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4964A - 纤维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纤维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4964A
CN103014964A CN2012103503018A CN201210350301A CN103014964A CN 103014964 A CN103014964 A CN 103014964A CN 2012103503018 A CN2012103503018 A CN 2012103503018A CN 201210350301 A CN201210350301 A CN 201210350301A CN 103014964 A CN103014964 A CN 103014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hassis
unit
job requirements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03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4964B (zh
Inventor
须佐见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65826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01496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4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4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4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4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05Service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机械,在需要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即,能够接受来自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的情况下,根据来自与各接纱台车(3)的专属区域(S1)和(S2)相对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要求的产生状况,选择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由此,能够选择与对接纱要求的处理能力相应的接纱台车(3),利用根据处理能力所选择的接纱台车(3),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

Description

纤维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样的领域的技术,公知有记载于日本特开平5-8943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05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2607号公报(专利文献3)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包括多个卷绕单元和通过在卷绕单元之间移动而进行落纱作业的2台落纱台车的自动落纱机。该自动落纱机在设有需要落纱作业的卷绕单元(要落纱单元)的情况下,使落纱台车向位于距落纱台车的现在位置最近的位置的要落纱单元的方向移动。2台落纱台车的负责进行落纱作业的区域重迭,为了落纱台车彼此不干涉,一台落纱台车向相反侧移动。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包括多个纺织单元和在多个纺织单元之间行驶的多个作业台车的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的作业台车在预先决定的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作业台车掌握彼此的现在位置,在某作业台车移动时其他的作业台车将会妨碍移动的情况下,将会妨碍移动的其他的作业台车预先退避。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包括多个纺织单元和在多个纺织单元之间行驶的多个作业台车的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的作业台车例如在相对于相邻的纺织单元2台作业台车分别进行作业等需要在彼此干涉的位置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基于到需要作业的纺织单元的距离,进行作业顺序的排序,基于排序而进行作业。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有避免落纱台车彼此的干涉,关于在负责区域重迭的区域和负责区域不重迭的区域需要进行落纱作业的情况下的落纱台车的移动控制,没有具体地记载。此外,在使落纱台车向位于距落纱台车的现在位置最近的位置的要落纱单元的方向移动时,有时会出现不进行作业的落纱台车,作为自动落纱机整体的效率有可能降低。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各作业台车只能够在专属的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存在能够接受来自多个作业台车的作业的处理单元的情况下,能够高效率地控制进行作业的作业台车的纤维机械。
本发明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机械包括:多个处理单元,进行纱线处理;多个作业台车,其分别以能够行驶的方式设置,对纱线处理单元进行作业;以及控制部,根据从多个处理单元中的任一处理单元即作业要求单元发出的作业要求,从多个作业台车中选择对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多个处理单元分开配置在作业要求单元仅能从一个作业台车接受作业的专属区域、和作业要求单元能从多个所述作业台车接受作业的重迭区域。作业台车以对配置在专属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单元和配置在重迭区域的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进行作业的方式设置。控制部在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重迭区域的情况下,根据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作业台车的在专属区域中的作业要求的产生状况,选择对配置在重迭区域的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
在该纤维机械中,在作业要求单元能够接受来自多个作业台车的作业的情况下(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重迭区域的情况下),根据从仅各个作业台车能够作业的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专属区域的作业要求单元)发出的作业要求的产生状况,从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作业台车之中,选择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由此,能够选择与对作业要求的处理能力相应的作业实施台车,利用根据处理能力所选择的作业实施台车,对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这样,本发明的纤维机械在存在能够接受来自多个作业台车的作业的处理单元的情况下,能高效率地控制进行作业的作业台车。
优选的是,控制部在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重迭区域的情况下,从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述作业台车之中,选择专属区域中的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最少的作业台车作为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最少的作业台车被选择为对发出了作业要求的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由此,能够利用在作业要求的处理能力方面有富裕的作业台车对能够接受来自多个作业台车的作业的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
优选的是,控制部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重迭区域的情况下,使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作业台车中的、专属区域中的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最多的作业台车,仅对配置在专属区域的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能够使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最多的作业台车仅在专属区域进行作业,利用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少的作业台车进行重迭区域的作业。由此,能使作业不集中于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多的作业台车,高效率地控制进行作业的作业台车。
优选的是,控制部还基于从配置在重迭区域的作业要求单元到作业台车的距离,选择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例如在从配置在重迭区域的作业要求单元发出作业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到该作业要求单元的距离近的作业台车进行作业等,能够使作业实施台车迅速地向发出了作业要求的作业要求单元移动。
优选的是,处理单元包括识别进行了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的识别部件。由此,处理单元能够掌握进行了作业的作业台车。
优选的是,纤维机械还包括规定作业台车的行驶路径的规定部件。利用规定部件能可靠地规定作业台车的行驶路径。
优选的是,规定部件是设于行驶路径的范围端的至少一端的范围端传感器。利用设于行驶路径的范围端的至少一端的范围端传感器,能规定作业台车的行驶路径。
优选的是,该纤维机械还包括引导多个作业台车沿着行驶路径行驶的轨道导轨。分别规定相邻的作业台车的行驶路径的范围端传感器中的一个范围端传感器设于沿与轨道导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面,另一范围端传感器设于第二面,该第二面为与第一面不同的面且沿与轨道导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在由范围端传感器规定的行驶路径重迭的情况下,将规定一方行驶路径的范围端传感器和规定另一行驶路径的范围端传感器分别设于轨道导轨的不同面。这样,通过使设置范围端传感器的位置不同,能防止范围端的误检测,利用范围端传感器可靠地规定行驶路径。
优选的是,多个处理单元分别具有:纺织装置,生成纺织纱线;以及卷绕装置,将由纺织装置所生成的纺织纱线卷绕成卷装。由此,能够高效率地控制对包括纺织装置和卷绕装置的处理单元进行作业的作业台车。
优选的是,作业台车是在纺织纱线的连续状态断开的情况下,进行将从纺织装置纺出的纺织纱线与来自卷装的纺织纱线接合的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能高效率地控制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
优选的是,纺织装置是由回旋气流加捻纤维束而生成纺织纱线的空气纺织装置。能高效率地控制作业台车使其对具有空气纺织机的处理单元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纵剖视图。
图3A是从正面观察纺织单元的示意图。图3B是从上方观察上导轨和接纱台车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纺织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选择进行接纱处理的纺织单元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说明书中,所谓“上游”和“下游”,是指纺织时的纱线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
作为图1所示的纤维机械的纺织机1,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处理单元)2。纺织机1包括接纱台车3、吹风机箱80和动力机箱5。在设置纺织机1的工厂中,相对于接纱台车3,在纺织纱线10的纱线道侧设有沿纺织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者通路。作业者能够从作业者通路侧进行各纺织单元2的操作和监视等。
如图1所示,各纺织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包括牵引装置7、空气纺织装置9、纱线蓄留装置12、上蜡装置14和卷绕装置13。牵引装置7设于纺织机1的壳体6的上端附近。从该牵引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在空气纺织装置9纺织。从空气纺织装置9送出的纺织纱线10通过了清纱器52之后,由纱线蓄留装置12进一步向下方输送,在上蜡装置14实施上蜡。之后,纺织纱线10由卷绕装置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另外,将纺织纱线10卷绕成卷装45的处理是纱线处理的一个例子。
牵引装置7拉伸纱条15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引装置7包括后罗拉对16、第三罗拉对17、装架有锭子传动带18的中间罗拉对19和前罗拉对20这4组罗拉对。各罗拉对16、17、19和20的底罗拉由来自动力机箱5或单独设置的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力驱动。各罗拉对16、17、19和20被驱动成转速不同。其结果,牵引装置7能够拉伸从上游侧供给来的纱条15而形成纤维束8,并将其输送到下游侧的空气纺织装置9。
空气纺织装置9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8实施加捻,生成纺织纱线10。关于空气纺织装置9省略详细的说明和图示,但是其包括纤维引导部、回旋流产生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引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向形成在空气纺织装置9的内部的纺织室引导。回旋流产生喷嘴被配置在纤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在纺织室内产生回旋流。利用该回旋流,纺织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端被翻转并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纺织过的纺织纱线10从纺织室向空气纺织装置9的外部引导。
在空气纺织装置9的下游设有纱线蓄留装置12。纱线蓄留装置12具有以下的功能,即,对纺织纱线10赋予规定的张力,并将其从空气纺织装置9拉出的功能;在利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9送出的纺织纱线10滞留,防止纺织纱线10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张力以使卷绕装置13侧的张力变动不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9侧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蓄留装置12包括纱线蓄留罗拉21、导纱钩构件22、上游侧引导件23、电动马达25、下游侧引导件26和纱线蓄留量传感器27。
导纱钩构件22构成为能够卡合(钩挂)于纺织纱线10,通过以卡合于纺织纱线10的状态与纱线蓄留罗拉21一体旋转,能够将纺织纱线10卷绕在该纱线蓄留罗拉21的外周面上。
纱线蓄留罗拉21通过在其外周面上卷绕一定量的纺织纱线10而能够蓄留该纺织纱线10。纱线蓄留罗拉21由电动马达25驱动而旋转。通过纱线蓄留罗拉21旋转,被卷绕在纱线蓄留罗拉21的外周面上的纺织纱线10以勒紧该纱线蓄留罗拉21的方式被卷绕,拉拽纱线蓄留装置12上游侧的纺织纱线10。即,通过使在外周面上卷绕有纺织纱线10的状态的纱线蓄留罗拉21以规定的转速旋转,纱线蓄留装置12对纺织纱线10赋予规定的张力,能够以规定的速度将纺织纱线10从空气纺织装置9拉出,以规定的速度向下游侧输送。
纱线蓄留量传感器27以非接触式检测蓄留在纱线蓄留罗拉21上的纺织纱线10的蓄留量,并发送到控制装置53(参照图4)。
上游侧引导件23配置在纱线蓄留罗拉21的稍靠上游侧。上游侧引导件23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纺织纱线10。上游侧引导件23防止从空气纺织装置9传播来的纺织纱线10的扭转传递到该上游侧引导件23的下游侧。
在纺织机1的壳体6的前面侧且空气纺织装置9和纱线蓄留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有清纱器52。在空气纺织装置9纺出的纺织纱线10在被纱线蓄留装置12卷绕之前通过清纱器52。清纱器52监视移动的纺织纱线10的粗细,在检测到纺织纱线10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向控制装置53发送纱线缺陷检测信号。
上述控制装置53在接收到纱线缺陷检测信号时,立刻停止从空气纺织装置9的回旋气流产生喷嘴喷出空压。由此,回旋气流停止,纤维束8的加捻停止,并且纤维束8向空气纺织装置9的导入也停止。在空气纺织装置9中,纤维的连续状态被断开,纺织纱线10被切断。之后,控制装置53进而使牵引装置7等停止。控制装置53向接纱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使该接纱台车3行驶到该纺织单元2的跟前。之后,再次驱动空气纺织装置9等,使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再次开始卷绕。
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纱台车3包括接纱器(接纱装置)43、吸管44和吸嘴46。在某纺织单元2中产生纱线断裂、纱线切断时,接纱台车3沿着导轨41行驶到该纺织单元2停止。吸管44以轴线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并且吸引并捕捉从空气纺织装置9送出的纱线端,向接纱器43引导。吸嘴46以轴线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并且吸引并捕捉来自支承于卷绕装置13的卷装45的纱线端,向接纱器43引导。接纱器43进行被引导来的纱线端彼此的接纱。
在纱线蓄留装置12的下游,设有上蜡装置14。上蜡装置14对从纱线蓄留装置12朝向卷绕装置13移动的纺织纱线10实施上蜡。
卷绕装置13包括能绕支承轴70摆动地被支承的摇架臂71。摇架臂71能够旋转地支承用于卷绕纺织纱线10的纱管48。
卷绕装置13包括卷绕槽筒72和横动装置75。卷绕槽筒72能够通过接触纱管48的外周面或卷装45的外周面地进行驱动。横动装置75包括能够卡合于纺织纱线10的横动引导件76。卷绕装置13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部件使横动引导件76往返移动,同时由未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卷绕槽筒72,由此,使与卷绕槽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使纺织纱线10横动地卷绕卷装45。横动装置75的横动引导件76由多个纺织单元2共有的轴在各纺织单元2中被共同驱动。
吹风机箱80中容纳有产生向纺织单元2的各部、接纱台车3等供给的空气的空气供给源(负压源)。
接着,基于图3A和图3B,说明接纱台车3的移动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作为接纱台车3包括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纺织机1包括40台纺织单元2。在纺织单元2中,为了识别各纺织单元2,从纺织机1的一端侧起,依次分配单元编号Y1、Y2、...、Y39和Y40。
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包括沿着铺设于纺织机1内的共同的导轨41行驶的行驶轮42(参照图1),通过利用行驶轮驱动马达35(参照图4)驱动该行驶轮42而行驶。导轨41由上导轨(轨道导轨)41a和下导轨41b构成。接纱台车3沿着导轨41行驶时,上导轨41a引导接纱台车3的上侧,下导轨41b引导接纱台车3的下侧。
第一接纱台车31被设定为在用于对从单元编号Y1到单元编号Y24的纺织单元2进行作业的区域即移动区域X1内移动。第一接纱台车31在移动区域(行驶路径)X1内移动,在从单元编号Y1到Y24的纺织单元2中的作为作业对象的纺织单元2的跟前停止,对作为作业对象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第二接纱台车32被设定为在用于对从单元编号Y17到单元编号Y40的纺织单元2进行作业的区域即移动区域X2内移动。第二接纱台车32在移动区域(行驶路径)X2内移动,在从单元编号Y17到Y40的纺织单元2中的作为作业对象的纺织单元2的跟前停止,对作为作业对象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
第一接纱台车31移动的移动区域X1包含仅第一接纱台车31移动的专属区域S1和与第二接纱台车32移动的移动区域X2重迭的重迭区域T。专属区域S1与单元编号Y1~Y16的纺织单元2相对。重迭区域T与单元编号Y17~Y24的纺织单元2相对。第二接纱台车32移动的移动区域X2包含仅第二接纱台车32移动的专属区域S2和与第一接纱台车31移动的移动区域X1重迭的重迭区域T。专属区域S2与单元编号Y25~Y40的纺织单元2相对。与专属区域S1相对的单元编号Y1~Y16的纺织单元2仅由第一接纱台车31进行接纱作业。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单元编号Y17~Y24的纺织单元2由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与专属区域S2相对的单元编号Y25~Y40的纺织单元2仅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
接着,参照图4,说明纺织机1的电气结构。纺织机1包括中央控制装置4。中央控制装置4经由信号线连接于多个排列的纺织单元2各自包括的控制装置53。中央控制装置4设于纺织机1内的接纱台车3以外的场所。中央控制装置4从各纺织单元2的控制装置53接收关于纺织单元2的状态的信号。在关于纺织单元2的状态的信号中例如具有纺织纱线10断裂需要接纱的要旨的信号(接纱要求信号)和纺织单元2中产生某些反常而停止的要旨的信号等。
如图3A所示,对各纺织单元2分配单元编号Y1~Y40。单元编号存储于各纺织单元2的控制装置53。该单元编号的信息在纺织单元2向中央控制装置4发送接纱要求信号等时,被包含于该信号中。由此,中央控制装置4能够识别现在哪个编号的纺织单元要求接纱。
中央控制装置4也经由信号线连接于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控制部)38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控制部)38,对各控制装置38发送接纱要求信号和/或各种信息,或从第一接纱台车31侧和/或第二接纱台车32侧取得各种信息。在从中央控制装置4向各控制装置38发送的各种信息中,包含有关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位置的信息。
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分别包括接纱器43、驱动行驶轮42的行驶轮驱动马达35、用于检测设于每个纺织单元2的未图示的位置规定部件(例如,底座(dock))的位置规定部件检测传感器36、台车侧发送部37、控制装置38和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
通过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使行驶轮驱动马达35动作,从而使第一接纱台车31朝向发出了接纱要求(作业要求)的纺织单元(作业要求单元)2移动。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基于位置规定部件检测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使该第一接纱台车31定位并停止在与发出了接纱要求的纺织单元2相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使接纱器43动作进行接纱。对于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也与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相同,使第二接纱台车32朝向发出了接纱要求的纺织单元2行驶,使接纱器43动作进行接纱。
第一接纱台车31的台车侧发送部37在第一接纱台车31到达目的纺织单元2而停止时,向与该停止位置相对的纺织单元2所具有的传感器(识别部件)61输出信号。包括接收了信号的传感器61的纺织单元2的控制装置53将包含该纺织单元2的单元编号的信号经由中央控制装置4,对停止在该纺织单元2跟前的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输出。第二接纱台车32的台车侧发送部37在第二接纱台车32到达目的纺织单元2并停止时,向与该停止位置相对的纺织单元2所具有的传感器61输出信号。包括接收了信号的传感器61的该纺织单元2的控制装置53将包含该纺织单元2的单元编号的信号经由中央控制装置4,对停止在该纺织单元2跟前的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输出。由此,停止中的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能识别现在停止在多个纺织单元2中的哪个纺织单元2的跟前,即,自己的位置信息。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从该位置开始行驶时,以该位置信息为基准,对位置规定部件检测传感器36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能分别识别现在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中央控制装置4接收自纺织单元2的控制装置53输出的信号,由此能掌握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位置。中央控制装置4向第二接纱台车32发送有关所掌握的第一接纱台车31的位置的信息,向第一接纱台车31发送有关所掌握的第二接纱台车32的位置的信息。由此,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能掌握彼此的现在位置。
在从第一接纱台车31的台车侧发送部37和/或第二接纱台车32的台车侧发送部37向纺织单元2的传感器61发送的信号中,分别包含用于识别第一接纱台车31和/或第二接纱台车32的识别信号。由此,纺织单元2能识别由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中的哪一个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作业。
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存储有设定于第一接纱台车31的移动区域X1和设定于第二接纱台车32的移动区域X2。第二接纱台车32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存储有设定于第二接纱台车32的移动区域X2和设定于第一接纱台车31的移动区域X1。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掌握移动区域与第二接纱台车32重迭的重迭区域T和仅第一接纱台车31行驶的专属区域S1。第二接纱台车32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掌握移动区域与第一接纱台车31重迭的重迭区域T和仅第二接纱台车32行驶的专属区域S2。
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第一接纱台车31的移动区域X1的范围端。具体而言,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设于上导轨41a的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规定机构、范围端传感器)50a,由此,检测移动区域X1的范围端。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分别设于移动区域X1的两侧的范围端。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在由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移动区域X1的范围端时,控制行驶轮驱动马达35以防止脱离移动区域X1。这样,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除了能使用上述位置规定部件检测传感器36识别现在位置之外,还能利用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识别移动区域X1的范围端。通过使用这些检测结果,能更加可靠地防止第一接纱台车31脱离移动区域X1。
第二接纱台车32所具有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第二接纱台车32的移动区域X2的范围端。具体而言,第二接纱台车32所具有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设于上导轨41a的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规定机构、范围端传感器)50b,由此检测移动区域X2的范围端。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分别设于移动区域X2的两侧的范围端。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在由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移动区域X2的范围端时,控制行驶轮驱动马达35以防止脱离移动区域X2。这样,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除了能使用上述位置规定部件检测传感器36识别现在位置之外,还能利用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识别移动区域X2的范围端。通过使用这些检测结果,能更加可靠地防止第二接纱台车32脱离移动区域X2。
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设于上导轨41a的第一面47a。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设于上导轨41a的与第一面47a不同的第二面47b。设于第一接纱台车31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和设于第二接纱台车32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分别以上导轨41a的不同的面作为检测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47a和第二面47b相对。
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分别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等的公知的微型计算机,执行预先存储于ROM等的程序。
接着,参照图5,详细地说明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选择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处理。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在从与移动区域X1相对的多个纺织单元2发出接纱要求的情况下,基本上选择发出了接纱要求的纺织单元2中的位于最近位置的纺织单元2作为接纱作业的对象。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也与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相同地选择成为接纱作业的对象的纺织单元2。在没有接纱要求的情况下,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停止在现在位置或规定位置,待机直到有接纱要求。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和第二接纱台车32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进行相同的处理。以下,以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进行的处理为代表进行说明。
第一接纱台车31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在与发出了接纱要求的移动区域X1相对的纺织单元2中,特定位于距第一接纱台车31的现在位置最近的位置的纺织单元2作为接纱对象。然后,判断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的位置是否与重迭区域T相对(步骤S101)。在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不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即,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与第一接纱台车31的专属区域S1相对的情况下,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控制各部,以使第一接纱台车(作业实施台车)31对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步骤S105)。在该接纱作业时,通过从第一接纱台车31的台车侧发送部37对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传感器61发送信号,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能识别进行了接纱的接纱台车3。接纱作业结束后,再次进行上述的步骤S101的处理。
在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判断是否从与专属区域S2相对的纺织单元2对第二接纱台车32发出接纱要求,即,是否具有应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步骤S102)。在具有应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控制各部,以使第一接纱台车31对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步骤S105)。在不具有应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判断第二接纱台车32的现在位置是否距重迭区域T为规定距离内(步骤S103)。在不具有应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情况以外,在应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数量与应由第一接纱台车31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步骤S102的判断作为否,进入步骤S103的处理。
在第二接纱台车32的现在位置距重迭区域T不在规定距离内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进行控制,使第一接纱台车31对所特定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步骤S105)。在第二接纱台车32的现在位置距重迭区域T为规定距离内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控制各部,不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而对与专属区域S1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步骤S104)。此时,第一接纱台车31对与专属区域S1相对的发出了接纱要求的纺织单元2中的、位于距第一接纱台车31的现在位置最近的位置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发出了接纱要求的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委任于第二接纱台车32,第一接纱台车31对与专属区域S1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在该情况下,一般认为,第二接纱台车32接近发出了接纱要求的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此外与第一接纱台车31相比,在接纱作业的处理能力方面有富裕。因此,第一接纱台车31不对与该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而将接纱作业委任于第二接纱台车32,由此提高接纱作业的作业效率。对与专属区域S1相对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结束后,再次进行上述的步骤S101的处理。
接着,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从纺织单元2发出接纱要求的情况下的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动作。在这里,如图3A所示,从单元编号Y20、Y38和Y39的纺织单元2发出接纱要求。第一接纱台车31的现在位置为单元编号Y14的纺织单元2的正面,第二接纱台车32的现在位置为单元编号Y22的正面。
首先,说明从第二接纱台车32侧观察到的动作。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特定位于距第二接纱台车32的现在位置最近的单元编号Y20的纺织单元2作为接纱对象。由于单元编号Y20的纺织单元2与重迭区域T相对(步骤S101:是),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控制装置38判断是否具有应由第一接纱台车31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步骤S102)。不存在应由第一接纱台车31对与专属区域S1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的接纱作业(步骤S102:否),第一接纱台车31位于距重迭区域T为规定距离(在这里,为5个纺织单元2的距离)内(步骤S103:是)。因此,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委任于第一接纱台车31,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单元编号Y38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步骤S104)。单元编号Y38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后,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单元编号Y39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此时,第一接纱台车31进行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单元编号Y20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
接着,说明从第一接纱台车31侧观察到的动作。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特定位于距第一接纱台车31的现在位置最近的单元编号Y20的纺织单元2作为接纱对象。由于单元编号Y20的纺织单元2与重迭区域T相对(步骤S101:是),因此第一接纱台车31的控制装置38判断是否具有应由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步骤S102)。对第二接纱台车32有来自与专属区域S2相对的单元编号Y38和Y39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要求(步骤S102:是)。因此,第一接纱台车31进行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单元编号Y20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步骤105)。第二接纱台车32进行单元编号Y38和Y39的纺织单元2的接纱作业。
以上,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在需要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即,能够接受来自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的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的情况下,根据从与各接纱台车3的专属区域S1和S2相对的纺织单元2发出的接纱要求的产生状况,选择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由此,能够选择与对接纱要求的处理能力相应的接纱台车3,利用根据处理能力所选择的接纱台车3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在存在能接受来自多个接纱台车3的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情况下,能高效率地控制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
在需要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的情况下,从与专属区域S1和S2相对的纺织单元2发出的接纱要求的产生数最少的接纱台车3被选择为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由此,能够利用在接纱要求的处理能力方面有富裕的接纱台车3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
关于从与专属区域S1或S2相对的纺织单元2发出的接纱要求的产生数量多的接纱台车3,通过仅对与该接纱台车3的专属区域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能够利用从与专属区域S1或S2相对的纺织单元2发出的接纱要求的产生数量少的接纱台车3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由此,能够使接纱作业不集中于接纱要求的产生数量多的接纱台车3,高效率地控制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
在需要对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作业的情况下,考虑从重迭区域T到接纱台车3的距离地选择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由此能够使接纱台车3迅速地向发出了接纱要求的纺织单元2移动。
与重迭区域T相对的纺织单元2由多个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作业。通过从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的台车侧发送部37朝向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传感器61发送包含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信号,纺织单元2能掌握进行了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
在移动区域X1的范围端设置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由第一接纱台车31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由此第一接纱台车31能检测移动区域X1的范围端。基于该范围端的检测结果而进行第一接纱台车31的移动控制,由此能防止第一接纱台车31脱离移动区域X1。在移动区域X2的范围端设置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由第二接纱台车32的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由此能防止第二接纱台车32脱离移动区域X2。
在移动区域X1和移动区域X2重迭的情况下,将规定移动区域X1的范围的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和规定移动区域X2的范围的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分别设于上导轨41a的不同面上。这样,通过使设置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和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的位置不同,能防止范围端的误检测,更加可靠地规定移动区域X1和X2。
因为能够如上述那样相对于包括牵引装置7、空气纺织装置9和卷绕装置13的纺织单元2控制接纱台车3的移动,所以能提高接纱台车3的接纱作业的效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变更各请求项记载的要旨的范围内变形。
例如,在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和纺织单元2中,利用通过卷绕并蓄留一定量的纺织纱线10的纱线蓄留罗拉21从空气纺织装置9拉出纺织纱线10。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利用输送罗拉和夹紧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拉出纺织纱线的类型的纺织机和纺织单元。
在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和纺织单元2中,以使纺织纱线10从上部的牵引装置7朝向下部的卷绕装置13向下行驶的方式设定纱线路径。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以纺织纱线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从下向上行驶的方式设定纱线路径的纺织机、纺织单元。
在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和纺织单元2中,空气纺织装置9也可以包括被配置成保持于纤维引导部且突出于纺织室的针。该针防止纤维束8的扭转向空气纺织装置9的上游侧传播。空气纺织装置9也可以利用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代替针来防止纤维束8的扭转的传播。空气纺织装置9也可以包括向彼此相反方向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嘴。
在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和纺织单元2中,牵引装置7的多个底罗拉中的至少一部分和横动装置75的横动引导件76在各纺织单元2被共同驱动。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纺织单元的各部(例如牵引装置、空气纺织装置、纱线卷绕装置等)在各纺织单元2被独立驱动的类型的纺织机和纺织单元。
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包括40台纺织单元2。纺织单元2的数量不限定于40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包括2台接纱台车3。接纱台车3的台数不限定于2台。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由接纱台车3所具有的控制装置38进行该接纱台车3的行驶控制。除此以外,例如中央控制装置4还能进行接纱台车3的行驶的控制处理和进行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2的决定处理等。
在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在上导轨41a上设置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和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于下导轨41b。如图3A和图3B所示,将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和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分别设于移动区域X1和X2的两端部,然而也可以设于任一端部。
在实施方式中,通过由范围端检测传感器39检测设于上导轨41a的第一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a和第二范围端检测用位置规定部件50b,防止第一接纱台车31和第二接纱台车32分别脱离移动区域X1和移动区域X2。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设置通过物理接触来限制接纱台车3的移动的保险杆,防止接纱台车3脱离移动区域。
在实施方式中,对纺织机1所具有的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3进行上述的控制。也可以替代接纱台车3,对将成为满卷的卷装45从卷绕装置13卸下并向规定的场所移动的落纱台车进行上述的控制。不限定于纺织机1所具有的接纱台车3,也可以将上述的控制应用于卷绕纺织纱线而形成卷装的自动落纱机等、纤维机械所具有的多个在处理单元之间行驶的作业台车。
实施方式的清纱器52监视纺织纱线10的粗细,检测纺织纱线10的纱线缺陷。清纱器52也能够监视纺织纱线10所包含的异物的有无,在包含异物的情况下作为纱线缺陷而检测出。

Claims (11)

1.一种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该纤维机械包括:
多个处理单元,进行纱线处理;
多个作业台车,其分别以能够行驶的方式设置,对所述纱线处理单元进行作业;以及
控制部,根据从所述多个处理单元中的任一处理单元即作业要求单元发出的作业要求,从所述多个作业台车中选择对所述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作业实施台车,
所述多个处理单元分开配置在所述作业要求单元仅能从一个所述作业台车接受作业的专属区域、和所述作业要求单元能从多个所述作业台车接受作业的重迭区域,
所述作业台车以对配置在所述专属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单元和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单元进行作业的方式设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情况下,根据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所述作业台车的在所述专属区域中的所述作业要求的产生状况,选择对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所述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所述作业实施台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情况下,从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所述作业台车之中,选择所述专属区域中的所述作业要求单元发出的所述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最少的所述作业台车作为所述作业实施台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作业要求单元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情况下,使能够对该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的多个所述作业台车中的、所述专属区域中的所述作业要求的产生数量最多的所述作业台车,仅对配置在所述专属区域的所述作业要求单元进行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基于从配置在所述重迭区域的所述作业要求单元到所述作业台车的距离,选择所述作业实施台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识别进行了作业的所述作业实施台车的识别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该纤维机械还包括规定所述作业台车的行驶路径的规定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部件是设于所述行驶路径的范围端的至少一端的范围端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该纤维机械还包括引导多个所述作业台车沿着所述行驶路径行驶的轨道导轨,
分别规定相邻的所述作业台车的所述行驶路径的所述范围端传感器中的一个所述范围端传感器设于沿与所述轨道导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面,另一所述范围端传感器设于第二面,该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一面不同的面且沿与所述轨道导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单元分别具有:
纺织装置,生成纺织纱线;以及
卷绕装置,将由所述纺织装置所生成的所述纺织纱线卷绕成卷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是在所述纺织纱线的连续状态断开的情况下,进行将从所述纺织装置纺出的纺织纱线与来自所述卷装的纺织纱线接合的接纱作业的接纱台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织装置是由回旋气流加捻纤维束而生成纺织纱线的空气纺织装置。
CN201210350301.8A 2011-09-21 2012-09-13 纤维机械 Active CN103014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364A JP2013067886A (ja) 2011-09-21 2011-09-21 繊維機械
JP2011-206364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4964A true CN103014964A (zh) 2013-04-03
CN103014964B CN103014964B (zh) 2017-04-12

Family

ID=4658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0301.8A Active CN103014964B (zh) 2011-09-21 2012-09-13 纤维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73234B1 (zh)
JP (1) JP2013067886A (zh)
CN (1) CN1030149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4576A (zh) * 2013-09-17 2015-03-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4562335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8767B2 (ja) * 2014-06-02 2016-11-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ング式紡機の糸継ぎ作業支援装置
JP5979178B2 (ja) * 2014-06-04 2016-08-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精紡機の繊維束供給停止装置
JP2019196244A (ja) * 2018-05-09 2019-11-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08711A1 (de) * 1987-09-24 1989-03-2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hebung von Störungen an Arbeitsstellen einer Textilmaschine
JPH058943A (ja) * 1991-07-01 1993-01-19 Murata Mach Ltd 玉揚装置の走行制御方法
US5273224A (en) * 1991-05-28 1993-12-28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offing method and paper tube supply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winder
US20030036816A1 (en) * 2001-07-28 2003-02-20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Control of the travel movement of at least one service unit at a textile machine
EP1600413A2 (en) * 2004-05-18 2005-11-3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ervice carriage control system
DE102004035261A1 (de) * 2004-07-21 2006-02-16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JP2007262607A (ja) * 2006-03-28 2007-10-11 Murata Mach Ltd 糸処理装置の作業台車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糸処理装置
EP2072648A2 (de) * 2007-12-22 2009-06-2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xti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08711A1 (de) * 1987-09-24 1989-03-2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hebung von Störungen an Arbeitsstellen einer Textilmaschine
US5273224A (en) * 1991-05-28 1993-12-28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offing method and paper tube supply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winder
JPH058943A (ja) * 1991-07-01 1993-01-19 Murata Mach Ltd 玉揚装置の走行制御方法
US20030036816A1 (en) * 2001-07-28 2003-02-20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Control of the travel movement of at least one service unit at a textile machine
EP1600413A2 (en) * 2004-05-18 2005-11-3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ervice carriage control system
DE102004035261A1 (de) * 2004-07-21 2006-02-16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JP2007262607A (ja) * 2006-03-28 2007-10-11 Murata Mach Ltd 糸処理装置の作業台車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糸処理装置
EP2072648A2 (de) * 2007-12-22 2009-06-2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xtilmaschin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4576A (zh) * 2013-09-17 2015-03-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4444576B (zh) * 2013-09-17 2018-10-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4562335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3234B1 (en) 2015-02-25
JP2013067886A (ja) 2013-04-18
EP2573234A1 (en) 2013-03-27
CN103014964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4964A (zh) 纤维机械
CN103484991B (zh) 纺纱机
CN103010849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3787150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0848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CN103510217B (zh) 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周期性不匀检测方法
CN103827366A (zh) 纺纱机、卷绕装置及纤维机械
CN104947255A (zh) 纱线卷绕机
JPWO2006030661A1 (ja) コアヤーン紡績機、コアヤーンの芯糸有無判定方法及びコアヤーン紡績機におけるサービス方法
CN103014956B (zh)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3510209B (zh) 纤维机械
CN106048789A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3898641B (zh) 纺纱机
CN104562335B (zh) 纤维机械
CN102191590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828646B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07641859A (zh) 一种气动纺纱机
CN105568453B (zh) 导纱器、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3485010A (zh) 纺纱机
CN105525396B (zh) 纱线卷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