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7772U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7772U
CN212637772U CN202021428407.1U CN202021428407U CN212637772U CN 212637772 U CN212637772 U CN 212637772U CN 202021428407 U CN202021428407 U CN 202021428407U CN 212637772 U CN212637772 U CN 212637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seating
back plat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84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贾·戈皮纳特
和田昌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7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7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8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foldable
    • A61G5/0808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foldable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folding direction
    • A61G5/0833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foldable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folding direction folding front to back, e.g. reducing or expanding the overall depth of the wheel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4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motor-driven
    • A61G5/041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motor-driven having a specific drive-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05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091Cushions, seats or abductio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 A61G5/12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for the ba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在电动车辆中,使电动车辆小型化,用户能稳定地搭乘,稳定地载置和搬运货物。进而,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在该电动车辆中,移动基体上的座椅能在使就坐面朝向车辆上方的就坐位置与使具有就坐面的就坐部从就坐位置退避到车辆前方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移动基体上的背板能在相对于处于就坐位置的就坐部位于车辆后方且车辆上方的立起位置与相对于立起位置位于车辆前方的倒伏位置之间移动,移动基体上的载台部相对于处于就坐位置的座椅的就坐部位于车辆下方,并且相对于处于退避位置的座椅的就坐部位于车辆后方,背板具有在座椅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与载台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贯通孔。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含构成为能够通过电动驱动行驶的移动基体、具有就坐部的座椅以及构成为能够作为就坐部的靠背的背板。
背景技术
作为老年人、被护理者等用户的移动工具,能够通过电动机等驱动装置行驶的电动轮椅、电动手推车等电动车辆得到普及。这种电动车辆有时也被称为“代步车”。典型地,电动车辆具备构成为能够通过电动驱动行驶的移动基体、具有就坐部的座椅以及构成为能够作为就坐部的靠背的背板,用户能够在就坐于电动车辆的座椅的就坐部并且倚靠在背板的状态下移动。
并且,有时电动车辆构成为能够折叠。具体地说,有时电动车辆构成为能够在使移动基体在前后方向上扩大以能载乘用户并且能得到行驶时的稳定性的展开状态与使移动基体在前后方向上缩小以适于通过从电动车辆的后方进行手推来移动的折叠状态之间变化。要求这种电动车辆特别是在折叠状态下能够一边载置货物一边通过手推来移动。因此,已提出用于在电动车辆中载置货物的各种结构。
作为具有用于载置货物的结构的电动车辆的一例,可举出如下电动车辆,其具备:车体,其具有前轮和后轮,并且构成为能够使轴距伸缩;座椅,其具有就坐部,并且配置在车体上;靠背,其位于该座椅的后方,并且从正面观看时形成为倒U字形状;车筐,其是为了能够收纳货物而常设的,并且形成为其截面为U字形状且向上方开放;以及1个手柄,其构成为操作电动车辆,并且停留于固定的位置,在电动车辆的展开状态下,就坐部配置为使得用户在就坐于座椅的就坐部的状态下能操作1个手柄,靠背配置为从就坐部的后方立起,并且车筐配置在车体的靠下方处,而且,在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就坐部和车筐相对于展开状态的位置配置在上方,并且靠背倒伏在就坐部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6-16815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电动车辆的一例中,用于收纳货物的车筐是常设的,这种车筐的设置空间致使电动车辆大型化。特别是,从提高电动车辆的小幅转弯性能的观点来说,电动车辆的大型化是个问题。因此,在考虑到电动车辆的小型化而使车筐小型化的情况下,就无法充分确保货物的收纳空间。在该情况下,特别是将放置在超市、购物中心等的刚性的购物篮稳定地载置在电动车辆上是困难的,并且利用电动车辆稳定地搬运该购物篮是困难的。
在上述的电动车辆的一例中,也可以想到一边在展开状态的电动车辆的就坐部载置购物篮等货物,一边通过手推使电动车辆移动的使用方法。然而,无法稳定地保持就坐部上的货物,并且无法利用展开状态的电动车辆稳定地搬运货物。而且,也存在展开状态的电动车辆为大型并且小幅转弯困难的问题。并且,总体而言,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也很重要。
因此,在电动车辆中,期望使电动车辆小型化并且能够稳定地载置和搬运货物。进而,期望在电动车辆中提高便利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一个方面的电动车辆具备:移动基体,其构成为能够通过电动驱动行驶;座椅,其包含具有就坐面的就坐部,并且配置在上述移动基体上;以及背板,其构成为能够作为上述就坐部的靠背,并且配置在上述移动基体上,上述移动基体包含:前侧基体,其具有前轮;以及后侧基体,其相对于该前侧基体配置在车辆后方,并且具有后轮,上述前侧基体和上述后侧基体构成为能够彼此相对移动,以使上述移动基体能够在扩大状态与缩小状态之间变化,在上述电动车辆中,上述座椅构成为能够在就坐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就坐位置为使上述就坐面朝向车辆上方的上述座椅的位置,上述退避位置为使上述就坐部从上述就坐位置退避到车辆前方的上述座椅的位置,上述座椅构成为在上述扩大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就坐位置,并且在上述缩小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退避位置,上述背板构成为能够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立起位置为上述背板相对于上述就坐位置的上述就坐部位于车辆后方且车辆上方的位置,上述倒伏位置为上述背板相对于上述立起位置位于车辆前方的位置,上述背板在上述座椅配置于上述就坐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立起位置,并且在将上述座椅配置于上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倒伏位置,上述移动基体具有构成为能够从车辆上方载置货物的载台部,上述载台部相对于处于上述就坐位置的上述座椅的就坐部位于车辆下方,并且相对于处于上述退避位置的上述座椅的就坐部位于车辆后方,上述背板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形成为在上述背板处于上述倒伏位置的状态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与上述载台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
实用新型效果
在一个方面的电动车辆中,能够使电动车辆小型化,能够稳定地搭乘用户,能够稳定地载置和搬运货物。进而在电动车辆中能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以展开状态概略性示出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在展开状态下以局部剖视的方式概略性地示出的侧视图。
图3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以折叠状态概略性地示出的前方立体图。
图4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在折叠状态下以局部剖视的方式概略性地示出的侧视图。
图5是在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通过背板的贯通孔观看位于座椅的就坐部的后端的关闭状态的锁定开关的示意图。
图6是在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通过背板的贯通孔观看位于座椅的就坐部的后端的开启状态的锁定开关的示意图。
图7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以折叠状态且搭载有高尔夫球袋的状态概略性地示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移动基体;11…前轮;12…后轮;13…前侧基体;14…后侧基体;15…载台部;20…座椅;21…就坐面;22…就坐部;30…背板;31…贯通孔;40…电池;50…收纳部;51…开口;60…锁定装置;61…开关;62…显示部;H…轴距(Wheelbas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是单人座车辆,而且,电动车辆构成为将设置于其的座椅向电动车辆的外部开放。例如,电动车辆能够设为电动轮椅、电动手推车等,特别是,电动车辆能够设为单人座电动轮椅、单人座电动手推车等。然而,电动车辆不限于这些构成。以下,根据需要将电动车辆简称为“车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如下示出以车辆为基准定义的方向。即,分别通过单向箭头F和单向箭头R示出车辆前方和车辆后方。因此,车辆前后方向由单向箭头F和单向箭头R示出。通过双向箭头W示出车辆宽度方向。分别通过单向箭头U和单向箭头L示出车辆上方和车辆下方。因此,车辆上下方向由单向箭头U和单向箭头L示出。
“电动车辆的概略”
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概略。如图1~图4所示,车辆具有构成为能够通过电动驱动行驶的移动基体10。而且,车辆具有配置在移动基体10上的1个座椅20。座椅20包含就坐部22,该就坐部22具有构成为用户能够就坐的就坐面21。特别是,该座椅20可以设为1人用。然而,车辆的座椅不限于此。
在此,以座椅20为基准的方向定义如下。座椅20的就坐面21侧定义为“座椅上方”。座椅20的与就坐面21相反的一侧、即与“座椅上方”相反的一侧定义为“座椅下方”。“座椅上下方向”是基于该“座椅上方”和“座椅下方”定义的。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正面侧定义为“座椅前方”。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背面侧、即与“座椅前方”相反的一侧定义为“座椅后方”。“座椅前后方向”是基于该“座椅前方”和“座椅后方”定义的。将与“座椅上下方向”和“座椅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座椅宽度方向”。“座椅宽度方向”能够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一致。
而且,车辆具有构成为能够作为就坐部22的靠背的背板30。背板30配置在移动基体10上。
移动基体10具有:2个前轮11;以及2个后轮12,其相对于该前轮11空开间隔位于车辆后方。前轮11和后轮12是车辆的行驶轮。然而,移动基体只要具有至少1个前轮和2个以上的后轮、或2个以上的前轮和至少1个后轮即可。
移动基体10包含:前侧基体13,其具有前轮11;以及后侧基体14,其具有后轮12。后侧基体14相对于前侧基体13配置在车辆后方。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构成为能够彼此相对移动,以使移动基体10能够在扩大状态与缩小状态之间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基体10的扩大状态是将移动基体10的前轮11与后轮12之间的轴距H扩大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是使轴距H比扩大状态缩小的状态。
如图1~图4所示,座椅20构成为能够在就坐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20的就坐位置是将座椅20配置为使就坐面21朝向车辆上方的位置。座椅20在移动基体10的扩大状态下能够配置在就坐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座椅20的退避位置是将座椅20配置为使就坐部22从就坐位置退避到车辆前方的位置。座椅20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能够配置在退避位置。
如图1~图4所示,背板30构成为能够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背板30的立起位置是将背板30相对于处于就坐位置的就坐部22配置在车辆后方且车辆上方的位置。背板30在座椅20配置于就坐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在立起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背板30的倒伏位置是将背板30相对于立起位置倒向车辆前方的位置。背板30在将座椅20配置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在倒伏位置。
如图1~图4所示,移动基体10还具有构成为能够从车辆上方载置货物的载台部15。载台部15相对于处于就坐位置的座椅20的就坐部22位于车辆下方。而且,载台部15相对于处于退避位置的座椅20的就坐部22位于车辆后方。背板30具有贯通孔31,该贯通孔31形成为在背板30的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与载台部15的至少一部分相对。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能够概略性地如下构成。如图1~图4所示,车辆具有能够提供电力用于电动驱动的电池40。座椅20的就坐部22具有构成为能够收纳该电池40的收纳部50。收纳部50相对于座椅20的就坐面21配置在座椅下方。
收纳部50还具有开口51,该开口51形成为能够将电池40收纳于收纳部50并且能够将电池40从收纳部50拆下。该开口51设置在就坐部2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部。上述背板30的贯通孔31还形成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座椅20中的就坐部22的收纳部50的开口51对应并且能够使电池40通过。
如图1~图6所示,车辆具有锁定装置60,该锁定装置60构成为至少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能够锁定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相对移动。如图2~图5所示,锁定装置60具有开关61,该开关61构成为能够切换该锁定装置60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开关61配置在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后端部。如图5和图6所示,背板30的贯通孔31还形成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开关61对应并且通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能够看到开关61。
如图1~图6所示,锁定装置60还具有显示部62,显示部62能够分别显示该锁定装置60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显示部62配置在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后端部。如图5和图6所示,背板30的贯通孔31还形成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显示部62对应并且通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能够看到显示部62。
“移动基体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移动基体10能够如下构成。如图1~图4所示,在移动基体10中,为了使轴距H扩大和缩小,后轮12被驱动,并且前轮11停止。即,在要扩大轴距H时,驱动后轮12旋转以使后侧基体14向车辆后方移动,并且使前轮11停止以使前侧基体13停留于固定的位置。另外,在要缩小轴距H时,驱动后轮12旋转以使后侧基体14向车辆前方移动,并且使前轮11停止以使前侧基体13停留于固定的位置。
然而,移动基体可以构成为,为了使轴距扩大和缩小,前轮被驱动并且后轮停止。移动基体也可以构成为,为了使轴距扩大和缩小,前轮和后轮能相对于彼此反转驱动。
移动基体10的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能相对于彼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以大致直线相对滑动。在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重复区域10a中,前侧基体13能够相对于后侧基体14位于车辆下方。当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彼此相对移动时,在基体重复区域10a中,前侧基体13能够从后侧基体14的内部通过。
移动基体10的扩大状态与缩小状态之间的轴距H的长度之差能够设为相对于座椅2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最大长度为一半以上并且为该最大长度以下。在将移动基体10设为扩大状态的情况下,车辆能够一边稳定地支承搭乘的用户一边稳定地行驶,并且在将移动基体10设为缩小状态的情况下,车辆变得紧凑并且能够进行小幅转弯。
移动基体10的前侧基体13具有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配置的2个前侧纵梁13a。2个前轮11分别安装于2个前侧纵梁13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并且能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11a为中心旋转。
各前侧纵梁13a具有枢转轴16,该枢转轴16形成为从该前侧纵梁13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突出。虽然详细情况后述,但是在该枢转轴16安装有座椅20的腿部23。该枢转轴16配置为在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彼此相对移动时避开与后侧基体14的干扰。
如图1所示,枢转轴16在移动基体10的扩大状态下能够位于下面描述的后侧纵梁14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如图3所示,枢转轴16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能够位于后轮12的附近。
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移动基体10的后侧基体14具有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配置的2个后侧纵梁14a。2个后轮12分别安装于2个后侧纵梁14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并且能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12a为中心旋转。
虽然没有特别明确地图示,但是在移动基体10的前侧基体13搭载有构成为能够对2个前轮11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另外,在移动基体10的后侧基体14搭载有用于对各后轮12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动机。例如,驱动电动机配置为与各后轮1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或者驱动电动机内置于各后轮12。然而,驱动电动机不限于此。
在这种车辆中,制动装置、控制装置以及驱动电动机分别与电池40电连接。电池40能对制动装置、控制装置以及驱动电动机分别提供电力。控制装置分别连接到制动装置和驱动电动机。控制装置能分别控制电池40和驱动电动机。
“载台部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设置于移动基体10的载台部15能够如下构成。如图1~图4所示,载台部15配置在移动基体10的后侧基体14上。该载台部15具有沿着车辆的水平方向配置的载置面15a。如图3所示,背板30的贯通孔31形成为在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与载置面15a的至少一部分相对。
载台部15具有从载置面15a的外周缘向车辆上方突出的周壁15b。利用该周壁15b,能够防止载置于载台部15的载置面15a的货物在车辆移动时等从车辆脱落。
“座椅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座椅20能够如下构成。如图1~图4所示,座椅20还包括能够支撑就坐部22的2个腿部23。2个腿部23配置为相互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然而,座椅能够构成为至少具有1个腿部。
在座椅20中,就坐部22通过由用于缩小轴距H的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带来的腿部23的移动而向车辆前方移动。就坐部22还通过由用于扩大轴距H的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带来的腿部23的移动而向车辆后方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就坐部22在移动基体10的扩大状态下配置于就坐位置。优选座椅20在处于就坐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为使就坐部22的就坐面21实质上沿着车辆水平方向。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座椅20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配置于退避位置。座椅20在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为使就坐部22的就坐面21相对于在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宽度方向上扩展的平面朝向规定角度。该角度的绝对值为约30°以下。然而,就坐面的角度不限于此。
如图1~图4所示,就坐部2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区域为自由端。在座椅20处于就坐位置的状态下,就坐部22的前端区域相对于就坐部2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区域位于车辆前方,并且就坐部22的后端区域位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框架70大致一致的位置。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就坐部22的后端区域相对于就坐部22的前端区域位于车辆上方,并且相对于框架70空开间隔位于车辆前方。
座椅20还具有背板支撑机构24,该背板支撑机构24构成为在该座椅20和背板30分别处于退避位置和倒伏位置的状态下支撑背板30。该背板支撑机构24为就坐部2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区域。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各腿部23以随着从座椅上方去往座椅下方而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倾斜的方式延伸。各腿部23还可以从与该腿部23对应的就坐部22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侧端区域向座椅下方侧延伸。
各腿部23具有基体安装区域23a,该基体安装区域23a构成为将该腿部23安装于前侧基体13。基体安装区域23a安装于前侧纵梁13a的枢转轴16并且能够枢转。更具体地说,基体安装区域23a具有以能够使枢转轴16插入的方式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贯通的安装长孔23b。安装长孔23b沿着腿部23的长边方向延伸。当前侧基体13相对于后侧基体1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时,枢转轴16在安装长孔23b内沿着安装长孔23b的长边方向移动。
各腿部23具有框架安装区域23c,该框架安装区域23c构成为将该腿部23以相对于框架70能够枢转的方式安装于框架70。框架安装区域23c位于就坐部22与基体安装区域23a之间。另外,各腿部23的基体安装区域23a可以位于该腿部23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下端,并且各腿部23的框架安装区域23c可以位于该腿部23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中间。
在这种座椅20中,就坐部22向车辆前方侧的移动是通过由用于缩小轴距H的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带来的腿部23的基体安装区域23a向车辆后方侧的移动和腿部23向车辆前方侧的枢转来实现。就坐部22通过其向车辆前方侧的移动能够从就坐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
并且,通过用于扩大轴距H的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会实现腿部23的基体安装区域23a向车辆前方侧的移动和腿部23向车辆后方侧的枢转,由此,会实现就坐部22向车辆后方侧的移动。座椅20通过其向车辆后方侧的移动能够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就坐位置。
“背板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背板30可以如下构成。如图1~图4所示,背板30安装于框架70并且能够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枢转。处于倒伏位置的背板30相对于处于立起位置的背板30位于车辆前方且车辆下方。如图1和图2所示,背板30在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为使背板30的表面32朝向车辆前方。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背板30在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为使背板30的里面33朝向车辆下方。此外,背板30的里面33是背板30的与表面32相反的一侧的面。
如图1~图4所示,背板30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背板30具有在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分别位于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侧和上端侧的基端部30a和顶端部30b。背板30的基端部30a安装于后述的框架70的2个支柱71并且背板30能够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枢转轴线30c为中心枢转。更具体地说,背板30的基端部30a安装于2个支柱7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中间部。
背板30的顶端部30b是自由端。该背板30的顶端部30b能够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以枢转轴线30c为中心摆动。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背板30的顶端部30b由座椅20的腿部23的背板支撑机构24支撑。
上述的背板30的贯通孔31在背板30的表面32与里面33之间贯通背板30。该贯通孔31还形成为贯通背板30的位于顶端部30b侧的顶端侧区域30e。在此,在用户倚靠在处于立起位置的背板30的情况下,用户的后背通常与背板30的位于基端部30a侧的基端侧区域30d和背板30的表面32抵接。因此,即使在背板30形成有上述贯通孔31的情况下,该背板30也能够作为靠背发挥功能。
“收纳部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设置于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收纳部50能够如下构成。如图2和图4所示,收纳部50具有从其开口51朝向座椅前方凹陷的空洞52。该空洞52形成为通过电池3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移动能够将电池40收纳于收纳部50并且能够将电池40从收纳部50取出。该空洞52能够形成为与后述的电池4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40b和中间部40c对应。如图2和图4所示,收纳部50还具有能够与电池40的连接端子41电连接的连接端子53。
“电池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电池40能够如下构成。虽然没有特别明确地图示,但是电池40具有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电池40具有能够与收纳部50的连接端子53电连接的连接端子41。如图1~图4所示,电池40以使其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部40a从收纳部50的开口51向座椅后方突出的状态收纳于收纳部50。电池4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40b和中间部40c能够收纳在收纳部50的空洞52内。
“锁定装置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锁定装置60能够如下构成。如图1和图3所示,锁定装置60构成为不仅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而且在移动基体10的扩大状态下能够锁定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相对移动。在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相对移动与座椅20的移动联动的车辆中,锁定装置60具有限制座椅20的腿部23与固定在移动基体10上的框架7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锁定机构63。锁定机构63设置于腿部23的框架安装区域23c。虽然没有特别明确地图示,但是锁定机构63利用机械性的联动装置连结到开关61。
然而,锁定机构也能够构成为直接限制前侧基体和后侧基体的相对移动。另外,锁定机构也能够利用电联动装置连结到开关。
锁定装置60的开关61能够在如图5所示的用于将锁定机构63设为锁定状态的开启位置与如图6所示的用于将锁定机构63设为锁定解除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如图5和图6所示,在使开关61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的情况下,利用上述联动装置(未图示),锁定机构63从锁定解除状态变为锁定状态。另外,在使开关61从开启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利用上述联动装置(未图示),锁定机构63从锁定状态变为锁定解除状态。特别是,在联动装置是机械性的联动装置的情况下,优选该开关61构成为能够滑动移动。然而,开关不限于此。
如图5所示,锁定装置60的显示部62具有:显示锁定装置60即锁定机构63为锁定状态的开启显示区域62a;以及显示锁定装置60即锁定机构63为锁定解除状态的关闭显示区域62b。在图5中,在开启显示区域62a中描写有“ON”的文字。在锁定装置60的锁定状态下,开启显示区域62a被开关61隐藏。在图6中,在关闭显示区域62b中描写有“OFF”的文字。在锁定装置60的锁定解除状态下,关闭显示区域62b被开关61隐藏。即,显示部62的开启显示与关闭显示之间的切换是和开关61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移动机械性地联动的。
然而,显示部也能够在与开关分离的位置分别进行开启显示和关闭显示。也能够使显示部的开启显示与关闭显示之间的切换和开关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移动电联动。
“框架的详细情况”
详细地说,框架70能够如下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70配置为与处于就坐位置的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后端区域相邻。框架70具有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配置的2个支柱71。2个支柱71配置为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后侧基体14的2个后侧纵梁14a对应。2个支柱71还配置为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座椅20的2个腿部23对应。
各支柱7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安装于与该支柱71对应的后侧纵梁14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各支柱71具有座椅枢转安装部71a,该座椅枢转安装部71a构成为能够安装与该支柱71对应的座椅20的腿部23的框架安装区域23c。框架安装区域23c安装于座椅枢转安装部71a并且能够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枢转轴线20a为中心枢转。
座椅枢转安装部71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后侧基体14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特别是,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枢转安装部71a能够配置在相对于处于就坐位置的座椅20的就坐部22位于车辆下方的各支柱7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区域。支柱71的下方区域能够以朝向车辆前方按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座椅枢转安装部71a可以位于朝向车辆前方按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下方区域的顶部。
“电动车辆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
说明电动车辆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在移动基体10处于扩大状态、座椅20处于就坐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立起位置时成为展开状态。车辆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一边载乘用户一边行驶。另外,车辆在展开状态下还能够由用户、辅助者等以位于车辆后方的状态用手推动车辆而行驶。该车辆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作为轮椅、手推车等使用。
如图3和图4所示,车辆在如上述那样移动基体10处于缩小状态、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时成为折叠状态。车辆在折叠状态下能够由用户以位于车辆后方的状态用手推动车辆而行驶。该车辆在折叠状态下能够作为步行辅助车、购物车、台车等使用。
“电池的装拆方法”
说明电池40的装拆方法。首先,说明将电池40收纳于收纳部50的作业。在车辆的展开状态下,电池40能够一边从车辆后方朝向车辆前方移动,一边经过开口51收纳于收纳部50。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电池40能够一边从车辆上方朝向车辆下方移动,一边经过背板30的贯通孔51后经过开口51收纳于收纳部50。
接着,说明将电池40从收纳部50拆下的作业。在车辆的展开状态下,电池40能够一边从车辆前方朝向车辆后方移动,一边经过开口51从收纳部50拆下。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电池40能够一边从车辆下方朝向车辆上方移动,一边经过开口51后经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从收纳部50拆下。
“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的锁定装置的操作方法”
说明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的锁定装置60的操作方法。在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
在这种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锁定装置60如下所示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用户一边使手穿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一边利用该手使开关61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利用该开关61的移动,能够将锁定机构63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而且,与开关61的移动联动的显示部62从关闭显示切换为开启显示。
在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锁定装置60如下所示从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解除状态。用户一边使手穿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一边利用该手使开关61从开启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利用该开关61的移动,能够将锁定机构63从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解除状态,而且,与开关61的移动联动的显示部62从开启显示切换为关闭显示。
“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的货物的载置方法”
参照图7说明在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将货物载置于载台部15的方法的一例。在此,说明将作为长条物体的一例的高尔夫球袋G载置于载台部15的情况。如上所述,在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
在该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中,使高尔夫球袋G以从车辆上方朝向车辆下方插入到背板30的贯通孔31的方式移动。将高尔夫球袋G放置在载台部15的载置面15a上。高尔夫球袋G一边以插入于贯通孔31的状态由背板30支撑,一边稳定地载置于载台部15。
如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中,当电动车辆处于展开状态时相对于座椅20的就坐部22位于车辆下方的空间和当电动车辆处于折叠状态时相对于座椅20的就坐部22位于车辆后方的空间是电动车辆内的同一无效空间(dead space)。并且,在这种无效空间配置有能够载置货物的载台部15。因此,能够在电动车辆内高效地确保货物的收纳空间,其结果是,能够使电动车辆小型化。另外,能够在这种载台部15上稳定地载置货物,而且,电动车辆能够在将货物稳定地载置在载台部15上的状态下稳定地搬运该货物。特别是,在电动车辆的折叠状态下,能够将高尔夫球袋G等这样的长条物体一边插入到背板30的贯通孔31一边载置在载台部15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货物由背板30支撑并且稳定地载置在载台部15上,而且,电动车辆能够在这样将货物由背板30支撑并且稳定地载置在载台部15上的状态下稳定地搬运该货物。进而,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中,座椅20的就坐部22具有收纳部50,该收纳部50能够收纳电池40,并且相对于就坐面21配置在座椅下方。收纳部50具有开口51,该开口51形成于就坐部22的后端部,用于能够将电池40收纳于收纳部50以及将电池40从收纳部50拆下。背板30的贯通孔31还形成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座椅20中的就坐部22的收纳部50的开口51对应并且能够使电池40通过。因此,在电动车辆处于展开状态并且用户就坐于座椅的情况下,能够将位于电动车辆的外部的电池40在电动车辆的后方侧从就坐部22的后端部的开口51收纳于座椅20的收纳部50。而且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收纳于收纳部50的电池40在电动车辆的后方侧从就坐部22的后端部的开口51拆下。另外,在电动车辆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将位于电动车辆的外部的电池40在电动车辆的上方侧从就坐部22的后端部的开口51收纳于收纳部50。而且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收纳于收纳部50的电池40在电动车辆的上方侧从就坐部22的后端部的开口51拆下。由此,在任何状况下都能够高效地更换电池40,在任何状况下都能够高效地对电池40进行充电。由此,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具有锁定装置60,该锁定装置60构成为至少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能够锁定前侧基体13和后侧基体14的相对移动。锁定装置60具有开关61,该开关61构成为能够切换该锁定装置60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开关61配置在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后端部。如图5和图6所示,背板30的贯通孔31还形成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开关61对应并且通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能够看到开关61。因此,当将货物载置于使移动基体10成为缩小状态的电动车辆时,能不会忘记利用开关61将移动基体10锁定在缩小状态。而且,此时能够将货物稳定地载置在电动车辆的载台部15上。其结果是,电动车辆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在将移动基体10锁定的状态下稳定地搬运货物。由此,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中,锁定装置60还具有显示部62,该显示部62能够分别显示该锁定装置60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显示部62配置在座椅20的就坐部22的后端部。如图5和图6所示,背板30的贯通孔31还形成为在座椅20处于退避位置并且背板30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显示部62对应并且通过背板30的贯通孔31能够看到显示部62。因此,当将货物载置于使移动基体10成为缩小状态的电动车辆时,能不会忘记利用显示部62确认已将移动基体10锁定在缩小状态。而且,此时能够将货物稳定地载置在电动车辆的载台部15上。其结果是,电动车辆在移动基体10的缩小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在将移动基体10锁定的状态下稳定地搬运货物。由此,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便利性。
虽然至此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基于其技术思想进行变形及变更。

Claims (4)

1.一种电动车辆,具备:
移动基体,其构成为能够通过电动驱动行驶;
座椅,其包含具有就坐面的就坐部,并且配置在上述移动基体上;以及
背板,其构成为能够作为上述就坐部的靠背,并且配置在上述移动基体上,
上述移动基体包含:前侧基体,其具有前轮;以及后侧基体,其相对于该前侧基体配置在车辆后方,并且具有后轮,
上述前侧基体和上述后侧基体构成为能够彼此相对移动,以使上述移动基体能够在扩大状态与缩小状态之间变化,
上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构成为能够在就坐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就坐位置为使上述就坐面朝向车辆上方的上述座椅的位置,上述退避位置为使上述就坐部从上述就坐位置退避到车辆前方的上述座椅的位置,
上述座椅构成为在上述扩大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就坐位置,并且在上述缩小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退避位置,
上述背板构成为能够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立起位置为上述背板相对于上述就坐位置的上述就坐部位于车辆后方且车辆上方的位置,上述倒伏位置为上述背板相对于上述立起位置位于车辆前方的位置,
上述背板在上述座椅配置于上述就坐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立起位置,并且在将上述座椅配置于上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配置在上述倒伏位置,
上述移动基体具有构成为能够从车辆上方载置货物的载台部,
上述载台部相对于处于上述就坐位置的上述座椅的就坐部位于车辆下方,并且相对于处于上述退避位置的上述座椅的就坐部位于车辆后方,
上述背板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形成为在上述背板处于上述倒伏位置的状态下在车辆上下方向与上述载台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还具备能够提供电力用于电动驱动的电池,
上述座椅的就坐部具有能够收纳上述电池并且相对于上述就坐面配置在座椅下方的收纳部,
上述收纳部具有开口,该开口形成在上述就坐部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部,用于能够将上述电池收纳于上述收纳部以及将上述电池从上述收纳部拆下,
上述背板的贯通孔形成为在上述背板处于上述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处于上述退避位置的上述座椅的收纳部的开口对应并且能够使上述电池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具备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构成为至少在上述移动基体的缩小状态下能够锁定上述前侧基体和上述后侧基体的相对移动,
上述锁定装置具有开关,该开关构成为能够切换上述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
上述开关配置在上述座椅的就坐部的后端部,
上述背板的贯通孔还形成为在上述座椅处于退避位置并且上述背板处于上述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开关对应并且通过上述背板的贯通孔能够看到上述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上述锁定装置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能够分别显示上述锁定装置的锁定和锁定解除,
上述显示部配置在上述座椅的就坐部的后端部,
上述背板的贯通孔还形成为在上述座椅处于退避位置并且上述背板处于上述倒伏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显示部对应并且通过上述背板的贯通孔能够看到上述显示部。
CN202021428407.1U 2019-08-27 2020-07-20 电动车辆 Active CN2126377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4841A JP7272178B2 (ja) 2019-08-27 2019-08-27 電動車両
JP2019-154841 2019-08-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7772U true CN212637772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7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8407.1U Active CN212637772U (zh) 2019-08-27 2020-07-20 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4350B2 (zh)
JP (1) JP7272178B2 (zh)
CN (1) CN212637772U (zh)
FR (1) FR3100221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2178B2 (ja) * 2019-08-27 2023-05-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USD976163S1 (en) * 2020-09-25 2023-01-24 Rajeev Ramanath Smart wheelchair
US20220144329A1 (en) * 2020-11-12 2022-05-12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Mobility device with double cargo bin st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8762A (ja) * 1989-10-13 1991-05-31 Uchie Kk 折りたたみ式手押し車
JP3609214B2 (ja) 1996-09-12 2005-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装置付車椅子
US6340168B1 (en) * 2000-08-25 2002-01-22 Doris W. Alexander Convertible chair and walker assembly
JP2002233007A (ja) 2001-02-02 2002-08-16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電動車両
JP4019727B2 (ja) 2002-02-12 2007-12-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電動車両
CN2652759Y (zh) * 2003-03-25 2004-11-03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残障幼童推车
GB2450348B (en) 2007-06-20 2009-10-14 Freerider Corp Mechanism for reducing and folding a person carrying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3135395U (ja) * 2007-07-03 2007-09-13 自遊實股▲分▼有限公司 人載せキャリヤー用折畳み装置
WO2009137023A1 (en) * 2008-05-05 2009-11-12 Johnson Charles E Stabilized mobile unit or wheelchair
US8038165B2 (en) * 2008-10-08 2011-10-18 Arthur Wang Device for allowing a wheeled vehicle for individuals to be dragged in a folded configuration
DE202010001374U1 (de) 2010-01-26 2010-08-05 Schlagheck Design Gmbh Elektro-Kleinfahrzeug
JP2013009794A (ja) * 2011-06-29 2013-01-17 Toyoda Gosei Co Ltd 折り畳み式車両
CN102579208B (zh) 2012-03-04 2014-04-30 宁波市鄞州发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组合式电动轮椅车
ITGO20130001A1 (it) 2013-01-18 2014-07-19 Stauber S R L Unipersonale Veicolo a quattro ruote elettrico piegabile e trasportabile
GB2510334A (en) 2013-01-30 2014-08-06 Julie Marie Ball Automatic folding motorised vehicle
JP6485737B2 (ja) * 2015-03-12 2019-03-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電動車両
JP2016187485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電動歩行補助装置、電動歩行補助装置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動歩行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GB2539627A (en) * 2015-04-22 2016-12-28 I-Glider Ltd A reconfigurable wheeled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US10562583B1 (en) * 2018-09-11 2020-02-18 Puc Perfect Union Co., Ltd. Folding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JP7180288B2 (ja) * 2018-11-01 2022-11-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移動体
TWM582476U (zh) * 2018-11-20 2019-08-21 建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可自動收折之電動車
JP7205760B2 (ja) * 2019-01-31 2023-01-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移動体
US11246774B2 (en) * 2019-02-26 2022-02-15 Ming Ho Lau Smart electric wheelchair for the elderly
JP7303998B2 (ja) * 2019-04-05 2023-07-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7185849B2 (ja) * 2019-04-05 2022-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移動体
JP7211219B2 (ja) * 2019-04-05 2023-0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移動体
JP2020169000A (ja) * 2019-04-05 2020-10-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操作装置
JP7269551B2 (ja) * 2019-08-27 2023-05-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7320192B2 (ja) * 2019-08-27 2023-08-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7272178B2 (ja) * 2019-08-27 2023-05-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21030953A (ja) * 2019-08-27 2021-03-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21030954A (ja) * 2019-08-27 2021-03-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KR20210060138A (ko) * 2019-11-18 2021-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34350B2 (en) 2022-12-27
JP2021030955A (ja) 2021-03-01
FR3100221B1 (fr) 2023-06-16
FR3100221A1 (fr) 2021-03-05
JP7272178B2 (ja) 2023-05-12
US20210059880A1 (en)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37772U (zh) 电动车辆
US10987261B2 (en) Mobile object
US20180015978A1 (en) Convertible Scooter and Handcart
CN213883888U (zh) 电动车辆
US11191683B2 (en) Electric vehicle with movable baggage base
CN213311004U (zh) 电动车辆
CN211797305U (zh) 移动体
US8215690B2 (en) Pick-up style utility vehicle with expandable cargo bed
US20070278767A1 (en) Electrical wheelchair for handicapped transportation with an attendant
US20100225082A1 (en) Low speed vehicle
KR20110114571A (ko) 개선된 접이식 유모차
US20110148135A1 (en) Pick-up style utility vehicle with expandable cargo bed
JP2012183847A (ja) 乳母車
JP2019097601A (ja) 電動車椅子
JP5400843B2 (ja) 車両構造
KR20100084954A (ko) 차량 적재용 접이식 카트
CN218488408U (zh) 机器人
JP5566978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CN213157098U (zh) 电动车辆
CN116811678A (zh) 用于静止车辆的车辆座椅系统
FR2885087A1 (fr) Siege repliable en au moins une posi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209916423U (zh) 一种轮椅车
CN114104071A (zh)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JP3928206B2 (ja) 取外し可能な車両用シート
JP2001030814A (ja) 折り畳みリア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