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691A - 用于特别是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的沉降片和用这种沉降片装备的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特别是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的沉降片和用这种沉降片装备的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691A
CN1319691A CN01111792A CN01111792A CN1319691A CN 1319691 A CN1319691 A CN 1319691A CN 01111792 A CN01111792 A CN 01111792A CN 01111792 A CN01111792 A CN 01111792A CN 1319691 A CN1319691 A CN 1319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er
swing
spring element
swing position
knit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1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9730C (zh
Inventor
汉斯-马丁·埃普勒
迪特马尔·特伦克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filed Critical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319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97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97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特别是按照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的沉降片(50)。沉降片(50)包含一前侧(32)、一背侧(33)、一布置在一端的有一握持喉(35)和一脱圈边缘(36)的头部(34)、从前侧(32)站立的用于实施沿纵向(V)的运动的某个控制脚(38),和至少一个某些设置在前侧(32)上的用于实施垂直于纵向(V)的摆动的摆动部位(39、40)。按照本发明,沉降片(50)另外还有垂直于纵向(V)作用的、用于补偿制造不精确性的某个弹簧元件(41)(图4)。此外,还描述了装备有这种沉降片(50)的针织机。

Description

用于特别是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 的沉降片和用这种沉降片装备的针织机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沉降片和按照权利要求15至17的前序部分的用其装备的针织机。
在一按照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中,当织针在接纱后进行牵拉运动时,握持沉降片和脱圈沉降片将沿一与其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形成线圈所需要的织针动程小于采用普通的成圈技术的织针动程,这样就有可能采用不太倾斜的用于织针和沉降片的挺针三角部分和退绕三角部分,并由此提高针织速度。
已经知道,前面所描述的那种按照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多数作为圆型针织机形成(DE 311361 C2,DE 3348030 C2,DE 3330530 C1)并且主要设有作为双臂杠杆形成的沉降片。后者用中间支承部位支承在在针筒或类似物上形成的槽的底部,可在其上摆动,并可沿槽的纵向移动。其摆动可借助摆动三角部分产生,后者作用在在沉降片的前侧设置的、常常按照针脚的类型形成的摆动部位上,此时,在圆型针织机的情况下,该作用相对于针筒轴线沿径向进行。
这类圆型针织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问题在于,摆动三角部分由于其在制造时的不可避免的公差,必须彼此相对地如此调整,以使沉降片要以一定的间隙布置,也就是说,支承成能垂直于纵向围绕此间隙的范围摆动。对此,在调整机器时,例如如此调整一个(上部的)摆动三角部分,以使它将沉降片的位置固定在一朝针筒摆动最大的位置上。此后,如此调整另一个(下部的)摆动三角部分,以使它以所选择的0.2~0.5mm的间隙将沉降片的位置固定在一离开针筒摆动最大的位置上。由此,一方面在安装机器时需要有附加的工序,另一方面,上述间隙在工作时造成沉降片的不安静的运行从而造成非所希望的拍打噪声。
此外,已经知道有前面所描述的那种按照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和沉降片,其中,握持沉降片和脱圈沉降片通过一弹簧的弹力朝其横向运动的终点位置被预紧。此时,弹簧力用一无端的环形弹簧或拉伸弹簧得到,该弹簧作用在沉降片的前侧并包围圆型针织机的针筒。由于此弹簧沿各自的沉降片座的方向预紧沉降片所属的杠杆臂,故或是在即使只有一个起作用的摆动三角部分时(DE 3246512 C2),必须设置其形状为双臂杠杆的沉降片,或是必须在沉降片座上形成摆动三角部分(DE 3108041 C2)。此外,这类弹簧必须适合作用在所有现有的沉降片上,因此它的弹簧力必须十分大。但是,首先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沉降片容易进入弹簧的两个相邻的弹簧圈之间然后被夹住,而不是有弹性地被预紧。这两种方案造成一种从结构的观点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构,它对三角排列的结构高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容易发生故障。
相应的问题也可在针织机中产生,其中,沉降片由于与上述不同的原因来回摆动。
因此,等待本发明解决的一个问题为,要如此形成前面所描述的那种沉降片和针织机,以便即使有不可避免的制造公差,也不需要调整用于沉降片的规定的支承间隙,不会产生非所希望的振动与噪声,并且可以按照沉降片的构形得到有利的结构高度。
本发明用权利要求1和15至17的特征解决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有益的特征由从属权利要求2至14可知。
本发明带来这样的优点,即沉降片本身做成能补偿制造公差。因此,不管其在个别情况下所选择的结构形式如何,都可以省去拉伸弹簧和位于沉降片座中的摆动件,而经过考验的针织机结构保持不变。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较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经过按照相对技术工作的圆型针织机的针筒、所属的沉降片筒和三角排列的示意轴向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三角排列系统从里面看的视图;
图3示出了用于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常用织针;
图4示出了用于按照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按照本发明的沉降片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与图1相似的放大的剖视图,但是具有图4的沉降片和只有对本发明重要的部分;
图6示出与图5相当的剖视图,它具有两个不同的沉降片位置;
图7至9用按照图4的侧视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沉降片的三个其它的实施例;
图10示出了与图5相当的剖视图,但是是通过装备有按照图9的沉降片的圆型针织机。
在附图中示出的作为实施例选取的圆型针织机包含一可旋转的针筒1,其外圆柱面按熟知的方式装有平行于其轴线延伸的导向隔板2,以用于放在其间的织针3例如普通的舌针。在针筒1的上部布置一与其共轴线地布置的例如作为其一部分形成的沉降片筒4。沉降片筒4在其外圆柱面上同样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导向隔板6,在其间支承有以后简称为沉降片的握持沉降片和脱圈沉降片7。导向隔板2与导向隔板6以同样的间距设置,但是沿周向各自按一半的间距彼此错开地布置,以使织针3与沉降片7在由筒1和4组成的以后简称为座8的针座和沉降片座8中彼此交替地布置。
织针3在座8中可平行于其纵向V(图1),也就是说平行于针筒轴线移动,因此可在图1中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如同在采用相对技术时很平常的那样,沉降片7在座8中一方面被支承成可平行于其纵向V,也就是说平行于针筒轴线移动,以使它们在图1中同样可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但是,另一方面,沉降片7也可以同时横向地,也就是说在此处沿径向W来回摆动,为此,它们在其背侧9上设有其形状为突出的肩部或类似物的支承部位10,它支承在所属的由导向隔板6形成的槽的底部上。
如同特别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织针3在其前侧各自有一突出的脚11。与之相比,按照图1,沉降片7在其前侧12各自设有一站立的控制脚14,此外,并在实施例中在此控制脚14的两侧各自设有一上摆动部位和下摆动部位15、16,它们多数也作为站立的脚形成,但是也可以只由有关的沉降片7的前端面组成。此外,沉降片7在越过座8的上边缘突出的端部上设有一头部17,它像平常一样,有一脱圈边缘18和一握持喉19。
座8在其外周边上被一三角排列20包围(图1和2)。后者一方面有三角部分21,它形成用于织针3的脚11的导轨22,此时,有多个这样的三角部分21沿纵向V上下重叠地布置并可属于织针2的位于不同的平面中的脚11。另一方面,三角排列20有三角部分23和摆动三角部分24与25。三角部分23设有用于沉降片7的控制脚14的导轨26,并如同导轨一样,用于沿纵向V移动沉降片7。与之相反,摆动三角部分24、25用于沿横向W摆动沉降片7,此时,作用在摆动部位15上的上面的摆动三角部分24使沉降片7的头部17产生一沿径向向内的朝从图1看出的握持位置的摆动,而作用在摆动部位16上的下面的摆动三角部分25则使头部17产生一沿径向向外的朝脱圈位置的摆动。
对于专业人员,这类圆型针织机的其它细节,其各个部分以及特别是其工作方式都可以例如从印刷品DE 33 11 361 C1和DE 33 48030 C2中普通地知道,因此不需要详细说明,这些印刷品将通过对它的引用使之成为本公开内容的题材。
图4示出了也可从图5和6看出的按照本发明的沉降片31。它如同按照图1的沉降片7那样包含一前侧32、一背侧33、一在端部的具有一握持喉35和一脱圈边缘36的头部34、一中间的从背侧站立的支承部位37、一布置在支承部位37的高度处但是从前侧32站立的控制脚38和在其两端的各自一个摆动部位39与40,后者同样作为从前侧32站立的脚形成。按照本发明,沉降片31另外还有一弹簧元件41,后者特别垂直于其与图1的纵向相当的纵向V作用,也就是说,平行于导向隔板6的侧壁并从而沿图1的箭头W的方向作用。该弹簧元件41在按照图1和4的实施例中由一做成波浪形的有弹性的综片段42组成,它布置在控制脚38与其(下部的)摆动部位40之间,后者位于控制脚38的远离头部34的一侧。另一种方案为,综片段42也可以做成回放形。
图5和6示出了处于装配好的状态的沉降片31,一次带织针3,一次不带,在图中,对于同样的部分采用了与图1、2和3同样的参考标号。此时,支承部位37靠在座8上,例如靠在在其中形成的、接纳沉降片31的槽的底部上,该槽与图1相似,由未示出的隔板形成,而与此同时,上摆动三角部分24靠在沉降片31的摆动部位39上,下摆动三角部分25靠在沉降片的摆动部分40上。此时,按照本发明,要如此布置,以使沉降片31略有弹性地被预紧,也就是说,综片段42沿箭头X的方向相对于其正常位置按未装配好的未受力的状态略带弹性地移动。
在这种已知的布置中(例如DE 33 11 361 C2),将采用沿横向W刚性较大和不易弯曲的沉降片。由于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摆动部位39、40上作用的表面区的制造公差,为了避免沉降片的过大的摩擦甚至断裂,必须保证沉降片在从图5看出的安装位置之前,沉降片沿横向W以一定的例如0.2~0.5mm的间隙可来回摆动地安装,也就是说,在至少一个摆动三角部分24、25和所属的摆动部位39、40之间有一狭的间隙。按照本发明,不再需要这类调整。通过弹簧元件41所具有的弹簧力,沉降片31同样地一方面在其部位37、39和40上用一定的预紧被朝着座8或摆动三角部分24、25加压,而另一方面,例如摆动三角部分24、25或座8的径向不精确度则通过综片段42的相应摆动被补偿,该摆动沿径向对抗弹簧力或利用弹簧力进行。由此,座8、摆动三角部分24、25以及沉降片31的制造公差和形状公差都全部得到补偿。这时只要将综片段42如此做在沉降片31上,以使它在一般的安装时按通常的0.2~0.5mm的普通间隙的范围预紧或弹性弯曲。此外,弹簧元件40最好如此构形,以使它在图5中沿与图面垂直的方向有尽可能大的刚性,由此,即使按所要求的程度作径向弯曲时,只有尽可能小的垂直于它的也就是说沿某一方向的弯曲产生,该方向垂直于织针运动延伸并垂直于导向隔板6的侧壁延伸。
图6各自按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的位置示出沉降片31的两个可能的极限摆动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公差补偿与沉降片31在个别情况下所处的摆动位置无关。
图7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沉降片44,其中,弹簧元件45通过一综片段46得到,后者沿摆动方向W足够狭,并且如同在图4至6的情况那样,下摆动部位47有可能相对于中间控制脚48沿箭头X的方向(图5)作弹性偏移。在此实施例中,沉降片44也可由此在中间控制脚48与下摆动部位47之间做成有弹性的。
在如图8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沉降片50再次包含一前侧51、一背侧52、一在一端的一般的头部53、一中间控制脚54和在两端从其作为脚形成的两个摆动部位55和56。作为从背侧站立的有弹性的舌部形成并在远离头部53的摆动部位56的范围内在沉降片50的背侧52成形的弹簧元件57从沉降片上向后并沿控制脚54的方向伸出。该弹簧元件57在其自由端有一略弯曲的支撑部位58,后者与图5和6相似,在安装状态用于支撑在座8或相应的槽的底部。支撑部位58相对于摆动部位55和56的前缘的径向位置要类似于如图4至7的实施例如此选择,以使其在沉降片50的安装后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摆动部位55、56靠在所属的摆动三角部分24、25上时,支撑在座8上,并在此时,弹簧元件57略有弹性地被预紧,以致摆动部位55、56在补偿可能发生的制造公差的情况下,总是以轻微的预紧和无间隙地被压靠在相应的摆动三角部分24、25上。此外,支撑部位58(沿相当于图5的箭头V的纵向考虑)要如此选择,以使摆动部位55、56尽可能均匀地被压靠在摆动三角部分24、25上,并且不产生非所希望的倾翻力矩。在实施例中,支撑部位58大致位于控制脚54的高度上。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弹簧力将与图4至7相反由此产生,即它在一基本全部为刚性的、不易弯曲变形的沉降片50上设置一额外存在的有弹性的舌。
在如图8的实施例中,在理论上可以论为,沉降片50的头部53由于有在成圈时由纱线或类似物作用在其上的力而沿箭头V的方向偏移,这将影响成圈过程。因此,沉降片50在其背侧52设置一限制其偏移可能性或其可能的摆动行程的限制装置59。它在实施例中由在沉降片综片上从背侧52站立的台肩组成,后者在有一预选的摆动行程之后沿箭头V的方向靠在弹簧元件57或其支撑部位58上。于是,沉降片50的沿箭头V的方向的进一步偏移不再可能。此外,沉降片50的功能与沉降片31和44的相似。
在迄今为止的实施例中,沉降片全部都有两个与所属的摆动三角部分24、25相互作用的摆动部位和一个位于其间的用于沿纵向进行的运动的控制脚。与此相对,图9与10示出一种异型,其中,可以省去一个摆动部位和所属的摆动三角部分。
按照图9和10的沉降片60包含一前侧61、一背侧62、一在一端的一般的头部63、一在与其相反的一端的从前侧站立的控制脚64、一在控制脚64的背侧做出的作为站立的台肩形成的支承部位65,和一作为脚形成的、位于头部63和控制脚64之间并位于前侧61的摆动部位66。同样,如同在图8中一样,在控制脚64的范围内设置一作为有弹性的舌形成的弹簧元件67,后者在沉降片60上成形而成,从沉降片向后伸出并从控制脚64出发沿头部63的方向延伸。
如同特别由图10示出的那样,(与图1至6一样,在图中,同样的部分上标以同样的参考标号,)在沉降片60的安装状态,一方面是,支承部位65支撑在座8上或在座中形成的槽的底部上,另一方面是,摆动三角部分24靠在摆动部位66上。与此同时,弹簧元件67用一位于自由端的支撑部位68在略有弹性预紧的情况下支撑在座8上。与迄今为止的实施例对比,特别是与图8对比,支撑部位68沿纵向V的轴向位置要如此选择,以使弹簧元件67在沉降片60上沿箭头Z的方向作用一轻微的倾翻力矩或转矩,沉降片如此绕支承部位66偏移,以致一方面朝摆动三角部分24压摆动部位66,另一方向用弹性预紧朝座8压支承部位65。由此,如同在其它实施例中一样,弹簧元件67补偿了制造公差。不过,与此同时,当沉降片60从图10中从用实线表示的握持位置偏移至在图10中用虚线表示的脱圈位置时,以及此时,当摆动三角部分24(或其靠在摆动部位66上的导向三角)沿径向(从座8向外看)逐步向外退让时,弹簧元件仍然还保持沉降片60可靠地与摆动三角部分24和座8接触。此时,沉降片60将通过弹簧元件67的力偏移至相反的脱圈位置。对此,在实施例中,支撑部位68将沿纵向V布置在沉降片60的头部63与摆动部位66之间。此外,沉降片60的背侧62与弹簧元件67之间的距离要如此选择,以使只允许沉降片60沿与箭头Z(图10)相反的方向只偏移一个预选的行程,以便由此达到这样的作用,即在如图8的实施例中提供限制装置59。
与按照图9和10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可以将位于背侧的支承部位65布置在头部与下摆动部位之间并在弹簧元件上设一支撑部位,后者靠在摆动部位的远离支承部位的一侧上。在此情况下,也产生一转矩,它力图朝在相应的高度布置的摆动三角部分压摆动部位并朝座压支承部位。
所描述的沉降片的优点特别在于无间隙的导向和由此产生的无振动的运行,后者就其本身而言又造成高的运行平稳性和低的发热。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以用很多方式予以改变。特别是在如图1至7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有弹性的综片段中如此选择沉降片的厚度和/或宽度,以使其能产生所希望的弹性作用力,并使通过它作用的摩擦力和由此引起的发热尽可能小。相应的,也可在如图7至10的实施例中,如此调整弹簧元件57、67的宽度和/或厚度和/或轴向长度,以使它在个别情况下能产生有利的弹簧力。此外,沉降片在其它区域,特别是位于上摆动部位与控制脚之间的综片段,其宽度和/或厚度也可选成小于其余部分的区域中的,以便由此减小它的重量并稍微保证必需的弹簧力。沉降片可进一步最好在下摆动部位的区域内设置向后站立的导向台肩69(图4、5、7、8),后者在安装好的状态位于在各自的座8中存在的导向隔板或类似物之间并改善沉降片的侧面导向,也就是说,防止特别是绕沉降片纵向轴线的扭转运动。进一步还可以例如在位于两个摆动部位之间的综片区将沉降片按照某一种类型的凸弧整个做成有弹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弧的顶部可用作支承部位,弧的端部可以有摆动部位,而整个综片段做成有弹性的。此外,很明显,在图8至10中所示的弹簧元件也可以有不同的构形并做在沉降片的其它部位上,此时,还可以用弹簧丝制造弹簧元件并在以后固定在沉降片上。控制脚相对于支承部位的位置也可造成不同的。在不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中也可设置相应的沉降片与摆动三角部分,并且在其中,沉降片也可由于别的原因按上述方式偏移。最后,应当理解,各种特色也可以按与所示并描述的组合不同而应用。

Claims (17)

1.用于特别是按照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的沉降片,它具有一前侧(12、32、51、61)、一背侧(9、33、52、62)、一布置在一端的有一握持喉(35)和一脱圈边缘(36)的头部(34、53、63)、一从前侧(12、32、51、61)站立的用于实施沿纵向(V)的运动的某些控制脚(38、54、64),和至少设置在前侧上的用于实施垂直于纵向(V)的摆动的某些摆动部位(39、40;55、56;66),其特征为,它有一垂直于纵向(V)作用的弹簧元件(41、45、57、67)。
2.如权利要求1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弹簧元件(41、45、57、67)在其上成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弹簧元件(57、67)由从背侧(52、62)站立的弹簧舌组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沉降片,其特征为,摆动部位(66)布置在头部(63)与一设置在背侧(62)上、以用于支撑在座(8)上的某一支承部位(65)之间,而弹簧元件(67)有一用于支撑在座(8)上的、布置在头部(63)与摆动部位(66)之间的某一支撑部位(68)。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沉降片,其特征为,设置在背侧上的用于支撑在座(8)上的某一支承部位布置在头部与摆动部位之间,而弹簧元件则有一用于支撑在座上的某一支撑部位,后者靠在摆动部位的远离支承部位的一侧上。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它设有两个沿纵向(V)隔开一段距离的、布置在前侧(51)上的摆动部位(55、56),而弹簧元件(57)则有一沿纵向(V)布置在两个摆动部位(55、56)之间、用于支撑在座(8)上的某一支撑部位(58)。
7.如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它有一限制其偏移可能性的限制装置(59)。
8.如权利要求7的沉降片,其特征为,限制装置(59)是一从背侧站立,以与弹簧元件(57)接触的某一台肩。
9.如权利要求1或2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它设有两个布置在前侧(32)上、沿纵向(V)隔开一段距离的摆动部位(39、40或47)和一个沿纵向位于其但是在背侧(33)的支承部位(37)。
10.如权利要求9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弹簧元件(41、45)由一设置在摆动部位(39、40或47)之间的有弹性的综片段(42、46)组成。
11.如权利要求9的沉降片,其特征为,控制脚(38、48)布置在两个摆动部位(39、40或47)之间,弹簧元件(41,45)由一有弹性的综片段(42、46)组成,后者布置在控制脚(38、48)与各自的摆动部位(40、47)之间,摆动部位位于控制脚(38、48)的远离头部(34)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弹簧元件(41)由一做成回纹形或波浪形的综片段(42)组成。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的任一项的沉降片,其特征为,它在弹簧元件(41)的范围内至少部分地有一比其它段减小的宽度和/或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至13的任一项的沉降片,其特征为,摆动部位(39、40或47)作为从前侧(32)站立的摆动脚形成。
15.具有一座(8)的针织机,在座中,织针(3)和脱圈沉降片与握持沉降片(60)交替并排地布置,并且有一三角排列(20),以用于织针(3)和沉降片(60)沿一纵向(V)相对移动,并用于沉降片(60)垂直于纵向上偏移,其特征为,沉降片(60)按权利要求4或5形成,三角排列(20)有一属于摆动部位(66)的摆动三角部分(24),而沉降片(60)则在通过弹性元件(67)产生的预紧的作用下以其摆动部位(66)靠在摆动三角部分(24)上并以其支承部位(65)靠在座(8)上。
16.具有一座(8)的针织机,在座中,织针(3)和脱圈沉降片与握持沉降片(50)交替并排地布置,并且有一三角排列(20),以用于织针(3)和沉降片(50)沿一纵向(V)相对移动,并用于沉降片(50)垂直于纵向(V)偏移,其特征为,沉降片(50)至少按权利要求6至8中的一项形成,三角排列(20)有两个各自属于一摆动部位(55、56)的摆动三角部分,而沉降片的摆动部位则通过支撑在座上的弹簧元件(57)无间隙地朝摆动三角部分(24、25)被预紧。
17.具有一座(8)的针织机,在座中,织针(3)和脱圈沉降片与握持沉降片(31、44)交替并排地布置,并且有一三角排列(20),以用于织针(3)和沉降片(31、44)沿一纵向(V)相对移动,并用于沉降片(31、44)垂直于纵向(V)偏移,其特征为,沉降片(31、44)至少按权利要求9至13中的一项形成,三角排列(20)有两个各自属于一摆动部位(39、40)的摆动三角部分(24、25),沉降片(31、41)的支承部位(37)则靠在座(8)上,与此同时,沉降片(31、41)的摆动部位(39、40)通过弹簧元件(41、45)的弹性弯曲无间隙地朝摆动三角部位(24、25)被预紧。
CNB011117923A 2000-03-29 2001-03-28 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及其沉降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7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15730.0 2000-03-29
DE10015730A DE10015730B4 (de) 2000-03-29 2000-03-29 Platine für eine insbesondere nach der Relativtechnik arbeitende Strickmaschine und mit einer derartigen Platine ausgerüstete Stri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9691A true CN1319691A (zh) 2001-10-31
CN1289730C CN1289730C (zh) 2006-12-13

Family

ID=763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7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730C (zh) 2000-03-29 2001-03-28 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及其沉降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401495B2 (zh)
JP (1) JP2001303407A (zh)
KR (1) KR100768994B1 (zh)
CN (1) CN1289730C (zh)
DE (1) DE10015730B4 (zh)
HK (1) HK1039797B (zh)
IT (1) ITMI20010656A1 (zh)
TW (1) TW49691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8284A1 (fr) * 2005-09-05 2007-03-15 Li Zhi Lin Mecanisme a mouvement alternatif pour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CN100494534C (zh) * 2003-04-08 2009-06-03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CN101711293B (zh) * 2007-05-30 2012-03-28 山德霓股份公司 高可靠性的带有舌针的无沉降片式针织机
CN101484622B (zh) * 2006-07-07 2013-06-12 山德霓股份公司 带有舌针而没有沉降片的针织机
CN103429804A (zh) * 2010-11-03 2013-12-04 西普拉专利发展及参与有限公司 针织机
CN103924374A (zh) * 2014-05-06 2014-07-16 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提花毛圈机的编织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8460B1 (en) * 2006-07-07 2011-11-16 SANTONI S.p.A. Knitting machine with latch needles and without sinkers
CN101490324B (zh) * 2006-08-11 2011-04-1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可动沉降片和横机
DE102010017949B4 (de) * 2010-04-22 2013-04-18 H. Stoll Gmbh & Co. Kg Funktionselement für Strickmaschinen
DE102010054540A1 (de) * 2010-12-15 2012-06-21 Ulrich Hofmann Vereinfachte Single-Rundstrickmaschine
CN104862872B (zh) * 2014-02-24 2017-08-25 山德霓股份公司 针织圆纬机
CN105088507A (zh) * 2014-05-06 2015-11-25 徐央 圆编织机的编织机构
PT4095297T (pt) 2021-05-25 2023-11-10 Groz Beckert Kg Platina, dispositivo de tricotagem e processo de tricotagem para produzir artigos de malh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5125B1 (de) * 1968-08-13 1971-10-14 Harry Appric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aschenware
ES370354A1 (es) * 1968-08-13 1971-04-16 Apprich Dispositiv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un tejido de mallas.
JPS52155252A (en) * 1976-06-16 1977-12-23 Fukuhara Needle Co Ltd Composite needle and its production
DE3108041C2 (de) * 1981-03-03 1985-01-31 Alfred 7031 Bondorf Buck Strickmaschine
DE3246512C2 (de) * 1982-12-16 1985-02-21 Memminger Gmbh, 7290 Freudenstadt Strickmaschine
JPS59117691U (ja) * 1983-01-27 1984-08-08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編機用シンカ
DE3311361C2 (de) * 1983-03-29 1986-07-24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DE3348030C2 (de) * 1983-03-29 1986-10-0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DE3320043A1 (de) * 1983-06-03 1984-12-06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7000 Stuttgart Maschenbildende maschine
DE3330530C1 (de) * 1983-08-24 1985-03-28 Memminger Gmbh, 7290 Freudenstadt Strickmaschine mit wenigstens einem Nadeltraeger
DE3433290C2 (de) * 1984-09-11 1986-09-18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DE3503219A1 (de) * 1985-01-31 1986-08-07 Sulzer Morat Gmbh, 7024 Filderstadt Elektromagnetische mustervorrichtung an einer strickmaschine
DE3532856C1 (de) * 1985-09-14 1986-12-18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Rundstrickmaschine mit Nadeln und Einschliessplatinen
DE3540685C1 (de) * 1985-11-16 1986-10-0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WO1989012708A1 (fr) * 1988-06-13 1989-12-28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Tricoteuse rectiligne
DE3915684C1 (zh) * 1989-05-13 1990-05-23 Theodor Groz & Soehne & Ernst Beckert Nadelfabrik Kg, 7470 Albstadt, De
KR920002727B1 (ko) * 1989-10-17 1992-04-02 포항종합제철 주식회사 금속스트립 용접기용 로터리쉐어장치
JPH0931806A (ja) * 1995-07-14 1997-02-04 Shima Seiki Mfg Ltd 可動シンカー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DE19541407A1 (de) * 1995-11-07 1997-05-15 Hans Ruester Gmbh & Co Platine für die Auswahl und Steuerung maschenbildender Bewegungen von Strickwerkzeugen einer Strickmaschine
DE19720169C2 (de) * 1997-05-14 1999-04-08 Groz Beckert Kg Auswahlplatine
DE19725073B4 (de) * 1997-06-13 2004-11-25 H. Stoll Gmbh & Co. Strickmaschine, insbesondere Flachstrickmaschine
JP3044373B2 (ja) * 1997-09-12 2000-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ループプレッサーを備えた横編機およびループプレッサーを用いた編地編成方法
DE19822861C2 (de) * 1998-05-22 2001-05-17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latine für eine Rundstrickmaschine und dafür geeignete Auswähleinrichtu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4534C (zh) * 2003-04-08 2009-06-03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WO2007028284A1 (fr) * 2005-09-05 2007-03-15 Li Zhi Lin Mecanisme a mouvement alternatif pour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CN101484622B (zh) * 2006-07-07 2013-06-12 山德霓股份公司 带有舌针而没有沉降片的针织机
CN101711293B (zh) * 2007-05-30 2012-03-28 山德霓股份公司 高可靠性的带有舌针的无沉降片式针织机
CN103429804A (zh) * 2010-11-03 2013-12-04 西普拉专利发展及参与有限公司 针织机
US8959958B2 (en) 2010-11-03 2015-02-24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Knitting machine
CN103924374A (zh) * 2014-05-06 2014-07-16 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提花毛圈机的编织机构
CN103924374B (zh) * 2014-05-06 2015-08-26 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提花毛圈机的编织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303407A (ja) 2001-10-31
TW496916B (en) 2002-08-01
KR100768994B1 (ko) 2007-10-22
US6401495B2 (en) 2002-06-11
KR20010093756A (ko) 2001-10-29
CN1289730C (zh) 2006-12-13
DE10015730B4 (de) 2012-09-13
US20010025513A1 (en) 2001-10-04
ITMI20010656A0 (it) 2001-03-28
HK1039797B (zh) 2007-07-06
ITMI20010656A1 (it) 2002-09-28
HK1039797A1 (en) 2002-05-10
DE10015730A1 (de) 2001-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9730C (zh) 按相对技术工作的针织机及其沉降片
CN1690284A (zh) 带有制动弹簧的系统组件
EP2063009B1 (en) Sinker for a knitting system and knitting system showing reduced wear
EP1860219B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488014A (zh) 横机上线圈密度控制装置
CN1153860C (zh) 带提花梳栉的经编针织机
CN1063516A (zh) 经编机,特别是钩边织带机
CN1545579A (zh) 用于机械化构成织圈的装置
CN102619011B (zh) 编织线圈密度松紧程度的调节机构
CN111235740B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高效摆动沉降片
US6082142A (en) Sinker for selection and control of loop-forming movements of knitting implements of a knitting machine
CN101177835A (zh) 经编机梳栉装置
CN113914010A (zh) 一种针床摆动式特里科经编机成圈机构
KR101442880B1 (ko) 경편기
CN207973873U (zh) 一种横机
CN111424364B (zh) 一种电脑横机用具有大行程摆动效果的沉降片安装结构
CN1290774A (zh) 具有花压板的经编机
CN212247364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高效摆动沉降片
CN1550599A (zh) 针织机
CN219972631U (zh) 一种电脑横机单针踵组合针结构
CN212247365U (zh) 一种电脑横机用具有大行程摆动效果的沉降片安装结构
CN101525806B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机头支承机构
CN211897284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隔片
CN1544739A (zh) 横机用沉降片控制装置
CN220952359U (zh) 一种遮阳网经编机梳栉摆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