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215A -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2215A
CN102422215A CN2010800190190A CN201080019019A CN102422215A CN 102422215 A CN102422215 A CN 102422215A CN 2010800190190 A CN2010800190190 A CN 2010800190190A CN 201080019019 A CN201080019019 A CN 201080019019A CN 102422215 A CN102422215 A CN 102422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aphragm
light
apertur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90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2215B (zh
Inventor
仁平文雄
中明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22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2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具有:孔径光阑部(26),其具有固定孔径(261),控制入射的光的光束;光量光阑部(24),其通过移动多个光阑叶片改变孔径的大小限制透过的光量;以及ND滤光器(25),其具有透明区域(253)和遮光区域(254),并被设置成可在透明区域(253)面对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的第一遮光状态和遮光区域(254)面对固定孔径(261)的第二遮光状态之间移动,ND滤光器(25)的移动在光量光阑部(24)中的孔径面积最大的状态下进行。

Description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影装置中的为得到适当曝光的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或者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影装置中,为得到适当曝光而缩小透镜的光阑(以下称小光阑)。通过缩小光阑会发生两个问题。第一是在小光阑状态下摄影装置的摄影元件的组件的玻璃盖片或者光学低通滤波器上的灰尘或者划痕的影子有时被摄入摄影图像内。第二是由于收缩孔径而引起的对于摄影装置的摄影透镜的成像的衍射的影响变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节流机构和ND(NeutralDensity)滤光器的光量节流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大体记载如下:在具有使光阑孔径的大小可变的多个光阑叶片、和在通过光阑叶片形成的孔径内配置的ND滤光器的光量节流装置中,ND滤光器作为与光阑叶片分开的部件。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光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3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不仅使用光阑叶片而且使用ND滤光器能够更加高效地控制光量。但是,不能充分改善光阑孔径中的衍射的影响,同时有可能发生由于使用ND滤光器而导致透射光量节流装置的光的波象差变大的现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其能够容易地控制入射到摄影元件的光的光量,同时光阑孔径中的衍射的影响小,即使在使用ND滤光器的情况下波象差也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下面的1)到3)的结构以及4)、5)的控制方法。
1)一种光量调节装置23,其特征在于,具有:孔径光阑部26,其具有固定孔径261,该固定孔径261具有预定大小的第一孔径面积,并且控制入射的光的光束为预定的大小;光量光阑部24,其通过使多个光阑叶片移动,把孔径的大小从上述第一孔径面积变为比上述第一孔径面积小的第二孔径面积,由此限制透过的光量;以及减光部25,其具有对于入射的光的透射系数在第一值以上的第一区域253、以及对于入射的光的透射系数为比上述第一值小的第二值的第二区域,并且被设置成可在第二区域254面对孔径光阑部26的孔径部的第一遮光状态和第一区域253面对孔径部的第二遮光状态之间移动,减光部25的移动在光量光阑部24中的孔径的大小为第一孔径面积的状态下进行。
2)1)中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23,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区域253的光和通过第二区域254的光线的透射波面相位差在0.55μm波长时为0.2μm以下。
3)一种摄影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有:摄影元件3,其在与被摄影体图像对应的光入射时,把入射的上述光变换为电信号后作为检测信号输出;镜头部2,其由多个透镜组成,使被摄影体图像成像在上述摄影元件上;在镜头部2的多个透镜之间设置的1)或2)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23;以及控制部4,其根据从摄影元件3输出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光量调节装置23的减光部25和光量光阑部24。
4)一种光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曝光量比较步骤,比较基于根据入射到摄影元件3的与被摄影体图像对应的光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亮度等级(level)、与预先决定的设定亮度等级,判断检测亮度等级是否高于设定亮度等级;减光部位置检测步骤,当在曝光量比较步骤中判断为检测亮度等级高于设定亮度等级的情况下,判断减光部25的遮光区域254是否处于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状态;光阑叶片开合检测步骤,当在减光部位置检测步骤中判断为减光部25的遮光区域254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情况下,检测光阑叶片的开合状态,判断光阑叶片是否是完全封闭的状态;以及光阑叶片移动步骤,当在光阑开合检测步骤中判断为光阑叶片不在完全封闭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光阑叶片向封闭的方向移动。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减光部移动步骤,当在ND滤光器位置检测步骤中判断为减光部25的遮光区域254未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情况下,使减光部25向遮光区域254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方向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控制入射到摄影元件的光的光量,并能够减小光阑孔径中的衍射的影响,即使在使用了ND滤光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波象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量光阑部24的立体图。图2(a)表示光阑的开放状态,图2(b)表示关闭光阑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ND滤光器25的细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量控制装置中的光量光阑部以及ND滤光器的动作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量控制装置中的光量光阑部以及ND滤光器的动作的状态的图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量控制装置中的F值和透射光量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人眼的视见度曲线的图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射波面相位差与MTF的关系的图表的一例。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光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全部附图中,给具有共同功能的部件附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关于已经说明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剖面图、概要图等是示意图,有时对尺寸等比例进行夸张表现。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摄像机或者数字照相机等摄影装置的结构。
摄影装置1具有由多个透镜单元组成、用于在预定的位置成像被摄影体图像,并控制入射的光的光量的镜头部2;在被摄影体图像的成像位置设置的摄影元件3;以及控制部4,其向外部输出来自上述摄影元件的输出信号,并控制镜头部以控制变焦、聚焦以及光量。
下面把摄影元件侧作为后侧、把被摄影体作为前侧说明
镜头部2具有最接近被摄影体侧配置的第一透镜单元21、最接近摄影元件侧配置的第二透镜单元22、以及在第一透镜单元21以及第二透镜单元22之间的位置设置的光量控制装置23。
这里,关于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变焦透镜单元和聚焦透镜单元等,省略图示及说明。
光量控制装置23具有改变孔径部的大小控制光量的光量光阑部24;透射系数是预定的值的减光(ND)滤光器(减光部)25;以及具有被打开到预定的大小的固定的孔径、通过孔径控制入射的光束的大小的孔径光阑部26。
这里,光量光阑部24、ND滤光器25、和孔径光阑部26接近光轴方向配置。
使用图2说明光量光阑部24的细节。图2是表示光量光阑部24的立体图,图2(a)表示光阑的开放状态,图2(b)表示关闭光阑的状态。
如图2(a)、(b)所示,光量光阑部24具有第一光阑叶片241和第二光阑叶片242。
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隔着光轴对置,以能够关闭光阑的方式在偏离光轴方向上配置。另外,与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光轴正交的面,在以中央部为中心隔着光轴互相离开的方向上切割,在关闭光阑的状态下(图2(b))形成大致菱形的孔径。
在图2(a)中,通过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分别在箭头方向上移动,如图2(b)所示形成大致菱形的孔径。
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作为一例用厚度为0.05mm的黑色聚酯薄片制成,前端的V形凹口具有90°的开角,通过使互相的凹口对接,能够形成正方形的孔径。
进而,从形成正方形的孔径的状态,通过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互相的位置在反方向上每次等量地直线移动,能够使正方形的孔径的大小连续地变化。
此外,光阑叶片的形状不限于上述构造,只要是可动地遮挡光束构造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两个光阑叶片241、242构成光量光阑部24,但是只要是可动地遮挡光束的结构,则不限制光阑叶片的个数。
使用图3说明ND滤光器25的细节。图3是表示ND滤光器25的细节的立体图。
在ND滤光器25中有在透明基板中分散光吸收物质的类型,和在透明基板上形成薄膜的类型(薄膜型ND滤光器)。另外,在薄膜型ND滤光器中有使用金属膜的反射型和使用电介体膜的吸收型。这里使用用了电介体膜的ND滤光器25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ND滤光器25,在玻璃或者合成树脂等的透明基板251的一方的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由电介体膜构成的遮光膜252。这里,把形成有遮光膜252的区域称为减光区域254。减光区域254的遮光膜252被设计为通过吸收入射的光中的一部分可视光的频带的光的一部分,使可视光的频带的透射系数成为预定的透射系数。如后述优选该透射系数在30%以下。
在作为未形成有ND滤光器25中的遮光膜252的区域的透明区域253中仅形成防放射膜。透明区域253中的可视光的频带的光的透射系数为98%左右。另外,透明区域253的大小形成为比孔径光阑部26的孔径部的大小大。并且,形成有遮光膜252的减光区域254也形成为比孔径光阑部26的孔径部的大小大。
此外,ND滤光器25和光量光阑部24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调节器(actuator)驱动,调节光量。
孔径光阑部26具有在光量光阑部24的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成为开放状态时把光束保持为圆直径的圆孔(固定孔径)261。匹配镜头部2的开放F值地设定其直径。
返回图1说明摄影装置1的结构。
摄影元件3是光电变换元件的一种,是把光变换为电能的元件,使用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控制部4具有光阑传感器41、ND传感器42、图像处理电路43、微型计算机44、光阑控制电路45、光阑驱动部46、ND控制电路47、以及ND驱动部48。
光阑传感器41检测光量光阑部24的各光阑叶片(图2的241、242)的位置(孔径状态),向微型计算机44输出光阑位置信号。
ND传感器42检测ND滤光器25的位置(插入状态),向微型计算机44输出ND位置信号。
图像处理电路43输入在摄影元件3中光电变换后输出的检测信号,根据输入的检测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把得到的影像信号向外部输出,同时向微型计算机44输出亮度信号。
微型计算机44根据输入的亮度信号、光阑位置信号、以及ND位置信号,输出控制光量光阑部24以及ND滤光器25的光阑控制信号以及ND控制信号使亮度成为预定的亮度等级。
光阑驱动控制电路45根据来自微型计算机44的光阑控制信号输出驱动光量光阑部24的各光阑叶片(图2的241、242)的光阑驱动信号。
光阑驱动部46根据光阑驱动信号驱动光量光阑部24的各光阑叶片(图2的241、242),控制孔径量。
ND控制电路47根据来自微型计算机44的ND控制信号,输出驱动ND滤光器25的ND驱动信号。
ND驱动部48根据ND驱动信号驱动ND滤光器25,控制插入量。
接着说明摄影装置1的动作。
当把摄影装置1朝向被摄影体的方向时,通过镜头部2的聚焦功能在摄影元件3上成像被摄影体图像。
根据在摄影元件上成像被摄影体时从摄影元件输出的检测信号,在图像处理电路43中生成影像信号和亮度信号后输出。
从图像处理电路43输出的亮度信号输入微型计算机44。在微型计算机44中,比较根据输入的亮度信号求出的被摄影体摄影时的亮度等级和预先设定的亮度等级,求出亮度差。
另外,向微型计算机44输入被摄影体摄影时的光量光阑部24的各光阑叶片241、242的位置(第一光阑位置)和ND滤光器25的插入位置(第一插入位置)。
在微型计算机44中,根据向微型计算机44输入的第一光阑位置以及第一插入位置和亮度差,求出为使成为预先设定的亮度等级的各光阑叶片241、242的位置(第二光阑位置)以及ND滤光器25的插入位置(第二插入位置),输出为使成为所求出的第二光阑位置以及第二插入位置的光阑控制信号和ND控制信号。
在光阑驱动控制电路45中,根据光阑控制信号输出光阑驱动信号,驱动光阑驱动部46把各光阑叶片241、242的位置(第一光阑位置)驱动到所求出的位置(第二光阑位置)。
在ND驱动控制电路47中,根据ND控制信号输出ND驱动信号,驱动ND驱动部48把ND滤光器25的插入位置(第一光阑位置)驱动到所求出的插入位置(第二插入位置)。
接着使用图4到图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量控制装置23的动作。图4是从第一透镜单元23侧看光量控制装置23时的、表示光量光阑部24以及ND滤光器25的动作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使用把开放(透明区域253)取为100%时遮光区域254的透射光量比为25%的ND滤光器25,把透镜的开放F值取F2.8时的光量光阑部24以及ND滤光器25的动作的状态的图表。图6是表示使用把开放(透明区域253)取为100%时遮光区域254的透射光量比为25%的ND滤光器25,把透镜的开放F值取F2.8时的F值与透射光量比的关系的图。
使用图6依次说明光量控制装置23从开放状态(a)变化到最小光阑状态(f)时的光量光阑部24以及ND滤光器25的动作。
首先,在开放状态(a),ND滤光器25的透明区域253全部覆盖孔径光阑部26,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为开放状态(分开最大的状态)。把此时的透射光量比作为100%,F值成为2.8。
接下来,为使光量控制装置23的透射光量比从(a)100%变成(b)50%,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保持为开放状态(分开最大的状态)不变,使ND滤光器25移动成为遮光区域254覆盖固定孔径261的66.7%的状态。此时F值从2.8变成4.0。
为使光量控制装置23的透射光量比从(b)50%变成(c)25%,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保持为开放状态(分开最大的状态)不变,进一步使ND滤光器25移动成为遮光区域254全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状态。此时F值从4.0变成5.6。
为使光量控制装置23的透射光量比从(c)25%变成(d)12.5%,在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全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状态下,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移动,成为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覆盖固定孔径261的50%的状态。。此时F值从5.6变成8.0。
为使光量控制装置23的透射光量比从(d)12.5%变成(e)6.3%,在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全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状态下,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进一步移动,成为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覆盖固定孔径261的75%的状态。。此时F值从8.0变成11。
为使光量控制装置23的透射光量比从(e)6.3%变成(f)3.1%,在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全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状态下,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进一步移动,成为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覆盖固定孔径261的87.5%的状态。。此时F值从11变成16。
这里,把透射光量比从100%到25%的从(a)到(c)的状态称为ND滤光器移动期间,把透射光量比从25%到3.1%的从(d)到(f)的状态称为光阑叶片移动期间。
接着,像ND滤光器移动期间那样,在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部分覆盖固定孔径261的情况下,在透过透明区域253的光线和透过遮光区域254的光线中因为光路长度(形成遮光区域254的电介体膜的膜厚和折射率的积)不同,所以在透过波面上产生相位差(所谓的透射波面相位差)。透射波面相位差使在摄影元件上形成的摄影图像产生分辨率恶化。因此,需要尽可能抑制分辨率恶化。
确认ND滤光器移动期间透过透明区域253的光和透过遮光区域254的光的透射波面相位差对分辨率的影响。插入透射系数25%的ND滤光器,仿真以0.5AV(Aperture Value)间隔使光阑变化时的、F2.8/F4/F5.6的状态下透射波面相位差从0到0.4μm每次变化0.1μm时的MTF(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的值。仿真采用插入在无像差的理想透镜的入射光瞳中产生各相位差的ND滤光器25的形式。此外,MTF计算时的光线比重(weight),大体与视见度特性一致。人眼能够感觉大约380nm~780nm的光。眼对于光的灵敏度根据光的波长不同。因此,把眼睛根据该波长的感觉称为视见度,用图7所示那样的曲线表示。如图7所示,人眼在大约550nm处有极大值。
图8作为使透射波面相位差变化时的MTF的数据的代表例,表示F4.0、1.0AV和透射波面相位差0.2时的图表。图表的横轴是空间频率,图表的纵轴是各空间频率中的调制的程度。
如果透射波面相位差在0.2μm以下,则在作为实用的空间频率的300lp/mm以下的空间频率中调制成为15%以上,图像的清晰感大体被保持。
另外,在透射波面相位差在0.3μm的情况下,在F2.8、220lp/mm附近,在F4、在160lp/mm附近,在F5.6、在110lp/mm附近,调制成为5%左右,图像的清晰感丧失。
由以上可知,优选透射波面相位差在0.2μm(波长0.55μm的光线时)以下。
叙述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中的透射系数的值。
在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的透射系数在30%以上的情况下,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全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状态的光量控制装置23的透射光量比成为30%以上。为使在该状态下降低透射光量比,需要增大ND滤光器25的尺寸,在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中设置两种浓度的区域。由此发生ND滤光器25大型化、镜头部2的镜头镜筒大型化,摄影装置自身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优选能够通过使ND滤光器25的透射系数在30%以下,把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的浓度做成一种,来防止镜头镜筒的大型化以及摄影装置的大型化。
下面使用图9说明实际摄影被摄影体图像时摄影装置1的动作。图9是说明摄影装置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当与被摄影体图像对应的光入射到摄影元件3时,根据入射的光从摄影元件3输出检测信号。根据从摄影元件3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图像处理电路43输出影像信号和亮度信号。
把从图像处理电路43输出的亮度信号的亮度等级,与输入到微型计算机44并存储在微型计算机44内部的预先决定的设定亮度等级进行比较,判断曝光的状态(步骤S001)。
在判断为从图像处理电路43输出的亮度信号的亮度等级高于设定亮度等级的情况下(Y过度曝光),微型计算机44根据来自ND传感器的ND位置信号来检测ND滤光器25的插入状态(步骤S002)。
微型计算机44根据在步骤S002检出的ND位置信号,判定在ND滤光器25的位置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是否完全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步骤S003)。
当在步骤S003中判断为在ND滤光器25的位置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未完全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的情况下(N),微型计算机44,经由ND驱动控制电路47使用ND驱动部48驱动ND滤光器25在遮光区域254完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方向(插入方向)上移动(步骤S004)。
档在步骤S004中判断为在ND滤光器25的位置ND滤光器25的遮光区域254完全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的情况下(Y),微型计算机44根据来自光阑传感器41的光阑位置信号检测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开合状态(步骤S005)。
微型计算机44根据在步骤S005检测出的光阑位置信号判定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位置是否是相对于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为完全封闭的状态(步骤S006)。
档在步骤S006中判断为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位置是完全开放的情况下(N),微型计算机44经由光阑驱动控制电路45使用光阑驱动部46驱动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向完全封闭的方向(闭合方向)移动(步骤S007)。
当在步骤S002中判断为从图像处理电路43输出的亮度信号的亮度等级低于设定亮度等级的情况下(N曝光不足),微型计算机44根据来自光阑传感器41的光阑位置信号检测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开合状态(步骤S008)。
微型计算机44根据在步骤S008中检测出的光阑位置信号判定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位置是否是相对于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为完全开放的状态(步骤S009)。
当在步骤S009中判断为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位置是未开放的状态的情况下(N),微型计算机44经由光阑驱动控制电路45使用光阑驱动部46驱动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使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向完全开放的方向(打开方向)移动(步骤S010)。
当在步骤S009中判断为在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的位置第一光阑叶片241以及第二光阑叶片242相对于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是完全开放的状态的情况下(Y),微型计算机44根据来自ND传感器42的ND位置信号检测ND滤光器25的插入状态(步骤S011)。
微型计算机44根据在步骤S011中检测出的ND位置信号判定在ND滤光器25的位置ND滤光器25的透明区域253是否完全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步骤S012)。
当在步骤S012判断为在ND滤光器25的位置ND滤光器25的透明区域253未完全覆盖孔径光阑部26的固定孔径261的情况下(N),微型计算机44经由ND驱动控制电路47使用ND驱动部48驱动ND滤光器25使透明区域253向完全覆盖固定孔径261的方向(移出方向)移动(步骤S013)。
这样,能够根据从图像处理电路43输出的亮度信号的亮度等级、来自ND传感器42的ND位置信号、和来自光阑传感器41的光阑位置信号,控制ND滤光器25以及第一光阑叶片241和第二光阑叶片242,在摄影元件3上得到最佳曝光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ND滤光器25插入时的通过透射波面相位差引起的分辨率的恶化,连续地调节光量,避免由于小光阑而引起在摄影元件3的组件中使用的玻璃盖片或者摄影元件3的组件跟前设置的光学低通滤光器上附着的划痕或者灰尘的影子映入摄影图像。
此外,在遮光区域254和透明区域253之间对于任何一个区域的透射波面相位差在0.55μm的光线时有超过0.2μm的边界区域的情况下,通过该边界区域的光线的相位差成为波象差,发生分辨率恶化,但是如果此时的孔径光阑的状态是全部孔径面积(固定孔径的大小)的10%以下的面积,则对于分辨率恶化的影响小,完全具有实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量控制装置23的内部的配置是从第一透镜单元21侧开始依次设置光量光阑部24、ND滤光器25、孔径光阑部26,但是并不限于该顺序,只要将它们接近配置则不管其顺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使用位置传感器进行光量光阑部24以及ND滤光器25的位置检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用说也可以通过使用编码器等监视驱动部的进给量进行位置检测。
符号说明
1摄影装置
2镜头部
3摄影元件
4控制部
21第一透镜单元
22第二透镜单元
23光量控制装置
24光量光阑部
25减光(ND)滤光器(减光部)
26孔径光阑部
41光阑传感器
42ND传感器
43图像处理电路
44微型计算机
45光阑驱动控制电路
46光阑驱动部
47ND驱动控制电路
48ND驱动部
241第一光阑叶片
242第二光阑叶片
251透明基板
252遮光膜
253透明区域(第一区域)
254遮光区域(第二区域)
261圆孔(固定孔径)

Claims (5)

1.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孔径光阑部,其具有孔径部,该孔径部具有预定大小的第一孔径面积,并且控制入射的光的光束为预定的大小;
光量光阑部,其通过使多个光阑叶片移动,把孔径的大小从上述第一孔径面积变为比上述第一孔径面积小的第二孔径面积,由此限制透过的光量;以及
减光部,其具有对于入射的光的透射系数在第一值以上的第一区域、以及对于入射的光的透射系数为比上述第一值小的第二值的第二区域,并且被设置成可在上述第二区域面对上述孔径光阑部的上述孔径部的第一遮光状态和上述第一区域面对上述孔径部的第二遮光状态之间移动,
上述减光部的移动在上述光量光阑部中的孔径的大小为上述第一孔径面积的状态下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区域的光和通过上述第二区域的光线的透射波面相位差在0.55μm波长时为0.2μm以下。
3.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影元件,其在与被摄影体图像对应的光入射时,把入射的上述光变换为电信号后作为检测信号输出;
镜头部,其由多个透镜组成,使被摄影体图像成像在上述摄影元件上;
在上述镜头部的上述多个透镜之间设置的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从上述摄影元件输出的上述检测信号来控制上述光量调节装置的上述减光部和上述光量光阑部。
4.一种光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曝光量比较步骤,比较基于根据入射到摄影元件的与被摄影体图像对应的光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亮度等级、与预先决定的设定亮度等级,判断上述检测亮度等级是否高于上述设定亮度等级;
减光部位置检测步骤,当在上述曝光量比较步骤中判断为上述检测亮度等级高于上述设定亮度等级的情况下,判定减光部的遮光区域是否处于覆盖孔径光阑部的状态;
光阑叶片开合检测步骤,当在上述减光部位置检测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减光部的上述遮光区域覆盖上述孔径光阑部的情况下,检测光阑叶片的开合状态,判定上述光阑叶片是否是完全封闭的状态;以及
光阑叶片移动步骤,当在上述光阑开合检测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光阑叶片不在完全封闭的状态的情况下,使上述光阑叶片向封闭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减光部移动步骤,当在上述减光部位置检测步骤中判断为上述减光部的上述遮光区域未覆盖上述孔径光阑部的情况下,使上述减光部向上述遮光区域覆盖上述孔径光阑部的方向移动。
CN201080019019.0A 2009-04-30 2010-04-28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422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0836A JP5428504B2 (ja) 2009-04-30 2009-04-30 光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量制御方法
JP2009-110836 2009-04-30
PCT/JP2010/057547 WO2010126079A1 (ja) 2009-04-30 2010-04-28 光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量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215A true CN102422215A (zh) 2012-04-18
CN102422215B CN102422215B (zh) 2014-08-13

Family

ID=4303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9019.0A Active CN102422215B (zh) 2009-04-30 2010-04-28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34031B2 (zh)
EP (1) EP2426554B1 (zh)
JP (1) JP5428504B2 (zh)
KR (1) KR101276641B1 (zh)
CN (1) CN102422215B (zh)
WO (1) WO201012607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724A (zh) * 2017-12-29 2018-05-04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补偿装置及冷光源系统
CN110581939A (zh) * 2019-08-20 2019-12-1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110736044A (zh) * 2019-10-29 2020-01-31 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旋动式控光模组及应用该模组的射灯
CN110892709A (zh) * 2017-08-18 2020-03-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摄像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11935381A (zh) * 2020-08-19 2020-11-13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与移动载体
CN112135066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介质和设备
CN113835310A (zh) * 2021-09-29 2021-12-24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阑以及激光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0007C (en) 2010-09-09 2016-06-28 John R. Kouns Optical filter opacity control reducing temporal aliasing in motion picture capture
CA2860997C (en) * 2012-01-19 2017-10-10 Shanghai Ruishi Machin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Camera with built-in polarizer switching mechanism
JP2013210495A (ja) * 2012-03-30 2013-10-10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光装置
CN105264880B (zh) * 2013-04-05 2018-08-28 Red.Com 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相机的滤光
JP6261388B2 (ja) * 2014-03-05 2018-01-17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半導体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TWM521747U (zh) * 2015-10-16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US20170123298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Brass Roots Technologies, LLC Lens system including interchangeable elements
WO2019225980A1 (ko) * 2018-05-23 2019-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개 장치, 카메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단말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4921A (ja) * 1997-08-25 1999-03-05 Sony Corp レンズの絞り調整装置
JP2000147589A (ja) * 1998-11-13 2000-05-26 Sony Corp 撮影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2003121900A (ja) * 2001-10-12 2003-04-23 Canon Inc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系並びに撮影装置
JP2003255433A (ja) * 2001-12-25 2003-09-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量調整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カメラ
CN1442707A (zh) * 2002-02-19 2003-09-17 佳能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CN1462904A (zh) * 2002-05-28 2003-12-24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光量调节装置以及镜头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5838A (ja) * 1990-06-25 1992-02-24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
JPH05281592A (ja) 1992-03-31 1993-10-29 Sony Corp 撮影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H06265971A (ja) * 1993-03-12 1994-09-2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透過光量調整機構
JPH10133254A (ja)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Electron Inc 光量絞り装置
JP4217325B2 (ja) * 1999-01-21 2009-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
JP4273372B2 (ja) * 1998-07-31 2009-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0111970A (ja) * 1998-10-08 2000-04-21 Canon Inc 絞り機構
JP2001174862A (ja) 1999-12-21 2001-06-29 Casio Comput Co Ltd 光学絞り装置
JP2004020711A (ja) 2002-06-13 2004-01-22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4599025B2 (ja) * 2002-08-08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042662B2 (en) * 2002-12-26 2006-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amount adjusting device,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the light amount adjusting device
JP4164355B2 (ja) * 2002-12-26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7292828A (ja) * 2006-04-21 2007-11-08 Sony Corp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510783B2 (ja) * 2006-05-23 2010-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4921A (ja) * 1997-08-25 1999-03-05 Sony Corp レンズの絞り調整装置
JP2000147589A (ja) * 1998-11-13 2000-05-26 Sony Corp 撮影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2003121900A (ja) * 2001-10-12 2003-04-23 Canon Inc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系並びに撮影装置
JP2003255433A (ja) * 2001-12-25 2003-09-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量調整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カメラ
CN1442707A (zh) * 2002-02-19 2003-09-17 佳能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构件的制造方法,光量调节构件,光量调节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CN1462904A (zh) * 2002-05-28 2003-12-24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光量调节装置以及镜头驱动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709A (zh) * 2017-08-18 2020-03-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摄像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07991724A (zh) * 2017-12-29 2018-05-04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补偿装置及冷光源系统
CN112135066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介质和设备
CN112135066B (zh) * 2019-06-24 2022-02-25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介质和设备
CN110581939A (zh) * 2019-08-20 2019-12-1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110736044A (zh) * 2019-10-29 2020-01-31 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旋动式控光模组及应用该模组的射灯
CN111935381A (zh) * 2020-08-19 2020-11-13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与移动载体
CN111935381B (zh) * 2020-08-19 2023-08-25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与移动载体
CN113835310A (zh) * 2021-09-29 2021-12-24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阑以及激光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215B (zh) 2014-08-13
KR101276641B1 (ko) 2013-06-19
JP5428504B2 (ja) 2014-02-26
KR20120006560A (ko) 2012-01-18
JP2010262031A (ja) 2010-11-18
EP2426554A4 (en) 2012-12-19
EP2426554A1 (en) 2012-03-07
EP2426554B1 (en) 2014-04-16
US8934031B2 (en) 2015-01-13
WO2010126079A1 (ja) 2010-11-04
US20120050605A1 (en)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215B (zh) 光量控制装置、摄影装置以及光量控制方法
CN105917254B (zh) 双焦镜头和包括双焦镜头的成像装置
CN101794797B (zh) 图像拾取元件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01165586B (zh) 双透镜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双透镜光学系统的双透镜照像机
US20070248349A1 (en) Light amount adjuster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1491081B (zh) 半球型监控摄像装置
CN104488256B (zh) 照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JPS61295534A (ja) 疑似撮影用カメラの露出制御装置
US9936143B2 (en) Imager module with electronic shutter
CN107483791A (zh) 一种多摄像头模组
JP6559031B2 (ja) 撮像装置又は監視カメラ装置
CN102739943A (zh) 图像拾取器件和图像拾取单元
CN108427186A (zh) 轻量化连续变焦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KR100367595B1 (ko) 씨씨디 카메라의 제어방법
CN208044178U (zh) 轻量化连续变焦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JPH11311832A (ja) 多焦点カメラ
JP6385123B2 (ja) 監視カメラ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カバー
US10158791B2 (en) Camera device with red halo reduction
JP2008040084A (ja) 光学装置
US3784290A (en) Defocusing device for optical systems
US20050265714A1 (en) Digital shutter
US7508441B1 (en)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and image pick-up unit
KR20100062533A (ko) 촬상용 광학 장치
JP2015118208A (ja) 中間アダプタ
JPH02289806A (ja) 撮像光学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