白色反側層
L1至L11‧‧‧光
S1,S2,S3,S31,S32,S33‧‧‧步驟
tC1‧‧‧透明要素層之各層厚
tVL‧‧‧調光層之層厚
tCA‧‧‧積層式透明層之全部厚度
圖1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照明裝置1的外觀之示意性立體圖。
圖2是顯示照明裝置1所包含之印刷物1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
圖3(a)是顯示關於對印刷物10由背面10b入射之光的行進之示意圖,(b)是顯示關於對比較例1之印刷物90由背面 90b入射之光的行進之示意圖,(c)是顯示關於對比較例2之印刷物91由表面91a入射之光的行進之示意圖。
圖4(a)是顯示印刷物1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b)是顯示調光層107及成為其基底之彩色層106的一部分之示意性俯視圖,(c)是俯視調光層107及彩色層106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5是顯示照明裝置1之使用例之示意圖。
圖6是顯示印刷物10之製造方法之概略步驟圖。
圖7是顯示實施形態2之印刷物3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
圖8(a)是顯示實施形態3之印刷物4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b)是顯示變形例之印刷物45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
圖9(a)是顯示實施形態4之印刷物5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b)是顯示關於對印刷物50由背面入射之光的行進之示意圖,(c)是顯示關於對印刷物50由表面入射之光的行進之示意圖。
圖10是顯示實施形態5之印刷物6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
圖11(a)是顯示實施形態6之印刷物7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b)是顯示實施形態7之印刷物80的構成之示意性剖視圖。
圖12(a)是關於對印刷物7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的縱剖面的剖面圖像,(b)是關於對印刷物8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 狀態的縱剖面的剖面圖像,(c)是關於對印刷物7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的橫剖面的剖面圖像,(d)是關於對印刷物8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的橫剖面的剖面圖像。
圖13(a)是針對對印刷物7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從正上方攝影之圖像,(b)是針對對印刷物8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從正上方攝影之圖像,(c)是針對對印刷物7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從斜上方攝影之圖像,(d)是針對對印刷物80從背面照射了光之狀態從斜上方攝影之圖像。
圖14(a)至(o)是顯示使調光層的濃度在2%至30%範圍內變化時之光的穿透狀態之圖。
圖15(a)至(g)是顯示使調光層的濃度在40%至100%範圍內變化時之光的穿透狀態之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各態樣]
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是包含有:基板、積層式透明層、及調光層。
基板具有光穿透性。
積層式透明層是積層多數個光穿透性之透明要素層而構成,且是配置在基板一邊的主面(其中一主面)之上方。另,在本說明書中,「配置於上方」是包括直接配置在成為基底之層的之上的形態、以及隔著其他層而配置於成為基底之層之上的形態兩種。
調光層具有調整穿透的光之光量之功能,且是配 置於積層式透明層的上方及積層多數層而成之透明層之層間至少其中一方。
本態樣之調光層具有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且是設置成被覆成為其基底之層的表面的一部分。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分別形成為粒狀,並且表面具有光反射性。而且,調光層在俯視時,是以面積比計2%至50%被覆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
在上述態樣之印刷物中,調光層是設置成在俯視時,以面積比計2%至50%範圍內覆蓋(有記載成「2%至50%之濃度」的時候)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因此可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
另,在上述態樣之印刷物中,採用調光層配置於積層式透明層上方之態樣時,對於要獲得例如強調黑色(暗度)或深度感等之圖像的高品質時,亦能發揮效果。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調光層設置成網點狀。在採用如此構成時,也可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
另,「網點」意指,在印刷,對基底的表面上是以微小的點之圖案(點圖案)來形成層,相鄰的點點彼此相連之形態亦包括在內。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能做成更具有彩色層之構成。彩色層是以單色或者是多色而 形成在沿基板其中一主面之方向,配置在基板其中一主面之上方。
如此,在採用具有彩色層之構成之態樣中,能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表現力豐富的圖像。又,具有調光層,藉此在特別是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時,能實現優異的顏色再現性。
在本發明一態樣(假設為「第1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將彩色層配置成被覆積層式透明層的上面,調光層配置成被覆彩色層的上面一部分、及積層式透明層及彩色層的側面一部分。如此,配置調光層,使其被覆積層式透明層及彩色層之上的一部分,以此在將光入射於基板的背面(另一邊的主面),穿透積層式透明層時,亦可抑制光帶有顏色的感覺(帶黃色的混濁感)。
因此,在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以彩色層構成之圖像時,能在依反射光之形態與依穿透光之形態等兩形態下確保高圖像品質。特別是欲要在圖像中達到白色或淡色的表現等時候,由謀求圖像品質的提昇之觀點上是有效果。
另,在第1態樣中,亦可在調光層之上更加一層厚較薄之透明層,亦可再現具有透明感之圖像。
在本發明一態樣(假設為「第2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包含有第2調光層。第2調光層是配置在上述其中一主面與積層式透明層之間,具有調節穿透的光之光量之功能。其次,第2調光層亦為各自的表面具有光反射特性,各自具有呈粒狀之多數光反射性粒子所構成。第2 調光層是設置成在俯視時,以面積比計2%至50%範圍內覆蓋成為其基底之層的表面。
另,有關於欲完全地將穿透光遮蔽之區域,可藉諸如以濃度100%形成反射層(白色層)來對應。
如此,在於基板其中一主面與積層式透明層之間配置第2調光層時,當藉反射光而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時,從上方入射之光的一部分會在第2調光層反射。為此,可以增加對由上方入射之光之反射光的光量比例。
因此,在第2態樣之印刷物中,在藉反射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與藉穿透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等兩形態下更能謀求圖像品質之提昇。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第2調光層被覆成為基底之層之表面的比例(濃度)是高於調光層被覆成為基底之層之表面的比例(濃度)。藉此,便能確實地得到第2調光層之光反射功能。
在本發明一態樣(假設為「第3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是配置調光層使其被覆積層式透明層之上面及側面的各一部分,且配置彩色層使其被覆調光層的上面。如此,在配置調光層使其被覆積層式透明層之上的一部分,且將調光層配置在彩色層之下之態樣中,當從基板的背面(另一邊的主面)照射光,經由穿透光而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時,可抑制對於藉於積層式透明層之光的亂反射所得到之色調的影響。另,在積層式透明層之穿透光之亂反射,可以想到是例如因各透明要素層之上側或 者是下側的表面的凹凸等所發生者。
因此,在第3態樣之印刷物中,在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以彩色層構成之圖像時,能在依反射光之形態與依穿透光之形態等兩形態下確保高圖像品質。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彩色層是由多數層的色要素層積層構成之積層體。如此藉將彩色層做成多層結構,可提高圖像的質感。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進而包含有保護層。保護層具有光穿透性,配置成被覆積層結構上面(在印刷物的最上面配置有保護層)。如此,在於積層結構的更上面配置保護層之態樣中,藉積層式透明層的配置而施以擬似浮雕加工,就算在被視覺性地辨認圖像的觀看者用手觸摸印刷物的表面時,也能保護調光層或透明要素層等被配置在保護層之下的層。又,對具有彩色層的態樣,選擇保護層的種類,藉此也能防範彩色層等之褪色。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保護層施有粗糙化(mat)處理。例如以於表面形成凹凸而附諸實現。如此,在於保護層的表面施行粗糙化處理(無光澤處理)之態樣中,可以施有該粗糙化處理之區域與未施行粗糙化處理之區域,來改變圖像的質感。例如,可針對欲以圖像來表現具有光澤的金屬表面等之區域,未施行粗糙化處理,先做出光澤(gloss)感,對於欲以圖像表現表面是粗糙狀之物之區域,則施行粗糙化處理等。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較 積層式透明層及調光層更上方配置有第2積層式透明層,該第2積層式透明層是積層多數層光穿透性的透明要素層而成。如此藉配置第2積層式透明層,更強調圖像中之色調。尤其是在具有彩色層之態樣中,可更強調彩色層中之濃色部分的顏色,可實現更高之質感。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使調光層被覆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之比例(濃度)是調整成以面積比計25%至35%範圍內。藉做成該濃度範圍,能確保在藉反射光來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與藉穿透光來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等兩形態下之更高的印刷品質。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在調光層中,調光層所含的光反射性粒子是由白色顏料所構成。藉如此構成,例如可使用噴墨式裝置滴下UV(紫外線)硬化墨料,形成調光層,且容易形成。另,考慮墨料對於成為基底之層之親液性,也可以在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事先塗佈底漆(primer)。
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調光層的層厚為0.010mm至0.030mm範圍。藉將調光層的層厚規定在上述範圍,在藉反射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與藉穿透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等兩形態下可確保高圖像品質。
另,在本發明一態樣之印刷物中,在上述構成中,對於基板,可採用由樹脂或者是玻璃構成之基板。
以下一邊參考附圖,一邊說明實施形態。
另,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是做為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構成上之特徵及該構成上之特徵所展現之作用效果以易於瞭解之例使用,本發明除了其本質上的特徵部分,對以下的形態並不是有受到任何限定者。
[實施形態1]
1. 照明裝置1之概略構成
使用圖1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之概略構成。
如圖1所示,具有背光20及印刷物10所構成。在照明裝置1除了其他亦具有驅動器電路等,但省略顯示在圖中。
印刷物10,在其一邊的主面(表面)10a施有擬似浮雕處理(印墨浮雕處理)。
背光20是包含有作為光源之LED21者,面對於導光板22之端面配置(邊緣發光(edge light)式)。在導光板22之Z軸方向上面是以印刷物10密接的狀態載置印刷物10。導光板23之Z軸方向下面及LED21未面對之端面是以反射板23被覆。
2. 印刷物10之概略構成
使用圖2,說明印刷物10之概略構成。圖2是將圖1的A部放大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2所示,將作為基板之光擴散板100形成為基座,在一邊的主面(表面)10a施有印墨浮雕處理。另一方面, 背面10b相對於導光板22是以密接的狀態配置(參考圖1)。在此,光擴散板100是由丙烯酸樹脂所構成,將表面做成粗糙面(mat)感覺,以附與光擴散性能。
在光擴散板100之Z軸方向上面形成有多數個凸部10d1、10d2、...,在相鄰的凸部10d1、10d2、...間形成為凹部10c...。在凸部10d1、10d2、...的區域上,於光擴散板100之上面積層有透明要素層102至105。將數個透明要素層102至105的積層體叫做為積層式透明層101。
以被覆積層式透明層101的上面及側面之狀態而積層有彩色層106。在圖中,以示意性地顯示彩色層106,但詳而言之,是以全彩色印刷的方式形成有C(青:cyan)、M(紅:magenta)、Y(黄:yellow)、K(黒:key plate)四色的墨料。另,墨料是使用UV硬化型之材料,使用噴墨裝置來進行塗佈。
以被覆彩色層106上面之狀態而形成有調光層107。調光層107是形成為連凹部10c中之光擴散板100之表面亦有被覆。針對調光層107,使用UV硬化型的墨料,以網點形成,對於墨料的塗佈是使用了噴墨裝置。另,在調光層107的形成上,考慮墨料對成為基底之層之親液性,也可以在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事先塗佈底漆(primer)。
在印刷物10中,於點亮LED21時,光L1會從背面10b朝表面10a穿透,在熄滅LED21時,從表面10a射入的光L2會反射,朝觀看者之側射出。
另,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透明要素層 102至105都是形成為梯形狀的剖面形狀,從Z軸方向下側依序積層為金字塔狀。
惟,針對各層的剖面形狀並不限於此,也可讓一部分的層具有與上下層相同的剖面尺寸,也可以做成全部的層具有相同剖面尺寸之形態。
惟,如圖2所示,積層為金字塔狀,藉此可將彩色層106也形成在積層式透明層101的側面,就能在觀看者可視覺性地辨認之全部區域無遺漏地整面形成圖像。
又,在各層的上角部分去角使其等帶有圓角,藉此可提昇觀看者視覺性辨認之圖像的品質。
3. 射入印刷物10之光的行進與調光層107所能實現的作用
使用圖3,說明射入印刷物10之光的行進與調光層107所要完成的任務。圖3中(a)是顯示本實施形態的情況,(b)、(c)是顯示比較例的情況。
如圖3(a)所示,對印刷物10,在點亮LED21時,從背面10b射入之光L1會穿透彩色層106及調光層107而射出(射出光L3)。另一方面,在熄滅LED21時,從表面10a射入之光L2會在較彩色層106更為Z軸方向下方之界面等反射,反射光會穿透彩色層106及調光層107而射出(射出光L3)。
在此,調光層107具有將穿透層之光一部分遮蔽之功能。接著,針對一部分的光就這樣穿透。本實施形態之調光層107是形成為網點狀,具備取得光的穿透光量及反射光量之平衡之作用。針對具體構造,容後詳述。
又,在印刷物10中,為了形成凸部10d1、10d2, 而形成有積層式透明層101,然特別是穿透光會有易射出產生黃色混濁之光之傾向。
惟,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10中,在彩色層106之上形成有調光層107,因此可抑制因積層式透明層101所引起之黃色混濁,就算在經由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時,在穿透彩色層106而射出之光L3之彩色再現性還是優異。特別是在彩色層106為以淡色為中心者的時候,從該色彩再現性的觀點來看是優異的。
如圖3(b)所示,假設一印刷物90,該印刷物90具有在基板900之上按積層式透明層901、彩色層906順序依序積層,且在彩色層906之Z軸方向上側不具調光層之構成。對印刷物90,從該背面90b射入光L1,穿透過印刷物90,再射出光L4時,因穿透積層式透明層901,而發生黃色混濁。另,雖然未顯示於圖中,但可想到在經由反射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時,亦會發生黃色混濁,與經由穿透光之形態相比,其程度較輕。針對該原因,尚未能詳細解明,但發明人考察到這是起因於:於反射光之形態時,是在積層式透明層之上部反射,而此時光所通過的透明要素層間之界面少,相對於此,穿透光則是由於通過積層式透明層中全部的透明要素層間之界面所致之光的折射等,而造成一部分的波長域的吸收大之故。
因此,在圖3(b)所示之比較例1時,是形成以穿透光與反射光而使讓人視覺性地辨認之圖像的色度不同。即,特別是想到會導致經由穿透光而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 認圖像時之圖像品質的降低。
進而,如圖3(c)所示,假設一印刷物91,該印刷物91是使用紙等之媒體作為基板910,在其上依序形成白色反射層917、積層式透明層911、彩色層916所構成。對如此構成之印刷物91由Z軸方向上方射入之光L5,大部分的光量會在白色反射層917被反射,而穿透彩色層916,從表面91a射出(光L6)。在該比較例2之形態中,因為未意圖藉穿透光之對於圖像之視覺性的辨認,所以白色反射層917之功能,即在於盡可能地反射由上方射入之光L5。因此,就算對比較例2之印刷物91從背面照射光,亦幾乎不穿透,而不能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自穿透光所得之圖像。即,以光反射為目的而設置之白色反射層917,不是只有來自Z軸方向上方之光,連來自Z軸方向下方之光,亦同樣予以反射。
4. 各層的厚度與調光層107之構成
(各層之厚度)
使用圖4(a),在本實施形態中採用之各層之層厚作為一例來說明。
如圖4(a)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10中,積層式透明層101之全部厚度tCA是0.08mm程度。且,構成積層式透明層101之透明要素層102至105之各層厚tC1為0.02mm程度。另,在本實施形態中,以4層的透明要素層102至105之積層體構成為積層式透明層101,因應欲呈現之圖像來改變積層層數,亦可。又,針對各透明要素層之層厚,並沒有必要一定要相同,亦可不同。
在彩色層106之上所形成之調光層107之層厚tVL是希望0.010mm至0.030mm範圍,且以0.010mm至0.020mm範圍(例如0.020mm)更希望。另,針對調光層107之層厚tVL,可以穿透光量及積層式透明層之厚度等之關係來適當地決定。
其次,如圖4(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調光層107是對於成為基底之彩色層106之表面,形成為網點狀。且,調光層107是含有白色顏料而構成。另,在調光層107,認為除了白色粒子外,還含有樹脂成分,藉該樹脂成分而接合在彩色層106之表面。以樹脂成分之具體例來說,可採用例如環氧類樹脂材料、胺甲酸乙酯類樹脂材料、聚酯類樹脂材料等。
在調光層107中,白色粒子處於不凝聚且分散之狀態。
如圖4(b)、(c)所示,調光層107是以在彩色層106之表面被覆一部分的狀態下形成(形成為網點狀),經調整成,相對於彩色層106之表面,以面積比計2%至50%範圍內被覆。關於調光層107對彩色層106之表面之被覆比例,是令以面積比計20%至30%範圍內更佳。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以面積比計為30%。
5. 適用例
利用圖5,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10及包含有該印刷物10之照常裝置1之適用例。
如圖5所示,在配置於通路80兩側之側壁800、801 形成有模樣。又,在兩側壁800、801之下部埋設有多數個照明裝置1。照明裝置1具有上述之構成,構成為在點亮LED21時會射出光L3
如圖5所示,照明裝置1的模樣(圖像及凹凸),是形成為與除此之外的兩側壁800、801之模樣(圖像及凹凸)大致相同。即,不論在LED21點亮時,還是LED21熄滅時,通過通路80之人都能感受到好像側壁800,801之一部分區域在發光,又,構成為在LED21熄滅時,很難意識有照明裝置1之存在。
另,在本適用例中,照明裝置1中之印刷物10之表面圖樣是形成為與兩側壁800、801之表面圖樣配合一致的狀態,但未必要一致。例如,也可在照明裝置中之印刷物的表面先形成繪畫等。在LED熄滅時,能純粹地辨識為掛在壁上之繪畫,又,在LED點亮時,也可當作為被背光照射之繪畫。
6. 印刷物10之製造方法
利用圖6,說明印刷物10之製造方法。
(1)攝像及掃描
如圖6所示,對成為印刷對象之參照對象表面部進行攝像及掃描(圖6之步驟S1)。具體來說,例如以CCD相機或CMOS相機等對欲再現之對象物的表面部進行攝像,並使用雷射變位測量裝置等測量表面的凹凸。此時,先進行已攝像的部位及已測量凹凸的部位之對應。
(2)色彩資料及凸資料的取得
如圖6所示,由進行攝像及掃描所得到之資料,依每部位算出CMYK四種顏色及凸部之高度(凸資料),儲存在記憶體等(圖6之步驟S2)。
(3)印刷
(3-1)透明要素層之積層
對光擴散板(基板)100之上面,從上述記憶體依序讀出凸資料,塗佈透明墨料且使其乾燥,再來積層透明要素層(圖6之步驟S31)。在此,在上述中,是構成為以4層的透明要素層102至105構成積層式透明層101,但針對積層數,是因應凸資料來改變。
(3-2)彩色層的形成
由上述記憶體依序讀出色彩資料,形成彩色層106,且使彩色層106被覆已積層形成之積層式透明層101之上面及側面(圖6之步驟S32)。彩色層106之形成,例如使用噴墨裝置,塗佈含有各種顏色的顏料之UV(紫外線)硬化型墨料,進行UV照射使其硬化來進行。
另,在想要表現出更鮮明的色彩時,可以形成2層以上的彩色層來對應。
(3-3)調光層之形成
其次,以被覆彩色層106上及光擴散板100之露出面上之方式形成調光層107(圖6之步驟S33)。對於調光層107之形成,例如使用噴墨裝置,塗佈例如含有由白色顏料(例如氧化鈦)所構成之白色粒子之UV硬化型墨料,藉UV照射使其硬化來進行。另,如上述,考慮對於成為基底之層之 墨料之親液性,也可事先在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塗佈底漆(primer)。
如上進行後,結束印刷(圖6之步驟S3),完成印刷物10。
[實施形態2]
利用圖7,說明實施形態2之印刷物30之構成。另,圖7是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1之圖3(a)者,針對印刷物30之其他構成,可做成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
如圖7(a)所示,在光擴散板100之上面,由Z軸方向下側依序積層形成有7層之透明要素層302至308之積層體即積層式透明層301、調光層309、及彩色層310。與上述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是在於構成積層式透明層301之透明要素層302至308之層數為7層、以及調光層309之形成位置在彩色層310之下。
又,針對構成積層式透明層301之各透明要素層302至308之層厚,例如可做為0.010mm至0.030mm範圍。
雖省略而未示於圖中,但亦可對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30在背面30b側配置背光20,則在LED21點亮時,所射入之光L7會穿透印刷物30從表面30a射出。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之調光層309中,亦以對成為基底之透明要素層308之表面,以俯視下以面積比計2%至50%範圍內(例如30%)被覆之狀態來形成。具體來說,調光層309,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形成為網點狀。
以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30,在透明要素層302至 308的表面有如圖7(b)所示之凹凸302a存在時,亦可以調光層309抑制起因於此之亂反射之影響。即,藉亂反射,對Z軸方向斜向前進之光一直線射入彩色層310,光路長度很長,就會使射出之光的波長會產生變化。
惟,在積層式透明層301與彩色層310之間配置調光層309,藉此可將斜向前進之光的光路變更為Z軸方向往上。這是因為對調光層309斜向射入之光照射在其中所含之白色粒子之機率變高。
由上,以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可抑制來自背光之光L7射入時在積層式透明層301之亂反射之影響,而適宜用於欲採用照片等具有深度感之圖像而增加透明要素層之層數的情況等。
另,在本實施形態中,令構成積層式透明層301之透明要素層之層數為7層,但亦可做成8層以上(例如10層)。藉此,亦可提高圖像的質感。
[實施形態3]
利用圖8(a),說明實施形態3之印刷物40之構成。另,圖8(a)亦是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1之圖3(a)者,針對印刷物40之其他構成,可做成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
如圖8(a)所示,在印刷物40中,在光擴散板100之上面,由Z軸方向下側依序積層形成有7層之透明要素層302至308之積層體即積層式透明層301、調光層309、彩色層310及保護層411。與上實施形態2的不同點在於彩色層310的上面是被保護層411所被覆。
保護層411,例如使用硬質樹脂材料所形成。例如可採用聚丙烯(PP)、丙烯酸樹脂(PMMA)、AS樹脂(SAN)、ABS樹脂、聚碳酸酯(PC)等。
在此,針對調光層309之濃度,也是2%至50%(例如30%)範圍內。又,具體來說,調光層309,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也是形成為網點狀。
如本實施形態,在用以保護層411被覆彩色層310上之構成時,能謀求在人觸摸印刷物表面時之對彩色層310之保護、水份等之對彩色層310、調光層309、積層式透明層301之劣化抑制等。尤其是在對於施有印墨浮雕處理之印刷物,假設有與此接觸的人摸到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亦能確實地保護彩色層310。
另,對於不具備彩色層之印刷物,在積層結構之最上面配置保護層,亦能謀求對於被保護層所被覆之調光層或積層式透明層等之保護。
[變形例]
利用圖8(b),說明變形例之印刷物45之構成。另,本變形例類似於上述實施形態3之印刷物40,針對省略顯示在圖中的其他部分之構成,是和上述實施形態3同樣地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
如圖8(b)所示,本變形例之印刷物45,對光擴散板100之上面積層之積層式透明層301、調光層309、彩色層310之構成是與上述實施形態3之印刷物40相同。且,對於在彩色層310之上積層形成有保護層51之點亦為同樣。
惟,在本變形例中,如圖8(b)之放大部分所示,保護層451之上面業經凹凸處理(凹凸451a),藉此形成為粗糙感覺。另,針對保護層451中之凹凸451a,不一定得設置在保護層451整面,而考慮到與圖像之關係,則亦可設置如圖8(a)所示之光澤(gloss)感之保護層411與如圖8(b)所示之粗糙(mat)感之保護層451兩者。
在此,針對調光層309之濃度,亦為2%至50%(例如30%)範圍內。又,具體來說,調光層309,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形成為網點狀。
在具有如上之保護層451之印刷物45,可謀求彩色層310之保護,並且針對藉彩色層310所形成之圖像,藉粗糙感之保護層451,能更進一步提高圖像之質感。
另,藉調光層309之配置所得到之效果是與上述同樣。
[實施形態4]
利用圖9,說明實施形態4之印刷物50之構成。另,在圖9(a)至(c)中,針對附上與上述相同之符號之部位,與上述構成相同,省略該說明。又,對於省略顯示在圖中之其他部分之構成,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
如圖9(a)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50,在光擴散板100之上面與積層式透明層101之間配置有第2調光層512。對於積層式透明層101、彩色層106、及調光層107之積層形態等,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印刷物10相同。
針對配置在光擴散板100與積層式透明層101之 間之第2調光層512之構成,基本上是和圖4(b)所示之調光層107同樣。惟,第2調光層512之濃度(對光擴散板100表面之第2調光層512被覆之俯視下之面積比)是2%至50%範圍內,且,設定為較調光層107高。
如此,將第2調光層512之濃度提升地比位於上方之調光層107高,是因為考慮到第2調光層512之功能其會反射由上方射入之光。惟,第2調光層512之濃度一高於50%,會遮蔽大部分從光擴散板100之背面入射過來的背光20之光,必須有所注意。另,針對俯視下的一部分區域,欲完全遮住穿透光時,也可以構造成將濃度提高大於50%(例如100%)。這是以與圖像之關係來看是可以考慮的。
其次,利用圖9(b)、(c),來說明將背光20中之LED21點亮之形態、以及將LED21熄滅時兩種情形下的光的行進形態。
首先,如圖9(b)所示,在已將背光20之LED21點亮之狀態下,將光L8從印刷物50之背面50b射入。所射入之光會穿透第2調光層512、積層式透明層101、彩色層106、及調光層107,再從表面50a射出(光L9)。觀看者藉光L9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在此,如上述,若將第2調光層512之濃度提得太高時,就會使穿透光的衰減過大,因此有必要先定在2%至50%範圍內。針對第2調光層512之濃度,從穿透光的衰減的觀點來看是希望定在25%至35%(例如30%)。
其次,如圖9(c)所示,在將背光20之LED21熄滅,從表面50a側射入光L10時,所射入之光L10是從第2調光層 512往Z軸方向朝上反射。在第2調光層512所反射之光穿透積層式透明層101、彩色層106、及調光層107,再從表面50a射出(光L11)。觀看者也可藉光L11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
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50中,調整第2調光層512之濃度,藉此在背光20之LED21點亮時及熄滅時,換言之,可在藉穿透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與藉反射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等兩形態確保高圖像品質。
另,將調光層107配置在上方而可得到之效果,是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印刷物10同樣。
由上,若採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50之構成時,可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
另,針對第2調光層512之配置位置,未必一定要在光擴散板100與積層式透明層101之間,也可配置在積層式透明層101之透明要素層102至105之間等。又,針對構成積層式透明層之透明要素層之層數,考慮與圖像之關係等,也可適當地變更。
[實施形態5]
利用圖10,說明實施形態5之印刷物60之構成。另,在圖10中,針對附上與上述實施形態4相同符號之部位,與上述實施形態4之各部位之構成相同,省略該說明。又,針對省略顯示在圖中的其他部分之構成,是和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
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60,在光擴散板100的上面依序積層形成有第2調光層512、積層式透明層101、調光層607。針對調光層607,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1、4中之調光層107同樣之構成,又,針對第2調光層512,與上述實施形態4同樣。
在印刷物60中,在調光層607中之Z軸方向上側,積層形成有由2層的彩色要素層608、609積層所構成之積層式彩色層606,進而在這上面積層形成有由4層的透明要素層612至615所構成之積層式透明層611。
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60中,採用由2層的彩色要素層608、609積層所構成之積層式彩色層606,是因為要針對欲以濃色表現之部位,突顯顏色的濃淡度的緣故。
又,在積層式彩色層606之上更形成積層式透明層611,是因為要更加提高圖像中之濃色部位之質感。
在本實施形態中,令調光層607及第2調光層607之濃度,以俯視時之面積比計,為2%至50%範圍內。
在具有以上構成之印刷物60中,也可在從背面60b射入光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從表面60a射入光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60中,採用圖10所示之構成,藉此也可提高積層式彩色層606中之濃色部位之質感。
[實施形態6]
利用圖11(a),說明實施形態6之印刷物70之構成。 另,在圖11(a)中,針對附上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符號之部位,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各部位之構成相同。
如圖11(a)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70中,在光擴散板100之上面,依序積層形成有積層式透明層101及調光層107。針對調光層107,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之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70,對於上述實施形態1之印刷物10,是在積層式透明層101之上直接積層形成有調光層107,而沒有彩色層之點有所不同。
另,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調光層107之濃度,以俯視時之面積比計,為2%至50%範圍內。
在具有如上構成之印刷物70中,將光從背面射入,藉穿透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白色的圖像)時,也能抑制黃色混濁,且可得到高圖像品質。為此,針對印刷物70所形成之圖像,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
[實施形態7]
利用圖11(b),說明實施形態7之印刷物80之構成。
如圖11(b)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80,依序積層形成有透明層812、調光層807、透明層813、調光層808、透明層814、調光層809、透明層815、及調光層810。換言之,在印刷物80中,在以4層所構成之積層式透明層811之各層之間,調光層807至810是以被包夾之狀態配置。
以調光層807至810之各濃度來說,調光層807至809為7%,調光層810為10%。針對各調光層807至810之層厚,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為0.010mm至0.030mm範圍,更以0.010mm至0.020mm範圍(例如0.020mm)為佳。
在此,在印刷物80中,調光層807至810之各濃度之合計是把31%(7%×3+10%)稱為「調光層之濃度」。
在具有如上構成之印刷物80中,將光從背面射入,藉穿透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圖像(白色的圖像)時,也能抑制黃色混濁,且可得到高圖像品質。為此,針對印刷物80所形成之圖像,在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以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的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物80中,交錯地積層透明層812至815及調光層807至810,藉此讓觀看者能感到有深度感。能想到的是這是由於調光層807至810的各點(dot)在X-Y平面方向有稍微錯開,藉點的錯開,使得光斜向折射,而能感覺到有深度感的緣故。另,在調光層807至810的點的錯開可以是在製造時意圖性地設置,也可以利用噴墨裝置的精度誤差來形成。
[印刷物的光穿透狀態]
利用圖12及圖13,說明對印刷物而從背面照射之光的穿透狀態。在圖12及圖13,表現上述實施形態6之印刷物70及上述實施形態7之印刷物80中之各穿透狀態。
1. 印刷物70
利用圖12(a)、(c)及圖13(a)、(c),說明對印刷物70之光的穿透狀態。另,圖12(a)是顯示印刷物70進行印墨塗佈時沿噴墨頭的掃描方向切開之剖面圖像,圖13(c)是對噴墨頭的掃描方向正交之方向切開之剖面圖像。又,圖13(a)是顯示從光的射出側的正上方對印刷物70攝影之圖像,圖13(c)是從斜上方攝影之圖像。
首先,如圖12(a)、(c)所示,在配置有濃度為30%之調光層107之印刷物70,能將光良好地從表面射出。如圖13(a)所示,從正上方對印刷物70攝影時,能觀察到每個呈現細微的點狀之調光層107,如圖13(c)所示,從斜上方攝影時亦為同樣。
在此,能想到的是,觀看者看印刷物70,大多是在於形成有些微角度的狀態,所觀察的幾乎是如圖13(c)所示。又,在圖中對於光的顏色感覺等未能呈現出來,但是就算是使用有積層式透明層101,也沒觀察到黃色混濁。
2. 印刷物80
利用圖12(b)、(d)及圖13(b)、(d),說明印刷物80之光的穿透狀態。另,圖12(b)是沿著塗佈墨料時之噴墨頭之掃描方向切割印刷物80之剖面圖像;圖12(d)是對於噴墨頭之掃描方向正交之方向切割印刷物80之剖面圖像。又,圖13(b)是從光的射出側的正上方對印刷物80攝影的圖像,圖13(d)是從斜上方攝影的圖像。
如圖12(b)、(d)所示,在交錯地積層形成有透明層812至815與調光層807至810之印刷物80,亦可良好地從 表面射出光。如圖13(b)、(d)所示,在從正上方以及斜上方對印刷物80攝影時,與印刷物70相比也處於沒有很大改變之狀態。
[針對調光層的形成狀態]
如圖2等所示,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6及上述變形例中,對於成為調光層107、309、607之基底之積層式透明層101、301,積層形成有其剖面形成為金字塔狀之透明要素層102至105、302至308,並且形成有調光層107、309、607,覆蓋其等的上面及側面。又,在上述實施形態7中,將透明層812至815與調光層807至810交錯地積層形成。
對於調光層107、309、607、807至810之設置,是為了要藉透明要素層之積層,尤其是抑制以穿透光時帶來有色感之情況,在藉穿透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之形態、及藉反射光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之形態等兩形態下實現高圖像品質的緣故。再加上是對應於從背面照射背光20之光時,讓來自構成積層式透明層101、301、807至810之各透明要素層102至105、302至308、812至815之側面之光穿透過去者。即,在可讓觀看者視覺性辨認的範圍全區形成圖像,並且配置調光層107、309、607、807至810,以此就能讓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高品質的圖像。
又,配置調光層107、309、607,來被覆積層式透明層101、301的上方,藉此也能強調圖像中之以濃色的質感、深度感等。
[針對積層式透明層之構成]
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7及上述變形例中,以4層的透明要素層102至105、612至615、812至815來構成積層式透明層101、611、811,且以7層的透明要素層302至308來構成積層式透明層301。針對積層式透明層的積層層數,乃依照與欲以彩色層表現之圖像的各部位之關係來適當地訂定。例如布、木材、皮革、金屬表面等,只要因應其表面狀態來改變積層層數即可。
[調光層的濃度]
利用圖14及圖15,說明調光層的濃度(相對於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之調光層所被覆之俯視時的面積比)。
如圖14(a)至(o)及圖15(a)、(b)所示,只要調光層的濃度在2%至50%範圍內時,從所謂藉穿透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模式、及藉反射光而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模式之兩模式下的圖像品質維持在高品質的觀點來看是可容許的。且為如圖14(j)至(o)所示之20%至30%範圍內時尤佳。
此外,如圖15(c)至(g)所示,在調光層的濃度超過50%時,射入之光量所被遮蔽之光量就會變多,而很難將如上述之兩模式下之圖像的品質維持在高品質的狀態。
另,所形成之透明層的層數、彩色層的呈色感、除此之外,再加上欲表現的圖像的質感等,可適當地設定調光層之濃度。
[調光層之濃度及層厚]
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7及上述變形例中,是藉噴墨裝置塗佈UV墨料,俟其乾燥後,形成調光層。如此,在經 過印墨塗佈及乾燥之過程來形成調光層時,於調光層的濃度與層厚(最低厚度)之間具有相關關係。調光層的濃度與層厚之關係顯示在表1。
另,在此所說的「層厚」意指調光層中之點(參考圖4(b))之最大高度。
如表1所示,調光層的濃度愈高,層厚就愈厚。具體來說,濃度不到10%時,層厚為0.010mm,30%時為0.020mm、100%時為0.030mm。
在表2顯示刷塗2次時的彩色層的濃度與層厚的關係,作為參考。
如表2所示,針對刷塗2次的彩色層的濃度,也是愈高時層厚就愈厚。關於數值,知道是與表1所示之調光層的時候不同,但具有同樣的趨勢。
從上述可知在訂定調光層之濃度時,亦必須考慮與所形成的調光層之層厚之關係。
[其他事項]
在述實施形態1至7及上述變形例中,是將光擴散板100兼用為基板,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除了在背光20中之導光板22上所載置之光擴散板外,也可另外採用由樹脂或者是玻璃所構成之基板。藉此,能增加可以作為基板採用之材料選擇的自由度,且可以依與圖像品質之關係來做適當的選擇。
另,在採用由樹脂或玻璃所構成之基板時,從所 謂的光的穿透光率之觀點來看,希望能使用具光澤感覺之物(具光澤者),但也可以與欲形成之圖像之關係來使用具有粗糙感之物(施有無光澤處理者)。
又,對於基板,也可以使用薄膜等之可撓性基板,也可使用和紙或將木材薄切之物作為基板。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7及上述變形例中,是利用噴墨裝置將調光層107、309、607、807至810及第2調光層512印刷成網點狀,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使用濺鍍或CVD等,直接在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接合光反射性粒子來形成。惟,從製造成本的觀點來看,希忘使用利用噴墨裝置易於形成之樹脂。
又,對於調光層所含之光反射性粒子,也可採用由氧化鈦以外的材料所構成之粒子,或在透明樹脂的表面做光反射性的塗佈者。又,對於光反射性粒子之粒子形狀,並不限定於球狀。例如也可採用柱狀或多面體形狀等。
又,在對於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之調光層之形成時,未必要形成網點狀。例如也可形成為半色調(halftone)等,又,也可採用將相鄰的點點相連接般之形態。
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5及上述變形例中,雖未特別說明到構成積層式透明層101、301、611、811之各透明要素層102至105、302至308、612至615、812至815之構成材料,但從利用噴墨裝置就能簡單形成之觀點來看,希望採用樹脂材料。惟,從圖像的質感等之觀點來看,也可採用氧化矽或氮化矽,進而也採用氮氧化矽等之無機物層。
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5及上述變形例中,針對彩色層106、310及積層式彩色層606,是以印刷4色的彩色墨料(C,M,Y,K)來構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使用上述4色內的3色以下,除了上述4色,也可使用加上LC(淡藍light-cyan)及KM(淡紅light-magenta)等之6色。
又,針對形成彩色層之墨料,也可使用螢光墨料或夜光墨料等。進而,也可使用紫光墨料(blacklight ink)等。
又,在本發明之印刷物中,也包括黑白色調印刷。
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5及上述變形例中,是採用作為照明裝置1之一部分構成之印刷物10、30、40、45、50、60、70、80,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針對印刷物單體也可獲得上述效果。例如,藉將印刷物裝設在既有的照明器具,或安裝在建物的窗戶,也能展現上述效果。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7及變形例中,採用側照型裝置作為背光20,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採用直下式背光。又,未必要具備導光板。具體來說,在使用了有機EL面板或無機EL面板時,亦可作為無導光板之構成。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7及變形例中,是採用LED21來作為光源,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用熱陰極燈泡或冷陰極燈泡,或者是無機EL(電場發光)燈泡或有機EL燈泡等。又,光源之發光色未必要限定在白色,亦可為進行各種波域之發光者。另,亦可因應光源發生之 光的波域,調整調光層吸收及反射之光的波域。
又,在採用白色以外的發光色之光源時,亦可在光路中配置波長轉換構件,轉換成白色等。以波長轉換構件之具體例來說,亦可採用螢光體層或包含半導體量子點之波長轉換薄膜等。
又,本發明,除了使用單獨個體作為照明裝置以外,亦可以與顯示面板之組合等來使用。例如,在使用了平面型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面板、有機EL面板、無機EL面板等)時,亦可做成無導光板之構成。亦可使用在把以與投射機之組合構成電子看板(Digital Signage)附諸實現之情形。對本發明之「照明」之用語,可作為連顯示裝置等包括在內者使用。
進而,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7及變形例,在積層式透明層之上方及積層有多數層而成之透明要素層之層間之至少一方配置調光層,藉此,可將藉穿透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與藉反射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等兩形態下之高圖像品質附諸實現。在此所謂的「高圖像品質」之用語,其中一例來說,包括在藉穿透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與藉反射光來視覺性地辨認圖像之形態等兩形態下抑制觀看者視覺性地辨認之圖像品質之不同的情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作為室內裝飾或廣告媒體,進而營造材(壁或天花板等)之一部分,有利於實現可在藉穿透光讓觀看者視覺性辨認圖像之形態及藉反射光讓觀看者視覺性辨認 圖像之形態的兩種形態下得到高圖像品質之印刷物。
10‧‧‧印刷物
10a‧‧‧主面,表面
10b‧‧‧背面
10c‧‧‧凹部
10d1,10d2‧‧‧凸部
100‧‧‧光擴散板
101‧‧‧積層式透明層
102至105‧‧‧透明要素層
106‧‧‧彩色層
107‧‧‧調光層
L1、L2‧‧‧光

Claims (15)

  1. 一種印刷物,其特徵在於包含有:基板,具有光穿透性;積層式透明層,是積層多數層光穿透性之透明要素層而成,且是配置在前述基板一邊的主面之上方;及調光層,具有調整穿透的光之光量之功能,且是配置於前述積層式透明層之上方及前述積層多數層而成之透明要素層之層間至少其中一方;前述調光層具有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且是設置成覆蓋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的一部分;前述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分別形成為粒狀,並且表面具有光反射性;前述調光層在俯視時,是以面積比計2%至50%被覆前述成為基底之層的表面。
  2.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中前述調光層設置成網點狀。
  3.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更具有彩色層,該彩色層是以單色或者是多色形成在沿著前述基板之前述一邊的主面之方向上,且是配置在前述基板之前述一邊的主面之上方。
  4. 如請求項3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彩色層配置成被覆前述積層式透明層的上面,前述調光層配置成被覆前述彩色層的上面、與前述積層式透明層及前述彩色層之側面。
  5. 如請求項4之印刷物,其在前述基板之前述一邊的主面與前述積層式透明層之間配置有具有調整穿透之光的光量之功能的第2調光層,前述第2調光層具有多數個光反射性粒子,該等光反射性粒子之表面具有光反射特性,且分別形成為粒狀,並且前述第2調光層在俯視時,是以面積比計2%至50%被覆成為其基底之層的表面。
  6. 如請求項5之印刷物,在俯視時,前述第2調光層被覆著前述成為基底之層之表面的比例,較前述調光層被覆著前述成為基底之層之表面的比例更高。
  7. 如請求項3之印刷物,其中前述調光層配置成被覆前述積層式透明層之上面及側面,前述彩色層配置成被覆前述調光層之上面。
  8. 如請求項3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彩色層為積層多數層彩色要素層而成之積層體。
  9.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包含有保護層,該保護層具有光穿透性,且是配置成被覆積層結構上面。
  10. 如請求項9之印刷物,其中前述保護層施有粗糙化處理。
  11.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在較前述積層式透明層及前述調光層更上方配置有第2積層式透明層,該第2積層式透明層是積層多數層光穿透性之透明要素層而成。
  12.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在俯視時,前述調光層被覆前述成為基底之層之表面的比例,以面積比計在20%至30% 範圍內。
  13.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中前述調光層中,前述光反射性粒子是由白色顏料所構成。
  14.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中前述調光層的層厚為0.010mm至0.030mm範圍。
  15. 如請求項1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基板是由樹脂或者是玻璃構成。
TW104140943A 2014-12-18 2015-12-07 印刷物 TWI685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6215 2014-12-18
JP2014-256215 2014-12-18
JP2015084532A JP6385882B2 (ja) 2014-12-18 2015-04-16 印刷物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5-084532 2015-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6976A true TW201636976A (zh) 2016-10-16
TWI685824B TWI685824B (zh) 2020-02-21

Family

ID=5624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943A TWI685824B (zh) 2014-12-18 2015-12-07 印刷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0998B2 (zh)
EP (1) EP3236455A4 (zh)
JP (1) JP6385882B2 (zh)
CN (1) CN107111975B (zh)
TW (1) TWI685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7401A1 (de) * 2015-10-13 2017-04-13 Airbus Operations Gmbh Flugzeugkabinenanordnung
JP7130219B2 (ja) * 2016-10-24 2022-09-05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真空二重容器
JP2018072700A (ja) * 2016-11-02 2018-05-10 正寿 戸田 観賞物およびその展示室
USD853733S1 (en) * 2017-06-09 2019-07-16 Suominen Corporation Material sheet with patterned surface
US10168279B1 (en) 2017-06-22 2019-01-01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specific illumination of image printed on optical waveguide
US11249240B2 (en) 2017-06-22 2022-02-1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specific illumination of image printed on optical waveguide
US11119263B2 (en) 2017-06-22 2021-09-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specific illumination of image printed on optical waveguide
US20180372630A1 (en) * 2017-06-22 2018-12-27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specific illumination of image printed on optical waveguide
US10539732B2 (en) 2017-06-22 2020-01-21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specific illumination of image printed on optical waveguide
USD929747S1 (en) * 2017-11-22 2021-09-07 Dsm Ip Assets B.V. Film sheet for antiballistic articles
JP6982830B2 (ja) * 2017-11-29 2021-12-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144455A (ja) * 2018-02-22 2019-08-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埋め込み型の表示パネル
JP6887618B2 (ja) * 2018-05-30 2021-06-16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調光機能付き積層体
JP7241278B2 (ja) * 2019-03-08 2023-03-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85447B2 (ja) * 2019-06-11 2023-06-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972096B2 (ja) * 2019-12-27 2021-11-24 俊一 朝野 立体印刷物、及び立体印刷物の形成方法
USD1003632S1 (en) * 2020-03-03 2023-11-07 David Matthew Pedicini Cup placement mat
CN112123960B (zh) * 2020-09-27 2022-04-01 捷卡(厦门)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导光点的导光板制作方法
WO2023136226A1 (ja) * 2022-01-12 2023-07-20 俊一 朝野 立体印刷物、及び立体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1799A (ja) 1991-11-08 1993-05-28 Shinichiro Arakawa 描画構造と描画方法
US5407711A (en) * 1993-11-30 1995-04-18 Signs & Glassworks, Incorporated Display with enhanced highlights
GB9600247D0 (en) * 1996-01-06 1996-03-06 Contra Vision Ltd Panel with light permeable images
JPH11143414A (ja) * 1997-11-12 1999-05-28 Casio Comput Co Ltd 化粧部材
JP2001255606A (ja) 2000-03-10 2001-09-21 Seiko Epson Corp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の形成方法
GB0114635D0 (en) * 2001-06-15 2001-08-08 Hills Hi Speed Plates Ltd Identification plates
EP1462266B1 (en) 2003-02-26 2006-05-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358653B2 (ja) 2003-02-26 2009-1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イメージの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248974B2 (ja) * 2003-09-02 2009-04-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87287A (ja)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インク吐出不良検出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23467B2 (en) 2007-12-17 2014-01-07 Ricoh Co., Ltd. Tactile printing
JP5146230B2 (ja) 2008-09-29 2013-02-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ンボス同調化粧シート
KR101653015B1 (ko) * 2008-12-25 2016-08-31 미츠비시 레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원장치용 도광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ES2442777T3 (es) * 2010-11-08 2014-02-13 U-Nica Technology Ag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generación de imágenes en color con un láser UV sobre sustratos pigmentados y productos producidos por los mismos
AU2011101684B4 (en) * 2011-12-22 2012-08-16 Innovia Security Pty Ltd Optical Security Device with Nanoparticle Ink
JP2013230625A (ja) 2012-04-27 2013-11-14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6056191B2 (ja) 2012-05-15 2017-01-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物、印刷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966496A4 (en) * 2013-03-08 2016-10-26 Yu-Chen Hwang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WINDOW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203671A (ja) * 2013-04-04 2014-10-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バックライト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導光板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85882B2 (ja) 2018-09-05
JP2016118754A (ja) 2016-06-30
US20170368860A1 (en) 2017-12-28
TWI685824B (zh) 2020-02-21
CN107111975A (zh) 2017-08-29
US11020998B2 (en) 2021-06-01
CN107111975B (zh) 2020-05-01
EP3236455A4 (en) 2018-10-31
EP3236455A1 (en) 201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5824B (zh) 印刷物
JP6007195B2 (ja) 高い反射率を有するカラーレーザ画像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カラーレーザ画像がこの方法で作製されたドキュメント
US10598833B2 (en) Display
CN1232409C (zh) 具有图案化荧光和非荧光着色剂的色移膜
JP4966146B2 (ja) 面発光装置
CN1608007A (zh) 带有一第一激光敏感层和一第二激光敏感层的多层体以及在这种多层体中产生多层图像的方法
US20140226188A1 (en) Image recombination structure
WO2016098756A1 (ja) 印刷物
JP4845414B2 (ja) パール模様装飾体
JP6532059B2 (ja) 照光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972096B2 (ja) 立体印刷物、及び立体印刷物の形成方法
US20190135019A1 (en) Display and article including the display
JP2020089996A (ja) 加飾シート
CN211150027U (zh) 照明装置
JP4765612B2 (ja) 照明装置
JP3195596U (ja) 立体感を醸し出す印刷シート
US2021026882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rd
JP728544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39630B (zh) 可變換顯示圖案的汽車天窗用發光裝置
JP2022087610A (ja) 表示装置
JP7092751B2 (ja) 安全要素及び安全要素を備えた有価文書
CN1796660A (zh) 一种防伪材料
JP2024021334A (ja)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20110A (ja) 光学式マウスパッド
CN115981038A (zh) 盖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盖板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