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8423A - 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 Google Patents

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8423A
CN1328423A CN99813851A CN99813851A CN1328423A CN 1328423 A CN1328423 A CN 1328423A CN 99813851 A CN99813851 A CN 99813851A CN 99813851 A CN99813851 A CN 99813851A CN 1328423 A CN1328423 A CN 1328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clothes
stitching
mention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3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菱沼良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ward Kashiya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ward Kashiya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30786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328423(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ward Kashiya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ward Kashiya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8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8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8Trimmings; Orna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3/00Making patterns or designs on fabrics
    • D06C23/04Making patterns or designs on fabrics by shrinking, embossing, moiréing, or crê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设计上不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在衣服的整体或衣服的任意部位形成凸凹的方法。另外,还提供一种制造设有与针织品同样地沿纵和横向可伸缩的凸凹的衣服。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1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做成衣服的形状,使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2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线迹来缝合它们,在干燥状态且在不对布料施加压的状态下加热处理被缝合的布料,使热收缩性布料收缩而在衣服布料上形成凸凹1a、1b,然后溶解除去水溶性线,将衣服布料和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Description

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工艺之一,如“鹿纹扎染”那样地缝扎线来染布的传统的扎染工艺为人公知。另外,作为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另外的方法的褶裥加工为人公知。
褶裥加工通常在制作衣服以前的布料上实施褶裥加工,然后裁剪实施了褶裥加工的布料制作衣服。但是,将实施了褶裥加工的布料做成衣服时,必须一边压着褶印一边进行缝制,缝制工作困难,另外,由缝纫机缝制布料的折叠的部位时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在将布料缝制为衣服的形状后进行褶裥加工的技术方案(例如,特公昭56-9561号公报、特公平4—23026号公报)。
但是,现有技术的褶裥加工由于是由机械强制性地形成折痕,其褶裥的形状是规则的直线形状,只能形成规则的折痕,缺乏图案上的变化。
因此,为了对褶裥赋予变化,例如,在专利第2504931号公报中提出了将衣服或半成品状态的衣服卷在软制薄片上,扭拧它并用绳捆绑后放入热处理装置来形成褶裥的方案。但是,在该褶裥中,虽然不是以上那样的完全的直线状,但是由于是通过扭拧而形成的折皱痕,仅形成斜状态的折皱,缺乏变化。另外,不能在衣服的任意部位上实行褶裥,缺乏变化。
另外,提出了与上述的褶裥加工不同的用热收缩性的水溶性线形成褶和皱纹方案。在特开平8-218213号公报和特开平9—87963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具有热收缩性的水溶性线临时缝在由热塑性材料构成的衣服的所需部分上,实施加热处理使热收缩性的水溶性线收缩而形成褶,然后,由温水将热收缩性的水溶性线溶解除去而在衣服的所需部分上形成褶的技术方案。
另外,在特开平9-31839号公报中公开了交织具有收缩性的水溶性线和非收缩性的线,使收缩性水溶性线收缩,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而在布上形成皱纹的方法。
由过去的扎染工艺在布料上形成凸凹时,有可以在衣服的任意部位上形成凸凹,也可以将其花纹做成任意的形状的优点。但是,有必须将线绕在想要形成凸部的各个部位上,非常地费事,做成的衣服有非常昂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向现有技术的褶裥加工那样,在机械性地实行折痕的褶裥加工中,折痕是直线性的,在设计上缺乏变化。另外,布料仅在与折痕直交的方向进行伸缩,在折痕的方向不具有伸缩性。因此,即使例如在衣服的整体上实施了褶裥,其伸缩的方向仅是与褶交叉的方向,不像针织品那样在纵横方向具有伸缩,对于任何体形的人都适合。
另外,通过如特开平8—218213号公报和特开平9—8796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将具有收缩性且水溶性的线缝在衣服的规定部分上,在其部位上设置皱纹,由于仅用线使其收缩,由于想要收缩的布料的力而不能充分地使其收缩,仅仅形成微小的皱纹。另外,用这种方法在厚的布料上施加皱纹是困难的,只能形成极小的低凸凹的皱纹。
另外,用这样的方法只能形成设计上称为皱纹那样的小的凸凹,不能做形成富有变化的图案。
另外,如特开平9—3183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交织具有收缩性的水溶性线方法中,有必须使用那样的布料的约束,而且由于是交织,只能将具有收缩性的线纵横直线状地织入。因此,不能使用任意的布料,而且使其收缩的部位也不是任意的,因此,对于图案不能给予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衣服的整体或衣服的任意部位上形成凸凹,不受设计上的制约地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在衣服的整体或衣服的任意区域上形成凸凹,而制造针织品相同地设有与沿纵和横向可伸缩的凸凹的衣服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衣服的布料形成凸凹并使衣服的布料表面具有变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布料上形成罗纹组织形式的轮廓分明的筋状的凸凹和绞花组织形式等的粗大的凸凹的方法、在厚的布料上形成轮廓分明的凸凹的方法。另外,提供一种在布料上形成这样的轮廓分明的凸凹的衣服。
发明的概述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做成衣服的形状,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叠并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而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缝合,由加热装置在干热状态下且在不给布料加压的状态下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而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在本发明中,在由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构成的衣服上局部地放置至少一个热收缩性布料,然后,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将上述热收缩性布料缝合在衣服的布料上,由加热装置在于热状态下且在不给布料加压的状态下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从而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和折皱。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和第二目的,在本发明中,使热收缩性布料收缩而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并在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前或溶解除去后,在上述衣服的布料上实施转移印花。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和第二目的,在本发明中,使热收缩性布料收缩而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然后,在上述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在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后,将薄片状物贴在上述衣服的布料上。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和第三目的,在本发明中,在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衣服布料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叠并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而将该衣服布料与热收缩性布料缝合的工序中,在缝上用于缝合的线迹后,为了将缝合的布料形成为以上述第一线迹为中心捏折的状态,用水溶性线与上述第一线迹平行地缝第二线迹。
最好是将缝合的布料捏折时的捏宽做成为1mm~20mm。另外,在将缝合的布料捏为褶状时,通过表里交替地捏可以形成罗纹组织形式的轮廓分明的筋状凸凹。
在将缝合的布料捏为褶状时,将成为中心的第一线迹3根作为一组,各线迹间的间隔约是10mm~20mm,在各组中正中间的第一线迹以大的捏宽度捏起到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侧,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二线迹,将在各组中处于两侧的第一线迹以小的宽度捏起到热收缩性布料侧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二线迹,然后进行加热处理和溶解除去水溶性线的处理,在含有上述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上,作为上述3根一组的中心的第一线迹和上述捏起缝上的第二线迹的痕迹可以形成大的凸部。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第一和第三目的,在本发明中,在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叠并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而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缝合后,在该线迹和线迹之间切断上述热收缩性布料,然后,加热处理上述缝合的布料,上述被切断的热收缩性布料的端部与其对应部位的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无关地进行自由收缩,因此在上述线迹和线迹之间的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上形成折皱。
为了达到上述第三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即在缝上用于缝合的第一线迹后,为了将缝合的布料成为以上述第一线迹为中心地捏为褶状的状态,与上述第一线迹平行地用水溶性线缝上第二线迹,然后,进行加热处理和水溶性线溶解除去处理的方法,在被制造的布料或衣服中,在布料上形成筋状的凸部或凹部,并作为上述各线迹的痕迹在筋状凸部的顶上部或筋状凹部的顶部穿设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连串的针孔,以该针孔为中心在其左右以该中心针孔平行地穿设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连串的针孔,该左右针孔的部位位于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的大致根部至中间部,在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上形成着细的褶或凸凹。
附图的简单说明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图中:
图1(a)~图1(c)是概略说明本发明的衣服制造工程的平面图。
图2是为了说明由水溶性线缝合了衣服的布料和热收缩性布料的状态以及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的凸凹的状态而比图1放大地进行描绘的模式的图。图2(a)是沿纵向并列地直线状地缝多根线迹的情况下的平面图,图2(b)是沿图2(a)的B—B线的断面图,图2(c)是形成了凸凹的布料的平面图,图2(d)是沿图2(c)的D—D线的断面图,图2(e)是沿图2(c)的E—E线的断面图。
图3是与图2相同的模式图,图3(a)是在横向上沿曲线并列地缝多根线迹的布料的平面图,图3(b)是使该布料收缩形成凸凹的布料的平面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的另外的缝线迹的方法。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方法中的线迹缝上方法的一实施例。图5(a)是平面图,图5(b)是沿图5(a)的B—B线的断面图,图5(c)是热处理后的衣服的布料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方法的另外的实施例,图6(a)是热处理前的布料的平面图,图6(b)是热处理前的布料的断面图,图6(c)是热处理后的衣服的布料的平面图。
图7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7(a)是热处理前的布料的平面图,图7(b)是热处理后的衣服的布料的平面图。
图8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8(a)~图8(c)是衣服布料的断面图。
图9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9(a)是做成的衣服的平面图,图9(b)是使用于前身片的布料的断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形成罗纹组织形式凸凹用的顺序的图,图10(a)是缝制的布料的平面图,图10(b)是表示缝制方法的放大立体图,图10(c)是模式地表示做成的衣服的布料的罗纹组织形式花纹的平面图,图10(d)是模式地表示做成的衣服的布料的罗纹组织形式花纹的断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1(a)是表示做成的衣服的平面图,图11(b)是用于形成图11(a)所示的身片部的花纹图。
图12是为了说明图11所示的衣服的格子部分的缝制方法而扩大地表示的图,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表示缝制方法的断面方向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13(a)是表示由本发明制造的衣服的平面图,图13(b)是用于形成图13(a)所示的身片部的花纹图。
图14(a)和图14(b)是用于说明形成图13(a)所示那样的绞花组织花纹用的线迹缝上方法的平面图。图14(c)表示缝制方法的断面方向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5(a)是表示缝制方法的断面图,图15(b)是被缝的布料的平面图,图15(c)是做成的布料中的花纹部分的断面图,图15(d)是做成的布料中的花纹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16(a)是表示做成的裙子的平面图,图16(b)是表示转移到天美龙布上的花纹的图,图16(c)是表示缝制方法的断面方向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17(a)是完成的制品的平面图,图17(b)是表示线迹的平面图,图17(c)是表示缝制方法的断面方向的图,图17(d)是模式地表示花纹的断面图。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以下根据符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a)~(c)是概略说明本发明的衣服制造工序的平面图。首先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衣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如图1(a)所示地做成衣服的形状。作为热塑性纤维如果是可热定形的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最好是聚酯纤维。另外,从热定形的观点出发,使用含有50%以上的热塑性纤维的布料,最好是使用含有70%~100%的热塑性纤维的布料。
另外,在裁剪各零件时,由于由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衣服最终在布料上产生凸凹,在尺寸上成为缩小约10%~约65%的最终完成形状,因此在预料此种情况下裁剪为大的形状(约1.1~约2.8倍),进行缝制。另外,作为上述衣服的形状,即可以通过缝制全部的零件做成完整衣服的形状,也可以仅缝制一部分的零件做成衣服的特定部分(例如带袖衣服中的衣身部分)的形状。另外,在做成为衣服的特定部分的形状时,在将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于特定的部分上后,使其与剩余的零件缝合即可完成衣服。
以下,使用布料1制作的衣服和具有热收缩性的布料(在实施例中,天美龙(注册商标):帝人株式会社产品,聚氯乙烯制布料)2重叠,由缝纫机用水溶性线3缝线迹地使其缝合(参照图1(b))。作为水溶性线3,可以使用例如株式会社尼其必(ニチビ)产品的索尔弗龙(注册商标)。
该线迹可以以任意方向和形状由缝纫机缝上,可以做成所希望的图案。例如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领部、胸部及腰部缝上沿纵向平行的多根线迹31,在领窝周围缝上沿领窝呈圆弧形状的线迹32,在两肋部也缝上呈圆弧状的线迹33,在胸部缝上横向的线迹34,在下摆部缝上斜方向的线迹35,衣服布料1的整体缝合在热收缩性布料2上。相邻的线迹的间隔是任意的,但是,如图1(b)所示,在衣服的整体上实加线迹时(根据衣服布料1的厚度等不同而不同),从产生凸凹的观点出发,在比较薄的布料中其线迹的间隔是6~10mm左右是适当的。
在干燥状态下加热处理这样地缝合布料1和热收缩性布料2的布料,使热收缩性布料2,在衣服布料1上形成凸凹。
作为使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的热收缩性布料2,可以使用经或纬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热收缩率是20%~60%的布料,最好是具有30%以上的收缩率的布料。最好是沿两方向进行收缩的、经纱和纬纱双方使用热收缩性纱的热收缩性布料2,但是,也可以是仅经纱和纬纱的一方使用热收缩性纱而仅使经或纬方向的一方进行收缩的布料。另外,也可以使经纱方向和纬纱方向的热收缩率不同。作为热收缩性纱例如可以是使用聚氯乙烯制纤维、聚氨基甲酸乙酯制纤维(例如“SPANDEX”(商标))的线。
在使其具有针织品那样的伸缩性时,最好使用经和纬方向的收缩率为50%左右的热收缩性布料2,作为热收缩性布料2可以使用例如将50~100旦(55~110dtex)的“天美龙”长丝使用于经纱和纬纱而织成的天美龙布料(帝人株式会社产品)。
本发明中的加热温度是140℃~195℃,根据布料的厚度或缝制方法而不同,加热时间是约40秒~约6分左右。另外,在为6分钟左右时,可以是例如2分钟2分钟地反复进行3次。即使是相同的布料由于大小不同也不同,另外,由于其缝制方法不同也不同。具有厚度的布料的情况或捏成折状并缝上线迹而产生厚度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也不同,因此通过预先试作而适当地调整加热时间和温度。
例如在比较薄的布料上缝上如图1(b)所示的线迹时,由加热为190~195℃左右的加热板在干燥状态下且在不给布料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加热约40~60秒时,热收缩性布料2沿纵向和横向都进行收缩。
作为衣服的布料1是比较薄的布料,并且使用了近50%收缩的天美龙布料时,加热处理后其纵和横都变为原始尺寸的约一半的大小。即使热收缩性布料2进行收缩而变为小的尺寸,由于衣服的布料1是原始的尺寸的状态,多余的部分在未被缝合的部位浮起而成为凸部,线迹31、32、33、34、35的部位成为凹部。
然后,将被缝合的布料1、2浸入70~90℃的热水中溶解除去水溶性线3,解除衣服的布料1和热收缩性布料2的结合,从衣服的布料1上剥下热收缩性布料2。如此,得到可以沿纵横延伸的形成着凸凹的图1(c)所示那样的衣服。
如图1(c)所示,颈部和两肋部的圆弧状地缝上线迹32、33的地方以圆弧的形状形成着凸凹,胸部和身部的缝上直线状的线迹31、34、35的地方成为凸凹直线状并列的状态。这是由于热收缩性布料2沿纵向和横向都进行收缩的缘故。
图2是为了说明由水溶性线3缝合衣服的布料1和热收缩性布料2的状态以及在衣服的布料1上形成的凸凹的状态而比图1放大地进行描绘的模式的图。图2(a)是沿纵向并列地直线状地缝多根线迹的情况下的平面图,图2(b)是沿图2(a)的B—B线的断面图,布料1、2的厚度比实际的厚度厚。图2(c)是形成了凸凹的布料1的平面图,图2(d)是沿图2(c)的D—D线的断面图,图2(e)是沿图2(c)的E—E线的断面图。如图2(c)~(d)所示,在布料1上形成凸部1a和凹部1b直线状地并列的状态的凸凹。该凸部1a和凹部1b在图2(c)~(d)中看到是大小规则的凸凹部,但是,图2是模式地表示的图,实际上该凸部1a和凹部1b是不整齐规则的。具体地说,由线迹3固定的部分与热收缩性布料2一起进行收缩,但是,由于由线迹3限制着,成为细的褶裥,整体上成为直线状地连续的凹部1b。另外,相邻的线迹3之间由于未被固定着而大地浮起,成为断续的凸部1a。由于该凸部1a是断续的,与其说是连续的褶裥不如说是缝扎扎染形式的凸部。
图3与图2同样的模式图,图3(a)是在图1(b)中的纵向的直线状线迹之间呈颈围曲线在横向上并列地缝多根线迹的布料的平面图,图3(b)是该布料收缩形成凸凹的布料的平面图。如图3(b)所示,曲线状地缝上线迹的部位成为曲线状地连续的凹部1b,在凹部和凹部之间断续地出现凸部1a,凸部1a配置为曲线状。
图4是表示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的线迹的缝上方法的立体图。使衣服布料1和热收缩性布料2重合,在该状态下在表里上交替地向细褶那样地捏褶并用缝纫机缝上水溶性线3,形成罗纹组织那样的编织物的凸凹。在本发明中,捏褶时的捏宽度不向通常的细褶那样地限定为1~5mm,可以根据要形成的凸凹的大小在约1~20mm之间适当地选定捏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如图4(a)所示,使重叠的布料1、2不错开地用水溶性线3缝线迹36。接着,如图4(b)所示,以该线迹36为中心在例如在表侧(与热收缩性布料2相反的侧)将布料1、2褶状地捏起(即以线迹36为顶点与线迹36平行地进行捏起),向细褶那样地由水溶性线3用缝纫机缝上线迹37(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地捏起的部位的根部所缝的线迹称为褶线迹)。接着以相邻的线迹36为中心向捏起细褶那样地在里侧(热收缩布料2的侧)用水溶性线缝褶线迹37。表里交替地进行这样的工作,然后通过加热处理使热收缩性布料2收缩并溶解除去水溶性线3,由此得到针织形式的衣服。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衣服的整个面上基本均等地缝着线迹,但也可以不是整面或均等,而是在衣服的局部上缝线迹或使线迹的间隔变化。
另外,也可以在以窄间隔缝线迹的部分和相邻的以窄间隔缝线迹的部分之间隔开宽的距离。而且,在使热收缩性布料2收缩时,为了使中间宽距离的部分处的衣服的布料1不收缩,在预先仅在其缝线迹的部分配置对应于其部分形状的形状的热收缩布料2的布料、或配置大的热收缩性布料2的布料并缝上窄的线迹后在线迹与线迹之间的宽的中间部位切断热收缩性布料2。然后加热它们使其热收缩性布料2收缩,这样仅缝着线迹的部分的衣服布料1与热收缩中的布料2一起收缩,但其它部分不收缩。因此,可以形成因收缩而形成凸凹的部分和褶裥状的部分。
例如,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的一实施例的图。图5(a)是平面图,图5(b)是沿图5(a)的B—B线的断面图,图5(c)是热处理后的衣服的布料的平面图。如图5(a)所示,以窄的间隔平行的数根(在图5(a)中是两根)的线迹作为一组用水溶性线3曲线状地缝上线迹而使衣服布料1和热收缩性布料2缝合。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一部位形成两组线迹相互交联的曲线状图案,与相邻的部位的曲线状图案隔着间隔。而且,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部位21处(图5(a)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仅将相邻的线迹间的热收缩性布料2切断。在该状态下进行热处理,使水溶性线3溶解,使布料1与布料2分离,于是,如图5(c)所示,在衣服布料1上形成曲线状地浮起的凸凹,成为花纹。该实施例的凸凹由窄间隔的2根线迹形成,从基体的部分浮起。成为细褶形式的凸状。另外,也可以准备具有比交联的曲线状图案的宽度稍宽的宽度的带状热收缩性布代替在部位21处切段的热收缩性布料2,将该带状热收缩性布料2用水溶性线3缝上衣服的布料1上。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方法的另外的实施例,图6(a)是热处理前的布料的平面图,图6(b)是热处理前的布料的断面图,图6(c)是热处理后的衣服的布料的平面图。如图6(b)所示,在重叠的两片衣服布料1上配置厚的棉状片4,在其上载置热收缩性布料2。而且,例如由水溶性线3如图6(a)所示地缝斜格子状的线迹。然后,进行热处理,使水溶性线3溶解,将布料1与布料2分解,于是,如图6(c)所示,可得到棱形的花纹成为凸部1a而浮起,线迹的部位成为凹部1b状态的衣服布料1。在该方法中,由于在布料1和布料2之间夹着棉状片4并缝线迹,在由加热处理使热收缩性布料2热收缩时,衣服布料1的由线迹未固定着的部分由于棉状片4成为保持鼓着的状态,几乎不形成细的凸凹。
图7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7(a)是热处理前的布料的平面图,图7(b)是热处理后的衣服的布料的平面图。在该实施例中,不是在衣服的整面上叠置热收缩性布料2缝线迹的情况,而是例如如图7(a)所示地在衣服布料1上局部地叠置热收缩布料2,仅在其部位上由水溶性线3缝线迹,然后进行加热处理使热收缩性布料2收缩,然后用70~90℃的热水洗将水溶性线3除去。这样,在完成的布料1中,如图7(b)所示,叠置着热收缩性布料2的部分形成细的凸凹1a、1b,没有热收缩性布料2的部分也在被抽拉形成皱纹的状态下被热定位,因此在形成着褶裥1c的状态下被热定位。根据该实施例,在一件衣服中,在不进行布料的更换和缝合的情况下可以表现细的扎染形式的凸凹1a、1b和褶裥1c的两种形态。而且,由于可以任意地使热收缩性布料2的大小、配置及线迹的缝上方法变化,可以使图案富有非常的变化。
作为使上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了的方法,在衣服布料1上形成了凸凹后,在溶解除去水溶性线3前或溶解除去水溶性线3后,可以对衣服的布料1实施升华转移印花。即,在形成有凸凹的布料1上叠置涂布有升华性染料的热转印薄片,在以约180℃进行30秒热转印时即可进行印染。
由图8说明进一步发展了的另外的方法。图8(a)~(c)是断面图。在衣服布料1上形成凸凹并溶解除去水溶线后,如图8(a)所示将片状物5贴在衣服布料1上。该片状物5是在一面上具有热溶粘接剂层51的薄片,可以由加热粘接在布料1上。然后,如图8(b)所示在将具有凸凹的布料1与薄片状物5一起拉伸时,薄片状物5在各处断裂。若停止拉伸,布料1再次形成着凸凹地进行收缩而成为图8(c)所示的状态。这样地衣服在穿用时,薄片状物5的间隙被拉开,可以获得有趣的效果。
使用于该方法中的薄片状物5只要是在被施加拉力时可比较容易断裂的片物即可,在不给予布料变化的方面考虑最好是使用在合成皮革表面等上的聚氨基甲酸乙酯薄片。作为这样的薄片例如有小松精练株式会社的合成皮革“VDIMA”(注册商标)的表面上所使用的聚氨基甲酸乙酯薄片等。这样的薄片由于在布料上附着合成皮革表面皮薄,因此成为变化了风格的表面,与凸凹相结合可以获得极新颖图案的衣服。而且,在带有粘接剂的聚氨基甲酸乙酯薄片的剥离纸使用具有凸凹花纹(例如蛇皮花纹)的剥离纸时,在聚氨基甲酸乙酯薄片上也呈现其花纹,因此,由于在衣服的表面上呈现剥离纸的凸凹花纹,非常有趣。通过使剥离纸的花纹变化也可以使作为最终产品的衣服表面的花纹进行种种变化。另外,由于在衣服布料上附着聚氨基甲酸乙酯薄片,可以获得高防水性和保温性。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图,图9(a)是做成的状态的衣服。如图9(a)所示,在该衣服中,在该前身的胸部有棱形的花纹,另外,用符号A所示的胸的部分形成有细的罗纹样态的纵筋,在下摆附近的B部分上形成着大间隔的罗纹样态的纵筋,下摆部分成为褶裥。另外,袖部分形成着与胸部A部分相同的细宽的罗纹样态的凸凹。
在制造该衣服时,将形成着花纹的布6预先贴在作为前身的布料1上并固定,花纹布6最好是在其一面上附着着粘接剂的布料,例如最好是粘接芯那样的布料,由热象形成花纹那样地固定在衣身布料1上。另外,为了可靠地固定,最好是将其花纹布6的周缘部由缝纫机进行固定。花纹布6也可以是由热塑性纤维(例如聚酯等)构成的布料。
为了形成罗纹样态的凸凹如下地进行。首先如图10(a)所示,缝制前身片11、后身片12及袖的布料1,做成为衣服形状,在后身12侧贴置天美龙,与天美龙重叠。在该状态下如图10(a)所示用水溶性线3以规定间隔缝线迹。这时,在相当于A部分上的部位以10mm间隔缝线迹,在相当于B部分的部位上以20mm间隔缝上线迹。
接着,如图10(b)所示,以前面缝上的线迹36的部位为中心捏褶并用水溶性3缝上褶线迹37。这时,相当于A部分的部分的线迹36和褶线迹37之间的间隔即捏宽S是1mm,B部分的捏宽是5mm。这时,如图10(b)所示,线迹36每隔一根向天美龙侧捏起并缝上褶线迹37,翻过来每隔一根向表侧(前身11侧)捏起并缝上褶线迹37。在这样地缝上褶线迹37后,重叠的布料1、2成为如图10(b)所示的锯齿状态。在该状态下以140℃加热70秒进行热定形,使天美龙收缩。然后接着使使用于线迹36和褶线迹37的水溶性线(索尔弗龙)溶解,从衣服的前身片布料11和后身片布料12上剥离天美龙获得图9(a)所示的衣服。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预先上袖的状态下缝线迹36和37,但是,也可以分别处理身和袖,然后再上袖。另外,该实施例中,在从端(由于在线迹36的部位进行折曲因此其部位成为端)离开1mm的地方缝褶线迹,但由于将缝在从端离开1~3mm的部位的线迹称为双切缝线迹,因此在以后的实施例中表现“缝双切缝线迹”时表示为其捏宽在约1~3mm的范围中褶线迹的情况。
图10(c)是模式地表示罗纹组织形式花纹的平面图,图10(d)是模式地表示罗纹组织形式花纹的断面图。罗纹形式的花纹从前身片11侧看时,如图10(c)所示,细宽的筋状凸凹通过细地隆起部分1c和凹的部分1e、1d交替形成而成为罗纹组织形式。如图10(d)所示,与天美龙未接触着的凸部1c成为平缓的凸部,与天美龙接触并缝在天美龙上的侧的凸部(从前身片侧看为凹部)1d成为尖状。在凸部1c和1d之间有中间的凸凹部分1e。这样地由褶形成的凸凹与仅由1根线迹形成的凸凹不同,形成轮廓清晰的凸凹。
这样,在衣服的布料1上形成着筋状凸部或凹部,虽然在图10(c)和(d)未图示,但是作为用水溶性线形成的线迹36和褶线迹37的痕迹在布料1上穿有针孔。即,作为中心的线迹36的痕迹,在筋状凸部的顶上部或筋凹部的底部穿设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连串的针孔。作为褶线迹37的痕迹,穿设着以上述针孔为中心在其左右与中心针孔平行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连串的针孔。该左右针孔的部位位于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的大致根部至中间部。而且,由于由线迹36和褶线迹37在与热收缩性布料牢固固定的状态下被加热收缩,在由线迹36和褶线迹37形成的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上形成着细的折或凸凹。
在图9、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做成的衣服如图10(d)所示地具有罗纹形式的凸凹,但是,在由这样的褶沿纵向形成凸凹时,在横向上产生大的收缩。与天美龙的收缩率相结合也呈现由褶产生的影响,作为整体,横向的收缩比纵向的收缩大。因此,在最初进行裁剪时,由于横向收缩大,应该将横向取为完成尺寸的2.7~2.8倍的程度。另外,由于纵向也随着天美龙的收缩进行收缩,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取为完成尺寸的约1.4倍的大小。
为了施加褶,可以将在先缝上的成为中心的线迹36的地方折曲并捏住,沿其端的部位用缝纫机缝而形成褶,但是,也可以使用通用装饰性锯齿形锁缝缝纫机形成褶。这时,通用装饰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用2根针形成上线的线迹,下线在2根之间锁锯齿地进行缝线,通过加强下线的张力使2根间的线迹靠近而成为褶状态。通过使用这样的通用装饰性锯齿形锁缝缝纫机可以简单地形成褶。在这种情况下,以在2根线迹间设置首先缝上的成为中心的线迹36的方式用通用装饰性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缝。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11(a)是表示完成的衣服的平面图,它具有凸部1A和低的凸凹部1B,该凸部1A以斜格子状粗地浮起在前身侧,该低的凸凹部1B形成在其格子的内部。在图11所示的衣服中,袖部、颈部以及下摆部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罗纹组织形式。该罗纹组织样态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平行地以7~10mm的间隙缝线迹,以该线迹为中心在表里上捏起褶用缝纫机缝而形成。
图11(b)是用于形成图11(a)所示的身片部的花纹图。使前身片和后身片缝合,再使天美龙布料2重合在后身片上,将图11(b)所示的花纹转即在天美龙上。然后沿该转印的线由缝纫机用水溶性线3缝线迹。图12是为了说明图11所示的格子部分缝制方法而放大地表示的图,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表示缝制方法的断面方向的图。
首先,如图12(a)所示,格子部分用水溶性线由缝纫机缝由3根线迹61、62、63及围在格子中的线迹67。然后,如图12(b)所示,为了表示粗的棱纹部1A,在缝上线迹61、62、63后,以缝在中心上的线迹61为中心捏前身11侧(与天美龙相反侧的布),使捏宽S为10mm,用水溶性线缝褶线迹64。另外,线迹62和线迹63的部分捏起到里侧,并用水溶性线缝双切缝线迹(从线迹62、63离开约1~2mm缝)65、66。另外,线迹61与62的间隔以及线迹61与63的间隔在该实施例中是15mm。另外,棱形图案的部分以8mm的宽度用水溶性缝线迹67。棱的部分是通过用水溶性线以8mm的间隔缝线迹,一边在表里上捏起一边用水溶性线缝双切缝线迹。
在这样地缝上线迹后,以140~160℃在两分钟之间加热处理两次,使布料11、12热定形,然后,用温水溶解线迹的水溶性线(索尔弗龙)3,从而形成图11所示的身片部。这种情况下,粗格子状的部分1A由线迹61~66形成,形成粗的突部在表面侧浮出的形态。棱形图案部分1B成为小的低的凸凹。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图13(a)是由本发明制造的又一平面图。如该图13(a)所示,在该衣服中在前身片上浮起形成着粗的浮起的绞花花纹1C、1D。另外,在绞花花纹1C和绞花花纹1D之间形成着纵向的浮起的粗的线1E。颈部、袖部及下摆部成为上述那样的罗纹组织形式花纹。
使用聚酯布料、天美龙布料及索尔弗龙(水溶性线)制造该绞花花纹。预先调查了绞花花纹部分何种程度地收缩,是沿纵向收缩了71.5%,沿横向收缩了62.5%。因此,在裁剪衣服的布料时,在纵向上裁剪为比所希望的完成尺寸大约1.4倍的大小,在横向上裁剪为比所希望的完成尺寸大约1.6倍的大小。
图14是用于说明形成图13(a)所示的那样的绞花花纹的缝线迹的方法的平面图。首先将天美龙2和衣服布料1重合,将图13(b)所示的图案印到天美龙2上,按照该图案用水溶性线(索尔弗龙)3缝合,绞花部1C、1D的详细情况分别表示在图14(a)、图14(b)中。在实际制作的绞花部中,在图13(a)所示的那样的粗绞花部分中,以3根线迹和以它们的线迹为中心的褶线迹的组合形成1根绳的部分,该点与先前由图12所说明的实施例相同。即、在图14(a)中正中间的线迹61和外侧的线迹62或63之间隔开着1.5cm的间隔。在缝上这些线迹61、62、63后,正中间的线迹61以7mm的捏宽向表侧(与接触天美龙的侧相反的侧)捏并用水溶性线缝褶线迹。另外,向里侧捏线迹62及63(天美龙侧)并用水溶性线缝双切缝线迹。另外,形成在绞花组织间的棱形部分只形成最初缝上的5mm宽的线迹67,不施加褶线迹。
接着根据图14(b)说明肋部的绞花组织部1D和纵的粗棱条1E。绞花组织部1D的粗线如上述的图14(a)所说明的那样与线迹61、62、63同样的进行,但是正中间的线迹61在缝上其线迹后从表面侧以5mm宽度捏起并缝褶线迹。对于线迹62、63向里面侧捏起并缝双切缝线迹。
另外,纵向粗棱条1E如下所述地进行制作。用水溶性线缝线迹71、72、76。然后,如图14(c)所示,线迹71、72向里方向捏起并用水溶性线缝双切缝线迹73、74。
关于斜向的线迹76不起褶地保持其原状态。然后,如图14(c)所示地,使两侧地纵向线迹71、72的部分靠近,向表侧方捏起,用水溶性缝褶线迹75而形成褶裥状态。另外,在图14(c)中用1根线表示着布料,但这是用于说明捏制方法的图,表示该布料的线表示着天美龙2和衣服布料1的重合的布料。如前所述地使这样地缝线迹了的布料热定型。这时,热定型是以140℃~170℃之间的温度进行约60~70秒的定型。
另外,在衣服布料比较厚的情况下,最好是稍加长热定型时间。接着溶解使用于各线迹的水溶性线3,剥开天美龙2和衣服布料1。
这样地制成的产品是图13(a)所示的那样的产品,可以看到粗的绞花棱条,还可以看到纵向的粗筋。而且,该粗的纵向筋在作为斜向施加了线迹的痕迹而在表面上形成凸凹的状态下成为隆起的粗棱条。袖部、领部及摆部成为罗纹组织模样的凸凹。省略其说明。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表示为了具有厚度而在中间加入棉层情况下的缝制方法的一实施例。首先,在含有热塑性纤维的表面布料100和里面布料102之间加入棉层101,在该状态下,使用非水溶性线缝绗缝线迹81。中间棉101最好由热塑性纤维构成,例如是聚酯棉。而且,将该布料裁剪为衣服的形状,将前身片11和后身片12的背面布料彼此相接地重叠,在后身片12侧重叠天美龙2。然后在该重叠的状态下,以例如图15(b)所示的形状用水溶性线3缝纵长的表示龟甲花纹那样的形式的线迹。该线迹是各2根线迹为一组的线迹,线迹82、83成为一组,在龟甲的纵向部分中,线迹82、83形成为以窄的间隔平行并列的线迹。该窄间隔例如是2~8mm,与相邻的另一组的线迹81、83之间隔开上述窄间隔的约3倍以上的宽间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为约5倍),这样地缝着多组线迹。然后,在该状态下加热,使天美龙2收缩,其后,溶解制作线迹82、83的索尔弗龙线3。绗缝线迹81不是水溶性线,使用的是通常所使用的线。
这样,如在图15(c)中所表示的断面那样,获得在表面侧大地鼓起的状态的布料。图15(d)是从表面侧看的平面图,形成着用2根线缝的部分成为凹部、用其2根线夹着的部分成为大凸部1F的褶裥状的图案。与此相反,背面侧由于与天美龙2接触着而不会大地鼓出,虽然有凸凹但没有表面侧那样大的凸凹,从整体上来说是平坦的。因此,在缝合前身片11和后身片12的情况下,成为在前身片11侧和后身片12侧表面状况不一样的有趣的衣服。
在前身片侧和后身片侧都想形成大的凸凹时,将前身片11和后身片12分别与天美龙2重合,并以使表面布料100侧朝外、使里面布料102侧与天美龙接触的方式进行重合,上述那样地用由索尔弗龙构成的水溶性线3缝线迹即可。在这样地形成大地隆起的凸部后,通过使前身片和后身片缝合,前身片和后身片都具有同样的花纹。
这时,图15(b)所示的布料在实际制作时,其收缩力在纵向上收缩75%,在横向上收缩80%。因此考虑到该收缩率,衣服的样纸只要准备在纵向上是做成的尺寸的约1.3倍而且在横向上约为做成的尺寸的1.25倍的大小的尺寸样纸即可。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16(a)是表示做成的裙子的平面图。该裙子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衣服的布料使用的是丝绒。如图16(a)所示,是可以看到锯齿形的棱条、其下摆部分成为褶裥的裙子。
为了制造该裙子,首先使形成在裙子上的丝绒布料和天美龙2重合,天美龙布配置在后裙子12侧。在天美龙布上印图16(b)所示的图案。然后除了下摆部分之外用水溶性线3缝图16(b)所示的线迹84、86。然后,横向的线迹86保持原状态不变,仅将斜向的线迹84向天美龙侧以褶宽3mm捏起,并用双切缝线迹85缝。这时,与直线线迹86相接的部分只要在稍跟前处停止即可。图16(c)是表示丝绒的捏褶方法的图。作为表示斜的线迹84部分的图表示着向天美龙2侧捏起的状态。在这样地缝上后,用加热温度160℃加热2分钟,隔开一定间隔再加热2分钟。然后,溶解水溶性线3,剥掉天美龙2。
如图16(a)所示,做成的制品看不到横向的线,可以看到分界线凹下、锯齿形浮起的状况。这时,丝绒由于其布料厚,沿横向缝上的线迹的部分由于成为不太收缩的状态,捏为褶的部分成为凹的状态,因此形成清晰的图案。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表示图。图17(a)是完成的制品的平面图,其布料是薄塔夫绸,原材料是聚酯布料。如图17(a)所示,在薄的布料上形成着大的凸部1H斜地交叉的状态的图案,粗绳状的凸部1H间形成着大的褶裥。为了制作该衣服,裁剪布料成为衣服的零件,将这些零件缝成为衣服的形状,然后在使其与天美龙重合的状态下以图17(b)所示的大的间隔用水溶性线缝斜交叉的线迹87。然后以缝着线迹87的地方为中心捏起,该捏起宽度比上述实施例的大,约是1.5cm,全都向前身11侧捏起并用水溶性线3缝线迹88。加热这样地形成的构成件,然后溶解水溶性线3,于是成为形成图17(d)所示的大的凸条部1H的构成件。在图17(d)中以使前身片11和后身片12重叠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从图17(d)可知,在表侧呈现大的凸条1H,后身片12侧的相当于大的凸条的部分成为向里凹的凹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都是以在缝合为衣服形状或缝合为衣服的形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使其与天美龙重合并用索尔弗龙线缝合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
不缝合为衣服的形状,仅在裁剪为衣服的形状的状态下,由水溶性线与天美龙缝合后进行加热处理并使水溶性线溶解,从而成为表现凸凹形状的布料。然后,也可以在该状态下进行缝合而做成衣服。
或者也可以在布料的状态下用水溶性线与天美龙布缝合使其形成凸凹花纹。特别是在将所希望的图案描绘在天美龙布上,沿着其图案用水溶性线缝线迹,再以其线迹中的所需部位的线迹为中心捏褶并缝双切缝线迹时,也可以这样地以布料的状态进行处理。即,做成为褶裥状态后形成了凸凹的情况与单纯平面地缝线迹形成凸凹的情况不同,由于其凸凹大,在以使前身和后身重合的状态重叠在天美龙布进行处理时,前身和后身的凸凹形状的不同是明显的。因此,若想在前身片和后身片上形成相同的凸凹时,在不使其成为前身片和后身片重合的状态的情况下,将衣服布料在一片的状态下由水溶性线与天美龙布缝合,进行加热处理和溶解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前身片侧和后身片侧形成相同的凸凹图案。这时,在是比较单纯的图案的情况下只要在布料的状态下施加凸凹即可,或在根据设计将特定的凸凹的设置在衣服的特定的位置时,最好是先裁剪为衣服的形状再施加凸凹。这样可以容易地做成所希望的设计的衣服。
另外,在制作罗纹组织状的布料上,在用布料进行时,由于必需将表和里交替地形成为褶裥状态,用不是长尺寸的布料而是数米长以内的短尺寸的布料进行制作时容易进行处理。本发明的褶裥与普通的细褶等不同,它是在中心部分加入1根线迹在其两侧加入用于成为褶裥状的褶线迹,首先以规定间隔缝该中心的线迹,然后例如隔着1根所缝上的线迹向表侧捏起,并缝上褶线迹,接着翻过来以剩余的线迹为中心向里侧捏起并缝褶线迹,如此进行即可。
另外,在想获得大的褶裥时,先使用褶裥缝纫机做成施加了褶裥的状态,然后使其与天美龙混合,可以形成比天美龙的收缩所产生的凸凹更大的凸凹。也可以同时地进行使用缝纫机缝褶和与天美龙的缝合。这时,缝褶的线迹和用于缝合的线迹都可以使用水溶性线。
在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方法中,线迹可以缝为任意的形状,其间隔也可以做成一会窄一会宽。如此完成的布料1中的凸凹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另外,本发明的凸凹可以施加到衣服的任意部分,这时也可以表里同时地施加,例如,前开的被服的情况下只在前身片或只在后身片施加凸凹,或用叠和服的方法将两前衿的部分和后背的中央部分做成为四层重叠的状态,在其上放置热收缩性布2并缝线迹,由此同时地在两前立部分和后背部分赋予凸凹。另外,也可以仅在袖的部分上赋予凸凹。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在衣服上放置热收缩性布2并缝线迹,但是也可以在衣服布料1和布料1之间(例如衣身的内侧)加入热收缩性布2并缝线迹。
另外,在本发明中,裁剪衣服布料先缝制为衣服的形状时,预先实验并确认怎样程度的收缩,只要对应于此进行裁剪和缝制即可获得所需要的尺寸。即,作为热收缩性布料2,即使使用相同的布料2进行缝合,在衣服的布料薄时,容易收缩,但例如是丝绒那样的厚的布料时,由于原始的衣服的布料的力不太收缩而不能形成为高的凸凹。
本发明的衣服的布料使用的是可热定型的以热塑性纤维为主的布料,但是,若是这样的布料,构成一件衣服的布料在颜色、原材料等方面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例如通过缝合颜色不同的两种类的带状的布料做成为一张大的布料,将该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形状也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使用。或者,例如在缝合多种布料形成衣身时,预先制作将衣身分割为所希望的样纸,按照该样纸裁剪颜色、原材料等不同的多种布料,缝合它们形成衣身的布料,可以将此作为含有本发明的热塑性纤维布料进行使用。另外,在将缝合作为原材料的透明的布料和不透明的布料而形成的布料作为本发明的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使用,使其形成凸凹时,被制造的衣服通过透明的效果和凸凹的效果的相结合,图案和外观都非常有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衣服的整体或衣服的任意部位上形成凸凹,在设计上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可以在衣服上的布料上形成凸凹。
另外,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使用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热收缩的布料,在衣服的整体或希望的区域上形成了凸凹时,与针织产品同样地可以制造设有沿纵和横向可伸缩的凸凹的衣服。即,在用线迹缝合衣服的布料和热收缩性布料时,在衣服的整体上缝线迹时,由于在整体上形成凸凹并沿纵向和横向可伸缩,因此可以获得与针织品同样地伸缩性高的衣服。另外,如果在胸部的区域形成凸凹,那么其胸部变得伸缩性高。因此,即使不形成称身短缝等也可以获得非常合身的衣服。
在使用经线方向或纬线方向热收缩的布料在衣服整体或所希望的区域形成凸凹时,可以做成沿纵或横向伸缩的衣服,可以获得女罩衬和女式西装衬等的容易穿的衣服。
而且,在由本发明的方法制作凸凹时,不受制作针织产品时那样的设计上的限制,另外,也不受原来的褶裥加工那样的折皱方向等的限制,设计上的自由度非常大。另外,通过缝上构成种种曲线的线迹,可以赋予曲线的凸凹,可以做成图案非常有趣的衣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布料上形成了凸凹后,在有凸凹的状态印花。因此,做成的衣服在穿用时随着身体的活动其凸凹伸缩,可以做成图案变化的有趣的衣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衣服上形成凸凹的同时使衣服的布料表面具有变化。即通过将聚氨基甲酸乙酯薄片那样的不同材料贴在布料的表面上,通过可以做成为皮革样的布料,另外通过打开其上的凸凹局部地产生破裂,尤其裂痕可以形成有趣的表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使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和热收缩性布料重合并使用水溶性线缝线迹,如此地缝合后,将该缝合的布料加热处理,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的工序中,在缝上用于上述缝合的线迹后,为了将缝合的布料以上述线迹为中心成为捏折状态,用水溶性线与上述线迹平行地缝线迹,由此将罗纹组织样态的轮廓分明的筋状凸凹或绞花样态等的粗大的凸凹形成在布料上,或可以在厚的布料上形成轮廓分明的凸凹。另外,可以获得在布料上形成这样的轮廓分明的凸凹的衣服。

Claims (18)

1.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做成衣服的形状,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叠并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而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缝合,由加热装置在干热状态下且在不给布料加压的状态下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而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2.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做成衣服的形状,该衣服上局部地放置至少一个热收缩性布料,然后,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将上述热收缩性布料缝合在衣服的布料上,由加热装置在干热状态下且在不给布料加压的状态下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3.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做成衣服的形状,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叠并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而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缝合,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并在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前或溶解除去后,在上述衣服的布料上实施升华转移印花。
4.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做成衣服的形状,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叠并用水溶性线缝上线迹而将该衣服与热收缩性布料缝合,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然后,将薄片状物贴在上述衣服的布料上。
5.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后,使该裁剪的布料和热收缩性布料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一线迹使其缝合,为了将该缝合的布料成为以上述第一线迹为中心地捏为褶状的状态,用水溶性线与上述第一线迹平行地缝第二线迹,加热处理该缝了线迹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6.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裁剪为衣服的零件,缝制该零件而做成为衣服的形状,使该衣服和热收缩性布料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一线迹使其缝合,为了将该缝合的布料成为以上述第一线迹为中心地捏为褶状的状态,用水溶性线与上述第一线迹平行地缝第二线迹,加热处理该缝了线迹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7.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于衣服的布料是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使含有该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一线迹使其缝合,为了将该缝合的布料成为以上述第一线迹为中心地捏为褶状的状态,用水溶性线与上述第一线迹平行地缝第二线迹,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在含有上述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8.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上述第一线迹缝合的布料捏折时的捏宽是约1mm~20mm。
9.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上述第一线迹缝合的布料捏折时,表里交替地捏。
10.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上述第一线迹缝合的布料捏折时,将成为褶的中心的第一线迹3根作为一组,各线迹间的间隔是约10mm~20mm,将该组的正中间的第一线迹向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侧以大的捏宽捏起,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二线迹,然后进行加热处理并进行溶解除去水溶性线的处理,作为上述3根一组的第一线迹和上述捏起而缝褶上的第二线迹的痕迹在含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上形成大的凸部。
11.如权利要求1、4或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热收缩性的布料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线迹使其缝合后,在该线迹和线迹之间的至少一个部位切断上述热收缩性布料,然后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
12.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有热塑性纤维的表布料和含有热塑性纤维的里布料之间加入中棉,用非水溶性线缝绗缝线迹形成衣服使用的布料,使该布料与热收缩性的布料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线迹使其缝合,该缝合是由将2~3根的窄间隔地平行的线迹作为一组,与相邻的另外组的线迹之间隔着比上述窄间隔的3倍还宽的间隔,由这样的多组线迹进行的、加热处理上述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从而在缝着上述绗缝线迹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13.在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含有该热塑性纤维的布料与热收缩性布料重合并用水溶性线缝第一线迹使其缝合,为了将该缝合的布料成为以上述第一线迹为中心地捏为褶状的状态,用水溶性线与上述第一线迹平行地缝第二线迹,加热处理该缝合的布料使上述热收缩性布料收缩,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然后,溶解除去上述水溶性线并将上述衣服的布料和上述热收缩性布料分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在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缝合的布料捏折时的捏宽是约10mm~20mm。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在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缝合的布料捏折时,表里交替地捏。
16.衣服用的布料,其特征在于,是含有热塑性纤维并具有热定型性的布料,在该布料上形成着筋状的凸部或凹部,在该筋状凸部的顶上部或筋状凹部的底部穿设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一连串的针孔,穿设着以该针孔为中心地在其左右与该中心针孔平行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一连串的针孔,该第2针孔的部位处于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的大致根部至中间部,在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上形成着细的褶或凸凹。
17.布料,其特征在于,是含有热塑性纤维并具有热定型性的布料,在该布料上形成着筋状的凸部或凹部,在该筋状凸部的顶上部或筋状凹部的底部穿设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一连串的针孔,穿设着以该针孔为中心地在其左右与该中心针孔平行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一连串的针孔,该第2针孔的部位处于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的大致根部至中间部,在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上形成着细的褶或凸凹。
18.衣服,在由含有热塑性纤维的布料构成的衣服中,其特征在于,在该布料上形成着筋状的凸部或凹部,在该筋状凸部的顶上部或筋状凹部的底部穿设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一连串的针孔,穿设着以该针孔为中心地在其左右与该中心针孔平行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一连串的针孔,该第2针孔的部位处于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的大致根部至中间部,在上述筋状凸部或筋状凹部上形成着细的褶或凸凹。
CN99813851A 1998-12-28 1999-12-27 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Pending CN13284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2211/1998 1998-12-28
JP37221198 1998-12-28
JP95598/99 1999-04-01
JP9559899 1999-04-01
JP11133623A JP3049058B1 (ja) 1998-12-28 1999-05-14 衣服の布地に凹凸を形成する方法
JP133623/99 1999-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8423A true CN1328423A (zh) 2001-12-26

Family

ID=27307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13851A Pending CN1328423A (zh) 1998-12-28 1999-12-27 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423165B1 (zh)
EP (1) EP1166661A4 (zh)
JP (1) JP3049058B1 (zh)
KR (1) KR20020002470A (zh)
CN (1) CN1328423A (zh)
AU (1) AU745479B2 (zh)
CA (1) CA2370293A1 (zh)
HK (1) HK1040889A1 (zh)
TW (1) TW440435B (zh)
WO (1) WO200004010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5460A (zh) * 2015-05-05 2015-09-16 廖志刚 一种利用于收缩线制作褶皱服装的方法
CN107853783A (zh) * 2017-11-16 2018-03-30 东华大学 一种利用纸桶高温压褶的服装造型方法
CN111455523A (zh) * 2020-04-09 2020-07-28 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1772297A (zh) * 2019-04-03 2020-10-16 黄英俊 鞋面制造方法
WO2021134804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艺术染整的垫绵褶皱制备工艺
CN113261735A (zh) * 2021-07-08 2021-08-17 于军 一种羽绒服抠挖替代直充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6166B1 (en) * 1999-09-16 2005-11-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ocessing release paper
US20030056703A1 (en) * 2001-01-10 2003-03-27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 Design Multi-ply fabric, use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GB0125287D0 (en) * 2001-10-20 2001-12-12 Pro Fit Internat Controlling garment size
US20030188372A1 (en) * 2002-04-03 2003-10-09 Norichika Kondo Method for displaying shrunk article of clothing
BE1014784A3 (nl) * 2002-04-18 2004-04-06 Viktor G Bv Met Beperkte Aansp Doek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oek met minstens een permanente vouw.
JP2004052140A (ja) * 2002-07-18 2004-02-19 Chuo Giken Kogyo:Kk 布帛の縮絨処理と絞り模様描出法
BE1015508A3 (nl) * 2003-05-08 2005-05-03 Svensson Ludvig Bv Doek bestemd om voorzien te worden van minstens een permanente vouw en werkwijze daarbij toegepast.
CN101111609A (zh) * 2005-02-02 2008-01-23 有限公社绞里庵 皮革加工方法和立体形状皮革
KR100716494B1 (ko) * 2005-08-26 2007-05-10 권순호 주름직물의 제조방법
GB2447070A (en) 2007-02-27 2008-09-03 Pro Fit Int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f a fabric of a garment
CN101067280B (zh) * 2007-05-29 2011-04-27 程金魁 用于服装、面料的摺景褶皱加工方法
US8056173B2 (en) * 2008-07-28 2011-11-15 Nike, Inc. Soluble thread in the manufacture of footwear
US8627515B1 (en) * 2009-10-31 2014-01-14 Harold Lamont Scott Multifaceted lightweight collapsible hat
IT1396825B1 (it) * 2009-11-11 2012-12-14 Grotto S P A Metod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capo di abbigliamento
US8834984B2 (en) * 2009-12-22 2014-09-16 Tietex International, Ltd Stitch bonded wipe
JP5719673B2 (ja) * 2011-04-25 2015-05-20 株式会社finetrack 衣類
PT2532775E (pt) * 2011-06-07 2013-11-28 Gessner Ag Substrato têxtil feito de múltiplos e diferentes materiais descartáveis e/ou recicláveis, utilização de um tal substrato têxtil, e método para reutilização de um tal substrato têxtil
JP5918081B2 (ja) 2012-06-27 2016-05-18 株式会社finetrack 生地の積層体および衣類、寝具
US20160368249A1 (en) 2012-12-19 2016-12-22 Matthew J. SCHWAB Three dimensional single-layer fabric and assembly methods therefor
CN103202565A (zh) * 2013-01-09 2013-07-17 福建睿能电子有限公司 制版成型套图的方法
US11284651B2 (en) * 2016-01-11 2022-03-29 Nike, Inc. Engineered surface for increased drag on article
IT201800009722A1 (it) * 2018-10-23 2020-04-23 Teresa Cristaldi Modello sartoriale e/o industriale e procedimento di realizzazione di detto modello sartoriale e/o industriale
GB202012287D0 (en) * 2020-08-06 2020-09-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gesellschaft Method for shaping flexible material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b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879411A (en) * 1969-02-11 1971-08-31 George Zuckerman Quilting process and product
US3657060A (en) * 1970-08-25 1972-04-18 Penn Novelty Co The Embroidered emblem with thermoplastic adhesive
JPS52103564A (en) * 1976-02-26 1977-08-30 Shiga Prefecture Method of producing uneven textile
JPS52148298A (en) * 1976-05-29 1977-12-09 Aiwa Sangiyou Kk Production of fancy concavee and convex fabric
USRE33215E (en) * 1986-09-26 1990-05-15 Method of assembling textiles
FR2604453A1 (fr) * 1986-09-30 1988-04-01 Cortex Procede pour fabriquer une etoffe en relief et etoffe obtenue
JPH0378843U (zh) * 1989-11-20 1991-08-09
US5356055A (en) * 1991-08-22 1994-10-18 Kabushiki Kaisha Miyake Design Jimusho D/B/A Miyake Design Studio Method of pleating garments
JP2554981B2 (ja) * 1993-02-15 1996-11-20 木村染工株式会社 プリーツ加工ウエブの製造法
JP2504931B2 (ja) * 1993-02-19 1996-06-05 株式会社三宅デザイン事務所 プリ−ツ製品の加工方法
JPH083864A (ja) * 1994-06-09 1996-01-09 Mochida Shoko Kk プリーツ製品の加工方法
JPH08218213A (ja) 1995-02-10 1996-08-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しわ加工を施した衣服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31839A (ja) 1995-07-14 1997-02-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絞り状しわを有する染色布および衣服の製造方法
JPH0987969A (ja) 1995-09-25 1997-03-31 Unitika Ltd セルロース系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51210B1 (en) * 1996-08-07 2001-06-26 Hi-Tex, Inc. Treated textile fabric
JPH10168747A (ja) * 1996-12-06 1998-06-23 Marubishi:Kk グラフィックプリーツの作製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5460A (zh) * 2015-05-05 2015-09-16 廖志刚 一种利用于收缩线制作褶皱服装的方法
CN107853783A (zh) * 2017-11-16 2018-03-30 东华大学 一种利用纸桶高温压褶的服装造型方法
CN111772297A (zh) * 2019-04-03 2020-10-16 黄英俊 鞋面制造方法
WO2021134804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艺术染整的垫绵褶皱制备工艺
CN111455523A (zh) * 2020-04-09 2020-07-28 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55523B (zh) * 2020-04-09 2021-07-06 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一种棉氨纶高弹性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61735A (zh) * 2021-07-08 2021-08-17 于军 一种羽绒服抠挖替代直充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049058B1 (ja) 2000-06-05
TW440435B (en) 2001-06-16
AU1801600A (en) 2000-07-24
AU745479B2 (en) 2002-03-21
JP2000345465A (ja) 2000-12-12
EP1166661A1 (en) 2002-01-02
HK1040889A1 (zh) 2002-06-28
US6423165B1 (en) 2002-07-23
KR20020002470A (ko) 2002-01-09
CA2370293A1 (en) 2000-07-13
WO2000040108A1 (fr) 2000-07-13
EP1166661A4 (en) 2002-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8423A (zh) 在衣服的布料上形成凸凹的方法及衣服
US3772899A (en) Seamless brassieres and brassiere blanks
US6860214B1 (en) Raised embroidery process
CN1464923A (zh) 伸缩性经编织物、其制造方法以及伸缩性服装
JPH04505780A (ja) 二重刺繍レース
CN1086564A (zh) 无磨损天然织物
US20230399782A1 (en) Article provided with reflective yarn as a safety mechanism
JP3108694B1 (ja) 布地に凹凸を有する衣服およびその衣服のための布地
DE60105751T2 (de) Materiale oder produkte die, streifen aus natürlichem oder künstlichem pelz, gebrauchen
CN1187000C (zh) 利用真毛皮或人造毛皮条带的材料和产品
JP2525096B2 (ja) 布 帛
CN109198810B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及其制造方法
US7491665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textile material and textile material made thereby
JP3585324B2 (ja) 衣料用帯状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711799B2 (ja) 衣服の製作方法
US2006020707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nd a chenille-like textured type yarn, trim, and fabric
KR101609627B1 (ko) 손뜨개질에 의한 남자 한복 저고리의 섶 및 깃 형성방법
JPS6143475B2 (zh)
CN219947525U (zh) 一种电绣面料
JPS625480B2 (zh)
JP3781839B2 (ja) 芯材入衣料
JP3875614B2 (ja) 凹凸模様布の製造方法
JPS5943162A (ja) 刺繍方法
JP2002054070A (ja) シボ付衣類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48007A (ja) 衣服の帯状模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N BUSINESS TREN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 LTD. ONWARD KASHIYAMA SHAN

Effective date: 200112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12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ese business trend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nward Kashiyama Co.,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408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