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7192A - 隔熱櫃體 - Google Patents

隔熱櫃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7192A
TW201337192A TW101143850A TW101143850A TW201337192A TW 201337192 A TW201337192 A TW 201337192A TW 101143850 A TW101143850 A TW 101143850A TW 101143850 A TW101143850 A TW 101143850A TW 201337192 A TW201337192 A TW 2013371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wall portion
reinforcing plate
cabinet bod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3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4849B (zh
Inventor
Ikuo Ishibashi
Tomoyasu Saeki
Masanori Abe
Takashi Komab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37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8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 F25D23/063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formed by an assembly of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2Details of doors or covers not otherwise covered
    • F25D2323/024Door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隔熱櫃體具備櫃體本體及限制構件。櫃體本體於前表面形成有開口部,於內部具有通往開口部的收納室。限制構件設於構成櫃體本體的開口部周圍的壁部中的至少兩個壁部內,並限制該些兩個壁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隔熱櫃體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是有關於一種隔熱櫃體。
近年來,例如家庭用的冰箱正趨於大容量化。為了既抑制冰箱外形尺寸的增大又實現大容量化,須減薄隔熱櫃體的周壁的厚度。此時,隔熱櫃體必須既減薄周壁的厚度,又充分確保其隔熱性。因此,隔熱櫃體除使用發泡隔熱材外,還使用隔熱性高的真空隔熱面板(panel)等隔熱面板,來作為設於周壁的隔熱材。進而,亦有隔熱櫃體僅由真空隔熱面板來構成設於周壁的隔熱構件。
真空隔熱面板主要包含芯(core)材及阻氣(gas barrier)容器。芯材例如是將玻璃棉(glass wool)形成為氈(mat)狀者。阻氣容器是包含層壓薄膜(laminate film)的袋狀容器,所述層壓薄膜是鋁箔等具有阻氣性的層與合成樹脂的層。真空隔熱面板是將芯材收納至阻氣容器內,且在對阻氣容器內進行了真空排氣的狀態下對阻氣容器的開口進行密閉,從而將內部保持為真空減壓狀態而構成。真空隔熱面板薄且具有低導熱率即高隔熱性。隔熱櫃體藉由使用真空隔熱面板,既可減薄周壁的厚度,又可獲得高隔熱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72831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6-147744號公報
然而,若減薄周壁的厚度,則隔熱櫃體容易缺乏整體的剛性,此時會變得容易變形。圖22以極端的形態表示減薄了周壁1a的厚度的隔熱櫃體1的變形情況。圖22所示的隔熱櫃體1以自正面觀察向左側傾倒的方式發生變形。 而且,雖未圖示,但隔熱櫃體1有時亦會以向與圖22所示的方向相反的右側傾倒的方式發生變形。
此種隔熱櫃體1的變形例如考慮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主要原因是:於隔熱櫃體1,形成有通往內部的收納室3的開口部2。而且,第二主要原因是:隔熱櫃體1具有開閉開口部2的門4。圖22所示的兩扇門4設於隔熱櫃體1的前表面部,且各自外側的上下部由未圖示的鉸鏈(hinge)予以支撐。並且,門4以該鉸鏈為中心而轉動。
當隔熱櫃體1產生變形時,會產生冰箱的外觀變差或門4的操作性下降等問題,從而難以耐用。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減薄周壁的厚度亦可抑制變形的隔熱櫃體。
本實施形態的隔熱櫃體具備櫃體本體及限制構件。上述櫃體本體於前表面形成有開口部,於內部具有通往上述開口部的收納室。上述限制構件設於構成上述櫃體本體的上述開口部周圍的壁部中的至少兩個壁部內,並限制該些 兩個壁部的位置。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多個實施形態的隔熱櫃體。再者,於各實施形態中,對於實質上相同的構成部位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至圖17來說明第一實施形態。
圖9是示意性地表示隔熱櫃體10的櫃體本體11的圖。櫃體本體11如圖9所示,形成為於前表面具有開口部12的大致長方體的箱狀。櫃體本體11於內部具有收納室13。收納室13通往開口部12。櫃體本體11的周壁包含頂壁部11a、底壁部11b、左側壁部11c、右側壁部11d及後壁部11e。該些頂壁部11a、底壁部11b、左側壁部11c、右側壁部11d與後壁部11e被彼此分割。櫃體本體11是將該些頂壁部11a、底壁部11b、左側壁部11c、右側壁部11d及後壁部11e予以組合而構成。
頂壁部11a如圖11所示,是具有外殼14、內殼15、真空隔熱面板16及發泡隔熱材17而構成。真空隔熱面板16被設於外殼14與內殼15之間。發泡隔熱材17位於外殼14與內殼15之間的空間且被填充在真空隔熱面板16的周圍。底壁部11b亦是與頂壁部11a大致同樣地構成。即,底壁部11b是具有外殼18、內殼19、真空隔熱面板20及發泡隔熱材17而構成。真空隔熱面板20被設於外殼18與內殼19之間。發泡隔熱材17位於外殼14與內殼15 之間的空間且被填充在真空隔熱面板20的周圍。
與此相對,左側壁部11c如圖12所示,具有外殼21、內殼22及真空隔熱面板23而構成。真空隔熱面板23被設於外殼21與內殼22之間。右側壁部11d亦是與左側壁部11c大致同樣地構成。即,右側壁部11d是具有外殼24、內殼25及真空隔熱面板26而構成。真空隔熱面板26被設於外殼24與內殼25之間。後壁部11e亦是與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大致同樣地構成。即,後壁部11e如圖11所示,具有外殼27、內殼28及真空隔熱面板29而構成。真空隔熱面板29被設在外殼27與內殼28之間。
外殼14、18、21、24、27例如為鋼板等的金屬製,分別作為外板發揮功能。內殼15、19、22、25、28例如為塑膠(plastic)製,分別作為內殼發揮功能。
於頂壁部11a中,真空隔熱面板16被貼附於外殼14的內面。於頂壁部11a中,外殼14的前端部與內殼15的前端部彼此靠近。而且,於頂壁部11a的後部,形成有凹段部30。凹段部30構成彎曲部。於凹段部30中,填充有發泡隔熱材17,但未設真空隔熱面板。但是,於凹段部30內,亦可配設薄的真空隔熱面板。
頂壁部11a如圖13所示,具有上部後側的斜狀部31。而且,頂壁部11a如圖14所示,具有上部左側的斜狀部32及上部右側的斜狀部33。該些上部後側的斜狀部31、上部左側的斜狀部32與上部右側的斜狀部33是一體成形於內殼15。上部後側的斜狀部31位於頂壁部11a的凹段 部30的後緣部分,且為使內殼15以朝向後方下降的方式而傾斜的形態。上部後側的斜狀部31是於凹段部30的後緣部即內殼15的後緣部,遍及內殼15的左右方向的全長而形成。
上部左側的斜狀部32位於頂壁部11a的左緣部分,且為使內殼15以朝向左方下降的方式而傾斜的形態。上部左側的斜狀部32是於頂壁部11a的左緣部,遍及內殼15的前後方向的全長而形成。同樣地,上部右側的斜狀部33位於頂壁部11a的右緣部,且為使內殼15以朝向右方下降的方式而傾斜的形態。上部右側的斜狀部33是於頂壁部11a的右緣部,遍及內殼15的前後方向的全長而形成。
於內殼15中,上部後側的斜狀部31、上部左側的斜狀部32及上部右側的斜狀部33分別和真空隔熱面板16彼此分開。而且,內殼15如圖1及圖4所示,具有左堵塞部32a及右堵塞部33a。左右的堵塞部32a、33a為三角形狀,且一體成形於內殼15。
其中,左堵塞部32a覆蓋圖14所示的空間S4的前側,上述空間S4形成於頂壁部11a與左側壁部11c的連接部分。即,左堵塞部32a覆蓋由頂壁部11a的外殼14、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上部左側的斜狀部32部分、及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所圍成的空間S4的前側。
右堵塞部33a覆蓋圖14所示的空間S5的前側,上述空間S5形成於頂壁部11a與右側壁部11d的連接部分。即,右堵塞部33a覆蓋由頂壁部11a的外殼14、頂壁部11a 的內殼15的上部右側的斜狀部33部分、及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所圍成的空間S5的前側。
如圖11所示,於底壁部11b中,真空隔熱面板20被貼附於外殼18的內面。於底壁部11b中,外殼18的前端部與內殼19前端部彼此靠近。而且,如圖15所示,底壁部11b具有下部後側的斜狀部34、下部左側的斜狀部35及下部右側的斜狀部36。該些下部後側的斜狀部34、下部左側的斜狀部35與下部右側的斜狀部36是一體成形於內殼19。下部後側的斜狀部34位於底壁部11b的後緣部分,且為使內殼19以朝向後方上升的方式而傾斜的形態。下部後側的斜狀部34是於內殼19的後緣部,遍及內殼19的左右方向的全長而形成。
下部左側的斜狀部35位於底壁部11b的左緣部分,且為使內殼19以朝向左方上升的方式而傾斜的形態。下部左側的斜狀部35是於底壁部11b的左緣部,遍及內殼19的前後方向的全長而形成。同樣地,下部右側的斜狀部36位於底壁部11b的右緣部,且為使內殼19以朝向右方向上升的方式而傾斜的形態。下部右側的斜狀部36是於底壁部11b的右緣部,遍及內殼19的前後方向的全長而設。於內殼19中,下部後側的斜狀部34、下部左側的斜狀部35及下部右側的斜狀部36分別和真空隔熱面板20彼此分開。
於左側壁部11c中,真空隔熱面板23如圖16所示,被貼附於外殼21的內面及內殼22的內面。於左側壁部11c中,外殼21的前緣部與內殼22的前緣部彼此接合。而且, 左側壁部11c具有圖14所示的左上側的彎折部37、圖16所示的左下側的彎折部38及圖17所示的左後側的彎折部39。該些左上側的彎折部37、左下側的彎折部38與左後側的彎折部39是一體成形於外殼21。
左上側的彎折部37如圖14所示,是使外殼21的上緣部朝向內側即右側壁部11d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左下側的彎折部38如圖16所示,是使外殼21的下緣部朝向內側即右側壁部11d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左後側的彎折部39如圖17所示,是使外殼21的後緣部朝向內側即右側壁部11d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形成。
而且,左側壁部11c如圖17所示,具有左後側的彎折部40。左後側的彎折部40是一體成形於內殼22。左後側的彎折部40是使內殼22的上緣部朝向內側即右側壁部11d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形成。
於右側壁部11d中,真空隔熱面板26如圖16所示,被貼附於外殼24的內面及內殼25的內面。於右側壁部11d中,外殼24的前緣部與內殼25的前緣部彼此接合。而且,右側壁部11d具有圖14所示的右上側的彎折部41、圖16所示的右下側的彎折部42及圖17所示的右後側的彎折部43。該些右上側的彎折部41、右下側的彎折部42與右後側的彎折部43是一體成形於外殼24。
右上側的彎折部41如圖14所示,是使外殼24的上緣部朝向內側即左側壁部11c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構成。右下側的彎折部42如圖16所示,是使外殼24的下緣部朝向 內側即左側壁部11c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右後側的彎折部43如圖17所示,是使外殼24的後緣部朝向內側即左側壁部11c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形成。
而且,右側壁部11d如圖17所示,具有右後側的彎折部44。右後側的彎折部44是一體成形於內殼25。右後側的彎折部44是使內殼25的上端部朝向內側即左側壁部11c側彎曲成大致直角而構成。
繼而,對各壁部11a~11d的組裝進行說明。首先,將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組裝於後壁部11e。此時,左側壁部11c的組裝如圖17所示,首先,將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的彎折部39經由密封(seal)材47而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左側緣部27a。並且,將多個螺絲48穿過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的彎折部39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左側緣部27a。而且,與此同時,將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彎折部40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左緣部28a。並且,將未圖示的螺絲穿過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彎折部40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左緣部28a。藉此,左側壁部11c與後壁部11e彼此固定。
同樣地,右側壁部11d的組裝是:首先,將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的彎折部43經由密封材47而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右側緣部27b。並且,將多個螺絲48穿過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的彎折部43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右側緣部27b。而且,與此同時,將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彎折部44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右緣 部28b。並且,將未圖示的螺絲穿過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彎折部44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右緣部28b。藉此,右側壁部11d與後壁部11e彼此固定。
繼而,將底壁部11b及頂壁部11a分別相對於後壁部11e、左側壁部11c與右側壁部11d而組裝。此時,底壁部11b相對於後壁部11e的組裝是如圖15所示,將底壁部11b的外殼18的後緣部18a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下彎折部46。並且,將未圖示的多個螺絲穿過底壁部11b的外殼18的後緣部18a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彎折部46。而且,與此同時,將底壁部11b的內殼19的斜狀部34的前端部經由密封材49而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下緣部28c。並且,將多個螺絲50穿過底壁部11b的內殼19的斜狀部34的前端部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下緣部28c。藉此,底壁部11b與後壁部11e彼此固定。
底壁部11b相對於左側壁部11c的組裝是如圖16所示,首先,將底壁部11b的外殼18的左側緣部18b重合於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的彎折部38。並且,將未圖示的多個螺絲穿過底壁部11b的外殼18的左側緣部18b而旋入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的彎折部38。而且,與此同時,將底壁部11b的內殼19的斜狀部35的前端部經由密封材51而重合於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下緣部22a。並且,將多個螺絲52穿過底壁部11b的內殼19的斜狀部35的前端部而旋入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下端部22a。藉此, 底壁部11b與左側壁部11c彼此固定。
同樣地,底壁部11b相對於右側壁部11d的組裝是:首先,將底壁部11b的外殼18的右側緣部18c重合於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的彎折部42。並且,將未圖示的多個螺絲穿過底壁部11b的外殼18的右側緣部18c而旋入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的彎折部42。而且,與此同時,將底壁部11b的內殼19的斜狀部36的前端部經由密封材51而重合於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下緣部25a。並且,將多個螺絲52穿過底壁部11b的內殼19的斜狀部36的前端部而旋入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下緣部25a。藉此,底壁部11b與右側壁部11d彼此固定。
頂壁部11a相對於後壁部11e的組裝是如圖13所示,首先,將頂壁部11a的外殼14的後緣部14a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彎折部45。並且,將未圖示的多個螺絲穿過頂壁部11a的外殼14的後緣部14a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外殼27的彎折部45。而且,與此同時,將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斜狀部31的前端部經由密封材53而重合於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上緣部28d。並且,將多個螺絲54穿過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斜狀部31的前端部而旋入後壁部11e的內殼28的上緣部28d。藉此,頂壁部11a與後壁部11e彼此固定。
頂壁部11a相對於左側壁部11c的組裝是如圖14所示,首先,將頂壁部11a的外殼14左側的緣部14b重合於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的彎折部37。並且,將未圖示的 多個螺絲穿過頂壁部11a的外殼14左側的緣部14b而旋入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的彎折部37。而且,與此同時,將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斜狀部32的前端部經由密封材55而重合於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上緣部22b。並且,將多個螺絲56穿過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斜狀部32的前端部而旋入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上緣部22b。藉此,頂壁部11a與左側壁部11c彼此固定。
同樣地,頂壁部11a相對於右側壁部11d的組裝是:首先,將頂壁部11a的外殼14右側的緣部14c重合於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的彎折部41。並且,將未圖示的多個螺絲穿過頂壁部11a的外殼14右側的緣部14c而旋入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的彎折部41。而且,與此同時,將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斜狀部33的前端部經由密封材55而重合於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上緣部25b。並且,將多個螺絲56穿過頂壁部11a的內殼15的斜狀部33的前端部而旋入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上緣部25b。藉此,頂壁部11a與右側壁部11d彼此固定。
並且,於各壁部11a~11e的內部空間設有發泡隔熱材17。發泡隔熱材17例如為發泡聚氨酯(polyurethane)等。發泡隔熱材17以原液的狀態注入,並於各壁部11a~11e的內部發泡,藉此被填充於各壁部11a~11e的內部。
具體而言,於頂壁部11a的內部,發泡隔熱材17如圖14所示,遍佈頂壁部11a的內殼15與真空隔熱面板16之間的空間S1直至真空隔熱面板16左方的間隙g1、位於真 空隔熱面板16右方的間隙g2及真空隔熱面板16下方的空間S4、S5而填充。
此時,間隙g1是形成於頂壁部11a的真空隔熱面板16左側的端部、與左側壁部11c的真空隔熱面板23上側的端部之間的間隙。間隙g2是形成於頂壁部11a的真空隔熱面板16右側的端部、與右側壁部11d的真空隔熱面板26上側的端部之間的間隙。空間S4是由頂壁部11a的內殼15左側的斜狀部32、頂壁部11a的真空隔熱面板16的左端部分及左側壁部11c的真空隔熱面板23的上端部分所圍成的空間。空間S5是由頂壁部11a的內殼15右側的斜狀部33、頂壁部11a的真空隔熱面板16的右端部分及右側壁部11d的真空隔熱面板26的上端部分所圍成的空間。
而且,於頂壁部11a的內部,發泡隔熱材17如圖13所示,遍佈空間S1直至位於頂壁部11a的真空隔熱面板16後方的間隙g3及空間S3而填充。此時,間隙g3是形成於頂壁部11a的真空隔熱面板16的後端部與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的上端部之間的間隙,即,是於包含頂壁部11a的凹段部30的彎曲部中形成的間隙。空間S3是由頂壁部11a的內殼15後側的斜狀部31、頂壁部11a的外殼14的後端部分及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的上端部分所圍成的空間。
於底壁部11b的內部,發泡隔熱材17如圖16所示,遍佈底壁部11b的內殼19與真空隔熱面板20之前的空間S2直至位於真空隔熱面板20左方的間隙g4、位於真空隔 熱面板20右方的間隙g5及位於真空隔熱面板20上方的空間S7、S8而填充。
此時,間隙g4是形成於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左側的端部、與左側壁部11c的真空隔熱面板23下側的端部之間的間隙。間隙g5是形成於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右側的端部、與右側壁部11d的真空隔熱面板26下側的端部之間的間隙。空間S7是由底壁部11b的內殼19左側的斜狀部35、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的左端部分及左側壁部11c的真空隔熱面板23的下端部分所圍成的空間。空間S8是由底壁部11b的內殼19右側的斜狀部36、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的右端部分及右側壁部11d的真空隔熱面板26的下端部分所圍成的空間。
而且,於底壁部11b的內部,發泡隔熱材17如圖15所示,遍佈空間S2直至位於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後方的間隙g6及位於真空隔熱面板20上方的空間S6而填充。此時,間隙g6是形成於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的後端部與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的下端部之間的間隙。空間S6是由底壁部11b的內殼19後側的斜狀部34、底壁部11b的真空隔熱面板20的後端部分及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的下端部分所圍成的空間。
而且,發泡隔熱材17如圖17所示,亦填充至位於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左方的間隙g7及位於真空隔熱面板29右方的間隙g8中。此時,間隙g7是形成於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的左端部與左側壁部11c的真空 隔熱面板23的後端部之間的間隙。間隙g8是形成於後壁部11e的真空隔熱面板29的右端部與右側壁部11d的真空隔熱面板26的後端部之間的間隙。
此處,如圖1所示,若就櫃體本體11的開口部12而言,開口部12左上側的角部是由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與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所構成。此時,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是構成開口部12左上側的角部的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上邊部。另一方面,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是構成開口部12左上側的角部的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而且,若將構成開口部12左上側的角部的兩個邊部中的、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設為一側的邊部,則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成為另一側的邊部。
同樣地,開口部12右上側的角部是由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及右側壁部11d的前表面部所構成。此時,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是構成開口部12右上側的角部的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上邊部。另一方面,右側壁部11d的前表面部是構成開口部12右上側的角部的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而且,若將構成開口部12右上側的角部的兩個邊部中的、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設為一側的邊部,則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成為另一側的邊部。
隔熱櫃體10如圖1所示,具備限制構件85。限制構件85對構成開口部12周圍的各壁部11a~11d中的至少兩個壁部的位置關係進行限制。此時,限制構件85在限制的範圍內限制左側壁部11c與右側壁部11d的位置關係。
限制構件85包含左側加強構件86、右側加強構件87及前表面板61。前表面板61構成頂壁部11a的外殼14的前表面部。右側加強構件87設於開口部12左上的角部。左側加強構件86設於開口部12右上的角部。該些右側加強構件87與左側加強構件86是左右對稱地構成,且成對。因此,此處,以左側加強構件86為代表進行說明。
左側加強構件86亦如圖2及圖3所示,是一體地具有縱加強板57、橫加強板58及連接部59而構成。而且,於左側加強構件86上,一體地設有鉸鏈固定板60。左側加強構件86例如是藉由利用壓製(press)機械將鋼板等富有剛性的材料衝壓成所需的形狀而形成。縱加強板57形成為沿縱向即上下方向延伸的長條狀。縱加強板57是沿著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而設。橫加強板58形成為沿橫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長條狀。橫加強板58是沿著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的左側部分而設。
於左側加強構件86中,連接部59一體地連接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連接部59為寬度比縱加強板57及橫加強板58的寬度更寬的三角形的板狀,且連接縱加強板57的上端部與橫加強板58的左端部。此時,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一體化且端部靠近成大致直角的形狀即L字狀。如此,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藉由連接部59而彼此連接,從而剛體化。此時,所謂剛體化,是指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藉由連接部59而一體地連接,藉此,作為左側加強構件86整體的強度提高。
鉸鏈固定板60形成為矩形的板狀,且具有多個、此時為三個鉸鏈安裝孔72。鉸鏈安裝孔72是將鉸鏈固定板60朝向板的厚度方向貫穿為圓形而形成。於左側加強構件86中,鉸鏈固定板60被設於橫加強板58的左端部即縱加強板57側,且自橫加強板58的上緣部分朝向後方延伸。
此外,若就右側加強構件87而言,縱加強板57是沿著右側壁部11d的前表面部而設。右側加強構件87的橫加強板58是沿著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的右側部分而設。而且,右側加強構件87的連接部59連接縱加強板57的上端部與橫加強板58的右端部。右側加強構件87的鉸鏈固定板60被設於橫加強板58的右端部。
再者,加強構件86、87亦可為藉由焊接等將分別獨立地形成的縱加強板57、橫加強板58、連接部59及鉸鏈固定板60一體化者。
左側加強構件86與右側加強構件87如圖1所示,藉由前表面板61而連接。此時,前表面板61是設於左右的加強構件86、87的各橫加強板58的前側,且藉由焊接、黏著或螺絲緊固等而接合於各橫加強板58。藉此,左側加強構件86、右側加強構件87及前表面板61為一體化。
繼而,對左側壁部11c的前端部及右側壁部11d的前端部進行說明。左側加強構件86的縱加強板57沿縱向插入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即開口部12的側邊部。同樣地,右側加強構件87的縱加強板57沿縱向插入右側壁部11d的前表面部即開口部12的側邊部。
於圖5中,僅示出左側壁部11c的前端部,但於左側壁部11c的前端部內及右側壁部11d的前端部內,分別設有副加強板62。副加強板62例如為鋼板製,且形成為長條狀,該長條狀為遍及左右側壁部11c、11d的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長的長度。
若就左側壁部11c而言,副加強板62如圖5所示,位於左側壁部11c的前端部內,且沿著外殼21的前端部的內側而設。並且,左側加強構件86的縱加強板57是接觸副加強板62的真空隔熱面板23側的面而設。同樣地,若就右側壁部11d而言,雖未圖示,但副加強板62位於右側壁部11d的前端部內,且沿著外殼24的前端部的內側而設。並且,右側加強構件87的縱加強板57是接觸副加強板62的真空隔熱面板26側的面而設。
副加強板62具有彎折部62a、62b,該彎折部62a、62b是將該副加強板62的左右兩側朝向後方彎折而形成。縱加強板57被插入彎折部62a、62b之間。此時,一個彎折部62a與另一個彎折部62b之間的距離尺寸稍大於縱加強板57的寬度尺寸。因此,當將縱加強板57插入彎折部62a、62b之間時,於縱加強板57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與彎折部62a、62b之間形成間隙a1、a2。該間隙a1、a2成為用於插入縱加強板57的微小的間隙即餘裕。
在將縱加強板57插入彎折部62a、62b之間的狀態下,縱加強板57朝向其寬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移動受彎折部62a、62b限制。此時,副加強板62的彎折部62a、62b作 為第一限制部發揮功能,該第一限制部限制加強板57朝向寬度方向的移動。
頂壁部11a的外殼14與內殼15的前端部、底壁部11b的外殼18與內殼19的前端部、左側壁部11c的外殼21與內殼22的前端部、及右側壁部11d的外殼24與內殼25的前端部分別經由內邊框(sash)63而連接。於圖5中,以各壁部11a~11d中的左側壁部11c的前端部為代表而於圖5中示出。內邊框63一體地具有管支架(pipe holder)63a。管支架63a的前端部形成為外殼21側開口的半圓筒形。管支架63a於其前端部保持防露管64。防露管64用於防止櫃體本體11的前緣部的結露。
於左側壁部11c中,在外殼21與真空隔熱面板23之間設有散熱管65。而且,雖未圖示,但於右側壁部11d中,於外殼24與真空隔熱面板26之間亦設有散熱管65。該些散熱管65構成冷凍循環的冷凝器的一部分,該冷凍循環的冷凝器生成向收納室13供給的冷氣。而且,防露管64亦構成冷凍循環的冷凝器的一部分。
左側加強構件86如圖4所示,於成為左側加強構件86的角部的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端部靠近的部分,此時是於縱加強板57的上端部分,藉由作為緊固零件的螺絲66而固定於左側壁部11c的前表面部。同樣地,雖未圖示,但右側加強構件87亦是於縱加強板57的上端部分,藉由作為緊固零件的螺絲66而固定於右側壁部11d的前表面部。並且,各縱加強板57未與其他零件緊固。再者,此 時,加強板57只要至少下側的前端部未與其他零件緊固即可。
此處,若就櫃體本體11朝向左右方向傾倒的變形而言,藉由對構成開口部12周圍的壁部11a~11d中的至少兩個壁部的位置關係,即兩個壁部所形成的角度進行限制,從而限定櫃體本體11的形狀,以抑制其變形。
於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當櫃體本體11以朝向左右方向傾倒的方式發生變形,而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相對於頂壁部11a的角度發生變化時,縱加強板57以螺絲66為支點,相對於左側壁部11c或者右側壁部11d而相對地旋轉。並且,若縱加強板57的旋轉達到間隙a1、a2以上,則縱加強板57下側的前端部會碰到副加強板62的彎折部62a、62b。藉此,縱加強板57的旋轉即朝向寬度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此處,左側壁部11c與右側壁部11d經由限制構件85而彼此連接。因此,若限制構件85的移動受到限制,則左側壁部11c與右側壁部11d的位置關係即角度受到限制。藉此,限定櫃體本體11的形狀,從而抑制櫃體本體11更大的變形。
於頂壁部11a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的部分,藉由斜狀部32形成空間S4。於該空間S4內填充有發泡隔熱材17。因此,頂壁部11a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的部分比其他部分厚。左側加強構件86的連接部59配置於頂壁部11a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而變厚的部分即堵塞部32a的背側。
同樣地,於頂壁部11a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的部分,藉由斜狀部33形成空間S5。於該空間S5內填充有發泡隔熱材17。因此,頂壁部11a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的部分比其他部分厚。右側加強構件87的連接部59配置於頂壁部11a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而變厚的部分即堵塞部33a的背側。
於櫃體本體11上,如圖6所示,設有左側的門67、右側的門68及分隔壁69。分隔壁69例如為具有隔熱性的板狀的壁,且設於櫃體本體11的內部。分隔壁69將櫃體本體11內的收納室13上下分隔。此時,例如於收納室13內,將分隔壁69上方的空間作為冷藏室70。
門67、68是設於冷藏室70的前側。門67、68為對開式,對冷藏室70前側的開口部12進行開閉。此時,於頂壁部11a前側的左右兩端部及分隔壁69前側的左右兩端部,設有未圖示的鉸鏈。門67、68由該鉸鏈予以支撐,以鉸鏈為軸而轉動。
頂壁部11a側的未圖示的鉸鏈被安裝於鉸鏈固定板60。鉸鏈固定板60被設於頂壁部11a的上表面。並且,如圖4所示,於頂壁部11a的上表面,以覆蓋鉸鏈固定板60的方式而設有上表面板71。於上表面板71上,對應於鉸鏈固定板60上形成的多個鉸鏈安裝孔72而形成有多個孔73。未圖示的螺絲等的鉸鏈安裝零件穿過孔73。
而且,如圖6所示,左側的門67具有突部74。突部74形成為沿著左側的門67的周圍部的矩形框狀,且自左 側的門67背側的面朝向收納室13側突出而設。同樣地,右側的門68具有突部75。突部75形成為沿著右側的門68的周圍部的矩形框狀,且自右側的門68的背側的面朝向收納室13側突出而設。該些突部74、75用於防止櫃體本體11的收納室13、此時為冷藏室70的冷氣洩漏。而且,突部74、75亦用於在門67、68的背側形成例如多段的收納部即所謂的門袋(door pocket)。
當櫃體本體11以朝向左右方向傾倒的方式發生變形時,支撐左右的門67、68的未圖示的鉸鏈的中心軸亦會傾斜。因此,隨著鉸鏈的中心軸傾斜,左右的門67、68亦傾斜。此時,若櫃體本體11的傾斜大,則突部74、75將接觸構成開口部12的櫃體本體11周圍的壁。例如,當櫃體本體11如圖22所示般發生變形時,突部74右上的角部接觸頂壁部11a,並且突部75左下的角部接觸分隔壁69。
此處,如圖6所示,將突部74、75下端的角部直至接觸櫃體本體11為止的尺寸設為b1。即,b1表示突部74、75下端的角部與櫃體本體11的分隔壁69的距離。將左側的門67或者右側的門68的橫寬的尺寸設為Ld。於圖6中,將右側的門68的橫寬的尺寸設為Ld。並且,如圖4所示,將自螺絲66直至縱加強板57下側的前端部為止的長度尺寸設為Lc。並且,如圖5所示,縱加強板57左側的緣部、與兩側零件即副加強板62的彎折部62a的間隙的尺寸為a1。而且,縱加強板57右側的緣部、與兩側零件即副加強板62的彎折部62b的間隙的尺寸為a2。
於該些尺寸a1、a2、Lc、b1、Ld之間,限制有下述數式(1)的關係。
(a1+a2)/Lc<(b1/Ld)………數式(1)
於數式(1)中,將加強板57兩側的間隙a1、a2限制為門67、68的突部74、75在櫃體本體11的變形時接觸櫃體本體11的一部分即分隔壁69的尺寸以下。
即,當如圖22所示般櫃體本體11發生變形時,縱加強板57以螺絲66為中心,相對於左右的側壁部11c、11d而相對地旋轉。另一方面,隨著櫃體本體11的變形,左右的門67、68亦以旋轉的方式而傾斜。此時,縱加強板57的下端部兩側的間隙a1、a2近似於下述距離,該距離是在櫃體本體11發生變形而縱加強板57以螺絲66為中心旋轉時,直至縱加強板57的前端碰到左右的第一限制部62a、62b為止的距離。因此,於數式(1)中,(a1+a2)/Lc表示縱加強板57能以螺絲66為中心而旋轉的角度的正切函數。
而且,門67的突部74的與鉸鏈為相反側的角部、與分隔壁69或者頂壁部11a的間隙b1近似於下述距離,該距離是在櫃體本體11發生變形而門67、68以鉸鏈為中心旋轉時,直至突部74、75的角部碰到分隔壁69或者頂壁部11a為止的距離。因此,於數式(1)中,b1/Ld表示直至門67的突部74下側的角部接觸分隔壁69為止,門67 可旋轉的角度的正切函數。因此,數式(1)表示:在櫃體本體11發生變形時,於門67的突部74下側的角部接觸分隔壁69之前,縱加強板57的下端會先接觸到副加強板62的彎折部62a、62b。門68亦同樣如此。
於櫃體本體11中,如圖7所示,搭載冷凍循環的壓縮機76。此時,壓縮機76被搭載於櫃體本體11的後上部所形成的凹段部30上。即,凹段部30的上表面作為搭載壓縮機76的搭載面發揮功能。此時,縱加強板57下側的前端部位於櫃體本體11的壓縮機搭載面即凹段部30更下方。
而且,於櫃體本體11的收納室13內、此時是於冷藏室70內,設有多個架子77。縱加強板57下側的前端部位於多個架子77中的最上段的架子77更下方。
進而,於收納室13內,冷藏室70的下方被劃分為蔬菜室或冷凍室。於櫃體本體11的前表面部,設有對該些蔬菜室前表面的開口部進行開閉的蔬菜室門78、或對冷凍室前表面的開口部進行開閉的冷凍室門79。
隔熱櫃體10如圖1及圖8所示,具備加強板支座80。加強板支座80分別設於左側壁部11c的內殼22的上下方向的中間部分的內側、與右側壁部11d的內殼25的中間部分的內側。各加強板支座80沿前後方向延伸得較長。於加強板支座80的前後方向的中間部,如圖12所示設有加強板81。加強板81將設於左側壁部11c上的加強板支座80、與設於右側壁部11d上的加強板支座80之間予以連接。
於圖8中,以右側壁部11d側為代表而示出左右的側 壁部11c、11d上的加強板支座80與加強板81的安裝結構。加強板支座80是形成為沿短邊方向切剖的剖面,即縱剖面朝向收納室13側開口的C字狀(所謂的槽形狀)剖面。具體而言,加強板支座80是一體地具有中間部80a、上部80b及下部80c而構成。中間部80a構成為與側壁部11d平行的平板狀。上部80b位於中間部80a的上端部,且構成為與中間部80a成直角的平板狀。下部80c位於中間部80a的下端部,且構成為與中間部80a成直角的平板狀。下部80c的前端部進而朝向下方彎折。
於右側壁部11d中,加強板支座80的中間部80a藉由黏著劑等而黏著並固定於真空隔熱面板26。上部80b及下部80c貫穿內殼25而突出至收納室13內。並且,於上部80b的上表面,設置加強板81的端部。進而,於加強板81的上表面,亦如圖12所示,設置成為冷藏室底壁的分隔壁69。並且,螺絲82自上部80b的下方穿過上部80b及加強板81而旋入分隔壁69。藉此,加強板81被固定於加強板支座80及分隔壁69。於左側壁部11c中亦同樣如此。如此,加強板81的兩端被固定於左右的側壁部11c、11d上所設的加強板支座80。
此處,就左右的側壁部11c、11d而言,各自的內殼22、25是例如包含塑膠等的樹脂。因此,因冷卻引起的內殼22、25的熱收縮量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各自的外殼21、24是例如包含鋼板等的金屬。因此,因冷卻引起的外殼21、24的熱收縮量相對較小。如此,內殼22、25與外 殼21、24的熱收縮量存在差異。因此,當對收納室13內進行冷卻時,與外殼21、24相比,內殼22、25收縮得更多。藉此,於冷卻時,整體上朝向外側膨脹的力作用於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
於本實施形態中,左右的側壁部11c、11d藉由加強板81而連接。因此,彼此拉扯的力作用於側壁部11c、11d。因此,即使因冷卻而有朝向外側膨脹的力作用於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亦可抑制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的變形。
隔熱櫃體10具備縱加強板57及橫加強板58。橫加強板58是設於構成櫃體本體11的開口部12的角部的一側的邊部。縱加強板57是設於構成櫃體本體11的開口部12的角部的另一側的邊部。並且,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藉由連接部59而一體地連接,構成加強構件86、87。藉此,左右的加強構件86、87的整體強度提高。因此,即使櫃體本體11的周壁厚度較薄的情況下,亦可有效地加強開口部12的角部。並且,根據該加強構件86、87,可牢固地確保開口部12的角部的角度,從而可抑制因該角部的角度發生變化而造成的櫃體本體11的變形。其結果,可提供能充分耐用的隔熱櫃體。
作為構成開口部12的角部的一側的邊部,是設定開口部12的上邊部即頂壁部11a。而且,作為構成開口部12的角部的另一側的邊部,是設定左右的側壁部11c、11d。並且,左右的加強構件86、87的各橫加強板58一體地連 接於前表面板61,該前表面板61構成上邊部的前表面。藉此,可藉由前表面板61來將左右兩側的加強板57、58一體化,因此可進一步牢固地加強開口部12的角部。其結果,可更有效地抑制隔熱櫃體10的變形。而且,左側壁部11c與右側壁部11d的間隔限制亦可更為確實,可提高櫃體本體11的寬度的精度。
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是藉由連接部59而連接。進而,連接部59的寬度比縱加強板57的寬度及橫加強板58的寬度更寬。因此,於加強構件86、87中,縱加強板57與橫加強板58的角度得以更牢固地維持。藉此,作為加強構件86、87整體的強度提高,其結果,可更有效地抑制隔熱櫃體10的變形。
頂壁部11a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的部分因斜狀部32及填充於空間S4中的發泡隔熱材17,而變得比其他部分更厚。並且,左側加強構件86的連接部59被設於該變厚的部分即堵塞部32a的背側。同樣地,頂壁部11a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的部分因斜狀部33及填充於空間S5中的發泡隔熱材17,而變得比其他部分更厚。並且,右側加強構件87的連接部59被設於該變厚的部分即堵塞部33a的背側。藉此,避免連接部59露出,從而不會有損美觀。
加強構件86、87的各連接部59被填埋於發泡隔熱材17內。因此,櫃體本體11相對於角度變化的強度增加,可更有效地抑制隔熱櫃體10的變形。
藉由作為緊固零件的螺絲66,將加強板57、58的角部即加強板57的上部緊固於櫃體本體11的左側壁部11c及右側壁部11d的各前表面部。藉此,可獲得加強板57、58的高安裝精度,更有效地防止隔熱櫃體的變形。
支撐門67、68的未圖示的鉸鏈被設於頂壁部11a的上表面。並且,安裝該鉸鏈的鉸鏈固定板60是與縱加強板57及橫加強板58一體化。因此,藉由加強板57、58,可加強門67、68的支撐。其結果,可獲得門67、68的高開閉精度,而且,對於抑制因門67、68的重量、尤其是開門時的偏負重引起的櫃體本體11的變形亦有效果。
縱加強板57的至少前端部未與其他零件緊固,且由第一限制部即副加強板62的彎折部62a、62b限制於寬度方向。藉此,藉由將縱加強板57自外方插入櫃體本體11,從而可容易地裝入。而且,縱加強板57的至少前端部未與其他零件緊固。因此,於縱加強板57的至少前端部的附近不存在緊固零件。因此,可獲得與安裝於門67、68的背側周緣部的墊圈(gasket)的更高的密接度,亦可獲得防止冷氣洩漏的高密封效果。
上述第一限制部形成於副加強板62,該副加強板62安裝於櫃體本體11的開口部12的側邊部。藉此,加強板57的寬度方向的限制在副加強板62的作用下變得更為牢固,可提高加強板57、58對櫃體本體11的加強効果。
縱加強板57的長度尺寸Lc、縱加強板57下側的前端部兩側的間隙的尺寸a1、a2、門67背側的突部74及門68 背側的突部75的左右方向的長度尺寸Ld、及突部74、75的上下兩側的間隙的尺寸b1被設定為上述數式(1)的關係。據此,在櫃體本體11的變形時,可避免門67、68的突部74、75接觸到櫃體本體11。
當將櫃體本體11用作冰箱時,冰箱中最重的結構物之一即冷凍循環的壓縮機76被搭載於櫃體本體11的後上部。據此,可利用加強板57、58與壓縮機76來良好地保持隔熱櫃體10整體的前後的重量平衡(balance)。因此,例如可避免隔熱櫃體10因壓縮機76的重量而向後方傾倒。
縱加強板57的前端部是位於櫃體本體11的收納室13內所設的最上段的架子77的更下方。即,最上段的架子77與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安裝部分位於縱加強板57的前端部的上方。此處,因載置於架子77上的收納品的重量引起的力作用於架子77與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安裝部分。於是,左右側壁部11c、11d欲以將與底壁部11b的連接部分作為支點而向收納室13側彎曲的方式發生變形。即,左右側壁部11c、11d是從作用點至支點進行彎曲,其中作用點是最上段的架子77的安裝部分,支點則是與底壁部11b的連接部分。此處,縱加強板57的前端部於左右側壁部11c、11d中設於作用點與支點之間。因此,當左右側壁部11c、11d彎曲時,縱加強板57的前端部會碰到第一限制部62a、62b。藉此,左右側壁部11c、11d的設有縱加強板57的部分朝向彎曲方向的變形得到抑制,其結果,可減輕作為左右側壁部11c、11d整體的變形。
而且,於左右側壁部11c、11d中,因壓縮機76的重量引起的力的作用點成為與凹段部30的連接部分。此處,縱加強板57的前端部是位於櫃體本體11的成為壓縮機76的搭載面的凹段部30更下方。據此,縱加強板57的前端部是於左右側壁部11c、11d中,設於成為作用點的與凹段部30的連接部分、與成為支點的與底壁部11b的連接部分之間。因此,與上述同樣地,左右側壁部11c、11d設有縱加強板57的部分朝向彎曲方向的變形得到抑制,其結果,可減輕作為左右側壁部11c、11d整體的變形。
左側壁部11c使用真空隔熱面板23作為主要的隔熱材。同樣地,右側壁部11d使用真空隔熱面板26作為主要的隔熱材。據此,隔熱櫃體10可減薄左右側壁11c、11d的厚度。另一方面,隔熱櫃體10會因減薄左右側壁11c、11d的厚度而存在強度下降之虞。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具有加強板57、58的加強構件86、87,可有效地加強左右側壁11c、11d。
再者,左右側壁部11c、11d例如亦可併用真空隔熱面板23、26與發泡隔熱材17。後壁部11e亦同樣如此。相反地,櫃體本體11的頂壁部11a及底壁部11b亦可僅將隔熱材設為真空隔熱面板23、26。
而且,櫃體本體11是將各別地構成的頂壁部11a、底壁部11b、左側壁部11c、右側壁部11d與後壁部11e加以組合而構成。這亦使櫃體本體11變得容易變形,但藉由具有加強板57、58的加強構件86、87,可有效地進行加強。
(第二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18來說明第二實施形態。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於櫃體本體11右下的角部設有加強構件86,於左下的角部設有加強構件87。藉此,於櫃體本體11中,可對位於開口部12下側的左右兩側的角部進行加強,其結果,可抑制隔熱櫃體10的變形。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右側的加強構件87設於櫃體本體11的左下角部,將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左側的加強構件86設於櫃體本體11的右下角部。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加強構件87稱作左側的加強構件87,將加強構件86稱作右側的加強構件86。再者,於櫃體本體11下側的角部所設的加強構件86、87上,未設有鉸鏈固定部60。
此時,底壁部11b的前表面部是構成開口部12的左右下側的角部的下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下邊部。另一方面,左右側壁11c、11d的前表面部是構成開口部12的左右下側的角部的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而且,若將底壁部11b的前表面部設為一側的邊部,則左右側壁11c、11d的前表面部成為另一側的邊部。
於底壁部11b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的部分,藉由斜狀部35形成有空間S7。於該空間S7內填充有發泡隔熱材17。因此,底壁部11b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的部分變得比其他部分更厚。並且,空間S7的前側藉由三角形的堵塞部35a予以堵塞。左側的加強構件87的連接部89被設於底壁部11b與左側壁部11c端部靠近而變厚的部分 即堵塞部35a的背側。
同樣地,於底壁部11b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的部分,藉由斜狀部36形成有空間S8。於該空間S8內填充有發泡隔熱材17。因此,底壁部11b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的部分變得比其他部分更厚。並且,空間S8的前側藉由三角形的堵塞部36a予以堵塞。右側的加強構件86的連接部89被設於底壁部11b與右側壁部11d端部靠近而變厚的部分即堵塞部36a的背側。
據此,可避免連接部59露出,從而不會有損美觀。而且,左右的加強構件86、87的連接部59被填埋於發泡隔熱材17內而固定,因此櫃體本體11相對於角度變化的強度增加,從而更有效地抑制隔熱櫃體10的變形。
(第三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19來說明第三實施形態。
於第三實施形態中,副加強板62具有第二限制部91。第二限制部91是將彎折部62a的一部分切起,並以與縱加強板57成平行的方式進一步彎折而形成。縱加強板57朝向後方的移動受到第二限制部91限制。因此,縱加強板57於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前端部內,被限定為常規的位置。藉此,可發揮由縱加強板57帶來的充分加強效果。而且,縱加強板57於插入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前端部內時,朝向後方的移動亦受到第二限制部91限制。因此,當將縱加強板57插入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前端部內時,可防止縱加強板57接觸到真空隔熱面板23、26而導致真 空隔熱面板23、26發生破損。
(第四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20來說明第四實施形態。
於第四實施形態中,隔熱櫃體10具備兩個中間加強構件95。中間加強構件95被設於分隔壁69與左右側壁部11c、11d的連接部分。中間加強構件95包含兩個縱加強板57及橫加強板58。兩個縱加強板57是上下呈直線地配置。橫加強板58相對於兩個縱加強板57的連接部分而成直角地連接。中間加強構件95的縱加強板57被設於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前端部內。中間加強構件95的橫加強板58被設於分隔壁69的前端部內。據此,既可實現具有縱加強板57及橫加強板58的中間加強構件95的共用化,又可有效地抑制櫃體本體11的變形。
此時,若就冷藏室70而言,分隔壁69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冷藏室70前側的開口部12a下側的角部中,下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下邊部。另一方面,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a下側的角部中,下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而且,若就冷藏室70下方的室101而言,分隔壁69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室101前側的開口部12b上側的角部中,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上邊。另一方面,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b上側角部的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並且,分隔壁69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a、12b的角部中,一側的邊部與另一側的邊部中的前者的邊部。另一方面,左右側壁 部11c、11d的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a、12b的角部中,一側的邊部與另一側的邊部中的後者的邊部。
而且,當將中間加強構件95的橫加強板58固定於分隔壁69的前表面部時,左右的中間加強構件95與分隔壁69是為一體化。於是,左側壁部11c與右側壁部11d是藉由一體化的左右的中間加強構件95及分隔壁69來限制彼此的位置關係。藉此,櫃體本體11的變形得到抑制。此時,一體化的左右的中間加強構件95及分隔壁69作為限制構件而發揮功能。
(第五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21來說明第五實施形態。
於第五實施形態中,隔熱櫃體10具備框狀加強構件96。框狀加強構件96具有兩個縱加強板57及兩個橫加強板58。框狀加強構件96是將縱加強板57及橫加強板58形成為矩形的框狀並一體化而構成。於框狀加強構件96中,兩個縱加強板57是分別設於左右的側壁部11c、11d的各前表面部內。而且,兩個橫加強板58是分別設於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內與底壁部11b的前表面部內。藉此,亦可有效地抑制櫃體本體11的變形。
此時,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櫃體本體11的開口部12上側角部中,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上邊部。而且,底壁部11b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下側角部中,下邊部與側邊部中的下邊部。與此相對,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上側的角部中, 上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並且成為構成開口部12下側的角部中,下邊部與側邊部中的側邊部。並且,頂壁部11a的前表面部及底壁部11b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的角部中,一側的邊部與另一側的邊部中的前者的邊部。另一方面,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各前表面部成為構成開口部12的角部中,一側的邊部與另一側的邊部中的後者的邊部。
再者,上述各實施形態的結構可適當組合而實施。
以上說明的隔熱櫃體並不僅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除了冰箱的隔熱櫃體以外,例如還可用作加熱箱、冷凍陳列櫃(show case)或其他恆溫箱的隔熱櫃體。
而且,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當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厚度為35[mm]以下時,可期待更高的效果。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真空隔熱面板23、26的厚度分別假定為20[mm]。外殼21、24與內殼22、25的各合計厚度分別假定為1.5[mm]。此時,左右側壁部11c、11d的厚度分別為21.5[mm]。因此,左右側壁部11c、11d由可期待高效果的25[mm]以下的厚度構成。
對本發明的若干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些實施形態僅為例示,並不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該些新穎的實施形態可以其他的各種形態來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該些實施形態或其變形包含於發明的範圍或主旨內,並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揭示的發明及其均等的範圍內。
1、10‧‧‧隔熱櫃體
1a‧‧‧周壁
2、12、12a、12b‧‧‧開口部
3、13‧‧‧收納室
4‧‧‧門
11‧‧‧櫃體本體
11a‧‧‧頂壁部
11b‧‧‧底壁部
11c‧‧‧左側壁部
11d‧‧‧右側壁部
11e‧‧‧後壁部
14、18、21、24、27‧‧‧外殼
14a、18a‧‧‧後緣部
14b‧‧‧左側的緣部
14c‧‧‧右側的緣部
15、19、22、25、28‧‧‧內殼
16、20、23、26、29‧‧‧真空隔熱面板
17‧‧‧發泡隔熱材
18b、27a‧‧‧左側緣部
18c、27b‧‧‧右側緣部
22a、25a、28c‧‧‧下緣部
22b、25b、28d‧‧‧上緣部
28a‧‧‧左緣部
28b‧‧‧右緣部
30‧‧‧凹段部
31、32、33、34、35、36‧‧‧斜狀部
32a‧‧‧左堵塞部
33a‧‧‧右堵塞部
35a、36a‧‧‧堵塞部
37、38、39、40、41、42、43、44、45、46、62a、62b‧‧‧彎折部
47、49、51、53、55‧‧‧密封材
48、50、52、54、56、66、82‧‧‧螺絲
57‧‧‧縱加強板
58‧‧‧橫加強板
59‧‧‧連接部
60‧‧‧鉸鏈固定板
61‧‧‧前表面板
62‧‧‧副加強板
63‧‧‧內邊框
63a‧‧‧管支架
64‧‧‧防露管
65‧‧‧散熱管
67‧‧‧左側的門
68‧‧‧右側的門
69‧‧‧分隔壁
70‧‧‧冷藏室
71‧‧‧上表面板
72‧‧‧鉸鏈安裝孔
73‧‧‧孔
74、75‧‧‧突部
76‧‧‧壓縮機
77‧‧‧架子
78‧‧‧蔬菜室門
79‧‧‧冷凍室門
80‧‧‧加強板支座
80a‧‧‧中間部
80b‧‧‧上部
80c‧‧‧下部
81‧‧‧加強板
85‧‧‧限制構件
86‧‧‧左側加強構件
87‧‧‧右側加強構件
91‧‧‧第二限制部
95‧‧‧中間加強構件
96‧‧‧框狀加強構件
101‧‧‧室
a1‧‧‧縱加強板左側的緣部與兩側零件即副加強板的彎折部的間隙的尺寸
a2‧‧‧縱加強板右側的緣部與兩側零件即副加強板的彎折部的間隙的尺寸
b1‧‧‧突部下端的角部直至接觸櫃體本體為止的尺寸
g1~g8‧‧‧間隙
Lc‧‧‧自螺絲直至縱加強板下側的前端部為止的長度尺寸
Ld‧‧‧左側的門或者右側的門的橫寬的尺寸
S1~S8‧‧‧空間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櫃體本體與加強板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自加強板的前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3是自加強板的後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4是櫃體本體上側的左側角部的立體圖。
圖5是沿著圖4的X5-X5線的橫剖面圖。
圖6是櫃體本體上部的正面圖。
圖7是隔熱櫃體(冰箱)的側面圖。
圖8是對櫃體本體的左右兩側壁間進行加強的部分中的單側部分的縱剖正面圖。
圖9是櫃體本體的示意立體圖。
圖10是櫃體本體的組裝前的示意立體圖。
圖11是櫃體本體的縱剖側面圖。
圖12是櫃體本體的縱剖正面圖。
圖13是圖11的X13部分的放大圖。
圖14是圖12的X14部分的將一部分省略的放大圖。
圖15是圖11的X15部分的放大圖。
圖16是圖12的X16部分的將一部分省略的放大圖。
圖17是將沿著圖12的X17-X17線的後部中的一部分省略表示的橫剖面圖。
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櫃體本體的立體圖。
圖19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相當於圖5的圖。
圖20是表示第四實施形態的相當於圖18的圖。
圖21是表示第五實施形態的相當於圖18的圖。
圖22是以極端的形態表示先前例的變形情況的正面圖。
10‧‧‧隔熱櫃體
11‧‧‧櫃體本體
11a‧‧‧頂壁部
11b‧‧‧底壁部
11c‧‧‧左側壁部
11d‧‧‧右側壁部
11e‧‧‧後壁部
12‧‧‧開口部
13‧‧‧收納室
32a‧‧‧左堵塞部
33a‧‧‧右堵塞部
57‧‧‧縱加強板
58‧‧‧橫加強板
59‧‧‧連接部
60‧‧‧鉸鏈固定板
61‧‧‧前表面板
80‧‧‧加強板支座
85‧‧‧限制構件
86‧‧‧左側加強構件
87‧‧‧右側加強構件

Claims (17)

  1. 一種隔熱櫃體,包括:櫃體本體,於前述櫃體本體的前表面形成有開口部,且於內部具有通往上述開口部的收納室;以及限制構件,設於構成上述櫃體本體的上述開口部周圍的壁部中的至少兩個壁部內,並限制上述兩個壁部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限制構件是由位於構成上述櫃體本體的壁部內且設於上述開口部的角部的加強構件所構成,上述加強構件具有加強板,上述加強板設於構成上述櫃體本體的上述開口部的角部的一側的邊部及另一側的邊部的內部,上述一側的邊部上所設的上述加強板與上述另一側的邊部上所設的上述加強板為一體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一側的邊部為上邊部,上述另一側的邊部為側邊部,上述上邊部的內部所設的加強板與構成上述上邊部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板為一體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一側的邊部為下邊部,上述另一側的邊部為側邊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一側的邊部所設的上述加強板與上述另一側的邊部所設的上述加強板是藉由連接部來連接而一體化,上述連接部的寬度寬於上述加強板的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櫃體本體的側壁部與頂壁部端部靠近的部分、或者上述側壁部與底壁部端部靠近的部分比其他部分厚,並於上述較厚的部分設有上述連接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加強構件的角部藉由緊固零件而固定於上述櫃體本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設有:門,開閉上述開口部;鉸鏈,位於上述櫃體本體的最上部,且支撐上述門,上述加強構件與固定上述鉸鏈的鉸鏈固定板為一體化。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加強板的前端部未與其他零件緊固,且朝向寬度方向的移動受第一限制部限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包括:副加強板,安裝於上述櫃體本體的上述開口部的側邊部,上述第一限制部設於上述副加強板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側邊部的內部所設的上述加強板沿縱向插入上述開口部的側邊部,於上述加強板的後方設有第二限制部,上述第二限制部限制上述加強板朝向後方的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包 括:門,開閉上述開口部,且於前述門的背側具有突部,上述側邊部的內部所設的上述加強板與存在於上述加強板兩側的兩側零件的間隙的尺寸為,於上述櫃體本體發生變形時,在上述突部接觸上述櫃體本體之前,上述加強板接觸上述兩側零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於上述櫃體本體的後上部具有壓縮機搭載面,上述壓縮機搭載面搭載冷凍循環的壓縮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側邊部的內部所設的上述加強板的前端部位於上述櫃體本體的收納室內所設的最上段的架子更下方。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於上述櫃體本體的後上部具有壓縮機搭載面,上述壓縮機搭載面搭載冷凍循環的壓縮機,上述側邊部的內部所設的上述加強板的前端部位於上述壓縮機搭載面更下方。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構成上述櫃體本體的壁部中的至少左右兩側的壁部具有真空隔熱面板作為主要的隔熱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隔熱櫃體,其中上述櫃體本體是將各別地構成的多個壁部予以組合而構成。
TW101143850A 2011-12-07 2012-11-23 隔熱櫃體 TWI504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7805A JP6038446B2 (ja) 2011-12-07 2011-12-07 断熱キャビネ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192A true TW201337192A (zh) 2013-09-16
TWI504849B TWI504849B (zh) 2015-10-21

Family

ID=4857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3850A TWI504849B (zh) 2011-12-07 2012-11-23 隔熱櫃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89945B1 (zh)
JP (1) JP6038446B2 (zh)
CN (1) CN103958992B (zh)
TW (1) TWI504849B (zh)
WO (1) WO2013084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7196B (zh) * 2015-10-21 2020-06-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US10753669B2 (en) * 2016-05-03 2020-08-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Hinge support assembly for a vacuum insulated appliance cabinet
US11150008B2 (en) * 2020-01-16 2021-10-19 Whirlpool Corporation Cabinet reinforcing assembly
CN111828448B (zh) * 2020-07-02 2022-10-0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真空隔热板的定位装置
US11486627B2 (en) 2020-12-30 2022-11-01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inforcement assembly for an insulated structure
CN113133259B (zh) * 2021-03-03 2023-01-10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机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7783U (ja) * 1982-04-30 1983-11-28 日本トレ−ルモ−ビル株式会社 冷凍コンテナにおける内部隅部構造
JPH0230711Y2 (zh) * 1985-02-07 1990-08-17
JPS61164987U (zh) * 1985-03-08 1986-10-13
JPH0512709Y2 (zh) * 1986-05-29 1993-04-02
JPH0735945B2 (ja) * 1989-11-17 1995-04-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等の断熱壁体
JP2728318B2 (ja) 1991-02-15 1998-03-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箱体の製造方法
JPH05133678A (ja) * 1991-11-15 1993-05-28 Nippondenso Co Ltd 断熱箱
JPH05240264A (ja) * 1992-02-28 1993-09-17 Aisin Seiki Co Ltd 湿式多板クラッチ装置
JP2839780B2 (ja) * 1992-02-28 1998-12-16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の扉
JPH06147744A (ja) * 1992-11-09 1994-05-27 Hitachi Ltd 冷凍冷蔵庫
JPH0861834A (ja) * 1994-08-18 1996-03-08 Toshiba Corp 断熱箱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13529B2 (ja) * 1994-11-18 2000-12-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JPH08233445A (ja) * 1995-02-27 1996-09-13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H0912084A (ja) * 1995-06-27 1997-01-14 Daikin Ind Ltd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JP3609535B2 (ja) * 1996-05-08 2005-01-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JP2004232887A (ja) * 2003-01-28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4243163B2 (ja) * 2003-10-21 2009-03-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低温貯蔵庫
JP4083128B2 (ja) * 2004-02-26 2008-04-30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JP2006097904A (ja) * 2004-09-28 2006-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6313024A (ja) * 2005-05-06 2006-11-1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観音開き式扉を備えた冷蔵庫
DE102005057143A1 (de) * 2005-11-30 2007-06-0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Isolationsleiste zum thermischen Entkoppeln der Seitenwände
DE102005057150A1 (de) * 2005-11-30 2007-06-0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ühl- bzw. Gefrierschrank mit Verstärkungsrahmen
JP2011208907A (ja) * 2010-03-30 2011-10-20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9945A4 (en) 2015-07-15
EP2789945A1 (en) 2014-10-15
JP6038446B2 (ja) 2016-12-07
EP2789945B1 (en) 2019-06-19
JP2013119996A (ja) 2013-06-17
TWI504849B (zh) 2015-10-21
WO2013084685A1 (ja) 2013-06-13
CN103958992B (zh) 2016-01-20
CN103958992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849B (zh) 隔熱櫃體
TWI525021B (zh) 隔熱箱體
KR102273285B1 (ko) 냉장고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진공 단열재
TWI391621B (zh) 冰箱
CN107110593B (zh) 冰箱及其真空绝热板
US9696083B2 (en) Refrigerator
WO2012117732A1 (ja) 冷蔵庫
TWI509208B (zh) 冰箱
EP2893274B1 (en) Refrig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985273B2 (ja) 断熱箱体
JP6695020B2 (ja) 冷蔵庫
TWI605232B (zh) 冰箱
WO2011147899A2 (en) Low-pressure storage unit for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and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JP2005069613A (ja) 冷蔵庫
JP2017083046A (ja) 冷蔵庫
WO2019150636A1 (ja) 冷蔵庫
JP5715937B2 (ja) 断熱キャビネット
JP6236623B2 (ja) 冷蔵庫
KR102394402B1 (ko) 냉장고
JP2024042981A (ja) 冷蔵庫
JP2024061275A (ja) 冷蔵庫用扉、及び冷蔵庫
JP2021124260A (ja) 冷蔵庫
JP2018128245A (ja) 断熱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