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0763B -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0763B
CN1840763B CN2006100719138A CN200610071913A CN1840763B CN 1840763 B CN1840763 B CN 1840763B CN 2006100719138 A CN2006100719138 A CN 2006100719138A CN 200610071913 A CN200610071913 A CN 200610071913A CN 1840763 B CN1840763 B CN 1840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p sheet
lower cutter
seat
supported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1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0763A (zh
Inventor
贞末数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0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0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0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0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D05B1/20Overedge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其能够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独立于下切刀而进行滑线片的位置调整。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具有:下切刀保持座(20),其保持下切刀(12)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104)上,能够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滑线片(40),其在缝制时在落针位置附近,通过把缝线挂在其前端部来设定锁边宽度;滑线片保持器(51),其保持滑线片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能够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其能够把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到滑线片保持器的外侧极限位置以外的外侧;和滑线片调整机构(60),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调整滑线片保持器上的滑线片的前端位置。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在进行锁边缝制的缝纫机中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锁边缝纫机包括以下各个部分,即:在比落针位置靠送布方向的上游侧切断加工布的上切刀和下切刀;保持下切刀、同时能够向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下切刀保持座;由该下切刀保持座支撑且其前端部在落针位置附近通过与缝线挂合来调节锁边宽度的滑线片;和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下切刀保持座的位置调节的调整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5-00040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例中,由于滑线片被支撑在下切刀保持座上,所以存在着以下问题,即,在为了确保宽的切布宽度而把下切刀保持座向外侧移动时,从针板下方朝向缝针移动的上弯针与滑线片形成互相干涉的配置状态,由此限制了下切刀保持座向外侧的移动量(如图6所示)。
其结果,例如,在对具有伸缩性布料实施锁边缝制时,不能确保从落针位置到切断部的充分宽的切断宽度,在切断后,因布料收缩而使得缝线长度过长等,滑线片不能对应布料的伸缩而动作,因而存在着不能进行合适的布端的锁边缝制的问题。
另外,为了弥补以上的缺陷,以往是通过操作调线装置来调整缝线张力,由此来应对锁边宽度的变化,然而存在着调整操作烦琐,迫使操作者付出更多的劳动力,并且使得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该锁边宽度调整装置相对下切刀而能够独立地调整滑线片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具有:保持下切刀的下切刀保持座,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并且能够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和滑线片,其在落针位置附近,在缝制时通过把缝线挂在其前端部上来设定锁边宽度;并且该锁边宽度调整装置被配置在送布方向上的比落针位置更靠近前侧,并且利用上切刀和下切刀,把被输送到落针位置的加工布的布边切断,其特征在于,具有:滑线片保持器,其保持滑线片,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能够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从锁边宽度最小的第1位置到锁边宽度最大的外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调节滑线片;滑线片调整机构,其通过使滑线片保持器移动,而在从第1位置到外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调节滑线片;和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其能够在从与滑线片的第1位置对应的位置,到超过与滑线片的外侧极限位置对应的位置的位置,移动调节下切刀保持座。
本发明之2是根据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线片,被设置成能够移动调整所述前端部在与所述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本发明之3是根据本发明之2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切刀保持座,具有在与所述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长并且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的支撑轴;设有调节轴,其与所述支撑轴平行并且通过贯通所述下切刀保持座,而可滑动地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所述滑线片保持器被支撑为可相对所述调节轴滑动;在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上连结所述支撑轴,在滑线片调整机构上连结所述调节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1,下切刀和滑线片分别被支撑在各自独立的下切刀保持座和滑线片保持器上。而且,利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把下切刀保持座移动到滑线片保持器所移动的外侧极限位置以外的外侧的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能够把下切刀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移动到比滑线片保持器的外侧极限位置更靠外的外侧。因此,可限制可能与上弯针形成干涉的滑线片的移动量(外侧极限位置),使其不移动到与上弯针形成干涉的位置,而对下切刀,并不限制于上述滑线片的移动量,可移动到更靠外的外侧。由此,可确保充分宽的从落针位置到基于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切断位置的宽度。从而,例如,即使在对伸缩性高的布料等实施锁边缝制的情况下,也可对切断后的布端进行合适的锁边,能够对各种布料实施合适的锁边缝制。
这里,所谓“外侧”是指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上述的左右方向上,逐渐远离缝纫机的落针位置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之2,除了可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以外,特别是由于对滑线片的前端部在上述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能够与该左右方向上的下切刀保持座的移动量独立地进行调节,所以,可分别自由地设定滑线片和下切刀的距上述的落针位置的距离。由此,例如,即使在对伸缩性高的伸缩布料等进行锁边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合适的锁边缝制,而不会因该伸缩布料的厚度或收缩性等材料的变化,而产生余线或反而长度不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之3,除了可获得与本发明之2同样的效果以外,特别是,由于滑线片具有在上述的左右方向上能够单独调整其前端位置的滑线片调整机构,所以可容易地对锁边宽度进行微调整,而不会随着滑线片保持器或下切刀保持座自体在上述的左右方向上移动调节。另外,通过把滑线片保持器或下切刀保持座自体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调节机构进行组合,可进一步扩大锁边宽度的调整范围,并可简化锁边宽度的调整操作,从而可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缝纫机100的底板部101在送布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的周边构造的立体图,该缝纫机100配备了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的主要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的主要构造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滑线片调整机构的动作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于端面凸轮32a、33a的移动量的模式图。
图6是示意表示以往的滑线片与上弯针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中:10-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1-上切刀;12-下切刀;20-下切刀保持座;26、37、55-E形环;30-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1-调节用旋钮;32滑线片调节用凸轮(主动齿轮);33-下切刀调节凸轮(从动齿轮);34-调节轴;35-套筒;36-承受螺钉;38-销;40-滑线片;40a-前端部;40b-切换旋钮;40c、40d-长孔;50-摆动片;50a、50b-卡合突起;50c-贯通孔;51-滑线片保持器;51a-接触销;60-滑线片调整机构;61-滑线片微调节杆;62-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3-连杆部件;63a-长孔;63b-凹部;64-滑线片摆动槽凸轮;100-缝纫机;101-底板部;102-缝针;103-针板;104-缝纫机机架;200-下切刀调整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沿着缝纫机100的针板103的平面上,把沿着送布方向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把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把与针板103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
(整体构造)
图1是表示缝纫机100的底板部101在送布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的周边构造的立体图,该缝纫机100配备了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
如图1所示,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其主要的构成部分被配置在比缝针102的落针位置靠近的送布方向上的近前侧。
该锁边调整装置10包括:切断被送到落针位置的加工布的布边的上切刀11和下切刀12;保持上切刀11并使该上切刀11朝向下切刀12上下运动的切刀驱动机构(未图示);下切刀保持座20,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缝纫机框)104上,用于保持下切刀12并能够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滑线片40,其在落针位置附近,在缝制时通过把缝线挂在其前端部来设定锁边宽度;滑线片保持器51,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104上,用于保持滑线片40并且能够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作为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的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其对下切刀保持座20进行移动调节,使其移动到滑线片保持器51的外侧极限位置以外的外侧;和作为滑线片移动调节机构的滑线片调整机构60,其能够调整在上述下切刀保持座20上的左右方向上的滑线片40的前端位置。
另外,还具有沿着上述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调节轴34,在其前端设有作为输入旋转力的操作部的调节用旋钮31,该调节轴34,如后述的那样,贯通下切刀保持座20的插通孔25、滑线片保持器51的贯通孔51c、51c,并且通过套筒35贯通支撑在缝纫机机架104上。
另外,所谓“外侧”是指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上述的左右方向上,逐渐远离缝纫机的落针位置的方向。
下面,详细说明各个部分。
(下切刀和下切刀保持座)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其主视图。
首先,说明下切刀保持座20。
下切刀保持座20具有大致平板状的保持座主体21、和固定在该保持座主体21一侧的平板面上的支撑轴22。上述支撑轴22,沿着上述左右方向(正交方向)配置,并可滑动地贯通缝纫机机架104。
保持座主体21,在与支撑轴22的相反侧的平面上形成有导向槽23,在该导向槽23内安装下切刀12,并利用板材将其固定。另外,在保持座主体21上,以贯通了其平板面的状态形成宽松插通上述调节轴34的插通孔25。
保持座主体21被配置成其平板面沿着Y-Z平面的状态,并被设置成通过支撑轴22能够沿着X轴方向进行与缝纫机机架104的离接移动。
支撑轴22沿着X轴方向被插通在形成于缝纫机机架104上的贯通孔内,被支撑为沿着X轴方向滑动自如的状态。
另外,支撑轴22的与保持座主体21的相反侧的端部22a,被松动插入在利用螺钉固定在缝纫机机架104上的下切刀调整台200中,从而被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以及在X轴方向上自由移动的状态。
另外,在支撑轴22的端部22a附近配置有E形环26,以把该E形环26作为卡止机构,以使支撑轴22插通其中的状态,安装着螺旋弹簧27。该螺旋弹簧27在E形环26与缝纫机机架104之间产生按压力,使保持座主体21和支撑轴22通常为被按压向图3中的左侧的状态。另外,在支撑轴22的前端配置有后述的下切刀保持调整机构30的从动齿轮33,通过使从动齿轮33的端面与上述的下切刀调整台200接触而被定位(参照图3)。
(滑线片)
下面,说明滑线片40。
本实施方式的滑线片40被配置在上述的下切刀保持座20与缝纫机机架104之间。
该滑线片40,其整体形成为纵长的平板状,并被配置成使其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大致平行的状态。另外,滑线片40的前端部40a形成为前端细的形状,并被弯曲成钩状(参照图2、图6),使得在通常情况下,其右侧缘部能够移动到保持座主体21的右侧缘部的外侧。
另外,在滑线片40上,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的贯通长孔40c、40d。即,滑线片40通过这些长孔40c、40d被支撑在后述的摆动片50上,由此使滑线片40能够沿着各个长孔40c、40d移动,从而可在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在滑线片40上延伸设有切换旋钮40b,其用于从该滑线片4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沿着X轴方向进行滑线片40的上述使用位置和不使用位置的切换操作。
根据上述的构造,滑线片40在进行锁边缝制时,在把滑线片40设定在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从加工布的下面侧捯出到上面侧的缝线,被挂在滑线片40的前端部40a的X轴方向上的一侧端侧(图6中的右侧),由此,可确保锁边缝制中的锁边宽度。
该滑线片40通过上述的长孔40c、40d,由被配置在该滑线片40下方的摆动片50所支撑。
(滑线片调整机构)
滑线片调整机构60具有摆动片50。该摆动片50被形成为纵长的平板状,并被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大致平行。在该摆动片50的大致中央部上面,形成卡合突起50a,该卡合突起50a卡合在上述滑线片40的长孔40c中,并沿该长孔滑动自如,利用E形环54,在之间夹入垫圈来卡合。
另外,在摆动片50的一端部下面上,形成有卡合突起50b,该卡合突起50b卡合在后述的滑线片调节机构60的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槽内。
而且,在摆动片50的另一端附近,形成有在Z轴方向贯通该摆动片50的贯通孔50c,通过该贯通孔50c,利用作为支撑轴的销部件53,摆动自如地连结在后述的构成滑线片调整机构60的滑线片保持器51的一端部的上面。
(滑线片调整机构60和滑线片保持器51)
下面,对滑线片调整机构60和滑线片保持器51进行说明。
滑线片调整机构60具有:摆动自如地支撑上述摆动片50的滑线片保持器51;作为调整并定位摆动片50的摆动角度的输入操作部的滑线片微调节杆61;通过滑线片微调节杆61而进行转动的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在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的驱动下进行摆动的连杆部件63;在连杆部件63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转动动作,同时向上述摆动片50赋予摆动力的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具有端面凸轮32a的滑线片调节凸轮(主动齿轮)32和螺旋弹簧39。该主动齿轮32和螺旋弹簧39也被后述的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共用。
滑线片保持器51,是为了支撑上述滑线片40和摆动片50而独立于下切刀保持座20设置的保持框体,其大致的形状形成为略コ字形,且被配置在缝纫机机架104的侧部(参照图2、图3)。
在位于滑线片保持器51两端的对置的侧面部上,分别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贯通各个侧面部的贯通孔51c、51c。而且,通过使调节轴34贯通这些贯通孔51c、51c,来安装在缝纫机机架104上。
另外,如图2所示,滑线片保持器51在与缝纫机机架104的安装部分,形成为在X轴方向上比缝纫机机架104更宽的宽度,并沿着X轴方向可滑动移动地嵌合支撑在上述调节轴34上。
另外,销部件53在同时插入到滑线片40的长孔40d和摆动片50的贯通孔50c的状态下,插入在滑线片保持器51上所设置的承受孔51b内,并由螺钉53a固定。由此,摆动片50能够以销部件53为中心在滑线片保持器51的上面进行摆动。通过该摆动,对于滑线片40的前端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
滑线片微调节杆61在轴部件的一端形成作为操作部分的手柄,轴部件的另一端,转动自如地插通到在保持座主体21的下部沿着X轴方向形成的贯通孔67内。而且,在另一端部与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连结。
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被设置成,以上述滑线片微调节杆61的轴部件为中心转动自如,该转动部周面与连杆部件63的一端构成滑动自如的连结。
连杆部件63,与上述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连结的一端形成大致コ字形,并通过嵌合在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的偏心凸轮部分上,基于该偏心凸轮的转动,能够沿着大致Y轴方向移动。该连杆部件63通过形成在大致中央部上的长孔,能够沿着大致Y轴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滑线片保持器51的侧面部上。另外,在连杆部件63的另一端部上,形成有沿Y轴方向的纵长的长孔63a、和被配置在该长孔63a上方的凹部63b。在这些长孔63a和凹部63b连结着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参照图2、图4)。
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是具有沿着X轴方向的轴的槽凸轮,其通过形成在滑线片保持器51的侧面上的贯通孔和形成在连杆部件63的另一端部上的长孔63a,被配置成围绕X轴方向转动自如。另外,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形成在其轴的一端侧的突起部被卡合在连杆部件63的凹部63b内。这样,通过接受沿着大致Y轴方向的连杆部件63的摆动动作,能够使滑线片摆动槽凸轮进行绕轴向的转动动作。即,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借助连杆部件63的转动传递,来接受上述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的转动。
另外,在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凸轮槽,该凸轮槽内卡合了设在上述摆动片50下面的卡合突起50b。
这样,通过使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绕轴转动,借助于卡合在该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周面的凸轮槽内的卡合突起50b,能够使摆动片50和滑线片40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即,通过操作滑线片微调节杆61,借助于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连杆部件63、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形成在该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周面上的槽凸轮、以及卡合在该槽凸轮内的卡合突起50b,能够使滑线片40进行左右摆动,从而能够对其前端部40a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即,滑线片调整机构60具有作为滑线片移动调节机构的功能,其能够对滑线片保持器51上的左右方向上的滑线片40的前端位置40a进行调整,并且滑线片40被设置成,对其前端部40a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可独立于上述下切刀1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来进行。
(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
下面,说明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
本实施方式的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在支撑下切刀12的下切刀保持座20的保持座主体21、和支撑滑线片40的摆动片50的沿着X轴方向(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可动范围内的缝纫机机架104附近的一部分的范围内,能够同时使两者移动。
具体而言,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具有:被插通上述调节轴34的套筒35;被固定支撑在调节轴34的另一端部附近并由上述滑线片调整机构60所共用的上述主动齿轮32;与主动齿轮32一体形成的上述端面凸轮32a;被插通了下切刀保持座20的支撑轴22并与主动齿轮32啮合的从动齿轮33;与从动齿轮33一体形成的端面凸轮33a;和配置在支撑轴22的前端部附近并作为对于端面凸轮33a的从动件而发挥功能的承受螺钉36。
调节轴34,在其一端部上固定配置有调节用旋钮31,其另一端部,以插入被打入固定在缝纫机机架104上的套筒35内的状态,通过该套筒35,插通设在上述保持座主体21上的插通孔25、以及形成在滑线片保持器51上的2个贯通孔中。另外,调节轴34的另一端部,贯通被螺钉固定在机架104上的下切刀调整台200,由该下切刀调整台200转动自如地支撑。
在调节轴34的另一端部附近,上述的滑线片保持器51与下切刀调整台200之间固定配置有主动齿轮32,该主动齿轮32的端面(图3中的左端面)与下切刀调整台200对接。即,调节轴34,由固定配置在该调节轴34上的主动齿轮32、和被配置在把下切刀调整台200夹在中间的与主动齿轮32相对的相反侧的E形环37,被限制了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并被定位。
另外,在调节轴34的另一端部附近,设有销38的插入孔34a,在主动齿轮32上,在其中心部形成有使调节轴34插通的插通孔、和嵌合销38的两端部的嵌合槽。由此,当在配置了销38的状态下把调节轴34插通在主动齿轮32内后,销38发挥键的功能,能够使调节轴34和主动齿轮32一体地旋转。
另外,在上述套筒35和滑线片保持器51之间,设有螺旋弹簧39和垫圈,通过使螺旋弹簧39按压滑线片保持器51,而形成把滑线片保持器51按压向主动齿轮32侧的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主动齿轮32的一端,即,在面对缝纫机机架104的端面上设有端面凸轮32a。
端面凸轮32a能够与主动齿轮32一体地旋转,并且能够对应随着上述调节用旋钮31的操作的主动齿轮32的旋转量,来增减沿着其旋转轴方向,即X轴方向的移动量。
端面凸轮32a通过伴随着调节用旋钮31的旋转操作而进行旋转,使与该端面凸轮32a的凸轮面对接的接触销51a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即,端面凸轮32a具有通过接触销51a使滑线片保持器51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功能,因此,伴随着该端面凸轮32a的旋转,能够使被支撑在滑线片保持器51上的滑线片40沿着X轴方向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端面凸轮32a,如图5中示意表示的那样,能够在1至3的范围内调节其在左右方向,即X轴方向上的移动量(提升量)。
这里,图5中的移动量1的状态,是滑线片51沿着X轴方向的可动范围中的最接近缝纫机机架104的状态,即,是确保了最窄锁边宽度的位置(第1位置),移动量3的状态,是在确保最大的锁边宽度并且使滑线片40沿着X轴方向从落针位置逐渐远离的情况下,使该滑线片40的右侧缘部与朝向缝针102的上弯针的轨迹不发生干涉的临界位置(外侧极限位置)。
另外,端面凸轮32a,在主动齿轮32的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能够在与其一体形成的该端面凸轮32a的X轴方向上的移动量1至3之间,成比例地增减,在超过该范围的操作范围内,移动量不增加。即,端面凸轮32a形成为能够在该端面凸轮32a的移动量1至3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并且形成为在超过移动量3的区域中,其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保持一定。
从动齿轮33在其中心孔内插通下切刀保持座20的支撑轴22的状态下被支撑。该从动齿轮33被安装成相对支撑轴22旋转自如。另外,从动齿轮33被下切刀调整台200限制了其从图3中的左侧向左方向的移动。
另外,从动齿轮33的缝纫机机架侧的端面,为根据旋转量来增减移动量的端面凸轮33a。即,在从动齿轮33上一体地形成有端面凸轮33a,随着从动齿轮33的旋转,端面凸轮33a也跟着旋转。
端面凸轮33a与旋入支撑轴22中的螺钉的头部形成可滑动的接触。如上所述,支撑轴22,由于被螺旋弹簧27按压向滑线片保持器51一侧,所以,被固定配置在支撑轴22上的发挥作为从动件的功能的承受螺钉36被按压接触到端面凸轮33a上。
另外,从动齿轮33被配置成与主动齿轮32啮合的状态。
而且,在从动齿轮33被驱动旋转时,与在该从动齿轮33上一体形成的端面凸轮33a的凸轮面接触的承受螺钉36,沿着X轴方向移动与其旋转量相应的距离,由此使得下切刀保持座2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固定有承受螺钉36的支撑轴22一同被移动调节。端面凸轮33a的形状为,在图5中示意表示的移动量的范围内,在其移动量1至5的范围内可连续且成比例地增减。移动量1中的下切刀保持座20(即,下切刀12)的位置,是与锁边宽度最窄的滑线片4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移动量3中的下切刀保持座20(即,下切刀12)的位置,是与滑线片40上述外侧极限位置对应的位置,移动量4和移动量5中的下切刀保持座20的位置,是进一步超过了与滑线片40的上述外侧极限位置对应的位置的外侧位置。
因此,形成了端面凸轮33a的从动齿轮33,与基于调节旋钮31的旋转操作的主动齿轮32的旋转对应,进行一体旋转,由此,如图5所示那样,使得端面凸轮33a的相对X轴方向的移动量(提升量)在1至5的范围内被连续且成比例地增减。
即,在移动量1与移动量3之间,下切刀保持座20随着端面凸轮33a的变位,与通过端面凸轮32a被移动的滑线片保持器51和摆动片50一同移动。而且,下切刀保持座20,随着基于对调节用旋钮31的进一步旋转操作的从动齿轮33的旋转,超过移动量3,到移动量5为止,对应端面凸轮33a的变位被单独地移动。
如上所述,下切刀调整机构30具有如下的功能,即,通过调节用旋钮3 1的旋转操作,使保持下切刀12的下切刀保持座20和保持滑线片40的摆动片50,在移动量1至3的范围内同时移动,在移动量3至5的范围内,在滑线片40和摆动片50移动到与移动量3对应的外侧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只对下切刀保持座20进行左右移动调节。
另外,滑线片40,除了通过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在移动量1至3的范围内移动以外,也可以通过上述的滑线片调整机构60对其前端部40a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单独的微调整。
(动作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由上述构造构成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在进行缝纫机100的锁边缝制时,预先通过操作滑线片40的切换旋钮40b,把前端部40a设置在使用位置上。在该状态下,对随着缝制动作而输送来的加工布,利用在缝针102的近前上下驱动的上切刀11和被支撑在下切刀保持座20上的下切刀12,沿着Y轴方向进行切断。另一方面,缝纫机100沿着通过该切断而形成的沿着Y轴方向的端部进行锁边缝制。
即,使未图示的弯针插通在通过缝针102的上下动而形成的缝线的线环中,利用未图示的弯针,把线环挂在被定位于加工布的切断端部附近的滑线片40的前端部40a上,进一步,在加工布的上面的落针位置,由缝针102把缝线插通在弯针的线环中。另外,被挂在滑线片40的前端部40a上的弯针线,随着送布动作,从该前端部侧脱开而被释放。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来进行锁边缝制。
这里,在进行锁边宽度或下切刀12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时,旋转操作调节用旋钮31,使调节轴34旋转。
由此,使滑线片保持器51和下切刀保持座20如上述那样,在移动量1至移动量3的范围内,在X轴方向上移动,并定位在规定的位置上。
即,例如,如图5所示,在移动量1至5的范围内,通过对调节用旋钮31进行旋转操作而定位在规定的位置上。
具体而言,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在通过调节用旋钮31对调节轴34施加了旋转力时,主动齿轮32被驱动旋转。随之,使从动齿轮33旋转,并且端面凸轮33a也旋转。从动齿轮33由于被下切刀调整台200限制了其在X轴方向(图3中的左方)的移动,所以,随着该从动齿轮33的旋转,对应端面凸轮33a的中心轴方向高度,通过承受螺钉36、支撑轴22,使下切刀保持座20沿着X轴方向移动。这样,通过对调节用旋钮31进行必要量的旋转操作,来进行下切刀保持座20和下切刀12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另外,在进行变更锁边宽度调整时,通过旋转操作调节用旋钮31,把支撑滑线片40和摆动片50的滑线片保持器51定位在左右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上。即,例如,通过旋转操作调节用旋钮31,在如图5所示的移动量1至3的范围内,把滑线片40定位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另外,在进行锁边宽度的调整时,除了利用上述的调节用旋钮31的操作以外,也可以通过操作滑线片微调节杆61,通过使滑线片40的前端部40a摆动,来单独地进行微调整(参照图4)。
即,在旋转操作了滑线片微调节杆61时,被固定安装在该滑线片微调节杆61上的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转动。随着滑线片调节偏心凸轮62的转动,使一端部连结在该偏心凸轮62的偏心部周面上的连杆部件63沿着大致Y轴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连杆部件63的另一端部,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通过被轴支撑在长孔63a内并且其上部卡合在凹部63内的销而赋予转动动作,以平行于X轴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随着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转动,使卡合在形成于该滑线片摆动槽凸轮64的周面上的槽凸轮内的卡合突起50b,在左右方向、即X轴方向上移动。由此,摆动片50以通过销部件53摆动自如地固定的一端为中心,使另一端沿着大致X轴方向摆动。与此同时,使被支撑在摆动片50上的滑线片40(特别是其前端部40a),沿着X轴方向摆动(参照图4(a)、(b))。
另外,滑线片40,由于具有通过把线环挂在其前端部40a上,即使在对缝线赋予张力进行固定时也能够确保规定的锁边宽度的功能,所以通过设定其配置,可决定锁边宽度。
下面,对上述滑线片40的前端部40a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调整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决定加工布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切断位置,进行下切刀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由于下切刀保持座20能够利用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进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调整,所以利用该移动调节机构来决定下切刀的位置。
然后,通过调整旋钮31使下切刀保持座调整机构30的滑线片保持器51摆动,由此,通过使滑线片的前端部40a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来定在位规定的位置上。
另外,滑线片40被支撑在滑线片保持器51上并能够沿着送布方向移动,由此,在使滑线片的前端部40a朝向送布方向移动到落针位置附近的状态下,可以进行锁边缝制,通过使其向反方向移动,可进行不使用滑线片的缝制(例如,卷边缝制等)。即,可在滑线片的使用状态和不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10,通过构成为把下切刀12和滑线片40分别支撑在各自独立的下切刀保持座20和滑线片保持器51上的构造,能够使滑线片40和下切刀12各自分别移动。另外,下切刀12在左右方向上能够移动到比滑线片保持器51所移动的外侧极限位置更靠外的外侧。因此,可确保相对锁边宽度的切断宽度,即从落针位置到基于上切刀11和下切刀12的切断位置的宽度,不会受到可能与上弯针形成干涉的滑线片40的移动量的限制。由此,例如,即使在对伸缩性高的布料等实施锁边缝制的情况下,也可对切断后的布端进行合适的锁边,从而能够对各种布料实施合适的锁边缝制。
另外,由于对上述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下切刀保持座20的移动量和滑线片保持器51的移动量可分别独立地进行调节,所以,可自由地设定滑线片40和下切刀12的距上述的落针位置的距离。由此,例如,即使在对伸缩性高的伸缩布料等进行锁边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合适的锁边缝制,而不会因该伸缩布料的厚度或收缩性等材料的变化而产生余线或反而长度不足的问题。
另外,滑线片40,由于具有在上述的左右方向上能够单独调整其前端位置的滑线片调整机构60,所以,可容易地对锁边宽度进行微调整,而不会随着滑线片保持器51或下切刀保持座20在上述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把滑线片保持器51或下切刀保持座20自体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调节机构进行组合,可进一步扩大锁边宽度的调整范围,并可简化锁边宽度的调整操作,从而可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支撑滑线片40的滑线片保持器51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构成为能够独立于下切刀保持座20进行移动调节的构造,即可使用。

Claims (3)

1. 一种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具有:保持下切刀的下切刀保持座,其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并且能够在与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和滑线片,其在落针位置附近,在缝制时通过把缝线挂在其前端部上来设定锁边宽度;并且该锁边宽度调整装置被配置在送布方向上的比所述落针位置更靠近前侧,并且利用上切刀和下切刀,把被输送到所述落针位置的加工布的布边切断,其特征在于,具有:
滑线片保持器,其保持所述滑线片,并被支撑在所述缝纫机机架上,能够在与所述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从锁边宽度最小的第1位置到锁边宽度最大的外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调节所述滑线片;
滑线片调整机构,其通过使滑线片保持器移动,而在从所述第1位置到所述外侧极限位置之间移动调节所述滑线片;和
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其能够在从与所述滑线片的第1位置对应的位置,到超过与所述滑线片的外侧极限位置对应的位置的位置,移动调节所述下切刀保持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线片,被设置成能够移动调整所述前端部在与所述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切刀保持座,具有在与所述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长并且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的支撑轴,
设有调节轴,其与所述支撑轴平行并且通过贯通所述下切刀保持座,而可滑动地被支撑在缝纫机机架上,
所述滑线片保持器被支撑为可相对所述调节轴滑动,
在下切刀保持座移动调节机构上连结所述支撑轴,在滑线片调整机构上连结所述调节轴。
CN2006100719138A 2005-04-01 2006-04-03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Active CN1840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6184 2005-04-01
JP2005-106184 2005-04-01
JP2005106184A JP4822247B2 (ja) 2005-04-01 2005-04-01 ミシンのかがり幅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0763A CN1840763A (zh) 2006-10-04
CN1840763B true CN1840763B (zh) 2011-08-17

Family

ID=36587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19138A Active CN1840763B (zh) 2005-04-01 2006-04-03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367274B2 (zh)
EP (1) EP1707658B1 (zh)
JP (1) JP4822247B2 (zh)
CN (1) CN1840763B (zh)
AU (1) AU2006201376A1 (zh)
DE (1) DE602006000727T2 (zh)
DK (1) DK1707658T3 (zh)
RU (1) RU2383670C2 (zh)
TW (1) TWI363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1455B2 (ja) * 2010-10-20 2013-08-21 株式会社ジャガ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かがり縫いにおけるミシンの糸たるみ調整装置
CN102505371B (zh) * 2011-10-11 2013-12-18 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开袋平缝机的中心切刀机构
JP2013202146A (ja) * 2012-03-28 2013-10-07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US9382650B2 (en) * 2013-03-15 2016-07-05 Hsien-Chang Tseng Cutting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TWI632266B (zh) 2017-01-26 2018-08-11 曾賢長 以偏心驅動活動舌件座之定位結構
TWI660084B (zh) * 2017-03-24 2019-05-21 日商車樂美縫衣機股份有限公司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JP6142100B1 (ja) * 2017-03-24 2017-06-07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US11008687B2 (en) * 2019-04-24 2021-05-18 Hsien-Chang Tse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an ally movable tongue sea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25U (zh) * 1988-04-15 1989-08-30 包源发 特大牙型月牙边缝纫机
CN2187620Y (zh) * 1994-01-14 1995-01-18 吴锦扬 拷边缝纫机
CN1309202A (zh) * 2000-02-15 2001-08-22 重机公司 锁边缝纫机以及锁边缝纫的形成方法
CN2477668Y (zh) * 2001-04-04 2002-02-20 毛桂清 自动开袋机滚边布底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66054A (en) * 1975-11-27 1977-06-01 Juki Kk Loop width controller for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JPS5578991A (en) 1978-12-08 1980-06-14 Juki Kk Darning width adjusting device of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CH650040A5 (de) * 1979-06-06 1985-06-28 Gegauf Fritz Ag Einrichtung zur einfacheren einstellung und ausruestung einer naehmaschine.
JP2624510B2 (ja) 1988-05-26 1997-06-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縁かがりミシン
JP2823131B2 (ja) 1989-10-26 1998-11-11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眠り穴かがりミシンにおける針振り装置
JP2885530B2 (ja) * 1991-04-12 1999-04-26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かがり方式変換装置
JP2871206B2 (ja) * 1991-07-25 1999-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かがり幅調節可能な縁かがりミシン
JPH0744304Y2 (ja) * 1991-08-09 1995-10-11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ロックミシンのかがり幅調整装置
JP2592803Y2 (ja) * 1993-12-20 1999-03-31 シンガー日鋼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巻き縫い切換え装置
DE69528595T2 (de) * 1995-03-29 2003-06-18 Jaguar Co Überwendlich-nähmaschine
JP3595629B2 (ja) * 1996-07-23 2004-12-0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縫目方式切換え装置
JP4331517B2 (ja) 2003-06-12 2009-09-16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かがり幅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25U (zh) * 1988-04-15 1989-08-30 包源发 特大牙型月牙边缝纫机
CN2187620Y (zh) * 1994-01-14 1995-01-18 吴锦扬 拷边缝纫机
CN1309202A (zh) * 2000-02-15 2001-08-22 重机公司 锁边缝纫机以及锁边缝纫的形成方法
CN2477668Y (zh) * 2001-04-04 2002-02-20 毛桂清 自动开袋机滚边布底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昭55-078991A 1980.06.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201376A1 (en) 2006-10-19
TWI363822B (en) 2012-05-11
EP1707658A1 (en) 2006-10-04
US7367274B2 (en) 2008-05-06
RU2383670C2 (ru) 2010-03-10
JP2006280715A (ja) 2006-10-19
DE602006000727T2 (de) 2009-04-30
JP4822247B2 (ja) 2011-11-24
DK1707658T3 (da) 2008-07-07
RU2006110494A (ru) 2007-10-27
CN1840763A (zh) 2006-10-04
TW200702515A (en) 2007-01-16
US20060230502A1 (en) 2006-10-19
EP1707658B1 (en) 2008-03-19
DE602006000727D1 (de)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0763B (zh)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CN112626730B (zh) 一种缝纫机
KR101364556B1 (ko) 자수 미싱의 옷감 누름부재 구동 전환 구조
CN212388175U (zh) 一种缝纫机
JP2000225280A (ja) 送り歯高さ調整機構
CZ306625B6 (cs) Odstřihovač niti pro šicí stroj
CN1861874B (zh) 纽扣搬送装置
US6145457A (en) Sewing machine having needle bar oscillating mechanism, needle bar interrupting mechanism and thread tension releasing mechanism
JP4702606B2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のスロートプレート高さ調整機構
CN1837443B (zh) 嵌条缝纫机
JP546823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US4756263A (en) Fabric feed device of a sewing machine
JP2002355467A (ja) ミシンの糸掛け装置
US4459925A (en) Cycle sewing machine
CN112626737B (zh) 一种传动离合机构及缝纫机
JP2008132006A (ja) ミシン
JP3083339B2 (ja) 刺しゅう機能付きミシンの押え高さ調整装置
JP2624510B2 (ja) 縁かがりミシン
US4926770A (en) Needle hole guide mechanism for zigzag sewing machine
JP2007135675A (ja) ミシン
WO2012053338A1 (ja) かがり縫いにおけるミシンの糸たるみ調整装置
JP2024004098A (ja) ミシン
JPS631983Y2 (zh)
JPH0112708Y2 (zh)
JP2024004096A (ja) 押え装置及び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