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2707A -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2707A
CN1442707A CN03104568.5A CN03104568A CN1442707A CN 1442707 A CN1442707 A CN 1442707A CN 03104568 A CN03104568 A CN 03104568A CN 1442707 A CN1442707 A CN 1442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quantity
structural element
quantity regulating
regulating structural
color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45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0573C (zh
Inventor
宫崎健
大贯一朗
八岛正孝
柏崎昭夫
鲶江英利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42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2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05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05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6Patterns of chemical products used for a specific purpose, e.g. pesticides, perfumes, adhesive patterns; use of microencapsulated material; Printing on smoking 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5Neutral density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4Liquid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45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protective coatings or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s cured by mechanical wave energy, e.g. ultrasonics, cured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or cur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e.g. electric discharge, plasm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54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protective coatings or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s cured by thermal means, e.g. infrared radiation, hea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成品率高、用简便操作即能经济地制造可充分满足光学特性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而,廉价地提供具有可达到充分光学特性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各种光量调节装置和摄影装置。所述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它包括利用液体喷射记录法向透明基材赋予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液,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工序。

Description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 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简便地获得能够在数字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等光学设备等或者电子照相方式记录装置等各领域中使用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及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照相机等光学设备的成像(摄影)光学系统中,一般地内装调节入射光束的光量的光量调节装置,即所谓光圈装置。在这种光圈装置中,多个光圈叶片形成规定面积的开口部,通过用调节器调节该开口部的开口直径,调节通过开口部光束的量。但是,随着该开口部开口直径的缩小,在光圈叶片的端部产生的衍射的影响变大,降低成像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为了避免这种缺点,在上述光圈叶片的一部分上设置作为光量调节构件的滤光片,用光学滤光片代替缩小开口直径从而使通过开口部光束的量(光量)衰减的技术是公知的。在用于这种目的的光学滤光片中,要求光的散射、折射异常以及分光透射率偏差等光学缺陷少。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光量调节构件,一般使用通过在光透射性薄膜形成材料中混合掺混进吸收光的颜料和染料等着色剂制成的着色薄膜类型的构件。但是,利用这种方式制造的光量调节构件价格非常高,不能满足需求不断扩大而提出的降低成本的要求。此外,在光透射性薄膜材料中掺混进着色剂制造着色薄膜的方式中,制造具有连续或者阶梯式浓度分布(下面称之为“多浓度”)的光量调节构件,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作为其它的已知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有利用银盐薄膜制造多浓度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参照特开平5-173004号公报)。但是,在利用这种方法获得光量调节构件的情况下,由于在薄膜内部银粒子表面上光束的反射以及通过银粒子端部光束的衍射,会损坏通过该薄膜的光线的直进性,造成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降低,产生利用银盐薄膜所特有的问题。
此外,也公开了利用蒸镀法制造多浓度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特开平10-133254号公报)。但是,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除制造成本相当高之外,由于随浓度的不同膜的厚度变化,所以,浓度高的部位和浓度低的部位产生膜厚差,其结果产生光路差和分辨率降低的问题。进而,在这种方法中,尽管可以制造浓度阶梯式变化的制品,但制造具有连续浓度分布的制品相当困难。
此外,有人提出了首先在薄膜材料中掺混进因光褪色的有机色素制成薄膜,通过在所获得的薄膜上部分地照射高能量的光,使照射部分的有机色素分解,借此,制造多浓度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特开平10-96971号公报)。但是,在这种方法中,由于能够使用的着色剂限于因光褪色的材料,所以很难得到具有足够光学特性的制品。进而,由其复杂的制造方法,可以很容易推测所获得的制品的价格非常昂贵。
进而,有人公开了利用蒸镀或者照相制版等印刷工艺将单一浓度的膜形成网点状,通过根据不同的部位改变网点的图样,制造透射率无阶梯式变化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滤光片的方法(参照特开2000-352736号公报)。但是,这种方法用照相制版或者蒸镀形成规定浓度的膜,存在着不管采用哪种工艺,都会使装置大型化,价格昂贵,滤光片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成品率高、通过简便的操作就可以经济地制造充分满足光学特性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利用上述简便的制造方法,通过廉价而简便地制造能够充分满足光学特性的光量调节构件,可以廉价地提供充分达到所需光学特性的具有光量调节构件的各种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下面所述的本发明达到。即,根据本发明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它包括以下工序:准备具有由能够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层的透明基材的工序,以及,通过液体喷射记录法赋予该层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液,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工序。
此外,本发明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方案,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工序:利用液体喷射记录法在透明基材上赋予至少含有透明树脂以及着色剂的着色液的工序,以及,将该树脂固化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工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量调节构件,其特征为,它是利用前述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量调节装置,在调节通过具有规定开口直径开口部的光束的状态用的光量调节装置中,其特征为,它备有用于给予前述光束规定透射率的第一区域和用于遮断前述光束的第二区域,并且前述第一区域由前述光量调节构件组成。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前述光量调节装置,形成被拍照物体像的摄影光学系统,将所形成的被拍照物体的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装置,以及记录进行过上述光电转换信号的记录装置,并且,上述光量调节装置被配置在摄影光学系统中。
此外,本发明的光量调节构件制造方法的其它形式是可以简便地获得具有连续或者阶梯状浓度分布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圈叶片的图示。
图2是采用图1所示光圈叶片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图示。
图3是装有图2所示光量调节装置的摄影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具有阶梯状浓度梯度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图示。
图5是用于制造光量调节构件的研磨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第一方案>
本发明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相对于具有由能够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的层的透明基材,利用液体喷射记录法赋予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液并使之保持在其上形成可以调节光束透过量的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其中,也可以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由能够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的层的工序之后,接着进行形成着色层的工序。下面,对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由能够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的层时所使用的涂布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说明。
为了在透明基材上形成能够保持着色液的层,首先,根据需要将后面所述的材料和其它添加剂一起,溶解或分散到水或者乙醇,多元醇类,或者其它适当的有机溶剂中,调制涂布液。然后,将获得的涂布液,例如用如下方法涂布到基材的表面上,所述涂布方法包括:辊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气刀涂布法,门辊式涂布法,刮棒涂布法,施胶挤压法,喷涂法,凹板涂布法,帘式涂布法,旋转涂布法等。然后,利用热风干燥炉,热滚筒,加热板等进行干燥,形成能够吸收保持着色液的保持层。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透明基材,只要具有作为光量调节构件所需的机械强度以及光学特性等必要特性,没有特定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乙酸酯,三乙酸酯,赛璐玢,赛璐珞,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氯乙稀,聚偏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乙烯,聚丙烯等构成的透明薄膜基材。此外,如果满足上述必要特性的话,也可以使用玻璃基材。
此外,作为在上述透明基材上形成能够吸收着色液层时的涂布液材料,只要由该材料形成的层能够吸收着色液、并且能够保持和固定该着色液中的着色剂即可,没有特定的限制,但优选使用下面列举的水溶性树脂和水分散性树脂。
作为水溶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醇、阴离子改性聚乙烯醇、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缩醛改性聚乙烯醇等聚乙烯醇的改性物;水性聚氨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咯烷酮和醋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季化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酰胺丙基氯化三甲基铵共聚物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改性物;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改性物;聚酯、聚丙烯酸(酯)、蜜胺树脂、或这些物质的改性物、含有至少聚酯和聚氨酯的接枝共聚物等合成树脂,或白蛋白、明胶、酪素、淀粉、阳离子化淀粉、阿拉伯胶、褐藻酸钠等天然树脂等。
此外,作为水分散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醋酸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醚、硅酮-丙烯酸类共聚物等,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也可以在满足光学特性的范围内使用将上述水溶性树脂或者水分散性树脂作为粘结剂,例如将氧化铝水和物,二氧化硅,碳酸钙等颜料混合到这些材料中形成的间隙吸收型材料。
进而,在涂布液中,除上述材料外,为了提高涂敷性、控制着色液吸收性能、机械性能等,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各种表面活性剂,交联剂,染料固定剂(耐水化剂),消泡剂,防氧化剂,粘度调整剂,pH调整剂,防霉剂,可塑剂等。
在本发明中,利用液体喷射法将含有着色剂的的着色液赋予上述透明基材上的能够吸收着色液的层,使层中吸收保持着色液,形成具有特定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并形成光量调节构件,作为这时使用的着色液,只要是利用微小液滴喷出装置能够喷出的着色液即可,没有特定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作为着色液可以利用水性及油性任何一种,从喷出可靠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水性着色液。作为着色液中的着色剂,可以使用各种染料,颜料,但也可以使用各种金属、无机、有机粒子等。此外,在本发明中,构成着色液的所谓着色剂是指控制包括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规定波长区的光透射率的材料。即,在利用本发明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ND滤光片(Neutra1Density Filter:中性滤光片)的情况下,例如,作为着色剂,利用在整个可见光区域给予均匀的透射特性的着色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形成用于红外线照相机用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仅在红外区域的特定波长透射的材料,这些材料也包含在着色剂中。进而,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着色剂中还包括在控制透射光量时的光吸收发生在材料内部,或者发生在材料表面上等任何一种材料。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着色液的形成材料的溶剂,优选地使用水性介质,而作为水性介质,可以使用下面列举出的各种水溶性有机溶剂。具体地说,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异丁醇、正戊醇等碳原子数1-5的烷基醇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类;丙酮、双丙酮醇等酮或酮醇类;四氢呋喃、二恶烷等醚类;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一缩二丙二醇、三缩三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撑二醇等氧乙烯或氧丙烯共聚物;乙二醇、丙二醇、三甲撑二醇、三甘醇、1,2,6-己三醇等亚烷基含有2-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二醇类;丙三醇;乙二醇单甲基(或乙基)醚、二甘醇单甲基(或乙基)醚、三甘醇单甲基(或乙基)醚等低级烷基醚类;三甘醇二甲基(或乙基)醚、四甘醇二甲基(或乙基)醚等多元醇的低级二烷基醚类;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烷醇胺类;环丁砜、N-甲基-2-吡咯烷酮、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等。如上所述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混合物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着色液,除上述成分之外,根据需要,为了将其制成具有所需要的物理性能值的着色液,可进一步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消泡剂,防腐剂等。
在本发明中,在前面说明的表面上涂布有能够吸收保持着色液层的透明基材上,利用微小液滴喷射装置赋予由上述材料构成的着色液,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光量调节构件。这时使用微小液滴喷射装置赋予着色液的方式,没有特定的限制,例如,作为产生能量的元件,可以使用利用电热交换体的Bubble Jet(气泡喷墨器)(注册商标)型或者使用压电元件的压电喷射器。作为打印装置的微小液滴喷射装置,可以使用市售的通用打印机,但本发明中并没有特定的限制,也可以为了本发明专门制造的打印装置。
作为赋予着色液的图样,没有特定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在整个面上赋予均匀的浓度,也可以如图4所示,附加阶梯状浓度梯度的具有明暗层次的图样。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简便地制成连续的或者具有阶梯状浓度梯度的光量调节构件。此外,由于形成这种浓度梯度图样的方法的自由度很高,所以,具有很容易在光学上实现最佳化的优点。
此外,为了适当地保持会受到所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学厚度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光学特性,由于利用液滴喷射记录法赋予的着色液的液滴体积和命中的点的直径较小时,由局部着色液的赋予量之差产生的保持层厚度之差小,所以是优选的。因此,光量调节区域与赋予前述层上的着色液形成的着色液的一个点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优选地,以该光量调节区域的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以下的方式赋予着色液,更优选地,为五十分之一以下。光量调节区域最好是与所调节的光束的直径相同或稍大,这里的光束直径因光的不同而异,可以考虑在5mm以下左右。
图1A和1B表示具有利用本形式的制造方法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圈叶片,下面说明在设于透明基材上的、由可以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的层上,利用液体喷射记录法赋予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液形成构件调节区域的具体方法。图1A和1B的例子所示的光圈叶片,由具有赋予规定透射率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光量调节构件101P(图1A的明暗层次部)和遮断光的光遮断构件101Q(明暗层次以外的部分)构成。首先,准备透明基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用前面描述的方法设置由可以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的层。然后,利用作为微小液滴喷射装置的、例如喷墨打印装置,在上述透明基材层上赋予具有阶梯状浓度梯度的包含着色剂的着色液,形成具有明暗层次的光量调节构件101P。然后,通过将利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光量调节构件101P和光遮断构件101Q两个构件组合起来,制造作为光量调节构件之一例的光圈叶片。
在本方案的方法中,在如上所述赋予着色液之后,根据需要,可以利用热风干燥炉,热滚筒,热板等进行干燥。特别是,作为在可以吸收着色液的层的形成材料中混合有交联剂的形式中,通过进行加热或者用光照射,使透明基材上的被膜固化,完成光量调节区域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此外,在本方案中,在利用上述方法赋予着色液形成的光量调节区域的表面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设置透明的平坦化层。作为可以用作平坦化层的材料,除如前面所述的能够保持着色液的材料之外,只要满足与该层的密合性、机械强度、光学特性等必要的性能,没有特定的限制。
具体地说,例如,可以采用利用丙烯酸类或环氧类的热固化型树脂或光固化型树脂,将用这些树脂形成的涂布液涂布到该光量调节区域的表面上,形成涂膜之后,通过用烘箱,热板等烘烤该基材形成固化被膜的方法,或者,向上述基材上照射电子束和紫外线等形成固化被膜等方法。这时形成的平坦化层的厚度,根据所要求的性能等,例如在0.1~30μm左右是合适的。
进而,也可以在这样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两面上形成防反射膜。这种防反射膜对于在可见光区域具有优异的防反射特性以及优异的隔绝水分和有害气体的特性是必要的。为满足这种要求,使用无机材料的多层蒸镀膜是适合的。例如,通过使用本申请人在特开平06-273601号公报中描述的防反射膜,在可以防止由于滤光片的表面反射产生杂散光的同时,还可以隔绝水分和有害气体浸入着色剂,防止着色剂的恶化。
即,作为由上述无机材料的多层蒸镀膜构成的防反射膜,如下面列举的那样,优选地,利用由在光量调节构件的两个表面上蒸镀形成衬底涂层以及在其上层合的反复形成的多层膜构成的膜。具体地说,例如,作为上述衬底涂层,优选地为,利用相对于构成光量调节构件最外层的合成树脂材料具有良好密合性,并且耐药品性能及耐磨损性能优异的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折射率n=1.49~1.59的低折射率材料制成的膜厚d=200nm~300nm的薄膜。此外,层合到装置衬底涂层上的多层膜,优选地,由以下第1-第4层薄膜构成:由以二氧化钛TiO2或者二氧化锆ZrO2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1层薄膜,层合到第1层薄膜上的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2层薄膜,层合于第2层薄膜上的由二氧化钛TiO2或者氧化锆ZrO2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3层薄膜,以及进而层合于第3层薄膜上的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4层薄膜形成的。
使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学浓度阶梯式或连续地变化时,有光学上的优越性,例如,在特开平6-95208号公报,特开平11-15042号公报等中进行过描述。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如果把利用本方案方法简便地制造的光学浓度阶梯式或连续变化的光量调节构件用于光圈装置的话,可以获得与上述公知技术同样的效果。
下面,对利用本方案制造方法获得的光量调节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方案并不局限于下面所述的结构。图1A和1B表示具有本方案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圈叶片,图2是表示具有该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圈叶片装置的示意图。图1A是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1B-1B线剖开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看到的侧视图。此外,其中作为光量调节装置,以用于电视摄像机的光圈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图1A中的101表示光圈叶片的整体,如图所示,由赋予规定透射率的光量调节构件101P(图1A的明暗层次部)和遮断光的光遮断构件101Q(明暗层次以外的部分)构成。图1B中的111表示透明的基材,112是具有如上所述形成的光量调节区域的着色层。进而,在图中所示的光量调节构件中,所述着色层112及光遮断构件101Q的表面设置由透明树脂构成的平坦化层114,进而,在其表面和背面的最表面上,设置防反射膜113。此外,在图1及2中,对于光遮断部101Q,为了明确与光量调节构件101P的界限,没有加上颜色,但原本为了遮断光而用黑色等形成。
图2是利用图1A和1B的光圈叶片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图示。在图2中,100表示光量调节装置整体。101是图1所示的第一光圈叶片,102是第二光圈叶片。第二光圈叶片102用和第一光圈叶片101同样的方法制造,具有光量调节构件102P和光遮断构件102Q。103是图中未示出的马达的轴嵌入到孔103a内、以该孔103a为中心旋转的光圈叶片驱动杆。第一光圈叶片101和第二光圈叶片102,它们各自的槽孔101a及102a分别配合到突出地设置在光圈叶片驱动杆103的两端的销103b和103c上。105是可相对滑动地配合到第一及第二光圈叶片101及102的各自侧缘部的槽101b以及102b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底板的导销,106是贯穿该底板的光路孔,101c及102c是第一及第二光圈叶片101及102各自的光圈开口缘。
图2表示光圈全部打开的状态。当光圈从全开状态缩小时,由于作为光圈开口部的光路孔106被第一及第二各个光圈叶片的赋予规定光透射率的光量调节构件101P及102P遮挡,开口直径缩小,通过光路孔106的光束透射率(光量)慢慢地降低。
图3是将图2所示的光量调节装置配置到光学装置中时的简要配置图。在本实施例中,以光学装置用摄像装置将动画图像或者静止图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将其作为数字数据进行记录的电视摄像机为例进行说明。400是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摄影光学系统,由第一透镜组401,第二透镜组402,第三透镜组403以及图2所示的光圈装置100构成。401是固定的前球透镜组,402是可变透镜组,403是聚焦透镜组。404是光学低通滤光片。此外,在摄影光学系统400的焦点位置(预定成像面)上配置摄像装置411。该摄像装置采用由把照射的光能转换为电荷的多个光电转换部,蓄积该电荷的电荷蓄积部,以及传送该电荷、并送出到外部的电荷传送部构成的二维CCD等光电转换装置。摄像装置411由摄像装置驱动电路433驱动。
421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用于显示用CCD等摄像装置411摄取的被拍照物体像以及光学装置的动作状态。422是操作开关组,由变焦开关,摄影准备开关,摄影开始开关,以及设定快门速度时等摄影条件开关构成。423是致动器,用以进行聚焦驱动从而调节摄影光学系统400的焦点状态和驱动其它构件。
用CPU431计算出所取得的平均浓度的大小与本身内部蓄积的相对于最佳曝光的数值是否一致,在具有差值的情况下,根据该差分的绝对符号和绝对值使光圈开口变化,或者,使向摄影装置411中蓄积电荷的时间变化。在使光圈动作时,借助光圈驱动电路432,通过光圈叶片驱动杆103以103a为旋转中心转动,光圈叶片101和102上下滑动。借此,作为开口部的光路孔106的大小变化。这样,使光圈开口面积或者电荷蓄积时间变化,获得最佳曝光。
利用最佳曝光,在摄像装置上成像的被拍照物体的像,作为对应于其亮度强弱的每个象素的电荷量,被转换成电信号,用放大电路441放大后,用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442进行规定的γ修正等处理。此外,该处理也可以用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处理进行。同时,这样制作的图像信号被记录在记录器443上。
<第二方案>
在根据本方案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首先,利用液体喷射记录方法在透明基材上赋予含有透明树脂和着色剂的着色液的工序,使该透明树脂固化、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工序。下面对用于根据本方案的制造方法的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本方案中可以使用的透明基材,和前述第一种方案一样,只要具有作为光量调节构件所必需的机械强度及光学特性等必要的特性,没有特定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乙酸酯,三乙酸酯,赛璐玢,赛璐珞,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氯乙稀,聚偏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乙烯,聚丙烯等构成的透明薄膜。此外,如果满足上述必要特性的话,也可以使用透明玻璃作为基材。进而,从上述列举的材料中适当地选择出来的透明基材,通过将其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及UV处理,UV臭氧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硅烷偶联处理等各种处理,可以将透明基材的表面改性。这些处理在将着色液赋予所述透明基材形成着色部的情况下,有时起着控制着色液的扩展或者提高密合性的作用。
然后,对赋予上述透明基材的着色液进行说明。作为在本方案中使用的着色液,使用至少包含透明树脂和着色剂的材料。作为这时使用的透明树脂,最好是在可见区的着色少的树脂。但是,只要能够通过构成着色液的透明树脂固化,并进一步形成被膜,起着作为包含在着色液中的颜料等着色剂的粘结剂的作用,使着色剂固定到透明基材上,且无损于利用构成着色液的着色剂赋予透明基材的光学特性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
作为透明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尼龙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树脂,丁缩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在本方案中,在把着色液赋予如前面所述的透明基材的情况下,例如,由于优选地将着色液从喷墨记录装置的微小液滴喷射装置喷出,所以,作为透明树脂,更优选地使用下面列举的亲水性树脂材料。
作为亲水性的透明树脂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木质磺酸盐、虫胶等天然高分子、聚丙烯酸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盐、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盐等的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盐、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盐、苯乙烯-马来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盐、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盐、乙烯基萘-丙烯酸共聚盐乙烯基萘-马来酸共聚物盐、β-萘磺酸甲醛缩合盐、多磷酸盐等阴离子性高分子、聚乙烯醇、羟甲基化蜜胺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等。在本方案中,可以从这些树脂中选择1种或从中选择2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其他的物质,可以列举白蛋白、明胶、酪素、淀粉、阳离子化淀粉、阿拉伯胶、褐藻酸钠等天然树脂等。不言而喻,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方案中,如前面所述,由于优选地将含有上述透明树脂的着色液利用微小液滴喷射装置喷出,赋予透明树脂上,所以,在本方案中使用的着色液可以使用和前述第一种方案中所述的着色液相同的着色液。
此外,在本方案中使用的着色液中,为了将前面描述的透明树脂和着色剂溶解或分散,通常含有溶剂。作为溶剂在水性中使用水或者水与各种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这时使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使用和前述第一种方案中描述的有机溶剂相同的物质。
进而,在本方案中使用的着色液中,除上述成分之外,根据需要,为了制成具有所需物性值的着色液,在满足本方案所需光学特性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使用前述第一方案中所述的各种添加剂。
在本方案的制造方法中,利用微小液滴喷射装置,将具有上述构成的着色液喷射到前面列举的透明基材上,将着色液赋予透明基材,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区域的着色部。这时,为了喷射出可以使用的着色液并将其赋予到透明基材上,作为可以适用的微小液滴喷射方式,作为产生能量的元件,有利用电热转换体的Bubble Jet(气泡喷墨器)(注册商标)型或者使用压电元件的压电喷射器,在本方案中,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具有这种功能的微小液滴喷射装置。作为打印装置的微小液滴喷射装置,有市售的各种打印机,在本方案中,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不言而喻,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专门为本方案制造的打印装置。
在本方案中的制造方法中,形成在透明基材上的着色部,为了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区域,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制成各种图样。例如,可以制成具有均匀光学浓度的区域,也可以制成如图4所示的具有阶梯状浓度梯度的明暗层次图样。进而,也可以是加有连续浓度梯度浓淡阶梯不明显的状态的明暗层次图样(图中未示出)。这种使光学浓度连续、或者阶梯状变化的区域,很容易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即,通过作为搭载到上面列举的打印装置上的着色液,搭载多种浓度阶梯式不同的油墨的方式形成,或者通过使用这些油墨并适当地控制油墨喷射量等方式形成。
此外,为了保持会受到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学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光学特性处于最佳状态,优选地,使利用液滴喷射记录法赋予的着色液的液滴体积、命中点的直径较小,因为由于局部着色液的赋予量之差产生的保持层的厚度差小。因此,优选地,光量调节区域与赋予前述层上的着色液形成的着色液的一个点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优选地,以该光量调节区域的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以下的方式赋予着色液,更优选地,为五十分之一以下。光量调节区域最好是与所调节的光束的直径相同或稍大,这里的光束直径因光的不同而异,可以考虑在5mm以下左右。
此外,所获得的光量调节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地在所调节光量的光的波长的1/5以下,更优选地在1/10以下。
特别是,根据本方案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可以简便地制作具有连续的、或者阶梯状变化浓度梯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光量调节构件。进而,由于本方案的方法可以形成的光学浓度梯度图样的自由度高,所以,具有相对于所需的光量调节构件的特性很容易在光学上最佳化的优点。
在本方案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于透明基材上赋予着色液之后,着色液中的透明树脂固化,优选地,需要进行被膜化。在这种透明树脂固化时,可以使用热风干燥炉,热滚筒,以及热板等。特别是,在着色液中混合透明树脂交联剂时,优选地,在将着色液赋予透明基材之后,根据交联剂的种类进行加热或用光照射,进行着色液中含有的透明树脂交联剂的固化处理,形成被膜。
其中,在本方案的方法中,如上面所述,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着色树脂被膜,成为光量调节区,在前面形成的光量调节区表面上部分地产生凹凸的情况下,设置平坦化层,以便使光学特性均匀化,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本方案光量调节构件的性能是有效的。
这时,作为形成平坦化层用的材料,只要满足与形成光量调节区域的树脂的密合性、强度以及光学特性等所需的性能即可,没有特定的限制。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树脂以及环氧类的热固化及光固化树脂。作为形成平坦化层的方法,可以采用将由这些树脂形成材料构成的涂布液涂布到该光量调节区域的表面上,形成涂布膜之后,将该基材用烘箱,热板等烘烤,形成固化的被膜的方法,或者,也可以采用向上述基材上照射电子束及紫外线等形成固化被膜的方法等。这时所形成的平坦化层厚度根据所要求的性能等,例如,在0.1~30μm左右是适当的。
进而,在本方案的光量调节构件制造方法中,作为消除在光量调节区域的表面上产生的部分凹凸的方法,可以利用研磨表面使之平坦化的方法。这时,为了达到平坦化的目的所进行的研磨方法,可以考虑带式研磨,抛光轮研磨等方法,在本方案中,特别适合的是采用抛光轮(buff)研磨。此外,所谓抛光轮研磨,是一种将研磨材料设置在研磨母体材料的表面上,在使该研磨母体材料旋转的状态下,通过使基材的应研磨部分与上述研磨母体材料接触,利用研磨材料研磨表层的方法。
图5是表示实施通过抛光轮研磨进行平坦化的方法所使用的研磨装置的结构图示。如图5所示,研磨装置50配备有吸附保持光量调节构件20用的下方保持部40,以及与该下方保持部40对向设置的上方保持部42。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上方保持部42的下面,安装有将微粒状的研磨材料浸入多孔质研磨母体材料中形成的研磨构件44。而且,设置在上方保持部42下面的研磨构件44在与吸附保持在下方保持部40上的光量调节构件2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上方保持部42旋转。借此,光量调节构件20的表面被研磨材料研磨其表面,形成没有凹凸的平坦面。对于用于研磨构件44的研磨母体材料,例如,优选地使用无纺布和绒面革等多孔质体。在图5所示的装置中,使用无纺布。此外,作为研磨材料,可以使用无机氧化物微粒子等,在本方案中,优选地,可以使用以氧化铝为主成分的无机氧化物微粒子。此外,作为研磨构件的粒径,例如,优选地为0.001~0.3μm左右。
在本方案中,在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两个面上,可以形成图1B所示的如前述第一种方案中所述的防反射膜。与使用前述第一种方案中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光量调节装置一样,可以将利用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的制造方法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用于光量调节装置和摄影装置。
【实施例】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下面所说的“份”“%”,只要没有特别声明,指的是以质量为基准。
首先,在判断光量调节构件是否良好时,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1)在利用单体的情况下,是否由于着色剂散射光束或者折射光束造成光学性能下降,(2)在装入光圈装置等中使用时防止衍射的效果如何,(3)分光透射率。
这里的第(3)项,由于通过所使用的着色剂的种类可以自由地调节滤光片的特性,并且可以利用市售的分光透射率计简单地进行测定,所以省略对它的说明。另一方面,对于第(2)个评价项目,由于光圈叶片的形状以及评价时的光圈数值(F数)等因素对评价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不适合于评价光量调节构件的单独的光学特性。为了评价光量调节构件单独的光学特性,第(1)项的方法是合适的。因此,在后面所述的例子中,描述用各种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均匀浓度的光量调节构件单独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
(实施例1)
调制以固体成分计10份聚乙烯醇(日本合成化学(株)制的GOSENOL(ゴ-セノ-ル)GM-14L)构成的水溶液。将获得的涂布液利用金属丝棒涂布到作为透明基材的5mm直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利用热风干燥烘箱在100℃、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这样制成的可以吸收保持着色液层的厚度为7μm。
然后,在作为能量发生元件使用电热转换体的Bubble Jet(气泡喷墨器)(注册商标)型的喷墨打印机:佳能(株)制BJS600的油墨盒中,填充由下面的组分构成的着色液,赋予到按上述方式制成的能够吸收保持着色液的层上。这时,以光学浓度为0.5(透射率32%)的均匀浓度的方式赋予所述层。
·黑色颜料:水分散制的炭黑(Cabot(キヤボツト)制IJX-102B)4%
·乙二醇5%
·二甘醇5%
·异丙醇2%
·Acetylenol EH(川研精细化学(川研精细化学)制)1%
·去离子水78%
然后,在通过赋予并保持着色液形成的光量调节区域上,设置下面所述的透明平坦化层。首先,按下述方式调制形成平坦化层用的涂布液。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JSR(株)制TR2000C),调制成以固体成分换算为10份的甲苯/甲基乙基酮溶液形成的涂布液。然后,将该涂布液用金属棒涂布到着色层上。进而,利用热风烘箱在100℃、5分钟的条件下对该涂布液进行干燥,形成平坦化层。测定这样制成的平坦化层的厚度为5μm。此外,表面粗糙度(Ra)为20nm。
将以上述方式制成的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构件配置在佳能(株)制造的数字照相机Power Shot G1的摄影透镜的前方,对ISO标准的电子静止像照相机用分辨率图摄影。曝光控制模式使用打开光圈的光圈优先AE,不管有没有光量调节构件,都使之获得恰当的曝光。从该摄影的图像中切出黑白条形图(在像面上的空间频率为:14.5线对/mm),求出图像白部分的浓度与黑部分浓度的差分,进行评价,作为评价对比度。接着,卸下光量调节构件,进行同样的摄影,求出图像白部分浓度与黑部分浓度的差分,将其作为参考对比度。
求出评价对比度相对于参考对比度的比例,将其定义为滤光片对比度。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情况下,其值为0.93。滤光片对比度的允许下限值,依摄影装置的用途和价格水平而异,一般地,在普及级的摄影装置中,在0.9以上,在高级级别的摄影装置中,优选地在0.92以上。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滤光片对比度值为0.93,可以看出其性能是十分高的。
此外,获得的保持层上的着色液每一点的直径为20μm。
(实施例2)
首先,调制以固体成分计由1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东京化成工业(株)制K-30)组成的水溶液。用金属棒将获得的涂布液涂布到作为透明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利用热风干燥烘箱在120℃、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这样制成的能够吸收保持着色液的层(下面称之为保持层)的厚度为10μm。
然后,在作为能量发生元件使用电热转换体的BubbleJet(气泡喷墨器)(注册商标)型的喷墨打印机:佳能(株)制BJS600的油墨盒中,填充由下面的组分构成的着色液。而且,在用上述喷墨打印机按上述方式制作的保持层上,以光学浓度0.5(透射率32%)的均匀浓度,赋予着色液。
·黑色染料食品染料黑25%
·乙二醇5%
·二甘醇5%
·异丙醇2%
·Acetylenol EH(川研精细化学(川研精细化学)制)1%
·去离子水77%
然后,在按上述方式赋予着色液获得的着色层上,按如下方式设置透明平坦化层。首先,作为涂布液,利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JSR(株)制TR2000C),调制以固体成分计为10份的甲苯/甲基乙基酮溶液构成的涂布液。然后,将该涂布液用金属棒涂布到着色层上,进而,利用热风烘箱在100℃、5分钟的条件下对该涂布液进行干燥,形成平坦化层。测定这样制成的平坦化层的厚度为5μm。
对于按上述方式制作的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构件,和实施例1一样,求出对比度值。其结果是,对比度值为0.92,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3)
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光量调节构件。但是,在赋予着色液时,不是在透明基材的整个面上均匀地赋予着色液,而是给予阶梯状的浓度梯度,着色部成为如图4所示那样的明暗层次图样。对这样制成的本实施例光量调节构件,和实施例1中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时一样,求出对比度值,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对比度值为0.93,是高性能制品。
(实施例4)
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光量调节构件。但是,在赋予着色液时,不是在透明基材的整个面上均匀地赋予着色液,而是给予连续的浓度梯度,成为浓淡阶梯不明显的状态的明暗层次图样。对这样制成的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构件,用和实施例1中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相同的方法求出对比度值,进行评价。其结果是,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3,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在按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两个面上,用和特开平06-273601号公报的实施例所述同样的方法,形成由无机材料的蒸镀多层膜构成的防反射膜(参照图1(b))。该防反射膜由蒸镀到各个表面上的衬底涂层以及作为反复在其上层合的多层膜构成,具体地说,上述衬底涂层是相对于表面具有良好的密合性,并且耐药品性能及耐磨损性能优异,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折射率n=1.5左右的低折射率材料制成的膜厚为300nm左右的薄膜,在其上层合的多层膜由以下的第1-4层薄膜构成:由以二氧化钛TiO2或者二氧化锆ZrO2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1层薄膜,层合到第1层薄膜上的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2层薄膜,层合于第2层薄膜上的由二氧化钛TiO2或者二氧化锆ZrO2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3层薄膜,以及进而层合于第3层薄膜上的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4层薄膜。
对这样制成的光量调节构件,和实施例1一样,求出对比度值,进行评价。其结果是,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3,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6)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厚度100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作为能量发生元件使用电热转换体的Bubble Jet(气泡喷墨器)(注册商标)型的喷墨打印机佳能(株)制BJS600的油墨盒中,填充由下面的组分构成的着色液,用它们在上述透明基材上形成着色部。这时,在利用上述打印机赋予着色液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着色部,成为光学浓度0.5(透射率32%)的均匀浓度区域。此外,在赋予着色剂之后,利用含于着色液中的苯乙烯-马来酸树脂在120℃的热风干燥烘箱中加热干燥20分钟,进行被膜化形成着色部。这里形成的着色部,通过被膜化的苯乙烯-马来酸树脂,构成炭黑粘结的着色树脂层。
·黑色颜料(水分散性炭黑)(Cabot(キヤボツト)制IJX-102B)4%
·苯乙烯-马来酸树脂的单乙醇胺盐(平均分子量2万,酸值300)3%
·乙二醇10%
·二甘醇15%
·异丙醇2%
·去离子水66%
在按上述方式形成的作为着色部的着色树脂层的表面上,进一步按以下步骤设置平坦化层。首先,用甲苯/甲基乙基酮溶液调制含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JSR(株)制TR2000C)的涂布液,使得按固体成分计算含有10份上述共聚物。用金属棒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着色部上,利用热风干燥烘箱在100℃、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这样制成的平坦化层的厚度为5μm。
对于如上制成的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构件,与实施例1同样求出对比度值。结果是滤光片对比度值为0.92,显示了充分的高性能。
(实施例7)
在和实施例1中用的同样的喷墨打印机中,除填充由下面所述的组分构成的着色液之外,基本上和实施例1一样,在厚度100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形成着色部。所形成的着色部,和实施例6一样,是由光学浓度0.5(透射率32%)的均匀浓度区域构成的。
·黑色染料(食品用黑2)5%
·羟基丙基纤维素HPC-H(日本曹达制)1%
·乙二醇10%
·二甘醇15%
·异丙醇2%
·Acetylenol EH(川研精细化学(川研精细化学)制)1%
·去离子水66%
然后,在作为着色部的着色树脂层上,用下述方法设置平坦化层。首先,作为涂布液,调制以固体成分换算含有10%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JSR(株)制TR2000C)的甲苯/甲基乙基酮溶液,用金属棒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着色部上。然后,利用热风烘箱在100℃、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这样制成的平坦化层的厚度为5μm。利用上面制作的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构件,用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求出对比度值,为0.93,为高性能制品。
(实施例8)
用和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光量调节构件。但是,利用喷墨打印机进行的喷墨,所给出的光学浓度,和实施例6的均匀的光学浓度不同,其着色部的光学浓度如图4所示,具有阶梯状变化的浓度梯度。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进行和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3,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9)
用和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光量调节构件。但是,利用喷墨打印机进行的喷墨,所给出的光学浓度,和实施例6的均匀的光学浓度不同,其着色部的光学浓度具有连续变化的浓度梯度。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进行和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2,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10)
和实施例6一样,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着色部。
将用上述方法形成的作为着色部的着色树脂层的表面用图5所示的表面研磨装置研磨,使表面粗糙度Ra在0.2μm以下。这时,作为研磨构件44,采用在作为母体材料的无纺布中浸入作为研磨材料的以氧化铝为主成分的无机氧化物微粒子的研磨构件。此外,作为研磨材料使用0.1μm粒径的材料。
将以上述方式制作的本实施例的光量调节构件,用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其结果是,滤光片对比度值为0.92。
(实施例11)
用和实施例10同样的方法制作光量调节构件。但是,利用喷墨打印机进行喷墨,着色部的光学浓度和实施例6的均匀的光学浓度不同,如图4所示,具有阶梯状变化的浓度梯度。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进行和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2,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12)
用和实施例10同样的方法制作光量调节构件。但是,利用喷墨打印机进行喷墨,着色部的光学浓度和实施例6的均匀的光学浓度不同,具有连续变化的浓度梯度。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进行和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2,是高性能的制品。
(实施例13)
在用和实施例6相同方法获得的光量调节构件的两面上,用特开平06-273601号公报的实施例所述的同样的方法,形成由无机材料的蒸镀多层膜构成的防反射膜(参照图1(b))。该防反射膜是由分别在表面上蒸镀的衬底涂层和在其上反复层合的多层膜构成,具体地说,上述衬底涂层为相对于表面具有良好的密合性,并且耐药品性能及耐磨损性能优异,由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折射率n=1.5左右的低折射率材料制成的膜厚为300nm左右的薄膜,在其上层合的多层膜由以下第1-4层薄膜形成:由以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锆ZrO2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1层薄膜,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2层薄膜,由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锆ZrO2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3层薄膜,以硅氧化物SiOx(2≥x≥1)为主成分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的第4层薄膜。对这样制作的光量调节构件,和实施例1一样,求出对比度值,进行评价,获得的对比度值为0.92,是高性能的制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非常简便的操作,就可以高成品率、廉价地制造能够充分满足光学特性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以简便地制造能够充分满足所需光学特性的、用其它制造方法很难制造的具有连续的或者阶梯状浓度分步的光量调节构件的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廉价地提供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各种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方法包括:准备具有由能够吸收着色液的材料构成的层的透明基材的工序,以及,通过液体喷射记录法赋予所述的层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液、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量调节区域以具有连续的或者阶梯状的浓度分布的方式赋予着色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形成前述光量调节区域后在前述光量调节区域表面上设置平坦化层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层赋予着色液的方式为,由被赋予到着色层上的着色液所形成的着色液的一个点的面积,为所述光量调节区域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以下。
5.一种光量调节构件,是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6.一种光量调节装置,是调节通过具有规定开口直径的开口部的光束状态的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用于给予所述光束规定透射率的第1区域,以及用于遮断所述光束的第2区域,并且,所述第1区域由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构成。
7.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如下组成: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形成被拍照物体像的摄影光学系统;对所形成的被拍照物体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装置;以及记录上述光电转换信号的记录装置;并且,上述光量调节装置配置在摄影光学系统中。
8.一种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工序:利用液体喷射记录方法在透明基材上赋予至少含有透明树脂和着色剂的着色液的工序;以及将该透明树脂固化,形成具有特定光学浓度的光量调节区域的工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前述光量调节区域以具有连续的或者阶梯状的浓度分布的方式赋予着色液。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光量调节区域后在所述光量调节区域表面上设置平坦化层的工序。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光量调节区域后研磨该光量调节区域表面的工序。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在前述透明基材上赋予着色液,赋予着色液的方式为,由赋予的着色液形成的一个着色液点的面积为所述光量调节区域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以下。
13.一种光量调节构件,其特征为,所述光量调节构件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制造方法制造。
14.一种光量调节装置,是调节通过具有规定开口直径的开口部的光束状态的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为具有用于给予所述光束规定透射率的第1区域,以及用于遮断所述光束的第2区域,并且,前述第1区域由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量调节构件构成。
15.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以下构成: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形成被拍照物体像的摄影光学系统;对所形成的被拍照物体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装置;以及记录上述光电转换信号的记录装置;并且上述光量调节装置配置在摄影光学系统中。
CNB031045685A 2002-02-19 2003-02-18 光量调节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5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41623 2002-02-19
JP2002041634 2002-02-19
JP041634/2002 2002-02-19
JP041623/2002 2002-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2707A true CN1442707A (zh) 2003-09-17
CN100390573C CN100390573C (zh) 2008-05-28

Family

ID=2762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45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573C (zh) 2002-02-19 2003-02-18 光量调节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15966B2 (zh)
EP (1) EP1336871B1 (zh)
CN (1) CN100390573C (zh)
DE (1) DE60309762T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3299C (zh) * 2006-07-28 2009-12-2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422215A (zh) * 2009-04-30 2012-04-18 Jvc建伍株式会社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CN107210214A (zh) * 2015-03-30 2017-09-26 Jsr株式会社 化学机械研磨用处理组合物、化学机械研磨方法及清洗方法
CN110603486A (zh) * 2017-05-09 2019-12-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光量调节装置、摄像装置、摄像系统以及移动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8181C (zh) * 2003-04-30 2009-03-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和拍摄装置
US7099555B2 (en) * 2003-08-20 2006-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optical equipment, optical filter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JP2006126234A (ja) * 2004-10-26 2006-05-18 Sony Corp 撮像装置、光量調整機構、光量制御羽根及び光量制御羽根の製造方法
US7803499B2 (en) * 2006-10-31 2010-09-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uper-hydrophobic composite bipolar plate
JP2010204206A (ja) * 2009-02-27 2010-09-16 Sony Corp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EP2613328B1 (en) * 2011-02-23 2016-12-14 Dexerials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electroconductive film,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8734033B2 (en) * 2012-03-27 2014-05-27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Optical mechanism with indexing stage with at least one fixed diameter apodized aper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5980010B2 (ja) 2012-06-27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81205B2 (ja) 2013-12-19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US9664907B2 (en) * 2014-07-21 2017-05-30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Optical element for spatial beam shap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2944A (ja) 1988-03-31 1989-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絞り装置
US5018833A (en) * 1990-01-17 1991-05-28 Newport Corporation Neutral density filters
JPH04151102A (ja) * 1990-10-15 1992-05-25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H05173004A (ja) 1991-12-20 1993-07-13 Canon Electron Inc Nd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と絞り装置
JP2771078B2 (ja) 1992-09-17 1998-07-02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絞り装置用ndフィルター
US5479298A (en) * 1991-12-20 1995-12-26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ND filter and apertur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5725959A (en) * 1993-03-18 1998-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ntireflection film for plastic optical element
JP3221764B2 (ja) 1993-03-18 2001-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光学部品の反射防止膜
TW417034B (en) * 1993-11-24 2001-01-01 Canon Kk Color filt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GB9411586D0 (en) * 1994-06-09 1994-08-03 Zeneca Ltd Coating process
US5736278A (en) * 1995-06-20 1998-04-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filter having light screening resin layer and filter resin layer
JPH1096971A (ja) 1996-09-20 1998-04-14 Canon Electron Inc 光学絞り用nd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と絞り装置
US6084006A (en) * 1996-09-30 2000-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filter, liquid crystal using the same,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ink for ink jet used in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H10133254A (ja)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Electron Inc 光量絞り装置
JP3736047B2 (ja) 1997-06-23 2006-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4261657B2 (ja) 1998-12-22 2009-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0352736A (ja) * 1999-06-10 2000-12-19 Sony Corp 撮影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2001324713A (ja) * 2000-05-15 2001-11-2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この液晶表示素子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3299C (zh) * 2006-07-28 2009-12-2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422215A (zh) * 2009-04-30 2012-04-18 Jvc建伍株式会社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CN102422215B (zh) * 2009-04-30 2014-08-13 Jvc建伍株式会社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US8934031B2 (en) 2009-04-30 2015-01-13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Light intensity control device, imaging device and light intensity control method
CN107210214A (zh) * 2015-03-30 2017-09-26 Jsr株式会社 化学机械研磨用处理组合物、化学机械研磨方法及清洗方法
CN110603486A (zh) * 2017-05-09 2019-12-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光量调节装置、摄像装置、摄像系统以及移动体
US11073257B2 (en) 2017-05-09 2021-07-27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device, imaging device, imaging system and moving obje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0573C (zh) 2008-05-28
EP1336871A1 (en) 2003-08-20
US7815966B2 (en) 2010-10-19
US20040021758A1 (en) 2004-02-05
DE60309762T2 (de) 2007-09-13
DE60309762D1 (de) 2007-01-04
EP1336871B1 (en) 2006-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42707A (zh)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JP2017501044A (ja) 基体上に装飾を印刷する方法
CN1346989A (zh) 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N1278855C (zh)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及摄影装置
JP4438056B2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227459B2 (ja) 光学フィルタ、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4227434B2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4101956A (ja) 光学フィルタ、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4323893B2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WO2000067051A1 (fr) Lentille en plastic et son procede de traitement
JP4208598B2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WO2020031469A1 (ja) 機能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JPH08160219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とその作製方法と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のインク
JP2004198654A (ja) 光量調節部材
JP4337586B2 (ja) 光学被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学物品
JP2005013877A (ja) 皮膜形成方法、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3240917A (ja) 光学フィルタ、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装置、撮影装置及び微小液滴吐出装置
JP2005055684A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5173239A (ja) 遮光層付き光学シート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5254098A (ja) 光学被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学物品
JP2005055493A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5055682A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5055685A (ja) 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4354784A (ja) 光学フィルタ、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5052752A (ja) 光量調節部材の製造方法、光量調節部材、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