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5073A -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5073A
CN1755073A CN 200510099633 CN200510099633A CN1755073A CN 1755073 A CN1755073 A CN 1755073A CN 200510099633 CN200510099633 CN 200510099633 CN 200510099633 A CN200510099633 A CN 200510099633A CN 1755073 A CN1755073 A CN 1755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rake
cylinder
power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96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3702C (zh
Inventor
丸山智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5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37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370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结构,这种车辆将至少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体及气缸盖的发动机搭载在车体框架上,在发动机具有的曲轴箱上结合收纳和发动机一起构成动力装置的变速机的变速机箱,上游端与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盖上连接的排气管通过动力装置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这种车辆中,可将发动机配置在更低的位置,谋求低重心化。在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的下面设置收纳排气管(94)的至少上部的收纳凹部(98)。

Description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其将至少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体及气缸盖的发动机搭载于车体框架上,在上述发动机具有的曲轴箱的一侧结合有收纳和上述发动机一起构成动力装置的变速机的变速机箱,上游端连接在前倾的气缸轴线的上述气缸盖上的排气管通过上述动力装置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特别是涉及发动机排气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这样的车辆由例如专利文献1可知。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1642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中,V型发动机搭载于车体框架上,在该V型发动机中与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前部倾斜(バンク)的气缸盖相连的排气管配置为和动力装置的底面间隔以一间隔而通过由发动机及变速机构成的动力装置的下方。因此,在确保最低的离地间隙而将发动机配置在低位置并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时,会对发动机的低位置配置形成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结构,可在更低位置配置发动机,以实现低重心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结构,该车辆中,将至少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体及气缸盖的发动机搭载在车体框架上,在所述发动机具有的曲轴箱的一侧结合有收纳和所述发动机一起构成动力装置的变速机的变速机箱,上游端连接在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所述气缸盖上的排气管通过所述动力装置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以上车辆中,在所述变速机箱底壁的下面设置收纳所述排气管的至少上部的收纳凹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前部倾斜部以及和该前部倾斜部构成大致V字形的后部倾斜部,构成V型,与后部倾斜部具有的气缸盖的后部侧面相连的排气管和在可转动地支承主支架而配置于对应所述动力装置后部的位置的主支架轴的后方、与所述前部倾斜部的气缸盖连接并通过所述动力装置下方的排气管并列,从所述曲轴箱的一侧绕入所述变速机箱的后部弯曲形成。
根据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可使排气管更接近动力装置而将其配置于上方,由此,可确保最低离地间隙,将发动机配置于更低的位置,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可使后部倾斜部的后方应确保的排气管的配置空间较小,可有效地将后部倾斜部后方的空间用于其它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2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前部的纵剖侧面图;
图3是动力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图5是图3的5向视图;
图6是图1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放大显示转向手柄锁装置附近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8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后部的纵剖侧面图;
图9是图8的9-9线剖面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11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前部的纵剖侧面图;
图12是省略了吸气系统状态下的动力装置的平面图;
图13是图12的13向视图;
图14是图12的14向视图;
图15是图10的15-15线剖面图;
图16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后部的纵剖侧面图。
符号说明
28曲轴箱
29、29F气缸体
30、30F、30R气缸盖
48变速机箱
48a底壁
68主支架
67主支架轴
94、95排气管
98收纳凹部
BF前部倾斜部
BR后部倾斜部
EA、EB发动机
F车体框架
M变速机
PA、PB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9表示本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图2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前部的纵剖侧面图,图3是动力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图3的4向视图,图5是图3的5向视图,图6是图1的6-6线剖面图,图7是放大显示转向手柄锁装置附近的局部剖切侧面图,图8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后部的纵剖侧面图,图9是图8的9-9线剖面图。
首先,图1中,该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框架F具有:头管17,其可转向地支承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5以及连接于该前叉15的转向手柄16;左右一对旁通管18...,其从该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管19...,其在这些旁通管18...的下方连设于上述头管17,同时,比两旁通管18...倾度更大地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主管20...,其连设于这些下管19...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在中间部连设上述两旁通管18...的后端。
在上述下管19...的下端结合沿这些下管19...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发动机吊架支架19a...。上述主管20...是从下管19...及上述发动机吊架支架19a...的接合部附近向后方延伸的管,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吊架支架19av...作为主管20...向下管19...下端连接的连接部件起作用。另外,在左右成对的旁通管18...及下管19...的中间部之间设置增强用连接板21...。
再参照图2,上述主管20是将从上述下管19的例如下端向后上方延伸的前半倾斜部20a、向后下方延伸的后半倾斜部20b、向上方鼓起弯曲并连接前半倾斜部20a的后端及后半倾斜部20b的前端间的弯曲部20c连成一体而构成的,如后述图4所示,由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大致直角四边形的方筒构成。而且,在上述前半倾斜部20a的中间部通过焊接连设上述旁通管18的下端。
在上述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通过焊接接合连接板22,将向后上方延伸的坐位导轨23的前端与上述连接板22连接,左右一对坐位导轨23...的后部相互连结成一体。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板22的前端侧的一部分搭在弯曲部22c上配置,由此,可将连接板22及坐位导轨23高效地与主管20的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结合。在坐位导轨23...的后部,分别焊接接合将前端与后半倾斜部20b的后端结合、向后上方延伸的后管24...的后端。另外,在左右成对的坐位导轨23...及后管24...的中间部之间设置增强用连接板25...。
再参照图3~图5,在车体框架F上为驱动后轮WR而搭载由4冲程发动机EA,和将该发动机EA的输出变速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装置PA。上述发动机EA例如为水冷式单缸发动机,其具有:曲轴箱28;气缸体29,其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从曲轴箱28向前方延伸;气缸盖30,其在和曲轴箱28相反的一侧结合于气缸体29;气缸盖罩31,其结合于气缸盖30的顶部。
在上述车体框架F的旁通管18...的下端部附近,在上述两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设有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述发动机EA的曲轴箱28的上部支承于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另外,在连接于下管...19下端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的下端通过一对螺栓43...安装有第二发动机吊架33...,上述曲轴箱28的前侧下部通过螺栓44紧固并支承于第二发动机吊架33。
这样,可在刚性高的部分将发动机EA支承在两主管20...上,而且,第一发动机吊架32...通过从两侧夹着上述旁通管1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一对螺栓26...的紧固,设置在两主管20...的前部倾斜部20a...上,上述发动机EA的曲轴箱28通过配置于上述旁通管1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的螺栓27的紧固,支承在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可高效且刚性更高地将曲轴箱28支承在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
图6中,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28上的曲轴34一体地具有一对曲臂34a、34a,和将这些曲臂34a、34a之间连接的曲轴销34b,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气缸体29的活塞35介由连杆36与上述两曲臂34a、34a之间的曲轴销34b连结。
在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左侧,曲轴34的一端部从曲轴箱28突出,由固定于该曲轴34一端部的转子37和收纳于该转子37内的定子38构成AC发电机39,该AC发电机39由结合于曲轴箱28的左罩40覆盖,上述定子38固定于左罩40上。
另外,在构成开闭驱动配设于上述气缸盖30的吸气阀及排气阀(未图示)的气门机构的一部分,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气缸盖30的凸轮轴41,和上述曲轴箱28及AC发电机39间的曲轴34之间设有正时传动装置42,曲轴34的旋转动力通过上述正时传动装置42减速到1/2,传递到上述凸轮轴41上。
在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在上述曲轴箱28上连接有从该曲轴箱28向后方延伸的箱主体45,由紧固于该箱主体45右侧的右罩46、紧固于上述箱主体45的后部右侧的齿轮箱47、上述箱主体45构成变速机箱48,在箱主体45及右罩46之间形成变速室49,在箱主体45及齿轮箱47之间形成齿轮室50。
在上述变速机箱48的变速室49中收纳将曲轴34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并传递到后轮侧的带式无级变速机M。该无级变速机M具有:驱动带轮51,其安装于面临变速室49内的曲轴34的另一端部;从动带轮52,其安装于具有和曲轴34平行的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机箱48后部的传动轴54的面临变速室49内的部分;环状带53,其绕挂于驱动带轮51及从动带轮52上。
驱动带轮51根据通过因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而沿上述曲轴34的轴向滑动的滑动筒56的滑动动作改变上述带53的绕挂半径。另外,从动带轮52对应驱动带轮51的带53的绕挂半径的改变,使绕挂半径向和驱动带轮51相反侧改变,在该从动带轮52及传动轴54之间装有离心离合器55。
上述传动轴54的另一端侧面临齿轮室50配置,具有和该传动轴54平行的轴线的输出轴57由箱主体45及齿轮箱47旋转自如地支承,在齿轮室50内收纳使上述传动轴54的旋转动力减速并将其传递到上述输出轴57上的减速齿轮列58。另外,上述输出轴57的一端部贯通齿轮箱47的后部,突出到齿轮箱47的后部左侧。
后轮WR的车轴59轴支承于摆臂60的后部,在该摆臂60的前端设有相互夹着构成上述变速机箱48的一部分的箱主体45及齿轮箱47的后部之间的一对支承腕部60a、60b。而且,一侧的支承腕部60a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输出轴57上,另一侧的支承腕部60b由和上述输出轴57同轴设于上述箱主体45后部的支轴61可转动地支承。即,摆臂60的前端部通过上述变速机箱48可上下摆动地支承。
上述输出轴57的一端从上述摆臂60具有的一侧的支承腕部60a突出,在该输出轴57的从上述支承腕部60a突出的突出部上固定驱动链轮62。另一方面,在沿摩托车的前进方向的左侧,在后轮WR的车轴59上固定有从动链轮63,在驱动链轮62及从动链轮63上挂装环状的链条64。而且,在上述支承腕部60a的前端外面侧安装覆盖驱动链轮62的链轮罩65。
在上述变速机箱48的后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托架66...,这些托架66...支承于主管20...的后端部。另外,如图1及图5所示,在变速机箱48的后方侧下部同轴设有一对主支架轴67...,利用这些主支架轴67...可转动地轴支承主支架68。另外,在上述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架设有交叉管71,在该交叉管71和设于上述摆臂60前部的缓冲用托架60c之间设置具有沿前后延伸的轴线的后缓冲器72。
参照图2,在气缸盖30的上部侧面连接节气门本体74的下游端。另外,跨车体框架F的两旁通管18...,配置有燃料箱90,在节气门本体74的上游端连接在发动机EA的前方且上述燃料箱90A的下方配置的空气滤清器76A,在节气门本体74上安装燃料喷射阀77。
空气滤清器76A通过在滤清器箱158内收纳过滤元件159而构成。滤清器箱158具有,向上方侧敞开的碗状的第一箱部件160;第二箱部件161,其构成向下方敞开的碗状,从上方结合于第一箱部件160;第三箱部件162,其构成向前方敞开的碗状,在第一及第二箱部件160、161之间夹着过滤元件159,而结合于第一及第二箱部件160、161上,滤清器箱158内被区分成过滤元件159的后方的未净化室163,和过滤元件159的前方的净化室164。
在第三箱部件162的上部面临上方的脚通过空间135连接有与未净化室163连通的外气导入管165,下游端介由第二箱部件161连接于气门本体74的上游端的吸气管166收纳在净化室164中。
用于冷却在水冷式发动机EA升温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91配置于该发动机EA的前方。在该散热器91的下部设置朝向车体框架F具有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侧突出的安装腕部168...,该安装腕部168介由支承缓冲橡胶170...支承于设置在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上的托架169...上。另外,在散热器91的上部设置朝向其上方的下管19...侧突出的安装腕部171...,在设于下管19...的托架172...上介由未图示的支承缓冲橡胶支承着上述安装腕部171...。即,散热器91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下管19...及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上。
在发动机EA的气缸盖30的下部侧面连接从该气缸盖30向下方弯曲成大致C字状并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94的上游端,该排气管94如下形成,从动力装置PA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同时,在动力装置PC的后方朝向后轮WR的右侧上升,在构成上述动力装置PA的箱的一部分的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下面设置收容上述排气管94的至少上部的收纳凹部98,排气管94的下游端与配置于后轮WR右侧的排气消声器97连接。
而且,如图6所示,上述收纳凹部98配置于曲轴34中驱动带轮51侧的曲臂34a和驱动带轮51之间,由此,可避免和绕挂于较大径的驱动带轮51的带53干挠,在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下面容易地形成收纳凹部98。
图7中,在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17上设置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施锁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该锁机构101通过配置于从锁机构101离开的位置的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进行切换动作。
锁机构101具有能够可以插拨地与转向轴103卡合的锁销104,配置于头管17的前面侧,该转向轴103与上述转向手柄16及前叉15相连,可转动地嵌合于头管17上,在固定于头管17前面的支承框105上,上述锁销104保持为可在与转向轴10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动作。
在中空圆筒状的上述转向轴103的壁侧设有卡合孔106,在转向轴103为规定的转动位置时,与上述卡合孔106同轴相连的插通孔107设于头管17的前面。而且,上述支承框105具有从前方侧与上述头管17相对的支承板部105a,轴向移动自如地贯通该支承板部105a的锁销104的一端可向上述卡合孔106卡合,并插通上述插通孔107。
另外,在锁销104的另一端设有半径方向向外延出的凸缘部104a,利用缩设于上述支承框105的支承板部105a及凸缘部104a之间的弹簧108,锁销104向解除其一端对上述卡合孔106的卡合的一侧弹性施力。
另外,由销109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105的凸轮110与上述锁销104的另一端接触,在该凸轮110位于图5的实线所示的转动位置时,上述锁销104的轴向位置定位于解除其一端对卡合孔106的卡合,而位于插通孔107内的位置。
在头管17上固定有向其前方斜上方延伸的支架111,在该支架111上端安装配置于转向手柄16中央部前方的仪表盘112,另外,在支架111上部安装有支承头管113的支承部件114。
圆筒销子锁102的锁体115在上述仪表盘112附近安装于支架111上,对应插入正规的钥匙116并转动操作而转动的转子117可转动地插入锁体115内,在该转子117外面沿轴向间隔突设一对销118、119。
在锁机构101及圆筒销子锁102之间配置中间部由销120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支架111上的连杆部件121,该连杆部件121的一端部夹于上述转子117具有的一对销118、119之间。另外,在设于连杆部件121另一端部的长孔122中插通以其偏心位置植设于上述锁机构101的凸轮110的连接销123。
而且,当由钥匙116操作圆筒销子锁102时,通过转子117的转动,一对销118、118沿周向变位,与此对应,连杆部件121在图7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及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在锁机构101中,对应上述连杆部件121的摆动,凸轮110在图7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及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由此,锁销104在解除和转向轴103的卡合的位置以及与转向轴103卡合的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即,使连杆部件121的一端部与圆筒销子锁102的转子117连接,使其对应该转子117的转动而摆动,锁机构101对应连杆部件121的摆动而动作来切换旋锁状态及开锁状态,与连杆部件121的另一端部连接。
参照图1,燃料箱90A、空气滤清器76A及动力装置PA、和车体框架F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车体罩125覆盖,该车体罩125包括:覆盖头管17的前部及前轮WF上部并安装有头灯113的前罩126;从后方侧覆盖头管17及燃料箱90A,与前罩126相连的中心罩127;与上述前罩126的左右两侧接合,覆盖乘客脚部前方的左右一对脚部挡板128...;为支承乘客的脚下而与脚部挡板128...相连的左右一对脚踏部129...(参照图4);在这些脚踏部129...之间向上方隆起,与中心罩127后部相连的地板通道部130;从上述两脚踏部129...的外缘分别向下方垂下的裙部131(参照图4);覆盖车体框架F后部的左右两侧,与脚踏部129...及地板通道部130接合的后罩132。
在后罩132上可开闭地设置有乘坐操控转向手柄15的车辆驾驶者并在车辆驾驶者后方乘坐同乘者这样的串联型乘车用坐位133。该乘车用坐位133配置于燃料箱90A的后方,由车体罩125中从后方侧覆盖燃料箱90A的中心罩127、与该中心罩127后部相连的地板通道部130、设置有上述乘车用坐位133的后罩132构成的,侧面看大致U字形,位于空气滤清器76A上方的脚部通过空间135配置形成在前方侧燃料箱90A和后方侧的乘车用坐位133之间,散热器91以及车体框架F的两旁通管18...及两下管19...都配置于上述脚部通过空间135的前方。
图8及图9中,在上述乘车用坐位133下方配置收纳箱140,其上端开口部可由该乘车用坐位133的底板141开闭,该收纳箱140由上述坐位导轨23...及后管24...支承。
收纳箱140配置于设置在车体框架F的交叉管71及摆臂60间的后缓冲器72上方,在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设置收纳上述后缓冲器72的收纳凹部142,其轴线位于上述底壁140a的下面上方的位置。而且,如图9所示,该收纳凹部142配置于收纳箱1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通过配置这样的收纳凹部142,可将打开遮阳板144并使其处于朝上的状态的喷射(ジ工ット)型安全帽143收纳于收纳箱140中。
下面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由车体罩125形成在车体框架F的前端头管17、和操作由该头管17可转向地支承的转向手柄16的车辆驾驶者乘坐的乘车用坐位133之间配置的侧面看大致U字状的脚部通过空间135,车体框架F具有:在脚部通过空间135的前方从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旁通管18...;配置于这些旁通管18...下方,同时,从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管19...;在从这些下管19...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同时将两旁通管18...的下端连设在中间部的左右一对主管20...,主管20是将下述部分连成一体而构成的,这些部分包括:前半倾斜部20a,其从下管19的下端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将旁通管18的下端连设于中间部;后半倾斜部20b,其向后下方延伸;弯曲部20c,其向上方鼓起弯曲,连接前半倾斜部20a的后端及后半倾斜部20b的前端之间。
根据这样的车体框架F的结构,主管20形成从下管19的下端向后上方延伸,进而向上方弯曲,然后,向后下方延伸的形状,因此,可使主管20的下方空间较大,可增大发动机EA形状的自由度,同时,也可以适当地使主管20之间的弯曲部20c柔软,因此,可谋求操作性的最优化。
另外,在旁通管18...下端附近,在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上设置支承发动机EA的第一发动机吊架32...,因此,由通过和旁通管18的连接而刚性增强的部分将发动机EA支承在主管20...上,可有效且可靠地将发动机EA支承在车体框架F上。
另外,支承乘车用坐位133,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坐位导轨23...的前端分别与两主管20...的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接合,由此,可使主管20...及坐位导轨23...构成的角度适当,可提高坐位导轨23...对主管20...的接合刚性,同时,可使平衡优良。
而且,由于主管20...由具有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直角四边形横剖面形状的方筒构成,故可提高主管20...上下方向的刚性,另外,在左右方向具有柔软性,可得到更快适的操作性。
将后轮WR轴支承于后部的摆臂60的前部由变速机箱48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在设于车体框架F及摆臂60之间的后缓冲器72上方且车辆驾驶者乘坐的乘车用坐位133下方配置收纳箱140,在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的下面设置收纳后缓冲器72的收纳凹部142,其中心轴线位于上述底壁140a下面的上方,因此,可将和后缓冲器72之间设有间隙的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设定在更低的位置,可确保收纳箱140的容量较大。
另外,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施锁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和在该锁机构101上作用切换操作力的圆筒销子锁102相互分开地配置,但在圆筒销子锁102的转子117上连接连杆部件121的一端部,使其对应该转子117的转动而摆动,上述锁机构101为对应上述连杆部件121的摆动切换施锁状态及开锁状态而动作,与连杆部件121的另一端部连接。
因此,来自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力通过连杆部件121的摆动传递到锁机构101侧,可减少部件数量,简单地构成圆筒销子锁102及锁机构101之间的操作力传递结构,而且,可在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中得到适度感,可提高商品性。
另外,圆筒销子锁102由于在转向手柄16的前方配置于仪表盘112附近,故车辆驾驶者可容易地进行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图11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前部的纵剖侧面图,图12是省略了吸气系统的状态下的动力装置的平面图,图13是图12的13向视图,图14是图12的14向视图,图15是图10的15-15线剖面图,图16是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后部的纵剖侧面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对应部分仅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图10及图11中,该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框架F具有和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在该车体框架F上为驱动后轮WR,而搭载由四冲程发动机EB和使该发动机EB的输出变速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装置PB。
再参照图12~图14,上述发动机EB例如是水冷式二缸V型发动机,其具有:曲轴箱28;前部倾斜部BF,其具有稍向前上方前倾的气缸轴线,从曲轴箱28向前方延伸;后部倾斜部BR,其和该前部倾斜部BF构成V型,从上述曲轴箱28向上方延伸,各倾斜部BF、BR分别具有:气缸体29F、29R,其与曲轴箱28结合;气缸盖30F、30R,其在和曲轴箱28相反的一侧,与气缸体29F、29R结合;气缸盖罩31F、31R,其与气缸盖30F、30R的顶部结合。
在车体框架F的旁通管18...的下端附近,在设于上述两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的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在发动机EB的前部及后部倾斜部BF、BR之间支承曲轴箱28的上部,后部倾斜部BR配置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另外,在与下管190...下端相连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的下端安装的第二发动机吊架33上,在前部倾斜部BF的下方支承上述曲轴箱28的下部。
图15中,上述两倾斜部BF、BR的活塞35...介由连杆36...与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28上的曲轴34具有的两曲臂34a、34b之间的曲轴销34b共通连接。
另外,在构成开闭驱动上述两倾斜部BF、BR的气缸盖30F、30R上分别配设的吸气阀及排气阀(未图示)的气门机构的一部分,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两气缸盖30F、30R的凸轮轴41...、和上述曲轴箱28及AC发电机39之间的曲轴34之间,设有正时传动装置42,曲轴34的旋转动力通过上述正时传动装置42被减速为1/2,传动到上述凸轮轴41...上。
设在结合于曲轴箱28的变速机箱48后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托架66...支承于主管20...的后端部。另外,在架设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间的交叉管71、和设于摆臂60前部的缓冲用托架60c之间,设置具有前后延伸的轴线的后缓冲器72。
参照图11,发动机EB的吸气系统73具有:在前部及后部倾斜部BF、BR之间将下游端与这些倾斜部BF、BR的气缸盖30F、30R的一侧面连接的节气门本体74F、74R;分别连接于两节气门本体74F、74R上游端的吸气管75F、75R;和这些吸气管75F、75R共通连接,配置于前部倾斜部BF上方的空气滤清器76B,在各节气门本体74F、74R上安装燃料喷射阀77F、77R。
空气滤清器76B是在滤清器箱78内收纳过滤元件79而构成的。滤清器箱78通过在第一及第三箱部件80、82的周边部之间夹着第二箱部件81的周边部,将向上方开口的碗状第一箱部件80、一体地具有将滤清器箱78内分割成上方未净化室83及下方净化室84的隔壁81a的第二箱部件81、和向下方开口的碗状的第三箱部件82结合而构成,在设于上述隔壁81a的流通孔85上从上方侧即未净化室83侧可拆装地安装过滤元件79。
上述吸气管75F、75R突入净化室84,与滤清器箱78连接,与未净化室83连通的吸气孔86设于滤清器箱78的第三箱部件82的侧部。
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是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其上下方向的长度大的滤清器箱,在该空气滤清器76B的上方,跨两旁通管18...配置的燃料箱90B搭载并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前部即两旁通管18...上。
另外,上述滤清器箱78的顶壁即第三箱部件82的顶壁82a与燃料箱90B的底壁90Ba对向,沿前后大致水平地延伸而形成,第二箱部件81的隔壁81a也沿前后大致水平延伸地形成。
在上述发动机EB的前部倾斜部BF的前方且上述空气滤清器76B的下方配置用于冷却在水冷式发动机EB被升温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91,该散热器91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下管19...上。而且,该散热器91、上述燃料箱90B及上述空气滤清器76B比由车体罩125形成的脚通过空间135靠前方配置。
而且,在上述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的下部即第一箱部件80上一体地设有向散热器91侧引导来自前方的行走风的导风板92,该导风板92从滤清器箱78的前端下部朝向散热器91侧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
如图11所示,在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的第二箱部件81的后部面临上述脚通过空间135侧,设置用于更换收纳于该滤清器箱78内的过滤元件79的元件更换窗口136,该元件更换窗口136由可开闭的盖部件137封闭。
另外,滤清器箱78的顶壁82a与燃料箱90B的底壁90Ba对向,沿前后大致水平延伸而形成,过滤元件79也可从所述过滤元件更换窗口136大致水平地拉出,以与上述顶壁82a对向的大致水平的姿势配置于滤清器箱78内。另外,对应上述过滤元件更换窗口136,在地板通道部130上设有可进行盖部件137的开闭操作及过滤元件79的插拔的开口部。
发动机EB的排气系93具有:排气管94,其上游端与前部倾斜部BF的气缸盖30F的下部侧面连接,在动力装置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排气管95,其上游侧与后部倾斜部BR的气缸盖30R的后部侧面连接;集合排气管96,其与这些排气管94、95的下游端共通连接;排气消声器97,其与集合排气管96连接,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
前部倾斜部BF的排气管94从气缸盖30F向下方弯曲成大致C字状,通过上述动力装置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动力装置PB的后方朝向后轮WR的右侧上升,在构成上述动力装置PB的箱的一部分的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下面设置收纳上述排气管94的至少上部的收纳凹部98。
而且,如图15所示,上述收纳凹部98配置于曲轴34的驱动带轮51侧的曲臂34a,和驱动带轮51之间,由此,避免和较大径的驱动带轮51的干挠,可在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的下面容易地形成收纳凹部98。
再参照图16,后部倾斜部BR的排气管95在主支轴67的后方和前部倾斜部BF的上述排气管94并列,以从曲轴箱28的左侧绕入变速机箱48的后部弯曲的方式形成。即,后部倾斜部BR的排气管95从气缸盖30R向曲轴箱28及变速机箱48的左侧延伸,再绕入变速机箱48的后部,在上述主支轴67的后方和前部倾斜部BF的上述排气管94并列。此时,排气管95在发动机EB最下部的上方,且主支架轴67的上方沿曲轴箱28的右侧延伸形成。
集合排气管96与在动力装置PB的后方侧并列配置的两排气管94、95的下游端共通连接,该集合排气管96的下游端连接排气消声器97的上游端,该连接位置在排气管95向上述曲轴箱28右侧延伸弯曲的位置的上方。
另外,在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17上设置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施锁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该锁机构101和第一实施例相同,对应连杆部件121的摆动动作切换转向手柄16的施锁状态及开锁状态,该连杆部件对应配置于从锁机构101分开的位置的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而摆动。
在乘车用坐位133的下方配置由该乘车用坐位133的底板141可开闭地封闭上端开口部的收纳箱140,在该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上设置收纳后缓冲器72的收纳凹部142,使后缓冲器72轴线位于比上述底壁140a的下面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和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可使主管20的下方空间较大,可增大发动机EB形状的自由度,同时,也可以使主管20的中间的弯曲部20c适当地弯曲,因此,可谋求操作性的最优化,另外,可由通过和旁通管18...的连接增强了刚性的部分,将发动机EB支承在主管20...上,可有效地且可靠地将发动机EB支承在车体框架F上。
另外,可在和后缓冲器72之间设置间隙,将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设定在更低的位置,可确保收纳箱140的容量较大。
另外,由于将配置于发动机EB前方的向散热器91侧延伸的导风板92一体地连设于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上,故可减少部件数量,同时,可有效地向散热器91侧引导行走风,冷却散热器91。
而且,由于脚通过空间135配置在燃料箱90B、空气滤清器76B及散热器91的后方,故在小型摩托车中,可确保燃料箱90B及空气滤清器76B的容量,同时,不在散热器91的后方配置体积较大的部件,可进一步实现导风板92的导风效果。
另外,可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单地构成圆筒销子锁102及锁机构101间的操作力传递结构,而且,可在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时得到适度感,可提高商品性。
搭载于车体框架F的V型发动机EB的前部倾斜部BF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体29F及气缸盖30F,在该发动机EB的曲轴箱28右侧结合收纳和发动机EB一起构成动力装置PB的无级变速机M的变速机箱48,上游端与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盖30F连接的排气管94通过动力装置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的下面设有收纳排气管94的至少上部的收纳凹部98。
因此,可使排气管94更接近动力装置PB而配置在上方,由此,可确保最低离地间隙,将发动机EB配置在更低位置,谋求作为车辆的小型摩托车的低重心化。
另外,与发动机EB的后部倾斜部BR具有的气缸盖30R的后部侧面相连的排气管95,与在可转动地轴支承主支架68而配置于对应动力装置PB后部位置的主支轴67的后方,和与前部倾斜部BF的气缸盖30F相连而通过上述动力装置PB下方的排气管94并列,从曲轴箱28的左侧潜入变速机箱48的后部而弯曲形成。由此,可确保在后部倾斜部BR后方应确保的排气管95的配置空间,还可以将后部倾斜部EB后方的空间有效地用于其它用途。另外,由于可使排气管95通过发动机EB最低部的上方,故可容易地确保最低离地间隙,可谋求小型摩托车的低重心化。
V型发动机EB在其前部及后部倾斜部BF、BR之间支承于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搭载在车体框架F上,后部倾斜部BR配置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故在主管20...中刚性较高的部分支承V型发动机EB的前部及后部倾斜部BF、BR之间,可有效地将V型发动机EB搭载在车体框架F上。
与搭载于车体框架F的发动机EB相连的构成吸气系统73的一部分的空气滤清器76B配置于燃料箱90B的下方,在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中,面临脚通过空间135侧设置用于更换收纳于该滤清器箱78内的过滤元件79的过滤元件更换窗口136,因此,在更换滤清器箱76B的过滤元件79时,在打开过滤元件交换窗口136的状态下,可容易地从脚通过空间135侧更换过滤元件79。
另外,滤清器箱78的顶壁82a与燃料箱90B的底壁90Ba对向,沿前后大致水平地延伸形成,过滤元件79可从过滤元件交换窗口136大致水平地引出,以和顶壁82a对向的大致水平姿势配置于滤清器箱78内,因此,可充分地确保燃料箱90B及空气滤清器76B各自的容量且高效地配置。
而且,由于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故可充分地确保滤清器箱76B的容量且高效地配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范围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2)

1、一种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将至少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气缸体(29、29F)及气缸盖(30、30F)的发动机(EA、EB)搭载在车体框架(F)上,在所述发动机(EA、EB)具有的曲轴箱(28)上结合有收纳和所述发动机(EA、EB)一起构成动力装置(PA、PB)的变速机(M)的变速机箱(48),上游端连接在前倾的气缸轴线的所述气缸盖(30、30F)上的排气管(94)通过所述动力装置(PA、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上述车辆中,在所述变速机箱(48)底壁(48a)的下面设置有收纳所述排气管(94)的至少上部的收纳凹部(9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EB)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的前部倾斜部(BF)以及和该前部倾斜部(BF)构成大致V字形的后部倾斜部(BR),构成V型,与后部倾斜部(BR)具有的气缸盖(30R)的后部侧面相连的排气管(95),与在可转动地支承主支架(68)并配置于对应所述动力装置(PB)后部的位置的主支架轴(67)的后方、和所述前部倾斜部(BF)的气缸盖(30F)相连并通过所述动力装置(PF)下方的排气管(94)并列,从所述曲轴箱(28)的一侧潜入所述变速机箱(48)的后部而弯曲形成。
CNB2005100996333A 2004-09-30 2005-08-30 两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7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7105A JP4464783B2 (ja) 2004-09-30 2004-09-30 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排気構造
JP287105/04 200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5073A true CN1755073A (zh) 2006-04-05
CN100443702C CN100443702C (zh) 2008-12-17

Family

ID=36237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96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702C (zh) 2004-09-30 2005-08-30 两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4783B2 (zh)
CN (1) CN10044370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686B (zh) * 2009-02-27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安装至摩托车上的内燃机的变速致动器的配置结构
CN105090482A (zh) * 2014-05-08 2015-11-25 现代岱摩斯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的变速致动器的排气结构
CN113022291A (zh) * 2021-02-08 2021-06-2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越野的全地形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4339B2 (ja) * 2010-02-24 2017-09-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11195138A (ja) * 2010-02-24 2011-10-0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6049107B2 (ja) * 2015-03-23 2016-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0979A (en) * 1985-07-19 1989-01-3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ntilever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JP3451805B2 (ja) * 1995-08-31 2003-09-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3870624B2 (ja) * 1999-09-27 2007-0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1234747A (ja) * 2000-02-23 2001-08-31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フィルタおよびオイルクーラ取付け構造
JP3988379B2 (ja) * 2000-10-30 2007-10-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制御装置
JP4160342B2 (ja) * 2002-09-10 2008-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2004098884A (ja) * 2002-09-10 2004-04-0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4282968B2 (ja) * 2002-09-26 200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の排気管構造
CN100349775C (zh) * 2003-02-18 2007-11-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686B (zh) * 2009-02-27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安装至摩托车上的内燃机的变速致动器的配置结构
CN105090482A (zh) * 2014-05-08 2015-11-25 现代岱摩斯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的变速致动器的排气结构
CN105090482B (zh) * 2014-05-08 2017-09-22 现代岱摩斯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的变速致动器的排气结构
CN113022291A (zh) * 2021-02-08 2021-06-2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越野的全地形车辆
CN113022291B (zh) * 2021-02-08 2022-06-24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越野的全地形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97644A (ja) 2006-04-13
JP4464783B2 (ja) 2010-05-19
CN100443702C (zh)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3341C (zh) V形皮带式变速器
CN1785741A (zh) 自动二轮车的摇臂支撑结构
CN1755075A (zh) 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736787A (zh) 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
CN1755073A (zh)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274663A (zh) 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CN1862005A (zh) 摩托车用发动机装置
CN1781751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CN101080566A (zh) 车用内燃机
CN1177995C (zh) 内燃机的润滑构造
CN1924305A (zh) 内燃机
CN1242158C (zh) 发动机中气门用正时传动装置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242160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CN1150375C (zh)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CN1743218A (zh) 小型二轮机动车
CN1754757A (zh) 二轮机动车
CN1939801A (zh) 鞍座式两轮机动车
CN1303314C (zh) 发动机
CN1806106A (zh)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CN1754755A (zh) 低底式车辆
CN1657748A (zh) 内燃机本体的散热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8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