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8204C -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8204C
CN1308204C CNB2004100833435A CN200410083343A CN1308204C CN 1308204 C CN1308204 C CN 1308204C CN B2004100833435 A CNB2004100833435 A CN B2004100833435A CN 200410083343 A CN200410083343 A CN 200410083343A CN 1308204 C CN1308204 C CN 13082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anual
feeding mechanism
disc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3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0799A (zh
Inventor
深田泰章
桥本进
吉田茂
久保隆
平本义阳
松友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445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1247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445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4844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0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0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82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20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e.g. for separation from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4Simultaneously, alternately, or selectively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two or more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9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of an entity are pres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将用作供纸盒的机构部和用作手动纸盘的机构部成一体形成单元,构成复合型供纸单元。将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重合,构成供纸机构。通过电磁体,以电磁方式吸附设置于各复合型供纸单元的手动供纸机构部中的手动纸盘,使其保持在存储状态。根据图像形成条件,解除一个电磁体的电磁吸附状态,使手动纸盘处于展开状态。另外,在单元内部,形成沿上下贯穿的主路径,以便无论从哪个复合型供纸单元取出记录介质,仍可朝向复合机的打印部,传送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03年10月2日于日本申请的、申请号为特愿2003-344584号的申请和申请号为特愿2003-344585号的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的内容在本申请中引用。
本发明涉及对复印机、打印机、传真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设置的供纸单元和具有该供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机构和具有该供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用于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和卡纸的发生频率的减少而构成的供纸单元和供纸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和兼有该多种功能的复合机中,作为向具有感光鼓等的图像形成部(打印部)的供纸的记录用纸存放部(放置部),设有供纸盒和手动纸盘。比如,当在供纸盒中存放数百张的记录用纸,并在该记录用纸上形成图像时,从供纸盒依次取出记录用纸,供向图像形成部。另一方面,当用户将记录用纸(比如,明信片等)放置于手动纸盘,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该手动纸盘上的记录用纸便供向图像形成部。
具有这些供纸盒和手动纸盘的图像形成装置,比如,公开在特开2001-138576号公报和特开2001-333249号公报中。如这些文献所公开,到目前,一般,在装置的最底部设置供纸盒,在从该供纸盒的排纸侧到图像形成部的范围内,设置供纸路径。另外,手动纸盘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壁上,通过用于取出该手动纸盘上的记录用纸的用纸引入机构,与上述供纸路径的途中部分相通。
图14表示现有的普通的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况。在该图14中,a表示供纸盒、b表示手动纸盘、c表示具有感光鼓等的图像形成部,d表示从供纸盒a延伸的供纸路径、e表示用于取出手动纸盘b上的记录用纸的用纸引入机构。
如上所述,作为分别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最底部设置供纸盒a,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壁设置手动纸盘b的情况下的供纸系统的布置,如从图14中得知,从供纸盒a朝向图像形成部c延伸的供纸路径d的侧方(设备的侧壁侧)设有与手动纸盘b相对应的用纸引入机构e,另外,在其侧方设有手动纸盘b。即,在供纸路径d的侧方朝向水平方向外侧依次设置上述用纸引入机构e和手动纸盘b,由于具有这些部分,因此在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方面受到限制。在图1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如果除去手动纸盘b和引入机构e,则相对装置的设置空间为图中的尺寸I的情况,实际上,由于具有手动纸盘b和引入机构e,故设备的设置空间需要尺寸II。
另一方面,近年来,人们正在开发下述的装置;分别在装置的底部设置供纸盒,在顶部设置原稿读取部(扫描部),在这些供纸盒和原稿读取部之间设置图像形成部和排纸部(排纸纸盘),并根据不使排纸纸盘向装置的侧方突出,而缩小装置的设置空间。
图15表示如此布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在该图15中也同样,a表示供纸盒、b表示手动纸盘、c表示图像形成部、d表示供纸路径、e表示用纸引入机构。由于同样在如此布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装置侧壁周边部朝水平方向外侧依次设置上述的用纸引入机构e和手动纸盘b,故与上述情况一样,减小设置空间受到限制。
特别是在如此布置的情况下,必须将用于在进行双面打印时反转记录用纸的反转传送部(转向传送路)f设在供纸路径d的侧方。另外,当形成上述用纸引入机构e和手动纸盘b设置于比反转传送路f的更偏侧方的位置的布置时,由于装置的设置空间会与此对应地增加,故实际的情况是,根据上述布置(不使排纸纸盘向装置的侧方突出的布置),无法充分地灵活运用缩小设置空间的优点。同样在该图15中,I表示在去掉手动纸盘b和用纸引入机构e的情况下的必要设置空间,II表示为具有手动纸盘b和用纸引入机构e而必需的装置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至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部的正上游侧设定作为供纸路径的、从供纸盒供给的记录用纸的传送路径与从手动纸盘供给的记录用纸的传送路径的汇合位置,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供纸路径的长度增加,由此,装置主体内部的构成变复杂,可发生卡纸的部位增加,从而难于减少卡纸的发生频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和减少卡纸的发生频率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和具有该复合型供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于,针对将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形成单元而构成的复合型供纸单元,根据手动供纸机构部相对供纸盒机构部而移动,使单元内的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由此,可容易去除卡纸。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前提涉及一种复合型供纸单元,该复合型供纸单元由以下机构构成一个单元,即:供纸盒机构部,可存放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可通过用户放置记录介质。在该复合型供纸单元中,手动供纸机构部按照可将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的方式可移动地进行设置。另外,在该手动供纸机构部中具有在非使用时存储于单元侧部的手动纸盘。另外,在手动纸盘中设有展开用持握部和敞开移动用持握部。展开用持握部为,在可通过用户放置记录介质的展开状态时,由用户进行持握操作的部分,敞开移动用持握部为,在使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时,由用户进行持握操作的部分。
按照该特定的事项,首先,当通过来自手动供纸机构部的供纸,形成图像时,用户持握展开用持握部,比如,转动手动纸盘等而使该手动纸盘处于展开状态。由此,可通过用户,将记录介质放置于手动纸盘上,可进行手动供纸的图像形成动作。另一方面,当在单元的内部产生卡纸时,用户持握敞开移动用持握部,比如,从图像形成装置抽出手动纸盘,使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由此,用户可将手动入敞开的空间,容易去除卡纸。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给出以下的方案。即,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均存放于单元外壳内。另外,供纸盒机构部按照可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方,从单元外壳抽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另一方面,手动供纸机构部按照可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侧方,从单元外壳抽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在该抽出时,使敞开移动用持握部由用户进行持握操作。即,在向供纸盒机构部补充记录介质时,该供纸盒机构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方抽出,而另一方面,在单元的内部产生卡纸的情况下,通过由用户进行敞开移动用持握部的持握操作,手动供纸机构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侧方抽出。就这样,由于可形成用于相对供纸盒机构部而单独地使手动供纸机构部移动(抽出)而去除卡纸用的空间,故可以确保该空间的较大的尺寸,从而容易进行该去除作业。
作为形成用于去除该卡纸的空间的更具体的方案,给出下述的方案。即,在复合型供纸单元内部,具有:第1路径,传送从供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第2路径,传送从手动供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和汇合路径,将这些路径汇合后,朝向图像形成部延伸。另外,按照在伴随敞开移动用持握部的持握操作,使手动供纸机构部移动的状态,构成使上述各路径中的至少汇合路径朝向外部敞开。
在此情况下,构成为:使汇合路径形成为设置于供纸盒机构部的第1导向部件与设置于手动供纸机构部的第2导向部件之间的空间,伴随手动供纸机构部的移动,第2导向部件脱离第1导向部件,由此,汇合路径向外部敞开。
通过该特定的事项,仅仅通过手动供纸机构部的移动操作(抽出操作),便可使汇合路径向外部敞开,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形成用于去除卡纸的空间。因此,可缩短从发生卡纸到去除该卡纸的时间,从而提高图像形成动作的恢复的速度。
另外,具有上述各解决方案中的任一种的复合型供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畴。即,形成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在从供纸盒机构部或手动供纸机构部中的任一方,供向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在将用作供纸盒的机构部与用作手动纸盘的机构部成一体而构成的复合型供纸单元中,通过手动供纸机构部相对供纸盒机构部而移动,单元内的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因此,即使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用户可将手动入敞开的空间,容易去除卡纸,可伴随卡纸的去除作业的简化,提高图像形成动作的恢复的速度。
通过使手动供纸机构部和供纸盒机构部形成一体,可将手动供纸机构部设置于相对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延伸的传送路径沿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其结果,可缩小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从而可减小设置空间的尺寸。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于,针对将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形成单元而构成的复合型供纸单元按照多层重合的供纸机构,可通过折叠设置于相应的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手动供纸机构部中的手动纸盘,实现伸缩。由此,各手动纸盘可与多种记录介质相应对。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前提涉及一种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包括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在该复合型供纸单元中,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作为1个单元而构成,该供纸盒机构部可存放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该手动供纸机构部可通过用户放置记录介质,这些复合型供纸单元按多层重合。该供纸机构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即:在各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手动供纸机构部中分别设有由用户放置记录介质的手动纸盘,在非使用时,将各手动纸盘全长缩短而折叠,存储于单元侧部。
按照该特定事项,在通过手动供纸,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选择构成供纸机构的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某个,将设置于该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手动供纸机构部的手动纸盘展开,将其延伸到可设置记录介质的长度,放置记录介质。另外,在将手动纸盘存储于单元侧部时,在按照其全长变短的方式折叠的状态,以沿单元侧部延伸的方式存储。于是,缩短该存储状态的手动纸盘的全长,同时在使用时(在放置记录介质时),可将全长伸长,直至该记录介质不掉落的程度。全部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具有该功能,无论什么样尺寸的记录介质,用户均可采用任意的复合型供纸单元,进行手动供纸。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给出下述的方案。即,各手动纸盘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从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展开,用户可放置记录介质,同时使手动供纸机构部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敞开。按照该方案,展开手动纸盘,同时将记录介质传送路径敞开,存储手动纸盘,同时将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关闭。因此,手动纸盘使用开始时和使用结束时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各手动纸盘,兼有:在存储于单元的状态下,构成复合型供纸单元侧壁的一部分的功能;和构成通过从该存储状态展开,可放置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放置台的功能。就这样,手动纸盘具有构成单元侧壁的部件的功能,故可减少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数量。
另外,各手动纸盘具有辅助纸盘,在从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展开的状态下,可将纸盘全长伸长。在此情况下,辅助纸盘的纸盘全长的伸长动作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进行。按照该解决方案,可容易根据所放置的记录介质的尺寸,改变手动纸盘的全长,可将多种尺寸的记录介质用于手动供纸机构部。
此外,各手动纸盘从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展开的动作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或自动展开机构的自动动作而进行。在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展开手动纸盘的情况下,可根据用户的意图,选择所采用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在通过自动动作而展开手动纸盘的情况下,由于无需用户的手动纸盘的开闭操作,故装置的使用方便性提高。
还有,具有上述的各解决方案中的任一种的供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畴。即,形成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方式为:在从任何一个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供纸盒机构部或手动供纸机构部取出,供向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按照本发明,针对将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形成单元而构成的复合型供纸单元按多层重合的供纸机构,通过折叠设置于各复合型供纸单元的手动供纸机构部中的手动纸盘,可实现伸缩。因此,无论什么样尺寸的记录介质,用户均可采用任意的复合型供纸单元,进行手动供纸,可提高将多个这种复合型供纸单元组合的情况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上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或供纸机构,故可相对朝向复合机的打印部延伸的主传送路径和反转传送路径,使手动供纸机构部设置于沿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其结果,可缩短复合机的尺寸,可减小设置空间的尺寸。
另外,按照上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或供纸机构,可在单元内部汇合传送从供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用纸的路径与传送从手动供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用纸的路径,从而可缩短各路径的长度。因此,可缩短整个装置的用纸传送路径的长度,从而可减少可产生卡纸的部位,可稳定地减小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形式的复合机的内部构成的概略的图。
图2为省略了复合型供纸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复合型供纸单元的内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为表示手动纸盘的敞开状态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5为表示卡纸发生时的手动供纸机构部的抽出状态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6为用于说明复合型供纸单元的供纸动作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实施形式的复合机的内部构成的概略的图。
图8为表示复合型供纸单元被多层重合的情况的各内部构成的概略的图。
图9为省略了复合型供纸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复合型供纸单元的内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为表示第1纸盘朝向装置侧方转动的状态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2为表示第1纸盘和第2纸盘朝向装置侧方转动的状态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3为表示第1纸盘和第2纸盘朝向装置侧方转动,并且第3纸盘从第2纸盘抽出的状态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4为表示现有的普通的复印机的内部构成的概略的图。
图15为表示现有的普通的复印机的内部构成的概略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对本发明用于同时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内部构成的概略。如该图1所示,该复合机1,包括:扫描部2、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部3和原稿自动供纸部4。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扫描部2为对放置于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的图像和通过原稿自动供纸部4逐张供给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从而制作图像数据的部分。该扫描部2,包括: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和光电转换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26。
上述曝光光源21对放置于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和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传送的原稿,照射光。各反射镜22,23,24如图1中的点划线A表示的光路,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暂时反射到图中左方向,然后,将其向下方反射,接着,按照朝向成像透镜25的方式,沿图中右方向反射。
作为原稿的图像读取动作,在原稿放置于上述原稿台41上的情况下(作为“纸片固定方式”而使用的情况),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23,24沿原稿台41,按照水平方向扫描,对原稿整体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在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传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下(作为“纸片移动方式”而使用的情况),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23,24固定于图1所示的位置,在原稿通过后述的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对其图像进行读取。
将由上述各反射镜22,23,24反射,通过成像透镜25的光送入光电转换元件26,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中,将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打印部3包括图像形成系统31和用纸传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包括激光扫描单元31a和作为鼓型的像载体的感光鼓31b。激光扫描单元31a将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该激光基于在上述光电转换元件26中转换的原稿图像数据。感光鼓31b沿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根据照射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在感光鼓31b的外周围,除了具有上述激光扫描单元31a以外,还沿周向依次设有显影装置(显影机构)31c、构成转印机构的转印单元31d、清洁装置(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和带电单元31f。显影装置31c根据色调剂(显影处理物质)将形成于感光鼓31b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处理为可视像。转印单元31d为将形成于感光鼓31b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P上的部分。清洁装置31e可在色调剂转印后,去除残留于感光鼓31b的表面上的色调剂。除电器为去除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的部分。带电单元31f可使形成有静电潜像之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带电,使得达到规定的电位。
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带电单元31f,使感光鼓31b的表面带电至规定的电位,激光扫描单元31a将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然后,显影装置31c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对色调剂的可视像进行显影处理,通过转印单元31d,将该色调剂像转印于记录用纸P上。另外,在此后,通过清洁装置31e,将残留于感光鼓31b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去除,同时通过除电器,去除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由此,结束记录用纸P上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的1个循环。通过反复进行该循环,可在多张记录用纸P上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用纸传送系统32逐张地传送设置于后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上的供纸盒机构部6或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记录用纸P,进行上述图像形成系统31的图像形成,同时将进行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记录用纸P排到作为用纸排出部的排纸纸盘35。
该纸传送系统32,包括:主传送路36和反转传送路37。主传送路36的一端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排出侧面对,同时另一端与排纸纸盘35面对。反转传送路37的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偏上游侧(图中底侧)与主传送路36连接,同时另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偏下游侧(图中顶侧)与主传送路36连接。此外,在本方式中,反转传送路37的一部分可通过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因此,在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设置用于形成反转传送路37的导向部件37b。
此外,通过上述供纸盒机构部6或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驱动,从某个机构部6,7逐张间歇地将记录用纸P供向打印部3。
在上述主传送路36的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偏上游侧设有设置于复合型供纸单元5中的阻挡辊51。该阻挡辊51为在感光鼓31b的表面的色调剂像与记录用纸P的位置对准,同时传送该记录用纸P的设备。在该主传送路36的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偏下游侧,设有定影装置39,该定影装置39具有一对定影辊39a,39a,用于通过加热方式,对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的色调剂像进行定影处理。另外,35。
在相对主传送路36的反转传送路37的上游端的连接位置设有分路爪38。该分路爪38可在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绕水平轴自如转动,该第2位置从该第1位置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敞开反转传送路37。在该分路爪38位于第1位置时,使记录用纸P朝向排纸纸盘35传送,在位于第2位置时,可将记录用纸P供向反转传送路37。在反转传送路37上设有传送辊37a,在记录用纸P供向反转传送路37的情况下(通过所谓的转向传送,将记录用纸P供向反转传送路37的情况),通过该传送辊37a,传送记录用纸P,在阻挡辊51的上游侧,将记录用纸P反转,再次朝向转印单元31d,传送主传送路36。即,在记录用纸P的内面,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下面对原稿自动供纸部4进行说明。该原稿自动供纸部4构成为所谓的自动双面原稿传送装置。该原稿自动供纸部4可作为纸片移动式而使用,具有: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纸盘43、中间纸盘44、作为底稿排出部的原稿排出纸盘45和在各纸盘43,44,45之间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系统46。
上述原稿传送系统46,包括:主传送路47和副传送路48,该主传送路47用于将放置于原稿纸盘43上的原稿经原稿读取部42送向中间纸盘44或原稿排出纸盘45,该副传送路48用于将中间纸盘44上的原稿供向主传送路47。
在主传送路47的上游端(与原稿纸盘43的排出侧面对的部分)设置原稿搓纸辊47a和操纵辊47b。在操纵辊47b的底侧设有操纵板47c,伴随原稿搓纸辊47a的旋转,原稿纸盘43上的原稿中的1张原稿通过该操纵辊47b和操纵板47c之间,供向主传送路47。在主传送路47和副传送路48的汇合部分(图中的B部分)的下游侧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调整原稿的前端和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路47和副传送路48的汇合部分(图中的B部分)的下游侧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调整原稿的前端和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将原稿供向原稿读取部42。即,该PS辊47e,47e在供给原稿的状态下,暂时停止原稿的传送,调整上述时序,将原稿供给到原稿读取部42。
底稿读取部42包括玻璃压板42a和原稿压板42b,在从PS辊47e,47e供给的原稿通过玻璃压板42a和原稿压板42b之间时,来自上述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玻璃压板42a,照射到原稿。此时,获得上述扫描部2的原稿图像数据。在上述原稿压板42b的背面(顶面),施加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回复力。由此,原稿压板42b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玻璃压板42a而进行接触,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时,阻止从玻璃压板42a上浮。
在玻璃压板42a的下游侧设有传送辊47f和原稿排出辊47g。通过玻璃压板42a上的原稿经过传送辊47f和原稿排出辊47g排向中间纸盘44或原稿排出纸盘45。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纸盘44之间设有中间纸盘摆动板44a。该中间纸盘摆动板44a可以中间纸盘44侧的端部为摆动中心,在由图中的实线表示的位置1和从该位置1向上方跳起的位置2之间摆动。在中间纸盘摆动板44a位于位置2的情况下,从原稿排出辊47g排出的原稿回收于原稿排出纸盘45。另一方面,在中间纸盘摆动板44a位于位置1的情况下,可将从原稿排出辊47g排出的原稿排到中间纸盘44。在向中间纸盘44排纸时,处于原稿的缘端夹持于原稿排出辊47g,47g之间的状态,从该状态,通过原稿排纸辊47g反向旋转,可将原稿供给到副传送路48,经副传送路48,再次将其送出到主传送路47。通过调整朝向主传送路47送出原稿的动作和图像读取时序,进行该原稿排出辊47g的反向旋转动作。由此,可通过原稿读取部42,对原稿的内面的图像进行读取。
作为如上所述构成的复合机1的动作,首先,当复合机1用作打印机时,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的主机发送的打印数据(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将该已接收的打印数据暂时存储于未图示的缓存器(存储器)。依次进行将打印数据存储于该缓存器,同时从缓存器读出打印数据,根据已读取的打印数据,通过上述的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图像。
另外,当本复合机1用作扫描仪时,将通过上述扫描部2读取的原稿的扫描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缓存器中。依次进行将扫描图像数据存储于该缓存器,同时从缓存器向主机发送扫描图像数据,在主机的显示器等,显示图像。另外,当本复合机1用作传真机时,该扫描图像数据的发送方为普通公众线路。
此外,当本复合机1用作复印机时,根据由上述扫描功能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按照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图像。
下面对作为本方式的特征部分的上述复合型供纸单元5进行描述。
图2为设置于本复合机1中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供纸盒机构部6和省略了一部分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透视图。另外,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的概略构成的图。
如各图所示,复合型供纸单元5通过在构成本单元5的壳体的单元外壳52的内部存放上述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而构成。另外,供纸盒机构部6包括可存放多张(比如,500张)的记录用纸的供纸盒61,另一方面,该手动供纸机构部7包括可通过用户手动动作,放置1张或多张记录用纸的手动纸盘71。即,将该供纸盒61和手动纸盘71存放于单元外壳52的内部,形成单元,从而构成本复合型供纸单元5。下面对各机构部6,7进行说明。
供纸盒机构部6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构成为上方敞开的容器状的供纸盒61,在该供纸盒61的内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作为金属制的用纸存放板的转动板62。另外,该供纸盒61可相对上述单元外壳52,向复合机1的前面侧(图1的靠前一侧)抽出,在该供纸盒61被抽出的状态下,对该供纸盒61,进行记录用纸的补充作业。
上述转动板62以沿供纸盒61的宽度方向(与图3的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而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其下面对接了施加了向上方的转动力的提升板63。即,通过来自提升板63的回复力,该转动板62在平时承受向上方的回复力。另外,也可代替该提升板63,而设置螺旋弹簧,通过来自该螺旋弹簧的回复力,对转动板62施加向上方的回复力。
此外,在供纸盒61的内部的一端部(图3的右侧端部)设有未图示的用纸前端对齐爪,该纸前端对齐爪用于与记录用纸P的前端缘对接,使该记录用纸P对齐,借助于该纸前端对齐爪,从上方压入记录用纸P的前端角部。因此,在将记录用纸P装填于供纸盒61的内部时,借助于提升板63的回复力,转动板62向上方转动,该转动位置被限制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角部与用纸前端对齐爪对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将供纸盒61插入单元外壳52,将多张记录用纸放置于供纸盒机构部6中。
另外,在上述供纸盒61的内部,按照可沿记录用纸P的供纸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用纸后端导向部件64,该纸后端导向部件64使记录用纸P的供纸方向的后端缘实现定位。另一方面,还按照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用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该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用于使与记录用纸P的供纸方向相垂直的一侧的两端缘实现定位。此外,本方式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按照纸宽度方向中心基准,存放记录用纸P。因此,各用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按照沿相互同步地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滑动的方式,借助于未图示的滑动机构支承。
在供纸盒机构部6的用纸排出侧,分别设有构成用纸取出机构的搓纸辊66、和用纸操纵机构67。
上述用纸操纵机构67包括操纵辊67a和操纵板67b。操纵板67b按照与其顶面(与记录用纸P的接触面)的记录用纸P的摩擦力大于记录用纸P,P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设定。另外,在操纵板67b中,按照该操纵辊67a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操纵板67b的顶面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摩擦力、和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设定。因此,即使在从供纸盒61,取出多张用纸P,P,…,将其送到用纸操纵机构67的情况下,仍可通过操纵辊67a,将多张记录用纸P,P,…分离,仅仅将最顶侧的一张记录用纸P送出到传送路径。
在上述操纵辊67a和搓纸辊6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有皮带轮67c,66a,在这些皮带轮67c,66a彼此之间,跨接有皮带68。另外,可使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操纵辊67a,传递给该操纵辊67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68,传递给搓纸辊66。另外,这些操纵辊67a和搓纸辊66的旋转轴被同一支承板(在图3,图示省略)支承,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操纵辊67a,该支承板以操纵辊67a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沿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搓纸辊66与供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的顶面对接(图3表示该转动后的状态)。即,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搓纸辊66与供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对接,从该供纸盒61取出记录用纸P,通过用纸操纵机构67,对该记录用纸P进行操纵,使得仅仅将1张记录用纸P从供纸盒61送出到用纸传送路径。
在手动供纸机构部7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相对上述单元外壳52,设有可向复合机1的侧方(图1的右侧)抽出自如的手动纸盘71。该手动纸盘71如图3所示,包括:纸盘基座72和手动纸盘主体73,该纸盘基座72按照可沿形成于单元外壳52上的槽52a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手动纸盘主体73按照可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纸盘基座72上。
另外,该手动纸盘主体73包括第1纸盘74和第2纸盘75,该第1纸盘74按照可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纸盘基座72上,该第2纸盘7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第1纸盘74的前端部(在图3所示的存储状态,为顶端部)。
由此,在进行来自本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供纸的情况下,使第1纸盘74相对纸盘基座72,向装置侧方转动,同时使第2纸盘75相对第1纸盘74,向装置侧方转动。由此,如图4所示,第1纸盘74和第2纸盘75的各内面在同一平面的状态下朝向上方,可从第1纸盘74到第2纸盘75的范围内,放置(手动)记录用纸P。另外,在上述第1纸盘74中设有作为展开用持握部的持握部74a,在图3所示的存储状态下,该持握部74a位于装置外面侧,根据用户持握该持握部74a,将第1纸盘74倒向装置侧方,使该第1纸盘74处于敞开状态。
该持握部74a由小突起形成,该小突起形成于第1纸盘74的外侧面的中间部,根据用户将手指抠住上述持握部74a,使第1纸盘74向底侧转动,使手动供纸机构部7不滑动,而仅仅将第1纸盘74展开(转动)(参照图4中的箭头α)。
此外,在上述手动纸盘71中设有一对导向部件79,79(在图2中,图示省略),该对导向部件79,79通过与所放置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各端缘(沿所放置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延伸的端缘)对接,限制该记录用纸P的放置位置,该导向部件79,79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手动纸盘71上。即使在该手动纸盘71上,仍按照宽度方向中心基准,放置记录用纸P。因此,各导向部件79,79按照沿相互同步地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滑动的方式,借助于未图示的滑动机构支承。
另外,本方式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可自动地进行第1纸盘74的敞开动作。具体来说,在第1纸盘74的内侧面(图4所示的敞开状态的顶面)的前端部安装有小型的金属片74b,另一方面,在单元外壳52或复合机主体侧的侧面,在第1纸盘74的存储状态下,在与上述金属片74b面对的位置设有电磁体52b。该电磁体52b与直流电源连接,在通电状态下,形成电磁铁,通过以电磁方式吸附上述金属片74b,可保持第1纸盘74的存储状态。另一方面,在用户进行对复合机1的第1操作面板进行操作等的处理,从而需要来自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供纸的情况下,电磁体52b处于非通电状态,解除上述金属片74b的电磁吸附状态,第1纸盘74因自重,从存储状态转动到敞开状态。
此外,在上述手动纸盘71的底端部,形成有作为敞开移动用持握部的第2持握部71a。该第2持握部71a在图3所示的第1纸盘74的存储状态下,由向上方凹陷的凹部形成,根据用户将手动入该持握部71a,将手动纸盘71向装置侧方(图3的右侧)抽出,将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整体抽出,使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向外部敞开(参照图5)。具体来说,该第2持握部71a由设置于第1纸盘74的内侧面的底端的小突起构成,在第1纸盘74的内侧面和持握部71a之间,形成用户手的插入空间。另外,根据用户将手动入该插入空间,将第1纸盘74向侧方拉动,将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整体抽出(滑动),使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向外部敞开。另外,关于该敞开状态,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在本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用纸排出侧,分别设有构成用纸取出机构的用纸引入辊76、和用纸操纵机构77。
上述用纸操纵机构77包括操纵辊77a和操纵板77b。这些构成与在上述的供纸盒机构部6中设置的用纸操纵机构67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另外,在上述操纵辊77a和用纸引入辊7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有皮带轮77c,76a,在这些皮带轮77c,76a彼此之间,跨接有皮带78。另外,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可传递给操纵辊77a,传递给该操纵辊77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78,传递给用纸引入辊76。另外,这些操纵辊77a和用纸引入辊76的旋转轴支承于同一支承板(图示省略)上,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操纵辊77a,该支承板以操纵辊77a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用纸引入辊76与手动纸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顶面对接。即,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用纸引入辊76与手动纸盘71上的记录用纸P对接,从该手动纸盘71取出记录用纸P,通过用纸操纵机构77,操纵记录用纸P,仅仅将1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纸盘71送出到用纸传送路。
下面对用于将由如上所述构成的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朝向主传送路36送出的供纸路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的路径)进行说明。
该供纸路径由第1~第3导向部件81,82,83构成。第1导向部件81由从上述供纸盒机构部6的操纵辊67a的正下游侧朝向垂直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一方面,第2导向部件82由从上述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操纵辊77a的正下游侧朝向垂直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外,第3导向部件83位于上述第1导向部件81和第2导向部件82之间,包括与第1导向部件81的底侧部分面对的第1弯曲面83a与和第2导向部件82的底侧部分面对的第2弯曲面83b。
通过以上的构成,在第1导向部件81和第3导向部件83的第1弯曲面83a之间,形成第1路径84,该第1路径84使从供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朝向上方,另一方面,在第2导向部件82和第3导向部件83的第2弯曲面83b之间,形成第2路径85,该第2路径85使从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朝向上方。另外,在上述第1导向部件81和第2导向部件82之间,形成沿垂直上方延伸的汇合路径86,上述第1路径84和第2路径85按照下游侧端连接的方式,在汇合路径86处汇合。即,从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均经过设置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的上述汇合路径86,然后,将其送入主传送路36,到达打印部3,在该打印部3,进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于是,作为从复合型供纸单元5朝向打印部3的记录用纸P的排出路径,仅仅为1条路径(主传送路36),在复合机1的主体侧,则无需供纸盒用和手动纸盘用的2条路径。因此,可缩短复合机1整体的传送路径的长度,从而不仅简化复合机1的内部的构成,还可减少可发生卡纸的部位,减少卡纸的发生频率。
另外,与上述第1导向部件81和第3导向部件83被上述单元外壳52支承的情况相对,第2导向部件82成一体设置于上述手动供纸机构部7上。即,在抽出图5所示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时,也将第2导向部件82与手动供纸机构部7一起,从单元外壳52抽出。因此,通过敞开在与第1导向部件81之间构成的汇合路径86、和在与第3导向部件83之间构成的第2路径85,可容易进行在这些路径中发生卡纸的情况的用纸去除作业。在图5中,在处于卡纸状态的记录用纸P中,由实线表示的状态指从供纸盒机构部6送出的记录用纸P处于卡住的状态,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指从手动供纸机构部7送出的记录用纸P卡住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第2导向部件82中,设有未图示的摆动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未抽出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状态下,第2导向部件82沿垂直方向延伸,可形成上述各路径,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抽出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状态下,第2导向部件82倒向手动纸盘71侧,由此,可扩大在去除卡纸时,用户的手可插入的空间(在图5中,通过箭头表示用户的手的插入方向)。
下面通过图6的流程图,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供纸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于STEP1,当用户通过对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或对所连接的主机进行操作)等的作业,要求打印时,在STEP2,判断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手动纸盘71是否处于存储状态,即,手动供纸机构部7是否由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侧壁关闭。当手动纸盘71处于未存储状态时,即,在手动纸盘71处于敞开状态的情况下,转到STEP3,在装置的显示部(显示面板),进行手动纸盘71处于存储状态(关闭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内容的通告。另外,在于STEP4,当检测到了手动纸盘71的存储(关闭手动供纸机构部7)时,转到STEP5。
用户进行打印条件的输入(STEP5),在这里,在选择了打印用纸(图像形成所采用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的情况下,在STEP6,判断为“是”,转到STEP7。在这里,判断已选择的打印条件的供纸源是否为手动供纸机构部7。当该判断为“是”时,转到STEP8,停止上述电磁体52b的通电,敞开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手动纸盘71(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侧壁歪倒:图4的箭头α)。另外,根据需要,进行作为辅助板的第2纸盘75的转动(敞开)操作(图4中的箭头β)(STEP9),然后,在手动纸盘71中,放置记录用纸P(STEP10),转到STEP14。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STEP7,判断为“否”时,判断已选择的打印条件的供纸源为供纸盒机构部6(STEP11),在STEP12,判断在供纸盒机构部6的供纸盒61中,是否存放着必要的尺寸的记录用纸P(适合上述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当该判断为“是”时,转到STEP14,另一方面,当该判断为“否”时,在STEP13,用户进行适合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存放动作,然后,转到STEP14。作为判断是否存放着适合该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方式,在供纸盒61中,设置用纸尺寸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检测所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大小和朝向),将其显示于显示面板上,用户通过对其确认而进行判断,或当复合机1识别的供纸盒61中所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与上述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不同时,向用户发出警告,提示催促进行适合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存放动作等的内容。
另外,在STEP14,进行打印处理,从所需的机构部进行供纸,相对该记录用纸P,在打印部3,进行图像形成,然后,进行向排纸纸盘35的排纸动作。
在对1张记录用纸P上,进行打印动作后,在STEP15,判断是否有下一打印(下一打印信息),反复进行STEP14,15,直至没有下一打印信息。接着,如果没有下一打印信息,则在STEP16,判断是否有下一打印JOB,当具有下一打印JOB时,返回到STEP2,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直至没有下一打印JOB。
如上所述,在本方式中,将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形成一体,构成复合型供纸单元5。因此,可相对朝向复合机1的打印部3而延伸的主传送路36和反转传送路37,将手动供纸机构部7设置于沿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其结果,可缩短复合机1的尺寸,从而可减少设置空间的尺寸。
另外,按照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可在单元5的内部,使传送从供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与传送从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汇合,可缩短各路径的长度。因此,可缩短整体装置的用纸传送路径的长度,减少可发生卡纸的部位,能稳定地进行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用于同时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功能的多功能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用于仅仅具有任何一种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手动纸盘71为折叠式,可按照2阶段调整长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按照抽出的方式构成,进行长度调整,也可按照3阶段以上进行长度调整。
下面给出其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复合机不同的其它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2)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方式2中,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复合机相同的构成。因此,在本方式2中,相同的构成,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同一构成的描述。
图7表示本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内部构成的概略。另外,图8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5,…按多层重合的情况的各内部构成的概略。如图7所示,本复合机1包括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部3和原稿自动供纸部4。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扫描部2包括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和光电转换元件26。
打印部3包括图像形成系统31和用纸传送系统32。
用纸传送系统32从设置于后述的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5,5,…上的供纸盒机构部6或手动供纸机构部7中的某一个,逐张地传送记录用纸P,进行上述图像形成系统31的图像形成,同时将进行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记录用纸P排到作为用纸排出部的排纸纸盘35。
该用纸传送系统32包括主传送路36和反转传送路37。主传送路36的一端与最上级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排出侧面对,同时另一端与排纸纸盘35面对。反转传送路37的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上游侧(图中底侧),与主传送路36连接,同时另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下游侧(图中顶侧),与主传送路36连接。此外,在本方式中,反转传送路37的一部分可通过最上级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因此,在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设置用于形成反转传送路37的导向部件37b。
下面对原稿自动供纸部4进行说明。该原稿自动供纸部4作为所谓的自动双面原稿传送装置而构成。该原稿自动供纸部4可作为纸片移动式而使用,其包括: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纸盘43、中间纸盘44、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纸纸盘45和在各纸盘43,44,45之间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系统46。
作为如上所述构成的复合机1的动作,首先,当复合机1用作打印机时,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的主机发送的打印数据(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将该已接收的打印数据暂时存储于未图示的缓存器(存储器)。依次进行向该缓存器存储打印数据,同时从缓存器读出打印数据,根据已读取的打印数据,通过上述的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用纸P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另外,在本复合机1用作扫描仪时,暂时将通过上述扫描部2读取的原稿的扫描图像数据存储于缓存器中。依次进行向该缓存器存储扫描图像数据,同时从缓存器向主机发送扫描图像数据,在主机的显示器等,显示图像。另外,在本复合机1用作传真机的情况下,该扫描图像数据的发送方为普通公众线路。
此外,当本复合机1用作复印机时,根据由上述扫描功能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按照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用纸P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下面对作为本方式的特征部分的上述复合型供纸单元5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复合机1中,设置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5,5,…重合而构成的供纸机构。由于各复合型供纸单元5,5,…的构成均相同,故在这里,以一个复合型供纸单元5为代表而进行说明。
图9为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供纸盒机构部6和省略了一部分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透视图。另外,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概略构成的图。
如这些各图所示,复合型供纸单元5按照在构成本单元5的壳体的单元外壳52A的内部,存放上述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方式构成。另外,供纸盒机构部6包括可存放多张(比如,500张)记录用纸P的供纸盒61,另一方面,手动供纸机构部7包括可通过用户手动动作,放置1张或多张记录用纸的手动纸盘71。即,将该供纸盒61和手动纸盘71存放于单元外壳52A的内部,形成单元,构成本复合型供纸单元5。此外,上述单元外壳52A呈箱形,其包括底板52c、顶板52d、和侧板52e,设置于除了上述手抽供纸机构部7中的设置部位以外的3处。下面对各机构部6,7进行说明。
供纸盒机构部6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按照由上方敞开的容器状构成的上述的供纸盒61,在该供纸盒61的内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作为金属制的用纸存放板的转动板62。另外,该供纸盒61可相对上述单元外壳52A,向复合机1的前面侧(图7的靠前一侧)抽出,在将供纸盒61抽出的状态下,对该供纸盒61,进行记录用纸的补充作业。
上述转动板62按照可沿供纸盒61的宽度方向(与图10的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而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施加有向上方的转动力的提升板63与该板62的底面对接。即,通过来自提升板63的回复力,该转动板62在平时承受向上方的回复力。另外,也可代替该提升板63,而设置螺旋弹簧,通过来自螺旋弹簧的回复力,对转动板62,施加向上方的回复力。
此外,在供纸盒61的内部的一端部(图10的右侧端部),设置有未图示的用纸前端对齐爪,该纸前端对齐爪用于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缘对接,将该记录用纸P进行对齐,通过该用纸前端对齐爪,从上方压入记录用纸P的前端角部。因此,当将记录用纸P装填于供纸盒61的内部时,通过提升板63的回复力,转动板62向上方转动,该转动位置被限制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角部与用纸前端对齐爪对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供纸盒61插入单元外壳52A,多张记录用纸被设置在供纸盒机构部6。
另外,在上述供纸盒61的内部,固定用纸后端导向部件64,该用纸后端导向部件64使记录用纸P的供纸方向的后端缘实现定位。另一方面,还固定用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该用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用于使与记录用纸P的供纸方向相垂直的一侧的两端缘实现定位。此外,本方式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按照用纸宽度方向中心基准,存放记录用纸P。因此,各用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分别安装于距供纸盒61的宽度方向(图10的进深方向)的中心相等的距离的位置。该距离由所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确定。
在供纸盒机构部6的用纸排出侧,分别设有构成用纸取出机构的搓纸辊66和用纸操纵机构67。
上述用纸操纵机构67包括操纵辊67a和操纵板67b。操纵板67b按照其顶面(与记录用纸P的接触面)的记录用纸P的摩擦力大于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设定。另外,在该操纵辊67a中,按照该操纵辊67a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操纵板67b的顶面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摩擦力、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设定。因此,即使在从供纸盒61取出多张记录用纸P,P,…,将其送到纸操纵机构67,仍可通过操纵辊67a,将这些多张记录用纸P,P,…分离,仅仅将最顶侧的一张记录用纸P送出到后述的传送路径。
在上述操纵辊67a和搓纸辊6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有皮带轮67c,66a,在这些皮带轮67c,66a彼此之间,跨接有皮带68。另外,可将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操纵辊67a,传递给该操纵辊67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68,传递给搓纸辊66。另外,这些操纵辊67a和搓纸辊66的旋转轴支承于同一支承板(在图10,图示省略),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操纵辊67a的动作进行,该支承板以操纵辊67a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沿图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搓纸辊66与供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的顶面对接(图10表示该转动后的状态)。即,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搓纸辊66与供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对接,从该供纸盒61取出记录用纸P,通过用纸操纵机构67,对该记录用纸P进行操纵,仅仅将1张记录用纸P从供纸盒61送出到用纸传送路径。
在手动供纸机构部7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设有上述的手动纸盘71。该手动纸盘71如图10所示,包括纸盘基座72和手动纸盘主体73,该纸盘基座72支承于单元外壳52A上,该手动纸盘主体73按照可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纸盘基座72上。
另外,该手动纸盘主体73包括第1纸盘74和第2纸盘75以及第3纸盘75A,该第1纸盘74按照可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纸盘基座72上,该第2纸盘7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第1纸盘74的前端部(在图9所示的存储状态下,为顶端部),该第3纸盘75A存放于第2纸盘75的内部,可从该第2纸盘75抽出。即,该手动纸盘71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非使用时,全长缩短而折叠,存放于单元外壳52A的侧部,在使用时,展开而全长可改变。
由此,在进行来自该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供纸的情况下,首先,当为尺寸较小的记录用纸P(比如,B5尺寸用纸)时,使第1纸盘74相对纸盘基座72,向装置侧方转动(参照图11中的箭头α)。由此,如图11所示,使第1纸盘74的内面朝向上方,可将记录用纸P放置(手动)于该第1纸盘74中。另外,伴随该动作,作为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后述的手动侧路径89向外部敞开(可送入记录用纸P的状态)。
另外,当为尺寸稍大的记录用纸P(比如,A4尺寸用纸)时,使第1纸盘74相对纸盘基座72,向装置侧方转动,同时使第2纸盘75相对第1纸盘74,向装置侧方转动(参照图12中的箭头α,β)。由此,如图12所示,第1纸盘74和第2纸盘75的各内面在同一平面的状态下朝向上方,可在从第1纸盘74到第2纸盘75的范围内,放置(手动)记录用纸P。
此外,当为大尺寸的记录用纸P(比如,A3尺寸用纸)时,使第1纸盘74相对纸盘基座72,向装置侧方转动,并且使第2纸盘75相对第1纸盘74,向装置侧方转动,此外,将第3纸盘75A从第2纸盘75抽出(参照图12中的箭头α,β,γ)。由此,如图13所示,第1纸盘74到第3纸盘75A的相应内面在同一平面的状态下朝向上方,在这些纸盘74,7575A上,放置(手动)记录用纸P。
还有,在上述第1纸盘74中,设有展开用持握部74a,在图10所示的存储状态下,该持握部74a位于装置外面侧,通过用户持握该持握部74a,将第1纸盘74倒向装置侧方,可使该第1纸盘74处于敞开(展开)状态。
该持握部74a由小突起形成,该小突起形成于第1纸盘74的外侧面的中间部,通过用户将手指抠住该持握部74a,使第1纸盘74向底侧转动,仅仅使第1纸盘74展开(转动)(参照图11中的箭头α)。
此外,在上述手动纸盘71中,设有一对导向部件79,79(在图9中,图示省略),该对导向部件79,79通过与所放置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各端缘(沿所放置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而延伸的端缘)对接,限制该记录用纸P的放置位置,该导向部件79,79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手动纸盘71上。即使在该手动纸盘71上,仍按照宽度方向中心基准,放置记录用纸P。因此,各导向部件79,79按照沿相互同步地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滑动的方式,借助于未图示的滑动机构而支承。此外,作为该各导向部件79,79,也可固定于手动纸盘71上。即,可分别放置于各手动纸盘71中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也可固定为1种。
另外,本方式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按照可自动地进行第1纸盘74的敞开动作的方式,设置自动展开机构。具体来说,在第1纸盘74的内侧面(图11所示的敞开状态的顶面)的前端部,安装有小型的金属片74b,另一方面,在单元外壳52A或复合机主体侧的侧面,在第1纸盘74的存储状态下,在与上述金属片74b面对的位置,设有电磁体52b。该电磁体52b与直流电源连接,在通电状态下,形成电磁铁,通过以电磁方式吸附上述金属片74b,可保持第1纸盘74的存储状态。另一方面,在用户进行对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等的处理,要求从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供纸的情况下,电磁体52b处于非通电状态,解除上述金属片74b的电磁吸附状态,第1纸盘74因自重,从存储状态转动到敞开状态。
在本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用纸排出侧,分别设有构成用纸取出机构的用纸引入辊76和用纸操纵机构77。
上述用纸操纵机构77包括操纵辊77a和操纵板77b。这些构成与在上述的供纸盒机构部6中设置的用纸操纵机构67相同,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另外,在上述操纵辊77a和用纸引入辊7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有皮带轮77c,76a,在这些皮带轮77c,776a彼此之间,跨接有皮带78。另外,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可传递给操纵辊77a,传递给该操纵辊77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78,传递给用纸引入辊76。另外,这些操纵辊77a和用纸引入辊76的旋转轴支承于同一支承板(图示省略)上,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操纵辊77a,该支承板以操纵辊77a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用纸引入辊76与手动纸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顶面对接。即,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用纸引入辊76与手动纸盘71上的记录用纸P对接,从该手动纸盘71取出记录用纸P,通过用纸操纵机构77,操纵记录用纸P,仅仅使1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纸盘71送出到用纸传送路径。
下面对用于将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差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向主传送路36送出的供纸路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的路径)进行说明。
该供纸路径由第1~第6导向部件81~86构成。第1导向部件81和第2导向部件82按照以规定间距,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之间。具体来说,第1导向部件81设置于供纸盒机构部6一侧,第2导向部件82设置于手动供纸机构部7一侧,各导向部件81,82的底端附近安装于单元外壳52A的底板52c上,各导向部件81,82的顶端附近安装于单元外壳52A的顶板52d上。由此,在该两个导向部件81,82之间,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主路径87,该主路径87的底端(上游侧端)从单元外壳52A的底板52c向外部敞开,主路径87的顶端(下游侧端)从单元外壳52A的顶板52d向外部敞开。
另外,在上述第1导向部件81和第2导向部件82上,分别设有传送辊81a,82a,该传送辊81a,82a以绕水平轴(绕沿所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水平轴)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这些传送辊81a,82a的外周面彼此之间接触。来自未图示的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这些传送辊81a,82a中的1个(图10的箭头表示旋转方向),由此,可通过这些传送辊81a,82a,以夹持方式传送在主路径87的内部传送的记录用纸P。另外,在上述第1导向部件81和第2导向部件82的上下各端部,在顶侧和底侧设置配合用台阶部81c,82c,81d,82d,该配合用台阶部81c,82c,81d,82d进行将相同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重合的情况的相互定位。
第3导向部件83按照与上述供纸盒机构部6的操纵板67b连续的方式形成,由朝向上述主路径87而向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一方面,第4导向部件84设在与上述第3导向部件83的顶面保持规定间距的位置,由朝向主路径87而向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外,这些第3导向部件83和第4导向部件84的端部与形成于第1导向部件81中的开口81b的缘部连接。由此,在第3导向部件83和第4导向部件84之间,形成盒侧路径88,用于将从供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送出到主路径87。
第5导向部件85按照与上述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操纵板77b连续的方式形成,由朝向上述主路径87而向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一方面,第6导向部件86设在与上述第5导向部件85的顶面保持规定间距的位置,由朝向主路径87而向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外,这些第5导向部件85和第6导向部件86的端部与形成于第2导向部件82中的开口82b的缘部连接。由此,在第5导向部件85和第6导向部件86之间形成手动侧路径89,9用于将从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送出到主路径87。
由于如上所述形成供纸路径,故从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均经过设置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内部的上述主路径87后,送入主传送路36,到达打印部3,在该打印部3,进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于是,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排出侧朝向打印部3的记录用纸P的排出路径仅仅为1条路径(主传送路36),在复合机1的主体侧无需供纸盒用和手动纸盘用的2条路径。因此,可缩短复合机1整体的传送路径的长度,不仅简化复合机1内部的构成,还可减少可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减少卡纸的发生频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复合机1的底部,按照重合方式设有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5,5…。就这样,在各复合型供纸单元5,5…重合的状态下,分别设置的主路径87处于沿垂直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相通的状态。
于是,在从位于最顶部(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1取出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从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1中的供纸盒机构部6或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经过本复合型供纸单元51内的主路径87,送到主传送路36(参照由图10~图13中的实线表示的箭头)。
另一方面,在从位于自最顶部起第2(从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起,第2)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2取出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从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2的供纸盒机构部6或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经过本复合型供纸单元52内的主路径87和复合型供纸单元51内的主路径87,送到主传送路36(图10~图13中的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1内的用纸传送方向)。
同样,在从位于自最顶部起第3(从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起,第3)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3取出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已取出的记录用纸P依次通过本复合型供纸单元53内的主路径87、复合型供纸单元52,51内的主路径87,送到主传送路36。
就这样,根据经过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内的主路径87,无论从哪个复合型供纸单元51~54取出记录用纸P,均可顺利地将其送到主传送路36。
此外,如上所述,设置于各复合型供纸单元5中的供纸盒机构部6的用纸后端导向部件64和用纸侧端导向部件65,65安装(固定)于供纸盒61的底部。因此,可存放于复合型供纸单元5中的各供纸盒机构部6中的记录用纸P的大小固定为1种。即,各供纸盒机构部6作为用于特定尺寸的记录用纸P的专用的类型而设定。如果列举一个实例,则图8的最顶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1存放B5尺寸用纸,第2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2存放A4尺寸用纸,第3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3存放B4尺寸用纸,最底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4存放A3尺寸用纸。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设置于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中的导向部件79,79按照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手动纸盘71上。因此,可放置于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相应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中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不限于1种,可放置各种尺寸的记录用纸P。于是,用户可在与用纸尺寸无关的情况下,使用任意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进行供纸动作。比如,在最顶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1容易使用的情况下,与记录用纸P的尺寸无关,可使用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1中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另外,在于该最顶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1中已放置其它的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可采用其它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即,无需去除已放置的记录用纸P的作业,而可采用其它的复合型供纸单元,进行供纸动作。此外,在应存放某种尺寸(比如,A4尺寸)的记录用纸P的供纸盒61的用纸剩余张数为“0”或数张情况下(比如,在如上所述,存放各种用纸的情况下,第2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2的A4尺寸用纸剩余张数为“0”的时),也可采用任意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进行该尺寸用纸的必要张数的图像形成。即,不必对供纸盒61进行用纸补充作业(供纸盒61的抽出、用纸装填、供纸盒61的推入的作业),可快速地完成必要张数的记录用纸P的图像形成动作。
另外,本方式的各复合型供纸单元51~54中,位于最顶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1的手动纸盘71的长度(存储状态下的垂直方向的长度)按照长于其它的手动纸盘71的方式设定。其它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2~54中的手动纸盘71的长度(存储状态下的垂直方向的长度)与单元外壳52A的高度尺寸基本一致,在存储状态下,构成单元外壳52A的侧面。另一方面,在位于最顶层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1的手动纸盘71的存储状态下,该手动纸盘71构成单元外壳52A的侧面,同时手动纸盘71的顶端部分向单元外壳52A的顶端的偏上方延伸,可存放在形成于复合机外壳的侧面的凹部11中。
继而,如上所述构成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供纸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供纸动作。因此,在本方式2中,根据实施方式1所采用的图6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在于STEP1,用户通过对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或对所连接的主机进行操作)等的作业,要求打印的情况下,在STEP2,判断是否全部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中的手动纸盘71处于存储状态,即,判断手动供纸机构部7是否由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侧壁关闭。在手动纸盘71处于未存储状态的情况下,即,在某个手动纸盘71处于敞开状态的情况下,转到STEP3,在装置的显示部(显示面板),进行手动纸盘71处于存储状态(关闭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内容的通告。另外,在于STEP4,检测到手动纸盘71的存储(关闭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情况下,转到STEP5。
用户进行打印条件的输入(STEP5),在这里,在选择了打印用纸(图像形成所采用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的情况下,在STEP6,判断为“是”,转到STEP7。在这里,判断已选择的打印条件的供纸源是否为手动供纸机构部7。当该判断为“是”时,转到STEP8,停止上述电磁体52b的通电,敞开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手动纸盘71(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侧壁歪倒:图12的箭头α)。另外,根据需要,进行作为辅助板的第2纸盘75的转动(敞开)操作(图12中的箭头β)和第3纸盘75A的抽出操作(图13中的箭头γ)(STEP9),然后,在手动纸盘71中,放置记录用纸P(STEP10),转到STEP14。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STEP7,判断为“否”时,判断已选择的打印条件的供纸源为供纸盒机构部6(STEP11),在STEP12,判断在供纸盒机构部6的供纸盒61中,是否存放必要尺寸的记录用纸P(适合上述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当该判断为“是”时,转到STEP14,另一方面,当该判断为“否”时,在STEP13,用户进行适合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存放动作,然后,转到STEP14。作为判断是否存放适合该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方式,在供纸盒61中设置用纸尺寸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检测所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大小和朝向),将其显示于显示面板上,用户通过对其确认而进行判断,或在复合机1识别的供纸盒61中所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与上述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向用户进行警告,提示催促进行适合打印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存放动作等的内容。
另外,在STEP14,进行打印处理,从所需的机构部进行供纸,相对该记录用纸P,在打印部3,进行图像形成,然后,进行向排纸纸盘35的排纸动作。
在该1张记录用纸P上进行打印动作后,在STEP15,判断是否有下一打印(下一打印信息),反复进行STEP14,15,直至没有下一打印信息。接着,如果没有下一打印信息,则在STEP16,判断是否有下一打印JOB,在具有下一打印JOB的情况下,返回到STEP2,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直至没有下一打印JOB。
如上所述,在本方式中,由于手动纸盘71为3层的、可伸缩的构成,故缩短手动纸盘71存储的状态的手动纸盘的全长,在使用时(放置记录用纸P时的手动纸盘71的展开时),也可按照该记录用纸P不下落的程度,延长手动纸盘的全长。由于全部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手动供纸机构部7具有该功能,故无论哪种尺寸的记录用纸P,用户均可采用任意的复合型供纸单元5,进行手动供纸动作。
另外,将供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供纸机构部7形成一体,构成复合型供纸单元5,因此,可相对朝向复合机1的打印部3而延伸的主传送路36和反转传送路37,将手动供纸机构部7设置于沿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其结果,可缩短复合机1的尺寸,可减少设置空间的尺寸。
另外,按照该复合型供纸单元5,可在单元5的内部,使传送从该供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与传送从手动供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汇合,可缩短各路径的长度。因此,可缩短整体装置的用纸传送路径的长度,可在减少可发生卡纸的部位的情况下,稳定地进行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用于同时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的功能的多功能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用于仅仅具有任何一种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手动供纸机构部7的手动纸盘71可按照3阶段调整长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按照2阶段,进行长度调整,还可按照4阶段以上进行长度调整。该手动纸盘71的阶段数的选择由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高度尺寸与具有使用可能性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确定。比如,在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高度尺寸为150mm左右的具有使用可能性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为A4尺寸以下的情况下,可按照2阶段,进行调整(仅仅设置上述第1纸盘74和第2纸盘75)。其原因在于,使第1纸盘74和第2纸盘75均在从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顶端不突出的情况下,可分别确保130~145mm左右的长度的缘故。另外,即使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高度尺寸为150mm左右,在具有使用可能性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为A3尺寸的情况下,必须按照3阶段,进行调整(具有上述第1,第2,第3纸盘74~75)。此外,即使具有使用可能性的记录用纸P的尺寸在A4尺寸以下,复合型供纸单元5的高度尺寸为80mm左右的情况下,必须按照3阶段,进行调整(具有上述第1,第2,第3纸盘74~75A)。
另外,本发明可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的特征的情况下,按照其它的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各种方面,不过是纯列举性的,不应解释为限定意义。本发明的范围由方案的范围给出,完全不限于说明书的正文。另外,属于方案的范围的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变更方案完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复合型供纸单元,将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形成一个单元而构成,该供纸盒机构部可存放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该手动供纸机构部可通过用户放置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供纸机构部具有手动纸盘,该手动纸盘按照可将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的方式可移动地进行设置,同时在非使用时,存储于单元侧部,
在所述手动纸盘中,设有:展开用持握部,在通过用户可放置记录介质的展开状态时,由用户进行持握操作;和敞开移动用持握部,在使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向外部敞开时,由用户进行持握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其中,
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均存放于单元外壳内,
所述供纸盒机构部按照可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方,从单元外壳抽出的方式设置,
所述手动供纸机构部按照可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侧方,从单元外壳抽出的方式设置,在该抽出时,所述敞开移动用持握部由用户进行持握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其中,
在其内部具有:第1路径,传送从供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第2路径,传送从手动供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和汇合路径,在将这些路径汇合后,朝向图像形成部延伸,
在随着敞开移动用持握部的持握操作,使手动供纸机构部移动的状态下,将所述各路径中的至少汇合路径朝向外部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其中,
汇合路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形成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之间的空间,该第1导向部件设置于供纸盒机构部中,该第2导向部件设置于手动供纸机构部中,随着手动供纸机构部的移动,根据第2导向部件离开第1导向部件,将汇合路径向外部敞开。
5.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供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从供纸盒机构部或手动供纸机构部中的任何一方供向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形成图像。
6.一种供纸机构,包括多个复合型供纸单元,在该复合型供纸单元中,供纸盒机构部和手动供纸机构部作为1个单元而构成,该供纸盒机构部可存放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该手动供纸机构部可通过用户放置记录介质,这些复合型供纸单元按多层重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手动供纸机构部中,分别设有由用户放置记录介质的手动纸盘,各手动纸盘在非使用时,全长缩短而折叠,存储于单元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纸机构,其中,
各手动纸盘通过在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展开,用户可放置记录介质,同时将手动供纸机构部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敞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纸机构,其中,
各手动纸盘兼有:在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下,构成复合型供纸单元侧壁的一部分的功能;和构成通过从该存储状态展开,可放置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放置台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纸机构,其中,
各手动纸盘具有辅助纸盘,在从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展开的状态下,可使纸盘全长伸长。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纸机构,其中,
各手动纸盘从存储于单元侧部的状态展开的动作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或自动展开机构的自动动作而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纸机构,其中,
设置于各手动纸盘中的辅助纸盘的纸盘全长的伸长动作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而进行。
12.一种具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对从任何一个复合型供纸单元中的供纸盒机构部,或手动供纸机构部取出,供向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形成图像。
CNB2004100833435A 2003-10-02 2004-09-30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2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44584A JP2005112477A (ja) 2003-10-02 2003-10-02 給紙機構及びその給紙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4585/2003 2003-10-02
JP344584/2003 2003-10-02
JP2003344585A JP3748444B2 (ja) 2003-10-02 2003-10-02 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0799A CN1640799A (zh) 2005-07-20
CN1308204C true CN1308204C (zh) 2007-04-04

Family

ID=3439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33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204C (zh) 2003-10-02 2004-09-30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451972B2 (zh)
CN (1) CN130820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0298A1 (en) * 2005-03-18 2006-10-05 Pitney Bowes Incorporated Multimode stack and shingle document feeder
US20060214353A1 (en) * 2005-03-23 2006-09-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media input tray with manual feeder
JP4097659B2 (ja) * 2005-03-31 2008-06-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構造
JP4613768B2 (ja) * 2005-09-13 2011-01-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この給紙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97880B2 (ja) 2006-05-11 2011-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差し給紙装置及びその手差し給紙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66567B1 (ko) * 2006-10-20 2014-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US20080265499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84786B2 (en) * 2007-11-12 2010-08-31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397011B (zh) * 2008-06-20 2013-05-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名片饋送機構之饋紙式掃描器
JP5131319B2 (ja) * 2010-06-17 2013-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625823B2 (ja) * 2010-11-30 2014-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346B2 (ja) * 2011-11-25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029335B2 (ja) * 2012-06-07 2016-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8330B2 (ja) 2013-03-29 2015-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171904B2 (ja) * 2013-03-29 2017-08-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079597B2 (ja) * 2013-12-06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8939274B1 (en) * 2014-01-15 2015-01-27 Xante Corporation Envelope feeder having dual aligned conveyors
JP6037139B2 (ja) * 2014-03-20 2016-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記録材積載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0410B2 (ja) * 2014-03-31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DE102014211295B3 (de) * 2014-06-13 2015-07-09 Roth + Weber Gmbh Faltmaschine zur Verarbeitung von großformatigen Dokumenten
JP6458420B2 (ja) 2014-09-22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772555B2 (ja) * 2016-05-27 2020-10-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2123926A (zh) * 2020-09-15 2020-12-25 江苏华德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试卷连续印刷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3249A (ja) * 2000-05-19 2001-11-30 Canon Inc 画像入出力装置並びに画像入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6934B1 (en) * 1988-06-17 1995-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2110083A (ja) 1988-10-17 1990-04-23 Toshiba Corp 積重ね式付加装置
JPH06329306A (ja) 1993-05-22 1994-11-29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手差し給紙テーブル
US6496281B1 (en) * 1998-01-19 2002-12-1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247526A (ja) * 1999-02-26 2000-09-12 Minolta Co Ltd 用紙カール矯正装置
US6135438A (en) * 1999-04-15 2000-10-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feeding sheets from two separate sources
JP2001138576A (ja) 1999-11-17 2001-05-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332609B1 (en) * 2000-02-18 2001-12-2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Feed pap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67083A (ja) * 2000-12-04 2002-06-11 Ricoh Co Ltd 手差し給紙装置
US7347637B2 (en) * 2003-09-04 2008-03-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US7761046B2 (en) * 2003-10-02 2010-07-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also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paper supply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3249A (ja) * 2000-05-19 2001-11-30 Canon Inc 画像入出力装置並びに画像入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0799A (zh) 2005-07-20
US7451972B2 (en) 2008-11-18
US20050073085A1 (en) 200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8204C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35386C (zh)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3273C (zh) 带一基本上垂直的送纸路径的成像设备
CN1623875A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867399Y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CN2694323Y (zh) 成像装置
CN19454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00998A (zh) 成像设备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075103A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14032860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1751979A (zh) 纸张堆积设备和包括该纸张堆积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231532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9206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283470C (zh) 成像装置
CN1749879A (zh) 成像装置
JP2004307184A (ja)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12442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96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66396B2 (ja) 印字処理装置、多機能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単機能画像形成装置
JP41073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685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27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