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771A -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771A
TW201414771A TW102129201A TW102129201A TW201414771A TW 201414771 A TW201414771 A TW 201414771A TW 102129201 A TW102129201 A TW 102129201A TW 102129201 A TW102129201 A TW 102129201A TW 201414771 A TW201414771 A TW 2014147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ther
diamine
polyether polyamine
compound
dicarboxylic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ya Satou
Tomonori Katou
Jun Mitadera
Mayumi Takeo
Nobuhide Tunak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97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96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9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96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14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7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1Emulsifying
    • B01F23/4105Methods of emulsif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90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02Methods
    • B29B7/005Methods for mixing in batch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5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amines or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90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B01F2035/99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1/00Mix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materials or by the application field
    • B01F2101/2805Mixing plastics, polymer material ingredients, monomers or oligo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3/00Use of EP, i.e. epoxy resin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9/00Use of polymers hav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in the main chai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9K2061/00 - B29K2077/00,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79/08PI, i.e. polyim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B29K2079/085Thermoplastic polyimides, e.g. polyesterimides, PEI, i.e. polyetherimides, or polyamideim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100質量份摻合了選自於碳二亞胺化合物及分子內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之分子鏈延長劑0.01~15質量份;該聚醚聚醯胺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特定之聚醚二胺化合物及亞二甲苯二胺,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

Description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聚醚聚醯胺組成物,詳言之係關於適於作為汽車零件或電氣零件、電子零件等材料的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聚醯胺樹脂係在纖維或工程塑膠等廣泛的用途使用的材料,但已知於酸性介質中易水解。
為了改善聚醯胺樹脂之耐水解性等,已知有在聚醯胺樹脂中摻合了脂肪族碳二亞胺化合物而得之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1)。如此的聚醯胺樹脂組成物有耐水解性優異的特性,但有時柔軟性或耐衝撃性不足。
而作為阻隔性及強度、耐衝撃性或伸長度等機械特性優異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已知有一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聚醯胺樹脂組成物(A)及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碳二亞胺基的碳二亞胺化合物(B),且該聚醯胺樹脂組成物(A)係由二胺構成單元之70莫耳%以上來自間亞二甲苯二胺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之70莫耳%以上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之聚醯胺樹脂(a-1),與尼龍11及/或尼龍12(a-2)構成(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34340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33455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2揭示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將2種折射率不同之聚醯胺樹脂混摻,所以不論結晶化程度,有會發生白濁的情況,於要求有一定程度以上之透明性的用途,希望透明性更提高。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具有耐水解性及透明性且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優異之聚醯胺系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提供以下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及成形品。
<1>一種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摻合選自於碳二亞胺化合物及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之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聚醚聚醯胺(A1),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於下列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於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1+z1表示1~30,y1表示1~50,R1表示伸丙基)
<2>一種如<1>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對於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摻合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並進行熔融混練。
<3>一種成形品,包含如<1>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4>一種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摻合選自於碳二亞胺化合物及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 至少1種之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聚醚聚醯胺(A2),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於下列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於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R2表示伸丙基)。
<5>一種如<4>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摻合分子鏈延長劑(B) 0.01~15質量份並進行熔融混練。
<6>一種成形品,包含如<4>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具有耐水解性及透明性且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優異。又,熔融成形性、強靭性及耐熱性亦良好。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作為第一發明,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摻合選自於碳二亞胺化合物及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之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聚醚聚醯胺(A1),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於下列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於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1+z1表示1~30,y1表示1~50,R1表示伸丙基)
又,作為第二發明,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摻合選自於碳二亞胺化合物及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之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聚醚聚醯胺(A2),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於下列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於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R2表示伸丙基)。
<聚醚聚醯胺(A1)及(A2)>
聚醚聚醯胺(A1),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又,聚醚聚醯胺(A2),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上述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藉由使用該聚醚聚醯胺(A1)及(A2),可成為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優異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二胺構成單元)
構成聚醚聚醯胺(A1)之二胺構成單元,來自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 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又,構成聚醚聚醯胺(A2)之二胺構成單元,來自上述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
[聚醚二胺化合物(a1-1)]
構成聚醚聚醯胺(A1)之二胺構成單元,包含來自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之構成單元。上述通式(1)中之(x1+z1)為1~30,較佳為2~25,更佳為2~20,又更佳為2~15。又,y1為1~50,較佳為1~40,更佳為1~30,又更佳為1~20。x1、y1、z1之值大於上述範圍時,與熔融聚合之反應中途生成之由亞二甲苯二胺與二羧酸構成之寡聚物或聚合物之相溶性減低,聚合反應不易進行。
又,上述通式(1)中,R1均代表伸丙基。-OR1-表示之氧伸丙基之結構可為-OCH2CH2CH2-、-OCH(CH3)CH2-、-OCH2CH(CH3)-中之任一者。
聚醚二胺化合物(a1-1)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4~5000,更佳為250~4000,又更佳為300~3000、再更更佳為400~2000,更佳為500~1800。聚醚二胺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若為上述範圍內,可獲得展現柔軟性之聚合物。
[聚醚二胺化合物(a2-1)]
構成聚醚聚醯胺(A2)之二胺構成單元,包含來自上述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之構成單元。上述通式(2)中之(x2+z2)為1~60,較佳為2~40,更佳為2~30,又更佳為2~20。又,y2為1~50,較佳為1~40,更佳為1~30,又更佳為1~20。x2、y2、z2之值大於上述範圍時,與熔融聚合之反應中途生成之由亞二甲苯二胺與二羧酸構成之寡聚物或聚合物之相溶性減低,聚合反應不易進行。
又,上述通式(2)中,R2均代表伸丙基。-OR2-表示之氧伸丙基之結構可為-OCH2CH2CH2-、-OCH(CH3)CH2-、-OCH2CH(CH3)-中之任一者。
聚醚二胺化合物(a2-1)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80~5700,更佳為200~4000,又更佳為300~3000,再更佳為300~2000,更佳為300~1500。 聚醚二胺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上述範圍內,可獲得展現柔軟性及水分之吸放濕性之聚合物。
[亞二甲苯二胺(a-2)]
構成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二胺構成單元,包含來自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作為亞二甲苯二胺(a-2),宜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對亞二甲苯二胺或該等之混合物較佳,間亞二甲苯二胺、或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更佳。
亞二甲苯二胺(a-2)來自間亞二甲苯二胺時,獲得之聚醚聚醯胺成為柔軟性、結晶性、熔融成形性、成形加工性、強靭性優異者。
亞二甲苯二胺(a-2)來自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時,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柔軟性、結晶性、熔融成形性、成形加工性、強靭性優異,且呈現高耐熱性、高彈性係數。
作為亞二甲苯二胺(a-2),當使用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的情形,對亞二甲苯二胺相對於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總量之比例較佳為90莫耳%以下,更佳為1~80莫耳%,又更佳為5~70莫耳%。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比例若為上述範圍,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熔點不接近該聚醚聚醯胺之分解溫度,較理想。
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之比例,亦即亞二甲苯二胺(a-2)相對於構成二胺構成單元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與亞二甲苯二胺(a-2)之總量之比例較佳為50~99.8莫耳%,更佳為50~99.5莫耳%,又更佳為50~99莫耳%。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之比例若為上述範圍內,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熔融成形性優異,且強度、彈性係數等機械物性優良。
構成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二胺構成單元,如上述,係來自前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或前述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但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 也可含有來自其他二胺化合物之構成單元。
作為能構成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及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以外之二胺構成單元之二胺化合物,可列舉四亞甲基二胺、五亞甲基二胺、2-甲基戊烷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七亞甲基二胺、八亞甲基二胺、九亞甲基二胺、十亞甲基二胺、十二亞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3-二胺基環己烷、1,4-二胺基環己烷、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2,2-雙(4-胺基環己基)丙烷、雙(胺基甲基)十氫萘、雙(胺基甲基)三環癸烷等脂環族二胺;雙(4-胺基苯基)醚、對苯二胺、雙(胺基甲基)萘等有芳香環之二胺類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二羧酸構成單元)
構成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作為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可列舉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等,該等之中,從結晶性、高彈性之觀點,宜使用選自由己二酸及癸二酸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該等二羧酸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構成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二羧酸構成單元,如上述,係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但若為無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也可含有來自其他二羧酸之構成單元。
作為能構成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以外之二羧酸構成單元之二羧酸,可列舉草酸、丙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類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作為二羧酸成分,當使用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與間苯二甲酸之混合物的情形,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耐熱性及成形加工性提高。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與間苯二甲酸之莫耳比(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間苯二甲酸),宜為50/50~99/1,更理想為70/30~95/5。
(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物性)
聚醚聚醯胺(A1)及(A2),藉由將由亞二甲苯二胺(a-2)與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形成之高結晶性聚醯胺嵌段作為硬鏈段,並將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之聚醚嵌段作為軟鏈段,熔融成形性及成形加工性優異。且獲得之聚醚聚醯胺的強靭性、柔軟性、結晶性、耐熱性等優異。
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相對黏度,從成形性及與其他樹脂之熔融混合性之觀點,較佳為1.1~3.0之範圍,更佳為1.1~2.9之範圍,又更佳為1.1~2.8之範圍。該相對黏度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A1)之熔點,從耐熱性之觀點,較佳為170~270℃之範圍,更佳為175~270℃之範圍,又更佳為180~270℃之範圍。又,聚醚聚醯胺(A2)之熔點,從耐熱性之觀點,較佳為170~270℃之範圍,更佳為175~270℃之範圍,又更佳為180~270℃,又更佳為180~260℃之範圍。該熔點係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A1)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從柔軟性之觀點,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100%以上,又更佳為200%以上,又再更佳為250%以上,更佳為300%以上。又,聚醚聚醯胺(A2)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從柔軟性之觀點,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又更佳為250%以上,又再更佳為300%以上。
聚醚聚醯胺(A1)之拉伸彈性係數(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從柔軟性及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200MPa以上,更佳為300MPa以上,又更佳為400MPa以上,又再更佳為500MPa以上,更佳為1000MPa以上。又,聚醚聚醯胺(A2)之拉伸彈性係數(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從柔軟性及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100MPa以上,更佳為200MPa以上,又更佳為300MPa以上,再更佳為400MPa以上,較佳為500MPa以上。
(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製造)
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製造不特別限定,可依任意方法、聚合條件實施。
例如:將由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或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與二羧酸成分(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構成之鹽於水存在下於加壓狀態升溫,邊去除加入之水及縮合水邊以熔融狀態聚合之方法,可製造聚醚聚醯胺(A1)及(A2)。
又,也可利用將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或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直接加到熔融狀態之二羧酸成分(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並於常壓下進行縮聚方法製造聚醚聚醯胺(A1)及(A2)。於此情形,為了保持反應系為均勻液狀狀態,將二胺成分對於二羧酸成分連續添加,並於此期間,將反應系升溫以不使反應溫度低於生成之寡醯胺及聚醯胺之熔點,同時進行縮聚。
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或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與二羧酸成分(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之莫耳比(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較佳為0.9~1.1之範圍,更佳為0.93~1.07之範圍,又更佳為0.95~1.05之範圍,又再更佳為0.97~1.02之範圍。莫耳比若為上述範圍內,高分子量化容易進行。
聚合溫度較佳為150~300℃,更佳為160~280℃,又更佳為170~270℃。聚合溫度若為上述溫度範圍內,聚合反應快速進行。又,單體或聚合途中不易發生寡聚物、聚合物等的熱分解,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性狀良好。
聚合時間從滴加二胺成分開始起通常1~5小時。藉由使聚合時間在上述範圍內,能充分提高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分子量,且能抑制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著色。
又,作為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製造方法,可實施將二胺成分中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與二羧酸成分一起預先加到反應槽內並加熱成熔融混合物[步驟(1)]、於獲得之熔融混合物中添加前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以外之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成分[步驟(2)]。
於此情形,亦為了保持反應系為均勻液狀狀態,將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以外之二胺成分對於熔融混合物連續添加,並於此期間,將反應系升溫以不使反應溫度低於生成之寡醯胺及聚醯胺之熔點,同時進行縮聚。
在此,係針對上述[步驟(1)]及[步驟(2)]說明,但該說明中有時將聚醚聚醯胺(A1)及(A2)稱為「聚醚聚醯胺(A)」,且有時將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稱為「聚醚二胺化合物(a-1)」。
[步驟(1)]
步驟(1),係將前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前述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予以混合並加熱成熔融混合物之步驟。
藉由經過步驟(1),獲得之聚醚聚醯胺的臭氣及著色少,能成為拉伸斷裂伸長率更優異之樹脂。理由據推測係:藉由經過步驟(1),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均勻地熔融混合,所以於聚醚聚醯胺之合成過程,會在反應容器內之溫度到達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分解進行之溫度前,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進行(聚)縮合而安定化。亦即,原因據認為係:藉由經過步驟(1),能防止聚醚二胺化合物(a-1)於聚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過程因為熱履歷等而劣化,而可以良好效率納入聚醚聚醯胺樹脂中,結果不易生成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分解物。
聚醚二胺化合物(a-1)在反應系內的安定化程度,可藉由求取納入率來評價。納入率也依存於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種類,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直鏈碳數愈增加,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納入率愈高,但藉由經過步驟(1),此納入率更高。
上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納入率可依以下方法求得。
(1)將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0.2g溶於2ml的六氟異丙醇(HFIP)。
(2)將(1)獲得之溶液滴加到100ml甲醇,並進行再沉澱。
(3)將(2)獲得之再沉澱物以孔目10μm之濾膜過濾。
(4)將(3)獲得之濾器上之殘渣溶於重HFIP(Sigma Aldrich公司製),以1H-NMR(Bruker Biospin公司製AV400M)分析,計算濾器上之殘渣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亞二甲苯二胺(a-2)的共聚合率(a)。共聚合率之計算,係從來自亞二甲苯二胺(a-2)之光譜峰部面積與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光譜峰部面積之比例算出。
(5)從次式計算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納入率。
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納入率=a/b×100(%)
a:於(4)算出之濾器上之殘渣之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構成單元相對於全部二胺構成單元之共聚合率
b:從聚合時之進料量算出之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構成單元相對於全部二胺構成單元之共聚合率
首先,於步驟(1),預先在反應容器內中加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並將熔融狀態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混合。
為了使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成為熔融狀態,可:(i)將固體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液體或固體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加到反應容器,之後加熱到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以上使其熔融,(ii)於已加入液體或固體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反應容器內中加入已熔融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iii)於已加入熔融狀態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反應容器內,加入液體或固體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iv)將熔融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預混合而得之混合物加到反應容器內。
上述(i)~(iv)中,當對於反應容器內加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或α,ω- 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時,也可使其溶解或分散於適當溶劑中。此時的溶劑可列舉水等。
又,從製造著色少之聚醚聚醯胺之觀點,宜為在反應容器中加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時,將反應容器內以鈍性氣體充分取代較佳。
上述(i)的情形,宜於使其熔融前以鈍性氣體取代較佳,上述(ii)或(iii)的情形,宜於將熔融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加入前將反應容器內以鈍性氣體取代較佳,上述(iv)的情形,宜於加入上述混合物前將反應容器內以鈍性氣體取代較佳。
其次於步驟(1),將上述已混合之熔融狀態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混合物加熱。
將上述混合物加熱時之加熱溫度,宜為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以上較佳,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熔點+40℃之範圍更佳,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熔點+30℃之範圍又更理想。
又,步驟(1)結束之時點之加熱溫度,宜為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熔點+50℃較佳。若該溫度為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以上,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混合狀態均勻,能充分展現本發明之效果。又,若該溫度為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50℃以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熱分解無進行之虞。
又,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點可使用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等測定。
步驟(1)中,加熱時間通常約15~120分鐘。藉由設定加熱時間為上述範圍內,能使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混合狀態充分均勻,無熱分解進行之虞。
步驟(1)中,如上述,可獲得熔融狀態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 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均勻混合的熔融混合物。另一方面,步驟(1)中,加入的所有聚醚二胺化合物(a-1)當中的胺基30~100莫耳%若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聚)縮合並形成寡聚物或聚合物,則為理想。由此,步驟(1)獲得之上述熔融混合物,有時會更含有熔融之上述寡聚物及聚合物。
步驟(1)中,上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聚)縮合程度,取決於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組合、其混合比、混合時反應容器之溫度、混合時間而異,宜於添加聚醚二胺化合物(a-1)以外之二胺成分之步驟(2)前,加入的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中之胺基30莫耳%以上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已(聚)縮合較佳,更佳為加入之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中之胺基50莫耳%以上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已(聚)縮合更佳,又更佳為加入之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中之胺基70%以上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已(聚)縮合。
該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之胺基之反應率可依下式算出。
胺基之反應率=(1-[NH2,步驟(1)]/[NH2,a-1])×100
[NH2,a-1]:加入之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未反應時算出之胺基末端基濃度
[NH2,步驟(1)]:步驟(1)之混合物之胺基末端基濃度
又,步驟(1)中,當對於反應容器內加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α,ω-直鏈脂肪族羧酸化合物時,也可添加後述含磷原子之化合物及鹼金屬化合物。
[步驟(2)]
步驟(2),係對於步驟(1)獲得之熔融混合物添加前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以外之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成分(以下有時簡稱為「亞二甲苯二胺(a-2)等」)之步驟。
步驟(2)中,添加亞二甲苯二胺(a-2)等時,反應容器內之溫度宜為生成之聚醚醯胺寡聚物之熔點以上~熔點+30℃之溫度較佳。添加亞二甲苯二胺(a-2)等時之反應容器內之溫度若為由聚醚二胺化合物(a-1)與α,ω-直鏈脂肪 族二羧酸化合物之熔融混合物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構成之聚醚醯胺寡聚物之熔點以上~熔點+30℃之溫度,則可消除反應混合物在反應容器內固化的可能性,反應混合物劣化之可能性減少,較為理想。
上述添加方法無特殊限制,宜控制反應容器內之溫度為上述溫度範圍內的狀態,連續滴加亞二甲苯二胺(a-2)等較佳,更佳為隨亞二甲苯二胺(a-2)等之滴加量增加而使反應容器內之溫度連續升溫更佳。
又,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成分全部量添加完成之時點之反應容器內之溫度,宜成為製造之聚醚聚醯胺之熔點~熔點+30℃較佳。在亞二甲苯二胺(a-2)等添加完成之時點之反應容器內之溫度若為獲得之聚醚醯胺樹脂(A)之熔點以上~熔點+30℃之溫度,則可消除反應混合物在反應容器內固化的可能性,反應混合物劣化之可能性減少,較為理想。
又,在此,聚醚醯胺寡聚物、或聚醚聚醯胺之熔點,可針對預先將聚醚二胺化合物(a-1)、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羧酸化合物以既定莫耳比混合,於氮氣流下以混合物會熔融之程度之加熱條件下至少進行約1小時熔融混合而得者,使用DSC等確認。
在此期間,宜將反應容器內以氮氣取代較佳。又,於此期間,宜將反應容器內以攪拌葉片混合,並使反應容器內成為均勻流動狀態較佳。
亞二甲苯二胺(a-2)等之添加速度,係考量醯胺化反應之生成熱、縮合生成水之餾去所消耗之熱量、從熱媒通過反應容器壁而對於反應混合物供給之熱量、將縮合生成水與原料化合物分離之部分之結構等來選擇以保持反應系為均勻的熔融狀態。
亞二甲苯二胺(a-2)等之添加花費的時間,取決於反應容器之規模而變化,通常為0.5~5小時之範圍內,更佳為1~3小時之範圍。若為此範圍內,能抑制於反應容器內生成之聚醚醯胺寡聚物及聚醚聚醯胺(A)固化,且能抑制由於反應系之熱履歷導致的著色。
亞二甲苯二胺(a-2)等添加之期間,隨反應進行而生成之縮合水係餾出到反應系外。又,飛散的二胺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等原料會與縮合水分離而返回反應容器,其量係可控制,例如可藉由控制回流塔之溫度為最適 範圍、或控制填充塔之填充物,所謂拉西環(Raschig ring)或勒辛陶圈(Lessing ring)、鞍座等為適當形狀、填充量,可進行掌控。原料與縮合水之分離宜使用分凝器,宜將縮合水通過全凝器餾出較佳。
上述步驟(2)中,反應容器內部之壓力為0.1~0.6MPa較佳,0.15~0.5MPa更佳。藉由使反應容器內部之壓力為0.1MPa以上,能夠抑制未反應之亞二甲苯二胺(a-2)等及二羧酸化合物隨縮合水一起往系外飛散。為了防止未反應之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羧酸化合物往系外飛散,可藉由提高反應容器內部之壓力以抑制,以0.6MPa以下之壓力即能充分抑制。若反應容器內之壓力高於0.6MPa,縮合水之沸點升高,會有須要以分凝器流通高溫熱媒之虞等,須要耗費更多能量在將縮合水餾出到反應系外,並不理想。
加壓時,可利用氮氣等鈍性氣體,也可利用反應中生成之縮合水之蒸氣。加壓時,係於亞二甲苯二胺(a-2)等添加結束後進行減壓直到成為常壓。
[步驟(3)]
可於步驟(2)結束後將縮聚反應結束,也可進行以常壓或負壓繼續一段時間縮聚反應之步驟(3)。
於負壓下進一步繼續縮聚反應的情形,宜將反應系之壓力最終減壓到0.08MPa以下較佳。亞二甲苯二胺(a-2)等添加結束起至減壓開始為止之時間無特殊限制,宜於添加結束後30分鐘以內開始減壓較佳。減壓速度係選擇於減壓中未反應之亞二甲苯二胺(a-2)等不會隨水一起餾出到系外之速度,例如從0.1~1MPa/小時之範圍選擇。為了減慢減壓速度,不僅會增加製造須耗費的時間,減壓也要耗費時間,有時會導致獲得之聚醚聚醯胺樹脂(A)熱劣化,並不理想。
步驟(3)中反應容器之溫度,宜為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不固化之溫度,亦即,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之熔點~熔點+30℃之範圍較佳。又,在此,聚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可使用DSC等確認。
步驟(3)中之縮聚反應時間通常為120分鐘以下。藉由使聚合時間為上述範圍內,能充分提高聚醚聚醯胺(A)之分子量,能進一步抑制聚合物著色。
縮聚反應結束後,從反應容器取出聚醚聚醯胺(A)之方法不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手法,但從生產性及之後之操作性之觀點,宜採用通過加溫到聚醚聚醯胺(A)之熔點~熔點+50℃之溫度之拉絲模,邊以股線(strand)的形式抽取邊以水槽將熔融樹脂之股線冷卻後,以造粒機切割而獲得丸粒之方法,或所謂熱切、水中切割等為較佳。此時,為了使聚醚聚醯胺(A)從拉絲模之吐出速度高速化、安定化等,也可將反應容器內加壓。加壓的情形,為了抑制聚醚聚醯胺(A)劣化,宜使用鈍性氣體較佳。
聚醚聚醯胺(A1)及(A2),宜利用添加含磷原子之化合物而熔融縮聚(熔融聚合)之方法製造較佳。熔融縮聚法宜為於在常壓使其熔融之二羧酸成分中滴加二胺成分,並邊去除縮合水邊以熔融狀態聚合之方法為較佳。
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縮聚系內,在不妨礙其特性之範圍內,可添加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作為能添加之含磷原子之化合物,可列舉二甲基次膦酸、苯基甲基次膦酸、次亞磷酸、次亞磷酸鈉、次亞磷酸鉀、次亞磷酸鋰、次亞磷酸乙酯、苯基亞膦酸、苯基亞膦酸鈉、苯基亞膦酸鉀、苯基亞膦酸鋰、苯基亞膦酸乙酯、苯基膦酸、乙基膦酸、苯基膦酸鈉、苯基膦酸鉀、苯基膦酸鋰、苯基膦酸二乙酯、乙基膦酸鈉、乙基膦酸鉀、亞磷酸、亞磷酸氫鈉、亞磷酸鈉、亞磷酸三乙酯、亞磷酸三苯酯、焦亞磷酸等,該等之中,尤其次亞磷酸鈉、次亞磷酸鉀、次亞磷酸鋰等次亞磷酸金屬鹽促進醯胺化反應之效果高且著色防止效果也優良,較為理想,尤其次亞磷酸鈉為較佳。本發明能使用之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不限於該等化合物。添加到縮聚系內之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添加量,從良好外觀及成形加工性之觀點,以聚醚聚醯胺(A1)及(A2)中之磷原子濃度換算計,較佳為1~1000ppm,更佳為5~1000ppm,又更佳為10~1000ppm。
又,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縮聚系內,宜將含磷原子之化合物與鹼金屬化合物併用較佳。為了防止縮聚中之聚合物著色,必須要存在足量的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但視情況有時會有導致聚合物凝膠化之虞,所以為了調 整醯胺化反應速度也宜使鹼金屬化合物共存較佳。作為鹼金屬化合物,宜為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乙酸鹽為較佳。本發明可使用之鹼金屬化合物,可列舉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銣、氫氧化銫、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銣、乙酸銫等,但不限於該等化合物。於縮聚系內添加鹼金屬化合物的情形,宜使該化合物之莫耳數除以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莫耳數而得之值成為0.5~1較佳,更佳為0.55~0.95,又更佳為0.6~0.9。若為上述範圍內,有適當抑制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醯胺化反應促進的效果,可避免由於過度抑制反應造成縮聚反應速度下降且聚合物之熱履歷增加而導致聚合物之凝膠化增大。
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硫原子濃度,較佳為1~200ppm,更佳為10~150ppm,又更佳為20~100ppm。若為上述範圍,不僅能抑制製造時聚醚聚醯胺之黃色度(YI值)增加,還能抑制聚醚聚醯胺進行熔融成形時之YI值增加,可使獲得之成形品之YI值為低。
再者,使用癸二酸作為二羧酸的情形,其硫原子濃度為1~500ppm較佳,更佳為1~200ppm,又更佳為10~150ppm,尤佳為20~100ppm。若為上述範圍,將聚醚聚醯胺聚合時及將聚醚聚醯胺熔融成形時之YI值增加可獲抑制,獲得之成形品之YI值可為低。
同樣地,使用癸二酸作為二羧酸的情形,其鈉原子濃度為1~500ppm較佳,更佳為10~300ppm,又更佳為20~200ppm。若為上述範圍,合成聚醚聚醯胺時之反應性良好,易控制為適當的分子量範圍,再者,為了調整前述醯胺化反應速度而摻合之鹼金屬化合物之使用量可減少。又,能抑制將聚醚聚醯胺熔融成形時黏度增加,能使成形性變得良好而且可抑制成形加工時發生焦化,故獲得之成形品之品質有變得良好的傾向。
如此的癸二酸宜為來自植物較佳。來自植物之癸二酸就雜質而言含有硫化合物或鈉化合物,所以將從來自植物之癸二酸而來的單元作為構成單元之聚醚聚醯胺,即使不添加抗氧化劑,YI值仍為低,又,獲得之成形品 之YI值亦為低。又,來自植物之癸二酸宜不將雜質過度精製而使用較佳。無須過度精製,所以成本方面有優勢。
來自植物時,癸二酸之純度,宜為99~100質量%,99.5~100質量%更佳,99.6~100質量%又更理想。若為此範圍,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品質良好,不會影響聚合,較為理想。
例如:癸二酸所含之其他二羧酸(1,10-十亞甲基二羧酸等)宜為0~1質量%,0~0.7質量%更佳,0~0.6質量%又更理想。若為此範圍,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品質良好,不影響聚合,較為理想。
又,癸二酸所含之單羧酸(辛酸、壬酸、十一酸等)宜為0~1質量%,0~0.5質量%更佳,0~0.4質量%又更理想。若為此範圍、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品質良好,不影響聚合,較理想。
癸二酸之色相(APHA)宜為100以下,75以下更佳,50以下又更佳。若為此範圍,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YI值低,故為良好。又,APHA可利用日本油化學會(Japan Oil Chemist’s Society)之基準油脂分析試驗法(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Fats,Oils and Related Materials)測定。
熔融縮聚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及(A2)係先取出將其丸粒化後進行乾燥再使用。又,為了使聚合度更提高,也可實施固相聚合。乾燥、固相聚合使用之加熱裝置,宜使用連續式加熱乾燥裝置或稱為滾筒式乾燥機、圓錐型乾燥機、旋轉式乾燥機等的旋轉滾筒式加熱裝置及稱為圓錐混合機(Nauta mixer)的內部配備旋轉葉片的圓錐型加熱裝置,但不限定於此等,可使用公知之方法、裝置。
<分子鏈延長劑(B)>
本發明使用之分子鏈延長劑(B),係選自碳二亞胺化合物及於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
若於前述聚醚聚醯胺(A1)或(A2)摻合分子鏈延長劑(B),於熔融混練 時,分子鏈延長劑(B)的一部分或全部與前述聚醚聚醯胺(A1)或(A2)反應,可獲得耐水解性、且高分子量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將聚醚聚醯胺(A1)及(A2)予以高分子量化時,須長時間進行熔融縮聚,於此時有時前述通式(1)或(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會發生熱劣化,藉由於聚醚聚醯胺(A1)或(A2)摻合既定量分子鏈延長劑(B)並加熱熔融,能以短時間之加熱熔融獲得高分子量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碳二亞胺化合物)
本發明作為分子鏈延長劑(B)使用之碳二亞胺化合物,係於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碳二亞胺基之化合物。
本發明可使用之碳二亞胺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脂肪族之碳二亞胺化合物。該等之中,從耐水解性效果展現的程度、擠製時之熔融混練性、及獲得之膜之透明性之觀點,宜使用脂肪族碳二亞胺化合物較佳,使用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碳二亞胺基之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更佳,使用由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製造之聚碳二亞胺又更佳。從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製造之聚碳二亞胺,可列舉日清紡控股(股)製「CARBODILITE LA-1」等。
包括在上述碳二亞胺化合物之分子內有1個碳二亞胺基之單碳二亞胺化合物,可列舉二環己基碳二亞胺、二異丙基碳二亞胺、二甲基碳二亞胺、二異丁基碳二亞胺、二辛基碳二亞胺、第三丁基異丙基碳二亞胺、二苯基碳二亞胺、二第三丁基碳二亞胺、二-β-萘基碳二亞胺等,該等之中,尤其從工業上易取得之點,較理想為二環己基碳二亞胺或二異丙基碳二亞胺。
上述碳二亞胺化合物所含之分子內有2個以上之碳二亞胺基之聚碳二亞胺化合物,可使用利用各種方法製造者,但基本上可使用依以往之聚碳二亞胺之製造方法製造者。例如:於碳二亞胺化觸媒存在下,將各種有機二異氰酸酯於約70℃以上之溫度,於鈍性溶劑中,或不使用溶劑,進行脫二氧化碳縮合反應以合成之方法等。
係上述聚碳二亞胺化合物之合成原料的有機二異氰酸酯,可使用例如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等各種有機二異氰酸酯或該等之混合物。作為有機二異氰酸酯,具體而言可列舉1,5-萘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1,4-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4-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2,6-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亞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四甲基亞二甲苯二異氰酸酯、2,6-二異丙基苯基異氰酸酯、1,3,5-三異丙基苯-2,4-二異氰酸酯等。該等之中,從獲得之聚碳二亞胺擠製時之熔融混練性之觀點,宜為脂肪族二異氰酸酯,更佳為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為了將上述聚碳二亞胺化合物之末端封閉並控制其聚合度,可使用單異氰酸酯等封端劑。單異氰酸酯,例如:異氰酸苯酯、異氰酸甲苯酯、異氰酸二甲基苯酯、異氰酸環己酯、異氰酸丁酯、異氰酸萘酯等。
又,封端劑不限於上述單異氰酸酯,只要是能與異氰酸酯反應之活性氫化合物即可。作為如此之活性氫化合物,脂肪族、芳香族之化合物當中可列舉帶有-OH基之甲醇、乙醇、苯酚、環己醇、N-甲基乙醇胺、聚乙二醇單甲醚、聚丙二醇單甲醚、二乙胺、二環己胺等2級胺、丁胺、環己胺等1級胺、琥珀酸、苯甲酸、環己烷羧酸等羧酸、乙基硫醇、烯丙基硫醇、硫苯酚等硫醇類或有環氧基之化合物等。
碳二亞胺化觸媒,可使用例如:1-苯基-2-環磷烯-1-氧化物(1-phenyl-2-phospholene-1-oxide)、3-甲基-1-苯基-2-環磷烯-1-氧化物、1-乙基-2-環磷烯-1-氧化物、3-甲基-2-環磷烯-1-氧化物及該等3-環磷烯異構物等氧化物環磷烯等、鈦酸四丁酯等金屬觸媒等,該等之中,從反應性方面,宜為3-甲基-1-苯基-2-環磷烯-1-氧化物。
本發明使用之碳二亞胺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從對於聚醚聚 醯胺(A1)及(A2)之分散性之觀點,較佳為100~40,000之範圍,更佳為100~30,000之範圍。數量平均分子量(Mn)若為40,000以下,對於聚醚聚醯胺(A1)及(A2)之分散性良好,能充分獲得本發明之效果。
(於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
本發明中,可作為分子鏈延長劑(B)使用之於分子內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以下也簡單稱為「含環氧基之化合物」),只要是有2個以上的環氧基的化合物即可,不特別限制,可使用單體、寡聚物、聚合物中之任一者。
含環氧基之化合物為聚合物的情形,從耐水解性更優異、組成物不易凝膠化、操作性優異之觀點,其重量平均分子量宜為2,000~1,000,000,3,000~500,000更佳,4,000~250,000又更佳。
上述含環氧基之化合物,例如: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含環氧基之聚苯乙烯、環氧化植物油、聚環氧丙醚等。
其中,從耐水解性更優異、組成物不易凝膠化之觀點,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環氧丙醚為較佳。又,從耐久性更優異、組成物不易凝膠化之觀點,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更理想。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尤其於常溫為固體者為較佳。
針對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說明如下。作為分子鏈延長劑(B)之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只要是主鏈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且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的環氧基的聚合物即可,不特別限制。又,本發明中,(甲基)丙烯酸基係代表丙烯酸基及甲基丙烯酸基當中的一者或兩者。
作為主鏈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為均聚物及共聚物中任一者。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等。
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當中,從耐水解性更優異、組成物不 易凝膠化、操作性優異之觀點,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
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從耐水解性更優良、組成物不易凝膠化、操作性優異之觀點,宜為3,000~300,000較佳,4,000~250,000更佳。
以下針對聚環氧丙醚說明。作為本發明使用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的聚環氧丙醚,只要是分子內有2個以上之環氧丙氧基之化合物即可,不特別限制。
聚環氧丙醚,例如:甘油.表氯醇-0~1莫耳加成物之聚環氧丙醚、乙二醇-表氯醇-0~2莫耳加成物之聚環氧丙醚、聚乙二醇-二環氧丙醚、新戊二醇-二環氧丙醚、三羥甲基丙烷-聚環氧丙醚等。
本發明使用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之環氧當量,從耐水解性更優異、組成物不易凝膠化之觀點,宜為170~3300g/當量,200~2000g/當量更佳。
本發明使用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可使用市售品。
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市售品,例如:Joncryl ADR-4368(丙烯酸系聚合物、粉體、重量平均分子量6,800、環氧當量285g/當量、BASF公司製)、MARPROOF G-0150M(丙烯酸系聚合物、粉體、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10,000、環氧當量310g/當量、日油(股)製)、MARPROOF G-2050M(丙烯酸系聚合物、粉體、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00~250,000、環氧當量340g/當量、日油(股)製)。
含環氧基之聚苯乙烯之市售品,例如:MARPROOF G-1010S(苯乙烯系聚合物、粉體、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0、環氧當量1,700g/當量、日油(股)製)。
環氧化植物油之市售品,例如:環氧化大豆油NEWSIZER 510R(日油(股)製)等。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中,分子鏈延長劑(B)可各自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分子鏈延長劑(B)之摻合量,從耐水解性更優良、組成物不易凝膠化之觀點,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100質量份宜為0.01~15質量份較理想,0.1~10質量份更好,0.4~4質量份又更好。
上述摻合量若為0.01質量份以上,能充分發揮耐水解性之改善效果,藉由使摻合量為15質量份以下,可避免製造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時發生急劇增黏。
<其他成分>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纖維中,在不妨礙其特性之範圍內,可視需要摻合消光劑、紫外線吸收劑、成核劑、塑化劑、阻燃劑、抗靜電劑、著色防止劑、凝膠化防止劑等添加劑。
又,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中,在不妨礙其特性之範圍,視需要也可摻合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聚烯烴樹脂等熱塑性樹脂。
作為聚醯胺樹脂,可使用聚己醯胺(尼龍6)、聚十一烷醯胺(尼龍11)、聚十二烷醯胺(尼龍12)、聚四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46)、聚六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66)、聚六亞甲基壬二醯胺(尼龍69)、聚六亞甲基癸二醯胺(尼龍610)、聚十一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116)、聚六亞甲基十二醯胺(尼龍612)、聚六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尼龍6T(T代表對苯二甲酸成分單元。以下相同))、聚六亞甲基間苯二甲醯胺(尼龍6I(I代表間苯二甲酸成分單元。以下相同))、聚六亞甲基對苯二甲間苯二甲醯胺(尼龍6TI)、聚七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尼龍9T)、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尼龍MXD6(MXD代表間亞二甲苯二胺成分單元。以下相同))、聚間亞二甲苯癸二醯胺(尼龍MXD10)、聚對亞二甲苯癸二醯胺(尼龍PXD10(PXD代表對亞二甲苯二胺成分單元))、將1,3-或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與己二酸縮聚而獲得之聚醯胺樹脂(尼龍1,3-/1,4-BAC6(BAC代表雙(胺基甲基)環己烷成分單元))及該等之共聚合醯胺等。
作為聚酯樹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1,4-環己烷二亞甲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2,6-萘二羧酸乙二醇酯樹脂、聚2,6-萘二羧乙二醇酸酯-對苯二甲酸酯共聚合樹脂、聚對苯二甲酸酯-4,4’-聯苯二羧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聚萘二羧酸2,6-丁二醇酯樹脂等。更理想的聚酯樹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及聚2,6-萘二羧酸乙二醇酯樹脂。
作為聚烯烴樹脂,可列舉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聚乙烯;丙烯均聚物、丙烯與乙烯或α-烯烴之無規或嵌段共聚物等聚丙烯;該等2種以上之混合物等。聚乙烯多為乙烯與α-烯烴之共聚物。又,聚烯烴樹脂含有以少量丙烯酸、馬來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富馬酸、衣康酸等含羧基單體改性而得之改性聚烯烴樹脂。改性通常係利用共聚合或接枝改性進行。
藉由將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利用於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聚烯烴樹脂等熱塑性樹脂之至少部分,利用射出成形、擠製成形、吹塑成形等成形方法,可獲得強靭性、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優異之成形體。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物性]
以下物性之說明中,「聚醚聚醯胺組成物」無特別指明時,代表包括聚醚聚醯胺(A1)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及包括聚醚聚醯胺(A2)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相對黏度,從成形性及與其他樹脂之熔融混合性之觀點,1.1~3.5之範圍,更佳為1.1~3.3之範圍,又更佳為1.1~3.0之範圍。該相對黏度係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熔點,從耐熱性之觀點,較佳為170~270℃之範圍,更佳為175~270℃之範圍,又更佳為180~270℃之範圍。該熔點係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從成形性及與其他樹脂之熔融混合性之觀點,較佳為8,000~200,000之範圍,更佳為9,000~150,000之範圍,又更佳為10,000~100,000之範圍。該數量平均分子量(Mn)係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霧度(Haze)值,從透明性及外觀性之觀點,當製成厚度100μm之膜時,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30%以下,又更佳為10%以下。又,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YI值,從透明性及外觀性之觀點,製成厚度100μm之膜時,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上述霧度(Haze)值及YI值,可使用依據JIS K7105之方法,具體而言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從柔軟性之觀點,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又更佳為250%以上,更佳為300%以上。該拉伸斷裂伸長率,具體而言,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拉伸彈性係數(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從柔軟性及機械強度之觀點,為含有聚醚聚醯胺(A1)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情形,較佳為100MPa以上,更佳為200MPa以上,又更佳為300MPa以上,又更佳為500MPa以上。又,係含有聚醚聚醯胺(A2)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情形,較佳為50MPa以上,更佳為100MPa以上,又更佳為200MPa以上,再更佳為300MPa以上,更佳為500MPa以上。該拉伸彈性係數具體而言係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依下式算得之經過耐水解性試驗600小 時後之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於係含有聚醚聚醯胺(A1)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情形,較佳為65%以上,更佳為68%以上,又更佳為70%以上,再更佳為73%以上。又,係含有聚醚聚醯胺(A2)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情形,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又更佳為65%以上,再更佳為68%以上。
經過耐水解性試驗600小時後之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耐水解性試驗600小時経過後之膜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於100℃之蒸餾水中進行72小時狀態調整後之膜之拉伸斷裂伸長率(%)]×100
在此,於100℃之蒸餾水中進行72小時狀態調整後之膜之拉伸斷裂伸長率、及經過膜之耐水解性試驗600小時後之拉伸斷裂伸長率,係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製造]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宜對於前述聚醚聚醯胺(A1)或(A2)100質量份摻合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及視需要之其他成分並進行熔融混練以製造較佳。分子鏈延長劑(B)之摻合方法不特別限定,可列舉於反應槽內對於熔融狀態之聚醚聚醯胺(A1)或(A2)添加分子鏈延長劑(B)等之方法、或將分子鏈延長劑(B)等對於聚醚聚醯胺(A1)或(A2)進行乾式混摻並以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練之方法等。
針對將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予以熔融混練之方法,可列舉使用單軸或雙軸擠製機等通常使用之各種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練之方法等,但其中,從生產性、泛用性等觀點,宜為使用雙軸擠製機之方法較佳。此時,熔融混練溫度設定為聚醚聚醯胺(A1)或(A2)之熔點以上、比熔點高80℃之溫度以下之範圍較佳,設定為比該(A1)或(A2)成分之熔點高10℃之溫度以上、比該熔點高60℃之溫度以下之範圍更佳。藉由設定熔融混練溫度為聚醚聚醯胺(A1)或(A2)之熔點以上,能抑制該(A1)或(A2)成分之固化,藉由設定為比熔點高80℃之溫度以下,能抑制該(A1)或(A2)成分之熱劣化。
於熔融混練之滯留時間調整為1~10分鐘之範圍較佳,調整為2~7分鐘之範圍更佳。藉由設定滯留時間為1分鐘以上,聚醚聚醯胺(A1)或(A2)與分子鏈延長劑(B)之分散充分,藉由設定滯留時間為10分鐘以下,能抑制聚醚 聚醯胺(A1)及(A2)之熱劣化。
雙軸擠製機之螺桿至少1處以上有逆紋螺桿元件部分及/或捏合碟部分,且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有一部分滯留於該部分之狀態進行熔融混練較佳。
也可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直接擠製成形製成膜等成形品,也可先製成丸粒後,再重新進行擠製成型、射出成型等而製成各種成形品。
[成形品]
本發明之成形品包含前述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可藉由將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利用以往公知之成形方法成形為各種形態而得。成形法,例如:射出成形、吹塑成形、擠製成形、壓縮成形、真空成形、壓製成形、直接吹塑成形、旋轉成形、三明治成形及二色成形等成形法。
包含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成形品,兼具優良之耐水解性及透明性,而且有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適於作為汽車零件、電機零件、電子零件等。尤其,含有聚醚聚醯胺組成物而成之成形品,以製成軟管、管或金屬被覆材為較佳。
【實施例】
以下依實施例對於本發明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等。又,本實施例中之各種測定係依以下方法實施。
1)相對黏度(ηr)
精稱試樣0.2g,於20~30℃攪拌溶解於96%硫酸20ml。完全溶解後迅速地取溶液5ml至Cannon-Fenske型黏度計,於25℃的恆溫槽中放置10分鐘後,測定掉落時間(t)。又,也同樣測定96%硫酸本身的掉落時間(t0)。從t及t0依下式計算相對黏度。
相對黏度=t/t0
2)數量平均分子量(Mn)
首先,使試樣分別溶於苯酚/乙醇混合溶劑、及苯甲醇溶劑,以鹽酸及 氫氧化鈉水溶液之中和滴定求取羧基末端基濃度與胺基末端基濃度。數量平均分子量,係從胺基末端基濃度及羧基末端基濃度之定量值依次式求取。
數量平均分子量=2×1,000,000/([NH2]+[COOH])
[NH2]:胺基末端基濃度(μeq/g)
[COOH]:羧基末端基濃度(μeq/g)
3)差示掃描熱量測定(玻璃轉移溫度、結晶化溫度及熔點)
差示掃描熱量之測定係依JIS K7121、K7122進行。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島津製作所(股)製、商品名:DSC-60),將各試樣放入DSC測定盤,於氮氣環境下以升溫速度10℃/分升溫至300℃,並於進行急速冷卻的前處理後實施測定。測定條件為以升溫速度10℃/分,於300℃保持5分鐘後,以降溫速度-5℃/分降溫至100℃,進行測定,求取玻璃轉移溫度Tg、結晶化溫度Tch及熔點Tm。
4)光學物性評價(霧度(Haze)、YI)
霧度(Haze)及YI之測定依JIS K7105進行。將製作之厚度約100μm之膜切出50mm×50mm,作為試驗片。測定裝置使用霧度價測定裝置(日本電色工業(股)製、型式:COH-300A)。
5)拉伸試驗(拉伸彈性係數、拉伸斷裂伸長率及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
(拉伸彈性係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之測定)
拉伸彈性係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之測定依JIS K7161實施。將製作的厚度約100μm之膜,切成10mm×100mm,作為試驗片。使用拉伸試驗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股)製、Strograph)以測定溫度23℃、濕度50%RH、夾頭間距離50mm、拉伸速度50mm/分之條件實施拉伸試驗,求取拉伸彈性係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
(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之測定<耐水解性試驗>)
將製作之厚度約100μm之膜於100℃之蒸餾水中實施72小時狀態調整。然後,將已實施狀態調整之膜放入100℃之蒸餾水中,以此時間設定為 耐水解試驗之開始時間,針對狀態調整後之膜及開始耐水解性試驗後經過200,400及600小時之膜,依JIS K7127實施拉伸試驗,求取拉伸斷裂伸長率(%)。又,裝置使用拉伸試驗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股)製、Strograph),設定試驗片寬為10mm、夾頭間距離為50mm、拉伸速度為50mm/分,並設定測定溫度為23℃、測定濕度為50%RH,進行測定。將狀態調整後之膜以及開始耐水解性試驗後經過既定時間之膜之拉伸斷裂伸長率之比作為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依下式計算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此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愈高,代表耐水解性愈優異。
經過耐水解性試驗600小時後之拉伸斷裂伸長率保持率(%)=[耐水解性試驗開始後經過既定時間之膜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於100℃之蒸餾水中進行了72小時狀態調整後之膜之拉伸斷裂伸長率(%)]×100
6)硫原子濃度
將各例使用之癸二酸以壓製機成形為錠劑,實施螢光X射線分析(XRF)。使用螢光X射線分析裝置(理學(股)製、商品名:ZSX Primus),管球使用Rh管球(4kw)。分析窗用膜使用聚丙烯膜,於真空氣體環境下以照射區30mmφ實施EZ掃描。
實施例1-1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505.6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499g、乙酸鈉0.348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將二胺成分之滴加結束時之聚合溫度設定為240℃,於緩慢升溫至該溫度之狀態,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306.4g與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XTJ-542)250.0g之混合液,從開始滴加二胺成分起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29、[COOH]=110.8μeq/g、[NH2]=38.4μeq/g、Mn=14368、Tg=29.2℃、Tch=58.0℃、Tm=185.0℃。
然後,將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2質量份進行乾式摻混,以具備有由捏合碟構成之混練部之直徑28mm之螺桿、開放排氣口及T模的雙軸擠製機,以缸筒溫度240℃進行熔融混練,並從設定為溫度240℃之T模擠製成形為膜狀,以設定為溫度40℃之金屬輥冷卻,以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
使用獲得之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2
將實施例1-1中,間亞二甲苯二胺之量變更為272.4g、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XTJ-542)之量變更為500.0g,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20、[COOH]=112.7μeq/g、[NH2]=67.2μeq/g、Mn=11119、Tg=13.7℃、Tch=46.0℃、Tm=182.7℃。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3
將實施例1-1中,CARBODILITE LA-1之摻合量變更為10質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4
將實施例1-1中,間亞二甲苯二胺306.4g變更為間亞二甲苯二胺214.5g及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91.9g,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31、[COOH]=81.6μeq/g、[NH2]=69.0μeq/g、Mn=13283、Tg=12.9℃、Tch=69.5℃、Tm=204.5℃。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及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5
將實施例1-1中,間亞二甲苯二胺306.4g變更為間亞二甲苯二胺91.9g及對亞二甲苯二胺214.5g,並設定二胺成分滴加結束時之聚合溫度為27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29、[COOH]=64.6μeq/g、[NH2]=62.8μeq/g、Mn=15704、Tg=38.0℃、Tch=68.0℃、Tm=253.0℃。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及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並設定缸筒及T模之溫度為28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6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己二酸584.6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83g及乙酸鈉0.476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設定二胺成分滴加結束時之聚合溫度為260℃,邊緩慢升溫至該溫度,並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490.3g與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XTJ-542)400.00g之混合液,從開始滴加二胺成分起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38、[COOH]=110.17μeq/g、[NH2]=59.57μeq/g、Mn=11783、Tg=71.7℃、Tch=108.3℃、Tm=232.8℃。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及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並設定缸筒及T模之溫度為26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7
將實施例1-6中之間亞二甲苯二胺490.3g變更為間亞二甲苯二胺343.2g及對亞二甲苯二胺147.1g,並設定二胺成分滴加結束時之聚合溫度為27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6同樣進行,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36、[COOH]=64.8μeq/g、[NH2]=100.7μeq/g、Mn=12083、Tg=79.3℃、Tch =107.1℃、Tm=251.4℃。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及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8
將實施例1-6中之間亞二甲苯二胺490.3g變更為間亞二甲苯二胺294.2g及對亞二甲苯二胺196.1g,並設定二胺成分滴加結束時之聚合溫度為27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6同樣進行,獲得聚醚聚醯胺(A1)。ηr=1.36、[COOH]=84.5μeq/g、[NH2]=85.6μeq/g、Mn=11760、Tg=61.2℃、Tch=104.8℃、Tm=262.1℃。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1)100質量份及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並設定缸筒及T模之溫度為28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實施例1-9~1-13
將實施例1-1中之分子鏈延長劑之種類與量分別如表1所記載變更,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1。
比較例1-1
將尼龍-6(宇部興產(股)製、商品名:UBE尼龍1024B)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2質量份進行乾式摻混,以具備有由捏合碟構成之混練部之直徑28mm之螺桿、開放排氣口及T模的雙軸擠製機,於缸筒溫度240℃進行熔融混練,並從設定為溫度240℃之T模擠製成形為膜狀,以設定溫度為50℃之金屬輥冷卻,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
使用獲得之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2。
比較例1-2
未摻合分子鏈延長劑,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1同樣進行,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2。
比較例1-3
未摻合分子鏈延長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2。
比較例1-4
將實施例1-1中之CARBODILITE LA-1之摻合量變更為相對於聚醚聚醯胺100質量份為20質量份,除此以外與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嘗試獲得膜,但是黏度顯著增加,擠製性不良,未能製膜。結果如表2。
比較例1-5
將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三菱瓦斯化學(股)製、商品名:MX尼龍S6001、由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己二酸構成之聚醯胺樹脂)90質量份、尼龍-12(宇部興產(股)製、商品名:UBESTA 3030XA)10質量份、及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進行乾式摻混,於具備有由捏合碟構成之混練部的直徑28mm之螺桿、開放排氣口及T模的雙軸擠製機,於缸筒溫度240℃進行熔融混練,從溫度設為240℃之T模擠製成形為膜狀,並以溫度設定為40℃之金屬輥冷卻,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
使用獲得之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2。
又,表中之簡稱如下。
XTJ-542:美國HUNTSMAN公司製之聚醚二胺。依美國HUNTSMAN公司之型錄,前述通式(1)中之x1+z1約為6.0、y1為約9.0、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
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
脂肪族單碳二亞胺化合物(B2):東京化成工業(股)製、N,N’-二異丙基碳 二亞胺
芳香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3):Rhein Chemie製、商品名:Stabaxol P400
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B4):BASF公司製、商品名:Joncryl ADR-4368、重量平均分子量6,800、環氧當量285g/當量
由表1及表2之結果可知: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係有耐水解性及透明性且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亦優良的材料。
實施例2-1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687.65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12g及乙酸鈉0.4605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於緩慢升溫至260℃之狀態,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416.77g與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900)306.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2)。ηr=1.33、[COOH]=96.88μeq/g、[NH2]=37.00μeq/g、Mn=14939、Tg=22.2℃、Tch=43.0℃、Tm=182.8℃。
然後,將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2質量份進行乾式摻混,於具備有由捏合碟構成之混練部的直徑28mm之螺桿、開放排氣口及T模的雙軸擠製機,於缸筒溫度240℃進行熔融混練,從設定溫度為240℃之T模擠製成形為膜狀,並以溫度設定為40℃之金屬輥冷卻,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
使用獲得之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2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566.30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543g及乙酸鈉0.4557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於緩慢升溫至260℃之狀態,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305.09g與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900)504.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2)。ηr=1.24、[COOH]=141.80μeq/g、[NH2]=83.03μeq/g、Mn=8895、Tm=175.5℃。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3
將實施例2-1中之CARBODILITE LA-1之摻合量變更為10質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4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687.65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12g及乙酸鈉0.4605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於緩慢升溫至260℃之狀態,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291.74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125.03g(莫耳比(MXDA/PXDA=70/30))、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900)306.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2)。ηr=1.36、[COOH]=66.35μeq/g、[NH2]=74.13μeq/g、Mn=14237、Tg=16.9℃、Tch=52.9℃、Tm=201.9℃。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5
將實施例2-1中之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900)306.00g變更為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600)204.00g,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進行,獲得聚醚聚醯胺(A2)。ηr=1.36、[COOH]=102.39μeq/g、[NH2]=33.90μeq/g、Mn=14675、Tg=26.8℃、Tch=67.8℃、Tm=202.1℃。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 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6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己二酸584.60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13g及乙酸鈉0.4606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於緩慢升溫至260℃之狀態,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489.34g與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900)359.28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2)。ηr=1.35、[COOH]=73.24μeq/g、[NH2]=45.92μeq/g、Mn=16784、Tg=42.1℃、Tch=89.7℃、Tm=227.5℃。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7
於具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己二酸584.60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26g及乙酸鈉0.4616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其熔融。於緩慢升溫至260℃之狀態,於其中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343.22g與對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公司製)147.10g(莫耳比(MXDA/PXDA=70/30))、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ED-900)360.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2):ηr=1.34、[COOH]=75.95μeq/g、[NH2]=61.83μeq/g、Mn=14516、Tg=33.2℃、Tch=73.9℃、Tm=246.2℃。
使用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CARBODILITE LA-1 2質量份,並設定缸筒及T模之溫度為28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實施例2-8~2-12
將實施例2-1中之分子鏈延長劑之種類與量分別如表3所記載變更,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而獲得由聚醚聚醯胺組成物構成之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3。
比較例2-1
將尼龍-6(宇部興產(股)製、商品名:UBE尼龍1024B)100質量份與作為分子鏈延長劑之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2質量份進行乾式摻混,於具備有由捏合碟構成之混練部的直徑28mm之螺桿、開放排氣口及T模的雙軸擠製機,於缸筒溫度240℃進行熔融混練,從設定溫度為240℃之T模擠製成形為膜狀,並以溫度設定為50℃之金屬輥冷卻,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
使用獲得之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4。
比較例2-2
未摻合分子鏈延長劑,除此以外與比較例2-1同樣進行,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4。
比較例2-3
未摻合分子鏈延長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4。
比較例2-4
將分子鏈延長劑之摻合量變更為相對於聚醚聚醯胺100質量份為20質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進行,欲嘗試獲得膜,但黏度顯著增加,擠製性不良,未能製膜。結果如表4。
比較例2-5
將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三菱瓦斯化學(股)製、商品名:MX尼龍 S6001、由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己二酸構成之聚醯胺樹脂)90質量份、尼龍-12(宇部興產(股)製、商品名:UBESTA 3030XA)10質量份、作為碳二亞胺化合物之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2質量份進行乾式摻混,於具備有由捏合碟構成之混練部的直徑28mm之螺桿、開放排氣口及T模的雙軸擠製機,於缸筒溫度240℃進行熔融混練,從設定溫度為240℃之T模擠製成形為膜狀,並以溫度設定為40℃之金屬輥冷卻,獲得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膜。
使用獲得之膜實施前述評價。結果如表4。
又,表中之簡稱分別如下。
ED-900:美國HUNTSMAN公司製之聚醚二胺。依美國HUNTSMAN公司之型錄,式(2)中之x2+z2為約6.0、y2約12.5、數量平均分子量為900。
ED-600:美國HUNTSMAN公司製之聚醚二胺。依美國HUNTSMAN公司之型錄,式(2)中之x2+z2為約3.0、y2約9.0、數量平均分子量為600。
脂肪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1):日清紡控股(股)製、商品名:CARBODILITE LA-1
脂肪族單碳二亞胺化合物(B2):東京化成工業(股)製、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
芳香族聚碳二亞胺化合物(B3):Rhein Chemie製、商品名:Stabaxol P400
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B4):BASF公司製、商品名:Joncryl ADR-4368、重量平均分子量6,800、環氧當量285g/當量
【表3】
從表3及表4之結果,可知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具有耐水解性及透明性,且係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也優良之材料。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具有耐水解性及透明性且柔軟性、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特性也優良。又,熔融成形性、強靭性及耐熱性亦良好。 所以,本發明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適於用在各種工業零件、機械及電氣精密設備之齒輪及連接器、汽車之引擎附近的燃料管、連接器零件、滑動零件、皮帶、軟管、消音齒輪等電氣零件及電子零件、運動用品等。

Claims (14)

  1. 一種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係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1)或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摻合選自於碳二亞胺化合物及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之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聚醚聚醯胺(A1),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於下列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於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聚醚聚醯胺(A2),其二胺構成單元來自於下列通式(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且二羧酸構成單元來自於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1+z1表示1~30,y1表示1~50,R1表示伸丙基) (式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R2表示伸丙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亞二甲苯二胺(a-2)係間亞二甲苯二胺、對亞二甲苯二胺或該等之混合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亞二甲苯二胺(a-2)係間亞二甲苯二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亞二甲苯二胺(a-2)係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相對於間亞二甲苯二胺及對亞二甲苯二胺之總量,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比例為90莫耳%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係選自於己二酸及癸二酸中之至少1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於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之比例為50~99.8莫耳%。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分子鏈延長劑(B)係脂肪族碳二亞胺化合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分子鏈延長劑(B)係含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相對黏度為1.1~3.5。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聚醚聚醯胺組成物之熔點為170~27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於測定溫度23℃、濕度50%RH之拉伸斷裂伸長率為100%以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其中,相對於聚醚聚醯胺(A1)或聚醚聚醯胺(A2)100質量份,摻合分子鏈延長劑(B)0.01~15質量份並進行熔融混練。
  14. 一種成形品,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TW102129201A 2012-08-14 2013-08-14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TW2014147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745A JP5929623B2 (ja) 2012-08-14 2012-08-14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2012179744A JP5929622B2 (ja) 2012-08-14 2012-08-14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771A true TW201414771A (zh) 2014-04-16

Family

ID=5068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201A TW201414771A (zh) 2012-08-14 2013-08-14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12314B2 (zh)
EP (1) EP2886608B1 (zh)
KR (1) KR20150044884A (zh)
CN (1) CN104583321B (zh)
TW (1) TW201414771A (zh)
WO (1) WO20140276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73851B1 (fr) * 2017-11-17 2019-11-08 Arkema France Film imper-respirant souple et etirable a base de copolymere a blocs
FR3073848B1 (fr) * 2017-11-17 2020-11-13 Arkema France Copolymere a blocs presentant des resistances ameliorees a l'abrasion et a la dechirure
US20220033584A1 (en) * 2018-10-25 2022-02-03 Unitika Ltd. Flexible polyamide
CN109608622B (zh) * 2018-12-18 2021-03-02 江西高信前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离子型水性聚酰胺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590B (zh) * 2021-12-28 2022-12-02 无锡殷达尼龙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酰胺弹性体的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9948B2 (zh) * 1973-02-06 1980-05-29
JPS49110744A (zh) 1973-02-22 1974-10-22
JPS5432458B2 (zh) 1974-11-26 1979-10-15
US4218351A (en) * 1978-07-17 1980-08-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Impact resistant, thermoplastic polyamides
DE2932234C2 (de) 1979-08-09 1982-01-28 Chemische Werke Hüls AG, 4370 Mar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er(ester)amiden
JPS60158221A (ja) 1984-01-27 1985-08-19 Ube Ind Ltd ポリエ−テルアミドの製法
US5128441A (en) 1987-07-27 1992-07-07 Texaco Chemical Company Block polyamido condensation products
EP0313861A1 (en) 1987-10-29 1989-05-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mide-etheramide copolymer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JP2638093B2 (ja) * 1988-06-29 1997-08-0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2881908B2 (ja) 1990-02-15 1999-04-1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末端変性ポリエーテルアミド樹脂
JPH06335522A (ja) 1992-12-01 1994-12-06 Terumo Corp 血液適合性材料
US5744570A (en) 1995-08-17 1998-04-28 Akzo Nobel Nv Copolyether amide and water vapour permeable film made therefrom
US5906891A (en) 1995-12-26 1999-05-2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Oriented polyamide fib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3738794B2 (ja) 1995-12-26 2006-01-2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82793A (en) 1995-12-26 1999-03-1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Oriented polyamide fib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H1193320A (ja) 1997-09-24 1999-04-06 Asahi Chem Ind Co Ltd 屋根部材及び屋根の形成方法
DE69935561T2 (de) 1998-03-30 2007-07-19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Verwendung eines gegenstandes aus einer polyamidharz-zusammensetzung
JPH11315419A (ja) 1998-04-28 1999-11-16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延伸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64348B2 (en) 2001-11-27 2005-03-08 Ube Industries, Ltd. Polyetherpolyamide elastomer having low water absorption
JP4123475B2 (ja) 2001-11-27 2008-07-23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低吸水性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
JP2004010768A (ja) 2002-06-07 2004-01-15 Toray Ind Inc 高分子微粒子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吸放湿性樹脂
JP4193588B2 (ja) 2003-05-26 2008-12-10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系エラストマー
BRPI0506484A (pt) 2004-01-22 2007-02-06 Rhodia Chimie Sa processo de fabricação de superfìcies não tecidas
JP4700927B2 (ja) 2004-05-17 2011-06-15 ダイセル・エボニック株式会社 複合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92704B (zh) 2004-06-25 2013-04-11 Techno Polymer Co Ltd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4527461B2 (ja) * 2004-07-14 2010-08-18 ダイセル・エボニック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44211A1 (en) * 2004-11-22 2007-10-18 Phelan John C Crosslinkable poly(oxyalkylene)-containing polyamide prepolymers
DE202005021503U1 (de) 2005-02-19 2008-07-24 Evonik Degussa Gmbh Polymerpulver mit Blockpolyetheramid, Verwendung in einem formgebenden Verfahren und Formkörper, hergestellt aus diesem Polymerpulver
KR20090020609A (ko) 2006-06-16 2009-02-26 우베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테르 폴리아미드 엘라스토머
JP5007795B2 (ja) 2006-09-29 2012-08-22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吸放湿材料
EP2078735B1 (en) * 2006-10-26 2015-01-1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excellent in barrier property
JP5581567B2 (ja) 2006-10-26 2014-09-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バリア性に優れ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WO2009057805A1 (ja) 2007-10-31 2009-05-07 Ube Industries, Ltd.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KR100931151B1 (ko) 2007-12-13 2009-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폴리아미드 수지 조성물
EP2113380B1 (en) 2008-04-24 2014-09-10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High barrier laminated body
CN101965422B (zh) * 2008-05-15 2013-04-10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共聚聚醚聚酰胺树脂
JP5472116B2 (ja) * 2008-10-21 2014-04-16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及びポリアミド積層体
CN102959014B (zh) 2010-07-08 2014-08-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JP2011026762A (ja) 2010-11-08 2011-02-10 Kb Seiren Ltd 高収縮繊維
CA2822550A1 (en) 2010-12-27 2012-07-0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amide composition
KR101846525B1 (ko) 2011-02-14 2018-04-09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리에테르 폴리아미드 엘라스토머
KR101846520B1 (ko) 2011-02-14 2018-04-09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리에테르 폴리아미드 엘라스토머
EP2803688A4 (en) 2012-01-12 2015-08-0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OLYETHER POLYAMIDE ELASTOMER
WO2013133145A1 (ja) * 2012-03-06 2013-09-12 東洋紡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KR20150043305A (ko) 2012-08-14 2015-04-22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리에테르폴리아미드 조성물
JP5884676B2 (ja) 2012-08-14 2016-03-1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CN104508044A (zh) 2012-08-14 2015-04-0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醚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EP2886687A4 (en) 2012-08-14 2016-03-30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OLYETHERPOLYAMIDFASER
JP6007665B2 (ja) 2012-08-14 2016-10-1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吸放湿性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44884A (ko) 2015-04-27
CN104583321A (zh) 2015-04-29
US20150210852A1 (en) 2015-07-30
CN104583321B (zh) 2016-07-06
WO2014027651A1 (ja) 2014-02-20
US9512314B2 (en) 2016-12-06
EP2886608A4 (en) 2016-10-19
EP2886608A1 (en) 2015-06-24
EP2886608B1 (en)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0830B (zh) 聚醚聚醯胺纖維
TWI512007B (zh) 聚醚聚醯胺彈性體
TWI513764B (zh) 聚醯胺組成物及成形品
JP5842820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成形体
KR20180019553A (ko) 폴리아미드 수지 및 성형품
JP5884676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TW201414771A (zh)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JP5194573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14037470A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TW201414772A (zh) 聚醚聚醯胺組成物
JP5929622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5929623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EP2985316A1 (e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using same
TW201418325A (zh) 吸放濕性材料
JP6225693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TW202323436A (zh) 樹脂組成物以及成形品
WO2006077852A1 (ja) ポリアミド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ポリアミド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らからなるポリアミド成形体
JP2014218550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16204499A (ja) 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