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676C - 台车式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台车式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676C
CN1269676C CNB021566550A CN02156655A CN1269676C CN 1269676 C CN1269676 C CN 1269676C CN B021566550 A CNB021566550 A CN B021566550A CN 02156655 A CN02156655 A CN 02156655A CN 1269676 C CN1269676 C CN 12696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ide down
mentioned
handled upside
supporting station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566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8261A (zh
Inventor
牧村胜巧
高野良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932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069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932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9184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8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96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6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12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 B61B13/127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the propulsion device consisting of stationary driv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94Vehicle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以支承方式搬运大型的被搬运物的,低底板结构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具有车轮(8,9)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行走通路的左右一侧边,设置有导轨(3),由该导轨(3)导向而行走的驱动用行走体(2)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左右一侧边按照相对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连接,在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上,设置摩擦驱动面(29),在上述行走通路中,设置有与上述摩擦驱动面(29)压接的摩擦驱动轮(32),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根据需要,按照朝向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侧可折叠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台车式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台车式搬运装置,该台车式搬运装置用于汽车装配线等,适合以支承方式搬运大型被搬运物。
背景技术
对于用于以支承方式搬运大型的被搬运物的台车式搬运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类型,其中,下述机构按照将推进力从设置于台车的行走路面下的驱动用行走体,传递给台车的方式构成,该机构可以在行走路面上的导轨上行走的方式支承台车,该台车支承被搬运物的台车,人们还知道下述摩擦驱动形式的类型等,在该下述摩擦驱动形式类型中,在台车上,设置有与其行走方向保持平行的摩擦驱动面,在行走通路侧的适当部位,设置有与上述摩擦驱动面压接的摩擦驱动轮,但是对于上述任何的类型,包含驱动用行走体的装置整体的高度较大,难于在不在地面下使用的状态,将装置整体的高度抑制在较低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这样的已有的问题,本发明的台车式搬运装置采用下述方案,该台车式搬运装置包括,具有车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和驱动用行走体,该驱动用行走体由导轨导向而行走,且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连接,该导轨沿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通路设置,在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上设置驱动用摩擦面,在上述行走通路中设置有与上述驱动用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驱动轮,上述导轨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通路的左右任一侧设置,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一侧边按照相对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上述驱动用行走体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连接。
按照上述方案的本发明,由于下述原因:
(1)以摩擦方式驱动被搬运物的驱动用行走体设置于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一侧边,并且上述驱动用行走体按照相对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具体来说,当由WL表示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由DL表示驱动用行走体的底端标高时,具有WL小于DL的场合,WL=DL的场合,以及WL大于DL的场合);
(2)由于可通过被搬运物支承台所具有的车轮,承受被搬运物的荷载的至少一部分,故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其导轨所必需的强度可较小,进而可使该驱动用行走体的高度较低;
(3)由于以摩擦方式驱动用行走体,故只要设置在驱动用行走体的全长范围内保持连续的驱动用摩擦面就可以,容易使驱动用行走体的高度较低;
故可以使装置的整体高度较低,并且可以低底面结构,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
在实施上述方案的本发明时,可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一侧边,设置有立起部分,该立起部分朝向外侧伸出,其正面形状呈倒立L字形,在该立起部分的底侧空间,可以设置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如果象这样形成,则容易采用从底侧支承被搬运物支承台的端部的结构的驱动用行走体,并且可采用下述的简单,稳定性较高的结构,该结构从底面侧,即,底侧,直接支承该驱动用行走体的导轨。
另外,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可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其设置有伸出部,该伸出部朝向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底侧,基本上水平地伸出,上述驱动用行走体通过上述伸出部悬吊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边。如果采用该方案,可以平板状的简单的形状,形成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整体,可降低成本,另外,即使按照通过驱动用行走体,承受作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的荷载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情况下,仍容易将驱动行走体的高度抑制在较低程度,还可使其平滑地行走。
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由相互连接的前后方向多个连杆构成,其长度大于支承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撑台上的被搬运物W的全长。如果采用该方案,可在各被搬运物支承台上的被搬运物之间相互不干扰的状态,以碰撞方式启动与摩擦驱动机构离开的前方的各被搬运物支承台,可大幅度地减小行走通路侧的摩擦驱动机构的设置数量。在此场合,通过构成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前后方向多个连杆的侧面,形成上述驱动用摩擦面,可采用碰撞驱动所必需的连杆,形成驱动用的摩擦面,可简单地形成驱动用行走体。
此外,就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车轮来说,还可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设置有至少左右成对的车轮,该车轮用于不使被搬运物的荷载作用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上,如果象这样形成,由于被搬运物的荷载不作用于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上,可形成小型的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故更加容易将装置整体的高度抑制在较低程度。
显然,还可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设置下述车轮,该车轮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一起,分担被搬运物的荷载。如果采用该方案,由于通过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车轮,分担被搬运物的荷载,故与不使被搬运物的荷载作用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上的方案相比较,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车轮的行走路面的平滑性即使一定程度变差,也很少对驱动用行走体施加强制作用,可在不倾斜的情况下,使驱动用行走体和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这两者顺利地行走。
还有,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其左右宽度方向的中间附近与具有驱动用行走体一侧的相反侧的外侧边附近,设置有车轮,通过外侧车轮和驱动用行走体中的任何一者,以及上述中间侧车轮承受被搬运物的荷载。如果采用该方案,当设置于被搬运物支承台的中间附近的车轮只要按照在经常在行走路面上触地的方式构成,就可通过设置于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外侧边附近的车轮与驱动用行走体中的任何一者,将该被搬运物支承台保持在被搬运物支承姿势,可稳定地使该被搬运物支承台行走。换言之,容易设置驱动用行走体的导轨,容易形成外侧车轮的行走面,容易实施该方案。
再有,可按下述方式构成,即,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车轮仅仅设置于行走方向的基本中间位置,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姿势与方向由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限制,由此,可顺利地进行水平曲线通路部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
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可按照能够折叠的方式构成。即,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由内侧基部和外侧活动部构成,该内侧基部的内侧边支承于驱动用行走体上,该外侧活动部以可折叠于该内侧基部的顶侧上的方式与该内侧基部连接,分别在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基部和外侧活动部上,设置有在地面侧行走面上滚动的车轮。
由于如上所述,以能够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故当以支承方式搬运被搬运物时,可采用由内侧基部和处于展开状态的外侧活动部形成的,具有必要宽度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稳定地支承被搬运物,在未支承被搬运物的空的状态,将外侧活动部朝向内侧基部的顶侧折叠,大大缩小从驱动用行走体,沿横侧伸出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宽度。另外,即使在该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处于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被搬运物支承台(内侧基部)可通过由导轨支承的驱动用行走体与车轮稳定地支承而实现行走。于是,尽管用于汽车车身等的大型的被搬运物的搬运,仍可大幅度地缩小不搬运被搬运物的行走通路的占有地板面积,可提高地面的使用效率。
在如上所述,以能够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场合,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按照折叠于内侧基部上的外侧活动部覆盖于驱动用行走体的上侧的方式构成,由此,可降低处于将该被搬运物支承台折叠的状态的装置整体的高度,可采用高度较低的空间,设置不搬运被搬运物的通路部分,即使在不特别地并设以折叠状态锁定已折叠的外侧活动部的机构的情况下,仍可安全地使处于折叠状态的被搬运物支承台行走。
另外,还可按照在覆盖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上方的状态,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折叠的方式形成。在此场合,可使处于折叠状态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宽度(内侧基部的宽度)充分地变窄,可更进一步地使其行走通路变窄。
同样在采用上述任何的折叠方案的场合,可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内侧基部的车轮设置于与外侧活动部邻接的外侧边附近,外侧活动部的车轮设置于与和内侧基部邻接的一侧相反侧的外侧边附近,在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折叠于内侧基部上的状态,该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内侧基部按照由外侧边附近的车轮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支承的方式构成。
还有,同样在该折叠方案的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可象前面已描述的那样,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内侧基部的车轮与外侧活动部的车轮分别按照各1个的方式设置于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方向的基本中间位置,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方向与水平姿势由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限制的方式构成。
此外,同样在该折叠方案的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可采用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边(内侧基部中的内侧边),设置有正面形状呈倒立L字形的立起部分,在该立起部分的底侧空间,设置有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的方案,或采用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边(内侧基部的内侧边)设置伸出部,该伸出部朝向述驱动用行走体的底侧基本水平地伸出,上述驱动用行走体通过上述伸出部悬吊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边。
如上所述,以可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场合,如果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行走通路中,该支承台以支承方式搬运被搬运物的前往通路部与该支承台是空的回复通路部按照下述方式并设,该方式为:驱动用行走体的导轨在前往通路部与回复通路部这两个通路之间相互邻接,空的回复通路部按照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朝向内侧基部的顶侧折叠的方式构成,则可采用宽度较窄的带状的地面,容易实施以支承方式搬运被搬运物的前往通路部和该支承台是空的回复通路部并列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纵向剖开的主视图,图1B为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为图1A的俯视图;
图3A为图1A的侧视图,图3B为表示该图3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第3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图6为表示第4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图7A为图6的侧视图,图7B为表示图7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A为表示第5实施例的一部分纵向主视图,图9B为表示将被搬运物支承台折叠的状态的放大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图10为表示第6实施例的一部分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第7实施例的一部分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图12为表示具有可折叠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的搬运装置整体的设置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在图1A,图1B~图3A,图3B中,标号1表示被搬运物支承台,其左右一侧边与驱动用行走体2连接。标号3表示对该驱动用行走体2进行导向的导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为水平框架结构的类型,其支承汽车车身等的被搬运物W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处附近,在相对所支承的被搬运物W的中心基本保持左右对称的位置,设置有在地面侧的行走路面7a,7b上滚动的车轮8,9。上述行走路面7a,7b分别由工字钢10,11的顶端平齐面构成,但是,地面本身也可形成车轮8,9的行走路面7a,7b,还可通过添设于地面上的带状板,形成车轮8,9的行走路面7a,7b。
另外,为了使被搬运物支承台1作成超低底板结构,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按照下述方式,架设有通过轴将车轮8,9分别支承于其底侧的行走方向的框架连接件12,13,该方式为:其两端部放置于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前后两侧支架1a,1b的顶面上,该被搬运物支承台1象这样构成,即,车轮8,9的上半部进入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厚度范围内。在此场合,也可将框架连接件12,13的两端部朝向下方弯曲,将其两端面固定于前后两侧支架1a,1b的内侧面上。标号14表示设置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的被搬运物支架。
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边侧,按照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立起部分15,该立起部分15的正面形状呈倒立的L字形,在该立起部分15的底侧空间,设置有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及其导轨3,由此,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按照相对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即,上述被搬运物支架14的顶面,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具体来说,上述被搬运物支架14的顶面按照低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的方式形成。
上述驱动用行走体2,其长度比支承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沿行走方向前后突出的被搬运物W的整个长度稍大,并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中间连杆16,该中间连杆16通过前后两端附近部,支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侧边的立起部分15中的前后一对左右水平部件15a,15b;前后连接用连杆18,19,该前后连接用连杆18,19通过垂直支承轴17,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与上述中间连杆16的前后两端连接;较短的前后端末连杆21,22,该前后端末连杆21,22通过垂直支承轴20,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与各前后连接用连杆18,19的外端部连接;前后一对中间台车23,24,该前后一对中间台车23,24通过上述垂直支承轴17,支承上述中间连杆16与前后连接用连杆18,19之间的连接部;前后两端台车25,26,该前后两端台车25,26支承前后端末连杆21,22。另外,上述中间连杆16与前后连接用连杆18,19可相对中间台车23,24,绕垂直支承轴17而水平地相对摆动,而前后端末连杆21,22沿与行走方向保持平行的方向,固定于上述前后两端台车25,26上。
各台车23~26为同一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前后二组的水平轴滚轮27,该左右一对前后二组的水平轴滚轮27分别嵌合于形成导轨3的左右一对槽形轨部件3a,3b中;前后一对垂直轴滚轮28,该前后一对垂直轴滚轮28嵌合于左右一对槽形轨部件3a,3b的顶边部之间。左右一对槽形轨部件3a,3b通过U字形托架3c而连接为一体,并且铺设在地面之上的一定高度,该U字形托架3c设置于沿其长度方向的适当间隔开的位置。
上述方案的驱动用行走体2包括驱动用摩擦面29,该驱动用摩擦面29由上述的各连杆16,18,19,21,22的左右两侧面构成,其前后两端之间连续,在由导轨3构成的驱动用行走体2的行走通路中(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行走通路中)的适当部位,设置有摩擦驱动机构30,该摩擦驱动机构30以推进方式驱动该驱动用行走体2。该摩擦驱动机构30包括由电动机31驱动的摩擦驱动轮32,通过将该摩擦驱动轮32压接于驱动用行走体2的一侧的驱动用摩擦面29上,使驱动用行走体2沿导轨3以恒速推进。此外,象假想线所示,还可并设支承滚轮33,上述连杆16,18,19,21,22夹持于其与摩擦驱动轮32之间。
由导轨3构成的行走通路呈环状,从而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驱动用行走体2)实现循环行走,在该环状的行走通路中,上述方案的驱动用行走体2按照多个珠子串接的状态设置,从而上述前后两端的端末连杆21,22相互对接,在此的状态,旋转驱动摩擦驱动机构30的摩擦驱动轮32,由此,各被搬运物支承台1(驱动用行走体2)连接起来而循环行走。即,位于通过上述摩擦驱动机构30推进的驱动用行走体2(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前方的各驱动用行走体2(被搬运物支承台1)通过下述方式,依次碰撞地驱动,该方式为:后端侧的端末连杆22由紧靠其后的驱动用行走体2(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前端侧的端末连杆21碰撞。
于是,可通过以间歇方式旋转驱动摩擦驱动轮32,间歇地使各被搬运物支承台1(驱动用行走体2)行走,所以,可在环状行走通路中,并设直线状的前往通路部与直线状的回复通路部,并且两通路部的两端由圆弧状的U状弯部连接,在前往通路部的始端部(或回复通路部的终端部),设定有被搬运物装载台,在前往通路部的终端部(或回复通路部的始端部),设定有被搬运物卸载台,可象这样来使用,即,将被搬运物W装载于停止于被搬运物装载台上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在直到被搬运物卸载的前往通路中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间歇行走过程中,进行相对装载被搬运物W的部件装配作业等,从停止于被搬运物卸载台上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卸下作业完成的被搬运物W。
装载有被搬运物W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整体如图1A和图3A所示,基本上处于水平姿势,作用于该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的被搬运物W的荷载通过内外两车轮8,9,由行走路面7a,7b承受。此时,在驱动用行走体2中的各台车23~26的水平轴滚轮27与导轨3之间等处,确保上下方向的适当的间隙,以便内侧车轮8确实不从行走路面7a上浮出。
设置于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的车轮8,9也可分别前后一对地设置,其按照能够完全地支承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周围4个部位的方式构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行走方向的基本中间位置,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呈同心状并列的两个车轮8,9,被搬运物支承台1处于可以该车轮8,9的轴心为中心,沿前后长度方向,在上下进行杠杆式运动的状态。但是,该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杠杆式运动因下述嵌合而阻止,该嵌合指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侧边的前后两端连接的前后一对的中间台车23,24的水平轴滚轮27与导轨3之间的嵌合,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基本保持在水平姿势。另外,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行走方向的朝向通过下述嵌合,限制在与导轨3保持平行的方向,该嵌合指上述前后一对的中间台车23,24中的垂直轴滚轮28与导轨3之间的嵌合。
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也可这样形成,即如图4所示,仅仅在靠近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外侧的部位,设置车轮9,作用于该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的被搬运物W的荷载可由上述车轮9和驱动用行走体2分担而承受。在此场合,通过支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侧边的驱动用行走体2的中间台车23,24的水平轴滚轮27,被搬运物W的荷载的一部分由导轨3承受。另外,也可如图5所示,这样构成,即,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附近与外侧附近,设置有车轮8,9,中间侧车轮8按照在经常与行走路面7a接触的方式构成,作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的被搬运物W的荷载由驱动用旋转体2与外侧车轮9中的任何一者,以及中间侧车轮8分担而承受。即,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处于可以中间侧车轮8为中心,沿左右宽度方向,在上下进行杠杆式运动的状态,该杠杆式运动由驱动用行走体2与外侧车轮9中的任何一者阻止,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保持在基本水平的被搬运物支承姿势。
驱动用行走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比如,也可如图6~图8所示,采用悬吊于导轨34上而行走的悬吊式的驱动用行走体35。在此场合,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设置有伸出部36,该伸出部36沿水平方向朝向上述导轨34(驱动用行走体35)的底侧伸出,上述驱动用行走体35通过上述伸出部36,悬吊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侧边。通过该方案,驱动用行走体35可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即,比被搬运物支架14的顶面标高,朝向上方突出。具体来说,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被搬运物支架14的顶面)比驱动用行走体35的底端标高稍高,但是,也可与在前的实施例相同,象这样构成,即,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低于驱动用行走体35的底端标高。
于是,上述驱动用行走体35的长度,比支承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上的,沿行走方向前后突出的被搬运物W的整个长度稍大,该驱动用行走体35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中间连杆37;前后连接用连杆39,40,该前后连接用连杆39,40通过垂直支承轴38,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与该中间连杆37的前后连接;较短的前后端末连杆42,43,该前后端末连杆42,43通过垂直支承轴41,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与各前后连接用连杆39,40的外端部连接;前后一对中间台车44,45,该前后一对中间台车44,45通过上述垂直支承轴38,悬吊中间连杆37与前后连接用连杆39,40之间的连接部;前后两端台车46,47,该前后两端台车46,47支承前后端末连杆43,44,上述中间连杆37的前后两端部通过上述垂直支承轴38,悬吊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伸出部36的前后两端。另外,中间连杆37与前后连接用连杆39,40可相对中间台车44,45,绕垂直支承轴38水平地,相对摆动,但是,前后端末连杆42,43沿与行走方向保持平行的方向固定于前后两端台车46,47上。
前后一对中间台车44,45为同一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水平轴滚轮48,该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水平轴滚轮48在使工字钢处于横向状态而形成的导轨34的左右一对底侧凸缘部上滚动;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垂直轴滚轮49,该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垂直轴滚轮49从左右两侧,夹持导轨34的中间垂直壁部。另外,前后两端台车46,47为同一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水平轴滚轮50,该左右一对水平轴滚轮50在导轨34的左右一对的底侧凸缘部上滚动;前后一对水平轴支承滚轮51,该前后一对水平轴支承滚轮51在该水平轴滚轮50的前后两侧,与导轨34的底侧面接触;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垂直轴滚轮52,该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垂直轴滚轮52从左右两侧,夹持导轨34的中间垂直壁部。
上述方案的驱动用行走体35包括驱动用摩擦面53,该驱动用摩擦面53由各连杆37,39,40,42,43的左右两侧面构成,其前后两端之间连续,在由导轨34构成的该驱动用行走体35的行走通路中(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行走通路中)的适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驱动机构54,该摩擦驱动机构54以推进方式驱动上述驱动用行走体35。该摩擦驱动机构54包括摩擦驱动轮56,该摩擦驱动轮56由电动机55驱动;支承滚轮57,上述连杆37,39,40,42,43夹持于该支承滚轮57与该摩擦驱动轮56之间,通过使该摩擦驱动轮56与驱动用行走体35的一侧的驱动用摩擦面53压接,沿导轨34按照恒速推进驱动用行走体35。另外,通过位于通过上述摩擦驱动机构54推进的驱动用行走体35(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前方的各驱动用行走体35(被搬运物支承台1)通过下述方式,依次碰撞地驱动,该方式为:后端侧的端末连杆43由紧靠其后的驱动用行走体2(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前端侧的端末连杆42碰撞。
上面描述的各实施例的本发明搬运装置中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比如,如图9A,图9B所示,可由内侧基部4,以及外侧活动部5构成,该内侧基部4与驱动用行走体2连接,该外侧活动部5按照可朝向该内侧基部4的顶侧折叠的方式通过铰链6与该内侧基部4连接。当象这样按照可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1时,对于未支承被搬运物W的空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所行走的返回行走通路,可如图9B所示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折叠,大幅度地缩小该行走通路的宽度。
另外,既可如图所示,已折叠的外侧活动部5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被搬运物支架14等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组成部件之间的接触,保持在折叠姿势,也可设置支承已折叠的外侧活动部5的专用的支承部件。此外,在图9A,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外侧活动部5可在驱动用行走体2的外侧,重合于内侧基部4上,但是,也可如图10所示,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使内侧基部4与外侧活动部5之间的铰链6的位置靠近驱动用行走体2一侧,增加外侧活动部5的宽度,由此,被搬运物支承台1可在外侧活动部5覆盖于驱动用行走体2的上方(因此,内侧基部4的立起部分15的上方)的状态折叠。在此场合,已折叠的外侧活动部5还可仅仅通过内侧基部4中的,比如,立起部分15止动,但是,就提高安全性方面来说,最好,设置止动件,其在该止动状态,与外侧活动部5接合,将其锁定。
同样如上所述,以可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场合,可如图11所示,将其与图6和图7A,图7B所示的驱动行走体35,即,悬吊于导轨34上而行走的悬吊式的驱动用行走体35组合。在此场合,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侧基部4上,设置有伸出部36,该伸出部36沿水平方向朝向上述导轨34(驱动用行走体35)的底侧伸出,上述驱动用行走体35通过上述伸出部36,悬吊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侧边。
此外,如上所述,以可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1时,还可考虑通过驱动用行走体2,呈悬臂状支承处于折叠状态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整体的情况,但是最好,如图所示,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支承内侧基部4的外侧活动部5的外侧边附近设置车轮8,通过车轮8和驱动用行走体2,35支承处于折叠状态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在此场合,当将外侧活动部5展开,支承被搬运物W时,设置于外侧活动部5的外侧边附近的车轮9在行走路面7b上触地,但是,此时,也可象这样形成,即,内侧基部4的车轮8从行走路面7a,稍稍上浮,由外侧的车轮9和驱动用行走体2承受被搬运物W的荷载,还可按照下述形成,该方式为:使被搬运物W的荷载不作用在由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内外两车轮8,9,承受被搬运物W的荷载的,驱动用行走体2,35上。
如上所述,以可折叠的方式形成被搬运物支承台1时,该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环状行走通路比如,如图12所示,可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该支承台1以支承方式搬运被搬运物W的前往通路部58与该支承台1为空的回复通路部59以驱动用行走体2,35的导轨3,34在往复两条通路部58,59之间相互邻接的方式并设,回复通路部59可按照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的外侧活动部5朝向内侧基部4的顶侧折叠的方式构成。在采用这样的方案的场合,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的适当高度处内端部支承于房屋的柱60上,并且外端侧通过吊杆61悬吊于顶侧通路用板62上的搬运装置支承架63上,按照前往通路部58位于柱60侧,并且上述吊杆61位于上述往复通路部58,59之间的方式并设有前往通路部58和回复通路部59,由此,在上述搬运装置支架63的内部,为了支承回复通路部59而从吊杆61朝向外侧呈悬臂状伸出的部分63a的伸出量大幅度地减小,将该搬运装置支承架63中的伸出部分63a的外端与顶侧通路用板62连接的倾斜支承件64也较细,其根数也可减少。
此外,作业人员可通过手动作业,在下述状态,进行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的折叠操作,展开操作,该状态指被搬运物支承台停止于进行该外侧活动部的折叠,展开的作业位置的状态,但是也可在上述作业位置,设置以机械方式进行外侧活动部的折叠,展开操作的折叠或展开机构,当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停止于该作业位置时,通过自动方式或手动作业,使上述折叠或展开机构启动,以机械方式进行外侧活动部的折叠,展开操作。另外,也可在被搬运物支承台侧,装载上述折叠或展开机构。
上述各实施例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由连杆16,18,19,21,22构成的驱动用行走体2或由连杆37,39,40,42,43构成的驱动用行走体35的全长,即,驱动用摩擦面29,53的全长大于被搬运物W的全长,通过由摩擦驱动机构30,54直接推进的驱动用行走体2,35,以上述连杆碰撞的方式驱动与摩擦驱动用机构30,54离开的前方的驱动用行走体2,35,但是,也可这样形成,即,使摩擦驱动机构30,54的间距等于,或小于驱动用行走体2,35(驱动用摩擦面29,53)的全长,通过摩擦驱动机构30,54推进摩擦驱动通路中的全部的驱动用行走体2,35。在此场合,可使驱动用行走体2,35(驱动用摩擦面29,53)的全长短于被搬运物W的全长的同时,在前后的被搬运物W之间不相互干涉的状态,分别单独地使各驱动用行走体2,35行走。

Claims (16)

1.一种台车式搬运装置,该台车式搬运装置包括,具有车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和驱动用行走体,该驱动用行走体由导轨导向而行走,且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连接,该导轨沿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通路设置,在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上设置驱动用摩擦面,在上述行走通路中设置有与上述驱动用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驱动轮,
其特征在于,上述导轨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通路的左右任一侧设置,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一侧边按照相对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标高,上述驱动用行走体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一侧边,设置有立起部分,该立起部分朝向外侧伸出,其正面形状呈倒立L字形,在该立起部分的底侧空间,设置有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在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底侧,基本上水平地伸出,上述驱动用行走体通过上述伸出部悬吊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由相互连接的前后方向多个连杆构成,其长度大于支承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的被搬运物的全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前后方向多个连杆的侧面构成上述摩擦驱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设置有至少左右成对的车轮,该车轮用于不使被搬运物的荷载作用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设置有车轮,该车轮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一起,分担被搬运物的荷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其左右宽度方向的中间附近与具有驱动用行走体一侧的相反侧的外侧边附近,设置有车轮,通过外侧车轮和驱动用行走体中的任何一者,以及上述中间侧车轮承受被搬运物的荷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这样构成,即,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车轮仅仅设置于行走方向的基本中间位置,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姿势与方向由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由内侧基部和外侧活动部构成,该内侧基部的内侧边支承于驱动用行走体上,该外侧活动部以可折叠于该内侧基部的顶侧上的方式与该内侧基部连接,分别在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基部和外侧活动部上,设置有在底面侧行走面上滚动的车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按照在驱动用行走体的外侧、外侧活动部可重合于内侧基部上的方式构成,内侧基部的车轮设置于与外侧活动部邻接的外侧边附近,该外侧活动部的车轮设置于与和内侧基部邻接的一侧相反侧的外侧边附近,在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折叠于内侧基部上的状态,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基部按照由其外侧边附近的车轮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支承的方式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按照外侧活动部可在覆盖于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上方的状态折叠的方式构成,内侧基部的车轮设置于与外侧活动部邻接的外侧边附近,外侧活动部的车轮设置于与和内侧基部邻接的一侧相反侧的外侧边附近,在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折叠于内侧基部上的状态,该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内侧基部按照由外侧边附近的车轮与驱动用行走体支承的方式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内侧基部的车轮与外侧活动部的车轮分别按照各1个的方式设置于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行走方向的基本中间位置,该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支承姿势与方向由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限制的方式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基部中的,与具有上述外侧活动部的一侧相反侧,设置有正面形状呈倒立L字形的立起部分,在该立起部分的底侧空间,设置有上述驱动用行走体及其导轨。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内侧基部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在上述驱动用行走体的底侧基本水平地伸出,上述驱动用行走体通过上述伸出部悬吊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内侧边。
16.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行走通路中,该支承台以支承方式搬运被搬运物的前往通路部与该支承台是空的回复通路部按照下述方式并设,该方式为:驱动用行走体的导轨在前往通路部与回复通路部这两个通路之间相互邻接,空的回复通路部按照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中的外侧活动部朝向内侧基部的顶侧折叠的方式构成。
CNB021566550A 2001-12-26 2002-12-17 台车式搬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6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93291A JP3906906B2 (ja) 2001-12-26 2001-12-26 台車式搬送装置
JP2001393292A JP2003191840A (ja) 2001-12-26 2001-12-26 台車式搬送装置
JP393291/01 2001-12-26
JP393292/01 2001-12-26
JP393292/2001 2001-12-26
JP393291/2001 2001-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8261A CN1428261A (zh) 2003-07-09
CN1269676C true CN1269676C (zh) 2006-08-16

Family

ID=2662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66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676C (zh) 2001-12-26 2002-12-17 台车式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49055B2 (zh)
KR (1) KR100483479B1 (zh)
CN (1) CN126967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880B (zh) * 2007-01-22 2011-08-31 株式会社大福 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
CN108349659A (zh) * 2015-11-02 2018-07-31 株式会社东安 输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14662U1 (de) * 2001-09-05 2003-01-23 Cooper Power Tools Gmbh & Co Schraubsystem
DE20201964U1 (de) * 2002-02-08 2003-06-12 Cooper Power Tools Gmbh & Co Transportsystem
FR2866019B1 (fr) * 2004-02-05 2007-06-0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pour le transport et le positionnement d'un ensemble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849227B2 (ja) * 2006-07-31 2012-01-1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荷位置ずれ自動矯正装置
JP5057039B2 (ja) * 2007-03-27 2012-10-2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台車式搬送設備
KR101000603B1 (ko) 2008-07-18 2010-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탈착식 프릭션 대차장치
CN102020100B (zh) * 2010-12-13 2012-07-25 长沙伍扬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线的双小车转角衔接输送机构
JP5827069B2 (ja) * 2011-08-11 2015-12-02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US8584594B2 (en) 2012-02-03 2013-11-19 Jervis B. Webb Company Friction drive conveyor assembly
JP5900748B2 (ja) * 2013-03-28 2016-04-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US8978874B2 (en) * 2013-06-07 2015-03-17 Daifuku Co., Ltd. Friction drive carriage-type conveying apparatus
CN105492350B (zh) * 2013-07-10 2017-07-21 中西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171886B2 (ja) * 2013-11-20 2017-08-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DE102014012211A1 (de) * 2014-08-16 2016-02-18 Eisenmann Ag Fördervorrichtung für Transportstrukturen
CN104944097A (zh) * 2015-06-26 2015-09-30 浙江特拉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输送砖块的输送装置
JP6644819B2 (ja) * 2018-02-09 2020-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作業設備
CN108217114B (zh) * 2018-02-27 2023-12-08 河北超靓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装卸用载板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1229A (en) * 1978-12-06 1982-05-25 Kamm Lawrence J Manufacturing machine
US4671186A (en) * 1985-06-04 1987-06-09 Kunczynski Jan K Positive drive assembly for automatic, rail-bas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EP0361265A1 (de) 1988-09-29 1990-04-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erstellung von dünnen Schichten eines Hochtemperatur-Supraleiters (HTSL) durch ein plasmaaktiviertes PVD-Verfahren
JP2862546B2 (ja) 1988-11-21 1999-03-03 神鋼パ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超純水製造供給装置用機器配管材料
JPH02212261A (ja) 1989-02-09 1990-08-23 Kanto Auto Works Ltd 可動体搬送装置
JPH03239664A (ja) 1990-02-15 1991-10-25 Daifuku Co Ltd 可動体搬送装置
JP2913878B2 (ja) 1991-04-05 1999-06-2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可動体搬送設備
US5299680A (en) * 1992-12-04 1994-04-05 Rhodes Arthur B Conveyor system with transverse pusher to transfer load carrying units between separate conveying paths
JP3116930B2 (ja) 1998-12-09 2000-12-1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JP3719078B2 (ja) * 2000-01-17 2005-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無端コンベヤー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880B (zh) * 2007-01-22 2011-08-31 株式会社大福 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
CN108349659A (zh) * 2015-11-02 2018-07-31 株式会社东安 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749055B2 (en) 2004-06-15
CN1428261A (zh) 2003-07-09
KR20030055115A (ko) 2003-07-02
KR100483479B1 (ko) 2005-04-15
US20030116407A1 (en) 200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9676C (zh) 台车式搬运装置
CN1215960C (zh) 托盘输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装配生产线
CN1129696C (zh) 存放系统
CN1127436C (zh) 保管装置
CN1392854A (zh) 传输车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329570A (zh) 运送装置
CN1914113A (zh) 自动人行道、自动坡道或自动扶梯
US10315670B2 (en) Bogie for full double deck EMU
CN101031494A (zh)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CN1108248C (zh) 用于运载汽车的车辆的后部支承和定位装置
CN1503762A (zh) 倾斜部高速自动扶梯
CN1221460C (zh) 带高速倾斜部的自动扶梯
CN205713319U (zh) 抱持型车辆搬运器
CN1144870A (zh) 升降式立体停车装置以及升降式自行多列立体停车设备
CN1167602C (zh) 乘客运送装置
CN1107008C (zh) 物品存储设备
CN219636174U (zh) 一种大棚种植槽无人运载车
CN1099517C (zh) 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
CN1727610A (zh) 立体停车装置
CN108425531B (zh) 载车板移动系统和车辆搬运系统
CN217417164U (zh) 一种环形穿梭车的驱动托盘机构
CN220722531U (zh) 一种短距离提升机
CN1098468A (zh) 立体停车装置
CN2492547Y (zh) 循环式多出入口的电梯
CN215245608U (zh) 一种可自动装卸的航空集装箱智能运输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