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5961A - 物品配送設備 - Google Patents

物品配送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5961A
TW201545961A TW104100626A TW104100626A TW201545961A TW 201545961 A TW201545961 A TW 201545961A TW 104100626 A TW104100626 A TW 104100626A TW 104100626 A TW104100626 A TW 104100626A TW 201545961 A TW201545961 A TW 2015459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sher
movable member
item
article
sli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8870B (zh
Inventor
Takahito Yamamiy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5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8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88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 G07F11/16Delivery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05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suring that only one single article may be dispensed at a tim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物品配送設備,該物品配送設備能夠從複數物品之堆疊體中重複地配送最低位置物品並同時使第二低位置物品保持在穩定狀態中。用以支撐該等物品之堆疊體的保持器係形成在儲存區段的儲存空間中。在用以從該堆疊體將最低位置物品配送穿過配送開口的配送區段中,推動器包括了一物品放置部分,在最低位置物品被從該堆疊體配送之後該等物品其中剩餘者係放置於該物品放置部分上。在配送操作期間內,該等物品之剩餘者被以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物品(換言之,該堆疊體中的第二低位置物品)保持著其在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而暫時承放在推動器的物品放置部分上。

Description

物品配送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一物品配送設備,該物品配送設備從複數物品之堆疊體中將最低位置的物品配送。
本發明適用於任何類型的物品配送設備,例如遊戲機、自動販賣機、獎品或贈品配送設備、等(若它們需要從複數物品之堆疊體中將最低位置的物品配送之功能)。
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先前技術,吾人已經知道在日本專利第4092452號(於2008年獲證)中揭露了一種自動卸載裝置。此先前技術的自動卸載裝置包含:一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係用以將複數箱型物品抬升,其中該等箱型物品係以堆疊體的形式而儲存於物品儲存區段中,且其中該升降機構將堆疊體中位於最低位置物品上方位置之物品抬升;一滑動件,該滑動件係可藉由齒條而水平移動的,該齒條可驅動地連接至馬達;及一推動器,該推動器係用以推動該最低位置物品,其中該推動器係藉由插銷可旋轉地連接至滑動件的後端、並藉由彈簧被施力朝向該物品。
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先前技術,吾人已經知道在日本專利第5109078號(於2012年獲證)中揭露了一種商品配送裝置。此先前技術的商品配送裝置包含:一推動器,該推動器係用以推動複數箱型商品其中最低位置一者之後壁,其中該等箱型商品係堆疊在商品儲存裝置中;一第二推動器,該第二推動器係以對商品的後壁進行推動之方向(以下將其稱為”推動方向”)而設置在該推動器後面的位置;一可動構件,該可動構件具有一板狀部分,該板狀部分封閉了在推動器及第二推動器之間的區域;及一橫動凸輪軸裝置,該橫動凸輪軸裝置係用以使該可動構件往復運動。該推動器、第二推動器、及板狀部分係以板狀部分可隨著可動構件之往復運動而移動至待機位置及推動位置的方式來設置,該待機位置係等於或低於該最低位置商品之高度,該推動位置係等於或高於該最低位置商品之高度。
對於前面所述之先前技術的自動卸載裝置而言,在藉由使用升降機構將施加至堆疊體中的最低位置物品之重量減少的同時,連接至滑動件的推動器根據滑動件的運動而將最低位置物品推出。然而,第二低位置物品係放置在最低位置物品上直到最低位置物品的推出運動完成。因此,第二低位置物品的姿勢在最低位置物品之推出運動完成時為不穩定的,因此存在著由於第二低位置物品轉動至不想要的站立狀態或類似狀態而導致推出操作無法維持的問題。
對於前面所述之先前技術的商品配送設備而言,該推動器、第二推動器、及板狀部分係隨著可動構件之運動而以推動方向從待機位置移動至推動位置。因此,最低位置商品被推動器所推動且第二低位置商品被該板狀部分升起,從而在使第二低位置商品之姿勢保持穩定的同時將最低位置商品送出。然而,推動器、第二推動器、及板狀部分係藉由使用橫動凸輪軸裝置而移動,因此推動器、第二推動器、及板狀部分係根據該可動構件的後撤運動而從推動位置移動至待機位置。然而,在完成推動器、第二推動器、及板狀部分從推動位置至待機位置的運動之前,該等商品的堆疊體被移動超出商品儲存裝置。出於此原因,由板狀部分所支撐的第二低位置商品很可能向基座掉落,並導致第二低位置商品的姿勢不穩定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第一及第二先前技術設備的前述問題而產生。
因此,本發明的一目的為提供一物品配送設備,該物品配送設備使得吾人能夠從複數物品之堆疊體中重複地配送最低位置物品並同時使第二低位置物品保持在穩定狀態中。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物品配送設備,該物品配送設備可確實地防止堆疊的物品之逐一物品配送操作的故障。
熟悉本技藝者可從下面的描述更清楚了解上述目的與其他未特別提到者。
根據本發明的物品配送設備包含: 一儲存區段,用以將複數物品的一堆疊體儲存在一儲存空間中,其中用以支撐該等物品之該堆疊體的一保持器係形成在該儲存空間中,且一配送開口係形成用以與該儲存空間連通,一最低位置物品係從該堆疊體穿過該配送開口被以一配送方向配送; 一配送區段,用以將該最低位置物品從該堆疊體配送穿過該配送開口,其中該配送區段包含了一驅動裝置、藉由該驅動裝置而移動的一第一可動構件、 隨著該第一可動構件而移動的一第二可動構件、及隨著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而移動的一推動器;及 一控制區段,用以控制該配送區段的該驅動裝置之操作; 其中該推動器包含一物品放置部分,在該最低位置物品被從該堆疊體配送之後該等物品的一剩餘者係放置於該物品放置部分上; 在配送操作期間,該推動器從該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向前推動,從而以該配送方向將該最低位置物品M1配送穿過該配送開口,且該推動器將該等物品的該剩餘者以該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物品保持著其在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而暫時承放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及 該推動器於該推動器從該儲存空間後撤之前使得放置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所支撐著。
對於根據本發明的物品配送設備而言,由於用以支撐該等物品之堆疊體的保持器係形成在儲存區段的儲存空間中,所以不僅在最低位置物品被配送之前可將該等物品之堆疊體容納在儲存空間中,而且在最低位置物品被配送之後亦可將該堆疊體其中剩餘者容納在儲存空間中。
此外,該配送區段包含了藉由驅動裝置而移動的第一可動構件、 隨著第一可動構件而移動的第二可動構件、及隨著第一可動構件及第二可動構件而移動的推動器,從而將最低位置物品從堆疊體配送穿過配送開口。此外,配送區段的推動器包含了物品放置部分,在最低位置物品被配送之後該等物品的剩餘者係放置於其上。
因此,在由控制區段所控制的配送操作期間內,該等物品之剩餘者被以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物品(換言之,該堆疊體中的第二低位置物品)保持著其在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暫時承放在推動器的物品放置部分上。
因此,可從該等物品的堆疊體中重複地配送最低位置物品並同時使第二低位置物品保持在穩定狀態中。
此外,在配送操作期間,該推動器從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向前推動,從而以配送方向將最低位置物品配送穿過配送開口,且該推動器將該堆疊體的剩餘者以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物品保持著其在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而暫時承放在的物品放置部分上。在那之後,該推動器於推動器從儲存空間後撤之前使得放置在物品放置部分上的剩餘者被儲存區段的保持器所支撐。
因此, 堆疊的物品之逐一物品配送操作自動執行無誤。換言之,可確實地防止堆疊的物品之逐一物品配送操作的故障。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推動器於配送操作期間內從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推動時,該推動器移動至推動器的推動部分在高度上高於儲存區段的保持器且低於最低位置物品的頂部之位置,然後,該推動器開始其推動操作。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推動器使得放置在物品放置部分上的剩餘者被儲存區段的保持器所支撐時,該推動器移動至推動器的物品放置部分在高度上低於儲存區段的保持器之位置。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推動器透過一聯結機構而可移動地連接至第一可動構件及第二可動構件,其中,其中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往復運動透過該聯結機構而導致該推動器移動至該推動器的一推動部分在高度上高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且低於該最低位置物品的頂部之位置、或移動至該推動器的該物品放置部分在高度上低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之位置。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推動器透過一聯結機構而可移動地連接至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 其中該聯結機構包含了複數聯結構件及複數插銷,該等聯結構件與推動器、第一可動構件、及第二可動構件相接合並具有複數長孔(elongated holes),該等插銷與該等聯結構件的該等長孔相接合;及 該推動器藉由該聯結機構而隨著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往復運動進行其操作。
在此實施例中,吾人偏好藉由使用一齒條及一小齒輪之組合而執行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往復運動。在此情況下,較佳地,該齒條連接至該第一可動構件,且該齒條的剩餘部分被容納在一管中。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推動器向前移動以將該最低位置物品配送穿過該配送開口時,該儲存空間的一內壁防止了該剩餘者之向前位移。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設置了一推動器限制構件,該推動器限制構件係用以於該推動器使得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保持器所支撐時將該推動器移動至該推動器的該物品放置部分在高度上低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之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吾人偏好該推動器限制構件係一翻板狀構件且該翻板狀構件可擺動地安裝在固定於該儲存區段中的一水平軸上;其中該翻板狀構件在向前的方向為可擺動的、但在向後的方向為不可擺動的,從而使得該推動器得以向前移動、並阻止該推動器向後移動。
或者,在此實施例中,吾人偏好該推動器限制構件係一葉片彈簧且該葉片彈簧係以該第二可動構件鄰接在該葉片彈簧上之方式而固定在該配送區段中;其中藉由將由該驅動裝置所施加之用以使該第二可動構件向後移動的一力設定為不超過一預定值,阻止了該第二可動構件越過該葉片彈簧,從而阻止了該推動器向後移動。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更設置了一基座,該基座係用以支撐該第一可動構件、該第二可動構件、及該推動器;其中該基座包含了用以引導該第一可動構件的一第一引導件、及用以引導該第二可動構件的一第二引導件;該驅動裝置使該第一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一引導件往復移動,該第一可動構件使該第二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二引導件往復移動,該推動器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可動構件上、且該第一可動構件透過一聯結機構使該推動器往復移動。
在此實施例中,吾人偏好該第一引導件係設置在該基座的背面上,且該第二引導件係設置在該基座的表面上;其中該第一可動構件係藉由一齒條及一小齒輪之組合而往復移動,且該第二可動構件係藉由與該第二可動構件的複數長孔相接合之複數插銷而往復移動。
另外,在此實施例中,吾人偏好該聯結機構包含:複數插銷,該等插銷係以該第一可動構件與該第二可動構件為可相對移動之方式而共同由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支撐著;複數第一擺動軸,該等第一擺動軸係以該第二可動構件與該推動器為可相對移動之方式而設置於該第二可動構件上;複數第二擺動軸,該等第二擺動軸係以該第二可動構件與該推動器為可相對移動之方式而設置在該推動器上;及複數V形聯結構件,該等V形聯結構件係設置於該推動器的每一側且具有複數長孔。其中該等插銷及該等第一擺動軸係可擺動地與該等聯結構件的複數長孔相接合,俾使該推動器不僅沿著該配送方向往復移動、而是亦可繞著該等插銷而擺動地移動的。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一更佳實施例中,更設置了以一預定間隔彼此分開的一對側壁、及用以支撐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及該推動器的一基座;其中該對側壁係位於該儲存空間的下方,且該基座係位於該對側壁之間;且其中該基座包含了用以引導該第一可動構件的一第一引導件、及用以引導該第二可動構件的一第二引導件;藉此,該驅動裝置使該第一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一引導件往復移動,該第一可動構件使該第二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二引導件而往復移動,該推動器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可動構件上、且該第一可動構件係經由一聯結機構而使該推動器往復移動。
在根據本發明之物品配送設備的一更佳實施例中,當該推動器於配送操作期間內從該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推動時,該推動器對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向前運動的反應係向上移動,從而使得該推動器的一推動部分得以將該最低位置物品推向該配送開口;且該推動器對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向後運動的反應係向下移動,從而使得放置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所支撐。
以下將參照所附圖式來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在本說明書中,”物品”M具有廣泛的含義,其中包括了將食品或物品或卡片或香煙或類似物封閉起來的箱形物品、將卡片或紙或類似物封閉起來的片狀袋、將光碟(CD)或數位多功能光碟(DVD)封閉起來的薄板狀物品、及含有包裝卡或片狀物或類似物的捆束物品。”物品”M可包括任何物品(若可將其大致垂直地堆疊形成堆疊體、且可藉由推動操作而逐一使其從堆疊體大致水平地移動)。 第一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具有逐一配送物品M的功能。物品M為箱型且被堆疊形成堆疊體。該等物品M其中位於該堆疊體之最低位置的一者(換言之,最低位置物品M)係藉由水平地推動該最低位置物品M之背面而進行配送。
如圖1至4中所示,物品配送設備1包含了用以儲存物品M之堆疊體的儲存區段10、用以藉由推動物品M而逐一將其配送的配送區段20、及用以控制該配送區段20之操作的控制區段30。
在本說明書中,如圖1中所示,物品M在儲存區段10中堆疊之方向(換言之,垂直方向)係定義為z軸,物品M從儲存區段10被配送且垂直於z軸之方向(換言之,水平方向)係定義為x軸,而垂直於x軸及z軸之方向(換言之,另一水平方向)係定義為y軸。物品M的配送方向與x軸平行。
此外,+ z的方向係定義為沿著z軸向上之方向,而-z的方向係定義為沿著z軸向下之方向。若複數物品M係向上堆疊,可以說物品M係往+z方向堆疊。若物品M係向下移動時,可以說物品M係往-z的方向移動。
相似地,+x的方向係定義為沿著x軸向前的方向(換言之,圖9中向左的方向),且-x的方向係定義為沿著x軸向後的方向(換言之,圖9中向右的方向)。若推動器係向前移動,可以說該推動器係往+x的方向移動。若推動器係向後移動,可以說該推動器係往-z的方向移動。   [儲存區段]
首先,以下參照圖1至6而對儲存區段10進行說明。
儲存區段10具有將複數物品M以堆疊體的形式儲存在儲存空間中的功能。儲存區段10沿著z軸延伸且具有柱狀形狀,該柱狀形狀具有垂直於z軸之矩形橫剖面。此橫剖面略大於物品M之頂部表面(另一物品M堆疊於其上) 。
更具體而言,儲存區段10包含了支撐著物品M的後壁的第一壁102、分別從平行於z軸的第一壁102之兩側突出以便與第一壁102垂直的第二壁104及第三壁106、及位於第一壁102的對面的第四壁108,從而形成了具有垂直於z軸之矩形橫剖面的柱狀形狀。因此,儲存區段10的儲存空間在這裡係矩形柱狀的。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第一至第三壁102、104、及106係以垂直於z軸的橫剖面像U字型的方式而一體成形。第四壁108被彎曲形成凹槽,並藉此形成了細長的突出部分110、第一帶狀翼部112、及第二帶狀翼部114,該第一及第二帶狀翼部位於突出部分110的兩側。突出部分110沿著z軸延伸且沿著x軸向內朝著第一壁102突出。第一及第二翼部112及114沿著z軸延伸,且分別沿著y軸從突出部分110的兩側邊緣向相反方向突出。突出部分110沿著y軸的寬度係設定為略小於在第二與第三壁104與106之間的距離,所以突出部分110可插入至第二與第三壁104與106之間。
第一及第二鉸鏈構件116a及116b將第四壁108可擺動地連接至第二壁104。第一及第二鉸鏈構件116a及116b係設置於第二壁104的側邊部份上(該第二壁之側邊部份係形成於第一壁102的相反側)、及第四壁108的第一翼部112上(該第四壁之第一翼部係形成於第二壁104該側)。
第四壁108的突出部分110具有大致矩形的孔(在圖1中未顯示),該大致矩形的孔係形成在突出部分110的周邊區域 (該突出部分之周邊區域係形成於第三壁106該側)上的預定位置。第三壁106具有大致矩形的接合孔122,該接合孔係形成於在突出部分110之孔的對面的位置。在突出部分110的外表面(該突出部分之外表面係形成於第一壁102的相反側)上,設置了用以鎖住第四壁108之擺動動作的鎖定構件120。鎖定構件120係位於與接合孔122對應的位置。
無需贅言,第四壁108的開啟/關閉機構不限於此,且可將任何其它機構用於此目的。例如,可使用一鉸鏈機構,該鉸鏈機構包含了交替排列之設置在第二壁104上的軸承及設置在第四壁108上的軸承。在此情況下,一軸穿過這些軸承,從而使得第四壁108可繞此軸擺動。此外,可將第四壁108配置為可相對於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而滑動的,從而使得第四壁108得以藉由從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滑動而拆卸。
在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的下端,一對保持部分(換言之,保持器)132a及132b係分別形成為在彼此的對面。第一保持部分132a係位於第二壁104之最下端的一矩形板狀部分,該矩形板狀部分沿著y軸向內朝著第三壁106延伸。相似地,第二保持部分132b係位於第三壁106之最下端的一矩形板狀部分,該矩形板狀部分沿著y軸向內朝著第二壁104延伸。因此,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在儲存空間中係垂直於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具有支撐著儲存於儲存空間中的物品M之堆疊體的功能。
第一及第四壁102及108沿著z軸係較第二壁104及第三壁106之長度更短的(以第一及第四壁102及108之下端係位於較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之下端更上面的位置這樣的方式)。第一及第四壁102及108的下端距離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之距離係設定為等於或大於一物品M之高度(或厚度)、且小於兩物品m之堆疊體的高度(或厚度)。
若在第一壁102及第四壁108的下端與第一保持部分132a及第二保持部分132b之間的距離係定義為D,且每一物品M之高度係定義為Ha,就可以說D及Ha滿足Ha ≦  D ≺ 2Ha的關係。
在這裡,將位於物品堆疊體中最低位置之物品M稱為M1,且將堆疊在最低位置物品M1上之物品M稱為M2。由於如上述這樣的配置,即使在儲存空間中該堆疊體之最低位置物品M1沿著x軸而移動至儲存區段10的外面,在該堆疊體中第二低位置的物品M2沿著x軸之運動還是被第一及第四壁102及108所限制(該第一及第四壁界定了儲存區段10之儲存空間),因此物品M2被保留在儲存空間中。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在第一壁102及第四壁108的下端與第一保持部分132a及第二保持部分132b之間的距離D、及每一物品M的高度Ha滿足Ha ≦  D ≺ 2Ha的關係。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可以第一及第四壁102及108之下端係位於較剛性保持構件之下端更上面的位置這樣的方式而將具有高剛性之適當保持構件分別固定至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的下端(該剛性保持構件係如此固定且同時滿足上述Ha ≦  D ≺ 2Ha關係),而不是使第一及第四壁102及108較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更短。在此結構中,僅藉由簡單地替換剛性保持構件、或改變剛性保持構件至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的固定位置,即可將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應用至任何沿著z軸之高度不同的其他物品。
在第四壁108的下端與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之間,一配送開口134形成於第四壁108下端的下方。具有像梳齒之形狀的一前制動件136形成於第四壁108的下端以向下突出至配送開口134中。前制動件136具有足以支撐物品M之自重而不會彎曲的可撓性。在這裡,前制動件136係由合成樹脂製成之平板所形成。
前制動件136具有以下功能。具體而言,在最低位置物品M1不被配送區段20之操作所推動的情況下,前制動件136不變形且最低位置物品M1沿著x軸的運動被前制動件136所限制並保留在儲存空間內。另一方面,在最低位置物品M1被配送區段20的操作所推動之情況下,前制動件136被物品M1推動且變形,從而使物品M1得以沿著x軸穿過配送開口134。
前制動件136之結構不限於此。但對於本發明而言,前制動件136具有可撓性就足夠了。可藉由具有可撓性之構件(例如金屬製成的薄板、彈性材料製成的構件、等)來形成前制動件136。此外,對於前制動件136而言,將最低位置物品M1保持在儲存部分10並防止物品M1被送出至外面就足夠了。前制動件136對物品M1之接觸點的數量可為一個或更多個。可使用可移動遮板做為前制動件136,該可移動遮板係用以隨著配送區段20之操作而運作。
如圖5中所示,第一壁102的下端被部分切除,形成了具有大致U形形狀的切口部分150。翻板152可擺動地設置在切口部分150中。一對軸承156a及156b固定在第一壁102的下端以從在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 附近的一預定位置沿著x軸(換言之,以-x方向)分別向後突出。軸承156a及156b分別位於切口部分150的兩側。軸160係安裝來橋接在軸承156a與156b之間的間隔。一對後制動件154a及154b分別形成於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上以向第三壁及第二壁106及104突出。後制動件154a及154b係位於第一壁102下端下方的一預定位置,換言之,在第一壁102的下端與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之間。
翻板152包含了第一矩形部分162(其沿著y軸之長度為相對較短的)、及第二矩形部分164(其沿著y軸之長度為相對較長的),從而形成了兩段式的形狀。第一矩形部分162沿著y軸之寬度係設定為較在該對軸承156a與156b之間沿著y軸的間隔更短。第二矩形部分164沿著y軸之寬度係設定為較在第二與第三壁104與106之間沿著y軸的間隔更短、且較該對後制動件154a與154b之間沿著y軸的間隔更長。一對軸承158a及158b分別沿著y軸而形成於第一矩形部分162的兩側。形成在翻板152上的該對軸承158a及158b係位於形成在第二及第三壁104及106上的該對軸承156a及156b之間、且可轉動地與軸160接合。
以此方式,翻板152的第二矩形部分164係位於更靠近第四壁108的地方,換言之,位於沿著x軸更靠近前面的地方(相對於該對後制動件154a及154b)。翻板152可繞軸160而沿著x軸向前及向後擺動。翻板152從下垂狀態向背面(換言之,往-x方向)之擺動運動被該對後制動件154a及154b所限制。   [配送區段]
接下來,以下將參照圖2-8來對配送區段20進行說明。
配送區段20係配置於儲存區段10的下方且具有藉由推送而從物品M之堆疊體中將最低位置物品M配送之功能,該物品M之堆疊體係儲存於儲存區段10中。配送區段20包含了基座子區段200、驅動子區段202、基座204、及推動子區段206。驅動子區段202係設置於基座子區段200中。基座204係設置於驅動子區段202的上部分上。推動子區段206可在基座204上沿著x軸向前及向後滑動並推動儲存於儲存區段10中的物品M以配送該物品M。
如圖2至6中所示,基座子區段200包含了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及底板216。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垂直地(換言之,沿著z軸)延伸、且水平地(換言之,沿著y軸)彼此相對。底板216位於第一側壁212與第二側壁214之間、且被固定以將側壁212及214的下面部分互相連接。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及底板216構成了其橫剖面形狀像H字母之結構。儲存區段10係固定至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的上面部分。在第一實施例中,儲存區段10係藉由夾具208(該夾具係固定至基座子區段200)而固定至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將用以容納齒條(將在後面描述)的背面部分之中空管256以彎曲成具有U形形狀之方式設置在基座子區段200的後面部分。管256的一端固定至基座204,且另一端固定至底板216的背面側。
驅動子區段202具有圖4至6中所示的結構。對配送區段20進行驅動的驅動子區段202係設置於底板216上。驅動子區段202包含了殼體220、馬達222、減速器224、及小齒輪226。殼體220係固定在底板216上。馬達222及連接至馬達222之輸出軸的減速器224係設置於殼體220中。小齒輪226可驅動地連接至減速器224且與推動子區段206的齒條252相接合。以此方式,馬達222的驅動力傳遞至齒條252。
馬達222(相當於驅動裝置)係設置於儲存區段10下方。馬達222的輸出軸係指向物品配送設備1的背面(換言之,朝向-x方向)。馬達222的輸出軸連接至減速器224。小齒輪226(其旋轉軸係設置為與y軸平行)在馬達222之相反側(相對於減速器224)連接至減速器224。
推動子區段206具有圖6及7中所示之結構。推動子區段206包含了齒條252、第一及第二滑動件260及280、及推動器310。齒條252藉由減速器224及小齒輪226而可驅動地連接至馬達222,並將馬達222之旋轉運動轉換為齒條252之線性運動。齒條252係可依照馬達222的旋轉方向而沿著x軸向前及向後滑動的。第一及第二滑動件260及280係可隨著齒條252之滑動運動而沿著x軸向前及向後滑動的。推動器310係藉由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連接至第二滑動件280。
第二滑動件280係以可沿著x軸而在第一待機位置SP1與第一配送位置MP1之間滑動這樣的方式來配置。第一待機位置SP1係設定在從儲存區段10沿著x軸向後偏移的位置。第一配送位置MP1係對最低位置物品M1進行配送的位置。
推動器310係以可在第二待機位置SP2與第二配送位置MP2之間移動這樣的方式來配置。第二待機位置SP2係設定在沿著z軸較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支撐著的最低位置物品M1之底面更低的位置。第二配送位置MP2係設定於在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分132a及132b支撐著的最低位置物品M1之底部表面與頂部表面之間的位置。
齒條252係配置如下。齒條252係以齒條252的齒部面對著驅動子區段202(換言之,面對著向下方向)之方式來放置。齒條252的齒部可驅動地連接至小齒輪226的齒部。以此方式,馬達222的驅動力經由減速器224及小齒輪226而傳遞至齒條252。由於小齒輪226及齒條252的可驅動連接,因此馬達222的旋轉運動被轉換為第一滑動件260的線性運動。齒條252係由具有可撓性之材料所製成。齒條252的一端藉由連結構件254而固定至第一滑動件260,且其另一端被彎曲並插入至管256中。
將馬達222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第一滑動件260的線性運動之機構並不限於此第一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小齒輪226及齒條252之組合。可以蝸桿來代替小齒輪226,從而形成了蝸桿及齒條之組合。可分別以二蝸桿來取代小齒輪226及齒條252,從而形成了一蝸桿及另一蝸桿之組合 。若任何其他的傳動裝置之組合可將馬達222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第一滑動件260的線性運動,則可將其用於此目的。另外,第一滑動件260的線性往復運動(換言之,滑動運動)可係由帶、鏈、橫動凸輪軸、等所引起。
如圖7中所示,連結構件254包含了L形鉤部分及矩形平板部分,該L形鉤部分及矩形平板部分被包括在同一平面上。連結構件254係配置為能夠藉由平板部分及鉤部分之相對的內面而夾住齒條252。在連結構件254之鉤部分的內面(位於其平板部分的對面)形成了具有與齒條252的齒部相同之形狀的齒部。鉤部分的齒部與齒條252的齒部相接合。出於此原因,連接構件254在齒條252的滑動運動期間內不可能從齒條252脫落。
第一滑動件260藉由連結構件254而可驅動地連接至齒條252、且更藉由第一及第二插銷274a及274b而可驅動地連接至第二滑動件280及推動器310。第一滑動件260可隨著齒條252的滑動運動而沿著x軸在基座204上向前及向後滑動,並藉此對第二滑動件280及推動器310進行驅動。第一滑動件260在平行於y軸的橫剖面中包含了一U形形狀。第一滑動件260的前端及後端及底部為打開的。第一滑動件260具有第一及第二側壁262及264、及將第一及第二側壁262及264互相連接的頂壁266。第一滑動件260之打開的底部(換言之,凹陷的部分)係在齒條252的對面。在第一滑動件260沿著x軸的前端,設置了連接構件268。連接構件268係由被形成為具有L形形狀的板狀材料所形成。連接構件268的一端係固定至頂壁266的背面側且其另一端連接至連結構件254。連接構件268並不限於此。可使用具有T形形狀的構件做為連接構件268。連結構件254及連接構件268可一體成形。可藉由使頂壁266的一部分朝其背面側彎曲而形成連接構件268。
在第一滑動件260的第一側壁262上,一圓形的第一穿孔270係形成於沿著x軸的大約中央部分、且一圓形的第二穿孔272係形成於沿著x軸的後端部分。第一及第二穿孔270及272沿著z軸位於相同的高度,換言之,沿著x軸在同一直線上。相似地,在第一滑動件260的第二側壁264上,一圓形的第一穿孔270係形成於與第一側壁262的第一穿孔270相對應之位置、且一圓形的第二穿孔272係形成於與第一側壁262的第二穿孔272相對應的位置。第一插銷274a插入至第一及第二側壁262及264的第一穿孔270中。第二插銷274a插入至第一及第二側壁262及264的第二穿孔272中。第一及第二插銷274a及274b沿著與於第一滑動件280的縱軸(換言之,x軸)垂直的y軸延伸。
第二滑動件280具有像帽子之橫剖面,具有沿著y軸的凸緣。第二滑動件280的前端及後端及底部為打開的。第二滑動件280包含了第一及第二側壁282及284,該第一及第二側壁沿著z軸延伸成彼此相對,頂壁286將第一及第二側壁282及284互相連接且沿著y軸延伸,凸緣部分288a從第一側壁282的下端朝著+ y方向突出,且凸緣部分288b從第二側壁284的下端朝著-y方向突出。在第一側壁282與第二側壁284之間沿著y軸的間隔係設定為大於第一滑動件246的寬度。第一滑動件260插入至由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及284及頂壁286所形成的第二滑動件280之內部(具體而言,該帽形凹陷)中。
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上,第一及第二長孔(elongated holes) 290a及292a係沿著x軸延伸,此外,第一圓形穿孔294形成於第一長孔290a上方的位置,且第二圓形穿孔296形成於第二長孔292a上方的位置。相似地,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側壁284上,第一及第二長孔290b及292b係沿著x軸延伸,此外,第一圓形穿孔294形成於第一長孔290b上方的位置,且第二圓形穿孔296形成於第二長孔292b上方的位置。
第一插銷274a的一端係插入第一側壁282a上的第一長孔290a中、且其另一端係插入至第二側壁284上的第一長孔290b中。第二插銷274b的一端係插入第一側壁282a上的第二長孔292a中、且其另一端係插入至第二側壁284上的第二長孔292b中。
擺動軸298的一端插入第一側壁282上的第一穿孔294中、且擺動軸298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側壁282上的第一穿孔294中。擺動軸300的一端插入第一側壁282上的第二穿孔296中、且擺動軸300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側壁282上的第二穿孔296中。
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其中每一者係由形狀像V字形的細長平板所形成。V形聯結構件316a包含了形成於前端的第一軸孔330a、形成於彎曲部分的第二軸孔332a、及形成於前端對面的後端之長孔318。V形聯結構件316b包含了形成於前端的第一軸孔330b、形成於彎曲部分的第二軸孔332b、及形成於前端對面的後端之長孔320。V形聯結構件316c包含了形成於前端的第一軸孔330c、形成於彎曲部分的第二軸孔332c、及形成於前端對面的後端之長孔322。V形聯結構件316d包含了形成於前端的第一軸孔330d、形成於彎曲部分的第二軸孔332d、及形成於前端對面的後端之長孔324。聯結構件316a及316b係沿著x軸而配置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之側面上。聯結構件316c及316d係沿著x軸而配置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側壁282之側面上。
擺動軸326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a的第一軸孔330a中、且擺動軸326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c的第一軸孔330c中。擺動軸298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a的第二軸孔332a中、且擺動軸298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c的第二軸孔332c中。第一插銷274a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a的長孔318中、且第一插銷274a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c的長孔322中。擺動軸328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b的第一軸孔330b中、且擺動軸328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d的第一軸孔330d中。擺動軸300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b的第二軸孔332b中、且擺動軸300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d的第二軸孔332d中。第二插銷274b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b的長孔320中、且第二插銷274b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d的長孔 324中。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由於前面所述的結構,因此聯結構件316a及316c係做為一對構件、且聯結構件316b及316d係做為另一對構件。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全部的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具有相同的形狀。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對於本發明而言,該等構件其中每一對(換言之,聯結構件316a及316c這一對、及聯結構件316b及316d這一對)具有相同的形狀係就足夠了。
推動器310藉由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而連接至第二滑動件280。推動器310包含了第二低位置物品M2放置於其上的一物品放置部分312、及用以推動最低位置物品M1的一推動部分314。推動部分314係位於推動器310的前端。物品放置部分312及推動部分314係一體成形的。物品放置部分312具有四矩形開口、及四軸承334a、334b、334c、及334d,其中該等矩形開口其側邊係平行於x軸或y軸、且該等軸承在部分312之沿著y軸的相反兩側往下(換言之,以-z的方向)延伸。軸承334a、334b、334c、及334d其中每一者具有一圓形穿孔。
軸承334a及334b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該側上,且軸承334c及334d位於其第二側壁282該側上。軸承334a及334c沿著y軸位於一直線上,且軸承334c及334d沿著y軸位於另一直線上。軸承334a及334b沿著x軸位於一直線上,且軸承334c及334d沿著x軸位於另一條直線上。
擺動軸326的一端插入軸承334a中並被該軸承可擺動地支撐著、且擺動軸326的另一端插入軸承334c中並被該軸承可擺動地支撐著。擺動軸328的一端插入軸承334b中並被該軸承可擺動地支撐著、且擺動軸328的另一端插入軸承334d中並被該軸承可擺動地支撐著。
接下來,以下將參照圖7來對第一及第二滑動件260及280、聯結構件316a及316b及316c、及316d、及推動器310之間的互相連接進行說明。
第一及第二滑動件260及280、聯結構件316a及316b及316c及316d、及推動器310係藉由第一及第二插銷274a及274b、及擺動軸298及300及326及328而可動地互相連接。
第一插銷274a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a的長孔318、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一側壁282的長孔290a、及第一滑動件260之第一側壁262的第一穿孔270中。類似地,第一插銷274a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c的長孔322、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二側壁284的長孔290b、及第一滑動件260之第二側壁264的第一穿孔270中。
第二插銷274b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b的長孔320、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的長孔292a、及第一滑動件260之第一側壁262的第二穿孔272中。類似地,第二插銷274b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d的長孔324、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二側壁284的長孔292b、及第一滑動件260之第二側壁264的第二穿孔272中。
擺動軸298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a的第二軸孔332a、及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的第一穿孔294中。類似地,擺動軸298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c的第二軸孔332c、及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側壁284的第一穿孔294中。
擺動軸300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b的第二軸孔332b、及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的第二穿孔296中。類似地,擺動軸300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d的第二軸孔332d、及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側壁284的第二穿孔296中。
擺動軸326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a的第一軸孔330a、及推動器310之軸承334a的穿孔中。類似地,擺動軸326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c的第一軸孔330c、及推動器310之軸承334c的穿孔中。
擺動軸328的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b的第一軸孔330b、及推動器310之軸承334b的穿孔中。類似地,擺動軸328的另一端插入聯結構件316d的第一軸孔330d、及推動器310之軸承334d的穿孔中。
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相對於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而言係在內側的。第一滑動件260的第一側壁262及第二側壁264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而言係分別在內側的。
接下來,以下將參照圖8A及8B來對基座204進行說明。
基座204具有支撐齒條252、第一滑動件260、及第二滑動件280的功能,該齒條係可相對於基座204而沿著x軸滑動的。該基座包含了一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一對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一對第一間隔物234a及234b、一下軌道構件236、及一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沿著x軸延伸的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彼此連接以形成垂直於x軸的U形橫剖面。該對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係設置於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表面側(換言之,上側)上。該對第一間隔物234a及234b係設置於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與該對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之間。下軌道構件236係設置於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背面側(換言之,下側)上。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係設置於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與下軌道構件236之間。
基座構件230a及230b分別固定至基座子區段200的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基座構件230a及230b其中每一者沿著y軸的寬度小於在第一側壁212與第二側壁214之間的間隔的一半。因此,在基座構件230a與230b之間沿著y軸形成了一預定間隔(之後稱為間隙”s1”)。
在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表面側上,該對第一間隔物234a及234b、及該對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為固定的,其中第一間隔物234a及234b分別與基座構件230a及230b接觸、且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分別與第一間隔物234a及234b接觸。因此,於基座構件230a及230b與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之間分別沿著z軸而形成了兩間隙s2。第二滑動件280的凸緣部分288a及288b分別插入這兩個間隙s2中。在上軌道構件232a與232b之間的間隔略大於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與第二側壁284之間的間隔。第一間隔物234a及234b在厚度上略大於第二滑動件280的凸緣部分288a及288b。
由於前面所述的結構,因此可藉由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與該對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所形成的兩間隙s2而可動地引導第二滑動件280的該對凸緣部分288a及288b。此外,當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分別被上軌道構件232a及232b的側邊(較靠近間隙s1的側邊)所引導時,可使第二滑動件280為可沿著x軸而滑動的。
另一方面,在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背面側上,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及下軌道構件236為固定的。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沿著z軸的厚度略大於齒條252之平板部分的厚度,該齒條之平板部分支撐著其齒部。因此,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在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與下軌道構件236之間形成了間隙s3。下軌道構件236具有垂直於x軸的帽形橫剖面,且包含了一U形突出部分236a及一對凸緣部分236b。突出部分236a中形成了凹槽236c。突出部分236a的內部寬度(換言之,凹槽236c的寬度)沿著y軸大約等於在基座構件230a與230b之間的間隙s1。該等凸緣部分236b分別從突出部分236a的兩側邊緣向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延伸。下軌道構件236係以突出部分236a向下突出、且突出部分236a的凹槽236c與就定位的間隙s1相符合的方式來設置。凸緣部分236b係分別經由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而固定至基座構件230a及230b。
齒條252插入間隙s3中,該間隙係由在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與下軌道構件236之間的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所形成。齒條252的齒部係放置於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與下軌道構件236的凹槽236c之間的間隙中。由於在這裡所述的結構,因此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及238b、及下軌道構件236之組合可對齒條252進行引導、並使其可沿著x軸而滑動。
連結構件254插入至下軌道構件236的凹槽236c、該對第二間隔物238a與238b之間的間隙、及該對基座構件230a與230b之間的間隙s1中。連結構件254將齒條252與第一滑動件260之連接構件268互相連接。
一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設置於該對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背面側上。葉片彈簧240a及240b其中每一者係由具有彈性的矩形平板所製成且具有形成於該板的一端並沿著板的縱軸而突出的突出部。基座構件230a及230b具有分別形成於它們的大約中間部分之矩形窗242a及242b,葉片彈簧240a及240b分別穿過該等矩形窗而凸出。更具體而言,窗242a及242b係安排在儲存區段10中之翻板152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或以-x方向從其向後略微偏移的位置。窗242a及242b分別沿著y軸與第二滑動件280的凸緣部分288a及288b部分或完全重疊。葉片彈簧240a及240b的突出部分別從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背面側插入對應的窗242中。因此,葉片彈簧240a及240b之突出部係位於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表面側上。葉片彈簧240a及240b它們突出部分的相反端分別固定至基座構件230a及230b其背面側上。
由於前面所述的結構,因此當第二滑動件280從第一待機位置SP1沿著x軸向前移動至第一配送位置MP1時,第二滑動件280的凸緣部分288a及288b分別鄰接在葉片彈簧240a及240b的突出部上。因此,直到第一滑動件260施加至第二滑動件280的力大於或等於一預定值為止,第二滑動件280朝向第一配送位置MP1的向前運動被葉片彈簧240a及240b的突出部所限制。當第一滑動件260施加至第二滑動件的力大於或等於預定值時,葉片彈簧240a及240b之突出部分別被第二滑動件280逆著葉片彈簧240a及240b之彈性力而向下推入至基座構件230a及230b的窗242a及242b中。這意味著第二滑動件280朝向第一配送位置MP1的向前運動之限制解除。
用以限制第二滑動件280之運動的機構並不限於這裡所說明的一者,且可將任何其它機構用於此目的。若任何機構可在施加至第二滑動件280的力小於預定值時對第二滑動件280的運動進行限制,則可使用該機構。例如,可使用彎曲的葉片彈簧而不是該對平板狀的葉片彈簧240a及240b。此外,亦可將一對限制構件與一對彈簧之組合用於此機構(該對彈簧係用以對限制構件施力),其中每一限制構件具有倒V形突出部或彎曲表面、且每一彈簧透過對應的窗242a或242b而將彈性力朝著基座構件230a或230b的表面側施加至限制構件。
接下來,以下將參照圖1至4來對配送感測器340進行說明。
配送感測器340具有對物品M之配送操作進行感測的功能,該物品M之配送操作係從儲存區段10經由配送開口134而進行。配送感測器340係固定在通道前端的附近,該通道係最低位置物品M移動通過以進行配送之通道。感測器340的感測器部分係設置於在配送開口134前面的位置。在此第一實施例中,配送感測器340係藉由使用傳輸型光感測器而形成。具體而言,配送感測器340係由光發射器340a及光接收器340b之組合所形成。光接收器340b接收從光發射器340a所發射的光。藉由對光接收器340b所接收到的光量之改變(該改變係由於物品M通過光發射器340a與光接收器340b之間)進行感測,吾人可以偵測物品M是否被配送。
雖然將傳輸型光感測器用於配送感測器34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將反射型光感測器用於此目的。此外,可使用具有條狀或板狀形狀的可動閘門構件。在此情況下,閘門構件係可擺動地固定至基座子區段20或儲存區段10,且閘門構件之運動被適當的開關(例如,微開關)所偵測,並藉此偵測物品M的配送操作。
接下來,下面將參照圖4、8A、及8B來對清空感測器350進行說明。
清空感測器350具有感測儲存於儲存區段10中的物品M存在或不存在之功能。在此實施例中,清空感測器350係由微開關354及桿352之組合所形成。微開關354於基座204的基座構件230a上方的位置固定至基座子區段200中的第一側壁212。桿352的一端固定至微開關354以使微開關354被桿352的運動所操作。桿352從微開關354傾斜地向前延伸至在儲存區段10的該對保持部分132a及132b下方的位置。桿352被一激發力(energizing force)向上(換言之,往+ z方向)施力。因此,當物品M儲存在儲存區段10中時,桿352被最低位置物品M1逆著激發力而往下(換言之,朝著基座構件230a)擠壓。另一方面,當物品M不儲存在儲存區段10中時(換言之,儲存區段10為空的),激發力使桿352向上擺動。由於桿352的此向上擺動動作,導致微開關354從開啟狀態轉變成關閉狀態、或從關閉狀態轉變成開啟狀態,從而偵測儲存區段10中的物品M存在或不存在(換言之,儲存區段10是否為空的)。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清空感測器350係藉由使用微開關354而形成,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可使用反射型光感測器、傳輸型光感測器、或類似裝置來偵測M物品存在或不存在。
接下來,下面將參照圖2、3、6、8A、及8B來對滑動件感測裝置360進行說明。
滑動件感測裝置360具有感測第二滑動件280是否位於第一待機SP1或第一配送位置MP1的功能。滑動件感測器360的感測器部分包含了第一感測元件362及第二感測元件364,該第一感測元件係用以感測第二滑動件280是否位於第一待機位置SP1,該第二感測元件係用以感測第二滑動件280是否位於第一配送位置MP1。第一感測元件362及第二感測元件364兩者皆固定至第二側壁214。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將具有箱形主體的薄傳輸型光感測器用於第一感測元件362及第二感測元件364其中每一者,其中該箱形主體具有像U字形的橫剖面形狀、及固定在該主體上的光發射器及光接收器。光發射器與光接收器藉由該主體之中間凹口而彼此相對。
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側壁284上,固定了一細長的感測板366,該感測板水平地沿著y軸向基座子區段200的第二側壁214突出。感測板366之高度係以為了穿過第一及第二感應元件362及364之凹口的方式來決定。當第二滑動件280位於第一待機位置SP1時,感測板366進入第一感測元件362的凹口中以減少第一感測元件362的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量,並藉此感測到第二滑動件280。另一方面,當第二滑動件280位於第一配送位置MP1時,感測板366進入第二感測元件364的凹口中以減少第二感測元件364的光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量,並藉此感測到第二滑動件280。
當第一及第二感測元件362及364中沒有任何一者感測到感測板366時,也就是說,第二滑動件280係位於第一待機位置SP1與第一配送位置MP1之間,而第二滑動件280之移動方向係藉由第一感測元件362及第二感測元件364哪一者之前已先偵測到感測板366來判斷。具體而言,當第一及第二感測元件362及364二者皆未感測到感測板366,且第一元件362之前已先感測到板366,吾人判斷第二滑動件280正從第一待機位置SP1向第一配送位置MP1移動。另一方面,當第一及第二感測元件362及364二者皆未感測到感測板366,且第二元件364之前已先感測到板366,吾人判斷第二滑動件280正從第一配送位置MP1向第一待機0實施例位置SP1移動。
滑動件感測裝置360並不限於這裡所描述的結構,且吾人可藉由例如使用反射型光感測器及/或微開關來做為第一感測元件362及第二感測元件364其中每一者而形成該滑動件感測裝置。   [控制區段]
接下來,下面將參照圖3及4來對控制區段30進行說明。
控制區段30具有基於從外部設備(未顯示)輸出之控制信號而對驅動子區段202之操作進行控制、對推動子區段206之狀態(換言之,第二滑動件280的狀態)進行偵測、對物品M之配送操作進行偵測、及對儲存於儲存區段10中的物品M存在或不存在進行偵測的功能。控制區段30係沿著x軸而設置於儲存區段10的後面。控制區段30包含了支撐部分400、殼體402、及控制基板404。支撐部分400以直立的方式固定至配送區段20的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殼體402固定至支撐部分400。控制基板404係安裝於殼體402中。在殼體402中之控制基板404的安裝狀態並不限於此第一實施例中所示的一者。殼體402可固定在儲存區段10中,且殼體402可與儲存部10或基座子區段200一體成形。控制基板404可直接固定至第一及第二側壁212及214、基座子區段200的底板216、或類似的位置。   [配送操作]
接下來,下面將參照圖9至17來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1的配送操作。
圖9顯示了物品配送設備1的待機狀態。
在圖9中,第二滑動件280係保持在第一待機位置SP1(該第一待機位置係設置在基座204沿著x軸的後端),而推動器310係在最靠近第二滑動件280的位置並位於第二待機位置SP2(該第二待機位置略低於儲存區段10的第一保持部分132a及第二保持部分132b)。在此時,第一插銷274a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的第一長孔290a之沿著x軸的後端、及其第二側壁284的第一長孔290b之沿著x軸的後端。類似地,第二插銷274b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側壁282的長孔292a之沿著x軸的後端、及其第二側壁284的第二長孔292b之沿著x軸的後端。
在此狀態下,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具有以下的狀態: 具體而言,如圖9中所示,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的前面部分(從對應之彎曲部分延伸至對應之前端的部分)平行於x軸。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的後面部分(從對應之彎曲部分延伸至對應之後端的部分)以彎曲部分沿著z軸係高於後端且沿著x軸從後端向前偏移之方式傾斜於x及z軸。因此,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的長孔318、320、322、及324以相對於x軸傾斜地向上且相對於z軸傾斜地向前的方式延伸。
此外,第一插銷274a係位於聯結構件316a及316c之長孔318及322的後端 。第二插銷274b係位於聯結構件316b及316d之長孔320及324的後端。
由於馬達222及齒條252藉由減速器224及小齒輪226而可驅動地相互連接,所以馬達222之旋轉運動被齒條252及小齒輪226轉換為沿著x軸的線性運動。因此,由於馬達222之旋轉,所以齒條252沿著x軸向前或向後滑動。由於齒條252藉由連結構件254而可驅動地連接至第一滑動件260,所以第一滑動件260隨著齒條252之滑動運動而沿著x軸滑動。此外,第一滑動件260藉由第一及第二插銷274a及274b而連接至第二滑動件289,因此,第二滑動件280被第一滑動件260沿著x軸向前或向後滑動。
在這裡,用以使齒條252向前(換言之,往+ x方向)移動之馬達222的旋轉方向係定義為第一旋轉方向R1,用以使齒條252向後(換言之,往- x方向)移動之馬達222的旋轉方向係定義為第二旋轉方向R2。
若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接收到由外部裝置(未顯示)所輸出的配送指示(該配送指示係用以配送物品M),則設備1開始其物品配送操作。具體而言,若設備1接收到用以配送物品M之指示信號(該指示信號係由外部裝置的控制區段所輸出),則設備1的控制區段30將用以進行物品配送操作之控制信號輸出至配送區段20,並藉此啟動物品配送操作。
在物品配送操作期間內,首先,藉由滑動件感測器360來判斷該第二滑動件280是否位於第一待機位置 SP1。若第二滑動件280位於第一待機位置SP1,則馬達222以第一旋轉方向R1開始其旋轉操作並導致齒條252及第一滑動件260向前(換言之,往+ x方向)滑動。另一方面,若第二滑動件280不位於第一待機位置SP1,則馬達222以第二旋轉方向R2開始其旋轉操作並導致齒條252及第一滑動件260向後(換言之,往- x方向)滑動,從而使第二滑動件280移動至第一待機位置SP1。在第一感測元件362偵測到第二滑動件280之後,馬達222之旋轉方向改變為使齒條252及第一滑動件260向前(換言之,往+x方向)移動的第一旋轉方向R1。
由於這樣所導致的第一滑動件260之向前移動,第二滑動件280開始其從第一待機位置SP1沿著x軸至第一配送位置MP1的向前移動。然而,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係以鄰接在第二滑動件280的該對凸緣部分288a及288b的突出部(換言之,前端)上的方式而設置在基座204上。因此,當施加至第二滑動件280之移動力等於或小於預定值時,第二滑動件280向+ x方向的向前移動被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所限制。
由於第一插銷274a插入第一滑動件260之第一側壁262及第二側壁264的第一穿孔270及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中、且第二插銷274b插入第一滑動件260之第一側壁262及第二側壁264的第二穿孔272及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的第二長孔292a與292b中,因此第一及第二滑動件260及280被第一及第二插銷274a及274b可驅動地互相連接。
然而,第一插銷274a係可沿著x軸而在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中移動的,且第二插銷274b 係可沿著x軸而在第二滑動件280之第一側壁282及第二側壁284的第二長孔292a與292b中移動的。出於此原因,在第二滑動件280的凸緣部分288a及288b的突出部分別鄰接於葉片彈簧240a及240b上之後,第一滑動件260向前移動,而在相同的時間,第一插銷274a沿著x軸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中向前滑動、且第二插銷274b沿著x軸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長孔292a與292b中向前滑動。這樣一來,從第一滑動件20傳遞至第二滑動件280的力保持在等於或小於該預定值,從而限制了第二滑動件280沿著x軸之移動。
若第一滑動件260在第二滑動件280之移動被如此限制的狀態下向前滑動,則第一插銷274a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中沿著x軸向前滑動,且聯結構件316a的長孔318與聯結構件316c的長孔322之內邊緣被第一插銷274a沿著x軸向前推動。類似地,第二插銷274b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長孔292a及292b中沿著x軸向前滑動,且聯結構件316b的長孔320及聯結構件316d的長孔324之內邊緣被第二插銷274b沿著x軸向前推動。
然而,聯結構件316a及316c係藉由擺動軸298而可動地連接,且其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係可繞著軸298擺動的。因此,即使聯結構件316a的長孔318及聯結構件316c的長孔322之內邊緣被第一插銷274a沿著x軸向前推動,但聯結構件316a及316c不沿著x軸移動,且在圖9中聯結構件316a及316c係可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而繞著軸298順時針擺動的。
類似地,聯結構件316b及316d係藉由擺動軸300而可動地連接,且其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係可繞著軸300擺動的。因此,即使聯結構件316b的長孔320及聯結構件316d的長孔324之內邊緣被第二插銷274b沿著x軸向前推動,但聯結構件316b及316d不沿著x軸移動,且在圖9中聯結構件316b及316d係可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而繞著軸300順時針擺動的。
因此,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相對於該第二滑動件280轉動至升起狀態。如圖10中所示,在此狀態下,推動器310移動至第二配送位置MP2(該第二配送位置高於儲存區段10中的第一保持部分132a及第二保持部分132b、且低於就定位之最低位置物品M1的頂部表面)。而這是因為,推動器310藉由擺動軸326而與聯結構件316a及316c之第一軸孔330a及330c可移動地接合、並藉由擺動軸328而與聯結構件316b及316d之第二軸孔330b及330d可移動地接合。
在推動器310向第二配送位置MP2之移動(圖10)完成後,第一插銷274a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90之第一長孔290a及290b的前端、且第二插銷274b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90之第二長孔292a及292b的前端。因此,幾乎所有由第一滑動件260(該第一滑動件沿著x軸向前移動)所作用的力經由第一插銷274a及第二插銷274b傳遞至第二滑動件280。在此情況下,用以將第二滑動件280向前移動的力超過了用以越過該對葉片彈簧240及240b的預定值。因此,第二滑動件280之凸緣部分288a及288b 的突出部(換言之,前端)越過了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從而使得第二滑動件280沿著x軸向前朝著第一配送位置MP1移動。
當第二滑動件280越過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並進一步向第一配送位置MP1移動時,推動器310位於第二配送位置MP2的推動部分314鄰接在儲存區段10之翻板152上。由於翻板152在向前的方向係可繞著軸160擺動的(換言之,在圖11中可繞著軸160順時針擺動)。 因此,如圖10及11中所示,若第二滑動件280進一步沿著x軸向第一配送位置MP1滑動,則翻板152被推動部分314推動並繞著軸160擺動,從而使推動器310得以進入儲存區段10中。
在推動器310進入儲存區段10後,推動部分314與儲存區段10中物品M之堆疊體的最低位置物品M1之後端或壁接觸。此外,當第二滑動件280進一步沿著x軸向第一配送位置MP1移動時,最低位置物品M1進一步被推動部分314推動並從儲存區段10穿過配送開口134而推出。如圖12及13中所示,當第二滑動件280到達第一配送位置MP1時,最低位置物品M1被完全從儲存區段10推出, 因此,物品配送設備1對物品M1進行了配送。
隨著推動器314以+ x方向將最低位置物品M1推出儲存區段10,最低位置物品M1的頂部表面與第二低位置物品M2的底部表面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少。這意味著,最低位置物品M1對於第二低位置物品M2的支撐面積逐漸減少。出於此原因,第二低位置物品M2的後端從被最低位置物品M1水平地支撐著的狀態向下位移,且最後物品M2被完全放置在推動器310的物品放置部分312上。如圖14中所示,若第二滑動件280到達第一配送位置MP1並因此導致最低位置物品M1的頂部表面與第二低位置物品M2的底部表面之間的接觸面積被消除(換言之,物品M1被完全從儲存區段10推出),則物品M1對物品M2的支撐完全消失且物品M2自然落下至物品放置部分312上,從而使得物品M2保持在水平狀態。
當配送了最低位置物品M1,推動子區段206向後(換言之,往-x方向)移動。也就是說,當第二滑動件280已到達第一配送位置MP1之事實被滑動件感測裝置360的第二感測元件364所偵測到時、且物品M1已經被配送之事實被配送感測器340所偵測到時,馬達222向第二旋轉方向R2轉動以使齒條250及第一滑動件260沿著x軸向後移動,藉此使第一滑動件260往-x方向後撤。
隨著第一滑動件260往-x方向向後移動,第二滑動件280及推動器310開始其沿著x軸向後的運動。由於推動器310係保持在第二配送位置MP2,所以推動器310的後端沿著x軸而鄰接在儲存區段10之後端的翻板152上。翻板152從下垂狀態繞著擺動軸160而向後(換言之,-x方向)擺動的運動(換言之,圖14中翻板152的逆時針擺動運動)被設置於儲存區段10之第一側壁102的下端的該對後制動件154a及154b所限制。這樣一來,即使推動器310鄰接於翻板152上,翻板152亦不能向後面擺動。因此,位於第二配送位置MP2的推動器310被限制不能向-x方向移動。
此外,由於推動器310往-x方向的運動被以此方式限制,所以透過擺動軸326與推動器310連結之聯結構件316a及316c、及透過擺動軸328與推動器310連結之聯結構件316b及316d亦被限制不能往-x方向移動。
即使推動器310往-x方向的運動被限制,第一滑動件260繼續往向後的方向移動,因此,第一滑動件260往-x方向移動且第一及第二插銷274a及274b往相同的-x方向移動。然而,聯結構件316a、316b、316c、及316d被限制不能往-x方向移動。另外,如先前所描述,聯結構件316a及316c係藉由擺動軸298而與第二滑動件280相連結以使聯結構件316a及316c可繞著軸298擺動,且聯結構件316b及316d係藉由擺動軸300而與第二滑動件280相連結以使聯結構件316b及316d可繞著軸300擺動。
出於此原因,第一插銷274a以-x方向在聯結構件316a及316c之長孔318及322中向後移動,且長孔318及322的內邊緣被第一插銷274a所推動。然而,在圖15中聯結構件316a及316c不往-x方向移動並繞著軸298逆時針擺動。相似地,第二插銷274b以-x方向在聯結構件316b及316d之長孔320及324中向後移動,且長孔320及324的內邊緣被第二插銷274b所推動。然而,在圖15中聯結構件316b及316d不往-x方向移動並繞著軸300逆時針擺動。
因此,聯結構件316a及316c在圖15中繞著軸298逆時針擺動且聯結構件316b及316d在圖15中亦繞著軸300逆時針擺動,這使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向第二待機位置SP2移動。若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則推動器310沿著z軸的位置(高度)低於翻板152之下端,且推動器310不與翻板152接觸。如圖15及16中所示,這樣一來,對於推動器310以-x方向向後運動之限制解除。
該對保持部分132a及132b係形成在低於推動器310的第二配送位置MP2、且高於推動器310的第二待機位置SP2之位置。推動器310沿著y軸的寬度係設定為小於在保持部分132a與132b之間的間隔。推動器310往-x方向的移動被翻板152所限制,且推動器310係用以在從第二配送位置MP2至第二待機位置SP2的移動過程中穿過保持部分132a與132b之間的空間。因此,對第二低位置物品M2的支撐方法於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的過程中由推動器310的物品放置部分312改變為該對保持部分132a及132b。 出於此原因,若推動器310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則推動器310不與儲存於儲存區段10中的物品M接觸。如圖16中所示,在此狀態下,即使推動器310往+x及-x方向其中任何一者移動,最低位置物品M1仍不會被推動器310所推動。
在推動器310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之後,第一滑動件260以-x方向向後移動,且第二滑動件280從第一配送位置MP1往相同的-x方向移動至第一待機位置SP1。在此狀態下,以與第二滑動件280從第一待機位置SP1沿著x軸向第一配送位置MP1移動的情況相同之方式,第二滑動件280之該對凸緣部分288a及288b的後端係鄰接在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上,而這限制了第二滑動件280以-x方向向後移動。
然而,當推動器310位於第二待機位置SP2時,第一插銷274a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沿著x軸的後端,且第二插銷274b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長孔292a及292b沿著x軸的後端。因此,幾乎所有由第一滑動件260(該第一滑動件沿著x軸向後移動)所作用的力經由第一插銷274a及第二插銷274b而傳遞至第二滑動件280。在此情況下,用以將第二滑動件280向後移動的力超過了用以越過該對葉片彈簧240及240b的預定值。因此,第二滑動件280之凸緣部分288a及288b 的後端越過了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從而使得第二滑動件280沿著x軸移動至第一待機位置SP1。
如圖17中所示,若滑動件感測裝置360的第一感測元件362偵測到這樣移動的第二滑動件280且判斷第二滑動件280係位於第一待機位置SP1,則物品配送設備1之物品M的配送操作結束。
以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如上面所詳述)而言,用以支撐物品M之堆疊體的該對保持部分132a及132b(相當於保持器)係形成於儲存區段10的儲存空間中,因此,不僅在配送最低位置物品之前物品M的堆疊體可被容納在儲存區段10的儲存空間中,而且在配送最低位置物品之後該堆疊體其中剩餘者亦可被容納於儲存空間中。
此外,配送區段20包括了藉由馬達222(相當於驅動裝置)而移動的第一滑動件260(相當於第一可動構件) 、隨著第一滑動件260而移動的第二滑動件280(相當於第二可動構件)、及隨著第一及第二滑動件260及280而移動的推動器310,藉此從堆疊體將最低位置物品M1配送穿過配送開口134。另外,推動器310包含了物品放置部分312,在最低位置物品M1被配送後該等物品M其中剩餘者係放置於該物品放置部分上。
因此,在由控制區段30所控制的配送操作期間內,該等物品M其中的剩餘者可以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一者(換言之,該堆疊體中第二低位置物品M2)保持著其在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而暫時承放在推動器310的物品放置部分312上。
因此,可從物品M的堆疊體中重複地配送最低位置物品M1並同時使第二低位置物品M2保持在穩定狀態中。
此外,在配送操作期間,推動器310從儲存在儲存空間中之最低位置物品M1的背後將其向前推動,從而以配送方向將最低位置物品M1 配送穿過配送開口134,並將該等物品M其中剩餘者以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一者(換言之,該堆疊體中第二低位置物品M2)保持著其在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而暫時承放在物品放置部分312上。在那之後,推動器310於推動器310從儲存空間後撤之前使得在物品放置部分312上的剩餘者被儲存區段10的該對保持部分132a及132b所支撐。
因此, 堆疊的物品M之逐一物品配送操作自動執行無誤。換言之,可確實地防止堆疊的物品M之逐一物品配送操作的故障。   第二實施例
在前面所述之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中,翻板152係以與位於第二配送位置MP2的推動器310相接觸之方式設置於儲存區段10之第一側壁102的下端。由於此翻板152,在第二滑動件280沿著x軸從第一配送位置MP1至第一待機位置SP1的移動過程中,推動器310在-x方向上的向後移動受到限制,同時,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結構。
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係前面所述之第一實施例的變體其中一者。
由於除了翻板152之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具有幾乎相同的結構,因此為了簡化的原因,吾人藉由使用與第一實施例中所使用相同之元件符號而省略了關於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構件之說明。
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中,用以將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的機構中沒有設置翻板152。此機構係以第二滑動件280之該對凸緣部分288a及288b的後端於推動器310從儲存區段10後撤之前鄰接在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上的方式而配置。
由於此結構,當第一滑動件260以-x方向向後移動,第二滑動件280開始其往相同的-x方向之運動(換言之,沿著x軸從第一配送位置MP1至第一待機位置SP1)。然而,第二滑動件280之凸緣部分288a及288b的後端分別鄰接在葉片彈簧240a及240b上,因此,第二滑動件280在-x方向上的進一步移動被限制住。
當第一滑動件260進一步往-x方向移動時,第二滑動件280不往相同的-x方向移動,且第一插銷274a沿著x軸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中往-x方向滑動。若第一插銷274a以此方式往-x方向移動,則聯結構件316a的長孔318之內邊緣、及聯結構件316c的長孔322之內邊緣被第一插銷274a沿著x軸向前推動。因此,聯結構件316a及316c以將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之方式而繞著擺動軸298擺動(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
相似地,當第一滑動件260進一步往-x方向移動時,第二滑動件280不往-x方向移動,且第二插銷274b沿著x軸在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長孔292a及292b中往-x方向滑動。若第二插銷274b以此方式往-x方向移動,則聯結構件316b的長孔320之內邊緣、及聯結構件316d的長孔324之內邊緣被第二插銷274b沿著x軸推動。因此,聯結構件316b及316d以將推動器310從第二配送位置MP2移動至第二待機位置SP2之方式而繞著擺動軸300擺動(相對於第二滑動件280)。
當推動器310位於第二待機位置SP2時,第一插銷274a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一長孔290a及290b沿著x軸的後端,且第二插銷274b係位於第二滑動件280的第二長孔292a及292b沿著x軸的後端。因此,幾乎所有由第一滑動件260(該第一滑動件往-x方向移動)所作用的力經由第一插銷274a及第二插銷274b而傳遞至第二滑動件280。在此情況下,用以使第二滑動件280往-x方向移動的力超過了用以越過該對葉片彈簧240及240b的預定值。因此,第二滑動件280之凸緣部分288a及288b 的後端越過了該對葉片彈簧240a及240b,從而使得第二滑動件280往-x方向移動至第一待機位置SP1。
若滑動感測裝置360的第一感測元件362偵測到這樣移動的第二滑動件280且判斷第二滑動件280係位於在第一待機位置SP1,則第二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物品M的配送操作結束。
由於除了翻板152之外,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1具有幾乎相同的結構,因此很明顯第二實施例的物品配送設備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優點。   其他實施例
無需贅言,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及其變體。任何其他的修改適用於這些實施例及變體。
例如,只要第一及第二滑動件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及第二滑動件進行同樣的動作,則配送區段20可具有任何與本文所說明不同的其它結構及/或機構。
相似地,只要儲存區段10及控制區段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儲存區段及控制區段具有相同的功能,則它們可具有任何與本文所說明不同的其它結構及/或機構。
雖然已對本發明的較佳形式進行了描述,但吾人應理解對於熟悉本技藝者而言可輕易對本發明進行修改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因此,本發明的範圍應僅由以下申請權利範圍來判定。
1‧‧‧物品配送設備
10‧‧‧儲存區段
20‧‧‧配送區段
30‧‧‧控制區段
102‧‧‧第一壁
104‧‧‧第二壁
106‧‧‧第三壁
108‧‧‧第四壁
110‧‧‧突出部分
112‧‧‧第一翼部
114‧‧‧第二翼部
116a‧‧‧第一鉸鏈構件
116b‧‧‧第二鉸鏈構件
120‧‧‧鎖定構件
122‧‧‧接合孔
132a‧‧‧保持部分
132b‧‧‧保持部分
134‧‧‧配送開口
136‧‧‧前制動件
150‧‧‧切口部分
152‧‧‧翻板
154a‧‧‧後制動件
154b‧‧‧後制動件
156a‧‧‧軸承
156b‧‧‧軸承
158a‧‧‧軸承
158b‧‧‧軸承
160‧‧‧軸
162‧‧‧第一矩形部分
164‧‧‧第二矩形部分
200‧‧‧基座子區段
202‧‧‧驅動子區段
204‧‧‧基座
206‧‧‧推動子區段
208‧‧‧夾具
212‧‧‧第一側壁
214‧‧‧第二側壁
216‧‧‧底板
220‧‧‧殼體
222‧‧‧馬達
224‧‧‧減速器
226‧‧‧小齒輪
230a‧‧‧基座構件
230b‧‧‧基座構件
232a‧‧‧上軌道構件
232b‧‧‧上軌道構件
234a‧‧‧第一間隔物
234b‧‧‧第一間隔物
236‧‧‧下軌道構件
236a‧‧‧U形突出部分
236b‧‧‧凸緣部分
236c‧‧‧凹槽
238a‧‧‧第二間隔物
238b‧‧‧第二間隔物
240a‧‧‧葉片彈簧
240b‧‧‧葉片彈簧
242a‧‧‧矩形窗
242b‧‧‧矩形窗
252‧‧‧齒條
254‧‧‧連結構件
256‧‧‧中空管
260‧‧‧第一滑動件
262‧‧‧第一側壁
264‧‧‧第二側壁
266‧‧‧頂壁
268‧‧‧連接構件
270‧‧‧第一穿孔
272‧‧‧第二穿孔
274a‧‧‧第一插銷
274b‧‧‧第二插銷
280‧‧‧第二滑動件
282‧‧‧第一側壁
284‧‧‧第二側壁
286‧‧‧頂壁
288a‧‧‧凸緣部分
288b‧‧‧凸緣部分
290a‧‧‧第一長孔
290b‧‧‧第一長孔
292a‧‧‧第二長孔
292b‧‧‧第二長孔
294‧‧‧第一圓形穿孔
296‧‧‧第二圓形穿孔
298‧‧‧擺動軸
300‧‧‧擺動軸
310‧‧‧推動器
312‧‧‧物品放置部分
314‧‧‧推動部分
316a‧‧‧聯結構件
316b‧‧‧聯結構件
316c‧‧‧聯結構件
316d‧‧‧聯結構件
318‧‧‧長孔
320‧‧‧長孔
322‧‧‧長孔
324‧‧‧長孔
326‧‧‧擺動軸
328‧‧‧擺動軸
330a‧‧‧第一軸孔
330b‧‧‧第一軸孔
330c‧‧‧第一軸孔
330d‧‧‧第一軸孔
332a‧‧‧第二軸孔
332b‧‧‧第二軸孔
332c‧‧‧第二軸孔
332d‧‧‧第二軸孔
334a‧‧‧軸承
334b‧‧‧軸承
334c‧‧‧軸承
334d‧‧‧軸承
340‧‧‧配送感測器
340a‧‧‧光發射器
340b‧‧‧光接收器
350‧‧‧清空感測器
352‧‧‧桿
354‧‧‧微開關
360‧‧‧滑動件感測裝置
362‧‧‧第一感測元件
364‧‧‧第二感測元件
366‧‧‧感測板
400‧‧‧支撐部分
402‧‧‧殼體
404‧‧‧控制基板
IV‧‧‧切線
s1‧‧‧間隙
s2‧‧‧間隙
s3‧‧‧間隙
M1‧‧‧最低位置物品
M2‧‧‧第二低位置物品
SP1‧‧‧第一待機位置
SP2‧‧‧第二待機位置
MP1‧‧‧第一配送位置
MP2‧‧‧第二配送位置
為了使本發明可容易地付諸實施,現在將參照隨附圖式來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示意立體圖,其中物品儲存區段係部分切開的。
圖2為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正視圖,其中儲存區段係部分切開的。
圖3為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後視圖,其中儲存區段係部分切開的。
圖4為沿著圖2中的線IV-IV的橫剖面圖。
圖5為一局部立體圖,該局部立體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儲存區段及配送區段的下面部分之結構。
圖6為一立體圖,該立體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區段的推動子區段之結構。
圖7為一分解立體圖,該分解立體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區段的推動子區段之結構。
圖8A為一立體圖,該立體圖顯示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區段的推動子區段及基座之結構。
圖8B為一正視圖,該正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區段的推動子區段及基座之結構。
圖9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子區段係位於待機位置。
圖10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器移動至配送位置。
圖11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子區段向前移動至儲存區段中。
圖12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子區段正在對最低位置物品進行推動。
圖13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子區段已經將最低位置物品從物品儲存區段中推出。
圖14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子區段已經開始其朝向待機位置的運動。
圖15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器之運動被設置在儲存區段中的翻板所限制。
圖16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器移動至待機位置。
圖17為一橫剖面側視圖,該橫剖面側視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第一實施例之物品配送設備的配送操作,其中推動子區段至待機位置的運動已經完成。
1‧‧‧物品配送設備
10‧‧‧儲存區段
20‧‧‧配送區段
30‧‧‧控制區段
102‧‧‧第一壁
104‧‧‧第二壁
106‧‧‧第三壁
108‧‧‧第四壁
110‧‧‧突出部分
112‧‧‧第一翼部
114‧‧‧第二翼部
116a‧‧‧第一鉸鏈構件
116b‧‧‧第二鉸鏈構件
120‧‧‧鎖定構件
122‧‧‧接合孔
132a‧‧‧保持部分
132b‧‧‧保持部分
134‧‧‧配送開口
136‧‧‧制動件
200‧‧‧基座子區段
204‧‧‧基座
208‧‧‧夾具
340‧‧‧配送感測器
340a‧‧‧光發射器
340b‧‧‧光接收器

Claims (16)

  1. 一種物品配送設備,包含: 一儲存區段,用以將複數物品的一堆疊體儲存在一儲存空間中,其中用以支撐該等物品之該堆疊體的一保持器係形成在該儲存空間中,且一配送開口係形成用以與該儲存空間連通,一最低位置物品係從該堆疊體穿過該配送開口被以一配送方向配送; 一配送區段,用以將該最低位置物品從該堆疊體配送穿過該配送開口,其中該配送區段包含了一驅動裝置、藉由該驅動裝置而移動的一第一可動構件、 隨著該第一可動構件而移動的一第二可動構件、及隨著該第一可動構件而移動的一推動器;及 一控制區段,用以控制該配送區段的該驅動裝置之操作; 其中該推動器包含一物品放置部分,在該最低位置物品被從該堆疊體配送之後該等物品的一剩餘者係放置於該物品放置部分上; 在配送操作期間,該推動器從該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向前推動,從而將該最低位置物品往該配送方向配送穿過該配送開口, 且該推動器將該等物品的該剩餘者以該剩餘者其中最低位置物品保持著其在該儲存空間中之平常姿勢的方式而暫時承放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及 該推動器於該推動器從該儲存空間後撤之前使得放置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所支撐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當該推動器於配送操作期間內從該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推動時,該推動器移動至該推動器的一推動部分在高度上高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且低於該最低位置物品的頂部之位置,然後,該推動器開始其推動操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當該推動器使得放置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所支撐時,該推動器移動至該推動器的該物品放置部分在高度上低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之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推動器透過一聯結機構而可移動地連接至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 且其中該第一可動構件的一往復運動透過該聯結機構而導致該推動器移動至該推動器的一推動部分在高度上高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且低於該最低位置物品的頂部之位置、或移動至該推動器的該物品放置部分在高度上低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之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推動器透過一聯結機構而可移動地連接至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 其中該聯結機構包含了複數聯結構件及複數插銷,該等聯結構件與該推動器、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相接合並具有複數長孔(elongated holes),該等插銷與該等聯結構件的該等長孔相接合;及 該推動器透過該聯結機構而隨著該第一可動構件之該往復運動進行其操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第一可動構件之該往復運動係藉由使用一齒條及一小齒輪之組合而執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物品配送設備,該齒條連接至該第一可動構件,且該齒條的剩餘部分被容納在一管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當該推動器向前移動以將該最低位置物品配送穿過該配送開口時,該儲存空間的一內壁防止了該剩餘者之向前位移。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更包含了一推動器限制構件,該推動器限制構件係用以於該推動器使得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保持器所支撐時將該推動器移動至該推動器的該物品放置部分在高度上低於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之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推動器限制構件係一翻板狀構件,該翻板狀構件可擺動地安裝在固定於該儲存區段中的一水平軸上; 且其中該翻板狀構件在向前的方向為可擺動的、但在向後的方向為不可擺動的,從而使得該推動器得以向前移動、並阻止該推動器向後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推動器限制構件係一葉片彈簧,該葉片彈簧係以該第二可動構件鄰接在該葉片彈簧上之方式而固定在該配送區段中; 且其中藉由將由該驅動裝置所施加之用以使該第二可動構件向後移動的一力設定為不超過一預定值,阻止了該第二可動構件越過該葉片彈簧,從而阻止了該推動器向後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更包含一基座,該基座係用以支撐該第一可動構件、該第二可動構件、及該推動器; 其中該基座包含了用以引導該第一可動構件的一第一引導件、及用以引導該第二可動構件的一第二引導件; 且其中該驅動裝置使該第一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一引導件往復移動,該第一可動構件使該第二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二引導件往復移動,該推動器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可動構件上、且該第一可動構件透過一聯結機構使該推動器往復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第一引導件係設置在該基座的背面上,且該第二引導件係設置在該基座的表面上; 其中,該第一可動構件係藉由一齒條及一小齒輪之組合而往復移動,且該第二可動構件係藉由與該第二可動構件的複數長孔相接合之複數插銷而往復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該聯結機構包含: 複數插銷,以該第一可動構件與該第二可動構件為可相對移動之方式而共同由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支撐著; 複數第一擺動軸,以該第二可動構件與該推動器為可相對移動之方式而設置於該第二可動構件上; 複數第二擺動軸,以該第二可動構件與該推動器為可相對移動之方式而設置在該推動器上;及 複數V形聯結構件,設置於該推動器的每一側且具有複數長孔; 且其中該等插銷及該等第一擺動軸係可擺動地與該等聯結構件的該等長孔相接合,俾使該推動器不僅沿著該配送方向往復移動、而是亦可繞著該等插銷而擺動地移動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更包含了以一預定間隔彼此分開的一對側壁、及用以支撐該第一可動構件及該第二可動構件及該推動器的一基座; 其中該對側壁係位於該儲存空間的下方,且該基座係位於該對側壁之間; 且其中該基座包含了用以引導該第一可動構件的一第一引導件、及用以引導該第二可動構件的一第二引導件; 藉此,該驅動裝置使該第一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一引導件往復移動,該第一可動構件使該第二可動構件沿著該第二引導件而往復移動,該推動器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可動構件上、且該第一可動構件係透過一聯結機構而使該推動器往復移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品配送設備,其中當該推動器於配送操作期間內從該最低位置物品的背後將其推動時,該推動器對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向前運動的反應係向上移動,從而使得該推動器的一推動部分得以將該最低位置物品推向該配送開口;且該推動器對該第一可動構件之向後運動的反應係向下移動,從而使得放置在該物品放置部分上的該剩餘者被該儲存區段的該保持器所支撐。
TW104100626A 2014-06-04 2015-01-09 物品配送設備 TWI538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5339A JP6145607B2 (ja) 2014-06-04 2014-06-04 物品払い出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61A true TW201545961A (zh) 2015-12-16
TWI538870B TWI538870B (zh) 2016-06-21

Family

ID=5227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0626A TWI538870B (zh) 2014-06-04 2015-01-09 物品配送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210695B2 (zh)
EP (1) EP2953101B1 (zh)
JP (1) JP6145607B2 (zh)
KR (1) KR101678113B1 (zh)
CN (1) CN105270873B (zh)
TW (1) TWI538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UB20169964A1 (it) * 2016-01-13 2017-07-13 Sarno Display S R L Erogatore controllato di prodotti
CN107195098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商品收纳装置
US10398238B2 (en) * 2016-03-17 2019-09-03 Fasteners For Retail, Inc. Electromechanical pusher assembly
JP6708536B2 (ja) * 2016-11-25 2020-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装置
CN106815931B (zh) * 2017-01-16 2019-08-13 河北汇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小型盒状物品售货设备的出货系统
JP7025169B2 (ja) * 2017-09-29 2022-02-2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払出装置
CN107993344A (zh) * 2017-12-21 2018-05-04 深圳市松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烟机
CN108280929A (zh) * 2017-12-21 2018-07-13 深圳市松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烟机
CN107993345A (zh) * 2017-12-21 2018-05-04 深圳市松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烟机
US20210043024A1 (en) * 2018-02-02 2021-02-11 Jukka, Inc. Assembly for product support and deployment for a vending machine
IT201800002330A1 (it) * 2018-02-02 2019-08-02 Giuseppe Biffarella Macchina distributrice di prodotti
CN109472927B (zh) * 2018-11-13 2023-08-22 深圳市环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助售卖机
CN109472929B (zh) * 2018-11-13 2023-08-22 深圳市环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拨杆拨动式出货模块
CN111591571B (zh) * 2020-06-19 2023-12-26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送箱、配送箱出货控制方法及无人设备
JP7430401B2 (ja) 2021-09-29 2024-02-13 旭精工株式会社 物品収納容器および物品送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5580A (en) * 1956-02-21 Galinetal
US1648812A (en) * 1927-05-16 1927-11-08 Johnson Charles Armstrong Vending machine
US2522316A (en) * 1946-05-16 1950-09-12 Mills Ind Inc Dispensing machine
US2546986A (en) * 1947-04-23 1951-04-03 Mills Ind Inc Merchandise vending machine
DE1227707B (de) * 1961-10-04 1966-10-27 Harting Elektro W Antriebs- und Ausstosseinrichtung fuer elektrische Warenselbstverkaeufer
US3495738A (en) * 1968-04-01 1970-02-17 Alfred Cohn Clip-on adapter for vending machines
US3834582A (en) * 1973-07-11 1974-09-10 Comstock & Wescott Moving gate for hopper discharging flat articles of irregular thickness
GB2166897B (en) * 1984-09-25 1988-05-05 Terence Thomas Ketteringham Coin freed vending machine
US4702660A (en) * 1985-11-12 1987-10-27 Evana Tool &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handling trays for workpieces
US4865222A (en) * 1988-05-09 1989-09-12 Brown & Williamson Tobacco Corporation Adapter for a package dispensing machine
US5232123A (en) * 1992-06-12 1993-08-03 Richardson Robert G Literature dispensing mechanism
JP2526828Y2 (ja) * 1992-08-12 1997-02-26 和田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における商品蹴出し装置
KR950005561B1 (ko) * 1992-12-28 1995-05-25 대우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판매기의 상품투출장치
FR2724035B1 (fr) * 1994-08-24 1996-11-22 Peudepiece Gerard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electromecanique pour distributeur de boites empilees comportant un electro-aimant
TW301442U (en) * 1995-09-04 1997-03-21 Asahi Seiko Co Ltd Plate-like article dispensing device
GB2326872B (en) * 1997-07-03 1999-10-20 Locwil Limited Dispensing mechanism for vending machines and the like
CA2231131A1 (en) * 1997-12-22 1999-06-22 Marcus Willis Card dispensing cassette
JPH11236140A (ja) * 1998-02-20 1999-08-31 Asahi Seiko Co Ltd カード払い出し用のカセット装置
JP4092452B2 (ja) * 2000-06-05 2008-05-28 旭精工株式会社 箱状体の自動排出装置
JP3736508B2 (ja) * 2002-07-29 2006-01-18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CN100576269C (zh) * 2005-10-21 2009-12-30 陈家聪 扁平物件的存储及输出装置
JP4991995B2 (ja) * 2006-08-30 2012-08-08 旭精工株式会社 カードの送り出し装置
JP5109078B2 (ja) * 2007-04-25 2012-12-26 旭精工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出装置
JP5090878B2 (ja) 2007-11-29 2012-12-05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CN202625374U (zh) * 2012-05-08 2012-12-26 伯曼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在空托盘输送系统上使用的可翻转式小车
CN202880514U (zh) * 2012-10-16 2013-04-17 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供板机
CN203143705U (zh) * 2013-01-08 2013-08-21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周转箱自动拆叠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02705B2 (en) 2018-10-16
EP2953101A1 (en) 2015-12-09
JP2015230526A (ja) 2015-12-21
EP2953101B1 (en) 2016-11-30
CN105270873A (zh) 2016-01-27
KR20150139766A (ko) 2015-12-14
TWI538870B (zh) 2016-06-21
US20160247346A1 (en) 2016-08-25
CN105270873B (zh) 2017-06-06
JP6145607B2 (ja) 2017-06-14
US20160012660A1 (en) 2016-01-14
US10210695B2 (en) 2019-02-19
KR101678113B1 (ko)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8870B (zh) 物品配送設備
JP2015230526A5 (zh)
WO2004034955A1 (ja) 薬剤払出装置
JP2011507090A (ja) 製品を自動販売機内で移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02073547A1 (fr) Detecteur de pieces
EP1986166B1 (en) Article dispens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vending machine
JP2000123243A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TWI793185B (zh) 送出裝置
JP2020036978A (ja) 薬剤払出装置
JP2010006586A (ja) シート保持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6747A (ja) ボトル商品の自動販売機
JP2012176280A (ja) 調剤装置の薬品ストック構造
JP3978913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JP3952996B2 (ja) 自動販売機
JP3956905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455859B2 (ja) Ptpカセット
JP2000123242A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US7540002B2 (en) Disc loading device with separate conveying units for the disc and the disc cartridge containing the disc
JP4007449B2 (ja) 自動販売機
JP2005196421A (ja) 自動販売機
JP2005004436A (ja) 自動販売機
JP3815309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出し装置
JP3983189B2 (ja) 自動販売機
JPH076260A (ja) 自動販売機
JP2003022472A (ja) 自動販売機及びその物品排出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