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6912C - 通用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通用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6912C
CN1226912C CNB988085143A CN98808514A CN1226912C CN 1226912 C CN1226912 C CN 1226912C CN B988085143 A CNB988085143 A CN B988085143A CN 98808514 A CN98808514 A CN 98808514A CN 1226912 C CN1226912 C CN 12269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grain
thresher
general purpose
combined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85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8023A (zh
Inventor
山本明人
浜田健二
中村正美
桐畑俊纪
寺岛淳
正野润一
新福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2918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5608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6243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10365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624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10365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8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69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69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01F12/20Threshing cylinders with rib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用联合收割机,在脱粒部(5)内,沿左右方向轴心状前后平行地并设第一转子(51)和第二转子(52),在其各自下方设置第一筛网(55)和第二筛网(56),形成第一处理室(D1)和第二处理室(D2)。在该脱粒部(5)的上方设置精粒仓(79),排出螺旋(83)的基端设置于该精粒仓(79)的外侧部,发动机(84)设置于该精粒仓(79)的后方,变速箱(85)设在其下方。在第一转子(51)的与谷穗杆入口(36)相对的外周面上设置刀杆(T1),同时,使螺旋叶片(53)的节距(P)与送料器(35)的后端宽度相同。二次物还原用的还原输送器(81)的终端部与第一处理室(D1)连通。

Description

通用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前进方向成直角地配置螺旋型转子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通用联合收割机的结构如下,在行走装置的前方突设割取部,将该割取部割取的谷穗杆向后方输送供给到脱粒部,该脱粒部前后方向配置有外周突设有螺旋叶片的螺旋型转子,利用该转子的旋转进行脱粒,脱粒后的废秸秆被排出到机体后方的打谷场上,从筛网漏下的谷粒、谷皮屑、灰尘等由配置于脱粒部下方的筛选装置筛选,谷皮屑和灰尘等由机体后部排出,精粒储放在配置于脱粒部侧面的精粒仓。之后,当精粒仓装满后,可由配置于精粒仓上方的可旋转和升降的排出螺旋将其排出到卡车的装卸台等处。
但是,现有的通用联合收割机是利用割取装置取入谷穗杆,割断根部而向后方输送,并从该输送装置的后部向脱粒部的转子前端部供给,该转子的前端设有用于将谷穗杆取入并向脱粒部送的取入叶片,谷穗杆被供给的输送方向和取入叶片的旋转轴的方向为大致直线方向,并且,脱粒部的谷穗杆的输送方向和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平行,所以向脱粒部的取入很难,因此,容易在割取部入口部分发生堵塞。
在脱粒部中,由于是在来自割取部的谷穗杆保持长度不变的状态下处理,所以脱粒处理的性能低。
另外,用于自前侧转子和其下方的筛网之间形成的第一处理室将谷穗杆移送至后侧的转子和其下方的筛网之间形成的第二处理室的连通口设于前后筛网重叠的部分,所以,各筛网不能充分地用于脱粒处理,因而使脱粒性能降低。
由于受转子长度的限制不能充分取得用于对割取的谷穗杆进行脱粒处理的输送长度,所以容易发生剩余未处理谷穗杆。
并且,当从割取部送来的谷穗杆的量大增时,在筛网上面输送的谷穗杆层将变得太厚,只与筛网相接的谷穗杆进行脱粒,在转子侧的谷穗杆则不能脱粒,发生未处理现象。
又,单靠在脱粒部设置多个转子以增加用于对割取的谷穗杆进行脱粒处理的输送长度,单靠增大脱粒需要的动力,不能解决处理谷穗杆的量增大时出现的不良状况等,存在下述问题,在各转子间的谷穗杆的传送不顺畅时出现谷穗杆的堵塞、出现剩余未处理谷穗杆,转子的维修烦琐等。
另外,由于配设多个转子使脱粒部占用空间增大,所以存在不能增大精粒仓容量的问题。
其次,在摇动筛选部中,不能对在此筛选的带梗的二次物进行充分地脱粒处理,产生谷粒的损失,或降低作为产品的一次物的品质。
目前,由于二次物是被送还摇动筛选部的谷流板中央,故存在使被筛选物偏向谷流板一侧从而使筛选能力降低的问题。
对割取、脱粒、筛选各部、及精粒仓在机体中的配置,由于转子很长地配设在本机的前后方向,精粒仓配置在其侧方,所以左右的重量平衡变差。也就是说,在工作开始时,由于精粒仓是空的,所以重量偏向于配置着脱粒装置和筛选装置的一侧。而随着割取作业的进行,谷粒被储放在精粒仓中,在将要装满时重心向精粒仓一侧偏移。因此,作业开始时和作业进行后左右的重量平衡不同,故操纵充填就感觉不好,在打谷场面松软的场合,有可能出现机体左右倾斜,割取高度左右不同。
为了使精粒仓内的谷粒排出,要用排出螺旋进行排出,但由于排出螺旋水平方向配置在精粒仓的上方,故自精粒仓下部的传输带至排出螺旋的输送结构复杂,用于使排出螺旋旋转的支承结构也需要提高强度,从而导致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通用联合收割机,具有:在机体前部的割取装置,在该割取装置后方的脱粒部,在该脱粒部下方的摇动筛选部,在该脱粒部上方的精粒仓;作为输送装置,具有:将由该割取装置割取的谷穗杆输送到该脱粒部的送料器,从该摇动筛选装置的一次槽向精粒仓输送谷粒的扬谷输送器,排出该精粒仓内的谷粒的排出输送器,将该排出输送器输送出来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排出螺旋,从该摇动筛选装置的二次槽将未精选谷粒还原至该脱粒部的还原输送器;该脱粒部具有螺旋型转子,在该转子的下方设置筛网,由该转子脱粒后的谷粒通过该筛网落下至该摇动筛选部,在机体上配置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动力传至行驶驱动用变速箱、该割取装置、该脱粒部的转子、该摇动筛选部、该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脱粒部的转子至少具有两个,该转子具有与行进方向成直角的水平轴心并且前后并排设置,沿各转子的轴心方向形成谷穗杆输送线路,两转子的各输送线路的谷穗杆的输送方向相反,在两转子之间设置隔壁,切开该隔壁的一部分,连接在所述前侧转子的谷穗杆输送线路的终端和后侧转子的谷穗杆输送线路的始端,构成连续形谷穗杆输送线路。
本发明的通用联合收割机通过在脱粒部前后并设多个尤其是两个螺旋型转子,对被输入脱粒部的谷穗杆,用这些转子依次进行脱粒处理,从而不产生剩余未处理谷穗杆。
将配设于脱粒部的一根以上(尤其是两根)的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机体的前进方向即谷穗杆向脱粒部的输送方向正交配置,使被输入脱粒部的谷穗杆直接压接在最初的转子外周面的螺旋叶片上,提高了谷穗杆的取入性,缩短了机体的前后长度。并且,转子的驱动轴与摇动筛选装置的传输带或输送装置的驱动轴等平行,不需使用伞齿轮等改变驱动方向,将动力传动系统简化配置在同一侧,降低了成本。
通过将大致矩形状的滑动框体左右方向抽插自如地配设在脱粒部,将转子支承于该滑动框体的内部,每个滑动框体均可将转子拉出机体外部,从而使得维修和转子的安装作业容易了。
在配设有两个转子的脱粒部,使两个转子的旋转方向不同,在谷穗杆在转子间传递时,使谷穗杆的层逆转,通过使目前位置尚未与转子接触进行脱粒的谷穗杆的层压接在筛网上,使得即使处理的谷穗杆的量增加也不会发生剩余未处理谷穗杆。
使前侧转子的外径为大径,使后侧转子的外径为小径,使各转子分别分担不同任务。也就是说,使前侧的转子主要负责脱粒,对大量输入脱粒部的谷穗杆进行脱粒,使后侧的转子主要进行排出谷皮的输送,并对未能在前侧处理的谷穗杆上附着的谷粒进行脱粒,从而实现了消耗动力的节减和脱粒部的小型轻量化。
在最前部的转子外周面上,在面临送料器室的部分植设有刀杆(ツ一スバ一),通过切断输入脱粒部的谷穗杆提高脱粒处理效率。
将最前部的转子外周面上的、面临送料器室部分的螺旋叶片的节距形成与送料器室后端部的横宽大致一样,利用最前部的转子的旋转将来自送料器室的谷穗杆,由该部分输送到其它部分,防止了谷穗杆在该部分的堵塞。
对谷穗杆自前侧的转子下方的第一处理室至后侧的转子下方的第二处理室的传递输送,通过使后侧的转子的旋转速度比前侧的转子的旋转速度快,提高基于后侧转子的输送速度,使处理的谷穗杆的层变薄,防止了扎上谷粒(刺さリ粒)等而导致谷粒的损耗,并防止了谷穗杆在各转子间传递时的堵塞。
将前侧的转子下方的筛网的最下部配置在比后方的筛网的最下部高的位置,或者,将谷穗杆输送线路设在第一、第二处理室的外侧,使各转子间谷穗杆的传递顺畅。
使后侧转子的螺旋叶片的高度大于前侧转子的螺旋叶片的高度,使后侧转子的谷穗杆的处理空间扩大,从而改善后侧转子对谷穗杆的拆结,防止扎上谷粒等而导致谷粒的损耗,并防止谷穗杆在各转子间传递时的堵塞。
对还原传输带,使与摇动筛选部的二次槽连通的还原传输带的终端部与第一处理室的始端部连通,用第一转子对来自二次槽的二次物进行再处理,从而,可以进行带枝梗的二次物的脱粒处理,提高作为产品的一次物的品质。
或者,使连通二次槽的还原传输带的终端部与接触脱粒部的摇动筛选部的谷流板上面的部分即面临送料器室一侧的相反侧连通,使被筛选物同样分布在谷流板的整个面上,提高了筛选能力。
精粒仓,配设于脱粒部的上方,其宽度与机体的左右宽度一致,无论谷穗杆的充填量如何变化,机体重量不在左右方向变动。并且,其底壁配置于前后转子之间,前后方向上也不会产生因谷穗杆的充填量的变化引起的机体重量的变动。
并且,将排出螺旋配置在精粒仓的侧部,将排出螺旋的始端部与设在精粒仓内的排出传输带连通,将排出螺旋的终端部以向前突出的方式配置,缩短了排出传输带和排出螺旋之间的传输距离,简化了其驱动、输送结构,也控制了其高度。
动力传递系统的结构如下,发动机配置在脱粒部的后方,为了可以更广地使用运行部的下方,不使其偏向于左右一侧,可配置于机体后部的左右的大致中央,提高左右的重量平衡,将发动机配置于前方的割取部的后方,从而也提高了前后的重量平衡。
通过将变速箱配置于该发动机下方,同样可提高机体前后的重量平衡,并缩短发动机至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距离。
而且,发动机的输出轴突出于左右一侧,自该一侧驱动变速箱、脱粒部的转子、摇动筛选部的簸箕等、割取部的割刀装置、输送部、及各传输带,动力传输机构可配置于左右一侧,从而可以使维修容易,可不必利用伞齿轮改变驱动传递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侧面的整体侧面图;
图2同上,为使第一、第二转子向同一方向旋转时包括动力传递系统的整体侧面图;
图3同上,为包括脱粒部的内部平面的整体平面图;
图4是脱粒部的侧面图;
图5同上,为平面图;
图6为转子的侧面图;
图7同上,为正面图;
图8为筛网的平面图;
图9为转子的滑动支承结构的侧面图;
图10同上,为正面图;
图11同上,为使转子向外侧滑动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12为脱粒部的谷穗杆入口配设了刀杆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平面的整体平面图;
图13为同一实施例的谷穗杆入口的局部平面图;
图14同上,为局部侧面图;
图15为第二处理室D2的下端比第一处理室D1的下端低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侧面的整体侧面图;
图16是第二转子的螺旋叶片相对于第一转子的螺旋叶片更加突出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平面的整体平面图。
图17为在第一、第二处理室的外侧形成有谷穗杆输送线路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平面的整体平面图;
图18为使第一、第二转子向相反方向旋转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动力传递系统的整体侧面图;
图19同上,为包括脱粒部的内部平面的整体平面图;
图20为使还原传输带的终端部与第一处理室连通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侧面的整体侧面图;
图21同上,为第一、第二处理室的平面图;
图22同上,为变型例的第一、第二处理室的平面图;
图23为将还原传输带的终端部与摇动筛选部的谷流板上面的面临送料器室侧的相反侧连通的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处理室的平面图;
图24为省略了垂直方向的排出传输带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侧面的整体侧面图;
图25同上,为包括脱粒部的内部平面的整体平面图;
图26同上,为整体正面剖面图;
图27为将精粒仓的下端配置在第一、第二转子之间的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的包括脱粒部的内部侧面的整体侧面图;
图28为将变速箱配置于机体前部的情况下的动力传递系统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通用联合收割机A的基本实施例。首先,就该基本实施侧的通用联合收割机A进行说明。另外,左右关系是相对于机体的前后方向而言的。
该通用联合收割机A在行走部1的上方搭载本机B在该本机B的前方升降自如地突设割取部3和输送部4。作为该升降用的传递机构,例如在后述的表示其它实施例的图23中,公开了将油压式或空压式等的升降用活塞缸140装于行走部1和送料器35之间的实施例。
行走部1如图1所示,分别将从动轮12和驱动力13支承在左右一对行走架11的前后端部,在该行走架11的下面支承有多个转动轮14,在它们的外周缠绕有履带15,构成履带式行走部1。
在本机B和行走架11之间设有左右一对倾动机构16,该倾动机构16的结构如下,将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轴17、17架设在本机B的下面前后部,分别将大致呈L字型的升降杆18、18的曲折部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各枢轴17、17上,将各升降杆18、18的前端部转动自如地分别安装于行走架11的前后部,将各升降杆18、18的上端部用连接杆19相互连接,使行走部1相对于本机B可保持平行状态上下移动,将油压式倾动用缸20装在第一升降杆18的上端部和本机B之间,利用该倾动用缸20的伸缩动作使左右行走架11、11分别上下移动,即使一侧的行走部1因泥泞等而陷入,也可保持本机B的水平。另外,倾动用缸20除油压式外也可用空压式等。
割取部3的结构如下,割刀装置31配置于台30的前端缘,该割刀装置31的上方经升降连杆32配置有刮入框33,将割刀装置31割取的谷穗杆刮入台30中。台30内部支承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输送螺旋34,利用该横向输送螺旋34的旋转将割取的谷穗杆聚集到台30的中央稍偏左的位置。图中21为分草板。
输送部4的结构如下,将送料器35的前端部连通、连接与所述割取部3后面的割取谷穗杆聚集位置,将该送料器35的后端部上下转动自如与后述的脱粒部5的谷穗杆入口36连通、连接,利用送料器35内部配设的割取谷穗杆传输带37将送料器35中的割取谷穗杆输送到脱粒部5。在送料器35下面和本机B之间设有升降用油压缸,利用该升降用油压缸的伸缩作用使割取部3和输送部4升降。
在所述送料器35的上方,内部收纳驾驶员座39和行走方向盘40等的驾驶室41固定配置于本机B上。由于该驾驶室41位于本机B的前中央上部,故视野良好,尤其是割取部3前方的视野良好,所以容易确认割取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送料器35相对于驾驶室41平面看配置于机体前进方向的左半部。
在驾驶室41的后方配设有脱粒部5,该脱粒部5,如图1至图5所示,轴心水平且与前进方向正交地支承着大径的第一转子51和小径的第二转子52。只是也可以配置3个以上的转子以增长脱粒处理的距离。在各转子51、52的外周面上分别突设由第一、第二螺旋叶片53、54,在第一、第二转子51、52的下方分别从第一、第二螺旋叶片53、54的外端隔着规定间隙配设第一、第二筛网55、56,构成第一、第二处理室D1、D2,在上述第一、第二转子51、52之间设有隔壁57,在第二转子52的后方设有后壁58,在所述隔壁57的右侧端部设有连通口59,在后壁58的左侧端部设有废秸排出口60。
在第一、第二螺旋叶片53、54的外周如图6及图7所示,突设有多个处理齿53a,以有效地切断谷穗杆。
筛网的结构如图8所示,第一筛网55的网眼比第二筛网56的网眼小,从而防止带枝梗的谷粒落到摇动筛选部7,同时节减脱粒处理缩小的动力。
下面利用图9至图11说明转子和筛网的安装结构。在配设于脱粒部5、内部形成第一处理室D1和第二处理室D2的处理室罩120的前后部,分别朝内侧方向开口的侧面剖面呈U字形的前后滑轨121F、121R左右方向延伸架设,同样分别朝内侧方向开孔的侧面剖面呈U字形的中继滑轨123F、123R左右滑动自如地嵌入各前后滑轨121F、121R的各开口内部,且平面图大致呈矩形的滑动框体122的前后框部122a、122b左右滑动自如地插入各中继滑轨123F、123R的开口内部。筛网55(56)侧面图呈U字形地架设、固定在前后框部122a、122b之间。
在该滑动框体122的左右框部122c、122d的中央部分别设有左右轴承124L、124R,用该左右轴承124L、124R支承左右方向插通转子51(52)中心的转子轴51a(52a)的左右端部。另一方面,在该处理室罩120的一侧面(本实施例中为左侧面)的与轴承124L相对的部分设有轴承125,自处理室罩120的外侧将自转子皮带轮90(91)的中心部向内侧方向延伸的输入轴90a(91a)插拔自如地在该轴承125及124L内插通,将其内侧端以花键与该转子轴51a(52a)的左端嵌合。另外,在该滑动框体122的右框部122d的外侧面一体固装垂直面状的侧板126,嵌合转子轴51a(52a)和输入轴90a(91a)将转子51(52)按规定配设于处理室罩120内后,用小螺钉固定在该处理室罩120的右侧面。
转子51(52)在拔出螺钉将侧板126自处理室罩120卸下后,如图11所示,可自该处理室罩120的右侧面开口沿滑轨121F、121R和滑动框体122一起横向拉出,即使在将转子51(52)自处理室罩120全部拉出的状态下,滑动框体122的前后框部122a、122b也分别经由中继滑轨123F、123R被锁定在滑轨121F、121R,故在进行维修作业后,可迅速使其向该处理室罩120滑动返回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该前后框部122a、122b的左上端分别附设有制动销122e,在该中继滑轨123F、123R的左上端也分别附设制动销123a,在中继滑轨123F、123R的上端面和该滑轨121F、121R的上端面分别形成有使制动销122e、123a可自如滑动的槽。而且,当滑动框体122和中继滑轨123F、123R分别到达拉出方向的滑动终端位置时,制动销122e、123a就与该槽端相碰而停止,该滑动框体122相对于中继滑轨123F、123R,该中继滑轨123F、123R相对于滑轨121F、121R不拔出。
这样,通过使其相对于处理室罩120在左右方向滑动且拔插自如,可使转子51(52)和筛网55(56)的安装作业及维修作业容易。另外,在以上的转子51(52)的支承结构中,也可使左右关系反转。即,也可将转子皮带轮90(91)配置在转子51(52)的右侧,自处理室罩120的左侧开口拔插该转子51(52)。
如上所述,在转子51、52和筛网55、56相对于形成处理室D1、D2的脱粒部5,如图3至图5所示,将自配置于机体进行方向偏左侧的送料器35经由谷穗杆入口36送来的割取谷穗杆利用第一转子51的旋转拉入第一筛网55上,在第一筛网55上向右侧输送同时进行脱粒处理,通过连通口59送至第二筛网56上,利用第二转子52的旋转使割取谷穗杆返回向左侧输送同时进行脱粒处理,使通过第一、第二筛网55、56的混有谷皮的谷粒向后述的摇动筛选部7落下,将残留在第一、第二筛网55、56上的废秸自废秸排出口60排出机外。即,形成自谷穗杆入口36经第一筛网55、56至废秸排出口60的脱粒处理路线6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后述的动力传递结构所说明的,第一、第二转子51、52是同向旋转的。基于这一关系,螺旋叶片53、54如图3及图5所示,可以相对于各转子51、52相互相反的方向缠绕的状态左右折返地输送所述谷穗杆。
这样,在脱粒部5中,通过使第一、第二转子51、52同向旋转,自偏机体左侧的谷穗杆入口36输入的割取谷穗杆和与后述的转子的外形及旋转速度相关的结构相结合,不断顺畅地自第一转子51向第二转子52传递,因此,自谷穗杆入口36输入的割取谷穗杆不会产生堵塞,而被顺畅地引入第一筛网55上。
在脱粒部5中,在利用第一、第二转子51、52使割取谷穗杆左右往复移动期间被处理两次,完全地进行脱粒处理。即,使第一、第二转子51、52的外径不同,从而使其分担脱粒处理的任务,例如将第一转子51设定为大径,使其主要进行谷穗杆的取入和脱粒,将第二转子52设定为小径,使其主要分担废秸的输送等,可以节减脱粒处理所需的动力,使脱粒部5小型轻量化,使通用联合收割机A整体的布置紧凑。
使第二转子52高速旋转,使该第二转子52的旋转周速度比第一转子51的旋转周速度更快,从而减少处理剩余谷物,同时加快第二转子52的谷穗杆输送速度,减薄输送物的层,消除扎上的谷粒。
另外,当使第一转子51的旋转周速度为高速时,会产生脱皮(脱ぷ),从而降低脱粒物的品质,所以第一转子51的旋转周速度不能太高。
如上所述,由于脱粒部5配置有第一、第二转子51、52并顺序脱粒处理输入的谷穗杆,故可防止处理剩余物等引起的谷粒的损失。又,由于第一、第二转子51、52相对于前进方向正交配置,故即使脱粒处理长度大,也可使机体的前后长度短,由于大径的第一转子51与来自送料器35的割取谷穗杆的输入方向正交,故谷穗杆向脱粒部5的取入良好,由于第二转子52为小径,故可以将包括扎上的谷物粒等未处理的部分完全脱粒处理,故可防止谷粒混入废秸而被排出。
摇动筛选部7配设于脱粒部5的下方。该摇动筛选部7如图1所示,由利用摇动机构71一体摇动的谷流板72和粒度筛73及颍壳筛74等、和配设于谷流板72下方的簸箕75构成,由自脱粒部5落下到谷流板72上的带有秸屑的谷物粒利用粒度筛73分离出带秸的谷物粒,将秸屑自废秸排出口60排出机外,将混有微尘的谷物粒利用沿粒度筛73和颍壳筛74下面流动的来自簸箕75的筛选风分离为谷物粒和微尘,将微尘自废秸排出口60排出机外。在粒度筛73的下方左右形成一次槽76,在其中配设螺旋型一次输送器77,自一次槽76的终端向精粒仓79内立设有扬谷输送器78,该扬谷输送器78是将与该一次输送器77连动的螺杆配设在扬谷筒内构成的,将谷物粒中的一次物经由一次输送器77及扬谷输送器78向精粒仓79输送、储存。在粒度筛73后方的颍壳筛74的下方左右形成二次槽80,该二次槽80内配设有螺旋型的二次输送器80a,自该二次槽80的终端部延设与二次输送器80连动的还原输送器81,其终端部配置于摇动筛选部7的前部、即谷流板72的上面,将谷物粒中的二次物经由二次输送器80a和还原输送器81在摇动筛选部7的前部(谷流板72上)环流。
精粒仓79如图1所示,侧面图大致形成倒三角形,自第二转子52的前端上方至摇动筛选部7的后端上方配置。在该精粒仓79内的最下部左右延伸配置排出输送器82a,并且,自该排出输送器82a的终端向上方立设排出输送器82b,构成排出输送器82,在该排出输送器82b的终端旋转自如地连通、连接排出螺旋83的始端,使排出螺旋83的终端可向任意位置移动,以便于将精粒仓79中的谷物粒移送至卡车的载物台等处。另外,平时排出螺旋83大致水平配置。
另外,精粒仓79的宽度如图25及图26所示的后述的实施例所示,与脱粒部5的宽度基本相同,或比之稍宽,这样,可使在仓内充填谷粒和未充填谷粒时,机体左右方向重心平衡不变。
在精粒仓79的后方,即脱粒部5的后方配设有发动机84,在该发动机84的下方配设有变速箱85。通过将发动机84配设于脱粒部5的后方,可以使作为运转部的驾驶室41的下方宽广,另外驾驶室41及发动机84可不偏置于左右任一侧,而配置于机体的大致中央,从而提高左右的重量平衡,同时,通过相对于前方的割取部3,将发动机84配置于后方,也提高了前后的重量平衡。
通过将变速箱85配置于该发动机下方,同样提高了机体前后的重量平衡,同时,缩短了自发动机84至变速箱85的动力传递距离。
下面利用图2说明该基本实施例的通用联合收割机A中的起始于发动机84的动力传递。
在突出于发动机8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左侧)的输出轴86上,固设有作为多连皮带轮的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在同一侧,在第一转子51的旋转轴和第二转子52的旋转轴分别固设有作为多连皮带轮的第一转子皮带轮90及第二转子皮带轮91,在第二转子皮带轮91和所述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之间旋转自如地配置有作为多连皮带轮的中继皮带轮89。这样,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和中继皮带轮89之间,中继皮带轮89和第二转子皮带轮91之间,第二转子皮带轮91和第一转子皮带轮90之间,分别架设卷绕有转子驱动皮带88a、88b及转子间连动皮带92,使第一、第二转子51、52向同一方向旋转。
另外,在第一转子皮带轮90和支承于割取输送驱动轴93的割取输送部输入皮带轮94之间卷绕有割取输送驱动皮带95,其中,割取输送驱动轴93支承于送料器35的后端部,使割取部3的割刀装置31及横向输送螺旋34和输送部4的割取谷物杆输送器37从动于第一、第二转子51、52的驱动。而在第二转子皮带轮91和一号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6及二号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7上卷绕有输送器驱动皮带98,利用该一号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6的驱动而驱动一号输送器77和扬谷输送器78,利用该二号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7的驱动而驱动二号输送器80a和还原输送器81。使第一转子皮带轮90和摇动筛选部7的筛选部输入皮带轮99经由摇动筛选部驱动皮带100连动连接,从而驱动摇动筛选部7。即,驱动簸箕75使其旋转,驱动使谷流板72和粒度筛73及颍壳筛74一体摇动的摇动机构71。
在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和谷物粒排出驱动皮带轮101之间卷绕有谷物粒排出驱动皮带102,使排出输送器82与发动机84的输出连动,同时,在该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和突设于变速箱85的侧面的行走部输入皮带轮104之间卷绕行走驱动皮带103,驱动行走部1的驱动力13,使其旋转。
图中,105为拉力离合器,106为拉力皮带轮,通过断开和合上该拉力离合器105分别进行通用联合收割机A的行走动作及割取、脱粒、筛选动作和谷物粒排出动作,可组合进行这些动作。
以上的动力传递机构也可以将皮带轮换成链轮,将皮带换成链子而构成。
如上所述,自发动机84的输出轴86经由配置在同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左侧)的动力传递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割取部3、割取谷物杆输送器37、脱粒部5、摇动筛选部7、粒排出用装置及行走驱动系统,未使用伞齿轮变更驱动和传递方向,驱动结构简单,也降低了驱动损耗。
以上,显示了通用联合收割机A的实施例1,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对联合收割机的脱粒部、精粒仓、输送器等各部进行变形的各种实施例。
首先,对脱粒部5说明图12至图19所示的各实施例。
图12至图14是在脱粒部5的第一处理室D1前的谷穗杆入口36设置用于使脱粒部5中的谷穗杆输送顺畅的防堵塞结构的图。首先,在第一转子51面临送料器35的部分,即面临谷穗杆入口36的部分植设大致呈木梳形的刀杆T1,同时,在该谷穗杆入口36的下端缘植设大致呈木梳形的固定刀杆T2,使各刀T1、T2重叠,利用第一转子51的旋转,很细地切断有送料器35输入的谷穗杆,提高了脱粒处理能力,同时,使脱粒处理中谷穗杆的移动顺畅了。
如图12及图13所示,通过使第一转子51外周面的面临送料器35的部分、即面临谷穗杆入口36的部分的第一螺旋叶片53的节距P形成与脱粒部5的面临送料器35的部分、即面临谷穗杆入口36的部分的横向宽度相同的尺寸,利用第一转子51的一转使来自谷穗杆入口36的谷穗杆向右侧移动,防止了谷穗杆在该部分的堵塞。
图15表示顺畅地使谷穗杆自第一处理室D1向第二处理室D2输送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筛网55的下面最下部设于高位,将第二筛网56的下面最下部设于低位,设定高度差h,使谷穗杆自第一转子51向第二转子52的移送顺畅。
图16表示提高第二处理室D2中的脱粒性能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二转子52的第二螺旋叶片54的突出量h2高于第一转子51的第一螺旋叶片53的突出量h1,扩大了第二转子52和第二筛网56形成的空间,使谷穗杆易于解开,便于谷穗杆和谷粒的分离,防止了谷物粒的损耗。
图17为延长第一、第二处理室D1、D2以提高脱粒处理能力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第二处理室D1、D2的右侧外部设置谷穗杆移送线路D3,使第一、第二筛网55、56充分地用于脱粒处理。该谷穗杆移送线路D3形成为处理室侧开口的大致箱形,拆装自如地安装于第一、第二处理室D1、D2的右侧面上。使第一、第二转子51、52的右侧端部超过第一、第二筛网55、56的右侧端直至延伸至上述谷穗杆移送线路D3的内部,使第一、第二处理室D1、D2间的谷穗杆的输送顺畅了。
在图18及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第二转子皮带轮91的皮带轮轴与第二转子52的旋转轴错开,通过反转齿轮箱110将两轴相互连动连接,从而,使第二转子52相对于第二转子皮带轮91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在第一转子皮带轮90和第二转子皮带轮91之间与基本实施例同样缠绕转子间连动皮带92,使两皮带轮90、91向同一方向旋转,其结果,使第一、第二转子51、52相互反向旋转。即使割取谷穗杆的供给量增加,第一转子51和第一筛网55间的谷穗杆的层变厚,只对与第一筛网55接触的部分脱粒,而不对与第一转子51接触的部分脱粒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转子52是反转的,故谷穗杆的层也反转,之前与第一转子51接触的部分变为与第二筛网56接触,可进行无剩余地完全的脱粒处理。
下面对还原输送器81的配置,就图20至图23所示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还原输送器81的终端部配置在第一处理室D1的左侧,通过还原口D4与第一处理室D1的左侧连通,使来自二次槽80的二次物还原到第一处理室D1的左侧。
图22表示图20及图21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型例,使第一处理室D1和第一转子51向左侧延伸,使还原输送器81的终端部与该延伸部的后侧面连通,使来自二次槽80的二次物还原到第一处理室D1的左侧。
这样,通过使来自二次槽80的二次物还原到第一处理室D1再进行脱粒处理,使带枝梗的二次物完全脱粒,可提高作为产品的一次物的品质。
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和基本实施例同样,将还原输送器81的终端部配置于摇动筛选部7的谷流板72的上面,但在左右方向上,将该终端部与摇动筛选部7的谷流板72的上面右侧、即脱粒部5的与送料器35面临的部分的相反侧连通。虽然相对于谷流板72来自第一处理室D1的脱好的粒靠近送料器35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左侧)多,越向另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右侧)越少,但根据本实施例,来自还原输送器81的二次物填补该另一侧,使谷流板72上的被筛选物一样分布,提高了筛选能力。
下面对精粒仓79、排出输送器82及排出螺旋83,就图24至图27所示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24至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精粒仓79的前部一直延伸到第一转子51的上方,以增大容量。并且,如图25及图26所示,通过使其和脱粒部5大致同宽或比之更宽,使容量增大,同时,可使仓内充填谷粒时和不充填谷粒时机体左右方向重心平衡不变。
在该实施例中,未设置图1等所示的垂直方向的排出输送器82b,将排出螺旋83的始端与左右配设于精粒仓79的底部的排出输送器82a的终端旋转自如地连通,平时的排出螺旋83配置为其终端向前上方倾斜。这样,通过消除垂直方向的排出输送器82b,简化了排出输送器83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及轻量化,对精粒仓79的容量增大也有利。
在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精粒仓79的前部一直延伸到第一转子51的上方,同时,使其底壁79a形成侧面图呈倒三角形,将其最下部插入第一、第二转子51、52形成的侧面图呈倒三角形的空间。如前所述精粒仓79通过使其左右宽度和脱粒部5大致同宽或比之更宽,使仓内充填谷粒时和不充填谷粒时机体左右方向重心平衡不变,在此之上,如本实施例所述,通过使精粒仓79的下端部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大致位于中央,使仓内充填谷粒时和不充填谷粒时机体前后方向重心平衡也不变。因此,无论精粒仓79内的粒的充填量如何,机体的重心位置都几乎不变,可不丧失重心平衡地稳定地进行割取作业。
另外,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排出输送器也仅是精粒仓79底部的水平方向的排出输送器82a,未设垂直方向的排出输送器82b,将排出螺旋83的始端连接到排出输送器82a的终端,使其终端向前上方突出。
该精粒仓79、排出输送器82及排出螺旋83的结构也用在了前述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
最后,对有关动力传递系统、尤其是行走驱动系统的图28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与在图1等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行走部1的驱动轮13配置于后端相对,将其配置在前端(因此,将从动轮12支承于后端)变速箱85也与其相随配设于割取部3的后下方(脱粒部5的前端部)。这里,自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经由第一行走驱动皮带103a、作为多连皮带轮的中继皮带轮130、第二行走驱动皮带103b将动力传递到突设于变速箱85侧面的行走部输入皮带轮104。
下面说明行走驱动系统以外的驱动系统。相对于第二转子皮带轮91,自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不经由中继皮带轮89,卷绕有一条转子驱动皮带88。并且,和基本实施例一样,将转子连动皮带92卷绕于第二转子皮带轮91和第一转子皮带轮90之间,将割取输送部驱动皮带95卷绕于第二转子皮带轮92和割取输送部驱动皮带轮94之间,在发动机输出皮带轮87和谷物粒排出驱动皮带轮101之间卷绕有谷物粒排出驱动皮带102。另外,为驱动一次输送器77及还原输送器81,在第二转子皮带轮91、一次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6和二次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7上卷绕有输送器驱动皮带98。
对摇动筛选部7而言,由于将变速箱85配设于机体前部,故将摇动机构71配设于摇动筛选部7的后端部,所以与配设于摇动筛选部7的前部的簸箕75分开。因此,如基本实施例所述,用相同的皮带驱动是困难的。这里,在所述一次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6和二次输送器驱动皮带轮97的各同轴上设置链轮,在其和与驱动摇动机构71的驱动用偏心轴71a设于同轴上的链轮之间,卷绕摇动驱动链条131,使摇动筛选部7的摇动机构71和第二转子52(及第一转子51)及各输送器77、78、80a、81的驱动连动。
将所述输送器驱动皮带98绕在多连皮带轮132上,在该多连皮带轮132和簸箕驱动皮带轮133之间卷绕簸箕驱动皮带134。这样,相对于位于输送器驱动皮带98后部的摇动机构71,装入摇动驱动链条131,相对于位于其前部的簸箕75装入簸箕驱动皮带134,从而将该摇动机构71和簸箕75与第二转子52及输送器77、78、80a、81的驱动连动。另外相对于簸箕驱动皮带轮133,也可以自第一转子皮带轮90卷绕皮带,使簸箕75与第一转子51连动。
本实施例中的由皮带轮及皮带(包括链条、链轮)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也自发动机84的输出轴86配置于同一侧,不需使用伞齿轮变更驱动及传递方向,驱动结构简单,驱动损耗也降低了。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割取稻子、小麦等各种谷物粒,进行脱粒,将脱好的粒储存并适当排出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具有高度的脱粒处理能力及操作性、机体的紧凑性和重量平衡的稳定性,可作为通用联合收割机使用。

Claims (23)

1、一种通用联合收割机,具有:在机体前部的割取装置,在该割取装置后方的脱粒部,在该脱粒部下方的摇动筛选部,在该脱粒部上方的精粒仓;作为输送装置,具有:将由该割取装置割取的谷穗杆输送到该脱粒部的送料器,从该摇动筛选装置的一次槽向精粒仓输送谷粒的扬谷输送器,排出该精粒仓内的谷粒的排出输送器,将该排出输送器输送出来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排出螺旋,从该摇动筛选装置的二次槽将未精选谷粒还原至该脱粒部的还原输送器;该脱粒部具有螺旋型转子,在该转子的下方设置筛网,由该转子脱粒后的谷粒通过该筛网落下至该摇动筛选部,在机体上配置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动力传至行驶驱动用变速箱、该割取装置、该脱粒部的转子、该摇动筛选部、该各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脱粒部的转子至少具有两个,该转子具有与行进方向成直角的水平轴心并且前后并排设置,沿各转子的轴心方向形成谷穗杆输送线路,两转子的各输送线路的谷穗杆的输送方向相反,在两转子之间设置隔壁,切开该隔壁的一部分,连接在所述前侧转子的谷穗杆输送线路的终端和后侧转子的谷穗杆输送线路的始端,构成连续形谷穗杆输送线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子沿相同的方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子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子中,前侧的转子的直径大于后侧的转子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子中,前侧的转子的旋转周速度为比后侧转子的旋转周速度大的高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个转子中,使突设于后侧的转子上的螺旋叶片的突出量大于突设于前侧的转子上的螺旋叶片的突出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转子的各转子的下方配置的筛网中,将前侧的筛网的最下部设定在比后侧的筛网最下部高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转子的各转子的下方配置的筛网中,前侧筛网的网眼比后侧筛网的网眼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原输送器的终端部与在所述脱粒部的所述前侧的转子的谷穗杆输送线路的始端部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输送器的终端部与该摇动筛选部的谷流板上面接触的部分、即该脱粒部面临送料器侧的相反侧与该脱粒部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沿与行进方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滑轨分别架设在脱粒部的前部及后部,将滑动框体滑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滑轨上,将所述各转子支承在该滑动框体内部,同时,使各转子相对于驱动各转子旋转的皮带轮可自如地拆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上的面临送料器的部分植设刀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上的面临送料器的部分的螺旋叶片的节距与该送料器后端部的横向宽度基本相同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粒仓的左右宽度与该脱粒部的左右宽度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输送器的终端部配置于所述精粒仓的上部的下方,与该排出输送器的终端部连接的所述排出螺旋的始端配置于该精粒仓的侧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转子相互之间的空间配置所述排出输送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配置于所述脱粒部的后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向左右一侧突出,在该一侧配置从该输出轴向变速箱、所述转子、筛选装置和割取装置、输送装置传动的传动系。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输送器的终端部配置于所述精粒仓的上部的下方,与该排出输送器的终端部连接的所述排出螺旋的始端配置于该精粒仓的侧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配置于所述脱粒部的后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用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向左右一侧突出,在该一侧配置从该输出轴向变速箱、所述转子、筛选装置和割取装置、输送装置传动的传动系。
CNB988085143A 1997-08-26 1998-08-24 通用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69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9184/97 1997-08-26
JP229184/1997 1997-08-26
JP22918497A JPH1156086A (ja) 1997-08-26 1997-08-26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7624397A JPH11103653A (ja) 1997-10-08 1997-10-08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7624497A JPH11103654A (ja) 1997-10-08 1997-10-08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76243/1997 1997-10-08
JP276243/97 1997-10-08
JP276244/1997 1997-10-08
JP276244/97 1997-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8023A CN1268023A (zh) 2000-09-27
CN1226912C true CN1226912C (zh) 2005-11-16

Family

ID=2733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85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6912C (zh) 1997-08-26 1998-08-24 通用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033071A4 (zh)
KR (1) KR100469590B1 (zh)
CN (1) CN1226912C (zh)
AU (1) AU8750098A (zh)
WO (1) WO19990098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1344B (zh) * 2011-09-06 2016-05-18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3703920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克拉斯印度莫林达私人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
DE102016103204A1 (de) * 2016-02-24 2017-08-24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en Mähdrescher
BE1023990B1 (nl) * 2016-03-29 2017-10-25 Cnh Industrial Belgium Nv Dors- en scheidingssysteem voor een oogstmachine
CN105723919A (zh) * 2016-04-18 2016-07-06 鹤岗市今时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联合收割机
CN109121662A (zh) * 2018-07-26 2019-01-0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电动智能绿豆收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19065A (de) * 1939-09-29 1942-01-31 Heinrich Lanz Ag Dreschmaschine mit mehreren hintereinander angeordneten Dreschvorrichtungen.
JPS5637551Y2 (zh) * 1976-08-03 1981-09-02
IT1134171B (it) * 1979-11-14 1986-07-31 Sperry Nv Mietitrebbia
JPS58117826U (ja) * 1982-02-04 1983-08-1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S58193616A (ja) * 1982-05-06 1983-11-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直流形コンバインの穀稈搬送装置
JPS59122035U (ja) * 1983-02-07 1984-08-17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直流形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刈取搬送装置
JPS59139031U (ja) * 1983-03-09 1984-09-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DE3322805A1 (de) * 1983-06-24 1985-01-03 Claas Ohg, 4834 Harsewinkel Selbstfahrender maehdrescher nach dem axialflusssystem
JPS6036041U (ja) * 1983-08-19 1985-03-12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S6051940U (ja) * 1983-09-16 1985-04-12 高山 和義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移送装置
JPH0339007Y2 (zh) * 1985-06-20 1991-08-16
DE3850570T2 (de) * 1988-04-26 1994-10-20 Ford New Holland N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örnerverlustmessung an Dreschmaschinen.
JPH07298769A (ja) * 1994-05-02 1995-11-14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GB2293080A (en) * 1994-09-17 1996-03-20 New Holland Belguim Nv Grain cleaner for combine harves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69590B1 (ko) 2005-02-02
EP1033071A1 (en) 2000-09-06
CN1268023A (zh) 2000-09-27
AU8750098A (en) 1999-03-16
WO1999009807A1 (fr) 1999-03-04
EP1033071A4 (en) 2002-07-03
KR20010023319A (ko) 200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2383A1 (en) Grain-moving arrangement for an agricultural combine
JP2011250751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246976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226912C (zh) 通用联合收割机
JP2009225761A (ja) コンバイン
JP40089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5304427A (ja) 全稈投入型脱穀機
US6361435B1 (en) General purpose combined harvester and thresher
KR102282513B1 (ko) 콤바인의 탈곡장치
JP719038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1250750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67318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1008542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008136399A (ja) 脱穀装置
JP3989096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007151448A (ja) コンバインの揚穀コンベア
CN2860037Y (zh) 稻麦两用联合收割机
JP4427638B2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部構造
JP440005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5304426A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機駆動装置
JPH11113371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104956A (ja) 脱穀装置
JPH1156086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520401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266973B2 (ja) 脱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YANMA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YANMAR AGRICULT EQUI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mar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