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3693A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3693A
TW200533693A TW93133694A TW93133694A TW200533693A TW 200533693 A TW200533693 A TW 200533693A TW 93133694 A TW93133694 A TW 93133694A TW 93133694 A TW93133694 A TW 93133694A TW 200533693 A TW200533693 A TW 2005336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cyclic ester
water
manufacturing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33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2155B (zh
Inventor
Hiroyuki Sato
Fumio Akutsu
Fuminori Kobayashi
Yasushi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3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3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2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21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200533693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關於將乙交酯等之環狀酯予以開環聚合,製 造聚乙醇酸等之脂肪族聚酯的方法,更詳言之,_7j< 及醇積極使用做爲引發劑和/或分子量調節劑;H犬!I白勺 開環聚合製造脂肪族聚酯的方法。 【先前技術】 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等之脂肪族聚酯爲經由土壤和、海中 等之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或酵素而分解,故被注目做爲 對於環境之負荷小的生物分解性高分子材料。又,脂肪族 聚酯爲具有生體內分解吸收性,故可利用做爲手術用縫合 線和人工皮膚等之醫療用高分子材料。 脂肪族聚酯中,亦以聚乙醇酸因氧氣阻擋性、二氧化 碳氣體阻擋性、水蒸氣阻擋性等之阻氣性優良,且耐熱性 和機械強度亦優良,故於包裝材料等之領域中,可單獨、 或與其他樹脂材料等複合化並且展開用途。 脂肪族聚酯爲例如可經由乙醇酸和乳酸等之α -羥基 羧酸之脫水縮聚合而成,但於有效率合成高分子量之脂肪 族聚酯上,一般,採用合成α -羥基羧酸之二分子間環狀 酯,並將該環狀酯予以開環聚合的方法。例如,若令乙醇 酸之二分子間環狀酯的乙內酯閉環聚合,則取得聚乙醇酸 。若令乳酸之二分子間環狀酯的丙交酯開環聚合,則取得 聚乳酸。 -5- 200533693 (2) 環狀酯一般包含使用做爲原料之α -羥基羧酸和直鏈 狀之α -羥基羧酸低聚物等之游離羧酸化合物、水等之雜 質。水等之雜質即微量,亦對於環狀酯之開環聚合造成不 良影響,故開環聚合時,提案使用儘可能除去雜質之高純 度的環狀酯。 另一方面,爲了控制脂肪族聚酯之分子量,於環狀酯 之開環聚合時,使用高級醇等之醇類做爲分子量調整劑。 亦已提案根據環狀酯中所含之游離羧酸化合物份量,決定 醇類添加量之方法。 例如,以往,將乙交酯開環聚合時,採用使用再結晶 等經精製之實質的純乙交酯,且,使用月桂醇等之高級醇 做爲分子量調整劑的方法(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 ) 〇 又,提案由環狀酯除去水等雜質的精製方法(例如, 參照下述專利文獻2 )。於此文獻中,指出環狀酯中所含 之水、α -羥基羧酸和其低分子量低聚物等之雜質爲影響 引發劑、鏈移動劑、觸媒失活劑等之各式各樣的作用,並 且阻礙開環聚合,故必須除去此些雜質。 已提案令水分含量80 ppm以下,且酸値爲0.10 mgKOH/ g以下環狀酯開環聚合之脂肪族聚酯的製造方法 (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3 )。於此文獻中,記載若減 少環狀酯中的水分量,則聚合速度快,取得高分子量之聚 合物,又,若於聚合系中存在醇,則抑制水分之作用,可 製造品質佳的脂肪族聚酯。 -6 - 200533693 (3) 提案令環狀酯開環聚合製造脂肪族聚酯之方法中,根 據環狀酯中所含之游離羧酸化合物的份量,決定於反應系 中添加羥基化合物之份量爲其特徵的製造方法(例如,參 照下述專利文獻4 )。於該文獻中,示出游離羧酸化合物 爲環狀酯製造時所使用的^ -羥基羧酸和直鏈狀之α 一羥 基羧酸低聚物,羥基化合物記載以碳數1 2〜1 8個之一價直 鏈狀飽和脂肪族醇爲佳。 於該文獻中,指出若於環狀酯中含有水分和游離羧酸 化合物等之雜質,則對聚合反應造成不良影響,即使於同 一聚合條件下,亦不可能針對製造目的分子量的聚合物。 於該文獻中,若水分含量多則顯示出難以控制脂肪族聚酯 之分子量的傾向,故爲了以良好精確度控制分子量,乃記 載令環狀酯中之水分爲100 ppm以下爲佳。 更且,於該文獻中,指出關於環狀酯中之水分,於聚 合前之精製、乾燥步驟中容易除去,但游離羧酸化合物難 除去,對於聚合反應所造成之影響亦大,並且於貯藏中經 由微量之水分將環狀酯開環則可輕易生成新的游離羧酸化 合物。於該文獻中,提案將環狀酯中所含之游離羧酸化合 物予以定量,並且添加配合其份量的羥基化合物(例如, 高級醇),則可製造具有目標分子量之脂肪族聚酯的方法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第3,4 4 2,8 7 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 :特開平8 -3 0 1 864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平1 0 - 1 5 8 3 7 1號公報 200533693 (4) 專利文獻4 :專利第3 0 7 5 66 5號說明書 如上述,以往,水爲以阻礙環狀酯之開環聚合之雜質 型式必須儘可能除去。但是,水爲自然界中存在之最普遍 的化合物,將其以雜質型式排除上有極限。本發明者等人 對於環狀酯之開環聚合系中之水的職務進行詳細檢討,結 果發現經由使用含水之質子源化合物做爲引發劑和/或分 子量調節劑,控制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則可令環狀酯之 開環聚合順利進行,並且可控制生成之脂肪族聚酯的分子 量,並已根據此發現提案脂肪族聚酯的製造方法( WO 2004/03 3 52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爲以發展上述脂肪族聚酯之製造方法,提供新 穎之脂肪族聚酯之製造方法爲其主要目的。 本發明者等之進一步硏究的結果,發現含有水及醇的 質子源化合物爲於環狀酯之開環聚合中,確認顯示出大約 一樣之做爲引發劑和/或分子量調節劑的作用效果。但, 水在羧基(羧酸)源化合物與含有醇之烷氧羰基(酯)源 化合物中,關於生成之脂肪族聚酯之水解性,前者爲顯示 出增大(耐水性降低),後者爲降低(耐水性提高)之所 封照1'生作用之差異。因此’發現經由控制兩者之總量及 比’則可良好控制支配生成之脂肪族聚酯之初期特性的分 子量、以及支配經時性特性變化的水解性(經時的分子量 -8- 200533693 (5) 減低性)。 即’本發明爲根據上述之發現,提供令含有水及醇之 質子源化合物做爲引發劑和/或分子量調節劑之環狀酯, 以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含水之羧基(羧酸)源化合 物莫耳濃度與含醇之烷氧羰基(酯)源化合物莫耳濃度之 比(即羧酸/酯•莫耳比)做爲指標,進行開環聚合爲其 特徵之脂肪族聚酯的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取得初期特性和經時特性經控制的脂肪 族聚酯,可理解在例如要求初期強度和生(體內)分解( 或吸收)性之調和,例如圖謀脂肪族聚酯於縫合線、人工 皮膚、農業用薄膜、釣線等之用途的利用促進上,極爲有 用。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1.環狀酯 本發明所用之環狀酯以α -羥基羧酸的二分子間環狀 酯及內酯爲佳。形成二分子間環狀酯的^ -羥基羧酸可列 舉例如乙醇酸、L —和/或D -乳酸、α -羥基丁酸、α 一羥基異丁酸、α -羥基醇酸、^ 一羥基己酸、^ 一羥基 異己酸、α —羥基庚酸、α -羥基基辛酸、^ 一羥基癸酸 、^ -羥基肉豆蔻酸、α -羥基硬脂酸、及其烷基取代體 等。 內酯可列舉如/3 —丙內酯、/3 — 丁內酯、特戊內酯、 r — 丁內酯、(5 —戊內酯、Θ —甲基一 6 一戊內酯、6 — -9- 200533693 (6) 戊內酯、ε —己內酯等。又,環狀醚酯可列舉例如二鳄酮 等。 環狀酯爲具有不對稱碳之物質,可爲D體、L體、內 消旋體及消旋體之任一者。此些環狀酯可分別單獨、或組 合使用二種以上。若使用二種以上之環狀酯,則可取得任 意的脂肪族共聚酯。環狀酯爲視所欲,可與其他可共聚之 共聚單體進行共聚。其他之共聚單體可列舉例如碳酸伸內 酯、1,3 -二鳄烷等之環狀單體等。 環狀酯中,亦以乙醇酸之二分子間環狀酯的乙交酯、 L 一和/或D —乳酸之二分子間環狀酯的L 一和/或D -丙 交酯、及其混合物爲佳,且以乙交酯爲更佳。乙交酯可單 獨使用,但亦可與其他環狀單體倂用製造聚乙醇酸共聚物 (共聚酯)。製造聚乙醇酸共聚物時,由生成之共聚酯的 結晶性、阻氣性等之物性上之觀點而言,乙交酯共聚比例 較佳爲60重量%,更佳爲70重量%以上,特佳爲80重量% 以上。又,與乙交酯共聚之環狀單體以丙交酯、£一己內 酯、二鸣烷、碳酸伸丙酯爲佳。 環狀酯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乙交酯爲經 由令乙醇酸低聚物解聚之方法則可取得。乙醇酸低聚物之 解聚法可採用例如,美國專利第2,668,1 62號說明書中記 載之熔融解聚法、特開2000- 1 1 92 69號公報記載之固相解 聚法、特開平9-3 2 84 8 1號公報和國際公開第02/1 43 03Α1小 冊中記載之溶液相解聚法等。Κ. Chujo等人之Die Makromolekulare Cheme, 100 ( 1967 ) , 262-266 中戶斤幸辰導 200533693 (7) 之氯醋酸鹽之環狀縮合物型式取得之乙交酯亦可使用。 於取得乙交酯上,於上述解聚法中,以溶液相解聚法 爲佳。溶液相解聚法爲(1 )令含有乙醇酸低聚物和23 0〜 45 0 °C之範圍內具有沸點之至少一種高沸點極性有機溶劑 的混合物,於常壓下或減壓下,於引起該低聚物之解聚的 溫度中加熱,(2 )令該低聚物於該溶劑中溶解,至該低 聚之熔融液相的殘存率(各積比)爲〇 · 5以下爲止,(3 ) 於同溫度下再繼續加熱令該低聚物解聚,(4 )令生成的 二聚物環狀酯(即,乙交酯)與高沸點極性有機溶劑共同 餾出,(5)由餾出物中回收乙交酯。 高沸點極性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酞酸二(2 -甲氧乙 基)酯等之酞酸雙(烷氧烷酯)、二苯甲酸二甘醇酯等之 二苯甲酸伸烷基二元醇酯、酞酸苄基丁酯和酞酸二丁酯等 之芳香族羧酸酯、磷酸三甲苯酚酯等之芳香族磷酸酯、聚 乙烯二烷基醚等之聚伸烷基二元醇醚等,且相對於該低聚 物,通常,使用〇. 3〜5 0倍量(重量比)之比例。高沸點 極性有機溶劑,視需要,可倂用做爲該低聚物之可溶化劑 的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丁二醇等。乙醇酸低聚物之解聚 溫度通常爲230 °C以上,較佳爲230〜320 °C。解聚爲在常 壓下或減壓下進行。但以在0.1〜90.0 kPa(l〜900 mbar )之減壓下加熱解聚爲佳。 環狀酯以使用水分含有率爲60 ppm (重量基準)以下 ,較佳爲50 Ppm以下,更佳爲40 ppm以下之精製環狀酯爲 佳。所使用之環狀酯中之初期水分含有率若過高,則抑制 -11 - 200533693 (8) 添加水做爲分子量調節劑所可控制之生成脂肪族聚酯分子 量的幅度。 環狀酯中以雜質型式含有之羥基羧酸化合物的含有率 儘可能低者爲佳。環狀酯中以α -羥基羧酸的含有率較佳 爲200 ppm (重量基準)以下,更佳爲150 ppm以下,再佳 爲130 ppm以下,特佳爲100 ppm以下。 於環狀酯中,通常,含有直鏈狀之α -羥基羧酸低聚 物。此低聚物幾乎全部爲直鏈狀的α -羥基羧酸二聚物。 環狀酯中之直鏈狀的α -羥基羧酸低聚物之含有率較佳爲 2,000 ppm以下,更佳爲1,500 ppm以下,再佳爲1,200 ppm 以下,特佳爲1,000 ppm以下。 乙交酯和丙交酯等之環狀酯經由雜質所含的微量水分 ,於貯藏中引起水解反應和聚合反應,且顯示α -羥基羧 酸和直鏈狀之α -羥基羧酸低聚物含有率有上升的傾向。 因此,立即精製後之環狀酯的水分含有率爲50 ppm以下, α —羥基羧酸含有率爲100 ppm,直鏈狀α —羥基羧酸低 聚物含有率爲1,〇〇〇 ppm。還有,環狀酯之精製爲根據常 法,組合粗環狀酯的再結晶處理和乾燥處理等即可進行。 2.脂肪族聚酯之製造方法 使用環狀酯製造脂肪族聚酯上,採用將環狀酯加熱令 其開環聚合的方法爲佳。此開環聚合法實質上爲經由塊狀 的開環聚合法。開環聚合爲於觸媒存在下,通常以1 00〜 2 70 °C,較佳爲120〜2 6〇t範圍內之溫度下進行。 200533693 (9) 觸媒若爲使用做爲各種環狀酯之開環聚合觸媒者即可 ,並無特別限定。此類觸媒之具體例可列舉例如錫(S η ) 、鈦(Ti)、鋁(A1)、銻(Sb)、鍩(Zr)、鋅(Zn) 等金屬化合物之氧化物、氯化物、羧酸鹽、醇鹽等。更具 體而言,較佳之觸媒可列舉例如鹵化錫(例如,二氯化錫 、四氯化錫等),有機羧酸錫(例如,2 -乙基己酸錫等 之鋅酸錫)等之錫系化合物;烷氧基鈦酸鹽等之鈦系化合 物;烷氧基鋁等之鋁系化合物;乙醯丙酮锆等之銷系化合 物;鹵化銻等,但並非限定於此。 觸媒之使用量一般爲相對於環狀酯爲少量即可,以環 狀酯爲基準,通常由0.000 1〜〇·5重量%,較佳爲0.001〜 0.1重量%之範圍內選擇。 本發明中,於開環聚合前,測定環狀酯中雜質所含的 水分和羥基羧酸化合物的含有量,並且根據各個含有量, 算出雜質之全質子量。環狀酯中之水分含有量爲使用卡爾 —費歇(Karl Fisoher)水分計測定。環狀酯中所含之α -羥基羧酸和直鏈狀之α -羥基羧酸低聚物爲在各個羧基 變換成烷酯基後,以氣相層析分析等予以定量。 環狀酯中所含之雜質的全質子濃度,爲根據環狀酯中 雜質所含之羥基羧酸化合物與水分的合計量而算出。例如 ,乙交酯之情況,微量之水分、與乙醇酸及直鏈狀之乙醇 酸低聚物所構成之羥基羧酸化合物爲以雜質型式含有。精 製乙交酯中所含之直鏈狀的乙醇酸低聚物幾乎全部爲乙醇 酸二聚物。於丙交酯之情形中,水分、乳酸、直鏈狀之乳 200533693 (10) 酸低聚物爲以雜質型式含有。根據此些羥基羧酸化合物的 質子濃度(莫耳%),爲由各個含有量和分子量和羥基數 (通常1個)算出。水分之質子濃度(莫耳%)爲根據水 分的含有量和分子量算出。質子濃度爲以環狀酯與雜質之 合計量爲基準且以莫耳%型式算出。 環狀酯中所含之雜質的全質子濃度較佳爲0.01〜0.5 莫耳%,更佳爲〇·〇2〜0.4莫耳%,特佳爲0.03〜0.35莫耳 %。雜質全子濃度爲在精製令羥基羧酸化合物減低化上有 極限,難以極度降度。雜質全質子濃度若過高,則難經由 水及醇之添加而正確控制熔融黏度和分子量等。 本發明中,期望於水分含有率爲60 ppm以下之精製的 環狀酯中添加醇及視需要追加水,調整環狀酯中之全質子 濃度及含水之羧基(羧酸)源化合物莫耳濃度和含醇之烷 氧羰基(酯)源化合物莫耳濃度比(以下稱爲「羧酸/酯 •莫耳比」),則可控制生成之脂肪族聚酯的分子量。於 精製之環狀酯中添加醇及視需要追加水,將環狀酯中之全 質子濃度調整至較佳爲超過0.09莫耳%未滿2.0莫耳%, 更佳爲〇·1〜1·〇莫耳%之範圍內。 此時’於本發明中’環狀酯中之濃度計,超過80 ppm (乙交酯中莫耳濃度約0.052莫耳% ),更佳爲超過1〇〇 ppm (乙交酯中莫耳濃度約0.064莫耳% )範圍之水積極地 使用做爲引發劑和/或分子量調節劑及羧基(羧酸)源化 合物爲其特徵。 又,經由控制所添加之醇及視需要追加之水量,將羧 -14- 200533693 (11) 酸/酯•莫耳比調整至較佳爲100/〇〜2/98,更佳爲99 /1〜5/95,再佳爲99/1〜10/90之範圍內。 竣酸/酯·莫耳比若小於2 / 9 8,則聚合反應中所使 用之醇種的份量變多,且易以未反應殘存,生成聚合物之 熔融加工中之分子量,熔融黏度之變動大並且難以取得具 有所欲物性(分子量、熔融黏度等)之成形物,且於熔融 時與添加之安定劑,終端封黏劑的反應變成不均勻,成形 物之物性、水解速度之偏差亦易變大。 使用做爲質子源化合物及烷氧羰基(酯)源化合物的 醇例可例舉碳數爲1〜5個之鏈式醇的低級及中級醇、或碳 數6個以上之鏈式醇的高級醇類。又,此些脂肪族聚酯亦 可具有分支構造。又,可列舉環式醇類、不飽和醇類、芳 香族醇類、多元醇類。等,亦可使用具有羥基之羥基羧酸 類、糖類等。 其中,以丙醇、2 -丙醇、丁醇、2 -丁醇、第三丁醇 、辛醇、十二烷醇(月桂醇)、肉豆蔻醇等碳數3個以上 之中級及高級醇類、環己醇等之脂環式醇類、乙二醇、丁 二醇、己二醇等之二醇類、甘油等之三醇類對於單體之溶 解性、反應性(引發劑效率)、沸點之觀點及工業的取得 性觀點而言爲佳。此些醇類亦可倂用二種以上。 含有水及醇以及原料單體中之雑質等並且取得聚合時 之環狀酯中存在之全質子濃度與生成脂肪族聚酯之分子量 間良好的相關關係。例如’圖1爲示出令水及醇之添加量 ,變化且令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變化以外,令相同聚合條 -15- 200533693 (12) 件(反應容器、聚合溫度、聚合時間、單體之種類和精製 度等)變化所得之脂肪族聚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之關係的標繪圖。 又,圖2爲示出生成之脂肪族聚酯的水解性、與環狀 酯中之羧酸/酯•莫耳比之相關的標繪圖。此處,亦取得 良好的相關。 環狀酯之開環聚合爲任意使用聚合容器進行,或根據 單體之種類於擠壓機中進行等,但通常爲採用於聚合容器 內進行塊狀開環聚合之方法爲佳。例如,若加熱乙交酯則 熔融變成液狀,但若繼續加熱令其開環聚合,則生成聚合 物。聚合溫度爲聚合物之結晶化溫度以下時,於聚合途中 析出聚合物,且最終取得固體的聚合物。聚合時間爲根據 開環聚合法和聚合溫度等而變化,於容器內之開環聚合法 ,通常以1 〇分鐘〜1 〇 〇小時,較佳爲3 0分鐘〜5 0小時,更 佳爲1〜30小時。聚合轉化率通常爲95%以上,較佳爲98 %以上,更佳爲99 %以上,於未反應單體之殘留少,且, 提高生產效率上,以全轉化爲最佳。 因此,本發明中,採用於精製之環狀酯中添加醇及視 需要追加水,調整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羧酸/酯•莫 耳比之後,令環狀酯於觸媒存在下加熱熔融,其次,令熔 融狀態之環狀酯進行開環聚合之方法爲佳。此聚合法爲以 塊狀的開環聚合。熔融狀態之環狀酯的開環聚合爲使用反 應罐和管型或塔型、擠壓機型反應裝置,以分批式或連續 式進行。 -16- 200533693 (13) 更且’若根據本發明,將熔融狀態之環狀酯移送至具 備複數管(兩端可開閉的管亦爲較佳使用)的聚合裝置中 ,於各管內以氣密狀態開環聚合且令生成之聚合物析出的 方法爲更佳。又,令熔融狀態之環狀酯於附有攪拌機之反 應罐中進行開環聚合後,取出生成的聚合物,且暫時將聚 合物冷卻固化後,於聚合物之熔點以下繼續固相聚合反應 之方法亦佳。此些方法可經由分批式或連續式之任一種方 法進行。任一種處理均採用於氣密狀態(即,無氣相之反 應系)下控制聚合溫度的方法,令具有目標分子量,熔融 黏度等物性之聚合物可安定,且,以良好再現性製造。 本發明之方法中,經由環狀酯(例如,乙交酯或以乙 交酯做爲主成分的環狀酯)的開環聚合,取得於溫度240 °C及剪切速度121 sec—1下測下之熔融黏度較佳爲50〜 6,000 Pa· s,更佳爲100〜5,000 Pa· s的聚乙醇酸。又, 若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則可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爲 50,000以上,更佳爲80,000以上,特佳爲1 00,000以上之高 分子量的脂肪族聚酯。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爲500, 〇〇〇 左右。 更且,若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則可取得黃色度(YI ) 爲4〜3 0左右的脂肪族聚酯,經由調整分子量,則可控制 黃色度。例如,經由令重量平均分子量爲200,000以下, 更且,爲1 80,000以下,則可取得黃色度(YI )爲20以下 的聚合物。 於如上述處理生成之脂肪族聚酯中,配合羧基封黏劑 -17- 200533693 (14) 令生成之脂肪族聚酯的耐水性更加增大(令水解性更加減 低)亦佳。此類羧基封黏劑的使用爲具有減低對於聚合時 所使用之醇的水解性抑制效果的負荷效果,於製造具有更 高度耐水性之脂肪族聚酯上爲佳。羧基封黏劑一般使用已 知做爲聚乳酸等之脂肪族聚酯的耐水性改善劑者(例如特 開2001-261797號公報),可列舉例如N,N— 2,6 —二異 丙苯基碳化二胺等之含有單碳化二亞胺及聚碳化二亞胺化 合物的碳化二亞胺化合物、2,2 間一伸苯基雙(2 -口萼唑啉)、2,2 > —對一伸苯基雙(2 —哼唑啉)、2 -苯 基一 2 一鳄唑啉、苯乙烯一異丙烯一 2 一噚唑啉等鸣唑啉化 合物;2 —甲氧基—5,6—二氫一4H— 1,3 —鳄哄等之噚 唑化合物;N -縮水甘油基酞醯亞胺、環己烯氧化物等之 環氧化合物等。 其中亦以碳化二亞胺化合物爲佳,特別以純度高者可 提供耐水安定化效果。 此些羧基封黏劑爲視需要可倂用二種以上,相對於脂 肪族聚酯100重量份,以0.01〜10重量份,更佳以0.05〜 2.5重量份,特別以0.1〜1 . 8重量份之比例配合爲佳。 又,於脂肪族聚酯中,除了上述羧基封黏劑以外,亦 可相對於其1〇〇重量份,配合較佳爲3重量份以下,更佳爲 0.003〜1重量份的熱安定劑。熱安定劑以具有季戊四醇骨 架構造之磷酸酯和/或磷酸烷酯爲較佳使用。經由此些羧 基封黏劑及熱安定劑的配合,於抑制所得之脂肪族聚酯的 著色,並且抑制水解上,可取得相乘的效果。 -18- 200533693 (15) 上述之羧基封黏劑(及視需要加入的熱安定劑)可於 聚合反應中加入,但以在聚合生成脂肪族聚酯之九粒化時 配合爲佳。其一部分亦可於聚合中加入。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列舉合成例、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加具體說 明本發明。分析法、測定法、計算法等爲如下。 (1 )雜質定量分析: 於高純度丙酮1 〇毫升中,加入精秤約1克之乙交酯和 做爲內部標準物質的4-氯基二苯酮25毫克,且令其充分 溶解。採集此溶液約1毫升,並於該溶液中添加重氮甲烷 的乙醚溶液。添加量之大致標準爲至重氮甲烷的黃色爲殘 留爲止。將著色成黃色之溶液2微升注入氣相層析裝置, 並且根據內部標準物質之面積比和乙交酯及內部標準物質 之添加量定量出經申酯化的乙醇酸及乙醇酸二聚物。 <氣相分析條件> 裝置:日立G-3 000、 柱··ΤΧ-17(Ο·25Γηιη0χ3Οηι)、 汽化室溫度:290°C、 注溫:於5(TC保持5分鐘後’以20°C /分鐘之升溫速 度升溫至270T:爲止,且於270°C保持4分鐘、 -19- 200533693 (16) 檢出器:FID (氫焰離子化檢出器)、溫度:30CTC。 丙交酯亦根據乙交酯同樣之方法,則可定量雜質。 (2)水分測定: 使用附有汽化裝置之卡爾費歇水分計〔三菱化學公司 製CA-100 (汽化裝置VA-100)〕,並於預先設定在140°C 的汽化裝置中,放入精密秤量之約2克的單體樣品。由汽 化裝置對卡爾費歇水分測定器中以流速2 5 0毫升/分鐘流 入乾燥氮氣。將樣品導入汽化裝置後,將汽化之水分導入 卡爾費歇液中,以導電度爲由背景+ 〇.〇5//g/S爲止下降 之時刻視爲終點。關於聚合物的水分測定,爲以汽化裝置 之溫度爲220 °C,導電度爲由背景+ 0.1// g/S爲止下降之 時刻視爲終點。 (3 )單體溶解槽內之水分測定: 於單體溶解槽內部預先流入乾燥空氣,並以濕度計求 出此環境氣體的相對濃度。由此環境氣體的溫度算出絕對 溫度,並由其與容積,算出槽內部的水分量。 (4)羧基(羧酸)源化合物濃度之算出法: 環狀酯中之全羧基濃度爲根據環狀酯中所含之羥基羧 酸化合物與水的合計量算出。根據羥基羧酸化合物之質子 濃度(莫耳% )爲由各個含有量和分子量和羥基數而算出 。另一方面,根據水的質子濃度爲由環狀酯中所含之雜質 -20- 200533693 (17) 水分、處理槽等之環境氣體中所含之水分、及添加水之合 計量和分子量而算出。 (5 )烷氧羰基(酯)源化合物濃度 相對於聚合時所添加之醇單體以莫耳濃度計算。 (6 )全質子濃度及羧酸/酯·莫耳比 由上述(4 ) 、( 5 )之羧基(羧酸)源化合物濃度及 烷氧羰基(酯)源化合物濃度,求出兩者合計的全質子濃 度,及兩者之比的羧酸/酯•莫耳比。 關於後述聚合例1 b之計算法的詳細爲如下: <分子量> 關於乙交酯(環狀酯)單體中之各成分的分子量爲使 用下述値 乙交酯:1 1 6.07、 乙醇酸:7 6.0 5、 乙醇酸二聚物:1 3 4 · 0 9、 水:1 8 · 0 2、 十二烷醇:1 8 6.3 4。 <裝入單體中雜質的羧基(羧酸)源化合物濃度> 裝入之乙交酯中的雜濃度(重量基準)爲乙醇酸30 ppm、乙醇酸二聚物:3 1 0 ppm、水:20 ppm。由於乙交 -21 - 200533693 (18) 酯分子量爲116.07,故分別提供的質子濃度爲如下計算。 乙醇酸:3 0 p p m 116·07χ30χ10-6 + 76·05χ100 = 0.0046莫耳 % …(i) 乙醇酸二聚物:3 1 0 ppm 116·07χ310χ10·6+134.09χ100 二 0.027莫耳 % …(Π) 水:2 0 p p m 116·07χ20χ10·6+18.02x100 = 0.013莫耳 % …(iii) 雜質提供之全羧基(羧酸)源化合物濃度 (i) + (ii) + (iii) = 0.0046 + 0.027 + 0.013 与 0.44 莫耳 % ··· ( i v ) <單體溶解槽中水分> 僅吹入乾燥空氣除去水分後之溶解槽(容積:56公升 )中的環境氣體爲溫度:2PC、相對濕度:25%。此環境 氣體之絕對濕度爲5.0 g/cm3,內容積56公升之溶解槽中 皂水分量爲5.0x0.056 = 0.28克。相對於其後所裝入之乙 交酯單體22,500克(=194.0莫耳)爲 0.28/22500X 1 〇6= 12 ppm (0.28/18.02) +194x100 = 0 008莫耳 % …(v) <添加水> 添加水1.1克。相對於乙交酯單體22500克(二194.0 莫耳), 1.1/22500χ106 = 48.89 ppm -22- 200533693 (19) (1.1 / 1 8.02 ) + 1 94x 1 00 = 0.03 1 莫耳 % …(vi) <羧基(羧酸)源化合物濃度> (iv) + (v) + (vi)二 0.044 + 0.08 + 0.031= (K083 莫耳 °/。…(vii) 還有,根據於單體溶解槽中裝入乙交酯且再加入添加 水並且於過熱呈均勻後採樣一部分,分析雜質(水及乙醇 酸、乙醇酸二聚物)結果之裝入溶解後的乙交酯中全質子 濃度,與裝入前之乙交酯雜質(水及乙醇酸、乙醇酸二聚 物),添加水量所計算的全質子濃度顯示良好一致。 <烷氧羰基(酯)源化合物濃度> 添加水十二烷醇17.08克。相對於乙交酯單體225 00克 (=19410莫耳)爲 (1 7.0/1 86.34 ) + 1 94x 1 00 = 0.047 莫耳。/〇 (viii) 〈全質子濃度〉 _ (vii)+ (viii) =0.083 + 0.047 = 0.130 莫耳 % <羧基(羧酸)/烷氧羰基(酯)莫耳比> (vii) / (viii) - 0.083 / 0.047 = 1.77 (7 )熔融黏度: 將聚合物樣品放入12(TC之乾燥器內,令其接觸乾燥 空氣,使得水分含有量減低至100 ppm以下爲止。其後, -23- 200533693 (20) 以乾燥器充分乾燥。熔融黏度側定爲使用裝配毛細管(1 mm0 xlO mmL)的東洋精機製Capilograph 1—C予以測定 。於加熱至設定溫度24 (TC的裝置中,導入樣品約20克, 保持5分鐘後,測定於剪切速度1 2 1 sec - 1下的熔融黏度。 (8 )分子量測定: 因爲聚合物樣品於分子量測定所使用之溶劑中溶解, 故取得非晶質的聚合物。即,將充分乾燥之聚合物約5克 夾於鋁板間,並放置於2 7 5 °C之熱壓機且加熱9 0秒鐘後, 以2 MPa加壓60秒鐘。其後,立即放入冰水中急冷。如此 處理,製作透明的非晶質加壓片。 由上述操作所製作之加壓片中切出樣品1 0毫克,並將 此樣品於溶解5 mM三氟醋酸鈉之六氟異丙醇(HFIP )溶 液中溶解,作成1 0毫升之溶液。將樣品溶液以膜濾器過濾 後,注入膠滲透層析(GPC )裝置,並且測定分子量。還 有,樣品爲於溶解後30分鐘以內注入GPC裝置。 < GPC測定條件> 裝置:Shimazu LC-9A、 柱·· HFIP-8 06M、二根(直列接續)Precolumn、 柱溫:4 0 °C、 溶離液:溶解5 mM三氟醋酸鈉的HFIP溶液、 流速:1毫升/分鐘、 檢出器·· RI ( Refractive Index :差不折射率計)、 200533693 (21) 分子量校正:使用分子量不同的標準PMM A 5種。 (9 )羧酸濃度: 由分子量測定用樣品同樣作成之加壓片,精秤樣品約 〇·3克,且於特級二甲基亞碩10毫升中於150°C之油浴中約 3 0分鐘令其完全溶解。於此溶液中滴加指示劑(溴百里香 酚藍/乙醇)2、3滴後,加入0.02當量之氫氧化鈉/苄醇 溶液,以目視察見溶液顏色爲由黃色變成綠色之時刻視爲 終點。由此時之滴下量算出羧酸濃度。 (1 〇 )耐水性評價 將九狀物以120 °C之乾燥空氣充分乾燥,放置於250 °C 之熱壓機,加熱3分鐘後,以8 MPa加至1分鐘。其後,立 即移至水循環的加壓機,且於5 MPa加壓,保持約5分鐘, 冷卻作成透明非晶質的加壓片。 將上述操作所作成之加壓片切出一定大小,於框上固 定,且放入加熱至70 °C之乾燥機中並加熱,1分鐘後,送 入空氣,以面積1 〇 - 1 5倍般吹入延伸。將此薄膜於緊張下 以20(TC熱處理1分鐘。 將上述操作所製作之薄膜狀樣品切出約1 〇毫克,並放 入維持於溫度80 °C、相對濕度95%之恆溫恆濕器中,且放 置指定時間。指定時間後,取出後,以GPC測定樣品之分 子量。 由所得之數平均分子量値算出聚合度,並將此聚合度 -25- 200533693 (22) 之逆數相對於曝露時間予以對數標繪,並將此標繪之近似 直線的傾斜度視爲水解速度常數。 又,由圖中讀取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到達(降低 )2萬爲止之時間。 〔單體合成例1〕 於附有套管之攪拌槽(亦稱爲「反應罐」)中裝入70 重量%乙醇酸水溶液,並一邊於常壓下攪拌,一邊於套管 內令熱媒體油循環使得罐內液加熱升溫至200 °C爲止,將 生成水一邊餾出系統外一邊進行縮合反應。其次,於罐內 液維持在200 °C之狀態下,一邊將罐內壓階段性減壓至3 kPa爲止,一邊蒸除生成水、未反應原料等之低沸點物質 ,取得乙醇酸低聚物。 將上述調製之乙醇酸低聚物裝入SU 3 04製附有套管的 攪拌槽中,加入做爲溶劑的二甘醇二丁醚,更且,加入做 爲可溶化劑的聚乙二醇。將乙醇酸低聚物與溶劑之混合物 於加熱及減壓下,進行解聚反應,且令生成之乙交酯與溶 劑共同餾出。餾出物爲以循環溫水的雙管式冷凝器予以凝 縮。凝縮液爲接收至常溫之受器中。爲了令反應液中之溶 劑量保持一定,乃將配合餾出溶劑量之溶劑連續供給至反 應槽。 繼續前述反應,令乙交酯與溶劑的混合物餾出,且凝 縮。將凝縮液所析出之乙交酯予以固液分離,並以2 -丙 醇予以再結晶,其次,減壓乾燥。以差示掃描熱量計( -26- 200533693 (23) DSC)所測定之乙交酯的純度爲99.99 %。 〔單體合成例2〕 除了令可溶化劑由聚乙二醇以辛基四(三甘醇)代替 以外,同合成例1處理,取得凝縮液。凝縮液爲被接收 至於套管中循環溫水的受器中。受器內之凝縮液爲於二液 中層分離,上層爲溶劑,下層爲乙交酯液體。形成二液層 後亦繼續解聚反應’且’若繼續共同餾出’則經冷凝器所 冷卻的乙交酯爲成爲液滴通過溶劑層’並且於下層之乙交 酯層中被凝縮。爲了令反應液中之溶劑量保持一定,將上 層之溶劑層連續返送至反應槽內。將反應系之壓力暫時恢 復至常壓’並由受器底部抽出液狀乙交酯’再將壓力恢復 -至原來,繼續解聚反應。此操作重複數回。 更且,相對於合成例1中,將解聚反應系所回收之乙 交酯以再結晶予以精製’卻使用塔型精製裝置予以精製。 解聚後,對於塔型精製裝置下方部所設置之原料結晶的裝 入口,將固液分離的粗製乙交酯結晶以一定速度連續投入 。以塔型精製裝置內部所裝配之攪拌裝置一邊令該乙交酯 上升一邊攪拌,並且經由精製裝置內之精製結晶成分的下 降熔解液與上升之粗製乙交酯結晶的向流接觸予以精製。 由此精製裝置上方部所設置之取出口將精製後的結晶’以 一定速度連續取出。回收的精製乙交酯’以DSC測定求出 純度爲99.99以上。 200533693 (24) (例1 (聚合例))樣品1 a、1 b、1 c的製造例 <聚合例1 a > 於具有蒸氣套管構造、攪拌機,且可密閉之56公升的 S U S製容器(單體溶解槽)中’僅預先吹入乾燥空氣除去 容器內的水分。指定時間後(3小時後)’容器內環境氣 體爲溫度2 1 . 5 °C、相對濕度2 7 %。此環境氣體之絕對溫度 爲5.1 g / cm3,由槽容積,算出槽內部之水分量時(5.1 g / cm3 X 0.0 5 6 m3= 0.26克)爲0.26克。一邊考慮溶解槽之 <§ 水分一邊裝入單體合成例1所製造之乙交酯〔乙醇酸30 ppm、乙醇酸二聚物3 1 0 ppm、水20 ppm,因此雜質全質 子濃度〇·〇44莫耳%〕225〇〇克、二氯化錫二水合鹽0.68克 (30 ppm )、及考慮溶解槽內之環境氣體中所含之水分( 濕氣)0.26克將全質子濃度(設定質子濃度)調整至0.13 莫耳%般裝入1 一十二烷醇28.2克且立即密閉。相對於裝 入中之全質子濃度(設定質子濃度)之1 -十二烷醇的莫 耳濃度(比率)爲6%、羧酸/酯·莫耳比爲40/60。 Φ 將容器密閉,一邊攪拌一邊於套管中循環蒸氣,並將 內容物之溫度加熱至1 〇 〇 °c爲止。此內容物於加熱途中變 成均勻液體。將內容物之溫度依舊保持於1 〇 〇。(:,並且移 至內徑24 mm之金屬(SUS 3 04 )製管所構成的裝置。此 裝置爲由設置管的本體部和金屬(SUS 3 04 )製之上下板 · 所構成,本體部與上下板之任一者均具備套管構造,此套 管部成爲循環熱溶劑油的構造。將內容物移送至該裝置時 ’女裝下板’若於各管內移送終了,則立即安裝上板。於 -28- 200533693 (25) 本體部及上下板之套管部令1 7 0 °C熱媒體油循環,且保持7 小時。指定時間後,將套管中循環的熱媒體油冷卻,使得 聚合裝置冷卻。冷卻至室溫附近,取出下板,並且取出生 成之聚乙醇酸的塊狀物。產率大約1 〇 0 %。將塊狀物以粉 碎機予以粉碎,視爲PGA樣品la。 <聚合度lb> 除了令溶解槽內之環境氣體中所含之水分(濕氣)爲 0.28克(21°C、相對濕度25% ),裝入水1·1克和1 —十二 烷醇1 7 · 0克代替1 -十二烷醇2 8.2克以外爲進行與上述聚 合例1 a相同之操作。相對於所裝入之全質子濃度(設定質 子濃度)之1 一十二烷醇的莫耳濃度(比率)爲42%、羧 酸/酯•莫耳比爲3 6/ 64。將聚合、粉碎之樣品視爲PGA 樣品1 b。 <聚合例1 c > 除了令溶解槽內之環境氣體中所含之水分(濕氣)爲 0.28克(21°C、相對濕度27% ),裝入水2.7克代替1 —十 二烷醇28 ·2克以外爲進行與上述聚合例la相同之操作。相 對於所裝入之全質子濃度(設定質子濃度)之1 -十二烷 醇的莫耳濃度(比率)爲〇%、羧酸/酯•莫耳比爲100/ 0。將聚合、粉碎後之樣品視爲PGA樣品lc。 聚合條件及所得聚合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表1 〇 -29- 200533693 (26) (例2 (聚合例))樣品2a、2b、2c、2d之製造例 除了令溶解槽內之環境氣體中所含之水分(濕氣)爲 0.35克(22.5 °C、相對濕度31%)、全質子濃度(設定質 子濃度)調整至0·22莫耳%般改變裝入1 一十二烷醇與水 之比率以外爲進行與例1相同之操作。相對於所裝入之全 質子濃度之1—十二烷醇的莫耳濃度(比率)爲75%、57 %、44%、〇% (羧酸 / 酯•莫耳比爲 25/75、43/57、 5 6/ 44、100/ 〇 )之樣品視爲 pGA樣品 2a、2b、2c、2d。 聚合條件及所得聚合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表2。 (例3 (聚合物))樣品3 a、3 b、3 c、3 d之製造例 除了使用單體合成例2所製造之乙交酯〔乙醇酸40 ppm、乙醇酸二聚物400 ppm、水30 ppm,因此雜質全質 子濃度0.060莫耳%〕22500克,溶解槽內之環境氣體中所 含之水分(濕氣)爲0.40克(23 °C、相對濕度35%)、全 質子濃度(設定質子濃度)調整至〇.4〇莫耳%般改變裝入 第三丁酯與水之比率以外爲進行與例1相同之操作。相對 於所裝入之全質子濃度(設定質子濃度)之第三丁醇的莫 耳濃度(比率)爲82%、64%、47%、〇% (羧酸/酯· 莫耳比爲18/82、36/64、53/47、100/0)之樣品視爲 PGA 樣品 3a、3b、3c、3d。 聚合條件及所得聚合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30- 200533693 (27) 表3。 (例4 (聚合例))樣品4a、4b、4c、4d之製造例 將例1所製造之各樣品充分乾燥,相對於各1 00重量份 ,摻混Adecastab AX-71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 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0.03重量份,且使用汽缸最高 溫度設定在240 °C的雙螺桿擠壓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製LT 一 20) —邊熔融混練一邊取得九狀物。 擠壓條件及所得九狀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表4。 (例5 (配例例))樣品5a、5b、5c、5d之製造例 將例1所製造之各樣品充分乾燥,相對於各1 00重量份 ,摻混Adecastab AX-71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 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0.03重量份,並且以汽缸最高 溫度設定在240 °C摻混0.03重量份且使用雙螺桿擠壓機( 東洋精機製作所製LT-20 ) —邊熔融混練一邊取得九狀物 〇 擠壓條件及所得九狀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表5。 (例6 (配合例))樣品6 a、6 b、6 c之製造例 將例1所製造之各樣品充分乾燥,相對於各1 00重量份 ,摻混Adecastab AX-71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 -31 - 200533693 (28) 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0.03重量份、高純度(94.8% )之N,N — 2,6 —二異丙苯基碳化二亞胺(川口化學股 份有限公司製DIPC ) 0.5或1重量份,且使用汽缸最高溫度 設定在24 (TC的雙螺桿擠壓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製LT- 20 )一邊熔融混練一邊取得九狀物。 擠壓條件及所得九狀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表6。 (例7 (配合例))樣品7a、7b、7c、7d之製造例 將例2所製造之各樣品充分乾燥,相對於各100重量份 ,摻混Adecastab AX_71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 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0.03重量份,且摻混汽缸最高 溫度設定在240 °C之0.03重量份、高純度(94.8%)之N, N — 2,6 -二異丙苯基碳化二亞胺(川口化學股份有限公 司製DIP C) 0.5或1重量份,並使用汽缸最高溫度設定在 24(TC之雙螺桿擠壓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製LT— 20 ) —邊 熔融混練一邊取得九狀物。 擠壓條件及所得九狀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解性示於 表7。 (例8 (配合例))樣品8 a、8 b、8 c、8 d之製造例 將例3所製造之各樣品充分乾燥,相對於各1 〇〇重量份 ,摻混Adecastab AX-71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 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0.03重量份,且摻混汽缸最高 -32- 200533693 (29) 溫度設定在240 °C之〇·〇3重量份、高純度(94.8% )之N, N — 2,6 —二異丙苯基碳化二亞胺(川口化學股份有限公 司製DIPC) 〇·5或1重量份,並使用汽缸最高溫度設定在 24〇°C之雙螺桿擠壓機(東洋精機製作所製LT— 20) 熔融混練一邊取得九狀物。 擠壓條件及所得九狀物之物性及其薄膜的水 表8。 解性希於
-33- 200533693 (30) 〔表l〕 例la 例lb 例lc 分子量調整劑 水 水 水 DoOH DoOH 設定質子濃度 莫耳% 0.13 單體組成(純度) 水分 ppm 20 聚 雜質全質子濃度 莫耳% 0.044 合 溶解槽 條 水分(濕氣) 克 0.26 0.28 0.28 件 添加物 DoH 克 28.2 17.0 0 水 克 0 1.1 2.7 裝入組成 羧酸/酯·莫耳比 莫耳/莫耳 40/60 64/36 100/0 水分 ppm 35 20 40 熔融黏度(MV) Pa · s 3,700 4,060 3,80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206,100 208,000 208,1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一 85,900 88,300 83,3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w/Mn) 一 2.4 2.4 2.5 物 竣酸濃度 eq/t 13 19 29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xl〇_4) 1/s 3.1 3.6 4.1 膜 到達Mn2萬爲止之時間 hr 56 50 41 DoOH : 1 一十二烷醇
-34- 200533693(31) 〔表2〕 例2a 例2b 例2c 例2d 分子量調整劑 水 水 水 水 DoOH DoOH DoOH 設定質子濃度 莫耳% 0.22 單體組成(純度) 水分 ppm 20 聚 雜質全質子濃度 莫耳% 0.044 合 溶解槽 條 水分(濕氣) 克 0.35 0.35 0.35 0.35 件 添加物 DoOH 克 59.8 45.0 35.0 0 水 克 0 1.4 2.4 5.8 裝入組成 羧酸/酯·莫耳比 莫耳/莫耳 25/75 43/57 56/44 100/0 水分 ppm 25 20 30 27 熔融黏度(MV) Pa · s 2,140 2?3〇〇 2,100 2,40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一 181,000 183,600 181,800 184,5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 82,200 79,800 82,600 76,9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 w/Mn) 一 2.2 2.3 2.2 2.4 物 羧酸濃度 eq/t 10 15 19 31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xl〇_4) 1/s 2.8 3.3 3.5 4.2 膜 到達Mn2萬爲止之時間 hr 59 49 48 37 DoOH : 1 —十二烷醇
-35- 200533693 (32) 〔表3〕 例3a 例3b 例3c 例3d 分子量調整劑 水 水 水 水 tBuOH tBuOH tBuOH 設定質子濃度 莫耳% 0.40 單體組成(純度) 水分 ppm 30 聚 雜質全質子濃度 莫耳% 0.06 合 溶解槽 條 水分(濕氣) 克 0.40 0.40 0.40 0.40 件 添加物 tBuOH 克 47.2 36.7 27.0 0 水 克 0 2.6 4.9 11.5 裝入組成 羧酸/酯·莫耳比 莫耳/莫耳 18/82 36/64 53/47 100/0 水分 ppm 37 25 20 22 熔融黏度(MV) Pa · s 830 1,000 800 92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141,600 147,900 139,700 143,8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 56,600 59,200 59,500 62,5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w/Mn) — 2.5 2.5 2.3 2.3 物 羧酸濃度 eq/t 10 16 22 37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χΐ(Τ4) 1/s 2.8 3.3 3.7 4.4 膜 到達Μπ2萬爲止之時間 hr 39 35 31 28 tBuOH :第三丁醇
- 36- 200533693 (33) 〔表4〕 例4a 例4b 例4c 聚合物 例la 例lb 例lc 擠 壓 重量份 100 100 100 條件 熱安定劑 重量份 0.03 0.03 0.03 水分 ppm 18 15 18 熔融黏度(MV) Pa · s 4,200 4,300 4,40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一 209,100 210,100 211,0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一 83,600 89,200 87,9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 w/Mn) 一 2.5 2.4 2.4 物 羧酸濃度 eq/t 11 20 29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X10’ 1/s 3.2 3.6 4.1 膜 到達Mn2萬爲止之時間 hr 53 51 44
熱安定劑: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stab
-37 - 200533693 (34) 〔表5〕 例5a 例5b 例5c 例5d 聚合物 例2a 例2b 例2c 例2d 擠 壓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條件 熱安定劑 重量份 0.03 0.03 0.03 0.03 水分 ppm 16 20 21 19 熔融黏度(MV) Pa · s 2,500 2,400 2,400 2,60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183,600 187,000 185,300 187,8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 76,500 74,800 80,600 78,2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w/Mn) 一 2.4 2.5 2.3 2.4 物 羧酸濃度 eq/t 11 16 19 31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xl〇_4) 1/s 2.9 3.4 3.6 4.2 膜 到達Μη2萬爲止之時間 hr 53 44 45 37 熱安定劑: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stab AX-7 1 -38- 200533693 (35) 〔表6〕 例6a 例6b 聚合物 例la 例lb 擠 壓 重量份 100 100 條件 熱安定劑 重量份 0.03 0.03 封黏劑 重量份 0.5 1 水分 ppm 20 22 熔融黏度(MV) Pa · s 3,750 3,81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一 204,500 205,5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 81,800 87,3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 w/Mn) — 2.5 2.4 物 羧酸濃度 eq/t 4 4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χΐ(Γ4) 1/s 1.8 1.7 膜 到達Μη2萬爲止之時間 hr 92 104
熱安定劑: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stab AX-71 封黏劑:N,N - 2,6 —二異丙苯基碳化二亞胺 -39- 200533693 (36) 〔表7〕 例7a 例7b 例7c 聚合物 例2a 例2b 例2c 擠 壓 重量份 100 100 100 條件 熱安定劑 重量份 0.03 0.03 0.03 封黏劑 重量份 0.5 0.03 0.03 水分 ppm 24 27 27 熔融黏度(MV) Pa · s 2,000 2,100 2,05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一 178,000 181,400 179,7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 74,200 72,600 78,1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w/Mn) — 2.4 2.5 2.3 物 羧酸濃度 eq/t 3 5 5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χΐ(Γ4) 1/s 1.4 1.9 1.8 膜 到達Μπ2萬爲止之時間 hr 105 76 87 熱安定劑: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stab AX-7 1
封黏劑:N,N - 2,6 —二異丙苯基碳化二亞胺 川口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DIP C 200533693 (37) 〔表8〕 例8a 例8b 例8c 聚合物 例3a 例3b 例3c 擠 壓 重量份 100 100 100 條件 熱安定劑 重量份 0.03 0.03 0.03 封黏劑 重量份 0.5 0.03 0.03 水分 ppm 25 22 22 熔融黏度(MV) Pa · s 790 940 780 聚 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一 137,600 144,700 132,200 合 狀 數平均分子量(Μη) 一 59,800 57,900 55,100 物 物 分子量分佈(Mw/Mn) — 2.3 2.5 2.4 物 羧酸濃度 eq/t 6 6 8 性 薄 水解速度常數(xi(T4) 1/s 2.1 2.1 2.5 膜 到達Mn2萬爲止之時間 hr 55 53 42 熱安定劑:單及二-硬脂基酸式磷酸酯 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stab ® AX-7 1 封黏劑:N,N - 2,6 —二異丙苯基碳化二亞胺 -41 - 200533693 (38)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述若根據本發明,在環狀酯之開環聚合時,將醇 及水積極利用做爲引發劑和/或分子量調節劑,並以環狀 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羧酸/酯•莫耳比做爲指標進行開環 聚合’則可取得支配初期特性之分子量和支配經時特性之 水解性被控制的脂肪族聚酯。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示出根據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脂肪族聚酯 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相關 的數據•標繪圖。 圖2爲示出生成之脂肪族聚酯之水解性與羧酸/酯· 莫耳比相關的數據•標繪圖。 -42-

Claims (1)

  1. 200533693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脂肪族聚酯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令含有含水 及醇之質子源化合物做爲引發劑和/或分子量調節劑的環 狀酯,以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含水之羧基(羧酸) 源化合物莫耳濃度與含醇之烷氧羰基(酯)源化合物莫耳 濃度之比(羧酯/酯•莫耳比)做爲指標,進行開環聚合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羧酸/酯 •莫耳比爲100/ 0〜2/ 98之範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羧酸/酯 •莫耳比爲99/ 1〜5/ 95之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 其爲將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調整至超過0.0 9莫耳%且未 滿2.0莫耳%之範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 其中環狀酯爲單獨之乙交酯或乙交酯60重量%以上和可與 乙交酯開環共聚之其他環狀單體4 0重量%以下的混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 其爲在調整環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羧酸/酯•莫耳比之 後,令環狀酯於觸媒存在下加熱熔融,其次,將熔融狀態 之環狀酯予以開環聚合且令生成之聚合物析出。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製造方法,其爲在調整環 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羧酸/酯•莫耳比之後,令環狀酯 於觸媒存在下於熔融槽內加熱熔融,其次,將熔融狀態之 -43- 200533693 (2) 環狀酯移送至具備複數管的聚合裝置,且於各管內以密閉 狀態開環聚合且令生成之聚合物析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聚合裝 置之複數管爲兩端可開閉的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製造方法,其爲在調整環 狀酯中之全質子濃度及羧酸/酯•莫耳比之後,令環狀酯 於觸媒存在下於熔融槽內加熱熔融,其次,將熔融狀態之 環狀酯於附有攪拌機之反應罐中進行開環聚合後,取出精 製的聚合物,暫時將聚合物冷卻固化後,於聚合物之熔點 以下繼續固相聚合反應。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 其爲令開環聚合所生成的脂肪族聚酯以羧基封黏劑作用。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 脂肪族聚酯1 ο 〇重量份,以ο · 1〜1 · 8重量份之羧基封黏劑 作用。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或1 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殘 基封黏劑爲由單碳化二亞胺、聚碳化二亞胺、吗Π坐啉、口萼 畊及環氧化合物所組成群中選出。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或1 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竣 基封黏劑爲單碳化二亞胺。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 3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 ’其中相對於開環聚合所生成之脂肪族聚酯1 〇〇重量份, 以3重量份以下之熱安定劑作用。 -44-
TW93133694A 2003-11-05 2004-11-04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TW20053369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6221 2003-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3693A true TW200533693A (en) 2005-10-16
TWI372155B TWI372155B (zh) 2012-09-11

Family

ID=3456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33694A TW200533693A (en) 2003-11-05 2004-11-04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686145A4 (zh)
JP (1) JP4711828B2 (zh)
CN (1) CN1902253B (zh)
TW (1) TW200533693A (zh)
WO (1) WO2005044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0180B2 (en) 2002-03-06 2011-08-30 Mako Surgical Corp. Haptic guidance system and method
EP1950247A4 (en) * 2005-10-28 2010-09-22 Kureha Corp POLYGLYCOL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5089133B2 (ja) * 2005-10-31 2012-12-05 株式会社クレハ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1316877B (zh) 2005-11-24 2011-11-23 株式会社吴羽 聚乙醇酸树脂的耐水性的控制方法
US8362158B2 (en) 2005-12-02 2013-01-29 Kureha Corporation Polyglycol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JP5280007B2 (ja) 2006-08-02 2013-09-04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ヒドロキシカルボン酸の精製方法、環状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ヒドロキシ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JP5235311B2 (ja) 2007-02-20 2013-07-10 株式会社クレハ 環状エステルの精製方法
US8079413B2 (en) 2008-12-23 2011-12-20 W. Lynn Frazier Bottom set downhole plug
US8899317B2 (en) 2008-12-23 2014-12-02 W. Lynn Frazier Decomposable pumpdown ball for downhole plugs
EP2389413A1 (en) * 2009-01-23 2011-11-30 Surmodics Pharmaceuticals, Inc. Polymer mixtures comprising polymers having different non-repeating uni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02333785B (zh) 2009-02-09 2015-06-10 Lg化学株式会社 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9062522B2 (en) 2009-04-21 2015-06-23 W. Lynn Frazier Configurable inserts for downhole plugs
US9181772B2 (en) 2009-04-21 2015-11-10 W. Lynn Frazier Decomposable impediments for downhole plugs
US9109428B2 (en) 2009-04-21 2015-08-18 W. Lynn Frazier Configurable bridge plug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US9562415B2 (en) 2009-04-21 2017-02-07 Magnum Oil Tools International, Ltd. Configurable inserts for downhole plugs
US9127527B2 (en) 2009-04-21 2015-09-08 W. Lynn Frazier Decomposable impediments for downhole tool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US9163477B2 (en) 2009-04-21 2015-10-20 W. Lynn Frazier Configurable downhole tool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JP6144929B2 (ja) * 2013-03-01 2017-06-07 ウィンテック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101961540B1 (ko) * 2017-04-05 2019-03-22 강남제비스코 주식회사 코팅 작업성 향상을 위한 저점도형 절연 전선용 폴리에스테르 바니시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087203A1 (en) * 2018-10-29 2020-05-07 Puj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Heat and aging resistant polyglycolide copolymer and composition thereof
CN114518418B (zh) * 2022-01-17 2024-03-22 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状交酯中有机羧酸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5012A (en) * 1958-01-08 1960-07-12 Goodrich Co B F Polymerizable polyesters and polymers thereof
US5412067A (en) * 1993-05-10 1995-05-02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olyester
JP3988195B2 (ja) * 1996-07-12 2007-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クチドの精製法および重合法
JPH10109983A (ja) * 1996-10-04 1998-04-2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環状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精製方法
JP3547275B2 (ja) * 1996-12-02 2004-07-28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3681291B2 (ja) * 1998-10-29 2005-08-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US6509440B1 (en) * 1998-11-13 2003-01-21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liphatic copolymer, production process, aliphatic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various uses,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articulat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degradable coating film
JP2000159865A (ja) * 1998-12-01 2000-06-13 Mitsui Chemicals Inc 生体吸収性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3440915B2 (ja) * 2000-03-14 2003-08-25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および成形品
DE60320282T2 (de) * 2002-10-08 2009-07-16 Kureha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iphatischem polyester
CN100410293C (zh) * 2003-10-15 2008-08-13 株式会社吴羽 脂肪族聚酯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44894A1 (ja) 2005-05-19
EP1686145A4 (en) 2007-03-14
JP4711828B2 (ja) 2011-06-29
JPWO2005044894A1 (ja) 2007-05-17
CN1902253A (zh) 2007-01-24
CN1902253B (zh) 2010-10-20
EP1686145A1 (en) 2006-08-02
TWI372155B (zh) 201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3693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JP5030585B2 (ja) 残留環状エステルの少ない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4672554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US7622546B2 (en) Production process of aliphatic polyester
US7538179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WO2007043547A1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
WO2004033528A1 (ja) 高分子量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63420A (ja) ポリ乳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Steinborn-Rogulska et al. Melt/solid-state polytransesterification supported by an inert gas flow–an alternative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high molar mass poly (L-lactic acid)
JP2008260893A (ja) ポリ乳酸の製造方法
JPH07102053A (ja) ポリヒドロキシカルボン酸およびその精製方法
JP4649589B2 (ja) コハク酸アンモニウムを用いる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7039863A (ja) 環状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環状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JP5033396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
JP5424262B2 (ja) ヒドロキシカルボン酸重合体
JP5129945B2 (ja)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組成物
JP4408614B2 (ja) グリコール酸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JP2008120893A (ja)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組成物
JP5129944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
JPH0616791A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