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9842U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49842U CN204249842U CN201420681813.7U CN201420681813U CN204249842U CN 204249842 U CN204249842 U CN 204249842U CN 201420681813 U CN201420681813 U CN 201420681813U CN 204249842 U CN204249842 U CN 2042498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bracket
- longitudinal wall
- wall part
- bracket portion
- upper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transversally slid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32—Attachment of seat frame to the slide, e.g. eyel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的托架的固定构造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在上导轨(12)的托架支承部(60),通过对该上壁部(56)以及两侧壁部(55)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70)。而且,在该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74),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托架支承部的后端(60b)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71)旋合。另外,后部托架(22)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61、62),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75、76)且相互对置。而且,第一纵壁部根据与螺母部件旋合的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托架支承部的后端,第二纵壁部在其与第一纵壁部之间夹着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切口部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其上导轨具备托架支承部,该托架支承部具有一对侧壁部与连接该各侧壁部间的上壁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在上导轨的托架支承部,通过对其上壁部以及各纵壁部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狭缝状的切口部。另外,在上导轨内设置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旋合。而且,托架具备一对纵壁部,该一对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且相互对置,并且,上述各纵壁部的一侧配置在与上述末端部抵接的位置,另一侧配置在上述切口部内。而且,该座椅滑动装置构成为,基于与上述螺母部件旋合的螺栓的紧固力来沿螺栓的轴线方向夹住两纵壁部,由此将该托架固定于上导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3487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在螺栓与螺母之间夹住两个纵壁部的结构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各纵壁部因该紧固力变形,从而两者的间隔缩小,由此该托架沿螺栓的轴线方向倾倒。而且,由此存在该座椅的支承刚性降低的担忧,因此,在这方面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的托架的固定构造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上导轨,其具备托架支承部,该托架支承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连接该各侧壁部的上端的上壁部;下导轨,其将上述上导轨支承为可相对移动;以及托架,其固定于述托架支承部,在上述托架支承部,通过对上述上壁部以及上述各侧壁部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在上述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旋合,并且,上述托架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且相互对置,上述第一纵壁部根据与上述螺母部件旋合的上述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上述第二纵壁部在其与上述第一纵壁部之间加油上述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上述切口部内。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降低各纵壁部因螺栓的紧固力而挠曲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将托架立设在上导轨的托架支承部上,而不产生该两纵壁部的倾倒。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支承刚性。此外,该螺母部件固定于托架支承部,从而能够降低如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在上导轨与螺母部件之间产生接触音的可能性。而且,由此能够实现质感的提高。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固定上述第一纵壁部的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述托架支承部的后端。
即,在发生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对配置于车辆后侧的托架作用有将该托架与支承于其上方的座椅一体地抬起的载荷(剥离载荷)。关于这方面,根据上述结构,对配置于该车辆后侧的托架而言,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支承座椅。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还具备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侧的前部托架,所述前部托架具备:第三纵壁部,其根据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的第二螺母部件与旋合于该第二螺母部件的第二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以及第四纵壁部,其具有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即,在发生产生最大的剥离载荷的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座椅欲以设置有该椅背的后端部侧抬起的方式向前方移动。而且,由此,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导轨作用有从其后端部侧向上方剥离掉该上导轨的剥离载荷。
即,经由前部托架传递至托架支承部的剥离载荷比经由后部托架传递至托架支承部的剥离载荷小的情况较多。因此,对前部托架而言,即便是仅该第一纵壁部侧紧固于托架支承部的固定构造,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可耐受该剥离载荷的支承刚性。而且,对沿下压上导轨的方向作用的通常的座椅载荷而言,该载荷分散至具有与托架支承部的上表面部抵接的抵接部的第二纵壁部,从而能够稳定地将座椅支承于其上方。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在构成该托架支承部的两侧壁部以及上壁部未形成托架固定用的孔部,从而能够抑制因该孔部的形成而产生的上导轨本身的刚性降低。而且,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上导轨的剖面形状。其结果是,能够确保该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圆滑的相对移动。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上述上导轨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在比上述螺母部件更远离上述第一纵壁部的位置从下侧支承旋合于该螺母部件的上述螺栓。
即,在仅第一纵壁部侧被螺栓的紧固力固定于托架支承部的末端的固定构造中,对托架作用有向上方抬起该托架的载荷,从而该螺栓欲以螺母部件为中心转动。即,对螺栓作用有向下方压下其前端侧的力。然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设置于该上导轨的支承部从下侧支承螺栓的前端侧。而且,由此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托架具有连接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间的上壁部,并将沿与上述上导轨以及下导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上导轨以及第二下导轨支承于该上壁部的上方,在上述托架的上壁部设置有沿上述第二上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在上述托架与上述第二上导轨之间夹装有载荷传递部件,该载荷传递部件具备:轴部,其具有能够通过上述长孔的形状,且一端侧固定于上述第二上导轨的上壁部;以及凸缘部,其设置于上述轴部的另一端侧,且具有无法通过配置于上述托架的上壁部的下方的上述长孔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在作用有向上方抬起第二上导轨的剥离载荷的情况下,固定其上壁部的载荷传递部件欲与该第二上导轨一起向上方移动。即,经由上述长孔配置于托架的上壁部的下方的载荷传递部件的凸缘部与上壁部抵接,从而能够将该剥离载荷传递至托架。而且,由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第二上导轨的剥离载荷,从而抑制该第二上导轨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另外,在现有的载荷传递部件中出现的在第二上导轨内配置有无法通过托架侧的长孔的大径部的结构中(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存在该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的间隔根据该大径部的轴长而变化的担忧。因此,存在在该轴长产生误差,从而压迫夹装在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之间的滚动体的可能性,由此,存在妨碍该滚动体的圆滑的滚动的担忧。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在该轴部的轴长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该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的间隔也不发生变化。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该滚动体的圆滑的滚动,从而使第二上导轨相对于第二下导轨更顺利地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所述上导轨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在比所述螺母部件更远离所述第一纵壁部的位置从下侧支承与该螺母部件旋合的所述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上述切口部内的固定上述第一纵壁部的末端侧的位置,上述螺母部件被焊接到上述托架支承部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降低在该螺母部件与托架支承部之间产生接触音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在托架的组装前进行该焊接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效率化。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所述支承部是架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上的轴状部件。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结构形成实现可靠地从下侧支承螺栓的前端侧的支承部。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固定上述第一纵壁部的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设置有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由此,能够根据与螺母部件旋合的螺栓的紧固力更可靠地将托架的第一纵壁部固定于该托架支承部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上述第二纵壁部形成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朝向开口侧宽度变宽的扩开形状,并向下端开ロ。能够通过将托架支承部插入设置于该第二纵壁部下端的切口部内来容易地将托架组装于该托架支承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一滑动导轨的剖视图。
图5是后部托架以及支承于该后部托架的第二滑动导轨的立体图。
图6是后部托架附近的侧视图。
图7是后部托架附近的剖视图。
图8是后部托架附近的立体图。
图9是前部托架附近的侧视图。
图10是前部托架附近的剖视图。
图11是前部托架附近的立体图。
图12是夹装在后部托架与第二上导轨之间的载荷传递部件附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座椅;2…坐垫;2a…座椅框;3…椅背;10…座椅滑动装置;11…下导轨;12…上导轨;20…托架;21…前部托架;22…后部托架;31…第二下导轨;32…第二上导轨;41…第一滑动导轨;42…第二滑动导轨;55…侧壁部;56上壁部;60…托架支承部;60a…前端(末端);60b…后端(末端);60s…上面;61…第一纵壁部;62…第二纵壁部;63…上壁部;70…切口部;71…螺栓;71a…前端;72…插通孔;73…末端板(板状部件);74…螺母部件;75、76…插通孔;77…切口部;77a、77b…斜面部;77c…底部;78…支承部;79…贯通销(轴状部件);81…第一纵壁部;82…第二纵壁部;83…上壁部;84…第二螺母部件;85…第二螺栓;86…插通孔;88…抵接部;89…切口部;89a、89b…斜面部;89c…底部;91…底壁部;95…侧壁部;96…上壁部;99…滚动体;100…载荷传递部件;101…长孔;102…长孔;103…轴部;104…凸缘部;105…带阶螺栓(载荷传递部件);105a…小径部(固定部);105b…大径部(轴部);105c…螺栓头(凸缘部);106、107…贯通孔;108…螺母;110…座椅安全带固定器;D0、D0'…槽宽;D1、D2、D3…外径;D4、D5…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涉及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的座椅1具备坐垫2和设置为相对于该坐垫2的后端部能够倾转的椅背3。而且,该座椅1经由座椅滑动装置10被支承于车辆的地板部F上。
详细说来,如图1~图3所示,在车辆的地板部F并列地设置有两条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导轨11。另外,在上述下导轨11分别安装有能够在该各下导轨11上移动的上导轨12。而且,在各上导轨12上分别固定有托架20(21、22)。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具备在车辆前侧的位置支承于上导轨12的前部托架21和在车辆后侧的位置支承于上导轨12的后部托架22。另外,在设置于左右的上导轨12的前部托架21间以及后部托架22间分别架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下导轨31。而且,在上述第二下导轨31安装有能够在该各第二下导轨31上移动的第二上导轨3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二上导轨32固定有座椅框2a。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具备配置为井字形的第一滑动导轨41以及第二滑动导轨42。而且,由此能够调整该车辆的前后方向以及车宽方向的座椅位置。
即,对第一滑动导轨41而言,上导轨12在其下导轨11上移动,由此能够调整车辆前后方向的座椅1的位置。而且,对第二滑动导轨42而言,第二上导轨32在沿该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下导轨31上移动,由此能够调整车宽方向的座椅1的位置。
接下来,对第一滑动导轨41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第一滑动导轨41的下导轨11以及上导轨12分别通过对板材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详细说来,如图4所示,下导轨11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图4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底壁部51。另外,在底壁部51的宽度方向(各图中左右方向)两端分别立设有外壁部52。而且,在上述外壁部52的上端分别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折回的凸缘状的上壁部53。而且,在各上壁部53的前端分别通过朝向下侧折回而形成有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内壁部54。
另一方面,上导轨12具备在下导轨11的两内壁部54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部55和在上述各侧壁部55的上方连接该各侧壁部55间的上壁部56。
另外,上导轨12具备通过从各侧壁部55的下端朝向上侧折回而分别配置于由该下导轨11侧的外壁部52、上壁部53以及内壁部54间围起的空间内的折回部57。而且,在上述折返部57分别设置有多个车轮58,它们与设置于下导轨11侧的各底壁部51的轨道部51a抵接并在该轨道部51a上滚动(参照图3)。
即,本实施方式的上导轨12以设置于各折返部57的车轮58滚动而在该车轮58所抵接的轨道部51a移动的方式在下导轨11上移动。另外,对上导轨12而言,各折返部57被下导轨11侧的外壁部52、上壁部53以及内壁部54围起,由此相对于下导轨11的上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该下导轨11与上导轨12的位置关系。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具备能够限制下导轨11与上导轨12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锁定机构59。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59具有使设置于上导轨12的锁定杆59b相对于沿着下导轨11(的内壁部54)的延伸方向并列为一列而形成的卡合部(卡合孔)59a接合分离的公知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该锁定机构59的动作,能够切换限制该下导轨11与上导轨12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锁定状态和允许该相对移动的解锁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上导轨12在其前端部12a以及后端部12b具有对构成该上导轨12的两侧壁部55以及上壁部56大幅度切口的形状。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上导轨12构成为将残留在其中央部分的两侧壁部55以及上壁部56作为托架支承部60而将各托架20(21、22)支承于上方。
(托架的固定构造)
接下来,对各托架20相对于上导轨12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后部托架22具备相互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61、62和连接上述两纵壁部61、62的上端的上壁部63。即,对后部托架22而言,其两纵壁部61、62固定于上导轨12的上述托架支承部6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后部托架22具备罩部64,该罩部64具有与两纵壁部61、62双方抵接的近似“コ”字形的剖面形状,并配置于托架支承部60的侧方。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上壁部63的上方固定有构成车辆后侧(参照图1,右侧)的第二滑动导轨42的第二下导轨31。
详细说来,在本实施方式的上导轨12中,在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附近,通过对构成该托架支承部60的上壁部56以及两侧壁部55的上端部分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70。另外,在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设置有板状的末端板73,该末端板73具有可供螺栓71插通的插通孔7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末端板73通过焊接而预先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而且,在上述切口部70设置有能够与经由该末端板73的插通孔72从后端60b侧(图6以及图7中右侧)插入托架支承部60内的螺栓71旋合的螺母部件74。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后部托架22基于上述螺栓71与螺母部件74的紧固力而将其两纵壁部61、62侧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
进一步详细说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部件74通过焊接被固定于切口部70内的车辆后侧的位置。另外,在后部托架22的两纵壁部61、62分别形成有可供上述螺栓71插通的插通孔75、76。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近似“コ”字形的剖面形状并与两纵壁部61、62双方抵接的上述罩部64而言,在与上述各插通孔75、76对应的位置分别也形成有插通孔64a、64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纵壁部61配置在与设置在上述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的末端板73抵接的位置,第二纵壁部62在上述切口部70内,配置在其与第一纵壁部61之间夹着螺母部件74的位置,即比螺母部件74更靠托架支承部60的前端60a侧(图6中左侧)。而且,通过紧固与螺母部件74旋合的螺栓71,该第一纵壁部61紧固于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
此外,如图5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纵壁部62形成有切口部77,该切口部77具有朝向开口侧宽度变宽的扩开形状,并向下端开口。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切口部77在构成其开口侧的第二纵壁部62的下端附近具有近似呈“ハ”字形的一对斜面部77a、77b。而且,如图6~图8所示,第二纵壁部62在托架支承部60插入其切口部77内的状态下、详细地说是在其切口部77的底边部77c与形成于托架支承部60的上述切口部70的底部(剖切面)抵接的状态下固定于该托架支承部60。
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上导轨12,在比设置于其切口部70的螺母部件74更靠车辆前侧、即远离固定第一纵壁部61的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从下侧支承与该螺母部件74旋合的螺栓71的支承部78。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支承部78通过以贯通上导轨12的两侧壁部55的方式在两侧壁部55架设作为轴状部件的贯通销79而形成。此外,该贯通销79通常设置在不与螺栓71接触的下方位置。而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78构成为即便在向下方压下该前端71a侧的力作用于螺栓71的情况下,也能够从下侧支承该螺栓71的前端71a侧。
接下来,对前部托架21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
图3,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部托架21与上述后部托架22相同,具备相互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81、82和连接上述两纵壁部81、82的上端的上壁部83。即,对该前部托架21而言,其两纵壁部81、82侧也固定于上导轨12的托架支承部6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上壁部83的上方固定有构成车辆前侧(参照图1,左侧)的第二滑动导轨42的第二下导轨31。
详细说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支承部60的前端60a设置有第二螺母部件8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部托架21中,在其第一纵壁部81可供与上述第二螺母部件84旋合的第二螺栓85插通的插通孔86。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前部托架21通过紧固与该第二螺母部件84旋合的第二螺栓85,将第一纵壁部81紧固于托架支承部60的前端60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螺母部件84通过焊接被预先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前端60a。另外,与上述后部托架22相同,在前部托架21也设置有罩部87,该罩部87具有与两纵壁部81、82双方抵接的近似“コ”字形的剖面形状,并配置于托架支承部60的侧方。而且,对罩部87而言,也形成有设置于上述第一纵壁部81的插通孔87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部托架21中,在其第二纵壁部82设置有与托架支承部60的上表面60s抵接的抵接部88。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纵壁部32形成有切口部89,该切口部89与设置于上述后部托架22的第二纵壁部62的切口部77(参照图5)相同,具有朝向其开口侧宽度变宽的扩开形状,并向下端开口。此外,该切口部89也在构成其开口侧的第二纵壁部82的下端附近具有近似呈“ハ”字形的一对斜面部89a、89b。而且,如图9~图11所示,第二纵壁部62构成为向其切口部89内插入托架支承部60,由此该切口部89的底边部89c成为与托架支承部60的上表面60s抵接的抵接部88。
(载荷传递部件)
接下来,对夹装在后部托架22与构成第二滑动导轨42的第二上导轨32之间的载荷传递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滑动导轨42的第二下导轨31虽然形状有所不同,但也与上述第一滑动导轨41侧的下导轨11相同,具备底壁部91、外壁部92、上壁部93以及内壁部94。而且,其第二上导轨32也具备侧壁部95、上壁部96以及折返部9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导轨42中,在其第二下导轨31与第二上导轨32之间夹装有多个滚动体99。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能够确保该第二下导轨31与第二上导轨32的圆滑的相对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部托架22与支承于该后部托架22的第二滑动导轨42侧的第二上导轨32之间设置有载荷传递部件100,该载荷传递部件100用于在抬起该第二上导轨32的载荷作用于该第二上导轨32的情况下,将该载荷传递至后部托架22。
详细说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二滑动导轨42支承于上方的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形成有沿其第二上导轨32(以及第二下导轨31)的延伸方向(图12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孔101。而且,对第二下导轨31的底壁部91而言,也形成有具有与设置在上述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长孔101对应的近似相同的形状的长孔10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载荷传递部件100具备:轴部103,其具有能够通过上述各长孔101、102的形状,且一端侧固定于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96;以及凸缘部104,其设置于该轴部103的另一端侧,且具有无法通过配置于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下方的上述长孔101的形状。
进一步详细说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载荷传递部件100使用在前端侧的小径部105a形成有螺钉部的带阶螺栓105。具体而言,对该带阶螺栓105而言,其大径部105b的外径D1设定为比设置于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长孔101的槽宽D0小的值(D1<D0),并且,该螺栓头105c的外径D2设定为比长孔101的槽宽D0大的值(D2>D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二下导轨31的底壁部91的长孔102具有与上述后部托架22侧的长孔101的槽宽D0近似相等(稍大)的槽宽D0'(D0=D0')。另外,该带阶螺栓105经由上述长孔101从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下侧插入第二上导轨32内。而且,利用形成于该小径部105a的螺钉部固定于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96。
即,对本实施方式的带阶螺栓105而言,其呈轴状的小径部105a以及大径部105b构成载荷传递部件100的轴部103。而且,其呈凸缘状的螺栓头105c构成载荷传递部件100的凸缘部10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96以及固定于该上壁部96的座椅框2a形成有供带阶螺栓105的小径部105a插通的贯通孔106、10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阶螺栓105的小径部105a通过压入而插通于形成在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96的贯通孔106(外径D3)。而且,带阶螺栓105的大径部105b具有比上述各贯通孔106、107的内径D4、D5大的外径(D1>D4、D1>D5)。而且,带阶螺栓105根据与形成在其小径部105a的螺钉部旋合的螺母108的紧固力以将座椅框2a以及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96一同紧固在该螺母108与大径部105b之间的方式来将其前端部分固定在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96。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载荷传递部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的侧方后端设置有保持未图示的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固定器110。因此,在发生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对配置于该车辆后侧的第二滑动导轨42的第二上导轨32作用有将第二上导轨32与支承于其上方的座椅1一体地抬起的载荷、即将第二上导轨32从第二下导轨31剥离掉的剥离载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的剥离载荷作用于第二上导轨32的情况下,固定于其上壁部96的带阶螺栓105与该第二上导轨32一起向上方移动。而且,由此,经由上述长孔101配置于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下方的螺栓头105c与上壁部63抵接,从而该剥离载荷经由作为载荷传递部件100的带阶螺栓105传递至后部托架22。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在上导轨12的托架支承部60,通过对其上壁部56以及两侧壁部55切口而形成在上方开口的切口部70。而且,在该切口部70设置有螺母部件74,该螺母部件74能够与经由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插入该托架支承部60内的螺栓71旋合。另外,后部托架22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61、62,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61、62具有供上述螺栓71插通的插通孔75、76且相互对置。而且,第一纵壁部61基于与螺母部件74旋合的螺栓71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第二纵壁部62在其与第一纵壁部61之间夹着螺母部件74的位置配置于切口部70内。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降低各纵壁部61、62因螺栓71的紧固力而挠曲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将后部托架22立设于上导轨12的托架支承部60上,而不产生上述两纵壁部61、62的倾倒。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支承刚性。特别是在发生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对配置于车辆后侧的后部托架22作用有将该后部托架22与支承于其上方的座椅1一体地抬起的载荷(剥离载荷)。因此,能够通过在后部托架22采用上述固定构造更可靠地支承座椅1。此外,该螺母部件74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从而能够降低如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在上导轨12与螺母部件74之间产生接触音的可能性。而且,由此,能够实现质感的提高。
(2)前部托架21具备:第一纵壁部81,其基于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前端60a的第二螺母部件84与旋合于该第二螺母部件84的第二螺栓85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前端60a;以及第二纵壁部82,其具有与托架支承部60的上表面60s抵接的抵接部88。
即,在发生产生最大的剥离载荷的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座椅1欲以设置有该椅背3的后端部侧抬起的方式向前方移动。而且,由此,对沿该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导轨41作用有从其后端部12b侧向上方剥离掉上导轨12的剥离载荷。
即,经由前部托架21传递至托架支承部60的剥离载荷比经由后部托架22传递至托架支承部60的剥离载荷小的情况较多。因此,即便是如上述那样仅第一纵壁部81侧紧固于托架支承部60的固定构造,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可耐受该剥离载荷的支承刚性。而且,对沿下压上导轨12的方向作用的通常的座椅载荷而言,该载荷分散至具有与托架支承部60的上表面60s抵接的抵接部88的第二纵壁部82,从而能够稳定地将座椅1支承于其上方。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在构成该托架支承部60的两侧壁部55以及上壁部56未形成托架固定用的孔部(例如上述切口70),从而能够抑制因该孔部的形成而产生的上导轨12本身的刚性降低。而且,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上导轨12的剖面形状。其结果是,能够确保该上导轨12相对于下导轨11的圆滑的相对移动。
(3)在上导轨12设置有支承部78,该支承部78能够在比螺母部件74更靠车辆前侧的位置从下侧支承旋合于该螺母部件74的螺栓71。
即,在仅第一纵壁部61侧被螺栓71的紧固力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的固定构造中,对后部托架22作用有向上方抬起该后部托架22的载荷,从而该螺栓71欲以螺母部件74为中心转动(参照图7,该图中逆时针方向)。即,对螺栓71作用有向下方压下其前端71a侧的力。然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设置于该上导轨12的支承部78从下侧支承螺栓71的前端71a侧。而且,由此,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4)在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设置有沿第二上导轨32(以及第二下导轨3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101。而且,在后部托架22与第二上导轨32之间夹装有载荷传递部件100,该载荷传递部件100具备:轴部103,其一端侧能够通过固定于第二上导轨32的上壁部36的长孔101;以及凸缘部104,其设置于该轴部103的另一端侧,且无法通过配置于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下方的上述长孔101。
根据上述结构,在作用有向上方抬起第二上导轨32的剥离载荷的情况下,固定其上壁部96的载荷传递部件100(带阶螺栓105)欲与该第二上导轨32一起向上方移动。即,经由上述长孔101配置于后部托架22的上壁部63的下方的载荷传递部件100的凸缘部104(螺栓头105c)与上壁部63抵接,从而能够将该剥离载荷传递至后部托架22。而且,由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第二上导轨32的剥离载荷,从而抑制该第二上导轨32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另外,在现有的载荷传递部件中出现的在第二上导轨内配置有无法通过托架侧的长孔的大径部的结构中(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存在该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的间隔根据该大径部的轴长而变化的担忧。因此,存在因该轴长产生误差而压迫夹装在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之间的滚动体的可能性,由此,存在妨碍该滚动体的圆滑的滚动的担忧。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在该轴部103的轴长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该第二上导轨32与第二下导轨31的间隔也不发生变化。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该滚动体99的圆滑的滚动,从而使第二上导轨32相对于该第二下导轨31更顺利地相对移动。
(5)螺母部件74在切口部70内的车辆后侧的位置、即固定后部托架22的第一纵壁部61的后端60b侧的位置焊接于托架支承部5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降低在该螺母部件74与托架支承部60之间产生接触音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在后部托架22的组装前进行该焊接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效率化。
(6)支承部78通过以贯通上导轨12的两侧壁部55的方式在两侧壁部55间架设作为轴状部件的贯通销79而形成。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形成实现可靠地从下侧支承螺栓71的前端71a侧的支承部78。
(7)在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设置有作为板状部件的末端板73,该末端板73具有供螺栓71插通的插通孔72。由此,能够基于与螺母部件74旋合的螺栓71的紧固力更可靠地将后部托架22的第一纵壁部61固定于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
(8)在各托架20的第二纵壁部62、82分别形成有切口部77、89,该切口部77、89具有朝向开口侧宽度变宽的扩开形状,并向下端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将托架支承部60插入该切口部77、89内来容易地将各托架20组装于该托架支承部60。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滑动导轨41的下导轨11以及上导轨12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配置,构成第二滑动导轨42的第二下导轨31以及第二上导轨32沿车宽方向延伸配置。然而,并不局限于此,第一滑动导轨41的延伸配置方向也可以不一定是车辆前后方向。而且,对第二滑动导轨42而言,只要沿与第一滑动导轨41交叉的方向延伸,其延伸配置方向也可以不必是车宽方向。而且,对各托架20相对于上导轨12的固定构造而言,也可以适用于不经由第二滑动导轨42地将座椅固定于各托架20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导轨12在其前端部12a以及后端部12b具有对两侧壁部55以及上壁部56大幅度切口的形状。而且,将残留在其中央部分的两侧壁部55以及上壁部56作为托架支承部60而将各托架20(21、22)支承于上方。然而,并不局限于,该两侧壁部55以及上壁部56也可以具有与在下导轨11内移动的折返部57相同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座椅滑动装置10具备前部托架21以及后部托架22两个托架20。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托架20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而且,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后部托架22使用的固定构造。另外,托架20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对配置于最车辆后侧的托架20而言,也可以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后部托架22的固定构造。而且,在具有多个托架20的结构中,对配置于该车辆最前侧的托架20而言,也可以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后部托架22的固定构造。此外,在该情况下,“固定第一纵壁部的托架支承部的末端”当然成为该托架支承部的前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母部件74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切口部70内的车辆后侧的位置,但也可以是通过其与螺栓71的紧固力而沿轴线方向紧固的结构。而且,对末端板73而言,同样也可以是基于螺栓71以及螺母部件74的紧固力一同紧固于该螺栓头与托架支承部60的后端60b之间的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托架20的第二纵壁部62、82分别形成切口部77、89,该切口部77、89具有朝向开ロ侧宽度变宽的扩开形状,并向下端开口。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这样的形成于第二纵壁部下端的切口部设定于哪个托架20可以是任意选择的。另外,对该扩开形状而言,也可以任意变更。而且,也可以是在第二纵壁部下端未设置这样的切口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载荷传递部件100夹装在后部托架22与支承于该后部托架22的第二滑动导轨42侧的第二上导轨32之间。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载荷传递部件100可以夹装在任意托架20与设置于其上方的第二上导轨32之间。
·另外,载荷传递部件100并不一定局限于带阶螺栓105。而且,对其轴部103以及凸缘部104的形状而言,也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下导轨31的底壁部91形成有具有与后部托架22侧的长孔101对应的近似相同的形状的长孔102,并且,该长孔102具有与后部托架22侧的长孔101的槽宽D0近似相等的槽宽D0'。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不妨碍载荷传递部件100的轴部103相对于后部托架22侧的长孔101的相对移动,对形成于第二下导轨31的底壁部91的长孔102而言,该孔形状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部78通过以贯通上导轨12的两侧壁部55的方式在两侧壁部55间架设作为轴状部件的贯通销79而形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支承部78的结构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托架20(21、22)分别具备罩部(64、87),但也可以是不具有这样的罩部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导轨,其具备托架支承部,该托架支承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连接该各侧壁部的上端的上壁部;
下导轨,其可相对移动地支承所述上导轨;以及
托架,其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
在所述托架支承部,通过对所述上壁部以及所述各侧壁部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
在所述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所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旋合,并且,
所述托架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且相互对置,
所述第一纵壁部根据与所述螺母部件旋合的所述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
所述第二纵壁部在其与所述第一纵壁部之间夹着所述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所述切口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固定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侧的前部托架,
所述前部托架具备:
第三纵壁部,其根据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的第二螺母部件与旋合于该第二螺母部件的第二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以及
第四纵壁部,其具有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导轨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在比所述螺母部件更远离所述第一纵壁部的位置从下侧支承与该螺母部件旋合的所述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是架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上的轴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间的上壁部,并将沿与所述上导轨以及下导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上导轨以及第二下导轨支承于所述上壁部的上方,
在所述托架的上壁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二上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
在所述托架与所述第二上导轨之间夹装有载荷传递部件,该载荷传递部件具备:轴部,其具有能够通过所述长孔的形状,且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第二上导轨的上壁部;以及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侧,且具有无法通过配置于所述托架的上壁部的下方的所述长孔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口部内的固定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末端侧的位置,所述螺母部件被焊接到所述托架支承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固定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托架支承部的所述末端,设置有具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纵壁部形成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朝向开口侧宽度变宽的扩开形状并且向下端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36294A JP6225656B2 (ja) | 2013-11-14 | 2013-11-14 |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JP2013-236294 | 2013-11-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49842U true CN204249842U (zh) | 2015-04-08 |
Family
ID=5190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81813.7U Active CN204249842U (zh) | 2013-11-14 | 2014-11-12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21374B2 (zh) |
EP (1) | EP2873552B1 (zh) |
JP (1) | JP6225656B2 (zh) |
CN (1) | CN20424984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04211A1 (ja) * | 2012-12-27 | 2014-07-03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装置 |
JP6001004B2 (ja) * | 2014-04-25 | 2016-10-05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189249B2 (ja) * | 2014-04-25 | 2017-08-3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365314B2 (ja) * | 2015-01-16 | 2018-08-01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505554B2 (ja) * | 2015-09-07 | 2019-04-2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位置検出装置 |
DE102016224588B4 (de) * | 2015-12-15 | 2023-09-21 | Lear Corporation | Schienenbaugruppe |
DE102016224663B4 (de) | 2015-12-15 | 2019-11-21 | Lear Corporation | Schienenanordnung |
US9849808B2 (en) | 2016-03-08 | 2017-12-26 | Honda Motor Co., Ltd. | End bracket for lateral slide rail for removable seat |
US10005376B2 (en) * | 2016-03-08 | 2018-06-26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seat |
JP6809375B2 (ja) * | 2017-05-22 | 2021-01-06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の締結構造、及び乗物用シート用締結具 |
JP6978666B2 (ja) * | 2017-08-02 | 2021-12-0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フレームの補強構造 |
CN114340942A (zh) * | 2019-06-11 | 2022-04-12 | 意大利设计-久加罗股份公司 | 用于将部件定位在交通工具的乘客隔间的地板上的系统 |
US11505021B2 (en) * | 2021-02-03 | 2022-1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tiered body frame integral structure for off road vehicl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6074U (ja) * | 1992-06-30 | 1994-01-2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固定構造 |
JPH11189076A (ja) * | 1997-12-25 | 1999-07-13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US6405987B1 (en) * | 1999-08-05 | 2002-06-18 |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Reinforcement member for a seat mounting assembly |
US6264159B1 (en) * | 2000-01-05 | 2001-07-24 | Pro-Glory Enterprises Co., Ltd. | Universal car seat-adjusting slide rail structure |
JP2002225595A (ja) | 2001-01-31 | 2002-08-14 |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DE20115164U1 (de) * | 2001-09-13 | 2002-02-14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96450 Coburg |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
JP3836769B2 (ja) * | 2002-08-30 | 2006-10-2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JP5023806B2 (ja) | 2007-05-21 | 2012-09-1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FR2930203B1 (fr) * | 2008-04-22 | 2010-05-21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d'une telle glissiere |
JP5374073B2 (ja) | 2008-06-02 | 2013-12-25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5396886B2 (ja) * | 2009-01-29 | 2014-01-2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EP2213504A3 (en) | 2009-01-29 | 2017-12-27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Rotating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
JP5434102B2 (ja) * | 2009-01-29 | 2014-03-0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JP5434101B2 (ja) | 2009-01-29 | 2014-03-0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転シート装置 |
JP5396887B2 (ja) * | 2009-01-29 | 2014-01-2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US8245994B2 (en) * | 2009-01-29 | 2012-08-21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
JP5434100B2 (ja) | 2009-01-29 | 2014-03-0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転シート装置 |
DE102010047043B4 (de) * | 2010-09-30 | 2021-05-06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Längsversteller und Fahrzeugsitz |
JP5853640B2 (ja) * | 2011-11-25 | 2016-02-09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5787368B2 (ja) * | 2012-02-13 | 2015-09-30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
2013
- 2013-11-14 JP JP2013236294A patent/JP62256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1-12 CN CN201420681813.7U patent/CN204249842U/zh active Active
- 2014-11-13 EP EP14193069.3A patent/EP2873552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1-14 US US14/541,503 patent/US932137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25656B2 (ja) | 2017-11-08 |
US9321374B2 (en) | 2016-04-26 |
US20150129737A1 (en) | 2015-05-14 |
JP2015093664A (ja) | 2015-05-18 |
EP2873552A1 (en) | 2015-05-20 |
EP2873552B1 (en) | 2016-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49842U (zh)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 |
CN204641440U (zh)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 |
US7478820B2 (en) |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apparatus | |
JP6189099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CN103269904B (zh) | 车辆座椅 | |
US10518835B2 (en) | Drop-out structure for wheel alignment | |
JP2019172265A5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US10299976B2 (en) | Bed for patients | |
CN203864472U (zh)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 |
CN104379430A (zh) |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 |
CN204567239U (zh) | 用于车辆的偏导装置 | |
US10131252B2 (en) | Rear-seat assembly of a motor vehicle | |
CN203283068U (zh) | 一种汽车前座中央扶手 | |
JP2017210058A (ja) | ヘッドレスト | |
CN109551416A (zh) | 拆装螺栓的夹具及螺栓的拆装方法 | |
JP2019156401A5 (zh) | ||
CN113665452A (zh) | 一种独立安全带座椅骨架 | |
JP2012136189A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フレーム構造 | |
CN206734128U (zh) | 一体式头枕靠背骨架 | |
CN220374350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翻折机构的防异响结构 | |
CN104203733A (zh) | 用于装配车辆的驱动组合件的装配装置 | |
JP3212259U (ja) | 組立式車載用ベッド | |
CN201999128U (zh) | 两轮车摇篮式车架 | |
JP6121713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US20240315454A1 (en) | Spring mechanism for rocker assembly and rocker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