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6568A -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6568A
CN1526568A CNA2004100282305A CN200410028230A CN1526568A CN 1526568 A CN1526568 A CN 1526568A CN A2004100282305 A CNA2004100282305 A CN A2004100282305A CN 200410028230 A CN200410028230 A CN 200410028230A CN 1526568 A CN1526568 A CN 1526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ecording medium
depth
depression
convey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282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7526C (zh
Inventor
¡
石井隆幸
�Ϻ���ͨ��ѧ
岛田仁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625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894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625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239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6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6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75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75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16Rigid pipes wound from sheets or strips, with or without reinforc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18Double-walled pipes;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Abstract

在介质传送表面上,形成自介质的传送上游端至传送下游端连续延展的凹陷。由此,介质的前端在被拖入凹陷之后被在受拉状态中传送。因此,防止了介质的前端由于设置在垂直于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中设置的传统分隔壁而卷起,这样就有可能防止由于介质与记录头的接触而受到污损。

Description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送介质的介质传送装置和设有此种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以前,例如,喷墨打印机是一种记录设备,而纸是一种记录介质,通过传纸装置进给至记录部分,然后执行记录,此后纸进给出。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纸在被进给辊和其驱动辊之间所保持的状态下进给,记录在记录头中执行,此后纸在由排出辊和作为其驱动辊的正辊(spur roller)保持的状态下进给出并排出。
在包括这样的纸传送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如果由许多墨滴喷射而成的图像(例如立体图像)记录在纸上,纸吸收了大量的墨,这样其在记录后呈波状朝记录头的方向凸出,即产生皱褶。当产生此皱褶时,纸和记录头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均匀,并在墨溅射距离中产生不均匀,由此在记录中产生不均匀,或者纸与记录头相接触并污损。因此,最近提出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在纸的传送方向和垂直于纸的传送方向以固定的间距形成多个开口,即,以网格状形式设置多个开口,纸通过抽吸泵由此吸住,并防止上述皱褶(参考JP-A-63-303781和JP-A-3-270)。
在包括上述传统抽吸型纸传送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喷墨打印机围绕这些开口具有凹陷以增加通过负压力×面积确定的抽吸力。但是,由于凹陷以对应各开口的网格形式形成,在凹陷之间存在分隔壁。因此,一旦纸的前端被拖入凹陷中时,被设置在垂直于纸传送方向的方向中的分隔壁而卷起,这样就有可能与记录头相接触并受到污损。
此外,在包括上述传统抽吸式纸传送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通孔只在纸传送表面上打开以抽吸纸。因此,很难在记录部分中通过适当的抽吸力在整个表面上抑制皱褶。相反,在抽吸力很大的情况下,尽管在整个表面上可以抑制皱面,可能会导致进给的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标是在传送介质时防止介质的前端卷起。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目标是在介质被传送时抑制皱褶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介质传送装置,用于传送供给到介质传送表面上的介质并抽吸介质,其特征在于凹陷自介质的传送上游端部连续延展至传送下游端部形成在介质传送表面上。这样,在一旦被拖入凹陷中后,介质的前端就处于受拉状态被传送。因此,防止了介质的前端由于设置在垂直于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中的传统分隔壁而卷起,这样就有可能防止由于与记录头接触而污损介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记录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形成凹陷以使其在传送下游侧的深度比在传送上游侧的大。由此,即使通过适当的抽吸力,在紧随记录之后产生的皱褶的凹面部分和记录结束后所产生的皱褶的凹面部分被拉入凹陷之中,并且介质可以被抽吸并传送。因此,可以抑制从介质传送表面的皱褶的凸起部分的突出,介质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均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凹陷并行安置在垂直于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中。由此,皱褶的波状凹面部分可一定被拉入凹陷中,这样自介质传送表面的皱褶的波状凸面部分的突出可以被抑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第五或者第六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形成凹陷以便自介质的传送上游侧朝传送下游侧逐渐变深。此外,其特征在于凹陷被形成以自介质的传送上游端朝向传送的下游端至预定的距离逐渐变深,并形成使得自预定距离的另外部分的深度变得均匀,直至介质的传送下游端。
此外,其特征在于,具有预定长度的凹陷自介质的传送上游端朝向传送的下游端形成有第一深度,自预定距离直至介质的传送下游端的另外部分所形成的第二深度比第一深度大。由此,在记录之后变干的最大的皱褶的凹面部分可以一定被拖入凹陷中,这样自介质传送表面的皱褶的凸起表面的突出可以被几乎完全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介质传送表面上的抽吸开口、与所述多个抽吸开口相连通的减压室、以及将空气吸入减压室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抽吸开口设置有抽吸单元,抽吸单元包括抽吸孔和抽吸室,抽吸单元包括与减压室相连通的抽吸孔,在抽吸室中,与介质相对的抽吸表面的面积比抽吸孔的横截面大,并且抽吸室用作凹陷。由此,空气在靠近抽吸室上的介质的下侧的流速变高,负压增加。由此,即使在介质中产生皱褶,也有可能将介质完全吸入抽吸室中。此外,由于通过抽吸室产生了适当量的抽吸力,传送装置可以抽吸并传送介质,从而使得介质的供给精度很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液体喷射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任一上述介质传送装置的每种功能的被喷射材料传送装置。由此,就有可能提供具有上述各工作效果的喷墨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的任一介质传送装置。由此,就有可能提供具有上述各工作效果的记录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2A和2B分别是平面图和沿着图2A的线IIB-IIB所取的截面侧视图,其显示了图1的抽吸部分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在抽吸室被介质覆盖时作用在介质上的张力视图;
图4是在记录开始经过预定的时间后介质的皱褶的不均匀状态的视图;
图5是在记录开始后随着时间介质的皱褶不均匀性的振幅的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线B-B的截面侧视图,其显示了图1中的抽吸部分的第二实施例;
图7显示的是作为设有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的喷墨打印机的主体部分的平面图;
图9是图7的喷墨打印机的主体部分的前视图;以及
图10是图7的喷墨打印机的主体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传送装置的侧视图,所述传送装置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介质传送装置。此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包括:抽吸单元110,所述抽吸单元在记录时抽吸并保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其将记录介质从抽吸单元110的上游侧传送到下游。抽吸单元110被安置在记录头231之下,所述记录头231用于将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之上,并在其间形成记录介质传送路径L。此外,抽吸单元110形成具有上、下两级结构的中空盒状,所述结构包括上级的抽吸部分120和下级的抽吸力产生部分130。
抽吸部分120的第一实施例将在下面说明。抽吸部分120包括:形成在内部的减压室121、多个抽吸室123,其以矩形凹陷的形状形成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所述凹陷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中较长,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多个抽吸孔124,所述抽吸孔具有圆形的并比上下延展的抽吸室123更小的横截面,以分别将这些抽吸室123与减压室121相连通。
图2A和2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抽吸部分的平面图和沿着图2A的线IIB-IIB的截面侧视图。抽吸室123被形成使得其短侧具有预定的长度,其长侧具有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上游端部的附近通至下游端部的附近的长度。即,各抽吸室123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连续延展,抽吸室123被安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其间设置分隔壁。抽吸孔124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以预定的间距形成在抽吸室123的底部表面上。即,对各抽吸室,抽吸孔124按列形成。
如上所述,由于各抽吸室123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不具有分隔壁,而是连续延展形成,一旦被拖入凹陷状抽吸室123之后,记录介质的前端在受拉的状态中传送。由此,防止了记录介质的前端由设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传统分隔壁而卷起,这样就有可能防止由于与记录头231相接触而导致在记录介质受到污损。
此处,由于抽吸室123的形成使得其长侧的长度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游端部的附近至下游端部的附近,直到记录介质的前端到达记录介质传送122的下游端部,只有抽吸室123的一部分被覆盖以记录介质的状态得以继续。因此,由于抽吸力的降低可能导致较差的吸收—传送。但是,在记录介质的前边的下表面上,通过在记录介质的下表面与抽吸室123的底表面之间的气流由于抽吸孔124所导致的动压损失以及通过抽吸孔124自身的动压损失而产生负压。由此,就有可能稳定地抽吸记录介质的前端并传送记录介质。在此点上的调查结果将参照图3A和图3B来进行说明。
图3A是在抽吸室的长侧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当整个各抽吸室123被覆盖以记录介质时作用在记录介质上的张力视图,图3B是在抽吸室123的长侧具有预定的长度的情况下当抽吸室123逐渐覆盖记录介质时作用在记录介质上的张力变化视图。如图3A中所示,如果抽吸室123的长侧的全长,即抽吸室123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次扫描方向)的全长是20mm、30mm和45mm,当各抽吸室123的全部都覆盖以记录介质时,作用在记录介质上的张力变为大约20cN、大约30cN和大约45cN。即,已经证明,张力线性增长。
此外,如图3B中所示,如果抽吸室123的长侧,即抽吸室123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在次扫描方向中)的全长是45mm,当抽吸室123的全长逐渐覆盖以记录介质时,已经证明作用在记录介质上的张力几乎线性增长。此外,已经证明在抽吸室123的全长是20mm和30mm时,如图3A中所示,作用在记录介质上的张力几乎达到图3B中所示的图形。
相应地,在记录介质的前端到达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下游端部之前,即使只有部分抽吸室123被覆盖记录介质,即在记录介质的前端侧面上的抽吸室123处于打开状态,在记录介质的前端的下部表面上,通过记录介质的下表面与抽吸室123的下表面之间的气流由于抽吸孔124所导致的动压损失以及通过抽吸室124自身的动压损失而产生负压。因此,就有可能稳定地抽吸记录介质的前端并传送记录介质。
抽吸力产生部分130通过连通孔131与抽吸部分120的减压室121相连通,并在内部包括具有离心风扇的泵132。泵132连接在减压室121之下的预定位置上,其处于通过连通孔131与减压室121相连通的状态中,离心风扇在记录时转动。
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包括:进给辊151,进给辊在记录头231与抽吸单元110之间进给记录介质;驱动辊152,驱动辊自上侧与此进给辊151压力接触;排出辊153,其将记录介质排出,以及正辊154,其从上侧与排出辊153相接触。在抽吸单元110可以在排出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中,可以不设置排出辊153和正辊154。
如上所述,抽吸开口由抽吸孔124和抽吸室123构成,并且抽吸孔124形成为具有较小直径的通孔,由此可以根据泵132的特征相关联进行利用的负压的利用系数得以提高。此外,抽吸室123形成为几乎矩形的凹陷,其面积比抽吸孔124的面积大,由此可以根据记录介质产生较大的抽吸力。此外,各抽吸室123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不包括分隔壁,抽吸室123被形成使得其长侧具有的长度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上游端部的附近通至下游端部的附近。由此,介质的前端,在一旦拖入抽吸室123之后,就被在受拉状态中传送。由此,可以防止介质的前端由于设置在垂直于纸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传统分隔壁而卷起,这样就有可能防止由于介质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这样构成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如下工作:进给辊151转动并在记录头231与抽吸单元110之间供给记录介质。另一方面,泵132操作并将抽吸力通过连通孔131和减压室121而施加到抽吸孔124和抽吸室123。由此,记录介质在其吸附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之上的状态中被传送。同时,在记录介质上的主扫描方向中移动的记录头231在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以执行记录。
此时,在被拖入凹陷状抽吸室123之后,由于记录介质的前端在受拉状态中传送,记录介质与记录头231之间的距离变得均匀。由此,由于墨滴的喷射距离不均匀而导致的记录不均匀以及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污损可得以防止。接着,排出辊153转动并将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排出。
接着,将说明抽吸部分120的第二实施例。
直到现在,记录介质上升并通过产生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波动的皱褶而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上突出。在本发明中,凹陷状抽吸室123形成在记录介质表面122,以设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在其间安置分隔壁125。因此,皱褶的凹面部分可以被拖入凹陷状抽吸室123中,皱面的凸面部分可以被固定在分隔壁125的顶部。相应地,就有可能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抑制记录介质的突出,记录介质与记录头231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均匀,由此可以提高记录精度。但是,已经证明记录介质的皱褶的不均匀状态自记录开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图4显示的是自记录开始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记录介质的皱褶的不均匀状态视图。在图4中,实线表示在主扫描方向中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不均匀状态,在此例中抽吸室123的深度大约是0.5mm。如图中点划线所示,记录介质的皱褶不均匀性振幅在自记录开始后经过3.6秒大约是0.46mm。但是,如图双点划线所示,记录介质的皱褶不均匀性振幅在自记录开始后经过22.4秒后大约是0.7mm,记录介质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突出。
因此,在不同的记录介质中和在不同的环境中执行了皱褶运动的测量。结果,已经证明只是由于墨的粘结而变湿的记录介质的变形很小,随着墨变干记录介质的变形开始增加,在墨进一步变干时,记录介质的变形趋于缩减。记录介质的变形峰值通常在记录介质的记录完成区域已经移动到传送下游侧时达到并存在于滑架的主扫描方向(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中的移动区域中,记录头231安装在滑架上。
由此,通过设置从记录介质的变形峰值部分开始的传送下游侧上的区域中抽吸室123的深度,使其大于自变形峰值部分开始的传送上游侧上的区域中的抽吸室123的深度,可以完全防止记录介质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突出,记录介质和记录头231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更加均匀,由此提高记录精度。为了限定记录介质的变形峰值部分,进行了下述研究。
图5是在记录开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记录介质的皱褶的不均匀性振幅视图。从图5中可以清楚看出,记录介质的皱褶的不均匀振幅在记录开始后立即迅速增加。在经过预定的时间后,振幅保持在常值(大约0.7mm)。记录介质的变形峰值在高温和低湿度的环境中执行高负载记录时产生的最早,并自记录开始时经过大约10秒时。
由此,抽吸室123的传送上游侧的深度和传送下游侧的深度的分离点基于开始记录所消逝的时间为基础设置,优选地,此基础时间大约是10秒或者更多。通过将此基础时间乘以介质传送速度,可以获得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记录开始点至变形峰值点的距离。接着,通过将此距离加上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传送下游端至开始点的距离,可以获得抽吸室123的传送上游侧的深度和传送下游侧上的深度的分离点,相应地,形成抽吸室123。
图6A、6B和6C是沿着图2B的线B-B所取的截面侧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抽吸室123的截面形状的示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6A中所示的抽吸室123被形成得自传送上游侧朝向传送下游侧逐渐变深,这样抽吸室123的传送上游侧上的深度和传送下游侧上的深度的分离点A的深度d变成记录介质的变形的峰值。此外,图6B中所示的抽吸室123被形成得自传送上游侧至分离点A逐渐变深并在深度d自分离点A朝向传送下游侧稳定形成,这样抽吸室123的传送上游侧的深度和传送下游侧的深度的分离点A的深度d变成记录介质的变形的峰值。此外,图6C中所示的抽吸室123自传送上游侧至分离点A以深度d1稳定形成,所述深度d1变成记录介质变形的峰值,并自分离点A朝向传送下游侧以深度d2稳定形成,所述深度d2比深度d1要大。由此,在记录后变干成最大的皱褶的凹面部分可以被拖入深深形成的凹陷状抽吸室123中,皱褶的凸面部分可以被固定到分隔壁125的顶部。相应地,就有可能完全抑制记录介质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突出,记录介质与记录头231之间的距离变得均匀,由此可以提高记录精度。
这样构造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如下操作:进给辊151转动并在记录头231与抽吸单元110之间进给记录介质。另一方面,泵132启动并通过连通孔131和减压室121施加抽吸力至抽吸孔124和抽吸室123。由此,记录介质在其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上抽吸的状态下被传送。同时,在记录介质的主扫描方向中向上移动的记录头231在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以执行记录。
此时,由于记录变干后变得最大的皱褶的凹面部分一定被拖入深深形成的凹陷状抽吸室123内,皱面的凸面部分被固定到分隔壁125的顶部,记录介质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变得均匀。因此,由于墨滴的溅射距离的不均匀以及由于与记录头231相接触而使记录介质受到的污损可以得以防止。接着,排出辊153转动并将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排放至外部。
图7是作为记录设备设置上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图8至10是屏幕打印机的主体部分的平面图、前视图和侧视图。此喷墨打印机200包括倾斜连接到打印机体210的后上部分的自动供给进给(ASF)单元220、包括在打印机体210中的记录部分230、以及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作为记录介质,可以使用喷墨打印机200用纸、光面纸、OHP薄膜、描图纸和明信片。
ASF单元220包括其中容纳纸的盘221和供给辊222,所述供给辊自此盘拉出纸1并提供给纸1。记录部分230包括其上安置记录头231和墨盒232的支架233、将此支架233沿着安置在主扫描方向中的引导轴234移动的DC电机235。记录头231具有包括许多喷嘴的喷嘴阵列,例如为每种青色、红紫色、黄色、浅青色、浅红紫色、暗黄色和黑色用九十六个喷嘴。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包括抽吸单元110和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抽吸单元110包括上台阶的抽吸部分120和下台阶的抽吸力产生部分130,上台阶在记录时抽吸并保持记录介质,抽吸单元传送装置将记录介质从抽吸单元110的上游侧传送到下游侧。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抽吸部分120包括:形成在内部的减压室121;多个抽吸室123,所述抽吸室形成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其外形是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较长的矩形凹陷;以及多个抽吸孔124,所述抽吸孔将这些抽吸室123分别与减压室121相连通。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6A中所示,抽吸室123被形成得自传送上游侧朝向传送下游侧逐渐变深,这样抽吸室123的传送上游侧上的深度和传送下游侧上的深度的分离点A的深度d成为记录介质的变形的峰值。
如前所述,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包括进给辊151和驱动辊152,进给辊151在记录头231和抽吸单元110之间供给记录介质,驱动辊152自上侧与此进给辊151压力接触。此喷墨打印机200具有可以在排出方向中移动的抽吸单元110,但是不设有排出辊153和正辊154,排出辊153将记录介质给出,正辊和排出辊153自上侧相接触,如图1所示。但是,可以使用具有排出辊153和正辊154的喷墨打印机。
这样构造的喷墨打印机200如下工作。当容纳在盘221中的纸1上的记录指令从未示出的主机输入时,供给辊222转动并拾起容纳在盘221中的纸逐一供给。此外,供给辊152转动并在记录头231和抽吸单元110之间供给纸1。
另一方面,泵132启动并将抽吸力通过连通孔131和减压室121施加到抽吸孔124和抽吸室123。由此,纸1在其吸到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5上的状态中传送。同时,DC电机启动,并通过同步皮带沿着引导轴234移动支架233。此时,记录头231根据记录数据自所有或者部分的多个喷嘴中从墨盒232喷射微小的各色墨滴至纸1上以记录数据。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记录介质的前端在被拖入抽吸室123之后在受拉状态中被传送,记录介质和记录头231之间的距离变得均匀,这样可以以很高的精度执行记录。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记录之后尽管可以在纸1中产生皱褶,皱褶的凸面部分被拖入凹陷状抽吸室123,皱褶的凹面部分被固定到分隔壁125的顶部。相应地,记录介质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变得均匀,这样可以以很高的精度记录。
接着,排出辊153转动并自排放出口201将已经记录的纸1排出。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记录介质的前端在被拖入凹陷状抽吸室123之后在受拉状态中被传送。因此,就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的前端由于设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中设置的传统分隔壁而卷起,这样就有可能将记录头231更加靠近记录介质,从而记录的精度得以提高。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即使通过适量的抽吸力,在记录后立即产生的皱褶的凹面部分和记录完成后所产生的皱褶的凸面部分被完全拖入凹陷状抽吸室123内,记录介质可以被吸住并被传送。由此,自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皱褶的凹面部分的突起可以一定被抑制,记录介质和记录头之间的距离可以得以保持均匀。相应地,由于有可能将记录头231更加靠近记录介质,记录精度可以由此提高。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设有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中。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设有喷射材料传送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中,包括喷墨打印机,并可以获得相同的工作效果。

Claims (9)

1.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表面,介质在其上被抽吸并传送,
其中自所述介质的传送上游端延展到传送下游端的凹陷形成在所述介质传送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被形成得其传送下游侧上的深度大于在传送上游侧上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凹陷并行设置在垂直于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被形成得从所述介质的传送上游侧朝向所述传送下游侧逐渐变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被形成得自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传送上游端至预定的距离逐渐变深,并被形成以使得自预定距离直至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下游端的凹陷另外部分的深度变为常数至记录介质的所述传送下游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被形成以使自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上游端至预定距离的凹陷被形成为第一深度,自预定距离至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下游端的凹陷的另外部分形成为第二深度,所述第二深度大于第一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吸单元,所述抽吸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介质传送表面上的多个抽吸开口;
与所述抽吸开口相连通的减压室;以及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将空气抽吸入所述减压室中,
其中每个抽吸开口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减压室相连通的抽吸孔和具有与所述介质相对的抽吸表面的抽吸室,抽吸表面的面积比所述抽吸孔的截面大,以及
所述抽吸室构成凹陷。
8.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的功能的喷射材料传送装置。
9.一种记录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
CNB2004100282305A 2003-03-07 2004-03-08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5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62538 2003-03-07
JP2003062535 2003-03-07
JP2003062535A JP4089471B2 (ja) 2003-03-07 2003-03-07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2003062538A JP4123984B2 (ja) 2003-03-07 2003-03-07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36230A Division CN101327694B (zh) 2003-03-07 2004-03-08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568A true CN1526568A (zh) 2004-09-08
CN100417526C CN100417526C (zh) 2008-09-10

Family

ID=32828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82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526C (zh) 2003-03-07 2004-03-08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390085B2 (zh)
EP (1) EP1454758B1 (zh)
KR (1) KR20040079338A (zh)
CN (1) CN100417526C (zh)
AT (1) ATE388020T1 (zh)
DE (1) DE602004012177D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831A (zh) * 2010-03-03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2336343A (zh) * 2010-07-20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398417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2673141A (zh) * 2011-03-17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108235A (zh) * 2014-03-28 2014-10-22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4260563A (zh) * 2008-10-10 2015-01-07 印可得株式会社 打印机用机台及利用该机台的喷墨打印机
CN107364242A (zh) * 2017-08-25 2017-11-21 杭州专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
CN108688320A (zh) * 2017-04-07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4225B2 (ja) * 2005-02-24 2010-07-14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US7887179B2 (en) * 2006-06-15 2011-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080526A (ja) * 2006-09-26 2008-04-10 Brother Ind Ltd 液体噴射装置
DE602007007124D1 (de) * 2006-12-22 2010-07-22 Oce Tech Bv Abbildungssystem zur verarbeitung von medien
JP5482012B2 (ja) 2008-09-19 2014-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ーゲット支持装置、ターゲット搬送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707800B2 (ja) * 2010-09-10 2015-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5480761B2 (ja) * 2010-09-17 2014-04-2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479538B2 (ja) * 2011-08-19 2014-04-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6476641B2 (ja) 2014-08-08 2019-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976074B2 (ja) * 2017-04-26 2021-1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7116604A (zh) * 2017-05-18 2017-09-01 芜湖正海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切片的吸附装置
CN114025964B (zh) 2019-06-10 2023-11-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连接器、用于打印设备的真空系统和组装打印设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3781A (ja) 1987-06-04 1988-12-12 Canon Inc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該搬送装置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H03270A (ja) 1989-05-26 1991-01-07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JPH08156351A (ja) * 1994-12-09 1996-06-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492070B2 (ja) * 1996-02-20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070861B2 (ja) * 1998-01-21 2008-04-02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949820B2 (ja) 1998-06-26 2007-07-25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搬送装置
EP0997302B1 (en) * 1998-10-30 2005-02-0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Hard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olding down media
US6367999B1 (en) * 1999-02-15 2002-04-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ard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form pressure to hold down media
JP3434252B2 (ja) * 1999-11-08 2003-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US6729720B2 (en) * 1999-12-20 2004-05-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tion holes formed in grooves of the paper supporting surface
JP4724295B2 (ja) 2000-08-04 2011-07-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6315404B1 (en) * 1999-12-21 2001-11-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eated vacuum platen
NL1014351C2 (nl) * 2000-02-10 2001-08-14 Ocu Technologies B V Inrichting voor het positioneren van ontvangstmateriaal tijdens het aanbrengen van een inktbeeld daarop.
JP2001239712A (ja) * 2000-02-28 2001-09-04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6254092B1 (en) * 2000-04-17 2001-07-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rolling vacuum flow for ink-jet hard copy apparatus
JP2002137466A (ja) * 2000-08-23 2002-05-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EP1182041B1 (en) 2000-08-24 2006-04-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2127516A (ja) 2000-10-25 2002-05-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EP1304226B1 (en) * 2001-10-17 2007-07-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ink jet printer having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and sucking unit of recording medium in ink jet printer
DE60229478D1 (de) * 2001-10-17 2008-12-04 Seiko Epson Corp Transportgerät für Aufzeichnungsmedium, Verfahren zum Auswerfen eines Aufzeichnungsmediums, und 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S6789890B2 (en) * 2002-06-27 2004-09-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olddown for a hardcopy device
US6679602B1 (en) * 2002-10-03 2004-0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cuum holddown apparatus for a hardcopy device
JP2004216652A (ja) * 2003-01-10 2004-08-05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7027B (zh) * 2008-10-10 2015-03-25 印可得株式会社 打印机用机台及其利用该机台的喷墨打印机
CN104260563A (zh) * 2008-10-10 2015-01-07 印可得株式会社 打印机用机台及利用该机台的喷墨打印机
CN102189831A (zh) * 2010-03-03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2189831B (zh) * 2010-03-03 2015-04-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2336343A (zh) * 2010-07-20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336343B (zh) * 2010-07-20 2015-06-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398417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2673141A (zh) * 2011-03-17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2673141B (zh) * 2011-03-17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108235A (zh) * 2014-03-28 2014-10-22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688320A (zh) * 2017-04-07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8688320B (zh) * 2017-04-07 2021-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7364242A (zh) * 2017-08-25 2017-11-21 杭州专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
WO2019037560A1 (zh) * 2017-08-25 2019-02-28 杭州专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
CN107364242B (zh) * 2017-08-25 2020-05-08 杭州专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12177D1 (de) 2008-04-17
US7390085B2 (en) 2008-06-24
EP1454758A1 (en) 2004-09-08
KR20040079338A (ko) 2004-09-14
EP1454758B1 (en) 2008-03-05
ATE388020T1 (de) 2008-03-15
US20050024461A1 (en) 2005-02-03
CN100417526C (zh) 2008-09-10
USRE44041E1 (en) 2013-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6568A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US7887179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0519206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200821C (zh) 被固定件输送装置以及使用该输送装置的液体固定装置
CN102189785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3978713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前記搬送装置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709893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327694B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526567A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JP20110461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070017B (zh) 介质传送装置
US20120098886A1 (en) Print head maintenance system
US7905562B2 (en) Liquid guid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50607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12054951A1 (en) Print head maintenance system
JP3783602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141689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20070057993A1 (en) Ink cartridge assembly and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123984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997397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11904612B2 (en) Waste liquid collection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1811394A (zh) 喷墨记录设备
KR100529324B1 (ko) 인쇄기의 용지 이송장치
JP201112126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208246A (ja) プラテン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