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0027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0027U
CN211150027U CN202020235187.4U CN202020235187U CN211150027U CN 211150027 U CN211150027 U CN 211150027U CN 202020235187 U CN202020235187 U CN 202020235187U CN 211150027 U CN211150027 U CN 211150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ight guide
pattern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51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崎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0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0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10),具备:导光体(12),具有第一主面(12b)以及第二主面(12c),该第二主面(12c)设有凹凸构造(13),并与第一主面(12b)背对;图案层(14),设置于凹凸构造(13)上,构成图案;光反射体(17),配置于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以及光源(11),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凹凸构造(13)与图案具有相关关系。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图案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LED的照明装置正在迅速普及。作为这种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背光灯型显示板以及背光灯型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593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体,具有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该第二主面设有凹凸构造,并与所述第一主面背对;图案层,设置于所述凹凸构造上,构成图案;构造体,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在与所述导光体之间形成空间;以及光源,从所述导光体的端面侧朝向所述空间发出光,所述凹凸构造与所述图案具有相关关系。
也可以是,所述导光体具有:所述第一主面侧的透光层;以及所述第二主面侧的薄膜层,具有比所述透光层高的挠性,所述凹凸构造设置于所述薄膜层。
也可以是,所述照明装置还具备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并向所述空间射出。
也可以是,所述导光体由具有不燃性的材料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照明装置还具备基底层,该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图案层上,且遮光性高于所述图案层。
也可以是,在所述光源发光时从所述第一主面侧观察所述导光体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凹凸构造而立体地观察到所述图案。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第一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第二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 照明装置
11 光源
12、20、30、30d 导光体
12a、12f,20a、30a 端面
12b、20b、30b 第一主面
12c、20c、30c 第二主面
13 凹凸构造
14 图案层
15 基底层
16 外涂层
17 光反射体
18 空间
19 光学元件
21 透光层
22、33 薄膜层
31 第一透光层
32 第二透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表示综合或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图示。另外,在各图中,有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重复说明的情况。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有“大致”这一表达的情况下,该表达中也有包含制造误差或者尺寸公差等的意思。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示出坐标轴。将Z轴方向作为导光体的厚度方向来说明。例如在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中,将Z轴-侧表现为上侧(上方),将Z轴+侧表现为下侧(下方)。另外,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相互正交的方向。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构成]
首先,使用图1~图3对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以及图2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是光源不发光时的照明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光源发光时的照明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是使用于标识牌或者招牌等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0具备光源11、导光体12、图案层14、基底层15、外涂层16、以及光反射体17。导光体12被实施了装饰加工。具体而言,在导光体12的作为背面的第二主面12c设有凹凸构造13,并且在凹凸构造13上沿着凹凸构造13设有构成图案的图案层14。用户能够从导光体12的作为表面的第一主面12b侧目视确认该图案。第一主面12b与第二主面12c不同,是平坦的。
这里,凹凸构造13对应于图案,与图案具有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在光源11未发光时,图案被目视确认为相对较平坦。与此相对,如图2所示,在光源11发光时,由于凹凸构造13,图案被目视确认为相比于光源11未发光时更加立体。即,在光源11发光时,若从第一主面12b侧观察导光体12,则通过凹凸构造13可立体地看到图案。
图案层14以及凹凸构造13例如基于图像数据而形成。如果图案层14以及凹凸构造13通过基于CG(Computer Graphics)的3D建模而形成,则照明装置10能够将不能直接扫描的材料、非实际存在材料、绘画表现、雕刻表现等伴随着实物那样的质感进行再现。
如此,照明装置10能够在表侧的第一主面12b平坦的同时,对图案赋予立体的质感。即,照明装置10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在照明装置10中,由于第一主面12b平坦,因此第一主面12b上难以积存灰尘等异物。另外,照明装置10由于第一主面12b平坦,因此即使第一主面12b上附着异物也容易清扫。以下,对这种照明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光源11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导光体12以及光反射体17之间的空间18发光。如图3所示,光源11的光轴J(虚拟线)沿着光反射体17的反射面17a,并且位于空间18内。光源11例如是在细长状的基板上安装有多个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的LED元件的SMD型的发光模块,进行发光。光源11也可以是LED元件以串联的方式排列的COB(Chip OnBoard)构造的发光模块。另外,光源11的具体构成以及发光颜色不被特别限定。光源11例如与空间18对置配置。
导光体12是具有透光性的板材。导光体12具体而言是透明的导光板。导光体12例如是平板状,但也可以是弯曲的板状。导光体12例如由丙烯酸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或者玻璃等无机物形成。导光体12具有端面12a、第一主面12b、以及第二主面12c。
另外,导光体12也可以由具有不燃性或者阻燃性的材料形成。具有不燃性的材料例如是玻璃,但也可以是玻璃纤维(玻璃布)等。导光体12也可以由阻燃性高的聚碳酸酯树脂等形成。
端面12a例如是平面,但也可以是曲面。另外,端面12a也可以被表面加工。
第一主面12b是导光体12中的被用户目视确认的表面。第一主面12b是平面。换言之,第一主面12b是平坦的。
第二主面12c是导光体12的背面。第二主面12c是与第一主面12b背对的面。与第一主面12b不同,在第二主面12c设有凹凸构造13。
凹凸构造13是在光源11发光时用于对由图案层14构成的图案赋予立体质感的构造。凹凸构造13与图案的内容对应地凸凹。即,凹凸构造13的凹凸图样被与图案对应地定制,在图案不同的多个照明装置10间,凹凸构造13的凹凸图样也不同。与被用作背光灯等的导光体的凹凸构造不同,凹凸构造13不是以导光体12内的亮度的均匀化为目的,而是以使导光体12内的亮度根据图案而不同为目的。根据凹凸构造13,能够对图案赋予深度感。凹凸构造13只要设置于第二主面12c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在本方式中,由于通过光强调凹凸的阴影,因此能够以比成为模型的实物更低的凹凸表现质感。由于能够减少为了获得凹凸所需的加工量,因此能够在各种方法中以较低的成本与制作时间提供照明装置10。
图案层14在凹凸构造13上沿着凹凸构造13设置。图案层14例如通过UV喷墨印刷,由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浅青色、浅品红色的各种颜色的墨形成。通过使用UV喷墨印刷那样的滴墨型的方法,即使在凹凸构造13上,也能够抑制形成印刷不良的区域而形成图案。这里的图案意味着广义的图案,包括照片以及CG等。
基底层15是形成于图案层14上的具有透光性的层,并且是遮光性高于图案层14的层。基底层15例如由白色或者黑色等单一颜色的墨形成。基底层15例如在图案层14上以大致均匀的膜厚形成。根据基底层15,可获得抑制光源11的非发光时的图案层14的透光性、使图案的显色鲜明的效果。另外,根据基底层15,能够提高光源11发光时被目视确认的图案的立体感。另外,基底层15也具有保护图案层14不受污垢或者损伤等的功能。
外涂层16是根据照明装置10的使用条件(换言之是使用环境)形成的层。外涂层16具有透光性。外涂层16例如以大致均匀的膜厚形成于第一主面12b。外涂层16具体而言是用于防止对第一主面12b的损伤的硬外涂层(换言之是保护层)。外涂层16也可以具有抑制第一主面12b上的光的反射的功能。
光反射体17是构造体的一个例子,配置于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朝向导光体12反射光源11发出的光。光反射体17被配置为反射面17a与基底层15对置,在与基底层15之间(换言之是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空间18换言之是空气层。光反射体17例如是平板状,但在导光体12弯曲那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沿导光体12弯曲。光反射体17例如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光反射体17的颜色不被特别限定,但如果光反射体17为黑色,则能够减少阻碍立体感的扩散反射。
[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照明装置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照明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作为导光体12的基础的导光部件的第二主面12c上形成凹凸构造13(S11)。由此,制作出导光体12。步骤S11是第一步骤的一个例子。凹凸构造13例如通过切削装置的切削而形成。更具体而言,凹凸构造13通过基于切削装置的NC(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切削而形成。
切削装置例如取得在后述的步骤S12中印刷或者涂覆于凹凸构造13的图案的图像数据,在第二主面12c中,是相当于该图像数据中亮度越低的部分的区域则越深地切削。其结果,图像数据中亮度越高的部分,导光体12的厚度越厚。更具体而言,导光体12的厚度与图像数据中的亮度值成比例。例如在图3中,亮度相对较高部分的厚度t1比亮度相对较低的部分的厚度t2厚。如此,凹凸构造13与图像数据(即,图案层14所示的图案)具有相关关系。另外,也可以根据照明装置10的用途来强调特定的空间频率。例如在照明装置10从离开了某种程度的位置被目视确认的情况下,可考虑强调低频的成分。
导光体12只要根据图像数据中的亮度而厚度相对不同即可。关于导光体12的厚度的绝对值,根据经验或者实验来适当确定即可。另外,为了赋予细致的立体感,只要以图像数据中的像素为最小单位细致地变更导光体12的厚度即可。
另外,凹凸构造13也可以通过NC切削以外的方法形成。例如凹凸构造13也可以通过使用了模具的注射成型形成。另外,凹凸构造13也可以通过激光加工形成。
接下来,在步骤S11中制作出的导光体12的凹凸构造13上形成图案层14(S12)。步骤S12是第二步骤的一个例子。图案层14例如通过基于印刷装置的UV(UltraViolet)喷墨印刷来形成。UV喷墨印刷的意思是使用了紫外线固化型的墨的喷墨印刷。印刷装置例如取得图案的图像数据,基于图像数据中的颜色(例如色相以及彩度)将图案印刷到凹凸构造13上。步骤S12中包含墨的涂敷工序以及向涂敷的墨照射紫外光的照射工序。
另外,图案层14也可以通过UV喷墨印刷以外的方法形成。例如图案层14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来形成。另外,图案层14也可以通过喷涂来形成。
接下来,在步骤S12中形成的图案层14上形成基底层15(S13)。步骤S13是第三步骤的一个例子。基底层15例如通过基于印刷装置的UV喷墨印刷形成。印刷装置例如在图案层14的整个面上涂敷遮光性高于图案层14的单一颜色的墨,并通过紫外光的照射而固化。另外,基底层15并非必须覆盖图案层14的整个面,基底层15覆盖图案层14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另外,基底层15也可以通过UV喷墨印刷以外的方法形成。例如基底层15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形成。另外,基底层15也可以通过喷涂形成。
另外,外涂层16可以在进行图4的制造方法之前预先形成于导光体12,也可以在步骤S13之后形成。外涂层16可以在步骤S11以及步骤S12之间、或者步骤S12以及步骤S13之间被形成。
之后,在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配置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的光反射体17(S14),并配置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的光源11(S15)。
[变形例]
另外,照明装置10也可以具备光学元件。图5是这种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在图5所示的照明装置10a中,光学元件19位于光源11以及空间18之间。光学元件19对光源11发出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特性。光学元件19例如是准直透镜,对光源11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准直的意思是将光源11发出的光实质上平行化。根据这种光学元件19,能够在强调凹凸感的同时,使光源11发出的光遍布于空间18内。
另外,光学元件19也可以是聚光透镜,将光源11发出的光进行聚光。
[实施方式1的效果等]
如以上说明那样,照明装置10具备:导光体12,具有第一主面12b以及设有凹凸构造13并与第一主面12b背对的第二主面12c;图案层14,设置于凹凸构造13上,构成图案;光反射体17,配置于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以及光源11,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凹凸构造13与图案具有相关关系。光反射体17是构造体的一个例子。
这种照明装置10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照明装置10具体而言通过使光源11发光,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立体感。
另外,照明装置10a还具备将光源11发出的光进行准直而向空间射出的光学元件19。
这种光学元件19通过准直后的光,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
另外,例如导光体12由具有不燃性的材料形成。
这种导光体12能够提高照明装置10的安全性。
另外,例如照明装置10还具备形成于图案层14上的、遮光性高于图案层14的基底层15。
这种基底层15能够进一步提高图案的质感。
另外,例如若在光源11发光时从第一主面12b侧观察导光体12,则可利用凹凸构造13立体地目视确认图案。
这种照明装置10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照明装置10具体而言通过使光源11发光,能够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立体感。
另外,照明装置10的制造方法包含:第一步骤,制作导光体12,该导光体12具有第一主面12b、以及设有凹凸构造13并与第一主面12b背对的第二主面12c;第二步骤,在制作出的导光体12的凹凸构造13上形成构成图案的图案层14;在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配置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的光反射体17的步骤;以及配置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的光源11的步骤。凹凸构造13与图案具有相关关系。光反射体17是构造体的一个例子。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可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的照明装置10。
另外,在照明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1中,通过在导光部件形成凹凸构造13,制作出导光体12,凹凸构造13通过切削、使用了模具的注射成型、或者激光加工形成。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单一的导光部件的加工来制作导光体12。
另外,在照明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2中,通过UV喷墨印刷、丝网印刷、或者喷涂,在凹凸构造13上形成图案层14。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印刷或者涂装在凹凸构造13上形成图案层。
另外,凹凸构造13基于图案的图像数据而形成,图像数据中亮度越高的部分,导光体12的厚度越厚。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形成用于提高显示对象的图案的质感的凹凸构造13。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过单一的导光部件的切削等制作导光体12,但导光体12的构造以及制作方法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例如照明装置10也可以具备层叠有多个透光性部件的构造的导光体。图6是这种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已出现的事项适当省略说明。
图6所示的照明装置10b具备光源11、导光体20、图案层14、基底层15、外涂层16、以及光反射体17。
导光体20具有供光源11发出的光入射的端面20a、平坦的第一主面20b、以及与第一主面20b背对且设有凹凸构造13的第二主面20c。导光体20具有层叠有透光层21以及薄膜层22的构造。
透光层21是具有透光性的板材。透光层21具体而言是透明的导光板。透光层21例如是平板状,但也可以是弯曲的板状。透光层21由丙烯酸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透光层21是导光体20中的第一主面20b侧的部分,第一主面20b是透光层21的一部分。
薄膜层22是具有透光性的片状的部件,由具有比透光层21高的挠性的材料形成。薄膜层22例如由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薄膜层22是导光体20中的第二主面20c侧的部分,第二主面20c是薄膜层22的一部分。凹凸构造13设置于薄膜层22。
导光体20通过透光层21以及薄膜层22的贴合而被制作。薄膜层22的厚度例如比透光层21薄。虽然图9中未图示,但在透光层21以及薄膜层22之间配置将透光层21以及薄膜层22粘接的粘接层。
[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照明装置10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照明装置10b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成为薄膜层22的基础的薄膜上形成凹凸构造13(S21)。凹凸构造13例如通过热压花加工形成。热压花加工例如通过具有辊的加工装置进行。在通过热压花加工形成凹凸构造13的情况下,薄膜采用热塑性的树脂。与实施方式1相同,凹凸构造13与图案对应,是图像数据中亮度越高的部分则薄膜的厚度越薄。形成有凹凸构造13的薄膜是相当于薄膜层22的部件。
接下来,将形成有凹凸构造13的薄膜粘贴于导光部件(S22)。在该情况下,薄膜的未形成有凹凸构造13的面成为粘接面。导光部件是相当于透光层21的板材。由此,制作出层叠有透光层21以及薄膜层22的导光体20。步骤S21以及步骤S22是第一步骤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在步骤S21以及步骤S22中制作出的导光体20的凹凸构造13上形成图案层14(S23),在步骤S23中形成的图案层14上形成基底层15(S24)。步骤S23是第二步骤的一个例子,步骤S24是第三步骤的一个例子。
之后,在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配置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的光反射体17(S25),并配置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的光源11(S26)。
[实施方式2的效果等]
如以上说明那样,照明装置10b所具备的导光体20具有第一主面20b侧的透光层21和具有比透光层21高的挠性的第二主面20c侧的薄膜层22。凹凸构造13设置于薄膜层22。
由此,通过层叠透光层21以及薄膜层22,能够实现具有凹凸构造13的导光体20。
另外,在照明装置10b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21以及步骤S22中,通过热压花加工在薄膜上形成凹凸构造13,将形成有凹凸构造13的薄膜粘贴于导光部件,从而制作导光体20。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在导光部件上粘附薄膜来制作导光体20。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具备层叠有两个透光性部件的构造的导光体20的照明装置10b,但照明装置也可以具有层叠有三个透光性部件的构造。图8是这种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3中,以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已出现的事项适当省略说明。
图11所示的照明装置10c具备光源11、导光体30、图案层14、基底层15、外涂层16、以及光反射体17。
导光体30具有供光源11发出的光入射的端面30a、平坦的第一主面30b、以及与第一主面30b背对且设有凹凸构造13的第二主面30c。导光体30具有层叠有第一透光层31、第二透光层32、以及薄膜层33的构造。
第一透光层31是具有透光性的板材。第一透光层31具体而言是透明的导光板。第一透光层31例如是平板状,但也可以是弯曲的板状。第一透光层31由丙烯酸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第一透光层31是导光体30中的第一主面30b侧的部分,第一主面30b是第一透光层31的一部分。
第二透光层32是具有透光性的部件。第二透光层32中,按照后述的两个制造方法而各采用不同的材料。第二透光层32中例如采用透明的树脂。第二透光层32是导光体30中的第二主面30c侧的部分,第二主面30c是第二透光层32的一部分。凹凸构造13设置于第二透光层32。
薄膜层33是具有透光性的片状的部件,由具有比第一透光层31以及第二透光层32的各个高的挠性的材料形成。薄膜层33例如由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薄膜层33是位于第一透光层31以及第二透光层32之间的部分。
导光体30通过形成有第一透光层31以及第二透光层32的薄膜层33的贴合而制作。薄膜层33的厚度例如比第一透光层31以及第二透光层32的各个薄。虽然图11中未图示,但在第一透光层31以及薄膜层33之间设置将第一透光层31以及薄膜层33粘接的第一粘接层。
[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第一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照明装置10c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通过透光材料的层叠印刷来形成第二透光层32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照明装置10c的第一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成为薄膜层33的基础的薄膜上层叠印刷透光材料(S31)。透光材料通过基于印刷装置的UV喷墨印刷而层叠。印刷装置例如取得图案的图像数据,对层叠的透光材料赋予与图像数据中的亮度相应的凹凸。由此,在薄膜上形成设有凹凸构造13的第二透光层32。在该情况下的透光材料中,例如采用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透光材料、并且是适合喷墨印刷的透光材料。
接下来,将形成有第二透光层32的薄膜粘贴于导光部件(S32)。在该情况下,薄膜的未形成有第二透光层32的面成为粘接面。导光部件是相当于第一透光层31的板材。由此,制作出层叠有第一透光层31、第二透光层32、以及薄膜层33的导光体30。步骤S31以及步骤S32是第一步骤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在步骤S31以及步骤S32中制作出的导光体30的凹凸构造13上形成图案层14(S33),在步骤S33中形成的图案层14上形成基底层15(S34)。步骤S33是第二步骤的一个例子,步骤S34是第三步骤的一个例子。
之后,在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配置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的光反射体17(S35),配置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的光源11(S36)。
[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第二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通过对透光材料进行赋形而形成第二透光层32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图10是照明装置10c的第二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作为薄膜层33的基础的薄膜上形成成为第二透光层32的基础的树脂层(S41)。树脂层中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另外,树脂层中采用具有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热固化性的树脂材料。
接下来,通过对树脂层赋形,形成凹凸构造13(S42)。赋形中例如使用对树脂层赋予与图像数据中的亮度相应的凹凸的模具。树脂层在被赋形之后,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或者加热而固化。由此,在薄膜上形成设有凹凸构造13的第二透光层32。
接下来,将形成有第二透光层32的薄膜粘贴于导光部件(S43)。在该情况下,薄膜的未形成有第二透光层32的面成为粘接面。导光部件是相当于第一透光层31的板材。由此,制作出层叠有第一透光层31、第二透光层32、以及薄膜层33的导光体30。步骤S41~步骤S43是第一步骤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在步骤S41~步骤S43中制作出的导光体30的凹凸构造13上形成图案层14(S44),在步骤S44中形成的图案层14上形成基底层15(S45)。步骤S44是第二步骤的一个例子,步骤S45是第三步骤的一个例子。
之后,在导光体12的第二主面12c侧配置在与导光体12之间形成空间18的光反射体17(S46),配置从导光体12的端面12a侧朝向空间18发出光的光源11(S47)。
[变形例]
另外,导光体30并非必须具有第一透光层31,导光体30也可以由第二透光层32以及薄膜层33构成。图11是这种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11所示的照明装置10d具备由第二透光层32以及薄膜层33构成的导光体30d。这种导光体30d整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挠性,因此能够容易地弯曲。
[实施方式3的效果等]
如以上说明那样,照明装置10c所具备的导光体30具有第一主面30b侧的第一透光层31、第二主面30c侧的第二透光层32、以及位于第一透光层31以及第二透光层32之间并具有比第一透光层31高的挠性的薄膜层33。凹凸构造13设置于第二透光层32。
由此,通过层叠第一透光层31、第二透光层32、以及薄膜层33,能够实现具有凹凸构造13的导光体30。
另外,在照明装置10c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31以及步骤S32中,通过对薄膜层叠印刷透光材料而形成凹凸构造13,将形成有凹凸构造13的薄膜粘贴于导光部件,从而制作导光体30。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对薄膜层叠印刷透光材料、并且对导光部件粘附该薄膜而制作导光体30。
另外,在照明装置10c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41~步骤S43中,在薄膜上形成树脂层,通过对树脂层赋形而形成凹凸构造13,并将形成有包含凹凸构造13的树脂层的薄膜粘贴于导光部件,从而制作导光体30。
这种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对薄膜上的树脂层赋形、并且在导光部件上粘附该薄膜来制作导光体30。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源是SMD构造的发光模块,但也可以是COB(Chip OnBoard)构造的发光模块。在COB构造的发光模块中,LED芯片被用作发光元件,在基板上直接安装LED芯片,该LED芯片通过含有荧光体粒子的透光性树脂材料密封。另外,光源也可以是具有LED芯片和树脂部件的远程磷光体型的发光模块,该树脂部件包含配置于与该LED芯片分离的位置的荧光体粒子。
另外,光源并不限定于使用了LED的构成。光源中例如也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或者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等LED以外的固体发光元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示意剖面图所示的层叠构造是一个例子。具有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性功能的其他层叠构造的导光体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导光体中,例如在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范围内,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的层间设有另一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构成导光体所具有的层叠构造的各层的主要材料,但在导光体所具有的层叠构造的各层中,也可以在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相同的功能的范围内包含其他材料。
除此以外,对各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的方式、或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6)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光体,具有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该第二主面设有凹凸构造,并与所述第一主面背对;
图案层,设置于所述凹凸构造上,构成图案;
构造体,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并在与所述导光体之间形成空间;以及
光源,从所述导光体的端面侧朝向所述空间发出光,
所述凹凸构造与所述图案具有相关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具有:
所述第一主面侧的透光层;以及
所述第二主面侧的薄膜层,具有比所述透光层高的挠性,
所述凹凸构造设置于所述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对由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并向所述空间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由具有不燃性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基底层,该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图案层上,且遮光性高于所述图案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源发光时从所述第一主面侧观察所述导光体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凹凸构造而立体地观察到所述图案。
CN202020235187.4U 2019-03-08 2020-03-02 照明装置 Active CN2111500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2625A JP7241278B2 (ja) 2019-03-08 2019-03-08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042625 2019-03-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0027U true CN211150027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5187.4U Active CN211150027U (zh) 2019-03-08 2020-03-02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41278B2 (zh)
CN (1) CN21115002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8225U (zh) * 1978-07-21 1980-02-05
JP2002250917A (ja) * 2001-02-26 2002-09-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性を有するフロント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157711A (ja) * 2001-09-05 2003-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238977B2 (ja) * 2003-03-27 2009-03-18 Toto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JP2006058394A (ja) * 2004-08-17 2006-03-02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2009020587A (ja) * 2007-07-10 2009-01-29 Ebase Kk 企業間取引における商品スペックチェック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
JP4966146B2 (ja) * 2007-09-25 2012-07-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JP2013149549A (ja) * 2012-01-23 2013-08-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181116U (ja) * 2012-11-09 2013-01-24 株式会社アドユニオン研究所 印刷表示パネル
JP6385882B2 (ja) * 2014-12-18 2018-09-05 俊一 朝野 印刷物および照明装置
US10161864B1 (en) * 2017-06-22 2018-12-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specific illumination of image printed on optical wavegu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4316A (ja) 2020-09-10
JP7241278B2 (ja)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5882B2 (ja) 印刷物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2604257B1 (ko) 발광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025515B (zh) 内腔式光学器件
TWI581023B (zh) 前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N10470072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16505347A (ja) 立体印刷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って製作される装飾板とライトボックス
CN110529770B (zh) 发光壳体
CN211150027U (zh) 照明装置
KR102464989B1 (ko) 패턴 필름,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몰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218708B (zh) 具有真实景深图像的显示装置
CN216120335U (zh) 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JP728544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70891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操作表示パネル
JP6982830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56299B (zh) 發光殼體
JP2012098973A (ja) ガラス複合体及びその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WO2016098756A1 (ja) 印刷物
TW202117414A (zh) 反射式顯示器
JP4765612B2 (ja) 照明装置
KR101672206B1 (ko) 융합형 도광판 제조방법
WO2023166976A1 (ja) 表示装置
JP2020038258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CN114829145B (zh) 装饰片材以及显示单元
WO2021162113A1 (ja) 加飾シート、加飾シート付き表示装置及び加飾シート付き物品
CN110750013A (zh) 一种显示屏、前置发光器件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