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6761C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6761C
CN1296761C CNB021468168A CN02146816A CN1296761C CN 1296761 C CN1296761 C CN 1296761C CN B021468168 A CNB021468168 A CN B021468168A CN 02146816 A CN02146816 A CN 02146816A CN 1296761 C CN1296761 C CN 12967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quid crystal
substrate
encapsulant
fo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68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2613A (zh
Inventor
仲吉良彰
仓桥永年
柳川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2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2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67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67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1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Abstract

在具有通过液晶向对配置的一对基片,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为了覆盖该有源元件形成的有机膜层,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上述遮光层和上述有机膜层是直到上述密封材料的外侧延伸地形成的,并且在该封入口部分至少除去上述有机膜层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液晶显示装置有关,特别涉及对它的液晶封入口及其近旁的改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形成将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作为外围器,在该液晶的宽方向上备有多个象素的液晶显示部分。
实施用于在这个部分的液晶上在各象素上独立地加上电场的方法。
而且,具有用密封材料将一块基片相对于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液晶。
又,具有在这个密封材料上在它的一部分上形成液晶封入口,通过液晶封入口封入液晶后,用液晶密封材料将该液晶封入口封闭起来的构成。
可以用UV(ultraviolet(紫外))硬化树脂作为这个液晶密封材料,涂敷这个液晶密封材料后用UV光照射使其硬化。
此外,我们知道这样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在每个象素区域中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和由避免与这个薄膜晶体管的液晶直接接触的树脂等有机材料层构成的保护膜,在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画出各个象素的黑色矩阵的构成。
发明内容
但是,可以指出由这种构成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没有使液晶密封材料充分硬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污染物质溶出到液晶中,从而观察到在液晶封入口的周围的液晶显示部分上的显示不均匀性。
对其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为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基片中来自形成黑色矩阵的基片一侧的UV光照射受到该黑色矩阵妨碍,所以对于液晶密封材料的硬化大部分是由于来自另一块基片的UV光的照射。
可是,我们已经判明在上述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如上所述形成膜厚比较大的保护膜,由于这个保护膜妨碍UV光对液晶密液晶密封材料的充分照射,依然形成液晶密封材料未硬化的状态。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这种事实提出的,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可以防止成为显示不均匀性原因的液晶密封材料未硬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果简单地说明在本申请中揭示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概要,则如下列所述。
(1)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黑色矩阵,
在上述各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有机材料层,和
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密封材料,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在它的一部分上由液晶密封材料封闭的液晶封入口,并且避免在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及其近旁形成上述有机材料层。
(2)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块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黑色矩阵,
在上述各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有机材料层,和
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密封材料,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在它的一部分上由液晶密封材料封闭的液晶封入口,
上述黑色矩阵是一直达到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延伸地形成的,并且
上述有机材料层是不达到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延伸地形成的。
(3)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黑色矩阵,
在上述各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有机材料层,和
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密封材料,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在它的一部分上由液晶密封材料封闭的液晶封入口,
上述黑色矩阵是一直达到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延伸地形成的,并且
上述有机材料层是以越过上述密封材料延伸,避免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的图案形成的。
(4)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黑色矩阵,
在上述各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有机材料层,和
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密封材料,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在它的一部分上由液晶密封材料封闭的液晶封入口,
上述黑色矩阵是一直达到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延伸地形成的,并且
上述有机材料层存在越过上述密封材料延伸,在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形成该有机材料层的部分和不形成该有机材料层的部分。
(5)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黑色矩阵,
在上述各块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有机材料层,
散布在上述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地形成的支柱状隔片,和
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密封材料,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在它的一部分上由液晶密封材料封闭的液晶封入口,
上述黑色矩阵是一直达到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延伸地形成的,并且
上述有机材料层存在越过上述密封材料延伸,在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存在形成该有机材料层的部分和不形成该有机材料层的部分,
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形成处在形成有机材料层的部分中配置上述支柱状的隔片。
(6)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例如,在一块基片上形成的环状密封材料内滴下液晶进行充填,将另一块基片与上述一块基片相对配置后,使该密封材料硬化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上述密封材料是由光硬化树脂构成的,并且由通过上述各基片的光照射使其硬化。
(7)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黑色矩阵,
在上述各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有机材料层,和
由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光硬化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
上述黑色矩阵和有机材料层中的一方越过上述密封材料延伸,另一方不越过上述密封材料延伸。
(8)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
在这些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机材料层和黑色矩阵,和
由将一块基片和另一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光硬化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
上述有机材料层和黑色矩阵中的任何一方都越过上述密封材料延伸。
(9)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和
由将上述各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光硬化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
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内侧与该密封材料大致平行地形成壁障。
(10)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例如,以方法(9)所示的构成为前提,在各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支柱状隔片,上述壁障是由与该隔片相同的材料构成的。
(11)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例如,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块基片,和
由将上述各块基片固定起来兼而封入上述液晶的光硬化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
在各块基片的各个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定向膜是不与上述密封材料接触地形成的。
(12)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上述遮光层和上述有机膜层以一直延伸到上述密封材料的外侧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该封入口部分至少除去了上述有机膜层的一部分。
(13)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在形成该封入口一侧的边上上述有机膜的端部是直线状的,该端部在上述封入口以外的部位位于上述密封材料的外侧,而在上述封入口内部位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内侧。
(14)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与在上述密封材料部分的位置处相比,在上述封入口部分的位置处的、从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基片端到上述有机膜层的距离更大。
(15)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在该封入口部分具有孤立的密封材料,在该孤立的密封材料中形成上述有机膜层,
上述孤立的密封材料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接触,
在该孤立的密封材料中形成的上述有机膜层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隔离。
(16)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是在画面的全部周边上一体地形成的,
上述遮光层和上述有机膜层中的一个是超过上述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地形成的,另一个是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的内侧形成的。
(17)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是在画面的全部周边上一体地形成的,
上述遮光层和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重叠区域,在上述有机膜层的该重叠区域对应的区域中具有空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表示出液晶封入口的部分。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象素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是在图3的IV-IV线上的截面图。
图5是在图3的V-V线上的截面图。
图6是在图1的VI-VI线上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6是在图15的XVI-XVI线上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截面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3是在图22的IIXIII-IIXIII线上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用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等效电路》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等效电路,但是与实际几何学配置对应地描绘的。
存在通过液晶相互相对配置的一对透明基片SUB1,SUN2,用密封材料SL将一块透明基片SUB1与另一块透明基片SUB2向对地固定起来兼而封入该液晶。
在这个密封材料SL的一部分(例如图中下侧部分)上形成液晶封入口INJ,通过这个液晶封入口INJ将液晶封入由该密封材料SL包围的区域内后,形成用于塞住该液晶封入口INJ的液晶密封材料SEL。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这个液晶密封材料SEL是由光硬化树脂构成的。
由密封材料SL包围的上述一块透明基片SUB1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在它的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平行设置的栅极信号线GL和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漏极信号线DL。
各条栅极信号线GL和各条漏极信号线DL包围的区域构成象素区域,并且这些各个象素区域的矩阵状的集合体构成液晶显示部分AR。
又,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各象素区域的各个区域中形成在这些各个象素区域内行走的共同的向对电压信号线CL。这些向对电压信号线CL是用于将对于图象信号成为基准的电压供给各象素区域的后面所述的向对电极CT的信号线。
在各个象素区域上形成由来自它的一侧的栅极信号线GL的扫描信号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FT,和通过这个薄膜晶体管TFT被供给来自一侧的漏极信号线DL的图象信号的象素电极PX。
在这个象素电极PX和与上述向对电压信号线CL连接的向对电极CT之间产生电压差,用这个电压差控制液晶的光透过率。
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各条线的一端超过上述密封材料SL延伸,这个延伸端构成与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的输出端子连接的端子。又,上述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的输入端子输入来自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外部的印刷电路基片的信号。
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由多个半导体装置构成,将相互邻接的多条栅极信号线GL都分成组,对这些组中的每一个都配给一个半导体装置。
同样,上述漏极信号线DL的各条线的一端超过上述密封材料SL延伸,这个延伸端构成与图象信号驱动电路He的输出端子连接的端子。又,上述图象信号驱动电路He的输入端子输入来自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外部的印刷电路基片的信号。
这个图象信号驱动电路He也由多个半导体装置构成,将相互邻接的多条漏极信号线DL都分成组,对这些组中的每一个都配给一个半导体装置。
又,将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各象素区域中共同的上述向对电压信号线CL例如在图中的右侧端部共同的连接起来,这种连接线超过密封材料SL延伸,在它的延伸端构成端子CLT。从这个端子供给对于图象信号成为基准的电压。
根据来自垂直扫描驱动电路V的扫描信号顺次地选择上述栅极信号线GL中的一条。
由图象信号驱动电路He向上述各漏极信号线DL的各条线供给与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选择定时一致的图象信号。
《象素的构成》
图3是表示上述象素区域构成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又,图4表示在图3的IV-IV线上的截面图。图5表示在图3的V-V线上的截面图。
在图3中,首先,在透明基片SUB1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在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平行设置的的一对栅极信号线GL。
形成这些栅极信号线GL与后述的一对漏极信号线DL一起围成矩形状的区域,将这个区域作为象素区域的构成。
又,在各栅极信号线GL之间的区域上形成与该栅极信号线GL平行地配置的向对电压信号线CL。
而且,在象素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向对电极CT,这个向对电极CT与上述向对电压信号线CL成为一体地形成,并且与栅极信号线GL只离开所定距离地形成,与该栅极信号线GL电连接。
这个向对电极CT由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图中为3个)电极组构成,这些各个电极的离开距离相等。
这里,在各电极组中,位于两侧的一对向对电极CT,换句话说与后述的漏极信号线DL邻接的向对电极CT与其它的向对电极CT比较形成大若干的宽度。
其理由是为了容易地使来自漏极信号线DL的电场在与它邻接的向对电极CT上终止,防止越过这个向对电极CT在后述的象素电极PX上终止。这是因为当该电场终止在象素电极PX上时它会产生噪声。
这样,在形成栅极信号线GL和向对电压信号线CL的透明基片SUB1的表面上也形成例如用由SiN构成的绝缘膜GI(请参照图4,图5)被覆该栅极信号线GL和向对电压信号线CL。
这个绝缘膜GI具有在后述的漏极信号线DL的形成区域上作为对于上述栅极信号线GL和向对电压信号线CL的层间绝缘膜的功能,在后述的薄膜晶体管TFT的形成区域上作为它的栅极绝缘膜的功能,和在后述的电容元件Cstg的形成区域上作为它的电介质膜的功能。
而且,在这个绝缘膜GI的表面,重叠在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一部分上那样地形成例如由非晶形Si构成的半导体层AS。
这个半导体层AS是薄膜晶体管TFT的半导体层,通过在它上面形成漏极SD1和源极SD2,能够构成将栅极信号线GL的一部分作为栅极的逆交错构造的MIS型晶体管。
这里,当形成漏极信号线DL时同时形成上述漏极SD1和源极SD2。
即,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漏极信号线DL,通过使它的一部分一直沿延伸到上述半导体层AS的上面形成漏极SD1,又,形成只与这个漏极SD1隔开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沟道长度相当的距离的源极SD2。
这个源极SD2是从半导体层AS面到象素区域一侧的绝缘膜的上面进行若干延伸,与象素电极PX成为一体地形成的。
这个象素电极PX由与上述向对电极CT相同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图中为2个)电极组构成,并且当平面地观察这些各个电极时,它们位于上述向对电极CT之间。
即,从一侧的漏极信号线DL到另一侧的漏极信号线DL,以向对电极CT,象素电极PX,向对电极CT,象素电极PX,......,向对电极CT的顺序分别等间隔的配置这些各个电极。
又,由这样的电极组构成的象素电极PX与它们和上述向对电压信号线CL重叠的部分相互电连接。
与这些各象素电极PX电连接的部分具有比较大的面积,在这部分上在向对电压信号线CL之间形成将绝缘膜GI作为电介质膜的电容元件Cstg。
这些电容元件Cstg具有例如比较长地积蓄供给象素电极PX的图象信号等的功能。
此外,在半导体层AS和漏极SD1及源极SD2的界面上形成掺杂了高浓度杂质的薄层,这个薄层具有作为接触层的功能。
这个接触层是例如当形成半导体层AS时,在它的表面上已经形成高浓度的杂质层,将在该杂质层的上面形成的漏极和源极的图案作为掩模通过刻蚀除去从那里露出的上述杂质层形成的。
这样,在形成薄膜晶体管TFT,漏极信号线DL,漏极SD1,源极SD2和象素电极PX的透明基片SUB1的表面上形成例如由树脂等的有机材料层构成的保护膜PSV(请参照图4,图5)。这个保护膜PSV是用于避免上述薄膜晶体管TFT与液晶直接接触的膜,能够防止该薄膜晶体管TFT特性恶化。
此外,作为这个保护膜PSV,也可以由例如SiN等那样的无机材料层和例如树脂等组成的有机材料层顺次层积起来形成的层积体构成。
通过用这种保护膜PSV能够使它的表面平坦化,能够使液晶的层厚均匀化,并且能够提高在后述的定向膜ORI1上的磨损方面的性能的可靠性。
而且,在保护膜PSV的上面形成定向膜ORI1。这个定向膜ORI1是与液晶直接接触的膜,通过在它的表面上形成的磨损方面的性能可以决定该液晶分子的初始定向方向。
又,在通过液晶与这样构成的透明基片SUB1相对配置的透明基片SUB2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用于画出它的象素区域的黑色矩阵BM。即,黑色矩阵BM形成除去各象素区域的周边部分在中央部分形成开口的图案,因此能够达到提高显示的对比度的目的。
又,这个黑色矩阵BM是充分被覆透明基片SUB1一侧的薄膜晶体管TFT那样地形成的,因为妨碍外来光对该薄膜晶体管TFT的照射,所以能够避免该薄膜晶体管TFT的特性恶化。
这个黑色矩阵BM例如是由包含黑色颜料的树脂膜构成的,一直延伸到透明基片SUB2的边缘那样地形成。这样地一直延伸到透明基片SUB2的边缘的理由是用该黑色矩阵BM防止来自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背面的后照光源的光漏出到观察一侧。
在形成黑色矩阵BM的透明基片SUB2的面上通过被覆该黑色矩阵BM的开口形成彩色滤波器FIL。这个彩色滤波器FIL例如由红(R),绿(G),蓝(B)的各色滤波器构成,是在y方向平行设置的各象素区域组上例如共同地形成红色滤波器,在该象素区域组上在x方向顺次邻接的象素区域组上共同地配列红(R),绿(G),蓝(B),红(R),........等形成的。这些各个滤波器是由包含与它的颜色相应的颜料的树脂膜构成的。
在形成黑色矩阵BM和彩色滤波器FIL的透明基片的表面上形成也通过被覆这些黑色矩阵BM和彩色滤波器FIL形成平坦化膜OC。这个平坦化膜OC是由通过涂敷形成的树脂膜构成的,是为了通过形成上述黑色矩阵BM和彩色滤波器FIL,没有显示段差地设置的。
在这个平坦化膜OC的表面上形成定向膜RI2,这个定向膜RI2是直接与液晶接触的膜,通过在它的表面上形成的磨损方面的性能可以决定该液晶分子的初始定向方向。
《液晶封入口及其近旁的构成》
图1是放大图2所示的液晶封入口INJ及其近旁所示的平面图,在它的VI-VI线上的截面如图6所示。
如图1所示,液晶封入口INJ是作为在密封材料SL的一部分上开口的部分形成的,使该开口部分的密封材料SL的各个端部延伸到透明基片SUB1的外面。
又,在透明基片SUB1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如图6所示,绝缘膜GI,保护膜PSV,定向膜ORI1的顺次层积体不延伸到透明基片SUB1的端面,而是延伸到它的面前。
更详细地说,上述层积体不达到应该形成塞住上述液晶封入口INJ的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地方,而是延伸到它的面前形成的。即上述层积体是避免在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形成处形成那样地形成的。
这时,避免在形成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地方形成它的层最好至少是保护膜PSV,例如绝缘膜GI或定向膜ORI1等,也可以延伸到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形成处。
如从后面说明可以看到的那样,这是因为绝缘膜GI或定向膜ORI1等比这个膜厚薄,UV光的透过率良好。
另一方面,在透明基片SUB2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黑色矩阵BM,这个黑色矩阵BM是一直达到该透明基片SUB2的端面地形成的,结果,达到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形成处那样地形成。其理由是如上所述,为了当在液晶显示装置背面配置后照光源时防止来自这个后照光源的光漏出到观察一侧。
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通过液晶封入口INJ封入液晶后,用液晶密封材料SEL密封该液晶封入口INJ,当用UV光照射进行硬化时,黑色矩阵BM妨碍来自透明基片SUB2一侧的UV光的照射,但是来自透明基片SUB1一侧的UV光照射到液晶密封材料SEL而没有由绝缘膜GI,保护膜PSV,定向膜ORI1的顺次层积体引起的衰减。
因此,液晶密封材料SEL不与已有技术那样地余留未硬化部分而被是充分地硬化,不会发生它的一部分作为污染物质溶出到液晶中,没有观察到在液晶封入口INJ周边的液晶显示部分上的不均匀显示。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保护膜PSV,这个保护膜PSV是不延伸到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形成区域,而是尽可能地接近液晶密封材料SEL那样地形成的。
因此,该保护膜PSV位于形成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密封材料SL的内侧,但是成为在该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地方突出的图案那样地形成的。
这时为了保持在液晶密封材料SEL近旁在液晶显示部分AR上的基片间的空隙,避免在该液晶密封材料SEL近旁的显示不均匀。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保护膜PSV,这个保护膜PSV是它的端边尽可能接近形成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密封材料SL地形成的,并且是在液晶密封材料SEL的部分上在液晶显示部分AR一侧上成为若干选择的图案地形成的。
即便是这样的构成,因为在液晶密封材料SEL近旁不存在保护膜PSV,所以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4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保护膜PSV,这个保护膜PSV是它的端边越过形成有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密封材料SL那样地形成的,并且是在该液晶密封材料SEL的部分上在液晶显示部分AR一侧上形成若干选择的图案那样地形成的。
当这样地构成时,因为密封材料SL在其它地方也能够通过保护膜PSV确保透明基片SUB1和SUB2的间隙,所以能够达到使该间隙均匀化的目的。
实施例5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比较,不同的构成是在液晶封入口INJ的液晶封入通路上形成确保间隙的部件。
而且,这个部件具有与形成保护膜PSV同时形成的有机材料层PSV′和与形成密封材料SL同时形成的有机材料层SL′的顺次层积层的构造。
这时,与形成密封材料SL同时形成的有机材料层SL′也可以通过被覆与形成保护膜PSV同时形成的有机材料层PSV′那样地形成。
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避免由于在上述液晶封入口INJ不形成保护膜PSV产生的液晶显示部分AR和液晶封入口INJ与透明基片SUB1,SUB2之间的间隙差。
实施例6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比较,不同的构成是在液晶封入口INJ的液晶封入通路上设置防止液晶密封材料SEL侵入液晶显示部分AR的防止侵入材料IPM。
这个防止侵入材料IPM是当形成密封材料SL时同时形成的,它形成在液晶密封材料SEL的形成区域内。
因此,保护膜PSV是接近液晶封入口INJ延伸地形成的,而且,具有超过密封材料SL形成时产生的效果。
实施例7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保护膜PSV越过密封材料SL地延伸,其中在液晶封入口INJ的延伸端形成锯齿状。
这时的锯齿与这些各个宽度比较,液晶显示部分AR一侧切去的长度足够大,例如,达到用液晶密封材料SEL密封该液晶封入口INJ时,从这个液晶密封材料SEL露出上述锯齿的一部分那种程度。
这是为了当从透明基片SUB1一侧向保护膜PSV的由于这种切去形成的锯齿图案照射UV光时,该UV光通过该保护膜PSV的切去部分充分照射液晶密封材料SEL。
这样做时,能够达到使液晶密封材料SEL的未硬化部分充分硬化的目的。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达到当用液晶密封材料SEL密封液晶封入口INJ时,从这个液晶密封材料SEL露出保护膜PSV的上述锯齿的一部分的程度,产生来自露出部分的光的回转进入,从而对液晶密封材料SEL的硬化作出贡献。
实施例8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形成液晶封入口INJ的密封材料SL一侧的保护膜PSV的端边越过密封材料SL地延伸,并且在上述液晶封入口INJ的部分到液晶显示部分AR一侧进行选择那样地形成。
而且,在选择液晶封入口INJ的保护膜PSV的部分上,例如形成矩阵状地配列的多个突起体PRJ。因为这些突起体PRJ是当形成上述保护膜PSV时同时形成的,所以用与该保护膜PSV相同的材料构成。
这些各突起体PRJ具有使在液晶封入口INJ的透明基[片SUB1,SUB2的间隙与在液晶显示部分AR的间隙相同的功能。
而且,形成来自透明基片SUB1一侧的UV光充分照射液晶密封材料SEL的构成。
实施例9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与图1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保护膜PVS,它的端边的延伸停止在密封材料SL的内侧,在液晶封入口INJ在液晶密封材料SEL一侧具有例如2个突起状的延伸部分。
而且,使在这些延伸部分在透明基片SUB2一侧形成的支柱状的隔片SP的顶部向对那样地配置。
这个隔片SP也同样形成在液晶显示部分AR上,分别形成在构成保护膜PSV的同一材料层上。
因此,具有能够确保在液晶封入口INJ的部分在液晶显示部分AR上的间隙的效果。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用于将透明基片SUB2相对于透明基片SUB1固定起来的密封材料SL将不是液晶封入口INJ的部分作为对象。
即,如图15所示,在一块透明基片SUB1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环状密封材料SL,在由这个密封材料SL围住的区域内滴下液晶进行充填。此后,配上另一块透明基片SUB2用UV光使该密封材料SL硬化,实施各透明基片SUB1,SUB2的固定和封入液晶。
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当在它的液晶上加上低频电压或直流电压时,能够在液晶滴下部分观察到它的痕迹的特征。
而且,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用光硬化树脂作为它的密封材料SL,通过UV光的照射实现硬化,所以具有不产生热能够短时间完成密封作业的效果。
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热引起的液晶恶化,不会发生由于未硬化的密封材料SL的一部分溶出到液晶使该液晶污染的问题。
此外,当然,上述密封材料SL也可以在它的一部分上形成用于排出剩余液晶的密封部分或用于排出气泡的密封部分。
实施例11
图16是表示如上述实施例11所示地当用光硬化树脂作为密封材料SL时的该密封材料SL及其近旁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6是图15的XVI-XVI线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例的情形中,在透明基片SUB1的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由有机材料层构成的保护膜PVS,它的延伸端部是越过该密封材料SL那样地形成的。
而且,在透明基片SUB2一侧上形成的黑色矩阵BM,它的延伸端部不越过该密封材料SL而是停止在它的面前。
因此,当上述密封材料SL硬化时,能够确保来自透明基片SUB2一侧的照射的UV光具有足够的量。
实施例12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构成图,是与图16对应的图。
与图16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黑色矩阵BM的延伸端边直到达到密封材料SL的一部分的程度进行延伸。而且,由有机材料构成的保护膜PSV在形成密封材料SL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开口。这时的开口是沿着密封材料SL的长方向形成的。
当这样形成时,能够从透明基片SUB1和透明基片SUB2一侧得到足够的用于硬化密封材料SL的UV光。
实施例13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构成图,是与图17对应的图。
与图17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保护膜PSV的延伸端不越过密封材料SL停止在它的面前。
实施例14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图,是与图18对应的图。
与图18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黑色矩阵BM的延伸端越过密封材料SL地形成。
这时,密封材料SL硬化所要的UV光照射只由来自透明基片SUB1一侧的光给出。
实施例15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构成图,是与图16对应的图。
与图16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在透明基片SUB1一侧形成保护膜PSV和黑色矩阵BM,它们的延伸端越过密封材料SL地形成。
这时,密封材料SL硬化所要的UV光只是来自透明基片SUB2一侧的光。
实施例16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构成图,是与图19对应的图。
与图19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在密封材料SL内形成隔片SP,这个隔片SP与在液晶显示部分AR内在透明基片SUB2一侧形成的支柱状的隔片SP相同地形成。
这时,具有因为在液晶显示部分AR的透明基片SUB2一侧形成保护膜PSV,所以也在密封材料SL内形成与该保护膜PSV相同的有机材料层PSV′,上述隔片SP的顶部与这个材料层向对那样的构成。
因此,在密封材料SL的形成区域中的各基片的间隙与在液晶显示部分AR的中的间隙相同。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1的构成为前提,如图22所示,在密封材料SL的内侧设置大致与该密封材料SL平行的环状壁障FNC。
图23表示在图22的IIXIII-IIXIII线上的截面图。该壁障FNC与在液晶显示部分AR内形成的支柱状的隔片SP相同地形成。形成该壁障FNC是为了防止例如来自一部分未硬化的密封材料SL的对于液晶来说的污染物质侵入该液晶中。
实施例18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是与图22对应的图。
与图22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上述壁障FNC具有从它的一部分切离的部分,物理上通过形成多个壁障FNC,能够具有与实施例17所示的同样效果。
实施例19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是与图22对应的图。
与图22的情形比较,不同的构成是在密封材料SL的一部分上形成用于排出剩余液晶的密封部分或用于排出气泡的密封部分,与此相伴,也在壁障上在与该密封部分向对的部分上设置开口部分。
实施例20
图26所示的实施例,以实施例11所示的构成为前提,当用光硬化树脂材料作为密封材料SL时,在透明基片SUB1和透明基片SUB2的各个液晶一侧的面上形成的定向膜ORI1,ORI2是不使它的延伸端与密封材料SL接触,而是停止在它的面前那样地形成的。这是为了避免发生容易从密封材料SL产生的离子性的污染物质,使其容易地传送到定向膜从而扩散到液晶中那样的问题。
此外,这个实施例所示的构成,也可以分别应用于上述各实施例,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到的那样,如果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够防止成为显示不均匀性原因的液晶密封材料或密封材料的未硬化。

Claims (23)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上述遮光层和上述有机膜层以一直延伸到上述密封材料的外侧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该封入口部分至少除去了上述有机膜层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机膜层在上述封入口部分具有平面地凹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平面地凹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机膜层在上述封入口部分具有平面地凹的形状,上述有机膜通过该凹部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隔离。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在形成有该封入口那一侧的边上上述有机膜的端部是直线状的,该端部在上述封入口以外的部位位于上述密封材料的外侧,而在上述封入口内部位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有机膜层端部和上述液晶密封材料之间孤立的密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孤立的密封材料与上述有机膜层和上述液晶密封材料双方接触。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与在上述密封材料部分的位置处相比,在上述封入口部分的位置处的、从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的基片端到上述有机膜层的距离更大。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机膜层在上述液晶密封材料形成部分中具有平面地凹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平面地凹的形状。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通过液晶密封材料隔离的封入口部分,
在该封入口部分具有孤立的密封材料,在该孤立的密封材料中形成上述有机膜层,
上述孤立的密封材料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接触,
在该孤立的密封材料中形成的上述有机膜层与上述液晶密封材料隔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机膜层在上述液晶密封材料形成部分中具有平面地凹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孤立的密封材料中上述有机膜层是与该有机膜层的其它区域隔离地形成的。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是在画面的全部周边上一体地形成的,
上述遮光层和上述有机膜层中的一个是超过上述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地形成的,另一个是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的内侧形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材料是光固化性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光层是在上述密封材料形成区域的内侧形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是用滴下法形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材料中具有支柱,该支柱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某一块基片上形成,上述密封材料中具有有机膜层,该有机膜层以与上述支柱相对的方式形成。
1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通过液晶相对配置的一对基片,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一块基片上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覆盖该有源元件而形成的有机膜层,
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另一块基片上形成的遮光层,和
将上述一对基片粘合起来的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材料是在画面的全部周边上一体地形成的,
上述遮光层和上述密封材料具有重叠区域,在上述有机膜层的与该重叠区域对应的区域中具有空穴。
20.根据权利要求19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材料是光固化性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9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光层是在上述密封材料形成区域的内侧形成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9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是用滴下法形成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9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材料中具有支柱,该支柱在上述一对基片中的某一块基片上形成,上述密封材料中具有有机膜层,该有机膜层以与上述支柱相对的方式形成。
CNB021468168A 2001-10-11 2002-10-11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13751A JP4077182B2 (ja) 2001-10-11 2001-10-11 液晶表示装置
JP313751/2001 2001-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2613A CN1412613A (zh) 2003-04-23
CN1296761C true CN1296761C (zh) 2007-01-24

Family

ID=1913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68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61C (zh) 2001-10-11 2002-10-1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068341B2 (zh)
JP (1) JP4077182B2 (zh)
KR (1) KR100537924B1 (zh)
CN (1) CN1296761C (zh)
TW (1) TW5912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9140B2 (ja) * 2001-12-03 2007-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04563A (ja) * 2002-03-27 2004-01-08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572532B2 (ja) * 2003-11-20 2010-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非接触通信媒体
JP2005242099A (ja) * 2004-02-27 2005-09-08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EP1745327A4 (en) 2004-05-14 2010-12-15 Ricoh Co Ltd MULTICOLOR DISPLAY ELEMENT
TW200600934A (en) * 2004-06-18 2006-01-0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JP4342428B2 (ja) * 2004-07-15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67304B1 (ko) * 2004-12-31 2012-07-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타입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제조 방법
KR20060081210A (ko) * 2005-01-07 2006-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761861B2 (ja) * 2005-07-15 2011-08-3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2209B2 (ja) * 2006-01-30 2012-03-21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050822A (ko) * 2006-12-04 2008-06-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997434B2 (ja) * 2007-08-07 2012-08-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83454B2 (ja) * 2008-12-22 2013-04-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64664A (ja) * 2009-01-14 2010-07-29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75607A (ja) * 2009-01-27 2010-08-1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10019498A (ko) * 2009-08-20 2011-02-2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5503300B2 (ja) * 2010-01-14 2014-05-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01024B2 (ja) * 2010-02-22 2014-05-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5448940B2 (ja) * 2010-03-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583568B2 (ja) 2010-12-14 2014-09-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826084B2 (ja) * 2012-03-21 2015-12-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9153751B2 (en) * 2012-07-20 2015-10-0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olor filter on array substrat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2768432B (zh) * 2012-07-20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221254B2 (ja) * 2013-02-25 2017-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20140140926A (ko) * 2013-05-30 2014-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5141A (ja) * 1992-12-08 1994-06-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2686A (zh) * 1993-12-06 1995-11-29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H10253953A (ja) * 1997-03-10 1998-09-2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5858482A (en) * 1996-07-26 1999-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5936695A (en) * 1996-03-29 1999-08-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6118509A (en) * 1998-03-06 2000-09-12 Advanced Display Inc. LCD having light shielded periphery and transmitting portion to ensure curing interior sealant of injection 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6860A (en) * 1973-09-07 1978-08-15 Bbc Brown Boveri & Company Limited Liquid-crystal cell
JPS5484599A (en) 1977-12-13 1979-07-05 Kanebo Ltd Preparation of 3-tert-butyliminomethyl-rifamycin s
EP0291778B1 (de) * 1987-05-18 1994-03-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hochwärmebeständiger Dielektrika
JPH01239528A (ja) 1988-03-22 1989-09-25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H0798459A (ja) 1993-09-29 1995-04-11 Nippondenso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5503932A (en) * 1993-11-17 1996-04-0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JP3088908B2 (ja) 1994-07-18 2000-09-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H0990383A (ja) 1995-09-26 1997-04-04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H09113919A (ja) 1995-10-16 1997-05-02 Toshiba Corp カラー液晶表示器
JPH10123571A (ja) 1996-10-24 1998-05-15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24221B (en) 1998-01-30 2004-11-21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optic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0187229A (ja) 1998-12-24 2000-07-04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663068B2 (ja) 1999-02-10 2005-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245950B (en) * 1999-03-19 2005-12-2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02090730A (ja) * 2000-09-18 2002-03-27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半透過型反射体
JP2002139630A (ja) * 2000-10-31 2002-05-17 Alps Electric Co Ltd 導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面発光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US6473148B1 (en) * 2000-11-28 2002-10-29 Yafo Networks, Inc. Seal pattern for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7253866B2 (en) * 2001-10-27 2007-08-07 Lg.Philips Lcd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5141A (ja) * 1992-12-08 1994-06-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2686A (zh) * 1993-12-06 1995-11-29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5936695A (en) * 1996-03-29 1999-08-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5858482A (en) * 1996-07-26 1999-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H10253953A (ja) * 1997-03-10 1998-09-2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6118509A (en) * 1998-03-06 2000-09-12 Advanced Display Inc. LCD having light shielded periphery and transmitting portion to ensure curing interior sealant of injection 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37924B1 (ko) 2005-12-20
US20080231792A1 (en) 2008-09-25
JP4077182B2 (ja) 2008-04-16
US7068341B2 (en) 2006-06-27
KR20030030863A (ko) 2003-04-18
CN1412613A (zh) 2003-04-23
US7388643B2 (en) 2008-06-17
JP2003121863A (ja) 2003-04-23
US20030071955A1 (en) 2003-04-17
US20060028609A1 (en) 2006-02-09
US7796231B2 (en) 2010-09-14
TW591292B (en) 200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761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31006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37386C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52523C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08671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87207C (zh) 平面内开关模式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54714C (zh) 光电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267782C (zh) 电光装置
CN1648748A (zh) 显示装置
CN1665028A (zh) 半导体器件
CN1673837A (zh) 形成显示装置密封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967335A (zh) 显示器件
CN101042445A (zh)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53259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46977A (zh) 液晶显示板
CN101064496A (zh) 半导体器件
CN1573476A (zh) 高质量和超大屏幕液晶显示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N137338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80844A (zh) 显示装置
CN1403855A (zh) 使用高响应ips显示方式的液晶显示器
CN1949043A (zh)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873530A (zh) 显示装置、制造其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其的掩模
CN1648744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25719C (zh) 电路基板、使用该基板的tft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797133A (zh)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Own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Owner name: PANASONIC LC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Own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30423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ssignor: JAPAN DISPLAY Inc.|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6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01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