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5495A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5495A
CN101125495A CNA2007101410963A CN200710141096A CN101125495A CN 101125495 A CN101125495 A CN 101125495A CN A2007101410963 A CNA2007101410963 A CN A2007101410963A CN 200710141096 A CN200710141096 A CN 200710141096A CN 101125495 A CN101125495 A CN 101125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ecording medium
retainer
media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10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5495B (zh
Inventor
中岛笃久
葛谷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5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5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4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4Aprons or guides for the printing section
    • B41J13/16Aprons or guides for the printing section movable for insertion or releas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26Registering devices
    • B41J13/32Means for positioning sheets in two directions under one control, e.g. for format control or orthogonal sheet pos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喷墨记录设备包括:第一介质容纳器,它构造成容纳记录介质;介质支撑件,它具有平坦水平表面,记录介质被支撑在该平坦水平表面上;喷墨头,它具有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对置的喷嘴开口表面;第一介质馈送器,它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容纳的记录介质沿着介质装载方向水平馈送,从而将记录介质馈送到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第二介质馈送器,它构造成将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支撑的记录介质沿着介质卸载方向水平馈送,在如沿着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平面图中,该介质卸载方向与介质装载方向相交;和第二介质容纳器,它构造成容纳由第二介质馈送器沿着介质卸载方向馈送的记录介质。该设备限制了记录介质弯曲,且便于引入和取出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设备
本申请要求了2006年8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21823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全文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朝着记录介质喷墨来进行记录操作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文献US2006/0028500A1、US2006/0028507A1和US2006/0050101A1(与JP-2006-44111A对应)披露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它包括:四个行式喷墨头;输入片材容纳器,它设置在喷墨头下方且构造成容纳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片材;馈送器皮带,它设置在输入片材容纳器和喷墨头之间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粘性;以及输出片材容纳器,它设置在喷墨头上方,且构造成容纳已经进行了记录操作的介质片材。在该喷墨打印机中,通过两对馈送辊将介质片材从输入片材容纳器馈送到馈送器皮带上,然后将馈送器皮带由于粘性而保持的介质片材馈送到与喷墨头对置的对置位置。通过使得墨从每个喷墨头朝着所定位的介质片材喷射来在这样定位在对置位置中的介质片材上进行记录操作。在经受记录操作之后,通过分离板使介质片材与馈送器皮带分离,然后通过两对馈送辊将所分离的介质片材朝着输出片材容纳器馈送。
在上述喷墨打印机中,介质片材在从输入片材容纳器馈送到馈送器皮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两对馈送辊的作用下弯曲。在介质片材由相对刚性的片材例如明信片或名片提供的情况下,介质片材即使在它穿过两对馈送辊之后也容易卷曲(即保持弯曲),从而可能在介质片材只是部分粘附到馈送器皮带上的情况下馈送到对置位置(与喷墨头对置)。特别地,如果介质片材的前端不保持在馈送器皮带上,则会存在如下危险,即介质片材的前端可能与相应喷墨头的喷嘴开口表面接触,因为在馈送器皮带的外周表面和喷墨头的喷嘴开口表面之间的空间较小。介质片材的前端与相应喷墨头的喷嘴开口表面的接触可能导致介质片材有问题地卡在馈送器皮带和喷墨头之间。
美国专利No.7163280(与JP-2005-59339A对应)披露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它包括:四个行式喷墨头;馈送器皮带,它设置在与相应喷墨头的墨开口表面对置的位置中;以及输入和输出片材容纳器,它们沿着与喷嘴开口表面平行的方向设置在喷墨头的相应相对侧上。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容纳在输入片材容纳器中的介质片材在介质片材没有在一对馈送辊(设置在输入片材容纳器和馈送器皮带之间的)作用下明显弯曲的情况下馈送到馈送器皮带上,并粘附到馈送器皮带上以便保持在馈送器皮带中。通过使得墨从喷墨头喷射到介质片材上,从而在馈送器皮带馈送的介质片材上进行记录操作。介质片材在已经受到记录操作之后通过分离器与馈送器皮带分离,然后馈送到输出片材容纳器。因此,在该喷墨打印机中,介质片材在从输入介质容纳器馈送到馈送器皮带上的同时大致不弯曲,从而介质片材整体都粘附到馈送器皮带上以便可靠地保持在馈送器皮带上,由此能够避免介质片材与相应喷墨头的喷嘴开口表面接触,并且因此消除了介质片材卡在馈送器皮带和喷墨头之间的危险。
发明内容
在美国专利No.7,163,280中所披露的上述喷墨打印机中,输入和输出片材容纳器设置在喷墨头的相应相对侧面上,从而从输入片材容纳器将介质片材馈送到馈送器皮带上的装载方向、和从馈送器皮带将介质片材馈送到输出片材容纳器的卸载方向相互一致,即由同一方向提供。存在一种情况,其中用户将喷墨打印机安装在房间的由彼此以例如大约90°相交的墙壁限定的角落部分中,从而输入片材容纳器定位在远离相交墙壁中的一个墙壁的位置中,以便用户将介质片材引入到输入片材容纳器中。但是,在这种情况中,输出片材容纳器定位在靠近相交墙壁中的上述一个墙壁且远离用户的位置中,从而不容易将已经在离开用户朝着相交墙壁中的上述一个墙壁的方向上馈送到输出片材容纳器的介质片材取出。可以将喷墨打印机安装成使得输出片材容纳器定位在远离相交墙壁中的一个墙壁的位置中,以便于用户从输出片材容纳器取出介质片材。但是,在该情况中,不容易将介质片材引入到靠近相交墙壁中的上述一个墙壁且远离用户的输入片材容纳器中。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现有技术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布置的喷墨记录设备,该设备限制了记录介质弯曲,并且便于记录介质引入到记录设备中和从记录设备中取出。该目的可以根据下述的本发明的原理来实现。
本发明的原理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a)第一介质容纳器,该第一介质容纳器构造成容纳记录介质;(b)介质支撑件,它具有平坦水平表面,记录介质被支撑在该平坦水平表面上;(c)喷墨头,它具有与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对置的喷嘴开口表面;(d)第一介质馈送器,该第一介质馈送器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容纳的记录介质沿着介质装载方向水平馈送,从而将记录介质馈送到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上;(e)第二介质馈送器,该第二介质馈送器构造成将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上支撑的记录介质沿着介质卸载方向水平馈送,在如沿着与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平面图中,该介质卸载方向与介质装载方向相交;和(f)第二介质容纳器,该第二介质容纳器构造成容纳由第二介质馈送器沿着介质卸载方向馈送的记录介质。
在本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介质被第一和第二介质馈送器从第一介质容纳器经由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水平馈送到第二介质容纳器,并且介质装载方向(记录介质从第一介质容纳器馈送到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上的方向)和介质卸载方向(记录介质从介质支撑件的平坦水平表面馈送到第二介质容纳器的方向)在如沿着该方向看到的平面图中彼此相交,从而在记录介质从第一介质容纳器到第二介质容纳器的整个馈送移动中记录介质大致维持其水平姿态。因此,记录介质在馈送移动的任何阶段中都不必弯曲,由此消除了记录介质与喷墨头接触的危险。另外,由于介质装载方向和介质卸载方向彼此相交而不是由同一方向提供,所以即使在将喷墨记录设备安装在房间的由彼此相交例如约90°的墙壁限定的角落部分中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很容易将记录介质引入到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和从第二介质容纳器中将记录介质取出。
根据本发明原理的一个有利布置,第一介质容纳器构造成接收沿着介质引入方向引入到其中的记录介质,该介质引入方向与介质卸载方向相反。为了建立这种布置,例如第一介质容纳器具有介质引入开口,该介质引入开口面对第一介质容纳器的沿着介质引入方向的上游侧,并允许通过介质引入开口沿着介质引入方向将记录介质引入到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同时第二介质容纳器设置在介质支撑件的沿着介质卸载方向的下游侧上。
在根据该有利布置构成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能够从喷墨记录设备的一侧来将记录介质引入到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和从第二介质容纳器中将记录介质取出。因此,该布置使得能够将喷墨记录设备安装在甚至凹入空间中。
附图说明
通过在结合附图考虑时阅读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显著性,其中:
图1为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构成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图2为沿着在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一组视图,示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片材装载馈送器的第一和第二装载器的操作;
图4A为示出片材卸载馈送器沿着在图1中的IVA-IVA线的剖视图;
图4B为片材卸载馈送器的从其下侧看的视图;
图5为示出用于卸载介质片材P的片材卸载馈送器的操作的视图;
图6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主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并且
图7为流程图,示出在图1的喷墨打印机中执行的控制例行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构成的喷墨打印机进行说明。要指出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使用喷墨打印机1的术语“上”、“下”、“右”、“左”、“前”和“后”方向,它们由在图1和2中的相应箭头“上”、“下”、“右”、“左”、“前”和“后”表示。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为配备有两个喷墨头2的行式全色喷墨打印机,每个喷墨头沿着喷墨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细长。
打印机1包括作为第一介质容纳器的输入片材容纳器14、作为介质支撑件的压盘21、以及作为第二介质容纳器的输出片材容纳器15。输入片材容纳器14设置在打印机1的右侧部分中,以便容纳多张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片材P。压盘21设置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的左侧上,并且具有作为平坦水平表面的上表面21a。输出片材容纳器15设置在压盘21的前侧中。
打印机1还包括头移动器10、作为第一介质馈送器的片材装载馈送器12、作为第二介质馈送器的片材卸载馈送器13、以及主控制器100。头移动器10构造成使喷墨头2沿着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移动。片材装载馈送器12构造成将介质片材P从输入片材容纳器14水平馈送到压盘21上。片材卸载馈送器13构造成将介质片材P从压盘21水平馈送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头移动器10、片材装载馈送器12和片材卸载馈送器13的操作由主控制器100控制。
输入片材容纳器14具有向上开口的盒状成形盘14a、以及保持该盘14a的盘保持器14b,从而盘14a可相对于盘保持器14b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滑动。盘14a如在平面图中看具有细长矩形形状,且在盘14a可相对于盘保持器14b移动的方向上细长。在盘14a中,介质片材P被容纳成使得每张介质片材P的纵向方向是盘14a细长的方向。如图2所示,盘14a具有弹簧14c和由弹簧14c向上偏压的底板14d,从而将盘14a中容纳的介质片材P向上偏压。当要将介质片材P容纳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时,将盘14a向前从盘保持器14b中抽出,并且将介质片材P放在盘14a中。然后,使盘14a沿着介质引入方向A向后移动,从而被引入到盘保持器14b中。因此,作为第一介质容纳器的输入片材容纳器14构造成接收沿着介质引入方向A引入到其中的介质片材P。盘保持器14b具有介质引入开口,该介质引入开口面对盘保持器14b的沿着介质引入方向A的上游侧,并允许通过该介质引入开口将介质片材P沿着介质引入方向A引入到盘保持器14b中。
如图1和2所示,片材装载馈送器12包括第一装载器18和第二装载器19。第一装载器18构造成将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容纳的介质片材P沿着打印机1的向左方向即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第一介质装载方向B供应。第二装载器19构造成将第一装载器18供应来的介质片材P馈送到压盘21上。
第一装载器18包括作为第一馈送辊的拾取辊36,用来拾取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容纳的最上面一张介质片材P,以便将这些介质片材P一张接一张地朝着压盘21供应。第一装载器18还包括:可转动地保持拾取辊36的作为第一辊保持器的拾取辊保持器37;可枢转地保持拾取辊保持器37的驱动轴38;以及作为第一移位器的凸轮39,该凸轮39构造成使得拾取辊保持器37绕着驱动轴38枢转。
拾取辊36位于向后偏离输入片材容纳器14的纵向中央的位置中(参见图1)。当将盘14a完全引入在盘保持器14b中时,使拾取辊36与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容纳的最上面一张介质片材P接触。拾取辊36可绕着与介质引入方向A平行的轴转动。通过拾取辊36的转动,介质片材P沿着第一介质装载方向B移动。
拾取辊36由拾取辊保持器37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保持。拾取辊保持器37的相对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提供接触部分37a,该接触部分37a与凸轮39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凸轮39在靠近其周边的部分处固定到旋转轴39a上,从而凸轮39随着旋转轴39a的转动而转动。拾取辊保持器37具有三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未示出),其中一个齿轮固定到驱动轴38上以便由驱动轴38给予旋转力,并且另外两个齿轮布置成将旋转力传递给拾取辊36。也就是说,驱动轴38与这三个齿轮合作以构成第一旋转力施加器,该第一旋转力施加器构造成将旋转力施加到作为第一馈送辊的拾取辊36上,从而通过拾取辊36的转动来馈送介质片材P。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装载器18中,在驱动轴38如图2所示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拾取辊36如图2所见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中,如果拾取辊36与介质片材P保持接触,则通过拾取辊36的转动将最上面一张介质片材P朝着压盘21馈送。
第二装载器19包括作为第二馈送辊的装载辊52,用来将拾取辊36拾取的介质片材P装载到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第二装载器19还包括:可转动地保持装载辊52的作为第二辊保持器的装载辊保持器53、可枢转地保持装载辊保持器53的驱动轴54、作为第二移位器的凸轮55,该凸轮55构造成使得装载辊保持器53绕着驱动轴54枢转。
装载辊52位于向后偏离压盘21的纵向中央的位置中。装载辊52可绕着相对于介质引入方向A稍微倾斜的轴转动。通过装载辊52的转动,介质片材P沿着第二介质装载方向C移动。第二介质装载方向C既不与介质引入方向A平行,也不与第一介质装载方向B平行。也就是说,第二介质装载方向C倾斜,从而介质片材P在通过装载辊52的转动而沿着打印机1的向左方向移动时被向后推压,由此使得介质片材P与作为介质定位器的止动器接触,以便可靠地定位在预定位置中,该止动器包括作为第一部分的纵向延伸部分41和作为第二部分的横向延伸部分45。
装载辊52由装载辊保持器53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保持。装载辊保持器53的相对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提供接触部分53a,该接触部分53a保持与凸轮55的外周表面接触。凸轮55在靠近其周边的部分处固定到旋转轴55a上,从而凸轮55随着旋转轴55a的转动而转动。装载辊保持器53具有三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未示出),其中一个齿轮固定到驱动轴54上以便由驱动轴54给予旋转力,并且另外两个齿轮布置成将旋转力传递给装载辊52。也就是说,驱动轴54与这三个齿轮合作以构成第二旋转力施加器,该第二旋转力施加器构造成将旋转力施加到作为第二馈送辊的装载辊52,从而通过装载辊52的转动来馈送介质片材P。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二装载器19中,在驱动轴54如图2所见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装载辊52如图2所见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中,如果装载辊52保持与介质片材P接触以便与压盘21的上表面21a合作以夹着介质片材P,则通过装载辊52的转动将介质片材P朝着压盘21的左端馈送。
图3为一组视图,示出片材装载馈送器12的第一和第二装载器18、19的操作。如在图3的视图中所示,随着凸轮39、55在主控制器100的控制下转动,拾取辊保持器37和装载辊保持器53能够在使接触部分37a、53a朝着旋转轴39a、55a移动的方向和在使接触部分37a、53a移动离开旋转轴39a、55a的方向上绕着驱动轴38、54枢转。当在接触部分37a和旋转轴39a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时,由拾取辊保持器37保持的拾取辊36设置在它的接触位置中,在该接触位置中,辊36与容纳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的介质片材P的最上面一张接触(参见图3的视图(a))。类似地,当在接触部分53a和旋转轴55a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时,由装载辊保持器53保持的装载辊52设置在它的接触位置中,在该接触位置中,辊53与在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的介质片材P接触(参见图3的视图(a))。
另一方面,当在接触部分37a和旋转轴39a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时,由拾取辊保持器37保持的拾取辊36设置在它的远离位置中,该位置远离容纳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的介质片材P,且比喷墨头2的高度位置高(参见图3的视图(b))。类似地,当在接触部分53a和旋转轴55a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时,由装载辊保持器53保持的装载辊52设置在它的远离位置中,该位置远离介质片材P,且比喷墨头2的高度位置高(参见图3的视图(b))。
要指出的是,第一装载器18不一定必须位于比喷墨头2高的位置中,只要第一装载器18位于比输入片材容纳器14的盘14a高的位置中即可。在如上所述将装载辊52设置于比喷墨头2的高度位置高的远离位置中的情况下,喷墨头2相对于压盘21的水平移动不受装载辊52阻碍。也就是说,能够避免喷墨头2受装载辊52干涉。
压盘21具有内装在其中的电极(未示出),从而通过在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来使压盘21带电,由此在上表面21a和设置在上表面21a上的介质片材P之间施加吸引力。这些电极与直流电压产生电路108(参见图6)合作以构成吸引力施加器,该吸引力施加器构造成产生用于在上表面21a和介质片材P之间施加吸引力的静电电荷。如图1所示,压盘21如在平面图中看具有矩形形状,该形状在与上述介质引入方向A平行的方向上细长。压盘21的长度(沿着介质引入方向A测量出的)与盘14a的长度大致相同。压盘21的宽度(沿着第一介质装载方向B测量出的)稍微大于盘14a的宽度。在压盘21的左端部和后端部中,分别设有止动器的上述纵向延伸部分41和横向延伸部分45,片材装载馈送器12的第二装载器19所馈送的介质片材P将与上述纵向延伸部分41及横向延伸部分45接触。介质片材P被止动器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其中介质片材P的前端和侧端(其左端和后端)与止动器的相应纵向延伸部分41及横向延伸部分45接触。
如图1所示,止动器的纵向延伸部分41由细长板构件提供,该细长板构件设置在压盘21的左端部中,并从左端部的大致中央延伸至压盘21的后端部。螺线管44的活塞43固定到纵向延伸部分41的中央部分上。当活塞43设置在其延伸位置中时,如图3的视图(a)所示,止动器的纵向延伸部分41设置在其伸出位置中,以便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纵向延伸部分41设置在伸出位置中意味着:所述部分41设置在其定位状态下,用来使由装载辊52沿着第二介质装载方向C馈送的介质片材P定位,使该介质片材P在其前端处与所述部分41接触。另一方面,当将活塞43设置在其缩回位置中时,如在图3的视图(b)中所示,将止动器的纵向延伸部分41设置在其非伸出位置中,以便不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将纵向延伸部分41设置在非伸出位置中意味着:所述部分41设置在其非定位状态,以便不阻碍喷墨头2的移动。也就是说,在将纵向延伸部分41设置在非定位状态下期间,喷墨头2不受止动器的所述部分41干涉。
如图1所示,止动器的横向延伸部分45由细长板构件提供,该细长板构件设置在压盘21的后端部中,并在压盘21的大致整个后端部上延伸。螺线管49的活塞48固定到横向延伸部分45的中央部分上。当活塞48设置在其延伸位置中时,如图3的视图(a)中所示,止动器的横向延伸部分45设置在其伸出位置中,以便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横向延伸部分45设置在伸出位置中意味着:所述部分45设置在其定位状态下,用来使由装载辊52沿着第二介质装载方向C馈送的介质片材定位,使该介质片材在其侧端处与所述部分45接触。另一方面,当活塞48设置在其缩回位置中时,如图3的视图(b)中所示,止动器的横向延伸部分45设置在其非伸出位置中,从而不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将横向延伸部分45设置在非伸出位置中意味着:所述部分45设置在其非定位状态,以便不阻碍喷墨头2的移动。也就是说,在将横向延伸部分45设置在非定位状态下期间,喷墨头2不受止动器的所述部分45干涉。因此,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中的每个延伸部分具有简单的构造,该构造建立了其伸出和非伸出位置中的选定的一个位置、以及定位和非定位状态中的选定的一个状态。
作为检测器的传感器42设置在一个位置中,该位置靠近止动器的相应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的端部,并且该位置为纵向延伸部分41的沿着介质装载方向的上游侧。由于设有该传感器42,所以能够确定由装载辊52馈送的介质片材P实际上是否被作为介质定位器的止动器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在这方面,可以认为传感器42构成用于确定介质片材P是否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的确定器。
压盘21具有在上表面21a中开口的通孔21b,如图1所示。该通孔21b位于一个位置中,该位置位于压盘21的横向中央且靠近输出片材容纳器15。通孔21b如在打印机1的平面图中看为矩形形状,它在压盘21的横向方向上细长。在通孔21b中,设有片材卸载馈送器13的片材卸载辊71。
图4A为示出片材卸载馈送器13沿着在图1中的IVA-IVA线的剖视图。图4B为片材卸载馈送器13的从其下侧看的视图。图5为示出用于卸载介质片材P的片材卸载馈送器13的操作的视图。如图4A和4B所示,片材卸载馈送器13包括:与压盘21的通孔21对准的上述片材卸载辊71;夹压辊72,它与片材卸载辊71合作以夹压在压盘21上支撑的介质片材P;第一辊保持器73,它可转动地保持片材卸载辊71;第二辊保持器74,它可转动地保持夹压辊72;驱动轴75,它可枢转地保持第一和第二辊保持器73、74;螺线管76,它构造成使得第一辊保持器73绕着驱动轴75枢转;齿轮77,它固定到作为驱动轴75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驱动轴75的左端部上;摩擦构件78,它固定到第二辊保持器74的与齿轮77对置的表面上。要指出的是,第一和第二辊保持器73、74中的每个辊保持器由两块板构件提供。要指出的是,夹压辊72可以由小齿轮或正齿轮形成。
如图4B所示,片材卸载辊71包括:圆柱形芯部71a,它在其轴向相对端部处由第一辊保持器73的相应两块板构件可转动地保持;带齿部分(齿轮)71b,它固定安装在芯部71a的一部分上,该部分位于芯部71a的轴向中央部分的左侧上;以及摩擦接触部分71c,它安装在由芯部71a的轴向中央部分提供的芯部71a的另一部分上、以及位于芯部71a的轴向中央部分的右侧上的部分上。带齿部分71b和摩擦接触部分71a在轴向上相互邻接。
在本实施方案中,片材卸载辊71的摩擦接触部分71c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但是,摩擦接触部分71c可以由任何其它材料制成,只要在辊71保持与介质片材P接触时该材料使得从片材卸载辊71将旋转力传递给介质片材P成为可能即可。另外,在摩擦接触部分71c和介质片材P之间产生出较大摩擦力的情况下,能够只是通过片材卸载辊71的旋转力使介质片材P移动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且片材卸载辊71不与夹压辊72合作夹压介质片材P。
在第一辊保持器73中,设有三个相互啮合的齿轮73a、73b、73c。齿轮73a固定到驱动轴75上,而齿轮73b、73c由第一辊保持器73可转动地保持。齿轮73c与片材卸载辊71的带齿部分71b啮合。随着驱动轴75的转动,给予齿轮73a旋转力,然后通过齿轮73b、73c将该旋转力传递到带齿部分71b,由此使片材卸载辊71转动。
具体地说,在驱动轴75如图5所示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齿轮73a也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与齿轮73a啮合的齿轮73b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齿轮73b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与齿轮73b啮合的齿轮73c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与齿轮73c啮合的带齿部分71b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随着驱动轴75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片材卸载辊71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中,在将介质片材P夹压在片材卸载辊71和夹压辊72之间的情况下,片材卸载辊71的旋转力被有效地传递给介质片材P,由此将介质片材P在与介质引入方向A相反的介质卸载方向D(参见图1)上馈送,以便由输出片材容纳器15接收。要指出的是,在驱动轴75沿着相反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片材卸载辊71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4A所示,螺线管76具有活塞76a,该活塞76a固定到第一辊保持器73的两块板构件中的一块板构件上。当活塞76a设置在其延伸位置中时,第一辊保持器73沿着顺时针方向绕着驱动轴75枢转,由此片材卸载辊71设置在其伸出位置中,在该伸出位置中,如图5所示,辊71通过通孔21b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在该情况中,如果介质片材P被支撑在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则介质片材P的前端部(即纵向相对端部中更靠近输出片材容纳器15的一个端部)由片材卸载辊71升高以便与上表面21a分离。另一方面,在活塞76a处于其缩回位置中时,第一辊保持器73绕着驱动轴75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由此如图4A所示片材卸载辊71处于其非伸出位置中,在该非伸出位置中辊71不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
夹压辊72绕着中心轴72a转动,该中心轴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其相对端部处由第二辊保持器74的相应两块板构件可转动地保持。与第一辊保持器73一样,第二辊保持器74由与中心轴72a平行地延伸的驱动轴75可转动地保持。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辊保持器73、74可绕着作为共用轴的驱动轴75枢转,由此介质片材P能够在大致恒定的位置中被夹压在片材卸载辊71和夹压辊72之间。摩擦构件78布置成可与齿轮77的与第二辊保持器74对置的表面接触。旋转力从齿轮77通过摩擦构件78传递到第二辊保持器74,而对第二辊保持器74的枢转移动作用的阻力不大于预定阈值。具体地说,在齿轮77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摩擦构件78与齿轮77的接触,第二辊保持器74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如图5所示。在该情况中,在片材卸载辊71处于伸出位置中从而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的情况下,介质片材P的与上表面21a分离的前端部由片材卸载辊71和夹压辊72夹压。随着片材卸载辊71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片材卸载辊71和夹压辊72合作以便将介质片材P夹压在它们之间,所以旋转力有效地从片材卸载辊71传递到介质片材P,由此能够稳定地馈送介质片材P。在对第二辊保持器74的枢转移动作用的阻力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由于将介质片材P夹压在两个辊71、72之间,所以旋转力不在齿轮77和第二辊保持器74之间传递,从而齿轮77和第二辊保持器74中的每一个相对于齿轮77和第二辊保持器74中的另一个转动。也就是说,驱动轴75和齿轮77相对于第二辊保持器74和摩擦构件78松散地转动。
要指出的是,由于夹压辊72布置成可自由转动,所以夹压辊72与介质片材P的馈送移动一起转动。也就是说,夹压辊72通过其与通过片材卸载辊71的转动而馈送的介质片材P接触而转动。另一方面,在齿轮77沿着相反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辊保持器74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由此使夹压辊72移位到其非夹压位置,如图4A所示,由此解除夹压辊72和片材卸载辊71对介质片材P的夹压。
回过来参照图1,将对喷墨头2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两个喷墨头2中的每个喷墨头2在平面图中看具有矩形形状,它在压盘21的宽度方向(即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细长。两个喷墨头2沿着压盘21的纵向方向布置,并且固定到框架3上,从而两个喷墨头2与框架3合作以构成在压盘21的宽度方向上细长的头单元4。每个喷墨头2具有与压盘21的上表面21a对置的喷嘴开口表面2a。在喷嘴开口表面2a中开口的多个喷嘴5布置成两排6,每排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形成两排6中的每一排的所述多个喷嘴5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以与所需分辨度对应的恒定间距布置。位于两排6中的每一排的相应相对端部中的其中两个喷嘴5位于稍微在介质片材P的横向相对端部外侧的相应位置中,由此能够在介质片材P上进行无边打印。
另外,通过上述布置能够增大在使介质片材P相对于压盘21定位中的容许公差,在上述布置中,每排2的相对端部喷嘴5位于在介质片材P外侧而不是与介质片材P对置的相应位置中。这是因为,即使在介质片材P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稍微偏离由止动器的纵向延伸部分41限定的所期望位置的情况下,喷嘴5也存在于与介质片材P的横向相对端部对置的位置中。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所述多个喷嘴5喷射四种颜色墨(例如,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墨)。通过形成最前面一排6(即,如图1所见的最上面一排6)的喷嘴5喷射品红色墨,通过形成第二最前面一排6的喷嘴5喷射青色墨,通过形成第二最后面一排6的喷嘴5喷射黄色墨,并且通过形成最后面一排6的喷嘴5喷射黑色墨。
通过在每相邻一对如下的点之间的距离精确确定出与喷墨头2中的喷嘴间距对应的上述分辨度,其中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线(未示出)与多条垂直于该横向延伸线且穿过相应喷嘴5的中心的纵向延伸线(未示出)在这些点处相交。在本实施方案中,形成每一排6的喷嘴5被分派用来从中喷射四种颜色墨中的对应一种墨,并且与压盘21的宽度方向平行地笔直布置,从而通过如在这些排6延伸的压盘21的宽度方向上测量出的在喷嘴5之间的喷嘴间距来确定分辨度。
头移动器10包括一对导轨7、8和一对线性马达9。这些导轨7、8设置在头单元4的沿着头单元4的纵向方向的相应相对侧上,并且沿着头单元4的横向方向(即压盘21的纵向方向)延伸。固定到头单元4的框架3上的每个线性马达9设置在导轨7、8中的对应一个导轨上,以便能够在导轨7、8中的对应一个导轨上移动。随着线性马达9在主控制器100的控制下沿着相应导轨7、8的移动,头单元4(即两个喷墨头2)在与介质引入方向A及介质卸载方向D平行的压盘21的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压盘21移动。
将参照图6对主控制器100进行说明,该图6为主控制器1的功能方框图。主控制器100在其中结合有: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由CPU执行的控制程序和在控制程序执行中所使用的数据;RAM,用于暂时存储在控制程序执行中的数据;以及其它逻辑电路。通过所结合的这些元件的集成性能,从而建立了如下所述的功能部分。
如图6所示,主控制器100包括以下形式的功能部分:喷墨控制器101;头移动器控制器102;作为第一馈送器控制器的片材装载控制器103;片材定位器控制器104;压盘控制器105;以及作为第二馈送器控制器的片材卸载控制器106。设置在压盘21上的上述传感器42连接到主控制器100,以便检测定位在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的所述预定位置中的介质片材P,用于确定由装载辊52馈送的介质片材P实际上是否被作为介质定位器的止动器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
喷墨控制器101构造成基于由主控制器100接收到的表示所期望图像的数据来控制喷墨头驱动电路100,以便使得墨通过喷墨头2的喷嘴5喷射出。喷墨头驱动电路109基于从喷墨控制器101供应来的命令产生出命令喷墨的信号,并且将所产生出的信号供应给设置在喷墨头2中的多个促动器(未示出)。当信号供应给这些促动器时,操作这些促动器以对喷墨头2内的墨施加压力,由此使得加压墨通过喷嘴5喷射出。因此从喷墨头2喷射出墨。
头移动器控制器102构造成控制头移动器10的相应线性马达9的操作,以便使得线性马达9沿着相应导轨7、8移动。片材装载控制器103构造成控制相应四个马达110、111、112、113的操作。操作马达110用来使第一装载器18的驱动轴38转动。操作马达111用来使第一装载器18的凸轮39的旋转轴39a转动。操作马达112用来使第二装载器19的驱动轴54转动。操作马达113用来使第二装载器19的凸轮55的旋转轴55a转动。通过在片材装载控制器103的控制下操作马达110、111、112、113,从而从输入片材容纳器14将介质片材P装载到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
片材定位器控制器104构造成控制相应螺线管44、49中的每个螺线管的操作,以便使得止动器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中的对应一个延伸部分设置在伸出位置(在该伸出位置中它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和非伸出位置(在该非伸出位置中它不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中的选定的一个位置中。压盘控制器105构造成控制直流电压产生电路108,该直流电压产生电路108设置用来在设置于压盘21中的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从而选择性地使得压盘21保持介质片材P(已经馈送到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和解除压盘21对介质片材P的保持。
片材卸载控制器106构造成控制螺线管76的操作以便使得片材卸载辊71设置在伸出位置(在该伸出位置中它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和非伸出位置(在该非伸出位置中它不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中的选定的一个位置中,并且还用来控制用于使齿轮77转动的马达114的操作以便使得夹压辊72在上述夹压和非夹压位置之间移位。由于齿轮77和驱动轴75彼此固定,所以驱动轴75随着齿轮77的转动而转动,由此使得片材卸载辊71转动。在介质片材P被夹压在片材卸载辊71和夹压辊72之间的同时,通过片材卸载辊71的沿着顺时针方向(如图4A所见)的转动把(支撑在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的)介质片材P卸载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
图7为流程图,示出在用于在介质片材P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操作时在喷墨打印机1中执行的控制例行程序。该例行程序以步骤S1开始,其中主控制器100接收表示要形成在一张介质片材P上的图像的数据。步骤S1之后为步骤S2,其中片材定位器控制器104控制螺线管44、49的操作以便使得止动器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设置在相应的伸出位置中。
然后,在步骤S3中,片材装载控制器103控制马达111的操作以便使得凸轮39定位在如图3的视图(a)所示的角位置中,这使得拾取辊36与容纳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的最上面一张介质片材P接触。当将凸轮39定位在使得拾取辊36与最上面介质片材P接触的角位置中时,片材装载控制器103使得马达111停止。然后,片材装载控制器103控制马达110的操作以便使得拾取辊36转动,用于从输入片材容纳器14拾取最上面介质片材P(与拾取辊36保持接触的片材)并使该最上面介质片材P朝着压盘21移动。
步骤S3之后为步骤S4,其中片材装载控制器103控制马达113的操作以便使得凸轮55定位在如图3的视图(a)所示的角位置中,这使得装载辊52与到达压盘21的上表面21a的介质片材P接触。当将凸轮55定位在使得装载辊52与介质片材P接触的角位置中时,片材装载控制器103使马达113停止。然后,片材装载控制器103控制马达112的操作以便使得装载辊52转动,用于使介质片材P(与装载辊52保持接触的片材)移动并使得该介质片材P与止动器的纵向及横向延伸部分41、45接触。
接下来,在步骤S5中,当介质片材P的前端和侧端分别与止动器的纵向延伸部分41和横向延伸部分45接触时,当传感器42检测到介质片材P的前端时,片材装载控制器103使马达110、112停止,用于使介质片材P的馈送移动停止。由于该控制布置,能够将介质片材P大致定位在作为所述预定位置的恒定位置中,由此使得能够改善由喷墨头2进行的打印的精度。另外,由于介质片材P通过其与止动器的两个部分即止动器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的接触来定位,所以能够改善介质片材P在上表面21a上的定位精度。另外,由于传感器42设置在与止动器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两者靠近且位于止动器的纵向延伸部分41的上游侧上的位置中,所以能够可靠地将介质片材P定位在上表面21a上的所述预定位置中。
步骤S5之后为步骤S6,其中片材装载控制器103控制马达111、113的操作,以便使得凸轮39、55定位在如图3的视图(b)所示的相应角位置中,这使得拾取辊36和装载辊52如图3的视图(b)所示在比头单元4的高度高的相应位置中移位。当将凸轮39、55定位在使得辊36、52在位于头单元4上方的位置中移位的角位置中时,片材装载控制器103使马达111、113停止。要指出的是,在随后将作为新的最上面介质片材P的下一张介质片材P装载到压盘21上的情况下,可以在拾取辊36保持与容纳在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的最上面介质片材P接触的情况下而不是在拾取辊36移位离开介质片材P的情况下来实施步骤S6,从而能够紧接着在前面的介质片材P已经经过打印操作并从压盘21卸载之后使新的最上面介质片材P朝着压盘21移动。
接下来,在步骤S7中,压盘控制器105控制直流电压产生电路108以便使得压盘21带电,用于在介质片材P和压盘21的上表面21a之间施加吸引力。由于该控制布置,在打印操作期间能够把由止动器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定位的介质片材P可靠地保持在所述预定位置中。
步骤S7之后为步骤S8,其中片材定位器控制器104控制螺线管44、49的操作,以便使得止动器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设置到相应的非伸出位置中。在将止动器的两个延伸部分41、45设置在非伸出位置中的情况下,能够在喷墨头2相对于压盘21移动期间避免喷墨头2受止动器干涉。
接下来,在步骤S9中,头移动器控制器102控制线性马达9的操作,以便使得头单元4在离开打印机1的后侧朝向打印机1的前侧的方向、和离开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上与压盘21的纵向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在该情况中,在喷墨头2的喷嘴开口表面2a与介质片材P对置的同时,喷墨控制器101控制喷墨头驱动电路109,以便使得墨通过喷嘴5朝着介质片材P喷射,由此形成具有预定分辨度的所期望图像。然后,在完成头单元4的往复移动时,头移动器控制器102使线性马达9的操作停止。
步骤S9之后为步骤S10,其中压盘控制器105控制直流电压产生电路108,以便停止压盘21的带电,用于解除压盘21对介质片材P的保持。
接下来,在步骤S11中,片材卸载控制器106控制螺线管76的操作以便使得片材卸载辊71设置在伸出位置中,在该伸出位置中如图5所示辊71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在该情况中,该介质片材P的作为其纵向相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前端部由片材卸载辊71向上挤压,如图5所示。然后,片材卸载控制器106使马达114转动,以便使得齿轮77如图5所见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因此使得片材卸载辊71如图5所见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中,由于摩擦构件78保持与旋转齿轮77接触,所以第二辊保持器74如图5所见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因此,夹压辊72移位到其夹压位置,用于与片材卸载辊71合作以夹压介质片材P。旋转力从片材卸载辊71施加到被夹压在两个辊71、72之间的介质片材P上,由此从压盘21将介质片材P卸载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上。
然后,在介质片材P已经移动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之后,执行步骤S12,片材卸载控制器106使马达114的转动方向反向,以便使得夹压辊72移位离开片材卸载辊71、并设置在如图1的平面图中所看到的一样与驱动轴75重叠的位置中。然后,片材卸载控制器106使马达114的转动停止,并控制螺线管76的操作以便使得片材卸载辊71移位到非伸出位置,在该非伸出位置中辊71不从压盘21的上表面21a伸出,如图4A所示。因此,除了当要将介质片材P卸载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时之外,片材卸载辊71设置在非伸出位置中,从而在喷墨头2操作以在介质片材P上进行打印操作的同时片材卸载辊71不与喷墨头2干涉。图7的控制例行程序的一个执行循环以步骤S12完成,由此已经在介质片材P上进行了打印操作。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喷墨打印机1中,当在介质片材P上进行打印操作时,介质片材P由片材装载馈送器12的第一装载器18从输入片材容纳器14在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第一介质装载方向B上馈送,然后片材装载馈送器12的第一装载器18所馈送的介质片材P由片材装载馈送器12的第二装载器19沿着与介质引入方向A相交的第二介质装载方向C馈送。在已经在介质片材P上形成了图像之后,片材卸载馈送器13在与介质引入方向A相反的介质卸载方向D上馈送介质片材P以便卸载。因此,从其引入到输入片材容纳器14直到其从压盘21朝着输出片材容纳器15卸载,介质片材P沿着如在打印机1的平面图中看具有字母U形形状的移动路径移动(参见图1)。由于介质片材P在整个馈送移动中大致维持其水平姿态,所以即使在介质片材P由相对刚性的片材例如明信片或名片提供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介质片材P不卷曲的情况下沿着移动路径馈送介质片材P。另外,介质卸载方向D(介质片材P从压盘21朝着输出片材容纳器15卸载的方向)与介质引入方向A(将盘14a引入到盘保持器14b中的方向)相反,并且能够从喷墨打印机1的前侧将介质片材P引入到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和从输出片材容纳器15将介质片材P取出。因此,该布置便于用户将介质片材P引入到打印机1中和从打印机1中将介质片材P取出。
另外,由于喷墨头2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即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方向)细长,所以能够减小如沿着压盘21的纵向方向测量出的打印机1的尺寸。打印机1的该尺寸的减小导致从该前侧起测量出的打印机1的深度减小,用户从该前侧将介质片材P引入到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和从输出片材容纳器15中将介质片材P取出。
另外,由于压盘21的上表面21a的纵向方向和介质片材P的纵向方向两者与介质引入方向A一致,所以能够减小如在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测量出的打印机1的尺寸。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整体紧凑。
虽然上面已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是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实施方案的这些细节,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想到的各种改变和变型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位于两排6的每一排的相应相对端部中的两个喷嘴5位于稍微在介质片材P的横向相对端部外侧的相应位置中。但是,如果打印机1不需要进行无边打印,则不必提供位于在介质片材P的横向相对端部外侧的相应位置中的喷嘴5。
另外,片材装载馈送器12的凸轮39、55不是必要的,只要片材装载馈送器12具有使得介质片材P能够装载到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上的构造就行。另外,喷墨头2可以沿着压盘21的纵向方向细长。在该改变的布置中,由于喷嘴开口表面2a也沿着压盘21的纵向方向细长,所以优选的是,这些喷嘴5布置成沿着压盘2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排。
另外,头移动器10可以构造成使头单元4沿着压盘21的宽度方向移动。另外,压盘21可以沿着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方向细长。在该改变的布置中,优选的是,盘14a沿着与介质引入方向A垂直的相同方向细长。另外,止动器(由纵向和横向延伸部分41、45提供)也不是必要的。在不设置止动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片材定位器控制器104。另外,可以通过除了止动器之外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来提供用于将介质片材P定位在板21上的位置中的介质定位器。另外,可以不设置传感器42。
另外,与第二装载器19的装载辊52可绕着转动的轴一样,第一装载器18的拾取辊36可绕着转动的轴可以相对于介质引入方向A稍微倾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吸引力施加器由直流电压产生电路108提供,从而将介质片材P静电保持在带电的压盘21上。但是,该吸引力施加器没有特别限制,而是可以由其它类型的装置例如负压施加器来提供,该装置布置成例如通过在压盘21的上表面21a中开口的通孔施加作为吸引力的负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介质引入方向A(将介质片材P引入到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的方向)与介质卸载方向D(从压盘21将介质片材P卸载到输出片材容纳器15的方向)相反。但是,输入片材容纳器14可以构造成使得介质引入方向A与大致垂直于介质卸载方向D的第一和第二介质装载方向B、C(将介质片材P从输入片材容纳器14朝着压盘21馈送的方向)大致一致。在该改变的布置中,即使在将喷墨打印机1安装在房间的由彼此以例如大约90°相交的墙壁限定的角落部分中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很容易将介质片材P引入到输入片材容纳器14中和从输出片材容纳器15中取出介质片材P。在该情况中,喷墨打印机1能够安装成使得:方向A、B、C大致指向相交墙壁中的一个墙壁,同时方向D大致离开相交墙壁中的另一个墙壁指引。

Claims (14)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介质容纳器,该第一介质容纳器构造成容纳记录介质;
介质支撑件,该介质支撑件具有平坦水平表面,记录介质被支撑在该平坦水平表面上;
喷墨头,该喷墨头具有与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对置的喷嘴开口表面;
第一介质馈送器,该第一介质馈送器构造成将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容纳的记录介质沿着介质装载方向水平馈送,从而将记录介质馈送到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
第二介质馈送器,该第二介质馈送器构造成将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支撑的记录介质沿着介质卸载方向水平馈送,在如沿着与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平面图中,该介质卸载方向与介质装载方向相交;和
第二介质容纳器,该第二介质容纳器构造成容纳由所述第二介质馈送器沿着介质卸载方向馈送的记录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构造成接收沿着介质引入方向引入到其中的记录介质,该介质引入方向与介质卸载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具有介质引入开口,该介质引入开口面对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的沿着介质引入方向的上游侧,并允许通过介质引入开口沿着介质引入方向将记录介质引入到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中,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介质容纳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沿着介质卸载方向的下游侧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头移动器,该头移动器构造成使所述喷墨头与介质引入方向平行或垂直地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撑件移动;
第一馈送器控制器,该第一馈送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用于使得记录介质由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从第一介质容纳器馈送到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
头移动器控制器,该头移动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头移动器,用于使得所述喷墨头由所述头移动器移动;
喷墨控制器,该喷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喷墨头,用于在所述喷墨头的移动期间使得墨通过在所述喷嘴开口表面中开口的喷嘴朝着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支撑的记录介质喷射;和
第二馈送器控制器,该第二馈送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二介质馈送器,用于使得记录介质由所述第二介质馈送器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朝着所述第二介质容纳器馈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开口表面为沿着纵向方向细长的矩形表面,该纵向方向与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平行,并与介质引入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喷墨头具有多个喷嘴,这些喷嘴在所述喷嘴开口表面中开口,并布置成与该纵向方向平行的至少一排,
并且其中所述头移动器构造成使所述喷墨头与介质引入方向平行地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为沿着介质引入方向细长的矩形表面,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构造成接收沿着介质引入方向细长的记录介质。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馈送器控制器,该馈送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用于使得记录介质由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从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馈送到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
介质定位器,该介质定位器构造成选择性地设置在定位和非定位状态下,从而当所述介质定位器设置在定位状态下时,馈送到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的记录介质能够相对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定位在预定位置中;
定位器控制器,该定位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介质定位器,用于将所述介质定位器设置在定位和非定位状态中的选定的一个状态下;和
确定器,该确定器构造成在所述介质定位器设置在定位状态下时确定记录介质是否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
其中所述馈送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确定器确定记录介质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时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停止馈送记录介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介质定位器包括止动器,该止动器构造成在所述介质定位器处于定位状态期间设置在伸出位置中、并且在所述介质定位器处于非定位状态期间设置在非伸出位置中,使得在所述止动器处于伸出位置中时所述止动器从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朝着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开口表面伸出,并且使得在所述止动器处于非伸出位置中时所述止动器不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伸出,
并且其中所述止动器构造成在所述止动器处于伸出位置中时使在其端部处与所述止动器接触的记录介质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止动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的横向端部和纵向端部中,
其中所述止动器的所述第一部分限定了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的宽度方向相交的第一接触表面,由此通过记录介质与所述第一接触表面的接触来确保沿着所述平坦水平表面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定位记录介质,
并且其中所述止动器的所述第二部分限定了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的长度方向相交的第二接触表面,由此通过记录介质与所述第二接触表面的接触来确保沿着所述平坦水平表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定位记录介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确定器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设置在位于所述止动器附近的检测位置中,以便检测记录介质的所述端部是否存在于检测位置中,
并且其中所述确定器构造成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所述端部存在于检测位置中时确定记录介质定位在所述预定位置中。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定位器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停止馈送记录介质之后且在所述头移动器使所述喷墨头移动之前将所述介质定位器从定位状态设置到非定位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馈送器控制器,该馈送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用于使得记录介质由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从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馈送到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包括馈送辊,该馈送辊与所述第一介质容纳器中容纳的记录介质接触;旋转力施加器,该旋转力施加器构造成对所述馈送辊施加旋转力,从而通过所述馈送辊的转动馈送记录介质;辊保持器,该辊保持器保持所述馈送辊,且可移位用于使得所述馈送辊选择性地定位在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中,在该接触位置中,所述馈送辊与记录介质接触,在该非接触位置中,所述馈送辊不与记录介质接触;和移位器,该移位器构造成使所述辊保持器移位以便将所述馈送辊定位在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中的选定的一个位置中,
并且其中所述馈送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转力施加器和所述移位器,从而在所述馈送辊定位于接触位置中的同时对所述馈送辊施加旋转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除了作为第一馈送辊的所述馈送辊、作为第一旋转力施加器的所述旋转力施加器、作为第一辊保持器的所述辊保持器、和作为第一移位器的所述移位器之外,所述第一介质馈送器还包括第二馈送辊,该第二馈送辊与由所述第一馈送辊馈送的记录介质接触,以便与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合作用于夹着所馈送的记录介质;第二旋转力施加器,该第二旋转力施加器构造成对所述第二馈送辊施加旋转力,从而通过所述第二馈送辊的转动馈送记录介质;第二辊保持器,该第二辊保持器保持所述第二馈送辊,且可移位用于使得所述第二馈送辊选择性地定位在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中,在该接触位置中,所述第二馈送辊与记录介质接触,在该非接触位置中,所述第二馈送辊不与记录介质接触;和第二移位器,该第二移位器构造成使所述第二辊保持器移位以便将所述第二馈送辊定位在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中的选定的一个位置中,
并且其中所述馈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旋转力施加器和所述第二移位器,从而在所述第二馈送辊定位于接触位置中的同时对所述第二馈送辊施加旋转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馈送辊在由所述第二移位器定位在非接触位置中时与所述介质支撑件的所述平坦水平表面上支撑的记录介质间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允许所述喷墨头在所述第二馈送辊和记录介质之间通过。
CN2007101410963A 2006-08-16 2007-08-16 喷墨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5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1823A JP4240088B2 (ja) 2006-08-16 2006-08-16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21823 2006-08-16
JP2006-221823 2006-08-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5495A true CN101125495A (zh) 2008-02-20
CN101125495B CN101125495B (zh) 2010-06-02

Family

ID=38776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109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5495B (zh) 2006-08-16 2007-08-16 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80688B2 (zh)
EP (1) EP1889725B1 (zh)
JP (1) JP4240088B2 (zh)
CN (1) CN1011254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1317A (zh) * 2010-09-17 2012-05-02 株式会社东芝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0654U (zh) 1984-12-24 1986-07-12
JPS6286356U (zh) 1985-11-20 1987-06-02
US4898375A (en) * 1988-02-02 1990-02-06 Imagitek, Inc. Feed device with automatic sheet alignment
JPH0679885A (ja) * 1992-06-24 1994-03-22 Sony Corp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印刷ヘッド、被印刷物収納容器及びカセットの印刷方法
US5536000A (en) * 1995-01-30 1996-07-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djustable sheet media handling system with active sheet media drop
JP3841315B2 (ja) * 1995-12-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プリント方法
EP1307344A1 (de) * 2000-08-03 2003-05-07 Agfa-Gevaert AG Ink-jet-printer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von bildmaterial in einem ink-jet-printer
JP2003237158A (ja) 2002-02-14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093932B2 (en) 2002-02-08 2006-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3693622B2 (ja) * 2002-04-02 2005-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処理装置
KR100472480B1 (ko) * 2002-11-06 2005-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프린터의 용지스큐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용지스큐검지방법
JP2005012783A (ja) * 2003-05-28 2005-01-13 Nisca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14445A (ja) 2003-06-26 2005-01-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ライン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5059339A (ja) 2003-08-11 2005-03-1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こ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533878B2 (en) * 2004-06-10 2009-05-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inter media transport for variable length media
JP4385941B2 (ja) 2004-12-22 2009-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7401915B2 (en) 2004-07-28 2008-07-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JP4517766B2 (ja) 2004-08-05 2010-08-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イン式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吐出量補正方法
US7445304B2 (en) 2004-08-05 2008-11-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ne head inkjet printer
US7121546B2 (en) * 2004-08-12 2006-10-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peed mode for printer media transport
JP200609653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1317A (zh) * 2010-09-17 2012-05-02 株式会社东芝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89725A3 (en) 2010-07-21
US20080043052A1 (en) 2008-02-21
EP1889725A2 (en) 2008-02-20
EP1889725B1 (en) 2011-09-28
US7980688B2 (en) 2011-07-19
JP2008044224A (ja) 2008-02-28
JP4240088B2 (ja) 2009-03-18
CN101125495B (zh)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9166B2 (en) Multi-die fl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993094A (en) Paper ejec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n ink-jet
JP52778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52272B2 (en) Fluid-ejection device having rollers
CN104070839B (zh) 记录装置
CN10135297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23456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2892B (zh) 介质供给器和装有它的液体喷射设备或记录设备
CN101125493B (zh) 喷墨记录设备
US20090033699A1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30768A (ja)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EP1782958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125495B (zh) 喷墨记录设备
US2008028480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2017449B2 (en) Medium suppl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US877087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92003B2 (en) Recording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8029087B2 (en)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droplet ejection method
US11890858B2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2189831B (zh) 记录装置
JPH02188334A (ja) 記録装置
JP2024136667A (ja) 印刷装置
JP2018051794A (ja) 記録装置
JP2012218831A (ja) 記録媒体保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KR20070064131A (ko) 잉크젯 프린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쇄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