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16C - 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116C CN1179116C CNB011210281A CN01121028A CN1179116C CN 1179116 C CN1179116 C CN 1179116C CN B011210281 A CNB011210281 A CN B011210281A CN 01121028 A CN01121028 A CN 01121028A CN 1179116 C CN1179116 C CN 117911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ing material
- sound absorbing
- cover
- combustion engin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86—Gear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以短的通气通路长度可防止通气装置的尘埃等的附着和尘埃的进入的简单构造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它是在覆盖含有内燃机和动力装置的至少一方的动力单元的本体罩46的外侧通过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49设有外后罩48,动力单元所包括的通气装置81的出口面临着吸音材料49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的曲轴室或变速室等的通气构造,有例如记载于特开昭61-160665号公报的例子,图11图示其要部并对其进行说明。
同例涉及单元摆动式的内燃机,在皮带传动箱01的后部设置变速室02。
在变速室02的上部形成着通气室03,在通气室03的隔壁03a的通孔中通过衬套04沿前后水平方向插装着通气管05。
这样地将一端插装在通气室03中的通气管05在皮带传动箱01内向下方弯曲而垂直地延伸,通过衬套06贯通皮带传动箱01的下壁而将其下端开口突出到外部,对大气开口。
另外,从变速室直接延伸到外部的通气管的类型有将管前端插入空气滤清器箱内开口的例子。
在前者的例子中,由于通气管05的开口端在车辆下侧对大气开口,因此,根据布置有可能进入尘埃,并且尘埃附着在出口上而具有使外观变差等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通气管05在车辆下侧有开口端,因此,管的长度变长。
在后者的例子中,空气滤清器箱安装在车体构架上时,由于皮带传动箱摇动,需要加长通气管的长度来吸收摇动或皮带传动箱需要专用的滤清器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构造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该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可以以短的通气通路长度防止通气装置的尘埃等的附着和尘埃的进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是设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的变速室的通气构造,在覆罩动力单元的本体罩的外侧夹着防止噪音用的吸音材料设置外罩,该动力单元至少含有内燃机和动力传动装置中的一方,上述动力单元所具备的通气装置的出口面临着上述吸音材料。
由于通气装置的出口面临夹装在覆罩动力单元的本体罩与其外侧的外罩之间的吸音材料,因此,可防止尘埃从通气装置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不会有尘埃给外观带来影响那样的现象。
由于只要将通气装置出口朝向吸音材料即可,因此,布置的自由度高,构造简单,可以尽可能地短地设计通气装置的长度。
第2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是在上述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中,通气管从上述变速室的通气室向上方延伸后进行弯曲,沿水平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到管出口。
通气管的上游侧由于从变速室向大致上方向延伸,进入通气管内的油液体容易再次返回到变速室,而且,通气管在向大致上方向延伸后进行弯曲再沿水平方向规定长度地延伸至管出口,因此,在水平部分中进行气液分离,促进通气性能。
另外,由于通气管具有规定长度的水平部分,因此,不会由设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的变速室的上下摇动强制地排出油。
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设置变速室的动力单元中也包括单元摆动型内燃机。
第3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是在第2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中,其特征是,上述通气管的管出口面临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该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夹在本体罩之间地被夹装在外罩的内面上。
由于通气装置的出口与夹在本体罩之间地夹装在外罩内面上的吸音材料面临,因此,可以防止尘埃从通气装置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不会由尘埃给外观带来影响。
由于只要将通气装置出口朝向吸音材料即可,因此,布置的自由度高,构造简单,可以尽可能地短地设计通气装置的长度。
第4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是在第1技术方案的通气构造中,在皮带传动室中设有空气冷却构造,在外罩的内面上被夹在本体罩之间地夹装着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从变速室延伸出的通气装置的出口设在上述皮带传动室的冷却风出口处,并与上述吸音材料面临。
由于通气装置出口与吸音材料面临,因此,可以防止尘埃从通气装置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并且,自变速室延伸出的通气装置的出口排出的油被吸音材料吸附,但是由于通气装置的出口设在皮带传动装置的冷却风出口处,因此,吸附了油的吸音材料由温风即冷却风吹干而可长期地维持吸音材料的吸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具有皮带式变速装置的传动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卸掉了罩单元时的图2的III向视图。
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在左箱体上安装了变速器罩时的左侧视图。
图6是也组装了罩单元的状态的图5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内罩的左侧视图。
图8是安装前的吸音材料的左侧视图。
图9是外后罩的左侧视图。
图10是外前罩的左侧视图。
图11是现有的皮带传动箱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0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具有皮带式变速装置的传动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在其机动二轮车1的头管2上自由转动地支承着转向轴3,在转向轴3的上部固定着手把4,在其下部固定着轴支前轮6的前叉5。
车架包括从头管2的上部向后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管7、7、从头管2的下部向后方大致水平延伸并分别与两主管7、7连接的左右一对支承管8、8、分别与两支承管8、8结合的左右一对下降管9、9、左右一对车座导轨10、10。
两下降管9、9由前方部9a、9a、中央部9b、9b、后方部9c、9c构成,该前方部9a、9a分别向左右扩开并以比主管7、7陡的角度向后斜下方延伸,该中央部9b、9b在前方部9a、9a的下部向后方弯曲且大致水平地延伸,该后方部9c、9c在中央部9b、9b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弯曲并延伸。两车座导轨10、10与两主管7、7的比中央稍靠后方的部分结合,向后稍斜上方延伸到车体后部。而且,各下降管9、9的后方部9c、9c的后端部与各车座导轨10、10的大致中央部结合,从下面支承着该车座导轨10、10。
在内燃机11中,曲轴箱12配置在两下降管9、9的后方部9c、9c的后方,气缸体13、气缸盖14、气缸盖罩15相对曲轴箱12依次重叠地结合着,该气缸体13、气缸盖14、气缸盖罩15以朝向前斜上方去的前倾的姿势突出配置在下降管9、9的后方部9c、9c的前方。曲轴箱12枢支承在左右一对支承座9d、9d、9e、9e上,该在左右一对支承座9d、9d、9e、9e分别设在各下降管9、9的后方部9c、9c的上部和下部。另外,在内燃机11的前方被左右主管7、7和左右下降管9、9围着地保持着燃料箱16。
另外,在车体的左侧,从曲轴箱12的左方向后下方稍微倾斜地配置的传动装置17的前部如后所述地以曲轴22的轴线作为转动轴线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曲轴箱12上,其后端部通过缓冲器18枢支在左侧的车座导轨10、10的后端部上,由此,传动装置17可沿上下方向相对内燃机11自由摆动。另外,在传动装置17的后部轴支着后轮19。
以下参照图2~图4再将内燃机11及传动装置17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内燃机11是4冲程2气缸内燃机,曲轴箱12被分割为左右,由左和右曲轴箱12L、12R构成,活塞20、20自由滑动地嵌合在气缸体13和各气缸13a、13a中,该活塞20、20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21、21传递给曲轴22,曲轴22被旋转,该曲轴22指向左右方向地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12上。在曲轴22的右端部固定着交流发电机23的转子,其右方由与右曲轴箱12R结合的发电机罩24覆罩。
另外,在曲轴22的左端部安装着作为传动装置17的构成要素的后述的V型皮带式变速装置T的驱动皮带轮50。
参照图2和图3,在气缸盖14上设置动阀机构,吸气凸轮轴25和排气凸轮轴26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气缸盖14上,该吸气凸轮轴25和排气凸轮轴26由正时链29以曲轴22的1/2的减速比被旋转,分别驱动设在各气缸13a、13a上的两个吸气阀30、30和两个排气阀31、31使其开阀。上述正时链29分别挂挠在从动链轮27和驱动链轮28上,该从动链轮(仅图示着吸气凸轮轴25的从动链轮27)分别固定在两凸轮轴25、26的右端部,该驱动链轮28固定在曲轴22的右端部。
而且从燃料喷射阀32喷射到吸气通路的燃料与空气一起通过吸气阀30、30被吸入燃烧室33,由点火栓34点火燃烧后,已燃气体通过排气阀31、31排出到排气通路。
以下,主要对传动装置17进行说明。
发电机罩24结合在右曲轴箱12R上,该发电机罩24设有由以曲轴22的轴线为中心线的贯通孔构成的轴承孔,在由安装在该轴承孔中的滚针轴承35自由转动地支承的支承轴36的右端部嵌合着设在右箱体37的基端部37a上的嵌合孔,该右箱体37部分地覆罩右曲轴箱12R,并固定在支承轴36上。
右箱体37具有从基端部37a沿右曲轴箱12R的后面绕入到车体内侧的连接部37b,该连接部37b由4根螺栓39与左箱体38的连接部38b固接,而与左箱体38结合为一体,该左箱体38是传动箱C的构件,该传动箱C是传动装置17的构件。
在右箱体37的后部由螺栓结合着右叉部42的前端部,该右叉部42在其后端部上通过滚珠轴承41支承着后车轴40的右端部。
另外,左曲轴箱12L的曲轴22所贯通的左侧面的曲轴22的周围由螺钉结合着环状支承构件43,左箱体38其左箱体38的基端部38a通过滚珠轴承44嵌合在支承构件34的外周上,由此,左箱体38可相对曲轴箱12自由转动地被支承。
左箱体38具有从基端部38a沿左曲轴箱12L的后面绕入车体的内侧的上述连接部38b,并再向后方延伸,在后部通过滚珠轴承45支承后车轴40的中间部。
因此,构成右后叉部的右箱37和右叉部42与构成左后叉部的左箱体38成为一体构成机动二轮车1的后叉,并以曲轴22的轴线为中心线相对内燃机11向上下方向自由摇动地被支承着。
另外,左箱体38朝向左方敞开着,其敞开的部分由罩单元U覆罩。
即,罩单元U为由内罩46、外前罩47、外后罩48构成的两层构造,该内罩46是覆罩左箱体38的敞开部分并与其结合面结合的本体罩,该外前罩47、外后罩48在其左方设置间隙地覆罩该内罩46。
特别是,在内罩46和覆罩其后半部的外后罩48之间加装着防止噪音用的吸音材料49。而且,在由左箱体38和内罩46形成的皮带传动室C内收容着分别作为传动装置17的构件的V型皮带式变速装置T、离心离合器L和减速装置R,该V型皮带式变速装置T、离心离合器L和减速装置R用于将曲轴22的动力传递给后轮19。
变速装置T包括驱动皮带轮50、从动皮带轮51和挂绕在两皮带轮50、51上的V型皮带52。
被设置在皮带传动室C的前部的、安装在曲轴22的左端部的驱动皮带轮50具有驱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0a、驱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0b、斜板50c、多个重滚50d等;驱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0a沿轴向和旋转方向相对作为驱动轴的曲轴22固定着,具有V型皮带52接触的圆锥面;该驱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0b设置在该驱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0a的右方,并相对曲轴22可沿轴向自由移动沿旋转方向不能移动地被结合,具有V型皮带52接触的圆锥面;该斜板50c在轴向和旋转方向上相对曲轴22被固定;该多个重滚50d配置在驱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0b和斜板50c之间。
另外,从动皮带轮51配置在皮带传动室C的后部,安装在机动二轮车1的指向左右方向的从动轴53的左端部。
该从动轴53其右端部通过滚珠轴承54自由转动的支承在左箱体38的后部,其中间部通过滚珠轴承55自由转动的支承在后述的变速器罩70上,其左端部通过滚珠轴承56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后述的内衬套57的内周上。
在此,滚珠轴承54是左箱体38中的从动轴53的支承部,滚珠轴承55是变速器罩70中的从动轴53的支承部。
参照图4,从动皮带轮51具有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弹簧59。该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沿轴向相对从动轴53固定,可自由旋转;该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可相对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沿轴向自由移动,在后述的凸轮槽64的形成范围中沿旋转方向可若干自由移动。该弹簧59由其弹力将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向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弹压,它由圆筒状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
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由内套筒57a和圆锥板57b构成。该内套筒57a与从动轴53同轴地配置在径向外方。该圆锥板57b一体固定在内套筒57a的右端部,具有V型皮带52接触的圆锥面。
内套筒57a的右端部通过配置在其内周上的滚针轴承60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从动轴53上,设置在内套筒57a的左端部外周即从动轴53的径向外方的轴颈部57a1通过插入安装在轴承孔46b的内周中的滚珠轴承62中而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内罩46上,该轴承孔46b设在内罩46上。
因此,滚珠轴承62是内罩46中的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的支承部。
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由外套筒58a和圆锥板58b构成。该外套筒58a与从动轴53同轴,沿从动轴53的轴向和旋转方向自由滑动地套合在内套筒57a的外周上。该圆锥板58b一体地固定在上述外套筒58a的右端部,并设置在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的圆锥板57b的左方,具有V型皮带52接触的圆锥面。
而且,在外套筒58a上设有凸轮槽64,该凸轮槽64与固定在内套筒57a上的销63结合使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可相对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进行轴向相对运动,并具有在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和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的转速差为规定值以上时可进行旋转方向和轴向移动的倾斜部,使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和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通常可一体地旋转。
变速装置T由于这样地构成,在内燃机11的转速小时,在驱动皮带轮50中,驱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0b从驱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0a离开,V型皮带52的卷绕半径变小,在从动皮带轮51中,由弹簧59弹压的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与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接近,V型皮带卷绕半径变大,因此,曲轴22的动力以大的变速比传递给输出轴。
在转速增加时,在驱动皮带轮50中,多个重滚50d…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外方移动,将驱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0b向接近驱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0a的方向推压,因此,V型皮带52的卷绕半径变大,在从动皮带轮51中,从动侧可动皮带轮片58从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离开,V型皮带52的卷绕半径变小,因此,变速比变小。
另外,在从动轴53中,在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的右方,在从动侧固定皮带轮片57和变速器罩70之间设有做为起步离合器7的离心离合器L,该变速器罩70形成收容后述减速装置R的变速室M。
离心离合器L具有碗状离合器外构件65和驱动板66,该离合器外构件65固定在从动轴53上并与从动轴53一体地进行旋转,该驱动板66处在离合器外构件65内侧,并固定在内套筒57a的右端部并一体进行旋转。
当内套筒57a在以比规定的转速大的转速进行旋转时,自由摇动地支承在驱动板66上的多个离合器闸片67反抗离合器弹簧68的弹力而由离心力向径向外方摇动,设在各离合器闸片67的外周面上的摩擦构件69与离合器外构件65的内周面抵接,离心离合器L成为结合状态,从动皮带轮51的旋转传递给从动轴53。
另外,从动轴53由构成减速装置R的一系列的齿轮与后车轴40连接并驱动后车轴40。
即,在皮带传动室C的后部,还设有配置在左箱体38的后部和离心离合器L之间由变速器罩70形成的变速室M,收容在该变速室M内的减速装置R包括小径的第一小齿轮72、大径的第一减速齿轮73和小径的第二小齿轮74、大径的第二减速齿轮75。该第一小齿轮72设在贯通变速器罩70的从动轴53的右端部。该大径的第一减速齿轮73和小径的第二小齿轮74设在中间轴71上,该中间轴71的两端分别通过滚针轴承76、77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左箱体38和变速器罩70上。该第二减速齿轮75分别通过滚珠轴承45、78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左箱体38和变速器罩70上。而且,第一小齿轮72与第一减速齿轮73啮合,第二小齿轮74与第二减速齿轮75啮合,由此,从动轴53的旋转被二级减速后传递给后车轴40。
根据传动装置17这样的构造,曲轴22的动力输入变速装置T的驱动皮带轮50,接着在变速装置T中以对应于内燃机11的转速的变速比自动地被变速而传递给从动皮带轮51,再通过离心离合器L传递给从动轴53。然后,从动轴53的旋转通过变速室M内的减速装置R被减速后传递于后车轴40。
在变速室M内储存着润滑油,通过将构成减速装置R的一系列齿轮的一部分浸入到该被储存的润滑油中而进行这些齿轮的润滑,因此,在传动装置17动作时,润滑油的温度变成高温时,为了防止变速室M的压力上升,设有将变速室M内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气机构。
参照图5和图6,在变速室M的上方空间中由隔壁形成通气室B,在变速器罩70的周壁上,在通气室B的后上部嵌入连接管80,该连接管80向后方朝向斜上地突设着,连接管80的下端处于通气室B内,其上端处于变速室M外,连接管80连通变速室M内外。
在向该连接管80的上方突出的部分上由压入连接着通气管81的一端。
如图6所示,通气管81是弯曲为L字状的管,短尺寸侧直线部81a的端部压入在连接管80上地与连接管80连接,经过弯曲部81b,长尺寸侧直线部分81c以规定的长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延伸。
长尺寸侧直线部分81c顺沿左箱体38的后方的周壁内面,在左箱体38上形成着导向槽38p,该导向槽38p用于导引从连接管80延伸出的该通气管81。
通气管81的向左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尺寸侧直线部分81c如图6所示地向比左箱体38的对合面更左方突出并插入内罩46的圆孔46p中。
内罩46的圆孔46p朝向夹装在内罩46和外后罩48之间的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49,插入圆孔46p中的通气管81的端部开口面临吸音材料49。
即,与和通气室B连通的连接管80连接并向斜上方延伸处的通气管81沿导向槽38p直角弯曲并以规定长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延伸,将左端部插入内罩46的圆孔46p中而将端部出口面临设在外后罩48的内面上的吸音材料49。
通气管81的端部出口所面临的吸音材料49的部分具有圆孔49c,从外后罩48的内面突出着肋,以使不堵塞出口。
导向槽38p起着止挡件的作用用于使通气管81不脱落,在组装通气管81时,通过连接管80将其一端与变速器罩70连接,由于嵌合在导向槽38p中地被支承着,因此,通气管81可以确实且容易地被组装。
在通气管81的出口处配置着处于外后罩48内侧的吸音材料49,因此,可防止尘埃从通气管81的出口进入或附着在出口上,不会产生尘埃给外观带来影响的现象。
由于通气管81的上游侧从变速室M的上部通气室B向大致上方向延伸的,进入通气管81的油液体容易再返回变速室M,并且由于通气管81与变速室M一起上下摇动,因此,油液体更加容易返回变速室M。
另外,由于通气管81在向大致上方向延伸后进行弯曲形成规定长度的长尺寸水平部分81c并至管出口,因此,可以由长尺寸水平部分80c进行气液分离,促进通气作用。
由于通气管81的长尺寸水平部分81c直到管出口,因此,不会由通气管81的上下摇动强制地排出油。
在吸音材料49上吸附着油,但是,由皮带传递室C内的空气冷却构造吹干吸音材料49。
以下,与结合在左箱体38上的罩单元U一起说明该空气冷却构造。
罩单元U构成为内罩46与外前罩47外后罩48的两层构造,在内罩46和外后罩48之间加装吸音材料49。
如图7所示,内罩46收容变速装置T地覆盖左箱体38的左敞开空间,后半部为了覆盖从皮带轮51而向左方碗状地鼓出,在该鼓出部46a的中央具有自由旋转地支承内套筒57a的左端部的轴承部46b。
在上述鼓出部46a的进一步向后方内面上突出设置着弯曲的肋46c,该肋46c与后周壁之间形成排风路85,排风路85沿后周壁从上方向下方导引空气,从后下部的排风口86将空气排出到外部。
在与内罩46合体的左箱体38上也形成着与肋51c对应并对合的肋38q(参照图3)两者合体构成排风路85和排风口86。
在排风路85的上部穿设着插入通气管81的端部的圆孔46p。
在内罩46的前部形成着空气导入口46d。
大致以轴承部46b为中心地在前侧上下两部位和后侧上下两部位的4部位上设置用于安装外后罩48的各安装突起46e,在内罩46的大致前侧周缘上设有6处用于安装外前罩47的安装突起46f。
另外,在内罩46上具有大致5处的用于安装在右箱体38上安装突起46g。
在左箱体38上设有用于一起安装内罩46或内罩46和外前罩47的安装突起38g(参照图3)。
另外,覆盖在内罩46的后半部上的外后罩48如图9所示地在其中央具有鼓出部48a,在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上形成防止异物侵入并导引空气流动的导引部48b。在该外后罩48的前侧上下两部位和后侧上下两部位的4部位设置各安装突起48c。
在该外后罩48的里面内张设图8所示的吸音材料49。
吸音材料49形成为平面状,在其中央具有大致Y字状的窄缝49a,在与4个安装突起48c对应的部分上形成着圆孔49b。
在图8中,在右上的圆孔49b的右下附近形成着上述通气管的端部出口所面临的圆孔49c。
吸音材料49,在外后罩48的鼓出部48a处扩开窄缝49a沿内面变形为碗状地被张设。
内张设该吸音材料49的外后罩48覆盖在安装在右箱体17上的内罩46的后半部,使相互对应的4个安装突起46f、48c的对合并由螺栓紧固而成为一体。
覆盖在内罩46的前半部上的外前罩47如图10所示地若干向左方鼓出地形成大致碟状,从上侧周壁47a经弯曲的前侧周壁47b具有下侧周壁47c,其后侧周缘敞开。
在各周壁47a、47b、47c上共计设有6处突起47d,在外前罩47的前半部的内面上形成着斜向平行地排列的多根肋47e。
参照图2,在多根肋47e的端面上抵接着空气净化元件90,元件推压罩91将空气净化元件推压在肋47e上地支承着空气净化元件90。
在将外后罩48安装在内罩46的后半部上后,将上述外前罩47与一部分外后罩48的前端部分重叠并使相互对应的6个安装突起46f、47d对合地螺栓紧固安装在内罩46的前半部上。这样,内罩46和外前罩47、外后罩48在其间加装吸音材料49及空气净化元件90地构成为两层构造,罩单元U被组装成一体。
如图2所示,在外前罩47的开放的后侧周缘和外后罩48之间构成向后方开口的外部气体导入开口92,将空气净化元件49支承安装在外前罩47的前半部的元件推压罩91嵌合在内罩46的空气导入口46d中。
在减速装置R、变速器罩70、从动轴53、离心离合器L、从动皮带轮51组装在左箱体38上的状态下(参照图3),依次地安装内罩46、外后罩48、外前罩47,覆盖罩单元U。
由该罩单元U的吸音材料49形成防音构造,该防音构造用于降低收容在皮带传动室C内的变速装置T、减速装置R等的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在将变速器罩70安装在左箱体38上时,预先将通气管81安装在连接管80上,该连接管80嵌插在变速器罩70上,一边将上述通气管81嵌装在左箱体38的导向槽38p上一边安装变速器罩70。
然后,在覆盖后罩单元U时,将从左箱体38的对合面若干突出的通气管81的端部插入内罩46的圆孔46p中,使通气管81的端部开口面临外后罩48的内侧的吸音材料49。
这样,在将罩单元U安装在左箱体38上时,内罩46的前部的空气导入口46d及空气净化元件90与曲轴22的左端相对,冷却风扇50a’(参照图2)由其旋转起到鼓风风扇的作用,该冷却风扇50a’设在驱动皮带轮50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0a的背面上,该驱动皮带轮50嵌装在曲轴22的左端上。
因此,借助冷却风扇50a’的旋转,外部空气从外前罩47的后侧缘空气导入开口92导入,被导入的空气由形成在外后罩48的前部的导向部48b导引到前方,通过空气净化元件90被净化而导入皮带传动箱C内。
导入皮带传动箱C内的空气冷却以V型皮带52为首的变速装置T等的传动装置17的构件,并通过皮带传动箱C内后部的排风路85从排风口86排出到外部。
在以上那样的空气冷却构造中,在排风路85的上游部,吸音材料49暴露在冷却了变速装置T的温风中。
在配设在空气管81的出口处的吸音材料49上吸附着油分,但是,由上述空气冷却构造的温风吹干吸音材料49。
因此,可以长期地维持吸音材料49的吸附性能。
Claims (4)
1.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是设在皮带传动式车辆的从动皮带轮侧的变速室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动力单元的本体罩的外侧夹着防止噪音用的吸音材料设置外罩,该动力单元至少含有内燃机和动力传动装置中的一方,上述动力单元所具有的通气装置的出口面临着上述吸音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通气管从上述变速室的通气室向上方延伸后进行弯曲、再沿水平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到管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气管的管出口面临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该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被夹在本体罩之间地夹装在外罩的内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皮带传动室中设有空气冷却构造,在外罩的内面上央在本体罩之间地夹装着防止噪音用吸音材料,从变速室延伸出的通气装置的出口设在上述皮带传动室的冷却风出口处并面临上述吸音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9551/2000 | 2000-06-15 | ||
JP2000179551A JP3916376B2 (ja) | 2000-06-15 | 2000-06-15 |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0210A CN1330210A (zh) | 2002-01-09 |
CN1179116C true CN1179116C (zh) | 2004-12-08 |
Family
ID=18680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2102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116C (zh) | 2000-06-15 | 2001-06-15 | 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57438B2 (zh) |
EP (1) | EP1164263B1 (zh) |
JP (1) | JP3916376B2 (zh) |
CN (1) | CN1179116C (zh) |
DE (1) | DE60113190T2 (zh) |
ES (1) | ES2249355T3 (zh) |
TW (1) | TW48348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14530A (ja) * | 2002-01-21 | 2003-07-30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トランスファのブリーザ構造 |
JP4281290B2 (ja) * | 2002-04-17 | 2009-06-1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ベルト式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US20040118240A1 (en) * | 2002-12-20 | 2004-06-24 | Young Douglas William | Adaptive drive train cover |
WO2004111409A1 (ja) * | 2003-06-16 | 2004-12-23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無段変速装置内蔵エンジン |
WO2005008100A1 (ja) * | 2003-07-16 | 2005-01-27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
JP4121975B2 (ja) * | 2004-03-31 | 2008-07-23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
JP4523323B2 (ja) * | 2004-04-20 | 2010-08-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防音構造 |
US7059208B2 (en) * | 2004-06-08 | 2006-06-13 |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 Gearbox in all terrain vehicle power unit |
US20070000729A1 (en) * | 2005-07-01 | 2007-01-04 |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 Transmission case vent |
JP2008069893A (ja) * | 2006-09-14 | 2008-03-27 | Honda Motor Co Ltd | 防音構造 |
JP2008185054A (ja) * | 2007-01-26 | 2008-08-14 | Yamaha Motor Co Ltd | 樹脂ブロックベルトを有する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
JP4323540B2 (ja) * | 2007-06-29 | 2009-09-02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のブリーザ装置 |
TW200900277A (en) * | 2007-06-29 | 2009-01-01 | Kwang Yang Motor Co | Decorating cov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transmission case |
CN101344165B (zh) * | 2007-07-09 | 2013-03-13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传动箱饰盖结构 |
US8267054B2 (en) * | 2007-12-04 | 2012-09-18 | Mcmillan George Erik | Engine fluid cooler |
JP4989510B2 (ja) * | 2008-02-20 | 2012-08-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レゾネータ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の遮音構造体 |
JP4947436B2 (ja) * | 2008-03-27 | 2012-06-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
WO2009139234A1 (ja) * | 2008-05-14 | 2009-11-1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ブリーザ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用の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
JP4920026B2 (ja) | 2008-11-27 | 2012-04-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AU2009352070B2 (en) * | 2009-09-03 | 2013-12-05 | Honda Motor Co., Ltd. | Cooling air intake structure for V-belt type stepless transmission |
US8857417B2 (en) * | 2009-12-30 | 2014-10-14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ngine for vehicle |
US8161953B1 (en) * | 2010-10-28 | 2012-04-2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Adsorbent structures for removal of water and fuel contaminants in engine oil |
US8529657B2 (en) | 2011-08-31 | 2013-09-10 |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 Porous vent breather |
JP2013231475A (ja) * | 2012-04-27 | 2013-11-14 | Yamaha Motor Co Ltd | 無段変速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
US20140208892A1 (en) * | 2013-01-29 | 2014-07-31 | Triumph Designs Limited | Breather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JP6512967B2 (ja) * | 2015-07-02 | 2019-05-15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車 |
JP6492043B2 (ja) * | 2016-09-29 | 2019-03-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
DE102017111479A1 (de) * | 2017-05-24 | 2018-11-29 | Hengst Se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Zentrifugalabscheiders |
DE102017213827A1 (de) * | 2017-08-08 | 2019-02-14 | Aktiebolaget Skf | Lagerträger oder Gehäusetei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agerträgers oder eines Gehäuseteils |
JP6897474B2 (ja) * | 2017-10-06 | 2021-06-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DE102017128417A1 (de) * | 2017-11-30 | 2019-06-06 |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 Getriebe mit separatem Entlüfterelement |
US10054213B1 (en) * | 2018-04-09 | 2018-08-21 | Borgwarner Inc. | Vehicle drivetrain component having an internal vent relocation tube for venting a housing of the vehicle drivetrain compon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22163A (en) | 1978-08-07 | 1980-02-16 | Hitachi Ltd | Engine rpm detector |
JPS6131576Y2 (zh) * | 1980-07-25 | 1986-09-13 | ||
JPS5794169A (en) * | 1980-12-02 | 1982-06-11 | Honda Motor Co Ltd | Breather for transmission casing |
US4485452A (en) | 1982-03-22 | 1984-11-27 | The Bendix Corporation | Speed measurement system |
US4671782A (en) * | 1984-05-28 | 1987-06-09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oler for a belt type stageless transmission |
US4779214A (en) | 1984-12-07 | 1988-10-18 | Toya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 for detecting an engine speed in a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JPS61160665A (ja) | 1984-12-29 | 1986-07-21 | Suzuki Motor Co Ltd | 自動2輪車伝導ケ−スのブリ−ザ装置 |
JPS63246568A (ja) * | 1987-03-31 | 1988-10-13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変速機のエアブリ−ザ装置 |
JPH01160665A (ja) | 1987-12-18 | 1989-06-23 | Ricoh Co Ltd | プリンタ |
JPH02109787A (ja) * | 1988-10-18 | 1990-04-23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スプロケットカバー遮音構造 |
AT396406B (de) | 1990-05-23 | 1993-09-27 | Schoeggl Peter | Vorrichtung zur elektronischen messung der drehzahl von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
JPH05172214A (ja) * | 1991-06-03 | 1993-07-09 | Jatco Corp | エアーブリーザ装置 |
JPH06199260A (ja) * | 1992-12-28 | 1994-07-19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JP2913262B2 (ja) * | 1995-03-20 | 1999-06-28 | デンヨー株式会社 | 防音形エンジン発電機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分離排出装置 |
US5724864A (en) * | 1996-07-18 | 1998-03-10 | Eaton Corporation | Drive axle breather |
JP2001041101A (ja) * | 1999-07-26 | 2001-02-13 | Sanshin Ind Co Ltd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JP2001123814A (ja) * | 1999-10-28 | 2001-05-08 |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JP3709973B2 (ja) * | 2000-03-31 | 2005-10-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ベルト式変速装置 |
-
2000
- 2000-06-15 JP JP2000179551A patent/JP39163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06-11 ES ES01114140T patent/ES2249355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6-11 DE DE60113190T patent/DE6011319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6-11 EP EP01114140A patent/EP116426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6-13 TW TW090209915U patent/TW48348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6-15 US US09/881,100 patent/US655743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6-15 CN CNB011210281A patent/CN117911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557438B2 (en) | 2003-05-06 |
JP3916376B2 (ja) | 2007-05-16 |
US20020005191A1 (en) | 2002-01-17 |
EP1164263A1 (en) | 2001-12-19 |
JP2001355424A (ja) | 2001-12-26 |
ES2249355T3 (es) | 2006-04-01 |
EP1164263B1 (en) | 2005-09-07 |
CN1330210A (zh) | 2002-01-09 |
DE60113190T2 (de) | 2006-04-27 |
DE60113190D1 (de) | 2005-10-13 |
TW483489U (en) | 2002-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9116C (zh) | 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 |
CN1194180C (zh) | 皮带式变速装置 | |
CN1317489C (zh) |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 |
CN1736787A (zh) | 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 | |
CN1170056C (zh) | 手提式四冲程发动机 | |
CN1907797A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603585A (zh) | 内燃机的漏气控制装置 | |
CN1082140C (zh) | 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 | |
CN1177995C (zh) | 内燃机的润滑构造 | |
CN101509546B (zh) |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 |
CN1174161C (zh) | 四冲程发动机 | |
CN1174162C (zh) | 发动机中带有通气系统的阀操作装置 | |
CN1070991C (zh) | 四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装置 | |
CN1263651C (zh) | 自动二、三轮车用动力装置 | |
CN1871417A (zh) | 用于鞍骑式车辆的发动机和安装有该发动机的鞍骑式车辆 | |
CN1201067C (zh) | Ohc发动机的润滑结构 | |
CN1644885A (zh) | 内燃机的辅机安装结构 | |
CN1506263A (zh) | 踏板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结构 | |
CN1646821A (zh) | 发动机的离合器机构润滑结构 | |
CN1201068C (zh) | 四冲程ohc发动机的润滑结构 | |
CN1806106A (zh) |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 |
CN1075597C (zh) | 内燃机起动装置 | |
CN1823237A (zh) | 跨乘式车辆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跨乘式车辆 | |
CN1975149A (zh) |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脚踏起动装置 | |
CN1084435C (zh) |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2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5 |