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1622A - 纺织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纺织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1622A
CN1651622A CNA200510006784XA CN200510006784A CN1651622A CN 1651622 A CN1651622 A CN 1651622A CN A200510006784X A CNA200510006784X A CN A200510006784XA CN 200510006784 A CN200510006784 A CN 200510006784A CN 1651622 A CN1651622 A CN 1651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yarn
chassis
weaving
do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67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0028C (zh
Inventor
井上敬
目片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1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1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00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002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纺织机械中能够容易地搬出满卷卷装(45)的结构。在纺织机械(1)中并列设置了多个分别能够形成卷装(45)的纱处理单元(2)。而且具备能够沿上述纱处理单元(2)排列的方向隔开间隔行走、使满卷卷装(45)向载置区域(95)移动的落卷台车(4)。在与上述纱处理单元(2)排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图2的图面左右方向),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配置在上述满卷卷装(45)的载置区域(95)与上述纱处理单元(2)之间的位置。并且,以纱处理单元(2)的纱的行走一侧为前面一侧,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和载置区域(95)配置在前面一侧。

Description

纺织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能够形成卷装的纱处理单元的纺织机械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落卷装置和接头装置设置在不同的台车上的纺织机。在该纺织机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那样,在纺织单元与落卷装置用导轨(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之间设置了载置满卷的卷装的载置区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0301号公报(段落编号0013)
但是,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是满卷卷装的载置区域配置在靠近纺织机中央一侧的布局,因此当作业者想要回收载置在载置区域的满卷卷装时,需要以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为立脚点进行回收作业。因此,在频繁地进行回收满卷卷装的回收作业中,作业者每次都必须上下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而且,当作业者在进行纺织单元的检修时,如果将脚踩在载置区域而附着了污物,则会弄脏此后载置的卷装,降低卷装质量。因此要求作业者采取以比载置区域靠近跟前一侧的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为立脚点,将身体探出载置区域将手尽可能地伸长来接触纺织单元这样困难的姿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纺织机械。包括:并列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能够形成卷装的纱处理单元,能够沿上述纱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行走、使满卷卷装向载置区域移动的落卷台车。在与上述纱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配置在上述满卷卷装的载置区域与上述纱处理单元之间的位置。并且,以纱处理单元的纱的行走一侧为前面一侧,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和载置区域配置在前面一侧。
由此,能够将载置区域配置在离基座的外部近的位置,出入载置区域容易。因此,不必以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为立足点,能够容易地回收载置区域内的满卷卷装。并且,能够减少给以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为立足点检修纺织单元的作业者带来强的负担的姿势。
在上述纺织机械中,上述落卷台车最好具备沿与上述纱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使上述纱处理单元生成的满卷卷装移动到上述载置区域的卷装通道。
通过采用这样的在落卷台车中具备卷装通道的结构,与例如满卷卷装越过落卷台车的上方输送到载置区域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满卷卷装的移动路径,并且可以不要用来提升满卷卷装的结构。
在上述纺织机械中,上述落卷台车最好具备捕捉从纱处理单元送出的纱的捕捉机构。
由此,不必为了捕捉从纱处理单元送来的纱而使捕捉机构从落卷台车延伸以便跨过上述载置区域,所以能够缩短捕捉机构的长度或延伸距离,能够将其顶端精确地定位在容易捕捉纱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纱的捕捉失误。
上述纺织机械优选以下结构。在使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轮行走的行走面的下侧,设置动力供给线收容室。在该动力供给线收容室的内部配置与上述落卷台车连接的动力供给线并配置保护该动力供给线的弯曲性保护具。上述弯曲性保护具被配置成其弯曲在近似水平面内进行。
因此,即使在弯曲性保护具的最小弯曲半径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高度方向上使动力供给线收容室紧凑,所以能够降低位于其上面的落卷台车的行走面的高度。因此,在维修时能够提高作业者站在行走面上进行纱处理单元的检修等作业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纺织机械中,优选以下结构。在使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轮行走的行走面的下侧设置凹槽。在上述落卷台车中设置多个与上述凹槽的内壁接触旋转的辊体。上述多个辊体被配置成该辊体中的任一个同时与上述凹槽的两个内壁接触。
由此,由于能够用凹槽的内壁构成引导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方向的引导面,所以不用在上述行走面上设置凸状的导轨等,能够防止落卷台车的偏斜。其结果,即使在作业者为了维修纱处理单元等而站在行走面上进行作业时,也能够减少脚下的突起或使其为零,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纺织机械中,优选在使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轮行走的行走面上设置防止磨损用的薄板部件。
因此,能够防止行走轮的行走引起行走面的磨损,能够避免附着磨损而产生的异物附着在满卷卷装上降低品质。
在上述纺织机械中,优选与落卷台车相独立地设置多个接头台车,该接头台车具备接头装置并能够沿上述纱处理单元行走。
因此,由于有多个与落卷台车相独立的接头专用台车在行走,所以即使在多个纱处理单元同时发生纱的切断或在与纱的切断的同时在别的纱处理单元发生落卷要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要求接头的单元。能够防止卷装的生产效率的降低。
在上述纺织机械中,优先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纱处理单元作为具备纺织部件和送纱辊的纺织单元而构成,所述纺织部件具备纺织喷嘴和中空导轴体,所述送纱辊位于上述纺织部件的下游侧。在上述中空导轴体中,在纱通道的途中具备在接头时用来吸入上游侧的纤维束的吸引气流发生喷嘴,并且在上述中空导轴体内部的纱通道中,在上述吸引气流发生喷嘴的下游侧设置收缩部。而且,设置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该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旋转捕捉并引导从上述纺织部件纺出的纱,知道该纱的顶端到达上述送纱辊的正下游侧。
通过这样能够提高出纱及接头的成功率。由于在吸引气流发生喷嘴下游侧设置了收缩部,因此强大的气流能够使从中空导轴体出来的纱的纱头到达送纱辊。因此,由于单纯地使送纱辊旋转就能将纱夹持在送纱辊中,因此与不必像以往那样使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的顶端到达送纱辊的上游捕捉,不必用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将纱横送到送纱辊被夹持,所以出纱及接头的失败少。在纱被送纱辊保持住后,通过在正下游侧交给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能够将纱适当地引导到接头台车的接头装置。并且,由于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缩短上述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的长度,因此旋转时的轨迹紧凑,相应地能够使落卷台车更靠近纱处理单元一侧,能够实现基座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纺织部的纵剖正视图。
图4是图3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通常纺织时的纺织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出纱纺织时的纺织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落卷台车从卷取装置取出满卷卷装的样子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8是表示落卷台车捕捉纺织部件侧的纱并引导到空的绕线管的样子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9是表示落卷台车将空的绕线管安放到驱动鼓上的样子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与动力供给线路的样子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了多部接头台车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整体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备多个并列设置的纺织单元(纱处理单元)2的、作为纺织机械的纺织机1。该纺织机1包括沿纺织单元2的排列方向行走自如地设置的接头台车3、与该接头台车3相独立地设置并行走自如的落卷台车4、鼓风机柜80和动力机柜81。
如图1所示,各纺织单元2的主要结构有牵引装置7、纺织部件9、送纱装置11和卷取装置12。牵引装置7设置在纺织机1本体的壳体6的上端附近,采取用纺织部件9对该牵引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织的结构。经过用于检测纱的缺陷后切断纱将纱的缺陷部分除去的清纱器(纱缺陷检测器)52,卷绕在卷取装置12上,形成卷装45。例如,清纱器52可以考虑具有检测纱的粗细不均缺陷的功能、或检测混入纺织纱10内的异物的功能、或兼备这些功能的部件。
如图2所示,牵引装置7为拉伸纱线13使其成为纤维束8的装置,由后辊14、第三辊15、装架了输送带16的中辊17及前辊18这4个辊构成。
并且,送纱装置11由被支承在纺织机1本体的壳体6上的输送辊39、可自由接触分离地设置在输送辊39上的夹持辊40构成。通过将从纺织部件9排出的纺织纱10夹持在输送辊39与夹持辊40之间并使输送辊39旋转驱动,能够将纺织纱10传送到卷取装置12一侧。
卷取装置12的主要结构包括:构成可旋转地支承绕线管48的轴向两端的摇架的2根臂83、84(参照图1),和旋转驱动绕线管48或卷装45的驱动鼓79(参照图2)。2根臂83、84的下端枢支在壳体6上,能够向正面一侧(图1的靠近自己侧、图2的图面左侧)倾倒地旋转。该臂83、84上设置有图中没有示出的弹簧,始终给臂83/84施加使其竖起的弹力。因此,被支承在臂83、84上的绕线管48或卷装45的周面受上述驱动鼓79的推压,绕线管48或卷装45因此受驱动鼓79的驱动力而旋转。随着纺织纱10卷绕在绕线管48上使卷装45变大,臂83、84像图2的点划线所示那样向正面倾倒,卷装45的轴的位置向前移动。由于驱动鼓79是以等速旋转驱动的,因此即使卷装45卷大,其卷绕速度(圆周速度)也保持一定。
如图1所示,卷取装置12的一侧的臂83采取能够向与另一侧的臂84接触或分离的方向倾倒摆动的结构。并且,臂83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弹簧的作用下向另一侧的臂84靠近。因此,在卷绕纺织纱10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能够将绕线管48夹持在两臂83/84之间,当纺织纱10卷绕在绕线管48上使卷装45成为满卷的时候,使臂83向离开另一侧的臂84的方向倾斜,解除上述夹持状态(图1的点划线),这样能够从卷取装置12上取下满卷的卷装45。该满卷卷装45的取出,是通过上述落卷台车4的摇架操作臂90压动上述一侧的臂83的伸出状的顶端进行的(详细情况后述)。
如图1或图2所示那样,接头台车3具有以下部件:台车壳体42,设置在该台车壳体42上的接头器或接合器等接头装置43,俯仰自由地设置在台车壳体42上、一边以轴为中心旋转一边吸入并捕捉从纺织部件9排出且通过送纱装置11的纱头将其引导到接头装置43的吸管(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44,俯仰自由地设置在台车壳体42上并一边以轴为中心旋转一边从旋转自由地被支承在卷取装置12上的卷装45吸引捕捉纱头并将其导向接头装置43的吸嘴46。
如图2所示,在上述壳体6的后部侧的内部,构成有上述接头台车3的行走空间50。该行走空间50沿上述纺织单元2的并列方向细长地形成。在该行走空间50的上部与下部配设有导轨41,并且在上述台车壳体42的下部还具备行走轮49。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接头台车3被上述导轨41引导其行走方向,并能够在行走轮49的驱动下在行走空间50的内部行走。
落卷台车4与上述接头台车3独立设置,如图1或图2所示,能够沿在纺织机1本体的前部设置的行走路线86行走。落卷台车4的行走方向与上述接头台车3相同,沿纺织单元2的并列方向细长地设置。
落卷台车4如图1或图2所示具有依靠行走轮87在上述行走路线86上行走的台车壳体85。在该台车壳体85上具备作为包头纱卷中的纱捕捉机构的吸管88、卡盘89、摇架操作臂90或包头纱卷驱动臂91。为了吸入并捕捉从纺织部件9排出的纱头并将其引导到上述卷取装置12,吸管88俯仰自由并伸缩自如地设置在上述台车壳体85上。为了将空的绕线管48提供给上述卷取装置12,卡盘89旋转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台车壳体85上。为了操作上述卷取装置12的臂83,摇架操作臂90旋转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台车壳体85上。而且,为了进行开始将纺织纱10卷绕在空的绕线管48上的初期的包头纱卷,包头纱卷驱动臂91旋转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台车壳体85上。
在上述落卷台车4的比行走路线86更靠前的一侧设置有满卷卷装45的载置区域95。在与上述纺织单元2并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图2的图面左右方向),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配置在上述满卷卷装45的载置区域95与上述纺织单元2之间的位置,并且,以纺织单元2的纱行走一侧为前面侧,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和载置区域95配置在前面侧。
落卷台车4的台车壳体85不仅像图1所示那样构成为正面视为门形,而且具备卷装通道93(同时参照图10)。该卷装通道93如图2所示具备越靠近上述载置区域95越低的倾斜底板94。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上述卷取装置12取下的满卷卷装45贯穿卷装通道93的内部滚到上述倾斜底板94上,落到在载置区域95中形成的浅槽96中静止。这样移动到载置区域95上的满卷卷装45被作业者回收,送往下一道工序。另外,也可以采用在载置区域95中配置传输器等传送机构,自动地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的结构。
下面说明纺织部件9。该纺织部件9的主要结构如图3所示那样,具备一边使从前辊18传送来的上述纤维束穿插一边对该纤维束赋予旋流的纺织喷嘴19、和顶端同轴地插入纺织喷嘴19中的中空导轴体20。
如图3所示,纺织喷嘴19包括针架23和安装到该针架23上的喷嘴壳体53。针架23具有导入用上游侧的牵引装置7牵引来的纤维束的引导孔21,并且将针22保持在从引导孔21排出的纤维束的流路上。
在比针架23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喷嘴壳体53上设置有锥形孔54,具有与该锥形孔54大致相等的锥形角的中空导轴体20的顶端24,同轴且隔开预定的间隙插入该锥形孔54内。中空导轴体20的顶端面与针架23之间分隔形成纺织室26,上述针22的顶端突出到该纺织室26中,针22的顶端与中空导轴体20的顶端面相对。并且,上述锥形孔54与上述顶端部24之间分隔形成旋流发生室25。
喷嘴壳体53中设置有出口端开口在纺织室26内的多个第1旋流发生喷嘴27。这些第1旋流发生喷嘴27由贯穿设置在喷嘴壳体53上的孔构成,倾斜设置在纺织室26的切线方向且送纱的下游侧。第1旋流发生喷嘴27接受从图中没有示出的压缩空气源供给的压缩空气,将该压缩空气喷射到纺织室26中,在纺织室26中产生例如俯视为逆时针旋转的旋流(参照图5)。该旋流沿中空导轴体20的顶端部24周围的旋流发生室25呈螺旋状地流向下游侧,从喷嘴壳体53上形成的排气室55排出。
中空导轴体20由具有上述顶端部24的外部筒体56和同轴地嵌合在该外部筒体56中固定成一体的内部筒体57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筒体56采用接合上游侧半部56a和下游侧半部56b的结构。沿中空导轴体20的轴心形成纱通道29,采取使纱能够通过该纱通道29内的结构。
在外部筒体56的上游侧半部56a,从该顶端部24向下游侧形成直径扩大的粗径部58,该粗径部58露出到上述排气室55内。该粗径部58插入固定在轴体保持部件59中。轴体保持部件59能够自由地在喷嘴壳体53上装卸,通过从喷嘴壳体53上取出轴体保持部件59,能够容易地除去堵在纺织室26或旋流发生室25中的纤维。
中空导轴体20中设置有多个在接头纱的出纱纺织时喷射压缩空气的第2旋流发生喷嘴(吸引气流发生喷嘴)36。该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由贯穿形成在内部筒体57中与外部筒体56的连接位置附近的孔构成。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出口端开口在纱通道29上。通过该第2旋流发生喷嘴36能够在纱通道29内产生与第1旋流发生喷嘴27产生的旋流反向的、俯视为顺时针的旋流(参照图6)。在内部筒体57与外部筒体56之间形成将压缩空气导入第2旋流发生喷嘴36中的压缩空气通道37。压缩空气通道37通过在外部筒体56中形成的压缩空气导入孔60和与之连通的供给管38等,与图中没有示出的压缩空气源连接。
在中空导轴体20的下游侧,内部筒体57与外部筒体56的下游侧半部56b在嵌合部61通过O形圈等互相嵌合。而且,在外部筒体56的下端嵌合着排出筒62。该排出筒62嵌合到螺纹紧固到外部筒体56中的中空紧固螺栓63的筒孔中。排出筒62的内部形成有上游侧的圆形孔64和下游侧的三角孔65。三角孔65不仅形成为断面呈正三角形,而且与紧固螺栓63上形成的作为圆孔的出口孔34相连通。
三角孔65的截面面积设定为比上述圆形孔64的截面面积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三角孔65构成收缩部。该三角孔65在向下游侧的方向上使中空导轴体20内部的纱通道29的宽度变窄。作为三角孔65的断面呈现正三角形的内心位置与上述圆形孔64的轴心一致。
在内部筒体57的顶端即比第2旋流发生喷嘴36靠上游一侧的位置,形成顶端嵌合部67。并且,在外部筒体56上形成嵌合孔68,上述顶端嵌合部67与该嵌合孔68嵌合。这样,内部筒体57和外部筒体56不仅在位于下游侧的上述嵌合部61(如前所述),而且在顶端部24的根部附近的位置互相嵌合连接。另外,上述嵌合在纱通道29中不应产生台阶或突起。
在中空导轴体20的顶端附近,纱通道29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外部筒体56的顶端部24上形成的孔69,与该孔69直径相同地连续、在比内部筒体57的第2旋流发生喷嘴36更靠近上游侧设置的孔70,在内部筒体57中的孔70的下游侧且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位置设置、直径比该孔70稍大的粗孔71。并且,在上述排出筒62附近,纱通道29由上述圆形孔64和出口孔34构成。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纺织部件9的作用。在通常的纺织状态,第2旋流发生喷嘴36为不喷射压缩空气的非动作状态,只有第1旋流发生喷嘴27为喷射压缩空气的动作状态。此时,纺织室26中产生如图5的粗线箭头所示的俯视为逆时针的旋流,该旋流呈螺旋状地流过旋流发生室25从排气室55排出。
纤维束8或纺织纱10为从前辊18通过引导孔21、纺织室26和纱通道29到达送纱装置11的连续状态,被送纱装置11赋予向下游侧传送的力,通过这样对纱赋与张力。
从牵引装置7的前辊18排出的纤维束8从引导孔21进入纺织室26,受第1旋流发生喷嘴27产生的旋流的作用。由此,纤维束8中的长纤维成为芯纤维,剩下的短纤维与长纤维分离,在旋流发生室25内旋转、加捻。另外,虽然该捻向前辊18一侧传播,但由于该传播被针22阻止,因此从前辊18送出的纤维束8不被上述捻动作加捻到。这样,针22成为防止捻传播的机构。像上述那样加捻的纤维依次生成大部分成为带卷纤维的实捻状的纱,通过纱通道29从出口孔34排出。并且经过如图2所示的送纱装置11卷绕在卷取装置12(图1)上。
下面用图6说明纺织部件开始动作时或清纱器52检测到缺陷时图中没有示出的切断机动作等发生断纱时进行的接头作业的状态。
在接头作业的初期,牵引装置7、第1旋流发生喷嘴27和第2旋流发生喷嘴36为非动作状态。并且,前辊18的下游侧不存在纤维或纱。因此,不发生送纱装置11产生的纱张力。
在开始接头作业时,首先,使接头台车3行走移动到需要接头的纺织单元2,接着使牵引装置7、第1旋流发生喷嘴27和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动作。
当牵引装置7的动作使纤维束8送出到纺织部件9时,送来的纤维束8通过引导孔21进入纺织室26,受第1旋流发生喷嘴27产生的旋流的作用(图6)。由于纱没有被赋予张力,因此纤维束8在旋流的作用下处于松弛假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被导入到针22并被送至纱通道29的入口附近。此时,捻向上游侧的传播被针22阻止,剩下的纤维在旋流的作用下与芯部分的纤维分离,在旋流发生室25内旋旋。
另一方面,从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喷射出的压缩空气在纱通道29内产生旋流。由于纱通道29从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开始越往下游侧截面积越大,因此纱通道29内的旋流向下游侧螺旋状地流动。因此在纱通道29中产生吸引方向的气流,并在纱通道29的入口产生负压,能够将纺织室26的纤维束8吸引到纱通道29内。这样地,如果采用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即使送纱装置11不产生纱张力也能够将纤维束8吸入纱通道29内,送往下游方向。
由于第2旋流发生喷嘴36产生的旋流与第1旋流发生喷嘴27产生的旋流方向相反,因此受第2旋流发生喷嘴36产生的旋流作用的纤维束被沿与第1旋流发生喷嘴27产生的旋流的方向相反地加捻,解捻。此时,松弛假捻状态的纤维束8被纺织成扎绞纤维状态的纱(扎绞纱),此后从出口孔34排出。由此执行出纱。
详细地说,被送至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位置的纤维束的大部分,在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加捻作用下在与针22之间被赋予捻,作为芯纤维集束。没有因此被赋予捻而没有构成芯纤维的剩余的纤维,在第1旋流发生喷嘴27的旋流的作用下沿旋流方向缠绕在芯纤维的周围。由第2旋流发生喷嘴36赋给芯纤维的捻,在通过第2旋流发生喷嘴36时开始解捻。该解捻的方向与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旋流的方向相反,即与第1旋流发生喷嘴27的旋流的方向相同。因此,通过芯纤维的解捻,缠绕纤维被芯纤维强有力地缠绕,生成缠绕纤维缠绕在因解捻而成为无捻的芯纤维的周围的扎绞纺织纱。
这样生成的扎绞纱47,在由来自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旋流产生的输送作用下被送往下游,从出口孔34被喷射到送纱装置11的上述输送辊39与夹持辊40相对的部分。这里,由于纱通道29在到达上述出口孔34之前的阶段,其截面积在从排出筒62的圆形孔64移行到三角孔65时缩小(收缩作用),因此通过三角孔65的空气流的速度能够增大,能够对送到该三角孔65内的扎绞纱47产生向下游输送的强的作用。因此,能够以强劲的力量从上述出口孔34喷射扎绞纱47,在夹持辊40与上述输送辊39相对的部分产生适当的飞散。
此外,通过纱通道29的下游部分的三角孔65的扎绞纱47,在正三角形状的内壁的引导作用下,气圈(バル一ン)被抑制在与该三角形内切的圆的很小区域内。通过该气圈限制作用,能够将扎绞纱47没有偏斜地从出口孔34笔直地喷出。同时,在三角孔65中,三角形的各顶点附近能够起到使从上述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喷射出的空气容易通过的通路的作用。因此,能够确保通过三角孔65的空气的流量大,因此能够对扎绞纱47产生很强的输送作用,使之从出口孔34良好地喷出,能够准确地向送纱装置11的输送辊39与夹持辊40之间的预定的夹持处飞溅。并且,由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喷射的压缩空气通过三角孔65的三角形顶点附近的通路后容易地从出口孔34一侧抽出,因此能够在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上游侧产生强的负压作用,能够使向纱通道29吸入纤维束8的作用良好。
当扎绞纱47从出口孔34喷射时,驱动送纱装置11的输送辊39,输送辊39与夹持辊40互相接触旋转。因此,当喷射出的扎绞纱47的纱头接触到输送辊39或夹持辊40的周面时,其纱头被输送辊39与夹持辊40的旋转传送到两辊39、40之间的夹持处,被夹持后送往更下游侧。几乎与此同时,驱动预先到达的接头台车3使吸管44上升旋转,使其顶端上升到送纱装置11的正下游侧(图2的点划线),在此状态下吸入扎绞纱47。在此状态下使吸管44下降旋转,将扎绞纱47导向接头装置43。
另外,在与扎绞纱47被送纱装置11夹持并赋予扎绞纱47张力的几乎同时,使上述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停止,切换成送纱装置11的送出。然后移行到上述通常的纺织,生成实捻状态的纱。最终所有的扎绞纱47被吸入吸管44内废弃,实际传给接头装置43的为实捻状态的纱。
在进行上述动作的同时,在接头台车3一侧吸嘴46也吸引卷装45一侧的纱,传送给接头装置43。然后驱动接头装置43,在纺织部件9侧与卷装45侧之间将实捻状态的纱互相接头,完成接头作业。另外,上述扎绞纱47通过上述接头时切断而除去。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采取通过收缩部的三角孔65的强气流使出纱纺织后的扎绞纱47的纱头从出口孔34喷出,接触到送纱装置11的辊39、40,并通过两辊39、40的旋转进行夹持的结构。因此,通过单纯地使辊39、40旋转就能将扎绞纱47夹在两辊39、40之间进行夹持,不必像以往那样横送纱来保持,因此能够减少出纱和接头的失败。并且,由于能够在将扎绞纱47吸入吸管44中捕捉之前用辊39、40夹持扎绞纱47并赋予张力,因此能够在捕捉到吸管44之前的阶段停止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动作,移行到通常的纺织。因此,能够缩短形成比实捻状态的纺织纱10弱的不稳定的扎绞纱47的出纱纺织的时间,通过这样也能提高出纱及接头的成功率。并且,通过缩短出纱纺织的时间,还起到提高纺织纱10的生产率并能够减少废的扎绞纱47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7~图9说明落卷台车4落卷的动作。
当图中没有示出的传感器检测到多个纺织单元2中的某个纺织单元2中卷装45为满卷时,纺织机1的控制装置停止牵引装置7的后辊14、第三辊15和纺织部件9,同时在卷取装置12中通过臂83、84的转动使满卷卷装45离开驱动鼓79,使卷装45的旋转驱动停止。然后使落卷台车4行走到其纺织单元2前停下。图2表示这种状态。另外,也可以在卷装快满卷时的卷绕阶段从纺织单元2发出满卷的预告信号,使落卷台车4预先移动到该纺织单元2待机。
在落卷台车4停止后,如图7所示,落卷台车4使摇架操作臂90向下旋转压动卷取装置12的臂83,使臂83倾动以进一步向正面一侧倾倒。由于此时卷取装置12的另一侧的臂84也追随向正面侧倾动,因此卷装45进一步离开驱动鼓79。通过进一步使摇架操作臂90转动从而使臂83如图1的点划线所示那样离开另一侧的臂84,使被支承在两辊83、84之间的满卷卷装45解除其支承状态,在倾斜底板94上滚动,通过落卷台车4内的卷装通道93后落入载置区域95的浅槽96中静止。
在与这样取出满卷卷装45的几乎同时,落卷台车4使吸管88向斜上方转动,同时被图中没有示出的气压缸拉长,使其吸口移动到上述送纱装置11的输送辊39及夹持辊40的正下游(图7)。此时在纺织部件9一侧进行上述出纱纺织,上述扎绞纱47从纺织部件9喷出,被夹持在送纱装置11的两辊39、40中间,再向下游传送。结果,扎绞纱47的顶端被吸入吸管88,从而被捕捉。
而且,在落卷台车4中,上述卡盘89把持贮存在台车壳体85内部的空的绕线管48(图7),然后向下侧旋转(图8)。另外,由于此时卷取装置12一侧的臂83在上述摇架操作臂90的作用下向扩开一侧倾转运动,因此上述两臂83、84之间的距离变得比绕线管48的轴向长度长。因此,在使把持在卡盘89上的绕线管48移动到两臂83、84之间位置的状态下,绕线管48的两轴端处于与卷取装置12的两臂83、84形成轴向间隙的状态。
在与上述卡盘89向下侧转动的几乎同时,上述包头纱卷驱动臂91也如图8所示那样向下侧转动,使其顶端的驱动辊92靠近保持在上述卡盘89中的空的绕线管48。另外,在这种状态下,驱动辊92还没有旋转驱动。
而且,使处于延伸状态的上述吸管88像图8所示那样退缩并向下侧转动,在吸入从纺织部件9纺出的纱的纱头的同时将纱引导到被支承在卡盘89上的空的绕线管48附近。另外,在将纱引导到绕线管48附近的时刻,上述纺织部件9从出纱的纺织切换到通常的纺织,扎绞纱47被全部吸入吸管88中,普通的纺织纱10被引出到从纺织部件9到吸管88的吸入口之间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使上述摇架操作臂90转动来解除上述臂83的扩开状态,用卷取装置12的两臂83、84夹持空的绕线管48,旋转自由地支承该绕线管48。并且与此同时,解除上述卡盘89把持绕线管48的状态。另外,即使在该支承状态下,上述臂83也在上述摇架操作臂90的作用下稍稍向正面倾倒,因此上述绕线管48的周面不与驱动鼓79接触。
在这种状态下,如下所述地在绕线管48上形成纺织纱10的包头纱卷。将捕捉到吸管88中的纺织纱10固定到图中没有示出的预定的夹持部,在此状态下使上述包头纱卷驱动臂91从图8的状态继续转动,使其顶端的驱动辊92与绕线管48的外周面接触。然后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旋转驱动驱动辊92使绕线管48转动预定的圈数,在绕线管48的轴向方向离开上述夹持部一点的位置上形成纺织纱10的卷布,通过这样能够形成包头纱卷(バンチ卷)。另外,在形成该包头纱卷时,纺织纱10的多余的纱头被安装在吸管88的顶端的、图中没有示出的切断机切断,被吸入到吸管88中废弃。
在上述包头纱卷结束后,立即如图9所示那样使上述摇架操作臂90上升转动,解除该摇架操作臂90使臂83向正面一侧倾倒转动的状态。其结果,臂83、84在弹簧的作用下立起,空的绕线管48与驱动鼓79接触,开始卷绕纺织纱10。另外,在与摇架操作臂90上升转动的几乎同时,上述卡盘89或上述包头纱卷驱动臂91也上升转动。至此,落卷动作结束,落卷台车4在某个纺织单元2待机直至卷装45满卷。
另外,以上所述的卡盘89、摇架操作臂90、包头纱卷驱动臂91或吸管88的转动动作,是通过图中省略的电动机驱动被支承在落卷台车4上的图中没有示出的凸轮轴连续动作而进行。
这里,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上述载置区域配置在落卷台车与纺织单元之间,因此在例如形成包头纱卷时,必须使捕捉从纺织单元侧送出的纱的捕捉机构向纺织单元一侧伸出较长的距离以便从落卷台车横跨载置区域,不能高精度地定位该捕捉机构的顶端的捕捉部分。因此,产生了不能很好地捕捉从纺织单元来的纱的捕捉失误等。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径沿上述纺织单元2排列的方向被配置在上述满卷卷装45的载置区域95与上述纺织单元2之间的位置。因此,不必为了捕捉由纺织部件9纺出的纱而使吸管88延伸以便跨过上述载置区域95,所以能够像图7所示那样缩短吸管88的延伸距离,能够将吸管88的吸入口精确地定位在送纱装置11的正下游。因此,能够降低吸管88的捕捉失误。并且,由于能够将载置区域95配置在离正面侧的作业空间近的位置,因此出入载置区域95容易,作业者回收满卷卷装45时不必每次都上下行走面97。而且,在检修纺织单元2时,只要落卷台车4不停在或通过该单元,作业者就能够站在行走面97上作业,因此作业者从立脚点进出纺织单元2变得容易。这里,一般来说,检修纺织单元2的频度比回收满卷卷装45的作业频度低。总的来说,能够减少上下落卷台车4的行走面97的次数。
而且,上述落卷台车4具备沿着与上述纺织单元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卷装通道93。于是被支承在上述纺织单元2的卷取装置12上的满卷卷装45在解除其支承状态后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上述卷装通道93移动到上述载置区域95。因此,由于是在落卷台车4中具备卷装通道93的结构,所以与例如满卷卷装45越过落卷台车4的上方被送到载置区域95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满卷卷装45的移动路径,并且可以不要用来提升满卷卷装45的结构。并且,由于卷装通道93是贯通落卷台车4地形成的,因此与在落卷台车4的侧面设置迂回的通道并通过该通道将满卷卷装45传送到载置区域95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满卷卷装45的移动路径(满卷卷装45送至载置区域95时卷装表面与通道接触的距离),能够减小在卷装的表面附着脏物等的可能性。
下面参照图10说明给上述落卷台车4提供电力等的结构。如该图10所示,在纺织机1的壳体6的靠近前面一侧具备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使落卷台车4的行走轮87在该行走路线86的行走面97上行走。行走路线86上设有沿该行走路线86的长度方向的细长凹槽98。而在落卷台车4的底部设有多个与该凹槽98的内壁接触旋转的导向辊(辊体)99。通过采用该结构,凹槽98的内壁起引导面的作用,能够将落卷台车4的行走方向适当地引导到纺织单元2的排列方向。
上述凹槽98的槽宽设定为比上述导向辊99的外径稍大。并且落卷台车4上设置有3个导向辊99,3个中的2个与上述凹槽98的一侧内壁接触,剩余的1个与另一侧的内壁接触。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3个导向辊99体现的定位作用防止落卷台车4行走时产生的偏斜。
而且,在上述行走面97上贴有防止磨损用的薄板部件101。落卷台车4的行走轮87与该薄板部件101的上表面接触着行走。
上述凹槽98与在上述行走面97的下侧形成的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相通。该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是长度方向与上述行走面97平行的细长空间,其内部载置有弯曲成U字形的弯曲性保护具100。该弯曲性保护具100是将多个中空状的链环连接成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自如的线状的结构,内部能够收纳条状体(例如导电线、软管等)并加以保护。并且,通过各链环相对于其他的链环转动,能够使弯曲性保护具100向某个方向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性保护具100的固定端侧与壳体6侧连接,自由端侧与落卷台车4侧相连。弯曲性保护具100的内部收容着动力供给线103。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供给线103由将来自纺织机1的控制部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落卷台车4的控制信号线、或为了进行上述吸管88的伸缩而将压缩空气输送给图示省略的压缩空气缸的压缩空气软管构成。并且,对用于使上述吸管88或卡盘89等转动的凸轮轴进行驱动的电动机或用来给驱动上述行走轮87的电动机提供电力的供电线也构成上述动力供给线103。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动力供给线”103是指供电线、控制信号线、空气供给管等提供落卷台车4的行走或落卷动作所必需的动力或传递信号的线。
如图10所示,该弯曲性保护具100被载置在上述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的内部,使其弯曲能够在近似水平面内进行。因此,即使在弯曲性保护具100的最小弯曲半径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高度方向紧凑地设置弯曲性保护具100,因此能够使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在高度方向紧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在使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轮87行走的行走面97的下侧设置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将与上述落卷台车4相连接的动力供给线103配置在该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的内部,并且配置了保护该动力供给线103的弯曲性保护具100。并且,该弯曲性保护具100配置在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内,使其弯曲在近似水平面内进行。
因此,能够使动力供给线收容室102在高度方向紧凑,所以能够降低其上侧的落卷台车4的行走面97的高度。因此在维修时能够提高作业者站在行走面97上进行纺织单元2的检修等作业时的作业性。例如,即使在维修位置低的卷取装置12时,通过降低踏脚的行走面97的高度,减少给作业者带来强的负担的姿势。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在使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轮87行走的行走面97上设置了凹槽98。并且在落卷台车4上设置了多个与上述凹槽98的内壁接触旋转的导向辊99。并且,上述多个导向辊99的配置使1个以上的导向辊99同时与上述凹槽98的一对互相相对的内壁接触。因此,能够用凹槽98的内壁构成引导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方向的引导面,所以不用在上述行走面97上设置凸状的导轨,能够防止落卷台车4行走时等的偏斜。其结果,在作业者为了维修纺织单元2或接头台车3而站在行走面97上进行作业时,能够减少脚底的突起或使其为零,能够提高作业性。
而且,在上述落卷台车4的行走面97上贴有防止磨损用的薄板部件101。因此能够防止行走轮87的行走磨损行走面97。例如可以认为,在假设行走面97直接构成在壳体6的上面的情况下,壳体6的涂装因与行走轮87的摩擦而剥离,涂料屑附着在作为制品的满卷卷装45上降低品质,但本实施方式利用上述薄板部件101能够避免这个问题。
另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上述行走空间50内设置2台能够沿上述纺织单元2的排列方向行走的接头台车3、3′。下面说明这种结构。图11为表示设置了多台接头台车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整体正视图。
如图11所示,1个基座上具备2台接头台车3、3′,各自的作业范围由假想的边界线300决定。例如,将由假想边界线300划分的左半部分作为接头台车3的作业范围,剩余的右半部分作为接头台车3′的作业范围。另外,进行落卷作业的台车(落卷台车4)与这些接头台车3、3′分开单独设置,该落卷台车4的作业范围作为基座的全部范围。
如果采用图11这样的结构,当多个单元同时要求接头时,能够尽快地到达该单元进行接头作业。并且,由于将进行接头作业的台车3、3′与进行落卷作业的台车4分开设置,因此即使在要求接头的同时别的单元要求落卷,接头台车3、3′也不受该落卷要求的约束,能够到达要求接头的单元进行接头作业。
该图11的结构在例如上述清纱器52之类的纱缺陷检测器(图11中略)严格按照纱缺陷检测标准或纱缺陷检测器同时进行纱的粗细不均的缺陷检测和异物检测的结构中有效。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纱缺陷的检测频度增大,纱切断引起的接头作业的频度增大。因此,通过采用图11那样的结构,对频繁的接头要求能够快速对应。其结果,能够提高纺织机基座的运转效率,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另外,虽然在图11中采用了设置2台接头台车3、3′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3台以上的接头台车3、3′。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设定假想边界线将基座的整个范围分割成3个以上,分别给各接头台车分配各作业范围就可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纺织单元2包括具有纺织喷嘴19和中空导轴体20的纺织部件9,以及该纺织部件9的下游侧的送纱辊(输送辊39、夹持辊40)。而且中空导轴体20具备用来在接头时吸入上游侧的纤维的第2旋流发生喷嘴36。并且在上述中空导轴体20的内部的纱通道29中,在上述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下游侧设置了截面积收缩的三角孔65。而且,具备在上述送纱辊39、40的正下游侧捕捉从上述纺织部件9纺出的扎绞纱47并将其引导到上述接头台车3的接头装置43中的吸管44。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出纱及接头的成功率。由于在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下游侧设置了三角孔65,因此强大的气流能够使从中空导轴体20出来的纱的纱头到达送纱辊39、40。因此,由于单纯地使送纱辊39、40旋转就能将扎绞纱47夹持在送纱辊39、40中,所以与横送纱将其夹持在两辊39、40之间的结构相比,出纱(糸出し)及接头的失败少。并且,扎绞纱47在被送纱辊39、40保持住后交给正下游侧的吸管44,通过这样能够适当地引导到接头装置43。并且,在送纱辊39、40对纱赋予张力后,在其后被吸管44捕捉之前停止上述第2旋流发生喷嘴36的动作,能够快速移行到实捻阶段。因此能够缩短纺出的纱松弛不稳定的出纱纺织时间,由此也能提高出纱及接头的成功率。
而且,也可以使接头台车3的吸管44延伸到送纱辊39、40的正下游侧而不是延伸到纺织部件9的出口孔34的正下游侧,因此能够缩短接头台车3的吸管44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少上升到送纱装置11的正下游的吸管44及其转动轨迹与其他装置相干涉的程度。对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来说,能够采用与接头台车3的行走空间50相邻地配置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即使使吸管44上升转动也不与落卷台车4相干涉的结构。因此,能够使落卷台车4(的行走路线86)更靠近纺织单元2,有助于使基座紧凑化。因此,由于能够进一步缩短落卷台车4的吸管88的延伸距离,所以能够更高精度地定位吸管88的吸入口。
另外,在上述纺织部件9的中空导轴体20(图3)中,收缩部并不局限于上述三角孔65,只要是截面积比上游侧收缩的结构,其断面形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圆形或四边形。
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纺织部件的纺织机,也适用于具备其他结构的纺织部件的纺织机。更进一步说,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纺织机,还能够用于对纱进行某种处理形成卷装,需要用落卷台车进行作业的所有的纺织机械。

Claims (8)

1.一种纺织机械,包括:并列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能够形成卷装的纱处理单元,和能够沿上述纱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行走、使满卷卷装向载置区域移动的落卷台车,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纱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配置在上述满卷卷装的载置区域与上述纱处理单元之间的位置;并且,以纱处理单元的纱的行走一侧为前面一侧,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路线和载置区域配置在前面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落卷台车具备沿着与上述纱处理单元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使由上述纱处理单元生成的满卷卷装移动到上述载置区域的卷装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落卷台车具备捕捉从纱处理单元送出的纱的捕捉机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轮行走的行走面的下侧设置动力供给线收容室,在该动力供给线收容室的内部配置与上述落卷台车连接的动力供给线和保护该动力供给线的弯曲性保护具,上述弯曲性保护具被配置成其弯曲在近似水平面内进行。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轮行走的行走面上设置凹槽,在上述落卷台车中设置多个与上述凹槽的内壁接触旋转的辊体,上述多个辊体被配置成该辊体中的任一个同时与上述凹槽的两个内壁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落卷台车的行走轮行走的行走面上设置有防止磨损用的薄板部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与落卷台车相独立地设置有多个接头台车,该接头台车具备接头装置并能够沿上述纱处理单元行走。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纱处理单元作为具备纺织部件和送纱辊的纺织单元而构成,所述纺织部件具备纺织喷嘴和中空导轴体,所述送纱辊位于上述纺织部件的下游侧;在上述中空导轴体中,在纱通道的途中具备在接头时用来吸入上游侧的纤维束的吸引气流发生喷嘴,并且在上述中空导轴体内部的纱通道中,在上述吸引气流发生喷嘴的下游侧设置收缩部,并且设置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该纺出侧纱头捕捉引导机构旋转捕捉并引导从上述纺织部件纺出的纱,直到纱的顶端到达上述送纱辊的正下游侧。
CNB200510006784XA 2004-02-06 2005-02-04 纺织机械 Active CN1005700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0283/2004 2004-02-06
JP2004030283A JP3952023B2 (ja) 2004-02-06 2004-02-06 繊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1622A true CN1651622A (zh) 2005-08-10
CN100570028C CN100570028C (zh) 2009-12-16

Family

ID=34879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6784XA Active CN100570028C (zh) 2004-02-06 2005-02-04 纺织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52023B2 (zh)
CN (1) CN100570028C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0252A (zh) * 2010-09-10 2012-04-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18173A (zh) * 2010-09-10 2012-04-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31846A (zh) * 2010-09-10 2012-05-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52583A (zh) * 2010-10-18 2012-05-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
CN103014956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3014951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3014962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CN103014949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械
CN10301082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449259A (zh) * 2012-05-31 2013-12-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装排出装置以及卷纱机
CN103696058A (zh) * 2013-12-17 2014-04-02 清华大学 腱绳棘齿式落纱纺纱机器连接机构
CN104514059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5088447A (zh) * 2014-05-14 2015-11-25 高密市元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落纱机
CN105297203A (zh) * 2015-11-28 2016-02-03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一种落筒小车以及具备该落筒小车的纺纱机
CN102418173B (zh) * 2010-09-10 2016-12-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3510220B (zh) * 2012-06-28 2017-03-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11039074A (zh) * 2018-10-11 2020-04-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1470382A (zh) * 2019-01-24 2020-07-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2125060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单锭吸嘴的捻接小车及其捻接方法
CN112501729A (zh) * 2019-09-13 2021-03-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7271A (ja) * 2010-09-10 2012-03-22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3063839A (ja) * 2011-09-20 2013-04-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3067889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作業台車及び紡績機
JP2013067882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JP2013067892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306788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空気紡績装置、紡績ユニット、紡績機及び空気紡績方法
JP2013067475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3067883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DE102014105591A1 (de) * 2014-04-17 2015-10-22 Rieter Ingolstadt Gmbh Luftspinnmaschine mit Wartungsga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83034B6 (cs) * 1994-08-24 1997-12-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Způsob a zařízení k zásobování navíjecích ústrojí textilního stroje prázdnými dutinkami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0252A (zh) * 2010-09-10 2012-04-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18173A (zh) * 2010-09-10 2012-04-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31846A (zh) * 2010-09-10 2012-05-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18173B (zh) * 2010-09-10 2016-12-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02452583A (zh) * 2010-10-18 2012-05-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
CN102452583B (zh) * 2010-10-18 2017-03-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
CN103014951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3014962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CN103014949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械
CN10301082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4956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3014951B (zh) * 2011-09-21 2016-06-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3014962B (zh) * 2011-09-21 2016-09-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CN103014949B (zh) * 2011-09-21 2016-08-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械
CN103449259B (zh) * 2012-05-31 2017-05-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装排出装置以及卷纱机
CN103449259A (zh) * 2012-05-31 2013-12-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装排出装置以及卷纱机
CN103510220B (zh) * 2012-06-28 2017-03-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4514059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4514059B (zh) * 2013-09-30 2018-12-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3696058B (zh) * 2013-12-17 2016-05-18 清华大学 腱绳棘齿式落纱纺纱机器连接机构
CN103696058A (zh) * 2013-12-17 2014-04-02 清华大学 腱绳棘齿式落纱纺纱机器连接机构
CN105088447A (zh) * 2014-05-14 2015-11-25 高密市元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落纱机
CN105088447B (zh) * 2014-05-14 2017-08-25 高密市元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落纱机
CN105297203A (zh) * 2015-11-28 2016-02-03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一种落筒小车以及具备该落筒小车的纺纱机
CN111039074A (zh) * 2018-10-11 2020-04-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1039074B (zh) * 2018-10-11 2022-09-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1470382A (zh) * 2019-01-24 2020-07-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2501729A (zh) * 2019-09-13 2021-03-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12501729B (zh) * 2019-09-13 2024-04-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12125060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单锭吸嘴的捻接小车及其捻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0028C (zh) 2009-12-16
JP3952023B2 (ja) 2007-08-01
JP2005220484A (ja) 2005-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1622A (zh) 纺织机械
CN101508394B (zh) 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EP2573017B1 (en) Yarn winding uni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spinning machine
CN88101866A (zh) 在纺纱装置中用气动扭转装置连接纱线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769551A (zh) 纺纱装置及用于检测纤维蓄积状态的方法
CN102658995B (zh) 用于卷绕单元的单独的清理系统
CN101994174B (zh) 纺纱机械
CN104651984B (zh) 空气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CN103373635B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101994172A (zh) 气流纺纱装置及具备该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
CN1405377A (zh) 气流纺纱机重新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407153A (zh) 纺纱装置
CN109385703A (zh) 气流纺纱机
CN104947255B (zh) 纱线卷绕机
JP2013006674A (ja) 糸端処理装置、ボビン処理装置、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JP4529977B2 (ja) コアヤーン紡績機
CN106939453A (zh) 筒管方向转换机构、筒管收纳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CN103014962B (zh) 纺纱机
CN103014956B (zh)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EP2573019B1 (en) Spinning unit with a yarn pool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3510209B (zh) 纤维机械
CN103485010B (zh) 纺纱机
CN105274677B (zh)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CN106167201A (zh) 纱线卷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