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6103A - 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6103A
CN1906103A CNA2004800405286A CN200480040528A CN1906103A CN 1906103 A CN1906103 A CN 1906103A CN A2004800405286 A CNA2004800405286 A CN A2004800405286A CN 200480040528 A CN200480040528 A CN 200480040528A CN 1906103 A CN1906103 A CN 1906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vel
attaching parts
component holding
attachment hardware
joy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05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6103B (zh
Inventor
伊藤仁纪
高田幸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6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6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5Interconnecting of containers, e.g. splicing of ta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65Magnetic memory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 Y10T29/53178Chip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 Y10T29/53183Multilead component

Abstract

本发明改进了用于通过具有铆接爪的金属连接件将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连接起来的设备。金属连接件(40)由设在旋转体(140)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六个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中的每个上的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所定位,并且由磁力所保持。在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连接件(40)被带定位凸起(86、88)和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定位在铆接位置时,操作第一和第二操纵杆(68、70),从而使铆接工具(182)铆接连接件(40)的铆接爪。旋转体(140)被旋转来将由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所保持的连接件(40)移动到铆接位置,以使得连接件(40)被用于下一连接。该多个金属连接件可由条带形保持元件所保持,以使得每个连接件从保持元件上切下以便用于铆接。旋转体可以相应于操纵杆的操作而被旋转,以使得连接件被移动到铆接位置。

Description

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用来将每个都保持有多个电子电路元件的保持带连接起来的设备,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来通过金属连接件将元件保持带连接起来的这种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通过利用金属连接件来将元件保持带连接起来的设备是已知的,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用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的金属连接件具有多个铆接爪(caulking claw)。该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装备有用于定位连接件以及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定位装置,以及用于铆接该铆接爪的铆接装置。通过在相对于连接件定位所述后端部和前端部的同时铆接那些穿过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铆接爪,后端部和前端部就彼此相连接。
专利文献1:JP-H11-40984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考虑到上述背景技术而做出的,并且其目标是改进用来借助于具有多个铆接爪的金属连接件来将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连接起来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为了实现该目标,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在用来借助于具有多个铆接爪的金属连接件来将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连接起来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通过铆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金属连接件,金属连接件被保持为与后端部和前端部紧密接触,并且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每个都被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所穿刺,该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被构造为包括:(a)供给装置,其保持每个都由金属连接件提供的多个金属连接件,并且将这多个金属连接件一个接一个地供给到铆接位置;(b)保持装置,其在铆接位置定位和保持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由供给装置供给的金属连接件;和(c)铆接装置,其使得由保持装置所保持的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穿刺过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每个,并且铆接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一种元件保持带,例如,有一种包括承载带和覆盖带并被布置为包括多个存储在形成于承载带中且由覆盖带所覆盖的相应存储凹陷内的电子电路元件的保持带,还有一种布置为通过保持元件的导线的远端部来保持多个具有相应导线的电子电路元件的保持带。
在根据本发明的元件保持带设备中,在保持定位在铆接位置的单个金属连接件以及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同时,通过使得该金属连接件的铆接爪穿刺过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并且被铆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通过该金属连接件彼此相连接。然后,在下一连接操作开始之前,由供给装置将下一金属连接件供给到铆接位置。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提供有多个金属连接件,每个金属连接件都由供给装置的供给操作而定位在铆接位置,而无需操作者来使得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在每个连接操作中保持该金属连接件。因而,每个连接操作能容易且快速地执行。
因此,在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具有通过元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时,例如,由于连接操作所需时间减少的缘故,就可以增大安装操作的效率。
而且,由供给装置供给到铆接位置的金属连接件与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一起由保持装置所定位,就可以避免可能由于金属连接件被错误地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所导致的连接故障的发生。连接故障将会例如延缓电子电路元件的供给,使得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中的安装操作延缓并且导致操作效率的降低。在可靠地执行元件保持带的连接时,就能避免这种安装操作效率的降低。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模式,这些模式相信包含了应当保护的可要求权利的特征。要指出的是,相信包含了可要求权利的特征的本发明在下文中适合的时候称之为“本发明”。本发明解释为至少涵盖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或“本申请的发明”,并且还涵盖作为本发明从属概念的发明以及作为本发明更宽泛或另一概念的发明。本发明这些模式的每个编号为类似于权利要求书并且从属于其它模式或适合的模式,以便更易于理解本发明。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在每个模式中所描述的技术特点或其任何组合。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范围应当根据下述连同本发明的各种模式和优选实施例一起的描述进行解释。在根据这种解释的限制中,本发明的一个模式不仅可以由这些模式中的任何一个构成,也可以由这些模式中的任何一个和另外元素所形成的模式或者其中结合的元素和不具有其中部分元素的任何一个模式来构成。
在下述模式中,模式(1)相应于权利要求1,模式(4)相应于权利要求2,模式(5)相应于权利要求3,模式(6)相应于权利要求4,模式(9)相应于权利要求5,模式(10)相应于权利要求6,模式(11)相应于权利要求7,模式(12)相应于权利要求8,模式(13)和(15)的组合模式相应于权利要求9,模式(16)相应于权利要求10,模式(17)相应于权利要求11,模式(18)相应于权利要求12,模式(19)相应于权利要求13,模式(20)相应于权利要求14,模式(21)相应于权利要求15,模式(22)和(23)的组合模式相应于权利要求16,模式(24)和(25)的组合模式相应于权利要求17,以及模式(26)式相应于权利要求18。
(1)一种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用来借助于铆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金属连接件来通过具有多个铆接爪的金属连接件连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并且金属连接件被保持为与后端部和前端部紧密接触,且后端部和前端部的每个被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所穿刺,该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
供给装置,其保持每个都由金属连接件提供的多个金属连接件,并且将这多个金属连接件一个接一个地供给到铆接位置;
保持装置,其在铆接位置定位和保持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由供给装置供给的金属连接件;和
铆接装置,其使得由保持装置所保持的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穿刺过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每个,并且铆接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模式(1)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保持装置包括带定位凸起,该带定位凸起被装配入形成于两个元件保持带中的各个供给孔并且布置在每个元件保持带的纵向上,从而定位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形成于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各个供给孔。
带定位凸起以一个间隔节距布置,该间隔节距是供给孔的间隔节距的整数倍。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被定位为使得形成于两个元件保持带中的供给孔以恒定的间隔节距连续地布置。因而,通过利用元件保持带的供给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能容易地定位。
(3)根据模式(2)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保持装置包括带接收面,该带接收面接收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并且其中带定位凸起被提供为从带接收面突出。
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在被接收在带接收面上时被带定位凸起定位。由于元件保持带被接收在带接收面上,就可以防止元件保持带的垂下,从而便于比如铆接操作之类的操作。
(4)根据模式(1)-(3)中任一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供给装置包括通过绕着其旋转轴线旋转过一个预定角度来将多个金属连接件一个接一个地定位在预定位置的旋转体。
在由旋转体供给金属连接件时,能使得供给连接件所需的空间小于由线性运动装置的线性运动来供给连接件时所需的空间。因而,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能被简单地构造,而不管上述“预定位置”是否为上述铆接位置。
(5)根据模式(4)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铆接装置通过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将操纵杆的枢轴运动转换为旋转体的旋转运动的运动转换装置。
在这种模式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铆接爪由铆接装置进行的铆接和连接件的供给彼此同时地进行。也就是说,在铆接爪被铆接时,下一金属连接件被自动地供给到预定位置。因而,可以获得其中连接操作更易于执行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6)根据模式(4)或(5)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旋转体具有多个位于其外圆周表面中的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并且将金属连接件保持在各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
(7)根据模式(6)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连接件为细长形状,并且其中每个连接件保持部保持连接件以使得连接件的纵向与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一致。
在这种模式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例如,旋转体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不必很大,并且能被布置来在每个金属连接件没有从旋转体突出的情况下稳定地保持连接件。
(8)根据模式(6)或(7)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每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具有接收金属连接件的连接件接收面以及提供来从连接件接收面突出且装配在形成于金属连接件中的定位孔内的连接件定位凸起。
在元件保持带中设有供给孔的情况下,连接件定位凸起也装配入相应的供给孔,从而定位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由于两个元件保持带在供给孔和定位孔彼此对准的情况下进行连接,带的供给就不会受到没有靠近供给孔的连接件的阻碍。
(9)根据模式(6)-(8)中任一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可旋转且可分离地保持旋转体的旋转体保持部。
在这种模式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例如,该设备可以通过替换旋转体来容易地再补充连接件。
(10)根据模式(9)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中至少一个中的每个具有磁体,并且其中旋转体由于磁体的磁力而被旋转体保持部所吸引,以便被旋转体保持部所保持。
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之一具有磁体时,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由铁磁性材料支撑。
磁体的使用方便了旋转体被旋转体保持部吸引和从其移走。例如,能通过替换旋转体来给该设备容易地再补充连接件。
(11)根据模式(10)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都具有每个都由磁体所形成的磁体,并且其中设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之一中的磁体被布置为彼此间隔开一个与旋转体一个旋转运动的角度相等的角度节距,从而将旋转体定位在一个其中设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之一中的每个磁体正好与设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中另一个中的磁体相对的角位置。
至少一个磁体由多个磁性元件形成,以使得旋转体能被定位在多个角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由磁力所产生吸引量根据磁体之间是否正好相对而不同,以使得旋转体能被定位在角度节距与旋转体的一个旋转运动相对应的角位置之一中。也就是说,在两个磁体正好彼此相对时,吸引量被最大化从而使得旋转体难以相对于旋转体保持部被转动,以使得旋转体能被定位在每个角位置中。另一磁体可以由多个磁性元件或者一单个磁性元件形成。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都具有多个磁性元件时,能使得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彼此吸引的吸引量在多个成对的磁体正好彼此相对的每个位置处很大。
至少一个磁体可以由多个磁性元件形成,所述磁性元件布置在其中心相应于旋转体旋转轴线的整个圆周上,同时定位装置可用来将旋转体定位在多个角位置中,每个所述角位置使得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中相应的一个被定位在铆接位置。在这种布置中,另一磁体可以由多个磁性元件或者一单个磁性元件形成。
(12)根据模式(4)或(5)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彼此间等距地间隔开并由保持元件所保持,所述保持元件呈细长形状且具有在保持元件的纵向上彼此等距地间隔开的接合部,并且其中旋转体在其外圆周表面具有彼此间等角度地间隔开且被保持为与相应的接合部相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由保持元件所保持的布置避免了需要彼此分离地掌握连接件,从而使得可以容易且快速地供给连接件,尤其是在每个连接件尺寸都很小的时候。而且,这种布置方便了连接件的存储和储备管理并且使得可以防止在连接操作中错过连接件。
由于旋转体的旋转,保持元件的接合部被顺序地带入与旋转体的相应接合部相接合,以使得所述多个连接件被一个接一个地定位在预定位置。
(13)根据模式(12)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保持元件与金属连接件整体地形成,通过一个其中金属条带被冲压的操作,保持元件部分地连接到所述金属连接件。
这样就能容易地获得保持所述多个连接件的保持元件。
(14)根据模式(13)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接合部是将要被保持为与呈供给孔形式的相应接合部相接合的接合部,所述供给孔形成于金属条带中且在金属条带的纵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布置。
(15)根据模式(13)或(14)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切断装置,该切断装置在每个金属连接件被定位在预定位置时将每个金属连接件从保持元件上切下。
每个由保持元件所保持的连接件由切断工具从保持元件上切下,以便用来连接元件保持带。
(16)根据模式(15)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保持由切断装置切下的金属连接件并将金属连接件移动到铆接位置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与旋转体相配合来构成供给装置。
(17)根据模式(16)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移动装置包括除了作为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体之外的第二旋转体,并且其中第二旋转体具有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并且可绕着第二旋转轴线旋转,该第二旋转轴线不同于作为第一旋转轴线的那个旋转轴线。
第二旋转体将连接件保持在相应的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并且被旋转来将每个连接件移动到铆接位置。每个连接件向铆接位置的运动能在很小的空间内进行。
(18)根据模式(17)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具有相应的磁体,并且保持由于每个磁体的磁力而被吸引的金属连接件。
连接件保持部能容易且可靠地保持相应的金属连接件。
(19)根据模式(17)或(18)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切断装置具有每个都设在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相应一个中的切割刀片。
通过从保持元件切下连接件,每个连接件保持部保持所述连接件。在连接件已经从保持元件上切下之后,不必执行使得连接件保持部保持连接件的操作,以使得连接件能由连接件保持部容易且可靠地保持。
而且,连接件保持部构成了切断装置的一个部件,从而使得可以简化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构造。
(20)根据模式(17)-(19)中任一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的每个构成了用来铆接所述铆接爪之中至少一个的铆接工具。
连接件保持部构成了铆接装置的一个部件,从而使得可以简化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构造。
(21)根据模式(17)-(20)中任一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铆接工具由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将操纵杆的枢轴运动转换为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转换装置。
第二旋转体与铆接装置基于操纵杆的操作而进行的操作一起旋转,从而连接件能被自动地定位在铆接位置。这种布置使得连接件能被快速且容易地定位,而不需要操作者旋转第二旋转体从而将(已经从保持元件上切下的)连接件定位在铆接位置。
(22)根据模式(12)-(21)中任一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第一导向部,该第一导向部将保持元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朝着旋转体导向。
保持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的保持元件呈细长形状。在细长形状的保持元件由导向部所导向时,例如,保持元件能被朝着旋转体可靠地导向,而不会干扰将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附接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操作以及铆接连接件的操作。
(23)根据模式(22)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铆接装置由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并且其中第一导向部构成了与作为第一操纵杆的那个操纵杆相配合来操作铆接装置的第二操纵杆。
这样就可以简单地构造其中连接件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保持元件被导向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24)根据模式(12)-(23)中任一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第二导向部,该第二导向部将保持元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已经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从旋转体附近朝着远离该旋转体的位置导向,
在保持元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已经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被导向部所导向时,例如,可以避免保持元件干扰将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附接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操作以及铆接连接件的操作。
(25)根据模式(24)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铆接装置由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并且其中第二导向部构成了与作为第一操纵杆的那个操纵杆相配合来操作铆接装置的第二操纵杆。
这样就可以简单地构造其中连接件已经从其上分离的保持元件被导向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本发明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可包括第一导向部,该第一导向部将保持元件上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朝着旋转体导向,以使得第一导向部以及第二导向部构成第二操纵杆。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导向部都构成了第二操纵杆,并且保持元件在连接件与保持元件分离之前或之后进行导向。因而,就能使得易于操作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比较紧凑。
(26)一种条带体,其具有多个彼此间等距地间隔开且由细长形状的保持元件所保持的金属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具有主体部和多个形成为从主体部突出的铆接爪,每个连接件用来连接穿过其中的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并且每个金属连接件被保持为与后端部和前端部紧密接触,并且使所述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穿刺过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每个并被铆接。
(27)根据模式(26)的条带体,其中保持元件具有多个形成于其中并且在其纵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布置的接合部,以使得供给元件的供给凸起被保持为与每个接合部相接合。
附图说明
图1:元件保持带的将要由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连接到另一个带的那部分的俯视图。
图2:元件保持带的横截侧视图。
图3:用来通过元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元件的送带机构的正视图。
图4:用来将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连接起来的金属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5:金属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6: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正视图。
图7: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俯视图。
图8: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侧视图。
图9: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横截正视图。
图10:示出单个金属连接件和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被定位和保持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铆接位置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正视图。
图12: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侧视图(局部剖面)。
图13: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切断工具的侧视图(局部剖面)。
图14:切断工具的俯视图。
图15:切断工具的正视图(局部剖面)。
图16: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第一和第二导路的横截侧视图。
图17:示出条带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该部分中,保持元件保持着将要用于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金属连接件。
图18:解释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的纸带型元件保持带的连接的视图。
图19:解释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的压花型元件保持带的连接的视图。
图20:作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21:图20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侧视图(局部剖面)。
图22:示出其中旋转接合元件和其它元件被图20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中的保持体所保持的一部分状态的横截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元件保持带    12:电子电路元件    32:供给孔    37:后端部    38:前端部    40:金属连接件    44:定位孔    46:铆接爪    60: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62:供给装置    64:保持装置    66:铆接装置    68:第一操纵杆    82,84:带接收面    86,88:带定位凸起92:永磁体    140:旋转体    142:金属连接件接收面    144:金属连接件保持部    148: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    152:永磁体    182:铆接工具    300: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302:金属连接件    304:保持元件    308:供给孔    310:条带体    320:供给装置    322:保持装置    324:铆接装置    326:切断装置    330:第一操纵杆332:第二操纵杆    340:第一导路    342:第二导路    354:第一旋转体    356,358:旋转接合元件    368:供给凸起    410:切断工具420,422:切断元件    460:带接收面    494,496:带定位凸起    520:移动装置    522:第二旋转体    526,528:金属连接件保持部    530:金属连接件接收面    532:切割刀片    536,538:永磁体    690: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700:第一操纵杆    702:第一旋转体    704:第一运动转换装置    706:第二旋转体    708:第二运动转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在图1和2中,附图标记10表示保持电子电路元件12(下文中简称为“元件12”)的元件保持带。在缠绕在带的卷轴14上时,元件保持带10存储在作为一种元件供给机构、元件供给器的供带机构15的带存储装置16中,如图3示意性地示出。在元件保持带10中,元件12由承载带20和覆盖带22所包绕。每个元件12将要安装在比如印刷线路板之类的电路板上,以构成电子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承载带20被构造为使得底带26粘附到由厚纸张制成的主体带24的底面,并且使得作为元件存储部的元件存储凹陷28形成于承载带20的横向中心部分中并且以恒定的间距布置。在每个元件存储凹陷28中,存储有一个相应的元件12。覆盖带22粘附到承载带20的顶面29,以覆盖每个元件存储凹陷28的上开口。供给孔32沿着承载带20上与其纵向平行地拉长的端部31布置,并且形成为贯穿承载带20。每个都从承载带20的顶面20延伸到底面30的供给孔32以恒定的间距布置成一排。覆盖带22布置来覆盖整个承载带20,承载带20上形成供给孔32的那部分除外。
在供带机构15中,元件保持带10由供带装置34在其作为供带方向的纵向上间断地供给,以使得元件保持带10在每个连续的供给动作中以一个接触距离供给,并且覆盖带22由覆盖带剥离装置36剥离。存储在由此已经剥离覆盖带22的元件存储凹陷28中的第一个元件12被供给到元件拾取位置,所述第一个元件12在该处由吸引头的负压吸引嘴所拾取。在缠绕在卷轴14上的元件保持带10由于连续供给元件12的结果而几乎要将元件12排尽时,由操作员供给另一元件保持带10。在此情况下,将存储几乎耗尽的元件保持带10(作为前一元件保持带)的卷轴14移走,然后设置下一个供给下一元件保持带10的卷轴14。而且,如图10所示,通过金属连接件(接线夹)40,将用于实际上供给元件12的前一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连接到用于接下来供给元件12的下一元件保持带10的前端部38。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金属连接件40被构造为JP-A-H11-40984中所公开的金属连接件,这里只是进行简单地描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由铁磁性材料比如钢制成。如图4和5所示,连接件40具有由细长形状的矩形板形成的主体部42、形成于主体部42中并且以与元件保持带10中供给孔32相等的间距布置的多个定位孔44(本发明中为三个定位孔)、以及从主体部42正交地突出的多个铆接钉或爪46(本发明中为八个)。主体部42的宽度使得承载带20在其中形成有供给孔32并且没有被相应的覆盖带22所覆盖的相应部分处通过连接件40相互连接。每个铆接爪46的高度大于承载带20的厚度,八个铆接爪46构成了四对铆接爪46,并且每对铆接爪46分别设在主体部42的纵向相对端部以及主体部42位于三个定位孔44之间的那些部分中。
下面将描述用来通过连接件40将相应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和前端部38连接起来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连接件40将要连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10的承载带20。在本实施例中,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是承载带连接带。
如图6和9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包括供给装置62、保持装置64和铆接装置66。
在本实施例中,铆接装置66包括呈第一操纵杆68和第二操纵杆70形式的操纵元件。第二操纵杆70由细长形的板状元件形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位于其纵向端部上的把手72。把手72由第二操纵杆70被弯曲成U形的纵向端部形成以便形成用来在其中容纳操作者手的间隔缝隙。在第二操纵杆的另一纵向端部中,通过适合的固定装置比如螺栓可分离地固定有保持体7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保持体74由块状元件形成,并且其宽度大于第二操纵杆70的宽度。保持体74构成供给装置保持部或旋转体保持部。保持体74具有槽76,保持体74在该处装配到第二操纵杆70的上述另一纵向端部上。保持体74固定到第二操纵杆70,并且具有在第二操纵杆70的纵向上从第二操纵杆70突出一个很小距离的凸起部。凸起部具有与第二操纵杆70的宽度方向平行(也就是与纵向和厚度方向正交)地贯穿形成的切口,以及位于槽76的底面所处平面上的端面。
在保持体74从第二操纵杆70突出的凸起部中,形成有在凸起部的突出端或前表面中开口的凹陷部78以便构成旋转体存储部。如图8所示,凹陷部78的横截面形状由一个外周边部分被部分地切除的圆限定,以使得凹陷部78还具有在与槽76的底面共面的端面中开口的开口80。端面被开口80分割为位于开口80的相对侧上的带接收面82、84。作为带定位元件的带定位凸起86、88形成为从相应的带接收面82、84突出,每个带定位凸起86、88在其横截面上呈圆形,并且包括由其远端部形成的导向部89。导向部89呈锥形,以使得从朝着带定位凸起86、88的远端的方向上看其直径变小。带定位凸起86、88彼此间隔开一个间距,这个间距为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间距的整数倍。如图9所示,保持体74还具有装配孔90,这些装配孔在凹陷部78和保持体74的后端面(面向把手72)中开口。装配孔90被定位为与限定出凹陷部78横截面形状的上述圆同轴。在构成凹陷部78的底面并且位于其中心相应于装配孔90中心的圆上的相应部分中,安装有多个要固定的永磁体92(五个永磁体)。
如图7和8所示,一对压带元件100、102设在保持体74的相应部分中,其位于第二操纵杆70的横向相对侧上并且相应于各个带接收面82、84。由于压带元件100、102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构造,下面仅描述压带元件100,作为两个压带元件100、102的代表。如图9所示,压带元件100由弯曲为L形的板状元件形成。压带元件100包括由L形板状元件的臂部形成的加压部104。加压部104装配入设在保持体74中的槽106,并且可在与第二操纵杆7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运动。如图8所示,槽106形成为比槽76浅,并且在加压部104和带接收面82之间形成有间隙,这个间隙小于承载带20的厚度。加压部104包括由其在远离保持体74的方向上弯曲的远端部形成的弯曲部。弯曲部构成了加压部104的导向部108。切口110设在加压部104中,以便在加压部104的远端中开口并在与压带元件100的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由于切口110的缘故,就能避免压带元件100与带定位凸起86之间的干扰。
如图7所示,压带元件100的运动量受到运动量限制装置的限制,该运动量限制装置由设在加压部104和第二操纵杆70之一中的接合部以及设在加压部104和第二操纵杆70的另一个中的接合部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设在加压部104中的细长孔114用作设在加压部104和第二操纵杆70之一中的接合部,而设在第二操纵杆70中的螺栓116用作设在加压部104和第二操纵杆70的另一个中的接合部。螺栓116包括装配在细长孔114中的杆部以使得螺栓116可在细长孔114的纵向上相对于细长孔114运动。压带元件100可在其加压或工作位置和其释放或非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其加压或工作位置处,加压部104装配在带定位凸起86的切口110处以便定位在带接收面82上从而压下元件保持带10,在其释放或非工作位置处,加压部104从带定位凸起86脱离以释放带接收面82或元件保持带10。
如图8所示,用作弹性元件以作为一种偏置装置的压缩盘簧118装配在螺栓116从加压部104突出的杆部上,以使得加压部104在朝向带接收面82的方向上被偏置。压带元件100由L形板状元件形成的另一臂部被布置为从第二操纵杆70正交地延伸,以构成操作部120。在本实施例中,带接收面82,84、带定位凸起86,88、压带元件100,102以及其它元件一起构成了保持装置64。
下面将描述上述供给装置62。
如图8和9所示,供给装置62包括旋转体140。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体140由板状元件形成,该板状元件由比如钢之类的铁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其横截面呈正多边形(比如正六边形)。在旋转体140的外圆周表面上,多个例如六个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形成为彼此间等角度地间隔,因此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由旋转体140中形成六个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的那部分构成。因而,旋转体140在其外圆周表面中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六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六个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中的每个在旋转体140的圆周方向上均为细长形,并且比连接件40长。多个例如两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作为金属连接件定位元件形成为从每个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上突出。每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包括导向部150,该导向部由其远端部形成并且其为直径从朝向凸起148的远端的方向上看变小的锥形。两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的中心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这个距离等于连接件40的三个定位孔44中相应的对面两个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并且是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间距的两倍。
永磁体152被固定到旋转体140的六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中的每个,以将其保持在相应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附近。永磁体152装配在旋转体140的位于两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之间并且与相应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的纵向中间部分相应的那部分中。数目与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相等的永磁体152被布置为彼此间隔一个角间隔,这个角间隔等于六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的布置角间隔并且等于旋转体140的一个旋转运动的角度。在六个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的每个中,连接件40被定位为相对的两个定位孔44装配在一对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上,并且由于永磁体152的磁力而被可分离地固定到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旋转体140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因此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被永磁体152磁化,从而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连接件40由于磁力而被紧紧地固定到金属连接件接收面142。六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保持每个都为细长形的相应连接件40以使得每个连接件40的纵向与旋转体140的圆周方向一致。由于每个连接件40由相应的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用磁力保持,通过相对于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在与每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连接件40,就能容易地将连接件40与金属连接件保持部144附接和分离。
如图9所示,轴156形成为从旋转体140突出以使得轴156和旋转体140彼此同轴。旋转体140在轴156处可旋转地装配在保持体74的装配孔90中。在此情况下,旋转体140容纳在保持体74的装配孔90中,同时由于设在旋转体140和保持体74中的每个永磁体152、92的磁力而被保持体74所吸引,从而被保持体74可分离地保持。每个永磁体92设在保持体74中,并且其N极和S极被布置在与装配孔90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同时每个永磁体152设在旋转体140中,并且其N极和S极被布置在与旋转体14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以使得永磁体92的N极和S极之一与永磁体152的N极和S极的另一个相对,从而永磁体92、152彼此吸引。在其中旋转体140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本实施例中,即使永磁体152、92并没有正好彼此相对以及没有在旋转体140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对齐,也可以获得使旋转体140被吸引到永磁体92从而由保持体74所保持的吸引力。
在本实施例中,六个永磁体152中的每个如上所述定位在与相应连接件接收面142的纵向中间部分相应的位置中。六个永磁体92中的五个与六个永磁体152中的五个正好相对,而由旋转体140保持的六个连接件40中的一个被定位在铆接位置。因而,旋转体140被定位在使得六个连接件40中相应的一个将被定位在铆接位置处的每个位置之中的任何一个。铆接位置是,在一个连接件40被定位在铆接位置时,使得六个连接件接收面142中相应的一个位于带接收面82、84所处平面上并且使得两个连接件定位凸起148定位在通过相应带定位凸起86、88轴线的直线上且与相应的带定位凸起86、88间隔一个距离的位置,所述距离是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间距的整数倍。在其中铆接位置是预定位置的本实施例中,在一个连接件40被定位在铆接位置时,保持所述连接件40的相应连接件保持部144也被定位在铆接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轴保持部设在保持体74中相应于铆接位置的那部分中,如下所述,五个永磁体92设在与位于用来保持定位在铆接位置中的连接件40的连接件保持部144中的那个永磁体152除外的五个永磁体152相对的相应位置中。在每个永磁体152与相应的永磁体92正好相对时,吸引力最大,从而确定了旋转体140将要定位的角位置。每个永磁体152用作使得连接件40由旋转体140可分离地保持的保持元件,并且还用作定位旋转体140的定位元件或者用来产生很大力以将旋转体140保持在角位置的保持元件。轴156包括从装配孔90突出的凸起部,并且具有由形成于凸起部远端中的在径向上延伸的凸出所构成的操作部158。
下面将描述上述铆接装置66。
如图9所述,除了第一和第二操纵杆68、70之外,铆接装置66还具有铆接工具182。铆接工具182通过用作保持元件的保持杆184附接到第二操纵杆70。保持杆184由细长形的板状元件形成,所述板状元件在其纵向相对的端部之一处被固定到第二操纵杆70中形成把手72的那个端部的上表面。上表面是第二操纵杆70的相对表面中远离保持体74的那个。同时,形成保持杆184的细长形板状元件在使得保持杆184朝向旋转体140延伸的另一纵向端部与第二操纵杆70分离的方向上被弯曲,以使得保持杆184的所示另一纵向端部可弹性地枢轴转动。铆接工具182可分离地固定到保持杆184的所述另一纵向端部,即固定到保持杆184的凸出端部。如图10所示,铆接工具182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加压面188,这些加压面在与旋转体140的圆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布置成一排。四个加压面188构成了两组加压面188以使得每对加压面188彼此相邻。在每对相邻加压面188之间,设有凹陷部190,以避免铆接工具182与连接件定位凸起148相干扰。四个加压面188中位于铆接工具182相应的相对端部中的那两个相对于一个平面彼此对称地倾斜,所述平面与保持杆184枢轴转动的轴线垂直。也就是说,在与连接件接收面142相对时,两个加压面188是相对于连接件接收面142倾斜的表面。
如图9所示,第一操纵杆68由细长形的板状元件形成,并且可枢轴转动地附接到第二操纵杆70。如图7和8所示,第一操纵杆68具有一对位于其纵向相对端部之一中的圆柱形装配部202。装配部202可枢轴转动地装配在形成于第二操纵杆70中的轴204上。轴保持部206形成为从保持体74突出并且穿过第二操纵杆70以及设在保持杆184中的开口208。轴保持部206具有供轴204附接的凸出端部。因而,第一操纵杆68被附接到轴保持部206,并可绕着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与旋转体140的旋转轴线不相交地垂直的轴线枢轴转动。让保持体74与其固定的第二操纵杆70构成了保持装置64和铆接装置66的主体,并且能被视为构成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的主体。
在第一操纵杆68上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到第二操纵杆70的前端部或连接部中,在保持杆184一侧还提供了接合部210,以构成操作部。接合部210具有接合面212,该接合面沿一个方向线性地倾斜,导致从第一操纵杆68相应于枢轴的部分朝向第一操纵杆68的自由端的方向上看时接合面212距第一操纵杆68的距离增大。因此,在第一操纵杆68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被释放时,保持杆184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而枢轴转动,由此铆接工具182与旋转体140分离,同时整个接合面212被带入与保持杆184相接合,从而防止了第一操纵杆68的自由旋转运动。
下面将描述由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所执行的将两个元件保持带10连接起来的操作。
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不执行连接操作时,第一和第二操纵杆68、70被布置在其各自的非操作位置同时铆接工具182被布置在其非工作位置,如图9所示。而且,连接件40被供给来被定位在铆接位置并且带定位凸起86、88与定位在铆接位置的连接件保持部144的两个相应的连接件定位凸起148间隔开,其间隔距离是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间隔节距的整数倍,如图8所示。
两个将要彼此相连接的元件保持带10首先被操作者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上。在设置这两个带10时,例如,两个压带元件100、102之一,例如压带元件100,从其加压位置回缩到其回缩位置,并且保持供给到铆接位置的连接件40的连接件保持部144的两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之中更靠近压带元件100的那个被装配到当前供给到元件12的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的后端供给孔32。装配在上述那个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上的后端供给孔32是完整的供给孔,其与中心基本上位于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上的非完整或几乎半供给孔32相邻。也就是,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由穿过非完整供给孔32的大致中心的切割线所限定。而且,带定位凸起86被装配入位于上述完整供给孔32的前侧上的另一供给孔32,从而后端部37被定位为平行于连接件40的纵向。在此情况下,带定位凸起86和连接件定位凸起148被装配入供给孔32,并且元件保持带10的底面30面对带接收面82和连接件40,以使得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被接收在带接收面82的底面30处。然后,在已经将凸起86、148移入供给孔32之后,将压带元件100移动到加压位置。在没有将要设置在其间的元件保持带10时,压带元件100的加压部104和带接收面82之间的距离以及压带元件102的加压部104和带接收面84之间的距离适合于小于承载带20的厚度。加压部104逆着弹簧118的偏置力而升高以被安装在由导向部108的曲面所导向的承载带20上。因而,承载带20被带接收面82和由弹簧朝着带接收面82偏置的加压部104所夹紧和保持在其间。要指出的是,在带定位凸起86已经被引入后端供给孔32之后,连接件定位凸起148可以被引入后端供给孔32。
接着,压带元件102被移动到回缩位置,用来设置随后用于供给元件12的元件保持带10的前端部38。在这个元件保持带10中,带10的前端以及带10的后端由穿过供给孔32的大致中心的切割线所限定。保持供给到铆接位置的连接件40的连接件保持部144的两个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中更靠近压带元件102的那个被装配入元件保持带10的前端部38的的前端供给孔32。前端供给孔32是完整的供给孔32,其与中心基本上位于带10的前端上的非完整供给孔32相邻。而且,从带接收面84突出的带定位凸起88被装配入位于前端供给孔32的后侧上的另一供给孔32,从而前端部38被定位。在此情况下,元件保持带10的底面30面对带接收面84。在带定位凸起88和连接件定位凸起148因而已经被引入供给孔32之后,压带元件102被移动到其加压位置,从而承载带20的前端部被压带元件102所压下和保持。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旋转体140一部分且保持供给到铆接位置的连接件40的连接件保持部144用来通过连接件定位凸起148来定位元件保持带10,以便构成保持装置64的一部分。每个连接件定位凸起148也用作带定位元件。要指出的是,设置元件保持带10的操作能以适当修改过的方式执行,例如,以使得两个元件保持带10在压带元件100、102都定位在回缩位置时同时地设置。
即使连接件40被定位在偏离铆接位置的位置,在设置元件保持带10时也可以对连接件40的位置进行纠正。在连接件40的位置偏离铆接位置时,旋转体140根据供给孔32的间隔节距旋转,用来将连接件40定位到一个允许带定位凸起86(88)和连接件定位凸起148装配入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和前端部38的两个供给孔之一和另一个的位置,从而连接件40被定位在铆接位置。因此,并非必须提供用来将旋转体140定位在使得多个连接件40中相应的一个被定位在铆接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的定位装置。
在两个元件保持带10被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上的情况下,连接件40相对侧的两个定位孔44之一与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的完整供给孔32彼此对准,而连接件40相对侧的两个定位孔44之中的另一个与元件保持带10的前端部38的完整供给孔32彼此对准,以使得形成于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和前端中的几乎半供给孔32与连接件40的定位孔44之中位于中心处的那个对准。而且,铆接爪46被定位在位于每个完整供给孔32和半供给孔32之间的中间处的位置以及位于完整供给孔32之间的中间处的位置,以使得承载带20被安装在铆接爪46上从而完成设置。因而,这两个元件保持带10就被带定位凸起86、88和连接件定位凸起148所定位,并且与被连接件定位凸起148所定位的连接件40一起被保持在铆接位置。这两个元件保持带10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的纵向相交叉,并且被保持为与设备60的纵向正交。各个元件保持带10上提供有供给孔32的那部分在宽度方向从带10的相对侧面之一上被夹住,所述宽度方向是与元件保持带10的纵向正交的方向。
接着,第一和第二操纵杆68、70被操作者抓住,并在相向的方向上枢轴转动,以使得保持杆184被接合部210所压下从而以使得铆接工具182靠近两个元件保持带10和连接件40。通过这种靠近,两个元件保持带10在其表面29处被加压面188所压下,从而使得铆接爪46穿刺过元件保持带10的厚度。因而,铆接爪46的远端部突出到表面29一侧,并且接触到加压面188。在连接件40具有四对铆接爪46的本实施例中,使得两对铆接爪46,即位于连接件40一个纵向侧部中的四个铆接爪46,穿刺过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而使得另两对铆接爪46,即位于连接件40另一个纵向侧部中的四个铆接爪46,穿刺过元件保持带10的前端部37。在第一操纵杆68进一步枢轴转动以使得铆接工具182靠近连接件接收面142时,铆接爪46在加压面188和连接件接收面142之间被它们所压下,从而铆接爪46的上端部由加压面188所弯曲以被完全钉住。连接件40的主体部42被带入与每个元件保持带10的底面30紧密接触,而每个铆接爪46在每个元件保持带10的顶面29一侧上突出的部分被完全钉住,以使得两个元件保持带10彼此紧紧相连。铆接爪46被钉住在每个元件保持带10的顶面29上。在此情况下,连接件定位凸起148设在连接件接收面142中的远端部从每个元件保持带10的顶面20突出。然而,连接件定位凸起148的突出远端部被接收在设在加压面188之间的凹陷部190中,以使得加压面188向连接件接收面142的靠近不受阻碍。连接件接收面142构成了供给装置162,并构成了铆接装置66的一个部件。
接合面212的倾角和长度足以让第一操纵杆68使得保持杆184被枢轴转动一个足以让铆接工具182铆接连接件40的角度,以及足以让第一操纵杆68实现一个使得保持杆184被枢轴转动一个足以铆接连接件40的角度的操作行程。应用于第一操纵杆68的操纵力基于第一操纵杆68的长度与第一操纵杆68的枢轴和接合面212在铆接爪46被钉住时被带入与保持杆184相接合的那部分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比率而增大,从而爪46被充分地钉住。可以考虑,接合部210构成一个由于第一操纵杆68枢轴运动的结果而使保持杆184枢轴转动的凸轮,并且接合面212构成凸轮面。铆接工具182被保持杆184所保持,以使得加压面188并不相对于连接件接收面184关于保持杆184的枢轴而倾斜,以使得在铆接爪45被完全钉住时铆接爪46在连接件40的宽度方向上被加压面188均匀地压下。
在这两个元件保持带10因而已经彼此相连接之后,由于释放应用到第一和第二操纵杆68、70上的力的结果,保持杆184由于其弹性回复力而枢轴转动。保持杆184由于弹性回复力而产生的枢轴转动使得铆接工具182移动到其非工作位置以便与元件保持带10分离,并且使得第一和第二操纵杆68、70返回到其相应的非操作位置,从而允许将两个已连接的元件保持带10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上移走。在元件保持带10要从设备60移走时,压带元件100、102回缩到其相应的回缩位置,并且通过连接件40相连接的两个元件保持带10从带定位凸起86、88和连接件定位凸起148脱离。
在元件保持带10从设备60移走之后,操作者操纵该操作部158以旋转该旋转体140从而一个接一个地将用于元件保持带10的后续连接的连接件40供给到铆接位置。如上所述,由于旋转体140因每个永磁体152、92的磁力而被保持体74所保持,旋转体140就被操作者逆着磁力而转动。随着旋转体140的转动,永磁体152、92在相位上彼此偏移。然而,由于旋转体140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旋转体140就能在由于每个永磁体92的磁力而被保持体74所保持的同时转动。在每个连接件40靠近铆接位置时,永磁体152、92被带到彼此靠近的位置,从而增大引力。引力的增大导致了使旋转体140转动所需的力,从而让操作者知道一个连接件40已经几乎达到了铆接位置。将连接件40供给到铆接位置的操作可以在下一连接操作之前或期间进行。
在所有由旋转体140所保持的连接件40都已经用于元件保持带10的连接时,旋转体140由另一旋转体140替换。因而,用连接件40再补充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可以容易通过旋转体140的替换来进行。通过逆着每个永磁体152、92的磁力在使得旋转体140从凹陷部78中拉出的方向上移动旋转体140,将旋转体140从保持体74中移走。然后,通过将另一旋转体140的轴156装配入保持体74的装配孔90,通过磁力来将保持连接件40的该另一旋转体140安装到保持体74。而且,多个连接件40之一被定位为要供给到铆接位置。
要指出的是,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10的覆盖带22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使用比如胶带和不干胶带之类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来在相应两个覆盖带22构成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那部分之间桥接,以便将这些部分粘合起来。在两个元件保持带10被保持装置64所保持时,连接器可以在通过连接件30将承载带20连接起来之前或之后粘合到这些部分。替代地,在两个元件保持带10与保持装置64分离时,连接器可以在通过连接件30连接承载带20之后粘合到上述部分。
虽然已经描述了所谓纸张型元件保持带10的连接,应当指出的是,压花型元件保持带也能通过上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进行连接。每个压花型元件保持带包括压花部,在每个压花部中形成有元件保存部。每个压花部从形成供给孔的部分在形成供给孔的那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突出。然而,由于在旋转体140的前侧(旋转体140的相对侧中远离保持体74的那个)中形成了开口空间,压花型元件保持带就能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上以便通过连接件40进行连接,而不会有压花部与其它元件相干扰的危险,这种干扰会损坏压花部。
下面将参照图11-19描述另一实施例。要指出的是,与上述实施例所述元件具有相同作用的元件根据需要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中,用于连接两个元件保持带10的金属连接件(接线夹)302具有与上述金属连接件40相同的构造。多个金属连接件302彼此等距地间隔开,并且由细长形状的保持元件304所保持,如图17所示。通过一个对由铁磁性材料比如钢制成的金属带进行冲压的操作,保持元件304与连接件302整体地形成,保持元件304部分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302。其中多个连接件302被保持元件304保持为彼此等距地间隔的条带体310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上,以使得每个连接件302从保持元件304供给并被切断,以便用于元件保持带10的连接。
多个连接件302中的每个都由保持元件304通过多个桥接部306部分地保持,以使得连接件302的纵向平行于保持元件304的宽度方向并且垂直于保持元件304的纵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桥接部306用来桥接保持元件304和相应连接件302的主体部42的一部分,该部分位于定位在主体部42纵向端部中的定位孔44之一和邻近该定位孔44且比该定位孔44更靠近主体部42的纵向中部的铆接爪46之间。也就是说,桥接部306桥接保持元件304和连接件302的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中的每个都位于两对处于连接件302的纵向相对侧部的相应一个之中的铆接爪46之间。保持元件304具有呈供给孔308形式的接合部,其定位于在与保持元件304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细长的每个横向相对端部中并且彼此等距地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供给孔308的间隔节距被布置为等于连接件302由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间隔节距。每个供给孔308定位在每对彼此相邻的连接件302之间中间的位置处。
如图11所示,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具有供给装置320、保持装置322、铆接装置324和切断装置326。
铆接装置324由呈第一操纵杆330和第二操纵杆332形式的操纵元件所操纵。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操纵杆332包括彼此整体地装配的第一元件334、第二元件336和第三元件338。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334、336和338之中的每个都为细长形状。第一元件334的一部分与第二元件336相配合来限定出第一导路340,该第一导路在第二元件336的纵向相对端部中开口且导向条带体310中连接件302还没有与保持元件304分离的那部分。第一导路340允许条带体310的该部分通过其中。第三元件338限定了第二导路342,该第二导路在第三元件338的纵向相对端部中开口且导向条带体310中连接件302已经与保持元件304分离的另一部分。第二导路342允许条带体310的所述另一部分通过其中。如图11和16所示,第一和第二导路340、342彼此平行,且与第二操纵杆332的纵向平行地延伸。第一和第二导路340、342布置为在其高度(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构成第一导向部的第一导路340和构成第二导向部的第二导路342彼此配合来构成第二操纵杆332。
第一元件334包括由其没有装配第二和第三元件336、338的纵向端部所形成的附接部350。附接部350与附接到其上的第一和第二保持体353、355相配合从而构成保持部352。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352包括多个元件,每个所述元件都通过适合的固定装置比如螺栓可分离地固定到附接部3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保持部352包括第一和第二保持体353、355。在第一保持体353中,第一旋转体354绕着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在垂直于图11图面的方向上)可旋转地附接。如图12所示,第一旋转体354包括一对旋转接合元件356、358作为一对供给元件和旋转轴360,旋转接合元件356、358固定到所述旋转轴360上。旋转轴360由第一保持体353以及稍微从第一保持体353突出且让旋转接合元件356、358分别装配在其上的轴向相对端部可旋转地保持。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由作为一种固定件的螺钉元件364、366可分离地固定到旋转轴360,以便彼此同轴且在与旋转轴36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每个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由其横截面呈圆形的板状元件所形成。在每个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的外圆周表面上,多个供给凸起368等角度地形成来用作将要带入与保持元件304的相应供给孔308相接合的接合部。构成相位形成装置的销370、372装配入相应的每个均为轮状的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用来形成每个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相对于旋转轴360的相位以及每个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相对于另一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的相位。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接合元件356的多个供给凸起368中的每个在相位上与旋转接合元件358的供给凸起368中相应的一个一致。作为螺钉元件364、366之一的螺钉元件366具有从旋转接合元件358突出的杆部374,如图12所示。杆部374具有由其突出端部形成且具有大直径的头部。头部构成了操作部376,操作者将抓住该操作部来旋转第一旋转体354,以便将旋转接合元件356、358一起旋转。
第一旋转体354由角位置定位装置380定位在其角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角位置定位装置380包括设在第一保持体353中呈球塞382形式的接合部,以及设在例如旋转接合元件356、358之一的旋转接合元件358中的多个凹陷部384形式的接合部。在球塞382中,球388容纳在壳体386中,以便从壳体386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球388由作为一种偏置器的弹簧390在使得球388从壳体386突出的方向上偏置,以使得球388的一部分从壳体386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凹陷部384以与供给凸起368相同的数目设在每个旋转接合元件356、358中。凹陷部384布置在其中心与旋转接合部356的旋转轴线一致的圆周上,其恒定的角度间隔等于所述多个供给凸起368彼此间成角度地间隔开的角度间隔。在球388被装配入一个凹陷部384时,第一旋转体354被定位在确定的角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凹陷部384和球塞382布置为将第一旋转体354定位在多个角位置,每个角位置都使得每个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的所述多个供给凸起368中相应的一个被定位在包含第一旋转体354的旋转轴线且与连接件的供给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并且从相应的旋转接合元件356、358向上突出,如图11所示。
在第一保持体353中,提供了一个通路400,该通路允许每个被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连接件302运动到使得铆接爪46向下突出的姿势。通路400提供为从第一旋转体354与保持元件304由第一导路340所导向的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与第一通路340连续。第一和第二保持体353、355彼此配合来限定出通路402、404。通路402基本上位于第一旋转体354的相对侧面中远离通路400的那个上,并且具有连接到通路400的端部。通路402构成了其中心位于第一旋转体354的旋转轴上的角度通路的一部分。通路404连接到通路402的另一端部,并且朝着第二导路342倾斜。第一和第二保持体353、355具有各自的部分圆柱形表面,它们用作彼此配合来限定出通路402的通路限定表面。第一保持体353的通路限定表面用作导向保持元件304运动的导路。
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上连接件302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布置在第一导路340中,并且每个连接件302的姿势使得铆接爪46面朝下。每个连接件302穿过通路400,并且保持元件304被朝着第一旋转体354导向同时在其下表面处由第一保持体353的上表面所支撑。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相当于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被操作来执行连接元件保持带10的操作时从该连接设备300的空间方位角看时的上下方向。在这个意义上,第一操纵杆330位于第二操纵杆332的上面。条带体310通过设在附接部350中的开口被引入设在第一保持体353中的通路400,并且随后从通路400被引入通路402。在此情况下,位于条带体310每个横向相对端部中的供给孔308被带入与该对旋转接合元件356、358的供给凸起368相接合,以使得条带体310被缠绕在第一旋转体354的一部分圆周上并且随后被引入通路404。在被引入通路404之后,条带体310经由设在附接部350中的另一开口被引入第二导路342。在第一旋转体354转动时,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在纵向上供给,从而连接件302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的纵向上供给,并且每个连接件302的姿势使得其纵向被保持为与设备300的宽度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旋转体354进行一个旋转运动时,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被供给一个与连接件302被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间隔节距相等的节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体354的一个旋转运动的量相应于与所述多个供给凸起368设在旋转接合元件356、358中的角度间隔相等的恒定角度。
第一保持体353具有用来将连接件302从保持元件304上切下的切断工具410。切断工具410被定位在通路400、402之间的位置,在连接件的供给方向(即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上连接件302还没有与其分离的那部分的供给方向)上看,该位置位于第一旋转体354的上游侧。在第一导路340和通路400中,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上连接件302还没有与其分离的那部分被朝着第一旋转体354导向。在通路402、404和第二导路342中,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上连接件302已经与其分离的那部分被从第一旋转体354附近朝着远离第一旋转体354的位置导向。保持元件304的供给方向在第一旋转体354中反转,以使得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上连接件302还没有与其分离的那部分以及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上连接件302已经与其分离的那部分被布置为在第二操纵杆332内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由于条带形保持元件304被容纳在第二操纵杆332内的这种布置的缘故,基本上可以避免保持元件304干扰元件保持带10的连接操作,并且还允许了将导向保持元件304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在尺寸上更加紧凑。第二元件336包括设在第一导路340中位于通路400一侧的开口端部中的导向部412。第三元件338包括设在第二导路342中位于通路404一侧的的开口端部中的导向部414。导向部412、414用来在第一导路340和通路400之间以及在第二导路342和通路404之间导向保持元件304的运动。导向部412具有提供为在第一导路34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部分,以使得保持元件304能在与连接件302分离的横向相对端部处被位于保持元件304之下的导向部分412的这两个部分所支撑。
下面将描述切断工具410。
具体地说,在第一旋转体354被角位置定位装置380定位在每个上述角位置时,切断工具410被布置在与通路400中布置为邻近从相应旋转接合元件356、358向上突出的供给凸起368且位于其上游侧的连接件302相应的位置处。切断工具410被布置为与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中还没有缠绕在第一旋转体354上且仍然直线地延伸的那部分相对。每次第一旋转体354由于其旋转运动而被角位置定位装置380定位在下一角位置时,下一个连接件302被定位在与切断工具410对齐的切断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切断位置相当于上述预定位置。
如图13-15所示,切断工具410包括一对切断元件420、422以及一个金属连接件推动装置424。在本实施例中,切断元件420、422由相应的板元件形成,每个板元件的表面被保持为与每个由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连接件302的纵向平行。一对隔板426插入在切断元件420、422之间,如图13和14所示,以使得切断元件420、422彼此间隔开一个与每个连接件302的宽度相等的距离。切断元件420、422和隔板426由适合的固定装置比如螺栓430固定到第一保持体353。每个切断元件420、422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切割部434。两个切割部434中的每个被定位在一个与两对铆接爪46之间处于连接件302的纵向相对侧部中相应一个之中的那部分相应的位置中,并且在通路400中突出。两个切割部434中每个的突出远端与桥接保持元件304和定位在切断位置的连接件302的桥接部306中相应的一个相对,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在突出远端部和相应的桥接部306之间具有小的间隙。因此,每个连接件302被供给到切断位置,而向下突出的铆接爪46不会干扰该对切割部434,以使得每个桥接部306(桥接保持元件304和连接件302中位于两对处于相应纵向侧部中的铆接爪46之间的那部分)被定位为高于相应的切割部434。切割刀片435设在两个切割部434中的每个的突出远端的一个与连接件302的纵向平行地延伸的边缘中,所述这个边缘位于另一边缘(位于隔板426一侧)的内侧。
连接件推动装置424包括推动元件436和作为弹性元件以用作一种偏置器的板簧438。推动元件436具有与每个连接件302相同的宽度,并且包括其尺寸与连接件302的纵向中部、即连接件402位于中间两对铆接爪46之间的那部分相当的推动部440。推动元件436垂直可动地装配在限定于该对切断元件420、422之间和所述两个隔板426之间的空间中,同时被板簧438在使得推动部440在通路400中突出的方向上偏置。推动元件436由于板簧438的偏置所产生的运动受到推动元件436的台肩面442与提供来从相应的隔板426突出的相应止动件444之间接触的限制。当推动元件436被定位在其上端位置时,推动部440的上表面被定位为与定位在切断位置的连接件302的主体部42相对,并且其间具有小的间隙。推动部440被定位在与连接件302位于中间两对铆接爪46之间的部分相应的位置,以使得连接件302能被供给到切断位置,同时推动部440不会干扰铆接爪46。
如图12所示,上述第二保持体355的上表面构成了带接收面460,该带接收面460的一部分中形成了铆接工具470。铆接工具470位于第一旋转体354的相对侧中远离切断工具410的那个上,并且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加压面472,所述加压面472设在带接收面460中并在与由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每个连接件302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布置为一排。这四个加压面472相对于带接收面460倾斜,并构成了两对位于铆接工具470相应的相对侧部中的加压面472。铆接工具470具有两个凹陷部474,每个凹陷部474设在两对加压面472中相应的一对之间。两个凹陷部474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为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节距的整数倍并且等于三个定位孔44的相对侧两个之间的距离。
而且,如图12所示,在带接收面460上,具有从布置多个加压面472的方向上看时位于铆接工具470的相应相对侧上的带定位凸起494、496。带接收面460(包括铆接工具470)被定位为稍微低于相应切断元件420、422的切割刀片435,并且带接收面460和加压面472被定位为稍微低于第一保持体353的上表面并且定位为稍微低于切割刀片435。带定位凸起494、496具有由相应远端部形成的锥形导向部502、504,并且被布置为与凹陷部474成直线。带定位凸起494、496被提供为从带接收面460突出,并且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为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节距的整数倍。而且,每个带定位凸起494、496被定位在与相应的一个凹陷部474间隔开一个距离的位置,所述距离为元件保持带10的供给孔32的节距的整数倍。第二保持体355用作铆接工具保持体和带定位凸起保持体。
在上述第一保持体353上,具有压带元件498、500,它们设在与第二保持体355中形成带定位凸起494、496的那部分相应的部分中。第一保持体353用作切断工具保持体、压带元件保持体和第一旋转体保持体。由于压带元件498、500具有与上述压带元件100、102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来表示提供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作用的元件,并且不再提供对于这些元件的描述。压带元件498、500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保持体353上,并且它们的运动由布置在第一保持体353上作为导向元件的细长孔114、螺栓116和导向壁506,508所导向(参见图1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每个压带元件498、500的加压部104是如此的长以使得其远端部(提供导向部108)能从相应的压带元件498、500延伸一个较长的距离。带接收面460被定位为低于第一保持体353的上表面。加压部104和带接收面460相互配合以在其间限定出一个比元件保持带10的厚度要小的小间隙。
如图11所示,移动装置520通过作为保持元件的保持杆521附接到第二操纵杆332。保持杆521由细长形板元件所形成,并且在其纵向相对端部固定到第一元件334(构成第二操纵杆332)的相对端部中远离附接部350的那个。而且,保持杆521在使得保持杆184的另一纵向端部与第二操纵杆70分离的方向上弯曲。保持杆521的另一端部朝着切断工具410和铆接工具470延伸。移动装置520被布置在保持杆521的另一端部的相对表面中与切断工具410和铆接工具470相对的那个。
移动装置520包括第二旋转体5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体522由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块状元件形成,并且被支撑轴524所保持,可绕着与保持第二旋转体522的保持杆521的保持表面正交且与第一旋转体522的旋转轴线不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第二旋转体522具有由沿着其相互平行的两侧延伸且横截面为细长矩形的突出部所形成的金属连接件保持部526、528。连接件保持部526、528彼此间隔开一个与切断工具410和铆接工具470之间的距离相等的距离。也就是说,各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的横向中心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等于经过各个凹陷部474中心的直线和定位在切断位置的连接件302的每个定位孔4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每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的宽度等于每个连接件302的宽度,并且长度稍大于每个连接件302的长度。每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具有由其突出端面形成的金属连接件接收面530。连接件接收面530具有一对由其平行于接收面530纵向的相应边缘所形成的切割刀片53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的一部分与切断工具410相配合来构成切断装置326。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保持部526、528具有构成相应接收面530的相应永磁体536、538。
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金属连接件定位凸起540提供来从每个连接件接收面530突出,以便在连接件保持部526、528的纵向上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这两个连接件定位凸起540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等于每个连接件302的三个定位孔44中位于连接件302的纵向相对端部中的那两个之间的距离。每个连接件定位凸起540具有由其远端部形成的锥形导向部542。
第二旋转体522相对于保持杆521由定位装置544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544包括设在第二旋转体522中呈球塞546形式的接合部,以及设在保持杆521中呈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凹陷部548形式的接合部。由于球塞546具有与上述球塞382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就不再提供对其的详细说明。两个凹陷部548在保持杆521中被提供为定位在其中心相应于第二旋转体522的旋转轴线的圆上并且彼此等角度地间隔开(定位在彼此间隔开180度的位置中)。第二旋转体522能被定位装置544定位在两个位置中选定的一个。在第二旋转体522被定位在这两个位置中任一中时,两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的纵向被保持为平行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的宽度方向以及由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每个连接件302的纵向。在第二旋转体522被定位在两个位置之一时,连接件保持部526、528之一被定位在切断位置以便与切断工具410相配合来将连接件302从保持元件304上切下,同时连接件保持部526、528中的另一个被定位在铆接位置以便与铆接工具470相配合来钉住连接件302的铆接爪46。在第二旋转体522被定位在两个位置中另一个时,连接件保持部526、528之一被定位在铆接位置而连接件保持部526、528中的另一个被定位在切断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保持部526,528与上述带接收面460、带定位凸起494,496以及压带元件498,500相配合来构成保持装置322。
第一操纵杆330通过一对支架570和一个轴572附接到第二操纵杆332,可绕着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第一操纵杆330在管状装配部574被可枢轴转动地装配在轴572上。接合部576设在保持杆521一侧上,并且具有接合面578,该接合面578线性地倾斜以使得接合面578与第一操纵杆330之间的距离在从第一操纵杆330的枢轴朝向第一操纵杆330的自由端部的方向上增大。
下面将描述由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执行的将两个元件保持带10连接起来的操作。
在连接操作期间,两个元件保持带10由保持装置322保持,并由压带元件498、500压下。两个压带元件498、500之一,例如压带元件498,回缩到其回缩位置,并且随后两个元件保持带10之一,例如当前供给元件12的带10,被带入在其后端部37与带定位凸起494相接合,如图18所示。也就是说,带定位凸起494被装配入当前供给带10的后端部37的供给孔32中,同时带10的顶面29被保持为面对带接收面460。在此情况下,带10在带定位凸起494被保持为与供给孔32相接合的情况下被设置为使得后端的完整供给孔32被定位在与凹陷部474相应的位置处,并且随后将压带元件498移动到其加压位置以便对带10加压。类似地,两个元件保持带10中的另一个,例如接着供给元件12的带10,被带入在其前端部38与带定位凸起496相接合。也就是说,带定位凸起496被装配入下一供给带10的前端部38的供给孔32中,同时带10的顶面29被保持为面对带接收面460,以使得前端的完整供给孔32被定位在与凹陷部474相应的位置处,并且随后使压带元件500对带10加压。两个元件保持带10中的每个在宽度方向上由压带元件498、500中相应的一个完全地保持,如图11所示。
在两个元件保持带10被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的状态下,两个带10的供给孔32以恒定的间隔节距布置,并且形成于相应两个带10的后端和前端中的所述几乎半供给孔32被定位在铆接工具470中位于两个凹陷部474之间的那部分,即铆接工具470的中部上,并且彼此相对。两个带10的后端和前端37、38因而被定位和保持在铆接位置,即处于与由连接件保持部所保持且定位在铆接位置的连接件302相应的位置处。两个带10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的纵向相交叉,并被保持为垂直于设备300的纵向。各个带10中形成供给孔32的部分从带10的相对侧之一在与带10的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被夹住。还可以考虑,由第二保持体355的上表面所构成的带接收面设在铆接工具470的相对侧上并且带定位凸起494、496设在相应的带接收面上。
连接件302由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前面一个被定位在切断位置。在第二旋转体522中,两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之一保持连接件302,而另一个不保持连接件302。保持连接件302的连接件保持部,例如保持连接件302的连接件保持部526,被定位在相应于铆接位置的角位置。同时,不保持连接302的连接件保持部528被定位在相应于切断位置的角位置。
第一和第二操纵杆330、332由操作者抓住,并且由操作者在使得操纵杆330、332彼此相向运动的方向上枢轴转动。因而,保持杆521被第一操纵杆330的接合部576所压下,从而第二旋转体522在朝向保持部352的方向上枢轴转动,以使得连接件保持部526、528靠近分别用来执行铆接和切断操作的铆接工具470和切断工具410。
不保持连接件302的连接件保持部528的两个连接件定位凸起540被装配入被定位在切断位置的连接件302的定位孔44中。同时,连接件接收面530被带入与连接件302相接触,并且连接件保持部528被装配入切断元件420、422之间的空间,以使得切割刀片532与切割刀片435相配合来切割相应桥接部306中靠近连接件302的那部分,从而将连接件302从保持元件304上切下。在此情况下,桥接部306在接收元件436被连接件保持部528逆着板簧438的偏置力而压下的同时被切断。由于连接件接收面530由磁体构成,连接件302在从保持元件304切断时被连接件接收面530所吸引。也就是说,连接件302在被该对连接件定位凸起540所定位的同时被连接件保持部528所保持。
与连接件302的分离同时发生地,连接件302的铆接爪46由铆接装置324所弯曲。在由连接件保持部526所保持的连接件302由于保持杆521的枢轴转动而朝着两个元件保持带10运动期间,两个连接件定位凸起540之一被装配入两个元件保持带10之一的后端部37的完整供给孔32,同时两个连接件定位凸起540中的另一个被装配入两个元件保持带10中的另一个的前端部3的完整供给孔32,从而两个带10的每个在其两个部分处被带定位凸起494、496中相应的一个和连接件定位凸起540中相应的一个所保持。因而,两个带10的后端部37和前端部38被保持为平行于连接件302的纵向。即使供给孔32稍微偏离相应的连接件定位凸起540,每个定位凸起540由其导向部542导向为装配入相应的供给孔32。由于连接件定位凸起540被接收在相应的凹陷部474中,就允许连接件保持部526存取带10。
在连接件保持部526更靠近元件保持带10时,使得由连接件保持部526所保持的连接件302的铆接爪46从底面30一侧穿刺过元件保持带10的承载带20,并且突出到顶面29一侧上以便被带入与相应的加压面472相接触。随着连接件保持部526的进一步运动,连接件302的主体部42被带入与承载带20的底面30紧密接触,同时铆接爪46在连接件接收面530和加压面472之间被它们所压下以便被变形为被钉住,从而两个元件保持带10的后端部37和前端部38彼此相连接。相应带10的后端部37和前端部38中的每个被四个钉住在带10的顶面29上的铆接爪46所穿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保持部526、528构成了铆接工具,并且与上述铆接工具470相配合来构成由与第一操纵杆330相配合的第二操纵杆332所操纵的铆接装置324。
第一操纵杆330被操作者操作来枢轴转动,直到完成铆接爪46的弯曲。第二旋转体522由保持杆521所保持,以使得每个铆接爪46在连接件302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被压下,而没有连接件接收面530相对于加压面472关于保持杆521的枢轴在铆接爪46完全被铆接工具470所钉住的状态下的倾斜。由于关于距保持杆521枢轴的距离的差别,由连接件保持部528和切断工具410相互配合来进行切断操作的时刻就不会与由连接件保持部526和加压面472相互配合来进行铆接操作的时刻相重合,并且切断操作在铆接操作开始之前开始。然而,尽管铆接操作在切断操作开始之后才开始,铆接也能令人满意地进行,因为切断操作是通过将连接件保持部528引入该对切断元件420、422之间的空间并且继续下去直到连接件保持部528的切割刀片532变得低于相应切断元件420、422的切割刀片435一个小距离来进行。而且,由于加压面472定位为稍微低于相应切断元件420、422的切割刀片435,在切断操作完成时,也准确地完成了铆接操作。接合面578的倾角和长度足以让第一操纵杆330使得保持杆521枢轴转动一个足以使得铆接工具470铆接连接件302的角度,并且足以让第一操纵杆330实现一个使得保持杆521枢轴转动一个足以铆接连接件302的角度的操作行程。如同上述实施例,应用于第一操纵杆330的操纵力增大,从而爪46被充分地钉住。可以考虑,接合部576构成凸轮并且接合面578构成凸轮面。
在连接件302已经从保持元件304切下并且铆接爪46已经被钉住时,操作者释放应用于第一操纵杆330的力从而第一操纵杆330和移动装置520返回到图11所示的相应位置。在此情况下,从保持元件304切下的连接件302由连接件保持部528所保持,并且与保持部528一起移动以便与保持元件304分离。连接件302由推动元件436向上推动,并且由连接件保持部528可靠地保持以便从保持元件304移走。同时,连接件保持部526的连接定位凸起540从连接件302的定位孔44中移走,从而通过连接件302相连接的两个元件保持带10能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中移走。连接件302连接两个由压带元件498、500所压下的元件保持带10,并且逆着磁体536的磁力从连接件保持部536中移走。
在准备或开始下一连接操作中,操作者将第二旋转体522旋转180度,从而保持连接件302的连接件保持部528被定位在铆接位置,以便从而将连接件302移动到铆接位置,同时未保持连接件302的连接件保持部526被定位在切断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520与通过供给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来将连接件302供给到切断位置的第一旋转体354相配合,从而构成供给装置320。操作者操纵所述操作部376来对第一旋转体354施加一个旋转运动,以供给条带体310以便从而将由保持元件304所保持的连接件302中前面的一个移动到切断位置。由于第一旋转体522由角位置定位装置380定位在多个角位置中选定的一个,第一旋转体522就能被操作者以极好的可控性进行操作,从而连接件302能被准确地定位在切断位置。
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用来连接每个都具有其中限定出元件存储凹陷602的压花部604的元件保持带600时,元件保持带600设置在带接收面460上,以使得压花部604面朝上而承载带606的表面608面朝下,并且使得带定位凸起494被装配在相应的供给孔610中,如图19示意性地示出。压带元件498、500布置为仅仅压下承载带606中提供有供给孔610的那部分。每个压带元件498、500可在与条带体310的供给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被定位在其加压位置以便对相应的元件保持带加压。由于加压位置可在一个允许螺栓116在细长孔116内运动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加压位置就能根据元件保持带为纸张型还是压花型进行变化。
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用来连接纸张型的元件保持带10时,压带元件498、500也可以布置为仅仅压下带10中提供有供给孔32的那部分。而且,每个压带元件498、500的加压部104的长度可以减小为仅仅压下带中提供有供给孔的那部分,如同上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那样,以使得压带元件498、500被布置为仅仅压下带中提供有供给孔的那部分,而不管元件保持带为纸张型还是压花型。
而且,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中,每个带接收面也可以布置为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接收整个元件保持带,同时每个压带元件可以布置为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压下整个元件保持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向铆接位置的运动(供给)由除了操纵杆的操作之外的操作进行。然而,连接件向铆接位置的运动也可以相应于操纵杆的操作进行。而且,在连接件由保持元件保持时,保持元件或条带体可以布置为相应于操纵杆的操作而供给,如同下面参照图20-22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要指出的是,提供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元件相同作用的元件根据需要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本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90在构造上与图11-19所示实施例中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相同,除了保持元件或条带体通过第一旋转体的旋转和连接件由移动装置向铆接位置的运动而进给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操纵杆的操作来与铆接爪的弯曲一起进行之外。
在相当于上述第一操纵杆330的第一操纵杆700和相当于上述第一旋转体354的第一旋转体702之间,提供有第一运动转换装置704。在第一操纵杆700和相当于上述第二旋转体522的第二旋转体706之间,提供有第二运动转换装置708。
第一运动转换装置704包括用来旋转第一旋转体702的旋转驱动装置710,以及用来将第一操纵杆700的枢轴运动传递到旋转驱动装置710的传动装置712。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装置710为棘轮型,并且包括棘轮714、作为驱动元件的驱动杆716、以及棘轮爪718。如图22所示,第一旋转体702具有旋转轴722,一对旋转接合元件724、726通过相应的螺钉元件728、730附接到该旋转轴722上。棘轮714与接合元件724、726之一的旋转接合元件726一起附接到旋转轴722,并与接合元件726同轴。驱动杆716附接到螺钉元件730从棘轮714突出的端部,以便可相对于螺钉元件730枢轴转动。棘轮爪718附接到驱动杆716,以便可绕着一个与驱动杆716可枢轴转动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枢轴转动。棘轮爪718由用作弹性元件以作为一种偏置器的弹簧732在使得棘轮爪718被保持为与棘轮714的齿相接合的方向上偏置。止动杆34设在第二保持体355中,并且布置来保持为与棘轮714的齿相接合,以便允许棘轮714在向前方向上(在供给连接件的方向上)旋转并禁止棘轮714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
传动装置712包括杆740和连杆742。第一操纵杆700在其装配部748处装配在枢轴748上,并且通过例如包括固定螺钉750的固定装置固定到枢轴748,以使得当第一操纵杆700被枢轴转动时枢轴748也枢轴转动。枢轴748由一对支架752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并且具有从相应一个支架752突出的端部。杆740在其端部通过例如包括固定螺钉754的固定装置固定到枢轴748的突出端部,以使得杆740被第一操纵杆700的操作所枢轴转动。连杆742在其端部连接到杆740的另一端部,如图21所示,以便相对于杆740可枢轴转动。连杆742在其另一端部连接到上述驱动杆716,以便相对于驱动杆716可枢轴转动。
下面将描述第二运动转换装置70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第二运动转换装置708包括用来将第一操纵杆700的枢轴运动转换为绕着一个与第二旋转体706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的旋转运动的枢轴运动转换装置760,以及用来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旋转体706的旋转运动传递装置762。枢轴运动转换装置760包括由一个轴形成并由第一操纵杆70的枢轴748所保持的驱动元件770,以及装配在驱动元件770上的从动元件772。
枢轴748具有与固定有杆740的上述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驱动元件770相对于枢轴748可枢轴转动地附接到枢轴748的从相应支架752突出的所述另一端部。由轴所形成的驱动元件770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且被弯曲来限定出部分弧形,该部分弧形的中心与保持第二旋转体706且相当于上述保持杆的保持杆774的枢轴一致。驱动元件770具有设在其外圆周表面中的呈槽776形式的驱动部。
从动元件772由圆柱形元件形成,并且由保持杆774保持,以便可绕着一个与第二旋转体706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枢轴转动。从动元件772装配在驱动元件770上,并且其间具有一个允许驱动元件770弯曲的间隙。保持杆774具有由其供给端部所形成的保持部777。保持部777从支架752向前延伸,并绕过相应的支架752以延伸到其中定位有驱动元件770的相应支架752的相对侧之一上。从动元件772由保持部777可旋转地保持,该保持部777在图2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作为从动部的凸起部778从从动元件772的内圆周表面朝着从动元件772的中心突出,并且装配在槽776内。槽776相对于驱动元件770的轴线倾斜,并且在驱动元件770的螺旋方向上延伸。当第一操纵杆700被操纵来枢轴转动保持杆774以使得从动元件772与保持杆774一起运动时,凸起部778在螺旋槽776中运动,以使得从动元件772由于螺旋槽776相对于驱动元件770轴线倾斜的缘故而旋转。
如图21所示,齿轮786通过位于齿轮786和从动元件772之间的单向离合器784被安装在从动元件772上,并且布置为与齿轮788相接合,该齿轮788被安装在第二旋转体706上以使得相对于第二旋转体706不可旋转。单向离合器784适合于不将从动元件772的旋转传递给齿轮786,所述旋转是在使得第二旋转体706靠近铆接工具470和切断工具410以执行铆接操作和切断操作时由保持杆774的枢轴运动所引起。然而,单向离合器784适合于将从动元件772的旋转传递给齿轮786,所述旋转是在第一操纵杆700被返回到其非操作位置时由保持杆774的枢轴运动所引起。
当第一和第二操纵杆700、702由操作者操作为彼此相向地枢轴转动以便弯曲连接件302的铆接爪46时,杆740和连杆742被枢轴转动同时驱动杆716在相反方向上被枢轴转动(如图20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在此情况下,止动杆734禁止棘轮714的旋转,而棘轮爪718放过棘轮714的齿以准备供给连接件302或保持元件304。也就是说,在铆接和切断操作期间,第一旋转体702不被旋转以使得连接件302或保持元件304不被供给。同时,保持杆774由于第一操纵杆700枢轴运动的结果而被枢轴转动,并且使得第二旋转体706靠近铆接工具470和切断工具410同时从动元件772相对于驱动元件700被运动和旋转。如同上述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在连接件300从保持元件304上切下时,铆接爪46被弯曲。在此情况下,从动元件772的旋转不被传递到齿轮786,因此第二旋转体706不被旋转。
在完成铆接和切断操作时,应用于第一操纵杆700的力被释放从而第一操纵杆70被枢轴转动到其非工作位置。第一操纵杆700向非操作位置的枢轴运动使得杆740和连杆742被枢轴转动,并且使得驱动杆716在向前方向上(在如图20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轴转动。棘轮爪718被驱动杆716的枢轴运动所移动,同时被保持为与棘轮714的齿相接合,从而使得棘轮714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在此情况下,止动杆734允许齿轮714的向前旋转。棘轮714的旋转给第一旋转体70带来一个旋转运动。因而,第一旋转体702被供给一个节距,从而保持元件304或条带体310被供给一个节距,以便将连接件302移动到切断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旋转体702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操纵杆700、322的操作或枢轴运动而旋转,从而连接件302被移动到切断位置。
同时,从动元件772相对于驱动元件770被移动和旋转,并且从动元件772的旋转被传递到齿轮786,从而使得齿轮786和第二旋转体706被旋转。槽776的构造和尺寸以及齿轮786、788的直径(齿轮齿数比)被适当地设置以使得,由于保持杆774由第一操纵杆700从其完成铆接和切断操作的位置到其非操作位置的运动所引起的枢轴运动的结果,第二旋转体706被旋转180度。因而,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操纵杆700、332在铆接和切断操作之后返回,第二旋转706被自动地旋转180度,以使得与保持元件304分离且由连接件保持部所保持的连接件302被移动到铆接位置。
要指出的是,在图1-10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来操作地旋转该旋转体140的操纵部可以提供在旋转体140相对侧中远离轴156的一个上。
在图1-10所示实施例中,可以提供用来将旋转体140定位在每个都使得所述多个连接件保持部144中相应的一个被定位在铆接位置以及使得由相应连接件保持部144所保持的连接件40被定位在铆接位置的位置处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例如可以构造为包括多个凹陷部和一个球塞。
在图1-10所示实施例中,也可以提供用来将第一操纵杆68的枢轴运动转换为旋转体140的旋转运动的枢轴运动转换装置,以使得相应于第一操纵杆68的枢轴运动,旋转体140被旋转从而连接件40被移动到铆接位置。
在多个金属连接件被保持元件所保持时,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可设有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保持条带体上连接件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保持装置例如被构造为包括存储折叠的条带体的存储器或者让条带体缠绕在其上的卷轴。保持装置还用作分别用来存储和供给条带体的存储装置和供给装置。保持装置例如可分离地附接到第二操纵杆,以使得条带体从保持装置被引入第一导路。在保持装置中没有条带体时,例如,空的卷轴或空的存储器由具有缠绕在其上且保持有连接件的条带体的新卷轴或者由存储在其中且保持有连接件的条带体的新存储器所替换,从而保持装置就再补充了连接件。
在图11-22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中,可为每个元件保持带提供多个带定位凸起,以使得在铆接操作中,在连接件定位凸起被装配入供给孔之前,两个元件保持带中的每个由所述多个带定位凸起所保持。
在图11-22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中,并不是必须提供用来对保持元件304上连接件302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以及保持元件304上连接件302已经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进行导向的导向部。至少一个导向部可以省略。
在图11-22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中,铆接爪46可以被钉住在承载带20的底面30上。在将元件保持带10设置在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60、400、690上时,承载带20的顶面29和底面30之一可被选择为将要接收在带接收面上的表面,以使得铆接爪46被钉住在顶面29和底面30中希望的那个上。在图11-20所示的每个实施例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300、690中,在铆接爪46被钉住在用于连接压花型元件保持带的底面30上时,带接收面具有用来避免与从带中提供有供给孔的那部分突出的元件存储凹陷产生干扰的切口。
连接件可具有两个定位孔或四个或更多的定位孔。而且,连接件并不是必须具有定位孔。也就是说,定位孔并不是必须出现在连接件中,例如,在元件保持带不具有供给孔的情况下,在具有供给孔的元件保持带将要在未提供有供给孔的那部分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以及在连接件保持部被布置为借助于连接件定位凸起之外的其它元件来定位和保持连接件的情况下。
而且,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可被构造为在其纵向被保持为与元件保持带的纵向平行时铆接用来连接两个元件保持带的连接件。为此,例如,供给装置被布置来在连接件的纵向被保持为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纵向平行时将连接件供给到铆接位置,保持装置被布置来在元件保持带和连接件的纵向被保持为与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的纵向平行时保持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供给到铆接位置的连接件,并且铆接装置被布置来铆接如上所述那样供给到铆接位置的连接件。
虽然已经仅仅为了示例性的目的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数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本发明还能以各种变型来实施,比如上述发明内容所述的变型。

Claims (18)

1.一种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用来通过具有多个铆接爪的金属连接件铆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金属连接件来连接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金属连接件被保持为与后端部和前端部紧密接触,且后端部和前端部的每个被金属连接件的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所穿刺,所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
供给装置,其保持每个都由金属连接件提供的多个金属连接件,并且将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一个接一个地供给到铆接位置;
保持装置,其在所述铆接位置定位和保持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以及由所述供给装置供给的金属连接件;和
铆接装置,其使得由所述保持装置所保持的金属连接件的所述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穿刺过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每个,并且铆接金属连接件的所述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供给装置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通过绕着其旋转轴旋转过一个预定角度来将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一个接一个地定位在预定位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铆接装置通过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所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将所述操纵杆的枢轴运动转换为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运动的运动转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旋转体具有多个位于其外圆周表面中的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并且所述旋转体将金属连接件保持在相应的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还包括可旋转且可分离地保持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体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中至少一个中的每个具有磁体,并且其中所述旋转体由于所述磁体的磁力而被所述旋转体保持部所吸引,从而被所述旋转体保持部所保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旋转体保持部具有每个都由所述磁体所形成的相应磁体,并且其中设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旋转体保持部之一中的磁体被布置为彼此间隔开一个与旋转体旋转运动的角度相等的角度节距,从而将旋转体定位在一个其中设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之一中的每个磁体正好与设在旋转体和旋转体保持部中另一个中的磁体相对的角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彼此间等距地间隔开并由保持元件所保持,所述保持元件呈细长形状且具有在所述保持元件的纵向上彼此等距地间隔开的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旋转体在其外圆周表面具有彼此间等角度地间隔开且被保持为与相应的接合部相接合的接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保持元件与金属连接件整体地形成,通过其中金属条带被冲压的操作,保持元件部分地连接到所述金属连接件,所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切断装置,该切断装置在所述每个金属连接件被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时将每个金属连接件从保持元件上切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还包括保持由所述切断装置切下的金属连接件并将金属连接件移动到所述铆接位置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旋转体相配合来构成所述供给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除了作为第一旋转体的所述旋转体之外的第二旋转体,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并且可绕着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不同于作为第一旋转轴线的所述旋转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具有相应的磁体,并且保持由于每个所述磁体的磁力而被吸引的金属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切断装置具有每个都设在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相应一个中的切割刀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保持部中的每个构成了用来铆接所述多个铆接爪中至少一个的铆接工具。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铆接工具由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所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将所述操纵杆的枢轴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转换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铆接装置由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所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第一导向部,该第一导向部将保持元件中的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还没有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朝着所述旋转体导向,其中所述第一导向部构成了与作为第一操纵杆的所述操纵杆相配合来操作所述铆接装置的第二操纵杆。
17.根据权利要求8-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其中所述铆接装置由操纵杆的操作来操作,所述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包括第二导向部,该第二导向部将保持元件中的所述多个金属连接件已经从其上分离的那部分从所述旋转体附近朝着远离所述旋转体的位置导向,其中所述第二导向部构成了与作为第一操纵杆的所述操纵杆相配合来操作所述铆接装置的第二操纵杆。
18.一种条带体,具有多个彼此间等距地间隔开且由细长形状的保持元件所保持的金属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中的每个具有主体部和多个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铆接爪,所述连接件中的每个用来连接穿过其中的相应两个元件保持带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并且所述金属连接件中的所述每个被保持为与后端部和前端部紧密接触,并且使所述多个铆接爪中的至少一个穿刺过后端部和前端部中的每个并被铆接。
CN2004800405286A 2003-11-17 2004-11-15 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和条带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6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7152/2003 2003-11-17
JP2003387152 2003-11-17
PCT/JP2004/016927 WO2005047153A1 (ja) 2003-11-17 2004-11-15 部品保持テープ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6103A true CN1906103A (zh) 2007-01-31
CN1906103B CN1906103B (zh) 2010-06-02

Family

ID=34587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05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6103B (zh) 2003-11-17 2004-11-15 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和条带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62440B2 (zh)
JP (1) JP4751201B2 (zh)
CN (1) CN1906103B (zh)
WO (1) WO2005047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1201B2 (ja) * 2003-11-17 2011-08-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保持テープ接続装置
JP4479616B2 (ja) * 2005-07-13 2010-06-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DE102007044778A1 (de) * 2007-09-19 2008-11-13 Siemens Ag Verbindungselement, Verbindungs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zweier Bauelementgurte
US10111369B2 (en) 2012-03-12 2018-10-23 Micronic Mydata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 storage of tape guides
CN102607101B (zh) * 2012-03-27 2014-12-10 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压接穿刺构件
EP2840876B1 (en) * 2012-04-18 2017-06-14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Automatic splicing device
WO2013157107A1 (ja) * 2012-04-18 2013-10-2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方法
WO2015121929A1 (ja) * 2014-02-12 2015-08-2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方法
JP6949477B2 (ja) * 2016-12-01 2021-10-13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13106A (en) * 1920-05-28 1922-04-18 American Casting And Mfg Corp Seal press
US3758355A (en) * 1971-09-23 1973-09-11 Eastman Kodak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webs of photographic film or paper
JPS5226085A (en) * 1975-08-21 1977-02-26 Hitachi Koki Co Ltd Rotary magazind device in power binding tool
JPH04267709A (ja) * 1991-02-07 1992-09-24 Murata Mfg Co Ltd テーピング電子部品連の接続方法
JPH0871683A (ja) * 1994-09-01 1996-03-19 Hasegawa Tekkosho:Kk かしめ装置
JP3865470B2 (ja) * 1997-07-22 2007-01-1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の連結方法,連結部材および連結工具
JP3817873B2 (ja) * 1997-11-12 2006-09-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障害除去方法
JP4197549B2 (ja) * 1998-06-24 2008-12-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回路板組立方法
JP4014296B2 (ja) * 1998-06-24 2007-11-28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ピング電気部品送り装置および電気部品供給方法
JP2001206440A (ja) * 2000-01-24 2001-07-31 Urawa Denken Kk 電子部品テープ用接続テープおよび電子部品テープの接続構造並びに電子部品テープの接続方法
US6421894B1 (en) * 2001-04-03 2002-07-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n anti-vibration device
JP4751201B2 (ja) * 2003-11-17 2011-08-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保持テープ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51201B2 (ja) 2011-08-17
US7562440B2 (en) 2009-07-21
US20070093117A1 (en) 2007-04-26
JPWO2005047153A1 (ja) 2007-05-31
CN1906103B (zh) 2010-06-02
WO2005047153A1 (ja) 2005-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58C (zh) 电话机保持器
CN1163364C (zh) 电动订书机
CN1080083C (zh) 用于表面安装装置头的工具
JP6321538B2 (ja) 部品取り付け機においてピックアップ位置に向けて搬送テープを動かすテープフィーダー及び方法
CN1190325C (zh) 纸带打印装置
CN1906103A (zh) 元件保持带连接设备
JP5497775B2 (ja)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機
CN1321581A (zh) 油墨纸盒和安装到该油墨纸盒上的可更换的油墨纸装置
JP6166624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部品実装装置
JP6002937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910100A (zh) 覆盖层薄膜贴合装置
JP5779067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370663A (zh) 切割器盒和切割装置
CN1868695A (zh) 切削装置及片处理装置
CN1543382A (zh) 连续铆钉枪和盲铆钉的连续铆接方法
CN1691886A (zh) 电子器件供给装置
JP5282663B2 (ja) 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リフィール
JP2012044018A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1836180A (zh) 光纤连接器用清洁器及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面的清理方法
JP5569145B2 (ja) ネジ締め機およびネジ締め方法
CN1773787A (zh) 部件插入装置及方法
JP485326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2017139374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179360C (zh) 装配盒式磁带的方法和设备
JP2009188235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 MF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