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4963A -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4963A
CN103014963A CN2012102906844A CN201210290684A CN103014963A CN 103014963 A CN103014963 A CN 103014963A CN 2012102906844 A CN2012102906844 A CN 2012102906844A CN 201210290684 A CN201210290684 A CN 201210290684A CN 103014963 A CN103014963 A CN 103014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inning
guide
joint chassis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0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4963B (zh
Inventor
上田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4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4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4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4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个纺纱单元(2)之间沿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移动的接头台车(3),具备: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上侧引导辊对(350),将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到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上轨道(41a)的离开位置的切换托架(360),安装切换托架(360)、沿轨道(41a、41b)移动的框体(300)。通过用切换托架(360)切换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从而接头台车(3)相对于轨道(41a、41b)的装卸变得容易。能够在任意位置进行接头台车(3)的装卸,不需要在上轨道(41a)的端部等设置接头台车(3)装卸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样领域的技术,日本特开2010-77577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为我们所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有多个纺纱单元以及在多个纺纱单元之间移动进行接头作业的作业台车的纺纱机。在该纺纱机中沿纺纱单元的并列方向设置轨道,在作业台车的框体上设置有与轨道啮合的引导辊。通过使设置在作业台车上的引导辊啮合在轨道上,作业台车沿轨道移动。当将作业台车从轨道上取下时,使作业台车移动到轨道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从轨道的端部将作业台车取下。
专利文献1记载的纺纱机在将作业台车从轨道上取下时,有使作业台车移动到轨道的端部的必要。在将作业台车安装到轨道上时,有从轨道的端部将作业台车安装到轨道上的必要。这样,作业台车向轨道的装卸作业很难说容易。并且,有在纺纱机的端部设置用来装卸作业台车的空间的必要,很难说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台车的装卸作业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空间的接头台车及纺纱机为目的。
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接头台车能够在多个纺纱单元之间沿轨道移动。该接头台车具备:对多个纺纱单元的至少一个进行接头作业的接头装置;与轨道相抵接的引导器;将引导器切换到与轨道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轨道的离开位置的引导器切换部;以及安装引导器切换部、沿轨道移动的主体部。
该接头台车中,与轨道相抵接的引导器被切换到与轨道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轨道的离开位置。由于通过将引导器切换到离开位置从而引导器离开轨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接头台车从轨道上取下。通过在引导器位于离开位置的状态下将接头台车搬入到向轨道安装的位置,将引导器切换到抵接位置,就能够容易地将接头台车向轨道安装。由于能够在轨道上的任意场所进行接头台车的装卸,因此没有在轨道的端部位置设置用于接头台车的装卸的空间的必要,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优选通过转动引导器从而引导器切换部将引导器切换到抵接位置和离开位置。如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器位置的切换。
引导器切换部优选使引导器沿与主体部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转动。由此,引导器不会与轨道干涉而妨碍引导器的切换,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器的位置切换。
接头台车优选还具备将引导器切换部固定在抵接位置上的固定部件。由此,能够用固定部件容易地将引导器的位置固定在抵接位置上。
接头台车优选还具备检测设置于轨道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传感器;以及将检测传感器切换到检测被检测点的检测位置和离开轨道的离开位置的传感器切换部。由此,即使在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时,通过切换该检测传感器的位置,从而在接头台车的装卸作业时检测传感器不会与轨道干涉,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台车的装卸作业。
接头台车优选还具备检测设置于轨道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传感器。优选引导器切换部切换引导器的位置,并且将检测传感器切换到检测被检测点的检测位置和离开轨道的离开位置。由此,即使在设置了检测传感器时,通过与引导器一起切换该检测传感器的位置,从而在接头台车的装卸作业时检测传感器不会与轨道干涉,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台车的装卸作业。
优选引导器与设置在主体部上方的轨道或设置在主体部下方的轨道的任一个相抵接。能够用引导器切换部切换与设置在接头台车的主体部上方的轨道或设置在接头台车的主体部下方的轨道相抵接的引导器的位置。
优选引导器具备与设置在主体部上方的轨道相抵接的上部引导器和与设置在主体部下方的轨道相抵接的下部引导器。上部引导器和下部引导器用引导器切换部分别切换到抵接位置和离开位置。这样,通过将上部引导器和下部引导器切换到离开位置,能够将接头台车从轨道上取下。通过将下部引导器切换到离开位置,下部引导器不会与轨道干涉,仅将接头台车稍微抬起,就能够容易地将接头台车从轨道取下。
优选引导器为夹着轨道的一对辊。能够使接头台车沿着轨道不晃荡地移动。
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能够在多个纺纱单元之间沿轨道移动、能够对多个纺纱单元进行接头作业的上述接头台车;以及机体框,形成有能够从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与上述纺纱单元的纱线通道一侧相反的一侧将上述接头台车相对于上述轨道装卸的开口部;上述接头台车设置成,通过将上述引导器切换到上述抵接位置和上述离开位置从而能够从上述机体框的上述开口部装卸。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台车的装卸。并且,由于能够在轨道上的任意场所进行接头台车的装卸,因此没有在轨道的端部位置设置用于装卸接头台车的空间的必要,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多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供给纺纱的喂纱装置,以及卷绕由喂纱装置供给的纺纱、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优选喂纱装置具备:牵伸纱条将其作成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及通过捻回气流对被牵伸装置牵伸过的纤维束进行纺纱从而生成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轨道装卸进行由具备牵伸装置和气流纺纱装置的喂纱装置生成的纺纱的接头的接头台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纺纱机的纵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纺纱机的纵剖面的概略图;
图4为从纺纱机的内侧看图1的上侧引导辊对的周围的图;
图5为从接头台车的移动方向一侧看图1的上侧引导辊对的周围的图;
图6为从上方看图1的上侧引导辊对的周围的图;
图7为表示使图4的转动部件转动、将上侧引导辊对切换到离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为从图1的纺纱机的内侧看接头台车的概略图;
图9为表示使用装卸装置将接头台车抬起的状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作业台车及纺纱机的实施形态。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纺纱时纱线的行走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图1所示的纺纱机1具备并设的多个纺纱单元(处理单元)2。该纺纱机1具备有接头台车(作业台车)3、鼓风箱80和原动机箱5。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接头台车3有时将纺纱10的纱线通道一侧称为纺纱机1的近身侧,将其相反的一侧称为进深侧。在纺纱机1的近身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者通道。作业者能够从作业者通道一侧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或监视等。
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向下游依顺具备牵伸装置(喂纱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喂纱装置)9、纱线贮存装置12、上蜡装置14和卷绕装置13。牵伸装置7设置在纺纱机1的框体(机体框)6的上端附近。从该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用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在经过清纱器52后用纱线贮存装置12进一步送到下方,用上蜡装置14付与蜡。然后,纺纱10被卷绕装置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使纱条15伸长而作成纤维束8。该牵伸装置7如图2所示具备有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架设了龙带18的中间辊对19和前辊对20这4个辊对。各辊对16、17、19和20的底辊由来自原动机箱5或者来自单独设置的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力驱动。各辊对16、17、19和20被使旋转速度不同地驱动。结果,牵伸装置7能够使从上游侧提供的纱条15伸长而作成纤维束8,送给下游侧的气流纺纱装置9。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捻回气流给纤维束8付与捻,生成纺纱10。气流纺纱装置9详细的说明和图示省略了,具备有纤维引导部、捻回流产生喷嘴、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引导到气流纺纱装置9内部所形成的纺纱室中。捻回流产生喷嘴被配置在纤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流。利用该捻回流,纺纱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端被翻转而捻回。中空引导轴体将纺织的纺纱10从纺纱室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引导。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贮存装置12。该纱线贮存装置12具有将规定的张力付与纺纱10、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的功能,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等时使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滞留、防止纺纱10松弛的功能,以及为了使卷绕装置13侧张力的变动不传递到气流纺纱装置9一侧而调节张力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有纱线贮存辊21、挂纱部件22、上游侧导纱器23、电动机25、下游侧导纱器26和纱线贮存量传感器27。
挂纱部件22能够与纺纱10卡合(钩挂)地构成,通过在与纺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贮存辊21一体旋转,能够将纺纱10卷绕到该纱线贮存辊21的外周面上。
纱线贮存辊21能够将纺纱10一定量卷绕到其外周面上贮存。纱线贮存辊21被电动机25旋转驱动。被卷绕到纱线贮存辊21的外周面上的纺纱10通过纱线贮存辊21旋转而勒紧该纱线贮存辊21地卷绕,拉伸比纱线贮存装置12靠上游侧的纺纱10。纱线贮存装置12通过以规定的旋转速度使在外周面上卷绕了纺纱10的状态的纱线贮存辊21旋转,能够将规定的张力付与纺纱10,以规定的速度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以规定的速度搬送到下游侧。
纱线贮存量传感器27以非接触式检测贮存在纱线贮存辊21上的纺纱10的贮存量,发送给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
上游侧导纱器23配置在纱线贮存辊21的稍微上游一侧。上游侧导纱器23恰当地将纺纱10引导到纱线贮存辊21的外周面上。上游侧导纱器23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纺纱10的捻传到比该上游侧导纱器23靠下游侧。
在纺纱机1的框体6的前面一侧、气流纺纱装置9与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清纱器52。气流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10在用纱线贮存装置12卷绕前经过上述清纱器52。清纱器52监视行走的纺纱10的粗细,在检测到纺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发送。
上述单元控制器一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立即使从气流纺纱装置9的捻回气流产生喷嘴来的压缩空气的喷出停止。由此,捻回气流停止,纤维束8的加捻停止,并且纤维束8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导入也停止。在气流纺纱装置9中纤维的连续状态断裂,纺纱10被切断。然后,单元控制器进一步使牵伸装置7等停止。并且单元控制器给接头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的跟前。然后,再次驱动气流纺纱装置9等,使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重新开始卷绕。
接头台车3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有捻接器(接头装置)43、吸管44和吸嘴46。接头台车3当某个纺纱单元2中发生断纱和/或纱线切断时,沿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停止。吸管44边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边吸入边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端并向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边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边从支承在卷绕装置13上的卷装45吸引边捕捉纱端,并向捻接器43引导。捻接器43进行被引导的纱端之间的接头。
在纱线贮存装置12的下游设置有上蜡装置14。上蜡装置14将蜡付与从纱线贮存装置12向卷绕装置13行走的纺纱10。
卷绕装置13具备能够围绕支轴70摆动地支承的摇架臂71。该摇架臂71能够可以旋转地支承用来缠绕纺纱10的筒管48。
卷绕装置13具备卷绕鼓72和横动装置75。卷绕鼓72能够与筒管48或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并驱动。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纺纱10卡合的横动导纱器76。卷绕装置13通过边用图示省略的驱动装置使横动导纱器76往复运动边用图示省略的电动机驱动卷绕鼓72,使与卷绕鼓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使纺纱10横动并卷绕卷装45。横动装置75的横动导纱器76通过多个纺纱单元2共有的轴被多个纺纱单元2共同驱动。
鼓风箱80中容纳有产生提供给纺纱单元2的各部和接头台车3等的空气的空气供给源(负压源)。
接着参照图3说明接头台车3的设置位置。纺纱机1的框体6具备上框(机体框)61、近身侧支柱(机体框)62、里侧支柱(机体框)63、下框(机体框)64和底座65。在纺纱机1的高度方向上,上框61配置在下框64的上方位置,由竖设在下框64上的近身侧支柱62和里侧支柱63支承。上框61和下框64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近身侧支柱62和里侧支柱63在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里侧支柱63设置在纺纱机1的里侧附近的位置上。近身侧支柱62设置在比里侧支柱63靠纺纱机1的近身侧(作业者通道侧)的位置上。底座65设置在下框64与底面G之间,支承下框64。底座65在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
在上框61上安装有上述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清纱器52、纱线贮存装置12和上蜡装置14等。在上框61的下面、比近身侧支柱62靠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位置上,安装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上轨道41a。截面为近似U字形的U字形部件41使开放部分朝下方一侧地配置,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上轨道41a由U字形部件41中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一个面部构成。
在下框64上安装有卷绕装置13。在下框64的上面、比近身侧支柱62靠纺纱机1的近身侧(作业者通道侧)的位置上,安装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下轨道41b。
接头台车3载置在下轨道41b上。在接头台车3上设置有在该接头台车3载置在下轨道41b上的状态下与下轨道41b的上面相抵接的行走轮42。接头台车3通过用未图示的行走驱动电动机驱动该行走轮42而在下轨道41b上行走。在接头台车3上设置有分别能够滑动地与下轨道41b的纺纱机1的靠近身侧的面和里侧的面相抵接的下侧引导辊对(引导器,下部引导器)310。下侧引导辊对310在与下轨道41b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与接头台车3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接头台车3的两端部附近(参照图1)。
在接头台车3的上部设置有分别能够滑动地与上轨道41a的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面和里侧的面相抵接的上侧引导辊对(引导器,上部引导器)350。通过用上侧引导辊对350夹着上轨道41a的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面和里侧的面来防止接头台车3向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面和里侧的面倾倒。上侧引导辊对350在与上轨道41a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与接头台车3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接头台车3的两端部附近(参照图1)。
接头台车3通过下侧引导辊对310能够滑动地与下轨道41b相抵接、上侧引导辊对350能够滑动地与上轨道41a相抵接,从而沿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
接着参照图4至图6说明上侧引导辊对350的安装结构的详细情况。上侧引导辊对350通过切换托架(引导器切换部,传感器切换部)360固定在接头台车3的框体(主体部)300上。上侧引导辊对350具备引导辊350a和引导辊350b。切换托架360具备轴支承部件370和转动部件380。
轴支承部件370具备固定部370a、轴支承部370b和370c。固定部370a用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在接头台车3的框体300的侧面上。轴支承部370b从固定部370a的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端部沿与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轴支承部370c从固定部370a的纺纱机1的里侧的端部沿与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轴支承部370b和轴支承部370c分别支承转动轴371的两端部。转动轴371的轴线方向为与上轨道41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
转动部件380具备辊安装部380a、转动部380b和380c、加强部380d。转动部380b和380c的一端侧分别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转动轴371上。转动部380b和380c的另一端侧分别连接在辊安装部380a上。转动部380b和380c的一端侧分别位于轴支承部370b与轴支承部370c之间。加强部380d设置在转动部380b与转动部380c之间。加强部380d设置在使辊安装部380a成为上方位置地使转动部380b和转动部380c以转动轴371为旋转轴转动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下与轴支承部件370的固定部370a相抵接的位置上。加强部380d分别与辊安装部380a、转动部380b和380c连接,加强转动部件380。
在使辊安装部380a成为上方位置地使转动部380b和380c转动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下的辊安装部380a的上面,通过引导衬垫381分别安装有上侧引导辊对350。上侧引导辊对350从纺纱机1的近身侧和里侧夹着上轨道41a。引导辊350a和引导辊350b的距离与上轨道41a的厚度大致相等。引导衬垫381调节上侧引导辊对350与上轨道41a相抵接时的高度位置。在转动部380b和转动部380c上,分别设置有在使辊安装部380a成为上方位置地使转动部380b和转动部380c转动的状态下朝上轨道41a延伸的传感器安装部380bb和传感器安装部380cc。传感器安装部380bb和传感器安装部380cc为用来安装用来检测设置在上轨道41a上的未图示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传感器的部分。本实施形态在传感器安装部380cc上安装检测设置在上轨道41a上的未图示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传感器385。检测传感器385通过传感器底座386安装到传感器安装部380cc上。传感器底座386调节检测传感器385与上轨道41a之间的距离。
在使转动部件380的加强部380d和轴支承部件370的固定部370a相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固定螺栓(固定部件)390从设置在辊安装部380a上的孔380e拧入固定部370a和框体300一侧,能够将加强部380d和固定部370a接合。用该固定螺栓390限制转动部件380的转动,维持使辊安装部380a成为上方位置地使转动部件380转动的状态。将在使辊安装部380a成为上方位置地使转动部件380转动的状态下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称为上侧引导辊对350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抵接位置。
接着参照图7说明上侧引导辊对350转动的状况。如图4所示,如果从转动部件380被固定螺栓390固定在抵接位置上的状态下取下固定螺栓390,则如图7所示,转动部件380以转动轴371为旋转轴转动。此时,为了使上侧引导辊对350沿与上轨道41a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转动部件380转动。如此,通过使转动部件380转动到上侧引导辊对350离开上轨道41a的位置,接头台车3的上部不被上轨道41a引导。另外,将上侧引导辊对350离开上轨道41a的状态下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称为离开位置。如此,通过转动部件380的转动能够将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切换到抵接位置和离开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通过从上侧引导辊对350离开上轨道41a的状态使转动部件380转动,如图4所示,上侧引导辊对350变成夹着上轨道41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用固定螺栓390使加强部380d与固定部370a相抵接地固定加强部380d和固定部370a,通过这样限制转动部件380的转动。
接着参照图8和图9说明将接头台车3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上取下的次序。在纺纱机1中接头台车3的纺纱机1的里侧位置没设置空气流动的管线等部件(图示省略),形成有由上框61、近身侧支柱62、里侧支柱63和下框64围成的开口部R。在接头台车3的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卷绕装置13、和纱线贮存装置12与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纺纱10的纱线通道。即,纺纱机1采用能够通过在纺纱机1的里侧开口的开口部R而取下、安装接头台车3的结构。
在接头台车3的框体300的下部设置有下框301。在下框301的下面安装有上述行走轮42和下侧引导辊对310等。在下框301与下轨道41b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该间隙在用装卸装置100抬起接头台车3时成为支承接头台车3的支承臂101的插入口302。
在将接头台车3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取下时,首先在接头台车3的背后(接头台车3的纺纱机1的里侧)配置用来将接头台车3抬起并使其移动的装卸装置100。然后将从装卸装置100的主体部102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承臂101插入下框301与下轨道41b之间的插入口302中。此时,用设置在支承臂101上的支承机构103使接头台车3不倒地支承。
然后,取下限制转动部件380转动的固定螺栓390。然后,使转动部件380转动,使上侧引导辊对350离开上轨道41a。然后,用设置在装卸装置100上的未图示的提升机构使支承臂101上升,将接头台车3抬起。此时,将接头台车3抬起的高度采用设置在接头台车3下部的下侧引导辊对310从下轨道41b上取下的高度。
在接头台车3的框体300的上面与上轨道41a之间以及框体300与上框61的下面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由此,接头台车3的抬起成为可能。为了使接头台车3的抬起成为可能,上轨道41a下侧的端部不触碰切换托架360地设定切换托架360的形状。
在接头台车3抬起后,通过将装卸装置100移动到纺纱机1的里侧方向,从而能够将接头台车3取出到外部。
在将接头台车3设置到下轨道41b上时,用装卸装置100将接头台车3从纺纱机1的里侧搬入纺纱机1内。使行走轮42骑在下轨道41b的上面、并且使下侧引导辊对310与下轨道41b的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面和里侧的面相抵接地使支承臂101下降,将接头台车3载置到下轨道41b上。
然后,转动转动部件380,用上侧引导辊对350夹着上轨道41a。然后用固定螺栓390限制转动部件380的转动。
然后解除支承机构103对接头台车3的支承,通过使装卸装置100移动到纺纱机1的里侧,从而将支承臂101从插入口302拔出。
如此,能够从纺纱机1的里侧进行接头台车3相对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的装卸。
上述实施形态的接头台车3中能够滑动地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到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上轨道41a的离开位置。由于通过将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到离开位置,从而上侧引导辊对350离开上轨道41a,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接头台车3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上取下。并且,通过在上侧引导辊对350位于离开位置的状态下将接头台车3设置到下轨道41b上,使转动部件380转动并将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到抵接位置,从而接头台车3向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的安装变得容易。由于能够在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上的任意场所进行接头台车3的装卸,因此没有在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的端部位置设置用于装卸接头台车3的空间的必要,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只要使转动部件380转动就能够将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到抵接位置和离开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的切换。
通过使上侧引导辊对350沿与上轨道41a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转动,就能够避免上侧引导辊对350与上轨道41a干涉,妨碍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的切换。能够容易地进行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的切换。
能够用固定螺栓390将上侧引导辊对350固定在抵接位置上。由此,能够用固定螺栓390容易地将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固定在抵接位置上。
通过转动转动部件380,能够将检测传感器385的位置切换到检测设置在上轨道41a上的未图示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位置和离开上轨道41a的离开位置。这样,由于通过转动部件380的转动能够切换上侧引导辊对350和检测传感器385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接头台车3的装卸作业时检测传感器385与上轨道41a干涉,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台车3的装卸作业。
设置在接头台车3的上部位置的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用切换托架360切换。由此,通过转动转动部件380、将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到离开位置上、抬起接头台车3,能够容易地将接头台车3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上取下。
通过使能够滑动地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引导器为夹着上轨道41a的上侧引导辊对350,能够使接头台车3沿着上轨道41a不晃荡地移动。通过使能够滑动地与下轨道41b相抵接的引导器为夹着下轨道41b的下侧引导辊对310,能够使接头台车3沿着下轨道41b不晃荡地移动。
即使是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和在多个纺纱单元2之间移动的接头台车3的纺纱机1,也能够容易地装卸沿纺纱机1所具备的沿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移动的接头台车3。
能够容易地相对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装卸地进行纺纱单元2生成的纺纱10的接头的接头台车3。
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对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装卸地进行用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的纺纱10的接头的接头台车3。
能够从与气流纺纱装置9和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纺纱10的纱线通道一侧相反的一侧,即纺纱机1的里侧的开口部R,装卸接头台车3。由此,能够不与设置在纺纱机1的近身侧的卷绕装置13和纺纱10的纱线通道等干涉,容易地从纺纱机1的里侧的开口部R相对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装卸接头台车3。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也可以是在不改变各权利要求项中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变形的形态。
实施形态的接头台车3用切换托架360切换能够滑动地与上轨道41a相抵接的上侧引导辊对350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将与切换托架360相同的结构用于下侧引导辊对310,取代上侧引导辊对350,切换下侧引导辊对310的位置。即使在此时,通过将下侧引导辊对310的位置切换到与下轨道41b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下轨道41b的离开位置,能够容易地相对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装卸接头台车3。
也可以将与切换托架360相同的结构用于下侧引导辊对310,进行上侧引导辊对350和下侧引导辊对310两者的位置切换。此时,通过使上侧引导辊对350和下侧引导辊对310移动到离开位置,能够使下框301不与下轨道41b干涉地仅将接头台车3稍微抬起,将接头台车3从上轨道41a和下轨道41b上取下。
实施形态的接头台车3中,用固定螺栓390限制转动部件380的转动,但也可以用固定螺栓390以外的部件(例如闭锁机构等)限制转动部件380转动。
实施形态的接头台车3中,将检测传感器385安装到切换托架360的转动部件380上。但是,也可以将检测传感器385安装到切换托架360以外的切换托架上,与上侧引导辊对350相独立将检测传感器385的位置切换到检测位置和离开位置。
实施形态的纺纱机1和纺纱单元2中,用卷绕一定量的纺纱10并贮存的纱线贮存辊21从气流纺纱装置9将纺纱10拉出。但是,也可以用输送辊和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将纺纱拉出。
实施形态的纺纱机1和纺纱单元2中,从上部的牵伸装置7朝下部的卷绕装置13使纺纱10向下行走地设定纱线通道。但是,也可以使纺纱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从下朝上行走地设定纱线通道。
实施形态的纺纱机1和纺纱单元2中,气流纺纱装置9还可以具备被纤维引导部保持、突出到纺纱室内地配置的针。该针防止纤维束8的捻传播到气流纺纱装置9的上游侧。气流纺纱装置9也可以用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取代针来防止纤维束8的捻的传播。并且,气流纺纱装置9还可以具备沿互相相反的方向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嘴。
实施形态的纺纱机1和纺纱单元2中,牵伸装置7的多个底辊中的至少一部分和横动装置75的横动导纱器76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被共同驱动。但是,也可以纺纱单元的各部(例如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和/或纱线卷绕装置等)在各纺纱单元2中被独立驱动。
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业台车为进行纺纱机1的接头作业的接头台车3。但是,作业台车并不局限于接头台车3。例如,也可以是将变成满卷的卷装45从卷绕装置13取下向规定的场所移动的落纱台车。
实施形态的清纱器52监视纺纱10的粗细来检测纺纱10的纱疵,但也可以监视纺纱10中包含的异物的有无,将包含异物的情况作为纱疵检测。

Claims (12)

1.一种接头台车,能够在多个纺纱单元之间沿轨道移动,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上述多个纺纱单元的至少一个进行接头作业的接头装置;
与上述轨道相抵接的引导器;
将上述引导器切换到与上述轨道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上述轨道的离开位置的引导器切换部;以及
安装有上述引导器切换部、沿上述轨道移动的主体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通过转动上述引导器,从而上述引导器切换部将上述引导器切换到上述抵接位置和上述离开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器切换部使上述引导器沿与上述主体部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上述引导器切换部固定在上述抵接位置上的固定部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检测设置于上述轨道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传感器;以及
将上述检测传感器切换到检测上述被检测点的检测位置和离开上述轨道的离开位置的传感器切换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设置于上述轨道的被检测点的检测传感器;
上述引导器切换部切换上述引导器的位置,并且将上述检测传感器切换到检测上述被检测点的检测位置和离开上述轨道的离开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器与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方的上述轨道或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下方的上述轨道的任一个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器具备与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方的上述轨道相抵接的上部引导器和与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下方的上述轨道相抵接的下部引导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台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器为夹着上述轨道的一对辊。
10.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纺纱单元;
能够在上述多个纺纱单元之间沿上述轨道移动、能够对上述多个纺纱单元进行接头作业的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台车;以及
机体框,形成有能够从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与上述纺纱单元的纱线通道一侧相反的一侧将上述接头台车相对于上述轨道装卸的开口部,
上述接头台车设置成,通过将上述引导器切换到上述抵接位置和上述离开位置从而能够从上述机体框的上述开口部装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供给纺纱的喂纱装置,以及卷绕由上述喂纱装置供给的上述纺纱、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喂纱装置具备:牵伸纱条将其作成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及通过捻回气流对被上述牵伸装置牵伸过的纤维束进行纺纱从而生成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
CN201210290684.4A 2011-09-21 2012-08-15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Active CN103014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484A JP2013067889A (ja) 2011-09-21 2011-09-21 作業台車及び紡績機
JP206484/2011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4963A true CN103014963A (zh) 2013-04-03
CN103014963B CN103014963B (zh) 2016-12-21

Family

ID=4796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0684.4A Active CN103014963B (zh) 2011-09-21 2012-08-15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67889A (zh)
CN (1) CN1030149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4576A (zh) * 2013-09-17 2015-03-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4514058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的作业台车
CN105019077A (zh) * 2015-07-10 2015-11-04 陈伟雄 环锭细纱断头自动智能接头方法与装置
CN112125061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及其捻接检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2855A (en) * 1973-12-12 1976-06-15 Fritz Stahlecker Start-spinning apparatus which travels along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US4120140A (en) * 1976-05-11 1978-10-17 W. Schlafhorst &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joining a thread
JP2003166132A (ja) * 2001-11-28 2003-06-13 Murata Mach Ltd 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方法
JP2005220484A (ja) * 2004-02-06 2005-08-18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CN201068485Y (zh) * 2007-07-27 2008-06-04 汉中华燕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高速转杯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
CN101676454A (zh) * 2008-09-17 2010-03-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JP2010077577A (ja) * 2008-09-29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及びシャッター弁
CN10199417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2855A (en) * 1973-12-12 1976-06-15 Fritz Stahlecker Start-spinning apparatus which travels along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US4120140A (en) * 1976-05-11 1978-10-17 W. Schlafhorst &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joining a thread
JP2003166132A (ja) * 2001-11-28 2003-06-13 Murata Mach Ltd 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方法
JP2005220484A (ja) * 2004-02-06 2005-08-18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CN201068485Y (zh) * 2007-07-27 2008-06-04 汉中华燕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高速转杯纺纱机半自动接头装置
CN101676454A (zh) * 2008-09-17 2010-03-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JP2010077577A (ja) * 2008-09-29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及びシャッター弁
CN10199417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4576A (zh) * 2013-09-17 2015-03-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4444576B (zh) * 2013-09-17 2018-10-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4514058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的作业台车
CN104514058B (zh) * 2013-09-30 2018-05-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的作业台车
CN105019077A (zh) * 2015-07-10 2015-11-04 陈伟雄 环锭细纱断头自动智能接头方法与装置
CN112125061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及其捻接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7889A (ja) 2013-04-18
CN103014963B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112B (zh) 纺纱机
EP2441720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CN102995175B (zh) 纱线卷绕单元、纱线卷绕机及摇架装置
CN103305944A (zh) 纺丝牵引装置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3014963A (zh) 接头台车及纺纱机
CN103827366B (zh) 纺纱机、卷绕装置及纤维机械
CN103014961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EP3326946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3898639A (zh)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CN101987706A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
CN103898641A (zh) 纺纱机
EP286282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3510209B (zh) 纤维机械
CN103014964A (zh) 纤维机械
CN103014956A (zh)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3014937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4828646B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JP2015199559A (ja) 作業台車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CN103485010A (zh) 纺纱机
EP3095742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202245548U (zh) 纺纱机械
TW202104049A (zh) 插錠器、捲裝體更換裝置及紗線加工系統
CN105819269A (zh) 纱线卷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