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141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141A
CN102673141A CN2012100720215A CN201210072021A CN102673141A CN 102673141 A CN102673141 A CN 102673141A CN 2012100720215 A CN2012100720215 A CN 2012100720215A CN 201210072021 A CN201210072021 A CN 201210072021A CN 102673141 A CN102673141 A CN 102673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roll web
platen
medium
s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20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141B (zh
Inventor
加藤茂树
山田纯
户谷昭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97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721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614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294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其能够可靠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抽吸保持,且提高功能性以及操作性。本发明具备:压印板(25),其形成有从介质支承面(25a)向背面贯穿的抽吸孔(26);压力室(27A),其以与抽吸孔(26)连通的方式而被设置;压力室(27B),其被配置在压印板(25)的相反侧且与压力室(27A)连通;壁部(30),其被配置在压力室(27A)与压力室(27B)之间,并形成有使压力室(27A)以及压力室(27B)连通的抽吸孔(32);抽吸机构(28),其经由抽吸孔(26)、(32)而抽吸介质支承面(25a)上的卷筒纸(R);滑动板(52),其能够沿着壁部(30)而平行移动,并具有在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所不同,且能够闭塞抽吸孔(32)的闭塞部(34)。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等的记录装置中,当对记录用纸等被记录介质实施记录处理时,为了使被记录介质相对于记录头成为固定的姿态(平行),而需要由压印板进行支承。
尤其是,在使用卷筒纸以作为被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由于卷筒纸的端部因弯曲(卷曲)而从压印板上翘起,因此为了抑制翘起而在压印板上设置抽吸卷筒纸的纸抽吸部。
该纸抽吸部通常在压印板上设置多个抽吸孔,通过内装在压印板的背面侧的风扇而经由各个抽吸孔抽吸空气,从而将卷筒纸吸附保持(负压抽吸)在压印板上。
将卷筒纸等的被记录介质载置于压印板上,在进行输送时,根据记录介质的尺寸变化(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和输送状态(位置)等,未必全部的抽吸孔都被记录介质所覆盖。即,存在未被记录介质覆盖而处于开放状态的抽吸孔,因此空气从该抽吸孔泄漏(发生空气泄漏)。
而且,当这种处于开放状态的抽吸孔的数量增多时,吸附被记录介质的吸附力将降低,从而无法完全地抑制被记录介质的翘起。
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一种如下的打印机装置,即,在形成有多个抽吸孔的压印板的背面侧,设置阶段性地对该多个抽吸孔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从而根据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等使开闭机构工作的打印机装置。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凸轮机构从而使被配置在压印板的背面侧的平板状的开闭部件往复移动。而且,使压印板的抽吸孔与被形成在开闭部件上的贯穿孔重叠,通过其重叠程度来调整抽吸孔的开口面积。
但是,在上述的发明中,尤其是在应用于大型的打印机时,存在容易发生空气泄漏的问题。为了在通过开闭部件关闭压印板的抽吸孔时抑制空气泄漏,而需要使开闭部件与压印板紧贴。然而,在大型的打印机中,由于压印板和开闭部件的面积变大,因此被配置在压印板的背面侧的开闭部件容易因自重而挠曲,从而并不一定易于使两者紧贴。
此外,还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即,设置覆盖压印板表面的薄片,从而根据记录介质的宽度而对进行抽吸的区域进行限定,通过从压印板的表面侧将不存在记录介质的区域堵塞,从而极力抑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吸附的抽吸力的降低。
但是,由于配置有覆盖压印板的表面的薄片,因此必须避免与记录头碰撞的风险。此外,在薄片被配置在压印板的下方的压力室侧,而从压印板的背面侧堵塞抽吸孔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要求隔开吸附区域的结构部具有刚性和紧贴性,因此需要权衡功能性和操作性。
此外,由于现有的开闭部件是通过对薄的金属板进行板金加工而制成的,因此规格越大越难以实现平整度。如果开闭部件的平整度较低,则与压印板的紧贴性变差,从而容易从抽吸孔发生空气泄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58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记录介质进行抽吸保持,且能够提高功能性和操作性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其形成有从对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面向背面贯穿的多个第一抽吸孔;记录处理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实施记录处理;多个第一抽吸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背面侧,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抽吸孔连通;第二抽吸部,其被配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抽吸部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相反侧;壁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抽吸部与所述第二抽吸部之间,并形成有使各个第一抽吸部与所述第二抽吸部连通的多个第二抽吸孔;抽吸机构,其经由所述第一抽吸孔以及所述第二抽吸孔而对被配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抽吸;滑动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壁部上,并能够沿着所述壁部而平行移动,并且设置有在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所不同且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闭塞的多个闭塞部。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滑动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抽吸部侧的所述壁部上且能够沿着该壁部而平行移动,并且设置有在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所不同且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闭塞的多个闭塞部。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小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面积,并以与所述壁部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在该壁部的背面侧且能够沿着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而平行移动,并且设置有在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不同且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闭塞的多个闭塞部。
根据上述内容,在第二抽吸孔未被闭塞部闭塞时,能够经由第一抽吸孔以及第一抽吸部而抽吸介质支承面上的空气(外气)。而且,当使滑动部件沿壁部而平行移动时,第二抽吸孔将被闭塞部闭塞,从而自第二抽吸孔的空气泄漏得到抑制。即,由于通过选择性地将位于不存在被记录介质的区域内的第二抽吸孔闭塞,从而不能经由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抽吸孔而抽吸介质支承面上的空气,因此抽吸作用将有效地作用于其他的第一抽吸孔。由此,能够在不使功能性和操作性降低的条件下,可靠地将被记录介质抽吸保持在介质支承面上。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多个所述闭塞部按照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的位置,其长度依次不同。
由此,由于能够根据滑动部件的平行移动量,而阶段性地开闭多个第二抽吸孔,因此能够按照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而对抽吸机构的抽吸量进行可变控制。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设置有多个隔壁部,所述隔壁部被配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与所述壁部之间,并将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抽吸部彼此隔开。
由此,由于各个第一抽吸部与至少一个第一抽吸孔连通,因此通过选择性地闭塞使被隔壁部隔开的多个第一抽吸部、与第二抽吸部连通的第二抽吸孔,从而对自第一抽吸孔的空气泄漏进行抑制,由此能够抑制所述第一抽吸孔位于不存在记录介质的区域,从而能够防止位于存在记录介质的区域内的其他第一抽吸孔对被记录介质的吸附力降低的情况。由此,能够使宽度有所不同的记录介质的侧部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面上。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设置有向所述壁部侧对所述闭塞部施力的施力部。
由此,由于通过施力部而常时向壁部侧对滑动部施力,因此能够保持第二抽吸孔的闭塞状态。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至少所述闭塞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由此,由于至少闭塞部由弹性部件构成,因此通过滑动部以进入第二抽吸孔内的方式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第二抽吸孔的闭塞状态。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闭塞部以朝向所述壁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而被插入。
由此,能够确保闭塞部使第二抽吸孔闭塞的闭塞状态。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具有多个孔列,且与每个所述孔列相对应而设置有所述滑动部件,所述孔列通过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而形成。
由此,由于能够沿着输送方向而在较宽的范围内,使载置于介质支承面上的被记录介质的侧部被吸附,因此能够以良好的姿态保持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对象区域。此外,由于能够经由与各个第一抽吸部连通的多个第二抽吸孔,而使该第一抽吸部内迅速地达到负压,因此能够快速地对载置于介质支承面上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吸附保持,从而能够缩短记录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
图3(a)为示意性示出抽吸机构以及开闭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b)为将开闭机构的重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示意性示出隔壁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示意性示出开闭机构与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驱动了介质支承台的抽吸机构时的作用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7(a)、(b)为表示使滑动板从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移动一段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8为表示闭塞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侧视图。
图11为表示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
图12为示意地表示抽吸机构以及开闭机构和壁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开闭机构和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为示意地表示开闭机构和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5为表示驱动了介质支承台的抽吸机构时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16(a)为表示滑动板的初始位置的示意剖视图,(b)为表示使滑动板从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移动一段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机构的示意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使部件成为可以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地改变了各个部件的比例。
图1为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喷墨式打印机(记录装置)1具备:馈送部10、记录部(记录处理部)20和排出部40。
馈送部(介质输送部)10被设置为,能够向记录部20输送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卷筒纸(被记录介质)R。具体而言,具有卷筒介质架11,卷筒介质架11对卷筒状的卷筒纸R进行保持。而且,馈送部10被构成为,通过使卷筒状的卷筒纸R旋转,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辊12,而向输送方向下游侧(Y轴的箭头方向)的记录部20馈送解除了卷筒状态的状态下的卷筒纸R。
记录部20被构成为,能够向从馈送部10输送来的卷筒纸R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执行记录。
具体而言,记录部20具有滑架21、记录头22、介质支承台24和卷曲按压部301等。
滑架21被设置为,与介质支承台24对置,并被未图示的第二引导轴所引导,且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滑架电动机的动力,而在卷筒纸R的输送方向Y上移动。
另外,在图1中图示了滑架21向介质支承台2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退避后的状态。
此外,记录头22被设置为,设置在滑架21上,且能够在输送方向Y上与滑架21一体地移动。
而且,记录头22被构成为,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相对于滑架21而相对地移动。具体而言,记录头22被设置为,被未图示的第二引导轴所引导,且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记录头电动机的动力,而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
即,记录头22被构成为,能够在与介质支承台24对置的范围内,向输送方向即Y方向(副扫描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即X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
而且,通过从喷嘴列23喷出油墨,从而能够在卷筒纸R上执行记录,所述喷嘴列23被设置在记录头22中的与介质支承台24对置的面上。
介质支承台(介质吸附支承装置)24被设置为,能够从卷筒纸R的背面侧对该卷筒纸R进行支承。介质支承台24具备:压印板(介质支承部)25,其具有支承卷筒纸R的介质支承面25a;压力室形成体45,其形成多个压力室27A以及压力室27B;抽吸机构28,其向上述压力室27A、27B供给负压。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压印板25上,例如,由内径为几mm左右的贯穿孔构成的抽吸孔(第一抽吸孔)26以遍及对卷筒纸R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面25a的大致整个面的方式而形成。具体而言,内径2~3mm的抽吸孔26分别被排列形成在压印板25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卷筒纸R的输送方向)、和宽度方向即X方向(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上。
压力室形成体45为,在其内侧具有以与压印板25分离且与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壁部30的、呈所谓的二重底构造的部件,并且压力室形成体45配置在压印板25的背面侧。该压力室形成体45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多个的压力室(第一抽吸部)27A、和被设置在上述多个压力室27A的下层且壁部30的背面侧的压力室(第二抽吸部)27B,并且在与压力室27A相比相对较大的压力室27B上层叠了多个压力室27A。
多个压力室27A在与卷筒纸R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纸宽度方向)上排列,在该方向上相邻的压力室27A被配置在压印板25和壁部30之间且彼此通过与双方连接的隔壁部33而被隔开。
隔壁部33为将被形成在压印板25和壁部30之间的空间隔开的部件,且在壁部30上直立设置有多个。多个的隔壁部33沿着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以相互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而配置,并且其上端侧与压印板25的背面相连接。另外,多个的隔壁部33既可以与壁部30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单独于壁部30而设置。
隔壁部33为在卷筒纸R的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板部件,并且被配置成,位于被形成在压印板25上的多个抽吸孔26中,在纸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抽吸孔26彼此之间。
多个压力室27A通过被形成在壁部30上的多个抽吸孔(第二抽吸孔)32而与压力室27B连通。抽吸孔32以与被形成在压印板25上的抽吸孔26一对一的方式而形成,并与各个压力室27A相对应而被设置在其底面上。通过这些抽吸孔32,各个压力室27A和压力室27B内的空间分别连通。
多个压力室27A为,以压印板25作为顶面且以壁部30作为底面的小型的密闭空间,而压力室27B为,以多个压力室27A的底面、即壁部30作为顶面的大型的密闭空间。而且,抽吸机构28以与该压力室27B的底面(压力室形成体45的底面)相连接的方式,而被连结在压力室形成体45上。另外,抽吸机构28以与压力室27B的侧壁相连接的方式,而被连结压力室形成体45上。
在压力室形成体45的内部,设置有能够选择性地使被形成在壁部30上的多个抽吸孔32开闭的开闭机构50。关于该开闭机构50的结构等,将在之后进行叙述。
抽吸机构28为,对通过抽吸孔32而处于连通状态的压力室27A、27B的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以使各空间内成为负压的机构。具体而言,抽吸机构28被构成为,通过轴流风扇29来对压力室27A、27B的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由此,空气通过被形成在压印板25上的多个抽吸孔26而被抽吸,从而将载置于压印板25上的卷筒纸R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面25a上。
卷曲按压部301为如下的部件,即,通过朝向介质支承面25a按压被载置于压印板25上的卷筒纸R的侧端Ra,从而防止卷筒纸R的侧端Ra卷曲而离开压印板25的、所谓的翘起。
具体而言,卷曲按压部301具备卷曲按压部件31,所述卷曲按压部件31由具有柔性以及挠性的一对带状薄膜构成。各个卷曲按压部件31在压印板25的X方向上的两端侧(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沿着Y方向(卷筒纸R的输送方向)以横跨Y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方式而配置。
另外,卷曲按压部件31例如厚度为0.5mm以下,且宽度为30mm左右。此外,作为原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等。
各个卷曲按压部件31的两端(Y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卷曲按压件安装部35相连结。卷曲按压件安装部35为,分别在压印板25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长度的部件,在从压印板25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沿着宽度方向而被固定在喷墨式打印机1的基体部(未图示)上。
此外,卷曲按压件安装部35以使卷曲按压部件31的两端能够分别沿着X方向移动的方式,而连结卷曲按压部件31的两端。由此,各个卷曲按压部件31通过使其两端沿着卷曲按压件安装部35而进行移动,从而在压印板25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与压印板25的长度方向(Y方向)平行地配置。
因此,能够以横跨长度方向(Y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对载置于压印板25的上表面上的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进行按压。
排出部40被构成为,具有收卷辊41,并且将从记录部20输送来的卷筒纸R收卷至收卷辊41上。
另外,排出部40有时还具有在通过收卷辊41来收卷从记录部20输送来的卷筒纸R时,消除卷筒纸R的挠曲的张紧器、或对从记录部20输送来的卷筒纸R进行加热干燥处理的干燥部。
接下来,对被设置于介质支持台24上的开闭机构50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图3(a)为示意性地表示抽吸机构以及开闭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b)为将开闭机构的重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隔壁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开闭机构与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如上文所述,开闭机构50能够根据卷筒纸R的尺寸变化(宽度尺寸的变化),而选择性地使被形成在壁部30上的多个抽吸孔32开闭,从而选择性地向被形成在压印板25上的多个抽吸孔26供给负压,以使吸附力发挥作用。
如图3(a)、(b)所示,开闭机构50由滑动板(滑动部件)52、闭塞部34和施力部36构成,所述滑动板(滑动部件)52以相对于压印板25的背面而分离、且与压印板25的背面平行的方式被配置,所述闭塞部34以与贯穿壁部30的厚度方向的抽吸孔32一对一的方式而设置。
滑动板的平面形状
在滑动板52上,与被形成于壁部30上的多个抽吸孔32分别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闭塞部34。即,如图5所示,当在初始状态下俯视观察滑动板52和壁部30时,配置在滑动板52上的闭塞部34以与壁部30的抽吸孔32一对一重叠的方式而被排列形成为列状。
该滑动板52被构成为,在以相对于压印板25的背面而分离,且与压印板25的背面平行的方式被配置的状态下,能够在X方向(压印板25以及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上,以手动或自动的方式而平行移动。具体而言,滑动板52能够在+X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间距)阶段性地平行移动。例如,能够以6mm的间隔(间距)阶段性地平行移动,从而能够从图3(a)以及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而平行移动到6mm、12mm、18mm、24mm、30mm…等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滑动板52平行移动,因此为了减小此时的负荷,而优选将滑动板52的厚度设定为几mm左右。此外,作为滑动板52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等。这种滑动板52通过设置于表面侧的施力部36而常时向壁部30侧被施力。施力部36通过板簧或线圈部件等弹性部件而构成,并且在滑动板52的上表面侧设置一个或多个。
闭塞部34优选具有几mm左右的高度(厚度),且优选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或不易透过空气的海绵、树脂材料等构成。如后文所述,通过平行移动滑动板52而使对应于预定的抽吸孔32的闭塞部34与该预定的抽吸孔32对置配置,从而能够选择性地使抽吸孔32闭塞。在此,由于滑动板52通过施力部36而常时向壁部30侧被施力,因此被配置在抽吸孔32上的、具有挠性的闭塞部34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进入抽吸孔32内,由此能够保持抽吸孔32的闭塞状态。
另外,开闭机构50几乎全部都被收纳在多个压力室27A的内部。但是,由于滑动板52沿着压印板25而在X方向上平行移动,因而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各个隔壁部33上,分别设置有供滑动板52以及闭塞部34插穿的开口33a。而且,在滑动板52的移动方向(+X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压力室27A’(压力室27A)的侧壁、即压力室形成体45的侧壁45A上也设置有开口45a,从而滑动板52的一端部被配置成,向压力室形成体45的外侧突出。
具体而言,为了不发生空气泄漏,而在被设置于多个隔壁部33上的开口33a(图4)、和被设置于压力室形成体45的侧壁45A上的开口45a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气密机构。而且,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从压力室形成体45的开口45a将滑动板52插入各个隔壁部33的开口33a内,并从开口45a拉出滑动板45,从而能够使滑动板52朝向+X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此外,多个闭塞部34被形成为沿着X方向的椭圆形形状或矩形形状。各个闭塞部34的延长方向上的长度,根据闭塞部34的X方向(压印板25以及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而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被配置在滑动板52的移动方向一侧(-X方向侧)的闭塞部34a(闭塞部34)被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形形状。相对于该闭塞部34a而在X方向上相邻的闭塞部34b被形成为在+X方向上延伸的椭圆形。而且,随着趋向+X方向,闭塞部34c、闭塞部34d、闭塞部34e、闭塞部34f、闭塞部34g…等被形成,仅其长轴尺寸阶段性地在+X方向上变长。
例如,在闭塞部34a的长轴尺寸为6mm的情况下,闭塞部34b的长轴尺寸为12mm,闭塞部34c的长轴尺寸为18mm、闭塞部34d的长轴尺寸为24mm,闭塞部34e的长轴尺寸为30mm,闭塞部34f的长轴尺寸为36mm…等。
另一方面,多个闭塞部34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是固定的,例如为6mm。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形成为,大于抽吸孔32的直径(4mm)。其原因在于,如后文所述这样,通过各个闭塞部34而将与其分别对应的抽吸孔32闭塞。
此外,各个抽吸孔32的内部边缘被实施了倒角处理。尤其是,由于抽吸孔32的压力室27A侧的内部边缘,如后文所述这样与闭塞部34接触且相互摩擦,因此除倒角处理以外,优选实施各种低摩擦处理。
另外,抽吸孔32和闭塞部34的数量与形状等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而是能够进行变化。
接下来,对具备上述结构的开闭机构5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3(a)以及图5所示的状态、即开闭机构50的初始状态(滑动板52的初始位置)下,在壁部30上所形成的多个抽吸孔32全部被开放,从而压力室27A、27B通过上述多个抽吸孔32而连通。
在该初始状态下,对与介质支承台24的压力室27B相连结的抽吸机构28进行驱动,使轴流风扇29旋转从而使压力室27B的内部成为负压。于是,压力室27A的内部通过壁部30的各个抽吸孔32而成为负压,并且介质支承台24的上表面侧的空气(外气)经由形成于压印板25上的全部抽吸孔26而被抽吸。由此,能够将载置于介质支承台24的上表面(压印板25的介质支承面25a)上的卷筒纸R吸附保持在压印板25的介质支承面25a上。
更详细而言,如以下所示的方式来发挥作用。
图6为表示驱动了介质支承台的抽吸机构时的作用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另外,在图3(a)以及图6中,图示了卷筒纸(被记录介质)R1的宽度尺寸(X方向上的长度)与压印板25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情况。
如图3(a)所示,在卷筒纸R被输送至压印板25上的状态下,操作者使一对卷曲按压部件31的X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于与卷筒纸R1的侧端Ra对置的位置,从而使卷曲按压部件31载置于卷筒纸R1的各个侧端Ra上。
此时,将卷曲按压部件31的外侧端E1配置成,与卷筒纸R1的侧端Ra相比位于外侧,从而使卷曲按压部件31的外侧端E1与压印板25接触。另一方面,将卷曲按压部件31的内侧端E2配置成,与卷筒纸R的侧端Ra相比位于内侧,从而使卷曲按压部件31的内侧端E2与卷筒纸R1的侧端Ra接触。
由于在一对卷曲按压部件31上,作用有向压印板25侧按压卷筒纸R1的力,因此能够使一对卷曲按压部件31的外侧端E1与压印板25至少发生线接触,且能够使一对卷曲按压部件31的内侧端E2与卷筒纸R的侧端Ra接触。
而且,如上文所述,多个抽吸孔26被设置在,压印板25的介质支承面25a中至少与卷筒纸R1的侧端Ra以及卷曲按压部件31对置的区域内。因此,通过驱动抽吸机构28,从而由压印板25、卷筒纸R1以及卷曲按压部件31所包围的空间A内的空气,经由抽吸孔26而被抽吸。
因此,如图6所示,卷筒纸R1以及一对卷曲按压部件31成为与压印板25紧密接触的状态。即,成为被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24上的状态。
由此,能够以沿着压印板25的介质支承面25a(介质支承台24的上表面)的平面状态对卷筒纸R1进行吸附保持。
接下来,对替换卷筒纸R1,而使宽度尺寸小于(X方向上的长度较短)卷筒纸R1的卷筒纸(被记录介质)R2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24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a)、(b)为表示使滑动板52从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移动一段时的示意剖视图。
例如,与卷筒纸R1相比,卷筒纸R2的宽度尺寸减小了与抽吸孔26的X方向上的配置间距(一个间距)相对应的量。当将这种卷筒纸R2载置于压印板25的介质支承面25a上时,通过所谓的单侧对齐(端部基准)的方式进行载置。
在载置于压印板25上的卷筒纸R2的宽度尺寸小于卷筒纸R1的情况下,在驱动抽吸机构28之前,操作者先使滑动板52从初始位置(参照图3(a))朝向+X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在卷筒纸R2的情况下,由于宽度尺寸与卷筒纸R1相比减小了与抽吸孔26的X方向上的配置间距相对应的量(一个间距),因此使滑动板52从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移动一段(6mm)。
如上文所述,在开闭机构50的初始状态(滑动板52的初始位置)下,在壁部30上所设置的全部抽吸孔32为开放状态。
当从该初始状态,使滑动板52朝向+X方向移动6mm时,如图7(a)所示,在滑动板52上所设置的闭塞部34g与抽吸孔32g对置,并且通过施力部36的施力而使闭塞部34g的一部分进入到抽吸孔32g内,从而开口被闭塞。
由此,抽吸孔32g通过闭塞部34g而被闭塞。因此,即使驱动了抽吸机构28,压力室27A’内的空气也不能经由抽吸孔32g而被抽吸,从而不能通过与压力室27A’连通的压印板25的抽吸孔26而抽吸空气。
此外,在滑动板52向+X方向移动的同时,将卷曲按压部件31中的一个向+X方向移动,从而对齐于与卷筒纸R2的侧端Ra对置的位置。
而且,通过驱动抽吸机构28,从而如图7(b)所示,卷筒纸R2成为被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24上的状态。
此时,处于如下状态,即,在被形成于压印板25上的多个抽吸孔26中,被配置于+X方向最外侧的抽吸孔26g的上方,不存在卷筒纸R2以及卷曲按压部件31。因此,在现有的介质支承台24中,当驱动抽吸机构28时,由于常时从抽吸孔26g抽吸空气,因此有时存在其他的抽吸孔26b~26f等的吸附力降低,从而无法使卷筒纸R2充分地吸附保持于介质支承台24上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支承台24中,由于通过使滑动板52在+X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最外侧(+X方向)的抽吸孔32g被闭塞部34g闭塞,因此基本不存在从抽吸孔32g抽吸空气的情况。因此,其他的抽吸孔26(26a~26f)吸附力也不会降低。由此,即使在与卷筒纸R1相比宽度尺寸较小的卷筒纸R2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卷筒纸R1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吸附力,而使卷筒纸R2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24的上表面(压印板25的介质支承面25a)上。
而且,在将宽度尺寸小于(X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卷筒纸R1、R2的卷筒纸等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24上的情况下,根据其宽度尺寸,操作者使滑动板52以及卷曲按压部件31朝向X方向而平行移动。
由此,即使在使宽度尺寸互不相同的卷筒纸R(R2)被吸附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与卷筒纸R1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吸附力,从而使卷筒纸R(R2)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24的上表面上。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1,能够在壁部30的全部抽吸孔32被开放的状态下,从全部的抽吸孔26抽吸空气从而对卷筒纸R1进行吸附保持,所述壁部30被设置在压印板25的背面侧,且被配置在多个压力室27A和与该多个压力室27A相对应的压力室27B之间。
而且,在替换为宽度尺寸有所不同的卷筒纸(例如,卷筒纸R2)的情况下,通过使滑动板52相对于壁部30而平行移动,从而由闭塞部34选择性地闭塞与未载置卷筒纸的抽吸孔26相对应的抽吸孔32,并在该状态下进行抽吸。
例如,在抽吸机构28为一个的情况下,当未根据卷筒纸R的宽度尺寸对产生抽吸力的区域进行控制时,将产生对卷筒纸R的抽吸力降低的不良情况。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选择地闭塞位于不存在卷筒纸R的区域内的抽吸孔32,从而不能经由与该抽吸孔32相对应的抽吸孔26而抽吸介质支承面25a上的空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抽吸力作用于,位于存在卷筒纸R的区域内的抽吸孔26。因此,由于能够充分获得对卷筒纸R的抽吸力,因此即使是宽度尺寸有所不同的卷筒纸R,也能够可靠地使其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面25a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开闭机构50具备滑动板52,所述滑动板52以与被形成在壁部30上的全部抽吸孔32相对应的大小(面积)而构成。即使是这种大张的滑动板52,也由于被设置在壁部30的上表面侧而抑制了因自重所产生的挠曲,从而易于确保闭塞部34与抽吸孔32之间的紧贴性。由此,能够在没有降低作为开闭机构的功能性和操作性的条件下,而选择性地且良好地使被设置在壁部30上的多个抽吸孔32闭塞。
此外,由于滑动板52的平行移动方向与卷筒纸R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因此能够根据卷筒纸的宽度尺寸的变化,而选择性地使多个抽吸孔32开闭。即,由在滑动板52的移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闭塞部34的每一个,根据滑动板52的移动方向上的配置位置,其长度依次不同,因此能够根据滑动板52的平行移动量,而阶段性地、选择性地使多个抽吸孔32开闭。由此,能够按照卷筒纸R的宽度尺寸而对抽吸机构28的抽吸量(输出)进行可变控制。
而且,由于采用沿着滑动板52的移动方向,而使闭塞部34的延伸长度阶段性地不同,因此能够将滑动板52的移动距离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也能够将装置的设置区域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动板52通过施力部36而处于常时向壁部30侧被施力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闭塞部34相对于抽吸孔32的紧贴性,从而防止自抽吸孔32的空气泄漏,由此能够使抽吸孔32可靠地闭塞。
此外,通过实施对抽吸孔32的内周面进行倒角加工等,减少与滑动板52的闭塞部34之间的摩擦的处理,从而能够长期抑制抽吸孔32的闭塞时的空气泄漏。
而且,也可以通过对闭塞部34的表面或壁部30的上表面实施化学处理,从而使这些摩擦阻力降低。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一个抽吸孔26与一个压力室27A连通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多个抽吸孔26与一个压力室27A连通的结构。
图8(a)、图8(b)图示了闭塞部的变形例。
例如,可以采用如图8(a)所示这样,具有通过树脂材料而形成且呈半球状的闭塞部341的滑动板52,也可以如图8(b)所示这样,具有通过橡胶或薄膜等而形成的、凸状的闭塞部342的滑动板52。
接下来,对开闭机构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a)、(b)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对与上述的开闭机构50相同的部件等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且主要对不同的部件进行说明。
图9(a)所示的开闭机构60被构成为,具有:按压部62,其配置在与壁部30的抽吸孔32对置的位置处;滑动板63,其被配置在该按压部62与壁部30之间并能够沿着壁部30而平行移动。滑动板63例如使用网格板等以作为母材而构成,能够使被形成在压印板25上的抽吸孔26与抽吸孔32连通,且通过与抽吸孔32对应设置的闭塞部64而使抽吸孔32闭塞。闭塞部64以与母材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而由橡胶等的弹性部件构成,且被配置在贯穿母材的厚度方向的多个贯穿孔63a内。
而且,能够相对于基部65进行移动的按压部62的头部62a,通过施力部61而常时向壁部30侧被施力。因此,当通过使滑动板63滑动以使闭塞部64对置配置于按压部62的正下方时,闭塞部64将通过按压部62而以向抽吸孔32内挤出的方式发生变形,从而抽吸孔32被闭塞。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从而能够通过按压部62而使壁部30的抽吸孔32闭塞。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卷筒纸R以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单页纸或薄膜材料。
此外,抽吸机构28的轴流风扇29的个数并不限于一个,而是可以具备多个。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使部件成为可以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地改变各个部件的比例。
图10为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侧视图。图11为表示喷墨式打印机100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图12为示意地表示抽吸机构以及开闭机构和壁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喷墨式打印机(记录装置)100具备:馈送部110、记录部(记录处理部)120以及排出部140。
馈送部(介质输送部)110被设置为,能够向记录部120馈送作为被记录介质(被支承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卷筒纸R10。具体而言,具有卷筒介质架111,卷筒介质架111对卷筒状的卷筒纸R10进行保持。而且,馈送部110被构成为,通过使卷筒状的卷筒纸R10旋转,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辊112,而向输送方向下游侧(Y轴的箭头方向)的记录部120馈送解除了卷筒状态的状态下的卷筒纸R10。
记录部120被构成为,能够向从馈送部110输送来的卷筒纸R10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执行记录。
具体而言,记录部120具有滑架121、记录头122、介质支承台124和卷曲按压部501等。
滑架121被设置为,与介质支承台124对置,并被未图示的第二引导轴所引导,且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滑架电动机的动力,而在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Y上移动。
另外,在图10中图示了滑架121向介质支承台12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退避后的状态。
此外,记录头122被设置为,设置在滑架121上,且能够在输送方向Y上与滑架121一体地移动。
而且,记录头122被构成为,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相对于滑架121而相对地移动。具体而言,记录头122被设置为,被未图示的第二引导轴所引导,且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记录头电动机的动力,而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
即,记录头122被构成为,能够在与介质支承台124对置的范围内,向输送方向即Y方向(副扫描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即X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
而且,通过从喷嘴列123喷出油墨,从而能够在卷筒纸R10上执行记录,所述喷嘴列123被设置在记录头122中的与介质支承台124对置的面上。
介质支承台(介质吸附支承装置)124被设置为,能够从卷筒纸R10的背面侧对该卷筒纸R10进行支承。介质支承台124具备:压印板(介质支承部)125,其具有支承卷筒纸R10的介质支承面125a(图11);压力室形成体145,其形成多个压力室(第一抽吸部)127A以及压力室(第二抽吸部)127B;抽吸机构128,其向上述压力室127A、127B供给负压。
如图11所示,在压印板125上,例如,由内径为几mm左右的贯穿孔构成的抽吸孔(第一抽吸孔)126以遍及对卷筒纸R10的介质支承面125a进行支承的大致整个面的方式而形成。具体而言,内径2~3mm的抽吸孔126分别被排列形成在压印板125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和宽度方向即X方向(卷筒纸R10的宽度方向)上。
如图12所示,压力室形成体145为,在其内侧具有以离开底部且与底部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壁部130的、所谓的二重底构造的部件,并且压力室形成体145还以离开该压印板125的方式而被配置于压印板125的背面侧。压力室形成体145具有:多个压力室127A,其被配置在压印板125的背面侧;压力室127B,其被配置在上述多个压力室127A的压印板125的相反侧且壁部130的背面侧。而且,压力室形成体145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相对较大的压力室127B上层叠了多个压力室127A。
各个压力室127A(在本实施方式为六个)通过被形成在压印板125上的多个抽吸孔216而与外部连通。在此,向各压力室127A开口的抽吸孔126的个数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压力室127A在压印板125的短边方向、即与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纸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且在该方向上相邻的压力室127A彼此通过隔壁部133而被隔开。
多个隔壁部13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为在压力室形成体145的长边方向(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板部件,并以对压印板125和壁部130之间进行连接的方式而直立设置,且被配置在形成于压印板125上的多个抽吸孔126中,在纸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抽吸孔126彼此之间。
在壁部130上形成有贯穿该壁部130的厚度方向的抽吸孔(第二抽吸孔)132。对应于压力室127A而形成有一个该抽吸孔132,并且各个压力室127A与压力室127B通过这些抽吸孔132而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与各个压力室127A相对应,且在与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壁部130的短边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抽吸孔132而构成孔列L10,位于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的中央附近(壁部130的长度方向中央附近),从而能够高效地向在该方向上延伸的各个压力室127A供给负压。
抽吸孔132为沿着壁部130的长度方向而具有预定的长度的长孔,且被形成在各个隔壁部133的附近。在此,能够对抽吸孔132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和数量、孔列L10在壁部130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适当变化,而并不限于上述内容。
多个压力室127A为以压印板125作为顶面且以壁部130作为底面的小型的密闭空间,而压力室127B为以多个压力室127A的底面、即壁部130作为顶面的大型的密闭空间。而且,抽吸机构128以与该压力室127B的底面(压力室形成体145的底面)相连接的方式,而被连结在压力室形成体145上。另外,抽吸机构128与压力室127B的侧壁相连接的方式,而被连结在压力室形成体145上。
在压力室形成体145的内部,设置有能够选择性地使被形成在壁部130上的多个抽吸孔132开闭的开闭机构150。关于该开闭机构150的结构等,将在之后进行叙述。
抽吸机构128为,对通过抽吸孔132而处于连通状态的压力室127A、127B的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以使各个空间内成为负压的机构。具体而言,抽吸机构128被构成为,通过轴流风扇129来对压力室127A、127B的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由此,空气通过在压印板125上所形成的多个抽吸孔126而被抽吸,从而将载置于压印板125上的卷筒纸R10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面25a上。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卷曲按压部501为如下的部件,即,通过朝向介质支承面125a按压被载置于压印板125上的卷筒纸R10的侧端Ra10,从而防止卷筒纸R10的侧端Ra10卷曲而离开压印板125的、所谓的翘起。
具体而言,卷曲按压部501具备卷曲按压部件131,所述卷曲按压部件131由具有柔性以及挠性的一对带状薄膜构成。各个卷曲按压部件131在压印板125的X方向上的两端侧(卷筒纸R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沿着Y方向(卷筒纸R10的输送方向)以横跨该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方式而配置。
另外,卷曲按压部件131例如厚度为0.5mm以下,且宽度为30mm左右。此外,作为原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等。
各个卷曲按压部件131的两端(Y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卷曲按压件安装部135相连结。卷曲按压件安装部135为,分别在压印板125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长度的部件,在从压印板125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沿着宽度方向而被固定在喷墨式打印机100的基体部(未图示)上。
此外,卷曲按压件安装部135以使卷曲按压部件131的两端能够分别沿着X方向移动的方式,而连结卷曲按压部件131的两端。由此,各个卷曲按压部件131通过使其两端沿着卷曲按压件安装部135而进行移动,从而在压印板125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与压印板125的长度方向(Y方向)平行地配置。
因此,能够以横跨长度方向(Y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对载置于压印板125的上表面上的卷筒纸R1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进行按压。
图10所示的排出部140被构成为,具有收卷辊141,并且将从记录部120输送来的卷筒纸R10收卷至收卷辊141上。
另外,排出部140有时还具有在通过收卷辊141来收卷从记录部120输送来的卷筒纸R10时,消除卷筒纸R10的弯曲的张紧器、或对从记录部120输送来的卷筒纸R10进行加热干燥处理的干燥部。
接下来,对被设置于介质支持台124上的开闭机构150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图13为表示开闭机构和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开闭机构和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如上文所述,开闭机构150能够根据卷筒纸R10的尺寸变化(宽度尺寸的变化),而选择性地使被形成在壁部130上的多个抽吸孔132开闭,从而选择性地使吸附力作用于被形成在压印板125上的多个抽吸孔126。
开闭机构150由平行地被配置在壁部130的背面侧的滑动板152、和能够选择性地使被设置在壁部130上的多个的抽吸孔132闭塞的多个闭塞部134构成。
滑动板152为,在压印板125的短边方向上具有长度的、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并在与壁部130的背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闭塞部13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多个闭塞部134为了与在壁部130上所形成的多个抽吸孔132相对应,而以相互隔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被配置。即,配置在滑动板152上的闭塞部134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壁部130的抽吸孔132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叠为列状。
在此,由于不需要闭塞全部的抽吸孔132,因此可以不设置与位于孔例L10的最外侧的一个抽吸孔132a(132)相对应的闭塞部134。虽然在之后进行详细叙述,但也可以不设置与距离滑动板152的拉出方向(平行移动方向)最远的抽吸孔132相对应的闭塞部。由此,能够对卷筒纸R10进行吸附保持,所述卷筒纸R10具有小于能够由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100所对应的卷筒纸R10的最大宽度尺寸的宽度尺寸。
该滑动板152被构成为,在以与壁部130平行的方式而配置的状态下,能够在X方向(压印板125以及卷筒纸R10的宽度方向)上,以手动或自动的方式而平行移动。具体而言,滑动板152能够在+X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间距)阶段性地平行移动。例如,能够以6mm的间隔(间距)阶段性地平行移动,从而能够从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平行移动到6mm、12mm、18mm、24mm、30mm…等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滑动板152沿着壁部130而平行移动,因此为了减小此时的负荷而优选将滑动板152的厚度设为几mm左右。
此外,闭塞部134优选具有几mm左右的高度(厚度),且优选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或不易透过空气的海绵、树脂材料等构成。如后文所述,通过平行移动滑动板152而使对应于任意的抽吸孔132上的闭塞部134与该抽吸孔132对置配置,从而能够使抽吸孔132闭塞。
滑动板152在使闭塞部134朝向壁部130侧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而被插入到压力室127B内。例如,在厚度为12mm的闭塞部134的情况下,其厚度的50%成为被压塌的状态。
另外,滑动板152几乎全部都被收纳在压力室127B的内部。但是,由于滑动板152沿着壁部130而在X方向上平行移动,因而在压力室形成体145的侧壁145A上设置有供滑动板152的一部分(端部)插穿的开口145a,从而滑动板152的一端部被配置成,向压力室127B(压力室形成体145)的外侧突出。
具体而言,为了不发生空气泄露,而在设置于压力室形成体145的侧壁145A上的开口145a内设置有未图示的气密机构。而且,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从开口145a将滑动板152插入到压力室127B内,并从开口145a拉出滑动板152,从而能够使滑动板152朝向+X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此外,多个的闭塞部134在X方向上被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呈沿着短边方向的矩形形状,且以能够覆盖抽吸孔132的大小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滑动板152的移动方向(X方向)的各个闭塞部134的长度(宽度),根据闭塞部134在X方向(压印板125以及卷筒纸R10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而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配置在滑动板152的移动方向一侧(-X方向侧)的闭塞部134a(134)的宽度W11被形成为,大于抽吸孔132的宽度W01。相对于该闭塞部134a而在X方向上相邻的闭塞部134b,在+X方向上具有大于闭塞部134a的宽度W11的长度。而且,随着趋向+X方向,闭塞部134c、闭塞部134d、闭塞部134e被形成为,仅其宽度随着向+X方向趋近而阶段性地增大,从而闭塞部134a~134e的宽度成为W11<W12<W13<W14<W15的关系。
另一方面,多个闭塞部134的长边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L11是固定的,且被形成为,大于抽吸孔132的长度L12。由此,形成了能够通过各个闭塞部134而实现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抽吸孔132的闭塞的结构。
此外,在各个抽吸孔132的内部边缘实施倒角处理。尤其是,由于抽吸孔132的压力室127B侧的内部边缘与闭塞部134接触且相互摩擦,因此除倒角处理以外,优选实施各种低摩擦处理。
另外,抽吸孔132和闭塞部134的数量与形状等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而是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化。
接下来,对具备上述结构的开闭机构15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12所示的状态、即开闭机构150的初始状态(滑动板152的初始位置)下,在壁部130上所形成的多个的抽吸孔132全部被开放,从而压力室127A、127B通过经上述各个抽吸孔132而连通。
在该初始状态下,对与介质支承台124的压力室127B相连结的抽吸机构128进行驱动,使轴流风扇129旋转从而使压力室127B的内部成为负压。于是,压力室127A的内部通过壁部130的各个抽吸孔132而成为负压,并且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台125a上的空气(外气)经由被形成在压印板125上的全部抽吸孔126而被抽吸。由此,能够将卷筒纸R10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面125a上。
更详细而言,如以下所示的方式而发挥作用。
图15为表示驱动了介质支承台124的抽吸机构时的作用的剖视图。
另外,在图14以及图15中,图示了卷筒纸(被记录介质)R11的宽度尺寸(X方向上的长度)与压印板125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情况。
如图15(a)所示,在卷筒纸R10被输送至压印板125上的状态下,操作者使卷曲按压部件131的X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于与卷筒纸R11的侧端Ra10对置的位置,从而使卷曲按压部件131载置于卷筒纸R11的各个侧端Ra10上。
此时,将卷曲按压部件131的外侧端E10配置成,与卷筒纸R11的侧端Ra10相比位于外侧,从而使卷曲按压部件131的外侧端E10与压印板125接触。另一方面,将卷曲按压部件131的内侧端E20配置成,与卷筒纸R10的侧端Ra10相比位于内侧,从而使卷曲按压部件131的内侧端E20与卷筒纸R11的侧端Ra10接触。
由于在一对卷曲按压部件131上,作用有向压印板125侧按压卷筒纸R11的力,因此能够使一对卷曲按压部件131的外侧端E10与压印板125至少发生线接触,且能够使一对卷曲按压部件131的内侧端E20与卷筒纸R10的侧端Ra10接触。
而且,如上文所述,多个抽吸孔126被设置在,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中至少与卷筒纸R11的侧端Ra10以及卷曲按压部件131对置的区域内。因此,通过驱动抽吸机构128,从而由压印板125、卷筒纸R11以及卷曲按压部件131所包围的空间A10内的空气经由抽吸孔126而被抽吸。
因此,如图15(b)所示,卷筒纸R11以及一对卷曲按压部件131成为与压印板125紧密接触的状态,并成为被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124上的状态。由此,能够以沿着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的平面状态对卷筒纸R11进行吸附保持。
接下来,对替换卷筒纸R11,而使宽度尺寸小于卷筒纸R11的卷筒纸(被记录介质)R12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台124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6(a)为表示滑动板152的初始位置的示意剖视图,(b)为表示使滑动板152从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移动一段时的示意剖视图。
例如,与卷筒纸R11相比,卷筒纸R12的宽度尺寸减小了与抽吸孔126的X方向上的配置间距(一个间距)相对应的量。当将这种卷筒纸R12载置于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上时,通过所谓的单侧对齐(端部基准)的方式而进行载置。
在载置于压印板125上的卷筒纸R12的宽度尺寸小于卷筒纸R11的情况下,在驱动抽吸机构128之前,操作者先使滑动板152从初始位置(图14)朝向+X方向平行移动。在卷筒纸R12的情况下,由于宽度尺寸与卷筒纸R11相比减小了与抽吸孔126的X方向上的配置间距相对应的量(一个间距的量),因此使滑动板152从初始位置朝向+X方向移动一段。
如上文所述,在开闭机构150的初始位置(滑动板152的初始位置)处,在壁部130上所设置的全部的抽吸孔132为开放状态。当从该初始位置起,使滑动板152朝向+X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如图16(a)所示,闭塞部134e与被设置在滑动板152上的多个闭塞部134中,在滑动板152的移动方向(X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抽吸孔132a相对,并且以闭塞部134e的一部分进入该抽吸孔132a内的方式而将开口闭塞,从而压力室127A’(127A)与127B被隔断。此外,位于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内的多个抽吸孔132被开放,从而各个压力室127A与压力室127B通过这些处于开放状态下的五个抽吸孔132而连通。
此外,在滑动板152向+X方向移动的同时,将卷曲按压部件131中的一个向-X方向移动,从而对齐于与卷筒纸R12的侧端Ra10对置的位置。
而且,通过在上述状态下驱动抽吸机构128,从而如图16(b)所示,卷筒纸R12成为被吸附保持在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上的状态。
此时,处于如下状态,即,在被形成于压印板125上的多个抽吸孔126中配置于+X方向最外侧的抽吸孔126的上方,不存在卷筒纸R12以及卷曲按压部件131。因此,在现有的介质支承台124中,当驱动抽吸机构128时,由于常时从位于不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内的抽吸孔126抽吸空气,因此有时存在位于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内的其他的抽吸孔126的吸附力降低,从而无法使卷筒纸R12充分地吸附保持在压印板125上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支承台124中,由于通过使滑动板152在+X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最外侧(+X方向)的抽吸孔132a被闭塞部134e闭塞,因此几乎不存在从与被闭塞的抽吸孔132a相对应的抽吸孔32g抽吸空气的情况。
因此,位于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内的其他抽吸孔126的吸附力也不会降低。由此,即使在与卷筒纸R11相比宽度尺寸较小的卷筒纸R12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卷筒纸R11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吸附力,而使卷筒纸R12吸附保持在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上。
而且,在将宽度尺寸小于(X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卷筒纸R11、R12的卷筒纸等吸附保持在压印板125上的情况下,根据其宽度尺寸,操作者使滑动板152以及卷曲按压部件131朝向X方向平行移动。
由此,即使在使宽度尺寸互不相同的卷筒纸R10(R22)被吸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位于不存在卷筒纸R10的区域内的抽吸孔132闭塞,从而维持与卷筒纸R11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吸附力,由此能够良好地使卷筒纸R12吸附保持在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上。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100,能够在使壁部130的全部抽吸孔132开放的状态下,从全部的抽吸孔126抽吸空气从而对卷筒纸R11进行吸附保持,所述壁部130设置在压印板125的背面侧,且配置在多个压力室127A和与之相对应的压力室127B之间。
而且,在替换为宽度尺寸有所不同的卷筒纸(例如,卷筒纸R12)的情况下,通过使滑动板152相对于壁部130平行移动,从而由闭塞部134选择性地闭塞与未载置卷筒纸R12的抽吸孔126相对应的抽吸孔132,并在该状态下进行抽吸。由此,能够从与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相对应的抽吸孔126抽吸空气而对卷筒纸R12进行吸附保持。
例如,在抽吸机构128为一个的情况下,当未根据卷筒纸R10的宽度尺寸而对产生吸附力的区域进行控制时,将产生对卷筒纸R12的抽吸力降低的不良情况。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选择地闭塞位于不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内的抽吸孔132,从而不能经由与其相对应的抽吸孔126而抽吸压印板125上的空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抽吸力作用于,位于存在卷筒纸R12的区域内的抽吸孔126。因此,由于能够充分地获得对卷筒纸R12的抽吸力,因此即使是宽度尺寸有所不同的卷筒纸R12,也能够可靠地使其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面125a上。
此外,滑动板152的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幅度地小于压印板125的大小。因此,即使是被配置在壁部130的背面侧的结构,滑动板152也不易因自重而发生挠曲,从而能够使闭塞部134紧贴于壁部130。因此,易于确保闭塞部134相对于抽吸孔132的闭塞性,从而防止了自应该闭塞的抽吸孔132的空气泄漏。由此,能够在不降低作为开闭机构150的机能性以及操作性的条件下,通过闭塞部134选择地闭塞被设置在壁部130上的抽吸孔132,从而对卷筒纸R10进行抽吸保持。
而且,由于滑动板152的平行移动方向与卷筒纸R10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因此能够根据卷筒纸R10的宽度尺寸的变化,而选择性地使抽吸孔132开闭。即,由于在滑动板152的移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闭塞部134(134a~134e)的每一个,根据滑动板152的移动方向上的配置位置,其长度依次不同,因此能够根据滑动板152的平行移动量,而阶段性地、选择性地使多个抽吸孔132开闭。由此,能够按照卷筒纸R10的宽度尺寸而对抽吸机构128的抽吸量(输出)进行可变控制。
而且,通过沿着滑动板152的移动方向而使闭塞部134的延伸长度阶段性地不同,从而能够将滑动板152的移动距离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将装置的设置区域也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通过实施对抽吸孔132内周面进行倒角加工等,减少与滑动板152的闭塞部134之间摩擦的处理,从而能够长期抑制抽吸孔132的闭塞时的空气泄漏。
而且,也可以通过对闭塞部134的表面或壁部130的上表面实施化学处理,从而使这些摩擦阻力降低。
此外,虽然采用一个抽吸孔126与一个压力室127A连通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多个抽吸孔126与一个压力室127A连通的结构。
此外,滑动板152通过对较薄的金属板进行板金加工而制成。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板152采用与现有的滑动板相比小型且不易挠曲的结构。此外,由于各个闭塞部134处于从插入压力室形成体145内之前的厚度被压缩到大约一半的程度的状态,因此在对置配置于抽吸孔132上时,以一部分进入抽吸孔132内的方式而发生少许的弹性恢复,从而使得抽吸孔132被闭塞。
因此,可以说即使滑动板152的平坦度较低,对闭塞效果的影响也较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不易产生如下的不良情况,即,发生因板金的加工精度而导致的空气泄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结构,以开闭机构160的结构为中心而进行叙述。
虽然在之前的实施方式中,对应于一个压力室127A而设置有一个抽吸孔13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个压力室127A而设置有多个抽吸孔132,从而具备对应于这些抽吸孔132的增加而具有多个滑动板152的开闭机构160。
图17为表示开闭机构160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壁部130上,沿着壁部130的长度方向而形成有多个由多个抽吸孔132构成的孔列L10。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四个孔列L10,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在壁部130背面侧,设置有多个(四个)与各个孔列L10相对应的滑动板152,并且由于事先采用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件而使多个滑动板152被局部连结在一起的结构,从而能够使各个滑动板152同时向滑动方向移动。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从滑动板152的压力室形成体145向外侧突出的滑动板152的一端侧彼此相连结的结构。
由此,通过增加与一个压力室127连通的抽吸孔132的数量,从而能够通过抽吸机构128使各压力室127内迅速地成为负压,因此能够快速地对载置于压印板125上的卷筒纸R10进行吸附从而立即开始印刷处理。由此,缩短了记录处理时间。
此外,由于能够沿输送方向而在较宽的范围内对载置于压印板125的介质支承面125a上的卷筒纸R10的侧部进行吸附,因此能够以良好的姿态保持卷筒纸R10的印刷对象区域。由此,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抽吸机构128的轴流风扇的数量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具备多个。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列举卷筒纸R10以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单页纸或薄膜材料。此外,虽然作为记录装置而以喷墨式打印机为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的装置。
以上,虽然在参照附图的同时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并不限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显然能够想到各种改变例或修正例,当然这些改变例或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装置,以喷射油墨等液体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为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液体喷射装置所能够喷射的液体包括分散或溶解有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态、胶状的流体。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从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体,其不仅是油墨,也可以应用对应于特定用途的液体。通过在液体喷射装置中设置能够喷射对应于该特定用途的液体的喷射头,并从喷射头喷射对应于特定用途的液体而使该液体附着在预定的物体上,从而能够制造预定的装置。例如,液体喷射装置能够适用于喷射如下液体(液状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是通过使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分散(溶解)在预定的分散介质(溶剂)中而得到的。
此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被作为精密移液管来使用并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而且,也可以是,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在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凝胶的流状体喷射装置。而且,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的液体喷射装置中。
符号说明
1…喷墨式打印机(记录装置)
10…馈送部(介质输送部)
20…记录部(记录处理部)
24…介质支承台(介质吸附支承装置)
25…压印板(介质支承面)
25a…介质支承面
26(26a~26g)…抽吸孔(第一抽吸孔)
27A…压力室(第一抽吸部)
27B…压力室(第二抽吸部)
28…抽吸机构
30…壁部
31…卷曲按压部件
32(32a~32g)…第二抽吸孔
33…隔壁部
34(34a~34g)、64…闭塞部
36、61…施力部
52…滑动板(滑动部件)
R1、R2、R3…卷筒纸(被记录介质)
100…喷墨式打印机(记录装置)
L10…孔列
Y…输送方向
120…记录部(记录处理部)
125…压印板(介质支承部)
125a…介质支承面
126、132、132a…抽吸孔
126…抽吸孔(第一抽吸孔)
127A…压力室(第一抽吸部)
127B…压力室(第二抽吸部)
128…抽吸机构
130…壁部
131…卷曲按压部件
132…抽吸孔(第二抽吸孔)
133…隔壁部
134、134a、134b、134c、134d、134e…闭塞部
L11、L12…长度
R10、R11、R12…卷筒纸(被记录介质)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支承部,其形成有从对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面向背面贯穿的多个第一抽吸孔;
记录处理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实施记录处理;
多个第一抽吸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背面侧,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抽吸孔连通;
第二抽吸部,其被配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抽吸部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相反侧;
壁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抽吸部与所述第二抽吸部之间,并形成有使各个第一抽吸部与所述第二抽吸部连通的多个第二抽吸孔;
抽吸机构,其经由所述第一抽吸孔以及所述第二抽吸孔而对被配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抽吸;
滑动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壁部上,并能够沿着所述壁部平行移动,并且设置有在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所不同且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闭塞的多个闭塞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抽吸部侧的所述壁部上并能够沿着该壁部而平行移动,并且设置有在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所不同且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闭塞的多个闭塞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小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面积,并以与所述壁部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在该壁部的背面侧,且能够沿着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而平行移动,并且设置有在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长度有所不同且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闭塞的多个闭塞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闭塞部按照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上的位置,其长度依次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隔壁部,所述隔壁部被配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与所述壁部之间,且将在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抽吸部彼此隔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向所述壁部侧对所述闭塞部施力的施力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闭塞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塞部以朝向所述壁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而被插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具有多个孔列,且与每个所述孔列相对应而设置有所述滑动部件,所述孔列通过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抽吸孔而形成。
CN201210072021.5A 2011-03-17 2012-03-16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3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9709 2011-03-17
JP2011059709A JP5772108B2 (ja) 2011-03-17 2011-03-17 記録装置
JP2011061416A JP5732946B2 (ja) 2011-03-18 2011-03-18 記録装置
JP2011-061416 2011-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41A true CN102673141A (zh) 2012-09-19
CN102673141B CN102673141B (zh) 2015-02-11

Family

ID=4680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20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3141B (zh) 2011-03-17 2012-03-16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714735B2 (zh)
CN (1) CN10267314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72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108235A (zh) * 2014-03-28 2014-10-22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4908420A (zh) * 2014-03-12 2015-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438523A (zh) * 2015-02-12 2017-12-05 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头的幅材支撑和稳定单元及配备所述单元的印刷工位
CN108327411A (zh) * 2017-01-20 2018-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9304948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4269564A (zh) * 2019-07-11 2022-04-01 西康制造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液体施加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5061B2 (ja) * 2010-04-14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吸着支持装置、媒体搬送装置
GB2511819A (en) * 2013-03-14 2014-09-17 Inca Digital Printers Ltd Print table
EP3315309B1 (en) 2016-10-31 2021-08-04 HP Scitex Ltd Vacuum within a pallet conveyor for a printing system
US10189283B2 (en) * 2017-05-23 2019-01-29 Xerox Corporation Vacuum media transport system with reduced pressure variations in inter-copy gaps
US10696065B2 (en) * 2017-07-09 2020-06-30 ColDesi Inc. Platen assembly for textile decorating machines
JP2020199683A (ja) * 2019-06-10 2020-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4811A1 (en) * 2001-10-17 2003-05-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ixe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1526567A (zh) * 2003-03-07 2004-09-08 ������������ʽ����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CN1526568A (zh) * 2003-03-07 2004-09-08 ������������ʽ����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CN101327694A (zh) * 2003-03-07 2008-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
US20100149298A1 (en) * 2001-01-10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0269586A (ja) * 2009-04-23 2010-12-02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2720B2 (en) * 2000-12-01 2004-01-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movable belt provid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CN100369747C (zh) 2001-01-10 2008-0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3862142B2 (ja) 2001-01-10 2006-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9298A1 (en) * 2001-01-10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30084811A1 (en) * 2001-10-17 2003-05-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ixe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1526567A (zh) * 2003-03-07 2004-09-08 ������������ʽ����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CN1526568A (zh) * 2003-03-07 2004-09-08 ������������ʽ����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CN101327694A (zh) * 2003-03-07 2008-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
JP2010269586A (ja) * 2009-04-23 2010-12-02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72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908420A (zh) * 2014-03-12 2015-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908420B (zh) * 2014-03-12 2018-03-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108235A (zh) * 2014-03-28 2014-10-22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7438523A (zh) * 2015-02-12 2017-12-05 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头的幅材支撑和稳定单元及配备所述单元的印刷工位
CN107438523B (zh) * 2015-02-12 2019-10-08 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头的幅材支撑和稳定单元及配备所述单元的印刷工位
CN108327411A (zh) * 2017-01-20 2018-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8327411B (zh) * 2017-01-20 2022-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9304948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304948B (zh) * 2017-07-28 2021-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4269564A (zh) * 2019-07-11 2022-04-01 西康制造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液体施加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36101A1 (en) 2012-09-20
US8714735B2 (en) 2014-05-06
CN102673141B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141A (zh) 记录装置
US877739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60873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00276879A1 (en) Cross process shuttering of a vacuum transport system
US9302509B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media and ribb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features
JP5565061B2 (ja) 媒体吸着支持装置、媒体搬送装置
CN10123456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7886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ITTO960328A1 (it) Gruppo di albero di guida per stampante.
US1080782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0584633C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20230091312A1 (en) Medium suppl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JP5772108B2 (ja) 記録装置
EP3702166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US9199495B2 (en) Recording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92003B2 (en) Recording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224668B (zh) 喷墨打印装置
US20230158817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8002315A (ja) 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US20230280734A1 (en) Active sheet-edge airflow control for vacuum conveyors
US20230278351A1 (en) Active sheet-edge airflow control for vacuum conveyors
EP4063127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125495A (zh) 喷墨记录设备
JP2024034205A (ja) 記録装置
JP2013141808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