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5522B - 移动无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无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5522B
CN1835522B CN2006100747481A CN200610074748A CN1835522B CN 1835522 B CN1835522 B CN 1835522B CN 2006100747481 A CN2006100747481 A CN 2006100747481A CN 200610074748 A CN200610074748 A CN 200610074748A CN 1835522 B CN1835522 B CN 1835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ircuit board
current
hinge fraction
carry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47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5522A (zh
Inventor
桥詰尚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5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5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5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无线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用于电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电路的信号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便它们能打开和关闭的连接部分,其中外壳的端部有与外壳的内部连通且信号线穿过它的开口,第二外壳容纳包括无线单元的电子电路,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到该电子电路,第一外壳容纳包括参考电位层的电路板,信号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该电路板,导电部分从第一外壳的开口一直布置到电路板的、连接信号线的位置,导电部分电连接到电路板的参考电位层。

Description

移动无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或者其它移动无线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移动无线装置,具有两个互相连接的外壳,以使它们能够打开或关闭。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A)No.2001-284934公开了在连接两个外壳的铰链部分设置内置天线,以便防止由于使用者头部的影响导致的天线特性增益衰落。
电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信号线,诸如连接主板和LCD板的小规格同轴线,对天线特性也有影响。例如,当将内置天线设置在移动无线装置底盖的下侧时,信号线的接地面积很狭窄,因此信号线在高频方面起到线圈的作用。另一方面,信号线随着移动无线装置的打开/关闭而改变形状。因此,由于信号线随移动无线装置的打开/关闭而变形,所以天线特性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稳定天线增益的移动无线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无线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信号线,及用于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便它们能够打开和关闭的连接部分,容纳在第一外壳中并包含参考电位层的电路板;和容纳在第二外壳中并包含无线单元的电子电路;其中信号线插入到连接部分中,其一端与电子电路相连,另外一端与电路板相连;第一壳体具有设置在连接部分和电路板之间的外壳内表面的导电层;以及导电部分与电路板的参考电位层电连接。
优选地,电路板包括从电路板接收电能的电子元件,且导电部分是保持电子元件的部件保持器,固定到第一外壳内的开口侧一端,并且具有导电性。
优选地,导电部分是导电处理部,所述导电处理部是通过涂敷导电漆或者沉积金属薄膜在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上至少在开口附近形成。要注意的是,沉积金属薄膜包括例如蒸汽沉积、电镀和喷涂(溅射)。
优选地,电路板包括从电路板接收电能的电子元件,导电部分具有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第一导电部分由导电处理部构成,所述导电处理部通过涂敷导电漆或者沉积金属薄膜在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上至少在开口附近形成,第二导电部分由保持电子元件并固定到第一外壳内部的开口侧端部的件保持器构成,且部件保持器和导电处理部通过螺丝紧固到一起。
优选地,电路板和导电处理部之一包括弹簧接触部,另一个包括一个板接触部,第一外壳由多个壳体构件构成,多个壳体构件被组装以便使弹簧接触部和板接触部互相接触,并且电连接参考电位层和导电处理部,多个壳体构件组装的方向与升高弹簧接触部和板接触部的接触压力的方向匹配。
优选地,电子元件是照相机。
优选地,第二外壳具有连接到无线单元的天线,且所述天线设置在当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关闭时它不与导电部分重叠的位置。
优选地,连接部分包括第一铰链部分,第一铰链部分设置在第一外壳上并具有开到第一外壳里面的孔,第二铰链部分,第二铰链部分设置在第二外壳上,并具有开到第二外壳里面的孔,和圆柱形的铰链部分,所述圆柱形的铰链部分穿过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的孔,且信号线穿过所述铰链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无线装置,可以获得稳定的天线增益。
附图说明
通过下列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在打开状态时其外观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移动电话在关闭状态时其外观透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移动电话的轮廓图;
图4是图2的移动电话的第二外壳内部的透视图;
图5A和5B是图1的移动电话的主天线部分的视图;
图6是图1的移动电话的第一外壳的的连接部分周围的内部透视图;
图7是图1的移动电话第一外壳的连接部分周围的内部分解透视图;
图8是图1的移动电话的部件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9A和9B是图示图1的移动电话的弹簧接触部的侧视图;
图10是图1的移动电话的信号处理系统的构造示例的方框图;
图11A和11B是图示图1的移动电话的天线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移动无线装置的实施例的外观透视图。移动电话1构成所谓的弹开式移动电话。图1示出了打开状态,而图2示出了关闭状态。
移动电话1设置有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由连接部分4连接,以便它们可以绕连接部分4枢转而打开和关闭。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在在关闭状态下互相面对的表面(正面)上设置有正面壳2c和3c,以及在它们的背面设置有背表面壳2d和3d。正面壳和背表面壳2c、3c、2d、3d形成为在关闭状态,当从一个外壳向另一个外壳观看时,它们的轮廓示意性地彼此相配。这些壳例如由塑料一体地形成。
第一外壳2以与那些表面平齐的方式设置有主显示单元7和辅助显示单元8,主显示单元7用于在正面上显示图像,辅助显示单元8用于在背面上显示图像。主显示单元7和辅助显示单元8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
此外,第一外壳2设置有成像单元9和从背表面发光的频闪放电管(strobe)10,成像单元9带有暴露在背表面的成像透镜。用于将成像单元9的成像模式从正常成像模式切换到大成像模式的操作部件11设置在连接部分4侧第一外壳2的端部。
第一外壳2的正面壳2c的连接部分4侧设置有孔2g和2h(见图7),用于确保内设置于第一外壳2中的扬声器的声音通路。孔2g以伸长状态设置于正面壳2c的两个侧面,而两个孔2h设置于正面壳2c的正面,且横跨在连接部分两侧。
第二外壳3在正面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包括10键按扭15a和用于操作移动电话1的其它各类按钮。此外,第二外壳3的正面设置有孔3h,用于确保到话筒的声音通路。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轮廓的视图。它是移动电话1在打开状态时在从移动电话1拆下背表面壳2d和3d以及其它的一些部件之后,从背面看到的透视图。
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容纳由LCD板21和主板22构成的电路板。LCD板21和主板22由信号线23电连接。信号线23穿过连接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开口H。信号线23的整个形状随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打开和关闭而改变。尤其是在接近开口H处随打开/关闭通过弯曲和扭曲而改变形状。
因此,如图3中的阴影所示,导电部分C布置在从信号线23连接LCD板21的位置一直到开口H的空间内的相对宽的范围内。同时,导电部分C电连接到LCD板21的参考电位层。因此,防止信号线23呈现缠绕状漂在空中。下面将详细说明。
图4是第二外壳3内部省略了一些部件的视图以及从后表面看的透视图(与图3同一方向)。
在正面壳3c的连接部分4侧第二外壳3的端部设置有凹部2k,下面要说明的第一外壳2的第一铰链部分30配合在凹部2k中(见图6)。第二铰链部分31和第三铰链部分32形成在凹部2k的两侧。第二铰链部分31和第三铰链部分32设置有孔31a和32a,用于连接这些铰链部分的第一铰链部件33和第二铰链部件34以及第一铰链部分穿过孔31a和32a。要注意的是,当正面壳3c被后表面壳3d盖上时,正面壳3c除了在第二铰链部分31和第三铰链部分32的凹部2k侧以外,被表面壳3d盖上,并且孔31a和32a通向第二外壳3的里面。
第一铰链部件33例如形成圆柱形,相对于第二铰链部分31固定设置,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分30可旋转地设置。第二铰链部件34形成包括没有示出的棘爪机构,使得随移动电话1的打开/关闭产生卡嗒感觉,第二铰链部件34设置有部件34a和部件34b,部件34a相对于第一铰链部分30固定设置,部件34b相对于第三铰链部分32固定设置。部件34a和部件34b能够彼此相对旋转。要注意的是,第一铰链部件33和第二铰链部件34可由导电材料构成。
主板22具有与正面壳3c同样的面积,并布置为堆叠在正面壳3c上。主板22构成为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例如图案层,绝缘层,接地层,供电层,并具有诸如未示出的设置在其上的高频电路的各种类型的电路。要注意的是,接地层起参考电位层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在主板22和正面壳3c之间,设置有屏蔽(未示出),和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屏蔽具有与主板22的面积基本上相同的面积且阻挡从主板22上的电路发出的电磁波或者从外面进来的电磁波,柔性印刷电路板设置有与操作按钮15a相对应的按下开关。屏蔽电连接到主板22的接地层。
信号线23设置有由所谓的小规格同轴电缆构成的电缆23a和23b,所谓的小规格同轴电缆由小规格的同轴线束制成。连接器35和36在第二外壳3侧设置在电缆23a和23b的端部。信号线23和主板22通过将连接器35和36插入设置在主板22上的连接器37和38而电连接。信号线23穿过铰链部件33的孔33a,铰链部件33穿过第二铰链部分31并从第二外壳3的里面伸到第二外壳2的里面。
第二外壳3里面设置有主天线部件41和辅助天线部件42。主天线部件41在与连接部分4相对的一侧(打开/关闭侧)设置在第二外壳3的端部3b,而辅助天线部件42在第二外壳3的连接部分4侧设置在一侧。主天线部件41用于发射/接收话音、邮件,并连续不断地使用。辅助天线部件42在特定应用启动并且通信量增加时使用,例如下载并重放音乐时。即,当特定应用启动时,天线部件41和辅助天线部件42作为分集天线使用。
图5A是从第二外壳3的正面看的天线部件41的透视图(图5A的垂直方向与图4相反),图5B是从打开/关闭侧上面一点看的天线部件41的视图。天线部件41设置有连接到主板22上的基部件131,布置在基部件上的天线元件132,用于向天线元件132供电的电源端子133。
基部件131由塑料或者另一种非导电构件形成,并具有在打开/关闭侧面向第二外壳3的端部3b的内壁的曲面131a(见图4),和框架部件131b,框架部件131b设置在曲面131a内侧。曲面131a形成为例如从第二外壳3的背表面的方向面向打开/关闭侧的方向的曲面,并且当从背表面看时,在打开/关闭侧呈现出凸出状态,并且布置在未示出的屏蔽盖的外面。
框架部件131b形成为邻接主板22的背表面(在图4的片表面上面)以及主板22的打开/关闭侧的端部。电源端子133设置在框架部件131b上面对主板22背表面的位置。电源端子133电连接到设置在主板22背表面的电源端子134(见图4)。
天线元件132通过将磷青铜或者其它片状金属形成预定的图案形状而形成,并且设置为围绕曲面131a的整个表面前后曲折地铺设。
图6是第一外壳2的连接部分4侧的里面的视图,一些部件被省略,并且是从背表面看的透视图(与图3的方向一样)。
第一铰链部分30在正面壳2c的连接部分4侧设置在第一外壳2的端部。第一铰链部分30从正面壳2c凸出(图中向下)到正面侧,并且形成围绕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枢轴的圆柱形。第一铰链部分30形成有中空部分30a、孔30c和孔30d,孔30c在圆柱的两个端面上从中空部分30a开到外壳外面,孔30d在圆柱的侧表面从中空部分30a开到外壳里面。
铰链部件33和34(见图4)插入孔30c。穿过铰链部件33的信号线23经由铰链部件33穿过相应的孔30c,穿过中空部分30a和孔30d,且延伸到第一外壳2里面。连接器55和56在第一外壳2侧设置在信号线23的电缆23a和23b的端部。信号线23和LCD板21通过将连接器55和56插入设置在LCD板21上的连接器57和58而电连接。要注意的是,孔30d起到在图3中说明的开口H的作用。
LCD板21具有与第一外壳2的正面壳2c一样的宽度,并放在正面壳2c上面。LCD板21构成为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例如图案层、绝缘层、接地层和供电层。主显示单元7和辅显示单元8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等连接到LCD板21。
第一外壳2在连接部分4侧的端部设置有扬声器61、照相机单元62、用于保持扬声器61和照相机单元62的部件保持器63。扬声器61用于通告呼入并播放音乐。扬声器61例如总体上基本上形成为柱形,在正面侧的端面上具有发声部件(图6中的下部),并且在背面侧的端面上具有接触部61a(参见图8),扬声器61由接触LCD板21的图案层的接触部61a与LCD板21连接。照相机单元62在背面侧设置有未示出的成像透镜。此外,照相机单元62包括成像元件62b。成像元件62b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FPC)64连接到LCD板21。
图7是部件保持器63附近的拆卸透视图,而图8是表示扬声器61和照相机单元62由部件保持器63保持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7所示,部件保持器63设置有照相机保持件63a和扬声器保持部件63b,照相机保持件63a具有凹部,照相机单元62在正面壳2c侧(图7的下部)的中央插入所述凹部,扬声器保持部件63b具有凹部,扬声器61在背面壳2d侧插在照相机保持件63a的两侧(图7的上部)插入保持部件63b的凹部。注意照相机保持件63a和扬声器保持部件63b在它们的底部设置有直径比凹部直径小的孔,此外,正面壳2c在其里侧设置有具有凹部的保持器保持部件2m,保持部件63插入保持器保持部件2m的凹部。
在组装第一外壳2时,如图8所示,扬声器61和照相机单元62插入部件保持器63,然后,部件保持器63插入正面壳2c。然后,如图6所示,金属螺丝100穿过LCD板21的通孔21c、部件保持器63的孔63c、设置在正面壳2c的孔2p(见图7)并螺纹连接到布置在背面壳2d的外壳内的螺纹凸起部(未示出)。由此,部件保持器63和正面壳2c与LCD板21固定到一起,且LCD板21夹在正面壳2c和背面壳2d之间。
因此,如后面所说明的具有导电性的正面壳2c的第一铰链部件30的附近和以同样的方式具有导电性部件保持器63被螺纹连接到一起,因此接触面十分牢固,从而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如图7所示,第一铰链部分30的孔30d开到保持器保持部件2m的底部(正面侧上的表面)。此外,如图6所示,孔30d的开口面积被部件保持器63缩窄。信号线23穿过变窄的开口。因此,部件保持器63也作为信号线23的定位部件。在组装时,部件保持器63在信号线23穿过孔30d的状态下插入保持器保持部件2m。
对正面壳2c的整个孔30d(包括中空部分30a和孔30c)以及从包括保持器保持部件2m和孔2p附近的孔30d的位置一直到主显示单元7被连接的位置的地方给予导电性。此外,基本上所有的部件保持器63,包括在将部件保持器63组装进正面壳2c时,在接触孔2p的部件保持器63的孔63c附近的接触表面,都给予了导电性。
例如,正面壳2c的里面,尤其是在铰链侧,通过金属蒸汽沉积、涂敷包括金属或其它导电材料的导电漆,喷溅、电镀等来使外壳里面可导电而被给予导电性。此外,部件保持器63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由金属形成,或者由塑料或者其它非导电材料组成并通过蒸汽沉积、电镀、或者喷溅、或者涂敷导电漆的方式金属化而具有导电性。
此外,主显示单元7的背表面,没有特别图示出,由片状金属覆盖。通过将它组装到正面壳2c中,当从第二外壳3侧看第一外壳2时,正面壳2c的第一铰链部分30的附近,部件保持器63,和主显示单元7的背面上的片状金属连续并形成阻挡信号线23的高频的屏蔽。
通过如上所述的金属螺丝100紧固在一起,保持器保持部件2m和部件保持器63电连接到LCD板21的接地层。即,保持器保持部件2m和部件保持器63起到导电部分件C的作用,如图3中所述。保持器保持部件2m起到本发明的导电处理部的作用。注意,导电性也可以仅给予保持器保持部件2m和部件保持器63之一。此外,主电线部分41的天线元件132设置在打开/关闭侧端部,导电部分件c设置在连接部件4侧的端部,因此,在关闭状态,两部分不相重叠。
如图8所示,照相机单元62具有用于将成像模式在正常模式和大成像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部件62a。操作部件62a凸出到连接部分4侧以便使得能够进行通过沿端部滑动操作部件11的操作(见图2)。部件保持器63的照相机保持部件63a设置有凹口63d。操作部件62a穿过凹口63d并且邻接操作部件11。操作部件62a的移动范围由凹口63d控制。
凹口63d是通过将照相机保持部件63a的正面壳2c侧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这样形成凹口63d以便其在正面侧壳2c侧的开口宽度w1大于操作部件62a的宽度,并小于用于控制操作部件62a的移动范围的部分的宽度w2。因此,在装配时,操作部件62a能够从正面壳2c侧插入凹口63d,并且防止静电通过凹口63d流进照相机单元62。
图9A和9B是设置在LCD板21上的弹簧接触部71以及设置在部件保持器63上并与弹簧接触部71接触的板接触部63f的侧视图。图9A示出了移动电话1组装之前的状态,图9B示出了移动电话组装之后的状态。弹簧接触部71和板接触部63f用于获得LCD板21和部件保持器63的更加可靠的电连接。应当注意也可能省略弹簧接触部71和板接触部63f。正面壳2c和部件保持器63起到本发明的壳部件的作用。
也如同在图8中所示,部件保持器63具有与LCD板21平行的平面部分63g,以及与平面部分63g垂直并保持LCD板21的壁部分63h。板接触部64f形成在平面部分63g上、壁部分63h从其被切掉的地方。
弹簧接触部71例如由金属板簧形成。一端71a固定到LCD板21,并电连接到LCD板21的接地层。如在图9A中所示,当没有负载时,弹簧接触部71沿离开LCD板21的方向延伸,同时整个相对于LCD板21倾斜。突出到部件保持器63的弯曲部分71b在另一端形成。注意弯曲部分71b突出到部件保持器63侧的突出量等于或稍小于壁部分63h的高度。注意止档器72阻止了弹簧接触部71在部件保持器63方向上的运动,并且被插入设置在弯曲部分71b上的未示出的长孔内。
如图9B所示,当LCD板21固定到部件保持器63时,弹簧接触部71的弯曲部分71b和部件保持器63接触,因此部件保持器63通过弹簧接触部71弹性地电连接到LCD板21的接地层。弯曲部分71b通过弹簧接触部71的复原力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部件保持器63接触。
注意正面壳2c和背面壳2d的组装方向以及弹簧接触部71和板接触部63f的接触方向基本上一致。因此,如前面说明的,当以同样方式被给予导电性的正面壳2c的第一铰链部分30的附近以及部件保持器63被拧到一起,且将LCD板21夹在它们之间时,弹簧接触部71和板接触部63f的接触压力升高,从而可以实现更可靠的电连接。此外,由于部件保持器63和正面壳2c的第一铰链部分30的附近具有导电性,因此部件保持器63和正面壳2c的第一铰链部分30的附近大体上都电连接到接地层。
图10是移动电话1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实例的方框图。移动电话1设置有CPU141,存储器142,通信处理器143,主天线部件41的天线元件132,辅助天线部分42的天线元件135,语音处理器144,话筒145,会话用扬声器146,扬声器61,主显示单元7,辅助显示单元8,照相机单元62。注意通信处理器143起到无线单元的作用。
CPU141和存储器142构造成例如设置在主板22上的IC,根据来自各种类型的装置的信号执行预定计算,并执行各种类型的装置的控制。要注意的是,作为将信号输出到CPU141的装置,例如包括由操作部件15a操作的开关150。
通信处理器143构造为包括高频电路,为利用电波的无线通信调制在CPU141处理的诸如声音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并通过天线元件132和135发射所述数据。此外,通信处理器143解调经由天线元件132和135接收的信号,并将结果输出至CPU141。
语音处理器144将来自CPU141的声音数据转换成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46和61,或者将来自话筒145的声音信号转换成声音数据,并将所述声音数据输出到CPU141。
驱动单元147,148和149根据来自CPU141的信号控制主显示单元21、辅助显示单元22和照相机单元62。
根据以上实施例,通过给予部件保持器63和保持器保持部件2m导电性,并将它们电连接到LCD板21的接地层,在高频情况下,由于部件保持器63和保持器保持部件2m,信号线变得隐蔽。即,甚至在打开和关闭移动电话1时,所能见到天线的地点的整个长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保证稳定的天线增益。
图11A和11B是示出常规移动电话的天线特性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的天线特性对比的图表。图11A示出了常规的天线特性,图11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特性。圆周方向的轴指示相对于移动电话的方向,其中0度和180度表示移动电话1的侧表面方向,90度和270度表示移动电话1的正面和背面方向。直径方向的轴表示从天线发射的信号强度。如图11A和11B所示,通过给予部件保持器63和保持器保持部件2m导电性,产生在圆周方向上强度变化的规律性,因此可以看到获得稳定的天线增益。此外,信号强度整体变强,天线增益也提高了。
通过使部件保持器63和正面壳2c的第一铰链部分30的附近具有导电性,不必重新提供空间用于设置导线或改变外壳的变化等。此外,可以考虑小规格同轴线的地线和LCD板21的地线的直接连接,但是为了将来自小规格同轴线的地线的发射减少到最小限度,必需在其约一半长度的地方将小规格同轴线接地。然而,将小规格同轴线的地线固定在铰链结构装置中的中央部分,意味着通过打开/关闭移动电话1小规格同轴线的松弛的减小,从而导致小规格同轴线破损。
部件保持器63保持照相机62等,因此也作为照相机62等的屏蔽。此外,在将诸如照相机62的各种相对小的装置组装进正面壳2c之后,将部件保持器63组装进正面壳2c,因此组装工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
移动无线装置不仅限于移动电话。移动无线装置只需连接的它们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和无线单元。例如所述装置可以是设置有无线单元的笔记本PC。此外,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只需是无线单元设置在至少一个中,和第一外壳的电路和第二外壳的电路互相电连接。例如,一个外壳可以既具有显示单元又具有无线单元。
信号线只需是电连接板和第一外壳中的电子元件、以及板和第二外壳的电子元件的信号线,且它随通信无线设备的打开/关闭而变形。信号线不仅限于小规格同轴电缆。例如,信号线也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
由部件保持器保持的电子元件包括从电路板接收功率的所有类型的部件,并不仅限于扬声器和照相机。例如,它们可以包括用于向用户通报呼入的电机。
导电处理部不仅限于用于保持保持器上的部件的部分。其可以是信号线从中穿过的开口的附近。例如,导电漆可以涂在面积是部件保持器面积的一半或者2倍的区域。
虽然本发明参考特定实施例来描述,所述特定实施例是为了举例说明而选择,但是明显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其做出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无线装置,包括:
第一外壳,
第二外壳,
信号线,及
用于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便它们能够打开和关闭的连接部分,容纳在第一外壳中并包含参考电位层的电路板;和
容纳在第二外壳中并包含无线单元的电子电路;其中
信号线插入到连接部分中,其一端与电子电路相连,另外一端与电路板相连;
第一外壳具有设置在连接部分和电路板之间的外壳内表面的导电部分;以及
导电部分与电路板的参考电位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
第一外壳包括从电路板接收电能的电子元件,及
所述导电部分是保持电子元件的部件保持器,被固定到第一外壳内的连接部分侧端部的壳体内表面,并且具有导电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
导电部分是通过涂敷导电漆或者沉积金属薄膜形成在连接部分和电路板之间的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上的导电处理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
第一外壳包括从电路板接收电能的电子元件,
导电部分具有:
第一导电部分,第一导电部分由导电处理部构成,导电处理部通过涂敷导电漆或者沉积金属薄膜形成在连接部分和电路板之间的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上,和
第二导电部分,第二导电部分由保持电子元件并且固定到第一外壳内部的连接部分侧端部的壳体内表面的部件保持器构成,且,
部件保持器与导电处理部通过螺丝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
第一外壳由多个壳体构件构成,
电路板和导电处理部中的一个包含弹簧接触部,另外一个包含板接触部;
参考电位层和导电处理部通过组装多个壳体构件并使弹簧接触部和板接触部彼此接触而电连接,以及
多个壳体构件组装的方向与升高弹簧接触部和板接触部的接触压力的方向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元件是照相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包含:
设置在第二外壳中并与无线单元连接的天线,且所述天线被布置在当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关闭时它不与导电部分重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包括:
第一铰链部分,第一铰链部分设置在第一外壳上,并具有开到第一外壳内部的孔,
第二铰链部分,第二铰链部分设置在第二外壳上,并具有开到第二外壳内部的孔,和
圆柱形的铰链部分,圆柱形的铰链部分穿过第一铰链部分和第二铰链部分的孔,及
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一铰链部分、所述第二铰链部分和所述圆柱形的铰链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信号线被设置为面对导电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装置,其中通过多个壳体构件形成第一外壳;
当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关闭时,导电部分设置在与第二外壳面对的第一外壳中的内表面。
CN2006100747481A 2005-02-25 2006-02-24 移动无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5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1110 2005-02-25
JP2005051110 2005-02-25
JP2005051110A JP4786197B2 (ja) 2005-02-25 2005-02-25 携帯無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5522A CN1835522A (zh) 2006-09-20
CN1835522B true CN1835522B (zh) 2011-06-15

Family

ID=3617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474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5522B (zh) 2005-02-25 2006-02-24 移动无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71090B2 (zh)
JP (1) JP4786197B2 (zh)
CN (1) CN1835522B (zh)
FR (1) FR2883119B1 (zh)
GB (1) GB24249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6197B2 (ja) 2005-02-25 2011-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JP4919755B2 (ja) * 2006-10-02 2012-04-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177243B1 (ko) * 2008-11-26 2012-08-24 쿄세라 코포레이션 휴대 단말
US7690924B1 (en) * 2009-03-24 2010-04-06 Raytheon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to connect circuit cards
KR101670258B1 (ko) * 2009-07-06 2016-10-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8199493B2 (en) * 2009-08-20 2012-06-12 Nokia Corporation Rotational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TWI504224B (zh) * 2010-04-29 2015-10-11 Chiun Mai Comm Systems Inc 無線通訊裝置
CN102237886B (zh) * 2010-04-30 2014-12-1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201774756U (zh) * 2010-06-30 2011-03-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8649825B2 (en) 2010-07-30 2014-02-11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patial diversity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TWI433523B (zh) * 2010-09-28 2014-04-01 Quanta Comp Inc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coupling current of a double layer metal
CN104063021B (zh) * 2013-03-21 2017-04-26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7605Y (zh) * 1999-11-05 2001-01-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384611A (zh) * 2001-05-08 2002-1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可折叠便携式电话机
JP2004104528A (ja) * 2002-09-10 2004-04-02 Toshiba Corp 無線機
EP1422787A1 (en) * 2002-11-19 2004-05-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89845A (en) * 1987-09-30 1989-04-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ctric appliance
SG70987A1 (en) * 1995-05-09 2000-03-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conductors
JPH09153931A (ja) * 1995-11-30 1997-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機構
US6352434B1 (en) * 1997-10-15 2002-03-05 Motorola, Inc. High density flexible circuit elemen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GB2334301A (en) * 1998-02-17 1999-08-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lidable and rotatable hinge assembly for a mobile radiotelephone
US6439905B2 (en) * 1998-05-29 2002-08-27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op and helical turn
JP3066802B1 (ja) * 1998-12-10 2000-07-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コネクタ
US6255582B1 (en) * 1999-03-29 2001-07-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hielding ground plane of a flex cable to a grounding pad on a printed wire board
JP2001144837A (ja) * 1999-11-17 2001-05-25 Nec Saitama Ltd 携帯通信機
JP2001284934A (ja) 2000-03-28 2001-10-12 Kyocera Corp 携帯無線機
US6990355B2 (en) * 2000-06-30 2006-0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foldable cell phone terminal
JP3601469B2 (ja) * 2001-04-18 2004-1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KR100389022B1 (ko) * 2001-05-23 2003-06-25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를 이용한 휴대 정보 단말기
JP2004284934A (ja) * 2002-04-24 2004-10-14 Central Glass Co Ltd 無鉛低融点ガラス
JP2004007218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oshiba Corp 折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JP3710780B2 (ja) * 2002-11-29 2005-10-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部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装置
JP2004214443A (ja) * 2003-01-06 2004-07-29 Nec Corp 折り畳み式電子装置
JP2005136668A (ja) * 2003-10-30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型携帯無線機器。
JP2004236360A (ja) * 2004-04-09 2004-08-19 Nec Saitama Ltd 携帯無線機
JP4552565B2 (ja) * 2004-09-03 2010-09-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4786197B2 (ja) 2005-02-25 2011-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7605Y (zh) * 1999-11-05 2001-01-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384611A (zh) * 2001-05-08 2002-1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可折叠便携式电话机
JP2004104528A (ja) * 2002-09-10 2004-04-02 Toshiba Corp 無線機
EP1422787A1 (en) * 2002-11-19 2004-05-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同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86197B2 (ja) 2011-10-05
CN1835522A (zh) 2006-09-20
JP2006238156A (ja) 2006-09-07
FR2883119A1 (fr) 2006-09-15
GB2424996B (en) 2007-07-25
US7371090B2 (en) 2008-05-13
FR2883119B1 (fr) 2012-11-23
GB2424996A (en) 2006-10-11
GB0603772D0 (en) 2006-04-05
US20060194462A1 (en) 200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5522B (zh) 移动无线装置
US10673126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03515693B (zh) 天线装置和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02572035B (zh) 无线终端
TWI408939B (zh) 用於可攜式通信終端機之整合型天線及電磁干擾遮蔽支撐構件
CN111492644B (zh) 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US6636725B1 (en) Antenna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JP2002536916A (ja) 通信端末
JP2005006091A (ja) 携帯無線機
JP3596775B1 (ja) 携帯無線機
KR20100068896A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JP4554331B2 (ja) 電子機器の連結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093998A (ja) 携帯通信機
KR100631614B1 (ko) 내장형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0811849B1 (ko)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JP2003143274A (ja)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
JP487000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9302829A (ja) 携帯端末機に内蔵されるアンテナおよび携帯端末機
JP2008227941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6238232A (ja) 電子機器及びカバー部材
JP488582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移動体無線通信機
JP2007299072A (ja) 電子機器
JP2007318687A (ja) 携帯電子機器
KR20080093742A (ko) 이동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