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5328A -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5328A
CN1735328A CNA200510089313XA CN200510089313A CN1735328A CN 1735328 A CN1735328 A CN 1735328A CN A200510089313X A CNA200510089313X A CN A200510089313XA CN 200510089313 A CN200510089313 A CN 200510089313A CN 1735328 A CN1735328 A CN 1735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ousings
guiding piece
keeper
image recorder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93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9346C (zh
Inventor
河合贵光
中川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5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93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934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上方和下方单元壳体;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保持件,第一端部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一个上;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引导件,在该方式下:在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处,而在打开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则被置于第二位置处,所述引导件引导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以及布置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约束部分,当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约束部分在引导件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提供摩擦阻力。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例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在该设备中具有原稿读稿部分的上方单元壳体以能够以可转动地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连接在具有进纸部分和记录部分的下方单元壳体上,其中上方单元壳体能够被缓慢地关闭。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披露了各种不同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上方单元壳体的一侧通过一个枢轴以能够转动地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连接在下方单元壳体上,由此当进行维护或处理卡纸时,上方单元壳体保持开口很大的打开状态。
例如,登记号为No.3093658的日本实用新型(见图1和图2)披露了一种机构,在该机构中,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方单元壳体下表面上的保持件插入形成于下方单元壳体上表面内的接收孔中。位于保持件底部的接合爪被接合在接收孔的边缘处,从而使得上方单元壳体保持恒定的打开角度的姿态。位于保持件下侧上的弹性片被以弹性的方式压在接收孔的边缘的周围,以此使得上方单元壳体的转动在上方单元壳体开始关闭或停止打开的区域上被制动。
采用这种结构,制动装置(制动过程)在上方单元壳体接触下方单元壳体的关闭结束区域内不会发生作用,因此上方单元壳体能被迅速关闭从而受到很大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JP-UM-B-1-29815(见图3和图6)披露了一种机构,在该机构中,在上方单元壳体(机盖)的一个侧面上向下突出的弓形引导件(导引件)上形成一个弓形引导槽。位于下方单元壳体(箱体)一侧的螺栓的轴插入该引导槽中,并且,通过夹紧位于该螺栓头部和一个弹簧件之间的引导件,上方单元壳体被保持在任意旋转角度的位置上。在上方单元壳体被关闭在下方单元壳体上的关闭位置处,上方单元壳体受到布置在下方单元壳体中的扭簧的向上的推力。
发明内容
然而,在JP-UM-B-1-29815中,上方单元壳体仅在关闭位置被向上推动,并且被停止在任意的打开角度上。因此,当在关闭或打开方向上转动上方单元壳体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在该设备中一对单元壳体的关闭操作被制动以防止施加在单元壳体上的撞击,并且在该设备中,该对单元壳体的打开操作被平滑地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上方单元壳体;下方单元壳体;连接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以便能够以转动的方式打开和关闭的枢轴部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保持件,第一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一个上;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引导件,在该方式下: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处,而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打开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二位置处;以及布置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约束部分,当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约束部分在引导件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提供摩擦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第一和第二单元壳体以便能够以旋转的方式打开和关闭的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保持件,该第一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一个上;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引导件,在该方式下: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处,并且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打开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二位置处;以及布置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约束部分,当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约束部分在引导件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提供摩擦阻力。
采用上述结构,仅当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处于关闭操作过程时,产生制动作用从而使得其能够被缓慢地关闭。另一方面,当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被打开时,几乎不施加制动作用,从而使得其能够被平滑地打开。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可以更容易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部分被截去的后侧透视图,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该装置处于上方单元壳体关闭在下方单元壳体上时的状态;
图2是上方单元壳体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以开口很大的方式打开的状态时的侧面透视图;
图3A是图2的放大透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箭头IIIB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4是上方单元壳体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以开口很大的方式打开的状态时开关机构的后视图;
图5A是引导件的俯视图,图5B是沿图5A中箭头V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5C是沿图5A中VC-VC线的剖面图,显示引导件的纵向引导槽;
图6A是从图5A中箭头VIA方向观察的保持件的侧视图,图6B是从图6A中箭头VI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6C是从箭头VIC方向观察的仰视图,显示负载施加部分;
图7A和7B是解释性视图,显示在上方单元壳体沿关闭方向转动的状态下的开关机构的操作;
图8A和8B是解释性视图,显示在上方单元壳体沿打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的开关机构的操作;
图9是从图7A中IX-IX线观察的仰视图;
图10是仰视图,显示图9中所示开关机构的基本部分;
图11是放大的剖面图,显示处在开口很大的打开位置的上方单元壳体的基本部分;和
图12A是从图7A中的XIIA-XIIA线观察的放大的剖面图,图12B是从图8A中的XIIB-XIIB线观察的放大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1是一种多功能装置(MFD),具有打印机功能、复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和传真机功能。如图1和2中所示,进纸盒4插入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下方单元壳体2前侧(图2中的左侧)上的开口部分2a中。该开口部分2a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起到纸张输出部分的功能。为了便于描述,开口部分2a所在的一侧称为前侧,与开口部分2a距离最远的相反一侧称为后侧(背侧)。
喷墨类型的记录部分(未示出)布置在下方单元壳体2内位于进纸盒4上方,从进纸盒4输出的纸(记录介质)在经由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记录部分后侧的传输通道件5而被U形翻转的同时,被传输到该喷墨类型的记录部分。记录后的纸张通过位于进纸盒4上方的开口部分2a输出。
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连接在下方单元壳体2上的上方单元壳体3上带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6(见图1和图2)以及在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中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图中未示出)。并且,在上方单元壳体3上布置着具有各种类型的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屏的操作面板(未示出)。
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覆盖着原稿放置玻璃板(未示出)上表面的原稿盖体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6和原稿输出部分8,该原稿输出部分8用于放置从自动原稿进给装置6的出口6a输出的原稿。原稿盖体7能够围绕设置在图像读取设备后侧上的枢轴9(位于图1中的前端部分)垂直地转动。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扫描装置(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在原稿放置玻璃板下侧沿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以读取图像。
下面,将描述用于使下方单元壳体2和上方单元壳体3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机构10。在该图像记录设备1中,上方单元壳体3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2在图1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具体而言,通过布置在图4右端的枢轴11,上方单元壳体3距离自动原稿进给装置6最远的一侧向上开口很大地打开。如图4中所示,引导件14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3上。引导件14带有一个弓形的纵向引导槽27。设置保持件12,以使其保持角度β1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3的上表面可变化。保持件12的一端(末端部分)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到上方单元壳体3上,并且保持件12的另一端(底端部分)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下方单元壳体2上。通过位于下方单元壳体2的上表面上远离枢轴11位置上的枢转部分13,保持件12的底端部分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随着上方单元壳体3的打开和关闭动作,位于保持件12末端部分的突出臂部分19被沿着引导件14的引导槽27引导。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机构10具有保持件12和引导件14,这两个部件布置在图像记录设备1后侧上的下方单元壳体2的上表面和上方单元壳体3的下表面之间。并且,在上方单元壳体3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约束部分22。
如图3A中所示,约束部分22具有一对壁构件36、37a。多个防变形肋状件41支承着壁构件36。引导件14连接在一对薄壁36、37a之间。在引导件14的一端(图3A中的顶端)和壁构件37a之间,插入位于保持件12末端部分处的突出臂部分19。当上方单元壳体3关闭时,突出臂部分19朝着引导件14的另一端(图3A中的底端)移动,从而使保持件12逐渐落下。在该关闭操作的过程中,摩擦阻力施加在突出臂部分19、引导件14和约束部分22上,由此对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进行制动。
图3B是从图3A中的箭头IIIB方向观察时的视图。壁构件36上开凹口以形成下壁部分36a。引导件14的一侧表面具有加固肋32,所述加固肋32沿垂直于图3B中纸张的方向向下壁部分36a突出。引导件14的另一侧表面具有负载施加部分,下面将详细描述。负载施加部分位于引导件14相对侧表面上与加固肋32相应的位置处,并且相对于加固肋32地向壁构件37a突出。在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过程中,如图3B中所示,加固肋32的大部分位于下壁部分36a中。当上方单元壳体3关闭时,保持件12在箭头C所指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当突出臂部分19进入负载施加部分和壁构件37之间的间隙中时,引导件14被压向壁构件36或下壁部分36a。此时,由于加固肋32的大部分位于下壁部分36a中,并且紧靠着下壁部分36a,所以引导件14朝着壁构件36的位移或变形被限制。因此,大的摩擦力施加在突出臂部分19、引导件14和约束部分22上,所述的摩擦力对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进行制动。
另一方面,在上方单元壳体3的打开动作过程中,如图3B中双点划线所示,引导件14相对于壁构件36稍向下移动,并且加固肋32的大部分露出在下壁部分36a的下面。当上方单元壳体3打开时,保持件12从引导件14的底端沿着箭头D所指的方向移动。然后,保持件12的突出臂部分19进入负载施加部分和壁构件37a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朝着壁构件36挤压引导件14。此时,由于加固肋32的大部分没有紧靠在下壁部分36a上,因而引导件14朝着壁构件36侧移动。因此,在突出臂部分19、引导件14和约束部分22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很小,并且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的打开操作能够平滑地执行。
保持件12和引导件14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制件。保持件12是薄且平的。在保持件12的底端部分,通过一对凹口部分16,一体设置有一对弹性片15。如图3A和图9中所示,在两个弹性片15的尖端,形成从彼此向外突出的定位销17。通过使在两个弹性片15之间的尖端处的距离变窄,一对定位销17能够弹性地配合到枢转部分13内。保持件12末端部分处的突出臂部分19具有可转动的引导辊,该引导辊是在开槽于引导件14内的基本为弓形的纵向引导槽27中配合并导向的被引导部分20(见图11、图12A和图12B),后面将会详细描述。被引导部分20也可以是圆形杆形状的引导销,以代替引导辊。纵向引导槽27的宽度尺寸形成为稍大于作为被引导件20的可旋转的引导辊的直径,并且被引导部分20具有较小的阻力且能够滑动。
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摩擦滑动件24,例如橡胶,被安装在突出臂部分19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的所有外周表面,包括相对的表面)(见图11、图12A和图12B)。该摩擦滑动件24可以通过粘接剂粘结。
如图5A到5C和图6A到6C中所示,引导件14基本是一个平板,并且沿着保持件12末端部分的旋转轨迹的方向纵向形成。在引导件14纵向的一端处,通过弹性片25提供接合爪25a。当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3的下表面上的保持件12沿着包括旋转轨迹的平面移动时,接合爪25a起到移动参考位置的作用。在引导件14纵向的另一端处,提供支承在端壁38上的突起片26,以便当保持件12沿着包括旋转轨迹的平面移动时限制移动的范围。
引导件14内部设置有基本为弓形的纵向引导槽27,该引导槽27在沿着旋转轨迹的方向上纵向延伸。在该纵向引导槽27的一端,提供一个较短的接合槽28,以便在与引导槽27的纵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与纵向引导槽27相连通。并且,在纵向引导槽27的另一端,提供一个较短的关闭位置保持槽29以便与纵向引导槽27相连通,该关闭位置保持槽29在与接合槽28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在接合槽28和纵向引导槽27之间的连接区域上具有一个弹性凸片30,以便当被引导部分20通过该处时,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响应。
而且,如图6A中所示,在引导件14的一个侧表面14a(与保持件12的突出壁部分19相对的表面)上,一体形成负载施加部分31,该负载施加部分31沿着纵向引导槽27的径向向内的区域延伸。在靠近关闭位置保持槽29的区域中,该负载施加部分31几乎与纵向引导槽27的弓形同心。如图6C中所示,负载施加部分31被形成为一个沿着引导件14的厚度方向突出的钝角三角形。更具体而言,该负载施加部分31的形状如下:比顶点31a更靠近关闭位置保持槽29的区域的倾斜表面是一个倾斜角度大的斜面31c,相对的一侧是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31b。
在引导件14的另一个侧表面14b(没有负载施加部分31的侧表面)上,具有几乎与负载施加部分31相同半径的弓形加固肋32在与负载施加部分31相对的后表面上的一个位置处一体突出。
一对端壁38、39连接壁构件36、37a的两端(见图9)。壁构件36、37a连接到顶板40上。在每个端壁38、39的上端和顶板40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突起片26和接合爪25a分别插入该间隙中。
如图7B和8B中所示,接合爪25a以下述方式配合在端壁39和顶板40之间的间隙中,其配合方式为使得引导件14在该区域中几乎不能垂直移动。该区域起到转动中心的作用。另一方面,突起片26配合在端壁38和顶板40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转动着的引导件14的摆动尖端能够垂直移动减去突起片26宽度后的距离H1(见图8B)。
从顶板40的下表面起的一对壁构件36、37a的高度H2被设置为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构件36是面对具有引导槽14的加固肋32的平面的壁构件,第二壁构件37a是面对具有引导槽14的负载施加部分31的平面的壁构件。多个基本形成为三角形的防变形肋状件41用于在第一壁构件36的外表面和顶板40的下表面之间进行连接。第二壁构件37a能够在板厚度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并且与竖立在其后表面上的第三壁构件37b的两端相连。这形成支承梁结构,在该结构中,梁被在其两端处在纵向方向上固定(见图10)。
第一壁构件36和第二壁构件37a之间间隙的间距W1稍大于引导件14未提供负载施加部分31的区域、布置在该间隙中的突出臂部分19和摩擦滑动件24的总厚度W2′,间距W1大到使突出臂部分19能够沿着引导件14的纵向平滑移动而不会引起摩擦阻力的程度(见图11)。引导件14提供负载施加部分31的区域、突出臂部分19和摩擦滑动件24的总厚度W2大于间距W1(见图12A)。总厚度W2在负载施加部分31的顶点31a处达到最大。在与布置有引导件14的负载施加部分31(加固肋32)的区域相应的部分K中,形成凹口以得到具有高度H3的下壁部分36a(见图7A和图8A)。在该部分K(也被称为凹口部分)中的一对壁构件36(36a)、37a起到约束部分22的作用。在位于引导件14摆动尖端处的突起片26从顶板40的下表面向下移动距离H1的状态下,由一对壁构件36、37a产生的带有负载施加部分31的引导件14和带有摩擦滑动件24的突出臂部分19的约束被释放。在这种状态下,部分K的高度H3被设置为使得当突出臂部分19沿着引导件14的负载施加部分31移动时,所引起的摩擦阻力变小。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开关机构10的动作。如图4中所示,在上方单元壳体3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2打开到最大角度θ1(锐角)的状态下,保持件12保持在从下方单元壳体2的上表面起角度为β1的(锐角)位置。在该状态下,被引导部分20配合进入在引导件14中的纵向引导槽27一端处(在远离枢轴11的一侧,或靠近上方单元壳体3的自由端的一侧上)的接合槽28的上端中,从而使得最大开度的姿态得以保持。
为了关闭上方单元壳体3,使用者用一只手轻轻地抬起上方单元壳体3的自由端,并且压下保持件12,从而使得被引导部分20配合进入纵向引导槽27中。在该状态下,使用者把手从上方单元壳体3上拿开,从而使得上方单元壳体3由于其自重而向下转动(沿图7A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并且在压下保持件12的同时(沿图7A中的箭头C),保持件12的被引导部分20被从纵向引导槽27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靠近枢轴11的一侧)。
此时,由于被引导部分20向上的反作用力,引导件14被推靠在顶板40的下表面上,引起该引导件14围绕接合爪25向上转动。因此,引导件14的上表面与顶板40的下表面接触,并且引导件14的突起片26保持浮动于端壁38上。该状态一直持续直到上方单元壳体3完全盖在下方单元壳体2上(见图7A和图7B)。因此,引导件14的下表面和一对壁构件36、37a的下表面平行,并且负载施加部分31(加固肋32)的大部分置于约束部分22中的一对壁构件36(36a)、37a之间。
在突出臂部分19进入引导件14一侧面上的负载施加部分31的一个位置之前的区域中,第一壁构件36和第二壁构件37a之间的间隙的间距W1稍大于引导件14、突出臂部分19和摩擦滑动件24的总厚度W2′(见图11)。因此,摩擦滑动件24不可能与第二壁构件37a接触,从而使得突出臂部分19能够平滑移动。
当具有摩擦滑动件24的突出臂部分19进入负载施加部分31的位置后(见图7A和图7B),在其开始部分(斜度较小的表面31b),随着突出臂部分19接近顶点31a,第二壁构件37a和斜度较小的表面31b之间的间隙的间隔逐渐变窄,从而使得摩擦滑动件24压靠在斜度较小的表面31b上。也即,在与负载施加部分31被布置在引导件14中的部分相应的约束部分22的位置中,由于引导件14、负载施加部分31、突出臂部分19和摩擦滑动件24的总厚度W2,第一壁构件36(下壁部分36a)和第二壁构件37a之间的间隔趋向于变宽。因此,第二壁构件37a主要发生弹性变形(见图12A中的双点划线)。由于第一壁构件36(下壁部分36a)由防变形肋状件41从外面支承,因此不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由于其反作用力,当摩擦滑动件24与斜度较小的表面31b(和/或)第二壁构件37a发生滑动接触时,摩擦阻力增加,从而使得上方单元壳体3在关闭方向上的转动速度变慢,而不管上方单元壳体3的自重如何。在负载施加部分31的顶点31a处,摩擦阻力被增加到最大。结果,由于在上方单元壳体3即将在下方单元壳体2上关闭前的区域中,向下的运动停止或减速,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不会发生显著的震动。
当上方单元壳体3在其向下的转动在顶点31a处停止后被压下时,保持件12的被引导部分20从负载施加部分31的顶点31a进入斜度较大的斜面31c的区域。由于引导件14、负载施加部分31、突出臂部分19和摩擦滑动件24的总厚度W2急剧减小,因此摩擦滑动件24与第二壁构件37a和斜度较大的斜面31c之间的摩擦阻力突然减小。当被引导部分20配合进入位于引导槽14另一端的关闭位置保持槽29中时,上方单元壳体3完全在下方单元壳体2上关闭。
为了打开上方单元壳体3,上方单元壳体3的自由端被用手抬起(在图8A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因此,由于引导件14和保持件12的自重,引导件14向下移动,直到突起片26与端壁38在端壁38的一个位置处接触。当上方单元壳体3被转动和打开时,保持件12的被引导部分20配合进入纵向引导槽27,并一直施加向下的力。
在该状态下,如图8A、图8B和图12B中所示,负载施加部分31(加固肋32)的大部分悬于约束部分22中的下壁部分36a之下,并导致不受约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由于壁部分36a的高度低于第二壁构件37a的高度,因此摩擦滑动件24与斜度较大的斜面31c、顶点31a和斜度较小的斜面31b中的每一个滑动以产生摩擦阻力,然而在引导件14、负载施加部分31、突出臂部分19和摩擦滑动件24的总厚度的方向上几乎没有反作用力。这保持了具有较小摩擦阻力的状态,从而使得上方单元壳体3用很小的力就能被转动和打开。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约束部分22具有壁构件36和37a,它们将引导件14和保持件12的突出臂部分19容纳在它们中间。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能够可靠地被制动。
并且,引导件14在其面对壁构件36的侧表面上具有加固肋32,壁构件36具有下壁部分36a和凹口部分,当引导件14位于被约束位置时,加固肋32紧靠在下壁部分36a上,并且当引导件位于不被约束的位置时,加固肋32通过凹口部分露出。因此,采用简单的机构,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就被可靠地制动。
此外,引导件14基本沿着重力作用方向,从被约束位置移动到不被约束的位置。因此,不需要用来移动引导件14的附加部分。
而且,引导件14围绕在其一端上的接合爪25a,从被约束位置转动到不被约束的位置。因此,引导件14移动所需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被减小。
此外,引导件14在其面对壁构件37a的侧面上具有负载施加部分31和保持件12的突出臂部分19,由此,负载施加部分31使引导件14和壁构件37之间的间隙狭窄。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被可靠地制动。
而且,负载施加部分31具有倾斜的表面31b,并且由于倾斜表面31b,引导件14和壁构件37a之间的间隙在一方向上逐渐变窄,该方向即是在关闭动作的过程中,保持件12的突出臂部件19被沿着引导件14导向的方向。因此,当上方单元壳体关闭时,制动作用被逐渐施加。
另外,负载施加部分31位于与在引导件14的相对侧表面上的加固肋32相应的位置处。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能够被有效地制动。
此外,保持件12的突出臂部分19具有摩擦滑动件24,该摩擦滑动件24与引导件14和约束部分22中的至少一个滑动接触,摩擦滑动件24比引导件14和约束部分22具有更大的摩擦系数。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能够被有效地制动。
另外,保持件12的突出臂部分19具有引导销20,并且引导件14具有引导槽27,引导销20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该引导槽27中。因此,保持件12能够被引导件14平滑地导向。
并且,引导槽27包括纵向槽27,在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销20在该纵向槽27中移动;与纵向槽27的一端连通以支承引导销20并将上方单元壳体3保持在打开状态的接合槽28;和与纵向槽27的另一端连通以支承引导销20并将上方单元壳体3保持在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保持槽29。因此,上方单元壳体3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被稳定地保持。
另外,上方单元壳体3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2被打开和关闭。而且,保持件12的底端部分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下方单元壳体2上,并且引导件14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3上。此外,图像读取部分容纳在上方单元壳体3内,而记录部分则容纳在下方单元壳体2内。根据这样一种结构,上方单元壳体3的关闭动作被一种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制动。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是可对其做各种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例如,在约束部分22中,在将引导件14放置在第一壁构件36和第二壁构件37a之间时,可以颠倒这两个壁构件的布置方式。
并且,引导件14在转动参考侧上的部分可以是转动中心杆而不是接合爪25。并且,引导件14整体可以被垂直移动。此外,所述实施例的布置方式可以在垂直方向上颠倒,也就是说,保持件12可以固定在上方单元壳体3一侧,并且引导件14和约束部分22可布置在下方单元壳体2一侧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Claims (15)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上方单元壳体;
下方单元壳体;
连接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以便能够以转动的方式打开和关闭的枢轴部分;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保持件,第一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一个上;
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引导件,在该连接下: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处,并且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打开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二位置处,所述引导件引导保持件的第二端部;
以及布置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约束部分,当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约束部分在引导件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提供摩擦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壁,它们将引导件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容纳在它们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在其面对第一壁的表面上具有突出部分;
第一壁具有壁部分和凹口部分;并且
当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突出部分紧靠在所述壁部分上,当引导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突出部分通过所述凹口部分露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基本沿着重力作用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围绕引导件的一个端部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在其面对第二壁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的表面上的负载施加部分,所述负载施加部分使引导件和第二壁之间的间隙变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施加部分包括一个倾斜的表面;并且
由于该倾斜的表面,引导件和第二壁之间的间隙在一方向上逐渐变窄,该方向即是在关闭动作的过程中,保持件的第二端部被沿着引导件导向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施加部分位于与在引导件的相对侧表面上设置的突出部分相应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第二端部包括摩擦滑动件,该摩擦滑动件与引导件和约束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滑动接触,该摩擦滑动件具有比引导件和约束部分更大的摩擦系数。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第二端部包括引导销;并且
所述引导件具有引导槽,引导销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该引导槽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包括纵向槽,在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销在该纵向槽中移动;打开位置保持槽,其与该纵向槽的一端连通以支承引导销并将上方单元壳体保持在打开状态;和关闭位置保持槽,其与纵向槽的另一端连通以支承引导销并将上方单元壳体保持在关闭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单元壳体相对于下方单元壳体被打开和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第一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下方单元壳体上;并且
引导件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
容纳在上方单元壳体中的图像读取部分;和
容纳在下方单元壳体中的记录部分。
15.一种连接第一和第二单元壳体以便能够以旋转的方式打开和关闭的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保持件,第一端部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一个上;
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引导件,在该方式下: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处,而在上方单元壳体或下方单元壳体的打开动作的过程中,引导件则被置于第二位置处,所述引导件引导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以及
布置在上方单元壳体和下方单元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约束部分,当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约束部分在引导件和保持件的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提供摩擦阻力。
CN200510089313A 2004-08-04 2005-08-03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Active CN1005793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8261A JP4548586B2 (ja) 2004-08-04 2004-08-04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228261 2004-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5328A true CN1735328A (zh) 2006-02-15
CN100579346C CN100579346C (zh) 2010-01-06

Family

ID=3575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9313A Active CN100579346C (zh) 2004-08-04 2005-08-03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CNU20052011309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26917Y (zh) 2004-08-04 2005-08-04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1309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26917Y (zh) 2004-08-04 2005-08-04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69794B2 (zh)
JP (1) JP4548586B2 (zh)
CN (2) CN100579346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2862B (zh) * 2006-06-19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开闭组件以及包括该组件的多功能装置
CN101246338B (zh) * 2007-02-15 2012-03-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门旋转速度的门开关单元及含有该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699716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1531B2 (ja) 2006-02-01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336451A (ja) * 2006-06-19 2007-12-27 Brother Ind Ltd 開閉型物品
JP2007336450A (ja) * 2006-06-19 2007-12-27 Brother Ind Ltd 開閉型物品
JP4919019B2 (ja) * 2006-10-03 2012-04-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65265B1 (en) * 2007-01-03 2016-06-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06133B2 (ja) * 2007-01-24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上部構造体開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上部構造体開閉緩衝方法
US7729191B2 (en) * 2007-09-06 2010-06-01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device command decoding system and memory device and processor-based system using same
JP2009205087A (ja) * 2008-02-29 2009-09-1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0992B2 (ja) * 2008-03-27 2013-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積層構造物
JP5247244B2 (ja) * 2008-05-29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687B2 (ja) * 2008-08-18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回動装置
JP5471332B2 (ja) * 2009-11-16 2014-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138038A (ja) 2009-12-28 2011-07-14 Fuji Xerox Co Ltd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0763B2 (ja) * 2010-01-19 2012-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3574A (ja) 2010-03-26 2011-10-1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複合機
JP5003920B2 (ja) * 2010-03-31 2012-08-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上部ユニットケースの開閉装置
JP5459502B2 (ja) * 2010-06-30 2014-04-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上部ユニットケースの開閉装置
EP2372057B1 (en) 2010-03-30 2016-04-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EP2372058B1 (en) 2010-03-30 2015-09-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US8611792B2 (en) 2010-03-30 2013-12-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upper unit cas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344187B2 (ja) * 2010-03-31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上部ユニットケースの開閉装置
US8594532B2 (en) * 2011-06-30 2013-11-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oor dampening device and system
JP5962886B2 (ja) * 2012-01-23 2016-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31814B2 (ja) * 2012-04-27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261B2 (ja) * 2013-01-22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2290B2 (ja) * 2014-10-02 2018-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731528B2 (en) * 2015-03-06 2017-08-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493110B2 (ja) * 2015-09-09 2019-04-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合機
USD814470S1 (en) * 2016-01-22 2018-04-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
JP6826316B2 (ja) * 2017-01-24 2021-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開閉装置
JP7142833B2 (ja) * 2018-10-03 2022-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WO2023081010A1 (en) 2021-11-05 2023-05-11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propylene viscosity modifiers and lubricating oil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414055Y1 (zh) * 1966-11-25 1969-06-13
JPS58111979U (ja) * 1982-01-22 1983-07-30 株式会社田村電機製作所 カバ−の開放位置保持構造
DE3750962T2 (de) * 1986-04-04 1995-05-11 Seiko Epson Corp Gerät zum Erzeugen eines Bildes auf einem Aufnahmematerial.
JP2687362B2 (ja) 1987-07-24 1997-1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EP0503430A2 (en) * 1991-03-08 1992-09-16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igit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093658B2 (ja) 1996-10-11 2000-10-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JPH11147348A (ja) * 1997-11-18 1999-06-02 Nisca Corp 蓋体の開閉機構
JP3665017B2 (ja) * 2001-12-11 2005-06-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窓口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2862B (zh) * 2006-06-19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开闭组件以及包括该组件的多功能装置
CN101246338B (zh) * 2007-02-15 2012-03-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门旋转速度的门开关单元及含有该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699716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997167B (zh) * 2016-01-22 2020-12-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69794B2 (en) 2008-05-06
CN2826917Y (zh) 2006-10-11
US20060029424A1 (en) 2006-02-09
CN100579346C (zh) 2010-01-06
JP2006044061A (ja) 2006-02-16
JP4548586B2 (ja)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26917Y (zh) 图像记录设备和开关机构
CN2829304Y (zh) 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记录设备
JP430668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573061B2 (ja) カバー体の開閉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さらに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CN101018275B (zh) 图像扫描装置
US8300279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s
JP46737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2792052Y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493329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7957675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assembly
CN1740067A (zh) 供纸盒及包括该供纸盒的图像记录设备
US890823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823647A (en) Paper holder mounting mechanism
JP200924684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70257415A1 (en) Follower roller mounting mechanism for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JP747022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06869B2 (en) Paper feeder
TWM525279U (zh) 影像輸入輸出裝置、分紙機構及減速滾輪組
WO2014110824A1 (en) Interlocking assembly for a scanning unit
JP2009027515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492468B2 (ja) スキャナ付プリンタ
KR20050104111A (ko) 화상독취센서유닛 이송 가이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스캐닝장치
KR100457531B1 (ko)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틸트 조정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한 픽업데크
TW202342893A (zh)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事務機器
JP202109943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