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1846A - 纺纱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1846A
CN102431846A CN2011102375925A CN201110237592A CN102431846A CN 102431846 A CN102431846 A CN 102431846A CN 2011102375925 A CN2011102375925 A CN 2011102375925A CN 201110237592 A CN201110237592 A CN 201110237592A CN 102431846 A CN102431846 A CN 102431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ckage
spinning
pedal
releas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75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1846B (zh
Inventor
横田至
上田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1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1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卷装载放部、踏板以及脚尖收纳部。多个纺纱单元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具有卷绕形成卷装的卷取部。卷装载放部沿着纺纱单元的第一方向配置,其配置在纺纱单元的卷取部侧。卷装载放部位于踏板和多个纺纱单元之间。踏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且配置在比卷装载放部的高度低的位置,具有能够载放作业者的脚的踏板面。脚尖收纳部具有能够收纳站在踏板面上的作业者的脚的脚尖的空间,形成为进入卷装载放部的下方。

Description

纺纱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械,特别涉及具有踏板的纺纱机械。
背景技术
纺纱机械具有多个纺纱单元,纺纱单元具有纺纱部(spinning section)和卷取部(winding section),该纺纱部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细纱,该卷取部卷绕由纺纱部生成的细纱而生成卷装。作为这种构成的纺纱机械,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备踏板的纺纱机械,在纺纱单元的维护时作业者将该踏板用作踏台(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298548号公报)。以往的踏板被配置在载放卷装的卷装载放部的远离纺纱单元一侧的侧面。该侧面是垂直面,踏板从垂直的侧面起具有能够配置作业者的鞋的脚尖部的长度的水平面。
在以往的纺纱机械中,当作业者将脚放到踏板上时,脚尖接触卷装载放部的侧面。因此,作业者有可能不能够充分接近纺纱单元。尤其是在处理大型卷装的纺纱机械的情况下,在所载放的卷装的径向上,卷装载放部的长度变长。结果,即使作业者站在踏板上也难以接近纺纱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具有踏板的纺纱机械中,使作业者能够接近纺纱单元。
以下,对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这些方式能够根据需要而任意地组合。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卷装载放部、踏板以及脚尖收纳部。多个纺纱单元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纺纱单元分别具有卷绕形成卷装的卷取部。卷装载放部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卷装载放部配置在纺纱单元的纱卷取部侧。卷装载放部位于多个纺纱单元和踏板之间。踏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踏板配置在比卷装载放部的高度低的位置。踏板具有能够载放作业者的脚的踏板面。脚尖收纳部具有能够收纳站在踏板面上的作业者的脚的脚尖的空间。脚尖收纳部形成为进入卷装载放部的下方。在该纺纱机械中,当由于维护等而作业者站在踏板的踏板面上时,能够将作业者的脚的脚尖收纳到脚尖收纳部中。脚尖收纳部形成为进入卷装载放部的下方,因此当作业者站在踏板上时,作业者能够向纺纱单元接近脚尖收纳部的长度量。
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卷装保护部。卷装保护部配置在卷装载放部的在下方形成了踏板的一侧,并且向远离卷装的方向弯曲,由此卷装保护部被设置在卷装载放部和踏板之间。因此,即使作业者站在接近卷装载放部的踏板上,作业者也难以污染卷装。在卷装载放到卷装载放部时,或在卷装由卷装载放部搬送时,通过卷装保护部保护卷装。
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行驶轨道和落纱台车。行驶轨道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踏板上。落纱台车是被设置为能够在行驶轨道上行驶、用于将卷装从纺纱单元搬出到卷装载放部的台车。由此,由于行驶轨道配置在踏板上,因此即使设置了落纱台车,纺纱机械整体的构成也变得紧凑。
上述行驶轨道是铝制的板状部材,上述落纱台车具备橡胶制的行驶轮。由此,落纱台车能够在行驶轨道上可靠地行驶。虽然在行驶轮和行驶轨道之间产生静电,但由于行驶轨道为铝制、导电性良好,所以还能够兼有接地部件的功能。并且,由于行驶轮为橡胶制,所以不会损伤行驶轨道。结果,也不存在由于行驶轮磨损行驶轨道而金属片混入卷装中的情况。
落纱台车的高度也可以比纺纱单元的高度低。由此,作业者还能够对落纱台车所位于的纺纱单元进行作业。
卷装载放部也可以具备沿着第一方向搬送卷装的卷装搬送部。由此,能够通过卷装搬送部在第一方向上搬送卷装载放部所载放的卷装。因此,纺纱机械的生产效率变高。
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卷装引导部,该卷装引导部将卷绕了细纱的卷装向卷装载放部引导。卷装引导部具有从卷取部朝向上述卷装载放部下降的倾斜面。由此,卷装一边转动一边从卷取部向卷装载放部移动。因此,能够降低载放到卷装载放部时作用于卷装的冲击。
纺纱单元还可以具有:牵伸部,将纱条牵伸成为纤维束;和纺纱部,对从牵伸部送来的纤维束进行纺纱而生成细纱。牵伸部配置在纺纱单元的上部。卷取部配置在纺纱单元的下部,以便将由纺纱部生成的细纱卷绕成卷装。踏板在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为比卷取部靠下方。在踏板被配置在离作业者通路较近的位置上的以往的纺纱机械中,当作业者站立在作业者通路上时,作业者容易接触卷装载放部所载放的卷装。但是,如上所述,踏板配置为比卷取部靠下方,因此即使作业者站立在踏板上,作业者也能够不接触卷装载放部所载放的卷装地接近纺纱单元。
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棒状部件,该棒状部件与多个纺纱单元隔开间隔而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多个纺纱单元的正面侧。由此,即使作业者向纺纱单元接近脚尖收纳部的长度量,通过棒状部件限制作业者接近,作业者也不会错误地过于接近纺纱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脚尖收纳部形成为进入卷装载放部的下方,因此当作业者站在踏板上时,作业者能够向纺纱单元接近脚尖收纳部的长度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纺纱机械的截面图。
图3是纺纱机械的主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细纱机(纺纱机械)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游”和“下游”意味着细纱时的纱线行驶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
图1所示的作为纺纱机械的细纱机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此外,细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yarn joining cart)3、落纱台车(doffing cart)4、鼓风箱(blower box)80、动力箱(motor box)5、单元框架6及棒状部件16。并且,如图2所示,细纱机1具备第一吸引管道17、第二吸引管道18及第三吸引管道19。
多个纺纱单元2,在图1的左右方向(细纱机1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并列配置在单元框架6上。各纺纱单元2分别形成卷绕了规定长度的细纱10的卷装45。一个单元框架6例如能够安装8个纺纱单元2。另外,一个单元框架6上所安装的纺纱单元2的数量不特别限定。此外,在一个细纱机1中设置有1个或多个单元框架6。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构成,具备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部7、纺纱部9、纱线松弛消除部(yarn slack eliminating section)12以及卷取部13。牵伸部7设置在细纱机1的单元框架6的上端附近。牵伸部7将纱条15牵伸成为纤维束8。纺纱部9通过利用捻回气流对从牵伸部7送来的纤维束8加捻的气流纺纱,而纺出细纱10。从纺纱部9纺出的细纱10,在通过清纱器52之后被送到纱线松弛消除部12,通过配置在下部的卷取部13卷绕形成卷装45。由此,从各纺纱单元2的纺纱部9到卷取部13,在纺纱单元2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纱线通道LP(图2)。另外,清纱器52检测通过的细纱10的粗细异常及/或细纱10是否含有异物等。
纱线松弛消除部12具有:对细纱10赋予规定张力而将其从纺纱部9拉出的功能;以及在接头台车3的接头时,使从纺纱部9纺出的细纱10滞留而消除细纱10的松弛的功能。纱线松弛消除部12具有使卷取部13侧的张力变动不会传递到纺纱部9侧的缓冲功能。
卷取部13卷绕形成卷装45。如图2所示,卷取部13具有被支持为绕支持轴70自由摆动的摇架臂71和卷取滚筒72。摇架臂71为了卷绕细纱10而将筒管48支持为能够旋转。卷取滚筒72设置在单元框架6的前面,使筒管48或卷装45接触卷取滚筒72的外周面,而以规定的卷取速度对筒管48或卷装45进行旋转驱动。
接头台车3能够在设置于单元框架6的第一行驶轨道81上沿着第一方向行驶。接头台车3构成为,在纱线切断时行驶到需要进行接头的纺纱单元2的位置,能够将纺纱部9侧的上纱线和卷取部13侧的下纱线进行接头。接头台车3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1台,但是在细纱机1整体中设置有多台。如图1及图2所示,各接头台车3具有台车部41、安装在台车部41上的接头装置43、吸管44、吸嘴46以及吸引空气供给管47(图2)。
台车部4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具有在行驶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两个行驶轮41e。在台车部4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对导辊41f。上部的导辊41f通过导轨41g引导。吸管44绕水平轴转动而捕捉处于纺纱部9的上纱线端,并向接头装置43进行引导。吸嘴46绕水平轴转动而捕捉处于卷取部13的下纱线端,并向接头装置43进行引导。接头装置43进行上纱线和下纱线的接头。
后述的副吸引管道17b从第一吸引管道17分支。在副吸引管道17b的与各纺纱单元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挡板。吸引空气供给管47开闭该挡板。由此,从副吸引管道17b分别向接头装置43、吸管44以及吸嘴46供给吸引用空气。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落纱台车4能够沿着第一方向行驶地配置在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落纱台车4是用于将卷装45从纺纱单元2向后述的卷装载放部21搬出的台车。落纱台车4为,当在纺纱单元2中卷装45成为卷满时,在第二行驶轨道82上行驶到该纺纱单元2,并在此停止。如图1和图2所示,落纱台车4具有台车壳体85。在台车壳体85上设置有吸管88、空筒管供给部件89、摇架操作臂90。
台车壳体85具有配置在第一方向的两端的两个行驶轮85a。行驶轮85a配置在台车壳体85下面的远离纺纱单元2的一侧。因此,落纱台车4在远离纺纱单元2的一侧由第二行驶轨道82引导。台车壳体85的高度比纺纱单元2的高度低。具体而言,台车壳体85的高度比纺纱单元2的纱线松弛消除部12的位置稍低。
台车壳体85形成为从上方覆盖设置在单元框架6上的卷装载放部2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落纱台车4配置在细纱机1的最外侧。台车外壳85具有棒状部件16能够通过的、截面凹陷为C字状的通过凹部85b。通过凹部85b形成在与纺纱单元2相对的面上,具有除了棒状部件16之外、对棒状部件16进行支持的支持部件96也能够通过的大小。如图2的A部分放大表示的那样,在通过凹部85b中设置有由棒状部件16引导的防倒用的导辊85c。
吸管88能够伸缩且能够摆动地设置在台车壳体85上。吸管88前进到纺纱部9而在吸入的同时捕捉从纺纱部9送出的细纱10的上纱线端。然后,吸管88在退后的同时摆动而将所捕捉的细纱10向卷取部13上所安装的筒管48进行引导。吸管88的引导动作的范围GL是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范围。为了将空的筒管48供给到卷取部13,空筒管供给部件89转动自如地设置在台车壳体85上。摇架操作臂90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台车壳体85上,能够使卷取部13的摇架臂71摆动而取下卷装45。
在鼓风箱80上连接有第一吸引管道17、第二吸引管道18以及第三吸引管道19。在鼓风箱80中搭载有未图示的鼓风机,该鼓风机用于对这些第一吸引管道17、第二吸引管道18以及第三吸引管道19产生进行吸引的空气流。
单元框架6例如是安装8个纺纱单元2的框形状的部件。单元框架6具有安装纺纱单元2的主框架20、配置在主框架20的正面侧的卷装载放部21、踏板22以及脚尖收纳部23。
主框架20是组装钢材而构成的部件。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主框架20的正面上部形成有倾斜的支持部20a,该支持部20a用于支持纺纱单元2的牵伸部7和纺纱部9。支持部20a的倾斜角度α例如是50度以上7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由此,牵伸部7及纺纱部9比以往的细纱机更立起地配置。结果,从作业者通路到牵伸部7及纺纱部9为止的距离变短,作业者容易维护牵伸部7及纺纱部9。
在主框架20的正面中央部凹陷形成有行驶空间20c,接头台车3在该行驶空间20c中行驶。在行驶空间20c的下部,沿着第一方向安装有接头台车3用的第一行驶轨道81。
在主框架20的背面下部,形成有被使用为作业者的踏台的背面踏板20f。作业者在从动背面侧进行作业时使用背面踏板20f。背面踏板20f的高度被设定为比正面侧的踏板22稍高。
如图2及图3所示,卷装载放部21是载放在卷取部13中成为了卷满的卷装45的场所。卷装载放部21为,以将头部被切断的圆锥台形状的卷装45不滚动地进行载放为目的,而凹陷形成为断面多边形状。如图1所示,卷装载放部21跨细纱机1的全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卷装载放部21配置在卷取部13侧。如在图2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那样,卷装载放部21例如具有带式输送机方式的卷装搬送部25。卷装搬送部25将所载放的卷装45搬送到第一方向的一端侧(例如鼓风箱80侧)或另一端侧。
如在图2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那样,在卷装载放部21的长度方向侧面之中,在与排列有多个纺纱单元2的第一侧相反侧的第二侧的侧面21a上,安装有沿着卷装45的形状弯曲的卷装保护部27。卷装保护部27的前端被磨圆,以便不会损伤卷装45。通过设置这种卷装保护部27,即使作业者站在接近卷装载放部21的踏板22上,卷装45也难以被作业者污染。此外,在卷装45载放于卷装载放部21时以及通过卷装搬送部25搬送卷装45时,卷装45被保护。
在卷装载放部21和卷取部13之间,设置有在由落纱台车4进行落纱时所使用的卷装引导部28。卷装引导部28将卷绕了细纱10的卷装45引导到卷装载放部21。卷装引导部28具有从卷取部13朝向卷装载放部21下降的倾斜面28a。倾斜面28a的倾斜角度为30度以上60度以下,优选为30度以上45度以下。
通过将具有这种倾斜面28a的卷装引导部28设置在卷取部13和卷装载放部21之间,由此卷绕中的卷装45和配置于卷装载放部21的卷装45不会干涉。因此,卷取部13能够与卷装载放部21所载放的卷装45的状况无关地进行卷装45的卷绕动作。因此,细纱机1的纺纱效率提高。
在倾斜面28a的角度超过60度的情况下,卷装载放部21所载放的卷装45位于由卷取部13卷绕的卷装45的下方。因此,一般当要避免卷装彼此的干涉时,需要使细纱机1的高度增高。但是,当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倾斜面28a的角度为60度以下时,能够避免上述那样不良情况,能够降低细纱机1的高度。
此外,在倾斜面28a的角度不足30度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卷取部13卷绕的卷装45与卷装载放部21所载放的卷装45之间的干涉,必须使卷装载放部21相对于卷取部13较远地离开。结果,细纱机1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变长,作业者的作业效率降低。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倾斜面28a的角度为30度以上,由此能够将细纱机1的纵深方向的尺寸缩小,作业者的作业效率提高。
通常,卷满的卷装45的直径最大为310mm左右,因此通过使卷取部13的卷绕中心与卷装载放部21所载放的卷装的中心位置为320mm~360mm的范围,由此能够防止卷装的干涉。通过将倾斜面28a设定为上述角度范围,能够使细纱机1的纵深方向的尺寸缩小、且使高度变低。
踏板22沿第一方向配置,使卷装载放部21位于台板22与多个纺纱单元2之间。即,踏板22配置在卷装载放部21的第二侧的侧面21a(图2左侧面)。此外,踏板22配置在比卷装载放部21的高度低的位置。踏板22被使用为踏台,作业者为了维护纺纱单元2而使用该踏台。踏板22由平坦面构成,具有能够载放作业者的脚的踏板面。在踏板面上配置有落纱台车4行驶的第二行驶轨道82。第二行驶轨道82是厚度较小的铝或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踏板22内部配置有线缆架(cable bear)26,该线缆架26中穿通用于向落纱台车4进行供电、各种信号的通信及压缩空气的供给的布线以及空压配管。踏板22的远离纺纱单元2的外侧成为作业者通路。因此,行驶轨道82还作为针对站在踏板面上的作业者的鞋的防滑构件起作用。
此外,落纱台车4的行驶轮85a为橡胶制。因此,行驶轮85a在金属制的第二行驶轨道82上一边产生摩擦力一边移动。结果,落纱台车4在第二行驶轨道82上可靠地行驶。虽然在行驶轮85a和第二行驶轨道82之间产生静电,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行驶轨道82为铝或不锈钢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制,所以还能够兼用作接地部件的功能。
并且,由于行驶轮85a为橡胶制,所以不会损伤金属制的第二行驶轨道82。结果,不会发生第二行驶轨道82被行驶轮85a磨削而金属片混入卷装45中的情况。
如在图2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那样,脚尖收纳部23具有能够收纳站在踏板面上的作业者的脚的脚尖的空间。脚尖收纳部23形成为进入卷装载放部21的下方。具体而言,脚尖收纳部23形成为,在卷装载放部21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重合。脚尖收纳部23的空间,朝向第一侧突出地形成在卷装载放部21的第二侧的侧面21a。通过设置这种脚尖收纳部23,站在踏板22上的作业者能够进一步接近纺纱单元2。由此,在作业者进行维护等作业时,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棒状部件16具有作为扶手的功能和作为落纱台车4的引导部的功能。棒状部件16例如是不锈钢制的管部件,配置在远离纺纱单元2的位置。由此,例如在对纺纱单元2进行维护等作业时,作业者能够将手放在棒状部件16上或者将身体依靠在棒状部件16上地进行作业。因此,即使面向纺纱单元2地进行作业,作业者也能够使姿势稳定地进行作业。如图2的A部分所示那样,落纱台车4的导辊85c从棒状部件16的长度方向两侧(图2中左右两侧)接触棒状部件16的外周面。如图1所示,棒状部件16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如图2所示,棒状部件16配置在比落纱台车4的吸管88的引导动作范围GL更远离纺纱单元2的一侧。棒状部件16配置在纱线通道LP和踏板22之间。如此,能够通过第二行驶轨道82和棒状部件16进行落纱台车4的引导。通过由棒状部件16引导落纱台车4的上部、由第二行驶轨道82引导落纱台车4的上部,由此落纱台车4相对于纺纱单元2的位置精度提高。因此,落纱台车4能够从落纱位置高精度地进行落纱作业。
棒状部件16由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支持部件96支持。支持部件96固定棒状部件16的下面。因此,在棒状部件16的上面及长度方向的前后面未配置支持部件96。由此,能够配置导辊85c。
例如按每4个纺纱单元2地配置有支持部件96。支持部件96固定在主框架20的正面。支持部件96为较厚的板状部件,内部具有与第二吸引管道18连通的吸引通路(未图示)。在吸引通路的前端安装有作为吸引部的吸引盖96a,该吸引盖96a例如自如转动为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使吸引盖96a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将吸引通路开放,能够吸引回丝等。由此,作业者能够废弃在维护作业等中收集的回丝等废弃物。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棒状部件16的下方,沿着棒状部件16配置有停止操作部29。在支持部件96的前端下部,形成有停止操作部29能够通过的贯通孔96b。停止操作部29是一端连结了紧急停止按钮30的绳状部件。停止操作部29构成为,当向远离支持部件96的方向拉动停止操作部29时,与紧急停止按钮30被按压操作了的情况同样,细纱机1进行紧急停止动作。由此,作业者只要是在细纱机1的正面,则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能够迅速地进行细纱机1的紧急停止操作。并且,停止操作部29配置在棒状部件16的下方,因此作业者难以误操作停止操作部29。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吸引管道17对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作业时产生的回丝进行回收并搬送到鼓风箱80。第二吸引管道18对在接头作业前后产生的回丝进行回收并搬送到鼓风箱80。第三吸引管道19对在牵伸部7的牵伸中产生的灰尘及浮游纤维、在纺纱部9的纺纱中产生的灰尘及回丝等进行回收并搬送到鼓风箱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细纱机1的上下位置上,第一吸引管道17以配置在接头台车3下方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20内。第二吸引管道18以配置在接头台车3上方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20内。第三吸引管道19以配置在牵伸部7及纺纱部9后方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20内。
第二吸引管道18和第三吸引管道19连续地设置在细纱机1的各主框架20上。另一方面,第一吸引管道17由在主框架20上连续设置的主吸引管道17a、副吸引管道17b和连结管17c构成。副吸引管道17b两端堵塞地设置在各主框架20上。连结管17c连结主吸引管道17a和副吸引管道17b。主吸引管道17a配置在接头台车3下方,并将多个纺纱单元2作为1组而沿着多组纺纱单元2的第一方向配置。副吸引管道17b设置在第二吸引管道18下方,即设置在接头台车3上方。
在如此构成的细纱机1中,在进行纺纱单元2的维护作业的情况下,作业者站在踏板22上。在作业者站在踏板22上时,能够将鞋的脚尖配置到脚尖收纳部23中。由于脚尖收纳部23位于卷装载放部21下方,因此作业者能够尽可能地接近纺纱单元2。因此,能够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并且,棒状部件16面向纺纱单元2的正面而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作业者能够将手放在棒状部件16上或者将身体依靠在棒状部件16上地进行维护作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并且,由于纺纱单元2的牵伸部7及纺纱部9被立起地配置,因此牵伸部7及纺纱部9进一步接近站在踏板22上的作业者地配置。因此,作业者进一步容易地进行纺纱单元2的维护作业。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表现为如下述。
作为纺纱机械的细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卷装载放部21、踏板22以及脚尖收纳部23。多个纺纱单元2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具有卷绕形成卷装45的卷取部13。卷装载放部21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卷装载放部21配置在纺纱单元2的卷取部13侧。卷装载放部21位于踏板22和多个纺纱单元2之间。踏板22沿着第一方向配置。踏板22配置在比卷装载放部21的高度低的位置。踏板22具有能够载放作业者的脚的踏板面。脚尖收纳部23具有能够收纳站在踏板面上的作业者的脚的脚尖的空间。脚尖收纳部23形成为进入卷装载放部21的下方。在细纱机1中,当在维护等中作业者站在踏板22上时,能够将鞋的脚尖收纳到在踏板22的前端侧形成的脚尖收纳部23中。由于脚尖收纳部23形成在卷装载放部21的下方,所以脚尖成为比卷装载放部21第二侧的侧面21a更接近纺纱单元2的位置。因此,在站在踏板22上时,作业者能够向纺纱单元2接近脚尖收纳部23的长度量。
细纱机1还具备卷装保护部27。卷装保护部27配置在卷装载放部21的第二侧的侧面21a侧、即在下方形成了踏板22的一侧,并沿着卷装45的形状弯曲。由此,卷装保护部27被设置在卷装载放部21和踏板22之间。因此,即使作业者站在接近卷装载放部21的踏板22上,作业者也难以污染卷装45。在卷装45载放到卷装载置部21上时或者由卷装载放部21搬送时,卷装45被保护。
细纱机1还具备第二行驶轨道82和落纱台车4。第二行驶轨道82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踏板22上。落纱台车4是设置为能够在第二行驶轨道82上行驶、用于将卷装45从纺纱单元2搬送到卷装载放部21的台车。由此,由于在踏板22上配置有第二行驶轨道82,因此即使设置落纱台车4,细纱机1整体的构成也变得紧凑。
落纱台车4的高度比纺纱单元2的高度低。由此,作业者还能够对落纱台车4所位于的纺纱单元2进行作业。
卷装载放部21具有沿着第一方向搬送卷装45的卷装搬送部25。由此,能够通过卷装搬送部25在第一方向上搬送卷装载放部21所载放的卷装45。因此,细纱机1的生产效率变高。
细纱机1还具备卷装引导部28,该卷装引导部28将卷绕了细纱10的卷装45向卷装载放部21引导。卷装引导部28具有倾斜面28a,该倾斜面28a从卷取部13朝向卷装载放部21下降。由此,卷装45一边转动一边从卷取部13向卷装载放部21移动。因此,能够降低载放到卷装载放部21时作用于卷装45的冲击。
纺纱单元2还具有:牵伸部7,将纱条15牵伸成为纤维束8;和纺纱部9,对从牵伸部7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纱而生成细纱10。牵伸部7配置在纺纱单元2的上部。卷取部13配置在纺纱单元2的下部,以便将由纺纱部9生成的细纱10卷绕成卷装45。踏板22在纺纱单元2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为比卷取部13靠下方。在踏板被配置在离作业者通路较近的位置上的以往的纺纱机械中,当作业者站立在作业者通路上时,作业者容易接触卷装载放部所载放的卷装。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踏板22上配置有脚尖收纳部23,所以即使作业者站立在作业者通路上,作业者也能够不接触卷装载放部21所载放的卷装45地接近纺纱单元2。
细纱机1还具备棒状部件16,该棒状部件16与多个纺纱单元2隔开间隔而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多个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由此,即使作业者向纺纱单元2接近脚尖收纳部23的长度量,通过棒状部件16限制作业者的接近,作业者也不会错误地过于接近纺纱单元2。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精神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尤其是,能够根据需要将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任意地组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细纱机1的上方向下方地形成有纱线通道,但是对于从下方向上方地形成有纱线通道的纺纱机械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落纱台车用的第二导轨配置在卷装载放部的外侧,但是对于在卷装载放部的内侧设置第二导轨的纺纱机械也能够应用本发明。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踏板远离纺纱单元,因此通过设置脚尖收纳部,作业者能够进一步接近纺纱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通过纱线松弛消除部12从纺纱部9中拉出细纱10,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代替松弛消除部12而配置公知的送出辊以及夹持辊,通过两个旋转的辊来夹持细纱10,将细纱10从纺纱部9拉出。在该情况下,为了消除在卷绕动作时产生的细纱10的松弛,也可以在送出辊和夹持辊的下游侧配置纱线松弛消除部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在卷装载放部21上设置了带式输送机方式的卷装搬送部,但是也可以不在卷装载放部21上设置卷装搬送部。此时,作业者也可以通过手动作业回收从卷取部13落纱的卷装45。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踏板的纺纱机械。

Claims (9)

1.一种纺纱机械,其中,具备:
多个纺纱单元,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具有卷绕形成卷装的卷取部;
卷装载放部,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配置,且配置在上述纺纱单元的上述卷取部侧;
踏板,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配置,使上述卷装载放部位于该踏板和上述多个纺纱单元之间,且该踏板配置在比上述卷装载放部的高度低的位置,并具有能够载放作业者的脚的踏板面;以及
脚尖收纳部,具有能够收纳站在上述踏板面上的上述作业者的脚的脚尖的空间,该脚尖收纳部形成为进入上述卷装载放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还具备卷装保护部,该卷装保护部配置在上述卷装载放部的在下方形成了上述踏板的一侧,并且沿着上述卷装的形状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还具有:
行驶轨道,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配置在上述踏板上;和
落纱台车,设置为能够在上述行驶轨道上行驶,用于将上述卷装从上述纺纱单元搬出到上述卷装载放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上述行驶轨道是铝制的板状部材,上述落纱台车具备橡胶制的行驶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上述落纱台车的高度比上述纺纱单元的高度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上述卷装载放部具有卷装搬送部,该卷装搬送部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搬送上述卷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还具备卷装引导部,该卷装引导部具有从上述卷取部朝向上述卷装载放部下降的倾斜面,将上述卷装向上述卷装载放部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上述纺纱单元还具有:
牵伸部,将纱条牵伸成为纤维束;和
纺纱部,对从上述牵伸部送来的纤维束进行纺纱而生成细纱,
上述牵伸部配置在上述纺纱单元的上部,
上述卷取部配置在上述纺纱单元的下部,以便将由上述纺纱部生成的上述细纱卷绕成卷装,
上述踏板在上述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为比上述卷取部靠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其中,
还具备棒状部件,该棒状部件与上述多个纺纱单元隔开间隔而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上述多个纺纱单元的正面侧。
CN201110237592.5A 2010-09-10 2011-08-18 纺纱机械 Active CN102431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656A JP2012057272A (ja) 2010-09-10 2010-09-10 紡績機
JP202656/2010 2010-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1846A true CN102431846A (zh) 2012-05-02
CN102431846B CN102431846B (zh) 2017-05-17

Family

ID=4598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7592.5A Active CN102431846B (zh) 2010-09-10 2011-08-18 纺纱机械
CN20112030121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45548U (zh) 2010-09-10 2011-08-18 纺纱机械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0121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45548U (zh) 2010-09-10 2011-08-18 纺纱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57272A (zh)
CN (2) CN1024318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3852A (zh) * 2016-12-19 2018-06-26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开端式纺纱设备和用于从其卸载卷装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7272A (ja) * 2010-09-10 2012-03-22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0192A (ja) * 2000-08-18 2002-02-26 Nippon Yusoki Co Ltd ローリフトトラック
CN1390511A (zh) * 2001-06-11 2003-01-15 株式会社大广制作所 自动洗发机
CN1651622A (zh) * 2004-02-06 2005-08-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械
JP2006298548A (ja) * 2005-04-19 2006-11-02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パッケージシェリフ
CN101166851A (zh) * 2005-05-26 2008-04-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CN101818392A (zh) * 2010-05-11 2010-09-01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环锭细纱短机的集体落纱装置
CN202245548U (zh) * 2010-09-10 2012-05-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0192A (ja) * 2000-08-18 2002-02-26 Nippon Yusoki Co Ltd ローリフトトラック
CN1390511A (zh) * 2001-06-11 2003-01-15 株式会社大广制作所 自动洗发机
CN1651622A (zh) * 2004-02-06 2005-08-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械
JP2006298548A (ja) * 2005-04-19 2006-11-02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パッケージシェリフ
CN101166851A (zh) * 2005-05-26 2008-04-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CN101818392A (zh) * 2010-05-11 2010-09-01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环锭细纱短机的集体落纱装置
CN202245548U (zh) * 2010-09-10 2012-05-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3852A (zh) * 2016-12-19 2018-06-26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开端式纺纱设备和用于从其卸载卷装的方法
CN108203852B (zh) * 2016-12-19 2022-08-19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开端式纺纱设备和用于从其卸载卷装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45548U (zh) 2012-05-30
JP2012057272A (ja) 2012-03-22
CN102431846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1720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3014956B (zh)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202245548U (zh) 纺纱机械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202401190U (zh) 纺纱机械
EP2573225B1 (en)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3014964A (zh) 纤维机械
CN103014962A (zh) 纺纱机
CN202323190U (zh) 纺纱机械
JP2012057273A5 (zh)
CN103485010B (zh) 纺纱机
CN103014963A (zh)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EP2366817B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3898641A (zh) 纺纱机
CN202401191U (zh) 纺纱机械
CN105568453B (zh) 导纱器、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4828646A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EP3037374B1 (en) Textile machine
CN208008981U (zh) 一种纺纱机
JP2012057272A5 (zh)
CN103014952A (zh)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3484989A (zh) 纺纱机
CN102418173B (zh) 纺纱机械
CN117248310A (zh) 纺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