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2872B - 针织圆纬机 - Google Patents

针织圆纬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2872B
CN104862872B CN201410817349.4A CN201410817349A CN104862872B CN 104862872 B CN104862872 B CN 104862872B CN 201410817349 A CN201410817349 A CN 201410817349A CN 104862872 B CN104862872 B CN 104862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earing
bearing element
thin
knitting
layer tab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73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2872A (zh
Inventor
E·洛纳蒂
F·洛纳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oni SpA
Original Assignee
Santon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ni SpA filed Critical Santoni SpA
Publication of CN104862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2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2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2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6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stock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9/4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stockings, or portions thereof

Abstract

用于针织品或袜类的针织圆纬机(1)包括:滚针轴承元件(3)和容纳在多个侧面针脚形成槽(5)中的多个移动针(N)。滚针轴承元件在上方具有倚靠地接纳位于两个连续针之间的针织部分的针织形成平面(P)。在两个连续针脚形成槽之间包含的区域(15)中,机器包括针织的保持件(10)和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20)。每个薄层片具有对应的针织平面的限定部(21);每个薄层片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上方,从而与位于同一区域的相应的保持件共面,并且对应的针织平面限定部(21)限定了包括在两个连续针脚形成槽之间的针脚形成平面(P)的对应部分(Px)。

Description

针织圆纬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圆纬机。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不具有脱圈沉降板(knockoversinker plate)的用于针织品和袜类类型的针织圆纬机。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针织圆纬机的滚针轴承元件以及用于所述针织圆纬机的所述滚针轴承元件的薄层片(lamella)。
本发明涉及用于针织品、用于无缝型针织品、袜类等类型的针织圆纬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文中,术语“针织机”旨在大体表示用于生产针织织品并且具有多个线供应点或“喂线装置”的针织圆纬机,其中,线在线供应点或“喂线装置”处被供应给机器的针。针织机可以是(例如)单针床型的或双针床型的。
如所知道的,针织机(尤其是具有舌针(latch needle)的针织机)通常具有已知为脱圈沉降板的元件,该脱圈沉降板在针织过程中与针进行合作。
更具体地说,脱圈沉降板具有如下功能:用于在多个针在机器的线引导器处已收集了线之后退回到滚针轴承元件中(从而形成新的针织圈,并且使之前形成的针织圈脱圈)时,限定针织形成平面,处于两个连续的针之间的针织部分倚靠在该针织形成平面上。脱圈沉降板还具有如下功能:用于拉紧针杆上的针织圈,其中,针杆由针尖以及针杆的一部分取出自机器的滚针轴承元件,以便收集被分配给机器的线导引器的线并且形成新的针织圈。在该步骤中,脱圈沉降板的接合确定了针杆上针织圈的张力,脱圈沉降板的接合也阻止了针织圈在针的取出运动中跟着所述针,并且可靠地获得了舌针的开口以及所述舌针下的针织圈的通路。由脱圈沉降板进行的在针杆上针织圈的拉紧动作一般是由已形成的织品的拉拽动作借助于小直径的圆形机器的气动的卷绕器并且借助于其它机器中的机械器件所增加的。
脱圈沉降板一般位于通常形成在滚针轴承元件端部的特定的狭槽中,多个针从滚针轴承元件处出现以收集喂线装置处的线,其中,喂线装置直接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中,或位于被固定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支撑件(或支撑冠)中。脱圈板一般由面向滚针轴承元件区域的特定凸轮所致动,其中脱圈沉降板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中;所述凸轮限定能够与脱圈沉降板的柄(butt)接合的路径,所述柄从滚针轴承元件突出,跟随着滚针轴承元件相对于所述凸轮的运动。
从结构的观点来说,在现有技术中,脱圈沉降板具有使得织品在其上倚靠的平面(该平面已知为针织形成平面)和突出于所述针织形成平面的突出部(或称为“鼻部”)。在所述板的运动期间,所述鼻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处所述鼻部为线留出空间使其倚靠着所述针织形成平面,在第二位置处所述鼻部向前运动从而保持针脚,如上所述,针脚在针的升高期间易于朝向所述针的顶部被拖拽。脱圈沉降板实质上集合了用于形成织品的线倚靠平面(针织形成平面)的功能以及用于保持由多个针(由“鼻部”)形成的织品的最后针脚的功能。
在许多高针织号类型的针织机中,多个针之间的空间极小,脱圈沉降板的缺点就会显现出来。首先,由于极高的针织号配置,多个板必须非常狭长:这样小的空间会引起振动的问题并且在随后生产的织品中产生错误(例如,不均匀的针脚)。在一些情况中,仍然考虑针织号很高的缝合机,这些机器完全没有脱圈沉降板。事实上,由于在两个相邻的形成槽之间可用尺寸非常有限,所以无法使用板,这是因为鼻部与针织形成平面的底部会干扰织品针脚,从而使成品中存在错误。在这些机器中,由于尺寸要求而不能使用脱圈沉降板,因此成了问题和缺点产生的源头。事实上,在正在工作的线偶然断了的时候,由于没有板,因此无法自动恢复织品的生产,并且需要手动干预(随着线的断开),以在已将针脚掉下的针的杆上卸载新的针织圈。
此外,虽然多个针从滚针轴承元件将其针尖取出从而收集来自针织机的喂线装置的线,但是由于在这些机器中针织圈在针杆上的拉紧动作是由织物卷绕器排他地进行的,又由于大量的针用于进行针织,因此拉力不足以在针仍从滚针轴承元件中取出时确保在针的舌针下的针织圈的通路,从而引起工作错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一些情况中,机器被激活为一次仅促使每两个连续的针中的一个针进入机器的喂线装置,使得未用于形成织品的另一个针在由处于工作位置中的连续的针形成的针织圈中执行保持动作。但是,该方案的缺点是未能充分利用机器的生产潜能。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包括使用脱圈沉降板,同时确保正确形成针织针脚(尤其是针织号非常高的针脚)),已经开发了多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实质上包括将板的两个功能分开(针织形成平面以及产生的针织针脚的保持),并且利用针织头的两个不同的元件来分别实现这两个功能。在这些方案中,正是滚针轴承元件(例如,针筒)自己集成了针脚形成平面的功能,而保持功能由置于针筒外的“移动梳”来实现。更具体地说,针筒被设置有通过研磨针筒筒身获得的多个竖直的细板:每个研磨操作产生一个凹处,并且两个相邻凹处限定其之间的一个细板。在该情况中,每两个相邻针之间的内针脚位于对应的细板上,对应的细板限定了针对该内针脚的针织针脚形成平面。另一方面,该移动梳包括安装于针筒外的冠上的多个移动层状件:每个移动件与针筒的筒身的细板相结合,并且能够在回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回退位置处其为线倚靠对应的细板(以及针脚形成平面)留下空间,在前进位置处其面对细板并且保持着刚形成的针脚,从而防止该针脚被升高的针向上拖拽。
上述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将针脚形成功能直接集成在针筒上并且将针脚保持功能赋予移动梳来将脱圈沉降板的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分开,上述解决方案是本申请人的专利申请的目的,尤其是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07/005881(公布号WO/2008/003463)、PCT/EP2008/053691(公布号WO/2008/145433)和PCT/EP2011/062895(公布号WO/2012/055591)的目的,这些申请涉及有关不包括脱圈沉降板但是具有移动梳的圆纬机类型的多种解决方案。
申请人发现上述的已知针织机仍然有缺陷并且可以进行多种改进。
具有移动梳的已知解决方案的一个缺点是因为无法更换单个的板(因为不存在单个的板),所以无法更换在针筒上实现的针织的针脚形成板。事实上,由于是在针筒上(在上述的细板上)直接实现针脚形成,同时所述梳执行保持针脚的功能,因此更换单个细板是不可能的,而是要必须更换整个针筒。由于当使用粗糙的线时和/或当针织机高速运转时,针脚形成平面受到严重磨损而需要频繁地更换新的针脚形成平面,该缺点特别明显。但是,这样的更换被迫涉及整个针筒,而且更换还很频繁,因此这导致与新的针筒、必要的劳动力、维护等相关的巨大花费,而且整个机器还要停机。
注意上述的使用脱圈沉降板的方案能够更换单独的板;但是其在非常高的针织号针脚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工作。
总结来说,已知的针织机:
-需要复杂的和/或昂贵的安装和维护操作;
-当在非常高的针织号针脚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时,在质量、和/或抗振动性、和/或生产的织物的均匀性等方面无法保持性能水准;
-当使用粗糙的线时,特别是当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和/或高速运行时,在性能方面具有诸多限制。
发明内容
在该情况中,在多个方面和/或其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基础目标是公开一种能够消除一个或多个所提到的缺点的针织圆纬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不含有脱圈沉降板但含有移动梳的类型的针织机,能够容易地更换针织针脚形成平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能够简化维护操作和/或节省维护费用的针织机,尤其是关于用于解决与针织形成平面的磨损有关的问题所需的维护。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对于每个针织号(尤其是高针织号,例如依次为每英寸40针、60针、或80针)都能有效操作的针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能够以高度粗糙的线进行有效操作和/或能够以高速进行连续操作的针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要求简单快速(尤其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组装和/或维护操作的针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具有高工作可靠性和/或不易发生故障或误操作的针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需要简易维护操作的针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不含有脱圈沉降板但含有移动梳的类型的针织机,与已知方案相比,其具有原创的结构,是可以替换的且是创新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针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能够生产具有高质量和/或高均匀度的织物的针织机,尤其是相对于已知的针织机是这样。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具有改进的性能的针织机,尤其是改进质量和/或增加生产率,例如在单位时间生产的织品的数量和/或生产的织品的复杂度方面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是公开一种相对于所提供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适度的制造成本的针织机。
这些目标及其它目标将随着以下描述而逐渐浮现,根据一个或多个随附的权利要求(每个权利要求独立作用(没有对应的从属关系)或与其它权利要求组合作用),以及根据以下的方面和/或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也可以利用下面的权利要求,这些目标及其它目标大体上由针织圆纬机实现,和/或由用于针织圆纬机的滚针轴承元件实现,和/或由用于针织圆纬机的滚针轴承元件的薄层片实现。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织品或袜类的针织圆纬机,包括:
-承重结构;
-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承重结构的至少一个滚针轴承元件或针筒;
-由所述滚针轴承元件支撑的多个针,所述多个针进行移动以生产织物;
其中,多个侧面的针脚形成槽被限定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中,每个针脚形成槽至少在各自的上端处是开口的,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对应的针沿着所述针脚形成槽可致动为交替地进行运动,该交替运动包括提取运动和返回运动,其中,所述针借助于所述提取运动被提取为其针尖和一部分针杆通过相对的针脚形成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之上,以便在针杆上卸载之前形成的针织圈和/或收集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分配的一条或多条线;所述针借助于所述返回运动将其针尖返回到相对的针脚形成槽中,以便形成新的针织圈,从而致动之前形成的针织圈的脱圈以产生针织针脚。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在上方具有针织形成平面,针织形成平面旨在当针收集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的线之后返回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针脚形成槽时(以便形成新的织品圈并且使之前形成的针织圈脱圈),倚靠地接纳位于两个连续的针之间的针织的部分,所述针脚形成槽上部在限定了针织形成平面的滚针轴承元件的一侧处开口。
在一个方面,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滚针轴承元件的一部分区域中,所述机器包括针织的处理件,每个处理件具有限定了用于针织的结束接界处的对应部分,每个针织的保持件能够根据命令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其不与正在形成的针织相干涉,在第二位置处其以限定结束接界处的部分在上方面向针织形成平面的区域插入在两个连续的针之间,以便保持在两个连续的针之间延伸的针织部分,避免织品在针的提取运动期间被沿着针拖拽。
在一个方面,针对针织的每个保持件,所述机器包括对应的致动机构,用于以与连续的针的致动相协调的方式控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
在一个方面,至少在具有保持件的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区域中,所述机器还包括薄层片,所述薄层片用于限定具有对应的针织平面的限定部分的针织平面。在一个方面,以被定位为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区域中与位于同一区域中的相应的保持件基本共面的方式,以及以针织平面分别的限定部分限定包含在两个连续针脚形成槽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的方式,每个薄层片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以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区域中被定位为与位于区域中的相应的保持件基本共面的方式,以及以针织平面的各个限定部分限定包含在两个连续针脚形成槽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的方式,每个薄层片可移除地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上方。
在一个方面,每个薄层片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外侧冠处并且被牢固地约束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外侧冠,从而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之上且与位于相同区域中的相应的保持件共面,并且使得针织平面的分别的限定部分限定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
在一个方面,每个薄层片单独地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包括多个针脚形成槽半平面和多个导引半平面,多个针脚形成槽半平面和多个导引半平面绕着滚针轴承元件分布并且彼此交错,其中,每个针脚形成槽和对应的针位于对应的针脚形成槽半平面,被包含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的每个区域,对应的保持件和对应的薄层片位于对应的导引半平面。
在一个方面,每个薄层片具有握持部,握持部被配置为在外侧面向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之间对应区域中的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
在一个方面,每个保持件具有前侧和后侧,前侧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后侧旨在可操作地关联到对应的致动机构,并且每个保持件被定位为使得前侧面向对应的薄层片,并且薄层片至少利用其握持部径向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与保持件之间。
在一个方面,每个保持件在其前边缘处包括维持部,维持部在侧面插入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并且被配置为用于将对应的薄层片维持在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位置,从而防止所述薄层片远离滚针轴承元件发生转移,尤其是径向地远离滚针轴承元件发生转移,并且因此与滚针轴承元件脱离连接。
在一个方面,在保持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及其处于第二位置时,以及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期间,和/或在针织机的每个操作状态下,利用安装状态中的薄层片和保持件,保持件的维持部被配置为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薄层片相接触,或者与薄层片分开一个预定的常量距离。
在一个方面,限定织品平面的每个薄层片具有对应的安装部,安装部被配置为且被预置为将薄层片单独地且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在一个方面,对于每个薄层片,织品平面限定部被插入到安装部和握持部之间并且连接安装部和握持部。
在一个方面,针织平面限定部被置于安装部与握持部之间,使得由薄层片限定的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处于薄层片的顶部位置,并且被置于在滚针轴承元件中的竖直高度大于与该薄层片相邻的针脚形成槽的高度。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针织平面限定部排他地限定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形成平面。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形成平面包括彼此相同的针织形成平面的环形连续的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由单个的薄层片所限定,并且与针被提取处的空位相互交错。在一个方面,针织形成平面被薄层片的针织平面限定部的包络所限定。在一个方面,安装部具有钩子构造,并且被配置为使所述薄层片借助于机械的钩住方式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在一个方面,安装部被配置为能够将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而不需要粘合。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安装部终止于安装端,安装端被配置为与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至少部分地形状互补,其中,安装元件插入到安装座阻止了薄层片脱离滚针轴承元件。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被制成滚针轴承元件的上表面或内表面上的凹陷或结束接界处。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被单个机械操作制造,优选地是单个车床加工,并且安装座沿着整个滚针轴承元件圆周状地延伸;握持座是针对所有薄层片的安装部仅有一个握持座,其中所有薄层片可移除地可安装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安装部具有远离安装端的安装突起,并且具有外形,使得安装突起与安装端限定其间的安装凹陷,所述安装凹陷与滚针轴承元件的一部分顶表面形状互补,从而在安装结构中,安装凹陷在上方包围着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部分,安装端至少部分地位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内侧上,安装突起至少部分地朝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握持部终止于握持端,握持端被配置为在薄层片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用于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内,握持座实现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上,其中,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中能够使得或有助于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被实现为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上的凹陷或结束接界处。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被单个机械操作实现,优选地是单个车床加工,并且握持座沿着整个滚针轴承元件圆周状地延伸;握持座是针对所有薄层片的安装部仅有一个握持座,其中所有薄层片可移除地可安装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安装端插入到安装座中且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中确定了薄层片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每个薄层片被配置为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具有牢固的且单个的安装位置。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握持部相对于针织平面限定部具有确定的弹性并且被配置为在安装步骤期间弹性地变形,从而在安装端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之后,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是由快速(发出啪声)运动实现的,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仅能够由施加必要解除安装力来移除,从而握持部反向变形使得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脱离连接。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握持端包括握持脚,握持脚能够插入到从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凹陷的握持座,握持脚从薄层片的握持部的其余部分露出至少0.5mm,并且径向靠近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构造为使得安装端插入到安装座以及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由薄层片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尤其是薄层片的握持部的弹性变形,从而确定薄层片快速安装(发出啪声)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构造为限定一个操作在原状形态与至少一个应力形态之间的弹簧,其中,在原状形态安装部和握持部具有相互距离,在至少一个应力形态握持部和安装部彼此远离,从而增加所述相互距离,上述远离产生一个易于使弹簧返回到原状形态的闭合力。
在一个方面,安装突起与安装端相协作以限定安装凹陷,安装突起被配置为当对应的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且对应的握持脚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中时维持对应的薄层片处于安装位置,和/或被配置为当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执行防止薄层片旋转的功能。
在一个方面,针织机包括:保持装置,保持装置被配置为将处于安装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保持到滚针轴承元件,从而防止所述薄层片向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方向发生转移并且从其脱离连接。
在一个方面,保持装置被置为与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基本相接触,这样以防止薄层片向着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方向的任何移动,并且防止薄层片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脱离开。
在一个方面,保持装置被置为与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且在滚针轴承元件外部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相接触。
在一个方面,至少一个薄层片在与滚针轴承元件相对的后侧上具有凹陷座,所述凹陷座用于搁置丝状件或插入所述丝状件。
在一个方面,凹陷座被包含在握持部中。
在一个方面,凹陷座在对应的薄层片中被定位为在薄层片被安装的情况下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侧。
在一个方面,在对应的薄层片的握持部中,凹陷座在握持脚的相反方向中延伸,握持脚被配置为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中。
在一个方面,所有的薄层片均具有对应的凹陷座,丝状件被配置为与所有的凹陷座接合,从而将处于安装位置的所有的薄层片维持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可替换的方面,保持装置包括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之外的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的有角度的扇形区(angular sector)相关联,并且在滚针轴承元件旋转期间与在旋转中面对滚针轴承元件的相对侧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侧面相接合。
在一个方面,所述固定凸轮被调整尺寸且被配置为面向所述滚针轴承元件的有角度的扇形区,并且在滚针轴承元件旋转期间与被一个接一个地包含在有角度的扇形区中的多个相邻的薄层片相接合。在一个方面,保持装置包括在滚针轴承元件之外呈角度分布的多个固定凸轮,每个固定凸轮被配置为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有角度的扇形区,并且与对应的多个薄层片(或薄层片组)一个接一个地相接合。
在一个方面,每个保持件在其导引半平面中借助于对应的致动装置是可摆动的,以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一个方面,维持部位于保持件的中间位置,并且限定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的保持件的摆动轴线,摆动轴线被定位为基本垂直于针织的保持件所在的导引半平面,针织的保持件可以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绕着摆动轴线摆动,从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一个方面,保持件的维持部在该保持件自身的前侧上具有曲线轮廓,优选地是一段圆弧,以便在摆动期间与薄层片维持恒定的距离,所述摆动确定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通路,或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通路。
在一个方面,限定结束接界处的部分位于保持件的上端,该上端突出于针织形成平面之上并且沿滚针轴承元件的方向延伸,从而与面向针织形成平面的那一侧一起限定所述结束接界处。
在一个方面,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的针织的保持件的致动装置至少包括面向该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的致动凸轮。
在一个方面,至少一个保持件在其后侧附近固定牢固地连接到至少一个连续的保持件,两个连接的保持件跨坐在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之间的针脚形成槽上,其中,这两个保持件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上。
在一个方面,保持件整体上实现为梳子,其中,每个保持件均作为插入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该梳子的组成件,用于保持工作在这两个针脚形成槽中的两个相邻的针之间所具有的联缝针脚,即用于保持被插入到两个相邻的针之间所插入的线。
在一个方面,该梳子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之外。
在一个方面,针织圆纬机是未装配脱圈沉降板的类型。
在一个方面,机器的针是具有栓锁的类型。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可以是针筒或针板。
在一个方面,针织圆纬机是单针床型或双针床型。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所支撑的针平行于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是可移动的,用于生产针织织物。
在一个方面,每个针脚形成槽具有平行于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的纵向延伸。
在一个方面,针脚形成槽至少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的环形上部上延伸。
在一个方面,每个针脚形成槽在提取运动和返回运动期间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针。
在另一方面,每个针脚形成槽纵向延伸,以便基本以其整个长度在侧面包含被容纳在其中的对应的针。
在可替换的方面,多个侧面的滑动槽也被限定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上,位于针脚形成槽内部且与所述针脚形成槽分隔开。
在一个方面,滑动槽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的中间环形部处延伸,所述中间环形部与上部不同并且与滚针轴承元件的上端相隔一段距离,其中,针织平面被限定在滚针轴承元件的上端。
在一个方面,每个滑动槽在对应的一对针脚形成槽的下方延伸。
在一个方面,每个滑动槽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一对相邻的针,所述对应的一对相邻的针可滑动地与滑动槽内部侧面邻接。
在一个方面,滑动槽被配置为:被包含在其中的两个相邻的针中的每个针组合到所述一对针脚形成槽中的对应的针脚形成槽,其中,所述针脚形成槽与与其组合的所述滑动槽相互重叠。
实质上,如果仅存在基本越过针的整个长度延伸的针脚形成槽,则每个针脚形成槽仅容纳一个对应的针。另一方面,如果还存在滑动槽,则针脚形成槽仅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的上部延伸;对于每个滑动槽存在两个针脚形成槽。
在一个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限定针织圆纬机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平面的薄层片,所述薄层片包括针织平面限定部并且被配置为以如下方式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上方:被定位在滚针轴承元件的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区域中,针织平面限定部用于限定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针脚形成平面的对应的部分。
在一个方面,所述薄层片以被定位为与位于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相同区域中的相应的针脚保持件基本共面的方式,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其中,每个保持件具有限定了用于针织的结束接界处的对应部分,每个保持件能够根据命令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处保持件不与正在形成的针脚相干涉,在第二位置处保持件以其限定结束接界处的部分在上方面向针织形成平面的区域插入在两个连续的针之间,以便保持在两个连续的针之间延伸的针织部分,对抗织品在所述针的提取运动期间沿着所述针的拖拽。
在一个方面,每个薄层片具有握持部,握持部被配置为在外侧面向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之间对应区域中的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配置为借助于对应的保持件而被维持为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当薄层片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薄层片被配置为与对应的保持件的维持部在外部基本相接触。
在一个方面,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具有安装部,安装部被配置为且被预置为将单个薄层片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对于薄层片,针织平面限定部被插入到安装部和握持部之间并且连接安装部和握持部。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安装部与握持部每个均具有对应的纵向延伸并且从针织平面限定部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方面,两个不同的方向在其间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角度,优选地小于直角。
在一个方面,针织平面位于安装部与握持部之间,使得由薄层片限定的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处于所述薄层片的顶部位置,并且被置于在滚针轴承元件中的竖直高度大于与该薄层片相邻的针脚形成槽的高度。
在一个方面,安装部具有钩子构造,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薄层片借助于机械接合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安装部终止于安装端,安装端被配置为与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至少部分地形状互补,其中,安装端插入到安装座阻止了薄层片脱离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安装部具有不同于安装端的安装突起,并且使得安装突起与安装端限定其间的安装凹陷,所述安装凹陷与滚针轴承元件的一部分顶表面形状互补,从而在安装结构中,安装凹陷在上方包围着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部分,安装端至少部分地位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内侧上,安装突起至少部分地朝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握持部终止于握持端,握持端被配置为在薄层片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用于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内,握持座实现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上,其中,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中确定了或有助于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配置为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具有牢固的且单个的安装位置。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握持部相对于针织平面限定部具有确定的弹性并且被配置为在安装步骤期间弹性地变形,从而在安装端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之后,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是由快速运动(同时发出啪声)实现的,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仅能够由施加必要的解除安装力来移除,从而握持部反向变形使得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脱离连接。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的握持端包括握持脚,握持脚能够插入到从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凹陷的握持座,握持脚从薄层片的握持部的其余部分露出至少0.5mm,并且径向靠近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构造为使得安装端插入到安装座以及握持端插入到握持座由薄层片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尤其是薄层片的握持部的弹性变形,从而确定薄层片快速安装(同时发出啪声)到滚针轴承元件。
在一个方面,当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分离时,安装部和握持部彼此相互定位,并且薄层片的安装需要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导致握持部离开安装部直到安装端完全插入到安装座且握持端完全插入到握持座为止。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构造为限定一个操作在原状形态与至少一个应力形态之间的弹簧,其中,在原状形态安装部和握持部具有相互距离,在至少一个应力形态握持部和安装部彼此分开,增加所述相互距离,上述分开产生一个易于使弹簧返回到原状形态的闭合力。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配置为当其与滚针轴承元件分开时且当其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处于原状位置,并且当其被按压在滚针轴承元件上时短暂地具有应力形态,使得安装端快速插入到安装座且握持端快速插入到握持座。
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薄层片被配置为当其与滚针轴承元件分开时处于原状位置,当其与滚针轴承元件分开时短暂地具有原状形态,并且当其被按压在滚针轴承元件上时短暂地具有应力形态,使得安装端快速插入(同时发出啪声)到安装座且握持端快速插入(同时发出啪声)到握持座,当同时发出啪声的快速插入使得薄层片在安装结构中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薄层片维持有残余变形,所述残余变形生成一个预紧力(preload),所述预紧力能够维持薄层片被(安装)按压在滚针轴承元件上。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具有整体上的钩子形,即,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空间中由安装部和握持部来包围滚针轴承元件的上端,从而在上方定位针织平面限定部。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配置为借助于安装端初始插入到安装座中,在原状形态连接到滚针轴承元件,以便随后通过握持部的弹性变形而呈现出上述应力形态,其中握持部短暂地在滚针轴承元件外侧弯曲,并且在安装完成之后借助于握持端快速插入到握持座以及握持位置返回到与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相接触而返回到所述原状位置。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被配置为使得安装凹陷从上方连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其中安装凹陷由安装端和安装突起限定,并且随后整个薄层片向下滑动,使得滚针轴承元件外的握持部短暂变形,直到当握持端达到握持座为止,随后上述的短暂变形得到复原,并且朝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上的握持部。
在另一方面,每个薄层片和对应的棒位于同一导引半平面,每个薄层片和对应的棒彼此被牢固地约束,并且优选地被制成单个工件。在一个方面,单个的薄层片-棒元件限定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的部分与针脚形成槽的对应的侧边这两者,针脚形成槽容纳对应的针。
在一个方面,薄层片包括在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
在一个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针织圆纬机的滚针轴承元件,滚针轴承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到针织机的承重结构并且被配置为用于支撑多个针,所述多个针进行移动以生产针织织物;滚针轴承元件具有其上限定了多个侧面的针脚形成槽的外表面,每个针脚形成槽至少在其上端处是开口的,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致动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对应的针沿着相对的针脚形成槽可致动为交替地进行提取运动和返回运动,其中,所述针借助于所述提取运动被提取为其针尖和一部分针杆通过相对的针脚形成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之上,以便在针杆上卸载之前形成的针织圈和/或收集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分配的一条或多条线;所述针借助于所述返回运动将其针尖返回到相对的针脚形成槽中,以便形成新的针织圈,致动之前形成的针织圈的脱圈以生产织品;滚针轴承元件具有用于限定针织平面的至少一个薄层片,其中,所述薄层片包括针织平面的限定部,所述薄层片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上方,以被定位在滚针轴承元件的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区域中,以及以针织平面的限定部限定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含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
在一个方面,滚针轴承元件包括根据上述多个方面和/或权利要求中任意一个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
本发明的上述多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可以被单独作用或者与任一项权利要求或其它所述的方面组合作用。
附图说明
将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起来详细描述进一步的特点和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圆纬机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圆纬机的滚针轴承元件的薄层片的、非独占示例的优选实施例。下文将参考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以及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圆纬机的可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而省略了部分部件;特别地,该图示出了针织机的滚针轴承元件的一部分、多个针脚形成槽、多个薄层片、示例的针以及以第二位置表现的保持件;
图2是图1的针织圆纬机的该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保持件被表现在第一位置;
图3是图1的针织圆纬机的该部分的部分分解的示意性立体图;特别地,以分解图示出了保持件、针、薄层片以及滚针轴承元件的棒;
图4是图1的针织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该剖视图沿着与针脚形成槽的半平面相重叠的竖直平面(由A指示)、接着穿过针脚形成槽并且穿过可移动地容纳在该槽内的针剖开;
图5是图1的针织机的一部分的另一剖视图,该剖视图沿着与导引半平面相重叠的另一竖直平面(由B指示)、接着穿过保持件(示出为第二位置)并且穿过用于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剖开;
图6与图5类似,区别在于保持件被示出为第一位置;
图7是图1的针织机的一部分的另一剖视图,该剖视图沿着与导引半平面相重叠的竖直平面(由B指示)剖开;该图示出了在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的薄层片(特别是示出了应力形态的薄层片);
图8是图1的针织机的所述部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其中还示出了平面A和B;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可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该剖视图沿着水平平面(垂直于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剖开;该剖视图实现在滚针轴承元件的高度处,从而在对应的握持部处将薄层片剖开(安装于其上);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另一可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与图9A类似;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的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薄层片的正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保持件的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保持件的正视图;
图14以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圆纬机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为了清楚而省略了部分部件;特别地,该图示出了针织机的滚针轴承元件的一部分、多个针脚形成槽、多个薄层片、(示例的)针以及以第二位置表现的双型保持件;
图15是图14的针织圆纬机的该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双型保持件被表现在第一位置;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双型保持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保持件沿着中间纵向平面剖开的正视图;
图18是具有双型保持件的图14的针织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该剖视图沿着与针脚形成槽的半平面相重叠的竖直平面、并且穿过针脚形成槽、穿过其内可移动地容纳的针剖开,并且是对于双型保持件的中间部分。
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整个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圆纬机。通常,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用于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品或用于无缝针织品或用于袜类等的、针织圆纬机的可行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移除了部分部件。特别地,机器的该图示聚焦于滚针轴承部(在该情况中例如是针筒)的一部分,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针织机的基部、包括处理单元的部分、针织头中常见的设备、和针织机的其它部件均未在附图中详细示出,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已知的并且是常规的类型。从针织技术的角度来看,整个针织机的功能(例如,针织头的功能、针与线之间的配合等)未被详细描述,因为其也是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已知的。
针织机1主要包括承重结构、可旋转地安装于该承重结构上的至少一个滚针轴承元件3(或针筒)、以及由滚针轴承元件支撑的并且能够移动以生产针织织物的多个针N。
在附图中,滚针轴承元件是针筒,并且可以根据针织要求具有可变的直径;例如,直径可由4英寸到60英寸的范围组成。滚针轴承元件可以等效地是针板。
针织机还包括多个喂线点或喂线装置(未示出),线在喂线点或喂线装置被提供给机器的针。多个喂线装置围绕着滚针轴承元件呈圆周状布置并且彼此相隔一定角度,优选地是以均匀的方式相隔开。针织机可以包括可变数量的喂线装置,例如,2、4、6、8、10、12、16或更多个喂线装置。
如图中示出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部分中可见的,多个针脚形成槽5被限定在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上:这些槽中的每个槽至少在各自的上端是开口的,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针N的至少一部分。每个针被致动为沿着对应的针脚形成槽5进行往复运动,往复运动包括提取运动和返回运动,其中,所述针借助于所述提取运动将其尖部和其杆部的一部分提取到越过针脚形成槽的上端高于滚针轴承元件的位置,以便在其针杆上卸载之前已形成的针织圈、和/或收集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提供的一条线或多条线;所述针借助于所述返回运动将其针尖返回到对应的针脚形成槽中,从而通过降低之前已形成的针织圈而形成新的针织圈来生产织品。
滚针轴承元件3在其上方具有针织形成平面P,针织形成平面P旨在多个针N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收集了线之后返回到对应的针脚形成槽5中时(从而形成新的针织圈,并且使之前形成的针织圈脱圈),接纳且支撑两个连续的针N之间的针织部分。针脚形成槽5以其上方在限定了针织形成平面P的滚针轴承元件的一侧开口。
在由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构成的滚针轴承元件的区域15的至少一部分中,机器包括针织的保持件10,每个保持件10具有限定用于针织的结束接界处(stopabutment)11的对应部。每个保持件10根据命令在第一位置(通过举例在图2、图6和图15中示出)与第二位置(通过举例在图1、图5、图14和图18中示出)之间可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保持件10不干扰正在形成的织品,在第二位置处保持件10以其限定结束接界处11的对应部在两个连续的针N之间被插入到面向织品形成平面P上面的区域中,以便保持在两个连续的针之间延伸的针织部分,从而避免织品在针的提取运动过程中沿着针被拖拽。
针织机包括对应于每个保持件10的对应的致动件(未示出,例如,是已知类型的),从而按照与连续的针的致动相协调的方式控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换句话说,保持件与连续的针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由致动件而机械同步的。
至少在由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构成的区域15中,除了保持件10,针织机1还包括用于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20,每个薄层片具有针织平面21的对应的限定部。
每个薄层片可移除地可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3上方,在两个连续的槽5之间的区域15中被定位为与位于同一区域15的对应的保持件10基本共面,并且使得针织平面的对应的限定部21限定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针织形成平面P的对应部分Px。
优选地,每个薄层片20独立可移除地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3之上。
每个保持件10优选地与对应的薄层片20组合,从而形成保持件-薄层片对,保持件-薄层片对与由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构成的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区域15相关联。
保持件10和薄层片20优选地具有细板形。
滚针轴承元件3优选地包括针脚形成槽的多个半平面A和多个导引半平面B,多个半平面A和多个导引半平面B围绕着滚针轴承元件分布并且互相交错,其中,每个针脚形成槽5和对应的针N位于针脚形成槽的对应的半平面A,并且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构成的滚针轴承元件的每个区域15,对应的保持件10和对应的薄层片20位于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
换句话说,如通过举例在附图中所示的,针脚形成槽的每个半平面A与对应的针脚形成槽5和对应的针N竖直地交错,每个导引半平面B与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区域15、对应的保持件10和限定了针织平面的对应的薄层片20竖直地交错。
优选地,针脚形成槽的半平面A和导引半平面B全都穿过滚针轴承元件3的旋转轴线,并且绕着该轴线径向地分布。
保持件10和对应的细板20优选地被布置在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上,平行于针脚形成槽5的侧部,它们被布置在侧部之间。
优选地,每个薄层片20具有握持部30,握持部30被配置为外侧地面向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之间的对应区域15中的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
每个保持件10优选地具有前侧13和后侧14,其中,前侧13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后侧14旨在与对应的致动件(未示出)可操作地相关联。保持件被定位为使得前侧13面向对应的薄层片20,并且薄层片至少以其握持部30径向地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与所述保持件之间。
每个保持件10优选地包括在其前侧13处的维持部16,维持部16横向插入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并且被配置为维持被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3上的对应的薄层片20的位置,从而防止所述薄层片远离所述滚针轴承元件发生转移(尤其是在径向方向上)并且与其脱离连接。
维持部16优选地被置于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薄层片20基本相接触的位置(如图5、图6所示),或者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薄层片20相隔一定距离,从而对薄层片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可能运动进行干涉,并且避免滚针轴承元件的薄层片脱落。
每个薄层片20优选地借助于对应的保持件10(尤其是借助于对应的保持件的维持部16)被维持为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3。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维持部16被置于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薄层片20基本相接触的位置,以便在机器工作时利用一个握持力将维持部16按压在薄层片20上,从而防止薄层片每次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运动,并且避免薄层片从滚针轴承元件脱落。
保持件的维持部16优选地被置于与对应的薄层片的握持部30基本相接触。
当保持件10位于第一位置(图6)时、当保持件10位于第二位置(图5)、以及当保持件10处于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时,保持件10的维持部16优选地被配置为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薄层片基本保持接触,或者与对应的薄层片相隔一定距离。一般来说,所述维持部优选地被配置为在针织机的每个工作状况下都与对应的薄层片相接触,其中,薄层片与保持件处于被安装的状态。
针织平面的每个限定薄层片20优选地具有对应的安装部40,安装部40能够分别地且可移除地将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3。
优选地,如图中举例所示出的,对于每个薄层片20来说,限定针织平面的部分21插入到安装部40与握持部30之间,并且连接安装部40与握持部30。薄层片20的安装部40与握持部30中的每个均具有各自的纵向延伸,并且从针织平面的限定部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延伸。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优选地在其之间形成一个小于平角的角度,更优选地是小于直角的角度。
针织平面的限定部21优选地被置于安装部40与握持部30之间,以便由薄层片20限定的针织形成平面P的对应部Px处于薄层片中的最顶部位置,并且被置于滚针轴承元件3中处于针脚形成槽5与薄层片相邻的竖直高度处。
滚针轴承元件3的针织形成平面P由此优选地被所有薄层片的针织平面的限定部Px排他地限定。
滚针轴承元件3的针织形成平面P优选地包括针织形成平面的彼此相等的环形一圈的多个限定部Px,每个限定部Px均由单个薄层片20限定,并且其间交错布置有使多个针N执行提取动作的空位;此情况通过举例在图1、图2、图8、图14和图15中示出。
针织形成平面优选地被薄层片20的针织平面的多个限定部Px的包络所限定。针织形成平面的多个限定部Px优选地基本位于单个平面内。
安装部40优选地具有钩子形,并且被配置为使得薄层片20借助于机械连接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3。安装部优选地被配置为将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而不需要粘合。
薄层片20的安装部40优选地终止于安装端41,安装端41被配置为具有与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51至少部分互补的形状;安装端插入到安装座中防止了薄层片离开滚针轴承元件。
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51优选地被设计为在滚针轴承元件3的顶表面50或内表面上的凹陷或结束接界处。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51优选地由单个机械加工操作进行制造(优选地是单个车床加工),并且安装座51沿着整个滚针轴承元件3圆周状地延伸;针对所有薄层片20的安装部40仅有一个密封座,其中所有薄层片20的安装部40可移除地可安装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
滚针轴承元件优选地具有顶表面50,上述的安装座51实现在顶表面50处,顶表面50的高度低于薄层片20所限定的针织形成平面P的多个限定部Px所处位置的高度;薄层片的针织平面的多个限定部Px在薄层片被安装的情况下位于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50之上。
安装部40优选地具有不同于安装端41的安装突起42,并且被形成为该突起与安装端一起限定在其间的一个安装凹陷43。凹陷43与滚针轴承元件3的顶表面50的一部分形状互补,在安装结构中,安装凹陷43包围着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的上部。这样,安装端41至少部分地位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内侧,而安装突起42至少部分地朝向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
安装突起42与安装端41一起协作限定安装凹陷43,当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安装突起42优选地被配置为防止对应的薄层片20不期望的旋转,和/或防止对应的薄层片从滚针轴承元件松脱。
安装突起42优选地以基本平行于握持端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从安装部40延伸。
薄层片的握持部30优选地终止于握持端31,握持端31被配置为在将薄层片20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期间插入到该滚针轴承元件3的握持座52内,握持座52位于滚针轴承元件自身的外表面4上。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中有助于将薄层片20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3。
滚针轴承元件的密封座52优选地被设计为该滚针轴承元件外表面上的凹陷或结束接界处。
密封座52优选地被实现为由单个机械加工制造(优选地是单个车床加工),并且密封座52沿着整个滚针轴承元件圆周状地延伸。在该情况中,握持座52是针对所有薄层片20的握持部30仅有的一个握持座,其中所有薄层片20可移除地可安装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
如图中举例所示出的实施例,将安装端41插入到安装座51以及将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优选地确定了将薄层片20可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
每个薄层片20优选地被配置为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具有固定的且唯一的一个安装位置。
薄层片的握持部30相对于针织平面的限定部21优选地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被配置为以如下方式在安装步骤期间弹性地变形:在安装端41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51之后,通过发出啪声的快速动作(snap-motion)来实现将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通过施加必要的拆卸力使握持部的反向变形引起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断开连接,能够移除薄层片20与滚针轴承元件3之间的安装。
薄层片20的握持端31优选地包括可插入到握持座52中的握持脚35,其中握持座52凹陷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握持脚35优选地比薄层片的握持部30的其余部分高出至少0.5mm,并且在径向方向朝向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
安装座51形成在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或内表面50上,握持座52形成在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上,安装座51和握持座52优选地被定向为使得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用力环抱着滚针轴承元件3,其中,该力用于将安装配置下的薄层片保持到滚针轴承元件。
薄层片20优选地被形成为:借助于该薄层片(尤其是借助于握持部30)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将安装端41插入到安装座51以及将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以确定将薄层片快速安装(同时发出啪声snap-mounting)到滚针轴承元件。
当薄层片20从滚针轴承元件分开时,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优选地相互定位(例如,彼此部分地相面对),并且薄层片的安装需要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涉及使握持部30与安装部40相距一定距离,直到完成了将组件41插入到安装座51并且将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
薄层片20优选地被构造为:用于限定在原状形态与至少应力形态之间进行操作的弹簧,其中,在原状形态中安装部与握持部彼此分离,在应力形态中握持部与安装部彼此远离,所述远离产生一个易于使弹簧返回到原状形态的闭合力。
薄层片20优选地被配置为当其与滚针轴承元件分离时以及当其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具有原状位置,并且当被按压到滚针轴承元件以迫使安装端快速插入(同时发出啪声snap-insertion)到安装座组件以及握持端快速插入(同时发出啪声)到握持座时短暂地具有应力形态。
薄层片20优选地具有总体上钩子的形状,即,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空间中由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一起来包围滚针轴承元件的上端,从而使限定针织平面的限定部21定位在上方。
薄层片优选地被配置为借助于安装配件41初始插入到安装座51中,在原状形态连接到滚针轴承元件,以便随后通过握持部30的弹性变形而呈现出上述应力形态,其中握持部30短暂地向滚针轴承元件外侧弯曲,并且在安装完成之后借助于将握持端31(特别是,握持脚35)快速插入(同时发出啪声)到握持座52以及握持部返回到与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相接触而返回到所述原状形态。
薄层片20优选地被配置为使安装凹陷43从上面连接到滚针轴承元件50的顶表面50(其中凹陷43由安装端和安装突起限定),并且随后使整个薄层片20向下滑动,使得握持部在滚针轴承元件外短暂变形,直到当握持端达到握持座,随后上述的短暂变形得到复原,并且握持部朝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
安装突起42与安装端41相互协作从而限定安装凹陷43,安装突起42优选地被配置为一旦薄层片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并且对应的握持脚被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握持座,安装突起42就将对应的薄层片维持在安装位置。此外,安装突起42被配置为当滚针轴承元件被安装时,安装突起42相对于薄层片执行反旋转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织机优选地包括保持装置80,保持装置80被配置为将处于安装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保持到滚针轴承元件,从而防止薄层片向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方向发生转移并且从其脱离连接。
保持装置80优选地被定位在与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基本相接触的位置,这样以防止元件中的薄层片向着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方向的任何移动,并且防止薄层片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脱离开。
保持装置80优选地置于与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并在其之外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相接触。
优选地,保持装置在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对应的握持部上是之后激活(active)的。
保持装置80示意性地示出在图5、图6和图7中。
保持装置80可以包括丝状件,丝状件优选地是弹性可扩展的,所述丝状件与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相关联,并且接合到朝向滚针轴承元件的相对侧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那一侧(实际中,在薄层片的握持部的后侧)。至少一个薄层片20在与滚针轴承元件相对的握持部的后侧具有凹陷座37,所述凹陷座37用于支撑丝状件或插入所述丝状件。凹陷座37优选地被包括在握持部30中。
凹陷座37优选地被定位在对应的薄层片20中,使得在薄层片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情况下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侧。
在各个薄层片的握持部中,凹陷座37优选地在握持脚35的相反方向上延伸,握持脚35被配置为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3的握持座52中。
所有的薄层片优选地都具有各自的凹陷座37,丝状件被配置为与所有的凹陷座相接合,从而将处于安装位置处的所有的薄层片保持到滚针轴承元件。
丝状件优选地被配置为牢固地约束薄层片和滚针轴承元件,并且与滚针轴承元件一起旋转。线状件可以是螺旋弹簧。
在可替换的方面,保持装置可以包括置于滚针轴承元件外侧的固定凸轮,固定凸轮与滚针轴承元件的呈角度区相关联,并且在滚针轴承元件旋转期间与关于滚针轴承元件面向相对侧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那侧相接合。
固定凸轮优选地接合到旋转中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凹陷座。固定凸轮优选地被调整大小且被配置为面对滚针轴承元件的呈角度区,并且在滚针轴承元件旋转期间与多个相邻的薄层片接合,多个相邻的薄层片一个接一个地被包括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呈角度区。保持装置优选地包括多个固定凸轮,多个固定凸轮呈角度地分布在滚针轴承元件外侧,并且每个固定凸轮被配置为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呈角度区并且一个接一个地与对应的多个薄层片(或薄层片组)相接合。实质上,固定凸轮被布置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侧,而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一起牢固地旋转:面向固定凸轮的多个薄层片与该固定凸轮相接合并且在安装位置被保持在滚针轴承元件上。固定凸轮与每个薄层片的接合是借助于对应的凹陷座实现的。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充分旋转期间,每个固定凸轮与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所有薄层片连续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薄层片在图10和图11中被示出为单个工件,在这些图中可以识别出上述的元件。同样,在薄层片的顶部,即在针织平面的限定部21(限定了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部分Px),薄层片21的两个侧面是狭长的(可选地)。狭长的结构在针下降期间为线留出空间。更具体地,每个薄层片在上部接纳两个相邻的针之间的对应的联缝针脚(interstitch):两个相邻的针中的每个针下降,带着线在薄层片上经过,在薄层片两侧的狭长结构促进联缝针脚的下降。狭长结构在两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上终止于具有各自的结束接界处的底部。
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保持件10。
图1-图13(尤其是图12和13),举例示出该部件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5和图6可以看出,每个保持件10借助于对应的致动件在其导引半平面B中是可摆动的,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维持部16优选地位于保持件10的中间位置,并且限定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3的保持件10的摆动轴线Y。摆动轴线Y被定向为基本垂直于针织的保持体所在的导引半平面B。针织的保持件可以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绕着摆动轴线Y摆动,从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优选地,保持件的维持部16在该保持件自身的前侧13上的形状是曲线,优选地是一段圆弧,以便在摆动期间与薄层片20维持恒定的距离(优选地是零距离),该摆动确定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形成结束接界处11的部分优选地位于保持件10的上端17处。该上端突出于针织形成平面P之上(在其上)并且沿滚针轴承元件3的方向延伸,从而由面向针织形成平面的那一侧限定所述结束接界处11。
滚针轴承元件3优选地包括多个凹陷和多个棒62,其中,多个凹陷位于外表面4并且每个凹陷具有对应的纵向延伸,每个棒62具有纵向延伸并且可置于对应的凹陷中。
每对相邻的棒62在置于对应的各个凹槽中时优选地限定针脚形成槽5,针脚形成槽5对应于被包括在相邻棒之间的竖直空间。每个棒62占据着两个连续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3的对应的区域15的竖直部分。
每个棒62优选地基本位于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上,对应的保持件10和对应的薄层片20也位于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上。
每对相邻的棒62优选地在侧面导引由该对棒限定的针脚形成槽中容纳的针N。
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的部分被包括在两个相邻的凹陷之间,每个凹陷容纳一个对应的棒62,所述外表面4的部分优选地限定针脚形成槽的底部,其中,容纳于针脚形成槽中的针相对于其或在其上竖直地滑动。
滚针轴承元件3优选地包括外表面4的凹陷环形区70,所述凹陷环形区70对应于外表面4缩小的直径,在上述棒62之上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容纳保持装置10和薄层片20,使得每个保持件-薄层片对径向地置于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上。
如图通过举例所示出的,上述棒62优选地在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中不延伸到环形凹陷区70中。
每个薄层片20的密封部30优选地从针织平面的对应的限定部21向下延伸并且向滚针轴承元件3外侧延伸,占据着环形凹陷区70的一部分直到高于对应的棒62的水平高度。
在环形凹陷区70处,保持装置10和薄层片20优选地被配置为在侧面导引容纳于针脚形成槽5中的针N的运动。
滚针轴承元件3优选地包括被容纳于环形凹陷区70中的多个额外的棒65,所述多个额外的棒与薄层片20相互交错。每个额外的棒65可以如下方式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3:棒65位于针脚形成槽的对应的半平面A并且与对应的针N(及其内侧)径向地对准。
每个额外的棒65优选地还被配置为构成纵向的底部部分,容纳在位于同一半平面A的针脚形成槽5相对于底部部分或在底部部分上竖直滑动。
额外的棒65优选地(例如通过粘合或借助于适合的安装工具)可移动地可安装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和/或顶表面50。
用于使针织保持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的致动装置优选地至少包括面向该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的致动凸轮。
优选地,滚针轴承元件3在基本垂直于针脚形成槽5相对于致动凸轮的纵向延伸方向的致动方向中能够致动,并且致动凸轮具有被配置为在两个区域交替地作用于针织保持件上的轮廓,其中,所述两个区域分别位于相对于摆动轴线Y的相对两侧,使得保持件绕着摆动轴线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在一个方向或该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摆动,由此产生保持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并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通路。
目前所述的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在图9A:该图示出了由滚针轴承元件的各个组件所呈现的往复位置。具体地说,可以看到以下内容:滚针轴承元件的主体6、薄层片20、保持装置10、针N、织品形成半平面A、导引半平面B。还可以看到额外的棒65:然而请注意,额外的棒65可以与滚针轴承元件的主体6是一个单个工件。
图9A是沿着图6示出平面IX-A将纺织机剖开得到的。
以下是对保持件10的第二实施例的描述,通过举例在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中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保持件10(在其后侧14附近)牢固地连接到至少一个连续的保持件:两个连接的保持件10跨坐在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B之间的针脚形成槽5上,其中,这两个保持件10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B上。实质上,保持件可以被两个两个地进行组合并且被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保持件对,或双保持件。
两个连接的保持件被配置为使容纳在针脚形成槽中的针N能够在其间竖直地滑动,针脚形成槽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所述两个保持件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上。两个内连接的保持件优选地被制成为单个工件。
啮合的每个保持件优选地(在其后侧附近)牢固连接到连续针脚的至少一个保持件,所述针每次在彼此连接的两个保持件之间能够滑动,并且在两个未彼此连接的保持件之间也能够滑动。在该情况中,所有的保持件都是双型的。
经组合的保持件对优选地包括插入在所述保持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且所述保持件的连接部分不同于限定了对应的结束接界处的部分,并且与在两个导引半平面之间滑动的针横向相邻的部分不同,其中保持件对的两个保持件位于两个导引半平面上。换句话说,如从图17的剖面可以看出的,保持件对在其后部具有单个主体,在其前部具有两个不同的主体(且这两个主体彼此平行),其中,两个结束接界处被限定在前部,结束接界处旨在组合到两个相邻的薄层片。在制造上来说,双保持件可以实现为单个工件,其厚度等于两个保持件加上其间包括的空间(等于针脚形成槽的厚度),该空间是一个凹陷,其等于针脚形成槽的厚度且具有足够使得容纳在两个保持件之间的针进行滑动的深度(从前侧到后侧)。
两个彼此连接的保持件优选地在其前侧部分包围着被容纳在针脚形成槽中的对应的额外的棒,其中针脚形成槽位于两个保持件所在的两个导引半平面之间。
两个保持件之间的牢固连接可以由单个工件来实现,如所示的合适的成形和被操作,或者由焊接两个保持件来实现,或者借助于铆钉或销或已知其它连接元件来实现。这样,保持件对被实现为用于保持整体厚度增加的织品,并且由此保持件在使用中更耐变形。
最终,为了进一步增加保持件更耐变形的能力,还可以将多于两个连续的保持元件互相连接起来。
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图9B中示意性地示出:该图示出了由滚针轴承元件的各个组件所呈现的相互位置。具体地说,可以看到以下内容:滚针轴承元件3的主体6、薄层片20、针N、“包围着”所述针的双型保持体10、针脚形成槽半平面A、导引半平面B。图9B与图9A类似,但是对图14和图15所示的纺织机进行剖视。
注意,在图14和图15中,在另一不同的实施例中通过举例示出了薄层片20。在该实施例中,薄层片不包括安装突起和凹陷座。
保持件10和对应的薄层片20优选地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该厚度基本等于限定针脚形成槽的棒62的厚度,或基本等于被两个针脚形成槽之间所包围的空间。
针脚形成槽5的厚度优选地基本对应于针N的厚度。额外的棒65的厚度优选地基本等于针N的厚度。
本发明的保持件整体上实现为梳子状,其中,每个保持件均作为插入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该“梳子”的组成件,用于保持对工作在这两个针脚形成槽5中的两个相邻的针N之间联缝针脚进行保持,即用于保持被插入到两个相邻的针之间所插入的线。该“梳子”优选地位于滚针轴承元件3之外。
该梳子可以与滚针轴承元件上的外部冠相关联,并且由所述外部冠可移除地支撑。优选地,该外部冠被牢固地约束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
每个针脚形成槽5优选地具有平行于滚针轴承元件3的旋转轴线的纵向延伸。
针脚形成槽5优选地至少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的环形上部上延伸。
优选地,每个隔间训练夹(compartment training vest)5在针的提取运动和其返回运动期间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针N。
每个针脚形成槽5优选地纵向延伸,以便基本以其整个长度在侧面包含被容纳在其中的对应的针N。
作为替换,多个滑动槽也被限定在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上,彼此相邻布置,位于针脚形成槽下方且与所述针脚形成槽分隔开。
滑动槽优选地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的中间环形部处延伸,所述中间环形部与上部不同并且与滚针轴承元件的上端相隔一段距离,其中,针织平面被限定在滚针轴承元件的上端。每个滑动槽优选地在对应的一对针脚形成槽的下方延伸。每个滑动槽优选地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一对相邻的针,所述对应的一对相邻的针可滑动地与滑动槽内部侧面邻接。
滑动槽优选地被配置为:被包含在其中的两个相邻的针中的每个针连接到所述一对针脚形成槽中的对应的针脚形成槽,其中,所述针脚形成槽覆在所述滑动槽之上并与其结合。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尽管未示出,但是每个薄层片和对应的棒(位于驱动的同一半平面)彼此集成为一体,优选地被制成单个工件。在该情况中,以下薄层片20与对应的棒62构成一个单一元件。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单个薄层片-棒元件限定针织形成平面的对应的部分与针脚形成槽的对应的侧边这两者,其中,针脚形成槽容纳对应的针。换句话说,单个薄层片-棒元件纵向延伸从而侧面导引整个针(与相邻的单个元件协作以形成针脚形成槽),并且单个薄层片-棒元件在上部限定针织形成平面Px的对应的部分,针织形成平面Px的对应的部分用于两个相邻针之间的对应的联缝针脚。
在该实施例中,薄层片的密封部与棒一体形成:薄层片的密封部基本纵向延伸到握持部的下端。在该情况中,密封部的握持端(并且特别是上述的握持脚)可以对应于或者形成在与薄层片连接成单个元件的棒的下端处。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针脚形成槽(由组合的薄层片-棒元件从侧面限定)纵向延伸从而以其基本上整个长度从侧面来包含被容纳在其中的对应的针(这里没有下部的滑动槽)。
本发明的针织圆纬机的针织号基本是每英寸14针到90针,和/或每英寸32针到60针。
能够相信,本发明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这些修改和变型均落入本发明概念的范围中,并且以上所述的组件可以被其它在技术上等效的元件替代。
本发明对新的针织机和已有的针织机均适用,并且在已有的针织机的情况中,用于替换现有类型的滚针轴承元件的零件。
本发明具有多个重要优点。首先,本发明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些缺点。
其次,本发明能够提供不含有脱圈沉降装置但含有移动梳的类型的针织机,其具有完全可替换的针织形成平面。此外,单独的薄层片能够选择性地替换针织形成平面的磨损或被损坏的部分,而不会影响滚针轴承元件的其余零件。
本发明由此得到了一种可行的可互换的针织形成平面:由精确的且固定的但同时又可从滚针轴承元件移除的稳定固定的薄层片构成。
此外,本发明使得对滚针轴承元件和针织形成平面的维护操作简单经济。事实上,薄层片的构造使得能够简单快速进行更换。
此外,本发明消除了有关于针织形成平面磨损的问题。
本发明还有利地适用于所有针织号的针织机,尤其是,解决了高针织号针织机中针织形成平面相关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能够实现具有高工作可靠性和对于故障或误操作的低敏感性的针织机。
同样,本发明提供了不含有脱圈沉降装置但含有移动梳的类型的针织机,与已知方案相比,其具有原创的结构,是可以替换的且是创新的。
此外,本发明允许用细板来限定针织平面,针织平面的结构是简单的、合理的及模块化的。
此外,本发明能够生产高质量的高均匀度的织物,尤其是利用高针织号的针织机来生产。此外,本发明能够降低在针织机的针织形成平面的限定中的误差风险。
此外,本发明的针织机的成本具有有竞争力,并且本发明的针织机具有简单合理的结构。

Claims (36)

1.一种用于针织品的针织圆纬机,包括:
-承重结构;
-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承重结构的至少一个滚针轴承元件(3);
-由所述至少一个滚针轴承元件(3)支撑的多个针(N),所述多个针(N)进行移动以生产针织织物;
其中,多个侧面的针脚形成槽(5)被限定在所述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中,每个针脚形成槽(5)至少在各自的上端处是开口的,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对应的针(N)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对应的针(N)沿着所述针脚形成槽(5)可致动为交替运动,所述交替运动包括提取运动和返回运动;其中,针借助于所述提取运动被提取为其针尖和一部分针杆通过相对的针脚形成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之上,以便在其针杆上卸载之前形成的针织圈和/或收集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分配的一条或多条线;针借助于所述返回运动将其针尖返回到相对的针脚形成槽中,以便形成新的针织圈,致动之前形成的针织圈的脱圈以产生针织针脚;
其中,所述滚针轴承元件(3)在上方具有针织形成平面(P),针织形成平面(P)旨在在针收集了在机器的喂线装置处的线之后返回到所述滚针轴承元件的对应的针脚形成槽(5)以形成新的针织圈并使之前形成的针织圈脱圈时,倚靠地接纳位于两个连续的针(N)之间的针织的部分,所述针脚形成槽(5)上部在限定了针织形成平面(P)的滚针轴承元件(3)的一侧处开口;
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所包含的滚针轴承元件的区域(15)的至少一部分中,针织圆纬机包括用于针织的保持件(10),每个保持件(10)具有限定了用于针织的接界肩(11)的对应部分,针织的每个保持件(10)能够根据命令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处保持件不与正在形成的针织相干涉,在第二位置处保持件以其限定接界肩(11)的部分在上方面向针织形成平面(P)的区域插入在两个连续的针(N)之间,以便保持在两个连续的针之间延伸的针织的部分,从而避免织品在针的提取运动期间被沿着针拖拽;
针对针织的每个保持件(10),针织圆纬机包括对应的致动机构,用于以与连续的针的致动相协调的方式控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
至少在具有保持件(10)的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所包含的区域(15)中,针织圆纬机还包括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20),每个薄层片具有限定针织平面的对应部(21),每个薄层片(20)按照如下方式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3):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区域(15)中被定位为与位于区域(15)中的相应的保持件(10)基本共面,以及对应的针织平面限定部(21)限定滚针轴承元件(3)的针织形成平面(P)的对应部(P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每个保持件(10)与对应的薄层片(20)相组合从而形成与被包含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滚针轴承元件(3)的对应区域(15)相关联的保持件-薄层片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保持件(10)和薄层片(20)具有细板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所述滚针轴承元件(3)包括多个针脚形成槽半平面(A)和多个导引半平面(B),多个针脚形成槽半平面(A)和多个导引半平面(B)绕着滚针轴承元件(3)分布并且彼此交错,其中,每个针脚形成槽(5)和对应的针(N)位于对应的针脚形成槽半平面(A),滚针轴承元件(3)的每个区域(15)被包含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对应的保持件(10)和对应的薄层片(20)位于对应的导引半平面(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针脚形成槽半平面(A)和导引半平面(B)均穿过滚针轴承元件(3)的旋转轴线并且绕着所述滚针轴承元件(3)的旋转轴线径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每个薄层片(20)具有握持部(30),握持部被配置为在外侧面向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对应区域(15)中的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每个保持件(10)具有前侧(13)和后侧(14),前侧(13)面向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后侧(14)旨在可操作地关联到对应的致动机构,每个保持件被定位为使得前侧(13)面向对应的薄层片(20),薄层片(20)至少利用其握持部(30)径向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与保持件(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每个保持件(10)在其前侧(13)处包括维持部(16),维持部(16)在侧面插入在两个连续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并且被配置为用于将对应的薄层片(20)维持在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位置,从而防止所述薄层片远离滚针轴承元件发生转移,并且因此与滚针轴承元件脱离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维持部(16)被配置为防止所述薄层片径向地远离滚针轴承元件发生转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维持部(16)被定位为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3)的对应的薄层片(20)基本相接触、或者与安装于滚针轴承元件的薄层片相分开,从而在保持件(10)处于第一位置时、当其处于第二位置时、以及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通路期间,干涉薄层片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限定针织平面的每个薄层片(20)具有对应的安装部(40),安装部(40)被配置为且被预置为将薄层片(20)单独地且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针织平面限定部(21)被插入到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之间并且连接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的针织平面限定部(21)排他地限定针织形成平面(P)和滚针轴承元件(3)。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安装部(40)具有钩子构造,并且被配置为借助于机械接合将所述薄层片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的安装部(40)终止于安装端(41),安装端(41)被配置为与滚针轴承元件(3)的安装座(51)至少部分地形状互补,其中,安装端(41)插入到安装座(51)阻止了薄层片(20)脱离滚针轴承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安装部(40)具有不同于安装端(41)的安装突起(42),并且具有外形,使得安装突起与安装端限定其间的安装凹陷(43),凹陷与滚针轴承元件(3)的一部分顶表面(50)形状互补,从而在薄层片的安装结构中,安装凹陷(43)在上方包围着滚针轴承元件的顶表面(50),安装端(41)至少部分地位于滚针轴承元件的内侧上,安装突起(42)至少部分地邻接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安装突起(42)与安装端(41)相协作以限定安装凹陷(43),安装突起(42)被配置为当对应的薄层片(20)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防止对应的薄层片(20)不期望地进行旋转和/或转移,和/或防止对应的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的接合断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的握持部(30)终止于握持端(31),握持端(31)被配置为在薄层片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用于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3)的握持座(52)内,握持座实现在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4)上,其中,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中确定了或有助于薄层片(20)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的握持端(31)包括握持脚(35),握持脚(35)能够插入到从滚针轴承元件的外表面凹陷的握持座(52),握持脚(35)从薄层片的握持部的其余部分露出,并且径向靠近滚针轴承元件的旋转轴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安装端(41)插入到安装座(51)中且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中确定了薄层片(20)可移除地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每个薄层片(20)被配置为相对于滚针轴承元件(3)具有牢固的且单个的安装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的握持部(30)相对于针织平面的限定部(21)具有确定的弹性并且被配置为在安装步骤期间弹性地变形,从而在安装端(41)插入到滚针轴承元件的安装座(51)之后,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是由发出啪声的快速运动实现的,薄层片(20)到滚针轴承元件(3)的安装仅能够由施加必要的解除安装力来移除,从而握持部反向变形使得薄层片与滚针轴承元件脱开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安装座(51)和握持座(52)均被定向为使得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彼此相协作用力来包围滚针轴承元件(3),用于将安装配置下的薄层片(20)维持到滚针轴承元件,其中,安装座(51)实现在滚针轴承元件(3)的顶表面(50)或内表面,握持座(52)实现在滚针轴承元件(3)的外表面(4)。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被构造为使得安装端(41)插入到安装座(51)以及握持端(31)插入到握持座(52)由薄层片(20)的弹性变形来实现,从而确定薄层片发出啪声地快速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所述薄层片(20)的弹性变形为所述薄层片(20)的握持部的弹性变形。
2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当薄层片(20)从滚针轴承元件分离时,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相互位于薄层片(20)与滚针轴承元件之间,薄层片的安装需要一个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导致握持部远离安装部直到安装端完全插入到安装座且握持端完全插入到握持座为止。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被构造为限定一个操作在原状形态与至少一个应力形态之间的弹簧,其中,在原状形态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具有相互距离,在至少一个应力形态握持部(30)和安装部(40)彼此远离,从而增加相互距离,上述远离产生一个易于使弹簧返回到原状形态的闭合力,薄层片(20)被配置为当其与滚针轴承元件分开时且当其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时处于原状位置,并且当其被按压在滚针轴承元件上时短暂地具有应力形态,使得安装端发出啪声地快速插入到安装座且握持端发出啪声地快速插入到握持座。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薄层片(20)具有整体的钩子形,即,其在两个相邻的针脚形成槽(5)之间的区域(15)中利用安装部(40)和握持部(30)在上方包围着滚针轴承元件(3),从而在上方定位针织平面限定部(21)。
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包括:保持装置(80),保持装置(80)被配置为将处于安装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20)保持到滚针轴承元件,从而防止所述薄层片远离滚针轴承元件发生转移并且从其脱离连接,保持装置被置为与被安装到滚针轴承元件的一个或多个薄层片基本相接触,这样以防止薄层片向着远离滚针轴承元件的方向的任何移动,并且防止薄层片从所述滚针轴承元件脱离开。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保持装置(80)在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对应的握持部(30)上是之后激活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保持装置(80)包括丝状件,所述丝状件与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相关联并且接合到一个或多个薄层片的后侧,所述丝状件被配置为牢固地约束到薄层片和滚针轴承元件,并且与滚针轴承元件一起牢固地旋转。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丝状件是弹性可扩展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至少一个薄层片具有凹陷座,所述凹陷座用于搁置所述丝状件或插入所述丝状件。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保持装置(80)包括位于滚针轴承元件之外的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被调整尺寸且被配置为面向所述滚针轴承元件的有角度的扇形区,并且在滚针轴承元件旋转期间与被一个接一个地包含在有角度的扇形区中的多个相邻的薄层片相接合。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圆纬机,其中,所述滚针轴承元件(3)为针筒。
36.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针织圆纬机的、用于滚针轴承元件(3)的、限定针织平面的薄层片(20)。
CN201410817349.4A 2014-02-24 2014-12-24 针织圆纬机 Active CN104862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BS2014A000048 2014-02-24
ITBS20140048 2014-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2872A CN104862872A (zh) 2015-08-26
CN104862872B true CN104862872B (zh) 2017-08-25

Family

ID=50624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7349.4A Active CN104862872B (zh) 2014-02-24 2014-12-24 针织圆纬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7715B2 (zh)
EP (2) EP3110994B1 (zh)
KR (1) KR102370861B1 (zh)
CN (1) CN104862872B (zh)
BR (1) BR112016019403B1 (zh)
WO (1) WO20151250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3639B4 (de) * 2015-03-12 2020-04-23 Terrot Gmbh Nadelzylinder und Rundstrickmaschine
DE102015014722B3 (de) * 2015-10-28 2016-12-15 Thomas Liebers Strickmaschine mit einem Führungskanal und einem darin geführten Strickelement
IT201700038900A1 (it) * 2017-04-07 2018-10-07 Alberto Pilotelli Cilindro degli aghi per una macchina da maglieria monofrontura
IT201700044701A1 (it) * 2017-04-24 2018-10-24 Santoni & C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metodo di movimentazione di aghi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IT201900005636A1 (it) * 2019-04-11 2020-10-11 Gianni Conti Metod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la produzione di manufatti tubolari a maglia a punta chiusa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03521C (de) * 1939-04-04 1941-03-11 C A Roscher Soehne Nadelbett fuer Rundstrick- oder Rundwirkmaschinen
GB1107817A (en) * 1966-03-03 1968-03-27 Lewis Henry Colto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needle cylinder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DE2224602A1 (de) * 1971-05-20 1973-01-11 Kirkland & Co Ltd 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aermebehandlung von rippscheiben und zylindern fuer rundstrickmaschinen
CN101484622A (zh) * 2006-07-07 2009-07-15 山德霓股份公司 带有舌针而没有沉降片的针织机
CN101711293A (zh) * 2007-05-30 2010-05-19 山德霓股份公司 高可靠性的带有舌针的无沉降片式针织机
CN103180500A (zh) * 2010-10-26 2013-06-26 山德霓股份公司 尤其是具有高织针号的针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5125B1 (de) * 1968-08-13 1971-10-14 Harry Appric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aschenware
DE1965385A1 (de) * 1969-12-30 1971-07-15 Harry Appric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schenware
DD98120A5 (zh) * 1971-09-02 1973-06-05
US3882695A (en) * 1973-11-05 1975-05-13 Singer Co Wear-resistance of knitting machine support members
DE3320043A1 (de) * 1983-06-03 1984-12-06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7000 Stuttgart Maschenbildende maschine
DE3336594A1 (de) * 1983-10-07 1985-04-25 Saxonia-Franke GmbH, 7320 Göppingen Nadelbett fuer rundstrick- und -wirkmaschinen
DE3433290C2 (de) * 1984-09-11 1986-09-18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DE3532856C1 (de) * 1985-09-14 1986-12-18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Rundstrickmaschine mit Nadeln und Einschliessplatinen
DE3540685C1 (de) * 1985-11-16 1986-10-0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DE10015730B4 (de) * 2000-03-29 2012-09-13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Platine für eine insbesondere nach der Relativtechnik arbeitende Strickmaschine und mit einer derartigen Platine ausgerüstete Strickmaschine
WO2007123728A2 (en) * 2006-03-31 2007-11-01 Huang Evans 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ecurely operating shared host computers with portable apparatuses
US7895862B2 (en) 2006-07-07 2011-03-01 Santoni S.P.A. Knitting machine with latch needles and without sink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03521C (de) * 1939-04-04 1941-03-11 C A Roscher Soehne Nadelbett fuer Rundstrick- oder Rundwirkmaschinen
GB1107817A (en) * 1966-03-03 1968-03-27 Lewis Henry Colto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needle cylinder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DE2224602A1 (de) * 1971-05-20 1973-01-11 Kirkland & Co Ltd 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aermebehandlung von rippscheiben und zylindern fuer rundstrickmaschinen
CN101484622A (zh) * 2006-07-07 2009-07-15 山德霓股份公司 带有舌针而没有沉降片的针织机
CN101711293A (zh) * 2007-05-30 2010-05-19 山德霓股份公司 高可靠性的带有舌针的无沉降片式针织机
CN103180500A (zh) * 2010-10-26 2013-06-26 山德霓股份公司 尤其是具有高织针号的针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9007B1 (en) 2022-05-18
CN104862872A (zh) 2015-08-26
EP3110994B1 (en) 2020-05-06
KR102370861B1 (ko) 2022-03-04
US20160348287A1 (en) 2016-12-01
EP3110994A1 (en) 2017-01-04
KR20160124893A (ko) 2016-10-28
EP3779007A1 (en) 2021-02-17
US10287715B2 (en) 2019-05-14
BR112016019403B1 (pt) 2022-04-05
BR112016019403A2 (zh) 2017-08-15
WO2015125087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2872B (zh) 针织圆纬机
CZ210793A3 (en) Method of sewing two edges of knitted tubular product after its finish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2215195B1 (ko) 다이얼 그룹의 후크 플레이트의 연결 및 해제 기구를 갖는 환편기
JP6853781B2 (ja) 添え糸編のための糸フィンガを備えた、特にダブルシリンダタイプの円形靴下類編機
EP1054089A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items, such as hosiery items or the like, which are closed at an axial end, using a single-cylinder circular machine
TW201241259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en's socks, of the type with needles on the dial
TW201723258A (zh) 用於從環狀編織機器提取管狀編織物件的裝置及方法
CN105369458A (zh) 袜品的编织方法
CN107109729A (zh) 用于圆形针织机的针保持元件
EP1948859B1 (en) Needle for transferring stitches therefrom to adjacent needles fo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TWI546433B (zh) 用於製造具有水平條紋圖案的編織物的方法及編織機
KR101576837B1 (ko) 가동싱커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JP2018503000A (ja) 丸編み機
TWM499424U (zh) 以單一驅動源驅動的雙針排機構
JP2009068135A (ja) 横編機およびラッチニードル
ITMI20132130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perture o buchi in un tessuto a maglia in trama con una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er lavorazioni ad intarsio, utilizzando una sola alimentazione o caduta.
EP2240634B1 (en) Needle for transferring stitches from the needle itself to adjacent needles fo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or the like
US1623027A (en)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yarns of split work,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EP1841909A1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ortions of knitting produced by a group of needles to another group of needles of a bed, in circula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beds or the like
CN109352267A (zh) 一种横编机中移圈针的加工方法
US1952318A (en) Reverse-plating mechanism for knitting machines
US1261050A (en) Knitting-machine.
CN205258783U (zh) 用于圆形针织机的成圈凸轮组
US1127283A (en) Knitting-machine.
EP2240636B1 (en) Needle for transferring stitches from the needle itself to adjacent needles for knitting machines for hosiery or the li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