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9208A -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9208A
CN1929208A CN200610151635.7A CN200610151635A CN1929208A CN 1929208 A CN1929208 A CN 1929208A CN 200610151635 A CN200610151635 A CN 200610151635A CN 1929208 A CN1929208 A CN 1929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fexible conductor
moving body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516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2549C (zh
Inventor
高平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9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25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25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9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mov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inearly, e.g. slid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FFC或FPC的外部接点和触点的接触可靠,前后排列的外部接点和触点能同时接触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主体;设置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多个触点;能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体;相对所述连接器主体,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体,所述驱动体相应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所述移动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柔性导体与所述多个触点分开给定的间隔而设置,从而载置在与所述多个触点之间,当位于第二位置时,使配置在所述柔性导体的表面的外部接点能以给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多个触点接触。

Description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常薄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称作“FFC(a flexible flatcable”。)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以下称作“FPC(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那样的能对应于柔性导体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FFC/FPC的连接器中,像特开2000-133351号公报描述那样,知道利用滑块取得在背面粘贴加强板的FFC或FPC的外部接点和触点之间必要的接触压力的连接器。
近年,在FFC、FPC中,在薄型化进展的同时,存在去掉加强板的趋势,据此,FFC、FPC本身变得容易变形。在以往的连接器中,成为在滑块的按入的同时,使FFC、FPC的外部接点和触点接触的构造,所以伴随着FFC和FPC的变形,损害与触点的接触的可靠性。
伴随着搭载连接器的电子仪器的电路的复杂化,FFC、FPC的外部接点也增多,据此,这些外部接点前后排列起来。因此,连接器的触点也前后配置,在以往的连接器中,在滑块移动前后的间隔部分时,FFC、FPC的外部接点和触点之间的接触随时间偏移,有可能产生不希望的状态。
此外,伴随着FFC、FPC的外部接点的增多,接地用外部接点配置在背面一侧。在以往的连接器的滑块中,无法进行配置在FFC、FPC的背面一侧的接地用外部接点和连接器的接地用触点之间的接触,其他构造是必要的,构造变得更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FFC或FPC的外部接点和触点的接触可靠,前后排列的外部接点和触点能同时接触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能用相同的滑块那样的驱动体实现配置在FFC或FPC的背面一侧的接地用外部接点和连接器的接地用触点的接触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设置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多个连接器;能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体;所述驱动体相应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所述移动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柔性导体与所述多个触点分开给定的间隔而设置,从而安放在与所述多个触点之间,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柔性导体的外部接点能以给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多个触点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还具有接地用触点;所述移动体包含能收容接地用触点的凹处;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接地用触点收容在所述凹处中,位于第二位置时,能使所述接地用触点以给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柔性导体的外部接点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还形成凸部,在所述移动体中还形成与所述凸部对应的防脱落孔,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能经由在安装的柔性导体上形成的防脱落凹部与所述防脱落孔配合。
本发明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中,所述驱动体可以是相对所述连接器主体,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滑块,也可以是相对连接器主体,能旋转移动的凸轮体。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用滑块或凸轮体那样的驱动体的移动,以所需的接触压力可靠地进行FFC或FPC的外部接点和触点之间的接触,并且前后排列的外部接点和触点能同时接触。此外,配置在FFC或FPC的背面一侧的接地用外部接点和连接器的接地用触点的接触通过相同的驱动体的移动,成为可能,FFC或FPC的防脱落也能通过相同的驱动体的移动进行。因此,本发明只通过移动驱动体,就能进行多个动作,柔性导体的安装或取下操作变得容易。
在以下结合附图的对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效果、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概略分解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III-III概略剖视图。
图4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IV-IV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4B与图4A同样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IV-IV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5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V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5B与图5A同样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V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6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VI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6B与图6A同样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VI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7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I-VII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7B与图7A同样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I-VII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中插入的柔性导体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2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与图4A同样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
图10是图9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移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图8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图1是实施例1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概略分解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III-III概略剖视图。图4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IV-IV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4B与图4A同样是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IV-IV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5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V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5B与图5A同样是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V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6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VI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6B与图6A同样是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VI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7A是图2所示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I-VII概略剖视图,表示未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7B与图7A同样是柔性导体用连接器的VII-VII概略剖视图,表示安装柔性导体的状态。图8是本发明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中插入的柔性导体的部分概略立体图。
须指出的是,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后”或“基端”在图1中指箭头A方向,“前”或“末端”在图1中指箭头B方向。
最初,参照图8,说明柔性导体100。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柔性导体100,表示FPC,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FFC。本实施例中表示的柔性导体100在安装于连接器12上的端部的表面一侧(在图中,上侧)101,把第一外部接点105以及第二外部接点104交错排列。此外,在其两侧部形成一对防脱落凹部103(在图中只表示一个)。进一步在柔性导体100的背面一侧102,在两侧部的一对防脱落凹部103的内侧的适当地方设置一对接地用外部接点。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1。该连接器1大致具有连接器主体10、多个第一触点70和第二触点80、移动体50、滑块30、接地用触点90。
连接器主体10是由底壁12、上壁14、后壁16以及左右的侧壁18、18构成的前方开放的筐体。因此,在连接器主体10中形成由底壁12、上壁14、后壁16以及左右的侧壁18、18包围的空间20。
在底壁11的上表面一侧形成前方开放的多个下沟12a,从而后面描述的第二触点80能从前方插入。各下沟12a向着前方开放,并且在前方开放端,如图4A、4B所示,蔓延到底壁12的下表面一侧,形成与第二触点80的固定凹部85配合的配合凸部12b。通过第二触点80的固定凹部85和底壁12的配合凸部12b的配合,阻止第二触点8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此外,各下沟12a的后方,与各下沟12a连续形成贯通后壁16的裂缝状第二触点压入孔16b(参照图4A、图4B)。通过在第二触点压入孔16b内压入第二触点80的固定部83的基端部,把第二触点80固定在连接器主体10上。
底壁12希望延伸到比后面描述的上壁14更末端一侧。通过这样构成,组装连接器1变得容易。
在上壁14的下表面(面向空间20的面)14b形成把后面描述的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以及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能在上下方向变位而配置的多个上沟14a。须指出的是,在各上沟14a内配置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以及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的任意一方。此外,在相邻的上沟14a内不配值相同的触点。即第一触点70和第二触点80交替配置。各上沟14a向后方延伸。配置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的上沟14a各自的后方,与该上沟14a连续形成贯通后壁16的狭缝状的第一触点压入孔16a。通过在第一触点压入孔16a内压入第一触点70的固定部73,第一触点70固定在连接器主体10中。此外,配置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的上沟14a各自的后方,与该上沟14a连续形成在其中配置第二触点80的弹性变形部82的狭缝状收容部16c。该狭缝状收容部16c连接配置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的上沟14a和底壁12的下沟12a。
在上壁14的下表面两侧部形成一对凸部22。该凸部22与插入的柔性导体100的两侧部形成的防脱落凹部103对应。
在后壁16,如上所述,与配置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的上沟14a连续的狭缝状的第一触点压入孔16a贯通该后壁16形成。狭缝状的第一触点压入孔16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希望比上沟14a的深度还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压入孔16a分别在其后方开放端,如图5A、5B所示,形成通过后壁16蔓延到底壁12的下表面一侧,与第一触点70的固定凹部75配合的配合凸部16d。第一触点70从后壁16后方插入连接器主体10,固定。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5B所示,形成收容第一触点70的几个配合凸部的多个配合孔,但是根据情况,可以省略它们。
此外,在该后壁16上,贯通该后壁16而形成与配置第二触点80的固定部83的下沟12a连续的狭缝状的第二触点压入孔16b。须指出的是,狭缝状的第二触点压入孔16b可以不贯通后壁16。在后壁16的前方一侧形成连接配置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的上沟14a和配置相同的第二触点80的固定部83的下沟12a,收容第二触点80的弹性变形部82的狭缝状收容部16c。后壁16前表面作为在上下方向垂直的引导面17形成。该垂直的引导面17与插入的柔性导体100的顶端和后面描述的移动体50的后端的后端面51c接触,引导柔性导体100以及移动体50的上下移动。
在成对的左右的侧壁18、18中,如图1、2所示,形成一对第一配合部18a、18a以及一对第二配合部18b、18b。一对第一配合部18a、18a与移动体50上形成的一对第一固定爪53、53配合,引导移动体50的上下移动。此外,一对第二配合部18b、18b与在滑块30上形成的一对第二固定爪37、37配合,防止滑块30从连接器主体10脱落。须指出的是,18c是用于把滑块30的固定爪36在前后方向水平引导的引导沟,从一对第二配合部18b、18b分别延伸到给定长度的后方。
接着,第一触点70分别如图5A、5B所示,大致包含接点部71、弹性变形部72、固定部73、端子部74以及配合凹部75。
接点部71是用于与插入连接器1中的柔性导体100的第一外部端子105接触的部件,在从固定部73向前方延伸的弹性变形部72的顶端部,向下方形成V字形。在固定部73形成配合用突起76,如上所述,通过把固定部73与配合用突起76一起压入连接器主体10的第一触点压入孔16a,第一触点70固定在连接器主体10上。端子部74是通过焊接与搭载连接器1的电子仪器的外部端子连接的部件,延伸到固定部73的后方基端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更下方)。固定凹部75是与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16的下表面(即底壁12的下表面)形成的配合凸部16d配合的部件,希望形成在端子部74的附近。固定凹部75通过与配合凸部16d配合,阻止第一触点7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并且进行第一触点70的定位。此外,通过配置在端子部74的附近,阻止端子部7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第二触点80分别具有与第一触点70同样的构成部件。具体而言,第二触点80如图4A、4B所示,包含接点部81、弹性变形部82、固定部83、端子部84以及固定凹部85。接点部81是用于与插入连接器1中的柔性导体100的第二外部端子104接触的部件,在从固定部83到上方,然后向前方延伸的弹性变形部82的顶端部,向下方形成大致V字形。在固定部83的基端一侧形成配合用突起86,如上所述,通过把固定部83的基端一侧与配合用突起86一起压入连接器主体10的第二触点压入孔16b中,第二触点80固定在连接器主体10上。端子部84是通过焊接与搭载连接器1的电子仪器的外部端子连接的部件,设置在固定部83的前方末端一侧。固定凹部85是与连接器主体10的底壁12的下表面形成的配合凸部12b配合的部件,希望形成在端子部84的附近。固定凹部85通过与配合凸部12b配合,阻止第二触点8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并且进行第二触点80的定位。此外,通过把固定凹部85配置在端子部84的附近,阻止端子部8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第一触点70通过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16的上方的第一触点压入孔16a,从连接器主体10的后方向前方插入,固定。而第二触点80经由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16的下方的第二触点压入孔16b,从连接器主体10的前方向后方插入,固定。此外,第一触点70和第二触点在连接器主体10上交替并且平行排列固定多个。结果,触点压入孔16a、16b交错排列,从而连接器主体10的尺寸不会增大,能排列多个触点,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16的强度不减弱。此外,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和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如图2所示,与插入连接器1的柔性导体100的第一外部接点105以及第二外部接点104对应,交错配置。
移动体50基本上配置在连接器主体10的空间20内,在该空间20的下方的第一位置(参照图4A、图5A)和该空间的上方的第二位置(参照图4B、图5B)之间能在垂直方向移动。移动体50与后面描述的滑块30协作移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把插入的柔性导体100上举,使柔性导体100的第一外部接点105以及第二外部接点104与和它们对应的第一触点70以及第二触点80接触。移动体50同时使在柔性导体100上形成的防脱落凹部103与在连接器主体10的上壁14下表面上形成的防脱落凸部22配合。移动体50通过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把接地用触点90上举,与在柔性导体100的背面(与形成第一以及第二外部接点105、10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接地用外部接点(未图示)接触。
移动体50包含移动体基端部51和移动体末端部52。在本说明书中,分别说明移动体基端部51和移动体末端部,但是实际上这些部件一体形成。即本实施例的移动体50是单一的部件。
移动体基端部51具有把插入的柔性导体100上举的作为第一按压面的水平上表面51a、与该上表面51a平行的水平下表面51b、与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16的引导面接触的大致垂直的后端面51c。在水平上表面51的两侧部形成具有一对作为第二按压面的按压突起54a、54a的一对凹处54、54。这一对凹处54、54与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0的两侧的一对接地用触点90、90对应而形成。该凹处54至少能收容接地用触点90的接点部81。在水平上表面51的两侧部,在所述一对凹处54、54的外侧形成一对防脱落孔55、55。一对防脱落孔55、55与插入的柔性导体100的一对防脱落凹部103、103对应。
此外,在移动体基端部51的两侧面形成与连接器主体10的一对第一配合部18a、18a配合的一对第一固定爪53、53。须指出的是,在移动体基端部51的末端一侧突出形成移动体末端部52。
移动体末端部52具有从移动体基端部51的水平上表面51a向着末端方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52a、从移动体基端部51的水平下表面51b向着末端方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面52b、与该第二倾斜面52b连续向末端方向延伸的水平面52c、连接第一倾斜面52a和第二倾斜面52b的垂直的末端面52d。
在移动体末端部52的两侧形成能在后面描述的滑块30的一对引导用长孔38、38内移动的截面为L字形的一对钩子59、59。这一对钩子59、59如图1、2所示从所述一对固定爪53、53向末端方向延伸形成。
接着,下面说明滑块30。滑块30沿着底壁12,在连接器主体10的空间20内在由该空间20内拉出的第一位置(参照图4A、图5A)和按入该空间20内的第二位置(参照图4B、图5B)之间移动。滑块30通过向第二位置移动,移动体50也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安装的柔性导体100的外部接点105、104与第一触点70以及第二触点80接触。滑块30作为驱动移动体50的移动的驱动体起作用。
滑块30包含底壁32、上壁34、左右的侧壁36、36、由这些底壁32、上壁34、左右的侧壁36包围的通路40。
底壁32如图4A、图5A所示,从末端部32c到中间部,构成柔性导体100出入的通路40的一部分。构成通路40的部分的底壁32的上表面设定为滑块30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与相同地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51a大致相同的高度。在底壁32的中间部,当滑块30在连接器主体10向第二位置压入时,能与移动体50的末端面52d接触的垂直的接触面32b向下方形成。从底壁32的形成接触面32b的位置向基端部32d,形成比通路40低一些的上举面32a。上举面32a在滑块3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进入移动体50之下,使移动体50从其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上升。因此,通过上举面32a的部分的底壁12的厚度,设定移动体50上升的距离。此外,底壁32的上举面32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滑块30位于第一位置时,上举面32a的基端部即底壁32的基端部32d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更前方,当滑块30位于连接器主体10内的第二位置时,底壁32的基端部32d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更后方。设定为当滑块30位于第二位置时,底壁32的接触面32b与移动体50的末端面52d接触。须指出的是,滑块30位于第一位置时,通过缩短从滑块30的接触面32b到移动体50的末端面52d的距离,能防止柔性导体100侵入接触面32b和末端面52d之间,滑块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防止柔性导体100纵弯曲。
在底壁32的上举面32a的两侧部基端一侧,与侧壁36、36相邻,在内侧,贯通底壁32设置一对引导用长孔38、38。引导用长孔38分别作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矩形状的孔形成。如上所述,移动体50的一对钩子59、59分别与一对引导用长孔38、38配合,该钩子59分别能沿着引导用长孔38在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引导用长孔38的长度大致等于滑块30的移动距离与钩子59的前后方向厚度相加的长度。通过这样构成,限制移动体50相对滑块3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因此,滑块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移动体50不会左右振动。即,滑块30的上举面32a能均匀并且正确地把移动体5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上举。作为结果,当柔性导体100位于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51a时,能可靠进行柔性导体的外部接点和触点的接点部的电接触。
上壁34构成通路40的一部分。上壁3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滑块30按入连接器主体10内时,该上壁34的基端一侧顶端不与连接器主体10的上壁12的末端接触。此外,在上壁34的两侧部可以形成能确认柔性导体100的安装的一对观察窗42、42。观察窗可以设置在底壁一侧的与上壁34的观察窗42对应的位置(参照图6A、图6B)。
在左右的侧壁36、36的外侧形成与连接器主体10中设置的一对第二配合部18b、18b配合的第二固定爪36、36。在左右的侧壁36、36的末端一侧形成凸缘44。
在图1中,46是形成在滑块30的末端一侧的柔性导体100的插入口,与通路40连接。插入口46如图3、图4A所示,为了使柔性导体100的插入变得容易,希望从通路40逐渐扩大。
最后说明接地用触点90。接地用触点90如上所述,在连接器主体10的两侧成对设置(参照图3)。接地用触点90如图6A、图6B所示,大致具有接点部91、弹性变形部92、固定部93和端子部94。接地用触点90与第一触点70同样,通过在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上形成的安装孔16f中把固定部93固定,安装在连接器主体10上。
接地用触点90把接点部91收容在移动体50的凹处54内。接地用触点90在从接地用触点90的接点部91到弹性变形部92的中间部分,由在移动体50的凹处54的基端一侧形成的作为第二按压面的按压突起54a支承。通过这样构成,如果移动体50向第二位置上升,接点部91就以按压突起54a支承的部分为中心旋转,同时上升。据此,接地用触点90的接点部能从移动体50的凹处54向上方突出。
以下说明柔性导体100向本实施例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1的安装以及从柔性导体用连接器1取下柔性导体100的动作。
在图3、图4A、图5A或图7A中表示柔性导体用连接器1的待机状态即安装柔性导体100之前的状态。滑块30位于第一位置,对于连接器主体10,向末端方向完全拉出。移动体50也位于连接器主体10的空间20内的下方的第一位置。这时,如图4A、图5A所示,滑块30的底壁32的基端部32d位于移动体50的移动体末端部52的水平面52c以及第二倾斜面52之下。此外,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51a与处于不受任何偏倚力的状态即松弛位置的第一触点的接点部71以及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在下方分开比柔性导体100的厚度大一些的距离。此外,如图6A所示,收容在移动体50的凹处54的接地用触点90处于松弛位置。如图7A所示,连接器主体10的凸部22和移动体50的防脱落孔55隔开给定间隔相对。
在该状态下,把柔性导体100从滑块30的插入口46插入,该柔性导体100的顶端送入直到与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的引导面17接触。如上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滑块30的通路40和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51a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所以柔性导体100通过滑块30的通路40,由移动体50的第一倾斜面52a以及水平上表面51a引导,不变形,顺利地到达引导面17。这时,柔性导体100的防脱落凹部103与连接器主体10的凸部22以及移动体50的防脱落孔55在上下方向直线对准。
柔性导体100与引导面17接触,在安放在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51a上的状态下,利用滑块30的凸缘44,把作为驱动体的滑块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向连接器主体10的空间20内压入。滑块30的底壁32沿着连接器主体10的底壁12的上表面移动。滑块30的底壁32的上举面32a从移动体50的移动体末端部52的第二倾斜面52b之下进入移动体基端部51的下面51b之下。从而,滑块30的底壁32的基端部32d位于移动体50的移动体基端部51的水平下面51b之下。据此,移动体50沿着移动体基端部51的后端面51c接触的连接器主体10的后壁16的引导面17,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上升。
作为驱动体的滑块30如果完全压入连接器主体10的空间20内,即作为驱动体的滑块30如果到达第二位置,就如图4B和5B所示,移动体50也到达第二位置。这时,移动体50的第一按压面即水平面51a抵抗第一触点70以及第二触点80,把柔性导体100上举。据此,柔性导体100的第一外部端子105以及第二外部端子104以给定的接触压力可靠地与分别对应的第一触点70的接点部71以及第二触点80的接点部81电接触。
此外,如图6B所示,接地用触点90,通过移动体50的按压突起54a的上升,该接点部91也抵抗弹力上举。据此,接地用触点90的接点部91把柔性导体100压向连接器主体10的上壁14的下表面14b。作为结果,柔性导体100的接地用外部接点也能以给定的接触压力可靠地与接地用触点90的接点部电接触。
如图7B所示,伴随着移动体50的上升,连接器主体10的凸部22通过柔性导体100的防脱落凹部103,与移动体50的防脱落孔55配合。据此,妨碍柔性导体100从连接器主体10脱落。
如上所述,通过作为驱动体的滑块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水平移动以及基于该水平移动的移动体50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垂直移动,柔性导体100向连接器1的安装结束。
接着,为了取出安装在连接器中的柔性导体100,可以进行与安装所述柔性导体100时相反的动作。以下简单说明。
例如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把作为驱动体的滑块3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拉出。即,位于连接器主体10的空间20内的滑块30(更具体而言,把滑块30的底壁32的基端部32a)拉出到图4A所示的状态。通过从移动体50之下拉出滑块30的底壁32,移动体50也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移动体50通过自重和第一触点70以及第二触点80的向下方的作用力,向下方下降。在第一触点70以及第二触点80的作用力变为没有的位置,移动体50停止下降。即,移动体50在第一位置停止。这时,位于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51a的柔性导体100也下降。同时,接地用触点90也回到原来位置的松弛位置,柔性导体100的防脱落凹部103也解除与连接器主体10的凸部22的配合。在该状态下,通过把柔性导体100从连接器1向末端方向拉出,就能从连接器1容易地取下柔性导体100。图4A表示从连接器1取下柔性导体100的状态。
(实施例2)
图9、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9是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与图4同样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移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与图4同样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点在于:连接器201具有凸轮体230作为驱动体,代替滑块30。连接器201只在移动体250以及连接器主体210的后壁216的构造上有一些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驱动移动体250的凸轮体230以及移动体250为中心进行说明。
移动体250在本实施例中也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垂直移动。本实施例的移动体250只由相当于实施例1的移动体50的移动体基端部51的部分形成。即移动体250形成为包含载置柔性导体200的平坦水平上表面251、与该水平上表面251大致平行且与凸轮体230接触的底面252以及垂直的后端面253的截面大致为矩形的板体状。移动体250位于第一位置时,由位于第一位置的凸轮体230和构成从连接器主体210的后壁216的引导面217下方向末端方向突出适宜的长度的台阶部224的水平面225支承。
移动体250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后端面253沿着连接器主体210的后壁的垂直的引导面217在上下方向引导,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移动体250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具有虽然未图示,但是形成在其两侧部的一对固定爪,与设置在连接器主体210的两侧部的第一配合部配合,在垂直方向引导。
本实施例的特征的凸轮体230从图9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图10所示的第二位置旋转移动。通过该旋转移动,所述移动体25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垂直移动。
凸轮体230由截面半圆的半圆柱部分231和截面大致矩形状的棱柱部分232形成。凸轮体230在半圆柱部分231的旋转中心P的周围旋转。凸轮体230与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0的一侧部外侧的操作杆240连接。凸轮体230通过操作杆240的向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的转动(顺时针转动),向同一方向旋转。
凸轮体230的半圆柱部分231由构成从连接器主体210的后壁216的引导面217突出的台阶部224的垂直面226和连接器主体210的底壁212的上表面213支承,因此,凸轮体230的半圆柱部分231沿着这些面226、213旋转。
作为驱动体的凸轮体230如上所述,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移动。在第一位置,如图9所示,凸轮体230处于倒下的状态。即棱柱部分232位于半圆柱部分231的旁边。第二位置如图10所示,凸轮体230处于站立状态。即棱柱部分位于半圆柱部分231之上。因此,凸轮体230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旋转角度为90度。
如图10所示,设半圆柱部分的半圆的半径为r,棱柱部分的矩形的高度为h,存在h>r的关系,h和r的差分(h-r)设定为移动体25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移动体250的移动量)。此外,如上所述,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体250由位于第一位置的凸轮体230和台阶部224支承,所以从台阶部224的水平面225的距底壁上表面213的高度与凸轮体230的半圆柱部分231的直径(=2r)大致相等。
本实施例的柔性导体200向连接器201的安装按如下进行。须指出的是,为了避免记载的重复,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省略记载。
如图9所示,柔性导体200从连接器主体210的上壁214和移动体250的水平上表面251之间插入连接器主体210的空间内。接着,柔性导体200通过第一触点270以及第二触点280各自的接点部271以及281和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251之间,插入,直到与连接器主体210的后壁216的引导面217接触。由此,柔性导体200通过与引导面217接触,柔性导体200变为载置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体50的水平上表面251上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操作杆240在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使作为驱动体的凸轮体2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据此,移动体250上升到由站立状态的凸轮体230支承的位置,即在垂直方向上升到第二位置。据此,柔性导体200的外部端子以给定的接触压力与第一触点270的接点部271以及第二触点280的接点部281电接触。
通过以上的动作,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也与实施例1同样,能可靠地把柔性导体安装到连接器上。须指出的是,取下可以用相反的动作进行。
在谈到实施例时已经具体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从所述可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更广泛的范围的前提下,那些熟知本技术的人能进行改变和修正,因此权利要求书将这些改变和修正作为属于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加以覆盖。

Claims (7)

1.一种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包括:
连接器主体;
多个触点,设置在该连接器主体内;
移动体,能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和
驱动体,相对所述连接器主体,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驱动体相应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所述移动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柔性导体与所述多个触点分开给定的间隔而设置,以便载置在与所述多个触点之间,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可使所述柔性导体的外部接点以给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多个触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具有接地用触点,
所述移动体包含能收容接地用触点的凹处,
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所述接地用触点收容在所述凹处中,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可使所述接地用触点以给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柔性导体的接地用外部接点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驱动体是相对所述连接器主体,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驱动体是相对所述连接器主体,能旋转移动的凸轮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触点具有接点部的位置在前后不同的第一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被相互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有:将所述柔性导体相对触点上举的作为按压面的水平上面;与该水平方向平行且驱动体位于其之下的水平下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导体用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进一步形成凸部,
在所述移动体进一步形成与所述凸部对应的防脱落孔,
所述移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可经由在被安装的柔性导体上形成的防脱落凹部与所述防脱落孔配合。
CNB2006101516357A 2005-09-08 2006-09-07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25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0695 2005-09-08
JP2005260695A JP4783096B2 (ja) 2005-09-08 2005-09-08 可撓性導体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9208A true CN1929208A (zh) 2007-03-14
CN100452549C CN100452549C (zh) 2009-01-14

Family

ID=3783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163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2549C (zh) 2005-09-08 2006-09-07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45493B2 (zh)
JP (1) JP4783096B2 (zh)
CN (1) CN10045254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648B (zh) * 2008-02-13 2012-05-09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Hdmi规格电缆用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5117B2 (en) * 2003-02-15 2011-11-08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duration of still picture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8584353B2 (en) 2003-04-11 2013-11-19 Neoconix, In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ontact grid array
US7628617B2 (en) * 2003-06-11 2009-12-08 Neoconix, Inc.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a contact grid array formed in a circuitized substrate
US7244125B2 (en) * 2003-12-08 2007-07-17 Neoconix, Inc. Connector for making electrical contact at semiconductor scales
US7597561B2 (en) * 2003-04-11 2009-10-06 Neocon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ch forming spring elements in three dimensions
US7758351B2 (en) * 2003-04-11 2010-07-20 Neocon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ch manufacturing of spring elements
US20100167561A1 (en) * 2003-04-11 2010-07-01 Neoconix, Inc.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a contact grid array formed in a circuitized substrate
US7114961B2 (en) * 2003-04-11 2006-10-03 Neoconi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on a flexible carrier
US7347698B2 (en) * 2004-03-19 2008-03-25 Neoconix, Inc. Deep drawn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20050205988A1 (en) * 2004-03-19 2005-09-22 Epic Technology Inc. Die package with higher useable die contact pad area
WO2005091998A2 (en) 2004-03-19 2005-10-06 Neoconi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in a flexible host
US20070050738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Dittmann Larry E Customer designed interposer
JP4938303B2 (ja) * 2005-12-16 2012-05-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080045076A1 (en) * 2006-04-21 2008-02-21 Dittmann Larry E Clamp with spring contacts to attach flat flex cable (FFC) to a circuit board
US8414961B1 (en) 2006-12-13 2013-04-09 Nanosolar, Inc. Solution deposit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US7625231B2 (en) * 2007-06-29 2009-12-01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or for cable connector
JP4960274B2 (ja) * 2008-02-21 2012-06-27 ケル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8530262B2 (en) * 2008-02-28 2013-09-10 Nanosolar, Inc. Roll-to-roll non-vacuum deposi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electrodes
JP2010056066A (ja) * 2008-07-29 2010-03-11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595087B2 (ja) * 2010-04-02 2014-09-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平板状導電接続部材用コネクタ
JP5634179B2 (ja) * 2010-09-09 2014-12-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保持部材及び組立体
US8177564B1 (en) 2010-12-03 2012-05-15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D659646S1 (en) * 2011-01-28 2012-05-15 Fci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13315B (zh) * 2011-08-30 2013-10-21 Wistron Corp 連接器及其電子裝置
JP5798846B2 (ja) * 2011-09-13 2015-10-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641428B2 (en) 2011-12-02 2014-02-04 Neoconi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it
JP5621999B2 (ja) * 2012-03-09 2014-11-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966875B2 (ja) * 2012-11-16 2016-08-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US9680273B2 (en) 2013-03-15 2017-06-13 Neoconi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ectrical contacts protected by a layer of compressibl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it
DE102013108363B3 (de) * 2013-08-02 2014-10-16 Fujitsu Technology Solutio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nordnung für ein Computersystem sowie Winkelstecker
CN104466471A (zh) * 2013-09-23 2015-03-25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231433B2 (ja) * 2014-05-08 2017-11-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9200A (en) 1977-11-14 1980-02-19 Amp Incorporated Sequentially actuated zero insertion forc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S5534361U (zh) * 1978-08-28 1980-03-05
JPS5847658Y2 (ja) * 1979-03-28 1983-10-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無插抜力型コネクタ
JPS5852623Y2 (ja) * 1979-12-04 1983-11-30 沖電線株式会社 テ−プ電線用コネクタ
JPS6033585Y2 (ja) 1983-01-17 1985-10-05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Zifコネクタ
US4630874A (en) 1985-06-20 1986-12-23 Amp Incorporated Zero insertion forc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assembly
JPS6383779U (zh) 1986-11-20 1988-06-01
JPH0635415Y2 (ja) * 1989-10-06 1994-09-14 コネクタ
TW233382B (zh) 1993-04-02 1994-11-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JP2529649Y2 (ja) * 1993-06-29 1997-03-19 株式会社フジソク コネクタ装置
JPH0757825A (ja) 1993-08-13 199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US5709573A (en) 1994-10-20 1998-01-20 Berg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assemblies
JP2896854B2 (ja) 1994-11-22 1999-05-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US5755585A (en) 1995-02-24 1998-05-2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Duplex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US6176737B1 (en) 1995-02-24 2001-01-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Duplex connector assembly for use with plural cards
US5580257A (en) 1995-04-28 1996-12-03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performance card edge connector
US5953815A (en) 1995-12-22 1999-09-21 Volex Inc. Method for mak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H09293571A (ja) 1996-04-26 1997-11-11 Kiyousera Elco Kk Fpc/ffc用コネクタ
JP3391431B2 (ja) * 1997-01-23 2003-03-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導電路用コネクタ
JPH10255927A (ja) * 1997-03-07 1998-09-25 Molex Inc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H1174043A (ja) 1997-08-29 1999-03-16 Molex Inc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におけるロック構造
JP3377418B2 (ja) 1997-10-17 2003-02-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050192B2 (ja) 1997-11-12 2000-06-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電子機器装置
US5954521A (en) 1998-01-29 1999-09-21 All Best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face card connector
JP3451393B2 (ja) 1998-01-30 2003-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3430398B2 (ja) 1998-07-31 2003-07-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0133351A (ja) 1998-10-20 2000-05-12 Aipekkusu:Kk コネクタ
JP2000182697A (ja) * 1998-12-17 2000-06-30 Aipekkusu:Kk フレキシブル印刷配線基板用コネクタ
TW392976U (en) 1998-12-23 2000-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400986U (en) 1998-12-28 2000-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ing device
JP3252133B2 (ja) 1999-03-03 2002-01-28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の接触及び解除機構
JP3573642B2 (ja) 1999-03-03 2004-10-06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の接触及び解除機構
TW433638U (en) 1999-10-01 2001-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431897B1 (en) 1999-10-06 2002-08-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ci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having a rotary actuator engaged with a contact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a sheet-like object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or
US6203345B1 (en) 1999-11-09 2001-03-2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Flexible circuit connector
JP3425696B2 (ja) 1999-11-12 2003-07-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薄型コネクタ
JP3754869B2 (ja) 2000-04-17 2006-03-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EP1170825B1 (en) * 2000-07-04 2004-10-0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JP2002093496A (ja) 2000-09-12 2002-03-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組立体
TW470221U (en) * 2000-12-30 2001-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2237340A (ja) 2001-02-09 2002-08-23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464461B2 (ja) 2001-03-07 2003-11-10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端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741619B2 (ja) 2001-03-23 2006-02-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TW499059U (en) * 2001-07-04 2002-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666445B2 (ja) 2001-11-13 2005-06-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3887694B2 (ja) 2001-12-14 2007-0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3677010B2 (ja) 2002-04-01 2005-07-2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645539B2 (ja) 2002-06-20 2005-05-11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3853262B2 (ja) 2002-07-01 2006-12-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039404A (ja) * 2002-07-02 2004-02-05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
TW558090U (en) 2002-12-13 2003-10-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272774A (ja) 2003-03-11 2003-09-26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pc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6790074B1 (en) 2003-03-14 2004-09-14 P-Two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board
JP2004319145A (ja) * 2003-04-14 2004-11-11 Fuji Mach Mfg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回路基板検査方法
TW582631U (en) 2003-06-27 2004-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250340U (en) 2003-08-01 2004-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098287B2 (ja) 2003-10-03 2008-06-11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4388879B2 (ja) * 2004-10-26 2009-12-2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216242A (ja) 2005-02-01 2006-08-17 Quasar System Inc 電気コネクタ
US7172465B2 (en) 2005-02-22 2007-02-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Edge connector including internal layer contact,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module incorporating same
US6951476B1 (en) * 2005-03-22 2005-10-0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01188B1 (en) 2005-03-30 2006-09-05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ical edge connector adap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648B (zh) * 2008-02-13 2012-05-09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Hdmi规格电缆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45493B2 (en) 2008-11-04
JP2007073411A (ja) 2007-03-22
JP4783096B2 (ja) 2011-09-28
US20070054545A1 (en) 2007-03-08
CN100452549C (zh)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9208A (zh)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CN1578012A (zh) 连接器
CN1324767C (zh) 具有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卡的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
CN1835301A (zh) 适应具有不同宽度尺寸的卡的卡连接器
CN1192463C (zh) 印刷布线板用接插件
CN1532996A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CN1716153A (zh) 端口复制器
CN1649212A (zh) 柔性板连接器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770565A (zh) 电连接器
CN1677753A (zh)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738114A (zh) Ic插座和ic插座组件
CN1822447A (zh) 中间连接器
CN1917294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577210A (zh) 便携式计算机
CN1457117A (zh) 电缆连接器
CN1848549A (zh) Ic封装件、ic插座以及ic插座组件
CN1638204A (zh) 一种连接器
CN1881695A (zh) 连接器
CN1638209A (zh) 针格阵列型集成电路插座
CN101030680A (zh) 连接器
CN1489244A (zh) 接线盒装置、插塞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
CN1707867A (zh) 连接器
CN101060215A (zh) 电连接器
CN1577994A (zh) 电连接器
CN1881694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