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5386C -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5386C
CN100335386C CNB2004100687388A CN200410068738A CN100335386C CN 100335386 C CN100335386 C CN 100335386C CN B2004100687388 A CNB2004100687388 A CN B2004100687388A CN 200410068738 A CN200410068738 A CN 200410068738A CN 100335386 C CN100335386 C CN 1003353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paper
sheet feeding
feeding mechanism
man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87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0258A (zh
Inventor
久保隆
桥本进
吉田茂
平本义阳
深田泰章
松友靖
吉川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129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601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81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660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81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660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0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53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538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4Simultaneously, alternately, or selectively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two or more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10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or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将作为送纸盒工作的机构部(6)和作为手动盘工作的机构部(7)组合为一体,从而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5)。在朝向打印部(3)延伸的传送路径(36、37)的下侧配置手动送纸机构部(7)。将传送从送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和传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合流,从而缩短各路径的长度。

Description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该申请根据专利法第119条(a)款,请求基于2003年9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3-312975、2003年10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3-358115、以及2003年10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3-35811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被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送纸单元及具有该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及具有这些多项功能的复合机器中,作为向具有感光鼓等的图像形成部(打印部)送纸的记录用纸的存放部(放置部),具有送纸盒及手动盘。例如送纸盒中存放数百张记录用纸,对该记录用纸进行图像形成时,记录用纸被依次从送纸盒中取出,进行向图像形成部的送纸。并且用户将记录用纸(例如明信片等)放置到手动盘,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的情况下,该手动盘上的记录用纸变为向图像形成部送纸。
这些具有送纸盒及手动盘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例如特开2001-138576号公报及特开2001-333249号公报中被公开。如同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样,目前为止,一般情况下,送纸盒位于装置的最下端部分,从该送纸盒排纸一侧到图像形成部设置有送纸路径。并且,手动盘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壁上,通过用于取出该手动盘上的记录纸张记录用纸的纸张引入机构和上述送纸路径的途中部分相连通。
图25表示现有的一般的复印机的内部构造。在图25中,251为送纸盒,252为手动盘,253为具有感光鼓等的图像形成部,254为从送纸盒251延伸的送纸路径,255为纸张引入机构,用于取出手动盘252上的记录用纸。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下端部分具有送纸盒251、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壁具有手动盘252时的送纸系统的布局如图25所示,在从送纸盒251向图像形成部253延伸的送纸路径254的侧面(装置的侧壁一侧),配置有和手动盘252相对应的纸张引入机构255,并且在该侧面配置有手动盘252。也就是说,在送纸路径254的侧面,上述纸张引入机构255及手动盘252面向水平方向外侧依次配置,由于这样的配置,使得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受到限制。在如图2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如果除去手动盘252及纸张引入机构255则装置的设置空间可以是图中的尺寸I,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手动盘252及纸张引入机构255,装置需要设置空间为尺寸II。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不断开发出如下的装置:分别在装置的下部配置送纸盒、在上部配置原稿读取部(扫描部),在这些送纸盒和原稿读取部之间设置图像形成部及排纸部(排纸盘),使排纸盘不突出到装置的侧面,从而实现装置设置空间的小型化。
这样布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造如图26所示。在图26中,251为送纸盒,252为手动盘,253为图像形成部,254为送纸路径,255为纸张引入机构。这种布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同样在装置侧壁周边部依次面向水平方向外侧配置上述纸张引入机构255及手动盘252,所以和上述情况一样,设置空间的紧凑化受到限制。
特别是,进行这种布局时,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必须将用于反转记录用纸的反转传送路径(转回(スイツチバツク)传送路径)256配置在送纸路径254的侧面。并且,在上述纸张引入机构255及手动盘252配置得比该反转传送路径256更靠近侧面的布局的情况下,因此,装置的设置空间会变大,所以无法充分体现通过上述布局(排纸盘不突出到装置的侧面的布局)实现设置空间的小型化的优点。在图26中同样以I表示除去手动盘252及纸张引入机构255时的必要的设置空间,II表示存在手动盘252及纸张引入机构255时的必要的装置的设置空间。
此外,到目前为止,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送纸路径,从送纸盒送出纸的记录纸张记录用纸的传送路径和从手动盘送出的记录纸张记录用纸的传送路径的合流位置被设置在紧挨着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一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送纸路径的长度过长,因此装置主体内部的构成变得复杂,可能发生卡纸的位置增多,很难减少卡纸的发生频度。
并且,到目前为止,在具有手动盘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记录用纸仍有可能仍留在手动盘上,由于尘埃的附着和空气中的水份的吸收等导致该记录用纸质量下降。并且,通过手动盘送纸进行图像形成时,当将记录用纸上下(正反)颠倒放置到手动盘上时,也可能导致无法在希望的一面形成图像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以上各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第一目的在于:首先通过改善送纸盒,提供一种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紧凑化及降低卡纸发生频度的送纸盒及具有该送纸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在具有起送纸盒作用的机构部和起手动盘作用的送纸机构部的复合型送纸单元中,提供一种可以从任意一个机构部取出记录用纸,无需在各机构部分别具备取出机构的送纸盒及具有该送纸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前所未有的新的方式实现在送纸盒内部的记录纸张记录用纸的传送形式方式的复合型送纸盒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中,复合型送纸盒由送纸盒机构部和手动送纸机构部作为一个单元构成,其中上述送纸盒机构部可以存放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中可存放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上述手动送纸机构部可由用户放置记录介质。
通过这样的构造,在对预先存放到送纸盒机构部的记录媒体载体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记录介质依次从该送纸盒机构部中被取出,向图像形成部送纸,在该图像形成部执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另一方面,当用户将记录介质(例如明信片等)放置到手动送纸机构部,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该手动送纸机构部上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送纸,执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并且,通过将送纸盒机构部和手动送纸机构部一体化从而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可以将这些送纸盒机构部和手动送纸机构部配置到大致相同的一个平面上。因此,例如当复合型送纸单元配置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下部时,可以使手动送纸机构部位于向图像形成部延伸的传送路径的下侧。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将传送路径、手动盘、以及用于从该手动盘取出记录介质的纸张引入机构配置在水平方向上,所以装置的设置空间变大(参照图25)。根据本解决方法,传送路径和手动送纸机构部可以配置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参照图1),其结果是可以缩短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从而可以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并且,排出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的路径和排出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的路径的合流点,可以设置在远离图像形成部的位置(比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一端更靠近上游一侧的位置,例如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内部),所以可以缩短各个路径的长度。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传送路径的长度可以缩小,从而发生卡纸的位置变少,可以减少卡纸的发生频度。
在上述构造中,从各个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机构的构造也可以是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分别具有用于只取出一个记录介质的纸张取出机构及纸张分离机构。
这种构造下,在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媒体载体介质时,该送纸盒机构部具有的纸张取出机构(例如捡拾辊)及纸张分离机构(例如由分离辊和分离板构成)开始驱动,从该送纸盒机构部只取出一张记录媒体载体介质。另一方面,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该手动送纸机构部具有的纸张取出机构及纸张分离机构开始驱动,从该手动送纸机构部只取出一张记录媒体载体介质。这样一来,各个送纸机构部分别具有专用记录介质取出机构,可以安全并迅速地在各个机构中进行记录介质的取出动作。
上述构造也可以是,在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内部具有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合流路径,其中上述第一路径是传送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第二路径传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合流路径在这些路径彼此合流后,向图像形成部延伸。
这种构成下,从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的任意一个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在经过复合型送纸单元内部设置的上述合流路径后,被导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侧具有的路径,从而到达图像形成部,在该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也就是说,从复合型送纸单元向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的排出路径只有一条,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侧无需送纸盒用及手动盘用二条路径。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整体上可以缩短传送路径的长度,不仅可以简化装置主体内部的构造,也可以减少可能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降低卡纸的发生频度。
在上述构造中,在手动送纸机构部中具有由用户放置记录介质的手动盘,在手动送纸机构部为非使用时,其构造也可是将手动盘折叠为多段收纳在单元侧部。这种情况下,在手动送纸机构部为非使用时,手动盘不会大幅伸出到装置一侧,可以使装置的外观美观,并且可以防止尘埃堆积到手动盘上而引起的缺陷(由于尘埃进入传送路径对图像形成产生的障碍)。
并且,手动盘也可以在收纳状态下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侧壁,而在展开并可放置记录媒体载体介质的的状态下可开放记录媒体载体介质传送路径。也就是说,该手动盘同时具有作为构成单元侧壁的部件的功能。其结果是,可以减少部件的个数。并且,由于在手动盘展开的同时记录媒体载体介质传送路径被开放,手动盘被收纳的同时记录介质传送路径被关闭,所以手动盘使用开始时及使用结束时的操作性良好。
进一步,手动盘在展开后变为可放置记录介质的状态下,该手动盘也可以是伸长多段的构造。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放置的记录介质的大小伸长手动盘,在手动送纸机构部可适用多种大小的记录媒体载体介质。
并且,手动盘也可以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优选可滑行移动地被支承在手动盘上,上述引导部件由于和所放置的记录媒体载体介质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端部边缘相抵接,而限制该记录媒体载体介质的放置位置。这样一来,可以防止记录介质向送纸路径传送时的倾斜,可以在记录介质的适当的位置形成图像,从而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可靠性。
并且,作为卡纸发生时的对策也可以为如下的构造:将手动送纸机构部的构造设为可自由滑行移动,以打开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当在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中发生记录介质停滞(卡纸)的情况时,通过滑行移动手动送纸机构部,开放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从而可以取出停滞的记录介质。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复合型送纸单元内部发生记录介质停滞这样的卡纸的情况时,只需使手动送纸机构部滑行移动(拉到侧面的动作),就可以使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内停滞的记录介质(卡纸)来到装置外部,可以轻松地进行卡纸的去除作业,从而实现图像形成动作还原的迅捷化。
并且本发明中的复合型送纸单元也可以是具有共用取出机构的构造,其中共用取出机构是指对送纸盒机构部和手动送纸机构部两者选择性地进行记录介质的取出。并且该共用取出机构优选为可对以下方式进行切换的构造:第一传送方式,将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第二传送方式,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第三传送方式,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送入送纸盒机构部。
这种构造下,首先,当对在送纸盒机构部所存放的记录介质发生图像形成请求时,变为第一传送方式,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被向图像形成部传送,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然后,当对在手动送纸机构部所存放的记录介质发生图像形成请求时,变为第二传送方式,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被向图像形成部传送,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并且,例如基于手动送纸机构部送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在手动送纸机构部仍然残存记录介质时,变为第三传送方式,在该残存的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后,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因此,可以避免在手动送纸机构部长期残存记录介质的情况,也可以避免由于尘埃的附着及空气中水份的吸收而导致的记录介质的劣变。并且,当对在手动送纸机构部所放置的记录介质产生图像形成请求时,在记录介质上下(正反)颠倒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上述第三传送方式的传送动作(例如后面所述的直通传送),可以反转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面,从而可以在希望的面上形成图像。
上述共用取出机构具有:捡拾辊,可以在用于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盒一侧移动位置和用于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分离机构,对通过该捡拾辊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分离;以及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
在这样的构造下,首先,将在送纸盒机构部所存放的记录介质取出进行图像形成时,捡拾辊移动到盒一侧的移动位置并从送给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在通过分离机构分离开记录介质后,经过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另一方面,将在手动送纸机构部所放置的记录介质取出进行图像形成时,捡拾辊移动到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并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在通过分离机构分离开记录介质后,经过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这样一来,由于通过一个共用取出机构,可以从任意一个机构部选择性地取出记录介质,所以无需为各个机构部而分别设置取出机构,通过减少配件的个数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并且,上述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优选在非图像形成动作时执行。这样一来,可以不对图像形成动作产生障碍而将手动送纸机构部残存的记录介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中。
并且,上述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也可以只在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的记录介质的大小和送纸盒机构部存放的记录介质的大小相同时执行。具体而言,例如,手动送纸机构部及送纸盒机构部分别配备纸张大小传感器,只在这些传感器检测出的纸张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执行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在手动送纸机构部所残存的记录介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送纸盒机构部内混合多种尺寸的记录介质,并在其后的图像形成动作中避免在和希望的尺寸不同的尺寸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
并且,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邻接。并且,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也可以进行直通传送,直通传送是指,对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不进行反转,而在水平方向上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这种情况下,分离机构具有分离辊和与该分离辊接触的分离板,在直通传送时,其构造也可以是:分离板变为沿着连接手动送纸机构部和送纸盒机构部的直线的姿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以水平方向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这种构造下可以将第三传送方式下的传送动作的一个例子具体化,并且如上所述,可以避免手动送纸机构部长期残存记录介质,从而避免由于尘埃的附着及空气中水份的吸附而导致的记录介质质量劣变的情况。并且根据该直通传送,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的记录介质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时的图像形成面变为:和假定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的记录介质通过第二传送形式向图像形成部传送时的图像形成面相反一侧的面(反面)(在后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传送方式下在记录用纸的下表面进行图像形成,与之相对,在将该记录用纸直通传送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进行图像形成时,在手动送纸机构部上放置的上表面进行图像形成)。因此,作为执行直通传送时的对象的记录介质优选是两面都可印刷的面(正反面都为白色)。并且,通过这样的直通传送,由于图像形成面变为相反的面,当向手动送纸机构部错误地逆向(正反相反)放置记录介质时,只要执行该直通传送,就可以在希望的面上进行图像形成。例如,在手动送纸机构部配备检测纸张方向的传感器,当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到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了逆向的记录介质时,执行直通传送。
进行上述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的其他构造也可以是:将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互相相邻邻接,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是进行转回传送,转回传送是指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反转并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这种情况下,分离机构具有分离辊及与该分离辊接触的分离板,在转回传送时,首先,分离板在变为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引导到向着图像形成部传送路径的姿态的状态下,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引导到传送路径,之后,分离板在变为将传送路径上的记录介质引导到送给盒机构部的姿态的状态下,将记录介质从传送路径送入送纸盒机构部。
具体而言,在转回传送时,首先,捡拾辊在变为用于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的同时,分离板变为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引导到传送路径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引导到传送路径,之后分离辊逆向转动的同时,分离板变为将记录介质从传送路径向送纸盒机构部引导的盒一侧倾斜姿态,记录介质从传送路径被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并且,进行该转回传送时,当从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时,记录介质的上游一侧端部边缘通过沿着转动的分离辊的外周面移动,记录介质导入到分离辊和分离板之间,从传送路径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根据这样的构造,也可以将第三传送方式下的传送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具体化,并且,如上所述,可以避免手动送纸机构部长期残存记录介质。其结果是可以避免由于尘埃附着及空气中水分的吸收而导致的记录介质的质量劣变。并且根据该转回传送,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的记录介质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时的图像形成面变为:和假定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的记录介质通过第二传送方式向图像形成部传送时的图像形成面相同的面(在后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传送方式下在记录用纸的下表面进行图像形成,而在将该记录用纸转回传送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进行图像形成时,在手动送纸机构部上放置的下表面进行图像形成)。因此,作为执行转回传送时的对象的记录介质不限于两面都可印刷的面(正反面都为白色),也可以是单面可印刷的面(例如使用反面时、单面涂料纸等)。
可同时执行上述直通传送和转回传送的复合型送纸单元也可以是如下所示的构造。即,作为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优选是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直通传送和转回传送,上述直通传送是指对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不进行反转而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上述转回传送是指对从手动送纸机构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反转并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并且,执行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时,当假定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的记录介质以第二传送方式向图像形成部传送时,在进行图像形成的面为希望的图像形成面时,通过转回传送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另一方面,当假定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的记录介质以第二传送方式向图像形成部传送时,在进行图像形成的面并非希望的图像形成面时,通过直通传送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这样一来,可以在所希望的记录介质的面进行图像形成,即使向手动送纸机构部错误地放置了逆向(正反相反)的记录介质时,也可以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动作。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具有可对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两者选择性地取出记录介质的共用取出机构,该共用取出机构可以具有:捡拾辊,可以在用于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盒一侧移动位置和用于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分离机构,对通过该捡拾辊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分离;以及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
在这样的构造下,首先,将送纸盒机构部存放的记录介质取出进行图像形成时,捡拾辊移动到盒一侧的移动位置并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在通过分离机构分离开记录介质后,经过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另一方面,将手动送纸机构部放置的记录介质取出进行图像形成时,捡拾辊移动到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并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在通过分离机构分离开记录介质后,经过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这样一来,由于通过一个共用取出机构,可以从任意一个机构部选择性地取出记录介质,所以无需为各个机构部而分别设置取出机构,通过减少配件的个数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并且在上述构造中,优选捡拾辊及分离机构受到来自共同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进行记录介质的取出动作及记录介质的分离动作。并且也可以是: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和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变更驱动源的驱动方向,而切换作为记录介质的取出对象的机构部。
通过这样的构造,只要变更一个驱动源的驱动方向(例如切换驱动电动机的转动驱动方向),就可以切换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和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从而通过简单的构造及动作就可选择作为记录介质取出对象的机构部。
进一步,分离机构优选包括分离辊和与该分离辊接触的分离板。另一方面,捡拾辊和分离辊优选通过皮带进行可传送动力地连接。并且,在非图像形成时,捡拾辊优选保持在盒一侧移动位置和手动一侧移动位置的中立位置。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时,分离辊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时,捡拾辊从中立位置向盒一侧移动位置移动,与之相对,分离辊向另一方向转动驱动时,捡拾辊从中立位置向手动一侧移动位置移动。
此时的分离板动作优选是:分离板在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变为将记录介质从该送纸盒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的盒一侧倾斜姿态,而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可变更倾斜角度,从而变为将记录介质从该手动送纸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
如上所述,通过捡拾辊及分离板的移动及姿态变化,无论从送纸盒机构部还是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哪一个取出记录介质,都可以顺利地进行取出,可以抑制传送路径中卡纸的发生,从而可以获得高可靠性的共用取出机构。
在构造上为了获得恰当的分离板姿态,优选在分离板的附近设置止动器,以保持该分离板的盒一侧倾斜姿态及手动一侧倾斜姿态。这样一来,分离板在任意一种倾斜姿态下都可以借助于止动器控制其位置,保持和记录介质传送相适应的倾斜角度的姿态,从而可以进行稳定的记录介质的取出动作。
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具体的动作可以为如下动作。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为了使捡拾辊还原移动到中立位置,使捡拾辊移动的驱动源在和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的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这样一来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通过总是将捡拾辊还原到中立位置,在开始下一次的图像形成动作时,即使变更作为记录介质取出对象的送纸机构部,也可以保持一定的记录介质取出开始前所需的时间。例如,作为上次记录介质取出对象的送纸机构部是送纸盒机构部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当捡拾辊没有还原到中立位置时,作为下一次记录介质取出对象的送纸机构部变为手动送纸机构部时,捡拾辊必须从盒一侧移动位置经过中立位置移动到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在记录介质开始取出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本解决方案中,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由于总是将捡拾辊还原到中立位置,所以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可以将需要的时间保持为一定的时间。
上述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的具体的动作优选是:随着捡拾辊还原移动到中立位置,分离板复原为盒一侧倾斜姿态和手动一侧倾斜姿态之间的中立姿态,其中上述盒一侧倾斜姿态是指将记录介质从送纸盒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上述手动一侧倾斜姿态是指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并且,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在跨越捡拾辊和分离辊的皮带转动一周时为止,分离板还原为上述中立姿态。这样一来,可以缩短分离板还原为中立姿态的时间,随着分离辊和分离板滑行连接时间的缩短,可以抑制分离板表面的劣变,从而延长分离板的寿命。
并且,具备本发明的任意一个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畴。
具体而言,可以是如下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从送纸盒机构部或者手动送纸机构部中的任意一个通过共用取出机构取出的、提供给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内部概要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手动盘打开状态下的图。
图5是表示图3中发生卡纸时的手动送纸机构部的拉开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形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送纸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机的内部构造概要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内部概要构造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由送纸盒送纸的状态。
图11是表示图9中由手动盘送纸的状态。
图12是表示图9中发生卡纸时手动送纸机构部的拉出状态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9的直通传送方式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9的转回传送方式的第一步骤状态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9的转回传送方式的第二步骤状态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9的转回传送方式的第三步骤状态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9的转回传送方式的第四步骤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送纸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内部概要构造的示意图。
图20是从和分离辊的转动轴心垂直相交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纸张传送单元的一部分的图。
图21表示图19中由送纸盒送纸的状态。
图22是表示图19中由手动盘送纸的状态。
图23是表示图19中发生卡纸时手动送纸机构部的拉出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型送纸单元的送纸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现有的一般的复印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26是表示现有的另一复印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方式中,对适用了本发明的兼备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的复合机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复合机整体构造说明)
图1表示本方式相关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内部构造概要。如图1所示,本复合机1具有扫描部2、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部3、以及原稿自动送纸部4。以下对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扫描部2的说明)
扫描部2是指:读取被放置在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图像、或者从原稿自动送纸部4一张一张地送出的原稿图像,做成图像数据的部分。该扫描部2具有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光电变换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26。
上述曝光光源21对被放置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以及从原稿自动送纸部4传送的原稿进行光照射。各反射镜22、23、24如图1中的点划线A所示的光路径,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向图中左方反射后,反射到下方,之后,朝向成像透镜25向图中右方向反射。
原稿的图像读取动作是,在上述原稿台41上放置有原稿时(作为纸张固定方式使用时),曝光光源21及各反射镜22、23、24沿着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上扫描,读取原稿的全部图像。
另一方面,读取原稿自动送纸部4传送的原稿时(作为纸张移动方式使用时),曝光光源21及各反射镜22、23、24如图1所示一样被固定,当原稿通过后面所述的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读取其图像。
上述被各反射镜22、23、24反射并通过成像透镜25的光被导入到光电变换器件26,在该光电变换器件26中,反射光被变换为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打印部3的说明)
打印部3具有图像形成系统31和纸张传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具有激光扫描单元31a以及作为鼓型图像介质的感光鼓31b。激光扫描单元31a是:将基于在上述光电变换器件26中被变换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感光鼓31b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通过照射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并且,感光鼓31b的外周上,除了上述激光扫描单元31a外,还沿着感光鼓31b的圆周方向依次配置有显影装置(显影机构)31c、构成转印机构的转印单元31d、清洁装置(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带电单元31f。显影装置31c是指将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色粉(显像物质)显影为可视图像的装置。转印单元31d是指将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所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至为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P上。清洁装置31e用于在色粉转印后去除感光鼓31b的表面所残留的色粉。除电器用于除去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带电单元31f使形成静电潜像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附带上规定的电位。
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带电单元31f使感光鼓31b的表面附带规定的电位,激光扫描单元31a将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之后,显影装置31c在感光鼓31b的表面通过色粉显影可视图像,并通过转印单元31d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进一步,在这之后,感光鼓31b的表面上残留的色粉被清洁装置31e除去的同时,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被除电器除去。于是,向记录用纸P上形成的图像动作(印刷动作)的一个周期结束。通过对该周期进行重复,可以对多张记录用纸P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纸张传送系统32是:一张一张传送后面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所具有的送纸盒机构部6或者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记录用纸P,通过上述图像形成系统31进行图像形成,同时,将已形成图像的记录用纸P排出到作为纸张排出部的排纸盘35。
该纸张传送系统32具有主传送路径36和反转传送路径37。主传送路径36的一端与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排出一侧相对置,而另一端和排纸盘35相对。反转传送路径37的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配置位置的上游一侧(图中的下侧)和主传送路径36连接,而另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配置位置的下游一侧(图中的上侧)和主传送路径36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传送路径37的一部分通过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因此,在该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具有用于形成反转传送路径37的引导部件37b。
并且,通过上述送纸盒机构部6或者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驱动,可以从任意的机构部6、7将记录用纸P一张一张间歇地向打印部3送纸。
在上述主传送路径36的转印单元31d的配置位置的上游一侧中,配置有复合型送纸单元5所具备的阻挡辊51。该阻挡辊51一边进行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和记录用纸P的位置对齐,一边传送记录用纸P。也就是说,该阻挡辊51在记录用纸P送纸的状态下暂时停止该记录用纸的传送,调整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和记录用纸P的位置对齐的时序,并将记录用纸P提供到感光鼓31b和转印单元31d之间。并且,该阻挡辊51也可以不设置在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一侧,而设置在复合机1的主体一侧。在主传送路径36的转印单元31d的配置位置的下游一侧内,设置有用于通过对转印到记录用纸P的色粉图像进行加热而定影的定影装置39,该定影装置具有一对定影辊39a、39b。进一步,主传送路径36的下游一端设置有排出辊36e,用于将记录用纸P排出到排出盘35。
在反转传送路径37的上游一端与主传送路径36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分支爪38。该分支爪38在图1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绕水平轴任意转动,其中第二位置是从第一位置按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打开反转传送路径37。当该分支爪38处于第一位置时,记录用纸P被传送给排纸盘35,当处于第二位置时,记录用纸P可以提供给反转传送路径37。反转传送路径37中设置有传送辊37a,当记录用纸P提供给给转传送路径37时(即通过转回传送,记录用纸P被提供给反转传送路径37),记录用纸P通过该传送辊37a被传送,在阻挡辊51的上游一侧记录用纸P被反转,经主传送路径36再次朝向转印单元31d传送。也就是说,可以对记录用纸P的背面进行图像形成。
(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说明)
以下,对原稿自动送纸部4进行说明。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由所谓自动双面原稿传送装置构成。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可以作为纸张移动方式使用,具有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盘43,中间盘44,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纸盘45,以及在各个盘43、44、45之间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系统46。
上述原稿传送系统46具有主传送路径47和副传送路径48,其中主传送路径47用于将放置到原稿盘43的原稿经过原稿读取部42传向中间盘44或者原稿排纸盘45;副传送路径48用于将中间盘44上的原稿提供给主传送路径47。
在主传送路径47的上游一端(与原稿盘43的排出一侧相对置的部分)中,配置有原稿捡拾辊47a及分离辊47b。在分离辊47b的下侧设置有分离板47c,随着原稿捡拾辊47a的转动,原稿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张原稿通过该分离辊47b和分离板47c之间,向主传送路径47送纸。在主传送路径47和副传送路径48的合流部分(图中的B部分)的下游一侧设置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调整原稿的前端及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并将原稿提供给原稿读取部42。也就是说,该PS辊47e、47e在原稿已提供的状态下,暂时停止该原稿的传送,调整上述时序并将原稿提供给原稿读取部42。
原稿读取部42具有台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当由PS辊47e、47e提供的原稿通过台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之间时,来自上述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台板玻璃42a,照射到原稿上。此时,通过上述扫描部2取得原稿图像数据。上述原稿压板42b的背面(上面)通过未图示的卷簧被施加了推压力。通过该推压力,原稿压板42b对台板玻璃42a保持规定的下压力相接触,当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a时,阻止其从台板玻璃42a上浮起。
在台板玻璃42a的下游一侧配备有传送辊47f及原稿排纸辊47g。通过了台板玻璃42a的原稿经过传送辊47f及原稿排纸辊47g,向中间盘44或者原稿排纸盘45排纸。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盘44之间,配置有中间盘摇动板44a。该中间盘摇动板44a以中间盘44一侧的端部作为摇动中心,可以在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1和从该位置1向上跳跃的位置2之间摇动。当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2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被回收到原稿排纸盘45。另一方面,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1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被排出到中间盘44。向该中间盘44排纸时,原稿的端部边缘变为夹持在原稿排纸辊47g、47g之间的状态,通过从该状态下逆向转动原稿排纸辊47g,原稿被提供到副传送路径48,经过该副传送路径48,再次送出到主传送路径47。该原稿排纸辊47g的逆向转动动作通过向主传送路径47的原稿送出及图像读取时序的调整来进行。这样一来,原稿的反面的图像可被原稿读取部42读取。
(复合机的基本动作说明)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造的复合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该复合机1作为打印机工作时,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装置发送的印刷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将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打印数据)暂时存放在未图示的缓冲器(内存)中。在向缓冲器保存打印数据的同时,依次从缓冲器中读出打印数据,根据该读出的打印数据,通过上述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对记录用纸P进行图像形成。
并且,该复合机1作为扫描仪工作时,将通过上述扫描部2读取的原稿的扫描图像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器中。在向该缓冲器保存扫描图像数据的同时,依次从缓冲器向主机装置发送扫描图像数据,将图像显示到该主机装置的显示器等上。并且,该复合机1作为传真机工作时,该扫描图像数据的发送目标变为一般公众线路。
进一步,该复合机1作为复印机工作时,根据通过上述扫描功能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通过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记录用纸P上进行图像的形成。
(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说明)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上述复合型送纸单元5进行说明。图2是该复合机1所具有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省略了一部分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该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的概要构造的图。
如各图所示,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构造是:构成本单元5的筐体的单元壳体52的内部收纳了上述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并且,送纸盒机构部6具有可存放多张(例如500张)记录用纸的送纸盒61,而手动送纸机构部7具有手动盘71,该手动盘71可以通过用户的手动动作放置一张或者多张记录用纸。也就是说,该送纸盒61和手动盘71被收纳在单元壳体52的内部并被组合,从而构成本复合型送纸单元5。以下对各机构部6、7进行说明。
(送纸盒机构部6的说明)
送纸盒机构部6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上述送纸盒61,为上方开放的容器状,在该送纸盒61的内部,转动板62作为金属制的纸张存放板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并且,该送纸盒61对上述单元壳体52,在复合机1的前面一侧(图1中的眼前一侧)可自由拉出,在该送纸盒61拉出的状态下,对该送纸盒61可以进行记录用纸的补充作业。
上述转动板62以在送纸盒61的宽度方向(和图3的纸面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被可上下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其下面抵接有提升板63(图3示出转动后的状态)。即,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捡拾辊66与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相抵接,该提升板63被施加了向上的转动力。也就是说,该转动板62通过提升板63的推力,总是受到向上的推力。并且,也可以取代提升板63,而设置卷簧,通过该卷簧的推力,向转动板62施加向上的推力。
并且,送纸盒61的内部中的一个端部(图3中的右侧端部)中配置有未图示的纸张前端对齐爪,该对齐爪和记录用纸P的前端边缘相抵接用于整合该记录用纸P,通过该纸张前端对齐爪,记录用纸P的前端角部分从上方被下压。因此,向送纸盒61内填装记录用纸P时,通过提升板63的推力,转动板62转动到上方,其转动位置被限制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角部和纸张前端对齐爪抵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送纸盒61插入到单元壳体52中,这样一来,多张记录用纸被放置到送纸盒机构部6中。
并且,在上述送纸盒61的内部,对记录用纸P的送纸方向后端边缘位置进行定位的纸张后端引导部件64沿着记录用纸P的送纸方向可自由滑行移动地被设置。另一方面,用于对和记录用纸P的送纸方向垂直相交的一侧的两端边缘位置进行定位的纸张侧端引导部件65、65也可自由滑行移动(或者通过装卸可自由变更位置)地被设置。并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以纸张宽度方向中心基准存放记录用纸P。因此,各纸张侧端引导部件65、65通过未图示的滑行机构支承,互相同步地向接近的方向或分离的方向滑动。
在送纸盒机构部6的纸张排出一侧分别设置有构成纸张取出机构的捡拾辊66、纸张分离机构67。
上述纸张分离机构67具有分离辊67a和分离板67b。分离板67b和其上面(和记录用纸的接触面)的记录用纸P的磨擦力设定得比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磨擦力大。并且,分离辊67a中,该分离辊67a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磨擦力设定得比分离板67b的上表面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磨擦力、以及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磨擦力大。因此,即使从送纸盒61取出多张记录用纸P、P...送入到纸张分离机构67,也可以通过分离辊67a分离该多张记录用纸P、P...,只将最上侧的一张记录用纸P传送到传送路径。
上述分离辊67a及捡拾辊66的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皮带轮67c、66a,在这些皮带轮67c、66a之间架设有皮带68。并且,没有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67a,传送到该分离辊67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68传送到捡拾辊66。并且,该分离辊67a及捡拾辊66的转动轴被同一个支承板(图3中省略了图示)支承,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67a,该支承板以分离辊67a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图3中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捡拾辊66和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相抵接(图3示出转动后的状态)。即,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检捡辊66与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相抵接,从该送纸盒61中取出记录用纸P,通过纸张分离机构67记录用纸P被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
(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说明)
手动送纸机构部7如图2及图3所示,对上述单元壳体52设置有可从复合机1的侧面(图1中的右侧)自由拉出的上述手动盘71。该手动盘71如图3所示具有托盘底板72和手动盘主体73,其中托盘底板72沿着单元壳体52中形成的沟52a可移动地被支承,手动盘主体73通过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可相对该托盘底板72自由转动地被支承。
进一步,该手动盘主体73具有第一盘74和第二盘75,其中第一盘74通过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可相对托盘底板72自由转动地被支承,第二盘75可相对该第一盘74的顶部(在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下为上端部)自由转动地支承。
这样一来,在从该手动送纸机构部7进行送纸时,在使第一盘74相对托盘底板72向装置侧面转动(图4中的α)的同时,使第二盘75相对第一盘74向装置侧面转动(图4中的β)。进而如图4所示,第一盘74及第二盘75的各个内面都同时朝向上方,成同一平面,从而可以从第一盘74到第二盘75进行记录用纸P的放置(手动)。并且,在上述第一盘74中,在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下设置有位于装置外侧的握把部74a,用户握住该握把部74a,将第一盘74放倒到装置侧面,从而使得该第一盘74变为打开状态。该握把部74a由在第一盘74的外侧中央部分所形成的小突起构成,用户用手指拉动该握把部74a将第一盘74向下侧转动,从而可以不使手动送纸机构部7滑行移动,而只展开(转动)第一盘74。
并且,上述手动盘71中,设置有一对引导部件79、79(参照图1,图2中省略了图示),该引导部件通过和放置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各个端部边缘(放置的记录用纸P中的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端部边缘)相抵接,来限制该记录用纸P的放置位置,该引导部件79、79在手动盘71上可滑行移动地被支承。在该手动盘71上记录用纸P也按照宽度方向中心基准放置。因此,各引导部件79、79通过没有图示的滑行机构被支承,互相同步地向接近的方向或分离的方向滑动。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手动送纸机构部7可以自动进行第一盘74的打开动作。具体而言,第一盘74的内侧面(图4所示的打开状态中的上表面)的顶部安装有小型的金属片74b,并且在单元壳体52的侧面还具有电磁体52b,该电磁体52b设置在第一盘74的收纳状态下,位于和上述金属片74b相对的位置。该电磁体52b和直流电源相连接,在通电状态下变为电磁体,通过对上述金属片74b进行电磁吸附,使第一盘74保持收纳状态。另一方面,用户操作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请求由手动送纸机构部7供纸时,电磁体52b变为非通电状态,上述金属片74b的电磁吸附状态被解除,第一盘74通过其自身重力从收纳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
并且,上述手动盘71的下端部中形成有作为打开移动用握把部的第二握把部71a。该握把部71a在图3所示的第一盘74的收纳状态下,形成向上凹陷的凹陷部分,用户把手插入该握把部71a,将手动盘71拉出到装置侧面(图3中的右侧),从而使手动送纸机构部7全部被拉出,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变为向外部打开的状态(参照图5)。具体而言,该第二握把部71a由设置在第一盘74的内侧的下端的小突起构成,在第一盘74的内侧和握把部71a之间形成用户插入手的插入空间。并且,用户将手插入该插入空间,将第一盘74向侧面拉,从而使得手动送纸机构7全部被拉出(滑行移动),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变为向外部打开的状态。对该打开状态将在稍后论述。
该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纸张排出一侧分别设置有构成纸张取出机构的纸张引入辊76,以及纸张分离机构77。
上述纸张分离机构77具有分离辊77a和分离板77b。这些构造和上述送纸盒机构部6所具有的纸张分离机构67一样,所以在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并且,在上述分离辊77a及纸张引入辊76的转动轴,分别设置有皮带轮77c、76a,这些皮带轮77c、76a之间架设有皮带78。并且,没有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77a,传送到该分离辊77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78传送到纸张引入辊76。并且,该分离辊77a及纸张引入辊76的转动轴由同一个支承板(省略图示)支承,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77a,该支承板以分离辊77a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纸张引入辊76和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相抵接。也就是说,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纸张引入辊76和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相抵接,从该手动盘71中取出记录用纸P,通过纸张分离机构77记录用纸P被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
(送纸路径)
以下对送纸路径(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路径)进行说明,该路径用于将从具有以上构造的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
该送纸路径由第一至第三引导部件81、82、83构成。第一引导部件81由从紧挨上述送纸盒机构部6的分离辊67a的下游一侧向垂直上方弯曲的板构成。而第二引导部件82由从紧靠上述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分离辊77a的下游一侧向垂直方向弯曲的板构成。并且,第三引导部件83位于上述第一引导部件81和第二引导部件82之间,具有和第一引导部件81的下侧部分相对的第一弯曲面83a以及和第二引导部件82的下侧部分相对的第二弯曲面83b。
通过以上构造,第一引导部件81和第三引导部件83的第一弯曲面83a之间,形成将从送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朝向上方的第一路径84,并且在第二引导部件82和第三引导部件83的弯曲面83b之间,形成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朝向上方的第二路径85。并且,上述第一引导部件81和第二引导部件82之间形成垂直向上延伸的合流路径86,上述第一路径84和第二路径85中其下游侧端彼此相连接合流为合流路径86。也就是说,从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都在经过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内部设置的上述合流路径86后,被导入到主传送路径36,到达打印部3,在该打印部3进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因而,从复合型送纸单元5到打印部3的记录用纸P的排出路径只有一条路径(主传送路径36),从而在复合机1的主体一侧不需要具有送纸盒用路径及手动盘用路径二条路径。因此,不仅可以缩短复合机1整体的传送路径的长度,实现复合机1内部构造的简化,并且也可以减少可能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减少卡纸的发生频度。
并且,上述第一引导部件81及第三引导部件83被支承在上述单元壳体52上,与之相对,第二引导部件82和上述手动送纸机构部7成一体设置。也就是说,在图5所示的手动送纸机构部7拉出时,该第二引导部件82也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一同从单元壳体52被拉出。因此,和第一引导部件81之间构成的合流路径86、以及和第三引导部件83之间构成的第二路径85变为打开状态,在这些路径中发生卡纸时,可以容易地进行去除纸张的作业。在图5中,处于卡纸状态的记录用纸P中,实线所示的状态是从送纸盒机构部6送出的记录用纸P为卡纸时的状态,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是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送出的记录用纸P为卡纸时的状态。
并且,上述第二引导部件82中具有没有图示的摇动机构,如图3、图4所示,在手动送纸机构部7没有被拉出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82沿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上述各个路径,而如图5所示,在手动送纸机构部7被拉出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82倒向手动盘71一侧,这样一来,在除去卡纸的时候,用户插入手的空间就变大了(图5中用户插入手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送纸动作)
以下对具有以上构造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送纸动作依据图6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1,用户通过操作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或者操作连接着的主机装置)等进行印字请求时,在步骤2,对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手动盘71是否为收纳状态、即对手动送纸机构部7是否关闭在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侧壁上进行判断。当手动盘71不处于收纳状态时、即手动盘71为打开状态时,前进到步骤3,在装置的显示部(显示面板)通知手动盘71的收纳状态(关闭手动送纸机构部7)。并且,在步骤4,当检测到手动盘71为收纳(手动送纸机构部7关闭)状态时,前进到步骤5。
用户进行印字条件的输入(步骤5),此时印字用纸(图像形成所使用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被选择时,则在步骤6,判断为“是”,前进到步骤7。在这里,对选择的印字条件的送纸来源是否为手动送纸机构部7进行判断。当该判断为“是”的时候,前进到步骤8,将上述电磁体设为OFF(断电),使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手动盘71打开(从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侧壁放倒:图4中的箭头α)。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作为辅助板的第二盘75的转动(打开)操作(图4中的箭头β)(步骤9),之后将记录用纸P放置到手动盘71上(步骤10),然后前进到步骤14。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7判断为“否”时,对选择的印字条件的送纸来源是否是送纸盒机构部6进行判断(步骤11),在步骤12,对送纸盒机构部6的送纸盒61中是否存放有所需大小的记录用纸P(符合上述印字条件的记录用纸P)进行判断。当该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14,而当该判断为“否”时,在步骤13,用户进行存放动作,放置符合印字条件的记录用纸P,之后前进到步骤14。对于是否存放了符合该印字条件的记录用纸P的判断可以是:在送纸盒61中设置纸张大小传感器,对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大小、方向)等通过该传感器进行检测并显示到显示面板上,再由用户对此进行确认;或者,在复合机1识别的送纸盒61中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和上述印字条件下的记录用纸P的种类不同时,对用户发出警告,催促其存放符合印字条件的记录用纸P。
并且,在步骤14,执行印字处理,由希望的机构部执行送纸,在打印部3对该记录用纸P进行图像形成,之后进行向排纸盘35的排纸动作。
在对该一张记录用纸P的印字动作结束后,在步骤15中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印字(下一个印字信息),直到没有下一个印字信息为止,重复进行步骤14、15。并且,如果没有下一个印字信息时,在步骤16,判断有无下一个印字任务,如果存在下一个印字任务,则返回到步骤2,直到不存在下一个印字任务时为止,重复上述动作。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送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一体化从而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5。因此相对于沿着复合机1的打印部3延伸的主传送路径36及反转传送路径37,可以将手动送纸机构部7配置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其结果是,可以缩短复合机1的尺寸,从而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此外,根据该复合型送纸单元5,可以将传送从送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以及传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在单元5的内部合流,从而缩短各路径的长度。因此,可以缩短装置整体的纸张传送路径的长度,并减少可能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复合机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复合机的整体构造及复合机的基本动作的说明中,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以下就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托盘底板72上支承有可自由转动的引导板96,用于将放置在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引导到后面所述的送纸机构800中。该引导板96以沿托盘底板72的宽度方向(和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可上下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其下面抵接有提升板97,该提升板97可向上施加转动力(例如使用了电磁螺线管等驱动源的转动力)。该提升板97如图10所示,在从送纸盒机构部6送纸时变为倾倒状态,以不向引导板96施加向上的转动力,而如图11所示,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送纸时变为向上转动,以向引导板96施加向上的转动力。这样一来,引导板96受到向上的转动力,变为可将放置在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引导到送纸机构800的状态。
(送纸机构)
该送纸机构800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共用取出机构,只设置一个。无论从送纸盒机构部6送纸还是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送纸,都驱动该送纸机构800,将取出的记录用纸P传送到上述主传送路径36。以下,对该送纸机构800的构造及送纸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送纸机构800的构造)
该送纸机构800中的送纸路径(传送路径)803由第一及第二引导部件801、802形成。第一引导部件801由从上述送纸盒机构部6的排纸一侧向垂直上方弯曲的板构成。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件802由从上述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排纸一侧向垂直上方弯曲的板构成。通过这样的构造,在第一引导部件801和第二引导部件802之间,形成将从送纸盒机构部6或者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一方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向向上的送纸路径803。也就是说,从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都在经过该送纸路径803后,被导入到主传送路径36而到达打印部3,在该打印部3中进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因而,从复合型送纸单元5到打印部3的记录用纸P的排出路径只有一条路径(送纸路径803),从而在复合机1的主体一侧不需要送纸盒用的及手动盘用的二条路径。因此,不仅可以缩短复合机1整体的传送路径的长度,实现复合机1内部构造的简化,并且也可以减少可能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减少卡纸的发生频度。
并且,在上述送纸路径803的内部,配备有纸张传送单元804,该纸张传送单元可以从送纸盒61或者手动盘71的任意一方取出记录用纸P。以下,对纸张传送单元804进行说明。
该纸张传送单元804中设置有捡拾辊805及纸张分离机构806。
上述纸张分离机构806具有分离辊806a和设置在其下侧的、和分离辊806a接触的分离板806b。分离板806b和在其上面(和记录用纸的接触面)的记录用纸P的磨擦力设定得比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磨擦力大。并且,在分离辊806a,该分离辊806a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磨擦力设定得比分离板806b的上表面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磨擦力、以及记录用P、P彼此之间的磨擦力大。因此,即使从送纸盒61或者手动盘71取出多张记录用纸P、P...被送入到纸张分离机构806,也可以通过分离辊806a分离该多张记录用纸P、P...,只将最上侧的一张记录用纸P传送到传送路径803。
上述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的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皮带轮806c、805a,在这些皮带轮806c、805a彼此之间架设有皮带807。并且,未图示的可逆向转动的驱动电动机和分离辊806a的驱动轴可进行传送动力地连接,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806a,使该分离辊806a转动(根据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正向转动或逆向转动)。这样一来,被传送到分离辊806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807传送到捡拾辊805,该捡拾辊805也和分离辊806a同步进行转动(根据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正向转动或逆向转动)。
并且,这些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的转动轴由同一个支承板(省略图示)支承,随着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806a,该支承板以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参照图9中的箭头C)。用于转动该支承板的驱动力可以使用用于转动驱动上述分离辊806a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用将支承板的转动轴通过齿轮对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轴连接的机构),也可以设有专用的驱动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受到上述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转动支承板的情况进行说明。
上述驱动电动机如上所述可以逆向转动,在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时,支承板以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为中心向一个方向(例如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图10表示该转动后的状态:本发明中的盒一侧移动位置)。此时,捡拾辊805及分离辊806a同时在图10中向逆时针方向(记录用纸P的取出传送方向)转动。也就是说,随着上述驱动电动机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从该送纸盒61中取出记录用纸P,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被传送到送纸路径803。
另一方面,驱动电动机向另一方向转动驱动时,支承板以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为中心向另一方向(例如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捡拾辊805变为和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相抵接(图11表示该转动后的状态:本发明中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此时,捡拾辊805及分离辊806a同时在图11中向顺时针方向(记录用纸P的取出传送方向)转动。也就是说,随着上述驱动电动机向另一方向转动驱动,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内的记录用纸P,从该手动盘71中取出记录用纸P,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被传送到送纸路径803,或者根据情况不同,有时被传送到送纸盒61(对于该传送到送纸盒61的情况在后面进行论述)。
并且,上述分离板806b根据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式进行摇动。以下,对该机构进行说明。
分离板806b的中心部分由相对于上述分离辊806a的驱动轴平行延伸的摇动轴(省略图示)所支承,分离板806b以该摇动轴为转动中心,可自由摇动地被支承。并且,该分离板806b和例如电磁螺线管等驱动源相连接,随着该驱动源的驱动,分离板806b的倾斜姿态可进行变更。具体而言,可以在以下姿态之间进行姿态变化:如图9所示,分离板806b的上表面变为水平姿态的中立姿态;如图10所示,分离板806b的送纸盒6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的盒一侧倾斜姿态;如图11所示,分离板806b的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
并且,也可以设置用于限制分离板806b的最大倾斜角度的一对止动器8B、8B(参照图10及图11中的虚拟线)。即,如上所述分离板806b进行转动,在其顶端部分抵接到一个止动器8B时(变为上述盒一侧倾斜姿态或手动一侧倾斜姿态时),分离板806b不再进行转动。并且,上述止动器8B的位置被设置为:分离板806b的顶端部分和止动器8B相抵接状态下的分离板806b的倾斜角度同此时的捡拾辊805的轴心和分离辊806a的轴心的连线的倾斜角度,大概一致。也就是说,取出记录用纸P时的传送方向被设置为和分离板806b的上表面的延长方向重叠。因此,可以将取出的记录用纸P沿着分离板806b的上表面顺利地引导到送纸路径803。并且,即使在没有设置止动器8B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设定摇动分离板806b的电磁螺线管等驱动源的驱动量,就可以获得作为盒一侧倾斜姿态及手动一侧倾斜姿态的最佳倾斜角度。
并且,上述第一引导部件801被支承在上述单元壳体52上,与之相对,第二引导部件802和上述手动送纸机构部7成一体地设置。也就是说,图12所示的手动送纸机构部7拉出时,该第二引导部件802也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一同从单元壳体52中拉出。因此,和第一引导部件801之间所构成的送纸路径803变为打开的状态,在该送纸路径803中,当发生卡纸时,可以容易地进行纸张的去除作业。在图12中处于卡纸状态的记录用纸P中,实线所示的状态是从送纸盒机构部6送出的记录用纸P为卡纸时的状态,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是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送出的记录用纸P为卡纸时的状态。
并且,上述第二引导部件802中具有未图示的摇动机构,如图10、图11所示,在手动送纸机构部7没有被拉出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802沿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上述送纸路径803,而如图12所示,在手动送纸机构部7被拉出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802倒向手动盘71一侧,这样一来在除去卡纸的时候,用户插入手的空间就变大了(图12中用户插入手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送纸机构800的动作)
以下对具有上述构造的送纸机构800的送纸方式(记录用纸P的传送方式)进行说明。该送纸方式具有:第一传送方式,从送纸盒61中取出记录用纸P,经过送纸路径803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第二传送方式,从手动盘71取出记录用纸P,经过送纸路径803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和第三传送方式,从手动盘71取出记录用纸P传送到送纸盒61。并且,该第三传送方式具有以下传送方式:直通传送方式,将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并不传送到送纸路径803,而直接传送到送纸盒61;转回传送方式,将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暂时送入送纸路径803后,传送到送纸盒61(记录用纸P从送纸路径803送入到送纸盒61时,记录用纸P反转)。以下对各传送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传送方式)
将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取出并经过送纸路径803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的第一传送方式如图10所示,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以使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变为盒一侧移动位置),分离板806b转动,以使分离板806b的送纸盒6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盒一侧倾斜姿态)。这样一来,通过捡拾辊805从送纸盒61取出的记录用纸P被引导到分离板806b的上面及第二引导部件802中,导入到送纸路径803,并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
(第二传送方式)
将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取出并经过传送路径803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的第二传送方式如图11所示,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以使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变为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分离板806b转动,以使分离板806b的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手动一侧倾斜姿态)。这样一来,通过捡拾辊805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被引导到分离板806b的上面及第一引导部件801中,导入到送纸路径803,并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
(直通传送方式)
进一步,将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不经过暂时传送到送纸路径803而直接传送到送纸盒61的直通传送方式如图13所示,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以使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变为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分离板806b保持水平状态(中立姿态)。这样一来,通过捡拾辊805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沿着分离板806b的上面朝向送纸盒61以水平方向传送,并原样送入到送纸盒61中。此时,为了使记录用纸P顺利地送入到送纸盒61,提升板63向下倾倒,转动板62随之下降,以确保记录用纸P的送入空间。进行完该动作后,当存在由送纸盒61送纸的请求时,通过和上述第一传送方式一样的动作,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被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
(转回传送方式)
另一方面,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暂时传送到送纸路径803后再传向送纸盒61的转回传送方式首先如图14所示,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以使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变为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分离板806b转动,以使分离板806b的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手动一侧倾斜姿态)。这样一来,通过捡拾辊805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被引导到分离板806b的上面及第一引导部件801中,被暂时导入到送纸路径803。之后,驱动电动机逆向转动,如图9所示逆向转动分离辊806a,使捡拾辊805还原移动到初始位置。这样一来,使得不从手动盘71中取出第二张记录用纸P,而在送纸路径803内只存在一张记录用纸P。
然后如图16所示,再次使分离辊806a进行正向转动(和图14进行同方向的转动),使送纸路径803内的记录用纸P的下端(上游侧端)沿着分离辊806a的外周面进行移动,使该记录用纸P的下端相对分离辊806a从图中的左侧移动到右侧。也就是说,从图16中的实线箭头所表示的姿态向虚线箭头所表示的姿态移动。这样一来,记录用纸P的下端从分离板806b的图中左侧(送纸盒61一侧)送入到该分离板806b和分离板806b之间。此时,如图11所示,分离板806b进行转动,以使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侧倾斜。这样一来,送纸路径803内的记录用纸P经过分离板806b的上面传送到送纸盒61。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记录用纸顺利地送入到送纸盒61,提升板63向下倾倒,转动板62随之下降,以确保记录用纸P的送入空间。
本送纸机构800中可进行如上所述的四种传送方式。特别是,在上述直通传送方式中,在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传送到送纸盒61的状态下,不会发生正反面反转的情况,但在上述转回传送方式中,在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传送到送纸盒61的状态下,正反面反转。
对以上各传送方式中的记录用纸P的印刷面进行说明。在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取出并经过送纸路径803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的第一传送方式下,在记录用纸P存放在送纸盒61内的状态下的上表面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在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取出并经过传送路径803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的第二传送方式下,在记录用纸P放置在手动盘71上的状态的下表面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在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不经过暂时传送到送纸路径803而直接传送到送纸盒61的直通传送方式下,在记录用纸P放置在手动盘71上的状态下的上表面进行图像形成。进一步,在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暂时传送到送纸路径803后传送到送纸盒61的转回传送方式下,在记录用纸P放置在手动盘71的状态下的下表面进行图像形成。
(送纸动作)
以下依据图18的流程图对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进行的送纸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1中用户通过操作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或者操作连接着的主机装置)等进行印字请求时,在步骤2中对是否进行了印字条件(记录用纸P的送纸来源的选择等)的输入进行判断。当该印字条件还没有输入时(步骤2中判断为“否”时),前进到步骤3,在操作面板上催促用户输入印字条件。
并且,当印字条件被输入时(在步骤2中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4,判断上述选择的印字条件的送纸来源是否是手动送纸机构部7。当该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5,判断上述手动盘71是否开放并是否在手动盘71上放置了记录用纸P。该判断为“否”时,前进到步骤6,在操作面板上显示消息,催促用户将记录用纸P放置到手动盘71上(补充纸张)。
上述步骤5中的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7,启动提升板(上升部件)97,使引导板96向上转动。之后,在步骤8中,通过对驱动电动机808进行驱动,转动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同时通过支承板809的转动动作,使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移动到手动一侧移动位置)。随着这一动作,分离板806b如图11所示转动(步骤9),以使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本发明中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在这种状态下,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被取出,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中传送到送纸路径803,并前进到步骤15之后的印字处理动作。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4中判断为“否”时,在步骤10中判断印字条件所选择的印字条件中的送纸来源是否是送纸盒机构部6,并前进到步骤11之后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11中,判断送纸盒61中是否存放了记录用纸P。该判断为“否”时,前进到步骤12,在操作面板上显示消息,催促用户向送纸盒61内存放记录用纸P(补充纸张)。
上述步骤11中的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13,通过对上述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转动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同时通过支承板809的转动动作,使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移动到盒一侧移动位置)。随着这一动作,分离板806b如图10所示转动(步骤14),以使送纸盒6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本发明中的盒一侧倾斜姿态)。在这种状态下,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被取出,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中传送到送纸路径803,并前进到步骤15之后印字处理动作。
在步骤15中执行印字处理,对记录用纸P在打印部3进行图像形成后,进行向排纸盘35的排纸动作。
这样对一张记录用纸P进行印字动作后,在步骤16中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印字(下一个印字信息),直到不存在下一个印字信息为止,反复进行步骤4至步骤16。并且,没有下一个印字信息后,复合机1返回到待机状态(备用模式)。变为该待机状态后,在步骤18下确认手动送纸机构部7中是否残留有记录用纸P。该判断通过可对手动盘71中有无记录用纸P的光学传感器进行。
在步骤18中判断为“否”时(判断为手动送纸机构部7中没有剩余记录用纸P时),维持该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在步骤18中判断为“是”时(判断为手动送纸机构部7中有剩余的记录用纸P时),前进到步骤19,对上一次印字任务中使用的纸张大小是否和送纸盒61中存放的记录用纸P为同样的大小进行判断。这些纸张大小的检测适用光学纸张尺寸传感器、以及通过检测引导部件的位置来判断纸张尺寸的装置。在该步骤19中判断为“否”时(判断为手动盘上剩余的记录用纸P的大小和送纸盒61中存放的记录用纸P的大小不同时),维持该待机状态。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9判断为“是”(判断存留在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大小与放置在送纸盒61中的记录用纸P为大小相同)时,进行上述的直通传送状态下的纸张传送动作。也就是说,在步骤20中,逆向转动分离辊806a,使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上(移动到手动一侧移动位置)。并且,在步骤21中,将分离板806b固定为水平状态(中心位置),这样一来,通过捡拾辊805从手动盘71取出的记录用纸P沿着分离板806b的上面朝向送纸盒61在水平方向上被传送,直接送入到送纸盒61(步骤22)。
这样一来,手动盘71上存留的所有记录用纸P被送入到送纸盒61,在步骤23中,当判断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没有剩余时,复合机1返回到待机状态。当变为该待机状态时,和上述情形一样,驱动电动机以和上述步骤20中的动作相反的方向进行驱动,支承板809还原到初始位置,变为图9所示的状态(捡拾辊805和记录用纸P不接触的起立状态)。
在上述流程图中,对直通传送状态下进行纸张传送动作的情形进行了说明。这种动作是手动盘71上剩余的记录用纸P的两面都是可印刷的面(正反面都为白色)的情况下的动作。与之相对,当手动盘71上剩余的记录用纸P的可印刷的面只有一面(上面或者下面)时,适当选择上述直通传送方式和转回传送方式。也就是说,手动盘71上剩余的记录用纸P的可印刷面只为上表面时,通过直通传送方式送入到送纸盒61,而在手动盘71上剩余的记录用纸P的可印刷面只为下表面的时候,通过转回传送方式送入到送纸盒61。这样一来,在其后有图像形成请求时,对从送纸盒61取出的记录用纸P可在希望的印刷面进行印刷。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具有从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任意一方都可取出记录用纸P的送纸机构800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可以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向送纸盒机构部6进行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上述直通传送及转回传送)。因此,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可以避免手动送纸机构部7长期残存记录用纸P。其结果是可以避免由于尘埃的附着及空气中水份的吸收等导致的记录用纸P的质量下降,其后的图像形成动作可以稳定地进行,同时可以确保良好的图像质量。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将送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一体化从而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5。因此对沿着复合机1的打印部3延伸的主传送路径36及反转传送路径37,可以将手动送纸机构部7配置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其结果是可以缩短复合机1的尺寸,从而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此外,根据该复合型送纸单元5,可以将传送从送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以及传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在单元5的内部被共用,从而缩短各路径的长度。因此,可以缩短装置整体的纸张传送路径的长度,并减少可能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装置可以稳定地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可选择性地进行直通传送和转回传送进行了说明,其中直通传送是指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不进行反转就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6;转回传送是指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进行反转再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6。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只可执行一种传送方式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
并且,送纸单元由多节重叠构成时,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可以适用于多节重叠的所有送纸单元,也可以只适用于一部分送纸单元。
(第三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复合机的整体构造及复合机的基本动作的说明中,对和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就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在送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之间配置一个送纸机构800。将捡拾辊805的位置,在和送纸盒机构部6内的记录用纸P接触的位置,及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上的记录用纸P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可进行选择性的送纸动作。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这种具体的构造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图20是纸张传送单元804的一部分和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心垂直相交的方向的视图。以下参照图19及图20对纸张传送单元804进行说明。
该纸张传送单元804上设置有捡拾辊805及纸张分离机构806。
上述纸张分离机构806具有分离辊806a以及配置在其下侧的、和该分离辊806a接触的分离板806b。分离板806b和其上面(和记录用纸的接触面)的记录用纸P的磨擦力设定得比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磨擦力大。并且,分离辊806a中,该分离辊806a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磨擦力设定得比分离板806b的上面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磨擦力、以及记录用纸P、P彼此之间的磨擦力大。因此,即使从送纸盒61a或者手动盘71取出多张记录用纸P、P...送入到纸张分离机构806,也可以通过分离辊806a分离该多张记录用纸P、P...,只将最上侧的一张记录用纸P传送到传送路径803。
上述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的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皮带轮806c、805a,在这些皮带轮806c、805a彼此之间架设有皮带807。并且,可逆向转动的驱动电动机808通过齿轮G1、G2和分离辊806a的驱动轴可动力地连接,该驱动电动机808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806a,使该分离辊806a转动(根据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正向转动或逆向转动)。这样一来,被传送到分离辊806a的电动机驱动力通过皮带807传送到捡拾辊805,该捡拾辊805也和分离辊806a同步进行转动(根据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正向转动或逆向转动)。
并且,这些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的转动轴由同一个支承板809(图19中省略图示)支承,随着上述电动机808的驱动力传送到分离辊806a,该支承板809以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参照图19中的箭头C)。
上述驱动电动机808如上所述可以逆向转动,在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时,支承板809以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为中心向一个方向(例如图1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图21表示该转动后的状态:本发明中的盒一侧移动位置)。此时,捡拾辊805及分离辊806a同时在图21中向逆时针方向(记录用纸P的取出传送方向)转动。也就是说,随着上述驱动电动机808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从该送纸盒61中取出记录用纸P,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被传送到送纸路径803。
另一方面,驱动电动机808向另一方向转动驱动时,支承板809以分离辊806a的转动轴为中心向另一方向(例如图19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捡拾辊805变为和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相抵接(图22表示该转动后的状态:本发明中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此时,捡拾辊805及分离辊806a同时在图22中向顺时针方向(记录用纸P的取出传送方向)转动。也就是说,随着上述驱动电动机808向另一方向转动驱动,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内的记录用纸P,从该手动盘71中取出记录用纸P,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被传送到送纸路径803。
并且,上述分离板806b随着上述驱动电动机808的驱动而摇动。以下对该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分离板806b的中心部分由相对于上述分离辊806a的驱动轴平行延伸的摇动轴所支承,在该摇动轴上设置具有齿轮G3的扭矩限制器8A,并与其一体转动。并且,分离辊806a的驱动轴上设置有与上述扭矩限制器8A的齿轮G3咬合的齿轮G4,并与其一体转动,随着分离辊806a的转动,动力通过齿轮G4、G3、扭矩限制器8A传送到分离板806b的摇动轴。通过对该摇动轴的动力传送,分离板806b转动到向一个方向倾斜。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在驱动电动机808进行驱动,以使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时,分离板806b转动,以使分离板806b的送纸盒61一侧的端部向下侧倾斜。相反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在驱动电动机808进行驱动,以使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盒71内的记录用纸P的上表面时,分离板806b转动,以使分离板806b的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侧倾斜。
并且,本送纸机构800中设置有一对用于限制分离板806b的最大倾斜角度的止动器8B、8B,上述分离板806b进行转动,在其顶端部抵接到一个止动器8B时扭矩限制器8A开始动作,这样即使分离辊806a旋转,分离板806b的转动也不会超过限制范围。并且,上述止动器8B的位置被设置为:分离板806b的顶端部分和止动器8B相抵接状态下的分离板806b的倾斜角度同此时的捡拾辊805的轴心和分离辊806a的轴心的连线的倾斜角度,大概一致。也就是说,取出记录用纸P时的传送方向被设置为和分离板806b的上表面的延长方向重叠。因此,可以将取出的记录用纸P沿着分离板806b的上表面顺利地引导到送纸路径803。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从送纸盒61取出记录用纸P的时候,该取出的记录用纸P被引导到分离板806b的上面及第二引导部件802并被传送到送纸路径803。而从手动盘71取出记录用纸P时,如图22所示,该取出的记录用纸P被引导到分离板806b的上面及第一引导部件801并被传送到送纸路径803。
并且,上述第一引导部件801由上述单元壳体52支承,与之相对,第二引导部件802和上述手动送纸机构部7成一体设置。也就是说,在图23所示的手动送纸机构部7拉出时,该第二引导部件802也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一同从单元壳体52被拉出。因此,和第一引导部件801之间构成的送纸路径803变为打开状态,在该送纸路径803中发生卡纸时,可以容易地进行去除纸张的作业。在图23中,处于卡纸状态的记录用纸P中,实线所示的状态是从送纸盒机构部6送出的记录用纸P为卡纸时的状态,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是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送出的记录用纸P为卡纸时的状态。
并且,上述第二引导部件802具有未图示的摇动机构,如图21、图22所示,在手动送纸机构部7没有拉出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802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上述送纸路径803,而在如图23所示的手动送纸机构部7被拉出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802放倒到手动盘71一侧,这样一来在除去卡纸的时候可以扩大用户可插入手指的空间(图23中用户手指插入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送纸动作)
以下依据图24所示的流程图对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复合型送纸单元5进行的送纸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1,用户通过操作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或者操作连接着的主机装置)等进行印字请求时,在步骤2,对是否输入了印字条件(记录用纸P的送纸源的选择等)进行判断。当还未输入印字条件时(步骤2中判断为“否”时),前进到步骤3,在操作面板上显示催促用户输入印字条件的消息。
并且,当印字条件已经输入时(步骤2中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4,对上述选择的印字条件的送纸源是否是手动送纸机构部7进行判断。当该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5,对上述手动盘71是否被打开并且手动盘71上是否放置了记录用纸P进行判断。当该判断为“否”时,前进到步骤6,在操作面板上显示催促用户向手动盘71上放置记录用纸P(补充纸张)的消息。
在上述步骤5中的判断为“是”时,前进到步骤7,启动提升板(提升部件)97,使引导板96转动到上方。之后,在步骤8中,通过驱动上述驱动电动机808,来转动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同时通过上述支承板809的转动动作使捡拾辊805抵接到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移动到手动一侧的移动位置)。随着这一动作,分离板806b如图22所示进行转动(步骤9),以使手动盘7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本发明中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在这种状态下,手动盘71上的记录用纸P被取出,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手动盘71中传送到送纸路径803(步骤10)。
并且在步骤11中,对传送到该送纸路径803的记录用纸P的前端(下游侧端)是否到达阻挡辊51进行判断,当到达阻挡辊51时,在步骤12,执行印字处理,在打印部3中完成对记录用纸P的图像形成后,进行向排纸盘35的排纸动作。
这样对一张记录用纸P完成印字动作后,在步骤13中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印字(下一个印字信息),直到不存在下一个印字信息为止,重复进行步骤4至13的动作。并且,当不存在下一个印字信息后,复合机1返回到待机状态。在变为上述待机状态时,驱动电动机808以和上述步骤8中的动作相反的方向进行驱动,支承板809还原到初始位置,变为图19所示的状态(捡拾辊805和记录用纸P不接触的起立状态:本发明中的中心位置)。并且,分离板806b还原为上述盒一侧倾斜姿态和手动一侧倾斜状态之间的中立姿态。分离板806a还原为中立姿态的动作在皮带807旋转一周内完成,上述皮带807架设在捡拾辊805和分离辊806a之间。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4判断为“否”时,在步骤14,判断印字条件中所选择的印字条件的送纸来源为送纸盒机构部6,前进到步骤15之后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15,对送纸盒61内是否存放了记录用纸P进行判断。当该判断为“否”时,前进到步骤16,在操作面板上显示信息,催促向送纸盒61内存放记录用纸P(补充纸张)。
当上述步骤15的判断为“是”的时候,前进到步骤17,通过驱动上述驱动电动机808,转动分离辊806a及捡拾辊805,同时通过上述支承板809的转动动作使捡拾辊805抵接到送纸盒61内的记录用纸P(移动到手动一侧移动位置)。随着该动作,分离辊806b如图21所示进行转动(步骤18),以使送纸盒61一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变为本发明中的盒一侧倾斜姿态)。在这种状态下,送纸盒61上的记录用纸P被取出,记录用纸P被纸张分离机构806分离,只有一张记录用纸P从送纸盒61传送到送纸路径803(步骤19)。
并且在步骤20,对于传送到该送纸路径803的记录用纸P的前端(下游侧端)是否到达阻挡辊51进行判断,当到达阻挡辊51时,在步骤21下执行印字处理,在打印部3中完成对记录用纸P的图像形成后,进行向排纸盘35的排纸动作。
这样对一张记录用纸P完成印字动作后,在步骤13中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印字(下一个印字信息),直到不存在下一个印字信息为止,重复进行步骤4、步骤14至步骤21、步骤13的动作。并且,当不存在下一个印字信息后,复合机1返回到待机状态。在变为上述待机状态时,驱动电动机808以和上述步骤17中的动作相反的方向进行驱动,支承板809还原到初始位置,变为图19所示的状态(捡拾辊805和记录用纸P不接触的起立状态)。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从送纸盒机构部6及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任意一方都可取出记录用纸P的送纸机构800,从而无需为各个机构部6、7分别配备取出机构。因此,可以减少复合型送纸单元5的构造配件数,从而可以实现复合机1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送纸盒机构部6和手动送纸机构部7一体化从而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5。因此相对于沿着复合机1的打印部3延伸的主传送路径36及反转传送路径37,可以将手动送纸机构部7配置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其结果是可以缩短复合机1的尺寸,从而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此外,根据该复合型送纸单元5,可以将传送从送纸盒机构部6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以及传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7取出的记录用纸P的路径在单元5的内部被共用,从而缩短路径整体的长度。因此,可以缩短装置整体的纸张传送路径的长度,并减少可能发生卡纸的部位,从而装置可以稳定地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适用于兼备复印机功能、打印机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多功能型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对具有任意一个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适用。
并且,手动送纸机构部7的手动盘71为折叠式,其长度可以调节为2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是拉出式构造的可调节长度的装置,也可以是长度可调节为3节的装置。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要特征或精神,可以以其他很多方式进行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各个点上都只是一个示例,不可作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如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约束。进一步,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及变更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由送纸盒机构部和手动送纸机构部作为一个单元而构成,所述送纸盒机构部可以存放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中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所述手动送纸机构部能够由用户放置记录介质,在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内部具有:第一路径,传送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第二路径,传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以及在这些路径彼此合流后,向图像形成部延伸的合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送纸盒机构部和手动送纸机构部分别具有用于只取出一张记录介质的纸张取出机构及纸张分离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手动送纸机构部具有由用户放置记录介质的手动盘,其构成为,该手动盘在非使用时折叠为多段,收纳在单元一侧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手动盘在收纳状态下,构成复合型送纸单元的侧壁,而在展开后可放置记录介质的状态下,开放记录介质传送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手动盘的构成为:在展开后可放置记录介质的状态下,可伸长为多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手动盘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可滑行移动地被支承在手动盘上,所述引导部件通过和所放置的记录介质的沿传送方向延伸的端部边缘相抵接,从而限制该记录介质的放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手动送纸机构部可自由滑行移动,以开放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在单元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中发生记录介质的停滞时,通过滑行移动手动送纸机构部来开放记录介质传送路径,从而可以取出停滞的记录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共用取出机构,该机构可从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两者中选择性地取出记录介质,
该共用取出机构可对第一传送方式、第二传送方式、第三传送方式进行切换,其中第一传送方式是将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第二传送方式是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第三传送方式是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送入送纸盒机构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共用取出机构具有:捡拾辊,可以在用于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盒一侧移动位置和用于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分离机构,对通过该捡拾辊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分离;和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在非图像形成动作时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只在放置到手动送纸机构部的记录介质的大小和送纸盒机构部存放的记录介质的大小相同时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邻接,
第三传送方式下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是:对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不进行反转,而执行向送纸盒机构部以水平方向送入的直通传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分离机构具有分离辊及与该分离辊接触的分离板,在直通传送时,分离板变为沿着连接手动送纸机构部和送纸盒机构部的直线的姿态,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以水平方向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邻接,
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是:进行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反转并送入至送纸盒机构部的转回传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分离机构具有分离辊和与该分离辊相接触的分离板,在转回传送时,首先,在分离板变为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引导向图像形成部的传送路径的姿态的状态下,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被取出并被引向传送路径,之后,在分离板变为将传送路径的记录介质引向送纸盒机构部的姿态的状态下,从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送入送纸盒机构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转回传送时,首先,在捡拾辊变为用于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的同时,分离板变为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引导到传送路径,之后,在分离辊逆向转动的同时,分离板变为从传送路径向送纸盒机构部引导记录介质的盒一侧倾斜姿态,将记录介质从传送路径送入送纸盒机构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转回传送时,当记录介质从传送路径被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时,通过记录介质的上游一侧的端部边缘沿着转动的分离辊的外周面移动,记录介质被导入到分离辊和分离板之间,从而从传送路径被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18、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是:选择性地进行直通传送和转回传送,所述直通传送是指对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不进行反转而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所述转回传送是指将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的记录介质反转后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执行第三传送方式下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动作时,在假定放置在手动送纸机构部的记录介质以第二传送方式向图像形成部传送的情况下,当进行图像形成的面为希望的图像形成面时,通过转回传送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而在假定放置在手动送纸机构部的记录介质以第二传送方式向图像形成部传送的情况下,当进行图像形成的面并非希望的图像形成面时,通过直通传送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送入到送纸盒机构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共用取出机构,该机构可从送纸盒机构部及手动送纸机构部两者中选择性地取出记录介质,
该共用取出机构具有:捡拾辊,可以在用于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盒一侧移动位置和用于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的手动一侧移动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分离机构,对通过该捡拾辊取出的记录介质进行分离;和传送路径,将记录介质引向图像形成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捡拾辊及分离机构受到来自共同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记录介质的取出动作及记录介质的分离动作,
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和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变更驱动源的驱动方向,而切换作为记录介质的取出对象的机构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分离机构具有分离辊和与该分离辊接触的分离板,并且捡拾辊和分离辊通过皮带进行可传送动力地连接,
在非图像形成时,捡拾辊保持在盒一侧移动位置和手动一侧移动位置之间的中立位置,
在图像形成时,当分离辊向一个方向转动驱动时,捡拾辊从中立位置向盒一侧移动位置移动,与之相对,当分离辊向另一方向转动驱动时,捡拾辊从中立位置向手动一侧移动位置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分离板可变更倾斜角度,在从送纸盒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分离板变为将记录介质从该送纸盒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的的盒一侧倾斜姿态,而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取出记录介质时,变为将记录介质从该手动送纸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的手动一侧倾斜姿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分离板的附近设置有止动器,用于保持该分离板的盒一侧倾斜姿态及手动一侧倾斜姿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为了使捡拾辊还原移动到中立位置,用于移动捡拾辊的驱动源沿着和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的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随着捡拾辊还原移动到中立位置,分离板复原为盒一侧倾斜姿态和手动一侧倾斜姿态之间的中立姿态,其中所述盒一侧倾斜姿态是指将记录介质从送纸盒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所述手动一侧倾斜姿态是指将记录介质从手动送纸机构部向传送路径引导,
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在跨越捡拾辊和分离辊的皮带转动一周时为止,分离板还原为所述中立姿态。
2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从送纸盒机构部或者手动送纸机构部的任一个机构部提供给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
2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25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送纸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共用取出机构从送纸盒机构部或者手动送纸机构部的任一个机构部取出提供给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
CNB2004100687388A 2003-09-04 2004-09-06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3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2975/2003 2003-09-04
JP2003312975A JP3860152B2 (ja) 2003-09-04 2003-09-04 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58115/2003 2003-10-17
JP358116/2003 2003-10-17
JP2003358115A JP3766082B2 (ja) 2003-10-17 2003-10-17 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58116A JP3766083B2 (ja) 2003-10-17 2003-10-17 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複合型給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258A CN1590258A (zh) 2005-03-09
CN100335386C true CN100335386C (zh) 2007-09-05

Family

ID=34229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87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386C (zh) 2003-09-04 2004-09-06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347637B2 (zh)
CN (1) CN10033538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51972B2 (en) * 2003-10-02 2008-1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also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paper supply mechanism
US20060214353A1 (en) * 2005-03-23 2006-09-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media input tray with manual feeder
JP4097659B2 (ja) * 2005-03-31 2008-06-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構造
JP2006341936A (ja) * 2005-06-07 2006-12-21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TWI279330B (en) * 2006-02-15 2007-04-2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nter with dual printing modules
JP4175399B2 (ja) * 2006-07-14 2008-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9335B2 (ja) * 2012-06-07 2016-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8892A (ja) * 2012-07-13 2014-02-03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媒体加工装置および媒体加工方法
JP6197324B2 (ja) * 2013-03-27 2017-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0371055B2 (en) 2015-02-12 2019-08-0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using cooling compressor as starter
US11808210B2 (en) 2015-02-12 2023-11-07 Rtx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heat exchanger packaging
US10731560B2 (en) 2015-02-12 2020-08-04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US10480419B2 (en) 2015-04-24 2019-11-19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plural heat exchangers
US10221862B2 (en) 2015-04-24 2019-03-0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tapped from plural locations
US10830148B2 (en) 2015-04-24 2020-11-10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dual pass heat exchanger
US10100739B2 (en) 2015-05-18 2018-10-1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oled cooling air system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US10794288B2 (en) 2015-07-07 2020-10-06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oled cooling air system for a turbofan engine
US9727288B2 (en) 2015-11-12 2017-08-08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ally printing files
US10443508B2 (en) 2015-12-14 2019-10-1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auxiliary compressor control
KR20170143278A (ko) * 2016-06-21 2017-12-29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854105B1 (en) * 2016-06-23 2017-12-2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nt scanning and processing of a document
US10104247B2 (en) 2016-07-28 2018-10-1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racking print history of documents stored on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US9740447B1 (en) 2016-07-28 2017-08-2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rinting documents from portable memory device
US10669940B2 (en) 2016-09-19 2020-06-02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Gas turbine engine with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and turbine drive
US10794290B2 (en) 2016-11-08 2020-10-06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ed cooling integrated air cycle machine
US10550768B2 (en) 2016-11-08 2020-02-04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ed cooling integrated air cycle machine
US10961911B2 (en) 2017-01-17 2021-03-30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jection cooled cooling air system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US10375033B2 (en) 2017-01-17 2019-08-0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nt processing of a document workflow
US10577964B2 (en) 2017-03-31 2020-03-0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oled cooling air for blade air seal through outer chamber
US10711640B2 (en) 2017-04-11 2020-07-14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oled cooling air to blade outer air seal passing through a static vane
US10116826B1 (en) 2017-04-26 2018-10-30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resuming a print job from portable memory device
US10511743B2 (en) 2017-06-15 2019-12-1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nt secure scanning of a document
US10523845B2 (en) 2017-06-15 2019-12-3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nt secure scanning of a document us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US10223051B2 (en) 2017-07-19 2019-03-05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rocessing job interruptions caused by a portable memory device with priority handling capabilities
US10223050B2 (en) 2017-07-19 2019-03-05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rocessing job interruptions caused by a portable memory device in a print system
US10738703B2 (en) 2018-03-22 2020-08-11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combined features
US10808619B2 (en) 2018-04-19 2020-10-20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advanced cooling system
US10830145B2 (en) 2018-04-19 2020-11-10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fleet management system
US10718233B2 (en) 2018-06-19 2020-07-21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low temperature bearing compartment air
US11255268B2 (en) 2018-07-31 2022-02-22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ntercooled cooling air with selective pressure dump
US11097912B2 (en) * 2019-06-20 2021-08-24 Xerox Corporation Tethered trailing edge media guid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160A (en) * 1987-03-20 1989-10-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JPH07178984A (ja) * 1993-12-22 1995-07-18 Nec Corp プリンタ
JP2000016601A (ja) * 1998-07-03 2000-01-18 Sharp Corp 給紙カセット
JP2001138576A (ja) * 1999-11-17 2001-05-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6934B1 (en) * 1988-06-17 1995-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6127711A (ja) 1992-01-08 1994-05-10 Ricoh Co Ltd 給紙カセット
JPH05286593A (ja) 1992-04-14 1993-11-02 Nec Eng Ltd 給紙装置
JP3187531B2 (ja) 1992-06-25 2001-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JPH06255817A (ja) 1993-03-02 1994-09-1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縦型給紙装置
JP3332504B2 (ja) 1993-10-20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41252B2 (ja) 1995-04-27 2003-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JP3337978B2 (ja) * 1998-06-01 2002-10-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0247526A (ja) * 1999-02-26 2000-09-12 Minolta Co Ltd 用紙カール矯正装置
JP2000281243A (ja) 1999-03-31 2000-10-10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06178A (en) * 1999-04-12 2000-08-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and printer paper tray
US6282388B1 (en) * 2000-02-18 2001-08-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precedent pre-output processing of a print start command
JP4323683B2 (ja) 2000-05-19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3805261B2 (ja) 2002-02-15 200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02161B2 (en) * 2003-04-02 2005-06-0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eet feeder avoiding sheet sa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160A (en) * 1987-03-20 1989-10-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JPH07178984A (ja) * 1993-12-22 1995-07-18 Nec Corp プリンタ
JP2000016601A (ja) * 1998-07-03 2000-01-18 Sharp Corp 給紙カセット
JP2001138576A (ja) * 1999-11-17 2001-05-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51942A1 (en) 2005-03-10
CN1590258A (zh) 2005-03-09
US7347637B2 (en) 2008-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5386C (zh)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308204C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228692C (zh)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CN1125379C (zh) 处理暗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201208C (zh) 成像设备
CN1623875A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40748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显影框架与显影剂框架之间的连接方法和柔性密封件
CN142731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带组件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167284A (zh) 带一基本上垂直的送纸路径的成像设备
CN1176410A (zh) 处理暗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351285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482004A (zh) 插入片材的供给装置、供给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237415C (zh) 图像成形装置
CN1254424C (zh) 纸张排出装置、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排出单元
CN1799970A (zh)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751979A (zh) 纸张堆积设备和包括该纸张堆积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82901A (zh) 成像装置和纸张输送装置
CN101034271A (zh) 调色剂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8623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28439A (zh) 纸后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283470C (zh) 成像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